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放光般若經 (No. 0221_ 無羅叉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100] [Prev]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翼。若持般若波羅蜜轉復教餘人。解其中慧
事事分別。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徳。多於
前所供養者上所從聞。是般若波羅蜜者。當
知其尊在諸賢聖之上。當視是人如世尊無
異。所以者何。得見般若波羅蜜者則爲見世
尊已。世尊則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則
是世尊。何以故。過去當來今現在諸如來無
所著等正覺。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得成阿
惟三佛故。諸賢聖智及諸阿惟越致菩薩。皆
從是般若波羅蜜中出。得成阿惟佛。諸聲聞
者亦從其中皆得羅漢。辟支佛各得其所。發
菩薩意者亦從是皆得諸菩薩徳。是故拘翼。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見現在諸佛承事供
養者。當供養般若波羅蜜。佛言。我奉持供
養般若波羅蜜如是上事。自致成阿惟三佛
於中最尊。誰復有尊可承供養。從天上至世
間過諸三界無復尊者。熟自思念我本從般
若波羅蜜自致三耶三佛。般若波羅蜜者則
是我之所尊。是故我今當供養般若波羅蜜
所應恭敬。是故拘翼。我自供養承事是般若
波羅蜜初不遠離。我所作者皆因般若波羅
蜜而行。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佛者。當供養般若波羅蜜受持奉行。何
以故。諸菩薩摩訶薩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
故。諸佛世尊皆從菩薩摩訶薩出生故。是故
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行三乘法者皆當供
養般若波羅蜜。書持受學亦當如是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



放光般若經卷第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功徳品第三十九
佛告釋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
浮提。其中衆生使立十善。於拘翼意云何。其
福寧多不。釋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拘翼。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
羅蜜經卷授與他人。使書持諷誦解其中事。
得其功徳甚倍多也。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
中。廣説無漏之法。使諸善男子善女人皆得
而學。甫當來者。亦復得學等至於道。求羅
漢辟支佛道者皆於是得。甫當求者亦於是
得。求菩薩道者皆於中得。甫當求者皆悉當
於中得。已成阿惟三佛者皆於中得。甫當求
阿惟三佛者亦當於是中得。拘翼。何等爲無
漏之法。謂三十七品空及三脱門四諦。内外
空。及有無空佛十種力無量佛法。使善男子
善女人得成阿惟三佛。甫當求者亦當得成
阿惟三佛。拘翼。教一閻浮提衆生皆立於十
善。不如使一人得須陀洹道。何以故。雖教一
閻浮提衆生使行十善未脱三惡趣。教一人
得須陀洹者。已離三惡趣故。拘翼。若教一閻
浮提其中衆生使行十善盡得須陀洹。不如
教一人使得辟支佛得福甚多。拘翼。盡教一
閻浮提人立於十善。皆得須陀洹斯陀含阿
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不如教一人使發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意其徳甚多。何以故。使一人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爲續佛種佛種
不斷故。拘翼。須陀洹至辟支佛及佛皆從菩
薩生。是故當知。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羅
蜜經卷。授與他人所得甚多。何以故。諸廣大
之法。皆來入般若波羅蜜故。因是便知有刹
利梵志長者大姓。因知有四天王上至無思
想無思想慧天。因知有三十七品至薩云若。
知有須陀洹上至三耶三佛。拘翼。置是一閻
浮提衆生。及四天下至小千天下。中千天下
三千大千國土。及如恒邊沙國土滿中衆生。
悉教立於十善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
持般若波羅蜜。教他人使書持經卷諷誦解
説。得其功徳甚多甚多。復次拘翼。善男子
善女人。教一閻浮提滿中衆生。令立四禪四
等及四空定。得五神通其人得福寧爲多不。
釋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故
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授與
