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此契經云何通。彼時世尊手捫摸空。手捫*
摸空已告諸比丘。比丘於意云何。手寧著此
空縛空受空不。答曰。不也世尊。若空無爲者。
何以故。世尊以手捫*摸無爲耶。如是餘契經
偈云何通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於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跡難尋
此云何通。如是餘契經偈云何解
    此空無足跡 如外無沙門
此云何通耶。如是餘契經云何通。於比丘意
云何。若巧畫師畫弟子。寧能以色莊染此虚
空不。答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唯世尊。此虚
空非色不可見無對。是故巧畫師畫弟子。不
能以色莊染此虚空。此云何通。如是餘偈云
何解
    如鹿依林 鳥飛虚空 法歸分別
    眞人趣滅
此云何通。答曰。謂世尊契經説。於比丘意云
何。手寧著此空縛空受空不。答曰。不也世尊。
此佛契經以虚空界説虚空。如佛所説契經

    謂無積聚 亦無我所 空則無想
    於離中行 如鳥飛空 足跡難尋
此佛契經偈虚空即説虚空。如佛所説契經

    此空無足跡 如外無沙門
此佛契經偈虚空界説虚空。如佛契經説。於
比丘意云何。若巧畫師畫弟子。寧能以色莊
染此虚空不。答曰。不也世尊。唯世尊。此虚空
非色不可見無對。是故巧畫師畫弟子。不能
以色莊染虚空。此佛契經以虚空界説虚空。
如佛契經説偈
    如鹿依林 鳥飛虚空 法歸分別
    眞人趣滅
此佛契經説偈。以虚空界説虚空。問曰。彼虚
空此虚空界爲縁故住耶。爲起故住耶。作此
論已。有一説者。亦非縁故住。亦非起故住。問
曰。若不爾者此云何。答曰。彼虚空此普散。虚
空界與次第縁普散。虚空界次第四大。四大
次第心數法。若有欲虚空界非種者。謗彼爾
所法展轉。問曰。識界云何。答曰。有漏意及六
識。問曰。無漏法何以不立六界中。答曰。無漏
法者。能滅壞破。有此界増受長養有。或曰。無
漏法者。能斷有相續。能斷輪轉生老死。此界
者。能相續有輪轉生老死。或曰。無漏法者。非
身見種非顛倒種。非愛種非使種。非貪處非
恚處非癡處。非雜汚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
不墮苦習諦。此界者。身見種顛倒種愛種使
種。貪處恚處癡處。雜汚雜毒雜濁。在有墮苦
習諦。或曰。無漏法者。苦盡趣道。有盡趣道。
貪盡趣道。盡生老死趣道。界者。苦習趣道。
有習趣道。貪習趣道。生老死習趣道。以是故
無漏法不立界中。尊者婆須蜜説曰。何以故
此界説有漏。答曰。此界有漏所生。非無漏法
有漏所生。重説曰。此生於有漏。不無漏法生
於有漏。重説曰。界者士數。非無漏法士數。重
説曰。界者報數。不無漏法報數。重説曰。界者
入母胎。如所説因此界入母胎。非因無漏法
入母胎。重説曰。界者久時住。不無漏法久時
住。是故説數
    二漏爲士 數及報應 母胎久住
    作界滿偈
問曰。陰盛陰界何差別。答曰。陰者已成勢。盛
陰者轉勢。界者重轉勢。或曰。陰者施設有爲。
盛陰者施設行。界者施設有漏。陰盛陰界。是
謂差別。廣説六界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六



鞞婆沙論卷第七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色無色法處第二十二
色法者無色法者。問曰。何以故作此論。答曰。
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斷計我人意
者。此色法無色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若有
行智成就智。彼以此二句便知一切法。謂此
倶攝一切法。具足一切法。是謂斷計我人意
故及現大妙智。故作此論。色法無色法者。問
曰。色法云何。答曰。十色入及一入少所入法
入是。問曰。無色法云何。答曰。一入意入是。
及一入少所入法入是。問曰。何以故説色法
無色法。答曰。謂二眼界是色。謂非二眼界是
無色。或曰。謂三眼界。肉眼天眼聖無上慧眼
是色。謂非三眼界是無色。或曰。謂二眼界及
眼識縁是色。謂非二眼界及非眼識縁是無
色。或曰。謂四大所有及造色所有是色。謂非
四大所有。及非造色所有是無色。或曰。謂二
十種。及二十一種是色。謂非二十種。及非二
十一種是無色。或曰。謂方所有及方施設。由
延所有及由延施設是色。謂非方所有及非
方施設。非由延所有及非由延施設是無色。
或曰。謂色名及色所有是色。謂非色名及非
色所有是無色。或曰。謂麁可見覩可現是色。
謂細非可見非覩是無色。尊者婆須蜜説曰。
云何爲色相。答曰。漸漸生相是色相。重説曰。
漸漸開張相是色相。重説曰。方所受相是色
相。重説曰。處施設相是色相。重説曰。有障
閡相是色相。重説曰。愚相是色相。重説曰。
三相是色相。有色可見有對。有色不可見有
對。有色不可見無對。重説曰。持去相持來相
是色相。重説曰。種相是色相。問曰。過去當來
色及極微。復無教色不可種。欲令非是色耶。
答曰。過去色已種。當來色當種。極微者雖非
一可種。但餘極微合聚種。無教色者。雖不
可種但教色可種。彼教色種已無教色。亦當
言種如動樹。當知影亦動此亦爾。重説曰。覆
虚空相是色相。重説曰。四大因相是色相。重
説曰。色者無色相。問曰。何所説。答曰。色者
無一色相。何以故。謂眼界異相至細滑界亦
異相。重説曰。有對相是色相。此説數
    漸漸生成 開施設方 處障*閡愚
    三去來種 覆空與因 一相并對
餘者無色。廣説色無色處盡
  鞞婆沙可見不可見法處第二十三
可見法者不可見法者。問曰。何以故作此論。
答曰。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斷計我
人意者。此是可見法。不可見法是非我。現大
妙智者。若有行智成就智。彼以此二句便知
