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第十三云何諍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者。
謂内懷是非之心。如自思惟一義竟趣復
自設異端推求其失。雖善心諮受於人既
領受已還自推求得失。謂此事合爾此不
合爾。多有如是相現當知是諍心也 是
釋諍心△謂内懷是非之心者是於自内心
生是非義也。對他非對外△如自思惟○
推求其失是正釋内懷是非心相△雖善
心○付自思惟。今受學&MT06279;他人
領解。還又生是非△善心者受學スル他人
時以如法聽受スル義也△謂此○文相
無子細也
第十四云何無諍心。謂是非倶捨者。准梵
本轉聲。於六十心下皆合有爲性之字。例
可知也。謂其心不懷向背。雖先所宗習
作如是見解更聞異言以違合理即受行
之。或先以爲是。聞他以爲不善即能改之。
情無所執是非倶捨。如有如是相。當知是
無諍心也。覺知無記無諍之心修諸法實相
無諍之心。是彼對治也 已下釋第十四心。
於中初例爲性句。次謂其心下釋無諍
相。此中初ニハ釋心相。後覺知下明對治相
也。凡無諍心對前諍心。付其上是非於自
在之。爾者今捨是非義可捨自是非。何
他人是非捨之乎。其義似不反對如
何。答。凡反對義不一准。對是非捨不捨也。
仍無相違△准梵本轉聲○是初例爲性
句。意梵本ニハ六十心下皆有爲性言有之。然
今翻譯經悉不置爲性句。故被釋無諍心
被作此御釋也。六十心中。第十一・第
十二・第十四・第四十四・五十・五十一・五十
六・五十八心已上九種心下有爲性句也。
例彼可知餘也。問云。今第十四心下爲性
言無之。因何被作此釋乎。若約最初者
第一貪心下可有此釋。若又約爲性
初者第十一可有此釋。仍旁無諍心下
作此釋給事不審也。答。一義云。因便作此
釋給。別意趣無之。一義云。第十四心是非
共捨云故忙想至也。仍爲顯少有慮知有
爲性字事釋也△例可知也一義云。梵本
轉聲准例可知云意也。一義云。如云前例
九箇心例餘心相也△謂其心不壞向背者。
已下釋心相。於中是總句也。意於一切
事不相違。情無所執心也△雖先○已下
別釋也。於中初釋捨是事。或先以釋捨非
事△情無執等是非合釋也△問。捨是意如
何。答。前爲是習學。雖作スト見解有別人
又以相違令契合道理先習學ヲハ
乍是捨彼今所聞受行也。故捨是也△次
捨非意前ニハ雖習學スト有別人非彼云不
善。仍所學。故捨非也△情無所執
是非倶捨是上是非倶捨義被合釋也△
覺知無記無諍○已下明對治。意先無諍
是過失ナリト覺知&MT06279;セヨ諸法實相平等心云
意也△無記無諍者。共雖似無諍心指委
細論レハ其義別也。無記者善惡無記三性中
無記心也。當來果報不記程心品O云無記
心也。無諍者雖不懷向背聞既所契
合所受行句異無記心也。雖然其行相大
都同ナル故。因一具被擧之也△諸法實相無
諍之心者。諸法實相一味平等故彼此無諍
論之意也。末卷諍論不可得釋。并慢不可得
戰敵不可得字義釋。可見之
大日經疏第二本


大日經疏第二本鈔卷第五十三
         下半三日

第十五云何天心。謂心思隨念成就者。如
諸天以先世果報故若有所須不加功力。
隨心而生。數起如是願樂當知是天心。亦
由曾生上界故有此習也。如眞言行人不
期遠大之果但爲自心所牽能障淨菩提
心。當自覺知勿貪世間悉地。是彼對治 此
