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法相研神章 (No. 2309_ 護命撰 ) in Vol. 71

[Fir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309
大乘法相硏神章序

 元興寺沙門護命撰 
夫以三界九地有識之宅。五趣四生無明之
報。是故六賊恒隨而難避。三毒常起以易
侵。所以智人厭之期于出離之辰。賢者患
之稀于遊入之事。旣是所悲之境。誰不思
量。亦則所度之生。何不尋覽。故能印度大士
各著高論。振旦名僧共製章疏。是皆轉凡
作聖之勝躅。退惡進善之梯橙。遂使日本
天下篤信三寶修學大小。自徒白馬西來
玄言東被以降。住持佛法。紹隆諸宗。無偏
無黨。護國守人。今我聖朝。普勅諸寺令
上宗要。護命幸遇昌運。久經道家。年齒八
十。形神衰耄。雖爾親承勅旨。悅憮虛懷。謹
顯世界問答五卷。名曰大乘法相硏神
章。唯冀九重主上朝延賢臣雖不足覽。以
爲口實然則資人弘法之譽代無斷絶。由法
降人之美永有相續。仰願迴此智分。施彼
法界。自他眞俗共見龍華于時天長七年。歲
次庚戌。建巳之月也



大乘法相硏神章卷第一
 元興沙門命述 
  總顯三界差別門  總顯五趣差別門
總顯四生差別門  總顯善惡因果門
略顯三千大千門  略顯唯識總攝門
略顯佛敎利益門  略顯佛敎時會門
略顯諸宗各異門  略顯因明正理門
略顯種姓差別門  略顯最初發心門
略顯修行位次門  略顯因圓果滿
三界九地者是有識之宅。五趣四生者是無
明之報。從本有苦之廛來今無安之質。六賊
恒隨而求便也。三毒常起而至迷也。智人知
欲希出離。賢者明而樂不入也。旣是所
悲之境。誰不思量。亦則所度之生。何不尋
覽。聊示小端。望讓廣識
  總顯三界差別門
一列名。二釋義。三辨相。列名者。一欲界。二
色界。三無色界。釋義者。欲所依界欲所屬界
名爲欲界也。色所依界色所屬界名爲色
界。無色所依無色所屬名無色界
問。欲者何欲耶。答。此欲有二。一段食之欲。
二婬欲之欲也。今者此界二欲所觸二欲所
惱。故名欲界
問。色界之中何故名色。答。段・婬二欲已
離亦伏。唯有色欲。故名色界
問。無色界中何名無色。答。色欲已離故名
無色
問。言無色者。若無業果色以爲無色。若
無定果色亦以爲無色耶。答。有定果色
無業果色。故名無色界
問。若爾定*果色彼亦有。故可言色界。答。旣
無業色故名無色
問。旣有定色可名色界。答。三界依業而分
爲三。故依業果得界名也。若辨體者。三
界皆以阿賴耶識而爲自體。四種出體如
常可知
辨相者。先辨欲界相。次辨色界相。後辨無
相。辨欲界相者。欲界總有三十六處。
謂天上有六處。地上有十二處。地下有十
八處。合有三十六處。天上六處者。一四大王
衆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覩史多天。五
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也。地上十二處者。
謂四大洲及八中洲也。四大洲者。一東毘提
訶洲。二南贍部洲。三西瞿耶尼洲。四北&T025632;
洲也。八中洲者。東毘提訶有二中洲。南贍
部洲有二中洲。西瞿尼洲有二中洲。北&T025632;
盧洲有二中洲。合有八中洲也。中洲名如
下。此四大洲皆有人畜。故爲別處。從此
別有五百小洲。而或小有人。或都無人。
或唯有鬼神。或唯有畜生。故不別處也。言
地下有十八處者。從此地下有八熱地獄。
又有八寒地獄。又有鬼趣住處。又有阿修
羅住處。合有十八處。如是三十六處。總名
爲欲界
問。其四大洲。何爲安布耶。答。有蘇迷盧山。
古人云須彌山。此山縱廣正等十六萬八千
由旬那。八萬四千由旬地下入海也。八萬四
千由旬。地上出海。高秀峙也。此山圍繞有
七金山。第一金山名持雙山。第二金山名障
礙山。第三金山名馬耳山。第四金山名善見
山。第五金山名檐木山。第六金山名持
山。第七金山名尼達羅山。第一金山高須
彌山之半量也。餘六金山次第半半而減*小
之也。須彌山邊七金山外有四大洲及八中
名如先列東毘提洲形如半月也。南贍部
洲形如車箱也。西瞿耶尼彼形圓滿如滿
月也。北&T025632;盧洲彼形四方也。其四大洲及八
中洲人面之形如其洲形
問。其四大洲其量幾何耶。答。東西二洲量同
七千五百由旬。南洲之量六千五百由旬。北
洲之量八千由旬
問。何故四洲其量不等耶。答。南多作惡故
彼地狹。東西少惡故其地量等。北最無惡故
地量廣
問。其八中洲各隨四洲其名何等耶。答。東二
中洲名爲提柯及毘提*柯。此云勝及勝身
也。南二中洲名爲遮末羅及筏羅遮末羅。
此云猫牛及勝猫牛也。西二中洲名爲舍
根。此云諂也。亦名唱怛羅漫里拏。此云
上議也。北二中洲名爲矩拉婆及憍拉婆。此
云勝邊及有勝邊。其名所由皆有別由。如
瑜伽鈔
問。如是四洲及八中洲五百小洲之中。今我
住處何洲何處耶。答。南洲之中有二中洲。
二中洲中遮末羅洲者。當於日本之國也」
問。何定爲爾耶。答。旣不大州也
問。何故不大小洲耶。答。少洲者。或無人
也。或有非人也。或唯空也。謹案西域記
云。或有唯學小乘。如佉沙國等。或有唯學
大乘。如瞿薩具那國等。或有大小兼學。如
奔那伐彈那國等。或有崇事天神不信
佛法。故自佛興以迄于今尙未建立伽
藍。如迦摩縷波國等。又竝有外道誹佛謗
法害生祠天。以此因緣多墮地獄者。又
大唐等國多有道士。欲興自法亦謗佛
法。信不具足。然我日本聖朝都無此類。傾
捨國封建立諸寺。多度僧尼。兼復大小經
論及章疏等多分皆來。所以三學之輩年年
不少。四部之徒歲歲良多。權現聖人和光垂
