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本事經 (No. 0765_ 玄奘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寫之。其乃至於四十一重。是三錯也。其卷
末頌云。貪欲瞋恚癡。覆藏及惱忿。不恨嫉
與慳。耽嗜慢將害者。即是諸本第二卷九
幅結經頌。正云貪恚及愚癡。覆藏惱忿恨。
嫉慳與貪嗜。慢害將一切。之小訛變耳。宋
郷於此閑重寫之。是四錯也。故知大錯耳。
今此丹本十八段經始從成就二分。終至
二果二纒。皆是二法即與品目名義相當。
是一正也。又按諸本第四卷中七幅有結
頌云。爲通達律儀。厭知不淨果。纒覺悟
宴坐。愧所作尋求者。則結十二經爲一頌。
其覺悟已下五經。即是諸本萬四卷卷初
五經。其纒經果經已上七經。即是丹本此
卷卷末七經耳。則列結相應。是二正也。餘
本則非。故今取此丹本爲正云
雖復有意及好醜法。而無貪欲。亦無瞋恚。
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乃至其身。
相續住世。未般涅槃。常爲天人。瞻仰禮拜。
恭敬供養。是名有餘依涅槃界。云何名爲
無餘依涅槃界。謂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捨重擔。已證
自義。已盡有結。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
遍知。彼於今時。一切所受。無引因故。不復
希望。皆永盡滅。畢竟寂靜。究竟清涼。隱沒
不現。惟由清淨。無戲論體。如是清淨。無戲
論體。不可謂有。不可謂無。不可謂彼亦有
亦無。不可謂彼非有非無。惟可説爲不可
施設究竟涅槃。是名無餘依涅槃界。苾芻
當知。如是名爲略有二種涅槃之界。爾時
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漏盡心解脱 任持最後身
    名有餘涅槃 諸行猶相續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衆戲論皆息
    此二涅槃界 最上無等倫
    謂現法當來 寂靜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纒故。
令諸天人。一類怯劣。一類勇猛。有慧眼者。
能正觀察。云何二纒。謂有見纒。無有見纒。
云何天人一類怯劣謂有天人。愛有樂有。欣
有喜有。爲滅有故。説正法時。不能恭敬。攝耳
聽受。亦復不能住奉教心。不能隨順。修如實
見。惟生怯劣。退轉驚怖。我等爾時當何
所有。我等爾時當如何有。如是天人一類怯
劣。云何天人一類勇猛。謂有天人。怖有厭有。
欣求無有。彼彼苦法。所逼切故。攝受執著。如
是如是。諸惡見趣。作是念言。我若斷壞隱
沒不現。爾時乃名寂靜微妙。如是天人一類
猛盛。云何名爲有慧眼者。能正觀察。謂聖
聲聞。如實觀察既觀察已。不於如實而生憍
慢。不依如實而生憍慢。不因如實而生憍慢。
不恃如實而生憍慢。如實見已。便生厭背。
既厭背已。便能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脱。得
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作是思惟。世尊爲彼喜樂諸
有阿頼耶者。恒爲常見所繋縛者。令滅有故。
所説正法。微細甚深。難見難悟。寂靜勝妙。非
諸尋思所行境界。是諸審諦慧者。所證一切
世間。眞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渇愛害阿頼
耶。斷諸徑路。證眞空性



本事經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二之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減
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悦豫清淨。於諸
善法。善觀時宜。而正修習。如是苾芻。減省睡
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悦豫清淨。於諸善
法。善觀時宜。而正修習。於二果中。隨證一
果。謂於現法。或證有餘依涅槃界。或不還
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覺悟能聞法 修行得勝果
    耽著於睡眠 都無有所得
    減省睡眠者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常悦豫清淨
    於諸善法中 知時宜修習
    能究竟超越 生老病死苦
    是故應勤修 減省睡眠法
    常委觀寂靜 得二果無疑
    或斷下分結 證得不還果
    或斷上分結 度生老病死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於
空閑處。常樂宴坐。勤修内心奢摩他定。不離
靜慮。成就明淨毘鉢舍那。守護自心。令無
散亂。於諸善法。修集無厭。如是苾芻。於二果
中。我説定能隨證一果。謂於現法。或證有餘
依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
説頌曰
    樂空閑宴坐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離虚妄分別
    善防護自心 速斷無明闇
    及諸欲煩惱 無憂悔歸眞
    常寂定其心 具正念靜慮
    無所執解脱 永盡諸有貪
    常樂不放逸 見放逸生怖
    諸見能永斷 速證般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無
慚無愧。彼人決定。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證
等覺。不證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
苾芻。有慚有愧。彼人決定。能得通達。能得遍
知。能證等覺。能證涅槃。能證究竟無上安樂。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無慚無愧者 懈怠不精進
    多惛沈睡眠 去結盡爲遠
    有慚有愧者 常無有放逸
    樂靜慮深定 去涅槃不遙
    彼能斷衆結 及生老病死
    速證三菩提 得無上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出家者。略
有二種。所應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觸所
未觸。證所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觸如
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爲二。一者靜
慮。二者聽説。云何靜慮。謂諸苾芻。遠離諸
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安住。
最初靜慮。尋伺靜息。内淨一趣。無尋無伺。定
