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 (No. 0351_ ) in Vol. 00

[First] []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51[Nos.310(43),350,352]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 一名大迦葉品
 晋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
比丘衆八千人倶。菩薩萬六千人。從諸佛國
而來集此。悉志無上正眞之道。爾時世尊告
尊者大迦葉曰。菩薩有四法。失般若波羅蜜
云何爲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師。二者爲法
師者慳惜悋法。三者欲得法者爲法作礙。呵
責輕易不爲説法。四者憎慢貢高自大譽毀
他。是謂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般若波羅蜜。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得般若波羅蜜。云何
四。一者尊法敬重法師。二者隨受聞法廣爲
他説。心無愛著亦無所求。爲般若波羅蜜
故。捨一切財物。求多學問如救頭然。三者聞
已受持。四者行法不著言説。是謂迦葉。菩薩
有四法得般若波羅蜜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忘菩薩心。云何爲
四。一者欺誑師尊長老。二者他無惡事説有
所犯。三者摩訶衍者毀呰誹謗。四者諂僞心
無至誠。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忘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于道
場。菩薩之心常現在前終不忘失。云何爲四。
一者寧死終不妄語。二者一切菩薩起世尊
想四方稱説。三者無有諂僞其心至誠。四者
不樂小乘。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一切始
生至于道場。菩薩之心常現在前終不忘失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生善法則滅善不
増長。云何爲四。一者貢高憍慢學世經典。二
者貪著財物數至國家。三者嫉妬誹謗。四者
未曾聞經聞説誹謗。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
法生善則滅善不増長
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善不衰退増長善
法。云何爲四。一者樂聞善法不樂聞非法。樂
六度無極菩薩篋藏。二者下意不慢衆生。三
者以法知足除去邪慢。他犯不犯不説其過。
不求他人誤失之短。四者所不知法不説是
非。以如來證。如來無量境界隨衆生根。佛所
説法我不能達。是謂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善
不衰退増長善法。復次迦葉。心有四曲菩薩
當除。云何爲四。一者猶豫疑於佛法。二者憍
慢不語恚怒衆生。三者他所得利心生慳愱。
四者毀呰誹謗不稱譽菩薩。是謂迦葉。心有
四曲菩薩當除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順相。云何爲四。一者所
犯發露而不覆藏。心無纒垢。二者眞言致死
終不違眞。三者所説而不相奪一切侵欺呵
罵輕易撾捶縛害。一切是我宿命所作。不起
恚他不生使纒。四者堅住不信他説。至信佛
法亦不信之。内清淨故。是謂迦葉。菩薩有四
順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惡。云何爲四。一者多聞
調譺行不如法。不順教誡。二者離於正法不
敬師長。不消信施。三者失戒定慧癡惘受
