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No. 1605_ 無著玄奘譯 ) in Vol. 31

[First] [Prev]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如佛所説。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焔。
行如芭蕉。識如幻化。以何義故色如聚沫乃
至識如幻化。以無我故。離淨故。少味故。不堅
故不實故。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一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二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復次蘊界處廣分別云。何嗢柁南曰
    實有性等所知等 色等漏等已生等
    過去世等諸縁等 云何幾種爲何義
蘊界處中云何實有。幾是實有。爲何義故觀
實有耶。謂不待名言此餘根境。是實有義。一
切皆是實有。爲捨執著實有我故。觀察實有」
云何假有。幾是假有。爲何義故觀假有耶。謂
待名言此餘根境。是假有義一切皆是假有。
爲捨執著實有我故。觀察假有
云何世俗有。幾是世俗有。爲何義故觀世俗
有耶。謂雜染所縁。是世俗有義。一切皆是世
俗有。爲捨執著雜染相我故。觀察世俗有。云
何勝義有。幾是勝義有。爲何義故觀勝義有
耶。謂清淨所縁。是勝義有義。一切皆是勝義
有。爲捨執著清淨相我故。觀察勝義有。云何
所知。幾是所知。爲何義故觀所知耶。謂所知
有五種。一色二心三心所有法四心不相應
行五無爲若於是處雜染清淨。若所雜染及
所清淨。若能雜染及能清淨。若於此分位若
此清淨性。由依此故一切皆是所知。此中色
謂色蘊。十色界十色處。及法界法處所攝諸
色。心謂識蘊。七識界及意處。心所有法。謂
受蘊想蘊相應行蘊。及法界法處一分。心不
相應行。謂不相應行蘊及法界法處一分。無
爲謂法界法處一分。又所知法者謂勝解智
所行故。道理智所行故。不散智所行故。内證
智所行故。他性智所行故。下智所行故。上智
所行故。厭患智所行故。不起智所行故。無生
智所行故。智智所行故。究竟智所行故。大義
智所行故。是所知義。一切皆是所知。爲捨執
著知者見者我故。觀察所知
云何所識。幾是所識。爲何義故觀所識耶。謂
無分別故。有分別故。因故轉故相故。相所生
故。能治所治故。微細差別故是所識義。一切
皆是所識。爲捨執著能見者等我故。觀察所

云何所通達。幾是所通達。爲何義故觀所通
達耶。謂轉變故隨聞故入行故來故往故出
離故。是所通達義。一切皆是所通達。爲捨執
著有威徳我故。觀察所通達
云何有色。幾是有色。爲何義故觀有色耶。謂
色自性故。依大種故。憙集故。有方所故。處
遍滿故。方所可説故。方處所行故。二同所行
故。相屬故隨逐故。顯了故變壞故。顯示故積
集建立故。外門故内門故。長遠故分限故。暫
時故示現故。是有色義。一切皆是有色。或隨
所應。爲捨執著有色我故。觀察有色
云何無色。幾是無色。爲何義故觀無色耶。謂
有色相違是無色義。一切皆是無色。或隨所
應。爲捨執著無色我故。觀察無色
云何有見。幾是有見。爲何義故觀有見耶。謂
眼所行境是有見義。餘差別如有色説。一切
皆是有見。或隨所應。爲捨執著眼境我故。觀
察有見
云何無見。幾是無見。爲何義故觀無見耶。謂
有見相違是無見義。一切皆是無見。或隨所
應。爲捨執著非眼境我故。觀察無見
云何有對。幾是有對。爲何義故觀有對耶。謂
諸有見者皆是有對。又三因故説名有對。
謂種類故積集故不修治故。種類者。謂諸
色法互爲能礙互爲所礙。積集者。謂極微
已上。不修治者。謂非三摩地自在轉色。又損
害依處是有對義。一切皆是有對。或隨所應
爲捨執著不遍行我故。觀察有對
云何無對。幾是無對。爲何義故觀無對耶。謂
有對相違是無對義。一切皆是無對。或隨所
應。爲捨執著。遍行我故。觀察無對
云何有漏。幾是有漏。爲何義故觀有漏耶。謂
漏自性故。漏相屬故。漏所縛故。漏所隨故。漏
隨順故。漏種類故。是有漏義五取蘊十五界
十處全。及三界二處少分。是有漏。爲捨執著
漏合我故。觀察有漏
云何無漏。幾是無漏爲何義故觀無漏耶。謂
有漏相違是無漏義。五無取蘊全及三界二
處少分。是無漏爲捨執著離漏我故。觀察無

云何有諍。幾是有諍。爲何義故觀有諍耶。謂
依如是貪瞋癡故。執持刀杖發起一切鬪訟
違諍。彼自性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所
隨故。彼隨順故。彼種類故。是有諍義。乃至
有漏有爾所量。有諍亦爾。爲捨執著諍合我
故。觀察有諍
云何無諍。幾是無諍。爲何義故觀無諍耶。謂
有諍相違是無諍義。乃至無漏有爾所量。無
諍亦爾。爲捨執著離諍我故。觀察無諍
云何有染。幾是有染。爲何義故觀有染耶。謂
衣如是貪瞋癡故。染著後有自身。彼自性故。
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隨逐故。彼隨順故。
彼種類故。是有染義。乃至有諍有爾所量。
有染亦爾。爲捨執著染合我故。觀察有染
云何無染。幾是無染。爲何義故觀無染耶。謂
有染相違是無染義乃至無諍有爾所量。無
染亦爾。爲捨執著離染我故。觀察無染
云何依耽嗜。幾是依耽嗜。爲何義故觀依耽
嗜耶。謂依如是貪瞋癡故染著五欲。彼自性
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隨逐故。彼隨順
故。彼種類故。是依耽嗜義。乃至有染有爾