跡。感應士人同塵利生也。凡所住之地不可
不知。猶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問。四大洲人身量壽量其限如何耶。答。東毘
提訶人身量者自三肘半也。准贍部人肘而
量八肘也。南贍部洲身量不定。或量高大。
或量卑小。自隨己肘而三肘半也。西瞿耶尼
其人身量自三肘半也。准贍部肘量十六肘
也。北&T025632;留洲其人身量自三肘半也。准贍部
肘三十二肘。八中洲人准此可知。其四洲
東量決定二百五十歲。南量不定。或無
量歲。或極十歲。西定五百歲。北定千歲。其八
中洲准此可知
問。如是四洲人壽量者有中夭不耶。答。三
洲之中有中夭義。北無中夭也。中洲准知」
問。四大洲及八中洲所有有情受用事何耶。
答。有三受用。一苦樂受用。二飮食受用。三
婬欲受用
問。苦樂受用者何耶。答。北洲受用種種喜樂
等也。有如意樹。從彼而受用種種喜樂。
自餘三洲多分受用遺乏追求種種之苦。*小
分受用六識相應喜樂等也
問。飮食受用其相云何耶。答。北洲自在常從
寶樹而受用之也。三洲之人者追求而食。
多分成劫衣食自在。住劫艱難。壞劫難得。此
約段食。自餘三食隨處而有也
問。婬欲受用其事何等耶。答。三洲之人蓄妻
子。兩兩和合行事如常。北洲者不爾也。何
者其也男女共往在大樹下。其樹下枝而
覆陰時。兩兩交會。其事畢已。各各分散。無
攝養事。樹不下*枝覆陰之時。自知無緣
不行其事。各分往走
問。大洲中洲諸事略已。上六天事云何應
知。答。須彌山王從海而出秀時。其量八萬
四千由旬也。有層級。從此地上一萬餘由
旬上有一層級。廣一萬六千由旬。彼層有
神。名堅手神。從此層級上一萬餘由旬有
一層級。廣前之半。彼有神住。名血手神。復
過一萬餘由旬有一層級。廣前之半。彼有
神住。名常醉神。復過一萬餘由旬而
層級。廣前之。彼有神住。名持鬘神。七金山
中第一金山。與第四層等無差別。其金山
頂於四方面有四王都。四王在彼。東名持
國。南名增長。西名醜目。北毘沙門也。
此處名爲四天王天也。四王所住正在須
彌第四層級。其金山頂卽是部落也。日月星
辰金山頂而迴。從四王天更上四萬二千由
旬須彌山頂。有五堆岑。四方*岑上有八天
子隨方而住。卽是四八三十二天。於中央
*岑有帝釋宮。天帝住彼。合有三十三天
住。故名三十三天也。然四王天在須彌半。
三十三天在須彌頂。故此二天在地而居也」
問。於如是三界有二十八天。謂欲界六天。
色界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合有二十八
天。如是諸天各相去何耶。答。從此地平四
萬二千由旬那上有四王天也。從此地平八
萬四千由旬那上有忉利天從四而四
萬二千由旬也
從此地平一億六萬八千由旬有夜摩天。
從此地平三億三萬六千由旬有覩史天。
從此地平六億七萬二千由旬有樂化天。
從此地平千三億四萬四千由旬那有他
化天。從此地平二十六億八萬八千由旬那
而有大梵。卽初禪地也
問。從此人間至大梵天而知彼量也。從
初梵世至色究竟。其量幾何耶。答。其量甚
遠。繁故止之也
問。若爾除彼而從此地至色究竟。其幾何
去耶。答。以方四十里石而從色究竟天直
爾放下無礙下也。至此人地合一萬八千
三百八十三年。而到人間大地上也。此方算
法以量不及。故量難知也
問。色究竟天幷大化自在天及餘天處。同
處異處何等應知耶。答。他化自在與魔
宮者同一處也。梵衆・梵輔・大梵三天同一處
也。其無想天與廣果天同一處也。色究竟天
與大自在同一處也
問。二禪三天。三禪三天若爲同處若在上
下耶。答。若准初禪。彼亦同
問。若在同處。何以爲三耶。答。所得定別。神
通亦別。功德亦別。身量壽量各別。居在以地
平同名爲同處。譬如此方王臣。同處而威
勢別。非高下故名爲同處
問。第四禪中無雲・福生若爲同處耶。答。不
然也。無雲在下。福生在上。唯無想天與廣
果同。餘高下別
問。六天壽量身量受用事等何耶。答。四王身
量一&T025632;盧舍四分之一也。凡五百弓一&T025632;盧舍
也。四分之一者百二十五步也。六尺爲弓。卽
五百弓一&T025632;盧舍也。六尺爲步。准國法知。
忉利天身於四王身而增一足也。增一足者。
增三十步以爲增一步也。約此天身。帝釋
一人其身卽是&T025632;盧舍。其餘天身百五十
六步生也。然則同雖一天。而帝釋身二百五
十步。餘天身量百五十六步也。六尺爲一步。
以此量知也。王臣別故身量不同。准知之
也。夜摩天身同帝釋身二百五十步。覩史
天身量二百八十步也。樂化天身量三百十
二步也。他化天身量三百四十三步。彼六天
中四天王壽。人間五十歲爲彼一日夜。以此
日夜而三十日以爲一月。以十二月而爲
一年。彼年爲量。壽五百歲。三十三天壽。此人
間百歲彼天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
爲一月以十二月爲一歲也。彼壽千歲。
夜摩天壽。人間二百歲爲彼一日夜也。以
此日夜而三十日以爲一月也。以十二月
而爲一歲。彼壽二十歲。覩史天壽量者。人間
四百歲爲彼一日夜。以此日夜而三十日
以爲一月也。以十二月而爲一歲。彼壽四
千歲。樂化天壽。人間八百歲爲彼一日夜。
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爲一月也。以十二
月而爲一歲。彼八千歲。他化自在天壽量
者。此人間一萬六千歲以爲彼一日夜。以
此日夜而三十日以爲一月也。十二月爲
一歲。彼壽一萬六千歲也
問。彼六天生相何耶。答。欲界六天中無處
母胎。藏然四天王天於父母肩上或於
