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No. 0400_ 惟淨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起精進。捍勞忍苦。攝受心故。若有他人
來起瞋。菩薩爾時不以瞋對。他來打擲或
復破毀。菩薩爾時皆不以對。作是思惟。我今
應被大乘忍鎧。何以故。此大乘法。與諸世
間極相違故。世間衆生順生死流。我大乘法
逆生死流。世間衆生互相違背。我大乘法。
令諸衆生斷相違故。世間衆生瞋恚熾盛。我
大乘法忍力増強。世間衆生互相欺誑。我大
乘法令諸衆生慧心圓滿。又復世間。或有衆
生周行十方。執持器仗隨逐菩薩。於諸方處。
若行若住若坐若臥。或有一人發大菩提心
者。或修布施心者。或修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智慧心者。乃至或聞發一善根心者。我當隨
於彼彼方處。斷割其身節節支解猶如棗葉。
菩薩設遇如是等事。悉能堪忍。又若世間一
切衆生。皆起瞋恚。巧出惡言罵辱譏毀。菩薩
爾時。於諸衆生不起少分嬈動之心。所以者
何。今我此身於無量無數生死之中。先際已
來遍歴諸趣無所不作。或在地獄。或在餓鬼
畜生等趣。乃至今在人趣之中。耽味飮食諸
欲受用。聽受非法。艱苦追求。邪命資養多
種逼迫。於己身命都無果利。雖復多所營
作。不能自利亦不利他。是故我今乃至生死
後際之中。設使一切衆生於我身分斷割支
解。寧受衆苦我終不捨一切智心。亦復不捨
一切衆生。亦復不捨諸善法欲。何以故。今
我此身。多種逼惱苦切殘毀。比地獄中所
受之苦。百分千分乃至優波尼殺曇分皆不
及一。是故我於佛法之中。永不捨離。亦復
不捨度脱衆生所縁大悲。何以故。如佛所
説。一切善法多諸障難。世間衆生多於不善
法中而能營助。少能營助於諸善法。是故我
今於善法中發勤精進營助修習。非於不善
法中而助其力。故我於彼一切衆生瞋恚等
事。悉能堪忍。若諸衆生隨所起事。我即旋
當施所對治。若有衆生於我起瞋加復嫌恨。
我即施其辱忍之法。由我施彼忍辱法已。忍
力現故。我於彼所寧捨身命終不起瞋。是故
菩薩。若如是修。即不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果。又復若時。或以因縁瞋恚起時。菩
薩當念我起斷瞋之法。斷法云何。謂若愛樂
於身。若繋屬身。若取著身。如是等法皆悉
捨離。由能如是棄捨身故瞋恚不起。海意菩
薩。若於如是等法。能善思惟勤修習者。即能
堪任一切衆生之所摧壓。於一切智心。不壞
不失。海意當知。堪任摧壓有其三種。一者堪
任摧壓於身。二者堪任摧壓於語。三者堪任
摧壓於心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卷第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
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海意。云何是爲菩薩堪任摧壓於身。謂
若菩薩或遇身分欲斷壞時。菩薩應當依法
觀察餘諸衆生。又若有具善巧方便菩薩。即
能修行圓滿六波羅蜜。何等行相是爲善巧
方便菩薩圓滿六波羅蜜。所謂菩薩或遇己
身欲斷壞時。若不惜其身。棄捨其身亦不愛
樂。此即能修施波羅蜜。又復若遇身欲壞
時。於一切衆生起大慈心而不棄捨。此即能
修戒波羅蜜。又復若遇身欲壞時。菩薩爲度
一切衆生故。設身斷壞堪任忍受。其心不
動忍力發現。此即能修忍波羅蜜。又復若遇
身欲壞時。不捨一切智心。發大精進勇力攝
受。於生死中起諸善根。此即能修精進波羅
蜜。又復若遇身欲壞時。於其所發一切智心
寳。而不棄捨。當善伺察大菩提心。如是伺察