生喜樂。具足安住。第二靜慮。離喜住捨正
念正知。身受快樂。衆聖所説。有捨有念。安住
快樂。具足安住。第三靜慮。斷苦斷樂。先滅憂
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具足安住。第四靜慮。
云何聽説。謂諸苾芻。於佛所説。初中後善文
巧妙。純滿清白梵行之法。所謂契經應
頌記別伽他自説本事本生及與方廣。未曾
有法。於如是法。受誦聽習令其通利。宣暢解
釋。是名聽説。如是名爲諸出家者。略有二
種。所應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觸所未
觸。證所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觸如
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
義。而説頌曰
    出家有二種 正所應作事
    謂靜慮聽説 速證於涅槃
    靜慮慧爲因 慧必由靜慮
    有靜慮有慧 速證於涅槃
    百千瘂羊僧 無慧修靜慮
    設經百千歳 無一得涅槃
    勤修智慧人 樂聽法説法
    歛念須臾頃 能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尋求有二。更
無第三。云何爲二。謂聖尋求。非聖尋求。云何
名爲非聖尋求。謂有一類。已有老法。尋求
老法。已有病法。尋求病法。已有死法。尋求死
法。已有愁法。尋求愁法。已有染法。尋求染
法。云何老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象馬牛
羊鷄猪田宅。金銀財穀是名老法。如是老法。
是諸有情生死苦本。愚夫異生。於此守護。
染愛耽著。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老法。云
何病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廣説乃至。由此
不能解脱生死故名病法。云何死法。所謂妻
子奴婢僕使廣説乃至。由此不能解脱生死
故名死法。云何愁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廣
説乃至。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愁法。云何
染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象馬牛羊。鷄猪
田宅。金銀財穀。是名染法。如是染法。是
有情。生死苦本。愚夫異生。於此守護。染愛
耽著。由此不能解脱生死故名染法。若有
於此。愛樂尋求。當知是名非聖尋求。如是尋
求如來終不稱揚讃歎。唯勸導之令知捨離。
何縁如是非聖尋求。如來終不稱揚讃歎。唯
勸導之。令知捨離。由此尋求。非賢聖法。非能
出離非趣涅槃。非厭非離。非滅非靜。非得
通慧。非成等覺。非證涅槃。由此尋求。能引
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諸熱惱法。是故如
是非聖尋求。如來終不稱揚讃歎。唯勸導之。
令知捨離。云何名爲是聖尋求。謂有一類。
已有老法。能自了知我有老法。能如實知老
法過患。尋求畢竟。無老無上安樂涅槃。已
有病法。能自了知。我有病法。能如實知病法
過患。尋求畢竟。無病無上安樂涅槃。已有
死法。能自了知。我有死法。能如實知死法過
患。尋求畢竟。無死無上安樂涅槃。已有愁
法。能自了知。我有愁法。能如實知愁法過
患。尋求畢竟。無愁無上安樂涅槃。已有染
法。能自了知。我有染法。能如實知染法過
患。尋求畢竟。無染無上安樂涅槃。如是名爲
是聖尋求。如是尋求。一切如來。稱揚讃歎。何
縁如是是聖尋求。一切如來稱揚讃歎。由此
尋求。是賢聖法。能永出離。能趣涅槃。能厭能
離。能滅能靜。能得通慧。能成等覺。能證涅
槃。由此尋求。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
苦生死熱惱。是故如是。是聖尋求。一切如
來。稱揚讃歎。如是名爲尋求。有二更無第三。
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遠離如是非
聖尋求修行。如是是聖尋求。汝等苾芻。應如
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一切有情類 有二種尋求
    更無有第三 謂聖與非聖
    不知老病死 愁染法過患
    希求深愛著 名非聖尋求
    此増長衆苦 出離未爲期
    從生復至生 或高或下趣
    善知老病死 愁染法過患
    希求彼寂滅 名眞聖尋求
    此損減衆苦 速證於涅槃
    永安樂清涼 常無漏無怖
    彼非聖尋求 諸佛所呵毀
    是生死根本 智者當遠離
    此眞聖尋求 諸佛所稱讃
    是趣涅槃道 有智者應修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爲通達律儀 厭知不淨界
    經覺悟宴坐 愧所作尋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略有二種
白淨善法。能護世間。云何爲二。謂慚與愧。
若無此二白淨善法。世間有情皆成穢雜。猶
如牛羊鷄猪狗等。不識父母兄弟姉妹。不識
軌範親教導師似導師等。由有此二白淨善
法。世間有情離諸穢雜。非如牛羊鷄猪狗等。
了知父母兄弟姉妹。了知軌範親教導師似
導師等。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成
就如是二種最勝。第一慚愧白淨善法。汝等
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

    二白淨善法 能護諸世間
    令不失人天 謂慚及與愧
    若無此二法 都不識尊卑
    穢雜似牛羊 鷄猪狗等類
    由有此二法 能了別尊卑
    非如牛羊等 行諸雜穢事
    諸有智慧人 成就二白法
    常守人天趣 終不墮三塗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爲如來應
正等覺。未成佛時。居菩薩位。多分安住。二種
尋思。云何爲二。一者如來。居菩薩位。多分安
住不害尋思欣喜悦樂。如是安住不害尋思
欣喜悦樂。是名第一多分尋思。由住如是修
習行迹。於諸有情都無捐害。由此尋思。證得
無量圓滿梵住。二者如來。居菩薩位。多分安
住。永斷尋思欣喜悦樂。如是安住永斷尋思
欣喜悦樂。是名第二多分尋思。由住如是修
習行迹。於不善法。能正永斷。由此尋思。證
得善根圓滿勝道。我於爾時。安住如是二種
尋思。精進勇猛。乃至自身。一切血肉。悉皆枯
竭。唯餘身肉骨筋皮纒裹。亦不放逸。乃至
未知未見未得未解未證。所應知見得解證
法。於其中間住不放逸。精進勇猛。曾無懈
廢。由不放逸。精進勇猛。無懈廢故。速證無上
正等菩提。速證無上清涼涅槃。速證無上一
切智見。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安住
不害欣喜悦樂多分尋思。安住永斷欣喜悦
樂多分尋思。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