中如五歲小兒忽然化生也。三十三天如
六歲小兒也。夜摩天如七歲小兒也。覩史
天如八歲人也。樂化天如九歲也。他化
天如十歲童子
彼六天中受用事者。有三受用。一苦樂受用。
二飮食受用。三婬欲受用。苦樂受用者。天趣
多分受用衰惱墜沒之苦。有諸天子將欲
沒時。五相先現。一衣無垢染而有垢染。
二鬘舊不萎今乃萎顇。三兩腋汗流。四身便
臭穢。五天及天子不樂本坐。時彼天子偃
臥林間。所有綵女與餘天子共爲遊戲。彼
旣見已。由此因緣生大憂煩。又福德天彼
來生時生大怖畏。又與非天戰諍之時彼
所破壞。天趣有情多分受因廣大富樂形
色殊妙。多諸適悅。於自宮中而得久住。其
身內外皆悉淸潔。無有臭穢。又彼諸天有四
種宮。所謂金銀頗昵瑠璃。種種嚴具無量無
邊。飮食受用者。彼有食樹。從其樹裡出四
食味。名曰蘇陀。所謂靑黃赤白。復有飮樹。
從此流出甘味之水。復有乘樹。復有衣樹。
復有莊嚴具樹。彼食樹出皆是段食。復有三
食。謂觸・思・識彼諸天衆多受衆妙欲樂等
也。常無疾病亦無衰老。無飮食等遺乏所
作俱生之苦。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
身分支節尋卽消化。無有便穢且擧少分。
不具記。
婬欲受用者。欲界諸天雖行婬欲而無不
淨。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地居
天謂四天王及忉利天。兩兩交會。熱惱方息。
彼夜摩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彼覩史天唯
相執手。熱惱便息。彼樂化天相顧而咲。熱
惱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親。熱惱便息」
問。欲界六天得名未祥。更釋其名。願傳後
學。答。實可爾也。今略示之。四天大王繞須
彌山七金山中初金山頂當四方面而住在
也。領四大洲名四天王也。徒衆甚多。總名
四大王衆天也。於須彌頂四方面有三十
二天子。卽帝釋天之徒衆也。其中央有帝釋
天王。故彼天名爲三十三天梵言
忉利
受用天
樂日夜無休。故言時分天梵言
夜摩
受彼欲樂。
多起厭離而生知足。名知足天梵言
覩史
自化
樂具卽自受用。故言樂化天他。所化作
卽自受用。故言他化自在略釋如是。
繁故止之
上來旣明人天二趣。餘三惡趣及八難處其相
未辨。今方辨之。先明地獄趣。謂此贍部洲
下有八熱大地獄。一等活地獄。二黑繩地獄。
三衆合地獄。四號叫地獄。五大*號叫地獄。
六燒燃地獄。七極燒*燃地獄。八無間地獄」
問。其八地獄云何安布耶。答。從此人間
地下過三萬二千由旬。而有等活地獄。從
此等活下過四千由旬而有黑繩。從此而
下二千由旬而有衆合也。從此已下有五
地獄。各相去下二千由旬也。此八地獄皆廣
十千由旬。其無間獄去此地平一十二萬八
千由旬須彌山王入水八萬四千由旬。此乃
過彼四萬二千由旬也。等活地獄與無間獄
相去。合四萬八千由旬略故
止之
此外亦有八
寒地獄。一皰出地獄。二皰烈地獄。三歇折
詁。四郝郝凡。五虎虎凡。六靑蓮花。七紅蓮
華。八大紅蓮華。從此地平下三萬二千由旬
而有皰出地獄。從此下隔二千由旬而有
七獄。此寒地獄亦廣各十千由旬。如是
地獄皆此人間作惡業故墜沒受苦。彼因果
感及其名別。幷受苦相。具見瑜伽及諸經等。
旣明地獄趣所住處已
次明餓鬼趣所住處。謂此南洲南邊直下。深
過五百由旬。有琰魔王都也。縱廣亦五百
旬。此都爲本有餓鬼住處。展轉散在亦
在餘方
問。是琰魔王亦是鬼趣耶。答。鬼趣所攝也」
問。若爾何名法王耶。答。能爲饒益諸衆生
故。名爲法王
問。云何饒益耶。答。若諸衆生執到王所令
憶念故。遂爲現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
作業當受其果。由是因緣。彼諸衆生各自
了知自所作業。還自受果
問。有焰魔王之使者。此何等人耶。答。衆生
業力增上所生。猶如變化非是衆生
問。生地獄人若憶念宿命若不憶念耶。
答。或有憶念或不不憶念也。若有衆生
不憶念宿命。焰*魔法王卽便敎誨。令能
憶念
問。云何衆生在地獄中憶念宿命。云何衆
生不得憶念耶。答。有三種人不能憶念。
一極愚癡人。謂生邊地。二極放逸人。謂受欲
者。三極邪見人。謂謗因果。如是人等。王令
憶念生慚愧心免地獄苦。旣略示鬼趣別
處已
次明修羅所住之處。此有五類。一極弱者。
今在人間山地中住。西方此土大山之中有
大深窟。多是阿修羅之住處也。二須彌山北
大海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宮。羅睺
阿修羅在彼而住。次下二萬一千由旬
有修羅宮。勇健修羅在彼而住。次下二萬
一千由旬亦有修羅宮。華鬘阿修羅在彼而
住。次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宮。毘摩質多
羅阿修羅王在彼而往。准此已下八萬四千
由旬深於須彌山矣。起世經文與此注釋
有違返者。後學勘之。欲界三十六處略明
已畢
問。畜生趣者住何處耶。答。有三住處。謂地
水空也。交人天趣無別處之
次辨色界相者。色欲所依故名色界。
如前。色界有四禪十八天處也。初禪有三
天。謂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也。大梵所有所
化所領故名梵衆也。於大梵前行列待衞。
故名梵輔也。廣善所生故名梵天。此梵則大
故名大梵也。由彼獲得中間靜慮故。最初
生復最後沒。有勝威德故名大梵也。光潔
自在總名天也。禪謂禪那。此云靜慮。第二
