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四諦論 (No. 1647_ 婆薮跋摩眞諦譯 ) in Vol. 32

[First] []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647

四諦論卷第一
  婆藪跋摩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思擇品第一
    般若遍諸法 大悲攝衆生
    無相説正道 頂禮人天尊
    大聖栴延論 言略義深廣
    大徳佛陀蜜 廣説言及義
    有次第莊嚴 廣略義相稱
    名理互相攝 我見兩論已
    今則捨廣略 故造中量論
    利益説受者 正法得久住
    若人達四諦 四信處難動
    不更視他面 永離四惡道
    八等人天識 後必至苦際
    故造四諦論 不由求慢等
    縁起義多種 句味前後次
    他難及救義 總別相應理
    證義及譬喩 依此説四諦
    願衆生知此 得天道涅槃
聖諦有四。此言是經何因何縁。佛世尊説如
此經。云何聖諦有四不増不減。云何聖義及
與諦義。若以聖故名爲諦者。前二不應名諦。
若言聖家諦故名爲諦義則不定。復有經説。
諦唯是一無有第二。云何四義而不破壞。復
有經説。一切行法是名爲苦。故唯二諦。四諦
義不成。復次増一中説。安立諸法從一至二
乃至衆多。云何諦義獨不増一。復次四相既
其不同。云何一時而得並觀。復次四相婆羅
門諦。及與聖諦有何差別。持散偈曰
    云何四聖諦 非諦不定境
    唯二増並觀 淨聖諦何別
云何諸佛於四諦中同有一意。云何唯以四
諦爲諸佛上品正説。云何同觀四諦爲境。智
慧平等而果有差別。云何阿羅漢於四諦中
智圓無餘。不同諸佛得一切智。若不同者。
於四諦中應有無明。若一切法四諦中。攝勝
奢波葉譬經。應須救解。若不救解應有五
諦。若無五諦餘法非諦。若苦等四名聖諦
者。又説。一苦具足聖諦。如是等經則不須説。
若四諦智説名爲苦。是義不然。若知一諦亦
知餘諦者。説後三諦則爲無用。云何在先説
於苦諦。若未説因先説果者。何得不違
二縁生。云何説滅諦後説道諦。持散偈曰
    一意上果異 一切智葉譬
    四違一無用 先苦因縁滅
聖諦有四。云何佛世尊説此經。答有諸弟子
應得聖道。先在外道禀受邪法。或事常行外
道。或不住一處道護命道相違道老聲聞道
思瞿曇道鳥翅衣道事水道編髮道事火道
裸形道等。如是諸道各讃己法。唯有我法眞
實無餘諦不相違無死爲果。他法不爾。聞此
言已無決定智。如是等法何者眞實。何者不
實。是諸弟子於諦非諦。起無明惑爲顯實諦。
是故大仙説如是經。譬如有人爲僞瓔珞之
所欺張。令其得見眞實瓔珞。復次有諸別法
説如此義。若捨俗飾持沙門相。住阿蘭若處
行頭陀法。値遇白法減捨財物。守護慚羞登
上戒車。控制根馬。磨練聞仗被服定鎧。因
此等行。自謂我等是眞沙門。是諸人等起沙
門増上慢。令其得見眞實沙門故。佛世尊説
如是經。爲顯此義。爲通達四諦。於聖法中
成實沙門。不由餘行。如沙門經説。若有如此
具如經説。實沙門者。由四諦觀故得成立。
不由世間修行究竟共得有流而名沙門。如
裸形偈説
復次已免九難。前佛已生其厭離因法。以善
根香熏習其心。已長聖道資糧意行倶淨。應
通達聖諦。是勤行心。爲令服聖諦智藥故。佛
世尊而説是經。如可治病醫則施藥。復次聞
惡道苦最極難忍生厭怖心。爲如此人顯不
墮惡道因縁。故説此經。何以故。八地獄中
受生衆生。六方火焔之所圍遶。擧體洞然如
融金色。其出入息皆是火焔受燒熱苦。復有
諸人飢食鐵丸渇飮銅汁。或剉或斫或破或
抽受種種苦。有衆色狗及鐵嘴鳥等之所噉
食。或受餓鬼生。飢渇苦恒隨逼身。咽如針孔。
恒欲食飮終無飽足。渇行求水宿業所逼。若
近河邊便見河燥。或見膿血屎尿臭穢遍滿。
値花果樹變成空林。如偈説言
    月炙如夏日 風觸如火焔
    雨渧如洋湯 履地如熱灰
是故餓鬼受苦最劇。或生畜生道。恒被籠繋
斫破鞭打。互相呑食更相疑畏。心恒不安。
受如此苦。或生脩羅。怨結慳悋慢觸犯受是
等苦。佛諸弟子聞諸惡道有如是苦。畏自墮
彼。欲顯四諦知見不是墮因縁故説此經。如
人應墮海底施以船筏令其得濟。如經中説。
若有衆生於如是苦能如實見則得解脱四種
惡道及生老病一切諸苦。復次爲令衆生遠
離五種邪欺誑語。一能生衆惡。二惡人受行。
三賢人遠離。四能發起煩惱。五欺誑爲體。爲
令他説利益衆生五分正語。一自徳相應。二
善人受行。三生長善根。四令離生死蕀刺稠
林。五令至實樂離五邪言行五正語。故説此