所量。依耽嗜亦爾。爲捨執著耽嗜合我故。觀
察依耽嗜
云何依出離。幾是依出離。爲何義故觀依出
離耶。謂依耽嗜相違是依出離義。乃至無染
有爾所量。出離亦爾。爲捨執著離耽嗜我故。
觀察出離
云何有爲。幾是有爲。爲何義故觀有爲耶。謂
若法有生滅住異。可知是有爲義。一切皆是
有爲唯除法界法處一分。爲捨執著無常我
故。觀察有爲
云何無爲。幾是無爲。爲何義故觀無爲耶。謂
有爲相違是無爲義。法界法處一分是無爲。
爲捨執著常住我故。觀察無爲。無取五蘊當
言有爲當言無爲。彼不應言有爲無爲。何以
故。諸業煩惱所不爲故。不應言有爲。隨欲現
前不現前故。不應言無爲。如世尊説。法有二
種。謂有爲無爲。云何今説此法非有爲非無
爲。若由此義説名有爲。不以此義説名無
爲。若由此義説名無爲。不以此義説名有爲。
依此道理唯説二種
云何世間。幾是世間。爲何義故觀世間耶。謂
三界所攝。及出世智後所得似彼顯現。是世
間義。諸蘊一分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
一分是世間。爲捨執著世依我故觀察世間」
云何出世。幾是出世。爲何義故觀出世耶。謂
能對治三界。無顛倒無戲論無分別故。是無
分別出世間義。又出世後所得亦名出世。依
止出世故是出世義。諸蘊一分及三界二處
一分是出世。爲捨執著獨存我故。觀察出世」
云何已生。幾是已生爲何義故觀已生耶。謂
過去現在是已生義。一切一分是已生。爲捨
執著非常我故。觀察已生。又有二十四種已
生。謂最初已生。相續已生。長養已生。依止
已生。轉變已生。成熟已生。退墮已生。勝進
已生。清淨已生。不清淨已生。運轉已生。有
種已生。無種已生。影像自在示現已生。展轉
已生。刹那壞已生。離會已生。異位已生。生死
已生成壞已生。先時已生。死時已生。中時已
生續時已生
云何非已生。幾是非已生。爲何義故觀非已
生耶。謂未來及無爲法是非已生義。一切一
分是非已生。爲捨執著常住我故。觀察非已
生。又已生相違是非已生義
云何能取。幾是能取。爲何義故觀能取耶。謂
諸色根及心心所是能取義。三蘊全色行蘊
一分。十二界六處全。及法界法處一分是能
取。爲捨執著能受用我故。觀察能取。又能取
有四種。謂不至能取。至能取。自相現在各別
境界能取。自相共相一切時一切境界能取。
又由和合識等生故。假立能取
云何所取。幾是所取。爲何義故觀所取耶。謂
諸能取亦是所取。或有所取非能取。謂唯是
取所行義。一切皆是所取。爲捨執著境界我
故。觀察所取
云何外門。幾是外門。爲何義故觀外門耶。謂
欲界所繋法是外門義。除依佛教所生聞思
慧。及彼隨法行所攝心心所等。四界二處全
及餘一分。欲界所攝是外門。爲捨執著不離
欲我故。觀察外門
云何内門。幾是内門。爲何義故觀内門耶。謂
外門相違是内門義。除四界二處全及餘一
分是内門。爲捨執著離欲我故。觀察内門
云何染汚。幾是染汚。爲何義故觀染汚耶。謂
不善及有覆無記法是染汚義。有覆無記者。
謂遍行意相應煩惱等。及色無色界繋諸煩
惱等。諸蘊十界四處一分是染汚。爲捨執著
煩惱合我故。觀察染汚
云何不染汚。幾是不染汚。爲何義故觀不染
汚耶。謂善及無覆無記法是不染汚義。八界
八處全。諸蘊及餘界處一分是不染汚。爲捨
執著離煩惱我故。觀察不染汚
云何過去。幾是過去。爲何義故觀過去耶。謂
自相已生已滅故。因果已受用故。染淨功用
已謝故。攝因已壞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憶
念分別相故。戀爲雜染相故。捨爲清淨相
故。是過去義。一切一分是過去。爲捨執著流
轉我故。觀察過去
云何未來。幾是未來。爲何義故觀未來耶。謂
有因非已生故。未得自相故。因果未受用故。
雜染清淨性未現前故。因及自相有非有故。
希爲雜染相故。不希爲清淨相故。是未來義。
一切一分是未來。爲捨執著流轉我故。觀察
未來
云何現在。幾是現在。爲何義故觀現在耶。謂
自相已生未滅故因果受用未受用故。雜染
清淨正現前故。能顯過去未來相故。作用現
前故。是現在義。一切一分是現在爲捨執著
流轉我故。觀察現在
何故過去未來現在。説名言事非涅槃等。内
自所證不可説故。唯曾當現是言説所依故」
云何善。幾是善。爲何義故觀善耶。謂自性故
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勝義故生得故。加行
故現前供養故。饒益故引攝故。對治故寂靜
故等流故。是善義。五蘊十界四處一分是善。
爲捨執著法合我故。觀察善。何等自性善。謂
信等十一心所有法。何等相屬善。謂彼相應
法。何等隨逐善。謂即彼諸法習氣。何等發起
善。謂彼所發身業語業。何等勝義善。謂眞如。
何等生得善。謂即彼諸善法。由先串習故感
得如是報。由此自性即於是處不由思惟任
運樂住。何等加行善謂依止親近善丈夫故。
聽聞正法如理作意。修習淨善法隨法行。何
等現前供養善。謂想對如來。建立靈廟圖寫
尊容。或想對正法。書治法藏興供養業。何等
饒益善。謂以四攝事饒益一切有情。何等引
攝善。謂施性福業事及戒性福業事故引攝
生天樂異熟引攝生富貴家。引攝隨順清淨
法。何等對治善。謂厭壞對治。斷對治。持對
治遠分對治。伏對治。離繋對治。煩惱障對
治。所知障對治。何等寂靜善。謂永斷貪欲。永
斷瞋恚。永斷愚癡。永斷一切煩惱。若想受
滅。若有餘依涅槃界。若無餘依涅槃界。若無
所住涅槃界。何等等流善。謂已得寂靜者。由
此増上力故。發起勝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
共功徳
云何不善。幾是不善。爲何義故觀不善耶。
謂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勝義故生
