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量。當處釋起盡。愚法二乘在界内引證。
又斷惑章終敎段引今文畢。相對始敎
二釋。二釋共不愚法斷惑又斷惑章
一處所引彌勒問經論。許二乘斷惑證理。以
知。不愚法迴心歟。但於難者。一切
言分一切歟。次不能如實義誠雖
愚法。不愚法信知法空故不攝歟
  十一日
一。汝等所得非眞滅度偏破愚法涅槃
歟。通迴心之所得歟 答。當章意偏破
法所得涅槃也 難云。法花會上正對當會
聲聞衆汝等所得。專可迴心。何偏破
愚法云耶。何況上釋門外三車云。若望
。並皆得果。今言俱不得者。以望一乘故
彼云俱不得。此云非眞滅度。豈非全同
耶 答。當段結云。是故當知。門外三車不
愚法。以法花非小乘知法花所破
專鹿苑證果愚法二乘也。但於難者。開會之
時雖愚法迴心。所破愚法爲本也。開
權顯實之時大乘權敎亦猶會之。況二乘哉。
是故實雖愚法・迴心。而約事破二乘
實滅。則殊指此身子等昔在鹿苑
之位
一。如此大乘中亦有三乘卽爲三藏普超
三昧經所説三藏通小乘歟 答。不
也 難云。見小乘經論。爲緣覺十二因
。何不緣覺藏耶。又慈悲愛行從二乘
勝有六度菩薩。何不菩薩藏耶 答。凡
三藏各別建立限大乘。不小乘。愚法・
不愚法大小不同。始不之。是以當段
云。唯大乘説有三藏釋安唯言。又探玄記今
普超三昧經入大乘論三藏。三藏云彼經論
。皆云大乘之中。有此三藏。故非小也
彼小乘敎總不三藏。上今普超三藏不
小乘事。兩處釋分明也。但於難者。不
緣覺藏事。同斷我執。同證生空故。又
共下乘故也。又不菩薩藏事。所斷所證
二乘故。又唯佛一人故又問答抄無
類菩薩故也相違
  纂釋問答抄等令彼見書集畢。不
定量
  慶長十八癸丑三月十一日
  總讀師實英六十一歳


五敎章上卷不審三

  二日
一。解云不思議經者彼論自指花嚴是也
智論意不思議經者。指花嚴經歟 答。爾也
 難云。智論中不思議經者。花嚴經也云文
之也。如何況旣 云不共般若。明知。般若
經中別圓法門之事 答。智論中云。又如
説不思議解脱經。五百阿羅漢雖佛邊
聞。或時得聞而不用。是故囑累諸菩
此文五百羅漢聾盲類卽本會説當也。
但於難者章主探論意此釋也
 委細者纂釋・問答抄・見聞抄。可
一。梁攝論云善成立有三種善成立之言
小乘三乘歟。限第三一乘歟 答。可
小乘三乘也 難云。當段云第三一乘最居
。故名善成立。卽其事也第三一乘
答。標云善成立有三種。故善成立言可
三種也。梁論本文成立正法有三種等云
也。仍書寫誤云義有之歟。或只佛正法ナレハ
善字也。終善成立。一乘云也。
但於難者。小乘三乘一義淺深次第列ヌル
ヲ云善成立
一。若言説大品等時一音異解得小果故等
章主意可一音異解之義歟 答。可
也 難云。當章意説花嚴時。何不異解得
小果破。不一音異解之義答。當
玄記等中。擧數家立敎之時。一音敎第
一師也。而不一音異解與大小。並陳
種一音敎。於諸徳立敎直讃云。聖説差異
其宜各契耳但於當章起盡者。大品經自
本對三乘機三乘各別法。花嚴經別敎
一乘故。二乘隔見聞。非大悟小。聞小悟
大等一音異解。故非一乘三乘等之差
也。若依一音敎。亂三一等敎者。清
當章所破一同也。若以一代時敎者。如
來一圓音者。宗家清涼共所許也
  尋云。若爾。自宗意都不一音異解
歟 答。一音異解者。諸經論之常説。性
起語業之一徳也。何不之耶。但今所
遮者。三宗差別一向屬異解謬釋也 
問。今師正義與彼謬釋其差別如何 答。
今師意或約本質敎。或約影像敎。可
二意。一云。佛音本於一名句中
名句。故三宗不同之詮表亦無備。如性
起語業有十門中。善如天女喩者是也。
佛意各別密赴三機也。故大智律師資持
記一上云。此謂如來一音演法。衆生隨
類得解。然此但望言敎是一。至於佛意
密赴。故使類得益也此可

  三日
一。一則融一乘敎理可知敎理可知者。
憑證據之敎理歟。所發所開之權乘敎理
歟 答。先徳注解雖區。任一義者。上來依
憑證據之敎理也 難云。義苑云。言敎理可
者。據開顯説。約敎則廢三立一。三敎
虚説故。約理則開三顯一。言有三理。覆
一極。開無三理。一極自彰故。故結云。此約
一乘如何 答。一義云。折薪云。融
大俱是菩薩。合愚法迴心俱是小。故
敎理可知等此約依憑敎理
也。集要記云。融合之意旣 曾辨。是故指云
理可知也。此約一乘辨者。良以權敎不
大外別有一乘。何藉會融又對昔小別立
三乘。豈以愚法於通大。今旣 融合。是故
指云約一乘辨但於難者。自元伴一義

