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倶舍論頌疏抄 (No. 2254_ 英憲撰 ) in Vol. 64

[First] [Prev+100] [Prev]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八
      (頌疏論本第八)
尋世間品得名如何 惠云。可破壞故名曰世
間者。可破壞故。釋世字。墮在世中故名間。准
此牒文者。頌疏可破壞故名曰世間之本在
之歟。流布本無之 麟云。三界有漏可破壞
故。對治故。名爲世間 准此等釋。世言
破壞義。間者。三界有漏墮在破壞中故云
間。有漏法無漏能治故云對治也
問。云可破壞。云有對治故。意如何 古抄云。
瓶衣等法終破損法也。心心所不相應等法
終可被對治。故有漏道一往成能治。下地
斷道。遷上地時被斷捨。乃至無色道起無漏
道時被斷捨。故可對治義也以上
一明有情世間 寶云。就世品中。先明有
情後明器者。外由内感故。先能依。後所*依
故。先明内果。後明外果
一總辨有情 此科總別次第也。可思之
論云○今次應説 二聚差別者。正定聚
三聚別也 寶云。而有二問。一問三界體。
二問於中處 云云 光云。第一明三界結前
問起。於前品未已依三界分別諸心。今次應
説三界是何各自界中處別有幾
列五趣名 五趣義如次下科。趣者。所往
趣也
梵云那洛迦 麟云。言捺落迦。此云苦具。
亦云不可樂。婆沙云。問云。何故彼趣名捺
落迦。答。是那落迦所趣處故。是中有那落迦
故。名那落迦。言那落迦者。正理云。那落
名人。迦名爲惡。人多造惡。顛墜其中。由如
是故名那落迦趣。或近人故名那落。造重
罪人速墮彼故云云 准上兩名捺落。是短
聲總談彼趣。那是長聲別顯所有。然今章中
但一名耳 尋云。苦具意如何以無量苦具可
責罪人。故云
苦具。鐵繩
等生苦具也
三界義云。梵云捺落迦。此云苦器。
造惡業人墮於苦器中。受諸苦故云苦器云云
准此可思之
似傍行故 麟云。正理云。彼趣多分身横
住故。或彼趣中容少分非傍行者○新云。
如傍蟹等横行名傍○婆沙問云。何故名傍
生。答。由形傍故行亦傍。由行傍故形亦傍。
准此即應牛馬等類亦是傍行
謂餘生中○ 古抄云。釋鬼有四義。第一
擧因。後三約果云云 麟云。前世爲餘生也
云云 光云。餘生中喜盜他物習慳貪等
私云。慳貪是餓鬼業因也。故於前世由貪盜
他物者。受餓鬼報爲言 正法念經云。若人貪
嫉狂奪人財。破人城郭。殺害抄掠。得財奉
王大臣。轉増凶暴。墮熾然餓鬼中
又多是所祀祖宗 私云。於鬼種類品
也。勢力鬼住山谷居靈廟。若人不歸敬起災
難。故所祭祀歟。或又祭祀得所棄食餓鬼
在之。今釋顯此類*歟
又多希求○ 私云。從他求遺落等食存
活類歟 麟云。雜心從他希求名餓鬼云云
又多怯劣○ 此約卑賤形 *顯其類也
孟蘭盆經疏宗密
然鬼有三種。一無財鬼。不
得食故。二少財鬼。少得飮食。三多財鬼。多
得飮食。此三中各有三。初無財三者。一炬
口鬼。謂火炬焱熾常從口出。由前生燒壞村
柵以此求財墮地獄。從地獄出墮此鬼中。二
針咽鬼。謂腹大如山。咽如針孔。謂破齋夜
食。盜竊衆僧之食故。三臭口鬼。謂口中腐
臭。自惡受苦。以多貪名利自是非他。據此三
種。寧呑鐵丸不食信施。少財三者。一針毛鬼。
毛利如針。行便自刺。爲貪利故。妄行針灸
及刺畜生。但爲求財不能愈疾故。二臭毛鬼。
毛利而臭。以販猪羊渇爛刀剥痛楚難堪。
地獄罪終墮斯鬼趣。三大癭鬼。咽垂大癭自
決噉膿。由嫉妬於人常懷瞋恨故。多財三者。
一得棄鬼。謂常得祭祀所棄食故。以罪多福
少。少施多慳。棄擲之物方能惠施故。二得
失鬼。謂常得卷陌所遺食故。以於現財常生
慳着疑欲失者方起捨心故。三勢力鬼。謂夜
叉・羅刹・毘舍闍等所受富樂。類於天人。或
依樹林。或住山谷。或居靈廟。或處空 谷。
形竪而行。屬於鬼趣 以上
略抄
又多怯劣身心輕
&T050511;云云私云。怯劣顯身劣卑形。輕&T050511;顯内心
麁動歟 金光明疏嘉祥
&T050511;難者。謂心無
主當即是散亂煩惱。若配八難。即是世智云云
准之可知之
言人者 梵云末奴沙 麟云。婆沙問云。
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轉輪王。名曼
駄多。告諸人曰。汝等若有所作。應思惟稱
量觀察。爾時諸人即隨王教。欲有所作。皆
先思惟稱量觀察。便於種種工巧業處而得
善巧。以能用意思惟所作事故名末奴沙
多思慮 私云。於五趣中簡餘處云多
歟。思慮者。於諸事思慮分別莫過人也。或
又指種種事業思惟稱量事歟。法苑珠林云。
契經説。有人三事勝於諸天。一勇猛。二憶
念。三梵行 義章云。如雜心釋。意寂靜
故名之爲人。此就人徳以釋也。以人能思
斷絶邪念。名意寂靜 法苑珠林云。如婆
沙論中釋人名。止息意故名爲人。謂六趣中
能止息煩惱惡亂之意。莫過於人。故稱止息
意也
言天者 義章云。如雜心釋。有光明故名
之爲天。此隨相釋。又云。天者。淨故名天。天
報清淨故名爲淨。若依地持。所受自然故名
爲天 麟云。婆沙問云。何故名天。答曰。於
諸趣中彼趣最勝樂善最妙最高故名爲天。
有説。光明増故名天。以彼自然身光恒照
晝夜等故
或復尊高○ 尊高者。身形勝妙最尊最高
爲言神用自在者。神通徳用顯也。衆所祈告
故者。諸人於諸天祈祷告啓也
六欲天者 於五欲妙境受快樂故名欲天
一四大王衆四王天委第十一卷在之
惠云。王即四王衆者。類非一故。即七金山
日月宮四層級住者。君臣合擧。舊名四王天。
不得其衆。四王者。東持國主。南方増長主。
西方廣目主。北方多聞主也
二三十三天 麟云。妙高山頂四面各有八
部天衆。謂金剛手等。帝釋居中。總有三十
三處。故名三十三天也 惠云。忉利。此云
三十三天。亦臣・主合立名也
此云時分 光云。夜摩天。此云時分。謂彼
天處時時多稱快樂哉 寶云。此云時分。
受五欲境知時分故 麟云。言時時唱快樂
者。謂晝夜六時唱樂也
此云喜足 光云。此云喜足。謂彼天處多
於自所受生喜足心 麟云。昔云兜率天是
也。此名知足。一切後身菩薩咸皆生彼天中
名一生
五樂變化天 樂具變化天爲言 麟云。謂
