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妙印鈔 (No. 2213_ 宥範紀 ) in Vol. 58

[First] [Prev+100] [Prev]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所演説衆生樂聞。是名口淨。修集慈悲喜捨
之心是名意淨云云已上於阿字之一字經諸
法説無之義。是故無之裏即有也。是阿字假
有也。空有全收即中道也。如阿字者迦字乃
至訶字皆亦如是。非從訶字門中但有無因
義者。言訶字因業者是且一途義。是故涅槃
經説呵字門云。呵者名心歡喜。奇哉世尊離
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故名呵云云
經以歡喜奇哉爲呵字之義。故知非但有無
因之義。可有無量義也。如訶字者自餘一切
字亦如是。故云非訶字門中乃至餘字門當
知例爾也云云所以大品經等者。如此等疏皆
説四十二字。是則四十二位無自性功徳法
門也。與此經所説其義或異或同者。字相同
字義異故云爾也。或又遮情義同表徳義異
也故云爾也。或彼多名句成義。此顯言名成
立故異也
六從復次下。明一一字門顯中道中。一一字
門皆言不可得者爲明中道等者。於一一字
門有字相字義。字相不可得爲空。字義不可
得爲有。如此空有全體遍收常住不遍爲中
也。車字門鏡像之意自可見云云
三從經云祕密下。明説大空點中。自分爲二。
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於迦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三。初明五類
分二門。二明五字皆圓點。三明字義説不説
初中於迦遮吒多波等者。於二十五對文分
惠證二門。故云於迦遮乃至皆是證門也
二從梵書下。明五字皆圓點中。以此五字皆
同圓點等者。抑壤等五字皆空點故云爾也。
其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涅槃下。明字義説不説中。涅槃經此五
字亦具明字義者。彼經如來性品説諸字門
云。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者智惠義知
眞法性。拏者非是聖義。喩如外道。那者三寶
安住無有傾動。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
謂大乘大般涅槃云云故云涅槃此五字亦具
明字義也。今毘盧遮那佛宗者。言此經意者
此五字是大空三昧也。譬如虚空遠離衆相
而含容萬像。今此大空點亦如是。自體無主
而遍一切定惠法門。具足大自在力能成辨
諸事也。故別不説字義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妙印鈔卷第三十六
  御本云元徳二年庚午十二月二十五日加
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三十七
 沙門阿寂紀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
三從次世下。明偈頌意中。又分爲五。初別表。
二明所願圓滿。三明具願決定。四明勸誘修
行。五明勸信印成 初別表。自可見云云
二從眞言下。明所願圓滿中。又分爲二。一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下。明隨釋中。是心所祈願之願者。是
即菩提心所起之願也。所謂悲智具足定惠
平等二利圓滿之願也。此願圓滿者。指初法
明道位也。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聲字實相
等者。一一字門皆是如來無邊萬徳三昧門。
而聲字實相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不壞法身
也。故云復次如來一一三昧門乃至即是如
來本地法身也。爲欲以此法身等者。言以此
常住不壞化身而平等加持衆生。令得見此
法爾聲字實相三密。故云爲欲以此法身乃
至加持如是法爾聲字故也。此聲字即是諸
佛加持之身者。此聲字者是即法佛如來無
相三密。以是義故自性法身如來以此無相
三密加持衆生。故云諸佛加持之身也。所謂
諸佛者無相法身也。此一一字門即是如來
等者。此一一字門無相法身三密故。一一聲
字實相法界量等。第一微妙不可思議境界。
超越於三世絶離於方所。故云此一一字門
即是如來不思議果不從別處來也
三從具足下。明具願決定中。又分爲二。初明
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具存下。明隨釋中。亦分爲三。一明具足