一。二謂一乘三乘小乘人天爲四三乘
四乘歟 答。爾也 難云。義苑所牒宋本
章云。二謂一乘小乘人天爲四。此總開意也
卽彼疏釋云。二則上至一乘下該凡小。則
如來初戒道時。爲提謂長者等人天乘
次方説小。故此總開矣此。除三乘二
也。然今何加增之何爲正耶 答。當段
今現所流傳之宋朝印本章云。二謂一乘
三乘小乘人天爲四。此總開意也三乘
二字正也。但於難者。義苑所牒本必
是可寫脱。故折薪云次義准海東本。此中
三乘。正云一乘三乘小乘人天爲四。旣 上
一乘。下開人天。故云總開意也
一。三謂佛與二乘天及梵亦爲五梵者。總
色界四禪歟 答。爾也 難云。折薪云。
言及梵者。以天中復開於梵也。梵卽初禪
○於天中此二者。由梵王卽娑婆世界
故。又毘曇云。二禪已上無語言法。故不
王也。由初禪中有覺觀語言。則純主領
故獨開梵王也。若瓔珞經諸禪皆有梵王
俱是加修四無量心。報勝爲王。而無緣御
也。故初禪中獨有梵王。天梵補梵衆二天也
何總指色界四禪云耶 答。義苑云。三
則老比丘佛與愚法聲聞緣覺欲天及梵世
五。以權乘説無色界天無體梵世
者。總指色界四禪也。但於難者。義苑爲勝。
諸天故也
  四日
一。此同敎諸乘等會融無二同一法界
敎義宗歟。釋同敎得名之所以歟 答。一義
云。會融無二等二句者。總標同敎之義宗
也。難云。折薪云。此等本末以法界之。方
本末無二處。三寶章中出通收所以云。
本融末。圓融無二相故。攝方便故。同一
法界故。彼云圓融無二。同今會融無二。彼
同一法界。正同今文。彼是同敎所以。今
非故。今由同一法界二門故。方得
分諸乘三之與一或合爲一。或分爲二三等
皆得自在此師意釋同敎得名之所
也 答。復古之二融下二融本末二。初標
章○此同下二釋相。初標分。此同敎者。指
分諸乘中或三或一權實礙角立互成。而總
一乘者。良由法界而有二門。有
故。兩宗並立應法界故。三一無礙皆入
法門。故吾祖曰。或亦通收。以本末圓融無
二相故。攝方便故。同一法界故。是故乃至
人天所得亦在其中。又曰。若攝方便
諸敎。並在此中。是故同敎一乘先分別諸
。後明本末但於折薪注解者。復
古之易簡折薪將同法界。作同敎是名所以
者誤也○皆是同敎一乘義也。何以故。爲
普法故。普法所成故。義甚分明。同敎之名但
三一共意云。會融無二等二句者。
總標同敎之義宗。有其二門等者。轉釋其
會融之因由爲言
一。是故三乘卽一雖具存懷竟必有盡
卽一之時。三乘盡歟 答。爾也 難云。三卽
一之時旣 許存義。何更云必有盡耶。一卽
三之時雖隱義。而亦云終恒無盡。例難
等。如何 答。當段但於難者。折薪云。由
上義故。縱則三有存懷。奪則存亦有盡。以
三攬實無體故也。次義縱則一有隱顯。奪
則隱亦無盡。以權而不體故也
  尋云。前該攝門亦云存壞隱顯等。與
何異耶 答。此存壞隱顯卽上該攝門
二四句中義也。上該攝中三一異。乃是二
門俱齊。此旣 縱奪明義門異也
一。由此鎔融有其四句今此四句一乘義
一章總結歟 答。爾也 難云。一義云融本
末内作之。第一句當科泯權歸實門。第二句
攬實成權門。第三句初卽不壞權○而不
第四句是故一三○體無二也意體
無二ナレトモ三非一之故。設同敎法門。直約
法體卽同果海也。若爾者。當門中建立也 
答。一義云。今科四句卽是總一章總結也。第
一句上分相該攝兩門也。第二句卽分相中
所別三乘。該攝中所融三乘也。第三句同敎
中分諸乘融本末兩科也。第四句卽上性海
果分當是不可思議者是也。但於難者。自
義勢。以此義正也
  五日
一。二臨門三車自有敎義示相之科可
三乘別敎相望之義歟 答。無此義也 難
云。旣 示相之上辨開合。開合之中三別相望。
示相之科何不三別相望之義耶 答。當
段之示相之科。不三別相望之義故無
此義也。但於難者。示相者。出開合之法體
俱非敎義等已開合之義。故示相之科不

