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業。謂若説言若行若住若坐。此言顯示住時
身業。若復説言若語。此言顯示住時語業。
若復説言若臥若默若解勞睡。此言顯示住
時意業。若復説言若習覺寤。此言顯示住
時晝業夜業身業語業。又若臥者。此言顯示
住時夜業。當知是名住時五業。云何名爲
行時住時正知而住所有四業。謂初依彼行
業住業起如是業。即於彼業安守正念
不放逸住。當知此業正念所攝不放逸攝。
若於是事是處是時。如量如理如其品類
所應作者。即於此事此處此時。如量如理
如其品類正知而作。彼由如是正知作故。
於現法中無罪無犯。無有惡作無變無
悔。於當來世亦無有罪。身壞死後不墮
惡趣。不生一切那落迦中。爲得未得積習
資糧。如是名爲正知而住。所有略義前廣分
別。今此略義一切總名正知而住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
離*地第三之四
云何名善友性。謂八因縁故。應知一切種圓
滿善友性。何等爲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
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
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云何名爲
安住禁戒。謂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律
儀。如前廣説。樂沙門性樂婆羅門性。爲自
調伏爲自寂靜。爲自涅槃修行正行。如是
名爲安住禁戒。云何名爲具足多聞。謂若
有法宣説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
圓滿清白梵行。於如是類衆多妙法能善受
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如是名
爲具足多聞。云何名爲能有所證。謂能證
得勝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厭逆食想。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過患想。斷想離想。滅
想死想。不淨想青瘀想。膿爛想破壞想。膖脹
想噉食想。血塗想離散想。骨鎖想觀察空想。
復能證得最初靜慮。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
四靜慮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最後
非想非非想處。又能證得慈悲喜捨。或預流
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神境通。或宿住
通。或天耳通。或死生通。或心差別通。或阿羅
漢。具八解脱靜慮等定。有大堪能具大勢
力。能善爲他現三神變教授教誡。三神變
者。一神力神變。二記説神變。三教導神變。如
是名爲能有所證。云何名爲爲性哀愍。謂
於他所常起悲憐。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
與其樂。樂與猗觸。樂與安隱。如是名爲爲
性哀愍。云何名爲心無倦厭。謂善能示現
善能教導。善能讃勵善能慶慰。處於四衆
宣説正法不辭勞倦。翹勤無墮起發圓
滿。爲性好樂發勤精進。如是名爲心無厭
倦。云何名爲善能堪忍。謂罵不報罵瞋不