得故加行故現前供養故。損害故引攝故所
治故障礙故。是不善義。五蘊十界四處一分是
不善。爲捨執著非法合我故。觀察不善。何等
自性不善。謂除染汚意相應及色無色界煩
惱等。所餘能發惡行煩惱隨煩惱。何等相屬
不善。謂即此煩惱隨煩惱相應法。何等隨逐
不善。謂即彼習氣何等發起不善。謂彼所起
身業語業。何等勝義不善謂一切流轉。何等
生得不善。謂由串習不善故。感得如是異熟。
由此自性即於不善任運樂住。何等加行不
善。謂依止親近不善丈夫故。聽聞不正法不
如理作意行身語意惡行。何等現前供養不
善。謂想對歸依隨一天衆已。或殺害意爲先。
或邪惡意爲先。建立祠廟廣興供養業。令無
量衆廣樹非福何等損害不善。謂於一切處
起身語意種種邪行。何等引攝不善。謂行身
語意諸惡行已。於惡趣善趣引攝不愛果異
熟。或引或滿。何等所治不善。謂諸對治所對
治法。何等障礙不善。謂能障礙諸善品法
云何無記。幾是無記。爲何義故觀無記耶。謂
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勝義故生得
故。加行故現前供養故。饒益故受用故。引攝
故對治故。寂靜故等流故。是無記義。八界八
處全及餘蘊界處一分是無記。爲捨執著離
法非法我故。觀察無記。何等自性無記。謂八
色界處意相應品命根衆同分名句文身等。
何等相屬無記。謂懷非穢非淨心者。所有由
名句文身所攝受心心所法。何等隨逐無記。
謂即彼戲論習氣。何等發起無記。謂彼所攝
受諸心心所法。所發身業語業。何等勝義無
記。謂虚空非擇滅。何等生得無記。謂諸不善
有漏善法異熟。何等加行無記。謂非染非善
心者。所有威儀路工巧處法。何等現前供養
無記。謂如有一想對歸依隨一天衆。遠離殺
害意邪惡見。建立祠廟興供養業。令無量衆
於如是處不生長福非福何等饒益無記。謂
如有一於自僕使妻子等所。以非穢非淨心
而行惠施。何等受用無記。謂如有一以無簡
擇無染汚心受用資具。何等引攝無記。謂如
有一於工巧處串習故。於當來世復引攝如
是相身。由此身故習工巧處速疾究竟。何等
對治無記。謂如有一爲治疾病得安樂故。以
簡擇心好服醫藥。何等寂靜無記。謂色無色
界諸煩惱等。由奢摩他所藏伏故。何等等流
無記。謂變化心倶生品
復有示現善不善無記法。此復云何。謂佛及
得第一究竟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諸有情
故有所示現。當知此中無有一法眞實可得
云何欲界繋。幾是欲界繋。爲何義故觀欲界
繋耶。謂未離欲者所有善不善無記法。是欲
界繋義。四界二處全及餘蘊界處一分。是欲界
繋。爲捨執著未離欲界欲我故。觀察欲界繋」
云何色界繋。幾是色界繋。爲何義故觀色界
繋耶。謂已離欲界欲未離色界欲者。所有善
無記法。是色界繋義。除前所説四界二處餘
蘊界處一分。是色界繋。爲捨執著離欲界欲
我故。觀察色界繋
云何無色界繋。幾是無色界繋。爲何義故觀
無色界繋耶。謂已離色界欲未離無色界欲
者。所有善無記法。是無色界繋義。三界二處
四蘊一分。是無色界繋。爲捨執著離色界欲
我故。觀察無色界繋
復次有一分離欲具分離欲通達離欲損伏離
欲永害離欲。復有十種離欲。謂自性離欲。損
害離欲。任持離欲。増上離欲。愚癡離欲。對
治離欲。遍知離欲。永斷離欲。有上離欲。無
上離欲。何等自性離欲。謂於苦受及順苦受
處法生厭背性。何等損害離欲。謂習欲者暢
熱惱已生厭背性。何等任持離欲。謂飽食已
於諸美膳生厭背性。何等増上離欲。謂得勝
處已於下劣處生厭背性。何等愚癡離欲。謂
諸愚夫於涅槃界生厭背性。何等對治離欲。
謂由世間出世間道斷諸煩惱。何等遍知離
欲。謂已得見道者。於三界法生厭背性。何等
永斷離欲。謂永斷地地諸煩惱已生厭背性。
何等有上離欲。謂世間聲聞獨覺所有離欲。
何等無上離欲。謂佛菩薩所有離欲爲欲。利
樂諸有情故
云何有學。幾是有學。爲何義故觀有學耶。謂
求解脱者所有善法。是有學義。十界四處諸
蘊一分。是有學。爲捨執著求解脱我故。觀察
有學
云何無學。幾是無學。爲何義故觀無學耶。謂
於諸學處已得究竟者所有善法。是無學義。
爲捨執著已脱我故。觀察無學
云何非學非無學。幾是非學非無學。爲何義
故觀非學非無學耶。謂諸異生所有善不善
無記法。及諸學者染汚無記法。諸無學者無
記法并無爲法。是非學非無學義。八界八處
及餘蘊界處一分。是非學非無學。爲捨執
著不解脱我故。觀察非學非無學
云何見所斷。幾是見所斷。爲何義故觀見所
斷耶。謂分別所起染汚見疑見處疑處。及於
見等所起邪行煩惱隨煩惱及由見等所發身
語意業。并一切惡趣等蘊界處。是見所斷義。
一切一分是見所斷。爲捨執著見圓滿我故。
觀察見所斷
云何修所斷。幾是修所斷。爲何義故觀修所
斷耶。謂得見道後見所斷相違諸有漏法。是
修所斷義。一切一分是修所斷。爲捨執著修
圓滿我故。觀察修所斷
云何非所斷。幾是非所斷。爲何義故觀非所
斷耶。謂諸無漏法除順決擇分。是非所斷。十
界四處諸蘊一分。是非所斷。爲捨執著成滿
我故觀察非所斷
云何縁生。幾是縁生。爲何義故觀縁生耶。謂
相故分別支故略攝支故建立支縁故建立支
業故支雜染攝故義故甚深故差別故順逆故。
是縁生義。一切皆是縁生。唯除法界法處一
分諸無爲法。爲捨執著無因不平等因我法
故觀察縁生
何等相故。謂無作縁生故。無常縁生故。勢用
縁生故。是縁生相
何等分別支故。謂分別縁生爲十二分。何等
十二。謂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
及老死
何等略攝支故。謂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
生支。能引支者。謂無明行識。所引支者。謂
名色六處觸受。能生支者。謂愛取有。所生支