内外寂靜。此即能修定波羅蜜。又復若遇身
欲壞時。菩薩應當伺察其身。猶如草木土石
等類。悟了己身不實如幻。如實義者。諸行無
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若能如
是諦察其身。此即能修慧波羅蜜。如是行相。
是爲菩薩修行圓滿六波羅蜜。乃得不退轉
於大乘之法。此等名爲菩薩堪任摧壓於身」
復次海意。云何是爲菩薩堪任摧壓於語。謂
若菩薩或有人來若虚若實惡言譏毀瞋恚罵
辱。菩薩爾時。堪任容受不起瞋恚斷彼怨縛。
又若有具善巧方便菩薩。或遇他來惡言譏
毀罵辱之時。菩薩聞已。應當修行圓滿六波
羅蜜。何等行相是爲善巧方便菩薩圓滿六
波羅蜜。所謂菩薩。或遇他來惡言譏毀罵辱
之時。菩薩聞已即作是念。此人先世造慳
吝因。由如是故慳吝垢染。今所發現亦復不
曾親近善友。是故此人不捨於瞋。我今爲説
斷瞋之法。何以故。我能信解施捨法故。不
慳吝故。亦曾親近諸善知識。是故我今護其
惡語。捨離瞋恚。此即能修施波羅蜜。又復他
來譏毀罵辱。菩薩爾時即作是念。此人破戒
惡業發現。故來瞋恚罵辱於我。我今修集清
淨禁戒。故我於彼不生瞋恚。我復守護菩提
心故。念業報故。此即能修戒波羅蜜。又復他
來譏毀罵辱。菩薩爾時即作是念。此人麁猛
過失多所瞋恚。故來譏毀罵辱於我。我今具
其忍辱之力廣修慈行。故我於彼不生瞋恚。
此即能修忍波羅蜜。又復他來譏毀罵辱。菩
薩爾時即作是念。此人懈怠遠離善法。故來
於我瞋恚罵辱。今我發起廣大精進。勤行修
習植諸善本曾無厭足。我願此人先得坐於
菩提道場。我乃最後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果。若被如是精進鎧者。此即能修精進
波羅蜜。又復他來譏毀罵辱。菩薩爾時即作
是念。此人失念復不正知。而亦不能止息煩
惱。故來於我瞋恚罵辱。今我止息煩惱。正
念正知專注一境。復不忘失大菩提心。我今
應爲此等衆生不調伏者不寂靜者不護諸根
者不止息者。作利益故被大乘鎧。若能如是
安定心者。此即能修定波羅蜜。又復他來譏
毀罵辱。菩薩爾時即作是念。此人執著我相
情見有所得境。故來於我譏毀罵辱。今我依
法。於已起瞋若未起瞋。二種之中如實伺
察。瞋者瞋法皆不可得。如理推求。若自若
他而悉遠離。有所得見故能堪任。此即能修
慧波羅蜜。海意。如是行相是爲善巧方便菩
薩修行圓滿六波羅蜜。乃得不退轉於大乘
之法。此等名爲菩薩堪任摧壓於語
復次海意。云何是爲菩薩堪任摧壓於心。謂
若菩薩。遇諸魔來相嬈壞時。菩薩應當堅固
不動大菩提心。又復一切邪異之語。以有所
得有所著相來相嬈時。亦應如實安住内心。
於一切智心勿當忘失。何以故。彼魔有大
威力。乃至最後變佛形像來現汝前。作如是
言。汝於大乘法中何有力能。汝宜棄捨如是
重擔。止息所行勤苦精進。菩提難得。佛法
難得。於生死中徒歴多苦。今汝大士。若欲
息其苦者。宜速取證聲聞涅槃。若諸菩薩。
或遇魔來以如是相固嬈壞時。當被如先堅
固之鎧不應棄捨。亦當内心無動無壞。若如
是者。即於無等等心不能減沒。菩薩爾時乃
作是念。我當決定詣菩提場。我當決定以大
智力摧魔軍已。然後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果。我當決定轉妙法輪。我當決定普於
三千大千世界説廣大法。我當邀以一切衆
生普與法施悉令滿足。一切諸佛以他心智
照明於我。一切賢聖證知我此大菩提心。實
能堪任諸所摧壓。我不虚誑一切諸佛一切
賢聖一切衆生。乃至亦不自爲虚誑。海意。
若諸菩薩如是修者。即能堪任摧壓於心。乃
得不退轉於大乘之法。此等行相。是爲菩薩
於其所發一切智心寳堪任摧壓。若於忍辱
波羅蜜被堅固鎧。即於精進波羅蜜而不懈
退。若復此二波羅蜜中能圓滿者。是即菩薩