一。仍敎義卽無分齊敎義無分齊者。相
一乘之歟 答。爾也 難云。見當段文
唯於三乘中自定敎義分齊。何還望一乘
無分齊之義耶。是以可堂心以敎義
無二之義無分齊義也 答。三乘敎義分
齊實望自宗。雖敎義。望一乘彼所流
所目故。終其敎義不立。故可卽無分齊
也。所以望三乘當宗。作敎義之分齊事。彼
敎義終無分齊。故望同敎義。望別敎
義共無故。爲此等義。暫作敎義方便
也。是以本朝先徳存此義尤有其謂也。但
可堂釋者。誠雖三乘自敎
之所以。聊不章家本意也。強不
。思
  疑云。可堂之釋如何不章本意耶 
答。設敎義攝益義門者。不三乘敎
義之攝益。開方便門之施設。爲入一
眞實相之敎義故也
一。三以臨門三車爲開方便敎今此三車
小乘歟 答。兼可小乘也 難云。
臨門三車已設界外。小乘未三界
何通彼可云耶 答。臨門三車兼可
小乘也。虚指方便小乘者。四阿含等
諸經爲何用之耶。若界内設三車者。
寧可三界耶。若又不三界者。小乘聲
聞後入大乘。可斷惑證理耶。故界外
三車。引界内諸子。尤通迴心愚法
三車誘引也。今不通者一門之義也
  六日
一。別中一乘三乘各有三句二種之三
歟 答。爾也 難云。前示相科中約
敎・同敎・三乘敎。顯示三義不同。今何不
彼三義。以作三種之三句。唯有二種之三
耶 答。當段云一乘三乘各有三句
別不別敎・同敎三句也。但於難者。折
云。約敎有三。約乘唯二。以同別二敎皆一
故。唯有二三句
一。三乘三句者或具敎義三乘
敎一乘。有敎之義歟 答。非敎義也 
難云。三一相望敎義。以方便眞實敎義
縱雖別敎一乘。何無三乘方便之義
耶。是以章文云乘敎
開合
一本敎。謂別敎一乘○二
末敎。謂三乘小乘。從彼所流故。又名究竟
及方便。以三乘小乘望一乘悉爲方便
此釋無爭三別相望名究竟方便。旣 以
三乘別敎方便。何無敎之義耶 
答。一義云。准下決擇其意文云。八三乘根
不定。進入別敎彼三乘等法本來不
別敎。爲彼所目故如會三歸一等九直往
別敎機。一切佛法並是本來唯一別敎本來
三乘等今俱非敎義者。依八九二
也。已爲一乘所目。依何差別
耶。但於難者。乘敎開合名究竟方便等
事。有一乘三乘相望釋權實。有本末相對
開合。付本雖別敎同敎。本意三一
之差別顯同別之一乘。故知。決擇其
意七八二門合名別敎。名本敎。名一乘也。
同別二敎車體同故。況第七門如花嚴同敎
云云花嚴本敎一乘時。豈可
花嚴同敎耶。若於花嚴之中。揀定同別二
敎之義之時者。於別敎者。三乘相望不
敎義。今章依此義俱非敎義等
  疑云。見當段起盡。總辨敎義時。初二句
三一相望敎義。一乘者別敎一乘
三句約同敎説故。如何 答。當處總
辨科。初二句一乘者。可同敎一乘。旣 上示
相別釋等科。全無三別相望敎義。總者總
別。何至總辨科。始可三別相望敎義
耶。但至第三句約同敎説事。第一句
三乘爲敎。第二句一乘爲義。第三句取
上二句三乘一乘同敎。同敎者具前諸
。故第一第二句一乘雖同敎一乘。唯三
唯一。三乘不同敎。第三句三一共名
同敎也 難云。別釋之科。一乘三乘三句。
共三別相望俱非敎義云云而總辨科無
俱非敎義之句。以知。三別相望爲敎義
事。若三別相望不敎義者。何如別釋
俱非敎義之句耶 答。三別俱非敎
義事。別釋之科委細。故爲滿四句之次
。除之歟 一義云。總辨初二句一乘者。
同別不分一乘也。故不俱非之句歟。
別釋中唯別敎故云俱非也。總別影略

一。爲彼所目故三乘所目之義。局
別敎歟。通同敎歟 答。可別敎也 難
云。孔目章結釋十義方便一乘云。由
竟一乘敎。何以故。從一乘所流故。又爲
一乘所目故。又與彼究竟圓通一乘
便故。故説一乘。非卽圓通自在義
十義方便者。正是同敎也。旣 結釋之。云
流所目爲方便等乎。更判非旣 圓通自在
。豈非同敎之義耶 答。凡所流者。於
一佛乘分別説三之義也。正是同敎分齊也。
而所目者。三乘本來一乘所具之一徳也爲言
爭可同敎之義。是以當段云。約別敎一
説。爲彼所目總所流所目之名義。
學者有諍論。謂以所流同敎之所由。以
所目別敎之所由者。是學徒之常所
也。但於孔目章十義方便之結釋者。有
人會云。彼釋諸方便乘依究竟一乘敎
之所由。總有三義。一約所流辨。二約所目
辨。三約攝方便釋。此中初後二義正是同敎
意。第二義是別敎意。是則因釋方便乘依
乘敎之義便。具以同別二敎之所由
之。如是例證其數非一歟。但次下云非卽
圓通等者。別結第三義
  七日
一。一乘三句者今此一乘者。同別中何耶
 答。一義云。一乘三句。合同別總云
也 難云。今此一乘云可唯別敎一乘。其
故三乘三句。以三乘能望。作俱非等
。然者一乘三句尤別敎一乘爲能望。可
三句也。仍以別敎一乘同敎一乘。可
唯義非敎。是以義苑云。以別敎同敎
亦成義。蓋不海印炳現故等云云意云。
同敎望三乘ナリ唯義ツルヲ上示相門
第三句也
又望
別敎唯敎。所以者何。不海印炳現
云云而故以別敎同敎唯義也。仍
唯別敎一乘或具敎義・或唯義非敎・
或非敎義云云答。一義云。一乘三句
同別總云一乘也。是以第一句別敎。第
二句同敎。第三句又別敎也。文言分明也。第
二唯義非敎。上三乘三句中第二唯敎非
義句裏面也。仍兩俱三乘同敎一乘トヲ相對。
唯敎唯義句成也。則私記云。約彼方便門中
敎義並是能詮。約一乘門中敎義斯所詮故。
故云或唯義非敎云云但於難者。伴一義

一。或唯義非敎約同敎説同別相望可
敎義之義歟 答。旣 是一圓敎也。不
相望論敎義也。難云。今一乘三句中。云
唯義非敎約同敎説若准前後之釋義
唯義非敎者。是則別敎也。約同敎説者。
所對而爲敎歟。例如三乘第二句云
敎非義同敎一乘唯敎非義者。
是三乘也。約同敎一乘説者。出所對而爲
義故。加之孔目章第二云。同敎者。入一乘
遠方便攝旣 云方便。豈非敎耶 答。
探玄記第六云。同別無礙爲一圓敎同別
二敎只是入門之不同。於所入之乘體全無
差異。何可一實一權耶。但至今一乘第
二句者。若出所對者。則可約三乘説。而
亂三別相望之句故。直約能對以言
同敎説歟。若此第二句同別相望作敎義
者。下總辨中何不此句耶。以總必總
故。旣 總辨中不此句。明知。別中不
此句也。次孔目章釋者。旣 云同別二敎
只是入門。何不方便耶。非彼三乘
小乘名方便之義也但望自別敎遠字