此天隨心樂欲受用境。即自能化種種樂具
六他化自在天 麟云。言於他化中得自
在者。謂此天欲得受用境。便餘劣天子等變
化種種樂具受用也
一等活地獄 光云。正理云。衆苦逼身。數
悶如死。尋蘇如本。故名等活 麟云。牛頭
唱活故活也 義章云。如龍樹説。此地獄
中諸受罪者。各共鬪諍。惡心熾盛手提利刀
互相殘害。悶絶而死。宿業縁故凉風來吹。獄
卒咄之。罪人還活。應聲即活。從此義名活地
獄。多由殺生故生其中。玄賛六云。 虚空中有
大聲言。此諸有情可還等活。可還等活。次彼
有情欻然後起如前。苦具還受殘害
二黒繩地獄 麟云。一釋如章。又云。謂彼
有情業感鐵瑣状。若黒繩鋸斬故曰也。又彼
有情所有筋脈。悉皆化作黒繩。鋸斬故曰也
 義章云。以黒鐵繩拼諸罪人。悉令斷絶。
故云黒繩。此地獄中苦事衆多。黒繩事顯故
偏名之。以其先世讒謗良善。妄言・綺語・兩
舌・惡罵・枉殺・無事。或爲奸吏酷暴無道故生
其中 玄賛云。以黒繩拼之。或爲四方。
或爲八方。彼既拼也。隨其處所。若鋻。若斫。
若斫。若削云云
○三衆多苦具 鐵繩等生苦具也 惠云。
即狹名獅子頭馬頭逼身。合黨即自朋類相
殘害也 麟云。合黨釋義如章。又彼有情
將受罪時周匝有山。一時合逼曰衆合
義章云。於中獄卒化作種種虎狼・獅子・猪・
羊・牛・犬・一切種形。殘害罪人。或復化作兩
山相合鐵輪鐵網一切苦具。治諸罪人。以衆
苦具同皆合會殘害罪人。故言衆合。以其先
世多殺衆生故生其中 玄賛云。此苦有
三。兩山迫二鐵槽壓。三鐵山墮 又云。衆
合苦相彼有情或時展轉聚集和合。爾時獄
卒兩山迫之。復令和合。置大鐵槽中壓之。復
令和合。有大鐵山從上墮
&MT02522;叫地獄 義章云。有大鐵城。五百由
旬。獄卒在中。或斫。或剥。或刃。或刺。或鞭。
或打。或棒。或杵碎其頭。或&T024763;東西如是非一。
令諸罪人發聲叫喚。名叫喚獄。良以先世斗
稱欺誑非法斷事。受寄不還。侵陵下劣。惱
諸貧苦。或破城邑。傷害剥切離他眷屬。或復
詐善誘誑殺之。令人叫喚故生其中
五大&MT02522;叫地獄一義章云。切苦具轉重於前。
獄卒於中。或驅罪人入熱鐵屋。令大喚。名
大叫喚。以其先世熏殺一切穴居衆生。或復
繋閇。墜陷深坑。令大叫喚故生其中
六炎熱地獄 義章云。此地獄中二。銅&T055114;
一名難陀。二跋難陀。熱沸鹹水涌波於中。獄
卒羅刹又諸罪人投之於中。或投炭坑。或投
沸灰。或以膿血而自煎熬名熱地獄。以其先
世惱亂父母及諸師長一切沙門婆羅門等。
令其心熱故生其中
七極熱地獄 義章云。以其先世活煮衆
生。或復生爓。或以木貫生而炙之。或燒山
澤及諸聚落佛塔僧坊。或推衆生令墜湯火
故生其中
受苦無間 惠云。即約自身受苦不休息
或無樂間苦。即約無外樂間内苦。或更有受
生及身形無間等也 麟云。言受苦無間
者。謂彼苦具最極増上。逼害有情相續不斷
故。故名無間。言無樂間苦者。謂等活等七
暫遇凉風時時有等流樂。以間其苦。今此中
無故曰也
一南贍部州 麟云。此無相故不翻名
 惠云。舊云。閻浮提者。提是河名。即無熱
池四河中一。數名拔提河。中有金。名閻浮檀
金。河邊有林。果大如八石瓮。新譯取樹名贍
部州也
此州南邊有○ 本義抄。問。此州南邊有
贍部樹*歟。答。此州北邊有此樹也。於今釋。
者。一義云。此釋意述此州名南贍部州之由
故。此州須彌山南邊有贍部樹故名南贍部
爲言非謂贍部州在處有此州南邊也 一
義云。此州之中。北邊南邊。處處可有贍部
州也。故勘圓釋一一云。於此池側有贍部
高大其菓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州。或
依此菓以立州名。任今論文明。北邊有膽部
樹。當卷云。此州南邊有贍部樹。指南邊有
贍部樹也。故清凉大師演義抄八上云。 若立
世阿毘曇云。樹在此州之南
東勝身州 麟云。梵名毘提訶州也
以牛爲貨易故* 麟云。西州梵名瞿陀。此
云牛貨。因高樹下有一牢牛。爲貨易處故以
名焉 起世經云。閻浮提人所有市易。或
以錢寶。或以穀帛。或以衆寶。瞿陀尼人所有
市易。或以牛羊。或摩尼寶。弗婆提人所有市
易。或使則帛。或以五穀。或摩尼寶。欝單越
人無得市易欲自然
此云勝處 麟云。彼州壽命・衣服・飮食等。
皆胖餘方故曰勝處
大梵天王所領衆故 惠云。此上者約處。
所在欲界上。亦有情約處勝名上。後釋勝也
 光云。正理二十一釋諸天名云。○大梵所
有・所化・所領故名梵衆梵輔者。於大梵前
行列侍衞故名梵輔
廣善所生故 惠云。廣善所生。即是無尋
有伺定業。又准下文修四梵福量得生也
十八卷云。一爲供養如來駄都。建卒都
婆於未曾處。二爲供養四方僧伽。造寺施園。
四事供養。三佛弟子破已能和。四於有情普
修慈等
由彼獲得中間定故 麟云。謂中間禪梵
王所得。以無尋故勝下。界有伺故未及上。故
名中間。言最初生最後沒者。謂劫初時梵王
最前生。劫壞之最後而沒也
威徳等勝故 古抄*云。威徳等勝也等者。
指梵輔天也。或擧威徳等取諸餘徳也以上
於二禪内光明○云第二禪也 寶云。自
地天内光明最小故名小光
意地樂受故○ 麟云。無五識者。名意地。
離下地喜貪。説名爲淨 *本義抄。問。意地
樂受既通染汚。何立淨名哉。答。意地樂受
説名爲淨者。第三意異熟樂受説名爲淨爲言
非謂意地染汚樂受名淨歟。善法及無覆無
記法。名爲淨地也*以上本義抄。問。上中品
障者。指上中二品歟。答。于雜修意者。唯。
就上品中分別之也。所謂一上下品。無煩天
業因。二上中品。無熱天業因。三上上々品。
善現天業因。四上勝品。善見天業因。五上
極品。色梵天業因也。故婆沙論云。雜修意
是勝功徳非下中品所攝。唯有上下・上中・
上上・上勝・上極。故唯有五文*&T072114;
如雲密合 古抄云。問。既云雲地。云何
云如雲耶。答。雲是龍氣也云云故雲有下天
事也。上天地雲似云雲地歟*以上
煩謂煩雜 惠云。上五天皆名無煩。唯聖
居。下地煩惱斷名淨。淨身所居名淨居也
已得雜修上中品定 雜修靜慮事。如第二
十四 古抄云。依五品雜修定生五淨居也。
立品者。上下・上中・上上・上勝・上極品以上
故名無熱 麟云。或令生下煩惱名熱。此
初遠離得無熱名。或復熱者。熾盛爲義。謂上
品雜修靜慮及果。此由未證故名無熱