他人。使書持經卷諷誦解説。得其福多。何
以故。拘翼。般若波羅蜜者。所説極廣遠故。
拘翼。置是一閻浮提四天下小千國土中千
國土三千大千國土。及如十方恒邊沙國土
滿中衆生。悉教令得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得
五神通其功徳寧多不。釋提桓因白佛言。甚
多甚多世尊。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
書持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書持諷誦解
説中事。得其功徳甚多甚多。復次拘翼。受
持般若波羅蜜者。不以二事亦非不二。受行
五波羅蜜。亦不以二道亦非不二。亦不以二
事念内外空及有無空。亦不以二事道行三
十七品。亦不以二事道行薩*云若。復次拘
翼。若善男子善女人。以無央數方便持般
若波羅蜜。教化衆生。使學受持諷誦解説廣
演其義。不以二事觀般若波羅蜜。亦不以
相亦不以無相。亦不合亦不散。亦不應非不
應。亦不 擧亦不下。亦不著亦不斷。亦不生
亦不滅。亦不持非不持。亦不處非不處。亦
不實亦不虚。亦不垢亦不淨。亦不信非不信。
亦不法非不法。亦不如非不如。亦不眞際非
不眞際。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
波羅蜜。授與他人使諷誦學。事事分別解説
其義章句分明。持是教人所得功徳。勝自諷
誦守行其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學般若波
羅蜜。諷誦解説身自供養。復教他人令諷誦
學爲解中義分別。其慧明了具足者。是善男
子善女人。所得功徳最倍益多。釋提桓因白
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學般若波
羅蜜者。當具足受解其句義。佛言。如是如是。
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學般若波羅蜜者。當
具足受解其句義。如是受學者。是善男子善
女人。得無央數不可計善本之徳。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盡其形壽供食十方諸佛如來隨
其所樂。其人殖福寧爲多不。釋提桓因言。
甚多甚多。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
無*央數方便持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
守行具足解慧了其句義者。所得功徳福最
甚多。何以故。過去當來現在諸佛本行菩薩
道時皆於般若波羅蜜中學。成得阿惟三佛。
其有學者亦當復成阿惟三佛。復次拘翼。善
男子善女人於阿僧祇劫行檀波羅蜜。不如
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廣教衆
生而無所猗。拘翼。菩薩行檀波羅蜜若有所
猗。生意念言我施與彼。作如是者爲住布施。
不成檀波羅蜜。言我持戒是我所戒。便住於
戒不成尸波羅蜜。言我忍辱以是故忍。便住
於忍爲不成羼波羅蜜。言我精進有所爲進
便住於精進爲不成惟逮波羅蜜。言我行禪
有所爲禪。便住於禪爲不成禪波羅蜜。言我
行智。便念於智以住於智。爲不成般若波羅
蜜。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作是行者。不成六波
羅蜜。釋提桓因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作何等
行當成六波羅蜜。佛告釋提桓因言。菩薩
布施亦不自有亦不有所施亦不有受者。是
爲行檀波羅蜜。至般若波羅蜜亦不有亦
不得。是爲菩薩具足行六波羅蜜。拘翼。若
善男子善女人行六波羅蜜及其義解。當作
是知。何以故。後當來世當有善男子善女
人。發意欲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住於般若
波羅蜜。不具足聞般若波羅蜜及其義解。或
不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故當爲是輩人。
具足解説般若波羅蜜中慧。釋提桓因白佛
言。何等爲人説般若波羅蜜。佛告釋提桓因
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説般若波羅蜜。説已
當復説。釋提桓因白佛言。云何善男子善女
人説般若波羅蜜。説已當復説。佛語釋提桓
因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新入般若波羅蜜者。
當爲説般若波羅蜜。爲説已當復説。爲新入
者説色無常。當爲作如是説。如是行者爲行
般若波羅蜜。如是説者爲念五陰無常。善
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説五陰無常者。爲欲初
向行般若波羅蜜。説十二衰無常苦空行六
波羅蜜。説十八性無常苦空行六波羅蜜。説
五陰苦空行六波羅蜜。説四禪四等四空定
無常苦空行六波羅蜜。説三十七品十八法
至薩云若。説無常教非常苦空。作如是説
作如是解。是爲教新發意者行般若波羅蜜。
拘翼。新學初發意者當作是行。復次拘翼。
若善男子善女人。深入學者説般若波羅蜜
時。當語是新學初發意者言。汝當受念六波
羅蜜。受已當住第一菩薩地。從第一至第二