報瞋。打不報打弄不報弄。堪耐椎杵。於
諸逼迫縛録禁閉捶打毀辱迫愶斫截衆苦事
中。自推己過以業異熟爲所依趣。終不於
他發生憤恚。亦不懷恨隨眠不捨。如是雖
遭輕陵毀辱。而其本性都無變改。唯常於
彼思爲義利。又能堪忍寒熱飢渇蚊虻。風
日蛇蠍惡觸。他所干犯磣毒語言。身内所
生猛利堅勁。辛楚切心奪命苦受。爲性堪
忍能有容納。如是名爲善能堪忍。云何名
爲無有怖畏。謂處大衆説正法時。心無怯
劣聲無戰掉辯無誤失。終不由彼怯懼因
縁爲諸怖畏之所逼切。腋不流汗身毛
不竪。如是名爲無有怖畏。云何名爲語具
圓滿。謂彼成就最上首語極美妙語。甚顯了
語易悟解語。樂欲聞語無違逆語。無所依語
無邊際語。如是名爲語具圓滿。言詞巧妙。
成就如是八種因縁。善能諫擧善作憶念。
善能教授善能教誡。善説正法。云何名爲善
能諫擧。謂若有餘於増上戒毀犯尸羅。於
増上軌毀犯軌則。由見聞疑能正諫。擧眞
實不以虚妄。應時不以非時。饒益不以
衰損。柔軟不以麁獷。善友不以憎嫉。如是
名爲善能諫擧。云何名爲善作憶念。謂
令憶念先所犯罪或法或義。云何名爲令
其憶念先所犯罪。謂若有餘先起毀犯而
不能憶。善作方便令彼憶念。告言長老。
曾於某處某事某時。毀犯如是如是色類。
如是名爲令其憶念先所犯罪。云何名爲令
憶念法。謂若有餘於先所聞所受正法獨處
思念。所謂契經應頌記別廣説如前。彼若不
憶令其憶念。或復稱述授與令憶。成興請
問詰難令憶。如是名爲令憶念法。云何名
爲令憶念義。謂若有餘於先所聞所受正
義。有所忘失爲作憶念。宣説開示令新令
顯。又若有善能引義利能引梵行久時所作
久時所説。彼若忘失亦令憶念。如是名爲
善作憶念。云何名爲善能教授。謂於遠離寂
靜瑜伽作意止觀。時時隨順教授而轉。時時
宣説與彼相應無倒言論。所謂能趣心離障
蓋甚可愛樂。尸羅言論等持言論。聖慧言論
解脱言論。解脱智見言論少欲言論。喜足言
論永斷言論。離欲言論寂滅言論。損減言論
無雜言論。隨順縁性縁起言論。如是名爲善
能教授。云何名爲善能教誡。謂於大師所説
聖教。能以正法以毘奈耶平等教誨。或軌
範師或親教師或同法者。或餘尊重等尊重
者。如實知彼隨於一處違越毀犯。便於時
時如法呵責。治罰驅擯令其調伏。既調伏已
如法平等受諸利養。和同曉悟收斂攝受。
於所應作及不應作。爲令現行不現行故。
於其積習及不積習。教導教誨。如是名爲
善能教誡。云何名爲善説正法。謂於時時
能善宣説初時所作無倒言論。所謂施論戒
論生天之論。於諸欲中能廣開示過患出離
清淨品法。又於時時宣説超勝四種聖諦相
應言論。所謂苦論集論滅論道論。爲諸有情
得成熟故。爲諸有情得清淨故。爲令正
法得久住故。宣説相應助伴。隨順清亮。有
用相稱。應順名句文身所有言論。又此言
論應時而發殷重。漸次相續倶有令其欣
慶。令其愛樂。令其歡喜。令其勇悍。無所
訶擯。相應助伴。無亂如法稱順衆會。有慈
憐心。有利益心。有哀愍心。不依利養恭敬
讃頌。不自高擧。不陵蔑他。如是名爲善説
正法。由彼成就如是八支。於時時間善能
諫擧善作憶念。善能教授。善能教誡。善説
正法。是故説彼名爲善友。如是廣辯善友
性已。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若善友心善稠
密爲性哀愍。最初於彼樂爲利益。樂爲安
樂。又即於此利益安樂。如實了知。無有顛
倒離顛倒見。又即於此利益安樂。有大勢
力方便善巧。能令積集能令引發。又即於
此利益安樂。翹勤無*墮起發圓滿。爲性好
樂發勤精進。當知由此四因縁故攝一切
種。總略圓滿善知識性。如是名爲此善友
性所有略義。若前所説廣分別義。若此所説
所有略義。一切總説爲善友性。云何名爲聞
思正法。謂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