一。或具此二句約同敎説二句歟 
答。爾也 難云。唐本云或具此三句約同敎
何云二句耶 答。當段但於難者。今
和本也。若依集成云此三句者。牒第三
句或具句
  八日
一。二或攝界外機令得出出世益出出世
益者。唯指佛果歟。通諸位歟 答。可
諸位也 難云。如彼直往別敎之機者。唯
證入生出出世。全不諸位。若許
者。如何可出世與出出世之二位
 答。以三乘出世。以一乘出出世
者。源依梁攝論・莊嚴論等寄顯門之義。然梁
論意。總以一乘因果八地以上。故花
嚴問答下云。一切世間人天因果皆有初三
。一切二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在四五六
三地。一切三乘大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在
第七地。一切一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有
八地以上三地。若以此門者。不相參當
是則三一相望之時出出世者。通
也。但於直往人三生。則解行位名
。以證入生出出世。而其證入生者。且
鮮演法師。清涼雖通指地上。章主意限
佛果。故決擇第二云。三生之義各在何位。唯
賢首説。長流凡夫見聞成種名見聞生。四十
心位十地聖人眞解眞行名解行生。妙覺如
來因圓果滿名證入生。准清涼義。但取
證入生。餘同賢首
  准上花嚴問答決擇記。三一相望時出
出世者。通一乘諸位也。但於直往人者。
解行位名出世。證入名出出世。而其證入
生者。雖地上等。付本可佛果
一。先於一乘已成解行見聞解行二生中
何耶 答。解行生之出世益也 難云。若是
三生廢立者。何不見聞生。直指解行生
耶。何況次下云如小相品説。豈非地獄
天子末地獄以前并地獄生。云先於一
乘等耶 答。和漢先徳探當科本志。卽約
天子得益。互諍是非也。雖然當科意。攝
外機出出世益中。有同敎。有別敎
上釋同敎云。若先以三乘其得出。後乃
方便得一乘故見聞生此文不見。解
行・證入二生可取也。但於難者。自元先徳
學者異義也。且約一義
一。後於出世身上證彼法者今此出世身
者。指兜率之身歟。界外出世身歟 答。可
界外出世也 難云。述出世身上證彼
法者。結如小相品説。明知。兜率出獄之身
出世如何 答。今此界内界外出世出
出世之分別。依十重佛刹見聞解行
之起。依此等義之。出世解行者。尤界
外解行者可云也。善財兜率天子等。解行出
世身上證出出世一乘法。故可後於出世
身上證彼法者也。兜率身者。是界内也。何可
出世身耶。但於難者。兜率天子得益出
彼品。卽天子得益寧依界内解行之類。彼
解行之身可界内娑婆之身耶。解行
身者。設在穢淨之爲所居。故十刹虚融
淨穢之別。出世解行出出世證入依之判故。
如小相品説。後於出世身上之益。以
兜率出獄之身出世身。然今章心必
其人
  九日
一。若先以三乘乃至此如法花説上攝
外機出出世益。有二類中之初類。與
今通攝二機二益。亦有二類中之初
差別耶 答。不差別。擧一機
之始終也 難云。攝界外之機。令出出
世益之中初義。三一各別。三乘益非一乘
。攝二機之中初義。三乘益卽一第方便
故。三乘卽一乘益也。先攝界外機
界内故。後攝二機故可差別也 答。常
途一義云。所引之機唯是一人。而義門別故
再擧之。謂若界内界外相對。唯從界外
之顯相。是屬初門中初類。亦可世間出
世間相對也。若就界外之得益。有出世間
出出世間之二重。相對明之。是屬當門。雖
義門別並攝機始終盡也。但於難者。伴

  尋云。先以三乘引出。後得一乘之義可
別敎耶 答。不別敎也 難云。下
決擇其意科。三乘根不定而進入別敎
云云何不此義耶 答。進入別敎之
機。三乘本來一乘所目見故不之也
一義云。前約三一別論門。是彼三乘益非
一乘敎之攝益故。偏云界外機也。今約
所流攝方便等故。彼三乘等總爲一乘之所
也。雖事物是一。由所望有異故前後兩
出歟
一。若界内見聞等今界内出世者。約其依
身分段變易歟。約業力之繋不繋歟 答。
一義云。不依身也。假雖分段身。不
業力繋縛者。是名出世。亦名界外也。
若未離業縛者。是名世間。亦名界内
難云。初住已上是解行位。又離業繋。而今
界内通見聞解行。豈解行位之人爲業力
繋縛。尚於三界自在耶。是以指事
意。以分段界内。以變易出世。正約
依身答。圓敎意不變易。以分段身
佛果。是以天子并善財等。皆以界内依
五位法。豈名世間耶。是則假雖界内
分段身。不業力繋縛。任本願力
界生自在者。是名出世。明知。不
也。但至界内通見聞解行等釋者。此有
多説。一義云。非眞實之解行。只指見聞中
信受解悟解行
一。出世唯解行出世見聞之機
 答。章文不此類也 難云。定性二乘
無餘還生之後進入一乘。豈無出世見聞之
耶 答。三生門建立者。付直往機
之也。無餘還生進入一乘之類。煩惱已斷
無漏已生。故進入一乘卽得解行益。故無
界外見聞之義也。但於難者。自元於入寂
以後迴心之人者。不三生施設。今不
迴心類。無相違
  十日
一。一依菩提留支依維摩經等立一音敎
菩提留支一音敎。大小並陳歟 答。一義云。
大小並陳也 難云。當段云。隨根異解故有
多種一音異解如何 答。刊定記・大乘
義章・大疏演義抄。菩提留支大小並陳。羅什
一音異解也。但於當段隨根異解之釋者。佛
音兼陳大小。隨小機聞小乘邊。大機聞
乘邊。故隨根異解釋也
  此外人法影略文義當章略述十家。故
一音敎別不二重。二師義合心得