摩訶薩於一切智心寳。堪任摧壓
爾時世尊。重説頌曰
    大菩提道心不壞 亦復不壞大悲心
    於三寳中善護持 積集佛法亦無失
    三十二相八十好 十力莊嚴妙相身
    多種修作福智圓 堪任摧壓故無退
    佛土功徳無邊量 無願力故悉嚴淨
    法寶無上最勝門 我願堅固常守護
    多百衆生無邊際 我願普令得度脱
    内心不壞利樂因 是故堪任於摧壓
    所有十方世界中 乃至無邊衆生界
    普盡一切諸衆生 各執器仗來逼惱
    作大恐怖生瞋恚 如是期剋而打擲
    菩薩爲修功徳因 起勇勝心能堪忍
    經歴無邊多百劫 從本生死先際
    衆生惡言罵辱時 彼菩薩心無惱害
    爲大智故能堪忍 不生忿怒不生瞋
    如是摧壓隨了知 故能忍受得清淨
    又復普盡諸衆生 各執器仗來加害
    於我身分悉支離 乃至叚叚而破
    菩薩爾時心無動 不生少分瞋恚心
    大菩提意堅固持 堪任摧壓此清淨
    菩薩若行若復住 坐臥威儀他所
    於中伺求或有人 大菩提心不捨者
    或行布施等諸行 或復發起餘善心
    即當斷割彼人身 節節支解而離散
    菩薩設遇此苦時 亦於此人心生喜
    思念無邊百劫來 遍歴諸趣靡不作
    地獄鬼畜三塗界 乃至今得生人中
    身雖破壞果利無 爲求佛智身棄捨
    今我雖得於人身 無數衆苦常逼迫
    若比阿鼻地獄中 此苦百分不及一
    我寧處彼地獄中 忍受其苦經百劫
    佛及正法與衆生 此三我終不棄捨
    我觀此身無常法 刹那謝滅猶如幻
    四界虚假共合成 佛説此四如蛇毒
    我若棄捨於此身 速離身中諸毒害
    彼煩惱毒欲消除 自他成佛自然智
    今我此身處世間 多怖畏事生恐怖
    爲求身諸安樂縁 因諸所欲飮食等
    我若棄捨於此身 止息諸縁離諸怖
    若能解入此思惟 即能堪任諸摧壓
    世間衆生多百千 不善法中常營助
    少人能於善法中 隨應勤力而營助
    故我於諸不善法 是中不復助其力
    我當助修忍辱門 忍辱之言佛所説
    所有十方一切佛 一一皆爲證明我
    如我所起決定心 於佛乘中永不壞
    彼大威力諸賢聖 亦悉證我堪忍心
    我所堪任摧壓因 是中不作諸過失
    如佛所説身語意 此三摧壓有多種
    彼彼勇猛悉堪任 如先所説皆不壞
    是身具有多種苦 彼一一苦無邊際
    於如是苦若堪任 此身摧壓而清淨
    若身遭苦而離散 節節支解斷壞時
    六波羅蜜若圓成 彼善方便大智徳
    所謂布施及持戒 忍辱精進與禪定
    最勝慧等若同修 須臾攝受皆圓滿
    或時若能棄捨身 亦復不愛而不惜
    爾時應當如是修 圓滿布施波羅蜜
    若於衆生廣行慈 即不破毀淨戒行
    現證菩提攝受因 圓滿淨戒波羅蜜
    其身設欲斷壞時 應當堅固忍辱力
    由斯忍力若勤行 圓滿忍辱波羅蜜
    精進重擔荷無倦 内心亦復不生厭
    身雖破壞力堅持 圓滿精進波羅蜜
    其身設欲斷壞時 不念棄捨菩提心
    於諸煩惱塵暗中 勤力爲令皆消滅
    爲修禪定解脱力 寧當破壞於己身
    普令衆生得離塵 圓滿禪定波羅蜜
    我觀此身實無我 是身如幻復如電
    作者受者二倶無 是中實無有少法
    於身艱苦纒縛中 善爲衆生作度脱
    到勝彼岸自他圓 圓滿勝慧波羅蜜
    若能於此深固法 方便思惟常善修
    彼能堪任摧壓身 是中不起諸過失
    菩薩若時聞惡言 不善譏毀而輕謗
    聞已不生瞋恚心 能起慈心善調伏
    棄捨瞋恚諸過失 清淨布施波羅蜜
    慈心廣大普運行 清淨持戒波羅蜜