至十住。作是想有著想有猗想。作是念般若
波羅蜜。拘翼。是爲新發意行般若波羅蜜者。
復次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復作是教言。汝
當作是念般若波羅蜜。作是念已出過羅漢
辟支佛上。是爲新發意者行。復次拘翼。有行
菩薩道者。當語新學者言。當受是般若波羅
蜜。當得無所從生法忍。得是忍已便住神通。
從一佛國至一佛國禮事恭敬諸佛世尊。復次
拘翼。深入學者當教新學初發意者言善男
子善女人汝當作是受學般若波羅蜜。作是
持念。作是念已。汝便當得不可計無量之功
徳善福。是爲教新發意者行。復次拘翼。深
入學者。當教新學者言。善男子。汝當學過去
當來今現在諸佛所行善本所作功徳。當一
心念至得阿耨多羅三耶三佛。是爲教新學者
行。釋提桓因白佛言。作是念説已當復云何
教新學者乎。佛告釋提桓因言。深入學者。當
復教新學者言。善男子當受念般若波羅蜜。
念般若波羅蜜者。莫觀五陰無常。何以故。五
陰所有自空五陰所有者無所有也。無所有
者非五陰。般若波羅蜜中五陰無有常與無
常。般若波羅蜜中尚不見五陰。何況當有常
無常耶。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説爲
不教新學著者。當復教新學著者。汝當*受
念般若波羅蜜。念般若波羅蜜於諸法莫有
所過莫有所住。何以故。般若波羅蜜者亦無
有法可過者有住者。何以故。法自空。有空
者無所有。無所有者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
蜜中無有法可應不應者。亦無有生與不生
法。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説。是爲不教新學
著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説般若波羅蜜中
義當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教所得功
徳多於前者。復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教
一閻浮提衆生令得須陀洹道其福多不。釋
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男
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書持
爲解説其義。得其功徳甚多甚多。教是善男
子善女人。般若波羅蜜隨其上教習學守行。
何以故。諸須陀洹道者皆從般若波羅蜜出
生故。復次拘翼。置是閻浮提諸四天下及三
千大千國土。東方如恒邊沙國土。滿中衆生
盡教令得須陀洹道。其福寧多不。釋提桓因
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
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書持諷
行習解説其慧。得其功徳甚多甚多。何以
故。須陀洹道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故。復次
拘翼。若閻浮提滿中衆生盡教令得須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其福寧多不。釋提桓
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
書持諷誦奉行。如其中教解説慧義。得其功
徳甚多甚多。何以故。須陀洹道至阿羅漢皆
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故。復次拘翼。置是一閻
浮提及三千大千國土如恒邊沙國土滿中衆
生。盡教令得須陀洹道至阿羅漢其福多不。
釋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
書持諷誦奉行。隨其中教解説慧義。得其功
徳甚多甚多。復次拘翼。一閻浮提滿中衆生。
盡教令得辟支佛道其福多不。釋提桓因言。
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
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使學書持諷誦奉
行。隨其中教解説慧義。得其功徳甚多甚多。
何以故。諸辟支佛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故。
復次拘翼。置是閻浮提及三千大千國土。如
恒邊沙國土衆生。盡教令得辟支佛道福多
不。釋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
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
使學書持諷誦奉行。隨其中教爲解慧義。得
其功徳甚多甚多。何以故。諸辟支佛皆從般
若波羅蜜中出生故。復次拘翼。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教一閻浮提及恒邊沙滿中衆生。勸
助令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不如是善男
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羅蜜授與他人。教使書