施。四者見於調御智慧菩薩。不敬。貢高而輕
慢之。是謂迦葉。菩薩有四惡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智。一者未聞者聞行如
法。二者依義不以文飾。三者順教戒善語。
所作皆善孝順師尊。得戒定慧而食信施。四
者見於調御智慧菩薩。興善敬心。是謂迦葉。
菩薩四智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差違。云何爲四。一者未
悉衆生便謂親厚。菩薩差違。二者衆生不能
堪受微妙佛法而爲説之。菩薩差違。三者愛
樂上妙爲説下乘。菩薩差違。四者衆生正行
皆得妙法。而相違反。菩薩差違。是謂迦葉。菩
薩有四差違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道。云何爲四。一者等心
爲一切衆生。二者勸一切衆生學佛智慧。三
者爲一切衆生而説正法。四者令一切衆生
順於正行。是謂迦葉。菩薩四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惡知識。云何爲四。一者
聲聞但自饒益。二者縁覺少義少事。三者世
俗師典專在言辯。四者習彼但得世法不獲
正法。是謂迦葉。菩薩四惡知識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知識。云何爲四。來乞
求者是菩薩知識長養道故。爲法師者。是菩
薩知識多聞。長養般若波羅蜜故。勸出家學
道者。是菩薩善知識。長養一切諸善根故。諸
佛世尊是菩薩善知識。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是謂迦葉菩薩四善知識
復次迦葉。有四像菩薩。云何爲四。一者貪利
不求功徳。二者但自求樂不爲衆生。三者但
自除苦不爲衆生。四者欲得眷屬不樂遠離。
是謂迦葉。四像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眞功徳。云何爲四。一者
解空而信行報。二者解無吾我大慈衆生。三
者雖樂泥洹不捨生死。四者行布施欲化衆
生。不望其報。是謂迦葉。菩薩四眞功徳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大藏。云何爲四。
一者値佛出現於世。二者聞説六度無極。三
者見法師心中無礙。四者不放逸樂住山林。
是謂迦葉。菩薩有四大藏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越度衆魔。云何爲四。
一者不捨菩薩心。二者心不礙一切衆生。三
者不染著一切諸見。四者不輕慢一切衆生
是謂迦葉。菩薩四法越度衆魔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法。攝受一切善
法。云何爲四。一者常止山澤心無欺詐。二者
有恩無恩心常忍辱。三者念報四恩棄捨身
命爲衆生故。四者求法而無厭足。具一切善
根故。是謂迦葉。菩薩摩訶薩四法攝受一切
善。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有四無量福行。
云何爲四。一者法施心無悕望。二者見有犯
戒興大悲心。三者願一切衆生樂菩薩心。四
者見有羸劣不捨忍辱。是謂迦葉。菩薩四無
量福行
復次迦葉。非以菩薩名故稱爲菩薩。行法行
等行禪分別故。乃稱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
菩薩。云何爲三十二。一者至心饒益衆生。二
者欲逮薩芸若智。三者自謙不毀他智。四者
不慢一切衆生。五者信心一切衆生。六者愛
念一切衆生。七者至竟慈愍衆生。八者等心
怨親。九者衆生求於泥洹益以無量福。十者
見衆生歡喜與語。十一者已許無悔。十二者
大悲普遍一切衆生。十三者求法多聞無厭。
十四者己之所犯知以爲過。十五者見他所
犯諫而不怒。十六者修行一切威儀禮節。十
七者施不望報。十八者忍辱無礙。十九者精
進求一切善根。二十者修習禪定出過無色。
二十一者以權攝慧。二十二者四恩攝權。二
十三者有戒無戒等以慈心。二十四者至心