心相一切皆隨念無功力成セント願心也△若
諸天○以下釋也。於中初明心相。當自覺
示對治。初明心相中初總約一切
凡夫。後如眞言行人已下&MT06279;付眞言行者
釋之△如諸天○有此習也&MT06279;凡夫
釋天心相。此中正釋似天趣故以譬
釋天心義。亦可約前習付當體釋天
也。付其今所云諸天者。一義云。四王
已上天也。於六欲天如樂變化天
ント萬物自然生。但此所生物自身ノミ用。之
事無之。他化自在天ニハ他又用之也。故
云他化自在天。雖然四王忉利等可有此
義也△亦由曾生上界故上界約色界
已上也。於三界諸天欲界爲下天。上
二界云上天故。一義云。可通三界諸天。
&MT06279;人中云上界也。其故六欲天中樂變
化他化自在既隨念生萬物。故可通
也△如眞言行者○約眞言行者△遠
大之果者無指無上菩提果也。付其遠大
相應。經三大遠劫所得佛果大果
故。然今約眞言行者釋給意如何。答。一義
云。即順常途御釋也。一義云。幽遠廣大
也。必非指依遠劫修行所得果。一義云
玄海
法印
遠者佛果遠生死海故云遠也△當自
覺知○已下明對治。付其世出世悉地
經軌説之。今疏末卷世間ヨリ出世
次第也見。何今簡之乎。答。今偏簡貪世間
悉地心也。從世間至出世又爲出世非
求世間悉地簡
第十六云何阿修羅心。謂樂處生死者。阿
名爲非。修羅名天。以其果報似天而行業
住處不同故以爲名也。此知有解脱之利
但深樂生死果報。快樂不能進趣。若行人
有此相貎當知名修羅心。亦由先世曾生
此趣故有此習也。觀察無常苦等。是彼對
治 此心願生死内樂不願出離心也。
一。阿修羅翻名事有多數。一不酒。二無酒。
非天。四非端正。五劣天。六非善戲也。正
法念經攝鬼畜二。大乘義章攝天鬼畜三。
今被用非天翻名。仍攝在可攝天也△
阿名爲非○爲名也釋阿修羅。於
中初擧翻名。以其果報釋得名由△果
報似天者分別スル三善三惡時。地獄鬼畜
依十惡上中下。修羅人天三趣
十善上中下生也。仍阿修羅果依十善
也。又威徳自在似天。故云似天也。仍是釋
非天義△而行業者釋非天義。行業者
修羅作業也。住處者修羅所住也。此作業住
處不似天。故云非天 一。阿修羅住處事。
同作業事△此知○已下正釋阿修羅心
相。於中初釋心相。觀察&MT06279;明對治。初心
中初付行人所起心相釋。亦由
約先習釋之△解脱之利者正出離義也△
但深樂等トハ者正修羅心相也。十住心論第一
云。阿修羅頌。壽命八千不願出。冥冥&MT06279;長夜
ラニ生老△若行人者眞言行者也△亦由
先世○者。上以相似釋修羅。今
對先習付當體釋修羅心△觀察無
常苦○是明對治△無常苦等者約四
念觀釋之。等言空無我可得意也
第十七云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者。謂數
作是念。我當以何方便獲如是廣大資財
勝妙珍寶。有此多貪無厭之想。是龍趣之心
也。亦本從龍趣中來故生此習。憙令行人
願求世間悉地。障出世淨心。思惟少欲知
足無常等。是彼對治 此心貪廣大資財
障出世淨心也△謂數作是念○心相對
二段如前前。初心相中初龍趣相似
。後亦本下約先習△憙令行人○
明對治△思惟少欲知足○是擧四聖
爲對治。釋論第一云。專心修行少欲
知足四聖衆種種清淨之法第八卷本文。
修習少欲知足頭陀等行所詮少欲知足
以無貪爲性。倶舍論云。言喜足者無不ト云&T069222;