正至正善丈夫。宣説開顯分別照了。此復云
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廣説如前。十二分教
是名正法。云何契經。謂薄伽梵於彼彼方所。
爲彼彼所化有情。依彼彼所化諸行差別。
宣説無量蘊相應語處相應語。縁起相應語
食相應語。諦相應語界相應語。聲聞乘相應
語獨覺乘相應語。知來乘相應語念住正斷
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等相應語。不淨息念諸
學證淨等相應語。結集如來正法藏者。攝
聚如是種種聖語。爲令聖教久住世故。以
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應次第安布次第
結集。謂能貫穿縫綴種種能引義利。能
引梵行。眞善妙義。是名契經。云何應頌。謂
於中間或於最後宣説伽他。或復宣説
未了義經。是名應頌。云何記別。謂於是
中記別弟子命過已後當生等事。或復宣説
已了義經。是名記別。云何諷頌。謂非直
説是結句説。或作二句或作三句或作
四句或作五句或作六句等。是名諷頌。
云何自説。謂於是中不顯能請補特伽羅
名字種姓。爲令當來正法久住聖教久住。
不請而説。是名自説。云何因縁。謂於是
中顯示能請補特伽羅名字種*姓。因請而
説。及諸所有毘奈耶相應有因有縁別解脱
經。是名因縁。云何譬喩。謂於是中有譬
喩説。由譬喩故本義明淨。是名譬喩。云
何本事。謂諸所有宿世相應事義言教。是
名本事。云何本生。謂於是中宣説世尊在
過去世彼彼方分。若死若生行菩薩行行難
行行。是名本生。云何方廣。謂於是中
説一切諸菩薩道。爲令修證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十力無畏無障智等一切功徳。是
名方廣。云何希法。謂於是中宣説諸佛諸
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勞策男勞策
女。近事男近事女等。若共不共勝於其餘
勝諸世間。同意所許甚奇希有最勝功徳。是
名希法。云何論議。所謂一切摩履迦阿
毘達磨。研究甚深素呾纜義。宣暢一切契
經宗要。是名論議。如是所説十二分教。三
藏所攝。謂或有素怛纜藏攝。或有毘奈耶
藏攝。或有阿毘達磨藏攝。當知此中若説
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説譬喩。本事本生。
方廣希法。是名素怛纜藏。若説因縁是名
毘奈耶藏。若説論議是名阿毘達磨藏。是
故如是十二分教。三藏所攝。如是一切正
士正至正善丈夫共所宣説。故名正法。聽
聞此故名聞正法。此復云何。謂如有一或
受持素*呾纜。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阿毘
達磨。或受持素怛纜及毘奈耶。或受持素
*怛纜及阿毘達磨。或受持毘奈耶及阿毘達
磨。或具受持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如
是一切名聞正法。此聞正法復有二種。一
聞其文。二聞其義。云何思正法。謂如有一
即如所聞所信正法。獨處空閑遠離六種
不應思處。謂思議我思議有情思議世間。
思議有情業。果異熟。思議靜慮者靜慮境
界。思議諸佛諸佛境界。但正思惟所有諸法
自相共相。如是思惟復有二種。一者以算
數行相。善巧方便算計諸法。二者以稱量行
相。依正道理觀察諸法功徳過失。謂若思
惟諸蘊相應所有言教。若復思惟如前所説
所餘隨一所有言教。皆由如是二種行相方