聞法。二十五者專止山澤。二十六者不樂世
榮。二十七者不樂小乘樂大乘功徳。二十八
者遠惡知識親善知識。二十九者成就四梵
止。三十者依猗智慧。三十一者衆生有
行無行終不捨離。三十二者所説無二敬重
眞言。菩薩之心最爲在前。是謂迦葉。菩薩摩
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復次迦葉。我
當爲汝説喩。智者以喩得知。菩薩功徳。譬如
地界爲一切衆生而無有二。如是迦葉。菩薩
從初發意以來至于道場。爲一切衆生亦無有
二。譬如水界生於百穀諸藥草木。如是迦葉。
菩薩至誠清淨慈心覆育一切。爲諸衆生起
青白之徳。譬如火界成熟百穀諸藥草木如
是迦葉。菩薩以般若波羅蜜。成就一切衆生。
譬如風界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如是迦葉。菩
薩善權莊嚴一切諸佛國土。譬如月初日日
増長。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増長一切白
淨之法。譬如日出照諸衆生。如是迦葉。菩薩
以一般若波羅蜜。照一切衆生。譬如師子鹿
王隨其所行。一切無有恐怖。如是迦葉。菩薩
住戒功徳隨其所行。一切無有恐怖。譬如象
王堪諸重擔終無疲厭。如是迦葉。菩薩善調
御心爲一切衆生。堪任重擔而無厭惓。譬如蓮
花生在淤泥而不著水。如是菩薩生在世間
不著世法。譬如伐樹雖截其枝。而不伐根復
生如故。如是迦葉。菩薩以善權心。雖斷結縛
猶生三界。譬如諸方江河之水。入於大海悉
爲一味。如是迦葉。菩薩作若干種善願功徳。
當作佛道悉爲一味。譬如四天王三十三天
住須彌山。如是迦葉。菩薩善根心中。譬如國
王大臣所助。乃具成辦一切國事。如是迦葉。
菩薩般若波羅蜜善根所助。乃具成辦一切
佛事。譬如迦葉天無雲者雨不可得。如是菩
薩。不多聞者法雨不可得。譬如迦葉天有雲
者雨澤可得。菩薩如是有大慈雲能降法雨。
譬如聖王出者七寶可得。如是迦葉。菩薩出
者三十七品道寶可得。譬如有摩尼珠者。彼
中無量百千種珠悉皆可得。如是迦葉。有菩
薩心者。彼中無量百千聲聞縁覺之法悉皆
可得。譬如三十三天遊雜園觀。一切樂具皆
悉同等。如是迦葉。菩薩至誠清淨。爲一切衆
生方便同等。悉無差降。譬如有毒因呪藥故
不能爲害。如是迦葉菩薩結毒因智樂故不
能爲害。譬如城邑有諸糞壤饒益田用。如是
迦葉。菩薩因結學薩芸若用。是故迦葉。菩薩
欲學此寶嚴經者。當正觀諸法。云何爲正觀。
謂眞實觀諸法。云何爲眞實觀諸法。謂不觀
我人壽命。是謂中道眞實觀法
復次迦葉。眞實觀者。謂不觀色有常無常。亦
不觀痛想行識有常無常。是謂中道眞實觀
法。復次迦葉。云何爲眞實觀諸法。謂不觀地
有常無常。亦不觀水火風界有常無常。是謂
中道。眞實觀法
復次迦葉。有常是一邊。無常爲二邊。此二中
間無色。不可見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眞實觀
法。有我是一邊。無我爲二邊。此二中間無色。
不可見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眞實觀法。有眞
實心者。是謂一邊。無眞實心者。是爲二邊。無
心無思無意無識。是謂中道眞實觀法。如是
不善法。世間法。有諍法。有漏法。有爲法。有
穢汚法。是謂一邊。如是善法。出世間法。無諍
法。無漏法。無爲法。白淨之法。是爲二邊。此
二中間。無所有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眞實觀
法。有者是一邊。無者爲二邊。此二中間。無
所有亦不可得。是謂中道眞實觀法
復次迦葉。我爲汝説。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
名色。名色縁六入。六入縁更樂。更樂縁痛。痛
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苦
惱憂悲啼泣。如是生大苦陰。無明已盡則行
盡。行盡則識盡。識盡則名色盡。名色盡則六
入盡。六入盡則更樂盡。更樂盡則痛盡。痛
盡則愛盡。愛盡則取盡。*取盡則有盡。有盡
則生盡。生盡則老死苦惱憂悲皆盡。如是滅