一。依楞伽等經立漸頓二敎誕法師依
漸頓二敎歟 答。爾也 難云。彼經
意地前四十心通爲四漸。地上佛果總爲
。何以此文總判一代於漸頓二敎
依憑耶 答。當段但於難者。經文多含
解不同也。何執一途之配釋。抑餘師之高

一。遠法師等後代諸徳遠法師立漸頓二
歟 答。爾也 難云。大疏中釋曇牟懺三
藏半滿二敎了。云遠法師亦同此立
其半滿者。是聲聞菩薩之二藏也。而今章漸
敎中具大小乘。頓敎唯菩薩乘也。名字義勢
共相違。如何 答。當段意立漸頓二敎云事
分明也。但於難者。此師具立半滿與漸頓
之兩種二敎故。隨一義各指同之
  十一日
一。立三種敎謂漸頓圓光師三種敎中。今
經攝何敎耶 答。今經圓敎所攝也 難云。
光疏第一云。今經者。三敎之中蓋頓敎所攝
何背彼師立敎。可圓敎耶 答。當
段云。故各爲圓。卽此經是也。探玄記第一云。
卽以此經是圓敎所攝圓敎所攝云事分
明也。但光疏約化儀頓敎所攝云云
化法圓
一。故名爲圓卽此經是也光師意。圓敎所
被機者。限地上歟 答。可地前・地上
 難云。旣 云分階佛境。知初地以上云事。是
以智論中。不共般若被唯地上菩薩。不
地前不共般若豈非花嚴經耶 答。演義
抄二下云。上達之言義兼地前。分階佛境卽
是地上○況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豈非分階
佛境之人但於難者。不文義之趣
誇節之難
  慶長十九年甲寅三月十日
  總讀師實英權律師


五敎章上卷不審四

  二日
一。一因緣宗謂小乘薩婆多等部初二宗
者。限薩婆多成實之二部歟 答。不
也 難云。大疏辨違云。但收義不盡。以
十八部中但判二故抄釋此文云。但判
二者。唯明有部及經部故。除本二部故云
十八部中如解釋者。限二部如何 
答。折薪云。薩婆多。此云説一切有。而云
者。等取雪山部多聞部。輪論指此二部。多
一切有部也○成實經部等者。等取説假
但於難者。大疏釋約文段之面
此判歟。今有等言間不二部
一。就護身法師立敎。第四眞宗敎第五法界
相替歟 答。可相替也 難云。眞宗名
依正。法界名通情非情也。佛性名局
。何不佛性宗眞宗稱耶。第四第五
差異難分也 答。第四眞宗敎者。專以
宗故限有情。第五通情非情一切境
遙相替也。但於難者。今眞宗者。佛性名
眞宗也。佛性卽眞故也
一。付耆闍法師六宗敎。第三第四各別歟 
答。爾也 難云。第三第四敎名言雖異也。其
義更不差異。所以然者。如幻者是喩。
眞空者是法也。唯是法喩之別。其義無差異
何各別也可云耶 答。六宗敎中第三第
ナル故可差異マテハ無子細也。但於難
者。不眞俗諦。眞宗眞諦也。又不眞
依他如幻也。不依他體也。眞宗圓成
眞理也。事空理空不同也
  尋云。若爾者。第四第五如何不同耶 答。
第五眞諦中不空性徳別立一敎
也 重尋云。此師不眞宗衍師所立
如何異耶 答。法門分スル也。但所依
經定時。衍師般若經。此師諸經

  三日
一。亦名漸敎漸頓祕密等四敎。藏通別圓
異名歟 答。一義云。付增相一往配釋也。
剋定之異名也 難云。當段云。亦名
亦名頓敎亦名祕密敎是化法中
如何 答。一義云。漸敎祕密敎者通スレトモ
四敎。以聲聞不見聞。花嚴是祕密義增故。
增相祕密敎。又乾惠等十地三乘通漸
之增。是故約增相漸敎也。雖然祕
密漸敎得名不四敎非也爲言是約
。如本宗心得也。但於難者伴一義