便思惟。此復云何。謂言色者。即十色處及墮
法處所攝衆色。是名色蘊。所言受者。即三種
受。是名受蘊。所言想者。即六想身。是名想
蘊。所言行者。即六思身等。是名行蘊。所言
識者。即六識身等。是名識蘊。如是名爲以
算數行相思惟諸蘊相應言教。或復由此
算數行相。別別思惟展轉差別。當知即有無
量差別。云何以稱量行相。依正道理思惟
諸蘊相應言教。謂依四道理無倒觀察。何
等爲四。一觀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證成道
理。四法爾道理。云何名爲觀待道理。謂略説
有二種觀待。一生起觀待。二施設觀待。生起
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縁勢力生起諸蘊。此
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縁。施設觀待者。
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此蘊施設要
當觀待名句文身。是名於蘊生起觀待施設
觀待。即此生起觀待施設觀待。生起諸蘊
施設諸蘊。説名道理瑜伽方便。是故説爲
觀待道理。云何名爲作用道理。謂諸蘊生已
由自縁故。有自作用各各差別。謂眼能見
色耳能聞聲。鼻能嗅香舌能甞味。身能覺
觸意能了法。色爲眼境爲眼所行。乃至法
爲意境爲意所行。或復所餘如是等類。於
彼彼法別別作用當知亦爾。即此諸法各別
作用。所有道理瑜伽方便。皆説名爲作用道
理。云何名爲證成道理。謂一切蘊皆是無常。
衆縁所生苦空無我。由三量故如實觀察。
謂由至教量故由現量故。由比量故。由
此三量證驗道理。諸有智者心正執受安置
成立。謂一切蘊皆無常性衆縁生性。苦性空
性。及無我性。如是等名證成道理。云何名
爲法爾道理。謂何因縁故即彼諸蘊。如是種
類。諸器世間。如是安布。何因縁故地堅爲
相水濕爲相。火煖爲相風用輕動以爲其
相。何因縁故諸蘊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何因縁故色變壞相受領納相。想等了相行
造作相。識了別相。由彼諸法本性應爾。自
性應爾。法性應爾。即此法爾説名道理瑜
伽方便。或即如是或異如是或非如是。一
切皆以法爾爲依。一切皆歸法爾道理。令
心安住令心曉了。如是名爲法爾道理。如
是名爲依四道理。觀察諸蘊相應言教。如
由算數行相及稱量行相。觀察諸蘊相應言
教。如是即由二種行相。觀察其餘所有言
教。如是總名審正觀察。思惟一切所説正
法。如是名爲聞思正法
云何無障。謂此無障略有二種。一者依内。
二者依外。我當先説依内外障。與彼相違
當知即是二種無障。云何名依内障。謂如
有一於其先世不曾修福。不修福故。不
能時時獲得隨順資生衆具。所謂衣食諸坐
臥具病縁醫藥及餘什具。有猛利貪及長時
貪。有猛利瞋及長時瞋。有猛利癡及長時
癡。或於先世積集造作多疾病業。由彼爲
因多諸疾病。或由現在行不平等。由是因
縁風熱痰癊數數發動。或有宿食住在身
中。或食麁重多事多業。多有所作多與衆
會。樂著事業樂著語言。樂著睡眠樂著諠
衆。樂相雜住樂著戲論。樂自擧恃掉亂放
逸居止非處。如是等類應知一切名依内
障。云何名依外障。謂如有一依不善士。由
彼因縁不能時時獲得隨順教授教誡。或
居惡處於此住處。若晝日分多有種種諠
雜衆集諸變異事。若於夜分多有種種高聲
大聲大衆諠雜。復有種種猛利辛楚風日惡
觸。或有種種人及非人怖畏驚恐。如是等類
應知一切名依外障。如是廣辯内外障已。
復云何知此中略義。謂於此中略有三障。
一加行障。二遠離障。三寂靜障。云何加行障。
謂若此障會遇現前。於諸善品所有加行。