經。譬如令捨僞寶取眞寶。如經中説。莫説
實邪惡言。若僧聚集應行兩事。一聖默然。二
聖正法言。復次有諸凡夫。各自執著諸別異
諦。我執是實他執爲非。由此執故互相鬪諍。
如生盲見象。欲顯最勝無死鬪諍。無更起無
顛倒。是聖諦智慧故説此經。爲現此意。執著
斷常説我諸人互相鬪諍。見四諦人則不如
是了達眞空故。如佉多柯經説。復次依正師
長住空閑處。受頭陀行減損生具。守護六根
節量飮食。初後夜覺樂一心聽。如理思量正
説及誦。端坐寂定數息觀門。由此因縁成熟
相續。心地靜細或聚動弱。爲如是人令得通
達故説此經。如潤滑人施其利藥。若眞實義
唯以智根名爲通達。應知此根縁四聖諦。是
通達經此中應説。復次爲破四惑顯兩方便
故説此經。如偈所説
    生起滅離闇 種種諸邪執
    六十二種見 因果中無明
    爲破此等惑 欲顯不動理
    及繋解脱縁 故佛説此經
復次梵等諸天仙等諸人。婆利等脩羅道龍
等。藥叉等神。閻摩等。猶不見四聖諦
故。不出三界獄。如蠶處繭。迴轉六道猶如車
輪。漫走闇中墮深坑嶮受大燒熱。若見四聖
諦。則破無明闇得智光明。解脱四惡道。則不
仰觀諸道。由是四聖諦眞實無二無倒無諍。
能成如來出世勝用。欲顯此義故説此經。論
主欲顯四諦義無與等者故。説首盧柯
    知外諦不離 律理行勝負
    不能度生老 死憂悲大海
    則此聖智人 貪瞋引鬪諍
    智者求解脱 外諦不應知
    若人見聖諦 免惡道勝法
    離過無染濁 常行四等心
    衆苦所遍滿 解脱三界獄
    聰慧求涅槃 應須見聖諦
持散偈曰
    弟子及沙門 免難畏惡道
    過失與邪執 師尊破顯梵
云何聖諦。唯有四種不減不増。答此問非問。
一切處如是無窮故。復次身見斷見常見無
事見。爲對治此四。是故聖諦有四。復次爲對
治四倒故説四諦。猶如四念處。復次爲離四
種邪執事故。由一切衆生有四種邪執。何者
爲四。謂果因解脱方便邪執。一果邪執者。我
見念愛業所生陰界入等。不淨臭穢猶如死
狗。三苦火隨燒。無常金剛之所破壞。我我所
者使作者受者。使受者之所遠離。此中淨樂
常我執。是果邪執。爲離此執故説苦聖諦。二
因邪執者。謂世主梵王自在人。雙時自性定
自然非因宿業尊曰宿藥地水火風隣虚
空等。此非因不平等因執爲生因。是名因邪
執。爲離此執故説集諦。三解脱邪執者。歸五
入毘紐體極入空。至世俗住無苦上獨存
離我徳三定果暫捨永捨。如是等執解脱者。
非定非永名解脱執。爲破此執故説滅諦。四
方便邪執者。謂遠離五塵飮食衣服臥具住
處。風水花果根芽枝葉米麺油滓牛糞。以
此等物爲飮食故。樹皮茅藤板編草青鹿皮。
用此等物以爲衣服。或復捨此地上。並杵板
刺灰聚。臥此等上。或首下脚上。或隨向日熱
炙身。恒著濕衣恒住水中。大行投巖赴火永
沒水。依時節業盡無因。由此等行謂得涅槃。
是名方便邪執。爲離此執故説道諦。以事四
故。故説四諦。猶如聖道。復次爲分別希有法
故。聖諦有四。何以故。取陰是衆生依著處故。
説苦應知不可依著。由貪愛故無有寂靜。貪
愛滅故則有寂滅。苦滅者我慢寂滅。心苦對
治故。由修道故無明寂滅。道能對治無明
故。復次一切求解脱人。滅苦得樂。是其勝用。
滅苦云何。由集滅故。得樂由修道故。聖諦有
故。復次經論師説。若人觀見生死過失。觀涅
槃功徳。則入正定聚。生死過失云何。謂受生
識起失。此識起因即是貪愛。涅槃功徳云何。
謂識不起樂此識不起方便。即是聖道故説
四諦。復次分別世出世因果故説四諦。復次
通達四種故。復次依住四種故説四諦。復次
別相四種故説四諦。問聖義及諦義云何。答
聖義有八。一自在。若繋屬他則不自在。名爲
僕隷。不名爲聖。諸佛及弟子。於心及法二處
自在。故名爲聖。二免貪愛好。如許自在人
出家。三聖種生故。名爲聖人。如生婆羅門種。
四於聖地生。地者謂眞實無生。譬如生中國
地。五行離生死如婆羅門。六不乘生死車。如
捨則無著。七不更生故。猶如陳種。八恭敬應
往。以福徳故。猶如皇帝。持散偈曰
    自在離貪奴 聖種聖地生
    行離不乘車 不生恭敬往
諦義有七。一不倒是諦義。譬如火相。二實有
是諦義。如經中説。三無變異是諦義。四無二
行是諦義。譬如樹提伽蛇耶達多行。五不更
起是諦義。從此智不更起。不同火輪智。六不
相違是諦義。譬如業及聖戒。七文義相稱是
諦義。何以故。言苦者必苦爲義。由此七義
故名爲諦
汝問。若以聖故名爲諦者。前二不應名諦。
又若言聖家諦故名爲諦者。義則不定者。答
諦是聖因。能生聖故。譬如梵住。故名聖諦。如
經中説。四足爲聖與義相應。復次聖人所
説。故名聖諦。如導師路。如經中説。若諸如
來。已正當説皆説四諦。問若以聖説名聖諦
者。凡夫亦説應名凡諦。答承佛神力説故。成
