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行林抄 (No. 2409_ 靜然撰 ) in Vol. 76

[First] [Prev+100] [Prev]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次示三昧耶私云。記文在奉送之
後。今依丹記次第
丹記云。以三昧耶印明頂上左轉而生是念。
諸有結護皆令解脱。先所奉請諸尊各還所
住。不爲無等大悲之所留止之。記文在奉送
之後。今暫依大法次第
次奉送
丹記云。先結此印時。從禮盤下向尊長跪。而
後結印。外縛堅中指端。如蓮花𢮿。以時花當
心。隨國土語奉辭。深生惜別之情。次以印擎
頂。誦現在諸如來偈云云
次誦眞言和尚記云。有廣略二明。今且用略 唵嚩
曰羅(二合)口乞叉穆 私云。丹記出廣明
誦了向上擲花即上禮盤
次入佛三昧耶和尚記奉送後。即以
此印明用示三昧耶
次法界生 次轉法輪 次被甲 次九方便
  次隨方迴向
次覽字觀 記云。頂上囕字印明
次不動護身 記云。不動刀印明護身辟除
私云。已上二印記文在
被甲次。今依丹記次第
次觀。自身是觀世音以法施心讀誦大乘請
諸天等令聽之 觀世音種子心娑急呼。
加歸命
 觀
世音眞言 唵阿魯刀迦用開蓮
華印
次從座起以和敬心接諸人事
  私云。以觀音身行於法施。是大日經第七
卷意也。可見經説云云
右附立印軌依胎藏法。以和尚記并丹州
記而爲綱目。兼加師傳粗抄記之。只爲自
行也。早可破却云云
一卷數
御修法所
奉開眼供養
不動明王形像一躯畫像者一鋪若一楨
無新佛者可留之
奉念
大日如來眞言 佛眼部母眞言 一字金輪
眞言 護衞本尊眞言 本尊眞言 降伏護
摩眞言 三部諸尊眞言 火天曜宿眞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云云

  寶治元年五月三日於名越書寫了兼胤
十八記之
播州明石郡太山寺常住物也六十七卷
寶永二年十月九日以淨教房庫本命聖眞
子宮奉仕松安書寫
  兜率谷雞頭院闍梨嚴覺

行林第五十

  不動中
依胎藏都壇修此尊法者。如廣攝云
大悲胎藏大壇。濕哩底方安不動尊。傳教灌
頂此中當作云云
  私云。此中行法可依大軌次第。今記大略」
前方便乃至 啓白神分等 次供養文 次唱

八葉九尊 佛眼
南無大曼荼羅王阿梨也阿沙羅那他〃〃
三反
南無四大明王〃〃〃〃 大少自在〃〃〃
〃 五部〃〃
次驚覺乃至 外道 次觀曼荼羅
先結定印。觀想。大覺師子坐上有淨月輪。輪
上有蓮花坐諸尊坐位。又有月輪蓮花坐。次
結大日印當心五古
印也
誦阿字眞言三反有歸即觀
想。中台月輪上有阿字金色
字放光照第一重
底哩底方應光h@a@m字顯現。次照諸尊坐位。諸
尊各各種子皆悉顯現。中台阿字變成率都
婆五大輪相重。率都婆放光照唅字。字變成
釼形。復照諸尊種子。各種子變成各各三昧
耶形。中台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妙色超三
界。消穀嚴身服。寶冠紺髮垂。寂然三摩地。耀
焔過衆電。猶如淨鏡内。幽邃現眞容。無相淨
法體。應願濟群生。大日如來放光照形釼。釼
變成不動明王。青黒忿怒形。持刀及羂索即作
十九
復照諸尊三昧耶形。一一三昧耶形變成
各各尊形。如此觀已散印頂上
次治路乃至先三身讃。次本
讃。次四智讃
 次諸會如常。私禀
師説云。入
五大院至于不動印。本軌之中十四印并布字用之。本尊
觀後更不可用根本印布字等。唯取珠念誦。云云。私檢
攝大軌諸會不動文云。十九種成身。云云。是指本軌十
九布字歟。私師説可謂尤允合攝軌意矣
次入本尊觀用定印
  普光淨月輪 清淨離諸垢 中有本尊形
    妙色超三界 消穀嚴身服 寶冠紺髮垂
    寂然三昧地 暉焔過衆電 猶如淨鏡内
    幽邃現眞容 喜怒顯形色 操持與願等
    正受相應身 明了心無別 無相淨法體
    應願濟群生 此中心月輪 於中有五字
    及本尊眞言 右旋而布列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大日心月輪 本具此眞言 是故大日尊
    即現本尊形 其中含字門 變成大知釼
    光焔遍流出 照觸無邊界 警覺魔羅宮
    廣大作佛事 其光即轉成 無動威怒王
    持刀及羂索 頂髮垂左肩 一目而諦觀
    威怒身猛炎 安住在盤石 面門水波相
    充滿童子形 奉仕於行者云云
  私案尊勝儀軌意云。心月輪中觀置a
大日并八佛頂各各種子。一一字皆放大
光明。從自心月輪出。入大日如來心。從大
日心出。入行者心月輪上。如是漸漸心慮
澄淨即同一心。一一字成諸尊本體。大日
如來心上阿字成大日尊。行者心上阿字
亦然云云 私云。八佛。頂種子可
    成各々尊形云云
此儀軌是尊勝
佛頂持明行也。然先作尊大日成身。於其
上觀大日a并八佛頂種子也。以之思之。
依大法行別尊之時。大日心中觀其種子。
或成三形或成尊形。大日本尊二而不二。
不二而二。如是展轉周遍法界。成於無盡
普現色身。今置種子。是略觀也云云欲具
觀可置本尊一眞言字
又案金界對受記第六意云。惠和上説珍和
上説。出或人説。作五部都法念誦耳云云
若別尊念誦者。結別尊印。心月輪中觀其
種子。想毘盧遮那成彼尊云云此説意同
尊勝軌文。池上金界祕記抽對受記中惠
和上説。以三十七尊爲大日一部説之中。
百字念誦次出前説 今謂。胎藏亦爾作
都會大□欲行別尊者。大日心中觀其種
子。可想大日變成彼尊。文説炳著。師傳顯
然。誰謂無據乎
心月中旋布本尊眞言。其中本尊種子變
成三形。三形變成本尊形。證文使食胎
經歟
之軌
尤可祕之
義釋第三釋灑淨眞言云。以最初阿字門
爲眞言之體。所謂□種子一字也。餘諸字
門皆阿爲莊嚴此字故也云云
私案云。心月中置大日眞言并本尊眞言。
而縛本尊種子成三形。三形成尊形時。大
日眞言并本尊種子以外字等。皆契當種
子。以阿字成一成三形。并尊形可思之。可
謂於種子有二義。一引生義。引諸字生諸
字義故。二攝持義。攝字諸字義故。此二義
良賁仁王經疏意也。以之思之。諸字皆歸
種子思。有何失哉。但心月中置大日并諸
尊眞言持念之。似有又説。其本尊種子轉
成尊形。又有又説。本尊眞言字等歸種子
成一事。未見文説。又不可圖師説。仍不可
披露。但修觀法者。用不隨時亦存其旨。無
煩失可
  以檀本寫之
  具支第四云。私詳道理。義釋但云。蓮上置
字縛字成尊。而上下文未見也。一處蓮上
置月。月上置字。字復未見種子變成三昧
耶形。三昧耶形變成諸尊。然金剛頂五相
成身十二神變六種示現廣説。此義非此
經意云云
  已上裏書
  我身中亦有 心月輪眞言 大智寶釼相
    與彼等無異 一身與二身 乃至無量身
    同入於本體 流出亦如是 一理無二故
    我身即大日 大日歸本尊 本尊即我身
次出定。先結大日印。次本尊根本印等十四
若諸會中結之者。於不□
□所不可結之。布字亦然
 次大身眞言有印
三三昧耶攝善眞言有印次護身結界眞言有印
次加護住所眞言有印。已上四種
印明用否在意
次加持珠 次正念誦先佛眼。次三悉地。次本尊。
次三部總天。次諸總。次又