餘品至微 惠云。有上極一品定障。名餘
品也
故名淨居 光引正理云。離欲諸聖。以聖
道水灑煩惱垢故名爲淨。淨身所止故名淨
居。或住於此窮生死邊。如還債盡故名爲淨。
二者所住故名淨居。或此天中無異生雜。純
聖所止故名淨
言除無想天者 麟云。正理云。無想天即
廣果天繋業果故。不應別立爲一天處。然梵
王是一。要依同分立。天處名非一梵王可名。
同分故與梵輔合立爲一天處。高下雖殊地
無別故
更無別地 薩婆多宗意立十六天。不立
大梵無想一地。同處無別地故也
不別身形壽量皆不等 神云。然梵衆天
壽量半劫。身量亦有半踰繕那。至梵補天壽
量一劫。身量一踰繕那。又至大梵天壽一劫
半。身量一踰繕那半
與廣果天身壽等 壽五百劫。身五百踰
繕那也
因果別故 古抄云。廣果天業有心
有想
想天業無心
無想因果倶以有心無心爲別也
以上
無色界都無處所 *本義抄。問。既云空無
邊處等豈無方處耶。答。若色界天上別有無
色界天者。可云無色界有方處。而色界天上
別無無色界天。故云無色界中無有方處也。
但於空無邊等之處言者。以衆同分及與命
根名處。非方處名處也*以上
一空無邊處天 二十八卷云。謂修定前起
加行位。厭色境故作勝解想。思無邊空加行
成時名空無邊處
於過去修得定處中有起 無色沒生欲色
界時。彼中有起在處。光二釋在之。今釋當光
初釋也。光云釋言是處者。於欲色界隨其
所應得彼定處此釋意任論現文也。論上
標。謂於是處得彼定者。下云。命終即於是處
生故述。即於是處中有起故。是處之言無諍
可指上。謂於是處之是處見。可思之惠云。准
疏釋即於過去得定處中有起。此釋恐非。應
是無色界死處中有起名即於是處。若取得
定處。豈無色界生經二萬劫等無行動等也
尋。光第二釋如何。光云。復從彼沒生欲色
時。即於應所生處中有起故 此釋當生
所起中有爲言
無色無身○ 惠云。問。若爾欲・色界心
等。何故不依同分及命耶。答。無色同分命強。
從勝定生能伏色想。若欲色界身勝。心依身
轉也。又欲色界同分及命。此二依色轉。無色
同分及命自相依。欲色同分命不相依者。以
二劣不如無色也 相依者。命根依同分。
同分依命根也
界是總名 光云。言界者。或是持義。或種
族義。界者。有三義。一族義。族謂種族。謂三
界繋法不同各有種族也。二持義。持謂任持。
三界法各自任持不相雜亂。三性義。性謂體
性也。三界一一各有自體性故。可思之 義
章云。經名爲界。亦名爲性。界別名界。性別名
性。諸法性別故名爲界 神云。又二十居
止是欲之界名爲欲界。此界力能任持欲。欲
從所持爲名。故名欲界。色・無色界約義而辨。
應知亦爾
欲所屬界○ 此是論初解也 光云。欲
是能屬。界是所屬。能所合論故名欲界。以欲
強故且別言欲。即以別標總界也。如人所屬
縣。人是能屬。縣是所屬 論下文云。又欲
之界名爲欲界光云。第二解約依主釋。此
界是欲之界。故名欲界 初解第六囀依主
釋。第二解第七囀依主釋也
如言胡椒飮 光云。飮中有胡椒名胡椒
飮。環上有金剛寶名金剛環。具足應言胡椒
所屬飮金剛所屬環 寶云。如飮中胡椒
屬飮義。鐶上有金剛寶。金剛屬環義。由此飮
名胡椒。鐶名金剛
名之爲欲 惠云。貪心名欲。境非是欲。能
生欲故名欲界。色界色勝。不能生欲。不得名
欲。五蘊名界。欲屬此五蘊。或界能生欲名欲
界。色・無色界准此釋
如經頌言 寶云。此頌是舍利子對外道
説。外道計。欲是外境也。佛法言欲即是貪
也。第一句非外道。第二句述自宗。後兩句釋
非境因也*
世諸妙境 光云。問。何故名妙。答。如婆
沙一百七十三。一解云。復次諸欲下賤。而貪
欲者分別増益取爲淨妙。故説爲妙。問。何故
但言五欲妙境 不云法耶。答。如婆沙。意
所識法。何故不立妙欲耶。答。皆是愛所縁者
立妙欲。意所識法有非愛所縁故不立妙欲
邪命外道神云。尼揵子&MT02523;刑邪命外道。詰
尊者舍利子
舍利子事 恵。梵云舍利弗咀囉。今言舍利
訛也。舍利弗此云鶖。即百舌鳥。是母名。
咀囉云子。以母辨才如鶖鳥。此是彼子故以
名焉
苾芻事 惠云。苾芻此云乞子。舊云比丘。
西國草。具五義四徳。五義者。一此草未生。
草競生況佛未出世外道皆興。二此草生已
諸草皆滅。況佛出世外道投佛出家。三此草
生已掩諸嗅氣。況佛出世所至之處止諸惡
事。四此草不致旋嵐猛風傾動。五此草不
致麁垢染汚。況佛破戒垢不能染汚。四徳
者。此草香氣遠騰。二引蔓滂布鈞鎖相連。
此三草伺日傾。四此草如來涅槃悉變自。苾
芻具前五義四徳取草名也
一三界一多事 論。三界無邊如虚空
量。雖無有始起有情。無量無佛出於世。一
一化度無數有情。令證無餘涅槃界。而不窮
盡猶若虚空
*一世界横竪*事 論云。當言傍住○不説
上下。有説亦有上下方。餘部經中説十方。
色梵上復有欲界。於欲界下有色梵 光
云。説一有切部。答。説有八方世界傍布。經
中既説四方。不上下。明知傍布。經説四方
*攝四維也 有説亦有上下二方
*一日月照*事 光云。一日月所照名一
世界。千世界有一梵王。梵王通爲千世界
*一離欲通局*事 惠云。問。若離此欲界貪。
諸欲界貪皆得永離否。答。皆得永離。以同修
欲界故也 麟云。若發神通。但往自界不
往他界
於中地獄等 惠云。於中地獄等者。前明
三界。通外器・善・染・中有。今五趣狹。唯取異
熟無記五蘊有情爲體。故言於中
謂前所説地獄○ 問。阿索羅何趣*攝耶
 光云。婆沙一百七十二説阿索落。有説是
天趣*攝。如是説者是鬼趣*攝也評家意鬼
趣*攝也。阿羅者。其性諂曲憍慢無入正
性離生。若天趣*攝者。寧無入聖義耶
若通善染趣便相雜云云 *本義抄。問。婆沙
有説意。會趣雜亂。惠云。若以成就則有雜
亂。若以現行則無雜亂。謂地獄趣於地獄趣
業煩惱成就亦現行○ 如何。答。未得其意。
於他化自在天等造地獄等業之時。可起彼
業能潤煩惱故。設雖約現行爭可遁趣雜亂
過哉。難云。三界體廣通善染。五趣體可同之。
答。光師所引婆沙論中云。然由煩惱界有差
別。由異熟蘊趣有差別。是故趣體唯是異熟
由煩惱繋傳論三界差別。故三界體雖通
善染汚無界雜亂過也*以上 古抄云。趣所
往故不*攝能往善染業也。界分齊義。故於
欲界有三界業。隨應可*攝三界也
第三明七識住 七識注 義章云。五陰
