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蓮華胎藏界儀軌解釋 (No. 2231_ 眞興集 ) in Vol. 61

[First] [Prev]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行意趣蓋如之 問。若非即身一刹
 那中作此觀行更有 答。建立劫
 數懈怠人。今眞言者安立通途三劫行
 相勤修精進。超越其劫一生成佛或入
 地。故大疏云。若祕密釋百六
十心
一劫瑜
 祇行即度一重麁妄執一僧祇。超
 劫行又度一重細妄執二僧祇。復越
 一劫更度一重極細妄執佛慧。故
 云三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執
 一生成佛。何論時分云云又云。能於
 生滿足地度。不復歴劫修對治行云云
 問。若爾者。何故三世諸佛唯有歴劫成佛
 行相。不一佛即身成佛 答。略有
 義。一云。此難荒涼。諸佛成道所親見
 何妨中有即身佛。如大品云。或有
 菩薩初發心時。上菩提位不退轉。或
 有菩薩初發心時。即得菩提便轉法輪
 云云二云。所言劫時不相應法。延短促
 在行者意。懈怠之人刹那爲長。精進之
 人多劫爲短。今眞言者由精進力
 劫中一刹那。由意樂故無妨難。故
 攝大乘云。處夢謂年。覺乃須臾頃。故
 時雖無量。攝在一刹那。愚修雖少時。怠
 心疑已久。佛於無量劫。勤勇謂須臾云云
 又大般若云。菩薩不久遠想。謂佛
 菩提要經多時乃能證得。便生怖畏。何
 以故。前際後際劫數長遠。皆一刹那心
 相應故云云問。三世諸佛無一佛不
 祕密精進。若爾皆應即身成佛。何
 勞修行多劫成佛 答。今眞言門是最祕
 密。非一切人皆入此門。若入頓成。不
 歴劫必兼修。故無諸難 問。若爾亦
 有祕密修菩提行成佛 答。
 地前可其類。地上法爾自覺。故最勝
 王經説。初地以上十地菩薩得十種陀羅
 尼。豈非祕密門乎。又於第三地
 就大法陀羅尼方知祕密。今約初心
 其兼否
蓮華胎藏界儀軌解釋卷
  本云
 寶永四年二月十日夜亥剋斗書功了
 同五年閏正月二十二日一交寫功了
                 廣澤末資亮深 
  享保八卯年二月九日夜亥時書寫了
 同二月十二日午剋迄朱點一父畢
                 小嶋末裔宣眞 



蓮花胎藏界儀軌解釋卷中青龍
寺本
                  釋眞興集 
軌云。安立器世 解云。明佛果七中。
此第三明他受用身所變國土也。平等性智
所起微妙淨功徳身。名他受用身也。此他
受用所變淨土大小不定。隨住十地所化變
故。今此文中説第二地能化佛變須彌山頂
立道場。能化如來坐於千葉蓮
問。以何得知 答。金剛壽命等云。爾時毘
盧遮那如來。於色界頂第四禪等正覺
即下須彌山頂。於金剛寶樓閣云云又梵
網云。我今盧遮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
云云初地能化坐百葉臺。第二地佛坐
葉臺。故知云爾此義如金剛
界私記出
文中有二。初明
所變器界。後明所住道場。然倶舍等成立器
。説風水地空火。儀式品中亦復爾
也。今此文中具用五大。其義具足次第如
文。是輪同金剛者有二義。一云。五輪廣狹
等金剛。即是地輪名金剛輪。二云。五輪
堅固皆如金剛。疏云。如金剛者如理也云云
因陀羅者即表名字。世界變現猶如帝網。其
界無量名因陀羅。疏云。大因陀羅者理具徳
云云光焔等者。是明地輪所有威光也。次
應念持地者。顯堅固義也。他受用土亦是
堅牢。八風三災不動壞眞言
而圖衆形像
者。軌文出其圖。爲五輪各各形相
也。嚴淨佛國等二句是交文也。諸佛出
後得智門更還因位方便示現。修菩薩行
淨佛土。成就有情仕諸佛。今此文意
其事金剛薩埵
其由
然今明器界
次。便明淨自佛土。展轉亦明諸佛
。不爾此文起盡難知。後人可
軌云。諦觀香水海 解云。海有二種。外海
内海。今總觀之。在地輪上。深八萬由旬。廣
内外別也
軌云。金剛手持花 解云。此明立花藏
世界也。花嚴經云。此花藏界如須彌山微
塵數風輪所下至
凡有十種
其在最上風輪所
持香水海中。有大蓮花藏世界在其中
又云。不可説佛刹塵數香水海在花藏界中
天帝網分布而住。此最中香水海出大蓮
花王。有世界種於其上花藏世界種也。此中
二十重世界種
此娑婆世界當
第十三重
又説世界體云。或以寶花
云云持花者表其花莖。故下文云祕
密主菩薩以爲其莖于無盡大海云云
云。普賢菩薩爲世界性故。花藏界是普賢
體。爲此義持花也。然花嚴云。普賢
身相但依如如佛國者。無別一國可
其國。譬如眞如遍一切故也然猶是事普
賢。非理普

軌云。以妙蓮花 解云。此明花藏世界體
也。無盡海中有二十重大蓮花王。是爲花藏
世界體性。其第十三名娑婆世界。形如
。佛名毘盧遮那。雖賞報佛離此世界。無
別淨土。然定形量則是他受用身佛淨土。若
化身土非此所明
軌云。最初正覺 解云。明佛果七中。
此第四明他受用佛道場儀式也。於中有
三。一明所住道場。二明能住尊位。三明
軌則。是即初也。總有十三頌半。初三行
一句引入曼荼羅品文。後七頌三句引供養
儀式品文。中間二行彼此離引。最後半頌阿
闍梨之文也。大文分四。初二頌總明
曼荼羅圖像。次十頌別明中臺曼荼羅圖
。次一頌一句明法成就。最後一句明
也。於初文中更分爲二。初明。後
三重。就初文中。最初正覺指大日尊。等
者餘尊也曼荼羅如
上出了
密中等者。重重院院名爲
祕密。故此中*胎名密中密。臺外圖像猶是
祕。何況臺中祕之又祕也。大悲等者。大
疏云。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縁
種子。初託胎中。漸漸増長。爲業巧風之所
匠成乃至誕時百體備足。始於父母種姓中
生。如眞言門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
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行事業。如
淨心中發起方便治自地縁利物。
故名大悲胎藏生云云第二義
彼文
軌云。及無量 解云。此後明&MT01101;也。始
四佛乃至世天。當文可之。佛菩薩等
名爲出世。護世天等名爲世間
軌云。四方普周 解云。此別説中*胎圖
也。於中有二。一顯依報所有之徳。二
正報所具之徳。初中又二。初顯道場形
。後顯道場莊嚴。是即初也。大疏云。先作
四方曼荼羅。其界唯用羯磨金剛智印。周匝
相連以爲其道。安其十字中又作十字金
剛印。其上作蓮花仰而半敷。此十字如
花之状。其花上又安八葉花開敷含
果實
即五佛
四菩薩方位也。當心想而置九點。即是
中臺及八葉中各想一點也。此點即是大空
之證。此成正覺義也。於此八葉及中臺。當
方圓曼荼羅而畫本尊像。佛方壇。菩薩
圓也。又其臺上當十二字眞言王。令
字一一分別置於輪上云云四方者四念
住也身。受。
心。法
一門者四靜慮也初禪*第二*第
三*第四禪也。
四方各
若准十八圓滿土。亦可三解脱門空。
相。無
三總爲一故云一門。言通道者。聞思
修慧也佛地
經論
金剛印者生空智也。遍一切
故。羯磨金者法空智也。爲佛座故。疏云。
蓮者理離染著也。妙色者理光也私云。白色
云何。又
妙是紅
色也
金剛莖者無理也。八葉者略現
大日佛徳私云。表八聖
。謂正見等
鬚藥者恒沙性
大悲也。衆寶者理恒沙徳也。無量光者。上佛
放佛菩薩也。衆蓮者化主所
軌云。其上復觀 解云。此後顯道場莊嚴
也。疏云。其上以下四頌顯道場莊嚴也。師
子座者。能降伏煩惱義私云。顯説法
決定義
寶玉
經作
王字
能滿衆生願也。大宮殿者金剛法界
宮也。寶柱者諸波羅蜜也。幢蓋者。幢能降
伏。蓋能利益。珠鬘者方便度等也。寶衣者離
過義。自離過離他過故。香者戒也。花者慧
也。雲者靉靆也。衆寶者四攝也。雜花者四無
量也。嚴地者。生成佛智住持故。繽紛者繁
布義。諧韻等者。能出常樂我淨聲也。昔樂
者。聞者淨耳根也。賢瓶者。所有無
也。閼伽者。能洗煩惱垢云云或本涅槃垢。
私云。即洗無垢
身義
軌云。寶樹王 解云。此下顯正報所具之
也。疏云。寶樹等二頌顯能化主徳。初句
眞顯能化主。摩尼燈者如閻浮金色等也。
三昧者定也。總持者慧也。三昧總持即是地
也。綵女者般若智智能養義也。佛波羅者
佛部眞言也。等者金剛部也。菩提花者蓮花
部也。菩提所覺。嚴花能覺也。方便者應機
也。聚伎者能説也。妙法音者諸尊眞言也云云
供養諸如來者。阿闍梨之祕文也。即結上