 護摩六段作法如常。息
災調伏可隨時耳
本尊壇勸請頌
  我今稽首請 部主大日尊 本尊聖無動
    摩訶威怒王 唯願降臨此 納受護摩供
護摩眞言慈救咒。或説略
時用一字明可
番僧并後加持呪用慈
救咒
相應物隨法各共。今且
就調伏粗出之
三類形或用四類加地形
也。師説云云
天形鵄形人形人男女等
可隨事
地形犬形狐
隨一
以小麥粉平速以板刻作三類形本。押當刻
之尤能。又丸ニモ可造之。近來通途以紙刻之。
或以唐立葉刻之用之云云此物等入小土器。
十文字賀良
計天
不令見人。置脇机也
毒舂 阿世美葉附子。相加酢鹽也。
新別小臼作。可舂和之。人用臼可有毒之
故也
鐵末鐵磨
屑也
阿世美用葉也。供養
花等皆用其葉
辛立上下
波良切之。鎌形也。IMAGE其樣
鉤召用之。但其
切樣異之也。布多萬田可切。鉤形也。[IMAGE]其形
或[IMAGE]比度可
多也
燒相應物作法
私禀受師説云。須用壇壇。然而火天本尊兩
段燒之私云。三昧和尚御説云。
只二段投之。山本傳也
火天段各一具。
本尊段各二具也。其作法。投花後先護身不動
刀印
或用
次開蓋灑水付護摩而取移燒供等之
時。取此物置花等側
其間口
唱無量義經之開涅槃門廂解脱風除世惱熟
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縁用灑無明老病
死等猛盛熾燃若聚日光等文。并思惟其深
理。次取三類形。先結召罪印。二羽金縛。忍
願竪如針。進力竪屈如鉤。隨誦眞言。以進力
召之。觀想召諸有情罪。自身三惡趣衆罪。召
於掌黒色如雲霧衆多諸鬼形。唵薩嚩幡波
迦哩灑拏尾戎馱曩縛曰羅薩怛縛三摩耶吽
發吒
次摧罪印。二羽金縛。忍願直竪。念獨古杵。而
誦眞言間。忍願二指端相磨摧罪。怛羅字念
置左中指端。吒字念右中指端。次誦吽字一
度拍。次誦怛羅字一度拍。次誦吒字一度拍。
當觀自身變降三世内心起慈愍摧諸有情罪
三惡皆辟除。唵縛曰羅波尼尾摧諸薩普吒
耶薩嚩波耶滿馱曩爾鉢羅謀乞灑耶薩嚩波
耶誠底毘藥薩嚩薩怛嚩怛他誐多嚩曰羅三
摩耶吽怛羅吒。次取之而三段引切三形一重
引破之也
誦降伏呪投之。次誦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滿
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投芥子七反
  已上私師説了
師傳云。謂今此三類形等。并彼嬈惱之三類
形等。同四大種所造也。故今摧之。即同摧彼
也。但令彼發菩提心。令惡業煩惱忿怒之心
摧破之也。内起慈悲云云正非摧彼同分也
已上師傳
  私云。都率護摩記云。次木 次相應物
此師傳次第。但今依有所思。於此不燒之。
次可有之。次芥子乃至胡摩。次於此所燒相
應物。於諸煩惱有種子現行麁重習氣。先
燒種子。次燒現行。故芥子等後燒相應物
芥子胡摩米。如次嗔癡貪種子也。三形是
彼等煩惱所召果報之形也。召罪摧罪印
明情尤在此。仍彼等印此處用耳。同見聞
思記云。次三部護身。次不動火界呪。以杵
加五處。然後開蓋灑淨用無量
義經文
灑淨了即結
招罪印。次摧罪印。即取天形三枚入左手。
以右指粒。和取芥子投之云云 磨芥子塗
    物形若石
然取加
芥子耳
 次地狗形地人形同前但調伏法者。
此次燒毒舂掐鐵末等已上火
天段
 本尊段相應
物各四枚觀念作法
如火天法
若調伏此次毒擣云云
私云。右説若是小山説。願可見十波羅蜜