持諷誦奉行。爲解慧義其徳甚多。語其人言。
受般若波羅蜜當隨中教。隨是教已當得薩
云若利。得是利已便具足般若波羅蜜。汝便
當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以故。初發意菩
薩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故。復次拘翼。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閻浮提及恒邊沙滿中
衆生。教令立於阿惟越致。其福寧多不。釋提
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拘翼。不如是
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羅蜜經卷授與他人
解説中事。及其義慧使宣行之。語其人言。
受持是般若波羅蜜經卷。如上所教皆習奉
行。汝便當得諸法之利。至得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阿惟越致地皆
從般若波羅蜜出故。復次拘翼。盡一閻浮提
其中衆生。悉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復轉
還。若善男子善女人。爲是輩人説般若波羅
蜜及其義解。而爲説之。若有一人言。我欲
疾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爲是一人説般若波羅蜜。具足其義分別
解説。其福最多。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
薩摩訶薩務欲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務
當教是菩薩令行六波羅蜜。當教内外空及
有無空。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
礙慧佛十八法。當以是法教是輩人。給其所
須衣服眞越所有供養。以是二事法。供食是
輩菩薩摩訶薩。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
福最尊。勝前所作者。所以者何。世尊。菩薩摩
訶薩教人行六波羅蜜。當如是教人行内外
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亦當
如是。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
翼。乃勸助是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薩道者乃
爾如卿爲佛作賢弟子之法。當益於菩薩摩
訶薩。以持法施及供養施護養菩薩。勸助使
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以故。諸佛及弟子
衆皆從是二事施中出。若菩薩不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意者。是菩薩終不能學六波羅
蜜及佛十八法。若菩薩不學六波羅蜜及佛
十八法者。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
知有羅漢辟支佛。以菩薩學六波羅蜜及佛
十八法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三惡趣
便斷。世間乃知有刹利梵志長者大姓種。便
知有四天王及無思想無思想慧天。便知有
六波羅蜜。從内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佛
十八法。世間便知有聲聞辟支佛乘
  摩訶般若波羅蜜勸助品第四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語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所作勸助福祐之像。與衆生共爲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無所希望出過衆生。諸聲聞辟
支佛所作勸助福祐者上一切衆生。發聲聞
辟支佛乘者。所作布施福祐之像。持戒自守
一心福像。不如是菩薩摩訶薩勸助之福與
衆生倶共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其福最尊
爲最第一。具足無有過上者。所作勸助皆爲
衆生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以故。羅漢辟
支佛所作布施之福持戒自守。但欲自調但
欲自淨但欲自度。念三十七品念三脱門。但
以自調而欲自度。菩薩但欲調衆生欲淨衆
生欲度衆生。勸助衆生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須菩提白彌勒菩薩摩訶薩。是菩薩摩訶薩
於東方無央數諸佛刹土。無央數般泥洹佛。
從發意至阿耨多羅三耶三佛。至般泥洹乃至
法滅盡。從其中間所作善本應六波羅蜜。及諸
聲聞縁覺。所作布施功徳持戒自守及諸無
漏之戒。從行戒至無戒善本。乃至諸佛淨戒
之福。三昧之福。智慧之福解脱之福見解脱
慧之福。及大慈大悲無量阿僧祇佛所説法。
從其法中所聞受者。有得須陀洹至得阿羅