    忍力發現彼對治 清淨忍辱波羅蜜
    數起精進佛智求 清淨精進波羅蜜
    於諸境中定其心 清淨禪定波羅蜜
    了不可得諸音聲 清淨勝慧波羅蜜
    菩薩聞諸惡言已 應當思惟於深法
    堪任摧壓於語言 是故不著諸過失
    假使百千諸魔衆 邪異外見悉從來
    勸令棄捨方便修 菩提分位言難得
    菩薩爾時心不動 勢力増進轉精修
    是故堪任摧壓心 多種摧壓皆無壞
    忍辱精進此二行 善修安住如山王
    諸所摧壓悉堪任 諸衆生同一勇猛
    磨治心寶摧壓者 如來十力悉能知
    得見現證菩提尊 亦復得受成佛記
復次海意。云何是爲菩薩於其所發一切智
心寶穿亦不壞。謂若菩薩於彼一切智心。無
所領納無所依著。亦無所住不出不入。無戲
論無分別。壞諸分別無所安立。當以正智於
甚深法如實伺察。何等是爲彼甚深法。所謂
隨順縁生之法如實覺了。無因所縁不斷不
常。遠離邊見自性無我。我無自性故一切法
亦無自性。諸法本來生無所生。解了於空。信
順無相無願無求。於眞實慧無所造作。畢竟
無常。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焔。行如芭
蕉。識如幻法。諸界無所動。諸入互相生。心
無所住亦無作意。於増上所作非増上所作。
於平等法如實覺了。無種種行相等同一味。
而悉同住一乘之道。修道行智依於勝義。以
智了知於義無著。彼一切聲悟入非聲。智知
一切聲。前後際斷故。文義二種智入無二。
現證諸法不可説義。無我義是苦智。畢竟義
是集智。不和合義是滅智。有爲無爲平等悟
入是道智。離前後際是身念處生滅無住是
受念處。觀無所縁是心念處。法界非界性平
等平等義是法念處。心自在義是四正斷。離
諸障礙是四神足。出生義是信根。無念是精
進根。無作意是念根。超越戲論是定根。無
他信是慧根。所縁無障礙是信力。通達諸力
是精進力。心止息住是念力。無所動轉是定
力。於念隨念是慧力。於一切法平等相應是
念覺分。不出不入是擇法覺分。無我所是精
進覺分。身心善住是喜覺分。平等覺悟是輕
安覺分。離二法是定覺分。遠離諸見是捨覺
分。一切分別無分別中離諸遍計是正見。一
切音聲平等悟入是正思惟。離身心法是正
語。一切所作悉得輕安名爲正業。無高無下
是正命。若善不善隨施設已平等而住是正
勤。於心所縁平等悟入是正念。寂靜安住妙
奢摩他是正定。於見非見而悉清淨無所生
義是無常義。本來不生義是苦義。無所行義
是無我義。止息義是寂滅義。善調伏心是布
施義。住清涼性是持戒義。隨知盡法是忍辱
義。於一切法能善決擇是精進義。止息内心
是禪定義。如實了知諸法無相是勝慧義。一
切衆生本來清淨是慈義。與虚空等是悲義。
喜無所得是喜義。一切發行皆悉究竟是捨
義。一切諸法先際已來三輪清淨是空義。後
際清淨是離義。現在清淨是無我義。海意。
若諸菩薩。於如是等諸甚深法。無起無滅離
諸文字與虚空等。於順於違智入平等。若能
如是思惟觀察如實所行。而彼菩薩即能於
其所發一切智心寶穿亦不壞。雖復如是穿
彼一切智心而無發悟。即於諸法自在理中
乃能現證。海意。譬如日月各處自宮。於四
大洲周遍普照。而彼日月天子都無發悟。亦
不作是念我能往諸方處。或復不往而爲照
曜。但由一切衆生福果報力照明如是。海意。
彼具善決擇智菩薩。亦復如是。雖於無量諸
佛刹中廣爲衆生作大利益。而彼菩薩都無
發悟。未嘗數起諸作意想。然彼所作隨應發

復次海意。若具決擇智菩薩。應於定波羅蜜
及慧波羅蜜中。如理伺察。何以故。住等引
心菩薩。不修觀法。修觀行菩薩。不住等引
心。若復修觀行者彼即有慧。由有慧故能善
觀察。何所觀察。所謂觀於諸法實相。云何是
爲諸法實相。若於諸相而無所行。此即是爲
諸法實相。何等是諸法相。謂有所表即諸法
相。如是表中如實之相。此亦説名諸法實