大僧正御記云。相應物天地人形各七枚。先
取天地人形各三枚。二手虚心合掌。入置掌
中。次誦四字明。次作召罪印。即誦彼明。次作
摧罪印。即誦彼明。已上二印三類形。乍入掌
中作之。次護身。定羽取三類形。惠羽執杵。誦
本尊呪。左右轉杵。辟除法界印身五處。次以
人形三枚取合。二段引切。誦降伏呪。或火天
呪。先後二度投火。次誦大日五字明。投芥子
一反。次天形三枚取合二段引切投火二度。
次投芥子一反。次以地形三枚取合二段引
切投火二度。次投芥子一反 又樣三類物
六度投之。次芥子三反又樣三類物混芥子六
度投之。別不投芥子耳 諸段投之異説不同
也。或火天段各三枚。本尊段各四枚。或火天
段各一枚。本尊段六枚。或本尊段各二枚。餘
五段一枚。次毒物阿世美附子交咸一坏酢鹽和合承
仕。以箸入杓行人受之。三類形
上投之
三度
次以手取辛立三支投之。次鐵末以手投
之三反
次稍穀以手投之三反。以此毒物鐵末等打三反
彼三類形也。並用火天呪或降伏呪
  已上一兩説爲知矣。説略抄之
投毒舂有二樣。一以摩箸投之。二以器置承
仕前
  義釋第六云。然後住瑜伽坐。以五輪字持
身。首置百光遍照。以無垢眼觀自心花臺
本不生字。方作普門持誦。先於毘盧遮那
心月中炳現眞言。而後持誦并示密印。周
遍中胎藏已。次及第二院諸尊。乃至終竟
或一一現前觀之而作持誦。或自身作彼
本尊。於其心月現眞言字而作持誦。乃至
頓作曼荼羅身而作持誦。隨行者觀心勢
力。若不能爾者。當以一心誦部主眞言
遍隨所餘上首諸尊各誦七遍并作彼印
也。具如供養次第中説云云
私云。是灌頂之時。普門持誦作法也。師傳
云。盡諸會意也云云
諸大小法念誦 是此普門持誦作法願而
似可有二意。能能可思之。行法大要專在
斯可
案六卷抄第四意云。成身持誦法。五輪成
身首中百光王安立。無垢眼方作普門持
誦。先於大日心月輪中炳現眞言。而後持
誦并示密印 次作祕密八印。次無所不
至并百光遍照王印。周遍中胎藏已 次
及第二院諸尊私云。中台藏言
下含第一重也
及至第三重。
或一一現作持誦私云。可用秘密
品賛尊觀行也
 乃至頓作
曼荼羅身而作持誦私云。疑四處
輪布字持誦可
 隨行者觀
心勢力云云
私云。或一一現前持誦等能可諮問之
前觀之而作持誦。或自身作彼本尊。於其
心月現眞言字而已
私云。此裏書以壇那院相嚴僧正本寫之
  已上裏書
小杓攪入如燒供投之
師傳。阿闍梨自拔取乳木二支爲著。濟取之。
誦眞言投之。其乳木如本安之。或用戸摩著
或別箸云云
建立軌降伏法中云。鐵汁皂礬水黒花芥子
柏。各小置閼伽云云
師傳鐵汁塗女齒物也。皂皂久利也。古新記
云。黒土也云云
以件兩物入加閼伽器水也。闍梨著座後手
自入之也云云
辛立以箸投之。鐵汁曩紙安之。誦呪與發吒
倶投火。若木尊呪無發吒。當加之。火風空三
指捻。未如投胡摩等儀云云
次入本尊三摩地火生
三昧
先觀大日如來五字眞言義理
對受記云。私云。三摩地軌云。結三摩地印。入
法界體性。三昧修習五字旋陀羅尼
  諸法本不生 自性離言説 清淨無垢染
    因業等虚空 旋復諦思惟 字字性眞實
    初後雖差別 所證皆歸一 不捨是三昧
    兼住無縁悲 普願諸有情 如我無有異
慈覺大師説云。此即五字義理順旋布心月
大日經云。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 即身
成佛義云。六大常住曼荼羅。我覺是識大也。
出過語言等句是五大也。謂以識大覺五大
云云大日經云。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
  法花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天
台釋此引大經云。佛法不離六法。不即六法。
六法即六大也。大般若云。六界IMAGE圓覺
經云。六大不動故。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亦不
動也云云
次思本尊眞言義理其一一句義
等如上抄之
或唯觀種子字義 師傳云。是大師御説也
云云
  私云。義釋云。訶字是因義。言此淨菩提心
是一切智智之因也。傍有長阿是行上有
圓點。是證是大空義。以此妙因而起正行。
行等於空。用此三法而護其心念。言畢竟
不可移奪也云云
h@a菩提心
爲因
 +a大悲爲
根本
 @m方便爲
究竟
次根本印明乃至解界奉送等
  右都壇行法了
或作別壇者有三種。如廣攝云
祕密曼荼羅行品釋云。前者大悲藏生是嘉
會壇。今此中隨三部各各別有也云云則説
前嘉會壇別本尊法。及以三部四重諸壇別
本尊法故。嘉會壇中云。若以彌陀置中臺者。
即移大日置寶幢側。則於左右隨宜安之。若
以閻魔置中臺者。即移中臺八葉蓮花隨宜
安置中院。凡諸本位安印供養出温古本
諸本闕文
又諸
別壇中云。不動尊曼荼羅風火倶者。風謂半
月。火謂三角。謂於半月壇中畫三角中作不
動尊也。在泥哩底方者。故毘盧遮那之西南
方作也。此不動尊曼荼羅若別作者。不動在
中。毘盧在中院東方。餘金剛眷屬周匝遶也
云云今准諸壇別作有三。一者嘉會壇中。若
以不動安中臺者。毘盧移於中院東方。二者
或作別壇。不動安中。以諸金剛安第二院。以
諸世天安第三院。三者或有別壇。安不動中。
以第一重三部諸尊安第二院。以諸世天安
第三院。何以知之。如義釋云。前者大悲藏生
是嘉會壇。今此中隨三部各各別有也。如此
中蓮花部壇中胎是吉祥壇。以觀音爲主。胎
外留空地。空地外即是第二坐位。悉置觀音
部諸尊。餘盡如作大壇中法。其空處亦置十
方佛。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衆等。若作馬
頭曼荼羅者。訶耶在中。即移觀音替居勢至
之處。餘眷屬皆圍繞之。餘皆迴樂可以意得
耳。金剛手爲中台。諸部類爲第二院也。不動
尊曼荼羅若別作者。不動在中。毘盧在中院
東方。餘金剛眷屬周匝圍遶也。佛母曼荼羅。
其本尊菩薩於中作十字中心置之。諸餘菩
薩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釋師
子曼荼羅。若以釋迦爲中。則佛頂等列之居
次院。若隨一一本尊中取一爲曼荼羅主。即
移釋迦在外。餘皆可例解耳。文殊曼荼羅。若
文殊爲中胎。餘菩薩爲第二重。八部爲第三
重。他効此除蓋障曼荼羅。如文殊中説之。凡
此於大悲藏大壇中。文殊一會凡四菩薩。隨
以一菩薩爲主置於中壇。餘者各於第二院
東方而列。第三院置八部也。復次若是大悲
中第二院者。假令以觀音爲部主。其金剛部
及佛頂等並依方位而列爲第二院。次當知
其第三院置八部。即不須置文殊會菩薩也。
若釋迦會者即如上説更問此説是定義也。此
事更問不審云云故知若准嘉會壇者。本尊
在中。毘盧在東。餘如本壇。若准觀音壇者。本
尊在中。以自眷屬爲第二院。八部爲第三院。
若准總釋文者。本尊在中。以同院者爲第二
院。八部爲第三院。然不動尊諸金剛眷屬圍
遶者。具縁品釋云。次往西方畫如來持明使
者及諸執金剛衆。有種種形色性類種種密
印幖幟。皆於圖中出之云云
祕密行品釋云。如前大悲藏大會中。毘盧之
下不動降三世。中間畫諸金剛者。皆未出名。
今方列之。謂虚空無垢金剛。金剛輪。金剛牙。
蘇多金剛。名稱金剛。大分金剛。金剛利寂念
金剛。大金剛。青金剛。蓮花金剛。廣眼金剛。
執妙金剛。金剛無住戲論金剛。虚空無邊遊
歩金剛。名稱金剛。如是等壇方圓等。依前順。
其色形亦如此也。依名次色周而復始也。白
黄赤黒等隨文次第。最在前者白。次黄。次赤。
次黄者。次又白。如是次第也。又此等金剛所
持之印。或三古或一古即針也。此准前次第。
初作三股周而復始。或兩頭。此兩頭即五股
也。或鬘者或持金剛鬘也。此等金剛各以其
本名爲眞言。即此名最上字爲種子也。次隨
別字及通用。各於心上置也。其手印通用。上
五股金剛印也云云此大悲藏嘉會大壇及祕
密壇三種別壇。都有四壇。並見都法大阿闍
梨圖畫之法。並通灌頂及持誦法非持明者。
所不能了也云云
又云。前釋壇法自有四種。一者大悲胎藏大
壇。濕哩底方安不動尊。傳教灌頂此中當作。
故大悲藏灌頂文中。及瞿醯經。倶載傳教許
下之法。二者嘉會壇中。不動安中。毘盧安
東。三部都法阿闍梨之灌頂。當於此中作之。
三者或作別壇。不動安中。三部諸尊安第二
院。以諸世天安第三院。三部別行阿闍梨之
灌頂。當於此中作之。四者不動安中。眷屬
金剛安第二院。以諸世天安第三院。隨行
不動持明者之灌頂。當於此中作之。故祕
密三昧耶中云。即前所説第三灌頂時所入
云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台有二文。一依當文可安九尊。二准諸壇
例可安一尊。第二院有二文。一准大悲壇釋
以三部爲第二院。二依當文以北方持金剛
衆爲第二院
  私云。右圖依持誦不同意抄記之。恐懼寒
心早破了
廣攝云。復大日經供養法云
  一切法不生 自性本寂故 相念此眞言
    阿字置其中 次當轉阿字 成大日牟尼
    無盡刹出數 普現圓光内 千界爲増數
    流出光焔輪 遍至衆生界 隨性令開悟
    身語遍一切 佛心亦復然 閻浮淨金色
    爲應世間故 跏趺坐蓮上 正受離諸毒
    身被消穀衣 自然髮髻冠 若釋迦牟尼
    彼中想婆字 復縛如是字 而成能仁尊
    勤勇袈裟衣 四八大人相 字門縛成佛
    亦利諸衆生 猶如大日尊 瑜伽者觀察
    一身與二身 乃至無量身 同入於本體
    流出亦如是 於佛右蓮上 當觀本所尊
    左置執金剛 勤勇諸眷屬 前後花台中
    廣大菩薩衆 一生補處等 繞益衆生人
    右邊花坐下 眞言者所居 若持妙吉祥
    中置無我字 是字轉成身 如前之所觀
    若觀世自在 或金剛薩埵 慈氏及普賢
    地藏除蓋障 佛眼并自處 多利毘倶知
    忙莽商却羅 金輪與馬頭 持明男女使
    忿怒諸奉教 隨其所樂欲 依前法而轉
又云。若依此如來行者。當於大悲藏生曼荼
羅王得阿闍梨灌頂。乃應具足修行。非但得
持明灌頂者之所堪也云云此供養法是阿闍
梨一尊之念誦法也。若不動法持誦時行者
則有三觀。一者若持大日經中不動眞言。當
觀阿字中成大日。大日右蓮當觀不動。餘如
文也。二者若持釋迦所説三昧耶經及金剛
手所説光明灌頂經中不動眞言。當觀婆字
中成釋迦。釋迦右蓮當觀不動。經如文也。三
者直觀唅𤚥中成不動。不動眷屬前後圍遶。
此通行法諸尊例然。若觀行者觀力未明。當
以圖畫分明觀之出大
日釋
 又引底哩三味耶軌本
事神力息障祕要品文云。如瑜伽經。佛始成
道大集會時。摩醯首羅三千界主ナリト云テ坐慢不
從。不動明王往而召之。彼言。汝是誰耶。答
言。我是諸佛之主。乃至彼化不淨圍遶而住。
不動明王示現受觸金剛呑之。執彼令來。彼
即逃却。如是七返。不動明王奉佛教勅。乃至
除之。悶絶之中受記作佛。於灰欲世界。號月
勝如來。具如彼中云云
  私云。底哩三昧耶軌云。復更明異方便除
一切障也。即前所説不動明王本曼荼羅
即是三角曼荼羅。其中黒色是。又持誦者
自想己身作不動尊明王之像。又於此中
作法有二意。一者想不動尊在圓壇中而踏
彼上也。二者想自身不動尊即以本眞言
印而踏上也。三角中畫彼爲障者形。然後
入中。以左脚踏彼頂上。以大忿怒形加之。
彼當應時退散。若彼違戻此教者主必自
斷命根。是故持誦者當生慈心念言。勿令
彼斷命。然此中密意不動。謂爲障者即是
從心所至惱貪等法。能爲作一切障事。今
此不動明王即是一切智智大菩提心。當
知此即大力威猛能永害一切隨眠等過。
令彼永斷。即是死義也云云
又云。祕密主大自在天三千世界之生衆
生自心。所謂無始無明住地。約諸惑中而
得自在。唯除大菩提心無能伏者。斷其命
已。即於寂然世界作證。所謂生者即是起
佛惠門。是故眞言行者應一一思惟諸佛
密語也
私云。大日經息障品釋文全同今文云。廣
而肝要也。往而勘之
  右胎藏界之中行法大略如斯。皆是祕
密。可恐聖制更諸師可行用矣
或依金剛界修此尊法者
廣攝云。復有金剛頂瑜伽經。説五智如來二
種身中。方毘盧遮那如來依正法輪現轉法
輪菩薩之身。依教令輪現聖不動明王之身。
具如仁王經念誦法也 復有牟利曼荼羅
經。説轉九種識得五種智。五種智中各現三
密。轉菴摩羅識得法界性智。此法界性智中。
由身密故現毘盧遮那。由口密故現普賢菩
薩。由意密故不動明王。具如新譯本也
  私云。此文取意引之也。具引如菩提心義。
彼文云。高野和尚所傳牟利曼荼羅經文
有一紙。前來無此文云云又云。雖有此文。
頗有相違云云
又引仁王經儀軌五方五菩薩依二種輪現二
種身言。此五大明王是金剛界五佛五菩薩
之教令輪也。此則出生義。所説塔中下方五
大明王。其金剛界五大尊法或有別法。如降
三世。未度來。如不動尊。若欲持不動明王金
剛界法。當依成身會通行供養法云云
或依蘇悉地修行此尊者
廣攝意云。底哩三昧耶經行儀。即同蘇悉地
所用也。故知是蘇悉地不動明王持明行法
悉地中具有二十六門通修行法。今此中所
缺以彼法門而具足之云云
  私云。今依十八道而注略行法悉地廣行。
如隨求法之中記
先房中作法 次上堂 次禮佛誦懺悔偈
次著座 次塗香塗手 次灑淨 次加持供
物等 次啓白神分供養文唱禮九方便若不
備者
用金剛輪
陀羅尼
 次五大願 次三部 次被甲 次
地結 次金剛牆 次道觀定印
觀想。地結上方隅内有大海。海中有寶山。山
上有師子座。座上有寶蓮花。花上有寶樓閣。
懸以繒幡。上有寶徹覆&T072904;羯尼網而以莊嚴。
樓閣之内有大曼荼羅四角。有賢瓶燒閼塗
花飮食燈明諸供養具周匝陳列。曼荼羅中
心有瑟瑟盤石。諸忿怒護世天等座位周匝
圍繞云云
次三力偈 次普通供養 次觀本尊用定印。
或結本尊
印誦明而
即觀念
觀想。寶盤石上有h@a@m含字。諸尊坐位各有種
子。唅字變成智釼。諸尊種子變成各各三昧
耶形。智釼變成不動尊。青黒色左手持索右
手釼持。遍身迦樓羅焔或作十
九觀
諸尊三昧耶形
變成各各尊形云云
  此次若治路成不動振鈴
次送車輅 次請車輅 次迎請聖衆結佛部心
印 誦 眞
言。眞言未加曳醯𠰘
句。以二大指召之
 次辟除從魔 次樂三昧
耶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閼伽 次花座
次善來偈 次重結大界 次成事業身 次
五供普供 讃有暇者此次諸忿怒護
世天等印明可結誦之
  或此次三三摩地。次十四印。次十九布字。鱗
次用之依立印軌次第。先十四印。次十九布字。若
依安然和尚御説。先十九布字。次根本ホ十