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佛爲菩薩時 多安住二法
    謂不害永斷 欣喜悦樂思
    不害諸有情 修慈悲喜捨
    證無量梵住 圓滿不爲難
    永斷不善法 一切煩惱纒
    證得諸善根 圓滿殊勝道
    常精進勇猛 無放逸而住
    證無上菩提 清涼涅槃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婆羅門。長
者居士。刹帝利等。多有所作。謂施汝等。如法
衣服飮食臥具病縁醫藥房舍資具。汝等苾
芻。多有所作。謂能爲彼宣説正法。初中後善。
文義巧妙。純滿清白梵行之法。由此倶能解
脱生法老病死法。愁歎憂苦熱惱之法。汝等
與彼力輪法輪。展轉相依。於如來所。勤修
梵行。速至無上般涅槃城。爾時世尊。重攝此
義。而説頌曰
    出家與居家 展轉互相依
    由力法二輪 速至涅槃樂
    出家依在俗 得如法資具
    在俗依出家 獲微妙正法
    二衆互相依 受人天快樂
    度生老病死 至清涼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依住尸羅。能
修二法。云何爲二。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謂
修行者。依住尸羅修奢摩他。既修如是奢摩
他已。修心令滿。爲何事故。修習其心。修習心
者。爲斷貪故。諸修行者。依住尸羅。精勤修習
毘鉢舍那。既修如是毘鉢舍那已。修慧令滿。
爲何事故。修習其慧。修習慧者。爲斷癡故。貪
染汚心。令不解脱。癡染汚慧。令不明照。若永
離貪。心善解脱。若永離癡。慧善解脱。若於如
是二種解脱。已能正知見得觸證。我説彼爲
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獨一修習最上丈夫。
諸聖弟子。正證如是心解脱者。若他罵詈訶
責輕弄毀辱等時。不由此縁發生種種不忍
不信害恨等心。所以者何。以能照見他罵詈
等。於彼有罪。於已無損。諸聖弟子。正證如
是心解脱者。若他讃美恭敬禮拜供養等時。
不由此縁發生種種歡喜踊躍悦豫等心。所
以者何。以能照見他讃美等。於彼有福。於
己無益。若能如是。名於世法得心平等。無
慼無欣。安隱自在。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
當云何依住尸羅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汝等
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

    依住淨尸羅 修無罪止觀
    密護根及意 證甘露涅槃
    修止令心調 心調離貪欲
    離欲證解脱 證解脱心平
    修觀令慧明 慧明滅癡闇
    滅闇證解脱 證解心平等
    故汝等苾芻 精進勿放逸
    常依住尸羅 修無罪止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修學勝利。於
如來所。修行梵行。慧爲上首。解脱堅固。念最
尊勝。若有成就。修學勝利。於如來所。修行梵
行。慧爲上首。解脱堅固。念最尊勝。彼終不爲
味著色貪纒擾其心。亦復不爲味著聲香味
觸法貪纒擾其心。心不爲貪所纒擾故。無隨
味著色相貌識。無隨味著聲香味觸法相貌
識。於二果中。隨證一果。謂於現法。證有餘
依般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説頌曰
    修學勝利人 依佛修梵行
    慧爲其上首 及懈脱堅牢
    念最居尊勝 二果隨證一
    謂現法涅槃 及永不還果
    由慧爲上首 貪不擾其心
    無隨色等縁 相貌所生識
    學勝利圓滿 生勝定上慧
    盡生老*死邊 證有餘依界
    故汝等苾芻 應勤修戒定
    生微妙勝慧 盡生老病死
    住我法律中 能無放逸者
    定壞魔軍力 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世間。惡
不善法。皆以無明。爲其前導。而得生長。以無
慚愧。爲其後助。而不損減。所以者何。諸趣
有生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一切皆
用無明爲根。而得生長。既生長已。依之復
能生起一切惡不善法。惡法既生由無慚愧。
都無悔變。無悔變故。而不損*減。一切世間。
善清淨法。皆以慧明。爲其前導。而得生長。以
慚與愧。爲其後助。而不損*減。所以者何。明
處其前。慚愧爲後。能永斷滅。諸趣有生生
老病死。能超一切。愁歎憂苦熱惱等法。能
觸如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是故汝等。應如
是學。我當云何。永斷無明。發起慧明。永斷一
切。諸趣有生生老病死。永超一切。愁歎憂苦
熱惱等法。觸於如理。得於甘露。證於涅槃。汝
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
頌曰
    此世及後生 生老病死等
    貪愛等煩惱 皆無明爲根
    無明爲大愚 令久處生死
    此世與他世 高下趣往還
    最初有無明 最後無慚愧
    生長諸惡法 墮衆惡趣中
    故應勤精進 離貪愛愚癡
    發起智慧明 斷生死苦本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憐愍世間出興於世。爲欲永斷除捨
二法。轉於賢聖無上法輪。一切世間。所有沙
門。或婆羅門天魔梵等。曾未有能如法轉者。
云何二法。一者無明。二者有愛。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憐愍世間出興於世。皆爲永斷。
除捨此二。轉於賢聖無上法輪。廣説乃至曾
未有能如法轉者。若能永斷除捨一切所有
無明及諸有愛。令其永盡。無有遺餘。便能永
斷一切煩惱諸雜染法。是則名爲出諸坑塹。
越諸垣牆。破諸關鍵摧伊師迦。是眞賢聖。
是正法幢。是大沙門。是婆羅門。是眞聰慧。是
眞沐浴。是眞智者。是眞調順至調順地。名世
福田。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無上正等覺 商主世間尊
    大雄大丈夫 拔衆毒箭者
    哀愍諸世間 爲斷除二法
    謂無明有愛 轉無上法輪
    是苦是苦因 是衆苦永滅
    是八支聖道 趣滅苦涅槃
    智者聞斯法 信解等堅牢
    達諸法正眞 斷無明有愛
    無明有愛除 諸雜染皆滅
    至善調順地 名世良福田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苦事。最
爲難忍。一剃鬚髮。二常乞求。所以者何。世間
怨嫌。興呪詛者。作是願言。願彼貧窮。剃除鬚
髮。服故弊衣。手持瓦器。從家至家。行乞自
活。諸有淨信善男子等。受持此法。而出家者。
非爲王賊債主怖畏之所逼切。非恐不活。
而捨居家。但爲超度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
惱等法。但爲滅除純大苦蘊。我諸弟子。求
如是事。正信出家。爲利自他。受持此法。或有
如是。而出家已。未經幾時。則便寛慢。放逸懈