勝願。二明決定義。三明以決定成金剛印
初中。所言勝願者。一切總持三昧十力四無
畏等無量所願滿足圓備。故云勝願也
二從所云決定下。明決定義中。且如阿字門
等者。言且如修行阿字門之時。聲字實相擧
體皆悉不生也。若證入時又還唯證此不生。
更始終中間無異路。住如此決定故。更不生
疑惑。故云決定也
三從復次下。明以決定成金剛印中。是如來
十世界微塵數内證等者。彼印所説内證功
徳表示也更問從此自證身者自性法身也更問
復起加持身者。住心抄云。意者加持身者。曼
荼羅中臺大日尊也。此釋意。上無相法身乍
居中臺而作加持故云爾也
四從眞下。明勸誘修行中。自分爲四。一明果
徳平施。二明衆生不知。三明修行地分際。四
明初地功徳
初中。眞言三昧門中者。指阿字乃至訶字等
聲字實相云如是不思義果徳。是即法佛自
内證三密圓滿果徳也。如此自内證三密是
生佛等有而平等賜。故云雖有如是乃至等
賜衆生也
二從若下。明衆生不知不行中。若諸衆生不
能生難遭想等者。如是不思議果徳生佛平
等雖有之。衆生如實不知如實不信如實不
修故不能證得。是即衆生不知不修故非諸
佛之咎。如遺教經云。服與不服非醫過也云云
故云若諸衆生乃至授不思議果也
三從此修下。明修行地分際中。此修行地即
是淨菩提心者。於初地横有三句。所謂修行
者大悲爲根句也。地者心地。即是第一菩提
心爲因句也。授不思議果者方便爲究竟句
也。例如聲聞見諦等者。聲聞見道位如菩提
心爲因句。修道位如大悲爲根句。無學道位
如方便爲究竟句。故云例如聲聞見諦以後
復入修道位也
四從此菩薩下。明初地功徳中。如住心所記
云云
五從次有下。明勸信印成中。又分爲三。一明
別表。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二。自可見
云云
三從此中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明印成世
諦。二明印成眞諦
初中。此中開示是佛之知見者。開示四轉功
徳。是即法華所説開示悟入四位也。彼宗意
爲住行向地四十位。今宗意爲a@aa@ma@h
轉。是即淺深異耳。故云此中開示是佛之知
見與法華義同也。是引諸佛道同勸信世諦
者。彼經以説此開示悟入四位。爲諸佛一大
事因縁。顯五佛道同令離集會之疑心。故云
爾也。次半偈云乃至當獲諸悉地者。言若行
者依如此之諸佛證明印成。如説修行必當
得一切悉地。是即相叶諸佛本誓故也。若如
此如説修行之時。諸佛不垂加被者。是即可
有違越本誓誑惑衆生之罪也。故云若眞言
行者明解此法教中乃至欺誑衆生罪也
二從次一下。明印成眞諦中。又分爲二。初遮
伏難。二正釋偈頌 初文。自可見
二從故偈下。正釋偈頌意中。此聲即是等者。
所言聲者。指經之眞實聲也。言眞實聲者。於
諸字有聲字實相。然且如阿字者阿字之聲
即本不生也。非待字相字義成本不生義。如
阿字者。迦字乃至訶字亦爾也。故云此聲即
是眞言門語密之體乃至本不生也。初云眞
言者。指經之眞言眞言相之初眞言也。是即
眞言之字相也。如聲者。字相亦不待聲實相
而成本不生也。如阿字者。一切字門亦爾也。
故云初云眞言乃至世諦字輪之相也。次云
眞言相者是此眞言實相者。是即實相也。所
謂本不生也。此本不生者。自性法身之正體
蓮華臺上之萬徳也。如實知見如實修習。念
念證之節節入之。無法不得無徳不圓。故云
次云眞言相者乃至句是迹息之處也云云
四從經云爾下。明薩埵領解中。自分爲四。一
明不思議解脱義。二明不共二乘異生。三明
領到修行地。四明領勸信印成二偈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
經。自可見
二從如聲聞下。明隨釋中。如聲聞法等者。言
聲聞修行空無相無作三解脱門證灰身滅智
之果。故云如聲聞法解脱之中無有文字也。
而維摩詰等者。彼淨名大士方丈室内立三
萬六千床。十萬諸佛來集其中不狹不廣。是
即常寂光表相也。如此等名爲不思議解脱
之相也。今此眞言字輪之相亦如此。以無相
法身三密作種種字輪。以種種字輪作無相
法身三密。能作所作共不可得不可思議。而
感應道交不空成不思議解脱。故云今此字
輪亦爾乃至故名不思議眞言相也
二從不共下。明不共二乘異生中。又分爲二。
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經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總釋其
義。二明引法華證
初中。此經是法王祕密寶等者。即如下文云。
此經聖者所祕故不明白次第説也。譬如輪
王妙藥不入卑賎之手。故云此經是法王祕
密不妄示卑賎之人也
二從如下。明引法花證中。又分爲二。初約迹
門明義。後約本門明義。其義自可見
三從不普下。明領到修行地中。亦是領前偈