喜足。言少欲者謂&MT01319;大欲。無貪善根
以此爲性新譯ニハ多云喜足。舊譯ニハ云知
。𣵀槃經云。善男子少欲トハ者少有所欲。知
トハ但爲此事心不愁惱付之分別スルニ
欲知足南山釋ニハ少欲現境知足未來境
意。對眼前多貪念云少欲。於未
希求心薄キヲ爲知足見。光法師ニハ。未
得境名少欲。已得境名知足此反前
倶舍頌疏云。問。無不足無大欲。此二無差
別云何。答。頌言○謂已得衣等更キヲ
求名不喜足。是喜足所無。若未得衣等更
多希求名爲大欲。是少欲所無○是光
同也。此少欲知足所對分別有
四種不同。謂四聖衆也。仍少欲知足四聖衆
如次總別不同也。一。四聖衆者。衣服喜足聖
種。飮食喜足聖衆。臥具知足聖種。樂斷樂修
喜足聖種也 一。説此四聖種教文縁起
事。慈行釋鈔第
一云
問。何須此四聖種耶。答。前
三種助道生具。最後聖種助道事業。以諸
弟子捨ルヲ生具及俗事業世尊哀愍立此
助道生具事業令修行者解脱非久キニ
一。四聖種得名事。倶舍云。能生衆聖故
名聖種一。建立此四聖種法門所由事。慈
鈔第
一云
引爲治四愛生倶舍頌釋之。意 衣
服愛。飮食愛。臥具愛。有無有愛也。爲治此
四愛立四聖種也 一。前三種治多貪事。
無相違。後云樂斷樂種。故不相應無
。又非喜足。如何。答。樂斷煩惱
具欲色無色貪煩惱對治功。故得喜足無
事分明也△無常等者是又四念觀也」
第十八云何人心。謂思念他利者。謂好追求
思念。某甲於我有恩。我當以如是方便
令得大利。某甲曾於我所有不饒益。今
當報之。及種種理人利物之計皆是人心
也。當念自觀心行早求法利不應紛紜
思慮他縁。是彼對治付此人心有二義。一
義云。凡常怨以怨報。恩以恩報。仍今
此心也。但經説一義疏釋加別義事。可准
知第二十八狸心釋。一義云。怨以恩報是人
心也△謂好追求○令得大利是初以恩
報恩義也△追求思念トハ者是正人心也。人
是有思慮義也△某甲○今當報之付之
如前有二義也。一義云。不饒益事ヲハ以怨
報義也。古迹下卷云。世間之孝以怨報怨。
如草ヲモテ滅火。勝義之好以慈報怨。如水ヲ以テ
滅火一義云。不饒益ヲモ以恩報スヘシ。今別&MT06279;
以怨報スト不見。前恩スルト可一具ナルタリ。隨經
利他言又爾也△凡人トハ者仁也。以博愛
爲仁。仍怨以恩可報也。或云。老子以恩
可報怨云。孔子恩以恩報。怨總不可報
云也佛法意。以恩可報怨云也。疏七
云。以怨報怨其怨無盡。但無レハ怨怨即息耳
古迹下云引經云。以怨報怨怨終不滅。
以徳報怨怨即盡耳△及種種理人利物
之計若共以恩スルナラハ利物義分明也。
理人者以道理縱有怨以恩報云意也。若
ヲハ以怨スルナラハ利物以恩報義無子細。
理人者有恩人有怨人理可報之故不饒益
ヲモ以怨可報之也△當念已下明能治
意紛紜&MT06279;思惟スル&T069222;他縁觀自心速求
法利云義也
第十九云何女心。謂隨順欲法者。亦是人趣
心。但以多欲爲異耳。如經説言。女人多欲
百倍於男子。常念所經樂事。或想他容
色姿態等能令行者障蔽淨心。亦是多生
曾作女人猶有本習也。是中以不淨念處
等觀身實相。是彼對治 此心隨順スル欲法
心也。欲者色欲也。亦是人趣心者對前
云亦。意人趣中女心ナル故云爾△但以
多欲爲異耳以多欲爲今心相也△
如經説言○引經文女心多欲ナルヲ
此經文説所未勘也。但𣵀槃經云。男女欲
アリ。然ラハ𣵀槃經可得意歟。然𣵀槃經ニハ分明