軌云。以我功徳 解云。此一頌明法成
也。疏云。以我等頌自他法力徳也。
大疏云。此句是一切眞言心也。功徳力
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
此三縁合故。則能成就不思議業云云意云。
新佛功徳力。古佛加持力。法界平等力故。如
上神變不思議道場莊嚴自然成就。以此莊
向法界故云供養。然則安住故云
餘處云願成密
嚴界即此意耳
軌云。結大輪壇印 解云。此一句即屬上文
同明法成就也。有印眞言。如古儀軌。由
印明故。所變十方土成大悲胎藏大曼荼羅
。所謂花藏世界種也
軌云。次衆色 解云。此明結界也。諸
佛淨土雖限。隨其所縁大少不定。界
其方隅必以寶繩。今用五色五佛及
五智。餘經中云黄金爲繩以界其側
其勝色也。大疏云。五色線者亦是如來五智。
亦是信進念定慧。以此五法攝一切教
。故名修多羅云云配五佛色軌注
大疏云。亦五行者白黄赤緑黒。即戒信進定慧。如
次以之爲定。云云。今由軌均上文
 問。何故必以衆色其道耶 答。古儀軌
云。染彼衆生界。令法界色云云意云。令
其界内有縁衆生染同五佛法界色故也
軌云。觀彼中胎等 注文可知。若未達者
唯可阿字
 解云。自
下第二明能住尊位也。總有九頌文分爲
二。初五頌明中*胎尊像。後四頌明二重尊
。是即初也。言中胎者。總指八葉臺。別
寶上。淨月輪者。總有九重輪。別明
中輪。謂上所説師子座上更觀月輪。其月
輪中觀阿字門。轉其阿字大日尊。永斷
二障故言清淨。遠離業苦離諸垢。現有
身故云妙色。具無漏智超三界。柔和
忍辱名爲綃縠。用此修身名嚴身服。文以
慚愧身衣服。除破裸形離繋外道。表
法王故被寶冠。出世俗門紺髮垂。言
寂然者無動搖義。三摩地此云等持。即定
名也。謂諸如來常住色界第四定故三災不
動。故云寂然三摩地也。言輝焔者即身
光也。過衆電者擧喩顯勝。猶如等者又以
譬顯。謂住定境身光照曜。猶如淨鏡顯
形容。非凡所見故云幽邃鏡喩
正教所
法人歡喜相。爲天魔等忿怒相。故云
喜怒。又如來面貌偏非柔軟。偏非忿恚。二
含現故云喜怒。白玉等色名爲顯色。百
丈等像名爲形色。操持等者説手印相。申
垂慧掌仰置右膝與願印。又作定印及
無畏印故言等也。正受持者明入定相
問。上云寂然等既明定相。何故復重説入定相。答。
定有多種。上説等持即顯行等四種威儀。在定之義。
初入。常住定心也。今言
時入定。如無量義處三昧。故無失也
相應身
者與定倶身。謂身無動結跏趺坐。手持
故名相應。具足三明一宿住。二天
眼。三漏盡
故云
。除諸掉散心無亂。本體眞如故名
。淨法體者即是法界等流身也。言應願
本誓也。濟群生者顯方便也。八曼荼羅
者。密明四智與四攝四智如常。即四佛也。
四攝者。一布施。二愛
語。三利行。四同
事。即四菩薩也
大疏云。以如來加持故。從
菩提自證之徳八葉中胎藏之身云云
軌云。次東遍智印 解云。下明三重尊位
也。軌文相傳爲十三院。大疏云。第一重上
方是佛身衆徳莊嚴。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
如來部門。右方是如來大悲三昧。能滋
榮萬善故名蓮花部云云又云。左方是如來
大慧身。能摧破三障故名金剛部云云又云。
金剛密印第一重金剛手等諸内眷屬
大悲萬行現第二重摩訶薩埵諸大眷屬
普門方便第三重一切衆生喜見隨類
之身。若以輪王潅項方之則。第三重如
國君長。第二重如朝廷百揆。第一重如宗技
内弼。中胎如垂拱之君。故花臺常智爲
曼荼羅王。若自本垂迹。則從中胎一一門
各流出第一重種種門第一重一一門
各流出第二重種種門。從第二重一一門
出第三重種種門。若從因至果。則第三
重之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二重。第二重之
引攝成就能通第一重。第一重之所
攝成就能見中胎藏云云此分別三重十
三院三部中攝者。以上方遍智印下方
不動勝三世等佛部。以右方觀自在
蓮花部。以左方金剛手金剛部。總名
一重院。以第三妙吉祥今言第三是綺互文。正
第二。從中向
第三。故密云第三。本經及右儀軌皆云
。又疏中判爲第二也。然圖中在第三也。然圖
中北方地藏尊。南方除蓋障。西方虚空藏。及
蘇悉地眷屬。隨所住方三部攝。總爲
二重院然蘇悉地
會有論之
釋迦院及護世天等
住方三部類。四方大護圖中闕之。可
在第一重内。二守護門可四方之内門
也。然古軌中判十三會并案三重所攝尊
云云不定。又與圖中合不合。皆任
邪正難辨。深得意者可沙汰
   已上明能住尊位訖 問。如上所明他
 受用身是第二地能化佛也。其餘九地及
 化佛身行相云何 答。自餘九地義准應
 知。若化身佛身相不定。所居國土淨穢
 不同。非此所明然必可具金剛薩埵以
 下明化身行相故。又有釋迦院及二乘
 故。今此界宗總顯頓悟瑜伽行者。從
 發心乃至成佛足三身。住正體智
 受法樂。出後得智度有情因果行
 相。一蓮花上中臺八葉。及鬚蕊中普門示
 現。子細尋觀。無此由。今擧一隅
 顯萬端。一切佛土誰不含藏。持行之者
 耳可
軌云。次應執香 解云。明他受用佛道場
儀式三之中。自下第三明法會軌則也。
上所説道場尊位。皆是一會之儀式也。今
其會之軌則也。此中有二。初明召聖
。後明聖集致禮。初中有三。一淨治路
二去垢穢。三請聖衆。是第一淨治路也。諸
佛法會爲證明。莊嚴法會加威光。必
諸佛菩薩聖衆。現不思議大神變力。顯
示所爲眞實不虚。令衆會希有心。信
受歸依發心得益。是故先爲諸聖衆
治其路。即是變穢爲淨之義也古説云。想
虚空道
軌云。不動明 解云。第二去垢穢也。同
上淨治義。由此明王威徳力故。淨治之路彌
垢穢。悉令清淨除魔障。先顯分明
護佛身注文易
更不
軌云。次以印 解云。第三請聖衆也。若
法花規模者。多寶分身。妙音普賢上
行等類。皆從他方自界來集爲作證明。餘
經之中其事非一。如文可知。兩注易知。眞
言末云鉤索等者。亦是召請引入義也。言
除障者。又以不動重除障礙
軌云。次示三昧 解云。自下第二明聖集
禮也。於中有四。此第一明本誓也。謂
諸聖爲作證明。即陳本誓滿無上願。令
諸佛等生歡喜故。言本主者大日尊等。言
諸明者。自餘聖衆各以眞言其體性
名爲明。疏云。諸明者本尊也云云
軌云。次執金剛 解云。第二明振鈴也。
今伽藍鐘集衆。蓋斯意耳。集會大
儀式如是。然振鈴有三義。如金界記之。
但彼文中表結願相。今此文中唯表集衆。右
杵抽擲顯智慧之義也。左執鈴振搖
禪定之義也。發智慧故覺知本誓
禪定故來儀法座。此義如是也
。如
剛界
軌云。所獻閼伽 解云。第三明閼伽
也。如文可閼伽義如
剛界記
 問。水以淨物。云
何今言無垢身 答。但是主客禮節義也。
淨法界權應身。内雖垢外現同塵
故浴其身彌増光花。如乞食訖收衣鉢
足也。次當淨等者。非唯澡浴諸如來身
亦淨一切佛子等身。禀佛言教眞實子
口所生。簡胎生故。以大空性欝勃香水
滌佛子菩提心中百六十心戲論之垢。故
淨也注文云不動加持者。重明淨除
垢義。自餘注文如文可
軌云。次奉花座 解云。第四明花座
也。是亦迎客禮儀而已。即是隨順世俗事
也。疏云。阿是除遣。即除蓋障義。以此爲
座畢竟不一切障云云注云加護等者。
辨事也。以
不動
諸尊座
軌云。佉字大空 解云。明佛果七之
中。自下第五明變化身相。即是顯示成所
作智所起化用也。於中分六。一明薩埵
。二明大悲無屈。三明所依住法。四明
修事業。五明化作佛身。六明内證功徳
也。三世諸佛雖菩提。利有情故不
。是故行者既成佛果。建立方便道場衆
。更密示現作薩埵身淨佛土就有
。如燃燈佛前釋迦菩薩等。爲能化主
燃燈佛。爲所化人釋迦文。實是一人。無
別二人。今作金剛薩埵亦爾。行者一人先
佛身。後現薩埵仕諸佛度衆生。首
楞嚴經船師譬喩即此意也。疏云。問。此説薩
埵其義云何。答。第三品中成薩埵自體。第
二品中現轉法輪用。故此品中説金剛種
云。智者當轉作金剛身。言佉字者。佉是
空義。上有點是大空。以大空一切空
云云意云。佉字是等空義。加空點欠字
則大空義。是則大勤勇種子也大勤勇者即
毘盧舍那也
此字門。然後作金剛薩埵身。意云。先成
内證大日尊。後作方便薩埵身。若觀諸法
一向是空。則墮邊見改轉。今觀欠字
空非有大空故證果還因。觀非有
菩提果。觀非空故還菩薩道。故住欠字
薩埵身。疏云。金剛種子心鑁字者。何故
供養法中上置點。經本傍有二點。共云
剛薩埵種字。答。供養顯法自體。經本顯
大用。故共無妨。離言説者鑁字義也云云
意云。頂觀欠字大空義。身觀鑁字
言義。一切諸法不有不空。皆
言説。住觀時作金剛身也。疏云。何時
金剛身。答。入佛三昧耶五字
等身云云今助釋云。約初心行者爾。
今此現化。不彼也
軌云。遍身被甲 解云。下第二明大悲無
屈。此中有三。一被服甲者顯大悲弘誓
眞言印
上之
二摧伏魔者明四魔
。三結大界者明堅固大悲不退轉義
各各説文
文可
金界云。次於諸有情。當
。無盡生死中。恒被大誓甲。爲佛國
。降伏諸天魔。成最正覺故。被如來甲冑
云云正此義也
軌云。四方四大 解云。下第三明所依住
。於中有二。初明四念住。後明四靜慮
此即初也。言四方者即四念住。以能修
身不淨・受不樂・心無常・法無我所住。故
名爲四方。以所觀法所護方。以能觀行
能護者。一云。以四正斷四大護。由
念住正斷故。一律儀斷。已生惡法爲
斷故修習正斷。二斷斷。未生惡法爲
故修習正斷。三修習斷。未生善法爲
生故修習正斷。四防護斷。已生善法爲
住故修習正斷。此四皆以精進體。又云。
若准涅槃。以四聖諦名爲四方。即以
集證滅修道四種行相四大護也。若
淺略釋。守護法界道場。四邊毎方有一執金
剛神。住高四角四峯。即此四人也。亦可。
護國四大天王即持國等密換名也
軌云。門門二守 解云。此後明四靜慮
初二
三四
是得定人入出所由故名爲門。以二種
助靜慮。一思擇力。二修習力。擧此二
二守護。由此力故。於内心住有
堪能。是故靜慮以此二力而爲助伴問。二力
是法。何
人耶。答。餘有此例。最勝王經説慶因轉輪
王主兵臣喩。疏釋。此二力豈非法喩於人
金剛薩埵心住四定。思擇正法習正
。二種力故現作四門。二守護人後印舒
力。密表此義。初印舒進表勤勇義也。一云。
生空慧與法空慧二守護。與定同轉
故名守門也。注云如來内門者表定義也。
餘文易之。若淺略釋。於今精舍置金
剛力士二人。蓋斯意耳。如慮支佛本誓願等