之中色想行。爲識所依故。名識住。住義如
何。依如毘曇心王之體。依於同時色受想行
故名識住云云 又云。七識住者。如經中説。何
故説者。爲破外道別計故也。有諸外道計識
爲我。釋善而居佛爲破之。故説識住非我住
 別計者。五蘊各別計我也。又云。此
之七處心識樂安故夕識住 又云。問曰。
何故不名受住想行住等。偏云識住。釋言。住
義理亦應通。但識是主故偏説云云*本義
抄。問。以識蘊可爲七識住體耶。答。可爲七
識住體也。付之識所樂住名七識住。而以
識望識之時。不可有樂住之義。何以識可爲
識住體耶。是以論云。四識住當知四蘊唯自
以識不爲四識住體歟。答。以識可爲識
住體也。但以識望識於無樂住義之難者。於
生處所*攝異熟五蘊。不別分折。總生喜染
之時。縁五蘊義邊名七識住。故識樂住識之
義可有也。光釋云。於契經中雖有是説。而
於生處所*攝五蘊中不別分折。總生喜染縁
識義邊名識食。縁五蘊義邊名七識住
於四識住例者。立七識住。由與識爲因爲果。
展轉相資。識隨樂住之義。前後念識相望之
時有此義。故以識立爲七識住體。立四識住。
由與識倶行親近和合能爲助伴之義。以識
望識無此義。故以識不可爲四識體也
於三界及五趣中○ 惠云。七識住更狹。
於五趣中。取人・天二趣少分爲七識住。故云
即於三界及五趣中也
如其次第 光云。即於三界五趣中從下
至上。如其次第識住有七
状貎異故 論云。言身異者。謂彼色身
種種顯。形貎異故 寶云。種種顯状貎
者。青黄等異。種種形状貎者。長短等別
言由身異者約體言有異身者據成就 光
如今疏 麟云。約體者。謂約彼此長短等色
體以明也。據成就者。謂長短之人各自成就
長短之色也。此同舊 惠云。由身異者。約
衆多有情各各體類異故。或有異身者。約各
各成就一身 寶云。彼由身異即是別指
色身。或有異身即是總標假者 麟云。正
理師云。彼由身異者。就依主釋身之異故。或
有異身者。是所有義就有財釋
言由想異者約體 光如今疏 光云。言
異。三想不同。言苦等想。約相應受分成
三種。若在欲界具有三想。若在初定 除苦有
二。彼由想異。約體以明。或有異想據成就
 寶云。欲界人天三受互起。名爲想異。
初意中除其苦受。彼由想異別指想心。或有
異想。總標假者
同想一因 光云。正理二十二云。豈不梵
衆言我從彼生。而大梵王言。我能生彼想即
有異。如何言一。此責非理。梵衆梵王同執一
同而生想故。或縁所化想是一故。解云。同執
一因。同縁所化。想無別故與此論意同
大梵王身○與梵衆不同 *本義抄。問。第
二識住身異者。初靜慮三天相望。論身異義
歟。答。當處相望論身異義也。付之。今論云。
大梵王身○與梵衆不同故名身異云云如此
文者。初靜慮三天相望論身異義如何。答。
光法師釋。第三身一想異識住云。言身一者
如次下所引。此則第二靜慮名身一。既
當處相望論之。准彼思之。於初靜慮名身異。
當處相望論之云事必然也。但於論文者。光
釋會云。言身異者。梵王梵衆其身各異。故名
身異。此文且以大梵對梵衆明身異。梵補梵
衆當處相望身亦有異云云 難云。自本當處
相望論身一異者。設設一往何論中以大梵
王望梵衆明身異義哉。是以於第二靜慮第
三靜慮。異天相望。假不論身一異哉。答。梵
王梵衆王臣相雜一處與住故。異天相望且
論身異也。第二靜慮第三靜慮全無此義故。
假不明三天相望論身一異之義也故。惠暉
釋如次下引之*以上*本義抄
彼諸梵衆初見 有差別故文 以上可見之
 寶云。正理論云。謂諸梵衆初下生時。見
大梵王威光赫烈。雖懷敬恭欲往親承。威光
所逼未果前詣。於茲荏苒遂致多時。後勵專
誠預近瞻仰。到已皆共作是念言。我等曾見
乃至廣説。謂彼近見大梵王時。便能憶知先
所見事。後能了達衆下生前獨有梵王及心
所所願 此釋意云。諸梵衆從極光淨天
沒。初生梵衆天時。見大梵威光。遂經多時
後親近之。能憶知初受生時先所見事。復
起宿住通。了達梵衆未下生前。大梵王獨起。
當令謂情生我同分内之心願爲言以上
亦*攝小光淨天 正文云。淨字剩歟
彼天顯形○名身一 惠云。問。初定亦有
三天。如何即言身異。答。以梵輔與大梵同
一地*攝。臣主相依勝劣有殊。故言身異。二
定三天各別地無有臣主。自他論之即各不
別也。又此三天顯色光明不相妨礙。即一身
形三天大小即別也 光云。言身一者。無異
感其身。是同故言身一。若望同地三天。
上下相望其身亦異。而言身一當處相望。故
正理二十二云。彼天中無有表業等爲因。所
感差別身形故。云身一即形顯等同處。諸天
相無別義
樂非苦樂二想 麟云。問。二天喜受。如何
名樂。答。三受明義。喜亦名樂。問。樂等是
受如何名想。答。受想相應説名樂想等
又云。問。既取五蘊。何獨言識。答。以識強故
從強立目
身想一 麟云。問。豈不此天亦有近分中
捨。何言想一。答。彼樂寂靜恒無厭時。不入
近分捨故。不同二禪喜受擾動有厭入捨也
 惠云。經部問。第二定厭根本喜起近
分捨。即言想異。第三定厭根本地樂起近分
捨。如何乃言想一。答。二定喜麁動有厭時。即
起近分捨言想異。第三定未寂靜凝然故無
厭時。不起近分捨。言想一也
由二善想 寶云。初靜慮中言想一者。是
戒禁取故言染汚。第二靜慮是定心故名爲
善想。第三定中受異熟樂。無㬉捨故名爲
想一。無記想也 麟云。謂是善定心相
應受故
無想事 麟云。無想果也
有頂昧劣故 第二十八釋昧劣故立名云。
立第四名。由想昧劣。謂無下地明惠勝想。
得非想名。有昧劣想。名非非想
明九有情居 九有情居 義章云。九衆
生居如經中説。何故説者。爲破外道想計
故也。有諸外道總計衆生以爲神我。釋善而
佛爲破之故。説斯九是衆生居非我居也
因茲復説 想計者。五蘊和合有想御我
計之也 寶云。九有情居非經所説。因釋經
中説七識住故。便釋故 可准之
兼有頂天及無想處 寶云。此二不立識住
者。以有懷識法故。識昧劣故。云非識住
義章云。問曰。向前七識住中。不説無想及非
想處。今此何故通説爲居。釋言。此處殘害
心識。故非識住。不滅衆生。是故説爲衆生
居也
明四識住 問。四識住中可*攝中有耶。答
云。可攝中有也
釋曰 此一段有五門。一標名釋相 四識住
者標名
也之
 二辨體門當知四蘊者
辨體也之下
 三就地分別自地
者之
四簡別門説獨識非
住者之下
 五同異門*有漏獨