中等者。所言到修行地者指初法明道位故。
非諸凡夫境界。故云爾也
四從次云下。領勸信印成二偈。其文義自可
云云
八從已上下。明總結。自可見云云
大門第七從執金剛復承下。明曼荼羅所須
次第中。自分爲二。初明供養支分。二明加持
教授支分
初中。又分爲十二。初明結前生後。二明供養
花。三明供養香。四明献食。五明献燈明。六明
供物器相。七明幡蓋等莊嚴已上第
七卷
八明以心
供養。九明献瓶法。十明献衣服。十一明献供
養次第。十二明深祕釋
初中。執金剛復承躡上文等者。佛既説眞言
支分已。金剛手承聖旨即因之請説入曼荼
羅所須次第。故云執金剛乃至所須次第也
云云世尊説偈中等者。如來今説偈答金剛手
中。答先之十五種問中奉食香花等及與衆
寶瓶二句也。故云世尊説偈中乃至總名供
養支分也。已上結前生後句也
二從就下。明供養花中。各隨諸尊性類等者。
夫於花有白赤黄青黒不同。亦有方圓三角
半月團形等異。或有水中所生。或有陸地所
生。於佛亦有三部不同。或降伏形或慈悲形
等。種種類形不同也。故隨其佛性類。行者得
其意可獻之也。故云凡所奉献各隨諸尊性
類乃至當准傍此意也。兼採蘇悉地等者。此
兩經中花香等類分別委悉説之故云爾也。
今經略之。要攬之人開瞿醯奉請供養品蘇
悉地供養花品可見之。經云是等鮮妙花等
者。經所説諸花等。或有此方彼方無之。或有
彼方此方無之。但隨方人所吉祥以應供養
也。故云經云是等鮮妙花者乃至則令諸尊
歡喜護念也
三從次明下。明獻香中。又分爲二。初明塗香。
二明焚香 初義自可見。別不細釋。瞿醯悉
地等亦上所引品中委細説之云云
二從次明焚下。明焚香中。文自可見。應當隨
法教等者。總以成辨諸事印言加持之。別以
花香等眞言密印加持。如供養次第中説。故
云應當法教乃至如供養次第中説也。如香
花者。自餘閼伽飮食等亦爾也。故云自餘塗
香及花等例此可知也
四從次云依教下。明獻食中。自分爲七。一明
大本有修治方便。二明獻乳糜。三明獻飯。四
明献諸餅。五明置食處莊嚴。六明献食多少。
七明等心供養
初中。如經大本中等者。指十萬頌大本。大本
中造諸食修治作法委悉説之。今略經故不
能具説。故云如經乃至此方既不具也。但依
蘇悉地等者。彼經献食品中献食法。并種種
諸食上中下供養次第委悉説之。故云但依
蘇悉地乃至即名依教也
二從乳糜下。明献糜中。西方粥有多種者。如
蘇悉地經云。乳粥扇底迦用。石榴粥酪粥
補瑟微迦用。訖沙羅粥。謂胡麻粳米
阿毘遮嚕迦云云故云西方粥有多
種乃至然最以乳糜爲上也。凡献食時者。一
切献食皆加蘇沙糖等献之。故云爾也
三從西方下。明献飯中。西方飯有多種者。如
蘇悉地經云。以粳米飯。六十日熟粳米飯。大
麥乳飯。不種自生粳米飯。粟米飯。應須献者
依法献之。乳煑大麥飯。及不種自生粳米飯。
求上成就。粳米飯及六十日熟粳米飯。求中
成就。粟米及飯。求下成就云云故云西方飯
有多種亦以酪飯爲上也。献此食時等者。献
如此等飯之時。献沙糖鹽薑等諸味羹等。如
蘇悉地經云。及諸香味奇美羹臛并諸豆臛
而奉献之云云故云献此食時乃至或隨國俗
所用也。但今經唯説潅頂所用花香食等。他
經兼三部用故説種種花香食等。潅頂是息
災法故云奉乳糜酪飯也云云
四從歡喜下。明献諸餅中。歡喜丸等者。此方
歡喜團也。曼荼迦乃至播鉢吒食等。皆是天
竺所有餅也。非此方所有。但此方所有希饍
上味珍好餅菓盡心求之至誠献之。故云如
是諸希饍乃至上味及珍妙菓隨意献之也。
其白糖石蜜等者。經所説蹇荼石蜜乃至乳
酪淨牛味等。或此方所有或此方所無。如此
等諸珍味漿等亦盡心可献之也。故云其白
糖石蜜乃至鮮夭折之患也。鮮猶少也無也
云云
五從凡置下。明置食處莊嚴中。凡置食處者。
是即供養院也。其供養院以塗香周遍塗之。
其上布蓮葉淨疊淨布等也。故云凡置食乃
至以香遍塗也。凡獻中胎食時等者。指八葉
云中胎。其中四佛四菩薩各隨座位奉花臺
内。大日奉花臺前也。故云凡獻中胎食時乃
至置花臺前也。此但二十七言有第八卷。或
此爛脱不用云云
六從布食下。明獻食多少。其義自可見云云
七從雖有下。明等心供養中。雖有此階降不
同者。如此三重曼荼羅隨其次位雖有高下不
同。上自大日如來。下至鬼畜等。自性法身平
等平等故。皆以等心可供養也。故云雖有此
階降不同乃至所奉香花等例此可知也云云
五從次説下。明獻燈明中。香油之類甚多等
者。諸香類甚多不可勝計故云爾也。造香油
事有口傳云云
六從其獻下。明供養物器相中。以衆寶爲上
者。以金銀等衆寶造之。乃至最下新淨瓦器
等亦用之。如此雖有衆寶乃至瓦器等不同。
但行者以盡心隨其力可用之云云
七從四方下。明幡蓋等莊嚴中。四方繒幡蓋
者。於坦四方懸莊之。故云四方繒幡蓋也。若
有力者於一一尊所各各可奉之。餘文自可
云云
  已上七卷畢
八從經云或以下。明以心供養中。自分爲二。
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二。初明同前供
