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毘婆沙論 (No. 1546_ 迦旃延子浮陀跋摩道泰五百羅漢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犍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二
已説體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念前世智。
答曰。念前世陰故名念前世智
界者是色界。問曰。何故無色界中。無念前世
智。答曰。非其因故。乃至廣説。復次念前世
智因色生。無色界無色故。無地者。在根本四
禪地。非諸邊無色中。所以者何。若有通所依
定處。是處有念前世智。諸邊無色中無通所
依定故。無念前世智。問曰。以何地念前世智
念中間禪耶。答曰。或有説。以初禪者。復有
説。以第二禪者。評曰。應作是説。以初禪者。
所以者何。同一地故。所依身者。依欲色界身。
行者無所行縁者。初禪念前世智。知初禪及
欲界前生五陰。乃至第四禪者知欲界。乃至
第四禪前生五陰。不知無色界。問曰。何故念
前世智。不知無色界耶。答曰。念前世智不知
上地法。初禪者不知第二禪前世五陰乃至
第三禪。不知第四禪前世五陰。無色界中則
無念前世智。問曰。生欲色界中。起無色定現
在前。念前世智爲能知不。答曰。不知。所以者
何。如不知果。因亦如是。問曰。若念前世智。
不知無色界者。佛經云何通。如説世尊於過
去處處無數生。若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過
去無數生。有如是相貌。盡能憶念。問曰。説
何者是色何者非色。答曰。色者是前時有。無
色者是中有。問曰。若然者聲聞亦能知。與佛
有何異。復有説者。色者是欲色界。無色者
是無色界。問曰。若然者。世尊云何知無色界
耶。答曰。以比相知。問曰。若然者。聲聞以比
相亦能知。與佛有何異耶。答曰。如外道觀前
世事。若於欲界色界不見則言斷滅。聲聞觀
前世事。若於欲界色界中。過二萬劫不見
者。言是衆生生於空處。而彼衆生。或於上
地。未盡其壽。若過四萬劫不見者。言是衆生
生於識處。而彼衆生。或再生空處。或於上
地。未盡其壽。若過六萬劫不見者。言是衆生
生無所有處。而彼衆生。或三生空處。或一生
半生識處。或於非想非非想處。未盡其壽。若
過八萬劫不見者。言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
處。而彼衆生。或四生空處。二生識處。一生
半生無所有處。世尊若欲觀無色界時。衆生
於欲色界中命終者。觀其死時。心知是衆生
生於空處。是衆生生於識處。是衆生生無所
有處。是衆生生非想非非想處。是衆生盡壽。
是衆生不盡壽。若於無色界命終生欲色界
者。觀生時心知是衆生從空處死。乃至從非
想非非想處死。是衆生盡彼壽。是衆生不盡
彼壽。外道比相智見於斷滅。聲聞比相智所
知。或如其事。或不如其事。佛世尊比相智。
明淨妙好。悉如其事。無有虚者。念處者是總
縁法念處。尊者瞿沙説。是四念處。如所説念
前世苦樂事。若念苦樂。豈非是受念處耶。答
曰。前世時。或曾得樂所須具苦所須具。念是
事故。作如是説。而實是總縁法念處。智者
是等智。尊者瞿沙説是六智。除他心智滅智。
所以除他心智者。以縁現在故。所以除滅智
者。以縁無爲故。評曰。應作是説。是一等智。
三昧者不與三昧相應。根者總與三根相應。
世者在三世。縁三世者。過去現在者縁過去。