怠。下劣精進。亡失正念。無有正知。心亂不
定。縱任諸根。多欲貪著。心懷瞋忿。愚鈍無
知。耽染諸欲。虚妄思惟。毀諸禁戒。實非沙
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内朽順
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惡。詐現自善。
或就種種惡不善法。譬如有人。從闇入闇。
從坑墮坑。從怨至怨。我説如是癡出家人。
亦復如是。又如有木。兩頭火燃。中塗糞穢。若
在聚落及與空閑。皆無復用。我説如是癡出
家人。亦復如是。失在家法。復非沙門世出世
間。皆無勝分。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

    出家而破戒 二倶無所成
    謂失在家儀 及壞沙門法
    寧呑熱鐵丸 洋銅而灌口
    不受人信施 而毀犯尸羅
    諸毀犯尸羅 無悔無慚愧
    多受人信施 定當生地獄
    諸有智慧人 應堅持淨戒
    勿受人信施 而毀犯尸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
特伽羅。攝受増益。惡趣地獄。惡不善法。云何
二種補特伽羅。一者一類補特伽羅。毀犯淨
戒。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
行。内朽順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
惡。詐現自善。如朽隧級。無所復用。唯増惡
趣。二者一類補特伽羅於具淨戒。無所毀犯。
精進修行。清白梵行。有徳苾芻。以諸無根。非
梵行法。誹謗毀辱。令失威光。如是二種補特
伽羅。攝受増益。惡趣地獄。惡不善法。爾時世
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二補特伽羅 生長惡趣業
    謂毀犯淨戒 及誹謗賢良
    如是二種人 倶名爲下賤
    現在人所鄙 受苦在當來
    是故諸苾芻 常應不放逸
    受持清淨戒 勿毀謗他人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
特伽羅。恩深難報。云何爲二。所謂父母。假使
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曾無暫
捨。供給衣食。病縁醫藥。種種所須。猶未能
報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於子。恩極深重。
所謂産生。慈心乳哺。洗拭將養。令其長大。供
給種種資身衆具。教示世間所有儀式。心常
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捨。如影隨形。父母
於子。既有如是。所説深恩。當云何報。若彼父
母。於佛法僧。無清淨信。其子方便。示現勸導
讃勵慶慰。令生淨信。若彼父母。無清淨戒。其
子方便示現勸導。讃勵慶慰。令其受持清淨
禁戒。若彼父母。無有多聞。其子方便。示現
勸導讃勵慶慰。令其聽聞諸佛正法。若彼父
母。爲性慳貪。不樂布施。其子方便。示現勸導
讃勵慶慰。令行布施。若彼父母。爲性闇鈍。
無有勝慧。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讃勵慶慰。令
修勝慧。其子如是。乃名眞實報父母恩。爾時
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二補特伽羅 恩深重難報
    所謂父及母 能生長世間
    假使以兩肩 盡壽荷父母
    常供養恭敬 猶未爲報恩
    父母於世間 能生育教導
    慈心求利樂 如彼影隨形
    若父母先無 信戒聞捨慧
    子令其修習 名眞實報恩
    恭敬給所須 唯現世安樂
    令修信戒等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
無欺誑法。云何爲二。謂業與智。若諸有情。已
集諸業。其異熟果。若未現前。終不盡滅。若諸
有情。已生諸智。一切煩惱。若未永除。終不捨
離。如是名爲世有二種無欺誑法。爾時世尊。
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二無欺誑法 諸佛共所談
    謂已集已生 諸業及諸智
    異熟果未生 諸業終不滅
    煩惱若未盡 智終不捨離
    業是生死因 智爲滅惑本
    是故應修智 永盡衆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
特伽羅。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
近而住。云何爲二。所謂父母。若諸有情。於其
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
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咸共稱歎。聲譽普
聞。處衆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
昇諸善趣。生於天中。何縁有情。應於父母。
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父
母於子。有深重恩。所謂産生。慈心乳哺。洗拭
將養。令其長大。供給種種資身衆具。教示
世間所有儀式。心常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
捨。如影隨形。是故父母。應深敬重。禮拜供
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若諸有情。敬愛父
母。親近而住。父母於其深心慈愍。除無益事。
授有益事。制止衆惡。勸修衆善。爲其娉娶。貞
良妻室。有時賜與珍寶財穀。世間天人。咸
共稱歎。恭敬供養。親近加護。令無衰惱。是
故有情。於其父母。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
愛心。親近而住。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
頌曰
    諸有樂福人 應尊重父母
    禮拜修供養 敬愛親近居
    世間聰慧人 恭敬於父母
    恒時修供養 常生歡喜心
    父母於世間 恩深重難報
    除無益制惡 授利勸修善
    與妻室資財 慈心常覆護
    是故修供養 無量福聚生
    現得勝名聞 咸供養恭敬
    死生天善趣 受妙樂無窮
    欲得生天人 受五欲妙樂
    猶如天帝釋 當供養父母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善尋輪戒學 無明慧斷除
    苦毀謗報恩 無欺誑父母
本事經卷第四




本事經卷第五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二之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施有二種。云