皆無堪能亦無勢力。此復云何。謂常疹疾
困苦重病。風熱痰癊數數發動。或有宿食
住在身中。或被蛇蠍百足蚰蜒之所蛆螫。或
人非人之所逼惱。又不能得衣食臥具病
縁醫藥及餘什具。如是等類應知一切名加
行障。云何遠離障。謂食麁重多事多業多有
所作或樂事業。由此因縁愛樂種種所作
事業。後彼事中其心流散或樂語言。由此因
縁雖於遠離斷寂靜修有所堪能有大勢
力。然唯讀誦便生喜足或樂睡眠。由此因
縁惛沈睡眠常所纒繞。爲性懈怠執睡爲
樂。執倚爲樂執臥爲樂。或樂諠衆。由此
因縁樂與在家及出家衆。談説種種王論賊
論。食論飮論。妙衣服論婬女巷論。諸國土論
大人傳論。世間傳論大海傳論。如是等類能
引無義。虚綺論中樂共談説抂度時日。又
多愛樂數與衆會。彼彼事中令心散動。令
心擾亂或樂雜住。由此因縁諸在家衆及出
家衆。若未會遇思慕欲見。若已會遇不欲
別離或樂戲論。由此因縁樂著世間種種
戲論。於應趣向好樂前行。於遠離中喜
捨善軛。如是等類衆多障法。應知一切名
遠離障。若有此障會遇現前。難可捨離阿
練若處山林曠野邊際臥具所有貪著。亦不
能居阿練若處塚間樹下空閑靜室。云何寂
靜障。謂寂靜者。即奢摩他毘鉢舍那。有奢摩
他障。有毘鉢舍那障。云何奢摩他障。謂諸放
逸及住非處。由放逸故或惛沈睡眠纒繞
其心。或唯得奢摩他便生愛味。或於下劣
性心樂趣入。或於闇昧性其心樂著。由住
如是非處所故。人或非人諠雜擾亂。他所
逼惱心外馳散。如是名爲奢摩他障。當知
此障能障寂靜。云何毘鉢舍那障。謂樂自恃
擧及以掉亂。樂自恃擧者。謂如有一作是
思惟。我生高族淨信出家非爲下劣諸餘
比丘則不如是。由此因縁自高自擧陵蔑
於他。如是我生富族淨信出家非爲貧匱。
我具妙色喜見端嚴多聞聞持。其聞積集善
巧言詞語具圓滿。諸餘*比丘則不如是。由
此因縁自高自擧陵蔑於他。彼由如是自
高擧故。諸有*比丘耆年多智積修梵行。不
能時時恭敬請問。彼諸*比丘亦不時時爲
其開發未開發處。爲其顯了未顯了處。亦
不爲其殷到精懇以慧通達甚深句義。方
便開示乃至令其智見清淨。如是名爲樂自
恃擧毘鉢舍那障。又如有一唯得少分下劣
智見安隱而住。彼由如是少分下劣智見安
住。便自高擧。自高擧故。便生喜足更不上
求。是名樂自恃擧所住毘鉢舍那障。言掉
亂者。謂如有一根不寂靜。諸根掉亂諸根
囂擧。於一切時惡思所思惡説所説惡作所
作。不能安住思惟諸法。不能堅固思惟諸
法。由此因縁毘鉢舍那不能圓滿。不得清
淨。是名掉亂毘鉢舍那障。如是二法障奢
摩他。謂多放逸及住非處二法。能障毘鉢舍
那。謂樂自恃擧及以掉亂。如是若奢摩他障
若毘鉢舍那障。總名寂靜障。如是名爲障之
略義。即此略義及前廣辨。總略爲一説名
爲障。此障相違當知無障。謂即此障無性遠
離。不合不會説名無障。云何惠捨。謂若布
施其性無罪爲莊嚴心爲助伴心。爲資
瑜伽爲得上義而修布施。是名惠捨。問誰
能施。誰所施。用何施何相施。云何施何故
施。由此因縁施性無罪。答誰能施者。謂施
者施主是名能施。云何施者云何施主。謂若
自手施名爲施者。若自物施若欣樂施非
不樂施。名爲施主。誰所施者。謂四種所施。
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親愛者。四尊勝者。云
何有苦者。謂貧窮者或乞匃者。或行路者或
悕求者。或盲瞽者或聾騃者。或無依者或無
趣者。匱乏種種資生具者。復有所餘如是
等類名有苦者。云何有恩者。謂或父母或乳
飮者。或養育者或成長者。或於曠野沙磧等
中能濟度者。或飢儉時能賑恤者。或怖怨
敵而救援者。或被執縛而能解者。或遭疾
病而救療者。教利益者教安樂者。引利益者
引安樂者。隨所生起諸事務中。爲助伴者。
同歡喜者同憂愁者。遭厄難時不相棄者。