立佛正教故。非凡諦。如舍利弗行因縁。復次
聖人故先所了故。譬如仙藥。復次聖人依眞
見。故名聖諦。譬如世諦。問凡夫依不實
義見。應非聖非諦。答無清淨眼則不能見。譬
如生盲擇眞似寶。如翳眼人謬見多月。凡夫
醉狂不得見。此譬如草頭百象。復次智習論
説以體聖故。故説聖諦。譬如烏蛇赤米。復
次經中説。無上聖慧所照了故。故説聖諦。汝
問。復有經説諦唯是一。無有第二。云何四義
而不破壞者。答以無倒義故。一品類異故。四
譬如四倒復次由諦義故。一譬如聖道事用
異故。四譬如道分。復次法相通故。一譬如色
相別故。四譬如四大。復次無我平等故。一無
我者一切平等。譬如同異。復次無變異故。依
心解脱説。諦唯一更無第二。何以故。苦等聖
諦皆有變異。如經中説。一切有爲空虚是破
壞法。是一眞實無壞心解脱。如變異相相應
皆實不虚。四義亦爾。是故聖諦有四。汝問。復
有經説。一切行法是名爲苦故。唯二諦四義
不成者。答分別部説意。一切有爲法無常故
苦。不由第一諦義故苦。爲離此故。於世尊所
修清淨梵行。是名苦諦。後當廣説。是故四
義不壞。復次三苦種説種經。一切有爲分分
攝。有爲苦者説具足分。如依苦苦説苦種苦
根苦界苦受等。依壞行苦説亦如是。依一切
受説苦。若無常是苦故。説一切有爲。或依行
苦説生起。是苦有生是苦色生。即是苦生。或
説是苦諦。以種種意説苦。是故皆不相違。復
次無變異故。依涅槃説一切有爲苦苦田故。
苦相相應故。故苦四諦義不失。汝問。復次増
一中説。安立諸法從一至二乃至衆多。云何
諦義獨不増一者。答義眞實故。無顛倒故。佛
説一切皆名爲諦。雖一二三名爲増一。諦無
増一。爲分別諦觀故説有四。爲安立智及相
故如四念處。如前因縁成立四諦。是義應知
爲知聖諦故四。知苦有因即得見法。如經中
説。若人見十二縁生名爲見法。通達出世十
六相。皆由見諦故。繋屬因縁是無常義。譬如
鼓聲。以難陀經爲證。若無常是苦。若苦是無
我。若無我是空。若人知此則得見法。通達十
六相。得滅惑離苦。以是義故。聖諦有四。復
次最上品故。不共智境界故。故無増一。如
問復次四相不同。云何一時而得並觀者。答
由想故。經中説。修習無常想。拔除一切貪愛。
是想境界即是苦諦。一切貪愛即是集諦。拔
除即是滅諦。無常想即是道諦。以是義故。雖
四不同一時得見。復次由思擇故。如經言。因
無常等想。思擇五陰貪愛。未生不得生。已生
則滅。此中五陰即是苦諦。貪愛即集諦。不生
及滅即是滅諦。無常等思擇即是道諦。以是
義故。一時得見四諦。復次由觀失故。如經
言。觀結處過失貪愛即滅。結處即苦諦。貪
愛即集諦。滅即滅諦。過失觀即是道諦。以是
義故一時見諦。復次一時見諦。譬如火。火
者是可燒等物。一時燒熟熱照。觀者亦爾。
害生靜出各各自相離滅。證修同在一時。復
次譬如日。日者是可乾等物。謂水種闇花各
各異相。乾熟破開同在一時。觀諦亦爾。復次
譬如燈。燈者是可燒等物。謂炷油闇物各各
異相。燒乾破照皆是一時。觀諦亦爾。復次譬
如船。船者是可到等不同相物。謂彼此兩岸
物流到離。載斷皆在一時。觀諦亦爾。分別部
説。若聚苦相觀達生滅心。厭有爲修無願解
脱門。若觀有爲唯有生滅。不見餘法。修空解
脱門。若觀寂靜不見有爲及生滅相。修無相
解脱門。此中苦相即是苦諦。相生是煩惱。業
即是集諦。相滅即是滅諦。是法能令心離相
見無相。即是道諦。若見無爲法寂離生滅。四
義一時成。異此無爲寂靜。是名苦諦。由除此
故無爲法寂靜。是名集諦。無爲法即是滅諦。
能觀此寂靜。及見無爲。即是道諦。以是義故。
四相雖別得一時觀。後更思量故不廣説。持
散偈曰
    相思擇過失 火日燈船譬
    苦相脱門故 一時觀四諦
汝問。婆羅門諦及聖諦有何差別者。答世尊
眞聖眞婆羅門。此諦故無差別。譬如釋與天
帝與。復次婆羅門諦道諦所攝。聖諦者。道果
對治道境界所攝。復次一向善是婆羅門諦。
善惡無記是聖諦。復次唯道是婆羅門諦。道
果是名聖諦。汝問。云何諸佛於聖諦中同有
一慧者。答通達無餘法。相平等故。譬如淨眼
觀色。復次證見法故。譬如火熱明。此事世間
一慧所共證故。復次熟磨法鏡故。諸佛通達
法界。知此一切三世。皆如現在。譬如衆多
水鏡月面影一。持散偈曰
    兩人一無異 道善果故異
    無餘證見故 法鏡故同慧
汝問。云何唯以四諦爲諸佛上品正説者。答
能拔衆生度生死海。譬如出世法。復次諦中
最勝故。譬如諦勝。復次能攝一切諸法眞實
故。猶如勝奢波葉譬。復次梵釋等諸天不曾
見故。樂行健力毘搜紐天等。智足未履故。智
勤遠行諸外仙人所得故。復次無分別智境
界故。若能知此一切功徳之所莊嚴。如舍利
弗等及佛世尊。復次義具足故。由不共故。此
説功徳最勝。是故四諦名上品正説。汝問。