次入本尊觀若用三三摩地十四印等者。不可有
別入本尊觀根本印明。但取珠念誦
觀想。心月輪上有唅字。字變成智釼。漸舒漸
大擧體成智釼。釼變成不動明王。内薫慈悲
外現忿怒云云
次根本印明 次加持珠 次正念誦 次置
珠本所 次入定
觀想。心月輪有唅字。諸法因不可得義也
次根本印明 次部母印明用佛眼或次成事
業身 次五供普供 讃 閼伽祈願或次振
鈴 次解界 次禮佛 次奉送 次三部被
甲 五悔隨方迴向 次下座禮佛 堂外作


  右悉地略行了

或依七支念誦法修最略行者
先作壇 法云。凡持誦不動尊眞言須作壇
次辨備供具 法云。皆以青色黒色花。燒沈
香安息香。隨時菓子飮食燈火香水供養
次澡浴著新衣 法云澡浴眞言 唵主薩訶
政和上
處得
  右以水一抄誦眞言七遍。加持一抄水灑
身。即當洗浴
次入堂 次加持香水供物
法云。先誦本尊眞言私云。
慈救呪
結本尊印私云。右
手釼印
次釼取香水灑諸供養物。然後供養名淨護。
即諸魔不能穢惡
次神分 次金剛輪 次五大願
次三昧耶印眞言
法云。結三昧耶合掌
印額右左肩心喉。各誦眞
言一遍
娜麽三曼多沒馱南唵遏三謎&MT00349;哩三謎三摩
曳薩縛訶
次辟除結界印眞言
法云。即結不動尊印誦不動尊眞言七遍。左
旋爲辟除又誦三遍。右旋爲結界云云 私云。刀
印慈救呪
次道場觀只用輪
壇印明
 次奉請印眞言
法云。結界已即結釼印以手内叉
竪右頭指
請一切諸佛
菩薩執金剛等降集道場
娜麽三曼多沒馱南阿入引入薩婆怛羅二合
羅底丁以
訶多怛地蘖黨拘舍歩地折哩野波
哩布路迦薩縛訶
右誦一遍一鉤。三鉤已即觀一切諸佛菩薩無
量聖衆等悉皆降集
次禮拜懺悔發願陳説所求云云 師傳次第無之。
    今依文置之
次虚空庫菩薩印眞言
法云。虚空庫菩薩心眞言亦名一切如來種種供養
藏廣大儀式如來眞言
  唵用金剛
合掌是
次讃大日
本尊
 次祈願 次大日念誦
法云。然後結毘盧遮那心印以無明小指外交竪。
中指屈出上節令頭相
跓。以頭指各微屈。以附
中指上節側。大母指外交
 言如後 毘盧遮那降
伏四魔解脱六趣滿足一切智智眞言曰
右對尊像結前印誦眞言七遍。然後把數珠
誦百遍乃至千遍。多多益善
次不動念誦 法云。然後結不動尊印即釼
印是
不動尊眞言曰
娜摩三曼多末曰羅二合赦戰拏摩訶嚕瑟拏
二合薩發吒二合野桁
右對尊像結前印誦眞言七遍。然後把珠誦
百遍乃至千遍。多多益善
次入定 次本尊印明
法云。念誦了還須結本尊印誦眞言七遍
次又慇懃發願拜禮云云 師傳次第無之。
    依文置之
次虚空庫 次讃 次祈願 次三昧耶印眞

法云。次更結前三昧耶印誦眞言三反
次解界 法云。次結釼印左旋。眞言三遍
次奉送 法云。即觀諸聖歸。本土云云
  私云。以前奉請印明向外撥之
次出堂
法云。然後出道場。行住坐臥心念本尊眞言
不令間斷
次施食
法云。不動尊施食眞言曰私云。常殘
食加持呪也
行者毎食
出一分食誦眞言一遍。供養本尊。於一切處
常得擁護云云
  右依本法并師傳抄記了。非是常途取
用。略念誦作法也
抑施食法此尊經軌皆有其法。今引處
處文如左所出
光明灌頂經云。次説不空聖者無動威怒眞
云云行者毎食訖。以是眞言加殘食置淨
處。奉獻無動尊云云
下文云。毎食餘殘者以置於淨處。奉獻無動
尊。隨心獲悉地云云
底哩三昧耶經云。行者若自喫飮食及諸藥
物。當即以此明加持食。誦明八遍。然後取喫。
障者不能爲害。明曰
曩摩薩嚩沒馱冒地薩怛嚩二合南菴嚩
娜泥帝儒莽利儞薩嚩二合
行者若能常行供養。應毎日喫飮食茶藥等。
皆留少殘置淨處。至心供養之。其印。右手作
金剛拳。直端申中頭二指。大指無名甲側加
持上明曰私云。殘
食加持呪
所用飮食供養聖者。此尊
本願大悲捨身奉侍一切誦者。身如奴僕。現
無一目相。受此殘食供養。行者若毎食之時。
心不忘者。我當晝夜常隨擁護。不令諸魔毘
奈夜迦作諸障難。令不隨意。速滿成就云云
底哩三昧耶軌云。持明行者毎欲食時。以事
業金剛眞言。加持自身中種子。加鑁字後。誦
十八明八遍。乃食之。明曰 曩麽三曼哆鑁
十力明曰云云 私云。
    如經
如是先成就本尊飯。説所餘觸食以成辨諸事
心明。供養所應食者。當用不空威怒増加聖
者不動尊明誦一遍。受者歡喜。當隨行而護
念之。毎日如是供養。不得斷絶。常得本尊護
念。諸魔不能爲害。使者法説根本眞言了云。
毎飮食時。寫著淨處○復更有心呪出食云云
下文説心呪私云。
殘食呪
了。毎日自食。先出種種飮
食一分。於一盞中著。待食了誦呪七返。呪之
寫淨處著。日別如此所去處。常得擁護逐後
安鎭軌云。若諸有情施少殘食供養我者。即
同以十方無量勝妙珍玩百味飮食衣服臥具
上妙湯藥七寶宮殿象馬車乘僮僕奉施功徳
無異。復過於此百千萬倍。即成眞實廣大供
云云
  私云。立印軌等云殘餘。使者法云出一分。
相違如何
私問。此出食法只限不動法。不通餘尊願
如何。答。蘇悉地經云。若持誦人。毎欲食
時。先出一分。亦同置尊前云云准此文者。
持誦者常作法願
五大尊合行次第丹州
池上
先三部 次被甲 地結 金剛牆
次道場觀定印
應想。大海中有寶山。寶山頂上想寶師子坐。
其上有微妙寶蓮花。蓮花上觀諸寶樓閣。懸
以繒幡。上有寶徹覆&T072904;羯摩尼網而莊嚴。樓
閣之内有曼荼羅四角。有賢瓶燒閼塗花飮
燈明諸供養具周匝陳列。曼荼羅中心有寶
盤石。四大明王并十二大天等坐位周匝圍
云云
次三力偈 次普通供養 次觀本尊
結本尊心印。誦眞言三反。二羽三補吒風空
如彈指。眞言曰
曩莫三曼多嚩曰羅南唵阿左羅迦拏賛拏娑
馱也吽發吒
誦了乍結印可想之。寶盤石上有唅字。諸尊
坐位有各各種子。唅字轉成智釼。諸尊種子
轉成各各三昧耶形。智釼反成不動尊。諸尊
三昧耶形變成各各尊形
此次若振鈴 次隨方奉請有香呂者捧之。
若無普印
    至心奉請 大聖不動 大悲明王
    降三世 軍荼利 大威徳
    金剛夜叉 及以一切 金剛忿怒
    明王眷屬 還念本誓 降臨道場
    受我供養 護持某甲
    至心奉請 東北自在 東方帝釋
    東南火天 南方炎魔 西南羅刹
    西方水天 西北風天 北方多門
    上方梵天 下方地天 日天月天
    九執大天 二十八宿 大吉祥天
    大黒天神 各各還念 教勅本誓
    與諸眷屬 降臨道場 受我供養
    護持某甲
次送車輅私云。以寶者
輅送各〃所居
 次請車輅
次迎請聖衆
先結佛部心印誦眞言。眞言末加曳醯呬句。
以二大指召之
次結蓮花部心印誦眞言。眞言末加曳醯呬
句。以右大指召之
次結金剛部心印誦眞言。眞言末加曳醯呬
句。以左大指召之
次作結堅實合掌誦諸天總明。明末加曳醯
呬句。以二空召之
次辟除從魔
以左手大指捻少指甲。直竪三指作拔折羅
形。向外托之。誦明七遍。即三度左轉三度右
轉。而後印五處。右手亦如左作印而安左腰」
唵枳里枳里嚩日囉吽發吒七反
次觀三昧耶
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甲。竪三指作拔折羅形。
向外托之。誦眞言 眞言曰。唵昇羯隷三莽
焔莎〃〃〃七反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閼伽當頂額心齊誦
明而後祈願 次花坐 次善來偈
次重結大界五供普供讃本尊讃四大明王
讃諸天讃普印
 次
降三世印明 次軍荼利印明 次大威徳印
明 次金剛夜叉印明 次十二天印明 次
七曜印明 次二十八宿印明 次吉祥天印
明 次大黒天神印明
次入本尊觀
想心月輪上有唅字。字變成智劍。劍變漸漸
舒漸大拳體成智劍。劍變成不動明王云云
次根本印誦明
七反
 次加持念珠如例 正念誦如例
次念誦畢頂戴珠置本所 次入定
想心月輪上有唅字。諸法因不可得也。具云云」
次根本印唯本
 次部母印明用佛眼
印明
 五供普供
  讃 閼伽 祈願 振鈴 解界用火院
印左轉
 次
禮佛 次奉送
先結請車輅印。誦送車輅眞言。除迦羅灑耶
勺加蘖車蘖車句。以二大指向外撥二中指
之端
次結三部心印誦各各明。明之末加蘖車〃
〃句。以大指向外撥之
次左拳安腰。以右拳誦明彈指七反。明曰。唵
嚩曰羅目乞叉穆
次三部 被甲 五悔 隨方迴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已上私記了

