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因明大疏抄 (No. 2271_ 藏俊撰 ) in Vol. 68

[First] [Prev+100] [Prev]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前記云。今將後三以就初一以異爲同者。若
據實論。同異性立家妄取異爲同喩。今此
作一因違四三等。由初一取異喩爲同。後
三亦取異喩爲同故。有違者。得成三・四。
以異爲同者。即此同異性是立家異喩將成
作同喩。故言以異爲同。初以異爲同者。初
法自相同喩任改改異立。故名以異爲同
也。審。今將後三至便有合者者。即彼二三合
等。審云云
略記云。疏改他能立之同喩故者。謂改勝本
比量中同異性同喩爲言異喩云云
孝仁記云。文一往觀文等者。謂法自相相
違之不順於宗喩引。從於後三之違。舊喩
不改。而違於四之因有言事。若惡作法者。
雖可有如聲常宗。所作性故因。如瓶等。而
一往觀文意時。其善作法ニシテハ言也。文
與三合説者。是初一違以與後三違而合。
其一因違於四言也。是之初所從於後三。
是惡作法ニシテハ可有言也。是即上作法可見
之也云云
明燈抄云。文又將自至之同喩故者。下通第
二義勢不同難也。又將法自相因同無異有
等者。法自相違改他同爲異。似他異爲
同。故能立因同無異有。後三相違以他同
爲同。以他異爲異。故能立因同有異無。雖
有此異。以初一違與三合説。就論示法。
一往觀文。必無是理。初法自相以異爲同。
後三相違同爲同喩故。今以後三相違就
初一法自相相違。以異爲同。便爲有令改
者。改他能立之同喩故。由此當知。此四相
違因必順本。喩或改新。若喩必順本者。無
以初一與三合説。必無是理。如下所説。勝
論所立。所違之量。以同異性爲其同喩。
後四能違量。以實徳等爲其同喩。此即改
他能立同喩便有合説云云
注釋云。又將法自相因同無異有。就後三種
同有異無。與三合説。一往觀文。必無是理。
初以異爲同。後以同爲同。故今將後三以
就初一。以異爲同。便有合者。改他能立之
同喩故。注曰。下答唐興第二難也。文有四
重。一簡初一後三合不合別。二出合違本
量。三明能違敵量。四結釋因喩。此初文也。
將法自相合從後三・四。皆不改本量同喩。
一往觀文。必無是理。今將後三合從初一
四種。倶改本量同喩。如是合者。有此作法。
即如下文勝論量也。一往觀文者。指今論
文。故珠云。就論示法。一往觀文。必無是
云云同喩改不改通四相違。何故此文不
改同喩。偏屬後三。以改同喩屬初一耶。
答。此亦一往從論文述。問。下文云。此上同
喩擧同異爲首皆得云云何言無四皆不改
喩。答。既言一往。故亦無失。中必者亦一往
云云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一
  甲寅二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書寫校正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二(第三十
二 帖

  問。一因違四比量作法如何
疏云。如勝論立。所説有性離實等外有別
自性。許非無故。如同異性
  尋云。此比量依何證文立之耶
唯識論一云。彼所執有應離實等無別自
性。許非無故。如實徳等
  疏・燈等文。如別抄之
  問。許非無故因。是不定因歟
問。疏云。其同異性既是異品所離之外
心何
疏云。乍觀此因。是共不定。二皆有故因唯
於異品實等上有。同遍非有
  尋云。若許非無故因非不定因者。法差
別相違。不能有實徳業離實等有性體
何物耶。五句之外無其體故。若有不能
有實徳業離實等有性體者。豈非眞不
定因耶
前記云。乍觀此中是共不定者。即勝論立有
離實有性。是因。其實等即異喩。其同異性
離實有。不是有性。矯取爲同。即此許非無
因。異喩實等上有。同異性上有。乍看似共不
定。細尋乃是異品。故言乍云云
邑記云。疏其同異性既是異品所離之外者。應
詳此中脱一字。傳之人失。應言非所離之
外。意云。其同異性既是異品。即非所離五句
之外。由彼立宗但言離實等。不言離五句
故。彼矯立爲同品耳
孝仁記云。文所離之外者。即異法喩言也
明燈抄云。乍觀此因是共不定等者。觀此比
量。許非無故因。同有異有。故共不定。爲シハ
如同異性。所説有性離實等外有別自性。
シハ如實徳等。所説有性離實等外無別
自性。是故此因成共不定。同異二品因皆轉
故。然彼五頂諍五句外無別有性。五句不無
即有性故。故立有性離實等五有別自性。
闕宗同品。於離實有無共同品。故闕同喩。
其同異性雖是異品所離之外。而彼勝論方
便矯立。取異爲同。非無故因唯於異品實
等上有。既闕同喩。非無之因於何同喩得
遍轉也
注釋云。所離之外等者。釋本同品還成異
品之所以也。備云。宗名所離。同異性喩既
是宗外。故非宗同品云云此釋意云。其同異
性既是異品。即所離之外。或既是異品之所
離之外。謂同喩名合法。異喩名離法。如異
喩過名不離等。故宗名所離。異喩名能喩。
由此亦爲所離宗外。是約通相消此文耳。
清云。所離者。謂即大有。其同異既是異品。即
是所離大有之外云云此別約今有性離實等
文消釋。問。既云有性離實等外。由此有性
應爲能離。何言所離謂即大有。答。能名爲
所。其例非一。況復此中能所未定。此釋意
