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No. 1452_ 義淨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越國公臣紀處訥監譯
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上
柱國郢國公臣宗楚客*監譯
中書令監修國史上柱國鄼國公臣蕭至忠
監譯
翻經學土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門下三
品修文館大學士上柱國逍遙公臣韋嗣立」
翻經學士中散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三品著紫佩金魚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趙
彦昭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守祕書監員外置同正
員修國史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劉憲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修文館
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朝陽縣開國子臣岑義」
翻經學士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修文館學士
兼修國史上柱國臣崔湜
翻經學士朝議大夫守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
士修國史上柱國臣張説
翻經學士太中大夫檢校兵部侍郎騎尉修文
館學士安平縣開國子臣崔日用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中書舍人兼檢校吏部
侍郎修文館學士經車都尉臣盧藏用
翻經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行禮部侍郎修文館
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慈源縣開國子臣徐堅貞」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行國子司業修文館學士
上柱國臣郭山惲
翻經學士禮部郎中修文館直學士輕車都尉
河東縣開國男臣薜稷
翻經學士正議大夫前蒲州刺史修文館學
士上柱國高平縣開國子臣徐彦伯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
柱國臣李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金郷
縣開國*男韋元亘
翻經學士中大夫行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
上柱國臣馬懷素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守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上
柱國臣李適
翻經學士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上柱國臣蘇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守著作郎修文館學士
兼修國史臣鄭愔
翻經學士朝散大夫行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
上護軍臣沈佺期
翻經學士朝請大夫行考功員外郎修文館直
學士上輕車都尉臣武
翻經學士著作佐郎修文館直學士臣閻朝

翻經學士修文館直學士臣符鳳
書手祕書省楷書令史臣趙希令寫