者謂生老死
何等建立支縁故。謂習氣故引發故思惟故
倶有故。建立支縁隨其所應
何等建立支業故。謂無明有二種業。一令諸
有情於有愚癡。二與行作縁。行有二種業。一
令諸有情於諸趣中種種差別。二與識作縁。
由熏習故。識有二種業。一持諸有情所有業
縛。二與名色作縁。名色有二種業。一攝諸有
情自體。二與六處作縁。六處有二種業。一
攝諸有情自體圓滿。二與觸作縁。觸有二種
業。一令諸有情於所受用境界流轉。二與受
作縁受有二種業。一令諸有情於所受用生
果流轉。二與愛作縁。愛有二種業。一引諸有
情流轉生死。二與取作縁。取有二種業。一爲
取後有。令諸有情發有取識。二與有作縁。有
有二種業。一令諸有情後有現前。二與生作
縁。生有二種業。一令諸有情名色六處觸受
次第生起。二與老死作縁。老死有二種業。一
數令有情時分變異。二數令有情壽命變異
何等支雜染攝故。謂若無明若愛若取。是煩
惱雜染所攝。若行若識若有。是業雜染所攝。
餘是生雜染所攝
何等義故。謂無作者義。有因義。離有情義。依
他起義。無作用義。無常義。有刹那義。因果
相續不斷義。因果相似攝受義。因果差別義。
因果決定義。是縁起義
何等甚深故。謂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
故。住甚深故。轉甚深故。是甚深義。又諸縁
起法雖刹那滅而住可得。雖無作用縁而有
功能縁可得。雖離有情而有情可得。雖無作
者而諸業果不壞可得。是故甚深。又諸縁起
法。不從自生。不從他生不從共生。非不自作
他作因生。是故甚深
何等差別故。謂識生差別故。内死生差別故。
外穀等生差別故。成壞差別故。食持差別故。
愛非愛趣分別差別故。清淨差別故。威徳差
別故。是差別義
何等順逆故謂雜染順逆故清淨順逆。故是
説縁起順逆義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二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三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云何縁。幾是縁。爲何義故觀縁耶。謂因故等
無間故所縁故増上故。是縁義。一切是縁。爲
捨執著我爲因法故。觀察縁何等因縁。謂阿
頼耶識及善習氣。又自性故差別故助伴故
等行故増益故障礙故攝受故。是因縁義。自
性者。謂能作因。自性差別者。謂能作因差別。
略有二十種。一生能作。謂識和合望識。二
住能作。謂食望已生及求生有情。三持能作。
謂大地望有情。四照能作。謂燈等望諸色。五
變壞能作。謂火望薪。六分離能作。謂鎌等望
所斷。七轉變能作。謂工巧智等望金銀等物。
八信解能作。謂煙望火。九顯了能作。謂宗因
喩望所成義。十等至能作。謂聖道望涅槃。十
一隨説能作。謂名想見。十二觀待能作。謂觀
待此故於彼求欲生。如待飢渇追求飮食。十
三牽引能作。謂懸遠縁。如無明望老死。十四
生起能作。謂隣近縁。如無明望行。十五攝受
能作。謂所餘縁。如田水糞等望穀生等。十六
引發能作。謂隨順縁。如正事王令王悦豫。
十七定別能作。謂差別縁。如五趣縁望五趣
果。十八同事能作。謂和合縁。如根不壞境界
現前。作意正起望所生識。十九相違能作。謂
障礙縁。如雹望穀。二十不相違能作。謂無障
礙縁。如穀無障。助伴者。謂諸法共有而生必
無缺減。如四大種及所造色隨其所應。等行
者。謂諸法共有等行所縁必無缺減。如心心
所。増益者。謂前際修善不善無記法故。能令
後際善等諸法展轉増勝後後生起。障礙者。
謂隨所數習諸煩惱故。隨所有惑皆得相續
増長堅固。乃令相續遠避涅槃。攝受者。謂不
善及善有漏法能攝受自體故
何等等無間縁。謂中無間隔。等無間故。同分
異分心心所生。等無間故。是等無間縁義。何
等所縁縁。謂有分齊境所縁故。無分齊境所
縁故。無異行相境所縁故。有異行相境所縁
故。有事境所縁故。無事境所縁故。事所縁
故。分別所縁故。有顛倒所縁故。無顛倒所縁
故。有礙所縁故。無礙所縁故。是所縁縁義。何
等増上縁。謂任持増上故。引發増上故。倶
有増上故。境界増上故。産生増上故。住持
増上故。受用果増上故。世間清淨離欲増上
故。出世清淨離欲増上故。是増上縁義
云何同分彼同分。幾是同分彼同分。爲何義
故觀同分彼同分耶。謂不離識彼相似根於
境相續生故。離識自相似相續生故。是同分
彼同分義。色蘊一分眼等五有色界處一分。
是同分彼同分。爲捨執著與識相應不相應
我故。觀察同分彼同分
云何執受。幾是執受。爲何義故觀執受耶。謂
受生所依色故。是執受義。色蘊一分五有色
界處全及四一分。是執受。爲捨執著身自在
轉我故。觀察執受
云何根。幾是根。爲何義故觀根耶。謂取境増
上故。種族不斷増上故。衆同分住増上故。受
用淨不淨業果増上故。世間離欲増上故。出
世離欲増上故。是根義。受識蘊全色行蘊一
分。十二界六處全法界法處一分。是根爲捨
執著増上我故觀察根
云何苦苦性。幾是苦苦性。爲何義故觀苦苦
性耶。謂苦受自相故。隨順苦受法自相故。是
苦苦性義。一切一分是苦苦性。爲捨執著有
苦我故。觀察苦苦性
云何壞苦性。幾是壞苦性。爲何義故觀壞苦
性耶。謂樂受變壞自相故。隨順樂受法變壞
自相故。於彼愛心變壞故。是壞苦性義。一
切一分是壞苦性。爲捨執著有樂我故。觀察
壞苦性
云何行苦性。幾是行苦性。爲何義故觀行苦
性耶。謂不苦不樂受自相故。隨順不苦不樂
受法自相故。彼二麁重所攝受故。不離二無
常所隨不安隱故。是行苦性義。除三界二處
諸蘊一分。一切是行苦性。爲捨執著有不苦
不樂我故。觀察行苦性
云何有異熟。幾是有異熟。爲何義故觀有異
熟耶。謂不善及善有漏。是有異熟。十界四處
諸蘊一分。是有異熟。爲捨執著能捨能續諸