養運心。二明加持印明
初中。如世尊説諸供養中等者。諸佛菩薩財
寶以不爲重寶。唯以所起之心爲重寶。如大
論第三十云。福徳從心。於所愛重持用供養
得福増長。如阿育王小兒時。以所重土持用
奉佛。得閻浮提王。一日之中起八萬塔。若大
人雖以多土投鉢而無所得。非所重故云云
云。薩陀波論菩薩。爲供養師故賣身血肉。如
是等菩薩既得見佛云云又法花經云。是眞
精進是名眞法供養。又大論云。善身口意葉
是爲供養云云如此經論文皆以心之所重爲
眞供養。故云如世尊乃至心最爲上也。如前
一一供物等者。先所説花香飮食燈明等種
種供養物皆是外事俗諦也。然獻如此供物
之時。一一各各運心應觀想。所供養佛菩薩
等三密周遍於法界無有間隙。能供養我身
亦周遍於法界無有間隙。一一供物一一諸
塵亦周遍法界無有間隙。如此能供所供供
物三種不可得。而周遍法界不失性相。感應
道交不可思議。圓滿廣大供養濟度無盡衆
生。故云如前一一供物乃至普濟一切衆生

二從如是下。明加持印明。謂虚空藏轉明妃
是也。此印明功能如下説云云復次有心供養
印明可思之更問
九從次説下。明獻瓶中。自分爲八。初明金銀
造作不同。二明入淨水等。三明瓶莊嚴。四明
結護作淨。五明置瓶處。六明瓶多少。七明隨
人數造一瓶。八明例瓶説器物并置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具迦羅奢者。次説吉祥瓶
法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當用金銀等者。金銀等七寶爲
上。熟銅等爲中。瓷瓦等爲下。雖有如此等種
種差別。但以慇重無貪心隨其力分可造作
之也。故瞿醯云。其應置瓶。勿黒及以赤色。端
正新造令勿闕損。輕及端圓云云
二從如下。明入淨水等中。又二。一明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即校牒可云。備足諸寶藥乃至間&T073325;
果實者。如毘尼中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如毘尼中等者。如律中潅漉之
法而潅漉其淨水可盛滿其中也。又入五寶
五藥五穀等也。於瞿醯中説之者。彼經中卷
云。盛香水滿。及置五穀五寶五藥。其五穀者。
謂胡麻小豆大麥小麥稻穀。五藥者謂僧祇。
毘夜乞囉二合提婆。娑訶提婆。枳㗚羯尼五
寶者謂瑚頗金銀商佉或珠或寶云云
三從又取下。明瓶莊嚴中。又二。一明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塗香等嚴飾繋𩒐以妙衣者。
又取如前所説等云云
二明隨釋中。又取如前所説者。指上之及以
餘妙塗香等之文也。餘文自可見云云
四從結下。明結護作淨中。又二。一明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結護而作淨者。結護作淨方
便等云云
二從隨釋中。結護者。所謂以成辨諸事印眞
言作淨結護也
五從中下。明置瓶處中。胎藏當安五瓶等者。
花臺上安五瓶也。其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若下。明用瓶多少中。又分爲二。初明有
力増廣。二明無力極略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瓶數或増廣者若有力者云云
二明隨釋中。若有力者。所謂若勢力増廣。於
一一尊之所各可獻一瓶。若不爾者於上尊
所各可獻一瓶也。通門外別有一瓶者。門前
漉水瓶也。此等是有力者事也。故云若有力
乃至大略可百餘瓶也云云
二從經云下。明無力極略中。又分爲二。初明
極略分。後明中略分。其文自可見云云
七從所下。明隨人數造一瓶。其義又可見云云
八從如下。明例瓶説器物并置所。其義自可
云云
第十從又當下。明奉衣服中。又二。一明交牒。
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上首諸尊等乃至如是修供
養者。又當於諸尊處云云
二明隨釋中。上首諸尊處等者。准前獻食并
置瓶等。上首諸尊倍増也。故云如前所説乃
至各奉兼服也。若不能具辨者。或置上首所。
或置中胎院内。運心普供養。故云若不能辨
乃至運心供養一切諸尊也云云
第十一從凡獻下。明獻供物次第中。又分爲
二。初明置物處。二明供物次第云云
初中凡獻中胎等者。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又下。明供物次第中。又供養等者。且擧
六種攝其餘。一閼伽。二塗香。三花鬘。四燒
香。五飮食。六燈明也
十二從復次下。明深祕中。又分爲五。一明六
種深義。二明諸地横竪具足。三明例知實義。
四明譬説。五明觀照世諦
初中。今行者以等虚空閼伽等者。言以性淨