孔目官文林郎少府監掌治署丞臣殷庭龜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劉令植
使金紫光祿大夫行祕書監檢校殿中監兼知
内外閑厩隴右三使上柱國嗣號臣王邕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子攝頌曰
    假令不截衣 有縁皆得著
    衣可隨身量 若短作篅衣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不割截衣得守持不。
佛言。不得。若有難縁者得。著不割截衣。得
入聚落不。得往俗舍不。得入外道住處不。佛
言。並皆不得。必有難縁著亦無犯。著不割截
衣。得於外道舍坐不。佛言。不得。若外道不在
舍時坐亦無犯。如世尊説。稱肘量衣方合持
者。若人身大肘短。亦依肘量而作衣耶。佛言。
此人應取身量爲衣。設取身量仍不周遍。佛
言。若不遍者。應縫作厥蘇洛迦衣而守持之
此譯爲篅長四肘闊二肘。縫之使合。入中牽上。以絛
繋之。述如餘處。昔云祇修羅者。人皆不識其事。此
則形如小篅。是尼五
衣之數也應爲裙
第九子攝頌曰
    不畜五種皮 由有過失故
    開許得用處 齊坐臥容身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説。象王之
皮不作鞋用者。餘之象皮得爲鞋。不佛。言此
亦不。得所以者。何此象亦有鼻牙力故。如世
尊説。智馬之皮不應將作鞋者。餘馬之皮得
爲鞋不。佛言。不得。此亦能走有大力故。如世
尊説。師子虎豹之皮不應用爲鞋者雖非此
獸是此類皮。得用作不。佛言。不得。斯等亦有
爪牙力故。如世尊説。若此諸獸皮皆不應坐。
餘合坐者。齊大小來而得畜用。佛言。齊容坐
處應畜如世尊説。皮合臥者。齊大小皮應臥。
佛言。纔可容身畜之無犯
第十子攝頌曰
    生肉及諸醋 有五種不用
    痔病爪不傷 迴施知希望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
尊曰。如大徳説。開西羯多苾芻爲病因縁得
食生肉者。不知於何處當取。佛言。於五屠人
處取云何爲五。謂是殺羊雞猪捕鳥獵獸者。
大徳。誰當合取。佛言令。敬信者取。令誰授與。
佛言。還遣信人。於此城中時有苾芻。身遭疾
苦。詣醫人所問曰。我有痟渇病。賢首。願爲處
方。醫人答言。宜可服酥必當平復。苾芻報
曰。佛未聽許爲病服*酥。醫人答曰。世尊大
悲。爲病所須亦應開服時諸苾芻以縁白佛。
佛言。苾芻爲病醫遣服*酥者。應可服之。時
病苾芻。雖已服*酥仍患渇逼。醫人問曰。尊
者。服*酥氣力何似。苾芻答曰。猶被渇逼。醫
人報曰。*酥不差者。酸漿諸醋何不飮之苾
芻答曰。世尊不許非時而飮。云何得服。醫人
報曰。世尊慈悲。爲病所須亦應聽服。時諸苾
芻以縁白佛。佛言。我今開許。應飮醋漿。時諸
苾芻不知何者醋漿。如何當飮。復往白佛。佛
言。醋漿有六。皆可服用。一大醋。二麥醋三藥
醋。四小醋。五酪漿。六鑚酪漿。此等酸漿若
欲飮時。應以少水渧之作淨。仍用絹疊羅
濾。澄清如竹荻色。若時與非時。有病無病。飮
皆無犯。勿致疑惑。言大醋者。謂以砂糖和水
置諸雜果。或以蒱桃木榓餘甘子等。久釀
成醋。麥醋者。謂磨&MT02855;麥等雜物令碎釀以成
醋。藥醋者。謂以根莖等藥酸棗等果釀之成
醋。小醋者。謂於飯中投熱饙汁及以飯漿續
取續添長用不壞。酪漿者。謂酪中漿水。鑚酪
漿者。謂鑚酪取酥。餘漿水是
於此城中時有苾芻。身患痔病。其頭下出。便
以爪甲截去。極受苦痛逼切身心不能堪忍。
便生是念。我遭此苦極爲難忍。世尊大慈寧
不哀愍。爾時世尊。由大悲力之所引故。至苾
芻所問言。苾芻。汝何所苦。時病苾芻即便合
掌。瞻仰世尊。憂情内感流涙哽噎。具以病
苦而白世尊。佛告苾芻。豈我先時不遮汝等
患痔病者不應截去。白言。世尊。佛已不許。若
爾何故汝今作如是事。白言。世尊。爲苦所逼。
佛言。爲苦逼故汝無有犯。今告汝等。雖患苦
逼。不以爪甲等而截其痔。然治痔病有其二
種。或時以藥或復禁呪。若有苾芻。雖遭苦痛。
其痔不應自截。亦不使他截。如違教者得越
法罪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此痔病經。我於餘處