不云百倍。雖然約&MT06279;滿數百倍有御釋
也。或云。雜寶藏經説女人多欲百倍男子
云云彼可見也△能令行者○約先習
△是中不淨○者明對治△不淨念處等者。
不淨四念處隨一也。等言等受心法也△
觀身實相付之觀不淨念處等是事觀也。
云實相乎。一義云。實相可有重重。今
觀三十六物集成スル不起欲云實相也。
必非眞如實相ニハ。一義云。以不淨念處
離身心自然實相理顯也。故云爾

第二十云何自在心。謂思惟欲我一切如意
者。自在即外道所事天神也。彼宗計。自在天
能隨念造諸衆生及苦樂等事。修此法者
亦常係念願得如其本尊。若眞言行人數
念如是悉地念我隨念成就當知是自在
心。亦先習使然也。當觀諸法皆悉屬衆因
縁無有自在。是所對治 此心自在天外
心也△自在○天神也是先擧所尊
在天△修此法者○如其本尊付之有兩
義。一義云。此法者眞言法也。意修眞言法
者成本尊。如本尊一切自在如ナラント意願
也。演密鈔第三云。此法者即眞言者ナリト即行人。
亦者似如前外道所事爲自在。行者
所事即是本尊。以此類彼故曰亦常。眞言
行人數數係念如是本尊及悉地事。當知亦
是自在之心。應當觀察悉地之法悉屬因
。遠離スレハ自心本尊之相。則無有&T069222;自在
一義云。此法者眞言中自在天法也。一
義云。此法者指&MT06279;自在天外道宗計。外道立
邪三寶。故此法者法寶也。修此法者者僧寶
也。本尊者佛寶也。即自在天也△若眞言行
人已下釋眞言行者所發心相。於中初
明相似前外道。亦先約先習此義
宜也
△當觀諸法○明對治。此心キノ天心
其不同如何。答。一義云。前心&MT06279;功力隨
成就セント願。今修彼法如ナラント本尊願。故意
別也△正智院云。天心&MT06279;思一切如クナラント
意也。自在心&MT06279;クナラント本尊自在天思意也。
又天天然義。自在無礙義。仍別也
第二十一云何商人心。謂順修初收聚後分
折法者。如世商人先務儲聚貨物。然後思
惟分折之此物當某處用。彼物當其處用。
可得大利。若行人先務内外學問令周備
已方復籌量此是世典當如是處用。此二乘
法用應接某人。此大乘資糧是某縁所要。此
名商人心。亦由先習使然也。修捷疾智。是
彼對治。謂隨聞何法即應觀彼因縁事用。
豈待多聞蓄聚方求用處耶 此心相内外
所學兼修隨其所用欲教授セント心也△問云。
通達三乘阿闍梨隨一也。又不應捨正法
四重禁隨一也。爾者内外習學非可簡處
又違ヘテ説法諸佛忍也爾者專學機根
契當諸教隨機可指授。何簡内外學問
乎。答。必非簡廣學。爲世間得利學之。
曾不ルヲ用自修行簡。是即如&MT06279;他財
其益。依之被簡之也。大師御釋云。阿難
ナリシカ&MT01302;不足爲是。釋迦精勤シ玉ヒシモ&T073456;柯不遠
文取意可准知之。爲出世自利利他學也。
隨學修行セント。尤菩薩本意也。非簡之
△如世商人○已下釋也。於中初釋心
。修捷疾明對治。初中初ニハ明世
人。若行人釋行者之心相△若行人
明行人。於中初ニハ明心相相似スルヲ
商人。亦由約先習釋△世典者初
内外外也。二乘大乘トハ内也。但今疏家
意。内外分別重重見タリ△修捷疾智是明對
。意隨學速疾修之。又可攝相應機根
多聞廣學後始修行不可思攝人云意也」
第二十二云何農夫心。謂隨順初廣聞而後
求法者。如學稼者。詢問老農。云何知地良
美。云何耕植耘耨。云何候時。云何獲藏。如是