復有所餘如是等類名有恩者。云何親愛
者。謂諸親友或於其處有愛有敬。或信順
語。或數語言談論交往。或有親昵。復有所
餘如是等類説名親愛。云何尊勝。謂若沙
門若婆羅門。世間同許爲賢善者。離損害
者極離害者。離貪欲者。爲調伏貪而修
行者。離瞋恚者。爲調伏瞋而修行者。離
愚癡者。爲調伏癡而修行者。復有所餘如
是等類名尊勝者。用何施者。謂若略説。或
用有情數物而行惠施。或用無情數物而
行惠施。云何有情數物持用惠施。謂或妻子
奴婢作使。或象馬猪牛羊雞鴨駝騾等類。
或有諸餘大男大女小男小女。或復所餘如
是等類所用施物。或復内身頭目手足血肉
骨髓。隨願施與。此亦名爲有情數物持用布
施。是諸菩薩所現行事。非此義中意所許
施。若有於彼諸有情類或得自在。或有勢
力或能制伏。若應持彼惠施於他。若惠施
時自無有罪。若不由彼惠施因縁他心嫌
恨。若施於他。知彼有情不爲損惱。是名無
罪有情數物持用惠施。云何無情數物持用
惠施。謂略説有三種物。一者財物。二者穀
物。三者處物。言財物者。謂末尼眞珠琉璃
螺貝璧玉珊瑚馬瑙彩石生色可染赤珠
右旋。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或諸珍寶或金
或銀。或諸衣服或諸什物。或香或鬘是名財
物。云何穀物。謂諸所有可食可飮。大麥小
麥。稻穀粟穀。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蒲
桃乳酪果汁。種種漿飮。復有所餘如是等
類是名穀物。云何處物。謂諸田宅邸店鄽
肆。建立福舍及寺館等。復有所餘如是等
類是名處物。是名無罪無情數物持用惠施。
當知此中有情數物無情數物。一切總説名
所用施。何相施者。謂無貪倶行思造作心意
業。及此所起身業語業捨所施物。或自相續
或他相續是名施相。云何施者。謂由淨信
而行惠施。由正教見而行惠施。由有果見
而行惠施。由極殷重而行惠施。由恭敬心
自手行施。而不輕慢應時而施。濟他要用
不損惱他而行惠施。如法平等。不以兇
暴積集財物而行惠施。以鮮潔物而行惠
施。以精妙物而行惠施。以清淨物而行惠
施。由此自他倶無有罪。數數惠施制伏慳
垢積集勢力而行惠施。先心歡喜而行惠
施。於正施時其心清淨施已無悔。如是而
施。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謂於有
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謂於有恩。或愛或
敬或信順故而行惠施。謂於親愛。或爲悕
求世出世間殊勝功徳。而行惠施。謂於尊
勝。由是因縁故修惠施。由是行相。或在家
者或出家者修行布施。爲莊嚴心爲*助伴
心。爲資瑜伽。爲得上義。而行布施。由此
因縁施性無罪。是名惠捨
云何名爲沙門莊嚴。嗢拕南曰
    正信而無諂 少病精進慧
    具少欲喜足 易養及易滿
    杜多徳端嚴 知量善士法
    具聰慧者相 忍柔和賢善
謂如有一具足正信無有諂曲。少諸疾
病性勤精進成就妙慧。少欲喜足易養易
滿。具足成就杜多。功徳端嚴。知量具足成
就賢善士法。具足成就聰慧者相。堪忍柔和
爲性賢善。云何名爲具足正信。謂多淨信多
正敬順。多生勝解多善欲樂。於諸善法及大
師所。深生淨信無惑無疑。於大師所恭敬
尊重承奉供養。既修如是恭敬尊重承奉供
養。專心親附依止而住。如於大師。如是於
法同梵行者。於諸所學教授教誡。於修供
養於無放逸。於三摩地當知亦爾。如是名
爲具足正信。云何名爲無有諂曲。謂有純
質爲性正直。於其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