一切法。謂此倶攝一切法。具足一切法。是謂
斷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作此論。復何
以故作此論答曰。或有欲令一切法可見。慧
眼界故。謂若有欲爾者。斷彼意故説可見法
不可見法。是謂斷他意。現己意説法如等故
作此論。莫令斷他意。亦莫現己意但説如等
法故作此論。可見法不可見法者。問曰。可見
法云何。答曰。一入是問曰。不可見法云何。答
曰。十一入是。問曰。何以故説可見不可見法。
答曰。謂眼行是可見。謂非眼行是不可見。或
曰。謂眼光是可見。謂非眼光是不可見。或曰。
謂二眼界是可見。謂非二眼界是不可見。或
曰。謂三眼界是可見。謂非三眼界是不可見。
或曰。謂二眼界及眼識縁是可見。謂非二眼
界亦非眼識縁是不可見。尊者瞿沙亦爾説。
二眼界及眼識縁故説可見。餘者不可見。尊
者婆須蜜説曰。可見法有何義。答曰。可示現
是可見。重説曰。可示他是可見。眼行光來是
可見。重説曰。可説此彼是可見也。不可見有
何義。答曰。不可示現是不可見。重説曰。不可
示現他是不可見。重説曰。非眼行光來是不
可見。重説曰。不可説此彼是不可見。廣説可
見不可見法處盡
  *鞞婆沙有對無對處第二十四
有對法者無對法者。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
計我人意故。及現大妙智故。斷計我人意者。
此是有對法。無對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若
有行智成就智。以此二句便知一切法。謂此
倶攝一切法。具足一切法。是謂斷計我人意
故及現大妙智故作此論。有對法無對法者。
問曰。有對法云何。答曰。十入是。無對法云
何。答曰。二入是。問曰。何以故説有對無對
法。答曰。有對者説三種。一者障礙有對。二者
界有對。三者縁有對。障礙有對者。如手手相
礙。手與外種相礙。外種外種相礙。外種與手
相礙。界有對者。如眼界有礙。如是至意法界
有礙。縁有對者。如意識共相應一切法礙。婆
須蜜經説。因眼色*閡。因色眼亦礙。至因意
法礙。因法亦意*閡。彼尊者婆須蜜説。此一
向界礙是謂三種有對。於三種有對中此因
界有對作論。非餘有對。或曰。謂大障礙能捨
是有對。謂非大障礙非捨是無對。或曰。謂麁
見覩可現是有對。謂細不可*見不可覩
不可現是無對。或曰。謂種生長是有對。内事
種者。謂時精繋。母胎生者。謂時彼精。漸厚長
者。謂時肉段生。胞外種者。謂時以種子。種
地中生者。謂時子生。萠芽長者。謂時生莖
節華果。謂種生長是有對。謂若不種不生不
長是無對。或曰。謂可知此住彼住是有對。謂
不可知此住彼住是無對。或曰。謂因四大造
色所有是有對。謂不因四大非造色所有是
無對。或曰。謂方所有施設方由延所有由延
施設是有對。謂非方所有非施設方非由延
所有非由延施設是無對。或曰。謂可知長短
是有對。謂非可知長短是無對。尊者婆須蜜
説曰。何以故説有對無對。答曰。謂大障礙是
有對。謂非大障礙是無對。重説曰。謂能捨是
有對謂非能捨是無對。重説曰。謂大障礙者
即是能捨。謂能捨者即是有對。餘者無對。重
説曰。微合是有對。重説曰。陰是有對。重説
曰。覆虚空是有對。重説曰。微合者即是陰。陰
者覆虚空。覆虚空者即是有對。餘者是無對。
問曰。何入障礙何入。有一説者。五入障礙内
中身入。外色香味細滑。餘入不可觸。更有説
者。九入障礙除眼入。如是説者。一切十入障
礙。問曰。何以故。答曰。如手手相障礙。如是
若以手覆眼爲非障礙耶。是故一切十入障
礙。謂手手相障礙時。爾時五五相障礙。手與
外事障礙時。爾時五障礙。四外事外事相障
礙時。爾時四四相障礙。外事障礙手時。爾時
四障礙五。廣説有對無對法處盡
  *鞞婆沙有漏無漏處第二十五
有漏法者無漏法者。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
計我人意故。現大妙智故。斷計我人意者。此
是有漏法。無漏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謂行
智成就智。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謂此倶攝
一切法。具足一切法。以是故作此論。復何以
故作此論。答曰。欲令斷他意故。或有欲令佛
身一向無漏。鞞婆闍婆提欲令佛身一向無
漏。問曰。何以故彼欲令爾。答曰。彼從佛契經
起已。欲令佛身一向無漏。佛説契經。如來生
世間長世間。不著世間法行。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出一切世間上。彼從此契經起。欲令佛
身一向無漏。欲斷彼意故。於此佛身説有漏。
問曰。若佛身是無漏者。當有何咎。答曰。若佛
身一向無漏者。彼無喩女不應起婬意。鴦掘
魔不應起瞋恚。慢高兒不應起慢。欝鞞羅迦
葉不應起癡意。如此此中或有著或有瞋或癡
或有慢。以是故知佛身是有漏。問曰。若佛身
一向有漏者。此鞞婆闍婆提契經云何通。答
曰。彼契經因法身故説。如來生世間長世間
者。此説生身不著世間法行。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出一切世間上者。此説法身。或曰。離世
八法故説。世八法者。隨順世間。世間亦隨順
八法。八法雖順世尊。然世尊不隨順八法。
是謂離八法故説。世八法者。利不利稱不稱
譽不譽樂苦。此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
陰。此總説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陰。但
利有二種。有衆生數非衆生數。衆生數利者。
象馬牛羊&MT03116;牛奴婢妻子利是衆生數。非衆
生數利者。穀珍寶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眞珠
車渠馬瑙是非衆生數利。於中衆生數利攝
十八界十二入五陰。非衆生數利攝六界六入