云。勝論所欲令離實等五句外者即是大有。
故大有性名所離也云云
明詮裏書云。備云。同異性爲同喩。實徳業
爲異喩。是故雖有共不定過。然彼五頂諍
五句外無別有性。是故離實等外有別自
性之宗。闕宗同品。其同異性既是異品。所
離之外。故意云。同異性喩是宗外。故非宗
同品
  問。疏云。亦如論説乃至對無空論闕無
同品心何
疏云。亦如論説。聲常之宗治自相因。對無
空論同上遍無。許成相違。今此亦爾云云
  尋云
又無空論者經部師也。若爾法自相敵者
佛弟子歟。不爾如何
又闕無同喩。若能別不成上義者。此文如

明燈抄云。此義稍隱。故引喩示。如論説言。
聲是常宗。所作性故。同喩如空。異喩如瓶。
其如空喩對無空論。闕無同喩。所作性因
於何同喩得遍轉也。所作等因唯於異品
瓶等上有。闕無同喩。同上遍無。既同無異
有。故許成相違。今此比量。其義亦爾。對彼
五頂成立有性離實等五有別自性。闕無
同喩。其同異性雖離實等有別自性。非是
離實大有性。故不得爲同喩。許非無因於
何同喩得遍轉也。義既無別。故云亦爾
注釋云。例今論法自相成此中相違義。今
此始出闕宗同品之法自相。故別劬勞。聲
常比量。對勝論立。又對佛法。如前已釋
經部名無空論。見所
依不成疏 云云
定賓疏三云。論曰。若無常宗乃至故無有過。
述曰○且難意云。若立聲爲無常。因云所
作性故。同喩云譬如瓶等。異喩云若有是
常見非所作。如虚空等。此量若對無空論
師。空體既無。云何得説。虚空之中以無所
立無常宗故。名之爲常。標爲彼處。又復云
何得説彼處此之所作因法無耶○問。立
聲無常意破常論。何故乃言對無空論。答。
此有二釋。一者。假設論之。因明並是作法
之門。不要實有如此比量。第二釋者。聲
論本從勝論流出。勝論言空是實句義。即
言有體。聲論之中別分諸計。一家計云。聲
與聲性可言是有。虚空倶是無障礙處。聲
在中轉。何煩執空云有體性。故亦即名無
空論師。不要佛法經部宗中名無空論也
  子嶋云。設對無空論師。非實對勝也
決之
問。付許非無故因。法自相相違作法如何
疏云。依此比量。後三從初一因違四。法自
相相違者同異入宗所等之中。故無不定
  尋云。凡論有句即離之事。但約三句説。
同異和合之外別有有性云事。本自不成
之。依之疏主餘處雖成離三句別成有
性。同異性非不定敵如何
明燈抄云。同異入宗所等之中等者。若不入
者。作不定云。爲シハ如實徳等。所説有性離
實等外無別自性。爲シハ如同異性。所説有
性離實等外有別自性。同異既入宗所等
中。故無不定。此法自相相違中因。唯實徳等
得爲同喩。其同異性不得爲喩。不隨所
立故不得也。後三相違。其同異性亦得爲
喩。隨所立故。由此當知。因必須本。喩或
改同。此即擧一非無之因。違法自相與法
差別二宗已訖
注釋云。弟子五句皆名有性故。師對立有
性離五。何知弟子五皆有性。答。弟子本來
不別建立能有之法。是故五句即體不無。皆
名有性。由此沼法師云。又復弟子許同異
性體既不無。亦是不無之有若五頂實等
亦名有者。豈成自相相違。返彼量云。有應
非有。有一實故。如同異性。同異性名有。
何得成相違明知若許實等名有。理亦
五句皆名有性。故珠述弟子云。五句不無
即有性故云云問。師主唯取實徳業上能有之
性。何爲大有。弟子隨亦諍是大有離實等
三無別自性。不諍離彼同異和合。既爾對
誰約五句諍。若爾應是一分相符。如數論
立覺惠非思。所有一分相符之失非思比量
如纂
答。此是勝論自比量故。有法有性直擧大有。
更不約三論其即離。由此五頂總難彼云。
實等五句體既不無。是故五句體即有性。何
因五外更別立之。難意如是。故對彼立離
五大有。無相符失。問。大有雖非即三句體。
然屬三句。還能有三。是故弟子更不可難
三句上有以屬。答。弟子直難大有當體。更非
約彼所屬所有。問。若爾何故上文述彼弟
子難云。豈離三外別有能有。答。仙言有者。
能有實等離實徳業三外別有。故彼弟子
怗仙人教。且約所有三句難。彼今對弟子
情謂五句即體有性故約五句云云
疏云。彼計實等有法之外。別計有一大有之
性能有諸法。法若無此。即體非有。如龜毛
等。故今破之。彼宗所執大有性者。應離實
等八句之外無別自性。汝宗許是非無法
故。如實徳等。等取業等不言八句。有不
定過。或但言離三句亦得。其異句等非兩
共成。無不定過。或遮相違決定。説八句勝。
非無之因唯彼許於有性上有故。許言簡
自隨一過。實等許非無離實等外無別有。
有性許非無。應實等外無別有。難令實外
無別有性。又遂令離實等外即非有性
云云
燈二云。論彼所執有至如實徳等。疏及樞要
倶云法自相相違因過。以彼本量云我有性
定離實句有別自性。許非無故。如徳業
等。此量不定。實爲異喩。許非因於實轉
故。更有餘過。思准可知。今且但與作法自
相相違云。汝有性離實句外無別自性。許
非無故。猶如實句。此量之中雖有他不定。
徳業句等他許非無。因於彼轉。非自共許。
故非不定。又就破他。於他不定亦可爲
過。故樞要判。但是比量相違過攝。若准疏
判云。應離實等八句之外無別自性。即無
不定。要集云。准相違量云有性應離實外
無別自性。許非無故。猶如實句者。當比
量相違。此意樞要自已判訖。要集出過云。既
別用喩。如何相違。同前不定。此説亦非。何
者。設別用喩。亦是相違。如因明論法自相
相違因。外立聲常。所作性故。猶如虚空。作
相違云。聲是無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此