軌云。塗香眞言 解云。下第四明所修事
。於中有二。一明供養。二明
聖徳。初中分二。初明所供養具。後明能供
養行。此即初也。此有五種。大疏云。塗香者
是淨義。即住無戲論金剛三世無礙智戒。如
是戒香。其性本寂。無去無來遍滿法界。故
淨塗香。我今已用此淨戒香遍塗法身
故能淨香普熏一切。故名塗香云云次花鬘
者。大疏云。花鬘者。淨菩提心樹王種子。從
慈悲地中滋長茂盛開萬徳花。以方便故。
實名花。從大慈云云次焚香者。大疏
云。燒香是遍法界義。如天樹王花香遍布。菩
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徳慧火所焚。解
脱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熏
燒香云云次飮食者。大疏云。飮食是無上
甘露不生不死之味。若服此果徳就無過
上味時。即名入證。故説爲云云次燈明者。
大疏云。所謂燈者是如來光明破暗之義。謂
果地時心障都盡。轉無盡慧照衆生
故説爲云云或説加果子等種種珍
六種。可
此供具
他佛。行者薩埵現承事身。還供自身
心王如來。故大疏云。是人則解香花等五種
三昧義。亦解五種陀羅尼義。以是等種
種法門供具養心王如來。能令諸尊歡
喜所求必獲。若以中意趣返觀世諦香
花等。自然知彼色香性分所用處。無量
方便觸物而生云云
軌云。虚空藏 解云。是後明能供養行也。
今此菩薩祖徳無邊。從虚空中出無量供
養雲海。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無窮盡。是
故行者金剛薩埵入此三昧。變爲其身
供養事。即十大願中廣修供養之大願也。大
疏云。一切利樂衆生事皆從中出。無量法
寶自在受用而無窮竭相。名虚空藏乃至
一花供養時。運心遍一切佛及凡聖。皆供
養已即迴向一切智智。謂諸受我施者。願
此力我得如上願。如是願訖。以
眞言之。無成也云云注文易
軌云。毘盧遮那 解云。此第二明讃聖
也。即十大願中稱讃如來之大願也。偈
文易之。次啓謝。是阿闍梨之文也。如
文可
  已上從金剛薩埵乃至此文。總密顯
 化身菩薩地前所修種種行相。然其化身
 不必如是。今標梗概。見者可
軌云。爾時薄伽 解云。自下第五明
身佛。於中分三。一總表化身徳。二明
因行。三明成道果徳。是即初也。三世諸佛
大悲故現變化身。是一大事。是故世尊
察大衆。告祕密主其因縁也。言
者。所藏名法。能藏名界。界者藏義。佛
身之中含容無邊大功徳法。故名爲藏。或
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言
標幟者是法界體。即佛身心。顯其形相
印眞言。以此身心生死中歴諸趣。於
佛會中立菩提標幟之幢。令八部等恭敬
教。即是總表大悲意樂也。文相隱密。義
趣如斯之
軌云 初印佛 解云。第二明地因行
也然解釋此三昧耶。上約實行菩薩入
行相説了。今明方便菩薩行相。如前二義
思准可察。然就初義此文有三。唯約入心・
住心・得身而標此文。後二略之。簡要之志
也。又就後義。此文但據淨勝意樂・行正地・
及決定地三種而説。後二略之。影而顯也。
變化身佛亦必修行三僧祇劫。然後成
問。化身菩薩若經三劫亦行十地。然後成
佛 答。化佛如來有其多種。若爲二乘及凡
夫等現小身。唯現三劫修行成佛。隨
故。若爲地前小菩薩等現大身。亦示
十地修行成佛。順所樂故。今此據勝故無
妨難
軌云。憩伽歸 解云。自下第三明成道果
。此中文雜有二十五種。第一大慧刀。謂
斷障成覺相。若菩薩坐菩提座金剛
一切障。然後成覺。是故注云刀喩
斷除爲義。言惡見者是五見也一身見。二
邊見。三邪
見。四見取見。
五戒禁取見
六煩惱中以見爲利。過餘煩惱
故喩山峯。顛倒推度故云撩亂。然此五中
身見爲主。如樹根本人頭首。若斷身見
餘惑隨滅。即此身見展轉便成六十二見。謂
五蘊我我所。言色是我。我有色。色屬
我。我住色中。初一我見。後三我所見。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一蘊有四故成二十。依
分故成六十。加斷常二見故成六十二
是一義。又有
。繁故略
 又此五見。初二見通
倶生・分別。其後三見嘴分別起。以此慧
刀金剛利智是等諸煩惱故。便得
無垢如來法身。此言法身。是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見法身。非自性身。是則化佛成
義也瑜伽論云。慧刀者。謂能
永斷一切故。云云
第二大法螺。謂
果滿説法相也。如玄賛云。如俗作樂曲
終滿位吹大螺吼。今既果事圓滿位爲
他説法亦復如是。故涅槃説。吹貝知
云云注云得滿一切善願者。顯佛果圓滿義
宣説大法等者。顯説法利生義瑜伽論
云。以
一切諸相隨好百千倶胝位數福聚。能感如來相好。不
大法螺相。發大音聲遍告無遍世界有情。云云
第三蓮花座。謂表化佛生身相也。阿字變
蓮花大座。諸佛坐之。從此阿字蓮花之
生諸佛。如母生子。佛還坐之。如
母。故名吉祥金剛座也。注文意如此之。
第四金剛慧。謂表佛身堅固相也。大疏云。
此金剛印能壞無知之害。一切不
云云法體堅固故名金剛也。第五如來頂。謂
尊特大人相也。大般若云。如來項上烏
瑟膩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云云注説功能
文可之。第六如來頂相。謂表身量無
邊相也。大般若云。如來頂相無能見者云云
注同也無邊身菩薩事
也。可
第七毫相藏。謂表
説中道教也。大般若云。如來眉間有
毫相。右旋柔軟如覩羅綿。鮮白光淨踰
云云毫出入光故名藏也。注文意云。光
十方益有情故。云滿願淨戒因也。即
三種戒中饒益有情戒因也。第八大鉢。謂表
足應供徳也。即阿羅漢三徳之中第三徳
一殺賊。二不
生。三應供
大疏云。亦能令一切非器衆生
皆堪法器云云注文可之。第九施無
畏。謂表大悲拔苦相也。能除現在怖患之苦
亦能消除未來怖苦。如文可之。第十與
滿願。謂表大慈與樂相也。雖注文中説
願滿。非但爾已。亦滿他願。是與願義也。第
十一悲生眼。謂表就五眼也。注云
箆等。大疏云。西方治眼法。以金爲箸。兩頭
圓滑。中細如杵。長四五寸。兩頭塗藥。各用
一頭兩眼塗之。今以金箆於涅槃。一切
衆生心自本有佛知見性。但以無智之瞙翳
故。諸法賞相不明了。如來善用涅槃金
無知瞙慧眼明。自早開了亦開
。猶如明目良醫之術云云如來深密
者。即是解脱涅槃理也。肉眼等者。明
眼用。肉眼等四至果位時總名佛眼。如
大河至大池時總名海水五用如
文。云云
十力如
*云云第十三如來索。謂表如來信解徳
也。譬如尊者用以羂索剛強者。折伏其
繋隨順者受其善。如來亦爾。以信解
索。折伏逆者調伏其惡。攝受順者
其善。故大疏云。此印能縛一切惡者。亦能
彼令諸惡乃至現種種形類
力勢。折伏攝受無量衆生。令佛果。即是
大索廣普遍有情界云云注意同
若准瑜伽
大悲爲
第十三如來心。謂表佛智能生因
。大疏云。即是諸佛之智。此智不他得
還從云云注如文之。第十四如來臍。
謂表佛智所有功能。大疏云。阿沒㗚都。此
甘露。言甘露者。智智別名。能除一切衆
勢惱。令長壽之身。此甘露味亦從
佛心生也云云注如也。第十五如來腰。謂
如來智體相也。注云妙色身。顯化身
。成聖智者。顯智正體也。大疏云。此智印
是從如來生也云云第十六如來藏。謂表
來智自性也。藏者陰藏。隱密爲義。如來馬
亦喩
王藏
不淨。離二障垢梵行清淨。
故標陰藏以顯自性也。注意如此之。第
十七如來普光。謂表如來智威光也。佛體
清潔猶如摩尼故。身具足一尋常光。即是
智慧威光力也。然佛光明所照無邊。以
慈悲作意力故。促爲一尋別晝夜。令
諸衆生作諸事業。若起神通大光無際也。
注文易之。第十八如來甲。謂表如來智
力用也。譬如武軍被戴甲冑陣戰敵無
怯怖。如來亦爾。擐智慧甲出世降魔。曾
畏能作佛事。注文之意自然察之。第
十九如來舌。謂表如來不妄語也。如來舌
相常覆面輪。是不妄語如實語相。若作意時
普覆十方。豈有妄語耶。立要期謬故
名爲實語。説小乘謬故名爲如語説
謬故名不誑語。説授記謬故名
異語此依金剛般若論之。
更有餘義。繁故不
第二十如來語。
謂表如來語業巧用也。如來語門具八音
一最好。二易了。三調和。四柔軟。五
不誤。六不女。七尊慧。八深遠
法各令解。其智慧廣大無量也。注文可
之。第二十一如來牙。謂表如來得上味
也。施他飮食故得是牙。鮮白鋭利表
大相也。第二十二如來辯説。謂表如來四
辯徳也。一法。二詞。三義。四辯。是則名爲
無礙辯。其義如注之。第二十三如來持十
力。謂表如來十力徳也。一處非處智力。二
業異熟智力。三種種界智力。四種種勝解智
力。五根勝劣智力。六遍趣行智力。七靜慮解
脱等持等至智力。八宿住智力。九生死智力。
十漏盡智力。皆以所知其名具如大般
若等
第二十四如來念處。謂表佛目三念處徳。設
三人。一人以香塗如來身。一人以火焚
如來身。一人徒然不塗不焚。如來於此三
人之中愛無憎平等御衆。是名如來三
念住處也。第二十五一切法平等開悟。謂表
如來平等説法也。三世諸佛出世本意。爲
一味平等諸法諸衆生開示悟入一
佛乘理。是則諸佛出現於世一大事也。爲
其事此眞言。一切法者是三乘教。隨
類得益故云平等開示衆生。悟入一乘
開悟。今略示入影而顯
  已上二十五眞言明化身成道果徳。故總
 文名如來身會也 問。何故報佛不
 此徳。今明化佛是徳 答。自受用
 身遍滿世界。諸根相好一一無邊無限。善
 根所引生故不知見。他受用身所
 八萬四千相好。唯菩薩見。今據通見
 明化身 問。化佛所具正報依報亦以
 衆多。何故今表唯二十五 答。若増若減
 倶無過失。然有表示度二十五
 有群生類故。但表二十五種功徳。即是
 二十五有三昧之標幟也
軌云。普賢菩薩 解云。明變化身相
之中。自下第六明内證功徳也。示現化身
幻化。内有所證外現此相。是故今
内證功徳。於中有四。一普賢。顯普遍
賢善之理。二慈氏。顯大慈悲等之心。三
無閡。顯同得諸佛之身體。四無能。顯等入
諸佛之境界。此即初也。謂普賢菩薩眞如
體。爲有情現身相。行願三業周遍
妙善。三世諸佛内證此理。外現行願不退之
。出世利生無窮盡。爲此義密説
。如意殊義以注可
軌云。慈氏菩薩 解云。第二顯大慈悲
等之心也。諸佛慈悲名爲慈氏。三世諸佛
内備此心。外現愍有情之身。爲
密説是明。大疏云。謂佛四無量心。今以
慈爲稱首乃至上云普賢。是自證之徳。本願
已滿 欲衆生此道故次明云云
此意甚好也
軌云。時佛住 解云。第三顯同得諸佛之
身體也。即四意趣中平等意趣也一別時意趣。
二別義意趣。
三衆生意樂意趣。四平等
意趣。如攝論等説
佛爲此得平等身。更
三昧示大相。言甘露者。大疏云。如
人飮毒即時夭命。遇天甘露而得之。不
老不死。諸患除愈。身心快樂。今此三昧亦復
是。若得聞思行之者。即得出世乃至
如來現法之樂云云一切三世無礙力者。
大疏云。三世無能破壞者。此明力如是。
無明闇故名爲明。若心口出名爲眞言
身分出名之爲明田増長義。女聲呼之。
故云爲乃至佛於定中此明妃。與如來
二境界。即同佛身。唯佛能知。十方三
世佛及菩薩。由此門於法界普門示
現。成就衆生窮盡乃至世女人能
男女胤不絶。此明能生一切如來所
有功徳。故義云云云
軌云。無能害 解云。第四顯等入諸佛之
境界也。即四悉檀中第一義諦悉檀也一世
界。二
第一義。三對治。四
各各人悉檀也
佛爲此入平等境。亦住
三昧希奇相。號其三昧無量勝。故大
疏云。由無量勝三昧故。感發生起此明
也。此明妃名一切如來境界生。即是佛
之境界。眞言菩薩由此明故即同如來境
。亦生是不思議境界。由佛境界
故。所作功徳同於如來乃至無能害者是無
障礙義。非直遍於如來境界。亦遍一切二
乘境界。乃至最初發心之者倶能修此明妃
之行。亦即入於如來境界云云明妃之義如
上應
  已上從初發心乃至成佛足三身。自
 利利他。外現方便内證功徳。一一簡約配
 文釋訖。得意之者可詳之 軌上卷了
軌云。爾時薄伽梵 解云。明佛果
中。自下第六明佛果能成之因也。上來既
眞言菩薩發心修行成佛行相。然非
而有此事。身中法爾本有三部四處種性
三部是横也。
四處是竪也
是則成佛因縁之性。了知此因
身法界。即知我身成佛所以此義
是法門。於中有二。初總明所由。後別明
三部等。此即初也。大疏云。字輪即是遍
法門也。菩薩若住此字輪者。從初發
乃至成佛。於是中間自利利他種種事
業。此門皆得成就。無罣礙云云
軌云。寶冠擧手 解云。此後別明三部等
也。此中有六。一寶冠等者。總明印相也。二
眉間等者。別明四處也。三阿字等者。明
部法也。四初行等者。明四處義也。五方便
等者。傍明方便行也。六結明四重曼荼羅
足定慧也。雖門門。總是顯明三部
四處字輪義也。大疏云。最初阿字即是菩提
心。若觀此字即同大日法身體。謂觀此阿
字輪。猶如孔雀尾輪光明圍繞。行者而住
其中。即是住於佛位也。此字輪當三重
中而置阿字。餘字眷屬在外。又此阿有
五種。阿・阿・暗・惡・噁其阿娑嚩字顯三部
。如次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今言輪者是
曼荼羅義。壇法中心是大日佛。即同此阿字
北置蓮花及諸眷屬皆在一處。即娑字。南
金剛及諸眷屬。即此嚩字。今從阿字
四字。即是大悲胎藏之業。第一阿字菩
提心體。次有迦佉哦伽等五音。皆取四字
各除
又取野囉乃至乞叉。皆是男聲。悉
阿字輪。行者已發菩提之心如來行
故次明字輪。是行也乃至迦等傍角加
點爲長聲輪
足行則成菩提。故次明暗糝鑁字輪
乃至迦等頂上加
點爲暗字輪
既成菩提何處。謂大
涅槃。故次明噁索暯等輪乃至迦等傍加
即涅槃輪也
長噁一字是方便輪。所以中無也。是此釋迦
佛輪羯磨部一切
故無別壇
凡字輪大爲三分。初阿
字即爲一分。次迦等爲第二分。次野等爲
第三分。除乞叉字。由重字賀娑
二聲
已上皆是
智慧字也。次有伊鄔烏翳愛惡奧八
。加此八字即成三昧。皆是三昧聲也。亦
五輪而恒轉之。其義可知。次有魚可
而可吒曩莫可 此字遍一切處。謂遍
於定慧中也。然此五字亦隨五輪而轉。謂
角點。或加上圓點。或加傍二點等。此
五皆成五字也。所謂字輪者。從此輪
諸字也。輪是生義。如阿一字轉生四字
謂阿阿暗惡噁是迦等二十字亦爾。次
十二字。謂伊伊鄔烏嚕留盧留翳愛烏
奧。即同角點。謂三昧也。仰壤孥曩莽亦有
。即同頭點。其野囉等八字即同傍二點。
是除義也。當知此字輪即遍一切眞言之中
若見阿字知菩提心義。若見長阿
知修如來行。若見暗字知成菩提。若見
惡字當知證大涅槃。若見長惡知是方
便力也。若見迦等義類而演説之。此
諸字等皆是慧也若見囉等八字知即
同傍點。亦是隨類相應也謂囉是
無垢等
若見伊等
即顯三昧。若見仰等五字知大空離
切相。即是成佛義也。如是了達能入一切
陀羅尼義旋轉無礙。故名字輪乃至
所説定慧空等。是佛道門。成正覺道也乃至
然此諸字皆是如來以加持神力如來内
證體性而流出之乃至凡迦遮吒多波等皆
阿字門。如阿字單是菩提心。若角加
即是行也。此是菩提心并行也。若上加點。即
菩提心并大空離一切相菩提也。若傍
二點。即是菩提心并除一切障涅槃
也。他皆效之而轉相加。或但一義或二或三
義可知也。或有阿字。上雖點。其次有
。如仰壤拏曩莽等聲。以此連前即是暗
字。所以爾者。此仰等是點。用加於前則阿
字成暗音也。或阿字無點。其次有重字。如
迦佉俄伽重加四字。用仰字點也。遮車
闍社用壤字點。他皆效此。囉字等聲以
於前。即成噁字。所以然者。野囉等皆是
傍二點。今以連前。阿字成噁聲乃至迦遮
吒哆跛。三昧品證菩提心行佛受并涅槃。此
等説字等相加有眞言教初中後倶乃至瑜伽
阿闍梨觀行成就。隨心所作任運皆成。觀
此字輪遍布身分。猶明見故。同於佛身
佛同位。然布字時當分爲四。即是四重
曼荼羅也。頭爲初分。是阿字菩提心。從
佉俄伽仰等乃至奢娑訶。凡是第一聲者
皆屬菩提心也。當行者眉間毫處
迦字。從佉以下當右巡旋逐日而轉。一
匝布之令環相接。次從咽以下爲第二分
長阿。亦當中右行布之。此是菩
提行也。心以下爲第三分。屬暗字門。心
上布迦等次右旋。次從臍以下屬噁字
。是大涅槃。亦從中位屬字等。以
右旋相接令遍也。頭爲上分。咽心爲中。臍
後分發心爲初。行果爲
中。大寂爲後也
第五噁字遍一切
。隨意所作皆得之。此在身外。如佛身
意而用。不身内布字之位也。暗字
亦爾。與噁同也。師既如是成身已畢。其曼
荼羅亦如是布。亦想弟子令是作三事
皆成。即是祕密曼荼羅也云云又初阿字黄色。
謂金剛色也。第一迦等亦復同色也。第二阿
字黄白也。阿體黄三昧白故。第二迦等亦復
同色也。第三暗亦黄白也。阿體黄空點白故。
第三迦等亦復同色也。第四噁黄黒也。阿體
黄二點黒涅槃色故。又降伏義故。第四迦等
亦復同色也。第五噁種種色也。阿體黄角點
白傍點黒故。伊等亦爾。凡布曼荼羅亦爲
三重。第一重迦等周匝。内重爲金剛輪。此
諸法猶如金輪持世界也。是欲固菩
提心故。先作内重也。第二長阿及暗二輪
同是中分。若迦爲輪。即不欠字輪也。
迦是行是因。
欠是證是果
第三噁輪亦順於中上布
也。伊等十二在外散布。猶如光焔
此即三轉法輪之義。如是布已。猶如大日如
來神力。此輪亦名因縁輪云云具如
蓮花胎藏界儀軌解釋卷
  本云
 徳治三年九月二日。於山城國西山乙訓
 寺馳筆了。筆跡左道間貽後人之 期定
         右筆 求法沙門□清二十五 
   寶永五夏蟲拂節。以件本勞他筆功了
 次年二月二十五日。以同本一交了
              池上末資亮深 
  亨保七寅年中冬九日子上刻功了
 同十日一挍了
            子島末資宣眞二十五 