二陰。稱不稱譽不譽樂苦攝一界一入二陰。
彼一切總已説。世八法攝十八界十二入五
陰。世八法者。利不利稱不稱譽不譽樂苦。問
曰。利云何。答曰。前已説利有二種。衆生數非
衆生數。此已得當得今得。是謂爲利。非利云
何。答曰。如此法非已得非當得非今得。是謂
非利。稱云何。答曰。面稱其徳是謂稱。不稱
云何。答曰。面前譏貶其闕是謂不稱。譽云何。
答曰。不面前稱揚其徳是謂譽。不譽云何。答
曰。不面前説其過是謂不譽。樂云何。答曰。樂
痛六識身樂是謂樂。苦云何。答曰。苦痛六識
身是謂苦。説曰。世世此八法一向是欲界。問
曰。若世八法一向是欲界者。當除欲界結時
世八法亦盡。何以獨説世尊離世八法。不説
聲聞。答曰。離相似故説。説者若二阿羅漢根
等。一者極得供養。二者不具供養。於彼一者
起相似不如慢。二者起相似増上慢。如佛世
尊得供養。一切衆生有是供養。世尊無者。世
尊於彼不起相似慢如毛髮想。是謂離相似
故説世尊離世八法不説聲聞。問曰。世尊亦
有世八法。世尊有利者。一日中優伽長者三
百千供養。不利者婆羅披羅門村如澡鉢入
還空鉢出鞞羅。若三月食麥。有稱者始生時
至阿迦貳吒。功徳香稱充滿其中。不稱者
曰旃遮女孫陀利女。十六大國醜名流布。不
譽者喜罵梵志以五百罵偈罵佛。譽者彼還
以五百讃偈歎佛。如是婆利多耆奢爲首。如
曰千以百千讃偈歎佛。樂者一切生
死禪最爲樂。苦者金刺足疹患脊風頭
痛。調達以惡傷足出血。何以故説世尊離世
八法耶。答曰。爲意不傾動故説。世尊以四利
爲首不自貢高。四不利爲首不以損減。四利
爲首不以歡喜。四不利爲首不以憂慼。四利
爲首心無染著。四不利爲首心無憎惡。四利
爲首亦不悦豫。四不利爲首亦不愁悒。四利
爲首不興樂想。四不利爲首不以爲苦。如須
彌山王峙金剛輪。四種風吹不能傾動。如
是世尊善住戒徳輪。世八法風不能移轉。是
謂意不傾動故説世尊離世八法。是謂斷他
意現己意説如等法故作此論。莫令斷他意。
亦莫現己意。但説如等法故作此論。有漏法
無漏法者。問曰。有漏法云何。答曰。十入二入
少所入。問曰。無漏法云何。答曰。二入少所
入。問曰。何以故説有漏無漏法。答曰。謂有増
受長養有是有漏。謂能滅壞破有是無漏。謂
有能相續有輪轉生死是有漏。謂能斷有相
續。能斷輪轉生死是無漏。謂有身見種顛倒
種愛種使種。貪處恚處癡處。雜汚雜毒雜
濁在有墮苦習諦是有漏。謂非身見種非顛
倒種非愛種非使種。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
非雜汚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墮苦習諦是
無漏。或曰。謂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
生老死習趣道是有漏。謂苦盡趣道有盡趣
道貪盡趣道生老死盡趣道是無漏。尊者婆
須蜜説曰。有漏相云何。答曰。有漏所生是有
漏相。重説曰。此生於有漏是有漏相。重説曰。
有所長養相是有漏相。重説曰。長養有相是
有漏相。重説曰。謂種因有漏生是有漏相。無
漏相云何。答曰。非有漏所生是無漏相。重説
曰。不生有漏是無漏相。重説曰。謂種因無漏
生是無漏相。廣説有漏無漏法處盡
  *鞞婆沙有爲無爲法處第二十六
有爲法者無爲法者。問曰。何以故作此論。答
曰。斷計我人意故。現大妙智故。斷計我人
意者。此是有爲法。無爲法非是我現大妙智
者。若行智成就智。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謂
此倶攝一切法。具足一切法。是謂斷計我人
意現大妙智故作此論。有爲法無爲法者。有
爲法云何。答曰。十一入及一入少所入。問曰。
無爲法云何。答曰。一入少所入。問曰。何以故
説有爲法無爲法。答曰。謂墮生老無常是有
爲。謂不墮生老無常是無爲。或曰。謂興衰法
有因得有爲相是有爲。謂非興衰法無因得
無爲相是無爲。或曰。謂轉世作行受果知
縁是有爲。謂不轉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縁
是無爲。或曰。謂墮世是有爲。謂不墮世是無
爲。或曰。謂墮陰是有爲。謂離陰是無爲。或
曰。謂苦縛是有爲。謂離苦是無爲。或曰。謂前
後可得是有爲。謂前後不可得是無爲。或曰。
軟中上是有爲。謂離*軟中上是無爲。尊
者婆須蜜説曰。有爲相云何。答曰。墮陰相是
有爲相。重説曰。墮世相是有爲相。重説曰。災
患相是有爲相。無爲相云何。答曰。不墮陰相
是無爲相。重説曰。不墮世相是無爲相。重説
曰。不災患相是無爲相。重説曰。不憂慼相
是無爲相。重説曰。不愁無塵安隱相是無爲
相。廣説有爲無爲法處盡
  *鞞婆沙三世處第二十七
過去法者當來法者現在法者。問曰。何以故
作此論。答曰。斷他意故。謂不欲令有過去未
來。於世有愚説現在無爲。斷彼意故。此過去
未來眞實説有種相。問曰。若過去未來非種
者當有何咎。答曰。若彼非種者。不應縁彼有
意生。何以故。謂意無境界。若無境界生意
者。是則無所依而生意。若無所依無所縁而
生意者。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已還生意。何
以故。謂彼無依無縁而生意。若彼生意者。是
則無脱無離不得出要。莫言有咎。是故有過
去未來眞實有種有相。復次若無過去未來
者當有何咎。答曰。若彼非種者。不應有成就
不成就。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入無成就不
成就。如是若過去未來非種者。彼應無成就
不成就。若彼成就不成就。是故以此可知有
過去未來眞實有種有相。謂彼欲令過去未
來非種者。應當爾詰。若爾時因現在。彼時果
何所在。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説有過去
者。是則有過去。莫言無過去。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若説未來者。是則有未來。莫言無
未來。若言無未來者。此事不然。若説有現在。
是則一時有因有果。若一時有因有果者。如