禪有三天。謂小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也。於自地內光明最少故名小光。明轉勝
量難側故名無量光。淨光遍照自地處故
名極光淨。第三禪有三天。謂小淨天・無量
淨天・遍淨天。於自地中此淨最小故名小
淨。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量淨。此淨周
普故名遍淨。第四禪有九天。謂無雲天・福
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
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也。初離雲居故名無
雲。福轉有勝故名福生。異生之中其福最
勝故名廣果也。此之三天凡聖雜住也。厭
患想故得生彼天。故名無想也。此一天
唯凡夫住處也。從此已上有五天處名淨
居也。此唯聖人所住之處。離欲聖人以道水
灌煩惱垢。故名之爲淨身。淨身所居故名
淨居。此諸天處純聖所止也。煩謂繁雜。或謂
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名爲無煩。今生
下地煩惱名熱。此初遠離故名無熱。彼天
形色端正好妙過下諸天故名善現。形色轉
勝衆所樂觀故名善見。彼天形色最爲勝
妙餘不及故名色究竟。或此已到衆苦所
依身最後邊。名色究竟
問。彼地器量身量壽量何可知之耶。答。先
辨器量。謂初禪器量等小千界。二禪器量
等中千界。三禪器量等大千界。四禪器量無
量無邊不可稱量且約一說言。
有二說可知
次辨身量。
謂初禪之中梵衆天身量半由旬也。梵輔天
身一由旬也。大梵天身一由旬半也。第二禪
中小光天身二由旬也。無量光天身四由旬
也。極光淨天身八由旬也。第三禪中小淨天
身十六由旬也。無量淨天身三十二由旬也。
遍淨天身六十四由旬也。第四禪中無雲天
身百二十五由旬減三由旬也。
百二十八由旬
福生天身
二百五十由旬也。廣果天身五百由旬也。無
煩天身一千由旬也。無熱天身二千由旬也。
善現天四千由旬也。善見天身八千由旬
也。色究竟天身萬六千由旬也
後辨壽量。謂初禪之中梵衆天壽二十
劫之一劫也。梵輔天壽四十中劫之一劫也。
大梵天壽六十中劫之一劫也。第二禪中少
光天壽八十中劫之一劫也。無量光天壽八
十中劫之四劫也。極光淨天壽八十中劫之
八劫也。第三禪中少淨天壽八十中劫之十六
劫也。無量淨天壽八十中劫之三十二劫也。
遍淨天壽八十中劫之六十四劫也。第四禪
中無雲天壽八十中劫之百二十五劫也以減
三故
不足於百二十八
中有滅所以
福生天壽八十中劫之二百五
十六劫也。廣果天壽八十中劫之五百十二
劫也。無煩天壽八十中劫之一千二十四劫
也。無熱天壽八十中劫之二千四十八劫也。
善現天壽八十中劫之四千九十六劫也。善
現天壽八十中劫之八千一百九十二劫也。
色究竟天壽八十中劫之一萬六千三百八
十四劫彼地諸天壽八十中劫之一萬三百
八十四
問。彼地諸天其受用者何等耶。答。有三受
用謂飮食受用・苦樂受用・婬欲受用。今此界
中無飮食・婬欲二受用也。苦樂受用之中。
初二禪中喜受相應。第三禪中樂受相應。第
四禪上唯有捨受爾。乃初二禪唯喜受用。第
三禪唯樂受用。第四禪以上唯捨受用。無餘
受用也。憂離欲捨。苦二禪捨。故唯受用喜
樂捨也
後明無色界者。於中有三。一釋名。二壽
量。三辨相。言釋名者。初總名。後別名。言總
名者。下二界中。欲界有欲。色界有色。今此
界中全無此二。故名無色。無業色故。唯有
色。界義如別。言別名者。先別後釋。言
列名者。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三無所有
處。四非想非非想處。言釋名者。修彼定
時。必先厭色思無邊空。如是卽作空無邊
解。名空無邊處。次厭外空思無邊識。如是
卽作識無邊解。名識無邊處。次厭內識思
無所有。如是卽作無所有解。名無所有
處。次非下七定麁想名爲非想。不同無心
名非非想。故名非想非非想處。處者。是有
情生長處。故名處也
問。彼前三處從想得名。此後一處何由得
名耶。答。彼前三處從加行故卽得其名。此
後一處自體非前亦非無心。當體得名
  總顯五趣差別門
有情隨業而所往趣故名爲趣。所趣有五
故名爲五。四六中間立以五名。是故總名
號爲五趣。或云。五道所趣之首條不雜故」
問。五趣者何耶。答。一天。二人。三畜生。四餓
鬼。五地獄。或爲六趣加阿修羅。所趣道異。
名爲六道
問。何名天趣耶。答。有光潔義。亦自在義。故
名爲天。欲色諸天雖無日月而身光晃不
假餘光。欲界諸天於五妙欲有自在故。色
界諸天離欲界染於靜盧樂得自在故。無
色諸天遠離業色。於彼寂靜得自在故」
問。何故名人耶。答。謂思量義。是則人也。人
中多分思量增故。又人謂仁也。在人無仁
名非人故
問。何名畜生耶。答。畜謂資畜。互資身故。
生謂生養更*互食而養生故
問。何名餓鬼耶。答。餓謂飢餓。多分飢渴所
逼迫故。鬼謂神鬼。有少奇故
問。地獄其相如何等耶。答。地謂土地。獄謂
禁。獄地內禁獄故名地獄。天由光潔自在
得名。人由思量亦仁得名。畜生由能養所
養故得名。餓鬼從濁得名。地獄從居處
及以障藏得名
問。如是五趣六道有情以何爲體耶。答。若
總報體。第八阿賴耶識心及所以爲體性。
若別報體。六識之中異熟生心及以心所幷
五根五塵以爲體性。別報之體隨所生處
而有別體尋准而知
問。如是五趣其爲實耶。若爲假耶。答。正報
體者第八心王幷五心所。合六法上立一趣
名。以爲假有。亦何妨耶。有六法。而各別
五趣生名。以此道理言實有者。其有