何爲二。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云何財施。謂有
一類補特伽羅。能施種種美妙飮食。香鬘衣
乘房舍臥具。資産燈明病縁醫藥。捨如是等。
分布惠他。名爲財施。云何法施。謂廣爲他
宣説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滿清白梵
行之法。令諸有情。聞已解脱。生老病死愁歎
憂苦諸熱惱法。是名法施。於此財法二種施
中。法施最上勝妙第一。譬如世間。從牛出乳。
從乳出酪。酪出生酥從此生酥。出於熟酥。
復從熟酥出於醍醐。於是種種牛諸味中。醍
醐最上勝妙第一。如是財法二種施中。法施
最上勝妙第一。於法施中。能無顛倒行法施
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
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爾時
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於二種施中 法施爲第一
    能行法施者 善逝最爲尊
    受財施田中 如來爲第一
    行財施不定 受法施衆生
    財施令衆生 得世安隱樂
    法施令受者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祠祀有二。
云何爲二。一財祠祀。二法祠祀。財祠祀者。
謂有一類補特伽羅。祠祀種種美妙飮食。香
鬘衣乘。房舍臥具。資産燈明。如是等類。名財
祠祀。法祠祀者。謂能祠祀契經應頌記別伽
他自説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以無量
門。如理宣説。施設建立。分別開示。名法祠
祀。於此財法二祠祀中。法祠最上勝妙第一。
譬如世間。從牛出乳。從乳出酪。酪出生酥。從
此生酥。出於熟酥。復從熟酥。出於醍醐。於是
種種牛諸味中。醍醐最上勝妙第一。如是財
法二祠祀中。法祠最上勝妙第一。於法祠
中。能無顛倒。行法祠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
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
師佛薄伽梵。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

    於二種祠中 法祠爲第一
    能行法祠者 善逝最爲尊
    受財田中 如來爲第一
    行財*祀不定 受法祀衆生
    財*祀令衆生 得世安隱樂
    法祠令受者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修行者。同
集會時。應作二事。一者法言。二者宴默。由法
言故。審知有徳。審知徳故。便深敬信。深敬信
故。便往詣彼。往詣彼故。親近供事。親供事
故。求聞正法。求聞法故。攝耳不亂。耳不亂
故。聽聞正法。聞正法故。於法通利。法通利
故。能記持法記持法故。能觀察義。觀察義時。
堪能於法。審諦思惟。堪能於法。審諦思時。便
生欲樂。生欲樂已。便得勢力。得勢力已。便能
稱量。由稱量故。便能決擇。能決擇故。於諦隨
覺。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辦。不受後有。由宴默故。心便寂定。清淨鮮
白。無有瑕釁。離隨煩惱。調順堪任。安住不
動。堪能引發。能引發故。如實了知。如實知
故。便能厭背。能厭背故。便能離欲。既離欲
已。便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已解
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
有。汝等苾芻。應説上法。應了上法。若能如
是。乃名眞實。攝受仙幢。非衆集會。戲論語
言。能正了知。諸法實相。能斷諸漏。能證涅
槃。我常集會。宣説上法。了知上法。故名第
一。攝受仙幢。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

    行者集會時 應修作二事
    謂寂然宴默 及説正法言
    由説正法言 及寂然宴默
    知諸法實相 究竟證涅槃
    汝等當苾芻 若説了上法
    乃得名眞實 攝受大仙幢
    我常處衆中 宣説照了法
    是故名第一 攝受大仙幢
    若依正法幢 能説能修行
    定速脱生死 至究竟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苾芻。於
言説時。非理作意。起欲尋思。起恚尋思。起害
尋思。如是苾芻。名多惡者。行慢緩者。趣向多
惡爲方便故。於斷於離。棄捨善軛。放逸懈怠。
下劣精進。亡失正念。有不正知。不定心亂。
縱任諸根。無出離見。不知出離。如實正慧。趣
向惡魔。惡不善法。爲諸惡魔惡不善法之所
摧伏。増長一切惡不善法。若諸苾芻。於宴
默時。非理作意。廣説乃至。増長一切惡不
善法。如是苾芻。爲諸有智同梵行者之
訶毀。我亦於彼。常不稱讃。如是苾芻。雖得出
家受具足戒。而名惡慧樂有癡人。是故汝
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方便斷除。非理作意。
方便修習。如理作意。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
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言説宴默時 縱諸根造惡
    不奉行我教 是愚昧癡人
    故汝等苾芻 應修不放逸
    離非理作意 當如理思惟
    汝等若正勤 語默無放逸
    不久度生死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苾芻。
於言説時。如理作意。出離尋思。無恚尋思。無
害尋思。如是苾芻。名多善者。無慢緩者。趣向
多善爲方便故。於斷於離。不捨善軛。離諸
放逸。勇猛精進。正念正知。心定無亂。密護諸
根。有出離見。能知出離。如實正慧。棄背惡魔
惡不善法。摧伏惡魔惡不善法。損減一切
惡不善法。若諸苾芻。於宴默時。如理作意。廣
説乃至。損減一切惡不善法。如是苾芻。爲
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讃。我亦於彼。恒常
稱讃。如是苾芻。名眞出家受具足戒。有大
智慧。不樂諸有。名不癡人。是故汝等。應如
是學。我當云何方便修習。如理作意。方便
斷除。非理作意。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
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言説宴默時 不縱根造惡
    能奉行我教 是聰慧智人
    修出離尋思 及無恚無害
    有出離正見 於如實能知
    能摧伏惡魔 諸惡不善法
    永斷諸煩惱 證究竟涅槃
    故汝等苾芻 應修不放逸
    當如理作意 離非理思惟
    汝等若正勤 語默無放逸
    不久度生死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學苾芻。有
二種力。云何爲二。謂思擇力及修習力。云何
苾芻。有思擇力。所謂一類有學苾芻。受用