蓮華胎藏界儀軌解釋卷下青龍
寺本
              釋眞興集 
軌云。曩莫阿 解云。此下廣明三部輪。兼
四處也。四段如次可
軌云。伊縊文中多本無魯盧二字。上文
既云伊等十二。故必可有也
解云。此
傍明方便行也。内證眞如自利圓滿。外現
方便樂他。故名爲方便究竟義也。即釋
迦佛普賢等士皆出方便度衆生。是名
諸佛究竟道
軌云。菩提心 解云。此下結明四重曼荼
羅具足定慧上可
軌云。爾時世尊 解云。明佛果七中。
自下第七明佛因所成之果也。其自性身無
色無形。自受用身非餘所見。但有應化
機示現。所以自下一一明之。於中有二。一
中胎九尊印言。二明三部普門示現。此
即初也。此中分二。初明所住道場。後明
住尊體。是即初也。於中亦二。初長行偈頌
總明建立道場。後明能作因縁。是初文也。
今此道場曼荼羅法如上既釋。此文存略。時
佛爲祕密法故。入等至定希奇相。大
疏云。言等至者。如三世佛皆從此道
方便而成正覺。我亦如是故名等至云云
實義。梵云三摩拔提。由前加行平等心
故至此定中。故名等至也。言内心者。指
行者心。行者身中本有法界曼荼羅處。即用
頭上其内胎。用心已上第一院。以
臍已上第二院。從臍已下爲第三院。故
内心。内此行者一具身地。即是法界之自
性也。謂以眞言密印持本性淨故。事業
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惑業麈垢。我人株
杌過患無故別別蘊自性斷割爲我。數數取
人。見相續起衆生。乃至命存
壽者。言
者。意生儒童等也
方壇如前釋之。西向等者。
觀行者對面之方。言意生者。略有二義
一云。今此蓮花從修行者觀心中生。故云
。二云。行者心中本自所有八葉蓮花。由
觀念故開敷顯現。故名意生種種莊嚴如
大疏説
中佛者大日如來。大疏云。此是行者自性無
師智大日佛。非外來乃至身語意染
汚心地。得淨心毘盧遮那悦意心地云云
於八葉上等者。明九尊位經中云。西北慈氏。東
北觀音。與今少異也
爾時行者等者。大疏云。其花莖下觀爲大海
。海岸之外爲三昧耶故。須花等
此内心曼荼羅儀式子細在
疏。不繁引。可檢知
優陀那者。此
頌也。言大我者。佛之別名也。囉字淨等
者。如上以字燒字。觀於灰燼中更出
。是放次授暗字弟子頂。暗字上點
甘露法水用潅其項也。住瑜伽座亦如
之。尋念等者。大疏云。謂師將弟子
祕密藏故。尋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
同護持之。師既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
佛海會。獨自明了。餘所見也。次授
子花。令師身上養内心之佛乃至其花
投處。大略心爲八葉位。從臍至心爲
剛臺。臍爲大海。從臍以下是地居諸尊位
也。此者何義。謂從諸佛大悲海金剛智
此智出生一切佛會也。於一切曼荼羅中
此最爲上無與比也。共持誦者觀其内身
肉心八分八葉開敷。及囉字置目等
云云文不全。只簡要也。以此疏
一段頌文也。云云
注云曼荼羅
三重等者。明三重曼荼羅之色也。内中外
輪名也。如文可知之上有此義
尋可
軌云。爾時金剛 解云。此後明能作道場
之因縁法也。如上建立行者内心道場儀
式。猶有疑惑。其外器界有顯形色。建立道
是實爾。内身觀之建立道場。猶如
幻化。豈信之耶。是故金剛祕密菩薩爲
彼疑。説此眞言能作因。謂一身中具有
五大三業種子。五大爲因。三業爲縁。行者
觀心爲士用力。建立内心大曼荼羅。與
均等。不疑怪。爲此義此眞言。五
大三業在眞言中大疏云。暗缺暗噁如次爲地水
火風。與今少異。彼有別義