因用舊。同喩改之。今者此量因亦用舊。但
改同喩。與因明同。云既別用喩如何相違
者。是妄出過。不善因明也云云
祕云。疏遮相違決定者。外作量云。所説有性
離實等三有別自性。除無説外餘六句中
隨一攝故。如異等句。有云。有性異實等三。
定應別有。實等所不攝故。如同異性。詳曰。
言別有者。別有其體。若爾因有不定之過。
シハ如同異。實等不攝。有別是有體。爲シハ
如無説。實等不攝。有無別體。故應依疏
云云
樞要云。破有句中有四。第一法自相相違
過。彼云。有性離實句外有別自性。許非無
故。如徳業。此有不定。以實句是異法喩。因
於彼有故。今云。離實句外無別自性。許非
無故。猶如實句。彼外道師。若以徳業如同
異和合爲不定過。他不定故。非自共故。
論既以徳業爲同喩。但比量相違。第二有
法自相相違過。彼云。有性離實有別自性。
許異實等故。如徳業。以有性爲有法。今
言。有性應非有性。故成有法自相相違。今
擧無法爲喩。亦成決定相違。第三・第四倶
皆比量相違云云
注釋云。問。因論生論。唯識論一破勝論云。
彼所執有應離實等無別自性。許非無故。
如實徳等已上此量不定。所餘句義以爲異
喩。許非無因於彼轉故。答。彼疏釋云。彼宗
所執大有性者。應離實等八句之外無別
自性。汝宗許是非無法故。如實徳等。等取
業等。不言八句者。有不定過。或但言離
三句亦得。其實句等非兩共成。無不定失
已上問。今下文云。他比量他及共爲失。此既
他比。如何得云非兩共成無不定失。答。燈
師以初釋爲疏主正意。如彼第二卷云。彼
本量云。我宗有性言離實句有別自性。許
非無故。如徳業等。此量不定。實爲異喩。許
非無因於實轉故。更有餘過。思准可知。今
且他與作法自相相違云。汝有性離實句
外無別自性。許非無故。猶如實句。此量之
中雖有他不定。徳業句等他許非無。因於
彼轉。非自共許。故非不定。又就破他。於
他不定亦可爲過。樞要判但是比量相違
過攝。若准疏判云。應離實等八句之外無
別自性。即無不定已上明知後釋但假叙耳。
問。若但假叙。豈非虚設耶。答。亦欲難餘句
令無別自性。故先假叙。非全虚設。又彼論
演祕一釋疏他比量中他不定不以爲過云。
今以愚度智。聊有二意。一試諸學者而悟
不耶。即倶舍論有斯意矣。二餘因明師於
一因過不分九例。今隨他語。復欲發生學
者覺惠。故示&T047463;謬。若言疏主實闇斯理。因
明疏内何巨照然。故應不出前之二意
  後兩重問答乘便記之。以上文可案等
取五句之義也
問。許非無故因勘付法差別相違方何
疏云。彼所立量。離實等有性。是法自相。能
有實徳業離實等有性 所説有性應非
能有實徳業離實等有性。許非無故。如
實徳等云云
注釋云。法差別中備云。不能有一實徳業離
實等者。意云。不能有一實離實性也。於
徳業上非亦謂加一字也云云 今撿諸本。
未得一字。何況能有實徳業中。既無一字。
豈不能中獨云一耶。問。不能有實等。其名如
何。答。此義如前違三中釋。其中應依即義
相違不破自相之訓釋也。問。彼五句外無
不能有於實徳業而有體法。如何不破言
陳相耶。非識所變無常例難。如前一因違三
中出。答。此義難思。試用二意。一者此中且
叙過相。不相不須要具二等。假示一偶。
其例非一。二者更有三義。一云。其法自相
尋言難故。理探言中等字所詮故。約五句
而作相違。差別比量理約意許。別探言外
能有之義。由此理故。即義相違不能有實徳
業離實等有性者。任運自當同異和合。是故
遂存言顯自相。問。此有多難。一者若望師
主。同異和合不名有性。是故離實有性之名
不可轉彼。二者同異能有實等三句。豈得
名爲不能有耶。三者同異和合五句攝。那
忽以爲離實等五。若唯約離實等三者。離
實等五自相何存。答。所言離實等有性者。
此文言略。理實應言有別自性。本量爾故
遮初
同異應非不能有者。如前違三法差
別中。具以三義而解釋之遮次難言中但
云離實等。故等二等四。皆存自相遮後難
問。遮前二難理且可然。第三轉救疑慮未
休。差別全存自相。如何等二等四不齊。
答。論中有法自相差別。以彼准之。其例齊
成。謂彼自相偏成大有。直破彼有而作相
違。差別之時。約汎爾有分別施設作有縁
性非有縁性而作相違。大有雖無非有縁
性差別。理應探意許故。不顧自相已成大
有。但約言總分二意許。若不而者。大有
性上豈應有彼二差別耶。今此量亦應如
是。不顧自相義至五句。汎約離實等之自
相。別尋意許能有之義。故成差別。不破言
顯。問。若爾敵者不能有實而離實量所立
不成。同喩實等非離實故。答。敵總非於能
有實等。非自別立不能有等。故云非能
不云不能。由此實等能成所立。問。若爾實
徳業於二中何攝。答。非二所攝。例如他用
二差別中不攝龜毛虚空等也第一
二云。
此是如前四句之中帶言陳之差別。故不
同餘差別。三云。差別有二。謂體與義。義差
別者要具二體。體差別者不要具二。此二
釋廣分別。如上有法差別已上法差別 云云
  問。付一因違四比量勘有法自相相違過
方如何
疏云。爲有法自相相違云。所説有性應非
有性。許非無故不違自教自語之宗。同
喩亦無所立不成云云
孝仁記云。文同喩亦無所立不成者。如
徳等言能相違之量之喩。無所立不成。其非
不違於自教自語。亦無所立不成過。故名
亦也。問。何故改喩不改喩言耶。答。後三違
以從於初一違。而一因違於四言事言故
言也云云
  問又付今此量勘有法差別相違之過方
如何
疏云。有性既爲有法自相。作有性有縁性・作