蘊我故。觀察有異熟。又異熟者。唯阿頼耶識
及相應法。餘但異熟生非異熟
云何食。幾是食。爲何義故觀食耶。謂變壞故。
有變壞者境界故。有境界者希望故。有希望
者取故。有取者是食義。三蘊十一界五處一
分是食爲捨執著由食住我故。觀察食。又此
食差別建立略有。四種一不淨依止住食。二
淨不淨依止住食。三清淨依止住食。四示現
住食
云何有上。幾是有上。爲何義故觀有上耶。謂
一切有爲故。無爲一分故。是有上義。除法界
法處一分。一切是有上。爲捨執著下劣事我
故。觀察有上
云何無上。幾是無上。爲何義故觀無上耶。謂
無爲一分故。是無上義。法界法處一分。是無
上。爲捨執著最勝事我故。觀察無上
由此所説差別道理。餘無量門可類觀察。復
次蘊界處差別略有三種。謂遍計所執相差
別。所分別相差別。法性相差別。何等遍計所
執相差別。謂於蘊界處中。遍計所執我。有情
命者生者養者數取趣者意生者摩納婆等。
何等所分別相差別。謂即蘊界處法。何等法
性相差別。謂即於蘊界處中我等無性無我。
有性
復有四種差別。謂相差別。分別差別。依止差
別。相續差別。何等相差別。謂蘊界處一一
自相差別。何等分別差別。謂即於蘊界處中。
實有假有。世俗有勝義有。有色無色。有見無
見。如是等無量差別分別如前説。何等依止
差別。謂乃至有情依止差別有爾所。當知蘊
界處亦爾。何等相續差別。謂一一刹那蘊界
處轉。於相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謂了知我
執過患。於分別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謂了
知聚想過患。於依止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
謂了知不作而得。雖作而失想過患。於相續
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謂了知安住想過患」
又蘊界處有六種差別。謂外門差別。内門差
別。長時差別。分限差別。暫時差別。顯示差
別。何等外門差別。謂多分欲界差別。何等
内門差別。謂一切定地。何等長時差別。謂諸
異生。何等分限差別。謂諸有學。及除最後刹
那蘊界處。所餘無學。何等暫時差別。謂諸無
學最後刹那蘊界處。何等顯示差別。謂諸佛
及已得究竟菩薩摩訶薩所示現諸蘊界處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本事分中攝品第二
云何攝。略説攝有十一種。謂相攝界攝種類
攝分位攝伴攝方攝時攝一分攝具分攝更互
攝勝義攝
何等相攝。謂蘊界處一一自相。即體自攝
何等界攝。謂蘊界處所有種子阿頼耶識能
攝彼界
何等種類攝。謂蘊界處其相雖異。蘊義界義
處義等故展轉相攝
何等分位攝。謂樂位蘊界處即自相攝。苦位
不苦不樂位亦爾。分位等故
何等伴攝。謂色蘊與餘蘊互爲伴故。即攝助
伴餘蘊界處亦爾
何等方攝。謂依東方諸蘊界處還自相攝。餘
方蘊界處亦爾
何等時攝。謂過去世諸蘊界處還自相攝。未
來現在諸蘊界處亦爾
何等一分攝。謂所有法蘊界處所攝但攝一
分非餘。應知一分攝
何等具分攝。謂所有法蘊界處所攝。能攝全
分。應知具分攝
何等更互攝。謂色蘊攝幾界幾處。十全一少
分。受蘊攝幾界幾處。一少分。如受蘊想行蘊
亦爾。識蘊攝幾界幾處。七界一處。眼界攝幾
蘊幾處。色蘊少分一處全。如眼界耳鼻舌身
色聲香味觸界亦爾。意界攝幾蘊幾處。一蘊
一處。法界攝幾蘊幾處。三蘊全色蘊少分一
處全。眼識界攝幾蘊幾處。識蘊意處少分。如
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爾。眼處攝幾蘊幾
界。色蘊少分一界全。如眼處耳鼻舌身色聲
香味觸處亦爾意處攝幾蘊幾界。一蘊七界。
法處攝幾蘊幾界。三蘊全一少分一界全。如
是諸餘法以蘊界處名説。及餘非蘊界處名
説。如實有假有世俗有勝義有。所知所識所
達。有色無色有見無見。如是等如前所顯。隨
其所應與蘊界處更互相攝。盡當知
何等勝義攝。謂蘊界處眞如所攝。於攝善巧
得何勝利。得於所縁略集勝利。隨彼彼境略
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増勝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本事分中相應品第三
云何相應。略説相應有六種。謂不相離相應。
和合相應。聚集相應。倶有相應。作事相應。同
行相應
何等不相離相應。謂一切有方分色與極微
處互不相離
何等和合相應。謂極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
更互和合
何等聚集相應。謂方分聚色展轉集會
何等倶有相應。謂一身中諸蘊界處。倶時流
轉同生住滅
何等作事相應。謂於一所作事展轉相攝。如
二苾芻隨一所作更互相應
何等同行相應。謂心心所於一所縁展轉同
行。此同行相應復有多義。謂他性相應非己
性。不相違相應非相違。同時相應非異時。同
分界地相應非異分界地。復有一切遍行同
行相應。謂受想思觸作意識。復有染汚遍行
同行相應。謂於染汚意四種煩惱。復有非一
切時同行相應謂依止心。或時起信等善法。
或時起貪等煩惱隨煩惱法。復有分位同行
相應。謂與樂受諸相應法。與苦受不苦不樂
受諸相應法。復有無間同行相應。謂在有心
位。復有有間同行相應謂無心定所間。復有
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繋心心所。復有
内門同行相應。謂諸定地所有心心所。復有
曾習同行相應。謂諸異生所有心心所。及有