長行中云昇於大日等者。大疏云。猶
此菩薩能知如來身口意密故名祕密主。位
大覺。爲衆生作菩薩而相起發。此
中身密即是諸印。如四重曼荼羅。一一本尊
各有密印。若觀此印。即知此尊所表祕密
之徳。隨類上中下差別無量種也。語密
者即是諸尊所有眞言。聞此眞言即知此尊
内證之徳。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觀。亦隨
四重方位各各不同。與此相應即入如來
祕密之義云云
軌云。爾時毘盧 解云。自下第二明能住
尊體也。於中分三。一明四佛。二明四菩
。三明大日。是則明初二也。有長行偈
。長行之中總標明之。所説八印密中之
密。是故世尊更觀大衆密主也。言聖天
者佛之別號。如聖主天中天。言自道者。
諸尊各各本眞言也。爲標幟者。種子及印也。
悉地者。此云成就。自餘文句如文可
之。次偈頌中總明八種曼荼羅形及八種印
大疏云。此是大日威徳生印。從此印中如來
威徳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其曼荼羅作
三角形。於其共四邊又有四三角遶之。故
周也IMAGE其中當大日如來而在
其中。其曼荼羅觀八葉花。其花臺上作曼荼
。即是前瑜伽座也。作此三角。其尖向下。
其色赤也上説向上
義用殊也
次第二云。此是金剛不壞
印。金剛者是如來智。非縁生。不
故名不壞。其曼荼羅圓如嚩字第五聲
金剛之。其金剛亦在四邊。此曼荼羅正
圓而白耳。亦在花臺上。其中有大日如來
以下皆之。次第三云。此如來藏印亦名
蓮華藏印。此曼荼羅如前作圓月輪。但以
四蓮之爲異耳。於中亦觀大日如來。次
第四云。是佛音莊嚴印。又是萬徳莊嚴印。亦
内外莊嚴印。此曼荼羅半月形。而側以
之。次第五云。此印名從佛支分生印。其
曼荼羅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圓也。
四金剛之。次第六云。此是法住印。其
曼荼羅如虹形。有諸色間錯。猶如虹暈。其
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剛幡也。上來諸
曼荼羅有蓮有金剛點等。今此曼荼羅
一一皆取以莊嚴。圍之相間錯也。次第七云