相。若復如是一切了知。即能悟達無相無無
相。何者是相。何者是無相。相即是生。無相
是滅。若無相無無相。即無生亦無滅。若法
無生亦無滅者。即諸法性本來常住法界無
壞。眞如無動實際不變。如是法性。此即説
名如實解了縁生之法。覺悟諸法眞實之相。
現證實際無二眞理。如是乃以現量智知。
海意。此即名爲具決擇智菩薩摩訶薩。當佛
世尊宣説如是容受磨治堪任摧壓穿亦不壞
法時。此會中有十那庾多天人。悉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萬六千菩薩皆得無生法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三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爾時世尊。重説頌曰
    菩薩若聞菩提心 乃能貫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貫穿智 於諸法中無所著
    雖復了知甚深法 菩薩於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獲得最勝道
    諸法若因若所縁 如實覺了縁生法
    有慧隨順諸法生 而實不執於邊見
    諸法若斷若常中 智者不生於著礙
    覺了中際亦復然 是故實際不思議
    若法自性本無我 是中我亦無自性
    諸法無性亦復然 本來不生皆空寂
    諸法無生亦無起 空無所取常清淨
    遠離戲論無相門 一切皆與虚空等
    無心亦復無求願 遠離一切諸欲貪
    現觀諸色自性中 其猶聚沫知無實
    受如浮泡暫起滅 想如陽焔妄相生
    行如芭蕉中不堅 識如幻法非久固
    所有四界性無動 與彼虚空界同等
    内外諸入亦復然 境互相生而冥默
    應知心法不在内 亦非於外有所得
    意法無我亦復然 是中諸識皆無住
    彼一切法無作意 而亦遠離於我相
    於一切法平等中 如實覺了於正性
    法本一味無異性 一道一乘皆同等
    道智如實若了知 此義顯示於勝義
    智者於義能悟入 觀聲非聲能覺了
    世間所有一切聲 前際後際二倶斷
    若文若義雖善解 於中了知無二法
    解此不可説義門 即能現證眞實性
    諸法不生是苦智 諸法平等是集智
    諸法盡義是滅智 諸法無爲是道智
    於彼身受心法中 如理隨觀一一法
    無念復無作意行 此説是爲四念處
    若觀法界非界性 平等正盡而平等
    無斷之斷正法門 此説是爲四正斷
    於心若得大自在 此説是爲四神足
    超越一切有著心 此即是名爲信根
    若於一切法寂靜 此説名爲精進根
    無念之念正法門 此説是名爲念根
    若了諸法無作意 此説是名爲定根
    超越諸法戲論門 此説是名爲慧根
    若法不起於他信 即能獲得眞實智
    於心亦無所覺知 此名信力精進力
    若了無生無滅智 此即是名爲念力
    寂定於心無所行 此即定力得成就
    非有非離於分別 此即是名爲慧力
    諸法義中實覺知 此説是爲七覺分
    於法平等無差別 此説是名爲正見
    無二法中如實觀 無生是觀諸正道
    無生是爲無常義 無起是名爲苦義
    無行是名無我義 止息句是寂靜義
    調伏心即是布施 寂靜心即是持戒
    盡法隨向是忍門 正慧伺察名精進
    畢竟寂止是禪定 如實了知是爲慧
    衆生本來清淨心 了知此説名爲慈
    與虚空等名爲悲 清淨適悦是爲喜
    一切所縁無住心 此説是名爲捨行