非有性有縁性。是有法差別許非無故。如
實徳等云云
  問。疏云。此上同喩擧同異爲喩亦得

疏云。不改故因。即爲違量。故成四因。此上
同喩擧同異爲喩亦得。隨所立故
  尋云。法自相相違以同異性可爲同喩

明燈抄云。此上同喩擧同異爲首亦得隨所
立故者。今觀此文。似致上四相違之上。然
以同異望法自相。不隨所立。不得爲喩。
望後三違得爲同喩。隨所立故。然則隨所
立故者。簡法自相相違。具文而言。此上同
喩。除法自相餘三相違。擧同異性爲首亦
得。隨所立故。言隨所立者。除法自相説
餘三違爲簡初一。遂致此言
注釋云。擧同異爲首等者。清・備等意。亘四
能違擧同異性爲喩皆得。珠云。此上同喩
○遂致此言云云此釋未了。違文理故。謂
文無簡。但總簡云。擧同異性爲首亦得。又
勝論立五外大有。敵者反立不離五句。同
異既是五句所攝。故與敵量能爲同喩。如
何自恣除一個宗耶。又若同異不與敵量
爲同品者。應不定過。許非無因轉同異
故。所言隨所立者。是顯本立五外有性故。
敵亦以同異爲喩。非謂四中但取後三
  問。疏云。論文所説皆共比違共何作法

又問。疏云。向三四因皆自比違自意何
疏云。此四亦有他・自・共比。各亦説有違他
自共四相違因。合三十六他比違他等。皆
應准知
前記云。向三四因者。向者所説三四因難。法
師前明一因違三。許非無故。一因違四。皆違
自等者。勝論立自比量。佛法違他。故名違
自。違他比者無立他比量。他比量中犯此
四過。即名違他。違比量故名違他也云云
明燈抄云。向三四因等者。向者前也。向前所
説其有一因而違三者。如勝論立。所説有
性非四大種。許除四大體非無故。如色聲
等。今指彼故云向三四因。彼即勝論立自
比量。故云皆自比違自。又解。向三四因者。
言三者。前者其有一因而違三者至故成
違三。今即指彼故云向三。言四者。前云一
因違四法自相相違者至故成四因。今即指
彼故云向四。皆自比違自者。一因違三。一
因違四。皆自比違自。若如立者作法而言。
是似共比。有法有性是共許故。然尋意許。
有法有性是大有性。是故此因唯自比違自。
敵者宗中都無離實大有性故
註釋云。向三四因者。向者前也。指前所引
勝論自比違三違四之二因也。珠作二解。
第二同此初解。但引所説有性非四大種
許除四大體非無故量也云。今即指彼故
云向三四因。備云。三者。他比量・自比量・共
比量也。四因者。四種因也已上 此兩解未可
也。問。前一因違四文云。然彼五頂諍五句外
無別自性。不違自教。故知五頂爲其敵者。
既爾乃是自比違共。如何今云自比違自。
答。今且解云。此中文意。以共違共自違自
等單比爲首。欲令准知餘自違共共違
自等交互比量。然論比量三支皆共。是故名
爲共比違共。向三四因。宗因既自。故亦以
爲自比違自。理實亦是自違共耳。問。本意
設雖然。何違文判之。答。此量敵者縱容不
定。若對五頂雖是違共。若對餘者但是違
自。當知違自一片決定。故約定説。不約不
定。故周釋云。勝論立自比量。佛法違他。故
名違自云云雖作此解。義猶未了。別應思
孝仁記云。文合三十六者。且共比有自・他・
共之中。各有四相違。合三四・十二有。此准
自他比量各有十二故。都合三十六相違因。
是四九・三十六言也。文向三四因者。即自他
共名三。及四相違因名四因也。是四九・三
十六種言同意也。向者前也
邑記云。疏論文所説皆共等者。問。後二相違
宗因喩三。唯勝論有。何名爲共。答。彼對五
頂因喩同許故名爲共。問。疏云向立違三
四因。亦勝論立何名自。答。許非無因。唯立
者許。故名爲自。自共等九已如前述
明詮噵云。言此四亦有他自共比者。意云。
此四相違若有他比量・自比量・共比量也。
論之所説是共比量違於共也。言各亦説有
違他自共四相違因者。意云。他・自・共三比
量各亦違他
  尋云。三十六相違者。如何可數之耶
明詮噵云。言各亦説有違他自共四相違因
者。意云。他・自・共三比量各亦違他違自違
共也。謂他比量。一違他。二違自。三違共。此
以違他及共爲失。違自非過。自比量亦違
自違他違共。共比量亦違三。此之二種並
以違共及自爲失。違他非過。合三十六者。
四九・三十六也。四種相違一一各有九種相
違。故成三十六
明燈抄云。此四亦有他自共比者。此四相違
亦有他比四違。自比四違。共比四違。他比四
違亦有三種。謂他・自・共四違。合有十二。自
比四違亦有三種。謂他・自・共四違。合有十
二。共比四違亦有三種。他・自・共四違。合有
十二。總計三十六
  尋云。明詮心者。所違因有十二歟。若爾
如何可會立依自他立敵對亦須然之文

明燈抄心者。所違有三十六歟。若爾違
諸自共比違共及自等之文仍可審定之」
問。疏云。諸自共比違共及自。皆爲過失。
違他非過等文意何
疏云。諸自共比違共及自。皆爲過失
自非過。義同前説
  尋云
注釋云。問。此九種中。自他共違當分爲過。
自他互望非過。可然。共違他非過。自他違
共共違自爲過。此四如何。答。若以共許法
而立共比量。敵者設以自許別法爲喩。雖
作相違等過。不能令彼立者信。故共比違
他不爲過失。共比本意欲成自義。而望自
宗。若有相違。翻招自害。無所遁避。故共違
自以爲過也。他共違共者。於共許法中唯
取他許邊。猶如他違他。自比違共。准之
應知。是故此二亦以爲過。此有備解。義頗
未了。問。若爾五頂同異句義亦名有性。彼
云何立應非有性如同異性。此共比望自
非所立不成。何言共違自皆爲過失耶。答。