大苦陰。無有此二。亦無二行。中間可知。是謂
中道眞實觀法。如是行行盡。識名色六入更
樂痛愛*取有生老死老死盡。無有此二。亦無
二行。中間可知。如是迦葉。是謂中道眞實觀
諸法也
復次迦葉。中道眞實觀諸法者。不以空三昧
觀諸法空。諸法自空故。不以無想三昧觀諸
法無想。諸法自無想故。不以無願三昧觀諸
法無願。諸法自無願故。不以無行觀諸法無
行。諸法自無行故。不以無起觀諸法無起。諸
法自無起故。不以無生觀諸法無生。諸法自
無生故。不以如觀諸法如。諸法自如故。是謂
中道眞實觀法。不以無人觀諸法空。諸法自
空故。如是本空末空。現在世空。當令依空莫
依於人。若有依空。倚此空者。我説是人遠
離此法。如是迦葉。寧猗我見積若須彌。不
以憍慢。亦不多聞而猗空見者。我所不治。譬
如良醫應病與藥。病去藥存。於迦葉意所趣
云何。此人苦患寧盡不耶。答曰。不也世尊。所
以者何。藥在體故。如是迦葉。空斷一切見。若
有猗空見者。我所不治。亦復如是。譬如有人
畏於虚空啼泣而説。今當爲我去此虚空。於
迦葉意所趣云何。寧能去不。答曰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若畏空者。我説此人甚爲狂惑。所
以者何。衆生造空而彼畏之。譬如畫師作鬼
神像即自恐懼。如是迦葉。諸凡愚人自造色
聲香味細滑之法。輪轉生死不知此法。亦復
如是。譬如幻師化作幻人。而食幻師無有眞
實。如是迦葉。修行比丘。隨所思惟一切虚僞。
而不眞實無有堅固。亦復如是。譬如二木因
之更生火而燒彼木。如是迦葉。因眞實觀生
無漏慧根。而彼即燒於眞實觀。亦復如是。譬
如然燈諸冥悉除。此闇無所從來亦無所至。
不從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而來。亦不至彼。如
是迦葉。智慧已生無智即滅。此無智者。無所
從來亦無所至。如是迦葉。燈無此念我當除
冥。而燈然者諸冥即除。燈闇倶空。不可
持無作無造。亦復如是。譬如迦葉百歳冥室
若然燈者。彼闇頗有是念。我當住此而不去
耶。答曰不也世尊。此闇必滅。如是迦葉。若
有衆生百千劫中造作結行。以一正觀無漏
智燈即得除盡亦復如是。譬如空中不生五
穀。菩薩如是不從無爲而生佛法。譬如大地
衆穢雜糅而生五穀。菩薩如是於世雜糅結
縛之中。乃生佛法。譬如陸地不生蓮花。菩薩
如是不從無爲出生佛法。譬如*淤泥之水生
雜蓮花。菩薩如是從邪衆生結縛之中。乃
生佛法。譬如醍醐滿於四海。當知菩薩造作
善根。亦復如是。譬如一毛破爲百分。以一
分毛取四大海一渧之水。當知聲聞造作善
根。亦復如是。譬如迦葉芥子中空。當知聲聞
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十方虚空。當知菩
薩造作善根。亦復如是。譬如刹利頂生。皇后
賤人共會。若後生子。於意云何。當言此子
是王子耶。答曰非也世尊。如是迦葉。此諸聲
聞從我法界生。然彼一切非世尊子。譬如刹
利頂生大王賤女共會。若後生子。於意云何。
賤人所生當言此子非王子耶。答曰不也世
尊。此是王子。如是迦葉。雖從賤生而是王子。
菩薩如是初發道心。住於生死教化衆生。而
彼一切是如來子。譬如聖王雖有千子無聖
王相。聖王之意。起無子想。如是迦葉。如來
雖有百千聲聞弟子之衆。無菩薩者。如來之
意。起無子想。譬如迦葉聖王皇后持齋七日。
生一童子。具聖王相。三十三天咸共嘆之。而
不稱説其餘大者。所以者何。童子雖小而不
斷於聖王種故。菩薩如是初發道心。諸根未
具彼諸天衆。曾見佛者咸共嘆之。而不稱説
諸阿羅漢具八解脱。所以者何。雖初發菩薩
心諸根未具。不斷諸佛如來種故。譬如有小
摩尼眞珠。勝於水精如須彌山。菩薩如是初
發道心。出過一切聲聞之上。譬如迦葉聖王
皇后初生童子。一切臣屬皆爲作禮。菩薩如
是初發道心。一切天人皆爲作禮。譬如須彌
王。出諸良藥。爲一切人療治苦患。無所
適莫。菩薩如是。學智慧藥爲一切人療生死
患。亦無適莫。譬如禮敬初生之月。非後盛滿。
如是迦葉。禮初發意菩薩者。勝非復得成如
來至眞等正覺也。所以者何。諸佛如來從菩
薩生故。譬如迦葉無有捨月禮星宿者。如是
無有捨具戒徳智慧菩薩。而禮聲聞。譬如迦
葉一切天人不能以水精爲摩尼眞珠。聲聞