未來者縁三世。善不善無記者。是善縁善。不
善無記者縁三種。三界繋者。是色界繋。縁三
界繋者。縁欲色界。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是非學非無學。縁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縁
非學非無學。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是修
道斷。縁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縁見道修道
斷。縁名縁義者。縁名縁義。縁自身他身非
身者。是縁自身他身。是離欲得方便得者。
是離欲得。亦以方便離欲時。得方便起現在
前。初禪者離欲界欲得。乃至第四禪者。離三
禪欲得。聖人佛法凡夫得本曾得未曾得。念
前世智。外道凡夫得本曾得。念前世智離欲
時。得方便起現在前。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以下方便。聲聞或以中。或以上方便。
問曰。念前世智方便云何。答曰。如施設經
説。初行始入法者。取次前滅意識相。念已知
之。復取久滅意識相。問曰。取久滅意識相。爲
以時爲以刹那耶。答曰。以時。若以刹那者。則
不能念半便死。可是方便。無滿足者。取此
生老時相。念已知之。次取中年時相。次取少
年時相。次取童子時相。次取嬰孩時相。次取
波奢佉時。次取健那時。次取卑尸時。次取阿
浮陀時。次取迦羅羅時相。念已知之。次取欲
入母胎時心相。念已知之。是名念前世智滿
足。不應作是説。所以者何。中有中死。次入母
胎中有。即屬此生。評曰。應作是説。若能念知
前世死時最後一刹那者。是名念前世智滿
足。問曰。欲修念前世智時。爲縁自身爲縁他
身。答曰。或有説者。縁自身。問曰。若然者。無
色界命終者。則不可爾。復有説者。縁他身。評
曰。應作是説。縁自身。亦縁他身。縁自身作方
便。若自見從無色界命終者。則縁他身。令得
滿足。若縁他身作方便。見他從無色界命終
者。則縁自身。令得滿足。是故縁自身他身。修
念前世智。令得滿足
問曰。念前世智。爲念曾所更事。爲念未曾
所更事耶。答曰。念曾所更事。問曰。若然者則
無念生淨居天者。所以者何。無有曾生淨居
天者。答曰。曾更有二種。謂若見若聞。淨居天
處。雖不曾見。而得曾聞
問曰。爲因欲界生此智耶。爲因色界生此智
耶。答曰。亦因欲界。亦因色界。或有因欲界作
方便。於色界得滿足。或有因色界作方便。於
欲界得滿足。或有因欲界作方便。於欲界得
滿足。或有因色界作方便。於色界得滿足。因
欲界作方便。於色界得滿足者。與惡性難共
住。衆生同在一處。作是思惟。如此惡性難
共住。衆生必是於欲界命終者。觀察是時。
乃是色界命終者。因色界作方便。於欲界得
滿足者。與善性易可共住。衆生同在一處。
作是思惟。如此善性。易可共住。衆生必是
色界命終者。觀察是時。乃是欲界命終者。因
欲界作方便。於欲界得滿足者。與惡性難共
住。衆生同在一處。作是思惟。如此惡性難共
住。衆生必於欲界命終。觀察是時。是欲界
命終者。因色界作方便。於色界得滿足者。與
善性易共住。衆生同在一處。作是思惟。如此
善性。易可共住。衆生必是色界命終者。觀察
是時。是色界命終者
問曰。爲觀一一世。爲觀多世耶。答曰。初學時
觀一一世。滿足時觀百千萬世。世尊初學時。
則能觀百千萬世。問曰。爲能捨過百千萬世。
乃觀久遠百千萬世不耶。答曰。初學則不能。
後滿足時則能。世尊初學則能捨過百千萬