種種衣服飮食房舍臥具病縁醫藥資生具
時。皆善思擇。非不思擇。而便受用。於所未
得衣服飮食房舍臥具病縁醫藥諸資生具。
不甚希求於所已得衣服飮食房舍臥具病縁
醫藥諸資生具。不深耽著。堪能忍受。寒熱
飢渇。風日蚊虻。蛇蝎等觸。堪能忍受。他所毀
謗。罵辱等言。堪能忍受。身内所生。猛利辛
楚。酸疼難忍。奪命臨終。難治苦受。堪能忍
受。一切世間。極難忍事。能善思擇。諸身語
意。三種惡行。能照現法生法後法。不可愛
樂苦異熟果。作是思惟。我今定當斷身語意
三種惡行。我今定當修身語意三種妙行。能
正了知三種惡行所有過患。復正了知三種
妙行所有功徳。既正知已。勤斷勤修。惡行
妙行。修治自身。令其清淨。離諸罪法。如是名
爲有學苾芻初思擇力。云何苾芻有修習力。
所謂一類有學苾芻。所得憶念。一切皆與覺
支相順。而不相違。所得擇法及精進喜輕
安定捨一切。皆與覺支相順。而不相違。修念
覺支。皆依止厭。皆依止離。皆依止滅。迴向於
捨。修習擇法及精進喜輕安定捨覺支。皆依
止厭。皆依止離。皆依止滅。迴向於捨。如是名
爲有學苾芻後修習力。是名有學苾芻二力。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諸有學苾芻 略有二種力
    思擇及修習 能伏惡魔軍
    見惡過能斷 知妙徳能修
    能忍受思惟 是名思擇力
    依止厭離滅 及迴向於捨
    而修七覺支 是名修習力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種法。盡
滅故死。云何二法。一業。二壽。由業盡故。及
壽盡故。決定命終。若時有業。爾時有壽。若時
有壽。爾時有業。所以者何。如是二法。恒常和
合。無不和合。如是二法。不可施設。分析離
散。此時有業。彼時有壽。此時有壽。彼時有
業若有其業。即有其壽若有其壽。即有其業。
若無其業即無其壽。若無其壽即無其業。譬
如燃燈生焔發明。若有其焔即有其明。若有
其明即有其焔。若無其焔即無其明。若無其
明即無其焔。業壽亦爾。若有其業即有其
壽。若有其壽即有其業。若無其業即無其壽。
若無其壽即無其業。如是二法。盡滅故死。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二法恒相隨 謂業及與壽
    業有壽亦有 業無壽亦無
    壽業未消亡 有情終不死
    壽業若盡滅 含識死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行。世
間衆生。皆共造作。云何爲二。一者能感短壽
之行。二者能感長壽之行。云何能感短壽之
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常樂殺生。爲性兇
暴。血塗其手。傷害物命。無有慚羞。無有慈
愍。於諸衆生。常行殺害。乃至殺害。折脚蟻
子。是名能感短壽之行。云何能感長壽之行。
謂有一類補特伽羅。遠離殺生。棄捨殺具。
慚羞慈愍。於諸衆生。常不殺害。乃至不害。折
脚蟻子。是名能感長壽之行。如是名爲有二
種行。世間衆生。皆共造作。爾時世尊。重攝此
義。而説頌曰
    世間諸有情 略有二種行
    由二行差別 感壽有短長
    謂常樂殺生 兇暴血塗手
    無慚羞慈愍 感短壽無疑
    常樂離殺生 棄捨諸殺具
    有慚羞慈愍 感長壽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行相應
取心相。云何爲二。一者名爲所縁行相。二
者名爲作意行相。所有一切。已取現取當取
心相。皆由如是二種行相。汝等苾芻。由二
行相。應當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應善
作意。善作意已。應善觀察。善觀察已。應善
安住。善安住已。應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
損。應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
損。苾芻當知。譬如地界。若於其中。安置糞
穢洟唾膿血如是等類。淨不淨物。雖置其中。
而其地界。曾無違順欣慼高下。如是安心應
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既同地界。正勤
修習。無量無損。雖遇種種違順衆縁。而心都
無分別計著。終不由此差別因縁。其心高
下。又如水界。火界風界。若於其中。安置糞穢
洟唾膿血如是等類淨不淨物。雖置其中。而
其水界。火界風界。曾無違順。欣慼高下。如是
安心。應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
損。既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
損。雖遇種種違順衆縁。而心都無分別計著。
終不由此差別因縁。其心高下。由此定故。於
有識身。及外一切所縁相中。我我所執。見
慢隨眠。善伏善斷。於彼二種。其心超越。離一
切相。寂靜安樂。得善解脱。所有一切。心善解
脱。慧善解脱。皆於其中。我我所執。見慢隨
眠。善伏善斷。於彼二種。其心超越。離一切
相。寂靜安隱。得善解脱。於其所得。利譽稱
樂。其心不欣。於其所遭衰毀譏苦。其心不
慼。是名超過世間八法。其心平等。猶如世間
地水火風。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爾時世尊。重
攝此義。而説頌曰
    難調躁動心 遠行無第二
    能正勤取相 是謂世聰明
    善取心相已 復作意觀察
    正念住其心 勤修同四界
    如是正安住 能棄捨諸欲
    於世八法中 名善巧無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雖
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無間。云
何爲二。謂生與死。譬如世間光明影闇。雖
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無間。光
明發時影闇便沒。影闇起時光明便謝。生死
亦爾。恒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
無間。生法有時死法便沒。死法有時生法便
謝。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如光明影闇 雖恒共乖違
    然於二法中 未曾有間缺
    生死亦如是 雖恒共乖違
    然於二法中 未曾有間缺
    無明根所生 愛水所滋潤
    纔死生便續 中無間缺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死有二種。云
何爲二。一者不調伏死。二者調伏死。云何名
爲不調伏死。謂諸愚夫。無聞異生。未能親覲
正見善士。未能了知善士之法。於善士法未
自調順彼隨觀見。色即是我。色屬於我。色在
我中。我在色中。彼隨觀見。受即是我。受屬於
我。受在我中。我在受中。彼隨觀見。想即是
我。想屬於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彼隨觀
見。行即是我。行屬於我。行在我中。我在行
中。彼隨觀見。識即是我。識屬於我。識在我