云何同觀四諦爲境故智慧平等而果有差別
者。答不由境同故智慧同。譬如定及貪欲等。
復次由智慧差別故。故果有差別。譬由業差
別故。果有差別。復次修道異故。故得果不同。
譬如種子不同果有差別。復次觀過失下中
上品故。故得果不同。汝問。若阿羅漢於四諦
中智圓無餘。與一切智則應無異。若不然者。
於四諦中應有無明者。答阿羅漢不知四諦
外。諸佛境界非是無明。所以者何。但有説故。
若阿羅漢不知四諦外言説。非是無明。如勝
奢波葉譬經説。復次佛世尊已決判故。於苦
等諦不知是名無明。不知四諦外四皮陀皮
陀分等。不名無明。復次正對諦智對治煩惱。
説名無明。非是不知一切智者。四種別説爲
無明。何以故。自苦一分識相續各各異。依約
無始生死。阿羅漢亦不能見是心。如是已生。
由如此増上縁縁等。及思惟等。善惡無記等。
如是因所生縁所攝。在如此地迹位時中。次
復第二心。次復中後心。如此方法。始自刹那
羅婆牟休多。日夜半月一月時節。年數生變
及滅自相續中。阿羅漢亦不能見。何況能見
一切一切種自苦。若自苦尚其不見。何況能
見他苦。是故阿羅漢不能見一切智境界。四諦
中總別非是無明。復次離四諦無明對治。智
境界外。復有餘法在。聲聞境界有阿羅漢。亦
不能見。如舍利弗言。我不見有人天。能見知
我。入初定觀及稱量我。令我退起。唯揀世
尊此寂定名。乃至目連亦不能解是舍利弗
所入所起。乃至化度陀難蛇耶婆羅門。及其
生優波低舍。如定智慧辯説修習等。他
不能及。如舍利弗。迦葉波亦爾。是故離四諦
無明等對治。是名非智。非是無明。汝問。若一
切法四諦中攝。勝奢波葉譬經。應須救解。若
不救解應有五諦。若無五諦餘法非諦者。答
自然滅等不出諦外識境界故。非所觀故。云
何非所觀。若知此法不得流盡及苦盡故。不
離仰視外道面故。非諸見不能動如帝釋幢。
若通達此。不得稱爲微細通達。如射破髮端
不可遍行故。是故不須修學。復次餘論師説。
一切法由相故皆入諦攝。雖然皮陀及皮陀分
宿傳世本量判。僧佉愉伽實廣論。欲塵論。
鞞世師論。醫方論。相論。算數論。時智論。獸
論。鴉域論。明論。歌舞莊嚴論。人舞論天舞
論。天仙王傳等論。外道論。常行外道等。乃至
九十六種。復有草藥藤樹等。皮根心花果葉
等力。熟徳味等。復有世間不可思議希有四
大變異業果報等。有論能分別此。佛依此論
説勝奢波葉譬。如是等義不爲汝説。不生功
徳故。能起諸惑故。増長有爲故。是故不説。譬
如毒藥相憎藥。反質呪幻化皮多羅論等。以
損惱他故。佛所不説。非爲四諦外故。所以不
説。汝問。若苦等四名聖諦者。又説是苦具足
聖諦。如是等經則不須説。又若汝言於苦諦
是名苦者。是義不然。答是經説智爲苦諦。如
境無分別故。如説四量。復次由境界安立故。
智得成立。譬如六識。復次由功能故。智體唯
一。約能爲四。如四正勤智亦如是。復次四聖
諦智爲總故。於四諦觀説智爲勝。由此義故
説智如境。復次欲顯決定出離是四諦功徳
故。隨説一苦具足聖諦。與義相應。若了義説
者。苦等是了義諦。何以故。佛説苦等有生
等相故。安立四種觀故。若不如此。唯有一觀
名爲修習。若取此經分別諸諦。唯有一諦。所
道諦。謂説無爲諦故。是經非證此義。依
阿毘達磨及藏論故得成立。汝問。若知一諦
亦知餘諦。説後三諦則爲無用者。答我不説
見苦諦即見餘諦。我説一時見四諦。一時離
一時除。一時得一時修故。説餘諦非爲無用。
譬如説苦諦。復有爲境界數量故。如説道數
量。復次四中隨知一已即通餘諦。如知一粒
則通餘粒。是故四諦並皆有用。復次入觀門
故。觀取陰即離捨愛念。如知怨家。取陰者是
苦諦。愛念即集諦。離捨即滅諦。知是道諦。
依苦觀門。其義如此。知貪愛已即捨。由此苦
不生貪愛即集諦。所貪愛即苦諦。苦不生即
滅諦。知即道諦。依集諦觀門如此。知有爲寂
滅已。若人證此。無明即滅。有爲貪渇即寂
靜。有爲寂滅即是滅諦。此所離法即是苦諦。
無明貪愛即是集諦。知即道諦。依滅諦觀門
如此。知助道法即生修習。煩惱障與其相違。
即捨。由捨此故有更生。助道者是道諦。有即
苦諦。煩惱業即集諦。捨此及有不生是即滅
諦。依道諦觀門如此。由諸諦觀門故。雖復觀
一説於餘諦。非爲無用。汝問。云何在先説苦
諦者。答爲止息苦修四諦觀。及出家住於梵
行故先説苦。復次生老死等衆苦無邊念念
恒逼。行人觀此求覓苦因。譬如師子。復次外
縁不能治無始時節是根本病。行人觀此求
覓病因。譬如醫師。復次遍滿三界災横疾惱。
行人觀此求覓其因。如尋毒樹。復次麁故失
故。厭惡依止故。驚怖處所故。故先説苦。汝
問。若未説因先説果者。何得不違十二縁生
者。答生次第故。十二縁生先因後果。思擇次
第故。於四諦中先果後因。是故二説皆不相
違。復次果中有迷縁因計果。如經言。若此有