如實自顯。如是名爲無有諂曲。云何名爲
少諸疾病。謂性無病順時變熟。平等執受不
極温熱不極寒冷。無所損害隨時安樂。
由是因縁。所食所飮。所噉所甞。易正變
熟。如是名爲少諸疾病。云何名爲性勤精
進。謂能安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善法
中能不捨軛。翹勤無惰起發圓滿。能有所
作。於諸有智同梵行者躬自承奉。如是名
爲性勤精進。云何名爲成就妙慧。謂聰念覺
皆悉圓滿。根不闇鈍。根不頑愚。亦不瘖瘂。
非手代言。有力能了善説惡説所有法義。
具足成就倶生覺慧。具足成就加行覺慧。如
是名爲成就妙慧。云何少欲。謂雖成就善
少欲等所有功徳。而不於此欲求他知。謂
他知我具足少欲成就功徳。是名少欲。云
何喜足。謂於隨一衣服飮食臥具等事。便生
歡喜生正知足。於所未得所有衣服或麁
或妙。更無悕望更無思慮。於所已得不
染不愛。如前廣説而受用之。如於衣服
於其飮食臥具等事當知亦爾。是名喜足。
云何易養。謂能獨一自得怡養不待於他。
或諸僮僕或餘人衆。又不追求餘長財寶。令
他施者施主等類。謂爲難養。是名易養。云
何易滿。謂得微少便自支持。若得麁弊亦
自支持。是名易滿。云何成就杜多功徳。謂
常期乞食次第乞食。但一坐食先止後食。但
持三衣但持毳衣持糞掃衣。住阿練若常
居樹下。常居逈露常住塚間。常期端坐
處如常坐。如是依止。若食若衣若諸敷具杜
多功徳。或十二種或十三種。於乞食中分
爲二種。一者隨得乞食。二者次第乞食。隨得
乞食者。謂隨往還家隨獲隨得而便受食。
次第乞食者。謂入里巷巡家而乞。隨得隨
現而便受食。不高擧手越趣餘家。願我
當獲精妙飮食。乃至期願多有所得。當知
此中若依乞食無差別性。唯有十二。若依
乞食有差別性。便有十三。云何名爲但一坐
食。謂坐一座乃至應食悉皆受食。從此座
起必不重食。如是名爲但一坐食。云何名
爲先止後食。謂爲食故坐如應座。乃至未
食先應具受諸所應食。應正了知。我今唯
受爾所飮食當自支持。又正了知我過於
此定不當食。如是受已然後方食。如是名
爲先止後食。云何名爲但持三衣。謂但三衣
而自支持。何者三衣。一僧伽胝。二嗢怛
僧伽。三安怛婆參。除此三衣終不貯畜。過
此長衣。如是名爲但持三衣。云何名爲但
持毳衣。謂所持衣或三衣數或是長衣。一切
皆用毛毳而作。終不貯畜餘所作衣。如是
名爲但持毳衣。云何名爲持糞掃衣。謂所
有衣他捨。棄擲或街或巷。或市或鄽。或道非
道。或雜便穢。或爲便穢膿血洟唾之所塗
染。取如是等不淨衣物。除去麁穢堅執洗
浣縫染受持。如是名爲持糞掃衣。云何名
爲住阿練若。謂住空閑山林坰野。受用邊
際所有臥具。遠離一切村邑聚落。如是名
爲住阿練若。云何名爲常居樹下。謂常期願
住於樹下依止樹根。如是名爲常居樹下。
云何名爲常居逈露。謂常期願住於逈露無
覆障處。如是名爲常居逈露。云何名爲常
住塚間。謂常期願住塚墓間。諸有命過送尸
骸處。如是名爲常住塚間。云何名爲常期
端坐。謂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端身而
坐推度時日。終不以背或以其脇依倚大
床或小繩床或壁或樹草葉座等。如是名爲
常期端坐。云何名爲處如常座。謂所坐臥
或諸草座或諸葉座。如舊敷設草座葉座。而
常坐臥。一敷設後終不數數翻擧修理。如是
名爲處如常座。問何故名爲杜多功徳。答譬
如世間或毛或&T073554;。未鞭未彈未紛未擘。爾
時相著不軟不輕。不任造作縷綫氈褥。若
鞭若彈若紛若擘。爾時分散柔軟輕妙。堪任
造作縷綫氈褥。如是行者。由飮食貪於諸
飮食令心染著。由衣服貪於諸衣服令心
染著。由敷具貪於諸敷具令心染著。彼由
如是杜多功徳。能淨修治令其純直。柔軟輕