學者一分心心所。復有未曾習同行相應。謂
出世間諸心心所。及初後時出世後所得諸
心心所。於相應善巧得何勝利。能善了悟唯
依止心。有受想等染淨諸法相應不相應義。
由此了悟。即能捨離計我能受能想能思能
念染淨執著。又能善巧速入無我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云何成就。謂成就相如前所説。此差別有三
種。謂種子成就。自在成就。現行成就
何等種子成就。謂若生欲界。欲色無色界繋
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
若生色界。欲界繋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
故成就。亦名不成就。色無色界繋煩惱隨煩
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若生無
色界。欲色界繋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
成就。亦名不成就。無色界繋煩惱隨煩惱。
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若已得三界
對治道。隨如是如是品類對治已生。如此如
此品類由種子成就得不成就。隨如是如是
品類對治未生。如此如此品類由種子成就
故成就
何等自在成就。謂諸加行善法。若世出世靜
慮解脱。三摩地三摩鉢底等。功徳及一分無
記法。由自在成就故成就
何等現行成就。謂諸蘊界處法。隨所現前若
善若不善若無記。彼由現行成就故成就。若
已斷善者。所有善法由種子成就故成就。亦
名不成就。若非涅槃法。一闡底迦。究竟成就
雜染諸法。由闕解脱因亦名阿顛底迦。以彼
解脱得因必竟不成就故
於成就善巧得何勝利。能善了知諸法増減。
知増減故於世興衰離決定想。乃至能斷若
愛若恚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決擇分中諦品第一

云何決擇。略説決擇有四種。謂諦決擇法決
擇得決擇論議決擇
云何諦決擇。謂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云何苦諦。謂有情生及生所依處
何等有情生即有情世間。謂諸有情生在那
落迦傍生餓鬼人天趣中。人謂東毘提訶。西
瞿陀尼。南贍部洲。北倶盧洲。天謂四大王
衆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
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
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有情天無煩
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無邊空
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
天。何等生所依處即器世間。謂水輪依風輪。
地輪依水輪。依此地輪有蘇迷盧山七金山
四大洲八小洲内海外海。蘇迷盧山四外層
級四大王衆天。三十三天所居處別。外輪圍
山虚空宮殿。若夜摩天覩史多天化樂天他
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處別。諸阿素洛所
居處別。及諸那落迦所居處別。謂熱那落迦。
寒那落迦。孤獨那落迦。及一分傍生餓鬼所
居處別。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
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蘇
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衆天千三十三
天千夜摩天千覩史多天千樂變化天千他化
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總名小千世界。千小
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總名第
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
圍山周匝圍繞。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壞同
成。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
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
有將成。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
已住。如於東方乃至一切十方亦爾。若有情
世間若器世間。業煩惱力所生故。業煩惱増
上所起故。總名苦諦
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非業煩惱力所生
故。非業煩惱増上所起故。然由大願清淨善
根増上所引。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
尚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況尋思者