何妨。若界若趣若生。體性皆可如是。若別
報者。隨處處別謂。欲界者福業所減。六
識異熟心及心所五根五境以爲體性。色界
天中初禪三天卽異熟生四識五根三塵以爲
體性。彼無香味無鼻舌故。上三靜*盧別
報體者。第六異熱生五根三塵以爲體性。無
色諸天別報體者。異熟生第六意識以爲體
性。若總報體如前唯一。第八爲體
問。業有三種。一福業。二非福業。三不動業。
如是五趣。何業之所感果耶。答。欲界人天
共福業感。三惡共是非福業感。上二界中共
不動業之所感果
問。欲界六欲天中。初天何故名爲四大王衆
天耶。答。彼天之中有四天王及以徒衆故
云四大王衆也
問。第二天者何故名爲三十三天。答。昔有
三十三人等而修十善。後生之中共生彼。
故云三十三天。具如三界差別章
問。夜摩天者何等其耶。答。言夜摩者此云
時分。謂彼受樂而無間分。故云時分
問。上三天得名何等耶。答。受樂之中有知
足心。不求勝樂。故云覩史多天。此云知

問。何故慈氏必生知足耶。答。上二天中天多
放逸故。下三天中多有五欲沈娛樂故。一
切諸佛將成道時。必生知足不生餘天」
問。無色界中是極寂靜。何故菩薩不生彼
處耶。答。無色四處無色利故菩薩不生。如
是無想無六識故無利益故菩薩不生。樂
及化天唯用自變之欲塵故不用他變
故。云樂變化。他化自在自亦雖變而用他
變。是爲奇特。故他化自在
問。六大安布相何等耶。答。如三界章。圍
繞也。第一金山須彌山半也。餘六金山漸次
半半減小在也。彼須彌山有四層級。相去一
萬餘由旬那也。彼層級廣量一萬六千由旬。
四大天王住。第四層級第七金山頂也。從須
山第四層級上四萬二千由旬也。須彌最
上有帝釋宮。以上二天地居天也
問。從此地平幾何登上有天住處耶。答。
從此地平四萬二千由旬而至四大王衆天。
從此地平八萬四千由旬而至忉利天。從
此地平十六萬八千由旬而至摩夜天。從
此地平三億三萬六千由旬而至覩史天。從
此地平六億七萬二千由旬而至樂化天。從
此地平十三億四萬四千由旬而至他化天。
從此地平二十六億八萬八千由旬而至初
禪大梵天
問。從此地平至二禪以上量准了知。凡從
人間幾何登上而至色究竟處耶。答。從下
量准其數甚多。猶實難知。命從上量。從淨
居頂須彌大石山無礙直下一萬八千三百
八十三年而方下來至此人間。如智度論第
九廣說。彼論卷
數不
問。人中四洲安布何等耶。答。東在毘提
洲。縱廣七千五百由旬。南有贍部洲。縱廣六
千五百由旬。西在瞿耶尼洲。縱廣七千五
百由旬。北*在&T025632;盧洲。縱廣八千由旬
問。其四洲狀如何而在耶。答。東洲之形如
半月。南洲之形如車箱狀。西洲之狀如滿
月*狀。北洲之狀卽是四方。其諸洲洲所*在
人等面狀如處。東半月面。南車箱面。西滿月
面。北四方面也
問。四大天王各領四洲。其面等狀隨何方
耶。答。分明之文未爲覽見。畫師所造四王
面像准色爲別耳。壽量身量等如三界差
別門
問。如是四洲有幾國邑耶。答。贍部洲中八
萬四千城邑聚落。八萬四千諸人王等。出最
勝王經第六卷。餘洲之事未分明耳。暫准
南洲耳
問。其無色界言遍二界。未知何遍耶。答。雖
遍二界。遍一切處而住不定。或反定色
而住彼處。或反色身而似下身。或下淚如
雨。悲鶖子滅
問。列五趣名。若有次第耶。答。處別列。然
列不定。十善業道有下中上。隨此而列人
天修羅如次有也。十惡業道有下中上。隨
此而列畜生・餓鬼・地獄。爾乃六趣如是次

問。阿修羅者。何趣所攝。答。或天趣攝。或
畜生攝。或鬼趣。或別趣攝也。言六趣故」
問。何故處處所攝別耶。答。毘摩質多羅阿
王是天女之子也。故天趣攝。羅睺阿修羅
王。是師子之子也。故攝。然阿修羅實天趣
也。受樂同天。但無天行多諂誑。故名爲
非天。如人無仁名爲非人。彼修羅身不得
聖果。故彼住處下於人趣也
  總顯四生差別門
三界五趣之中。四生可得。故次述也。一卵
生。二胎生。三濕生。四化生。是名四生
問。何名卵生耶。答。卵謂卵聲。彼離產門
而破卵出。故名卵生
問。何爲胎生耶。答。胎謂胎藏。胎衣所纒裂
胎而出。故名胎生
問。何爲濕生耶。答。濕謂潤濕。承潤而生。故
名濕生
問。何爲化生。答。化謂化現。無而忽有。故
名化生也。初三生是依主釋名也。後一生是
持業釋名也。意顯者。依卵而生。依胎而生。
依濕而生。故依主釋。後一生者化卽生也。故
持業釋
問。世間所有一切衆生。何等卵生耶。答。如
鵝雁孔雀舍利等鳥是等卵生之類也
問。何等是胎生死。答。象馬牛驢
類也
問。濕生其何耶。答。如蟲蝎蛾飛等是濕生
之類也等胎生之類也
問。河爲化生*死答。如諸天等地獄鬼等
是化生之類也
問。五趣之中何等衆生通四生三生二生歟。
答。人通四生。天唯化生。畜生通三生。鬼通
二生。地獄唯化生
問。云何其人通四生。答。昔有二人。一名世
羅。二名鄔波世羅。今此二人是則卵生。昔
王舍城南有小山邊有小池。二鶴住彼。有
人以弓殺鶴。唯有崔鶴。人往彼而犯彼
女鶴也。女鶴卽妊。時至卽產。而生二卵。彼
卵時破。卵有二男子。初破名世羅。此云山
也。後破名鄔*波世羅。此名少山也。有大
力勢。出家修道得阿羅漢。是人卵生。今世諸
人皆是胎生。卽顯可知
問。濕生人何耶。答。頂生王是也。成劫之末有
王。名爲善住王也。頂上生瘡。彼瘡漸熟。遂
破膿。膿中急有端正童子。善住王悅卽取
養育。果報端正。聰明智慧。父王極愛。父死之
後繼大王位。卽登高樓燒無價香。捧寶香
爐向東云我有輪王。願輪寶來應。爾
時從東大盧空中金輪來應。左手受取。右手
拭靡。從是已後七寶具應。成金輪王。領四
大洲。爲天帝釋發惡逆心。遂卽滅沒。是人
濕生也。劫初之人皆唯化生。故人通四生」
問。何畜生通三生耶。答。鳥是卵。馬等胎
生。蟲等濕生也。故通三生。此約多分也」