世尊所説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闍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如薩闍乳酪者。
有説者。有草名薩闍。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
酪。作惡不如是即受。問曰。若不爾者云何。答
曰。罪惡燒所追。如灰覆火上者。如以灰覆火
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如是衆生
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捨身已生惡趣受惡
果報。若非過法未來現在者。是故應無果。若
無果者是故彼因不實。如二頭三手六陰十
三入。或有常如無爲。若爾時果現在。彼時因
何所在。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説有過去
者。是則有過去。莫言無過去。若言無過去者。
此事不然。若説未來者。是則有未來。莫言無
未來。若言無未來者。此事不然。若説有現在
者。是則一時有因有果。若一時有因果者。
如世尊所説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闍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如薩闍乳酪者。
有説者。有草名薩闍。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
酪。作惡不如是即受。問曰。若不爾者云何。答
曰。罪惡燒所追。如灰覆火上者。如以灰覆火
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如是衆生生
死作惡行而樂中轉。捨身已生惡趣受惡果
報。若非過去未來現在者。是故應無因。若無
因者是故彼果不實。如二頭三手六陰十三
入。或有常如無爲。或曰。若過去未來非種者。
是則無有學道。如尊者婆須蜜所説偈
    若無去來 是則無師 謂無師者
    終無學道
或曰。若過去未來非種者。是則知已虚妄。如
佛所説偈
    言無過去 説有年歳 豈非是常
    知已妄語
彼是無智果癡果闇果不懃果。謂欲令過去
未來非種。但過去未來眞實有種有相。是謂
斷他意現己意説如等法故作此論。莫令斷
他意。亦莫現己意。但説如等法。故作此論。過
去法未來法現在法。問曰。過去法云何。答曰。
過去十八界十二入五陰。未來法云何。答曰。
未來十八界十二入五陰。現在法云何。答曰。
現在十八界十二入五陰。問曰。若此行無來
去無住。若來者是則來不應去。若去者是則
去不應來。如尊者婆須蜜所説偈
    行終不來 斯由空故 亦無有去
    終則不住
若行無去來云何立三世。答曰。因行故立三
世。如彼法未作行是説未來。若作行是説現
在。若作行已滅是説過去。如眼未見色是説
未來。若見是説現在。若見已滅是説過去。如
是至意。若未來種是説未來。若現在種是説
現在。若種已滅是説過去。如未生不去是説
未來。如生未去是説現在。如生已去是説過
去。如未生不沒是説未來。如生未沒是説現
在。如生已沒是説過去。如未生不壞是説未
來。如生未壞是説現在。如生已壞是説過去。
如未起不去是説未來。如起未去是説現在。
如起已去是説過去。如未起不沒是説未來。
如起未沒是説現在。如起已沒是説過去。如
未起不壞是説未來。如起未壞是説現在。如
起已壞是説過去。因此可知一切如所説。比
丘。有生眞實有作有爲思縁起盡法衰法無
欲法滅法壞法。此不壞者。無有是處。彼有生
者即是生。眞實者諦有是。有作者有爲是。有
爲者災患是。思者因思念是。縁起者因縁是。
盡法衰法無欲法滅法壞者要當有是。此不壞
者終不自在。或曰。謂三世前是説過去。謂
三世後是説未來。謂三世中是説現在。或
曰。謂三世果是説未來。謂二世果是説現在。
謂一世果是説過去。或曰。謂三世因是説過
去。謂二世因是説現在。謂一世因是説未來。
問曰。如此二世一損可知。二増可知。一損可
知者未來是。二増可知者過去是。何以故。
未來不減過去不滿。尊者婆須蜜説曰。頗有
數爾所過去。未來爲不數。而作是念。増減可
知耶。但過去未來無量故増減不可知。如大
海以百千瓶器取彼水増減不可知。如是過去
未來無量故増減不可知。重説曰。當來未生
故減不可知。過去増故滿不可知。重説曰。
當來未起故減不可知。過去沒故滿不可知。
尊者曇摩多羅説曰。諸尊若世有二種者。應
有増減。可知但因事合會故法生而滅。問曰。
爲未起而起耶。爲已起而起耶。若未起而起
者。何得法不未有法而有。若已起者。何得法
不轉還有。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已起而起。
因事故未起而起。因事故已起而起者。謂一
切法各自有種性相住。因事故未起而起者。
謂未來中起一切未來是未起。問曰。爲所有
起彼即滅耶。爲所有起更餘滅耶。若所有起
彼即滅者。爲未來起即未來滅耶。若所有起
更餘滅者。爲色起痛滅耶。爲至行起識滅耶。
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謂所有起即滅。因事
故所有起更餘滅。因事故謂所有起即滅者。
謂色起色滅痛想行識起識滅。因事故所有
起更餘滅者。謂未來起現在滅。陰故所有起
即滅。世故所有起更餘滅。問曰。爲世起耶。爲
世中起耶。若世起者。何得不有餘世餘行。若
世中起者。應有捨有。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
世起。因事故世中起。因事故世起者。謂時起
彼即是世。因事故世中起者。謂未來世中起
彼當來世空。問曰。爲已性中起耶爲他性中
起耶。若已性中起者。何得性非有性。亦不有
性而有性。若他性中起者。應有捨有。作此論
已。答曰。非已性中起。亦非他性中起。問曰。
若非已性中起亦非他性中起者。此云何。答