一。四名圓敎天台圓敎可事事無礙
歟 答。爾也 難云。事事圓融之深義。自宗
圓極之所談也。何可餘宗耶。是以大疏
之中。釋天台圓敎之義。述事理具足不偏不
。不事事無礙之義答。當段云。一
卽一切。一切卽一等。花嚴是也諍事事
無礙之義也但於難者。法相圓融ヲハ知業
圓融談也
一。花嚴是也何經圓敎之證耶 
答。以花嚴圓敎也 難云。彼宗以法花
純圓。尤可法花經。花嚴別圓兼含。更
彼師所存如何 答。當段云。四名圓敎○
一切卽一等。花嚴是也但於難者。彼宗
超八敎心得故非相違。或法花花嚴同
ナレハ。強非相違。依之唐本章云。花嚴等
經是也法花ヲモ攝也
  四日
一。八依江南敏法師敏法師者江南人歟
 答。爾也 難云。花嚴傳第三云。釋法敏。姓
孫氏。丹陽人何云江南人耶 答。當段
云。八依南江敏法師但於難者。遊方化
物故。隨擧一處也。非相違
一。釋迦經謂屈曲敎釋迦經限屈曲。盧舍
那經限平道歟 答。爾也 難云。法花涅槃
等經中。説ケハ如來藏性實相法界。平道不
遮那經加之花嚴四諦品中。旣 説權法門
屈曲敎又可舍那經也。何況梵網經旣 舍
説。不平道歟如何 答。當段 但
於難者。涅槃經等平等一性ケトモ三乘機
スルヨリ屈曲取也。又法花涅槃説キタマワ
サル佛アリ。花嚴不説之佛ナシ。次梵網經
臺上舍那誦出。而釋迦傳受於十住處
散説。正是釋迦説也。則釋迦爲敎主故。不
テモ娑婆穢土舍那ルニハ敎主
一。以彼臨門中牛車光宅師意。臨門三車
中菩薩乘者。小乘敎中菩薩歟。大乘菩薩歟
 答。大乘菩薩也 難云。光宅疏釋方便品
尚無二乘。何況有三之文尚無二乘者。
尚無偏行六度菩薩乘等偏行六度菩薩
者。是小乘敎中菩薩也。如何 答。探玄記云。
以是大乘中權敎方便説故但於難者。光
宅意雙破二類菩薩故。不偏屈
  五日
一。名轉法輪今轉照持之得名。指所被機
之觀行歟。能被敎之説相歟 答。一義云。能
被敎之説相也 難云。如轉法論
他之二轉。爲自轉者。正是所被機。速疾
破三界煩惱。證得見修無學三道之義
也。三乘觀智照破實有執照法輪。令
乘人修持實有法持法輪。依之述記第
一本云。世尊初説三乘。同行四諦有敎
轉法輪。以十二行相獨得轉名。第二時説
。獨行空行之敎。照破有故名照法輪。第
三時説遣所執空二性有。三乘之人。皆
修持持法輪是卽三時並約所被
機之觀行答。大疏二上云。眞諦三
藏。依金光明轉照持三轉之敎○謂七
年前説四諦轉法輪。七年後説般若
轉照二輪。以空照有故。三十年後具轉照
。以雙照空有。持前二旣 云説四諦
名轉法輪。明知。約能説能轉轉法輪也。
今佛説般若破二乘法執實有。佛説
示空有。以明法體上持空有二
之旨也。是則總約能説能轉轉。雖
時別各轉法輪。而後二時亦云具轉照持也。
集成云。一轉法輪。深密云四諦輪。二名
法輪。深密云隱密輪。三名持法輪。深密云
顯了輪。故慈恩云。金光明經。説此三輪
轉照持深密云隱密顯了。定知。是約
詮敎之了不了。爾者金光明所説之名字。亦
是同也。但於述記釋者。彼卽轉照持之
三乘局對三時。然大疏令後後具前前
一。三名持法輪唐三藏意。第三時顯了説
者。局三性歟。通三無性歟 難云。唯識論
本頌云。故佛密意説一切法無性述記第
八上云。總密意説三種無性凡言三無
者。指第二時般若經之所説。然其所説。
是隱密覆相之説也。何云第三時顯了説
耶。是以當段云。顯了意説三性及眞如不空
理等顯了所説者。不三無性云事明
鏡耶 答。探玄記第一云。第三時中。方就
乘正理三性三無性等唯識二諦方爲
大疏第一上云。第三時中。就大乘正
具説三性三無性等方爲盡理第三
時顯了所説。通三無性云事解釋分明也。但
本頌文者。大疏第一上云。於彼三時。初
有邊。次墮空邊。俱非了義。後時具説
計性空。餘二爲有契會中道方爲了義
三無性二義。若約隱密總説之
無性。唯得遮情之一邊。不表得之實義
是名密意第二時敎也。若約遍計理無
依他無性圓成相無等之義。以三性顯了言
般若無性。爲三無性非空非有之敎。是
顯了第三時也。故大乘法苑林第一
云。花嚴深密唯識等第三時也。以顯了言
三無性非空非有中道敎此意也。次
當章釋者。雖第三時通三無性。且對第二
。唯三無性以爲顯勝故。偏標三性也。一
義云。只是略無。不別由
一。此三法輪中○始終二敎深密第三時
終敎歟 答。爾也 難云。探玄記中。合
第二第三時共爲始敎何爲終敎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會此相違。和漢先徳
異義。依指事意者。若約成佛不成佛
者爲始敎。若約空不空門者爲終敎故。
相違
  六日
一。就法分敎就法ノ法ハ指能詮敎法歟。指
所詮義法歟 答。能詮敎法也 難云。旣
就法分敎。所分是敎法也。所約就之能分
法豈亦敎法哉。況探玄云以義分敎。知指
法也。加之當段下文云。此約理以分
敎耳如何 答。義苑云。就法者敎法也。
謂於一代敎法之上。約其大小權實漸頓偏
圓流類別故。分成其五。若爾賢首約義以
五敎。何得却云敎法耶。雖義爲能分
敎爲所分。此中旣 云就法。知。是其敎法。故
下結云。此約法以分敎耳 。若就法義如
別辨但於探玄記釋者。於能分
也。謂探玄記者。以義爲能分。當段者以
敎法能分。所分者。兩釋共五敎也。於
兩釋不同ナル子細第五圓敎稍不同也。
玄云。明一位卽一切位。一切位爲一位乃至
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敎當章ニハ爲善伏
太子説名爲圓滿修多羅故立此名
故玄記義分敎。當章敎法敎名
也。前四敎以之可准知。所分五敎。彼此淺
深優劣等不同無之也
一。爲善伏太子所説等圓敎證歟 答。爾
也 難云。見經文圓滿修多羅之時有
三乘得益。何可圓敎耶 答。當段 但
於難者。三乘得益當機之益。太子得益一乘
法門善財所得之法門也。故知。圓敎必具
量眷屬經故。三乘得益ハ眷屬經。太子所得
主經益也
一。中間三者○三乘敎也始終頓三敎皆
三乘敎歟 答。爾也 難云。清涼大
師。終敎已上一乘&MT06279;&MT06279;三乘敎義不之。
爾者師資相違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
師資不同。各依一義。今章主意。中間三敎
皆三乘敎。清涼彼三敎一乘。宗密終圓二
敎一乘云。三義不同也。然今三人所得故名
三乘敎事。古來有二義。一義云。法花以前諸
楞伽勝鬘淨名等中。説一乘道理云事。三乘
中菩薩乘。見解之。菩薩直解一因一
果實理。三乘三果各別執心無之。是故望
薩所知。一因一果一乘大道也。清涼大師。望
菩薩終敎已上一乘釋也。雖然聲聞緣覺更
之。此二乘不知望レハ猶三果各別滯。
宗家此邊三人所得釋ハ也。兩師各存
邊一義表裏差別也。是故或云三乘或云
一乘。非相違
  七日
一。卽如上深密經等三法輪中後二是也
深密第二時敎可終敎歟 答。第二時者
始敎也 難云。深密第二時可諸部般若
而般若部中可淺深歟。是以智光三敎。
般若經第三時一切皆成之義。加之至
相大師。以大品般若三乘終敎給ヘリ
何 答。探玄記云。判以深密經中第二第三
時敎。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今合
總爲一敎。深密第二第三時敎。共始敎大乘
意也定タリ。但於難者。般若部中雖淺深。皆
空爲本故。大品般若等少分屬無可心得