已曾宣説。今爲汝等更復説之。若誦持者必
得除差。若有誦者。乃至盡形終無痔病共相
逼惱。亦得宿命智。能憶過去世時七生之事。
即説呪曰
怛姪他 阿魯泥 末魯泥鼻泥 倶麗婆
鞞世沙婆鞞 三婆鞞 莎訶
汝等苾芻。若誦呪時復作是説。於此北方有
大雪山王。中有大樹。名薜地多樹有三花。一
名相續。二名柔軟。三名乾枯。如彼枯花至乾
燥時即便墮落。我之痔病。或是風痔熱痔癊
痔血痔糞痔及餘諸痔。亦皆墮落乾燥。勿復
血出膿流致生苦痛。即令乾燥莎訶
又復呪曰
怛姪他 苫謎 苫末泥 莎訶
時諸苾芻聞佛説已歡喜奉行
爾時世尊。於釋迦住處在那雉商人聚落。是
時彼村有一長者。素有信心情懷喜捨。造一
住處。奉施尊者羅怙羅。爾時尊者住未多時。
執鉢持衣人間遊行。長者聞去作是思惟。尊
者遊行未知來不。便將此寺奉施僧伽。羅怙
羅隨情遊訖執持衣鉢。還詣那雉商人處問
知施僧。即往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有一
長者素有信心。情生敬重造一住處。獨施於
我。住少多時。我有縁出去。後不久將施餘僧。
我欲如何。願佛爲決。世尊告曰。汝可詣彼長
者之處作如是言。仁不於我若身語意曾生
片許厭惡心耶。羅怙羅奉。佛教已。詣長者處
告曰。仁非於我若身語意曾生片許厭惡心
耶。長者答曰。我於尊處曾無此意。羅怙羅還
詣佛所具陳長者無厭捨心。爾時佛告阿難
陀曰。汝往詣彼那雉村中。現住苾芻總令集
在供侍堂處。時阿難陀奉佛勅已。便詣彼村
至住處已。告苾芻曰。應可並集供侍堂中。
時阿難陀既言告已。還詣佛所頂禮雙足。而
白佛言我已往彼那雉村中。謹宣聖旨。現住
苾芻咸皆已集。爾時世尊。將諸苾芻及羅怙
羅。至彼寺已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汝等應
知。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一別人。後時復迴
此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非法。受者亦非法。
名不淨受用。如是若更迴與二人。或與三人
或與僧伽。斯等皆名施不如。法受不如法不
淨受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物施二
別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別人。此則施者受
者倶名非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如是若更
迴與二人三人或與僧伽。施者受者倶名非
法。所有受用皆是不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
以所施物施三別人。後時復迴此物。施一二
三人或與僧伽。施者受者倶名非法。所有受
用皆是不淨。汝等苾芻。若有施主。以所施
物施與僧伽。後時復迴此物。施與一二三人
與餘僧伽。施者受者倶名非法。所有受用皆
是不淨。若先施苾芻僧伽。後迴與尼僧伽。或
復翻此。皆名不淨。汝等苾芻。若其僧伽破爲
二部。先施此部。復將此物迴與彼部。乃至皆
是不淨受用。汝等苾芻。若施一人不迴與一
人。施者受者皆名如法。所有受用皆名清淨。
如是若施二人三人僧伽。此尼此部更不迴
與餘者。乃至受用皆名清淨。如上廣説。汝等
苾芻。前是施後非施。汝等苾芻。地屬於王。物
屬於主。房舍臥具施主爲主。衣鉢資具苾芻
爲主。所有施寺等物。若有破落。施主應自修
補。不應持此迴施餘人。先施是施後非施也。
汝等苾芻。應與羅怙羅先所住處。若苾芻施
彼與此。除有難縁得越法罪。諸苾芻既奉佛
教。即便授與羅怙羅先時住處
如世尊説。應作五年及六年頂髮大會。時有
敬信婆羅門及諸長者。皆以種種餅果。飮食
奉施僧伽時諸苾芻食皆不盡。便將所餘持
與求寂。時諸求寂既至明旦。還將餅果重與
苾芻。苾芻問曰。汝於何處得此餅來答言。是
仁所惠。苾芻疑念。此之餅果是我食餘。今更
重飡准法有罪。以縁白佛。佛言若有希望心
食。與時惡作。食便墮罪若無希望心與。有希