    若復三輪得清淨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貫穿諸法門 而復永斷諸見執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貫穿
    遍入無量境界門 此説是名正法智
爾時世尊。復告海意菩薩摩訶薩言。海意。
若菩薩得如是淨遍淨已。於一切衆生所起
無虚假意。若爲衆生之所摧壓。不生逼惱及
諸障礙。得善覺了智。得決定慧。而彼菩薩。
即能於此自説淨印三摩地根本。無住中住。
云何是爲安住三摩地根本。謂於一切衆生
無障礙故。起大悲故。若得一切衆生常所恭
敬。心亦不高。若不恭敬。心亦不下。由是之
故。即法無所起。亦不生慢心。是故乃能隨
住諸法。不住癡法。能生法智。普遍皆得。智爲
先導身業具足。智爲先導語業具足。智爲先
導意業具足。若身語意諸所作業。一切皆以
智爲先導。菩薩即能隨智而轉。云何是菩薩
智爲先導身業具足。謂若衆生應見色身而
可化度及調伏者。菩薩即當現威儀相。令彼
衆生心得調伏。菩薩雖復如是現相。然無發
悟。亦無分別。若或菩薩身起過失。愛著於
身。身起異相。身行屈曲。身有動亂身生計
度。若如是者。而彼菩薩諸有過失集現其
前。如斷多羅樹心。而於諸法後不復生。又
若菩薩身得清淨。一切勝相莊嚴其身。手足
輭殊妙可愛。成福生身。諸根無劣身分
圓滿。菩薩雖具如是莊嚴之身。然於色相亦
不驕恃。身雖嚴好而不生於和合之想。菩薩
若見一切衆生種種色相有缺壞者。菩薩爾
時不起慢心。爲求法故謙下恭敬。所以者
何。若自身法性與一切衆生身之法性。皆悉
平等依止於智。菩薩於身及身法性。悉了知
已。即得法身。不受分叚身。何名法身。謂
以禪悦而爲飮食。非分叚食。菩薩爲欲順世
間故。愍衆生故。示現受彼世間之食。不爲
身支治痩劣故。菩薩但於法身。以其法命而
爲資養。非假世間叚食所資。何名法命。謂所
資養。不從因縁所造作故。不越聖行。何名
聖行。所謂無貪無瞋無癡。離諸煩惱。隨所
施設密護於戒。是名聖行。菩薩由此智爲先
導。身業具足。故獲諸智通。神力成就。以
無發悟心。於一切佛刹中普爲現身。隨諸佛
刹一一衆生。應見菩薩色相光明莊嚴身者。
菩薩即住無所發悟無分別中。具足光明莊
嚴身相。於其身中放大光明。是光普照無量
無數諸佛刹土。一切地獄惡趣衆生。蒙光照
觸悉得快樂。由快樂故樂觸現前。得樂觸故。
一切衆生煩惱燒然。皆悉止息。咸得清涼身
心調暢。彼諸衆生得調暢故善作佛事。海
意。如是等法。名爲菩薩智爲先導身業具

復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爲先導語業具足。謂
若菩薩凡出語言。而常遠離語中一切麁惡
過失。海意。何名語中麁惡過失。所謂菩薩常
當遠離六十四種語之過失。何等六十四。一
者菩薩無麁澁語。二者無濁亂語。三者無壞
器聲語。四者無衰弱聲語。五者無極高聲語。
六者無極下聲語。七者無猛惡聲語。八者無
堅硬語。九者無謇吃語。十者無逼惱語。十一
者無離散語。十二者無燒然語。十三者無迷
惑語。十四者無怨恨語。十五者無密切語。十
六者無染著語。十七者無呻吟語。十八者無
童稚語。十九者無震吼聲語。二十者無熾盛
語。二十一者無掁觸語。二十二者無不知時
語。二十三者無貪隨卑語。二十四者無瞋障
礙語。二十五者無癡狂亂語。二十六者無驚
怖語。二十七者無慢執語。二十八者無作破
壞語。二十九者無諂曲語。三十者無高慢語。
三十一者無離慢卑下語。三十二者無隨愛
覆藏語。三十三者無非愛訐露語。三十四者
無不實説語。三十五者無缺失語。三十六者
無虚妄語。三十七者無鬪亂語。三十八者無
兩舌語。三十九者無惡口語。四十者無綺
語。四十一者無破朋友語。四十二者無極利
語。四十三者無極柔軟語。四十四者無凡俗
語。四十五者無不藏護語。四十六者無繁多