曰。彼法已性起已即滅。問曰。彼過去未來爲
合聚如今現在屋舍房室牆壁樹木耶。爲離
散耶。若合聚如今現在屋舍房室牆壁樹木
者。檀越施法何得不空。何得不有方處可見。
何得不有常存。若過去未來離散不如現在
合聚者。云何説過去。如是彼有過去世時。有
拘舍婆提王城名善法講堂。王名善見。云何
説當來。如是彼有當來世時雞頭末王城。王
名蠰伽。佛名慈氏如來至眞等正覺。過去境
界宿命智云何立。未來境界妙願智云何立。
又未來離散者。爾時彼法從未來世至現在世。
何得不合時無而有離散時有而無。作此論
已。有一説者。彼過去未來合聚。如今現在屋
舍房室牆壁樹木。問曰。若爾者。檀越施法何
得不空。答曰。顯示故不空也。問曰。何得不有
方處。答曰。有方處。問曰。何故不見。答曰。不
多作行故不見。若多行者便見。問曰。何得不
有常存。答曰。時變不停故不常存。更有説
者。彼過去未來離散現在者一合聚。問曰。若
過去未來離散者。云何説有過去。如是彼有
過去世時。有拘舍婆提王城名善法講堂。王
名善見。答曰。如前現在時有觀而説。問曰。云
何説當來。如是彼有當來世時雞頭末王城。
王名蠰伽。佛名慈氏如來至眞等正覺。答曰。
彼亦如後現在時有觀而説。問曰。過去境界
宿命智云何立。答曰。彼亦如前現在時有觀
而説。問曰。未來境界妙願智云何立。答曰。彼
亦如後現在時有觀而説。問曰。若未來離散
者。爾時彼法從未來世至現在世。何得不合
時無而有離散時有而無。答曰。謂一切法已
性種相住也。此説有四種薩婆多。一者事異。
二者相異。三者時異。四者異異。事異者説。彼
法與世隨轉時事。便有異非種異。如乳成酪
變時味有異色不異。如是彼法從當來世至現
在世。彼捨當來事不捨種。從現在世至過去
世。彼捨現在事不捨種。相異者説。彼法世隨
轉時過去時。成就過去相。非不成就未來現
在相。當來時成就當來相。非不成就過去現
在相。現在時成就現在相。非不成就過去未
來相。如人染著一女。餘者非不染著。此亦如
是。時異者説。彼法與世隨轉時隨時得名。時
故非種故。如算子初下位一轉十至百千。彼
一算子隨轉時得名。如一女人亦名爲女亦名
爲婦亦名爲母亦名爲大母。彼一女人隨時
得名。如是彼法隨時得名。時故非種故。説
曰。此最不亂施設世。此因行立三世。如彼法
未作行是説未來。若作行是説現在。如作行
已滅是説過去。是故此最不亂施設世。異異
者説。彼法隨世轉時説異異。非時故非種故
説者。此最亂施設世。此説者未來一時。現在
世二。現在一時。過去二。此一世中施設*三
世。此最亂施設世。廣説三世處盡
  *鞞婆沙善不善無記處第二十八
善法者不善法者無記法者。問曰。善法云何。
答曰。善五陰及數縁盡。不善法云何。答曰。不
善五陰。無記法云何。答曰。無記五陰及虚空
非數縁盡。問曰。何以故説善法不善法無記
法。答曰。謂生善趣彼是善。謂生不善處是不
善。謂不生善處亦不生不善處是無記。或曰。
謂善有*芽及解脱*芽轉成。謂不善有*芽轉
成是不善。謂亦非善非不善有*芽轉成是無
記。或曰。謂善果及樂痛果是善。謂不善果及
苦痛果是不善。謂非善果亦非樂果。非不善
果亦非苦果。是無記。或曰。四事故説是善。一
者性。二者相應。三者等起。四者第一義。性
者。或有説。慚愧性是善。或有説。三善根性是
善。相應者。謂彼相應心數法。等起者。謂等起
身行口行。第一義者。涅槃安隱義故説善。尊
者跋&MT01846;亦爾説
    善性是智 相應識倶 起身口行
    涅槃第一
四事故。説不善性相應等起第一義性者。或
有説。無慚無愧性是不善。或有説。三不善根
性是不善。相應者。謂彼相應心心數法。等起
者。謂彼等起身行口行。第一義者。一切生死
不安隱故説不善。尊者跋&T050376;亦爾説
    不善性智 相應識倶 起身口行
    生死第一
餘者無記。尊者瞿沙説曰。謂法正思惟性。正
思惟相應。正思惟等起。正思惟所依果報果
是善。謂法非正思惟性。非正思惟相應。非正
思惟等起。非正思惟所依果報果是不善。餘
者無記。或曰謂慚愧性。慚愧相應慚愧等起。
慚愧所依果報果是善。謂法無慚無愧性。無
慚無愧相應。無慚無愧等起。無慚無愧所依
果報果是不善。餘者無記。或曰。謂法三善根
性。三善根相應。三善根等起。三善根所依果
報果是善。謂法三不善根性。三不善根相應。
三不善根等起。三不善根所依果報果是不
善。餘者無記。或曰。謂法五根性。五根相應。
五根等起。五根所依果報果是善。謂法五蓋
性。五蓋相應五蓋等起。五蓋所依果報果是
善。餘者無記。彼施設亦説善者。何以故
善。答曰。善果愛果意樂果意欲果。以是故善。
已説果。今當説報。復次善報愛報意樂報意
欲報。以是故善。不善者。何以故不善。答曰。
不善果不愛果意不樂果意不欲果是不善。
已説果。今當説報。復次不善報不愛報不意
樂報*不意欲報是不善。餘者無記。問曰。何
以故説無記。如佛世尊。此苦一向記。此習盡
道一向記。復次爾所一切謂十二入。佛亦一
記。一向分別。一向施設。一向顯示此。何
以故説無記。答曰。不以不説故名爲無記。問
曰。若不爾者此云何。答曰。善者記於善。不善
者記於不善。此無記者不記善亦不記不善
是無記。或曰。善者二事故記性及果。不善
亦二事故記性及果。此無記雖性記非果記。
以是故無記。或曰。善者生善趣。不善者生惡
趣。此無記者不生善趣亦不生惡趣。或曰。善
者受善報。不善者受不善報。此無記者不受
善報亦不受不善報。以是故説無記。説曰。或
復不説故名無記。如彼契經。梵志至世尊所。
到已而問。瞿曇。世是常耶爲非常耶。世尊告
曰。梵志此是無記。云何瞿曇。世有邊耶爲無
邊耶。世尊告曰。梵志。此是無記。云何瞿曇。
是命是身耶。爲命異身異耶。世尊告曰。梵志。
此是無記。云何瞿曇。如來終耶如來不終耶。
如來終不終耶。如來亦不終亦不不終耶。世
尊告曰。梵志。此是無記。如説。云何瞿曇。世
是常耶爲非常耶。世尊告曰。梵志。此是無記。
問曰。何以故不説。答曰。斷異學意故異學
至世尊所而問。云何瞿曇。人是常耶人非常
耶。世尊作是念。我若説無人者。彼當言我不
問此有以無。我若説常無常者而無有人。何
得有常無常。如有問人。士夫石女兒有恭敬
耶。善言耶。彼人作是念。我若作是説。石女無
有兒。彼當言我不問女有兒無兒。我若説有