問。鬼神何通二生耶。答。鬼子母等是生多
生。則胎生也。或多唯化生
問。化生何故無而忽有耶。答。業速疾故
問。如是五趣及以四生皆有中有耶。答。或
有或無。不必皆有惡業。極疾生身入獄。是
無中有。或從欲色生無色界。無中有也。
從無色界生欲色界。必有中有
問。何故中有壽唯七日耶。答。中有者是生之
方便。無別引業。甲乙生中有。卽變辛死。若
庚辛生丙丁死也。故但七日非六八日
問。何故爾耶。答。甲乙者木也。庚辛者金也。金
者是則木之官鬼。故甲乙生生其庚辛死。
丙丁者是庚辛之鬼。故庚辛生者正丙丁
死也。餘皆准之。卽甲乙與庚辛相剋。丙丁
與壬癸相剋。戊己與甲乙相剋。庚辛與丙
丁相剋。壬癸戊己相剋。由如是事。中有壽
命唯在七日
問。生有及本有則不如是。何故中有必要如
是耶。答。無自業故。是生有之方便故
  略顯善惡因果門
善者十善。惡者十惡。各有因果別不因。
佛未出世無三歸依。唯有智人求菩提道
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無能分別說者。
過去佛說流轉至今。智者受行無有漏失。
親近昔佛行此十善。不爾不能是。故如來
初成道已。卽說此法
問。何爲十善耶。答。永離殺生・偸盜・邪行
此身三
永離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此語
四善
永離
慳貪・瞋恚・邪見此意
三善
是爲十善
問。何故離十以之爲善耶。答。壽者是身之
本。殺壽身滅命者。是形之根斷。命形盡。含
生所珍。有靈所貴。於己身命貪惜無極。
於他壽形陵蔑何甚。故今始制。轉輪王出世
顧四大州。諸小王而令行十善。諸少王等
伏膺其化能行十善。言十善者。一離殺
生。二離偸盜。三離欲邪行。以爲身三也。四
忘語。五離麁惡語。六離離間語。七離無
利語。以爲語四也。八離悕慳。九離瞋恨。
十離邪見。以爲意三也。言雖似重。而不
丁寧末俗難進。故言二返也
問。由離殺生惡生。何等善耶。答。卽得
就十離惱法
問。何爲離惱法耶。答。一於諸衆生普與
無畏。二常於衆生起大悲心。三永離一切
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
爲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與快
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
命終生天。若能囘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
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問。離偸盜惡。而得何善耶。答。卽得十種
可保信法。問。何爲十可保信法耶。答。十
可保信者。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
子不能散滅。二他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
十方讃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
衆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壞施意。十命終生天。若能囘向無上
菩提。後成佛時。得證淸淨大菩提智
問。由離欲邪婬行而生何善耶。答。卽得
四種智所讃法。問。何等爲四種。答。一諸根
調順。二永離諠掉。三生所稱歎。四妻莫能
侵。若能囘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得佛丈夫
隱密藏相。以上由離身三惡故得若干善」
問。由離*忘語而得何善*種。答。卽得八種
天所讃法。問。何爲八天所讃法種。答。一口
當淸淨優鉢花香。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
衆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淸淨。六言無誤失
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
勝無能制伏。若能迴向無上菩提。後成佛
時。獲得如來眞實語也
問。由離兩舌而得何善*種。答。卽得五種
不可壞法。問。何爲五耶。答。一得不壞身無
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
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
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若能迴向
無上菩提。後成佛時。正疋眷屬。諸魔外道
不能頌壞
問。由離惡口而得何善。耶。答。卽得成就
八種淨業。問。何爲耶。答。一言不乖戾。二
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
可承領。六言則須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
愛樂。若能囘向無上菩提。後求佛時。具
足如來梵音聲相
問。由離綺語而得何善耶。答。卽得成就
三種決定。問。何等爲三耶。答。一定爲智人