語。四十七者無瞋害語。四十八者無鬪諍
語。四十九者無賤劣語。五十者無動亂語。五
十一者無輕浮語。五十二者無面譏語。五十
三者無戲劇語。五十四者無歌音語。五十五
者無非法語。五十六者無離間語。五十七者
無自讃語。五十八者無毀他語。五十九者無
侮翫語。六十者無激動語。六十一者無違背
佛法僧語。六十二者無毀謗賢聖語。六十三
者無非理作證語。六十四者無一切麁惡過
失等語。海意。如是六十四種語中過失。菩
薩凡所發言皆悉遠離。即得語業清淨。凡所
發言皆説無間斷語。説如實語。説正眞語。
説誠諦分位語。説隨諦轉語。隨入一切衆
生語言。知一切衆生意樂。令諸衆生皆生歡
喜。照明一切衆生根性。息諸煩惱。住佛威
神。任持正法。所發語言。分明顯了。美妙可
愛離諸過失。皆由福行之所成故。不生於貪
攝功徳語。不生於瞋深無源底。不生於癡。十
方世界施設語言。非無義利。隨往一切處。
皆無作相。海意。此爲菩薩智爲先導語業具

復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爲先導意業具足。所
謂菩薩刹那於一心中。遍入一切衆生心行。
皆悉明了。住三摩呬多中。現諸威儀事。然
亦不起彼三摩地。一切魔衆。悉不能知菩薩
心業。遍入一切聲聞縁覺之心。彼亦不知。而
是菩薩。終不生心自害害他。亦不倶害。非
心意所表。無少法中而生障礙。於一切法中。
起智了知。由彼心意無表了故。即無所了知。
不受而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爲取證。
海意。此名菩薩智爲先導意業具足。海意。
如是等法。是爲菩薩安住自説淨印三摩地
根本。此根本者。謂即菩薩身語意業。皆以
智爲先導。由其三業智先導故。即能獲得自
説淨印三摩地法。海意當知。有十種法。此
三摩地名爲自説。何等爲十。一者初發起
行。名爲自説深心清淨故。二者菩薩之行。名
爲自説六波羅蜜多清淨故。三者顯示潔白
之行。名爲自説一切善法清淨故。四者相好
圓滿之行。名爲自説無礙福行清淨故。五者
得辯才行。名爲自説隨聞法行善令他得清
淨故。六者念定不散亂智。名爲自説遠離一
切麁重蓋障。現起煩惱清淨故。七者菩提分
法智。名爲自説不放逸清淨故。八者表示奢
摩他毘鉢舍那智。名爲自説心意識清淨故。
九者十地次第之智。名爲自説。一切對治建
立法中。超越障礙悉清淨故。十者大菩提場
莊嚴之智。名爲自説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
善法清淨故。海意。具是十種法故。此三摩
地名爲自説。海意當知。復有二十種法。此
三摩地名爲淨印。何等二十。一者内淨名爲
淨印。我清淨故。二者外淨名爲淨印。我所
清淨故。三者身淨名爲淨印。一切見中悉清
淨故。四者一切法無我清淨。名爲淨印。本
來清淨故。五者於一切法平等覺了清淨。名
爲淨印。一味清淨故。六者空無相無願清淨。
名爲淨印。一切解脱清淨故。七者虚空清
淨。名爲淨印。畢竟清淨故。八者衆生界法
界清淨。名爲淨印。離諸所作故。九者現所
見清淨。名爲淨印。自智通清淨故。十者日
輪光明清淨。名爲淨印。常照曜清淨故。十
一者三世無礙知見清淨。名爲淨故。離諸障
礙清淨故。十二者表了門清淨。名爲淨印。
識智無住清淨故十三者無爲清淨。名爲淨
印。有爲自性清淨故。十四者了知縁生清淨。
名爲淨印。善觀縁法故。十五者隨證力無所
畏佛法清淨。名爲淨印。無能敵實智清淨故。
十六者了知佛法相清淨。名爲淨印。先業清
淨故。十七者大慈大悲清淨。名爲淨印。不捨
衆生清淨故。十八者降伏諸魔外道清淨。名
爲淨印。一切所行清淨故。十九者破一切煩
惱種習清淨。名爲淨印。諸法自性清淨故。
二十者於一刹那心中。普盡一切佛法之門。
隨知清淨名爲淨印。積集圓滿清淨故。海