大悲之水。洗百六十種妄執塵垢。顯虚空無
垢之眞體。得福徳莊嚴之身。是即檀波羅蜜
義也。故云今行者乃至戲論之垢也。塗香是
淨義者。譬如以淨塗香塗身時。除諸熱惱垢
穢而得清淨之快樂。今此塗香義亦如是。以
住無爲戒之塗香塗父母所生凡身時。生死
熱惱煩惱垢穢速除滅得本性清涼之樂。是
即戒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以住無爲戒塗
之乃至故曰塗香也。所謂花者是從慈悲生
義者。淨菩提心種子既萠動故。大悲爲根妙
花漸開敷。大悲忍辱色香週遍法界。是即忍
辱波羅蜜圓滿義也。故云所謂花者乃至故
説爲花也。燒香是遍至法界義者。譬如天寶
樹王開敷時。自然其香氣遍薫無所不至。勇
勤菩提心香氣亦如是。隨戒定等一一功徳。
智慧火所焚解脱風所吹。普薫盡空法界無
時暫息。是即精進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燒
香是遍至法界義乃至故曰燒香也。飮食是無
上甘露不老不死之味者。譬如得希膳甘露
飮食時。身心動散止息安穩。而住六大一實大
定亦如是。住一相一縁大圓明飮a字本不
生甘露味時。戲論動散忽止息。安住無上安
樂果徳。是即禪波羅蜜滿足義也。故云飮食
是無上乃至即名入證故説爲食也。所謂燈
者。譬如世間燈除闇得明所見分明。如來自
然智光明亦如是。除如實不知之黒闇。得心
自覺心之日月。還復轉無盡惠。普照衆生黒
闇令見自然寶藏。是即般若波羅蜜滿足義
也。故云所謂燈者是如來光明乃至遍照衆
生故説爲燈也云云
二從若竪下。明諸地横竪具足中。一一地中
者指十地。皆具如是五義者。且除阿伽自餘
五也。若横説者。説初地中有三句十心。然於
一一句一一心中皆具如是五義故云爾也。
如初地者。二地乃至十地亦爾也云云
三從例下。明例知實義中。諸食雖適口則一
等者。言雖同飯同餅。隨調饍之好惡而有百
千萬不同。今所獻阿伽等如是雖所獻同一。
隨行者三密調和成百千萬不可思議淺深重
重。故云諸食雖適口則一乃至普度衆生也」
四從譬下。明譬説。自可見云云
五從若下。明觀照世諦中。若以此中意趣者。
言以如上即事而眞知見而觀照世俗有相香
花等。彼一一香花飮食等隨其色香性分。與
五字門義相應。不改一一色相而到實際。普
現色身應物無盡。無方化用三世無息。故云
若以此中乃至觸物而生也云云
第二從經云如是下。明加持教授支分中。自
分爲四。一正明加持教授支分。二明護摩支
分。三明供養師徳。四明潅頂法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牒經總表。二明隨釋
初中。牒經總表。自可見云云
二從就下。明隨釋中。又分爲九。一明竅定佛
答薩問。二明出外護身等。三明曼荼羅安立。
四明奉迎召請等。五明避除結界等。六明六
種供養儀。七明鬼神施食。八明還入内庫作
法。九明引入弟子儀
初中。又分爲三。一明竅定薩問次第。二明竅
定佛答不次。三明竅定護摩支分可別
初竅定薩問次第。自可見云云
二從今下。明竅定佛答不次中。今此答中等
者。佛答中。先説引入弟子。其次説護摩已。其
次説潅頂作法供養師徳也。故云今此答中
乃至所餘二句也云云
三從然下。明護摩支分可別異中。通一切法
事中等者。護摩法非但潅頂時加持弟子而
已。通一切四種五種法等故別可爲一種支
分。故云然護摩乃至別作一種支分也。於前
卷中者。指經第一疏第七卷。言以前既明曼
荼羅位。於其中間更又別明所要潅頂供養
師等支分者。是即文勢可簡斷故。承躡シテ
第七夜正作法時畫曼荼羅位之文。次之説
護摩法也。故云於前卷中乃至作法次第説
之也云云
二從阿下。明出外如法作淨等中。又分爲二。
一明周遍觀察作淨等。二明阿闍梨口傳
初中。周遍觀察等者。言阿闍梨畫曼荼羅竟。
即周遍於坦中一一次第觀察時。知無所闕
減者。出壇外如法灑淨。如前地神持乃至供
養物中説。故云如法灑淨如前乃至去垢辟
除清淨也。如法素具等者。若能如法素辨已。
辟除清淨而又當被服金剛甲也。故云如法
素具乃至使一一如法也云云
二從阿下。明阿闍梨口傳中。作如來身時者。
轉阿字成大日時可用如來甲。轉va@m字成金
剛薩埵時可用金剛甲。故云阿闍梨乃至當
轉換用之也。換猶易也改也。又准蘇悉地等
者。如彼經所説。作肉髻圓光印明而自嚴自
身尤善。故可通用彼印明也。故云又准蘇悉
地乃至或可通用也。或成辨等者。或又用成
辨諸事印明加持之。故云或成辨乃至眞言
作之也云云
三從如是下。明曼荼羅安立次第中。自分爲
五。初明ra@m字觀。二明三輪器世間觀。三正明
曼荼羅安立。四明入我我入觀。五明淺深二
師觀行
初中。如是作已者。指上如法漉淨等也。然後
向曼荼羅等者。向前所畫曼荼羅之位。二明
王間隨所應而修於瑜伽也。已上結前生後
句也。先用囉字門者。以ra@m字焚滅自身弟子
壇地等三種罪垢。如供養次第云云
二從然下。明三輪器世間觀中。如此焚滅三