  私云。瑜經第十二品疏云。若作從本垂迹
觀。不動爲始。藥叉爲後。當於召請用之。若
作修因向果觀。三世爲始。不動爲終。當於
成身用之云云又云。當例此中五月輪壇。
並作五大明王輪壇。各以五大明王。轉變各
作五五二十五尊云云若欲以五大尊同安
一壇者。當准仁王儀軌修之始。彼文云云云
私云。可見彼法抄
持明房説云
戰荼金剛
藥叉
摩訶嚕灑拏降三
娑破吒野軍荼
怛羅吒大威
憾𤚥不動口傳也云云
私云。一師傳云。根本印明五古印慈救呪
云云
一十九觀文
一。此尊大日如來化身花臺成佛云云
義釋第四云。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
三昧耶本誓願故。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
形。爲如來僮僕。給使執作諸務
二。明中阿路唅𤚥四字云云
底哩三昧耶軌云。祕密曰。不動者是菩提心。
大寂定義也。我薄伽梵大日世尊。從最初正
覺坐寂滅道場。以大願故。證三世諸佛應正
等覺。皆從四祕密三菩提起。應現三身成等
正覺。如來成道時。先坐寶菩提樹降魔成道
者。即是大寂定不動菩提本因云云
又説不空聖者眞言字義中云。阿嚧唅𤚥。此
四字皆有阿聲。即重怖魔極怖色也。即是破
内外二障之義也云云
三。常住火生三昧
底哩三昧耶軌云。不動自身遍出光焔。即是
本尊自住火生三昧也。又明火有四義。二種
世間。二種出世間。世間火者。一是内火。三毒
煩惱也。名之爲火。能燒諸衆生諸善功徳故。
二是外火。能成熟衆生長養萬物。出世間火
者。是大智火也。如九十五種外道法中事火
爲最。如大火龍變出世火燒損衆生亦能焚
燒衆物。此無動智火光。能降伏火龍。制諸異
道。上至等覺。下至衆生。皆能燒諸煩惱乃至
菩薩大智習氣。亦燒一切衆生無明煩惱黒
闇障故。又本尊眞言句自有火生義也。即摩
賀嚧沙句是此智火。住阿字一切智門。重重
燒諸菩薩廣大習氣煩惱令盡無餘。故名火
生三昧也云云
四。現童子形
大日經云。充滿童子形
義云。其身卑而充滿肥盛。作奮怒之勢極忿
之形。是其密印標熾相也
五。頂有七莎髮
底哩三昧耶軌云。頭上七種髻。表七菩提分
六。左垂一辨髮
底哩三昧耶軌云。左垂一髮向下者。是垂慈
悲之義。悲念下惡極苦惱衆生也
七。額有皺文如水波
大日經云。面門水波相
義云。額有皺文。猶如水波相
  私云。或云。面門者口也云云或云不然。指
面正容云面門也云云大日經第四云。申
三昧手以覆面門。爾賀縛觸之是諸荼吉
尼印。又云。繒帛覆面門云云疏云。用此綵
淨即周覆弟子面門○次應開面瞻覩道
場。六十花嚴二云。爾時世尊面門及一一
齒間各放光明取意探玄記云。面門者諸
徳有三釋。一是口。一是面正容非別口。光
統師云。鼻下口上中間是也。今釋依梵語
稱面及口并門悉名目佉。是故翻此目佉
爲面門也云云
八。閉一目開一目云云
底哩三昧耶軌云。閉一目者有深意。示現極
惡醜弊怖魔之義云云
義云。閉一目者亦深意也。以佛眼明鑒一無
二無三云云
又云。以一目觀之意明。如來以等目所觀一
切衆生無可□故。此尊凡有所爲事。唯爲此
事因縁也
九。下齒喫上右脣下左脣外飜出
義四云。以下齒齧右邊上脣。其左邊下脣稍
翻外出云云
十。減閉其口
義云若業壽種除。則戲論語風亦皆息滅。是
故減閉其口云云
十一。右手執劍
十二。左手持索
底哩三昧耶軌云。右手執劍者。如世間征戰
防禦。亦皆執利器然始得勝。菩薩亦爾。左手
執索者。是繋縛之義。又如世間密捉一人。如
有違逆難伏者。即以繩繋縛捉。將諸佛祕索
降伏四魔亦復如是
義釋云。所以持利刀以羂索者。承如來忿怒
之命。盡欲殺害一切衆生也。羂索是菩提心
中四攝方便。以此執繋不降伏者。以利惠刀
斷其業壽無窮之命。令得大空生也
十三。喫行人殘食
底哩三昧耶軌云。喫殘食者。噉一切衆生惡
業煩惱重障。令盡無餘證無生法性故
十四。坐大盤石
底哩三昧耶軌云。坐盤石上者。亦是不動之
義。如世山岳亦以石鎭押方始不動。又如大
海亦以須彌山鎭押然始得常安湛然圓滿。
不動亦爾。其大石性能出生一切寶物。無動
坐大盤石者。亦能出生佛功徳寶。亦是降伏
四摩義
義云。鎭其重障盤石便不復動。成淨菩提心
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盤石也
十五。色醜青黒
十六。奮迅忿怒
十七。遍身迦婁羅炎
十八。變成倶力迦龍
十九。變作二童子