有聲雖通。其義各別。今難師主離實大有
故。同異性能成敵宗。是故文云。言同意別。
故無諸過云云○問。斷云。若五頂實等亦有
者。豈成自相相違。反彼量云。有應非有。
有一實故。如同異性。同異性名有。何得
成相違云云若同異有與大有有二有別故
敵喩成者。斷主何故作此難耶。答。斷難意
云。若師主實等亦名有性者。有法有性含
二種有。弟子如何總成相違。有應非有。如
同異性。同異亦在總有中。故非謂別破大
有性時。同異之有亦是爲過。況復斷解弟
子量云。爲破破他就他宗立。則知斷主意
不名單共比。是故弟子同異雖名有。以之
爲喩。難彼他有性應是他比違自之類。不
如師主名有之過
  上文如一因違四法自相相違處抄之
三卷私記下云東大寺本院私記也
  問。疏云。故知此四非必相違心何
前記云。既許一因通違四種故知此三是必
相違者。此意説云。既許一因違得四種。明
知此四種非必各各皆*違得四種因也。不
許違二三四。據實亦有違二。亦有違三
四等也。疏既許一因至非必相違者。此意説
云。他前難法自相。取他異爲同。他同爲
異。後三相違。無他同爲同。他異異。亦如
是行相不同。云何得二二合三三合等耶。
他難意。行相不同名相違。執論文難故。今
言既許一因得違四。故法自相者後三合
作句。亦不相違也云云
明燈抄云
  問。後三相違。九句因中何攝之耶
疏云。問。四相違九句ニヲイテ何句所攝。答。乍
觀文勢。唯初一同品非有。異品有故。隨所
立故
  尋云。積聚性故因。於異品中。臥具上有。
龜毛非有。既同品非有。異品有非有也。豈
非第六句耶。又有一實故等因。纂要中。
即九句中第六句也何今疏云皆彼第
四耶
明燈抄云。今觀後三皆彼第四等者。問。後三
相違非唯違害於法自相。何得説言第四
句攝。答。若不加言。似違自相。隨言難意。
故違於法。既違所立。同無異有。豈非第四
邑記云。疏云答至具二因故等者。唯法自相。
論中自説。所作・勤勇二因。即當四・六所攝。
後三相違。唯第四句。准理亦有同品非有・
異有非有。即第六攝
注釋云。答中乍觀文勢等者。意顯後三亦通
第六。謂稱聚性因。望神我用勝宗之異品臥
具龜毛。有一實因。望大有性之宗異品同異
和合。一一皆通有非有故。然今論中。各擧
一喩。疏約此文故云乍觀。或復唯法自相。
其相顯然。後三本因。望言顯宗轉同喩故。
似非相故云乍觀。若依此解。文中應云然
今觀後三亦皆彼第四。但是文略。問。積聚性
因若第六攝。能違敵量是何句耶。答。若以遮
詮直破眞用。應是第八。今以表詮反立假
用。故攝第二。違所立故者。後三違義。言中
不顯。更捨彼意所樂立宗而作相違。故別
結之
  違三違四因九句攝之事
又云。違三之因望宗異品色聲四大。違四之
因望宗異品同異龜毛。以理推之。通有非
有。亦第六句。義准應知
  問。疏云。此上所説但是立敵兩倶不成四
相違因心何
疏云。此上所説。但是立敵兩倶不成四相違
合計一百四十四種諸相違因
前記云。立敵兩倶不成者。即此上四相違因。
即是立敵兩倶不成也。問。不成是初相過。相
違是後二相過。各自不同。云何將不成就
相違而作句耶。答。不望體説。但望名而
説。今無過耶。此相違因是後二相過。立者本
立因擬正成宗。因既闕相。不能成宗。此
相違因即名不成因等
略記云。疏此上所説兩倶不成者。此望同喩
上。立敵不許有此因也。如何指虚空爲
喩。説所作因立敵倶不成也。下文云若有
兩倶不成必無不定等者。彼望於宗有法
上無此因也。如聲常。眼所見性。即闕相立
不定。相違要初相不成。故言等也
邑記云。疏此上所説至兩倶不成四相違因
者。四相違因不闕初相。此言兩倶不成等
者。非是有因不依有法名爲不成。但是兩
倶不許於同品有名兩倶過。餘三不成亦
准於此。以相違等並是後二相過故
明燈抄云。此上所説等者。六不定因有四不
成。此四相違亦有四不成。三支過中各有四
不成。如前已解。三十六中一一有四等者。三
十六句如前已説。三十六中一一皆有四種
不成。合有三種三十八也。三四・十二。成一
百二十八也。三八・二十四。并前成一百四
十四諸相違因。何以得知。四相違中有四不
成。如不定中引理門説。前中卷末説不定
中云。理門既言。四種不成於其同品有非有
等。亦隨所應當如是四種不成。既通九句。
九句之中。四百二句有四不成故知四相
違因亦有四不成。此復何等。如説聲常。勤
勇發故。若以テハ顯論。隨一相違。彼許顯發
順常因故。若疑烟霧。立彼有火。以現烟
故猶預相違。兔角是無。鳥依生故。即爲所
依不成相違。如初相違具四不成。餘三相違
理應必有。問。四不成闕遍是宗法性。是初
相過。四相違闕同品定有異品遍無。後二相
過。既各不同。如何四相違得有四不成耶。
答。且兩倶不成。立敵倶説眼見之因於聲
上無。以之即爲兩倶不成體。本立共因。將
正成宗。因既闕相。不能成宗。故四相違
名不成因。此即立敵倶説闕相故。不能成
宗。故云立敵兩倶不成四相違因。不望體
説。望名説故無過失。後二相過故名不成者。
非不成體。又解。此上所説者。此上所説一因
違四所作違量。是名此上所説。所以爾者。
許非無因。立敵倶説不遍有性有法之上。
故名立敵兩倶不成四相違因。有性有法是
成所諍。立者意許大有有性。敵者意許不無
有性。非是大有有性。有法既不極成。許非
無因於彼有性何得遍轉。故此上説四相
違是立敵兩倶不成之四相違。非謂論文所
説四違名立敵兩倶不成四相違因。論文所
説四相違中法自相。云聲是常。所作性故。其
所作因於聲有法遍皆得轉。既有初相。故