世。乃觀久遠百千萬世。問曰。次第觀前世乃
至久遠。若欲止時。各還次第止耶。爲一時止
耶。答曰。或有説者還次第止。評曰。應作是
説。隨意而觀。亦隨意而止。問曰。次第觀前
世。經久遠時。捨已即能觀未來世耶。答曰。佛
世尊能非餘人。所以者何。佛世尊觀前世智。
次第能生觀未來智。觀未來智次第能生觀
前世智。不以方便一切功徳悉現前故
問曰。於一刹那中。能觀幾世耶。答曰。一世。
何以知之。如毘尼中説。尊者輸毘多。作如是
説。我一發意頃。能憶念五百世生事。諸比丘
皆言。應驅逐之。所以者何。自稱得無有是事。
過人法故。佛告諸比丘。不應驅逐是比丘。所
以者何。是比丘從無想天來生此間。無想天
壽。經五百劫。憶念一生事故。言五百世
問曰。於一時頃。能觀幾趣耶。答曰。或有説
者。能觀一趣。復有説者。能觀二趣。謂地獄趣
畜生趣。或畜生餓鬼趣。或畜生天趣。或畜生
人趣若觀轉輪王時。則憶念三趣。謂人畜生
餓鬼趣。人趣者。王及臣屬。畜生趣者是象馬。
餓鬼趣者。是受祭祀鬼神及轉輪等諸神。若
觀頂生王時。則憶念四趣。畜生趣是象馬。餓
鬼趣是受祭祀神。天趣是帝釋及眷屬。人趣
是頂生及眷屬。無有是處。以分別故説。若令
五趣共在一處者。亦於一時能憶念五趣
佛經説。常見有三種。有憶念二萬劫者。有
憶念四萬劫者。有憶念六萬劫者。問曰。何等
常見憶念二萬劫事。何等四萬劫。何等六萬
劫耶。答曰。常見者。根有上中下。下者憶念二
萬劫。中者四萬劫。上者六萬劫。復次或有憶
念火水風劫者。憶念火者二滿劫。水者四
萬劫。風者六萬劫。復次或有憶念喜樂捨根
壞時。憶念喜根壞者二萬劫。樂根四萬劫。捨
根六萬劫。復次或是聲聞性。或是辟支佛性。
或是佛性。聲聞性者憶念二萬劫。辟支佛性
者憶念四萬劫。佛性者憶念六萬劫
若是他心智。盡知他心心數法耶。答曰。或
是他心智不知他心心數法。乃至廣作四句。
是知他心智不知他心心數法者。他心智在
過去未來。有如是相。不知他心心數法。所
以者何。過去者所作已竟。未來者未有所
作。是知他心心數法非他心智者。猶如有一。
若以相知。若聞其説。若生處得。如是智故
能知。問曰。誰能以相知耶。答曰。人能。曾
聞。跋難陀釋子。至一優婆塞家。其家門邊。
繋一駁犢。時跋難陀釋子。語優婆塞言。汝
家門邊所繋犢子。其色斑*駁。若以其皮。作
敷具者好。時優婆塞。作是思惟。是比丘。欲得
是犢子皮。以爲敷具。即便殺犢。以皮與之。時
跋難陀釋子。持其犢皮。往詣祇洹。犢母嗚呼
而隨逐之。如是等名以相知。誰聞説能知耶。
曾聞。有一居士。著新衣服。詣祇洹精舍。跋難
陀釋子。見已而語之言。善哉居士。汝所著衣
中。作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會若敷具。是時
居士。作是思惟。是比丘欲得我衣。即便與之。
復有説者。聞説能知。即是以相知。經文應如
是説。若以相知。若卜筮知他心心數法。以相
知者。如先説。卜筮知者。如諸外道。或以指
卦。或觸衣物。若以算術。若逆取相。便能知他
心心數法。誰有生處得智耶。答曰。地獄衆
生。然無定名者。問曰。生處得*智。爲生時能
知中時能知後時能知耶。答曰。初生未受苦
知後受苦時。猶不能知自心。何況他心。爲
住善心時能知。爲住穢汚無記心時知耶。答
曰。住三種心盡能知。爲住意識。爲住五識身
能知耶。答曰。住意識知非五識。爲住威儀。
爲住工巧。爲住報心耶。答曰。住威儀心非工
巧報心。所以者何。彼衆生無工巧故非報心。
報心在五識故。畜生中亦有能知他心心數
法者。曾聞。有一女人。以兒置一處。有縁餘
行。時有一狼。取其兒去。時人語言。何故取
他兒耶。狼作是言。此兒母常食我子。我今