種罪垢已。成唯一法界大虚空。於其中次第
令觀起三輪。故云然後以訶字乃至妙高山
王也云云
三從當下。明曼荼羅安立中。當知此曼荼羅
等者。今所畫曼荼羅必應有此須彌山王之
上。其始終之相委悉説如供養次第。故云當
知此曼荼羅乃至以虚空藏持之也。次於一
一等者。於上所説一一諸尊座位。各觀察本
種子字。轉一一種子之字成一一三昧形。轉
一一三昧耶形成一一尊形。故云次於一一
曼荼羅乃至皆轉作本尊身也。若彼阿闍梨
等者。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從爾時以下。明入我我入觀。是又自可見
云云
五從阿下。明淺深二師觀行。自可見。不能委
釋之云云
四從即下。明奉迎召請等中。自分爲三。初明
運心獻寶乘。二明作召請法。三明不動本座
而來
初中。運心作種種寶乘等者。運心應觀想。如
上四重法界曼荼羅聖衆遍滿法界。於一一
尊所。以衆寶莊嚴寶乘奉送。如此觀想已。以
辨事眞言并寶車輅印言加持。故云運心作
種種寶乘乃至加持也
二從以此下。明作召請法中。瞿醯云。當各以
本眞言者。以諸尊各別眞言一一次第請之。
故云爾也。或以曼荼羅王等者。以當部曼荼
羅主印言總召請。故云或以曼荼羅主眞言
都請諸尊也。或依本教等者。以大鉤召印言
總請召之。廣略兼用者。各以本眞言者廣也。
曼荼羅主大鉤召等略也。如此等廣略兼用
召請故云爾也云云
三從又此下。明不動本座而來中。又此經宗
者。指今經大宗。即於本座者。不動各各座位
而隨本誓趣於請赴來至道場。不同如情
所謂彼此往來之相。故云又此經乃至此彼
之相也
五從大衆下。明辟除結界中。大衆集已等者。
既迎請召請了。以不動印言辟除結界等一
一次第作之。皆悉如供養次第中。故云大衆
集已乃至皆普護之。從初已來即用不動尊
等者。言從初日至第七日夜。於其中間持誦
時皆悉以此印言如法結界護身了。還毎度
可解之。至第七夜作法時。限金剛線内可具
足結界也。故云從初已來乃至具足結界也。
又結界時但當於本座處等。行者結界時不
起本座如常結界也。故云又結界時乃至如
常作法也。若又欲行遶者亦得。故云若欲行
遶乃至亦皆成就也。若結界了忽爾妄念等
者。若結界了阿闍梨吐氣發言之間廢退菩
提心仍諸魔得便。若如此時者當念持無堪
大護也。非但此時而已。一切時若魔障起者
必先可用此大護也。故云若結界乃至又當
更用也
六從次當下。明六種供養儀中。次當作禮者。
運心作禮也。奉閼伽水等者。先雖明六種供
養次第。未説加持印言故。今略擧其印言也。
以大惠刀者。無所不至印之半印故云爾也。
以此印灑諸供物故。一一供物遍法界無所
不至也。故云以大惠刀遍灑諸供具也。淨以
不思議法界者。ra@m字加持也。若獻塗香時者。
如先住塗香三昧以彼眞言加持之故。除煩
惱熱惱得法性清涼之樂。一一加以彼尊眞
言者。諸尊各各印明也。或通者普供養印明
也。或別者以三部部主印明。或以自所持者
行者年來所持祕印等也。如塗香者。一切供
物皆爾也。故云其餘供物例爾也。復當作心
供養法等者。如先運心能供所供供物三種
一一遍法界成不可思議供養。如此觀想了。
以虚空藏轉明妃加持之故。於盡虚空遍法
界。宮殿樓閣寶瓶香花燈塗等種種無量供
養具。於一一諸尊所無不充滿。如之於一一
尊所。行者以微妙吟諷奉尊重讃嘆。故云復
當作心供養法乃吟諷讃嘆也。凡壇中獻物
等者。言凡壇中一切供物。隨四重淺深雖有
多少不同。更以平等無二之心不可遺闕。若
誤闕少者即補之可乞歡喜也。若奉餅時其
餅闕少不足。以自餘珍菓可充足。故云凡坦
中獻物乃至應以餘物充數也
七從次又下。明鬼神施食中。又分爲四。一明
初周四方食。二明第二周四方食。三明第三
周四方食。四明種種異相如法防護等
初中。以又出外者。出曼荼羅外境施之。其義
自可見。第二第三周亦爾也
四從當爾下。明種種異相如法防護中。或見
種種極可畏形等者。如此等現形色相貌者。
阿闍梨當安住大菩提心。以無極大悲使彼
食飽滿。可令歡喜也。故云當爾時或自現乃
至當但隨所有而已也云云
八從施諸下。明還入内庫作法中。自分爲三。
初明門前灑淨燒香等。二明入内運心奉獻。
三明普門持誦 初二。自可見云云
三從然下。明普門持誦中。然後住瑜伽座等
者。ra@m字觀三輪器界觀。然後於妙高山上觀
阿字成黄色方形。其中自身居在。以五字嚴
身成五輪法界圓明體。頂上觀阿字成百光
遍照王。以無垢眼觀自身八葉心蓮華臺上
a字門。從此字放光明照十方。於光所至成
就三重曼荼羅。然後以密印言持誦之。故云
然後住瑜伽座乃至具如供養次第中説也」
九從阿闍梨下。明引入弟子儀中。又分爲二。
初明門前作法。二明内庫作法
初中。自分爲九。初明洒淨香水。二明略説菩
提心。三明生在淨佛家。四明五字嚴身。五明
金薩加持。六明阿闍梨自加持。七明覆面加
持。八明耳語三昧耶戒。九明ra@m字加持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次引應度者乃至憶念諸如