其曼荼羅虚空形方形
雜色間雜。是虚
空色。如空中含一切色象。如來大空智含
一切法也。其兩邊各一點挾之。次第八云。
是如來迅疾持印。謂如來祕密神通力也。力
持迅疾之義也。其曼荼羅同前虚空。但改
作青色衆多自點遶之。當知此八印
皆大日印也已上大
疏文也
軌云。滿足一切 解云。第三明大日也。謂
上八印雖亦大日。彼顯具四智智徳四攝
悲徳。非自體。故今八外別顯自體。於
三。一顯智自體。二顯心自體。三顯身自
。此即初也。正體智名一切智。後得智名
一切種智。二智合言一切智智。前四佛顯
今顯智體故與前別也。大疏云。經云。
時佛住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乃至一切
智智滿足金剛句者。住此三昧能伏四魔
能除六趣煩惱業苦解脱樂。亦能滿
一切凡聖所有希願云云五字義可
大疏云云
軌云。遍法界 解云。第二顯心自體也。謂
此四阿字是大日心。周遍法界至。
大疏云。從阿字三字四字。此四合爲
一遍布一切處。聲門字出亦遍一切乃至
此眞言四徳普遍一切如來之心。如
而生二字。二字生四字。四字生八字。八
字生十六字。如是展轉無窮。然實初字即
第二。第二同第三。平等無差別。即此四
字是此經中正宗體也。一切祕藏皆從此生。
即是毘盧遮那佛心也云云古軌云。轉阿字
法界身者。色心合説
也。四字義尋
上可
軌云。即時住 解云。第三顯身自體也。謂
大日尊中臺之主故。以一切眞言上首暗字
眞言其身體。故經説云是我自體。大疏
云。我者即是大日如來云云文中有二。長行
及明也。智生三昧者。大疏云。謂此三昧能
如來普門善巧之智。故以爲云云
者。大疏云。從此一字暗字百法光明遍流
而出。百威徳光從此出也。然此字輪最中置
此眞言王。次外一輪有十二字。謂從伊至
奧凡十二三昧聲也。次外輪布於百字。先
迦等二十五。次迦等二十五。次欠等二
十五。次屩等二十五。以中俄拏那磨
五字是大空點遍一切處故同布列也又云。
此五字
別。外十二
字同圓布
其布字次第逐日右轉也云云
五重布義。未
明之
問。何故不囉等八字 答。若
囉等百數故應表示。今有所表
唯五五也。言百字者。今釋之云。諸佛正教
八萬四千差別。不五法事理百法
此百法一切佛智徳光明。爲此義
百光明五法者。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
法。四不相應法。五無爲法。初四爲
事。後一爲理也。言百法者。八識。五遍行法。五別
境法。十一善法。十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十一色法。二
十四不相應法。六無爲法也。問。煩惱等法何爲佛光
答。菩薩成佛時。以煩惱菩提。故無妨難
一云。三業之中。十善功徳更互相資成百福
佛威光。故名百光。義准如是之
軌云。祕密主 解云。此第四總結也。如

  已上明中臺九尊印言
軌云。復次祕密 解云。自下大段第三持
法得利章。當經中第四持誦法則品。正宗分
内也。即明佛果七之中。第七明佛因所
成之果二。自下第二明三部普門示現
也。若法界曼荼羅。若内心曼荼羅。通顯倶
之。經文隱密。義推如斯。於中有二。初
三部。後明普門。初中分三。此即第一
第一東方佛部也。大疏云。次於東方内
。當大日如來之上作一切遍知印。作
三角形。其鋭下向。純白色光焔圍之。在
白蓮花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
印。亦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義。
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伏四魔
正覺。鮮白是大慈悲色也云云 次虚空眼
大疏云。次於大勤勇北於北維虚空
。即是大日佛母也云云 次一切菩薩。大疏
云。於大勤勇南於南維一切諸佛菩
薩眞陀摩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
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
救世者皆從性淨蓮花臺中是寶。故
於白蓮上云云 餘如文之
  右此院内亦有七倶胝佛母等。不印眞
 言
軌云。北方觀自在 解云。此下第二明
一院北方邁花部也。大疏云。大日右方置
精進觀自在者。即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
察十縁生句。得此普眼蓮花故。名
自在。約如來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
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也
曼荼羅形如文可之 次多羅菩薩在
觀音右。凡諸聖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從
觀音眼生。阿彌陀佛姉妹也。大疏云。多羅
是眼義。青是降伏色。白是大悲色等。云云
文之 次毘倶胝在大勢至右。大疏云。時
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
毘倶胝。如今人忿時額上有皺也。其身
四手右一垂珠鬘。二作施願。左一持蓮花
二執軍持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大勢至
毘倶胝左。大疏云。如世國王大臣威勢
以至此自在之位。故名至也。持未敷
乃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云云餘如文之
次耶輸陀羅在大勢側。大疏云。此云持名
乃至鉢胤遇者是淡黄色。或如緑寶。西方
上勝之花也等云云 餘如文之 次白處尊
多羅右。大疏云。半拏囉嚩悉寧。此云
。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爲乃至
蓮花部母。觀音之母也云云餘文可
次馬頭明王在觀音下。大疏云。何耶掲唎婆。
此云馬頭乃至噉諸障猛威勢。是蓮
花部忿怒持明王也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
諸菩薩所説者在處不定。今案。此段未詳。
然此院中有多菩薩。謂大明白身發生等。
皆無印言。今總此等名諸菩薩。其義可
之 次地藏菩薩不在處。依圖可知。大
疏云。此菩薩從善性而生故名善子。從
而生故亦名佛子。能説種種三乘行門
益衆生。如十輪説云云今此菩薩與下同
異。至下可
次諸
奉教者不在處。依圖可知。即是蓮花使
者眷屬衆等也
  此次須金剛部金剛手院。爲慢法者
 綺互列故交錯次第至下列也
軌云。佛子應諦 解云。自下明第二重東
方妙吉祥院也。文云。第三亦是隱言。理實
東第二圖與此異也。疏
文與今同也
大疏云。當
迦之内正東門中文殊師利。身欝金色
瞻部
頂有五髻
五智
童子形。左手持
盧鉢羅。是細葉青蓮花。花上有金剛印。極
煕怡微笑。坐白蓮花。是其祕密標幟也云云
餘如文之 次光網在文殊北。大疏云。光網
童子身眞金色。執持寶網乃至文殊持無相
妙慧。光網持萬徳莊嚴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無垢光在文殊南。此菩薩在密印品中
具如
文之
次計設尼。謂此下五使者在文殊左右
大疏云。計設尼是鬘端嚴義云云文知
吹烏波計設尼。大疏云。烏波是亞者也。文
殊以五髻表五智。故此使者以美髮
名也云云 次地慧。如文易知之 次質怛
羅。大疏云。質多羅是雜色義等。云云餘如
之 次召請。如文可知。大疏云。文殊
五使者。一計設尼。二烏波計設尼。三質
多羅童子。四地慧菩薩。五召請童子。於
吉祥左右之。各持文殊之一智也。
五使者下各作一擧教者云云次不思議。謂
是即於五使者各有一人奉教之者。總名
不思議童子。與使者別。以其眞言
之也
異也
  右此院内亦有觀自在普賢對面等多類
 皆無印眞言
軌云。行者於左方 解云。自下明第二重
内南方除蓋障院也。大疏云。於第二重大
日如來左方除蓋障菩薩。西方俗法。東向
而治。故以東爲初方。南爲右方。西爲
。北爲勝方。今此曼荼羅壇門向西故。當
大日左方也。左手持蓮花。花上置摩尼珠
右作施無畏手云云餘如文之 次除疑怪。
梵云僑覩褐羅。大疏云。除蓋障側作二使
。然後如次置八菩薩。凡列諸眷屬。皆今
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復右。第四
復左。如是一右一左次第置之。今此菩薩
除蓋障之右云云餘如文之 次施無
畏在除蓋障左。大疏説印云。地爲信。水
進。火爲念。風爲定。空爲慧。此印
即表五根力云云餘如文之 次除一切
惡趣在除疑右。大疏云。以諸衆生無始以
來。以無明故常在三惡。今此聖者得是五
前印
同故
之令云云餘如文之 次
救讓慧在無畏左。亦名救意慧文可
之 次大慈生在救護左。亦名慈起。*如
文可之 次悲旋潤在除惡右。亦名
。大疏云。此菩薩名悲念者。此菩薩繋
於悲。如人被他執持故不自在。此菩薩
身心繋屬於悲悲所持云云 如文之
  次除一切熱惱在悲念右。*如文可
 次不思議慧在慈起左。如文可
 右此院亦有賢護菩薩。無印言
軌云。北方地藏 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内
北方地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薩於雜寶莊嚴
地上。以企銀頗胝水精四寶蓮花座。在
其座上光焔周遍其身。如胎藏。故云
於焔胎等。云云餘如文之。問。今此菩薩與
上觀音院何異耶。答是一體菩薩。
本誓故成他部作自部主也 次寶
處在地藏右。*如文可之 次寶手在
藏左。亦名寶掌。餘如文之。次持地在
處右。*如文可之 次寶印手在寶掌左
*如文可之 次堅固意在持地右。如