漢辟支佛。上至菩薩及諸般泥洹佛所作功
徳。都計之合之。勸助爲尊最爲無上最爲具
足。我亦復持是功徳。如是勸助功徳福。是
爲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中勸助。是便爲成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善男子善女人爲菩
薩道者。或當作是念。如過去諸佛世尊所作
功徳。使我得是意。使我發是意行。使我得
是想念。彌勒菩薩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薩意者。不以是因縁不以是像不作是
想。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語彌勒菩
薩。若不以是得若不以是因縁。諸佛世尊何
以故於想十方世界從十方佛。從初發意至
於法盡。諸善本及發聲聞乘。我所從戒至無
戒功徳盡計之合之。而求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應無有想。將無作顛倒想。無常謂有常。用
想顛倒用意顛倒。用見顛倒。不淨謂淨苦言
有樂無我謂我。用想顛倒用意顛倒用見顛
倒。其事虚空亦如因縁亦如。道意亦爾六波
羅蜜亦爾。乃至十八法亦爾。若如事者亦如。
道意六波羅蜜亦如是。五陰六情亦如是。内
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及十種力佛十八
法。何等爲事何等爲因縁。何等爲道何等爲
諸善本。何等爲勸助意。何等爲勸助對意。所
可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彌勒菩薩語須
菩提。若有菩薩行六波羅蜜。見過去佛供養
承事諸佛。與善知識相得。若已自學身空。
是輩之人不以事像。不以是因縁。不以是佛
善本之相。不以勸助功徳。不以是諸福作想
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當復更作是意求。令
不墮二法亦不不二。亦不以想亦不以無想。
亦無所猗亦非不猗。亦不以著亦不以斷。亦
不以生亦不以滅。若是菩薩不學六波羅蜜。
若不供事諸佛。若無諸善之本。若不與善知
識相得。若不自學空。便以是事。以是因縁。
以是勸助功徳。以是諸事起想。求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是故須菩提。不當爲初發意菩薩
前説六波羅蜜。及内外空有無空及諸法空。
不當爲新學菩薩説之。何以故。若新學者或
亡所信或亡所樂。所有恭敬皆悉亡失。便壞
諸善本。當爲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説之。若
久與善知識相隨者亦可與説。從前過去於
諸佛所作功徳者。當與是輩人可説空相法。
是人聞是不恐不怖亦不畏懼。菩薩摩訶薩
當作如是勸助。所可勸助意。所可求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是意已滅盡無所復有。所可作
者及諸因縁所作功徳亦復滅盡。何等爲勸
助意。何等爲衆事。何等因縁。何等爲善
本功徳。而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持意
有所求耶。意無兩對如意之性而無所求。
若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至六波羅蜜亦無
所有。至於五陰亦無所有。至道亦無所有。
若有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當作是知
當作是求。當作是勸助。當作是善本。如是求
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彌勒菩薩語長老
須菩提言。新學菩薩聞是將無恐怖。當云何
作諸善本功徳而有所求。云何勸助及諸功
徳持。作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提語彌勒
菩薩。新學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受持六波羅
蜜。無所猗受而無所想。當解内外空及有無
空。解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常與善知識相
得六波羅蜜及其義趣。教授令不離六波羅
蜜。至得菩薩道。不離佛法教語魔事。聞魔
事已不増不減。何以故。至得菩薩道常念諸
法不離諸佛。於中作功徳受持諸菩薩宗。至
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離是功徳新學菩薩
於諸十方無央數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
諸弟子所作功徳。及諸刹利梵志大姓。及四
天王首陀會諸天所作功徳。皆勸助之。持是
勸助功徳。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其功徳最
上無過者。是時彌勒菩薩語須菩提言。若有
新學菩薩。念諸佛及弟子所有勸助功徳。持
無上無比勸助無央數勸助功徳。求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於想念見而不顛倒。須菩提
言。雖念諸佛及弟子衆。於中無佛想亦無弟