來者。阿闍梨如是作法畢已云云
二從阿下。明隨釋中。如是作法畢已等者。如
上如法供養持誦作法己。如例運心奉頂禮
諸聖衆畢。然後召諸弟子一一次第令引入。
以從先所儲置之香水瓶而灑之。授塗香令
塗兩手。次授淨花。是授花之花也。但當時作
法至壇前授之云云
二從次授下。明略説菩提心中。次授等者。香
水投花畢。然後略爲説如實菩提心實義。令
開示功徳寶所。令憶念自心本來成就一切
諸佛。依之速於如來種性中而生。堪能受法
王子潅頂之位。故云略爲宣説乃至不忘諸
佛也
三從言淨下。明生於淨佛家中。又分爲二。初
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一切皆當得生於淨佛家
者。言淨佛者聲聞法中云云
二從言淨下。明隨釋中。阿羅漢亦名爲佛者。
盡三界結證盡無上菩提故且爲佛。權大乘
等中。住行菩薩名爲佛等。皆是非遍淨也。故
云聲聞法中乃至不得名爲遍淨也。今正明
本心常佛者。今此經明一切衆生本有淨菩
提心常住不變佛故。以淨字甄之。梵本正云
佛家。又云佛部。是即如來種族部類之義也
云云
四從時阿下。明五字嚴身等加持。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即下。明金剛薩埵加持中。又分爲二。
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金剛有情等而用作加護者。
次即轉彼心中阿字門云云
二從次即下。明隨釋中。次即轉等者。言轉前
嚴身時阿字門成縛字。轉縛字成金剛薩埵。
是即爲成就金剛事業也云云
六從時阿下。明闍梨自加持中。又分爲二。初
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即交牒可云。次應當自結諸佛三昧耶
者。時阿闍梨云云
二從時阿下。明隨釋中。時阿闍梨亦者。言阿
闍梨自以三種三昧耶加持自身。令成四重
法界具體法身也云云
七從次取下。明覆面加持中。又分爲二。初明
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三轉加淨衣乃至而用覆其
首者。次取新淨白&T073554;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先以不動等者。先以成
辨諸事眞言加持。次以本部大日印言加持
之各三反。然後覆弟子面也。故云次取新淨
&T073554;乃至周覆弟子面門也云云
八從當深下。明耳語三昧耶中。自分爲二。初
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深起悲念三誦三昧耶者。當
深起云云
二從當深下。明隨釋中。深起慈悲者。言深
起大慈大悲之心欲令彼菩提心成生也。耳
語告彼三昧耶戒等者。於此耳語一偈。不可
令聞未入坦者。故云耳語告三昧耶戒乃至
未入壇者聞聲也。此一偈當於轉字輪等者。
彼品偈云。耳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次當爲
彼結正等三昧耶印云云同疏云。時師欲令弟
子結護故。自耳語教之。所謂令住菩提之心。
別有説處也云云此中別有説處者。指具縁品
四重三昧耶偈也。所以然者。其中初表云示
三昧耶偈。後結復云佛説三昧耶云云疏第九
釋云。前云耳語言告一偈者。猶如僧祇家授
六念。薩婆多授五時法。以驗知曾受具戒以
不。今此四戒如受具戒竟已略示戒相。當知
即是祕藏中四波羅夷也云云指如此經疏文
云別有説處也。故知耳語偈者指四重禁
云云又受明潅頂作法次第云。當深起慈悲
護念之心。耳語告彼三昧耶戒。勿令諸餘未
入坦者聞聲。耳語一偈未見正文。故引金剛
頂經應告之言。汝今已入一切如來眷屬部
中。我今令汝生金剛智。汝等應知由此智故。
當得一切如來悉地事業。然汝亦不應與未
入此等壇場人説此法事。汝儻説者。非但違
失汝三摩耶。自招殃咎耳云云此文源依今經
雖説耳語戒。既云未見正文。是即今疏文雖
云此一偈當於轉字輪曼荼羅行品中説
之。又彼品疏云別有説處。更見タリ其説處
。然者如此等經疏等間雜難見。但今
疏文正指轉字輪品耳語而告彼無上正等
戒。次當爲彼結正等三昧印之偈。然彼品疏
云別有説處者。彼品所説無上正等戒今經
第二委細説之。所謂四重三昧耶偈也。又禪
要依金剛頂委悉細釋。或名諸佛内證無漏
清淨法戒。或云是名眞法戒。所謂説三昧耶
薩怛梵等四陀羅尼已。云已上受無漏眞法
戒竟云云然者今品四重禁轉字輪品ニハ
上正等戒。彼品略云無上正等戒名句故
&MT06279;今品四重戒説偈云別有説處也。但授
明潅頂作法ニハ別有説處之文ヲハ者指スト金剛
頂經被得心也。是即於今宗戒本有二本。所
謂彼菩提心三昧耶戒儀依金剛頂。此禪要
依胎藏界。故彼義亦各據一義故無咎耳。但