非立敵兩倶不成
因明要義抄下云。安璟師問。四種相違但約
闕後二相而有。若闕初相亦有此過耶
明詮師山
階講師
答。但闕後二相有此過。闕初相無
此過也。問。若爾何故説四相違竟云。此是
兩倶不成之相違云云答。疏意非謂闕初相
時有四不成之中兩倶不成之四相違。但此
立敵兩倶不成之四相違也。問。不然。既有
兩倶・隨一・猶預・所依四相違云云今云。既約
四相違有四不成。何約四不成無四相違。
若此無。彼亦無。若彼有。此亦有。答。大作法
云。四相違此闕後二相過。四不成此闕初
相過。定何四不成有四相違耶。又有人問。
兩倶不成作法何耶守忠法師
藥師寺講
答。論明是。問。
但闕初相有此過。若闕後二相亦有此過
耶。答。亦有也。何者。立聲常。所作性故。
如虚空時。所作因虚空之上有。立敵共不
成故。云兩倶不成也。問。智周記云。此非約
體。但約名爲言云云意何。答。四不成此約體
爲言也。同喩四不成此約名爲言也自上他問
答。自下
自問
問。四不成但約闕初相立。若亦闕後二
相立耶。答。基疏明四相違竟云。此上所説
但是立敵兩倶不成四相違因。亦有隨一・猶
預・所依餘三不成乃至如不定中引理門説。
皆應思惟已上依此疏者。闕後二相亦有四
不成也。問。四不成此初相過。相違此後二相
過。何約闕後二相立四不成耶。答。周記
云。不望體説○即名不成已上邑記云。四
相違因○後二相過故已上問。周師云非望
體説望名而明等意何耶。答。四不成體此
闕初相過。今約闕後二相説故。言非望體
言但望名者。闕後二相之上。假。立不成之
名。故云望名説也。問。約闕後二相立四
不成何耶。答。立敵共其因闕後二相不成
其宗。名兩倶不成之四相違。但約立者但
約敵者。其因闕後二相不能成宗。名隨一
不成之四相違。又其因疑乎喩不能成宗。
名猶預不成之四相違。又其因於喩無所依。
此名所依不成之四相違也。疏文指六不定
具四不成。文云。准之可知云云故如是安
立。問。立敵兩倶其因闕後二相。不能成宗
兩倶不成之四相違作法何。約餘三亦爾耶。
答。論所陳此立敵兩倶不成之四相違。若聲
論對佛法。立聲常。勤發性故。如虚空者。此
他隨一不成之四相違因。又薩婆多對大乘
立云。他方佛聲定不善。大乘者耳所聞故。如
佛此處説法聲。立敵共猶預。佛此處若説法。
若不説法。此是因疑乎喩故。此猶預不成
之四相違因。大乘作能違量云。他方佛聲定
善。大乘者耳所聞故。如佛靈山説法聲。大乘
立別比量云。他方定有佛。有機欲及修行
者故。如此世界。今立此別比量。令有他方
佛故。無他所別不成此等比量出
纂要初
又聲論師
對佛弟子。立聲常住。所作性故。如神我。此
是因於喩無所依。故所依不成之四相違。佛
弟子作法自相云。聲無常。所作性故。如瓶
等也。問。因以有法爲所依。宗有法不成。
此因所依不成。何故無喩依。名因所依不
成。答。因初相以有法爲所依。因第二相以
喩爲所依。今就第二相無所依故。無喩
依云因所依不成。問。因第二相是即喩上能
立。此喩上能立。若喩爲所依。爲當因爲所
依耶。答。基疏有二釋。一者以因爲所依。二
者以喩依爲所依云云問。約以喩依爲所
依者。喩依不成故。有所依不成。若以因爲
所依者。爲因不成時。亦所依不成。答。爾也。
因體不成亦名能立所依不成。問。四種相違
中。所依不成但約喩依不成而立。若亦約
因依不成而立因體不成云
因依不成
答。且無此義。何
者。四相違因皆是立敵共許因。於立敵皆
具初相。若約因立所依不成者。立能違量
時。此因不應具三相故也。問。何故但因決
喩疑猶預不成。而非喩決因疑猶預不成耶。
答。云因疑者。於霧等性懷猶預時。有人
如立量云。彼山定有火。有烟故。今四相違
因立敵共決。若約因疑者。敵論者立能違
量時。其因成似因。是故四相違之猶預不
成。但約因決喩疑立也
又云
注釋云。所言兩倶不成等者。非是因望有
法不成。但是因喩相望立名。故須下文擧
不定例。中卷結不定相云。此論且依兩倶
不定過説。立敵倶許因於二喩共不共等。
説爲過故。二喩雖共。若因隨一。疑因之喩。
同喩無體。隨應即是隨一・猶預・所依不成不
定過攝已上由彼准知。論四相違立敵倶許闕
後二相故。名兩倶不成相違。此但假立四
不成名。故周師云。不望體説。但望名説云云
諸師同之。珠作二釋。初釋同前。第二以眞
兩倶不成約違四量消此文也。後三不成
四相違者。珠云。如説聲常。勤勇發故。若以
顯論○不成相違已上此亦未可。謂論相違四
皆兩倶。云何勤勇爲隨一耶。兔角無者是眞
有法所依不成。今約同喩無體不成不爾。
亦違所例。不定猶預相違亦復如是。今試解
云。全離欲人欲界見惑。小乘但説凡位先斷。
不許大乘眞見道斷。設立量云。離欲聖法
忍非實斷欲見現前法忍故如餘修道
小乘此因是第六句。於諸同品一向不
轉。異品凡聖轉不轉故。若望大乘是第
八句。於諸同品有轉不轉。異品眞見道一
向不轉故。如是應名隨一相違。或復違三
違四比量。若對佛法亦是其流。若於一處
共了有烟。然於大海疑烟霧等。設立量
云。彼近遠處定無事火。以現烟故。喩如大
海。此等應名猶預相違。同品大海是疑因
喩。異品厨舍有現烟故。若聲論師對無空
論。立聲常宗。所作性因。如虚空喩。或復設
立。樹林是無。鳥依生故。如兎角等。應是所
依不成相違。二因唯轉異喩品故。問。兩倶。
所依二義可然。謂兩倶相違既指論四比及
例不定初相具足。所依相違亦例不定。故
知此不亦約有法。隨一・猶預二義未了。所
例不定之文但云。若因隨一疑因之喩。爲因