中。我在識中。眼見色已。執取其相。執取隨
好。由是因縁。於其眼根。不能正念防守而
住發起貪憂。便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
不可堰塞。於其眼根。不能防守。縱蕩眼根。
行諸境界。貪著色味。纒擾其心。縁此貪故。受
長夜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増血&T055114;身。増空
曠路。無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
洛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眼根不調伏故。
如是或時。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甞味已。身
覺觸已。意了法已。執取其相。執取隨好。由是
因縁。於其意根。不能正念防守而住。發生
貪憂。便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不可
*堰塞。於其意根不能防守。縱蕩意根。行諸
境界。貪著法味。纒擾其心。縁此貪故。受長夜
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増血&T055114;身。増空曠
路。無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
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意根不調伏故。如
是名爲不調伏死。云何名爲調伏而死。謂諸
賢聖多聞弟子。已能親覲正見善士。已能了
知善士之法。於善士法。已自調順不隨觀見。
色即是我。色屬於我。色在我中。我在色
中。不隨觀見。受即是我。受屬於我。受在
我中。我在受中。不隨觀見。想即是我。想屬於
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不隨觀見。行即是
我。行屬於我。行在我中。我在行中。不隨觀
見。識即是我。識屬於我。識在我中。我在識
中。眼見色已。不執其相。不執隨好。由是因
縁。於其眼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貪憂。
所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皆能*堰塞。
於其眼根。善能防守。不縱眼根。行諸境界。不
貪色味纒擾其心。不縁此貪受長夜苦受猛
利苦受匱乏苦増血&T055114;身増空曠路。不復
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
受諸劇苦。皆由眼根善調伏故。如是或時。
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甞味已。身覺觸已。意
了法已。不執其相。不執隨好。由是因縁。於其
意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貪憂所有無
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皆能堰塞。於其意
根。善能防守。不縱意根。行諸境界。不貪法
味。纒擾其心。不縁此貪受長夜苦受猛利苦
受匱乏苦増血&T055114;身増空曠路。不復往返生
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諸劇
苦。皆由意根善調伏故。如是名爲調伏而死。
苾芻當知。不調伏死。沈沒無量生死苦海。調
伏而死。超度無量生死苦海。是名二死。爾時
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略説諸有情 死法有二
    調伏不調伏 更無有第三
    若不調伏死 定於諸趣中
    受諸苦輪迴 經無量往返
    調伏而死者 終不墮惡趣
    於人天趣中 能永盡衆苦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諸法。略
有二種。云何爲二。一者雜染。二者清淨。應正
觀察由一法生。所以者何。若於一法。能正守
護。則於一切。能正守護。若於一法。不能守
護。則於一切。不能守護。云何一法。謂衆生
心。若有於心不能守護。則不能護身語意業。
若不能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爲身語意業皆
悉敗壞。身語意業。皆敗壞故。其心即有擾濁
垢穢。心有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
他利樂事倶利樂事。無有是處。能正了
知善言説義惡言説義。無有是處。能證一
切勝上人法眞聖智見。亦無是處。所以者何。
心有擾濁及垢穢故。譬如世間所有臺觀。若
一中心。不善覆蔽則椽梁壁。皆被淋漏。
以椽梁壁被淋漏故。皆悉敗壞。又如世間隣
近村邑聚落池沼。擾濁垢穢。有明眼人。住
其岸上。作意觀察。其中所有。螺蛤龜魚。礫
石等類。行住普側。極難可見。所以者何。水有
擾濁及垢穢故。如是衆生。若有於心不能守
護。則不能護身語意業。若不能護身語意業。
是人即爲身語意業皆悉敗壞。身語意業皆
敗壞故。其心即有擾濁垢穢。心有擾濁及垢
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倶利樂
事。無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説義惡言説義。
無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眞聖智見。亦
無是處。所以者何。心有擾濁及垢穢故。若有
於心能善守護。則能善護身語意業。若能善
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爲身語意業皆不敗壞。
身語意業不敗壞故。其心即無擾濁垢穢。心
無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
樂事倶利樂事。期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説
義惡言説義。斯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
眞聖智見。斯有是處。所以者何。心無擾濁及
垢穢故。譬如世間所有臺觀。若一中心。極善
覆*蔽則椽梁壁。皆無淋漏。以椽梁壁無淋
漏故。皆不敗壞。又如世間遠離村邑聚落池
沼。無有擾濁及諸垢穢。有明眼人。住其岸上。
作意觀察。其中所有。螺蛤龜魚。礫石等類。
行住普側。極易可見。所以者何。水無擾濁及
垢穢故。如是衆生。若有於心能善守護。則能
善護身語意業。若能善護身語意業。是人
即爲身語意業皆不敗壞。身語意業不敗壞
故。其心即無擾濁垢穢。心無擾濁及垢穢者。
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倶利樂事。斯
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説義惡言説義。斯