彼亦有。由此生彼亦生。若因中有迷縁果計
因。如經言。老死等有何法令有。由此義故。各
有所破。皆不相違。逆順説故。二説不同。逆説
縁生。是名四諦。是故不違十二縁生。汝問。云
何先説滅諦後説道諦者。答有二種義。一順
二逆。如經中説。戒清淨爲心清淨。心清淨者
爲慧清淨。乃至解脱知見及明解脱。是名順
説。逆説者。解脱者以離欲爲縁。離欲者厭
惡爲縁。厭惡者以實見爲縁。乃至無憂悔者。
以戒清淨爲縁
四諦論思擇品究竟
  四諦論略説品第二
問四諦次第云何。答
    麁横重結所 依道怖事果
    病火怨依債 熱毒逼害境
欲顯麁大境故説苦諦。得苦相已。此法何因
生故説集。此法盡何處次説滅。此法因何得
故次説道。復次無始横網是名苦。横根名集。
永離横根是名爲滅。能拔除者説名爲道。復
次極重名苦。執重名集。捨名滅。能滅執名道。
復次結處名苦。是結名集。結盡名滅。觀過名
道。復次取亦如是。復次依處名苦。世間凡夫
雖爲取陰所害。猶起依著。如依怨家謬爲親
友。依所安愛名集。因此安愛住三有獄不求
出離。譬如狂囚。無依愛名滅。無方所依止
故。如瞿提經説。能滅依愛名道。觀依過故。
如觀燒屋。復次六道名苦。以無樂故。猶如穢
厠。業煩惱名集。爲道因故。離道名滅。無假名
物故。譬如火滅。如鹿頭經説。能引出諸道故
名爲道。如婆羅呵馬王經説。復次怖畏名苦。
我愛名集。無畏處名滅。上實樂故運至無畏
處名道。復次作事名苦。事因名集。拔除事因
名滅。能拔名道。復次似果名苦。似種子名集。
似種子壞名滅。似種子壞因名道。復次苦如
病。集如病因。滅如無病。道如治病藥。復次苦
如火。集如薪。滅如火盡。道如火盡因。復次似
怨名苦。結恨名集。除結恨名滅。能除因名道。
復次似衣名苦。似塵名集。塵淨名滅。淨因
名道。復次苦如債。集如貧。滅如離貧。道如財
物。復次苦如燒熱。集如燒熱因。滅如清涼。道
如涼具。復次苦毒發。集諦如毒。滅如離毒。
道如阿伽陀。復次苦如逼惱。集如能惱。滅
如離惱。道如離惱因。復次苦如殺害。集如能
害者。滅如離殺。道如離殺因。復次苦應知。
集應除。滅應得。爲此三事故修聖道。次第如
此。四諦體相云何。偈曰
    似眞理足品 有爲相影識
    虚妄一切三 逼有等十二
有諸法師説眞似二諦。生者貪愛果故名爲
眞苦。道者業果名爲似苦。生因貪愛名爲眞
集。牽六道業名爲似集。生因愛盡名爲眞滅。
六道因盡名爲似滅。能滅生因正智名爲眞
道。戒等方便能離道因説名似道。又理足論
師説。識爲眞苦。與此相應色等亦名爲苦。自
愛名眞集。與此相應業等亦名爲集。自愛盡
爲眞滅。由此盡故餘盡亦名爲滅。正見名眞
道。若此不生餘不至滅。由此生故餘亦名道。
又假名部説。諦有三種。一苦品。二品諦。三
聖諦。苦品者。謂五取陰苦。品諦者。逼惱爲相
苦。聖諦者。是苦一味。集品者謂貪愛集。品諦
者能生爲相。集聖諦是集一味。滅品者謂沙
門果。滅品諦者寂靜爲相。滅聖諦者一味爲
相。道品者謂八分聖道。道諦者直離爲相。
道聖諦者一味爲相。又分別部説。一切有爲
皆苦。由無常故。非初諦故苦。爲離此故。於世
尊所修淨梵行。是苦聖諦。一切因皆名集。以
能生故。非第二諦故集。爲斷此故。於世尊
所修淨梵行。是集聖諦。一切有爲寂離名滅。
由寂靜故。非第三諦故滅。爲證此滅。於世尊
所修淨梵行。是滅聖諦。一切善法皆是道。能
出離故。非第四諦故道。爲習此道。於世尊所
修淨梵行。是名聖諦。又説執相爲煩惱。煩
惱及煩惱所起業名集。若從此有有名集聖
諦。有生名苦聖諦。如此從第二諦生第一諦。
若心捨離執相達無相界。由此因故煩惱。煩
惱所起業斷。由此斷故無復因縁。有不更生。
此不更生名滅聖諦。此法能令心捨離執相
證無相界。是正見等名滅道聖諦。如執相餘
影似道妄分別等亦如是。又分別論中説。世
尊不依一切苦。假説苦諦。若爾何爲爲顯無
記果。執取陰性體相故。假説苦諦。假説苦
因法。爲別離此故。於世尊所修淨梵行。是眞
苦諦。不依一切。因假説集諦。爲顯能生
有因性體相故。假説集諦。假説集因法。爲斷
此故。於世尊所修淨梵行。是眞集諦。不依一
切滅。假説滅諦。爲顯輪轉道斷性體相故。假
説滅諦。假説滅因法。爲證至故。於世尊所修
淨梵行。是眞滅諦。不依一切道。假説道諦。
爲顯能除惑道性體相故。假説道諦因法。爲
修此故。於世尊所修淨梵行。是眞道諦。又藏
論説。略明苦有二種。一與憎會。二與愛離。此
二二處。一身二心。因愛三種故。則成三苦。
集諦有三。愛見及業。愛見二惑名爲後集。由
此已有業。麁妙集滅諦有三。一見一處惑滅。
二欲一處惑滅。三有一處惑滅。道諦有三。一
見道。二修道。三成守道。此三即三根。復説。
苦者逼相。集者生相。滅者寂靜相。道者能出