望心食。與時無犯。食便墮罪。若有希望心與。
無希望心食。與時得惡作。食時無犯。若無希
望心與。無希望還得其食。二倶無犯
尼陀那別門第二總攝頌曰
    分亡及唱導 張衣授學人
    重作收攝驅 求寂同牆上
第一子攝頌曰
    分亡者衣物 互無應互取
    見鬪應須諫 隨頭向處分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唯有一子。年
既長大愛樂出家。於正法中而受圓具。忽遇
疾苦因即命終。時諸苾芻衣鉢及屍悉皆同
棄。諸俗人見來白苾芻。我輩流俗現有兒孫
所求易得。死人之物尚不輕棄尊者既是出
家。復無男女。所有資財苦求方得。於死人物
何故不收。諸苾芻答曰。世尊未許收死人衣。
苾芻以縁白佛。佛言。苾芻身亡所有衣鉢不
應棄擲。復有苾芻遇病而死。收取其衣露屍
而送。俗人見嫌。佛言。不應露身而棄應以裙
帔蓋身而送。時諸苾芻以好衣蓋。佛言。勿用
好衣。時諸苾芻以破碎衣蓋。佛言。應以非好
非惡處中衣蓋。時諸苾芻白佛。所餘衣鉢如
何處分。佛言。有貧苾芻應可與之。時六衆
類常多貧乏。佛言。勿與六衆。應從上座次第
行與。少年苾芻竟不曾得。佛言。衆應同集先
以言白。衆既和許可賣共分
縁處同前。有一苾芻忽然身死。所有衣鉢。並
寄苾芻尼邊。殯送事了。時諸苾芻知其身死。
於尼處索。尼聞索時問曰彼於何處死。答言。
尼寺。尼言。在僧寺死物可屬仁。在尼寺死者。
彼則是我同法兄弟。所有衣鉢我合得之。尼
既不還。苾芻白佛。佛言。不合與尼。苾芻應
分。縁處同前。有一苾芻尼。遇病身死。所有衣
鉢在苾芻邊。諸苾芻尼詣苾芻所白言。尊者。
尼名某甲。今已身亡所寄之衣願尊見與。苾
芻聞死便作是言。彼死之尼。即我同法姉妹。
彼有衣鉢我合得之。以縁白佛。佛言。應可還
尼。縁處同前。有一苾芻遊歴人間。到一聚落
在俗人舍。忽然遇病因即命終。是時長者殯
送既訖。爲掌衣鉢。時有諸苾芻尼遊行至此。
長者見已白言。聖者。先有苾芻於我家死。彼
之衣鉢咸在我邊。應可持去。時諸尼衆答長
者言。亡苾芻衣。尼不合得。諸苾芻尼白苾芻
知。苾芻以縁白佛。佛言若處無苾芻者。尼
即應受
縁處同前。有一苾芻尼。執持衣鉢遊行人間。
至一村内在俗人家。遇病身死。爾時家主送
往屍林。爲擧衣鉢。有諸苾芻行至於此。長者
見已白言。聖者。先有一尼於我家死。彼之衣
鉢咸在我邊。仁應將去。苾芻答曰。亡尼之
物我不合得。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言。若於
其處無尼衆者。苾芻應取。此亦無犯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徳。若諸苾芻在俗
人家而命過者。所有衣鉢誰當合得。佛言。最
初到者應得。若二人倶到。誰當合得。佛言。先
索者得。若二倶索。誰當合得。佛言。二倶合
得。或隨俗人情樂。與者當取
縁處同前。有二苾芻共相鬪諍。諸餘苾芻看
鬪而住。俗人見已作如是言。聖者。我是俗流。
見他鬪時尚爲揮解。如何尊者看鬪而住。苾
芻報曰。此皆儜人好爲鬪諍。誰能爲解。諸苾
芻以縁白佛。佛言。應可止諫。不應看住。時諸
苾芻。雖設言諫仍不止息。佛言。若諫不止者。
應可與作捨置羯磨。有二苾芻。共爲論議研
覈是非。因生瞋忿懷諍而住。時諸苾芻與作
捨置。時彼二人作如是説。我等論議研尋道
理。仁輩何因輒作羯磨。苾芻報曰。鬪諍之人
佛令捨置。由此因縁與汝羯磨。以縁白佛。佛
言。不應如是爲作羯磨。若現有二師者。應
爲諫誨。若滿十夏離依止者。諸苾芻應諫。若
不止者。衆應與作捨置羯磨。具壽鄔波離請
世尊曰。若有苾芻。於兩界中而命過者此之
衣鉢誰當合得佛言。隨頭向處合得。若頭在
兩界。此欲如何。佛言。二處倶得
第二子攝頌曰
    唱導乘車輿 得衣應擧掌
    僧伽獲衣利 凡聖可同分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先多外道於
此而住。由佛來至。令諸外道無復威光利養
寡少。時諸俗流信外道者。皆悉乞求爲興供
養。給孤獨長者毎於晨朝往詣佛所。路逢外
道。從長者乞。欲爲外道而興供養。長者見已
作如是念。外道邪徒修習惡法。尚能告乞供
養己師。如佛世尊。於諸經中作如是説。若不