妙有所堪任。隨順依止能修梵行。是故名
爲杜多功徳。於飮食中有美食貪及多食
貪。能障修善。爲欲斷除美食貪故。常期乞
食次第乞食。爲欲斷除多食貪故。但一坐
食先止後食。於衣服中。有三種貪能障修
善。一多衣貪。二軟觸貪。三上妙貪。爲欲斷
除多衣貪故。但持三衣。爲欲斷除於諸衣
服軟觸貪故。但持毳衣。爲欲斷除於諸衣
上妙貪故。持糞掃衣。於諸敷具。有四
種貪能障修善。一諠雜貪。二屋宇貪。三倚
樂臥樂貪。四敷具貪。爲欲斷除諠雜貪故。
住阿練若。爲欲斷除屋宇貪故。常居樹下
逈露塚間。又爲斷除婬佚貪故。常住塚
間。爲欲斷除倚樂臥樂貪故。常期端坐。爲
欲斷除敷具貪故。處如常座。是名成就杜
多功徳。云何端嚴。謂能成就若往若還若覩
若瞻。若屈若伸持僧伽胝持衣持鉢。端嚴
形相。是名端嚴。云何知量。謂於淨信諸婆
羅門長者居士。極恣衣服飮食敷具。病縁醫
藥諸什物中。知量而聚。是名知量。云何成
就賢善士法。謂生高族淨信出家。或生富
族淨信出家。顏容殊妙喜見端嚴。具足多
聞語具圓滿。或隨獲得少智少見少安樂
住。由是因縁不自高擧不陵*蔑他。能知
唯有法隨法行。是其諦實。既了知已精進
修行法隨法行。是名成就賢善士法。云
何成就總慧者相。謂由作業相表知愚
夫。由作業相表知聰慧。其事云何。謂諸愚
夫。惡思所思惡説所説惡作所作。諸聰慧者。
善思所思善説所説善作所作。是名成就聰
慧者相。云何堪忍。謂如有一罵不報罵
瞋不報瞋打不報打弄不報弄。又彼尊
者堪能忍受寒熱飢渇。蚊虻風日。蛇蠍
毒觸。又能忍受他所干犯麁惡語言。又
能忍受身中所有猛利堅勁辛楚切心奪命
苦受。爲性堪忍有所容受。是名堪忍。云
何柔和。謂如有一於大師等。具足成就慈
愍身業。具足成就慈愍語業。具足成就慈
愍意業。與諸有智同梵行者。和同受用應
所受用。凡所飮食無有私密。如法所獲
如法所得。墮在鉢中爲鉢所攝而爲受用。
同戒同見成就如是六種。可樂可愛可重。
無違諍法易可共住性不惱他。與諸有智
同梵行者。共住一處常令歡喜。是名柔
和。云何賢善。謂如有一遠離顰蹙舒顏平
視。含笑先言常爲愛語。性多攝受善法
侶。身心澄淨。是名賢善。若有成就如是諸
法。愛樂正法愛樂功徳。不樂利養恭敬稱
譽。亦不成就増益損減二種邪見。於非有
法未甞増益。於實有法未甞損減。於諸世
間事文綺者。所造順世種種字相綺飾文句
相應詩論。能正了知。無義無利遠避棄捨。
不習不愛亦不流傳。不樂貯畜餘長衣鉢。
遠離在家共諠雜住。増煩惱故。樂與聖
衆和合居止。淨修智故。不樂攝受親
朋友。勿我由此親友因縁。當招無量擾亂
事務。彼或變壞當生種種愁慼傷歎悲苦憂
惱。隨所生起本隨二惑。不堅執著尋即棄
捨除遣變吐。勿我由此二惑因縁。當生現
法後法衆苦。終不虚損所有信施。終不毀
犯清淨禁戒。受用信施終不毀呰他人信
施。終不棄捨所受學處。常樂省察己之過
失。不喜伺求他所愆犯。隱覆自善發露
己惡。命難因縁亦不故思毀犯衆罪。設由
忘念少有所犯。即便速疾如法悔除。於應
作事翹勤無*墮。凡百所爲自能成辦。終
不求他爲己給使。於佛世尊及佛弟子不
可思議威徳神力甚深法教。深生信解終不
毀謗。能正了知唯是如來所知所見非我境
界。終不樂住自妄見。取非理僻執惡見。
所生言論呪術。若與如是功徳相應。如是
安住如是修學。以正沙門諸莊嚴具。而自
莊嚴甚爲微妙。譬如有人盛壯端正好自莊
嚴。樂受諸欲沐浴身首。塗以妙香服鮮白
衣。飾以種種妙莊嚴具。所謂瓔珞耳環。指
腕釧。臂釧諸妙寶印。并金銀等種種華
鬘。如是莊嚴極爲奇妙。如是行者以正沙
門種種功徳妙莊嚴具。而自莊嚴。其徳熾然
威光遍照。是故説爲沙門莊嚴。是名沙門莊
嚴具義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