  本云承應二辰巳年十一月五日以妙門樣御
本書寫之畢
元祿十六年七月書之 嚴覺洪道
享保十三戊申年於出雲寺書寫校合了

行林第五十一

  不動下
  事業求願 形像 功能 八大童子
一事業求願
立印軌云。菜食作念誦數滿十萬遍。斷食一
晝夜。方設大供養作護摩事業應以苦練木
兩頭搵蘇燒。八千枚爲限。已成初行滿。心取
願求者。皆悉得成就。發言咸隨意。取攝召
即至。欲驗法成者。能摧折樹枝。能墮落飛鳥。
河水能令竭。波池便枯涸。能使水逆流。能移
山及動。制止諸外道。呪術力不行。底哩三昧
耶經云。若欲修行作諸法者。先行法誦十萬
遍已。即於白月八日或十五日。一日一夜大
作供養。於像前以苦練木一千八枚和蘇燒。
一誦取一枚燒。滿一千八遍已。後所作法皆
得成就。行者所有言。諸人皆敬重。無敢違者。
若欲縛撲問事策使崩摧任意皆應
底哩三昧耶軌云。若修行者菜食長齋或菓
子等。誦滿一萬遍已。十月八日或十五日。一
日一夜大作供養。於像前取苦練木和蘇燒。
一呪一燒滿一千八遍。作此法已。然後所作
一切事法皆得成就。行者出語令縛即縛。及
問事等。能摧折樹木。墮落飛鳥。能即令一切
泉池枯竭。亦能令人闘爭獲得此已。亦能圑
風而爲一團
  私云。此中云團風等者。可見上卷文并息
障品釋也。所謂如上先行成就呪驗顯現
人可用彼息障品意等也。故上卷中説風
雨等除障方便了云。凡此法皆是久時持
誦大成就。解法者乃能作之。若但聞法即
求得如是用。無此理也云云
使者法云。如是無量力不動聖者。毘盧遮那
使者心。一切利益成就法。欲受持者。先須行
四種精進行。云何四種行自約。一者斷食。二
者服氣三者食菜。四者節食。隨力所辨。自約
身已。專誦根本陀羅尼。滿一落叉乃至三落
叉已。即一日一夜。水亦不食。廣大供養莊嚴
於道場。於畫像前燒苦練木。如大拇指長十
二指。兩頭搵蘇蜜。毎誦呪一返燒一枝。滿一
千八枝燒了。少少世間事便得滿願
  私云。右三經同説初持誦法也。而立印軌
云八千枚。底哩使者兩經云千八枚相違
如件
  或云。立印軌文可加倒點云云或云。牟
  利經云。取阿迦木八千段燒之云云立印
文非無眉目云云
間。最初持誦法則如何師傳云。菜食念
誦滿十萬反訖。先立壇塗爐如常而日日三
時向爐念誦滿數反。數反了後護摩。一日
三時以苦練木爲乳木八千枚。而八千枚
分三時護云云私禀受師説云。先立壇塗
息増降等修事斟酌
如八千枚者降伏願
始行法可依七支念誦法時。
至念誦處如常念誦。
其後無間相續不斷念誦除齊時等只常可在壇
場。如此之間菜食節食等可隨行者勘否耳
念誦
及滿了。更嚴飾壇場。設大供養。辨備護摩
支物等。行者斷食一晝夜作護摩事業
摩時分。又可
依相應時限
先火天段如常次本尊段至花次
投八千
枚及唯一段可投盡之。
次三種物等。次〃如常
次世天段如常次護摩了
修後供養乃至結願作法如常
私云。諸別行成就皆可依右作法也
立印軌云。次除死災法。以乳作護摩一千遍
爲限。能除死災難。又除大死法。以骨濾草搵
蘇乳蜜。護摩滿一十萬返。能除大死難。所謂
國人民疾疫行夭折。故名大死難
三昧耶經云。又取乳續續投火中。護摩念誦
滿一千遍。能除疫病。又取倶屡草和蘇乳蜜
等。沃火中燒十萬遍。能除大疫病
使者法云。復次依護摩法杓子盛牛乳。一呪
一燒滿一千遍。能除國中大疫癘也。護摩法
者。掘地作爐。著火令燒。杓子法者。以堅木剋
之頭如杓。可受鷄子黄已下乳。其柄端直長
二尺許。別以淨器盛乳。以此杓子酌而呪之。
西國疫癘。或一家一村遞相染著皆死盡。今
呉蜀嶺南亦有此事。是法能除。鷄子黄者。持
明房説云。鷄卵中之黄也。謂未成鳥形之前。
只是黄也。其如黄汁乳是也
  私云。醫家云鷄黄者如牛黄鹿黄等。非鷄
卵之中黄也云云
立印軌云。復次成就法。入赴海河水深至於
肩處。於中作念誦滿三落叉遍。得一大聚落」
三昧耶經云。又臨河海口入水至胸。誦三十
萬遍。得尾沙耶
使者法云。復次誦數滿已。入江河大海深至
頂處。面向東立。毎日念誦滿至三落叉已。心
中所愛福田皆得滿願。其水當令無蛟龍惡
獸之處。恐呪力未成。爲他所損。當須結界」
立印軌云。隨所護摩物。得如是色衣。若以稻
穀護。獲得無盡穀
三昧耶經云。又取雜花擲火中燒。隨花色得
衣。燒五穀子得穀米。隨意受用
使者法云。復次取百草花和蘇酪蜜。一呪一
燒。所求衣服。如此花色。皆得稱心意。若求緋
者。當燒赤色。餘皆准之
立印云。又一護摩法。以密攞縛果護摩十萬
遍。當獲得若心位
三昧耶云。又取尾邏嚩木。誦明燒念誦十萬
遍。即得囉闍王愛敬
使者云。若燒密羅嚩一洛叉。一呪〃燒。得國
中第一官位。密羅嚩菓也
  或云。密羅嚩者杏又栗也
立云。復次護摩法。以比哩孕愚花護摩十萬。
成就敬愛事
三云。又取必哩商隅木。擲火中燒。能令一切
人敬愛
使云。復次燒畢養莫花。得一切人愛樂
  或云。比哩孕愚者。謂西方花也。或云。栗花
云云或云。唐葵花也
立云。又法。以松木護摩十萬遍。得衆人歸敬」
三云。燒齒木。即得無量僕從
底哩軌云。柏木明燒。即得無量僕從
使云。燒松木十萬遍。得無量眷屬。松木長七
寸。大如捐擘之
  私云。松木齒木柏木同異可尋之。文次第
是同法歟
立云。又法。以大麥護摩十萬遍。得成大長者」
三云。燒大麥即爲長者
使云。燒大麥呪之。得大丈夫富貴自在。大麥
烏麥也。有皮者是也
立云。應以戰娜迦其形似蓽豆和蘇作護摩。一
萬數爲極。無動尊現身奉事。修行者猶如婆
誐鑁。得三摩地成。與諸大菩薩得同共山住」
三云。乞食爲活。即於像前念誦五十萬遍已。
即於夜中取詹木一萬段。一誦一擲火中燒
之。滿已即不動尊自現其身。滿行者願所作
皆得成就。行者爲如來使者。證三摩地。共諸
菩薩同位
三軌云。即於夜以詹蔔木云云
使云。乞食念誦五落叉滿已。取虹豆箕。長五
寸剉之。一萬莖點三物燒。於此像前至心燒
誦。不動使者即自現身。令行人見。見已即得
如來三摩地心。與諸菩薩常得一處
  私云。戰娜迦詹木虹豆箕同異可尋之。皆
是同法之所成物也
或云。𦺆豆赤小豆也 或云。乃良末女似
大利云云
立云。又一成就惹底花護摩。滿一十萬遍。得
藥厠抳來伏徒持明者
  或云。闍底花。此云一生也。謂一月一實也。
此土無此木也。代用一就木也云云或云。
蘆薇花也云云藥厠抳夜叉
女也
私云。其形像如
下書云云
又云。又法以刺木作護摩事業。能止大風雨。
復能成衆事
  右事業求願。其説繁廣。各勘本文可見
之矣
一形像
立云。次説無動尊畫像儀則法。於袈裟上畫
聖者無動尊。左垂一索髮。左目而現眇。右手
操鋭劍。左手執羂索。安坐寶盤山。現叱咤喑
嗚。作怖三界相。其身遍青色。上言袈裟畫。或
赤或乾陀褐色等繒綵。是名爲袈裟
三云。次説畫不動尊像法。取好淨疊畫不動
尊。著赤土色裙。左垂辮髮髻。眼斜視。右手執
劍。左手執索。坐寶蓮花。盛眉面瞋相。作降三
世状
使云。若欲作法。應對像前。心有所縁。神應縁
感。於好絹上畫不動使者。著赤色衣。斜被腰
褌子亦赤色。左邊一髮下垂至耳。左眼微斜
看。左手把羂索。右手把劍。直竪劍首。如蓮花
葉状。劍靶寶劍。於寶石上坐。曲眉嗔目。身赤
黄色怒状。令一切衆生皆怕懼相
  右無動尊現身得三摩地成別行像。三經
皆是同像也。三文共爲第一像
立云復次畫像法。取死人衣服。畫聖無動尊
相貎。如前
三云。又欲降伏一切惡人者。取尸陀林帛畫
不動尊。以自己血淡作像色
使云。復次別法。於尸陀林中。取死人衣裳。畫
不動使者。取行人己身血開解云云
  右成就持明仙傳爲仙中王別行之像。三
經説同像也。但立印三昧耶爲第二像。使
者法爲第四像
立云。若止諸寃敵。畫黄色大身。四面手亦
四。口出現利牙。作大暴惡形。遍身成火焔。
作呑他力相。所有戰陣時。置像於軍前。猶
如以羂索作攝縛彼相。令使他歸降
三云。又法。欲禁他軍陣衆令不動者。於自旗
上畫不動尊。四面四臂身作黄色。上下出牙
作大忿怒瞋怖畏状。遍身火光作呑兵勢。行
者以旗示彼軍衆。復想聖者以羂索縛彼兵
衆。即彼軍衆盡不能動
  右所有戰陳時令使他歸降別行之像。二
經共第三像也。使者法缺此像
立云。又法。畫釋迦牟尼如來像。右邊畫文殊
童子之形像。左畫金剛手菩薩微笑形。於下
畫無動大威怒金剛。著種種瓔珞嚴飾身支

三云。又説畫像法。中畫釋迦牟尼佛。左畫曼
殊童子。右畫執金剛菩薩。作微笑面。手執金
剛杵。於金剛下畫不動尊。種種莊嚴。即於像
前誦五十萬遍。然後作一切事業皆得隨意」
使云。先於中心畫釋迦牟尼佛。右邊畫文殊
師利童子菩薩。左邊畫執金剛菩薩。作美笑
容。手執金剛杵。底下畫不動使者。寶瓔珞莊