一。法鼓經中以空門爲始以不空門爲終
始終二敎得名者。依法鼓經歟 答。爾也 
難云。如經説者。可有餘教無上敎。何背
經文始敎終敎耶 答。當段云。謂於
出始終二敎○無上説非有餘説
主旣 引得中之證文故任解釋也。但於難
者。直名有餘教者。小乘又有餘説ナルヘシ
此義改名始敎也。若直名無上敎
後圓敎故。改名終敎
一。就信言中約始終二敎説空不空二眞如
起信論空眞如者。深密第二時之空門始
敎歟 答。爾也 難云。起信論是性宗終敎
之本論也。法性眞空理。何可第二時之空
耶。何況准法鼓經文。空門是有餘未盡
理之敎也。豈起信論空眞如。有餘未盡之説
耶 答。一義云。五敎之淺深。專依眞如法性
隱顯之義立之。而起信論絶言依言空不
空等之義。眞如門根本也。故依此建立始終
頓之三敎也。依眞如空門立始敎。依
空門立終敎。雖始終二敎等有淺深。於
眞如空不空之義。全不淺深。例深密
三時。初時約依他有。第二時約遍計
空。第三時約三性中道。雖有空中三時
淺深。約第三時中道時。全無依他之有
淺。遍計之空深之義。空不空二義又以爾。空
不空敎所依也。全非淺深也。但於難者。起
信論五敎總含之論故非相違
  八日
一宗乃有十斷證次位之差別立五
。約所尚差別十宗歟 答。爾也 難
云。若依斷證次位之差別立五敎者。終
敎已上同菩薩位。尤可合爲一敎。又迴心敎
乾惠等之十地。直進敎立五十二位。旣 斷
證次位全別不同。何不開爲二敎耶。若約
所尚差別十宗者。始敎中有空二門。圓
敎中有同別二敎。何不別立耶。如彼小乘
中三四五六之四宗者。纔約法空小分
。分爲六宗。今亦可爾。且如同別二敎者。
事理無礙與事事無礙義門大別。何不
二宗耶 答。大疏一云。又夫立敎必須
斷證階位等殊宗。但明所尚差別。前之
五宗執法有異故分五宗。斷證次位不
八輩合爲一敎抄第四云。敎有斷證等
宗不約此位等無多故但有五。所尚各別故
十宗但於難者。終敎已上縱雖
薩位。於斷證次位其差異故。開爲多敎
具如下卷立十門。次至迴心直心之二
者。凡始敎者實有大小之二機。各歴
分之次位。由是不終敎已上但菩薩敎
故不二機斷證次位重意云。於一代
。或有三乘機別ナリト而同用一位。是小
乘敎也。或有三乘機異亦歴各別之次位。卽
始敎也。或有三機別唯歴一道。卽終頓
圓之三敎是也。雖三機別唯是菩薩乘
而不斷證次位有其差異。具如下卷
行位章。次於十宗等者。縱雖何敎。若有
尚差異。則其敎中所被機。不聲聞菩薩
共可宗尚。卽如小乘敎中。或執法無去來
或執現通假實等。三乘共有此之執計。而始
敎中空有二門者自本。此敎ハ通被大小二
故。或有迴小入大之敎門。是名迴心敎
或有直往入大之菩薩。是名直進入。是則別
二門。各攝一機也。全不所尚異
次同別二敎者。只是上中二機之入門異。而
其所入法界同是別敎一乘故。亦不
尚不同也。故抄云。位等無多故但有五。所
尚各別故有十宗者。尤有其謂
一。此有二一人天乘人天乘敎可十宗
耶 答。爾也 難云。十宗建立。是就
敎門立之。以非佛敎如何屬佛敎宗
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今人天乘者。是
一向以梵王等所説五戒十善等。非人天
。屬十宗内人天乘敎者。是佛成道最初。
提謂等五百價人三歸五戒等。以
人天乘敎也。所詮同是如來金言也。
更非凡人説故。可佛敎宗
一。彼立三聚法三聚聚義是積聚義歟 
答。爾也 難云。以無爲聚者也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無爲有三無爲。三種
合集名一無爲故。於無爲猶在聚集義
爲言
  九日
一。二法有我無宗小乘説法空歟 答。
爾也 難云。准諸經論所説。小乘但説
法空何説法空云耶 答。阿含
經云。無是老死誰老死無是老死
法空。無誰老死是生空故。説法空云事分
明也。但於難者有二義。一從多分小分。小
多分明人空。二從顯了不顯了。雖
。未顯了故不法空云也。依不顯了説
及小分説者明法空
一。謂大衆部等取七全一少分歟 
答。爾也 難云。會解記云。法無去來宗中。
八全一少分如何集成亦引清涼
八全一少分
答。
抄四下云。謂大衆部等者○等取六全一少
。謂都七全一少分但於難者。抄有
歟。現流布本皆云都七全一少分
集成所引者。會解記第十釋彼抄云。有
本云雪山轉者非□云云
一。以過未體用無故過未無體用義
 答。爾也 難云。過去已滅。未來未生。體用
俱無大乘所談也。差異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過未無體義。大乘更無異。就
在有體用義大小不同也。今法無去來宗意。
現在上體用者。俱卽實有也。更不
。大乘意。現在上體用者。依他如幻假有。不
實有。差異遙別也
  十日
一。四現通假實宗現通假實者。唯約
歟。通眞諦法歟 答。可眞諦也 難
云。部執異論云。分別説部是執義本。苦非
。一切入不成就。一切有爲法相待假故立
苦。無人功力唯局有爲如何 答。
折薪云。清涼云。一全一少分。一全卽説假部。
此與一説説出世別。非一向假故不
。卽非出世法一向皆實故。不説出世
。旣 世出世法皆有假實故。順所立以標
眞諦法云事分明也。但於難者。以
道諦是眞諦。是有爲故非相違
一。諸法在蘊可實在界處假五蘊實。十八
界十二處假歟 答。爾也 難云。若義定
假實者。蘊是聚集義也。何云實耶。若約
攝法假實者。蘊不無爲。尤可
也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於現在
分聚集。乃至識分聚集他法
唯自類ヲノミ集故。五蘊云實。界處根境識
三。互相望他法也。他法立假也。根對
境。境對根立レハ相待假也
一。成實論等經部別師成實卽名經部
歟 答。寛狹有異。成實亦是經部別師也 
難云。探玄記釋現通假實宗。云成實論及經
部別師亦同此類豈非成實外別有
部別師耶 答。演義抄四下云。其成實論。先
是數論弟子。以所造能造。後出家入
時。經部攝故又大疏一下云。釋現通
假實宗其成實論經部師卽是此類
釋云其成實論卽少分末經部此成
實名經部別師云事分明也。但於難者。三論
玄云。問。跋摩旣 排斥八楗汰五部。成論
之宗正依何義。答○眞諦三藏云。用經部義
也。撿俱舍論。經部之義多同成實探玄
記釋。經部種類。是繁多故。擧成實而等
諸餘也。以成實亦是其隨一故非相違也。
探玄記成實論及字經部別師有多類不同
故。以及字多類經部兼也
  十一日
一。五俗妄眞實宗俗妄眞實通約三科
假實歟。別約蘊門之歟 答。通約
假實也 難云。第四宗旣 許界處
是假故。今所論假實者。尤於蘊門上
之。若於界處更論假實者。假義同前。何
第四第五之勝劣耶。實義還淺於第四
。豈非顛倒耶 答。一義云。現在法中。總
三科。世間因果是俗諦是假也。出世因果
是眞諦是實也。然第四宗。執五蘊唯是實。今
假實。又前宗唯執有爲法相待假。不
滅諦涅槃無爲眞實。今表顯諦理之實義故。
四五兩宗有淺深也。但於界處假實。側
假同前。實劣於前。云難者。此亦彼界處中。
世間有漏分是假也。出世無漏分卽可