隨一轉有法上。約此相違名隨一耶。若爾
下文後三不成可有不定及相違等。與此何
別。爲因雖共轉有法上。而約隨一闕後二
相名爲隨一。若爾應言隨一之喩。何故文
云因隨一耶。猶預不成相違因者。爲望有
法名爲猶預。若爾初相闕不可名相違。兩
倶相違既具初相。此亦應然。何不同耶。爲
望有法雖決定因。約喩中猶預闕後二相
耶。若爾應言因之疑喩。何故文云疑因之
喩。答。彼文所言二喩雖共。若因隨一者。此
顯喩中因隨一轉。謂彼二喩雖共不定。然
約隨一闕第三相。非約有法言隨一也。
彼説不定故云雖共。相違中應云雖同無
異有。猶預相違亦應准之。言疑因之喩者。
乃於同喩生疑之因。是故中卷不成文云。
然上但説因於宗不成。理實此因於同異
喩。隨應亦有四種不成。故理門論解不成
已云。於其同品有非有等。亦隨所應當如
是説。至下當知。然名不定及名相違不
名不成已上彼文既云於同異喩。又云然
名不定及名相違不名不成。故知今四不
成相違要具初相但闕後二。又下卷猶預能
立不成有二解。珠釋雖順彼第一解。違前
諸文。今釋順彼第二釋意并前諸文。下卷所
依能立不成亦有二解。珠釋不順彼此諸
文。今順第二并前諸文。問。彼猶預第二釋
有或言。應非正。答。所依不成第二亦有或
言。下文以之爲理盡釋。故知或言非必不
正。還應例猶預第二亦正義
  引合上下文可沙汰之。如抄第
  理門論説四相違之事
疏云。然理門論攝此頌云。邪證法有法自性
或差別。此成相違因。若無所違害云云
  尋云。攝上頌云。似頌九句因。不説後三
相違如何
定賓疏三云。軌法師不悟此文云。理門論
中但立法自相相違。闕無餘二。西明測法
師即言理門具四相違。謂准下頌云。邪證
法有法中釋之。今詳。西明不許也
  此指或於一相同作事故文也
如纂及疏抄第
  尋云。若無所違害者。若字不明。如此文
者。亦有非前邪後正之相違因歟。若爾
聲無常量。設雖有相違決定。何必非相
違因耶
前記云。若無所違害者。此是理門。其義未
略記云。疏若無所違害者。此正因
邑記云。疏理門至若無所違害者。上之兩句
意。明本所立量。要以異品爲同品。邪證自
性差別四宗計。下之明敵者成相違過。必
須同有異無。無所違害方成能破
孝仁記云。若無所違害者。是因不違於後之
自而言也云云
明燈抄云。然理門論攝此頌云等者。理門論
中説不定也。攝此頌言。若法是不共共決
定相違。遍一切於彼皆是疑因性。説不定
也。既有攝頌。故四相違亦有攝頌。言邪燈
等者。此之一頌攝四相違。文有三節。初之
二句顯四相違邪證者。釋相違義。能倒立
故名爲邪證。又不善取證即名邪證。法謂
宗法。如無常等。軌生物解故名爲法。言有
法者。宗有法也。如色聲等。能有宗法故名
漏。如是二種各有二相。故成四種。謂法
有法各有自性及差別故。入理論中名爲自
相。此論名爲自性。性是性相。其義同也。次
有一句結成相違。此謂四因。由倒證故
名相違因。後有一句釋成所由。夫與他因
作相違過。所立比量必須違害他所許宗。
而不違害自共所許現量等義。方成相違。
故云若無所違害
注釋云。邑云○珠云○諸師多同之。備云。測
師云。若無所違害者。此四種因爲後宗無
所違害也。本記云乃至據相違宗之因大無
所違害故。證者證成乃至本記爲正也云云
雖有諸釋。未消若字。論語曰。子謂子賤。君
子哉。若人。苞氏注曰。若人者若此人也云云
當此中意。然備云大無所違害者。可檢
定賓疏四云。論曰。攝上頌言乃至 皆是疑因
性。述曰。自下第二復攝成頌也。文有四門。
一者攝六不定。二者攝四相違。三者雙釋
不定相違之名。四者辨其似因名義理盡○
論曰。邪證法有法乃至此成相違因。述曰。第二
門攝四相違也。不善取證即名邪證也。法
自性相違・法差別相違・有法自性相違・有法
差別相違。配之可知。入理論中名爲自相。
此論名爲自性。性是性相。其義同也。論曰。
若無所違害乃至異此無似因。述曰。第三門雙
釋不定相違之名。及第四門辨其似因名義
理盡也。若無所違害觀宗法審審者。釋不
定名也。凡正因者。以同違異。異中遮同。今
不定因。且如不共。無同違異。異自然無。四
種共因。同不違異。異不違同。相違決定。同
不定同。異不定異。謂於相違決定之中。所
聞之因將瓶爲異。所作之因將瓶作同。故
六不定並是無所違害之因也。既無違害。
故觀宗法而審察因。常與無常兩種宗法
共所量因。故所量因名不定也。常與無常
兩宗之法不違所聞。故所聞因名不定也。
常與無常兩宗害法。同在一依。雖各別用
所聞所作而不得定也。餘可准知。若所樂
違害者。四相違立者所樂悉被敵論還用彼
因之所違害。故知有法自相相違因者。立者
樂以有言詮有。被敵論者還論者還用
彼因違之使成非有。餘並准知。成躊躇者。
疑之異名。結不定因名及義也。顛倒者。結
相違因名及義也。第四門云異此無似因
者辨其似因名義理盡也。然是釋上常無常
勤勇等二頌九句。并加三相違及決定相違
等有宗法性以明似因。此由形對二種眞
因故。有如此似因之義。即唯就於有宗法
性明似因盡。故云異此無似因也。不遮
更有無宗法性四不成因。以説異此無似
因也。何故此處文中不説四不成因名似
因耶。答。上文所明非宗法性。彼處釋訖云云
  永超僧都云。若シモ違害スル所ロ無
有人云。若所違害スル
有人云。若無所違害
傳日本往生傳匡房云。權小僧都覺運者。洛陽
人也○慈惠僧正以下相議曰若 人不遂
大業者。道之恥也云云若人論語文也
  問。疏云。若有兩倶不成必無不定及與
相違心何