  右作一切事皆得成辯通行之像。立印三
昧耶共第四像也。使者法爲第二像
立云。復次畫像法。於袈裟上畫。應作青黒
色髮向左邊垂。作童子形状。手操鑠訖底。或
執嚩日羅。眼睛色微赤。威焔光赫奕。坐於盤
山上。其山色赤黄著青色衣服。作孩子相貎。
對此畫像形。結一切密印。皆悉得成就
三云。又法。畫不動尊著赤土色衣。左垂辮髮。
眼斜視童子形。右手執金剛杵當心。左手執
寶棒。眼微赤。坐蓮花上。瞋怒相。遍身火焔。
於像前結所愛樂印念誦。一切皆得成就
使云。別畫使者法第三。若欲得見不動使者。
乃至種種千事萬事人間之事皆可稱心。當
畫不動使者。身赤黄色。上衣斜被著青色下
裳赤色。左邊一髻黒雲色。童子相貎。右手執
金剛杵。左手把羂索。口兩角微有牙出。怒眼
赤色。火焔坐在石山上。於此畫像前種種結
印念誦。皆得成就
  右結一切印皆得成就通行之像。立印三
昧耶共第五像也。使者法爲第三像
廣攝云。一者作一切事皆得成辨通行之像。
即灌頂經第四像。三昧耶經第三像。使者法
第二像也。二者結一切印皆得成就通行之
像。即灌頂經第五像。三昧耶經第四像。使者
法第三像也。三者無動尊現身得三摩地成
別行之像。即三文中第一像也。四者成就持
明仙得爲仙中王別行之像。即兩經中第二
像。使者法第四像也。五者所有戰陣時令使
他歸降別行之像。即灌頂經第三像。三昧經
使者法中缺此像也
安鎭軌云。作四臂大忿怒。身紺青色。洪滿端
嚴。目口皆張。利牙上出。右劍左索。其上二臂
在口兩邊。作忿怒印。身處八輻金剛輪内。其
輪四外八。三股金剛杵頭。輪復有伽樓羅炎。
坐大四寶須彌山
又云。或金或銀乃至銅鐵。泥木彩畫。身長八
指。具兩臂身倶摩羅相。其身洪滿。其色如金。
頭髮左垂。威容極忿。右持智劍。左執羂索。坐
金盤石。炎焔熾然。其焔多有迦樓羅状
護世八天法云。中位觀四臂。不動忿怒王。兩
手金剛拳。風地曲如鉤。以安口兩邊。右劍左
持索。須彌山爲坐。身外現八峯。鋭利金剛輪。
洪滿紺青色。蓬頭垂髮索。威焔如劫燒。勢如
蘖嚕拏。赫奕無能對。魔羅及鉢底。攝怖而奔
竄。乘昔大誓力。現茲暴惡形。呑噬諸障惱。安
慰修行者
  私云。此像今文并安鎭軌。一面四臂青色。
立印軌并三昧耶經。四面手黄色也
或云。四面四臂。四足青色。屈二右足。展二
左足。倚坐盤石。於光焔中。現種種相。或迦
婁羅師子像龍摩竭魚。或須彌山。或萬字
或螺形。或金剛杵形。或輪或諸器仗。或諸
天宮殿。或梵王形帝釋形。或佛菩薩形云云
裏書
於此三昧之中。證成應身界明王聖者。名無動
明王。爲大悲調伏故。設身處於屍陀林中。現
可畏之相。其貎青色。有四面四臂四足。拙河
修羅皮以爲衣服。瓔珞鐶釧皆用髑髏莊嚴。
其後左垂印赤牙直竪。大張其口。作吸唅呑
啖之勢。其上二臂左手在左頤下。其右手在
上脣上。其二手舒展上下。如大張口勢。其下
二手。右手執劍。左手執索。屈二右足。展二左
足。倚坐盤石。於毛孔中放百千萬億金剛界
光明。焔照曜十方世界。於其焔中現種種相。
或作迦婁羅形。或爲師子形。或爲像。或爲龍。
或爲摩竭魚。或須彌山形鎭壓二界。或爲萬
字形。或爲螺形。或爲金剛界杵形。或爲金剛
界輪形。或爲諸器杖形。或作諸天宮殿或爲
梵王形。或爲帝釋形。或爲佛菩薩形。於其光
焔中復出種種聲。或作諸天音等。或似説法
聲。或讃嘆聲。或安立世界之聲。爲調伏故。或
雷震之聲。如兩山相撃聲。如是種種陵吼之
聲。皆是無動尊金剛界大悲神力。應順衆生
現種種之及諸音聲。隨願皆應可勘
正文
  已上裏書
一字佛頂輪王經云。畫不動使者。面目瞋怒。
左手把羂索。右手當胸邪竪把劍
尊勝軌云。三角赤火光中。畫無動尊。於盤石
上半跏趺坐。一目怒出半。一目似合。咬下脣
一邊返出。赤髮交鎖垂下右耳後。晝肥滿如
童子形。右手把劍。左手執羂索
大日經云。不動如來使。持惠刀羂索。頂髻垂
左肩。一目而諦觀。威怒身猛焔。安住在盤石。
面門水波相。充滿童子形
疏云。不動明王如來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
惠刀印。左持羂索。頂有莎髮垂在右肩。細閉
左目。以下齒嚙右邊上脣。其左邊下脣稍翻
外出。額有皺文猶如水波状。坐於石上。其身
早而充滿肥盛。作奮怒之勢極忿之形
廣攝云。空海阿闍梨別行不動法云私抄我身
轉成不動尊。頭上在蓮花。頭左辨髮。右手執
劍。左手持索。坐寶蓮花。身色赤黄也。遍身在
云云
惠雲阿闍梨唐本楨像。頂安黒髮之七髻也。
餘唐本楨多安蓮花
義釋云。莎髻。有云水䓗之花。有云水栗之花。
有云。莎字和云佐佐女有云。大唐兒女□皆
結髮。唯有奴婢法。皆蓬之頭。頭者謂額髮截。
如日本小尼。左後髮面亂垂也。御馬輿者多
作此形。或有野土良人要作之時。以莎草等
頓結頂髮。髮末垂者赤以結之。風俗呼之以
爲莎髮。又巴子國奴婢之徒皆作辮髮。以二
分其髮。以辮垂之令辨面。呼名爲辮髮面。大
唐或阿闍梨等。爲飾尊像頂。安蓮花。金縷結
髮。世人聞其奉使行者本誓。多噵頂上蓮花
爲戴行者之足。或阿闍梨依法作黒髮髻。是
允莎髻之文
使者等形像
&T072904;羯羅唐云能
作者
童子者大體如正尊頂髮。迴毛不聳。莎髮不
恨出。面目喜怒。禮拜供養神驗無比。乘師子
勢也。著黒衣。頂令在赤蓮花。額三道皺文。如
十五童子状。左手索繩令執。右手劍令執持
眞言 曩莫三滿多縛日羅赦&T072904;羯落戰拏吽

印 不動刀印
制吒迦唐云福
聚勝者
其像乘白馬。馬作驟勢。頂下懸鈴子。童子五
髮總。如十五歳兒執裘枝
眞言 曩莫三曼跢勃駄喃迦蘭迦
阿契尾嚕上制吒迦六枳惹二合
娑嚩
二合去八
使者法云。&T072904;羯羅者問事也
又云。一名&T072904;羯羅。恭敬小心者是。一名制吒
迦。難共語惡性者是。猶如人間惡性在下雖
受驅使常多過失也
三昧耶經云。又法。若欲成就繋迦羅法者。於
白月一日日中時。於像前○誦明一百八遍
云云 倶哩迦龍
立印云。又法。壁畫劍。以倶哩迦龍纒交於劍
上。加持一千遍劍中觀婀字云云
三昧耶經云。又法。畫倶律迦大蛇。纒劍上圍
繞。畫火焔云云
使者法云。若欲使古力迦龍王者。於壁上畫
一劍。以古力迦龍王繞此劍上。龍王形如蛇。
劍中自書阿字。心中亦自觀此劍及字。了了
分明云云
聖無動尊決祕要義云。次説矩哩迦唐云作
尊勅
王像法。其形如蛇。作雷電之勢。身金色。繋如
意寶。三昧焔起。四足蹴踰之形皆張竪。七金
剛利針。額生一支玉角纒繞劍。中畫a婀字。
兼用觀心。一一分明
若作人相者。面目喜怒。遍身甲冑。猶如毘嚕
叉王。左託腰把索。右臂屈肘向上執劍。頂上
置龍王蟠。立金剛山。又別本云。迦里龍王如
天神&T002247;怡之相。頭上畫出七頭龍胡跪仰視。
如來令捧寶蓮花
  有先徳云。唅𤚥二字惠之意。亦是
劍索。今此劍索轉變時現異形。倶力迦龍
斯其人也。但言龍者非斯龍也。假借鞘索
之所變也。都盧爲降伏外道天魔等類故。
凡諸明王等之忿怒形龍蛇瓔珞。皆是表
瞋表偏増之法門也。非實體毒蛇等。倶力
迦亦云竭誐佉爾龍。又倶力迦又云大刀。
或云劍。若偏擧梵語者。可云倶哩迦誐曩。
若漢語者。可云劍龍。梵漢並擧倶力迦龍。
此義追可沙汰之
蓮花大吉祥天女
立印云。以蓮花護摩十萬反。蓮花吉祥天女
等能與滿願取意
使者法云。取蓮花十萬莖燒之。蓮花吉祥天
取意
決祕要義云。次説蓮花大吉祥天像。天身端
正。亦白色二臂。畫作種種瓔珞環釧耳璫天
衣寶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無畏。無
畏寶臺上坐
藥厠抳
立印云。惹底花護摩藥厠抳來取意
決祕要義云。次無動藥厠抳唐云象
健神
使者像一
身四手。左邊上手三服叉。下手把棒。右邊上
手掌柘一輪。下手把羂索。其身青色。而大張
口。狗牙上出。眼赤如血。而有三眼。頂戴髑
髏。頭髮聳竪。如火艶色頂纒大蛇。二膊各有
倒垂一龍。龍頭相向。其像腰纒二大赤蛇。二
脚椀上纒大赤蛇。所把棒上亦纒大蛇虎皮
縵跨髑髏瓔珞像。二脚下各安一鬼。其像左
右二邊。各當作一青衣童子。髮髻兩角。手執
香爐。其像右邊作二夜叉。一赤一黄。執刀執
索。其像左邊作二夜叉。一白一黒。執&MT00350;執刄
形状。並皆甚可怖畏。手足並作夜叉手足。其
爪長利。口神性急惡。恐損害人。宜須愼之
  私云。此像出集經第九大青面金剛呪法。
是五方藥叉之法也。更可撿之
一功能
立印軌云。金剛手菩薩復告文殊師利言。善
男子諦聽。無邊功力勇健無邊如來奉事是
不動尊大威怒王。復有六十萬恒河沙倶胝
如來。皆蒙教示得成無上正等菩提。復有無
量天龍八部等。恒常供養恭敬承事。若纔憶
念。是威怒王能令一切作障難者皆悉斷壞。
一切障者不敢親近。常當遠離。是修行者所
住之處無有魔事及諸鬼神等
又云。復次觀自身成就尊形状。以眞言文字
布身諸支分。一百由旬内所有難調御鬼神
所持者皆悉能散壞。又正報盡者能延六月

義釋第七釋@dakini眞言云。此是藥叉趣攝。
世間所傳云。屬魔訶迦羅。人有受其呪術者。
爲彼所加持故。亦好食人心故。法花云若吉
蔗若人吉蔗是也。凡人身或有黄藥。如牛黄
之類。若彼遇而食之。便得最上成就。能於一
日中周行四域。隨意所爲。然彼法亦不得無
故殺人。要知彼命期。故盡於六月内方得取
之。以幻術潜盜其心。更用餘物代之。彼雖失
常性。猶固未死。要至命期盡時乃散壞耳。vai
rocana以降三世法門化作大黒神。具大威
力。以灰塗身。於曠野中。作法悉召@dakin@i
而呵責之。以汝常殺人故今當食。汝以方便
亦爲彼衆而呑之。彼等怖畏咸歸命佛。然後
捨之制令放彼白佛言。我若不食聞者如何
自濟。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白佛言。人欲
死時。諸大藥叉等競來爭取。云何可得。佛言。
聽於六月間以呪法加持之。至命盡時聽汝
取食。爲調伏彼衆令入佛惠故。説此眞言也
立印軌云。若能於毎日誦一百八遍。無動尊
常逐修眞言菩薩
使者法云。此不動使者。毘盧遮那佛之化身。
一持之後。生生加護。若求出世無上菩提者。
當清淨梵行一心精進。當得種種不思議三
昧不思議境界不思議神通不思議辨財不思
議力用。如是之事證者乃知不可具説。若世
間多人世習未斷。雖千度觸犯種種世業。使
者皆許其懺悔。不即捨離
台藏三卷軌云。毘盧遮那佛息一切障故。住
火生三昧。説摧障眞言。爲眞言行人從發菩
提心而守護増長令成佛果。終令不退失墮
在非道中
底哩三昧耶軌云。無動明王此是如來法身。
以大願故。無相中而現是相
又云。三世諸佛皆幻化義現種種身。化他調
伏諸衆生故。因事立號。號不動尊。又明尊
義。即是大日世尊差別有身。以大願故。於無
相中而現作相
義釋第四云。此尊於大日花台久已成佛。以
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
之形。爲如來僮僕給使執作諸務
同第七云。不動明王是毘盧遮那成辨諸事
智。爲欲普護一切菩提心遍摧一切大障故。
以畢竟無相之身示作如來使形
底哩三昧耶軌云。若念菩提心故。即是能除
諸障之因。又一切諸障由分別心生。若離分
別心。即是淨菩提心。由眞言行者憶念此心。
即離一切諸過。意常思惟不動聖者。即能除
一切爲障者
又云。今此無動明王即是一切智智大菩提