離相。復説。苦者有相。集者能有相。滅者離
相。道者能離相
  四諦論分別苦諦品第三之一
何者爲苦諦。略説如此已。云何廣分別。於苦
聚中云何説生爲初。云何爲生。云何生相。云
何生事。云何生縁生。云何苦。若生是苦三種
樂生義則不成。生之與起云何爲異。阿羅漢
五陰未滅。云何説生已盡。云何爲老。云何老
相。云何老事。云何老縁。云何老苦。齒落相等
不皆遍有。苦非不遍。云何説老是苦聖諦。有
爲不住念念滅故。云何有老。持散偈曰
    分別初四生 苦三及差別
    盡四老并苦 齒落等念滅
云何爲病。云何病相。云何病事。云何病縁。云
何病苦。若由病故身恒苦者。云何不違此偈
    無病第一利 知足爲勝財
    無疑爲上親 涅槃無比樂
若天道無病。一切衆生以病爲法。此言應救
正道。論説病爲業果。是業果苦非苦聖諦。
佛説苦名爲病。又偈説飢爲第一病。如此二
説云何爲異。云何爲死。云何死相。云何死
事。云何死縁。云何死苦。放逸死。破戒死。
生縁死。此三何異。又有覺無覺死。有悔無
悔死。有放逸無放逸死。有著無著死。有調
伏不調伏死。少分調伏死。其義云何。五陰
念念自滅。他害等死。云何得成。云何爲怨
憎會。云何怨憎會相。云何怨憎會事。云何
怨憎會縁。云何怨憎會苦。若怨憎類有聚會
者。永不相離。此義應至。云何爲親愛離。云
何親愛離相。云何。親愛離事。云何親愛離
縁。云何親愛離苦。老等聚會即怨憎會。少壯
等離即親愛離。更説怨會愛離。云何非重説
耶。云何所求不得。云何求不得相。云何求不
得事。云何求不得縁。云何求不得苦。欲塵即
苦至得亦苦。求之不得云何爲苦。以何因縁
求之不得。云何略説五取陰爲苦略義。云何
諸陰何相。陰有何義。是色識等同有爲相。云
何説五陰與取陰云何爲異。云何説取陰爲
苦陰。不名苦陰者何義。隨正見一苦已即通
達苦諦。何用廣説諸苦相耶。經中亦説。色樂
亦在樂處。若取陰是苦。經則相違。云何此經
獨説略言。餘經説色苦乃至識苦取陰。復何
因縁苦。總略義云何
汝問。何者爲苦諦。略説如此已。云何廣分別
者。答有諸弟子樂略正教。如舍利弗等開智
受化。是故略説。有諸弟子樂聞廣説。如難陀
及弗迦婆等。廣分別智故爲廣説。復次有諸
弟子。因力最強。如大迦葉。已増長善根故爲
略説。縁力弱者。如莎提等。未増長善根故爲
廣説。復次利根如鴦崛摩羅等故爲略説。鈍
根受化如蛇奴等故爲廣説。復次多聞弟子
如阿難等。能持聞藏。是故略説。少聞弟子
如周羅般陀等。智慧鈍弱故。廣分別説。復
富聖言勝徳如離婆多等。數習内觀故爲
略説。未有聖言及勝徳。如闡那等未習内觀。
爲廣分別説
汝問。於苦聚中云何説生爲初者。答曰。苦始
故。老病死等諸苦生爲最初。譬如無悔等世
出世法以戒爲初。如是老病死等。生爲足所。
故説生爲初。不相離故。復次由生能故。若生
已有老病死等。能害身根心等。譬如火若火
已成則有燒熟照等。非不有火生亦如此。是
故先説。復次不相離故。假使衆生得離老病。
決不離生。以行苦故。是愛果故。道所治故。
故先説生。復次平等過失故。一切衆生同受
生害。譬如無常殺鬼。復次隨逐一切有分故。
生者遍無明等十二有分。譬如毒乳。復次遍
三界故。生者遍三界。如牛同異。故先説生。復
次苦根故。生者根苦。老病死等爲枝葉苦。如
經中説。一切諸苦以生爲本。以生爲因。如經
辯。故先説生。持散偈曰
    苦始能不離 等失隨有分
    遍三界苦根 是故先説生
云何爲生者。答偈言
    生五經等説 得陰初續心
    生分與諸伴 胎位及五種
釋曰。如經阿毘達磨藏論。十二縁生等。心思
擇論中廣説生應知。復次業増長品隨眠爲
伴。引接生因縁法。聚集所得種種衆生處。得
陰入界等。是名爲生。復次臨續生時初識受
生。是名爲生。如經説。由識入故。名色和合。
若説生次第。識初起名生。復次餘論師説。生
分初識與伴倶起。是名爲生。復次生有多種。
謂柯羅等胎位差別。乃至出胎如受生經説。
復次生有五種。如偈言
    得聖法名生 胎位姓家成
    聚同異及有 唯有名爲生
釋曰。得聖法名生。如經中説。已免奴位從我
口生。復次有已生聖法律中。如鴦崛摩羅經
説。復次住胎位名生。謂柯羅囉頞浮陀伽訶
那等。譬如種子芽莖枝等。復次姓家成名生。
如金寶等刹利等生。復次聚同異類名爲生。
形相有異。謂人象馬等。譬如婆羅多羅等樹。
復次有名爲生。謂陰入界等有。是名爲生。如
説有花有子等。此論唯説有爲生。何以故。本
故貪愛果故。故言唯有名爲生。云何爲生相。
云何爲生事。云何爲生縁者。答有顯是生相。
種種苦爲事業有爲生縁。云何苦者。答三苦
火所燒故。是受生處非所愛樂。非福行果。
聚同異類苦苦所燒。所受生處是所愛樂。是