如是成就一切戒清淨行。不能坐佛樹下成
於無上正眞之道。譬如得摩尼眞珠者。獲餘
無量百千財寶。菩薩如是出於世者。則有無
量聲聞縁覺現於世間。於是世尊。告尊者大
迦葉曰。菩薩爲一切衆生。求修諸善根具衆
智藥。往至四方隨病所應如實治之。迦葉。
云何爲如實治。謂以惡露不淨治欲。慈心治
恚。縁起治癡。空治一切見。無想治一切四
相。無願治一切欲界色無色界。四非顛倒治
四顛倒一切行。無常治非常有常想一切行。
苦治苦有樂想。無我治無我有我想。不淨想
治不淨有淨想。四意止者。治計著身痛心法
身。身觀者不起觀身我見痛。痛觀者不起觀
痛我見心。心觀者不起觀心我見法。法觀者
不起觀法我見。四意斷者。悉斷一切不善之
法。習一切善法。四神足者。捨身心眞想。五根
五力治不信懈怠亂念無智。七覺者治諸法
無智。聖八道者此慧所治一切邪道。是謂迦
葉。隨病所應如實治之。如此迦葉。菩薩當作
是學
復次迦葉。假令三千大千國土諸有識者。悉
如耆域醫王。有人問之。以何方藥治彼病者。
終無能答。唯有菩薩能悉答之。是故迦葉。菩
薩當作是念我不應求世間之藥。當求出世
間藥修一切善根。是衆智藥。*往至四方。隨
衆生病如實治之
復次迦葉。云何爲出世智藥。謂因縁智。無我
人壽命智。解一切諸法空無恐怖之心。彼作
是觀。何者心欲。何者怒癡。爲過去耶。爲未
來現在耶。若過去者去心以滅。若未來者來
心未起。若現在者現心不住。如是迦葉。心未
來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兩中間。心者非
色不可見。亦無對無見無知無住無餘倚。迦
葉。心者一切諸佛。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若
一切諸佛。不已見不當見不今見者。云何知
有所行。但以顛倒想故有諸法行。諸法者如
幻化之法。受種種生故。是心如風遠行不可
持故。心如流水不可住故。心如燈炎縁相續
故。心如電光時不住故。是心如霧外事穢故。
心如獼猴貪一切境界故。心如畫師造種種
行故。心不得住隨衆結故。心獨無侶常樂馳
走故。是心如王一切法之首故。是心如母生
一切苦故。是心如炎聚散一切諸善根故。是
心如魚鈎苦有樂想故。是心如夢無我有我
想故。是心如蠅不淨有淨想故。是心如怨家
所作不可故。是心如羅刹常樂求便故。是
心如憎嫉常樂求過故。是心不可愛恩愛癡
故。是心如賊斷一切善根故。是心著色如蛾
投火故。是心愛聲如軍樂戰鼓音故。是心愛
香如豕樂臭穢故。是心著味如使人樂餘食
故。是心愛更樂如蠅樂羶故。求心無有亦不
可得。設無不可得者。則無過去未來現在。設
無過去未來現在者則過三世。設過三世者。
是則不有亦不無。若不有不無者是爲不生。
若不生者是爲無性。若無性者是爲無起。若
不起者是亦不滅。若不滅者則無敗壞。若無
敗壞者則無來無去。若無來去者則無有生
死。若無去來無生死者是則無行。若無行者
則是無爲。若無爲者則是聖賢之性。若聖性
者則無戒不戒。若無戒不戒者則無威儀行
亦無不威儀。若無行無威儀不威儀者。是則
無心無心數法。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業無
報。若無報者則無苦無樂。若無苦樂者是聖
賢之性。若聖賢性者則無業無作。如此性中
無作身業。亦無作口意業。此性平等無上中
下。亦無差別。一切諸法悉平等故。如是迦葉。
此性遠離捨身口故。此性無爲順涅槃故。此
性清淨離於一切諸結垢故。此性無我離我
作故。此性平等離虚實故。此性眞出要第一
義故。此性無不盡至竟不起常如法故。此性
樂無爲悉同等故。此性清潔至竟無垢故。此
性非我求我不可得故。此性潔白至竟淨故。
汝等迦葉。當應求内反去求外。當來之世。
當有比丘馳走如犬。云何比丘馳走如犬。譬
如有犬搏擲令怖。反走逐之不趣擲者。如是
迦葉。當有沙門婆羅門畏色聲香味細滑法。
而反樂中不觀於内。不知何由得離色聲香
味細滑法。不知不覺遂入人間。復爲色聲香
味細滑法而得其便。彼在山澤而命終者。因
持俗戒得生天中。復爲天上色聲香味細滑
法而得便也。身壞命終生四惡趣。云何爲四。
地獄畜生餓鬼阿須羅中。是謂迦葉。比丘馳
走亦復如犬。云何比丘不走如犬。若人撾罵
默受不報。呵責瞋怒比丘不報怒。但觀内身