攝者下
如經言識隨色住 住者所依著之義也
論云。識所依著名識住故 光云。此自地
自身有漏四蘊。是識所依。是識所著所依。謂
識倶生依同時助伴令識起故。最極親近故
名爲依。非要是識所依根故方名所依。此所
依言顯親由藉義。所著謂識所著境。通倶不
倶。引識起故。諸有漏識隨於愛力。依著於
彼。斯二義。故名識住 *本義抄。問。以
與識同時受想二蘊。爲所著義可有耶。答。不
可有此義也。心法現起之時不縁同時相應
法故。以與識同時受想二蘊爲所著義全不
可有也。由所依所著之義。總以色等四蘊立
四識住之時所依之義。廣亘同時色等四蘊。
所著之義狹。限同時色行二蘊也*以上 *本
義抄。問。立四識住必由同時望歟。答。必由
同時相望也。與識同時色等四蘊。與識親近
和合。由藉能爲助伴立四識住。故必由同時
相望云事必然也*以上
若於他地無愛*攝受故 光云。以愛不縁
無漏異地法 義章云。若依毘曇。要當地
法望當地識説爲識住。異地則非。麁舊別
故。若如是者。依下地身起上心時。下地之
身應非識住
總説一有切取諸識 麟云。謂有漏識能
取三有名爲有。取以簡無漏識○ 神云。
猶如良田。總説一切三界五趣。有漏取識猶
如種子
通惡趣等故 光云。於地獄中愛自身。或
貪樂等。故於地獄亦有識住
及有頂天中有受等四蘊 四識住 *攝中
有。今疏釋移論及有頂中除識餘蘊之文。故
可訓及有頂天中有受等四蘊也。中有不可
*以上*
本義抄
或本中有有字無之
明四生 惠云。四即數。生謂生類。諸生不
同不過四類。或多生類故名衆生
於中○標數 寶云。正理論云。前所説界
通情非情此即界寛云云
四生狹也
此一段有四段。一標
數。二列名。三約五趣明具不具人傍生具
四ノ下
四明
四生勝劣論云一切生中下
可知之
卵生胎生○ 麟云。先列四縁云。一所依
 餘如惠所列 惠云。先列卵生者。具
四縁。一卵殼。二胎藏。三蘊氣。四染處。胎
生三。除前一縁。濕生二縁。除前二。化生一
縁。除前三縁
解云世羅此云山 或此本云大山 光
云。世羅唐言山。鄔婆世羅唐言小山。近山
生故以山爲名。大小不同。以小標別。兄弟
二人皆阿羅漢 寶云。小者。名鄔婆世羅
此云小山
名小世羅
大者。名世羅但名山
也云云
准此等釋。今疏大
字無本宜*歟
近山生故 神云。謂如世羅鄔婆世羅。生
從鶴卵。世羅翻爲大。鄔婆世羅翻爲小山。鶴
鳥於山邊生二卵。卵出此二人。故從山爲名
是二月星名 麟云。謂春二月萬物生長。今
此夫人生長功徳。故取爲名 惠云。二月
星能長養萬物。毘舍佉長養善法。故取星名。
西方十二月。皆取星名也
星彌伽羅長者兒婦 毘舍佉夫人彌伽羅
兒婦也爲言
般遮羅王 光引婆沙云。般遮羅是地名。
唐言執土。此王從地爲名
王抱入宮 寶云。王抱入宮。告誰能養。諸
宮皆各言。我能養也
舊云頂生 仁王經所説此也 惠云。布
殺陀此云諍住 寶云。舊頂生王者。此從
生處立名。非本號也。此王長大爲金輪王。能
破修羅。欲侵天帝釋位 神云。如曼駄多。
此云持養。其父慪布沙池王。久而無子。後於
頂上生肉胞。從胞中生子。形貎端正。父王取
掌中。告後宮曰。誰能持養。宮人皆言。我
能持養。從此爲名云持養云云
遮盧此云髀生 光云。遮盧唐言髀。鄔婆
遮遮唐言少髀 寶同之。今疏髀生生字不
審也 神云。此三代王。即是祖父孫。次第爲
轉輪王
鴿鬘如鴿飛出 光二釋在之。初釋如疏。
次釋云。或生已後鴿恒隨逐。王重如鬘。故
以名焉 寶同之
菴羅衞女 寶云。菴羅衞者。是樹名也。有
一女子。從此樹生。名菴羅衞。或從果生。或從
花枝生也 光同之 *本義抄。問。四生人
倶可入聖耶。答。光引正理論云。此四生人皆
可得聖云云*以上
解云此云頂癭 古抄云。頂癭者トツサカノ
也。金翅鳥ニトツサカノ有故也以上
此云妙翅 麟云。妙翅者翅色殊妙具色故
云云 惠云。瞻部州北有銕叉樹。妙翅鳥欲食
龍時。先此坐樹。投身於海。以翅撥水而取食
之。化生鳥食四生龍。胎生鳥食三生龍。濕生
鳥食二生龍。卵生鳥即食一生龍。不能食前
三生龍。以已劣故也。問。化生龍死無遺形。如
何鳥食。答。有二説。一云。以不知故食。不
飢。亦有何失。一云。呑龍龍未死亦除飢也
麟云。此鳥有四生具大威徳。身量廣大。兩
翅相去三百六萬里
鬼胎生者 光云。鬼化生可知。胎生難知。
故引頌證
論云一切生中 光云。一切生中至何生最
勝者。此下第二問答○就答中。一明現益。二
明後益。此即現益有略四種。或引釋種。或引
餘類。或引同類。或復止謗。故受胎生。有餘
師説至即無所見者。此明後益 寶云。答
中有二。一爲利益。二爲止謗。此即也。前就中
有三利益。一引親眷屬令入正法。二爲知是
輪王種。三爲令眷屬修行正法○有餘師説
○述異釋也
應言最勝唯化生 光云。亦有地獄受劣化
生。據總相説。故正理云。應言最勝唯是化
生。支分諸根圓具猛利。身形微妙故勝餘生
中有已起不名生者 寶云。雖生與起名
異義同於四有中立生名者。謂於當來所應
至。建立生名。非於餘位。由斯中有名起非
 惠云。問。生之與起名異體同。中有已
起。何不名生。答。體雖無別。妁位有殊。生即
昧故。中有名起。不名生有也
中有唯天眼見 光云。中有昧劣雖天眼見
非肉眼觀。故不名生。生位分明肉天眼見故
得生名
第七明中有 問。經論中明四有。今何唯
明中有耶。答。生有等其相易知。中有其相微
遠難知。故明中有顯餘歟。中有況之有無部
計各別也。依教理證立有中有 問四有如
何。義章云。一者生有。二者死有。三者本有。
四者中有。報分始起名爲生有。命報終謝名
爲死有。生後死前名爲本有。對死及中故説
爲本。兩身之間所受陰名爲中有
二趣中間 寶云。前趣死後趣生前二趣
中間故。中有兩趣中故。名之爲中。四有一有
*攝故。名之爲有。中即是有故名中有
釋曰前六句 光云。前六句理證。後兩句
教證。就前六句中。初兩句正立理。次四句遣
外疑。次四句中。第三句釋第一句。第四句釋
第二句。經之一字通顯多經。於此頌中既破
像實。明知論主以經部義破。雖復意破異部
無中有。亦兼顯説一切有部像色非實
惠云。質像者。質望像續生。即有間也 惠
云。別色生者。像色離本質別名別色。此色是
論有四義釋○ 麟云。像實有不成者。此
總破。一處無二並已下別破。破中有四