疏云。問。如前所説。十四似因ニヲイテ設有兩
倶不成。亦有不定及相違耶由此若有兩
倶不成。必無不定及與相違
邑記云。疏答若有兩倶不成必無不定及與
相違者。問。且若言兩倶不成必無不定者。
如前論解不定中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云。
如説聲非勤勇無間所發。無常性故。此乃
聲生對聲顯立。兩倶不許無常性因於有
法有。疏自斷爲兩倶全分兩倶不成。今何不
許兩倶不成亦不定耶。又若兩倶不成必
無相違者。如立聲常。眼所見故。此因立敵
不許於聲上有。又於同品虚空上無。異品
瓶盆上有。豈非兩倶不成亦是法自相相違
過耶。又前解因三相有闕二。有闕三。有闕
一。如闕初・二。或闕初・三。理應合有兩倶
不成及不定過。既許闕三。即應許有兩倶
及相違過。如何此中不許兩倶不成亦有不
定相違過耶。答。今此疏意。且約三中唯闕
初相名爲不成。後二相中偏闕一相名爲
不定。二相倶闕名曰相違。非盡理説。不是
前後自相違害。據其實理得有兩倶不成
兼餘過也云云
明燈抄云。答中若有兩倶不成必無不定及
相違等者。兩倶不成必無不定及相違二因。
於宗有。方爲不定及相違。故太賢師云。雖
無全過。今約一分兩倶不成亦有一分不
定相違。如立一切聲皆是常。勤勇發故。如
聲性等。共許此因。於外聲無。若於内聲
便有二過。若許同喩。以瓶不定。若無同喩。
是相違故。若准此解。疏主亦同。今約全分
而作此説
注釋云。不定相違必具初相。兩倶不成必闕
初相。故不相並。問。九句之中第七句因。豈
不並有不成不定。答。彼不顧初相。且約後
二相示其作法。非眞不定。所以者何。夫不
定者。以有法上極成之因諍未了義。因轉
二品。猶預不決。若因不遍。誰依妄因於宗
生疑。故眞不定。非眞不定。然處處文。或以
不成不定等過並破他者。但假立名。非是
眞過。闕減過中闕二准之。如不定過。相違
亦然。令宗決定名相違因。若初相闕。約何
令決定。問。文中兼問不定相違並不並義。
何故無答。答。文中既云令宗不定令宗決
定。此文兼顯彼不並義。疑決既隔不俟。應
知此是疏主文義巧妙。問。中卷之末。一因違
三相違比量加立後三決定相違。豈非並
耶。答。彼且約改因名相違決定。非是第六
眞不定過所以然者。彼三比量決智既生。
故知非實相違決定。謂四相違闕後二相
令宗決定。決定相違各具三相令宗不定。
是故此二必無並理。問。一量多宗此二並耶。
答。約多可爾。謂與一因違三比量法自相
宗作能違云。所説有性是四大種。許
四大餘法不攝故。如四大種。此法自相有
相違決定。後三宗中有相違過也云云
  明詮噵引邑記了云。可存云云
明詮噵云。言不定之因於宗定有者。問。聲
生對聲顯。云聲非勤勇發。無常性故者。此
因立敵不許於聲上有。豈非不定耶云云
  如抄第
  問。疏云。必無不定及與相違心何
三卷私記下云空晴
僧都
問。凡有不定量
法自相相違ニハ更有不定過。此皆爲眞法自
相相違耶。答。約此有人云。不シテ闕後二相
所有法自相相違。眞過ナルモ有。似過ナルモ有。即
其眞過者。此法自相相違。唯識比量法自相
相違等也明詮大徳
等傳也
有人云。不闕後二相所
有法自相相違。必有不定過。非眞法自相
相違。破有句法自相相違等也云云甚以成咲
戒燈大徳

有人云。不闕後二相所有法自相相違。
或有不定過。或無不定過云云不定過有。是
似法自相相違。不定過無。眞法自相相違。即
破有句法自相相違。唯識比量法自相相違。
等也不定過有是似法自相相違也云云眞惠
大徳

有人云。有不定量相並ヘル法自相相違。
若彼能違量作不定時。以本量所有同不
定著。而因明道理。而如是同不定廻出スル
道理無。故能違量無不定過也云云春徳大
徳傳也
人云。一量不定法自相相違相並有理都無。
而有不定量法自相相違有ルハ。見有不定
過著。非法自相相違。不定有不見。而直
法自相可令違道理見。著法自相相違。故
彼不定過爲シテスト法自相相違而出不定
過。彼不定過非爲過也等云云隆光大
徳傳也
問。不
定過顯法自相相違非不定過ヲ以爲過之意
如何耶。答。不定過可令有本量因不定
見許。置彼爲如言出不定過。非謂別有不
定過。本量因不定令有許。故一量不定
法自相相違相並理無也
  雖有諸徳異義。不過此等意。仍可案之

祕一云。疏下破之中至爲不定者。由許聲性
ニシテ不能詮。下破之中。彼不得將聲性。
爲喩。而與論主而作不定。故云無喩。有
云由此不得與大乘作法自相相違者。
詳曰不然。設許能詮。秪有不定失。法自相
相違過者。同無異有。今能詮因二喩皆有。故
是不定。餘能詮聲無常爲同。聲性爲異。思
之可悉
  以此文。不闕後二相而眞法自相相違
之義。尤以難依用之
破有句之量・所立宗因之量・有爲相比量・唯
識比量。不言眼所不攝時。初三攝因於此
等量雙付不定法自相相違也。皆如別抄。
可見
  延寶二年甲寅仲春二十九日。依原本對正二十六
二十七二十八書寫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二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三(第三十
三 帖

  問。疏云。彼因立正。用此因違云云六不定
中何
又方問。疏云。彼正必違。此違必正六不
定中説何過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