子衆想亦無諸善本想意有所求亦無意想。
菩薩作如是求。於想不倒於念不倒於見不
倒。若菩薩念諸佛及衆僧功徳念所作善本。
持想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爲菩薩想倒
念倒見倒。菩薩雖有是念。念佛及衆念諸
善本。雖有是念。當知是念盡滅無所有。所
可盡者無所求。意有所求是意之法。所可
求法亦是其法。雖作是求是爲正求不爲邪
求。菩薩摩訶薩當作是求。是爲過去當來今
現在諸佛及諸弟子所作功徳。下至凡夫所
作功徳。所聽受法及諸天阿須倫眞陀羅摩
睺勒所作功徳。及諸刹利梵志大姓長者所
作功徳。及四天王上至首陀會天所作功徳。
所聽受法所可發意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都盧合之聚之計之稱之。是所作功徳皆勸
助之。持是勸助功徳。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若當知是法已盡已滅。無所復有所可求法。
亦復盡空。若作是求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當作是知法不求法。何以故。諸法皆自空
故。作是求者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
如是行六波羅蜜者。於想不倒於念見亦不
倒。何以故。不入所求故。於諸善本及其道意
不見當有所入處故。是爲菩薩無上之求。菩
薩摩訶薩於諸功徳寂而無所生。於五陰十
八性及六衰至六波羅蜜亦寂無所生。於内
外空及有無空佛十八法亦寂而無所知。菩
薩如是知寂無所得者。是爲求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若菩薩摩訶薩知勸助功徳。勸助功
徳寂無所生。佛寂及佛事寂。諸善本事善本
事寂。諸道意事道意事寂。諸所求事所求事
寂。諸菩薩事菩薩事寂。六波羅蜜事六波羅
蜜事寂。乃至佛十八法佛十八法寂。如是菩
薩當寂淨行般若波羅蜜。是爲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諸過去佛所作善本有所求索盡般
泥洹。菩薩摩訶薩亦當作是求。所作善本及
於所求當如泥洹。意有所索意與所求適等
無異作如是求作如是知。是爲求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作如是求者想不顛倒念不顛倒
見不顛倒。若復菩薩以想行般若波羅蜜。以
想念諸佛功徳。是爲不求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過去諸佛亦不有想亦不無想。若復作
念若復作想。如是爲不求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是爲想顛倒念顛倒見顛倒。若復不念諸
佛善本諸所有發意亦不作知亦不作想。是
則爲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爲菩薩想不
顛倒念見不顛倒。彌勒菩薩語須菩提。云
何菩薩有所求而無有想。須菩提言。菩薩
欲得漚惒拘舍羅。當於般若波羅蜜中學。不
求般若波羅蜜終不得諸善本功徳。何以故。
諸佛世尊亦不於般若波羅蜜中現。及諸善
本亦不見衆事亦不見意。可作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所作已滅衆事亦滅。我但以自起是
諸想諸善功徳及諸發意。諸佛世尊亦無想
求。亦無有是勸助亦無是知。何以故。用想
求無所得故。若想有可得者。我及諸佛所作
分別想當有所得。是故菩薩功徳菩薩有所
求。亦不當作想亦不當有所倚。諸佛世尊不
稱譽倚想求者。何以故。想求者爲雜毒。譬如
淨潔美食與毒相得。色雖香美故爲雜毒。若
有愚癡之人欲得食之。雖爲當時貪其色好
香。可口久後不便其身。作如是受不諦觀。
不諦知不知諷誦倒解中義自不能解。爲他
人説言。善男子。是教是過去當來今現在佛。
從發意以來至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於有
餘泥洹至無餘泥洹乃至法盡。於其中間行般
若波羅蜜。所作功徳及六波羅蜜。所可行三
十七品。四禪四等及四空定。十種力十八法
所作善本。及淨佛國教授衆生。諸佛戒品三
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見解脱慧品薩云若慧。
無所亡法常等行於聲聞中所作功徳。諸佛
世尊所記辟支佛。諸天尊神阿須倫迦留羅
眞陀羅摩睺勒所作功徳。都盧合聚此諸功
徳。持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倚想求三耶三
佛。是則譬如雜毒之食。有倚想者終無所成。
何以故。有倚有想而有形貌有雜毒。求爲謗
如來亦不受如來教亦不受法。善男子善女
人。行菩薩道者。當作是念。過去當來今現
在諸佛世尊。從發意以來至得佛。云何有所
作求。及諸弟子至薩云若中事所作上亦如
是。當云何有所作而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薩道。不欲高下如來者
當作是求。如諸佛世尊所知識。以辯才慧諸
善本之相與法相應者。我持是勸助。我所求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皆是諸佛所知。諸善
男子善女人。求菩薩道者不倚諸善本功徳。