光云。別破中有四。一約鏡像同處破。二約二
像同處破。三約影光同處破。四約近遠別
 寶云。此無二並總有四釋。一鏡像色
別無二並。二兩岸像色無二。三影光別無二
並。四月像鏡面無二並 惠云。一鏡實色
處更有一實像色生。鏡面色與像色各依四
大。故知像色似有也。二於水處兩岸色形。
於水中現名二也。三影中之鏡。鏡中光色。既
與影同處生故。光像色似有也四釋人面及
日二像於鏡中現。亦有釋。面即鏡面即空。像
即月像此即遠。一處初鏡。次水。次影。
爲一處也 總立破意云。大衆部立無中 
有。經部薩婆多許有中有。薩婆多談像色實
有。經部云像色非實。故論主依經部義。破大
衆部無中有義。急破薩婆多像色實有義也。
論主所付四難。顯宗論會之 尋。顯宗論會
通意如何。答。會鏡像同處難云。鏡與像色倶
有對法故必非同處。而像色極清妙不能掩
弊所餘諸色故。鏡與像色極相隣近故。謂
同處實非同處爲言次會二像同處難云。水上
像色極清妙故。雖處隣近不相掩蔽。見縁合
者同時能見之。不見縁合則不能見之。極隣
近故謂爲同處實非同處爲言次會影光同處
難云。鏡中所現光影二像非實光影。故雖同
處現而不相違爲言次會近遠別見難云。空界
色與月輪同於鏡面現影像時。彼所現影像
與本質相同。故本質遠者影像遠見。本質近
者影像近見也爲言*以上本義抄引
顯宗論注趣如
依異大故 寶云。鏡面色別四大造。體
對礙。云何一處二得並。故知無像
又陿水上 麟云。謂狹水處但可容一岸之
影。今既二影重現故知見假。以無一人能見
二影故。言互見。即東岸人見西岸影。西岸人
見東影
又影與光 光云。影光相違。未曾同處。然
鏡影中有光像現。不應於一鏡面上影與光
像二色並生。既二並生故知像非實 麟云。
如將鏡置屋管下。即有外之光像現於鏡。
屋下即影也
第四云或言一處○ 尋。此是引論文也。
而論文何牒頌文耶
鏡面月像 光云。見鏡即近。見像即遠。如
觀井水 今疏異此釋歟 惠云。見人面及
月二像。於鏡中現。亦有釋。面即鏡面即近。
像即月像此即遠。一處初鏡。次水。次影。*明
*鏡爲一處也 麟云。准此取鏡面非人面。
新舊意同故。舊云。見鏡則近見像則遠。新云。
若謂像色鏡面同處。故知並取鏡面也。詳疏
人面及月像爲二。以言於一鏡處有月面二
像也 神云。鏡面像謂之爲二。如鏡面
上看於月像。鏡面近見月像遠見。近遠不同
故言別見。鏡面之上遠看月像。如在井中遠
觀井水
故知諸像○ 寶云。論故知諸像於理實無。
總結上也 光同之
又論云然諸因縁○ 光云。然諸本質鏡等
因縁和合勢力而有像現。令如是見非有似
有。實見之時還見本質。爾時觀像如何能見
本質 以諸法性功能差別難可思議。所以
得見 此意云。本質鏡等因縁和合之勢力
故。雖謂有像色現令如是見。像色是非有似
有現故非實見之。實見之時還見本質。以諸
法性功能差別難思議故。雖向像色還見本
質也爲言私云。還テ見本面者。眼光ニ照サ
レテ我カ本面ヲ見ル云意也
 惠云。
鏡面等分明照人鏡。爍人眼光人鏡。故自見
面也
唯從鏡中 惠云。若質已滅唯鏡中有像
現。即是得相續。既質在唯鏡中便有像現。質
像本類各別故。知不是相違也
又像與本質 前釋約類各別。釋非于目
續。此釋約倶生道理述非一相續也。可知

生有起唯一縁也 光云。即現生有唯一死
有爲縁。無別勝依。故喩非等法。亦不可説精
血等縁爲勝依性。胎生可爾。化復如何
引教證也 論長行出數經證 光云。第一
七有經。二健達縛經。第三甞馬族經。第
四不還經。第五七善士趣經略抄正文
云。不擧七有經。但擧健達縛等三經違論及
光記文*以上
入母胎者由三事 麟云。言母身調適者。
謂身心悦豫離乾濕等疾。二交愛和合者。謂
倶起婬愛。此中意取第三。證有中有
有五不還 二十四卷云。行於色界五種那
含分成九種。且總爲三。一者中那。二者
那。三者上流那。有行無行皆色生也。得涅
槃皆*生那*攝。此三名三 又云。中那謂欲
界沒中有。中那涅槃。*生那者。色界生已那
涅槃。有行那色界生已長時加行方那涅槃。
無行那色界生已加行懈怠那涅槃。上流者
是上行義。於色界轉生上那涅槃文 取意
又經説有七善士趣 二十四卷云。中・
各三。上流爲一。經依此立七善士趣。趣是行
義唯此七種皆行善業不行惡業。又此七種
皆往上界不復還來文 取意
如札火小星迸時 麟云。札江
江南謂
斫削木片爲梯&T038211;開中謂之札。迸者班孟反
散走
初善士亦爾 惠云。如初定去欲界有二百
五十六萬踰繕那。分爲三分處。色中有行劫
八十萬踰繕那。方入涅槃時。處皆近二三善
士皆准此釋
嗢陀南伽陀中説 法救大徳所集頌也
光云。嗢陀南此云集施。伽陀此云頌。佛集要
義爲頌施諸有情。故名集施頌。聖謂聖人。賢
凡夫 寶云。順解脱分已上名賢。見道已
上説名爲聖
再生 光云。波羅門名再生。初生名一生。
後受波羅門法復名一生。故受法已。名曰再
生。如苾芻。亦名再生。謂初生及受戒
胎外五位 古抄云。一嬰婉自一才
至七
二童子
自八
至十五
三少年自十六
至二十
四盛年自二十一
至四十
五老年
十*以上 神云。眞諦師云。從出胎已去至三
歳名婆羅。婆羅翻爲嚶孫。從四歳至十五歳
名拘摩羅。拘摩羅翻爲童子。從十六至四
十名誘婆。誘婆翻爲少壯。從四十一已去至
百歳名體婆羅。體婆羅翻爲老。從最後一刹
那將死之時已去中陰。最後死一刹那名爲
摩羅那。摩羅那翻爲死
琰魔王 光云。此諍息。謂犯罪人不自知
過。於苦不忍違拒獄卒。更造過非。由王示語
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諍。息罪皆由王故。故
名諍息
一極善極惡中有有無事 惠云。問。如調達
生身入地獄。有中有不。答。有中有。由極惡業
順現受果。不待命終。非是生身便入地獄生
身至餘處。死方受中有。入地獄受生。若將
生身便入地獄者。五趣之身即有雜亂失。既
極惡許將此身便受地獄身。亦應極善便將此
身受淨土生。既極惡亦同善。有中有也
永正九年申七月十五日抄之畢
于時佛歡喜日。僧自恣日。勤不遷時。法久送
年矣
 大法師英憲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九
 (頌疏論本第九) 
總有十一門就中有三門云云 問。直不明