復次苦相差別有八。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攝一切五
取蘊苦。生何因苦。衆苦所逼故。餘苦所依故。
老何因苦。時分變壞苦故。病何因苦。大種變
異苦故。死何因苦。受命變壞苦故。怨憎會何
因苦。合會生苦故。愛別離何因苦。別離生苦
故。求不得何因苦。所悕不果生苦故。略攝一
切。五取蘊何因苦。麁重苦故。如是八種略攝
爲六。謂逼迫苦轉變苦合會苦別離苦所悕
不果苦麁重苦。如是六種廣開爲八。若六若
八平等平等。如説三苦。此中八苦。爲三攝八
八攝三耶。展轉相攝。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
苦怨憎會苦。能顯苦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能顯壞苦。略攝一切五取蘊苦。能顯行苦。如
説二苦。謂世俗諦苦。勝義諦苦。何者世俗
諦苦。何者勝義諦苦。謂生苦乃至求不得苦。
是世俗諦苦。略攝一切五取蘊苦。是勝義諦

云何苦諦共相。謂無常相苦相空相無我相。
何等無常相。略有十二。謂非有相壞滅相變
異相別離相現前相法爾相刹那相相續相病
等相種種心行轉相資産興衰相器世成壞
相。何等非有相。謂蘊界處於一切時我我所
性常非有故
何等壞滅相。謂諸行生已即滅。暫有還無故。
何等變異相。謂諸行異生由不相似相續轉

何等別離相。謂於諸行失増上力。或他所攝
執爲己有。何等現前相。謂正處無常由因隨
今受無常故
何等法爾相。謂當來無常由因隨逐定當受

何等刹那相。謂諸行刹那後必不住故。何等
相續相。謂無始時來諸行生滅相續不斷故」
何等病等相。謂四大時分受命變異故。何等
種種心行轉相。謂於一時起有貪心。或於一
時起離貪心。如是有瞋離瞋有癡離癡若
若散若下若擧。若掉離掉。若不寂靜若寂靜。
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轉故
何等資産興衰相。謂諸興善終歸衰變故。何
等器世成壞相。謂火水風三種成壞有三災。
頂謂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第四靜慮外宮殿
等。雖無外災成壞。然彼諸天與宮殿等倶生
倶滅説有成壞。復有三種中劫。所謂饑饉疫
病刀兵。此小三災劫究竟位方乃出現。謂世
界成已。一中劫初唯減。一中劫後唯増。十八
中劫亦増亦減。二十中劫世界正壞。二十中
劫世界壞已住。二十中劫世界正成。二十中
劫世界成已住。合此八十中劫爲一大劫。由
此劫數顯色無色界諸天壽量。如説以壽盡
故福盡故業盡故。彼彼有情從彼彼處沒。云
何壽盡。謂時死。云何福盡。謂非時死即非福
死。以彼有情貪著定味。福力減盡因此命終。
云何業盡。謂順生受業順後受業倶盡故死」
何等苦相。謂或三苦或八苦或六苦。廣説如
前。是名苦相。何故經説若無常者即是苦耶。
由二分無常爲縁苦相可了知故。謂生分無
常爲縁。苦苦性可了知故滅分無常爲縁。壞
苦性可了知故。倶分無常爲縁。行苦性可了
知故。即依此義薄伽梵説。諸行無常諸行變
壞。又依此義言。諸所有受我説皆苦。又於生
滅二法所隨諸行中。有生等八苦。性可了知
故。佛説言。若無常者即是苦。又於無常諸行
中。有生等苦可了知者。如來依此密意説言。
由無常故苦非一切行
何等空相。謂若於是處此非有。由此理正觀
爲空。若於是處餘是有。由此理如實知有。是
名善入空性。如實知者不顛倒義。於何處誰
非有於蘊界處常恒凝住。不變壞法我我所
等非有。由此理彼皆是空。於何處誰餘有。即
此處無我性。此我無性無我有性。是謂空性。
故薄伽梵密意説言。有如實知有。無如實知
無。復有三種空性。謂自性空性。如性空性。眞
性空性。初依遍計所執自性觀。第二依依他
起自性觀。第三依圓成實自性觀
何等無我相。謂如我論者所立我相蘊界處
非此相。由蘊界處我相無故。名無我相。故薄
伽梵密意説言。一切法皆無我。如世尊説。此
一切非我所。此非我處此非我我。於如是義
應以正慧如實觀察。此言何義。謂於外事密
意説此一切非我所。於内事密意説此非我
處此非我我。所以者何。以於外事唯計我所
相。是故但遣我所。於内事通計我我所相。
是故雙遣我我所
前説無常皆刹那相。此云何知。如心心所是
刹那相。當知色等亦刹那相。由心執受故。等
心安危故。隨心轉變故。是心所依故。心増上
生故。心自在轉故。又於最後位變壞可得故。
生已不待縁自然滅壞故當觀色等亦念念

如世尊説。諸所有色。彼一切若四大種若四
大種所造。此依何意説依容有意。説同在一
處。依此而有是造義。若於此聚此大種可得。
當知此聚唯有此大種非餘。或有聚唯一大
種。或有二大種。或有乃至一切大種。所造色
亦爾。若於此聚此所造色可得。當知此聚唯
此非餘。或有聚唯一所造色。或二所造色。或
有乃至多所造色隨其所應
又説麁聚色極微集所成者。當知此中極微
無體。但由覺慧漸漸分析細分損減。乃至可
析邊際。即約此際建立極微。爲遣一合想故。
又爲悟入諸所有色非眞實故
復次苦法略有八種差別。謂有廣大不寂靜
苦。有寂靜苦。有寂靜不寂靜苦。有中不寂靜
苦。有微薄不寂靜苦。有微薄寂靜苦。有極微
薄寂靜苦。有非苦似苦住大寂靜。云何廣大
不寂靜苦。謂生欲界未曾積集諸善根者。云
何寂靜苦。謂即此已生順解脱分善根者。云
何寂靜不寂靜苦。謂即此爲世間道離欲已
種善根者。云何中不寂靜苦。謂生色界遠離
順解脱分者。云何微薄不寂靜苦。謂生無色
界遠離順解脱分者。云何微薄寂靜苦。謂諸
有學。云何極微薄寂靜苦。謂諸無學命根住
縁六處。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靜。謂已得究
竟菩薩摩訶薩等。乘大悲願力故生諸有中。
復次前説死苦。死有三種。謂或善心死。或不