一一知已方就功力。此心亦爾。先務諮承
智者廣聞道品。然後行之。皆宿習使然也。
以利智爲所對治。如聞諸蘊ロ無常即知
界入縁起等。其相例皆爾。又如毒箭入體
豈得竣三農月廣問而後拔之耶 此心先
後欲修心也。仍簡之也。隨聞
即可行之。以之爲對治△如學稼者○
已下釋也。於中釋心相。以利智
對治初心相中初譬。此心亦爾下法也。譬
學稼者是農夫也△老農者稼植調練スル
人也△詢問論語七云。子路章云。樊遲請
ント&T069222;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爲&T069222;圃。
曰。吾不如老圃馬融云。樹五穀曰
稼。樹菜蔬云圃也
△云何
知地○已下有四種。一良美。二耕植耘
耨。三候時。四藏也△此心亦爾○已下
法説也。於中初ニハ正明。皆約先習。智者
者知法人也。道品者三十七品也△以利智等
者明對治。諸蘊者五蘊也。界入者十八界十
二入也。縁起者十二因縁也△又如毒箭○
是以譬明對治。毒箭事𣵀槃經説之。大
御釋云。拔毒箭不問來所。△三農月トハ
者以前農夫今釋毒箭也△三農者
春夏秋三也。私云。春耕夏植耨秋穫收也
第二十三云何河心。謂順修依因二邊法者。
此心性雙依二邊。或時修常。或時修斷。或
復邪正兼信。如河水雙依兩岸其所漂流
之物亦不定係一邊。此中對治。謂行人專
心一境則能有所至到。若心不定守能令
事業倶辨無此理也 此心相無一境心
也△此心性雙依○已下釋也。於中初
心相。此中下ヽ明對治△此心性雙依二邊
者總句也△或時已下別釋也。於中有二類。
斷常邪正也。是則二邊也△如河水○是譬
説也。此中又有二河水漂流物也。是則二
邊也。私云。漂流物者河ルル塵埃等也凡
心依二邊事可准知下六根本煩惱
數義也△此中對治○是依遺教經也」
第二十四云何陂池心。謂隨順渇無厭足
法者。譬如陂池若衆水流入。終無厭足。此
心亦爾。若名利眷屬等事來集其身終無厭
足。乃至於所學法亦爾。如已得乳糜不務
速食更復渇望餘味。是中少欲知足以爲對
治 是一切無厭足也△陂池者。文選云。
陂池性靈集云。浩浩タル陂池湛タル&T069222;如瑠
嚴大疏云。十一陂澤トハ者。畜曰陂。不集
諸流故願一味。ナラント十二。説文曰。穿地通水
曰池大疏意。不集諸流云陂見。今衆水
流入云。意少別也△譬如乃至文已下釋也。心
相對治二段分明也。初心相中初譬説。
此心法説也 △若名利眷屬○名利眷
屬等世間事法也△乃至等者所習法教也△
△問。於諸教法無厭足。爲四重禁隨一
相應眞言行者戒體。何今簡之乎。答。
學教法速疾ルヲ修行簡也。彌修彌學スルハ
非所簡也△如已得○是又簡以譬速疾
不修。約法者釋尊&MT06279;乳粥成正覺意也
△是中少欲知足○明對治△問。龍心
對治少欲知足也。今又爾也。凡能治所治共
相似龍心。其不同如何。答。一義云。彼龍心
云思念廣大資財。是大欲也。於未得資財
珍寶願樂スル故是即少欲所治也。今心相
云渇無厭足。是貪求已得名利眷屬。是不
喜足所治也。一義云。先約世法。今通世出
故別也 一。少欲知足事。云。莊子云
巣深林不過一枝鼠飮河不如滿
是少貪&MT06279;ルト云文也
第二十五云何井心。謂如是思惟深復甚深
者。謂如俯闚井水淺深之量難知。此心性
亦如是。凡所思惟好尚深遠。所有善不善
事。皆欲令人不能測量。共住同事亦不