信者勸令生信。使其調伏住正法中。如其大
師見聽許者。我告衆人。於此福田而興供養。
作是念已。入逝多林頂禮世尊在一面立。即以
上事具白世尊。唯願聽我隨情告乞供養佛
僧。世尊告曰隨意應作。長者即便巡行告乞。
時諸居士及婆羅門咸白長者曰。若諸聖衆共
來乞者。我等福利倍更増多。是時長者以縁
白佛。佛告苾芻。應與長者共相借助。時諸苾
芻既奉教已。便與長者相隨告乞。諸人告曰。
若布施時稱我名字普告知者。斯曰善哉。世
尊告曰。若有施主奉物之時。當唱其名爲作
呪願。然後當受。便遣俗人唱其名字。諸人報
曰。若令聖衆唱我名者。其福増多。佛言。應
令苾芻唱其名字。時有施主。將其財物就寺
而施。佛言。若來寺中者。亦爲稱名呪願方受。
時彼苾芻周遍宣告。唱導之時衆人雲集。共
相排逼不暇近前。佛言。其唱導者。應可乘車
或昇高輿。若時暑熱或遭風雨。佛言。應爲幰
蓋遍覆其身。一面開門人多闐噎。佛言。應開
四門令四人唱導。時給孤獨長者巡告之時。
多獲上疊百千萬雙及餘資財其數巨億。
便作是念。今我求乞多獲珍財。我今宜應設
大施會。佛及聖衆普皆供養。當持此物安在
衆前一時奉施。作是念已。於逝多林所。以種
種繒綵周匝莊嚴。三衣資具架上盈滿。各令
諸人而爲守護。便禮佛足白言。世尊。我欲明
日廣設大會奉佛及僧。是時世尊默然而受。
給孤長者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飮食。明
旦寺中敷設座褥。往白時至。佛與大衆咸皆
就座。飮食竟收鉢已。嚼齒木澡漱訖。長者以
諸衣物置上座前。即便前禮佛足白言。世尊。
於此人間幾是福田。佛言。有二。謂學及無學。
學人差別有十八種。無學之人有其九種。是
謂福田。堪銷物利。云何十八種有學人。謂預
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
羅漢向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家家一間中
生有行無行上流。是名十八。何等名爲九種
無學。謂退法思法護法住法堪達法不動法
不退法慧解脱倶解脱。是名爲九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復説頌曰
    於此世間學無學 是可恭敬應供養
    質直身語心清淨 施此福田招大果
時給孤獨長者。在上座前立請宣唱人。唯願
聖者。作如是白。若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恭
敬是應禮拜。無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物利
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其宣唱者。在上座前
立作如是白。大徳僧伽聽。若是世尊聲聞弟
子。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上福田。堪受世間
所有利物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是時大衆
聞告白已。諸有遠離貪瞋癡者。作如是念。給
孤長者作是宣告。若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
恭敬是應禮拜。無上福田。堪受世間所有利
物者。此之衣物隨意當受諸阿羅漢作如是
念。我是僧中獲無上果。於此物利應合受用。
如世尊言。汝等苾芻自有勝善。當須内祕現
麁惡相。我今如何爲此衣利自揚己徳。而云
我是無上離欲之人。作是念已皆默然住。諸
有餘惑尚未盡者。亦作斯念。此物擬施無上
福田。我惑未盡。是不應得。彼亦默住。諸有具
縛異生亦作是念。此施無上福田。我今具縛
灼然無分。是時衆中竟無一人取其利物。爾
時長者便作是念。我今豈與諸聖凡衆覆鉢
事耶。須臾之頃形容憔悴面色痿黄。往世尊
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給孤長
者以多衣物奉施大衆。何意衆中無人爲受。