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求者爲不高下
如來。是爲信佛信法菩薩。如是行者爲不雜
毒。所求爲無有毒。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菩
薩道行般若波羅蜜者。所爲功徳當作是求。
五陰亦不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亦不著。過去
當來今現在六波羅蜜亦不著。三界亦不著。
去來今内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佛十種
力及十八法亦不著。三界亦不著。去來今如
及爾法生法滅眞際不思議性戒忍智解脱解
脱見慧薩云若無所亡法。常等行亦不著。三
界不著三界者亦無去來今。何以故以無所
入故。有所求者亦無所入。所可求法亦復無
所著。是人亦復無所著。諸佛世尊亦復無所
著。諸餘善本亦無所著。聲聞辟支佛諸善本
亦無所著。諸無所著者亦非去來今。若有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知五陰不著。三界亦非去
來今亦不可以倚想有所求。何以故。不見有
所生者。諸無所生者亦無所有。無所有者不
能有所爲。六波羅蜜乃至無所亡法及常等
行亦不著。三界亦非去來今。非去來今者亦
不可以倚想有所爲。何以故。是所生不可得
故諸所生者爲無所有。無所有者亦不能有
所爲。是爲菩薩不雜毒求。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求菩薩道有倚想者。則爲邪求所作善本
倚想求者是爲邪求。諸有邪求者諸佛世尊
所不稱譽。佛所不稱譽者爲不具足六波羅
蜜。不具足六波羅蜜者則不具足三十七品。
則不具足内外空及有無空佛十種力。及十
八法則不具足。不具足十八法者則不能淨
佛國土。則不能教授衆生。終不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所以者何。有雜毒求。故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者。當作是念。如諸佛所知
善本功徳法求。如所求爲求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我亦當以是法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是時佛讃歎須菩提言。善哉善哉。須菩提。乃
作世尊之行。能爲諸菩薩説所爲所求之法。
無想無所倚無所出。亦不斷亦不著。亦不有
亦不無。應空相。應法性。應如行。佛告須菩
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中衆生。悉得十善之
利。悉得四禪四等四空定。及五通盡得是利
於須菩提意云何。是衆生所得福寧多不。須
菩提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於諸善本無所生無所著。以爲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功徳。最爲尊化無上
正眞之化具足之化。復次須菩提。若三千大
千刹土中衆生。盡得須陀洹上至羅漢辟支
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其壽命供養是輩。
羅漢辟支佛隨其所安飮食衣被床臥之具。
病痩醫藥盡諸所有。敬之養之。於須菩提意
云何。其福寧多不。須菩提言。甚多甚多。佛
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住無所生無所著。
於善本之徳無所求。其福最尊最上。復次須
菩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衆生盡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十方恒邊沙刹土中衆生。一一
衆生供養是菩薩盡恒邊沙劫。隨其所安飮
食衣服床臥醫藥瞻視恭敬承事。於須菩提
意云何。其福寧多不。須菩提言。甚多甚多。
世尊。其福多不可計不可數不可以譬喩比。
若使福徳當有形者。十方虚空所不能受。佛
告須菩提。雖作爾所福徳。不如是善男子善
女人。所作善本無所生無所著。於善本之徳
無所求。是善男子善女人之功徳。最尊最上
無比無上之化。是無所生無所著之功徳。與
前功徳百千億萬倍不相比。何以故。是善男
子善女人有倚有想。於十善事及四禪四等
四空定五通盡具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
人以倚想供養。諸聲聞辟支佛上至菩薩故。
爾時四王天上二萬天子。皆叉手禮佛足白
佛言。世尊。菩薩所施爲漚惒拘舍羅甚善快
哉。所作已應無倚無著應空無相。所施善本
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施爲不二入。是時
釋提桓因與無央數忉利諸天及諸天子。持
天雜花香擣香澤香繒綵花蓋。天衣天幔雜
色幢幡。鼓天伎樂。來至佛所供養散佛。皆讃
歎言。菩薩所施爲漚惒拘舍羅甚善快哉。所
作已應無所倚無所著應空無想。所施善本
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施爲不二入。上至
梵迦夷天無央數百千。亦復歎譽菩薩漚惒