十一門。何亦爲三門耶 光云。當往何趣至
形状如何者。此下第三諸門分別。總有十一
門。此即第一明其状状云云 此釋直明十一
門。重不科三門歟 寶云。當往何趣至形状
如何不。第三有五頌義門分別中有。就中前
一頌明中有所趣及明形状。次兩頌明天眼
等見及明通等。後兩頌明中有入胎此第一
 今疏寶意歟。眼等九門頌文少故。九
門一處明之歟
論云當往何趣○ 光云。問。隨往何趣。所
起中有形状如何。與所趣生爲同爲別。或可
分爲兩問。當往何趣。是一問。所起中有形状
如何。是第二問。或可中有當往何趣。用何業
感爲一問。所起以下爲第二問。頌曰至居生
刹那後者。上兩句正答。下兩句明所似體。或
可初句答初問。第二句答第二問。下兩句如
前釋 寶云。頌前有兩問。一問當往何趣。
二問形状如何 今疏問形状爲一問歟。頌
科爾見
此中有謂與當本有 惠云。中有與生有同
引業故形状相似。滿業別故所食飛行具根
等則別也 光云。中生二有雖滿業別牽引
業同○由業同故。故此中有形似本有。如
印所印文像不殊云云堯抄。業有引*業滿業。
引業者引總生業也。滿業者。圓滿眼耳根等
業也。然此中有與本有*業同者。依引業同。
不依滿業也。光釋如上所引問。凡形状同
異可依滿*業也。若爾中有似當本有形者。尤
依滿*業同可云也。次當本有有四生。中有
必化生也。中有與本有相望既別也。何云同
耶。答。引*業感總形。滿*業感別形。約總形
云引*業同。非滿業。夫別形異者。謂中有必
無非男非女。若男若女也。本有不定。有男女
非男女。故依別形不説同也。次中有化生
當本有亘四生故非同者。中有與本有相望
定生。事雖別引業同一。事不足爲難矣。以
私云。如當有本形者。爲別業之總報異趣
之形状之不同述也。非述滿業之果也
問於一狗等 麟云。謂狗等腹中容生五子。
一時命終。各生一趣。然今此中意取地獄中
有爲難 此問就如當本有形。地獄中有
即火車等應燒母腹。故假設問難也
答彼居本有 惠云。初釋擧重況輕。居本
有尚不燒。況居中有被燒。後釋約五趣業隔
礙。不牙燒也
如暫遊増
非互觸燒 問。此釋五趣中有明互不觸
燒。何不明母腹不燒耶 惠云。母腹不説業
遮者。中有細。母腹麁。設不麁亦不燒。故不
説業遮也 光云。准此母腹亦不被燒。業
所遮故云云 堯抄。有情居本有地獄時。地
體火雖被燒亦有不燒時。謂遊十六増時也。
如此本有尚有不燒時。況居中有時何必可
燒耶。若中有火不燒者。不可焚燒母腹也。
答心 後答意。五趣中有一腹中頓現前時。
其中地獄中有設雖受焚燒苦。不可燒餘趣
中有。業各別故。以此准知。又不燒母腹也
以上
又論云欲中有量*云云 寶云。因明形量○
異生菩薩雖同欲界。而異生如小兒。菩薩如
盛年等 *堯抄。此文明人趣中有量也。中
有量言雖總相。別明欲界中人趣中有量。餘
趣准知也。光云。若應生人趣如五六歳。餘
趣准知云云 問。人趣中有如五六歳小兒者。
何能於父母生愛恚哉。況正理論中有皆如
本有盛年時量云云非相違耶。答雖如五六歳
小兒量。根明利故於父母生愛恚也。次正理
論文者。彼有餘師説歟。正理論二十四云。有
餘師説。欲界中有如本有盛年時量云云問。
如當本有形云云然本有盛年量小年等量不
定。何中有量唯如五六歳耶。答。如當本有形。
顯總相。今別顯時可見小年盛年等量別也。
光云。上云似本。此云顯總。今別顯形云云
以上
堯抄
照百倶胝*云云 惠云。一倶胝百億。百倶胝
有百百億。即大千界照所化大千界 堯抄。
百倶胝者。當萬億。故今照百倶胝四大州等
者。照萬億四大州等云也。萬億四大州等。謂
三千大千世界數也。四大州等者。等取日月
迷盧欲天梵世也 光云。倶胝此云百億云云
以上
菩薩母夢見白像○ 麟云。瑞應經云。菩薩
初下化爲白象。觀白之精因母晝寢而示夢
焉。從右脇入訖 法門章云。問。佛入胎中
有形相何邪。答。佛本行集經第七云。摩耶夫
人夢見白象入胎妊太子云云 以知白象形
入胎。問。何故以其形入胎耶。答。欲顯於三千
界中菩薩成就白淨法。而以其形入胎也
菩薩久捨傍生趣 光云。菩薩九十一劫以
來。久捨傍生趣故 *堯抄九十一劫者。百
劫内九劫超談歟。可尋之 此吉瑞相非開
中有白象子來入者。吉瑞相也。
菩薩中有相非白象也
 菩薩久捨傍生趣
此明釋迦菩薩中有非白象身。九
十一劫以來捨傍生趣果報爲言
 問。菩薩中有從
何處入母胎耶。答。文來八已右脇*云云婆沙
七十云。問。菩薩中有何處胎入。答。從右脇
入。正知入胎於母。母想無婬愛故。復有説云。
從生門入。諸胎卵生法應爾故云云以上
王夢見有大象 惠云。大象況一切衆生。
室況三界。無門戸況無出路。小窓況佛法爲
出路也
又夢見一渇人求覓水飮 渇人者。喩無學
無智人也。求覓水飮者。喩渇人想也。非顯求
法也。次下人不欲飮者。喩教不學也。可爲分
別之
有知法者 光寶同今疏 神云。表釋迦法
滅時有諸三乘賢聖知法等人。其有前走都
不聽受云云
八功徳 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
六不臭。七飮時不損喉。八飮已不傷腹
將佛法爲他人説 光云。以佛正法爲他
人説希彼財物 神云。表釋迦遺法之中有
諸法師等。將三藏眞實教法爲人説時。心貪
利養邪命説此妙法
滅如來正法苑 問。正法苑者。金剛座及
祇園精舍等歟。又正法喩苑歟。答。神釋此
夢云。還表當來釋迦佛弟子持三寶物。追賞
俗人綺官協勢欺陵有徳 准此釋。苑者。只
是喩也。非指處所
又夢見有小象 神云。第六夢者。夢見
一大象。在一魁中。住有諸小象。排角牛大
象。大象無安足處。遂捨而去。諸小象等於此
窟中自在而住。以此白佛。佛答云。還表當來
釋迦佛法中破戒苾芻角牛惱宿者。持戒苾
芻無安足處
以諸惡事誣謗良善 光寶同之 神云。
表當來釋迦佛弟子破戒苾芻自身犯罪。己
已犯過摸謗餘人
海水灌頂 惠云。轉輪聖王欲受位時。取
白牛石角買五糓種子。以四大海水盛滿中。
表王四天下粟散。王等將上殿灌頂受王位
 麟云。謂刹利種姓立爲王時。或自受
其齊。或登於高樓。先以白牛角盛一切種子
及四大海水。灌於頂上。今獼猴効此。而亦灌
頂爲王也
又夢見多人 光第九夢釋云。此顯所學
之法 第十夢釋云。此顯能學法人云云