恭敬有善言。而石女無有兒。何得有恭敬善
言。如是異學至世尊所而問。云何瞿曇。人是
常爲非常耶。世尊作是念。我若言有人。彼當
言我不問有無。我若言常無常。而無有人。何
得有常無常。此是不實問非實論。非眞諦問。
非眞諦論。是謂不實不眞諦故世尊不記。如
如説云何瞿曇。世有邊耶世無邊耶。是命
耶是身耶。爲命異身異耶。世尊告曰。梵志。此
是無記。問曰。何以故世尊不記。答曰。斷異學
意故。異學至世尊所而問。是命耶是身耶爲
命異身異耶。世尊作是念。我若説有身無有
命。彼當言我不問此有無。我若言命異身異
而有身無有命。何得身異命異。如有人問。云
何士夫牛角兔角相似不。彼人作是念。我若
言牛有角兔無角。彼當言我不問此誰有誰
無我若言等相似。而牛有角兔無角。何得等
相似。如是異學至世尊所而問。是命耶是身
耶爲命異身異耶。世尊作是念。我若言有身
無有命。彼當言我不問此有無。我若言命異
身異。而有身無有命。何得身異命異。此是實
問不實問。實論非實論。眞諦問不眞諦問。眞
諦論非眞諦論。是謂實不實眞諦不眞諦故
世尊不記。如説。云何瞿曇。如來終耶如來不
終耶
如來終不終耶如來亦不終亦不不終耶。世
尊告曰。梵志。此是無記。問曰。世尊何以故不
記。答曰。斷異學意故。異學者欲令法無有而
有。彼異學至世尊所而問。云何瞿曇。此人無
有而有耶。爲有而有耶。何此而無有而有。
如是有而無耶。爲有而有。爲有已常耶。世尊
作是念。無有此無有而有。此亦無有有已而
有常。此是不實問不實論。非眞諦問。非眞諦
論。是謂不實不眞諦故世尊不記。此是不説
故謂之無記。謂佛説謂佛演説佛分別施設
顯示。説曰。此説四論記。一者一向記論。二者
分別記論。三者詰問記論。四者止記論。一向
記論者。若有作是問。如來至眞無所著等正
覺耶。世尊善説法耶。如來弟子善向耶。一切
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息滅耶。此當爲一
向記。是謂一向記論。何以故一向記論。答曰。
此論趣義趣法趣智趣等覺趣涅槃。是故一
向記論。分別記論者。若作是問。法過去耶。當
爲彼分別記。何以故。答曰。過去法者。或善或
不善或無記。或欲界繋或色界繋或無色界
繋。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或見斷或思
惟斷或不斷。是謂分別記論。詰問記論者。若
作是問。法過去耶。當還詰彼賢士問何法。何
以故。過去法者。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欲界
繋或色界繋或無色界繋。或學或無學或非
學非無學。或見斷或思惟斷或不斷。是謂詰
問記論。問曰。分別記論詰問記論何差別。答
曰。正無差別。問差降故便有差別。問者二
種。或有欲知而問。或有觸嬈而問。欲知而問
者。彼若言爲我説法。當語彼多有法。或過去
未來現在。我當爲説何者。若言爲我説過去。
當語彼過去法亦多。或有色陰至識陰。我當
爲説何者。若言爲我説色。當語彼色亦多。或
善或不善或無記。我當爲説何者。若言爲我
説善色。當語彼善色亦多。或離於殺至不知
時言。我當爲説何者。若言爲我説離殺。當語
彼離殺亦多。或不貪生或不恚生或不癡生。
我當爲説何者。若言爲我説不貪生。當語彼
不貪生亦多。或有教或無教。我當爲説何者。
謂彼欲知而問。爲彼法性分別開示善記令彼
知。有觸嬈而問者。彼若言爲我説法。當語彼
多有法。當爲説何者。不應語彼或過去未來
現在。若言爲我説過去。當語彼過去法亦多。
我當爲説何者。不應語彼或有色陰至識陰。
若言爲我説色。當語彼色亦多。我當爲説何
者。不應語彼或善或不善或無記。若言爲我
説善。當語彼善色亦多。我當爲説何者。不應
爲彼説或離於殺至不知時言。若言爲我説離
殺。當語彼離殺亦多。我當爲説何者。不應語
彼或不貪生或不恚生或不癡生。若言爲我説
不貪生。當語彼不貪生亦多。我當爲説何者。
不應語彼或有教或無教。謂彼觸嬈問應當
爾令彼或自答或默然住。是謂答故無差別。
問差降故便有差別。止記論者。若作是問。云
何瞿曇。世是常耶世無常耶。世尊告曰。梵志。
此是無記。云何瞿曇。世有邊耶世無邊耶。是
命是身耶。命異身異耶。如來終耶如來不終
耶如來終不終耶。如來亦不終亦不不終耶。
世尊告曰。梵志。此是無記。是謂止記論。何
以故止記論。答曰。此論不趣義不趣法不趣
智不趣等覺不趣涅槃。是故止記論。問曰。云
何此論名記論。謂此中不答一句。答曰。此是
如等法第一義。答謂默然是。問曰。何以故。答
曰。謂默然伏於彼。何況記而不伏。説者有異
學名傷坻羅。爲論故至罽賓。彼時足晝林有
阿羅漢尊者跋修羅。得三明三藏六通。離三
界結。於内外法盡學知。彼傷坻羅聞此林中
有如此大論師。彼作是念。當往而問。彼到已
共尊者跋修羅。相慰勞已却坐一面。却坐一
面已。語尊者跋修羅。比丘。我等誰當先立論。
我耶汝耶。尊者跋修羅曰。我是主人我應先
立論。然汝是客令汝先立論。彼便先立論。説
曰。一切論當有詰論。尊者跋修羅默然住。傷
坻羅弟子便擧聲言。伏沙門伏沙門。尊者跋
修羅説曰。傷坻羅還去。汝傷坻羅者自當知。
彼時傷坻羅便還去不遠作是念。不知彼沙
門何所説。傷坻羅還去。汝傷坻羅者自當
知。傷坻羅復作是念。我立此論一切論當有
詰論。我此論有咎有諍有過。彼沙門若作是
論。彼亦有此咎。彼傷坻羅告弟子曰。彼沙門
得我便來。當共往禮彼沙門。弟子對曰。師衆
得勝。何用禮彼沙門爲。傷坻羅曰。寧從
智者伏。不從愚者勝。彼傷坻羅便還至尊者
跋修羅所。擧身投地已。説曰。汝爲我師。我爲
弟子。汝得勝。我不如。是謂或應默然而成論。
況復記説而不成論。是故説如等法第一義
答謂默然。是廣説善不善無記處盡
  *鞞婆沙欲界色界無色界繋法處第二十九
欲界繋法者。色界繋法者。無色界繋法者。問
曰。欲界繋法云何。答曰。欲界繋五陰。色界繋
法云何。答曰。色界繋五陰。無色界繋法云何。
答曰。無色界繋四陰。問曰。何以故説欲界繋
法。何以故説色無色界繋法。答曰。因欲繋足。
是故説欲界繋。因色繋足。是故説色界繋。因
無色繋足。是故説無色界繋。足者結也。如所
説偈
    若已盡不生 已盡不將隨
    彼佛無量行 無跡何跡將
    若叢深枝灑 無愛可將隨