一。此通初敎之始分通大乘義。局一説
歟 答。爾也 難云。第三宗以後。漸談
過未之法空。何不大乘一分耶。況第四
宗攝成實論。而成實論分通大乘者。南山大
智等律家列祖之定判也。加之乾闥婆城喩。
是大乘法門也。彼論中亦有此喩。尤可
大乘如何 答。分通大乘之義。諸師異釋也。
當段釋分明也。加之折薪釋此通初敎之始
云由此敎二。一迴心二直進。於始敎
亦分始終。如下類有此。況正當小乘分通大
故。六宗立在小乘通大乘意云。
迴心敎名初敎始。以直進敎終故。或
空有相望可始終歟。但於難者。諸師取
義隨宜不定故。二十部中判空有假實
一准。如南山等。小分諸法空卽入空宗
當章則窮法空方名空宗。卽諸法但名
者是也。各依一勢相違
  慶長二十年乙卯爲春季恒例談義任古抄
書集畢不可有定量
  花嚴末資實英


五敎章上卷不審五

  二日 乘敎開合第五
一。初約敎者乘攝敎之義無之歟 
答。可之也 難云。當章意。欲自宗五
通諸師所立之乘敎。其中初義會此方
諸徳之立敎。次義會西域現傳一乘三乘之
異説。然以乘攝敎之義。非今所用故不
也如何 答。一義云。准第二義反以自顯
故。不別科歟。但於難者。無文義自在
故無相違
一。或開爲二○爲方便故別敎三乘相望。
所流攝方便之義歟 答。無此義
 難云。當段云彼所流故。又云爲方便
。諸敎相收科云以攝方便故者。皆是三別
相望如是釋也。故知。三乘望別敎一乘。可
所流攝方便之義也 答。敎義攝益第二
云。或俱非敎義。約別敎一乘加之一
乘義中。約同敎七種一乘之時。方有
流攝方便之義。卽知。非別敎意歟。但於難
者。三別相望名方便究竟。是則唯爲
一之差別。都不同別之有異。直約乘體
無二是釋也。對比權門之義邊。自落
于同敎門。若自別敎者。本來不三乘等
彼同敎者。尚是敎相施設也。此以權機引入
。卽名攝方便敎也。唯別敎一乘。是圓敎
之正體也。仍至于別敎自言。深有其謂

一。先明一乘隨敎有五中間三敎
一乘歟 答。爾也 難云。前分敎開宗中。
中間三敎三敎。今何通名一乘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折薪云。上約揀別
三一不同。今約收攝。則以義攝之故。約
佛性平等密意三義以明一乘
  尋云。一乘之義不小乘敎。有何意耶 
答。折云。以小乘一向不大乘故。無
乘義疑云。旣 以密意亦爲一乘者。
一乘義云如小。論云。自有聲聞法緣覺法
及佛法一乘亦名大乘亦名佛法。如
此經第九地初偈云。爲於佛身
盡佛法旣 許小乘亦有佛法。何無
乘義耶 答。今所立一乘者。雖顯了
密意不同。並有同三乘一味之義
故名一乘。然小乘中佛法者。一向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