意。具足二十種法故。此三摩地名爲淨印。海
意當知。菩薩當坐菩提場時。乃能獲得是三
摩地。得是三摩地後。當獲八種不共大神
通相。何等爲八。一者忽然此三千大千世界。
悉變金剛所成之地。二者一切樹林花果枝
葉。皆悉開敷倶向菩提樹。低垂曲折作恭敬
相。三者一切衆生於刹那間。不爲一切煩惱
之所惱害。四者一切地獄惡趣衆生。悉見菩
薩坐菩提場。見已皆獲快樂具足。五者一切
世界。空中悉現金色光明廣大照曜。六者大
地皆悉震動。然於其中亦無少分衆生而生
嬈害。七者所有十方現住説法教化諸佛世
尊。以無畏法施其安慰。作如是言。汝善男
子。最勝最勝。是大導師。八者於一刹那心中。
一切佛法集現其前。海意。而是菩薩得彼淨
印三摩地已。後獲如是八種不共大神通相。
而能出生無量功徳之事。一切悉同此三摩
地神通威力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


佛説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卷第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爾時世尊。重説頌曰
    此法善淨復明亮 本無和合與空等
    無住無滅無起生 是印隨攝於佛印
    住彼根本得總持 長時修習慈悲行
    若敬若慢世所行 平等慧中無喜恚
    等智隨住於法性 不住癡暗及癡法
    雖住智中無得心 安止等智常清淨
    智常覺了身所作 以諸智行利世間
    衆生若見清淨身 皆得離塵勝佛智
    威儀善戒無散亂 有無分別中隨行
    身諸過失雖無邊 本來不生無所斷
    彼獲莊嚴妙相身 手足柔軟福嚴具
    清淨圓滿諸根身 不恃色相智所作
    若見貧賤苦衆生 謙下尊敬而不慢
    尊奉知法持戒人 從彼聞法得聖道
    實知自他身法性 知諸衆生實性身
    獲得淨勝妙法身 不受分叚身離染
    常受定中禪悦食 不以叚食益威光
    順世受食非力資 法命滋養成甘露
    常獲聖行善寂靜 解脱貪瞋癡染聚
    密護戒學無順違 寧捨己身不造罪
    神力能往倶胝刹 隨應現身而説法
    世間瞻覩妙相身 彼皆獲得身高勝
    身放光明妙清淨 廣照無邊諸刹土
    光照福勝軟觸生 衆生悉除煩惱害
    地獄衆生常受苦 蒙光照觸得快樂
    身意調暢酸楚停 由斯得離地獄苦
    如是及餘諸身業 隨智無邊善殊妙
    能開佛事調伏門 菩薩身業此清淨
    語言妙音淨悦意 天人世間聞皆喜
    凡所説法果不虚 此法能成甘露滅
    語言隨墮語過失 清淨福智善能斷
    衆生語業及音聲 普令同等皆歡喜
    相續平等眞實説 言無濁亂皆如實
    凡所説言誠實行 智隨諦轉善清淨
    語言甘美貪止息 攝功徳語瞋解脱
    甚深無底斷除癡 於千刹中作善利
    此所説言無分別 不假勤力隨解脱
    應衆生根歡喜生 此智所作語清淨
    善修意業常無障 一刹那心世悉知
    不起滅定現威儀 魔不能知菩薩意
    聲聞縁覺不能測 菩薩甚深心意道
    不生自他損害心 無高無礙智平等
    菩薩隨世善覺知 無受無思無伺察
    不入滅定證樂門 無邊辯才總持具
    聞法所行智常住 念定無亂住等引
    清淨諸障煩惱除 極微瑕穢悉不見
    菩提分法無邊量 悉能普攝離放逸
    智常隨住止觀中 十地次第今成證
    乃至道樹成智果 若具十種法清淨
    菩薩得定名自説 現修諸行淨圓滿
    一切善道淨勝上 隨諸地位淨諸度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