又云。是諸佛之主
又云。所謂無動者即是眞淨菩提之心。爲表
是事故。因事立名
又云。無始無明住地。於諸惑中而得自在。唯
除大菩提心。無能伏者
又云。一切如來不動菩提心
義釋第四云。鎭其重障盤石不動成菩提心
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盤石也
同第七云。不動明王即是淨菩提心。大日如
來心王
又云。淨菩提心不動明王殺害諸衆生業煩
惱壽命時。即生法性眞常之命
又云。此明王具大威勢。普能守護一切眞言
行人。使菩提心不復動轉。令彼所爲善業隨
意皆成
底哩三昧耶軌云。三昧耶經中略説出無動
明王根本祕要成就一切事業。爲欲令諸修
行者顯發諸佛實智故。三世諸佛應正等覺
者。皆由成就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於菩提樹
下現證最勝三解脱門。具一切智。彼釋師子
由獲無比大明呪藏故。能催伏魔軍利樂一
切。是故智者安心此門。祕密爲行。應當淨菩
提心。修行此法得成就一切智。我薄伽梵大
日世尊。爲一切修眞言者除障故。住火生三
昧。説此大摧障眞言。此祕密明威勢。能除一
切有情種種障難。乃至佛道樹以此眞言力
故。一切魔軍無不散壞。何況世間所有諸障。
又明此障略有二種。一者内障。謂從自心而
生。其類甚多。不可具説。二者外障。從外而
生。其類亦甚多。以要言之。皆能除障也
義釋第七云。今毘盧遮那自教迹中。以聖不
動降三世爲忿怒明王。以毘盧遮那普遍一
切法門故。當知不動尊亦普門成辨諸事。大
摧一切障也。囉字門是毘盧遮那大忿怒火。
能燒一切世界。使灰燼無遺。今不動尊從此
火中生。猶如軍吒利尊從執金剛火中生。是
故如來住於火生三昧略説。此中障有二種。
若從種種外事因縁生者皆名外障。從種種
内事因縁生者皆名内障。乃至此中多不知
微細之相。如般若魔事品中廣説。復次從四
住地因縁生者名爲外障。從無始無明住地
生者名爲内障。此不動眞言皆能壞之
又云。如世人爲王使者一切衆生無能傷害
而隱蔽之。今此明王以承法佛威命行如來
事故。乃至蓮花金剛手等皆悉不能制之。何
況波旬之類。是故行者當念。閻浮提三障重
故。常應繋念修行也
底哩三昧耶軌云。我薄伽梵大日世尊。復爲
修眞言者。説除障之因。一切障法雖有無量。
以要言之。但從心生。又由行者過去世隨順
慳法故。今世多有諸障。當知亦是從心因縁
生也。當知彼慳貪等是諸障之因。若能除彼
因。諸障自息。若能除對治。即是淨菩提心也。
若念菩提心故。即是能除諸障之因。又一切
諸障由分別心生。心思有者即是障。謂心中
煩惱隨煩惱等。若離諸分別。即是淨菩提心。
由眞言行者憶念此心。即離一切過。意常思
惟。無動聖者即能除一切爲障者
義釋第七云。不動明王是毘盧遮那成辨諸
事智。爲欲普護一切菩提心遍摧一切大障
故。以畢竟無相之身。示作如來使形。以奉如
來教勅故。無能俎壞之者。是故行者常當係
念思惟。若有種種諸難起時。但持彼眞言密
印。自然退散
又云。彼眞言謂得ha@m字門如來自在力。風與
大空三昧和合。彼密印相所謂惠刀。以此三
事因縁能於種種法界門遍摧一切障。比即
普通對治門也
安鎭軌云。爾時毘盧遮那如來。爲愍念一切
有情。常於煩惱苦海之中。流浪生死不出三
界受衆苦難。爲受苦故。展轉造作無量。苦業
相續不施。我爲拔濟一切有情。於三界中現
威徳光明自在之身。號曰不動金剛明王
又云。我本先願不捨衆生。常居一處渾同穢
濁。悉令清淨
又云。設有於此大聖尊前歌舞戲笑生輕慢
心。此大明王亦不生厭離我施勝福
不動八大童子
一。惠光童子。形少忿怒著天冠。身白黄色。
右手持五智杵。左手蓮花上置日輪。袈裟瓔
珞種種莊嚴
二。惠喜童子。形似慈。面現微笑相。色如紅蓮
花。左手持摩尼。右手持三劍鉤
三。阿耨達童子。形如梵王。色如眞金。頂載金
翅鳥。左手執蓮花。右手持獨鈷杵。乘龍王
四。指徳童子。形如夜叉。色如虚空。面有三
目。著鉀&MT00351;。左手持輪。右手三劍鉾
五。焉倶婆誐者。戴五&T037992;冠。現暴惡相。身如金
色。左手執嚩日羅。右手作拳印
六。清淨比丘者。剃除首髮。而著法袈裟。於左
肩結垂。左手執梵篋。右手當心持五&T037992;杵。右
肩現露。持腰纒赤裳。其面貎非若非老。目如
青蓮。其口上牙於下顯出
七。&T072904;羯羅。形如十五歳童。着蓮花冠。身白肉
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與頭指間。横挾一鈷
杵。天衣袈裟微妙嚴飾
八。制吒迦。亦如童子。色如紅蓮花。頭結五髮
一結頂上之中。一結額上。二結
頭左右。一結頂後。表五方五智
左手嚩日羅。右手
執金剛捧。順惡性之者故不著袈裟。然以天
衣纒其頸肩。畫像法説已竟
  私云。八大童子可尋本説金剛
智譯
不動使者法
奧有憂丘滿願法注云。右下偈文亦
是和尚譯出並同時
祕録諸世
天部中童子法九云。憂丘滿願法一卷運仁
入不
動法笧
子之末
其法意云。若有人等。或厄難或求官
爵。或見貴人。或有有請覓者。當令燒安悉
零陵霍香沈香薫陸五香。若無沈以白檀
代之。不得闕安悉及零陵霍香。誦念滿十
萬遍。不得間斷。若日促。須願則多人同念
令速得共滿前數亦得。滿願呪曰
迴光菩薩 迴喜菩薩 阿耨大天 志徳菩
薩 憂丘婆丘 清淨比丘 唯願某甲若自身求
富。當自
稱名姓。爲人求
者。稱前人姓名
 官事得了 死事即休 諸大
菩薩 外國羅漢 救濟某甲 過度災難
  私云。此滿願呪中。八童子中六童子名有
之。雖出不動法未既是別法也。不可云不
動八童子歟。更問之

本云承應二年癸已十一月朔日 以妙門樣
御本書寫之訖 舜興
元祿十六年七月書之 兜率谷 嚴覺
不動法中行林
三十九
 不動法下行林
第五十一 元久二
年閏七
月一日於正覺
院僧房書之
右太山寺本如此 沙門
享保十三戊申年於出雲寺書寫校合了

行林第五十二

  降三世法亦云勝三世。亦云聖三世。大日經
亦吽迦羅。瑜祇經亦大染欲。教王
經 彼疏。降三世爲大染欲。
即東方染欲如來大菩薩故也
一支度
註進
  降三世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
壇一面可有
爐桶
 脇机二脚 燈臺四本 禮盤可有
半疊
白布一端二丈壇敷并佛
供覆料
 大幕一帖酥蜜
名香沈。白檀。欝金。
安悉。丁子。龍腦
 芥子袋 稻穀 鐵
末 壇供如常 燈如常 小桶三口各可有杓閼
伽神供料
打敷五枚 淨衣青黒
阿闍梨 伴僧厶口 承仕二人 駈使四人
  見丁二人已上人
供如常
 僧房裝束供所雜具如常
右依仰註進如件
  年 月 日
  寶藥香穀可載之者。如常説矣
一起首時分
一向方
降伏三世忿怒王念誦儀軌云。若欲修此眞
言行者。面東像前忿怒坐云云
又云。若欲降伏惡人。作三角爐壇向南云云
又云。若欲除病者。作息災壇向東云云
一行法
金剛頂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蜜門一卷不空
與遍

然大和尚曰。又金剛頂十八會中。降三世教
令輪法曼荼羅三十七尊。共入降三世三摩
地。悉持降三世印。今有別行降三世極深祕
密儀軌。以吽迦羅金剛爲主。是金剛薩埵降
三世法云云
又云。金剛界五大尊法。或有別行。如降三世。
或未度來。如不動尊云云
降伏三世忿怒王念誦儀軌不空
  師傳云。是異本軌一印法也。其一印者彼
金界印歟云云
私云。軌云。作契儀則可見。金剛頂瑜伽教
中更不翻譯。復不須作諸契法等印。但威
驗皆在此眞言。亦無有別呪云云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提
心眞言一切如來蓮花大曼荼羅品不空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