福行果。聚同異類壞苦所燒。所受生處不動
行果。聚同異類行苦所燒。譬如野火燒繞大
樹。故説生苦。復次衆苦所依故。若有生者身
心衆苦之所依集。非不生時。譬如鹿苑衆仙
所依。復次陰入界等有。顯名生處。處生已斫
破。刺擘解析分離墮失等苦平等隨生。以無
常怨不可遮故。如王子境及以坏器。故説生
苦。復次生者是諸苦藏。憂悲惱生非苦根
本。老死因縁諸病發起。痛入失類。諸惡依止。
礙壞所踐。疲極城門。怨具庫府。煩惱續流。此
生是闇非燈可治。深坑難出。無火大燒。是
怨難覺。是抂不疑。是痛無藥。是縛非繩。蕀
林無導無有光火。嬰兒讃歎。慧人毀訾。樂
有所愛。諸佛菩薩引大悲因。有學所離無學
除盡。諸佛自覺。立名爲苦。故説生爲苦。復次
胎位苦故。臨受生時赤白和合。有識來託受
雜穢苦。次柯羅*囉。頞浮陀伽那。卑尸等位。
受轉熟苦。如癰熟苦。既堅實已身分生時。受
迫大苦。如大家苦。在胎臥時兩藏重逼。譬如
罪人下蒸上壓受大困。由母飮食威儀失度。
若走若跨若行泅水。伸屈役力被打痛惱。服
相違食。由此威儀飮食故。支節如解。受種
種苦。如犯王法受諸拷楚。故生爲苦。臨出胎
時。其身柔軟如芭蕉心。産門迮逼如壓油車。
受壓迮苦。又初出胎時身如新瘡。手水衣觸
如熱灰灌。如刀劍解。受難忍苦。故説生苦。若
生是苦。三種樂生義則不成者。答爲分別業
報異故。爲安三界差別故。爲顯有三受故。由
此應知。三安樂生行苦所攝故。是苦諦故。苦
所逼故。苦衆多故。故生是苦。復次有福行果
故。有三樂生。如偈説
    福徳果報樂 隨意得成就
    速得最寂靜 如願般涅槃
無常惡毒所雜故。苦如雜毒食。雖具百味色
香觸好。若有食者決得死報。一切生死亦如
是。雜無常毒故説爲苦。復次爲生時樂住時
樂故説樂生。此安樂生壞時苦故。聖人厭此
壞苦。如憎糞穢。故説生苦。生之與起云何
爲異者。答化生一名起。餘三名生。復次入胎
名生。出胎名起。復次有分次第生名生。一時
具生名起。藏論中説。生者屬識。託胎種子
故。起者屬業。能散置識諸道中故。阿羅漢五
陰未滅。云何説生已盡者。答有既滅故説生
已盡。復次因縁滅故。此生無後生法故説生
盡。譬如由貪愛滅故説苦諦滅。復次爲拔除
生根本説已盡。譬如有樹已斷根故。雖富花
葉等亦説已滅。生盡亦爾。復次當來應盡故
説生盡。譬如山頂棄擲坏器。雖未至地已説
其破生盡亦爾。故説羅漢生盡。云何爲老者。
答少壯滅失。次第度位。四大衰損。諸行變異。
身緩節疎。色形麁醜。諸根羸弱。念識智行無
所能爲。歸向死門是名爲老。復次微細過根。
遍入物中。後時方了減損變異。此法名老。何
以故。老若入齒則現落相。若入皮中皮則緩
皺百種黮。若入毛髮則現脱白。若入四
大大則疎弱。若入根門則根無力。若入身形
形體戰動擧止不安。若入於心心則掉蕩忘
失憶智。若入背脊則僂屈。若入*支節支節蹉
戻。少壯軟滑悉皆失故。現故壞相。復次老有
二種。一依減失。二能依減失。一依減失者。諸
大血肉膏骨髓等稍就減失。由此減失得相
似果。謂走跳跨駟申屈去來勤力擔負等。並
皆損失。二能依減失者。謂眼耳等根見聞等
用。皆不分明。由不分明得相似果。念智意
心地勤力擔負等並皆損失。如經及藏論。十
二縁生論中廣説。是名爲老。云何老相云何
老事云何老縁者。答減變熟壞故等。名爲老
相。少壯損失軟滑去離憎惡事來。名爲老
事。陰界入生。是名老縁。此老又爲憂悲等之
處。云何老苦者。答此老能生衆生憎惡相。
已奪可愛色勤力憶智引就死王。如犯王法
禁伺劓刖付殺者處。老亦如是。故説老苦。復
次衆生辯言身力根。能取持思量棄擲識及
智力無間無眴。老日逼奪。如熱時日解脱五
翳盛光普照。小坑淺水皆悉乾竭。老亦如是。
故説老苦。復次老者。令色形醜陋能奪愛徳。
除滅少壯及無病樂。勤力擔負念智忍門。思
識悉能損奪。諸根羸弱無復勢用。如羅刹女
吸人精氣趣向死處。故説老苦。復次少身蓮
華親心所愛。色形端政悦他心眼。爲老霹靂
之所變異。卷縮破壞目心不悦他人憎惡。故
説老苦。復次能壞身根念智。故説老苦。由身
壞故。行住坐臥屈申轉側等皆不自在。由根
壞故。見聞嗅甞觸等皆不分明。又有説言。我
聞不明還似嬰兒。由念壞故更事不憶。不了
所説曾見不識本。故説爲老。猶如行相。又跋
私弗部。説有爲諸法實有暫住。此住有異。是
有爲相説名爲老。如經中説。此身得住百年。
或説有四識住。以是義故説名爲老。若有爲
法實念念滅。少壯不成亦無命根。云何爲病
者。答曰。身界不平等生長。乖違不平等生長
時。説名身病。若平等時説名無病。如佛世尊
因耆婆説。如來身界今至平等。復次自性更
互相違。不識恩養。身界毒蛇觸忤名病。復次
病有二種。一身二心。身病復有二種。一因界
相違名縁内起。二因他逼觸名縁外起。是身