  右此院内亦有日光等四人。皆無印言。如
 是上首諸尊又各各左右眷屬圍遶之
軌云。西方虚空 解云。自下明第二重内
西方虚空藏院也。大疏云。此菩薩持如來等
虚空慧大慧刀者。利慧標幟也。被服白
。白淨無垢。是其教行外飾也云云餘如
之 次虚空無垢。大疏云。此中法門眷屬亦
前次第左右列云云餘如文之 次虚
空慧。蓮花印。清淨慧。行慧。安住慧。皆如

  右此院亦有十波羅蜜菩薩金剛藏等多
 類。皆無印言
軌云。出現智菩薩 解云。攝大儀軌亦名
蘇悉地伽羅菩薩也。上文蘇悉地眷屬。判爲
蘇悉地會。是則虚空藏院之内也。以出現
其上首眷屬。若依圖者。此出
現智位在虚空藏院内。從此下位有曼荼
羅菩薩・金剛明王・乃至十一面等。以
眷屬。在此軌文并圖中。不經文
及疏文也。出現智在古儀軌中。勘之可
矣 次執蓮花杵。此菩薩又經及疏不之。
古儀軌中。傳云。圖中金剛針也云云又可
勘詳此蘇悉地會諸師異説。未
。今所釋者依其一途。可明師
軌云。復次第二 解云。自下明第三金剛
。即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是密意言。
其中台第一故。大疏云。於大日左
金剛部。謂執金剛能滿願者。其色如鉢胤
遇花。是淡黄色也。或如緑寶。淨法界色。與
金剛智和合。是故其身黄白。如是智身如
空不壞故。用虚空色以爲標幟也。所持
密印是五股金剛。五如來智。皆兼權實。以
金剛慧手持其中。故云。右執拔折羅。首
三峯寶冠。形若山字。峯間如仰月形
云云餘如文之 次忙莽雞。大疏云。忙莽雞
是母義。莽雞又多義。在部主右。所謂金剛
部母。亦持智杵云云餘如文之 次金剛針。
大疏云。在部母右。持一股拔折羅。是一相
一縁堅固利智。貫徹諸法通。故
針也云云二使者皆女形也。餘如
之 次金剛鎖。大疏云。在執金剛左。執
連鎖。兩頭如拔折羅形。下有二女使。攝
剛強難化衆生。使退於無上菩提。故名
云云餘如文之 次降三世。大疏云。在
執金剛下。號月靨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現。
夏雨雲色。作大笑形。以金剛寶瓔珞
無量門大勢威猛護衆生。有無量眷
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一切持金剛。大疏
云。十佛刹微塵數金剛。同入金剛無勝三昧
金剛手等云云 今義推云。此院
中有五人持金剛菩薩之爲一。名一切
持金剛菩薩也。次金剛拳。謂此菩薩不
別説之處。在古儀軌及圖中也 次一切奉
教。大疏云。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
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之。云云今案。此院
中有使者軍荼利等八人。合之爲一。名
切奉教也。餘如文可
軌云。次往西方 解云。自下明第一重内
西方佛部第一重中以上下方佛部
左右方金剛蓮花部
今在
不次爲授口決也。大疏云。次往西方
如來持明使者及諸執金剛衆。於此下位
涅哩底方不動明王。如來使者作童子
。右持慧刀左持羂索。頂有莎髻。屈
左肩。細閉左目。以下齒右邊上唇。其
左邊下唇稍翻外出。額有水波文。坐於石
。其身卑充。作奮怒形。是其標幟也。此尊
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現初
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爲如來僮僕給使
作諸務。故持利刀。其羂索者。是菩提心中
四攝方便。以此執繋不降伏者。以利刀
其業壽命。令大空生。業壽種除。戲論風
滅。故緘其口。以一目視者。如來以等目
觀衆生無宥者。故此明王所爲事業
唯爲此一事因縁也。鎭其重障盤石使
復動。成淨菩提心妙高山王。故云安住在
盤石乃至不動者。此是如來法身以
故。於無相中而現是相。護一切行者。若
行者常能念之。能除一切障。所謂不動者
即是眞淨菩提心。爲此義。因事立名也
云云 次勝三世在般若右。大疏云。次於
方西北隅際。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首戴
。持五般金剛印。瞻仰大日。如受教勅
之状云云餘如文之 次大威徳在勝三世
。經及疏中不之。古儀軌云。身作玄雲
。六手身六足云云即出大呪也。餘如

  右此院内最中有般若尊。其左有降三世
 尊。竝不印言。又經及疏不之。般若
 尊印言在玄法寺儀軌中。又降三世尊。古
 儀軌云。八臂而四面。笑怒恐怖形。四牙
 熾盛身。執持諸器仗云云更可
 問。金剛
 手院有降三世尊。今此院中有勝三世。亦
 名降三世。此外亦有。凡三處有。同歟異
 歟 答。一云。各別也。別人同名。其印眞
 言亦各異故。別體同名。部部非一。如
 剛針在金剛手院。亦有虚空藏院之末。執
 杵菩薩亦名金剛針等也。一云。一人一名。
 隨本誓故處處出現。如地藏等也。二義
 倶得。取捨任意耳 軌中卷了
軌云。持其言行 解云。自下明第三重東
方釋迦院諸菩薩在悲智之間。上
求下化故爲第三
 大疏云。於
東初門中。先釋迦牟尼。身眞金色。竝
光輝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
白蓮花説法状。謂以右手袈裟角
今阿育王像云云餘如文之 次能寂
母。大疏云。次於世尊北佛眼。亦是釋迦
佛母。此是如來隨類形三昧也。此三昧正以
大慈普眼等。云云餘如文之 次毫相。
大疏云。於佛母右如來白毫相印。住
花中商佉色。身有圓光。手執蓮花。如
敷形。内有寶珠。此是如來無邊福業之所
集也云云餘如文之 次一切諸佛頂在
蓮中。大疏云。謂十佛刹土微塵數佛之頂。頂
者是尊勝義。最在身上。即是十八不共法之
別名。此尊形像一同釋迦大人相。唯頂
肉髻作菩薩髻。亦住寶處三昧云云餘如
之 次白傘蓋佛頂等。大疏云。次於釋迦之
五如來頂。第一白傘眞金色第二誓耶。
此云欝金色第三微誓耶。此云最勝淺黄色
第四帝殊羅施。此云火聚極白色。
高。亦名光聚
第五
微吉羅拏。此云淺白色。亦名除障。亦
。亦名摧碎
是棄
捨煩惱亦是摧碎義。此五如來五智之頂
云云 次廣生佛頂等。大疏云。毫相之右
三佛頂。第一廣大白色。亦名廣大發生
亦名大轉輪頂
第二
極廣大黄色。亦名
。亦名光聚佛頂
第三無邊音聲赤色。
亦名
無量聲
佛頂
其形相皆同五頂。是如來三部衆徳之
頂也云云 次聲聞及縁覺竝在
左方
大疏云。此是
法佛大悲願力。爲有情。於三昧中而現
聲聞縁覺眞言。若有衆生此法
之者。令此門大悲藏云云其名號如
文可之 次無能勝。大疏云。是釋迦眷
屬。亦入寶處三昧。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
量自在神力。現此忿怒明王之形。降伏衆
而盡諸障云云 次無能勝妃。准上可

  右此院内有如來寶等。皆不印言
軌云。次於東北 解云。自下明第三重内
護世天等也。於中有四。約四方門
故。此即第一東方部内也。於中分三。初
東北。次正東。夾東南。是即初也。大疏云。次
東方最近北邊列五淨居天衆初三名
軌之
第四意生第五名稱遠聞。此是五那含天子
云云此佛所化生。非世天也。一一如
五佛頂之
次有也
軌云。行者於東隅 解云。自下明東南方
先須正東帝釋部
今綺互故隔越列
大疏云。東南隅歩
列諸火天衆。住火焔中。額及兩臂各有
。即婆羅門用三指灰塗身像也。
此是普門之一身。爲接火祠韋陀梵志。方
便開示佛韋陀法。故示大慧火壇。淨修梵行
之標幟也云云餘如文之 火天后等四人。
亦如文可
  右此部中亦有阿詣羅仙等。不印言
 也
軌云。次増長天 解云。自下第二明南方
也。於中分二。初正南。次西南也。此即
初也。經及疏古儀軌中無増長天。以閻魔王
首。故可閻魔王部也。今此天王如
之 次閻魔王。大疏云。次於大日之
焔魔法王。手執檀拏印極惡忿怒
等。云云三藏冥途
見之事。可疏之
是亦佛化身
也 次死王。大疏云。此是閻羅明王也。亦
就大悲發生曼荼羅故。隨通達
眞言云云 次焔摩七母。大疏云。有七姉
。此七摩怛里以本名眞言云云 次黒
夜神。大疏云。此閻羅侍后也。爲彼無
明黒暗之中長夜諸障垢等怖畏故説此言
乃至此等皆女鬼。其形黒色也云云 吹荼吉
尼。大疏云。此大夜叉能知人欲命終之者
六月之。取其心之。其心者是所
謂人黄在人身中。猶如。若得食者
大成就乃至此夜叉屬摩訶迦羅云云
具如大疏
第十
  右此部中亦有難陀龍等。皆不二龍
印言
 