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
威德最勝無上。無有虛妄。若能迴向無上
菩提。後成佛時。獲得如來諸愛所說皆不
損。以上卽明語四善已
問。由離貪欲而得何善耶。卽得成就五
種自在。問。何爲五耶。答。一三業自在。諸
根具足故。二財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
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
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若能
囘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

問。由離瞋恚而得何善耶。答。卽得八種喜
悅心法。問。何爲八耶。答。一無損惱心。二無
瞋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
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七身相端
嚴衆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若能
囘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得佛無礙心。觀
者無厭
問。由離邪見而得何善耶。答。卽得成就
十功德法問。何爲十耶。答。一得眞善意樂
眞善等招。二深信因果。寧損身命。終不作
惡。三唯歸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
離一切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
六無量轉福慧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
道。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九信無礙見。十
不墮諸難。若能迴向無上菩提。後成佛時。
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此十善業乃
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
圓滿。是故一切有心之者應勤修學。譬如
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
草卉木聚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
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
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感共依此十
善大地而得成就
因論生論。問。十者數名。善者何義耶。答。此
世他世順益之義。是則善義也
問。何名此世。亦名他世耶。答。現在名此。
當來名他。爾乃善者是順益義。謂順自益
他。已以爲順益義
問。此世有益。他世有損。又此世有損。他世
有益。此等名善耶。答。非是善也
問。若法如是。名爲何性耶。答。不善及無記
有如是事相。准知之耳
問。十善之中有百行也。其事如何耶。答。於
十不善。不分離殺生乃至少分離分離邪見。
是名初十行。若多分離殺生乃至多分離邪
見。是名第二十行。若全分離殺生乃至全分
離邪見。是爲第三十行。若小時離殺生乃至
小時雖邪見。謂或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
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若多時離殺生乃至
多時離邪見。謂過一年。不至命終。是名第
五十行。若盡壽殺生乃至盡壽離邪見。是
名第六十行。若自離殺生乃至自離邪見。是
名第七十行。若於此事勸進他人。是名第
八十行。若卽於彼以無量門稱揚讃述。是
名第九十行。若見離殺生者乃至離邪見者
深心慶悅生大勸喜。是名第十十行。如是
十十行總說爲百行。初之三位約事。次三之
位約時。後四之位約人也
問。如全分離等。與小時等別。何而言有
百耶。或至盡壽。十與自受敎他何異耶。
善。解意所緣趣求別故
問。如是善法何以爲體耶。答。有十一種法。
唯善心俱故名爲善。一切善法此十一爲體」
問。何等名爲十一善耶。唯識本頌曰。善謂
信慚愧 無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捨
及不害 於中十法通三界繋。輕安欲無。如
是十法善心起時。必竝頭起。略故止之
旣略顯善困果。次顯惡因果者。問。十惡業
何耶。答此翻十善而可知之
問。彼十惡業翻善可知。其所感果如何應
知耶。答。此有二門。一與果門。二損益門也」
問。其與果門損益門意何耶。答。與果門能
與五果。一與異熟果。二與等流果。三與增
上果。四與現法果。五與增上果
問。何爲與異熟果耶。答。作十惡業先必沒
獄。謂八熱八寒近遂獨一等。是十惡業之
所感得。異熟報略顯苦相。是諸地獄無
有日月而甚黑闇。鐵湯湧沸。爐火爆聲極
天裂地。踰卽忽爾皆作埃灰。入卽爛腐皆悉
成糜。鐵丸銅湯津入口仍銷五臟六時。熱
銅火柱恒爲床褥。觸身體時卽皆燋燃。長
時無間含毒。苦事萬劫千舌說皆不盡。行