病者。由名因處有差別故。品類多種。名差別
者。謂漏癩癰疽氣瘶腫癖瘧風狂等。因差別
者。謂痰風膽及等分病。或單或二或三或四。
如是痰等有六十二爲病家因。處差別者。謂
頭眼耳喉心腹等。是名身病。若廣解者有四
百四。心病者因邪妄起。謂憂煩等。此病亦
二種。一縁内境名内門惑。二縁外爲境名外
門惑。由名因處有差別故。品類多種。名差別
者。謂貪瞋慢癡見疑諂曲欺誑等。因差別者。
謂淨相失相有無等相爲心病因。處差別者。
謂色等六塵。如經説。色愛乃至法愛。此中所
明。但論身病不説心病。云何病相云何病事
云何病縁者。答病者逼惱身爲相。苦憂爲事。
本界不平等是縁。云何病苦者。答世間聰明
人。隨其自能欲有造作。由疾病故並不成就。
違願故苦。是故疾病能爲苦因。如火爲燒因
日爲光因。老死等亦爾。爲苦因故苦。復次能
害本故。故説病苦。譬如蕉竹蘆葦。復次生痛
受故。能害命際令壽終故。如火毒伏故説病
苦。復次苦苦所攝故。生及相續中。衆生不能
忍受。譬如象子落野火中。是故病苦。復次不
得自在故。若人遭病。於四威儀及想皆不自
在。其身低垂不能申屈行動等事。譬如木人
關戻斷絶。復次能捨壽命故。如人遭病不
能忍痛。求火毒伏自捨壽命。譬如陀尼柯羅
漢。復次一切方便不可療治。來命必終故。
故説病苦。譬如頞底仙人斷痢湯藥。復次所
憎厭故。逼害爲性起。長無明故。智慧恐種
故。困苦爲體故。不安依處故無學情忘。由
智壞故。選擇取捨之所遠離。不識是事非事。
猶如愚人。以此義故。故説老苦。如大徳佛陀
蜜説。諸佛世尊無量數劫。生長善根。具足
十力。有十自在。勝破四魔。得四無畏。平等能
觀一切方便。秋時淨空圓月可愛。那羅延堅
固身節身力。形皮膚等相爲老所損。故説老
苦。此義佛在阿羅毘國。優陀夷比丘。依佛説

    惡老汝可患 侵汚愛妙色
    是身悦衆心 由汝故變異
四諦論卷第一


四諦論卷第二
  婆藪跋摩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分別苦諦品第三之二
齒落相等不皆遍有。苦非不遍。云何説老是
苦聖諦者。答遍滿三界諸行變異。説名爲老。
是苦聖諦。如壽命滅。如經言。一切衆生以老
爲法。復次諸天身形微妙稍損變害。前後異
故。非無有老。細故難知。猶如其身。復次住
前後異。是有爲相遍滿諸行説名爲老。如牛
同異。有爲不住念念滅故。云何有老者。答一
切有爲法。刹那刹那滅實無有住。依相續住。
故説老相。如江燈雨。是江水流。念念不住見
相續不斷。世人説言。此江流急。或言江長。燈
雨亦爾。復次生死中間説名爲老。何以故。
初五陰起是名爲生。最後陰壞是名爲死。是
二中間諸陰變異。病對治故。死生挍具故。説
病爲苦。若由病故身恒苦者。云何不違此偈
無病第一利等。答冷熱等病來逼迫故。説身
恒病。免癩漏等重疾病故。遊戲威儀讀誦思
修有力有能。故依此身説於無病爲第一利。
復次行苦火所燃故。説身恒病。暫離苦故。説
無病爲第一利。復次恒治助故説常病。身界
暫調故。説無病爲第一利。若天道無病。一切
衆生以病爲法。此言應救。答陰生爲苦遍滿
三界。是天道病。如經中説。色生是苦。生諸病
依處故。如色餘陰亦爾。又經説。比丘若説病
者。是五陰別名。乃至癰刺等。又餘師説。天將
退時身心麁動。是名天病。正道論説。病爲業
果。是業果苦非苦聖諦者。答是業果報不離
愛果。是故説業果報即説愛果。貪愛不離業
故。如燈與光。業愛我見識果苦爲性故。苦諦
所攝故。不相違佛説苦名爲病。又偈説飢爲
第一病。如此二説云何爲異者。答若説病苦。
重中輕病皆悉被攝。飢則不爾。故二説有異。
復次不可治故。説飢爲第一病。何以故。飢苦
難治。治不窮故。如間日瘧病。若眼病等則不
如此。復次無止際故。是飢病者。從生至終永
無暫息。餘病不爾。復次飢病恒須治故。如朽
弊屋相似無病。如怨詐親。遍一切處故。揣食
衆生並患飢苦。如地獄品説。是故飢病最爲
第一。云何爲死者。答命根斷絶説名爲死。遍
一切衆生故。由有火大能消飮食。身界毒蛇
相乖違故。其性盡滅由此滅故。諸根無食
隨火而滅。心及心法根爲上縁。以根滅故心
法隨滅。暖命及識捨離身根。是時名死如偈

    煖命及意識 若捨離於身
    眠尸委在地 如枯木無知
復次同聚所得。陰界入等相續斷絶。是名爲
死。死有二種。一自性死。二横死。自性死者。
復有二種。一由業盡。二由命盡。横死亦有
二種。一者自横。二者他横。復次死有三種。一
隨刹那死。二横死。三因盡死。隨刹那死者。從
託胎以來。乃至柯羅邏等十一位。無眴無
息刹那謝。如偈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