還食其子。若彼能捨怨心。我亦捨之。時人語
是女人可捨怨心。女人答言。我今已捨。時狼
觀女人心。不捨其怨。而口言捨。即殺其兒。捨
之而去。問曰。畜生爲生時知爲中時知爲後
時知耶。答曰。三時盡知。爲住善心染汚心不
隱沒無記心知耶。答曰。三種盡知。爲住意識
爲住五識身知耶。答曰。住意識知非五識身。
爲住威儀工巧報心知耶。答曰。三種盡知。
餘鬼亦知他心心數法。曾聞。有鬼入一女人
身中。呪師問之。何故觸惱他女人耶。彼鬼
答言。此女人五百世中。與我作怨。常斷我
命。我亦斷其命。彼若能捨怨心。我亦捨之。時
人語是女人。可捨怨心。女人答言。我今已捨。
鬼觀女心。雖口言捨怨心不除。即斷其命。
捨之而去。問曰。爲生時知爲中時知爲後時
知耶。答曰。三時盡知。爲住善心染汚心不隱
沒無記心知耶。答曰。三種盡知。爲住意識
知爲住五識知。答曰。住意識知。爲住威儀工
巧報心知耶。答曰。三種盡知。天中亦有生
處得知。能知他心心數法。然無定名。初中後
知者。廣説如畜生餓鬼趣。餘廣説。如雜
度。是知他心智。亦知他心心數法者。若智
是修是修果從修生得不失。此智現在前。知
欲色界衆生心心數法及無漏心心數法。非
知他心智非知他心心數法者。除上爾所事。
除上爾所事者。廣如先説。行陰作此四句。此
中盡説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及現相智。聞
他説智生得智。作前三句。餘相應不相應行
陰四陰。及無爲法。作第四句。是名除上爾
所事
若是念前世智。盡知前世無數生耶。乃至廣
作四句。是念前世智不知前世無數生者。念
前世智。在過去未來。有念前世智相而不知
前世無數生事。所以者何。過去所作已竟。未
來未有所作。知前世無數生非念前世智者。
猶如有一。有自性念生智者。有生處得智者。
誰有念生智耶。答曰人有。誰有生處得智耶。
答曰。地獄衆生。如經説。地獄衆生。作如是
言。沙門婆羅門。見貪欲未來過患故。爲我等
説法。應當斷欲。我等不用其言。以貪欲因縁
故。今受苦痛果報。問曰。地獄衆生。爲初時知
爲中後知耶。答曰。初時知非中後。若未受苦
時則知。已受苦時。次前滅法。猶尚不知。何況
久遠滅者。餘廣説如他心智處。畜生亦有生
處得智。如經説。汝若是我父都提耶者。可
昇此座。廣説如雜*揵度。問曰。爲初時知爲
中後知耶。答曰。初時知中後亦知。廣説如他
心智處。餓鬼亦有生處得智。如偈説
    我自聚財物 以法及非法
    他今受快樂 而我受苦惱
問曰。爲初時知爲中後知耶。答曰。初中後盡
知。廣説如他心智處。天亦有生處得智。如偈

    今此祇陀林 賢聖僧所居
    法王亦在中 我心大歡喜
問曰。爲初時知爲中後知耶。答曰。初中後盡
知。廣説如他心智處。問曰。人中何故無生處
得智耶。答曰。非其因故。廣説如上。復次爲念
生智所覆蔽故。復次人中雖無生處得智。而
有勝妙念前世智願智。是念前世智亦知前
世無數生者。若智是修是修果從修生得不
失。以此智念前世無數生。有如是相貌。非念
前世智亦非念前世無數生者。除上爾所事。
除上爾所事。廣説如上。此中行陰作四句。三
世念前世智及現在念生智生處得智作前三
句。餘相應不相應行陰四陰及無爲法。作第
四句。是名除上爾所事。若是念前世智。亦知
過去他人陰界入及心耶。乃至廣作四句。初
句者。是自縁念前世智。第二句者。是願智方
便縁他者。第三句者。是縁他念前世智。第四
句者。是願智方便自縁者。此四句是略毘婆
沙。是念前世智。不知過去他人陰界入及心
者。若智是修是修果從修生得不失。以此智
念前世。生自陰界入及心。是説自縁念前世