罵誰打誰。誰受恚責。是謂迦葉。如此比丘
不走如犬。譬如御者。若馬放逸即能制之。
修行比丘亦復如是。若心馳散即隨制止令
順不亂。譬如絞人必斷其命。如是迦葉。一切
諸見有計我者必斷慧命。譬如有人隨其所
縛則悉解之。比丘如是隨心所縛當即除之。
如是迦葉。出家學道有二重縛。云何爲二。
一者學世經典。二者執持衣鉢而不精進
復次迦葉。出家學道有二堅縛。云何爲二。一
者見縛。二者貪財名譽所縛。復次迦葉。出家
學道有二法障礙。云何爲二。一者狎習白衣。
二者憎嫉師友。出家學者復有二垢。云何爲
二。一者任取二結。二者詣知友家而從
食。復次迦葉。出家學道有二雹雨。云何爲二。
一者誹謗正法。二者犯戒而食信施。出家學
者復有二瘡。云何爲二。一者觀他短。二者自
覆己短
復次迦葉。出家學者有二煩熱。云何爲二。
一者藏濁持袈裟。二者欲令有戒行者承順
於己。出家學者復有二病。云何爲二。一者憍
不觀其心。二者毀呰學摩訶衍者
復次迦葉。沙門稱説沙門者。云何沙門稱説
沙門有四沙門。云何爲四。一者色像沙門二
者詐威儀沙門。三者名譽沙門。四者眞實沙
門。云何色像沙門。若有沙門成就色像。
除鬚髮被著法服手持應器。彼身惡行口意
惡行。不習調御亦不守護。犯戒作惡貪不
精進。是謂迦葉色像沙門。云何詐威儀沙門。
若有沙門成就禮節。遊歩正智。食知止足。行
四聖種。不樂衆聚道俗之會。少言少睡。然彼
威儀詐不眞實不期淨心。不習止息而有見
想。於空便起如坑之想。諸有比丘習行空
者。發怨家想。是謂迦葉詐威儀沙門。云何名
譽沙門。若有沙門奉持禁戒。欲令他人知奉
持戒。精進學問欲令他人知精進學。住止山
澤中欲令他人知住山澤。少欲知足精勤獨
住欲令他知。不厭至死。不求離欲。不樂盡
止。不欲求道。息心梵行。不爲泥洹。是謂迦葉
名譽沙門。云何爲眞實沙門。若有沙門不爲
身命。況復貪財著於名譽。樂聽空無相無願
之法。聞則歡喜修行如法。不爲涅槃而修梵
行。況爲三界不作空見。況見我人壽命依法
求道。離結解脱不求外道。觀諸法性皆悉究
竟清淨無穢。而自照察不由於他。如法者。不
見如來況有色身。不見無欲法況有文飾。不
想無爲況有衆徳。不習斷法不學修法。不
死不樂涅槃。不求解脱亦不求縛。知一切
法究竟清淨不生不滅。是謂迦葉眞實沙門。
是故迦葉。當學眞實沙門。莫習名譽沙門。譬
如貧人外有富名。於意云何。彼名有實不。答
曰。不也世尊。如是迦葉。有沙門名無沙門徳。
我説此人是爲極貧。譬如有人大水所漂渇
乏而死。如是迦葉。有沙門梵志習學多法。而
不能除婬怒癡渇。彼爲法水所*漂結渇而死。
生惡趣中亦復如是。譬如醫師持種種藥療
他人病而不自治。如是迦葉。有沙門梵志。
多諷誦法而不自除婬怒癡病。亦復如是。譬
如病人服王妙藥。不自將節而致終沒。如是
迦葉。多有沙門梵志。行不如法起諸結病。終
生惡趣亦復如是。譬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
所復直。如是迦葉。多有沙門梵志貪著財利。
當知亦如摩尼珠墮不淨中無所復直。譬如
死人著金花鬘。如是迦葉。人不持戒被著袈
裟。亦復如是。譬如長者子淨自澡浴。被白淨
衣著薝蔔華鬘。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著袈
裟。亦復如是
復次迦葉。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云何爲四。
若有比丘護持禁戒成就威儀。至微小事
畏懼之。持比丘淨戒。成就威儀禮節。身口
意行正令清淨。而計吾我。是謂迦葉一不持
戒似如持戒。復次比丘。誦律通利察住律法
不斷身見。是謂迦葉二不持戒似如持戒。復
次比丘。行慈衆生聞説諸法不起不滅。而懷
恐怖。是謂迦葉三不持戒似如持戒
復次比丘。行十二法淨功徳行。而起見我有
我所。是謂迦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如是迦
葉。戒稱戒者。謂無我亦無我所。無作不作。無
事非事。亦無威儀無行不行。無名色相。亦無
非相。無息不息。無取無捨。無可取者。亦無
不可捨。不施設衆生。亦不施設無衆生。無有
口行無不口行。無心不心。無倚不倚。無戒不
戒。是謂迦葉無漏聖戒。而無所墮。出於三界