拘舍羅皆復如是阿迦膩吒天與無央數億百
千諸天。來至佛所爲佛作禮。倶發大音聲言。
世尊。甚奇大哉。於般若波羅蜜行漚惒拘舍
羅。所作善本其徳勝前過去善男子善女人
之所作爲。於是佛告四天王及阿迦膩吒諸
天子言。假令三千大千刹土所有衆生。盡作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復代過去當來今現在
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代其歡喜。及弟子衆
從初發意至般泥洹乃至法盡於其中間所作
諸善之本代其歡喜。聲聞辟支佛所作諸善
之本代其歡喜。及衆生所作諸善之本行檀
波羅蜜至般若波羅蜜代其歡喜。諸賢聖所
有戒品三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解脱見慧品代
其歡喜。餘無量佛法都盧計校合聚。是上諸
功徳皆代其歡喜。倚是代歡喜功徳。爲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代過去當來今現在諸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羅漢辟支佛。從發意
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從其中間行六波
羅蜜。及餘無央數佛法功徳代其歡喜。而無
所希望亦不二入。已應無相應無所著應空。
是爲最第一代其歡喜。爲無上代歡喜也。持
是代歡喜功徳。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而無
所倚者。其功徳福祐勝於前善男子善女人
所爲代歡喜。比其功徳百倍千倍巨億萬倍。
是爲菩薩摩訶薩最上代歡喜之所爲也。爾
時須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説合集是善男
子善女人功徳。於諸功徳中無過代歡喜者。
代歡喜之徳無過是徳。須菩提言。世尊。云
何爲最上。云何爲最尊。佛告須菩提言。若善
男子善女人於當來過去今現在法。無所取
無所捨亦不貢高。亦不不貢高亦不有所倚。
亦不無所倚。於是法亦無有生亦無有滅亦
無著亦無斷。於是法中亦不見増亦不見減。
亦無往亦無反亦不道亦不俗。如去來今法。
反爾法所住法所滅法。我亦復代歡喜。持
是代歡喜功徳。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施菩
薩摩訶薩。作如是施爲代其歡喜最爲第一。
無過是代歡喜者。須菩提。作如是代歡喜。比
餘代歡喜之徳。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及是
代歡喜者。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
薩道者欲代去來今諸佛及諸聲聞辟支佛從
初發意至于成佛。於其中間作諸善本。行六
波羅蜜及餘無數佛法善本。若欲代歡喜者。
復欲代一切衆生所作善本。當作是代歡喜。
是代歡喜爲最等。六波羅蜜與脱等。脱與五
陰等。其脱之事與内外空等。解脱之事與有
無空等。三十七品與解脱等。十力與解脱等。
解脱與解脱見慧等。去來今法與解脱等。解
脱則是過去當來今現在。解脱如諸佛世尊
之所施爲。解脱如諸佛弟子。諸佛弟子亦如
解脱。解脱者與聲聞辟支佛泥洹等。解脱事
與諸佛世尊法等。解脱者亦如羅漢辟支佛。
解脱亦如諸法之法。我於是無縛無脱之法。
我於無著。如無汚染清淨之法。不生無所生
不滅無所滅之法。我所施爲於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者亦如是上諸法無所縛法無所敗法
無所壞法。佛告須菩提。是爲菩薩摩訶薩無
上代歡喜最爲第一。佛言。菩薩摩訶薩具足作
代如是歡喜者。疾逮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
惟三佛。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
菩薩道者。盡其形壽供養十方恒邊沙佛及
衆弟子。隨其所安飯食衣被床臥醫藥。盡諸
佛形壽。般泥洹已後晝夜奉事舍利。幢幡花
蓋伎樂以爲供養。常念行六波羅蜜而有所
倚。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成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行六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而無所倚。持
是功徳無所希望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比
其善本功徳。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及是代
歡喜福徳最尊最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六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無所倚功徳。爲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而無所倚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