    彼佛無量行 無跡何跡將
如有足者。彼能趣東西南北。如是若有結足
者。彼便趣諸界趣諸趣趣諸生趣輪轉生死
中。是故説因欲界繋足是欲界繋。因色無色
界繋足是色無色界繋。或曰。因欲繋縛。是故
説欲界繋。因色繋縛。是故説色界繋。因無色
繋縛。是故説無色界繋。如繋人在堅柱堅
杙。彼因堅柱堅*杙説是縛。如是因欲繋縛
是故説欲界繋。因色繋縛是故説色界繋。因
無色繋縛是故説無色界繋。或曰。謂有欲樂
是欲界繋。謂有欲樂是色界繋。謂有欲樂是
無色界繋。欲者愛樂者見。或曰。謂欲界著所
著惜所惜已所已是欲界繋。謂色界著所著
惜所惜已所已是色界繋。謂無色界著所著
惜所惜已所已是無色界繋。或曰。謂欲界垢
雜垢汚雜汚毒雜毒是欲界繋。謂色界垢雜
垢汚雜汚毒雜毒是色界繋。謂無色界垢雜
垢汚雜汚毒雜毒是無色界繋。廣説欲界色
無色界繋法處盡
  *鞞婆沙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處第三十
學法者無學法者非學非無學法者。問曰。學
法云何。答曰。學五陰。無學法云何。答曰。無
學五陰。非學非無學法云何。答曰。有漏五陰
及無爲。問曰。何以故説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答曰。謂不貪道學斷貪是學。謂不貪道不學斷
貪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不恚道
學斷恚是學。謂不恚道不學斷恚是無學。餘
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不癡道學斷癡是學。
謂不癡道不學斷癡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
學。或曰。謂道學斷愛非愛本是學。謂道學斷
愛者。以此別無學。道非愛本者以此別世
道。謂道不學斷愛亦非愛本是無學。謂道不
學斷愛者以此別學。道亦非愛本者以此別
世俗道。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不離愛意
中無漏法可得是學。謂離愛意中無漏法可
得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結得縛
意中無漏法可得是學。謂結得不縛意中無
漏法可得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
攝見地思惟地是學。謂攝無學地是無學。餘
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攝見道思惟道是學。
謂攝無學道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
謂攝未知根已知根是學。謂攝無知根是無
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五人堅信堅法
信解脱見到身證意中無漏法可得是學。謂
二人慧解脱倶解脱意中無漏法可得是無
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謂七人四向三果
意中無漏法可得是學。謂一人意中無漏法
可得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或曰。十八人
意中無漏法可得是學。謂九人意中無漏法
可得是無學。餘者非學非無學。廣説學無學
非學非無學處盡
  *鞞婆沙見斷思惟斷不斷法處第三十一
見斷法者思惟斷法者不斷法者。問曰。見斷
法云何。答曰。謂堅信堅法觀時忍斷。此云何。
見斷八十八使及彼相應法。是謂見斷法。思
惟斷法云何。謂學見迹思惟斷。此云何。思惟
斷十使及彼相應法。是謂恩惟斷法。不斷法
云何。答曰。虚空不數縁盡數縁盡學法無學
法。是謂不斷法。問曰。何以故説見斷思惟
斷。如見不離思惟。思惟不離見。見者是慧。思
惟者是不放逸。何者眞實。答曰。此中説眞實。
少見道者慧多不放逸。少思惟道者不放逸
多慧少。是故説此中眞實少。更有説者。此中
説等眞實。見道者所有慧亦與不放逸等。思
惟道者所有不放逸而與慧等。是故説此中
等眞實。見斷法者思惟斷法者。尊者婆須蜜
説曰。如見四聖諦時斷一切結。何以故説見
斷法思惟斷法。答曰。以見斷以見除以見
捨。是故説見斷。復有作是説。亦思惟斷亦
見斷。但以見斷以見除以見捨。是故説見斷。
何以故説思惟斷者。答曰。彼即以道修習多
修習。數數斷少少斷品品斷稍稍斷漸漸斷
令薄。是故説思惟斷。復有作是説。見斷亦思
惟斷。但彼即以道修習多修習。數數斷少少
斷品品斷稍稍斷漸漸斷令薄。是故説思惟
斷。何所説。答曰。彼作是説。見道是利道。彼
始起以一種慧斷九種結。思惟道是鈍道彼
數數行。以九種慧斷九種結。如二刀截一處。
一利二鈍。利者始下便斷。鈍者數數下乃斷。
如是見道是利道。彼始起以一種慧斷九種
結。思惟道是鈍道。彼數數行以九種慧斷九
種結。更有説者。見道亦九種慧斷九種結。思
惟道亦九種慧斷九種結。如多中毒誰不欲
一時吐。問曰。若爾有何得見道是利道。答
曰。所以見道是利道者。如思惟道以九種慧
斷九種結。如是見道亦以九種慧斷九種結。
但速於彼。是故説見道是利道。如是説者此
不論。如前説如見道以一種慧斷九種結。思
惟道以九種慧斷九種結。或曰。謂道多見斷
結。是謂見斷。謂道思惟多斷結。是思惟斷。或
曰。謂道三相。眼明慧相斷結是見斷。謂道四
相。眼明智慧相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道四
相。眼明覺慧相斷結是見斷。謂道五相。眼明
覺智慧相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忍斷結是
見斷。謂智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未知根斷