阿難陀曰。給孤長者作如是白。於此衆中。若
是世尊聲聞弟子。是合恭敬是應禮拜。無上
福田。堪受世間所有利物者。此之衣物隨意
當受。時諸大衆聞此白已。聖凡皆默。由此因
縁。無人爲受。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宜
去告諸苾芻。現住室羅伐城及以餘處。皆令
總集供侍堂中。時具壽阿難陀。奉佛教已。便
往告衆令集堂中。還至佛所禮足。白言。大衆
總集。願佛知時。于時善逝便往堂中就座而
坐。告諸苾芻曰。給孤長者多施衣服。何故汝
等而無受者。時諸苾芻默然無對。于時大師
知而故問阿難陀曰。何故苾芻我問之時默爾
無答。時阿難陀即以前事具白世尊。佛告諸
苾芻。豈非汝等先以信心來投於我出家離
俗求涅槃耶。諸苾芻曰。如是世尊。佛言。汝等
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淨行者。此
諸苾芻所著衣服直一億金錢。所住房舍直
金錢五百。所噉飮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
皆聽受。汝並堪銷若有苾芻破重戒者。於僧
住處。乃至不銷一口之食。僧伽藍地不容一
足。何以故。汝等應知。破戒之人有十種過失。
自知我是破戒惡人他亦知是破戒之者。所
有天神不來親附。同梵行者知法善人。咸生
輕賤。罪惡音響四遠共知。未證悟者不復能
證。已證法者悉皆退失。曾所聽聞咸皆忘念。
命欲終時心生懊惱。捨命之後生地獄中。又
諸苾芻。應知受用有其五種。一者爲主受用。
二者父財受用。三者聽許受用。四者負債受
用。五者盜賊受用。云何爲主受用。謂阿羅漢
永除三毒。云何父財受用。謂諸學人尚有餘
惑。云何聽許受用。謂淳善異生於戒清淨勤
修禪誦無懈怠心。云何負債受用。謂雖防禁
戒而不勤修覺品善法。云何盜賊受用。謂於
四重禁中隨犯其一。是故汝等知是事已應
當修學。然此長者。所施衣物及獲餘利。大
衆應可平等共分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



根本説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三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三子攝頌曰
    有張有不張 有出有不出
    若在於界外 聞生隨喜心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
頗有苾芻僧伽共張羯恥那衣在於衆中而非
張衣耶。佛言有。若苾芻共張衣時。不與他欲
而便昏睡或時入定。此人雖復處在衆中。不
得名爲共張衣也。然而大衆名善張衣。頗有
苾芻僧伽共張羯恥那時而不領受成張衣不。
佛言有。若苾芻僧伽共張衣時。與他欲已或
時入定或復睡眠。雖不覺知亦成張衣。頗有
苾芻僧伽共出羯恥那時雖在衆中不名出衣
耶。佛言有。若苾芻僧伽出衣之時。不與他欲
而便入定。或復睡眠。此人不名出衣然而僧
伽得名出衣。頗有苾芻僧伽共出衣時身在
衆中心不領受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芻僧
伽出衣。與他欲已或入定睡眠。然而僧伽成
共出衣。若有苾芻出於界外。聞衆已出羯恥
那衣。生隨喜心亦名出衣
第四子攝頌曰
    授學等不秉 作法不成訶
    十二人成訶 不淨犯根本
縁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授學之人
得秉一切羯磨法不。佛言。不得。若半宅迦
等諸有難人得不。佛言。不得。其授學之人合
行籌不。佛言。不得。犯四重人得行籌不。佛
言。不得。如世尊説。如爲彼人作如法羯磨。彼
人訶不成訶者。若爲彼人作非法羯磨。其人
訶成訶不。佛言。此即成訶若十二種人衆差
遣時作如是語不須差我。此等諸人訶成訶
不。佛言。此得成訶。然此等人據其兩事。我
密意説訶不成訶。謂不清淨人。大徳。如世尊
説。不清淨人訶不成訶者。云何名不清淨。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