當世世流布授與次第。以普賢三昧耶印言
授之。是即彼禪要四箇陀羅尼隨一也。今經
云三誦三昧耶。此意歟云云耳語事在
面授更問
九從又觀下。明ra@m字觀中。又分爲二。初明交
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頂戴以囉字乃至流出如滿
月者。又觀彼頂上云云
二從又觀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次引下。明内場作法中。自分爲六。一明
引入所在。二明投花作法。三明開面教誡。四
明香花供養。五明授印明。六明餘人引入
初中。又分爲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引牒可云。曼荼羅初門乃至安立於學
人者。次引至第一重門云云
後明次引下。明隨釋中。令正當門廂不得前
却者。在二龍王中間不可進不可退。故云不
得前却也
二從師當下。明投花作法中。又二。初明交牒。
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現對諸救世乃至行人而尊
奉者。師當爲彼云云
後從師當下。明隨釋中。又二。明投花作法二
明辨花所墮處
初中。結作三昧耶印者。入佛三昧耶印言也。
置花印上者。普賢三昧耶印上挿花也
後從隨花下。明辨花所墮處中。隨花所至之
處等者。隨花之所著佛菩薩明王天等。行人
可進趣修行也。是即往昔結縁知識。故云隨
花所至之處乃至進趣修行也。凡阿闍梨等
者。隨花所至之處。阿闍梨能能可辨其先世
因縁性類也。若墮佛首上者。於一尊中隨其
尊上中下左右等可分別之。故云若墮佛首
上乃至倶知上中下之相也。若花墮去彼等
者。隨花遠近可知其成不也。故云若花隨去
彼尊遠者乃至不獲成就也。瞿醯文意。謂今
此弟子堪法器不。福徳成就スルヤ。願於此
中示其相仰云云
三從既散下。明開面教誡中。又二。初交牒。二
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住彼隨法教而作衆事業者。
既散花已云云
後從既下。明隨釋中。以歡喜心者。阿闍梨以
哀愍歡喜心而告弟子也。其意自可見云云
四從次令下。明香花供養中。次令弟子等者。
至潅頂壇。以香花等普運心奉供諸尊也云云
五從即於下。明授印言中。授與本眞言印者。
隨得佛授與其尊印明也。當世不爾。直授普
門印言。阿闍梨至極大悲也
六從次下。明餘人引入中。次引餘人等者。一
人既作法已。又次可入引餘人故云爾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三十七
  御本云
  元徳三年辛未正月四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三十八
 沙門阿寂記 
  釋入曼荼羅具縁品第二之餘經第二
疏第八
第二從若彼下。明護摩支分中。自分爲十二。
初明結前生後句。二明會通薩問佛答不次。
三明作寂然護摩。四明火壇在處。五明火壇
寸法莊嚴。六明支分在處。七明弟子坐處。八
明略護摩處。九明室外造壇。十明阿闍梨行
事次第。十一明作護摩時瑞相。十二明諸護
摩所用不同
初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令弟子遠離於諸過者。
若彼欲更擲者云云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彼更擲者等者。言欲
擲花時先作護摩然後可擲之也。故云爾也。
就中如是兩言結前也。令弟子遠離於諸過
之七言生後也
二從次當下。明會通薩問佛答不次中。又分
爲三。初明釋寂然名字。二明可爲一種支分。
三明合潅頂爲一種支分。其義自可見。故不
用細釋云云
三從經云下。明作寂然護摩中。又二。初明牒
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後從上言下。明隨釋中。上言護摩等者。指上
句之護摩兩言。是即今潅頂時可作護摩之
法也。所謂息災護摩也。故云謂應作此護摩
云法也。次云護摩等者。指次句護摩之兩言。
是即此潅頂以後。若弟子欲作護摩時。當依
四種法等可作之。故云次云護摩者乃至當
依法住故重言之也。此中以瑜伽法等者。如
ra@m字觀五字嚴身乃至供養結界等。皆依供
養次第可持誦。故云當依法住也。是即常時
護摩持誦事也云云
四從初自下。明火壇在處中。又分爲二。初明
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其潅頂護摩壇處下。明隨釋中。其潅頂
護摩壇處等四行餘文者。有上之結界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