西方
軌云。泥哩底方 解云。自下明西南方部
也。大疏云。次於西南隅涅哩底鬼王。是
護方羅刹王也乃至此亦佛化身也。彼常噉
衆生。如來亦爾。能食一切魔障有情
厭足云云餘二人如文可
軌云。西門内解云。自下第三明西方部也。
中分二。初正西。後西北。此即初也。經及
疏古儀軌中不廣目天。以嚩魯拏首。
大疏云。嚩魯拏是大海龍王。西方護方龍王。
羂索印也云云今儀軌云水天也 次
難陀拔難陀。大疏云。自越生死流轉
最勝處。以此護持世間以爲名也云云 次
諸龍。大疏云。雲是黒暗。即諸衆生垢障。能
諸障而得自在。故以爲名也云云注如
文可之 次地天。大疏云。地能持萬物
之生長。即是佛心。如來心能持萬物
云云 次妙音天。亦名辯才天。大疏云。是天
詠義者。乾闥婆稍異。彼奏樂者也。
此妙音可衆生。説無堅法
得如來堅固之法云云 次毘紐天。
大疏云。亦云微瑟紐。即是那羅延天別名
也。是佛化身也。此天乘迦樓羅鳥而行
云云 次月天。大疏云。若不死者則不
生。不生不死者是名甘露。世人以月能除
毒熱於甘露故以爲名。一切甘露之味
淨月三昧云云又云。西門之南與日天
相對置月天。乘自鵝車。於其左右二十
八宿十二宮神等以爲眷屬云云 次摩醯
首羅。大疏云。商羯羅天。此是摩醯首羅。於
一世界中大勢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經
中下文更有魯捺羅。是商羯羅忿怒身。又置
塞健那天。是童子天也。皆於其側妙妃
於釋梵左右列之耳云云 是東西相
對之意也
廣目天二十八宿等。如文可
  右此部亦有忿怒無能勝難破阿毘目伽
 等雜類。皆不印言
軌云。嚩庾風天 解云。此明西北方部也。
嚩庾者即風也。是亦佛化身也。大疏云。西北
置護方風天眷屬云云
  右此部中亦有風天眷屬等。皆不
軌云。北方門内 解云。自下第四明北方
也。於中分二。初明正北。後明東北。此
即初也。大疏云。次於北門毘沙門天王
其左右夜叉八將。一寶賢。二滿賢。三
半只迦舊云
散支
五醯摩嚩多是住雪山者。一二梵
語。及四六七八不
注文
及訶栗底母。功徳天女。經文闕之。阿闍
梨云。功徳天隨毘沙門北方。若本位
亦可西方也。凡此諸天皆是衆所智識
世間衆生各隨性欲因縁奉供養也。毘
盧遮那爲普門攝衆生故。遍一切處
同彼身。以世間共識之標幟出世間祕密
之標幟云云自餘四人如文可
  右此部内亦有難陀等多類。皆不
 言
軌云。東北伊舍那 解云。此明東北隅部
也大疏云。魯捺羅。此云黒天。亦是佛所化
身。是摩醯首羅之化身也。亦名伊舍那。以
本名眞言云云 次歩多。大疏云。是夜叉
之類也云云
軌云。東門帝釋 解云。自下明先第一東
方部中正東密意
大疏云。於東方五頂之
因陀羅釋天之主釋迦是百福徳義。以
因中曾百度修福。所
謂一百遍作無遮大會普施
衆生。故得此勝生也。
須彌山
表示
衆圍遶。首戴寶冠諸瓔珞。持伐折羅。及
餘眷屬。謂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圖中
示也云云 次日天。大疏云。釋天眷屬之
南置日天衆世人謂爲
衆生者也
馬輅中。并二
妃在其左右誓耶此云勝。微誓耶
此云無勝也。云云
 次摩利支。
妃前。經疏不説。古儀軌云。定手虚成
拳。智掌舒而覆云云危難之時想入
掌中。人天不
次九
執。大疏云。日天眷屬。布諸執曜云云日。月。
五星。
羅睺。計
覩也
次大梵天。大疏云。釋天眷屬之北置
大梵天王。戴髮髻冠七鵝車中。四面四
手。右一持蓮花。二執數珠。左一執軍持。二
唵字印稍屈頭指。直申餘指。一側手案
之。而作語状。是淨行者吉祥印也
四禪天皆列其左。無熱等五淨居天列在
云云 次持國天王經及疏古儀軌中
皆不
  右此部中亦有四無色天等多類。皆不
 
軌云。乾闥婆乃至普世明妃 解云。是亦東
方類也。但説處不明。又不圖中只依
刹方
阿修羅之位
自餘不見也
大疏云。以上諸眞言等
一中則有根本眞言・心眞言・隨心眞言。如
是無量不數知。今總説諸眞言之心。即
此阿字是也。即是諸字之母。一切眞言生處
也。謂一切法門及菩薩等。皆從大日自體自
證之心。爲生以加持力而現此事。實
能即體不生於阿字法體等云云
  問。上來次第新古儀軌多以不定。只依
 途。豈非膠軫耶 答。略有二義。一云。本
 經深廣奧旨難尋。是以製作儀軌之人。
各任胸臆廣略前後互以不定。今所
 者崇習學。都不他之藏否矣。唯以
 自習指南而已。二云。此祕密法本末
 隱密。本謂經文。多有迴文。末謂疏文。多
 有爛脱句。是則爲輒爾故。其製
 儀軌諸家亦爾。雖祕藏廣略決策文
 言起盡各各脱漏。然義旨同。故就一途
 有何咎乎 問。餘宗之家建成佛門各別
 不同。若准此宗義云何 答。如
 一經諸家別釋。正數如水。方圓隨器者
 也
軌云。祕密主如是 解云。自下大段第四
作業迴向章。當經中第五眞言事業品。流通
分也。正定之中既明行者發心修行。成内證
果。施外方便。普門示現。大悲胎藏之方法
訖。更説末代入此道者依止方法。修祕密
門。奉行聖教之事業也。於中有十。一結
信。二讃行者業。三勸發行者。四明
誦式。五明住定法。六明供養事。七明佛加
。八明解界奉送九明護身。十明
也。此即初也。言如來信解者。大疏云。如
來信解者。始從眞正發心乃至成佛。於
中間通名信解云云餘如文可知之 次又
祕密主等者。第二讃行者業也。三業之中
且略意業。其實亦爾。如法花云。有思惟
皆是佛法。自餘如之 次是故祕密主等
者。第三勸發行者也。此中二。初明
。後明持身。此即初也。此中亦二。初順後
達。合爲一文也。言如來地者。即上所
信解地也。謂心爲地。住信解心曼荼羅
也。曼荼羅義如上説之。餘文可之 次
淨意作念誦者。第四明持誦式也。分可
九。一念誦作法。即此文也。如文易之。二
或語等者明失錯過。三若虚語等者明
闕分。㘕置舌者爲口業垢也。或部母者
補闕文佛眼佛母也。
上之
 四縱語等者明
闕所以也。若無散亂文句。數遍滿
者以珠當心可字義也。餘如悉地
淨珠旋轉眞言等。可彼文也。五出入息
等者。念誦之間住數息觀偏觀眞諦。故云
第一相應。即住第一義諦門也。六阿字布等
者明布字法。四種阿字若加
第五
字輪觀
字義。三落叉者明數遍也。七普賢等者
諸聖衆影向護持也。八速奉<#0590_1/>閼等者明
承事正供養
下也
九便得等者明勝利也 次
念誦分限等者。第五明住定法也。出定之
後眞言者根本明也 次陳虚空<#0590_2/>眼等者。第
六明供養事其理事供養如
上<#0590_3/>已説
 次説救世諸
<#0590_4/>尊等者。第七明諸佛加持其義
次難堪忍
者。第八<#0590_5/>明解界印明如
上<#0590_6/>之
還呈三等者。亦
入佛三昧耶解界若用三三昧
妨也
送等者明發遣也 次如前三密等者。第九
護身也 次懺悔等者。第十明教誡也。思惟
等者明三業也。聖力等者明冥驗及
勝利也。我依等者明迴向瑜祇者<#0590_7/>是行
者也。與瑜伽
   余昔學慈氏大士之<#0590_8/>宗。今尋金剛薩埵
 之迹。出入兩家宛如邯鄲之歩。糅契
 道還招<#0590_9/>嚧胡之嗤。麁言細語皆歸勝義
 願施此善一切成佛矣<#0590_10/>
<#0590_11/>正暦甲午歳霜月比
         興福寺修行釋金剛覺集
                觀覺寺 
  安元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於勸修寺西明
 院老眼上下兩帖自染筆書寫了
                 h@a舒生年七十五 
  於中卷者。本自所持也。寫本云。以眞興
 御自筆本書了。同移點了云云
 寶永四年乙亥五月二日書寫了
             廣澤末資亮深 
  享保八癸卯年二月四日書寫了
                 <#0590_12/>小島末子宣眞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