結是見斷。謂已知根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斷結如方便破石是見斷。謂斷結如方便挽藕
絲是思惟斷。或曰。未見諦見諦時斷結是見
斷。謂已見諦見諦時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大力斷結如摩呵能伽是見斷。謂斷結如履
坏器上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修異智修
異知修異行是見斷。謂斷結時修不異智修
不異知修不異行是思惟斷。或曰。謂向不成
就果斷結是見斷。謂向成就果斷結是思惟
斷。或曰。謂非稍稍斷是見斷。謂稍稍斷結
是思惟斷。或曰。謂堅信堅法斷結是見斷。謂
信解脱見斷。身證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始起道斷結是見斷。謂數數起道斷結是思
惟斷。或曰。謂斷結攝四沙門果是見斷。謂斷
結或攝三果或二或一是思惟斷。或曰。謂道
斷結不替是見斷。謂道斷結或替不替是思
惟斷。或曰。謂已斷結不退是見斷。謂已斷結
或退或不退是思惟斷。或曰。謂已解脱不復
縛是見斷。謂已解脱或縛或不縛是思惟斷。
或曰。謂已離不繋是見斷。謂已離或繋或不
繋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忍無礙道智解
脱道是見斷。謂斷結時智無礙道智解脱道是
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忍方便道忍無礙道
智解脱道是見斷。謂斷結時智方便道智無
礙道智解脱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四
行修道是見斷。謂斷結時十六行修道是思
惟斷。或曰。謂斷結時縁一一諦修道是見斷。
謂斷結時縁四諦修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
結時一相似修道是見斷謂斷結時相似不
相似修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修一三
昧是見斷。謂斷結時修三三昧是思惟斷。或
曰。謂斷結時不住是見斷。謂斷結時或住不
住是思惟斷。餘者無斷。廣説見斷思惟斷無
斷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七



鞞婆沙論卷第八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之一
四諦者。苦諦習諦盡諦道諦。問曰。四諦有何
性。阿毘曇者説曰。五盛陰是苦諦。有漏因是
習諦。數縁滅是盡諦。學無學法是道諦。譬
喩者説曰。名及色是苦諦。行及結是習諦。行
及結滅是盡諦。止及觀是道諦。鞞婆闍婆提
説曰。八苦相是苦是苦諦。餘苦雖苦非苦諦。
當來有愛是習是習諦。餘愛及餘有漏法。雖
習非習諦。當來有愛滅是盡是盡諦。餘愛及
餘有漏法滅雖盡非盡諦。學八種道是道是
道諦。餘學法及一切無學法雖道非道諦。問
曰。如汝説阿羅漢應不成就二諦。習諦及道
諦。不成就習諦者。謂彼當來有愛是習諦。彼
阿羅漢除欲時當來有愛盡也。不成就道諦
者。謂彼學八種道是道諦。彼阿羅漢得果時
捨學八種道。尊者瞿沙説曰。己陰及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諦。但觀
時觀己陰。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
問曰。何以故爾。答曰。謂彼觀是苦此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不能生苦無命。此他陰衆生
數非衆生數。於此己陰生苦。若無此己陰者。
彼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當生何苦。以是故。
彼作此智。生經中設數己陰極生苦。他陰不
如此。因己陰他陰生苦。不因他陰己陰生苦。
以是故觀己陰不觀餘。謂己陰因及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習是習諦。但觀時觀
已陰因。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謂己陰
盡。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盡。彼一切是盡
是盡諦。但觀時觀己陰盡。不觀他陰衆生數
非衆生數盡。謂己陰道及他陰衆生數非衆
生數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諦。但觀時觀己陰
道。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道。如是説者。
謂己陰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是
苦是苦諦。觀時亦盡觀
問曰。如彼觀時觀苦。彼他陰衆生數非衆生
數不生苦當何觀。答曰。設不生苦。但彼一切
有無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謗欲令
生信。復次何得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不生
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寧不生苦
耶。如是若於上若木若石墮我上者。我寧不
生苦耶。以是故謂己陰及他陰衆生數非衆
生數彼一切是苦。是苦諦觀時盡觀苦相故。
謂己陰因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因彼一
切是習。是習諦觀時盡觀本末故。謂己陰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