善心死。或無記心死。善心死者。謂於明利
心現行位。或由自善根力所持故。或由他所
引攝故。發起善心趣命終位。不善心死者。謂
亦於明利心現行位。或由自不善根力所持
故。或由他所引攝故。起不善心趣命終位。無
記心死者。謂若於明利心現行位。若於不明
利心現行位。或由闕二縁故。或由加行無功
能故。起無記心趣命終位
修淨行者臨命終位。於身下分先起冷觸。不
淨行者臨命終位。於身上分先起冷觸。不淨
行者中有生時。其相顯現如黒羊羔光。或如
陰暗夜分。修淨行者中有生時。其相顯現如
白練光。或如晴夜分
又此中有在欲色界正受生位。亦從無色界
命終後位。亦名意生健達縛等。極住七日或
中夭。或時移轉
住中有中。亦能集諸業。先串習力所引善等。
思現行故。又能覩見同類有情。又中有形似
當生處。又此中有所趣無礙。如具神通往來
迅速。仍於生處有所拘礙。又此中有於所生
處。如秤兩頭低昂道理。終沒結生時分亦
爾。住中有中於所生處發起貪愛。亦用餘煩
惱爲縁助。此中有身與貪倶滅。羯邏藍身與
識倶生。此唯是異熟。自此已後根漸生長。
如縁起中説。於四生類或受卵生。或受胎
生。或受濕生。或受化生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三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四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二
云何集諦。謂諸煩惱及煩惱増上所生諸業。
倶説名集諦。然薄伽梵隨最勝説。若愛若後
有愛。若喜貪倶行愛。若彼彼喜樂愛。是名
集諦。言最勝者是遍行義。由愛具有六遍行
義。是故最勝。何等爲六。一事遍行。二位遍
行。三世遍行。四界遍行。五求遍行。六種遍

云何煩惱。謂由數故相故縁起故境界故相
應故差別故邪行故界故衆故斷故。觀諸煩

何等數故。謂或六或十六。謂貪瞋慢無明疑。
見十謂前五見又分五。謂薩迦耶見邊執見
邪見見取戒禁取
何等相故。謂若法生時相不寂靜。由此生故
身心相續不寂靜轉。是煩惱相
何等縁起故。謂煩惱隨眠未永斷故。順煩惱
法現在前故。不正思惟現前起故。如是煩惱
方乃得生。是名縁起
何等境界故。謂一切煩惱還用一切煩惱爲
所縁境。及縁諸煩惱事。又欲界煩惱除無明
見疑。餘不能縁上地爲境。上地諸煩惱不能
縁下地爲境。已離彼地欲故。又縁滅道諦諸
煩惱。不能親縁滅道爲境。唯由依彼妄起分
別説爲所縁。又煩惱有二種。謂縁無事及縁
有事。縁無事者。謂見及見相應法。所餘煩惱
名縁有事
何等相應故。謂貪不與瞋相應。如瞋疑亦爾。
餘皆得相應。如貪瞋亦爾。謂瞋不與貪慢見
相應。慢不與瞋疑相應。無明有二種。一一切
煩惱相應無明。二不共無明。不共無明者。謂
於諦無智。見不與瞋疑相應。疑不與貪慢見
相應。忿等隨煩惱更互不相應。無慚無愧於
一切不善品中恒共相應。惛沈掉擧不信懈
怠放逸。於一切染汚品中恒共相應
何等差別故。謂諸煩惱依種種義立種種門
差別。所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纒暴流軛取繋
蓋株杌垢燒害箭所有惡行漏匱熱惱諍熾
然稠林拘礙等
結有幾種。云何結。何處結耶。結有九種謂愛
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
愛結者。謂三界貪愛結所繋故不厭三界。由
不厭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
世苦。與苦相應
恚結者。謂於有情苦及順苦法心有損害。恚
結所繋故。於恚境相心不棄捨。不棄捨故廣
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
相應
慢結者。即七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増上
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謂於下劣計己爲勝。或
不相似計己相似。心擧爲性。過慢者。謂
於相似計己爲勝。或復於勝計己相似。心擧
爲性。慢過慢者。謂於勝己計己爲勝。心擧爲
性。我慢者。謂於五取蘊觀我我所。心擧爲
性。増上慢者。謂於未得上勝證法。計己已得
上勝證法。心擧爲性。下劣慢者。謂於多分
勝計己少分劣。心擧爲性。邪慢者。謂實無
徳計己有徳。心擧爲性。慢結所繋故。於我我
所不能了。知不了知故執我我所。廣行不善
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無明結者。謂三界無智無明結所繋故。於苦
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廣行不善不行
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見結者。即三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
結所繋故。於邪出離妄計追求妄興執著。於
邪出離妄執著已。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
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取結者。謂見取戒禁取。取結所繋故。於邪出
離方便妄計執著。以妄執著邪出離方便故。
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