識其心行。當知是井心也。縁起法門及善
人相皆顯了易知。是彼對治 此心相一切
皆深隱ナル心也。以水爲甚深事非如大
海等廣大深遠ナルニ。是校心&MT06279;甚深也△謂如○
已下釋也。於中初釋心相。縁起明對
。初中初ニハ譬説。此心性法説也△縁起
法門○明對治。付其性宗已上從性
縁起法門甚深&MT06279;難知。故釋論。無明熏習
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大日經云。縁起
甚深難可見爾者如何。答。一義云。縁起
本源尤甚深難知境界也。然縁起諸相色心
各各&MT06279;其相顯了也。今此義也。一義云。今
善不善等事法縁起必非法性縁起
△及善人相皆顯了易知○此意𣵀槃經見」
第二十六云何守護心。謂唯此心實餘心不實
者。如世人爲護己身財物等故乃至周牆
重閣種種防守。不令爲他所傷。此心亦爾。
常守護身心。乃至如龜藏六不令外境
所傷。謂唯此行爲實。諸餘有作之務皆爲
不實。學聲聞者多生此心也。以兼護他人
爲所對治。又有人自保所解不欲令他種
種異論所傷。謂餘見解悉皆不實亦是也
此守護自身心心也△如世人○已下
也。於中初約&MT06279;所行釋。又有人付解
釋釋。初中初ニハ釋心相。以兼明對治
△如世人○多生此心也 是約所行
釋心相。此中初ニハ明心相。學聲聞
能發人△如世人○爲他所傷者。是譬也。
世人牆壁等如守護身心世人身心
守護スル以爲&MT06279;スル餘行也。意所有所
作以自利爲本也△此心亦爾○已下
法説也。此中如龜藏六等又擧譬也。藏六
者頭尾四足也。演密鈔云。疏如龜藏六
者。謂此心守護スル&T069222;身心六根等如龜藏護
四足頭尾六事不令他損。故𣵀槃經云。
有頭尾四足。名爲六處。若侵スレハ惱則藏
穀中。衆生六根馳流外境。塵賊來セハ
&T069222;根門如龜藏六也△謂唯此行爲
實者守護身心行也。意爲自身所作行業
爲眞實。爲他所作所餘行爲不實△學聲
聞○擧起守護心人。多生者。一義云。
餘人發此心故云學聲聞者多生也。一義
云。二乘中有愚法不愚法二類。不愚法
利他事不爲不實。愚法二乘自利
故云多也。少分必自利不爲本也。
即不愚法二乘也△以兼護他人○是明能
。眞言行者必二利兼修スル故云爾△兼者
并兼義也。非兼正△又有人○於護
心有兩邊。上約行。已下約譬也。此心
分外道所起也。諸外道等自所解執究竟
非餘也△問。此心下室宅心如何異乎。
答。此心所行爲實。餘行爲不實。爲彼
不實餘行不傷守護スル心也。下室宅心
持戒修善&MT06279;守我三業也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本鈔卷第五十四
         下半五日

第二十七云何慳心。謂隨順爲己不與他
法者。謂此人諸有所作皆悉爲自身故。財
物伎藝乃至善法皆好祕惜。不以惠人。有
此相者知是慳心也。以念施及無常等爲
所對治。當念財物伎能設無常時無有
隨我去者。然今此身念念不可自保。云何
惜此耶 此心自物思不與他心也。
自宗四重禁中不慳悋法戒體相違スル故殊
可厭之也△問。前貪心如何異乎。答。貪
他物。慳慳自物。故不同也 一。慳事。唯識
論六。云何爲慳耽著財法不能惠捨。祕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