離一切倚。於是世尊。説此頌曰
    持戒不有亦無垢 持戒無憍而不倚
    持戒不闇無所縛 持戒無塵無汚穢
    究竟止息無上寂 無想不想亦無穢
    諸慟衆倚一切斷 是爲迦葉持佛戒
    不著身口不倚命 不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來住正道 是爲迦葉持佛戒
    不著世間不倚世 得明無闇無所有
    無有己想無他想 斷一切想得清淨
    無此彼岸無中間 於此彼岸亦不著
    無縛無詐無諸漏 是爲迦葉持佛戒
    謂名及色意不著 禪定正念調御心
    無有吾我無我所 是爲迦葉稱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脱 不叩持戒爲歡喜
    於此上求八正道 是謂持戒清淨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謂修習此得智慧
    無有無得是聖性 清淨聖戒佛所稱
    謂己身見心解脱 我是我所終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勝
    善住淨戒得禪定 已獲禪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脱 已逮解脱平等戒
説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盡。三萬二千人
遠塵離垢。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
聞佛説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從座起去。於
是大迦葉。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
定。聞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
迦葉曰。此五百比丘貢高慢故。不能解此無
漏淨戒。是所説法甚深微妙。諸佛之道極甚
深妙。非是未種善根與惡知識共相隨者所
能解了。此五百比丘。昔迦葉如來興出世時。
悉爲異學弟子。聞迦葉如來説法時。計著有
故。一聞説法心得歡喜。以是因縁。身壞命終
生忉利天。從彼命終還生人間。於我法中出
家學道。此諸比丘爲見所壞。聞是深法不能
解了。今始造縁不復生於惡趣之中。此身終
已當得滅度。於是世尊。告尊者須菩提曰。汝
去化彼五百比丘。須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
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況我耶。於是世尊。
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見已。往詣化
比丘所。問化比丘曰。諸賢。欲何所至。化比丘
曰。欲詣山澤遊住安樂。所以者何。向聞世尊
所可説法。我不能解了故。即言諸賢。我等亦
聞世尊説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詣山澤
遊住安樂。化比丘曰。諸賢。且來當共誼計。莫
得有諍非沙門法。諸賢。稱説般泥洹者。爲何
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衆生。何者我人
壽命。謂般泥洹。何所法盡便得般泥洹。五百
比丘曰。婬怒癡盡便得般泥洹。化比丘問
曰。諸賢。有婬怒癡盡耶。而言此盡便得般泥
洹。五百比丘答曰。諸賢。*淫怒癡者。不在於
内而不在外。亦不在兩中間。亦非無思想而
有也。化比丘曰。是故諸賢。不當思想亦莫
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則無染不染。若無
染不染者。是説息寂。諸賢當知。所有戒身。亦
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脱度知見身亦不