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眞聖智見。斯有
是處。所以者何。心無擾濁及垢穢故。苾芻
知。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
清淨。是故雜染清淨二法。皆依止心。從心所
起。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若不護於心 隨順於諸欲
    恒馳散放逸 一切無不爲
    若善護於心 不隨順諸欲
    無馳散放逸 一切皆防護
    世間聰慧人 能防身語意
    令不造諸惡 名眞健丈夫
復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見。令
諸有情展轉相違互爲怨害。云何爲二。所謂
有見。及無有見。諸有沙門或婆羅門。攝受
有見。習行有見。耽著有見。與諸愛樂。無有見
者。展轉相違互爲怨害。稱讃有見。最爲第
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攝無有見。習無有見。
著無有見。與其愛樂。諸有見者。展轉相違互
爲怨害。讃無有見。最爲第一。若有沙門或婆
羅門。於此二見。諸集滅味。過患出離。不以
正慧。如實了知。我説彼人。名無智見。有貪
瞋癡。有違有害。無慧無明。不能解脱生老
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不能解脱生死衆
苦。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於此二見。諸集滅
味。過患出離。能以正慧。如實了知。我説彼
人名有智見。無貪瞋癡。無違無害。有慧有明。
定能解脱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定
能解脱生死大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説
頌曰
    世間由二見 展轉互相違
    彼此作怨讎 謂見有無有
    諸有於此見 愛樂不能捨
    是謂愚癡人 恒毀他自讃
    若不知此見 集滅味患出
    見毒箭所傷 無明闇所覆
    具足貪瞋癡 無智見明慧
    定不能解脱 生老病死
    若能知此見 集滅味患出
    見毒箭不傷 破無明黒闇
    遠離貪瞋癡 具智見明慧
    決定能解脱 生老病死等
復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正見。應
諦尋思稱量觀察。若諦尋思稱量觀察。能得
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
苦。能得如理。能觸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爲
二。所謂一切世間正見。出世正見。云何名爲
世間正見。謂有一類。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決定有施。有受有祠。有善惡業。有異熟果。有
此世間。有彼世間。有父有母。有諸有情化
生種類。於其世間。有諸沙門婆羅門等。正
至正行於此世間及彼世間。自然通達。作證
領受。如是名爲世間正見。諸聖弟子。於此
所説世間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依此所
説世間正見。能令衆生畢竟解脱生老病死
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不諦觀察已。便正了
知。依此所説世間正見。不令衆生畢竟解脱
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所以者何。如
是所説世間正見。非眞聖見。非出離見。非
究竟證涅槃見。非厭非離。非滅非靜。不
證通慧。非成等覺。非得涅槃。而能感得生老
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如是知已。於世間
法生怖畏想。於出世法生安靜想。以於世間
生怖畏故。都無執受。無執受故。無所希求。無
希求故。於内證得究竟涅槃。如是證已。便自
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
有。如是汝等。於此所説世間正見。應諦尋
思稱量觀察。云何名爲出世正見。謂知苦智。
知苦集智。知苦滅智。知能趣向苦滅道智。
如是名爲出世正見。諸聖弟子。於此所説出
世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依此所説出世
正見。能令衆生畢竟解脱生老病死愁歎憂
苦熱惱*等法。不諦觀察已。便正了知。依此
所説出世正見。能令衆生畢竟解脱生老病
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説
出世正見。是眞聖見。是出離見。是能究竟證
涅槃見。能厭能離。能滅能靜。能證通慧。能成
等覺。能得涅槃。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
苦熱惱等法。如是知已。於出世法生珍寶
想。於世間法生下賤想。於出世法生珍寶想
故。便生歡喜。生歡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
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悦樂。受悦樂
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實知見。實知見
故。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
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
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汝
等。於此所説出世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
如是名爲二種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能
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
憂苦。能得如理。能觸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
尊。重攝此義。而説頌曰
    正見有二種 世間出世間
    智者諦尋思 能正盡衆苦
    諦思於世間 便生怖畏想
    由無執受等 究竟證涅槃
    諦思出世間 便生珍寶想
    歡喜心安適 從此獲輕安
    輕安故受樂 樂故心寂定
    心定生覺支 知見四如實
    見實斷諸疑 疑除無所取
    解脱一切苦 證無上涅槃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施祠與集會 如不如學終
    行相相違死 染淨及二見
本事經卷第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