者必觀此罪果報。何得忌背。不悲傷哉」
問。旣知異熟果苦相已。其等流果何耶。答。
餓鬼畜生人間苦報。是十惡業之所感得等
流果也。略顯惡報。纔免地獄。次沒餓鬼。其
果報像極醜甚麁。頸周甚細。猶如針錐。腹
頭極麁悉越山岳。圓眼幽深類井中星。僅向
食變成猛火。臨江欲飮急成膿血。萬春
求水旣難得見。千秋求食何輒易聞。百謀
暫安而甚彌遠。千欲取死此猶亦難
纔免餓鬼。次沒畜生。水陸山澤諸像生類
果報極苦。略顯其相。馬牛背被案頭荷。遲
卽被打。速卽爛腹。窮力碎身。春耕秋收。
而菓實時皆悉施分。非所情望。枯草濁水
常不充足。特哉罪業。難等諸鳥。鹿等群狩。
遭殺緣時鳥失伴侶而驚飛亂。獸離比類
而競亂奔。各臨絶潤單獨流淚。聞能殺聲
而共切腹。設騰虛空而放鷹趣。若入&T023311;
藪而走犬尋託樹爲庇發箭悉體。天地山
林雖廣大而無隱容處。四方望企都無相
救。誰有佛性不傷悲之。或鱗或羽。如是雜
類。其苦果相繁故且止
纔免畜生。若生人中。一一皆得二種果依
致生罪得二果者。一短命報。二多病報。依
劫盜罪得二果者。一貧窮報。二共財而不
得自在。邪婬二果者。一婦不貞良。二妻相
爭不隨己心。妄語二果者。一多被誹謗。二
恒爲多人所惡。兩舌二果者。一得破壞眷
屬。二得弊惡眷屬。惡口二果者。一常聞
聲。二所有言說恒有諍訟。綺語二果者。一
所說正語人不信覆。二所有言說不能
辨了。貪欲二果者。一貪財無有厭足。二多
求恒爾從意。瞋恚二果者。一常爲他人求
其長短。二常爲他所惱害。邪見二果者。一
常生邪見家。二心恒諂曲。如是十惡一一皆
備五種果報。謂三惡道苦果。及人中二種習
氣報也
問。旣知異熟等流二果。其增上果何應知
耶。答。由習殺生等故所感外分光澤尠少。
果不充實。果多朽敗。果多變改。果多零落。
果不甘味。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無果實。
是名增上果。如是十惡因果理且廣且深。
恐厭繁文。略顯少
問。云何爲離如是十惡耶。答。先應發願。
發願辭
    我爲法界諸衆生 志求無上菩提處
    菩提無患無熱惱 諸有智者之所樂
    自未得度先度他 故我永離十惡業
問。離是十惡何修十善耶。答。發願頌言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殺生
    願諸衆生得長壽 無病安樂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偸盜
    願諸衆生得富饒 衆寶自在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邪行
    願諸衆生得直心 眞善等侶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妄語
    願諸衆生得所讃 發言信伏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兩舌
    願諸衆生得堅身 不壞善友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不惡口
    願諸衆生得淨業 美妙言調悉隨心
    願從今至身佛身 盡未來際離綺語
    令諸衆生得三德 敬答威德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離貪欲
    願諸衆生得自在 珍奇妙物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離瞋恚
    願諸衆生得悅心 端嚴尊敬悉隨心
    願從今身至佛身 盡未來際離邪見
    願諸衆生得深信 福慧轉增悉隨心
    我今至誠離十惡 盡未來際無毀犯
    以此善攝施衆生 願諸衆生成十善
    同共迴向菩提處 速成無上大菩





大乘法相硏神章卷第

  略顯三千大千門世界成相門。世界住門
世界壞相門。世界空門
略顯三千大千門夫辨三千大千世界者。
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言小
千世界者。謂一日月之所照臨爲一世界。
此一世界以爲一數而足千數。卽千日月。
千須彌山。千四大洲。千八中州。千八熱寒
獄。千餓鬼界。千修羅界。千六欲天。千色界四
禪。千無色四處。如是總爲小千世界。言
中千世界者。小千世界以爲一數而足千
數。如是總名中千世界。言大千世界者。中
千世界以爲一數而足千數。如是總爲大
千世界。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總合而有百憶
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四大洲。
百億八中洲。百億地獄。百億鬼界。百億修羅
界。百億六欲。百億四禪。百億無色四處。如
是名爲三千大千世界差別也。意顯者。謂
一日月之所照臨爲一世界。此一世界積
足千數。如是名爲小千世界。彼小千界爲
一世界積足千數。如是名爲中千世界。彼
中千*界爲一世界積足千數。如是名爲
大千世界
問。何故三千大千世界爲一世界耶。何故不
言二千大千世界。亦不言四千大千世界
耶。答。有鐵圍山繞小千界。其高至於色界
初禪也。有鐵圍山繞中千界。其高至於第二
禪頂。有鐵圍山繞大千界。其高至於第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