生。亦不般泥洹。諸賢。因此五分法身説泥洹
者。是法遠離空無所有。無取無斷。如是諸
賢。云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諸賢。莫想於想
莫想於無想。亦莫斷想及與無想。若斷想無
想者。是爲大縁。諸賢。若入想知滅定者。於是
似有所作。説此法時。五百比丘諸漏永盡心
得解脱。即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於是
尊者。須菩提。問諸比丘曰。諸賢。向去何所今
從何來。諸比丘曰。尊者須菩提。佛所説法無
去無來。須菩提。復問諸賢。師爲是誰。諸比丘
曰。謂不生不滅是。須菩提復問。云何知法。答
曰。無縛無解。須菩提復問。諸賢。云何解脱。
答曰。無明滅而明生也。須菩提復問。諸賢。誰
弟子耶。答曰。謂如是得如是正智。須菩提復
問。諸賢。何時當滅度耶。答曰。如來所化般泥
洹。須菩提復問。諸賢。所作已辦耶。答曰。吾
我所作悉皆已斷。須菩提復問。諸賢。誰同梵
行。答曰。不行三界。須菩提復問。諸賢。結已
盡耶。答曰。諸法至竟滅。須菩提復問。諸賢。
降伏魔耶。答曰。諸陰不可得。須菩提復問。諸
賢。順尊教耶。答曰。無身口意。須菩提復問。
諸賢。清淨福田耶。答曰。無受亦無所受。須
菩提復問。諸賢。度生死耶。答曰。無常無斷。
須菩提復問。諸賢。向福田地耶。答曰。一切
諸著悉已解脱。須菩提復問。諸賢。趣何所耶。
答曰。隨如來之所化也。如是尊者須菩提問。
五百比丘答。時彼大衆聞已。八百比丘諸漏
永盡心得解脱。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諸*法
眼生。於是尊者須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
此寶嚴經。饒益發起趣摩訶衍諸族姓子族
姓女。須菩提復問。世尊。諸族姓子族姓女。
説此寶嚴經者。得幾所福。世尊答曰。若族姓
子族姓女。説此寶嚴經教授他人。書寫經卷
在所著處。是爲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從法
師聞受持讀誦。書寫經卷者。當敬法師爲
如如來。若敬法師供養奉持者。我記彼人必
得無上正眞道。命終之時要見如來。是人當
得十種身清淨。云何爲十。一者死時歡
無厭。二者眼目不亂。三者手不擾亂。四者
心不擾亂。五者身不煩擾。六者不失大小不
淨。七者心不汚穢。八者心不錯亂。九者手
不摸空。十者隨其坐命終。是謂十種身清淨

復次迦葉。當得十種口清淨。云何爲十。一者
善音。二者軟音。三者樂音。四者愛音。五者柔
和音。六者無礙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
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謂十種口清
淨也
復次迦葉。當得十種意清淨。云何爲十。一者
無恚不怒他人。二者無恨不語。三者不求
短。四者無結縛。五者無顛倒想。六者心無
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樂布施歡喜受。
九者離貢高慢。十者得三昧定。獲一切佛法。
是爲十種意清淨也
復次迦葉。若有恒沙國土滿中七寶。供養如
恒沙等諸佛如來等正覺及弟子衆。如恒沙
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後起七寶塔。不如是
族姓子族姓女聞此寶嚴經。受持諷誦爲他
人説不誹謗也。若有女人説此經者。是女人
終不墮惡趣。亦不復受女人身也
復次迦葉。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養此
經典者。當受持*讀誦書寫經卷爲他人説。是
爲供養此經典已。若有受持諷誦書寫爲人
説者。則爲供養諸佛如來。佛説此經時。尊者
大迦葉。一切天龍鬼神世間人民。聞佛説已。
歡喜奉行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