智。知過去他人陰界入及心。非念前世智者。
若智是修。乃至廣説。以此智知他此生過去
陰界入及心。是説願智方便縁他身者。
念前世智亦知過去他人陰界入及心者。若
智是修。乃至廣説。以此智知前生過去他人
陰界入及心。是説念前世智縁他者。非念前
世智。亦不知過去他人陰界入及心者。若智
是修。乃至廣説。以此智知此生過去自身陰
界入及心。是説願智方便縁自身者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一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三
有自性念生智。問曰。自性念生智體性是
何。答曰。體性是慧。彼心聚中。以念力多故。
名念生智。如念處安那般那念。除去色想亦
如是。此是自性念生智體性。乃至廣説
已説體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自性念生智。
答曰。生而得此智故。名自性念生智。復次住
善心性不善心性無記心性能知故。名自性
念生智。復次過去法更不變故名自性。能知
此法故名自性念生智
問曰。爲作何業得是智耶。答曰。或有説者。常
爲衆生。説歡喜樂聞語。彼業能生如是報。復
有説者。若修治狹小處令使寛博。以此業故。
在母胎中。而不迫迮。以是業故。能生此報。復
有説者。若人以甘美飮食施他。彼業得如此
報。評曰。應作是説。此是不惱害他業報。若衆
生不作惱害他業。在母胎中。則得寛博。不爲
風熱冷病脂血所困苦。若出胎時。亦不爲産
門所逼切。以是事故。不忘所念一切衆生。若
於産門不逼切者。皆有念前世智。以爲産門
所逼切故。皆失所念。問曰。念生智爲初時勝
爲中後時勝耶。答曰。或有初中後盡勝者。或
有初勝者。如尸婆羅等。初生之時。作如是説。
此家中頗有種種財物及諸穀米。可以施於
貧窮者不。或有中時勝者。如頼吒波羅等。或
有後時勝者。如菴摩羅吒等
問曰。念生智爲念幾生耶。答曰。或有説者。念
一生。復有説。念二生。乃至七生。曾聞。王舍
城中。有屠兒名伽吒。是阿闍貰王少時親
友。而語阿闍*貰言。太子。汝若登王位時。與
我作何善事耶。阿闍*貰答言。與汝從心所
願。阿闍*貰害其父命。而登王位時。屠兒伽
吒。往詣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往日許我所
願。今正是時。王答之言。隨意求索。時伽吒屠
兒。便説心願使我於王舍城内。獨得屠殺。不
聽餘人。時王語言。汝今何用是弊惡。願爲更
求餘願。是時屠兒。復語王言。善惡諸業。悉無
果報。王語之言。何以知之。作是説耶。屠兒答
言。大王當知。我自憶念。於七世中。在王舍
城。常屠羊自活。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至聞
是語。極生疑怪。即以是事。而往白佛。佛告王
言。如其所説。而無有異。此人施辟支佛食。發
於邪願。使我於王舍城中。常獨殺羊賣肉。以
此業故。七生人中。七生天上。今於此身。業報
已盡。却後七日。身壞命終。當生盧臘地獄。以
是事故知。念生智憶念七世。復有説者。能念
五百世事。曾聞。有一比丘。自念五百世。次第
常生餓鬼中。若憶念過去飢渇苦時。則於諸
有。而生苦想。斷一切縁。獨勤行精進。得須
陀洹果。作是思惟。我恒得諸比丘所須之物。
使我行道。我今應當還求所須施諸比丘。即
行勸化。時諸比丘。而語之言。汝先嬾惰。今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