此十夢 神云。眞諦師云。此十夢出中阿
含經
母夢見白象者 神云。夢見白象者。眞諦
師云。馬鳴論中廣明。今略之。白象於人中陸
行衆生中身最大。以表菩薩於衆生最大身。
白表菩薩無諸黒惡。四足安平表菩薩四如
意足四無量四諦觀等。七支住地・表菩薩七
覺分。六牙表六度
色界中有量 明欲色二界中有形量中。付
欲界形量引十夢事訖。次明色界中有形量
因明二界中有衣具不具也可知之
慚愧増故云云 宿因慚愧増也 鮮白苾芻
文神云。有餘師説。唯除此尼施僧袈裟。勝
凡故。從茲世々有自然衣 恒不離身文
 麟云。
賢愚經云。先世爲一貧女。唯有一白&T073554;以慇
重心布施賢聖。由此勝因生。便白&T073554;裹身而
 堯抄引之
婆沙論七十云。謂白淨尼以衣奉施四方僧已。
便發願言。願我生生常著衣服。得處中有又
不露形。由彼願力所引發故。所生處常豐衣
服。彼最後身所受中有常有衣服入母腹位。
乃至出時衣不離體。世世彼身漸次増長。如
是衣隨漸大。後於佛法正信出家。先所著衣
變爲法服。受具戒已轉成五衣。於佛法中勤
行正行。不久則證阿羅漢果。乃至最後涅槃
時節。即以此衣纒身火葬云云 私云。白淨尼
者。鮮白苾芻尼名也 問。欲界中有中除白
淨尼。外悉不與兵歟。答。欲界中有中菩薩中
有并鮮白苾芻尼中有與衣倶。餘悉不與衣
倶也。問。菩薩中有何與衣倶哉。答。例色界中
有。慚愧増故也。婆沙七十云。問。中有生時爲
有衣不。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慚
愧増故。慚愧則是法身衣服。如彼法身具勝
衣服。生身以亦爾。故彼中有與衣倶。欲界中
有多分無衣。以欲界中多無慚愧。惟除菩薩
及白淨尼所有中有。恒有上妙衣服。有餘師
説。菩薩中有亦無有衣。唯有白淨苾芻尼等
所受中有。常與衣倶○應知此中前説應理。
菩薩功徳慚愧増上。諸餘有情色界中有所
不及。故在中有位必不露以上
堯抄
隨時改變 寶云。在俗即爲俗衣。出家變
爲法服
本過去業○ 問。准此釋者。本有本言指
過去歟。爾者本之有 光云。問。何故此有説
名本有。答。此是前時所造業生故名本有
古抄云。過去業所感。本體是本有也。業所
感正本云本有也以上 堯抄。問。四有皆是先
業所感之有。何限本有云先業所感之有耶。
答。餘生有等又是雖先業所感顯先*業果非
麁顯。故約此立名也以上
若無色界唯闕中有 寶云。正理論云。何
縁無色無中有耶。彼*業不能引中有故。何
縁彼 *業於此無能起。結斷已方生彼故云云
多釋有餘師説。爲往生處表所趣形。故立中有。
非無色界有處有形。若爾即於自屍内身根
滅處。命終受生不往餘方。中有何用。此立中
有表所趣形前説二縁隨有一故 惠云。正
理論云。一謂往生處傳識。二謂表所趣形。
故欲色二界有。無色即於欲色二界得定處。
生死所往來故無中有。問。無色界死即欲色
界受生。無往來何要中有。答。無色命終生欲
色界。處所不定。又以造起業故起中有云云
一同類眼見 光云。此中有身五趣同類各
別相見。異趣相望即不相見。若有修得極淨
天眼。亦能得見異趣中有。諸生得眼皆不能
見中有。以極細故 寶云。准此論文。上
地生得不及下地修得天眼
二淨天眼 堯抄。問。生得天眼有上下地
別。修得天眼亦有上下地別。然上地生得天
眼既見上地微細色。何不見下地中有。下地
修得天眼雖不見上地色。見下地中有。若爾
於下地修得天眼 所見中有。尤可云上地生
得眼所見耶。答。上地生得天眼雖見自地色
法。不見中有身。下地修得天眼雖見中有。不
見上地細色。事皆以有其謂。先上地生得天
眼性雖昧劣。自地色法故見之。中有不論上
地下地。修得眼見之。生得天眼不見之。然
下地修得天眼非見上地中有。唯見自下
中有。事唯限修得天眼之事也。廢立甚異。不
可爲難。問。明中有眼境門有二段。爾者同淨
天眼頌文述何説耶。答。初説意也。問。於二説
中何説爲正義耶。答。光云。此論頌文既言同
見。且以初師爲云云以上
堯抄
有餘師説 光云。第二師上能兼下。所以
天中有眼能見五趣。下不及上。所以地獄唯
見自類 惠云。天趣本有眼能見五趣本有
形。又天中有眼亦見五趣。人本有眼不見天
本有。人中有眼亦不見天中有。能見餘四。乃
至地獄本有眼不見餘四趣。中有眼亦不見
餘四趣中有也
業通疾者 光云。業之通故依主釋也
問。婆沙第十云。如是説者。神境通力行勢迅
速非諸中有如何 光云。此論言疾者。是無
礙義。謂無能礙疾往受生故。故言最疾。非
謂行疾。婆沙據行疾故言神境通速。非諸中
 初釋
ナリ
總三釋在之。可見之 惠云。
依不障義及業力。説世尊不遮抑。若速即神
境通也
上至世尊 寶云。准此論文有其二義。一
最速疾義。二無遮抑義
皆具五根 惠云。若中有具五根者。如何
前文言如當本有形。本有不具五根者。答。以
中有初業異熟勝妙故具五根也 婆沙七
十云。問。中有諸根爲具不具。答。一切中有皆
具諸根。諸受異熟必同妙故有作是説。中有
諸根亦有不具○此中初説於理爲善。謂中
位於六處門遍求生處必無缺。此説眼等非
男女根云云准此文。眼等根必具之。男女根
具不具不定也。可是
第四無礙門 問。光初釋意。第一行速門
無礙義云云爾第四無礙差異如何。續本義。
答。無障礙有二種。一他人以通力等雖抑止
他人行度。能止之人力是強故不得令擁滯。
名之無礙。第一業通疾是也。二自能往至所
趣。中有依身微細虚薄通鐵壁等。鐵壁等猶
如有吼隔。故無致障礙。名之無礙。第四無礙
門是也以上
見有虫 惠云。表中有入赤鐵受生。不障
義。或是先入證金剛山不能遮。以鐵虚疎
息得出入
不可轉 惠云。餘處評中有可轉者。即約
未受彼身。見有惡相便生傍等即轉。若受畢
即決定不可轉也*云云 堯抄。問。衆生業因
感果相不定。何轉一趣中有。無受餘趣中有
耶。是以無間比丘第四禪中有現前後轉。受
地獄中有非有中有可轉義耶。答。無間比
丘是未得。謂得増上慢者也。然得有漏第四
靜慮時。謂得阿羅漢果。將命終時謂第四意
中有現前歟。便作此念。一切煩惱我已永斷。
得阿羅漢果。應得般涅槃。更無生處。何有此
中有現前耶。定知釋種涅槃モノハナキコト
撥無スル邪見故。無間地獄中有正現前
生無門地獄。是則住本有位有此移轉。非中
有位有此移轉也。故不爲相違歟。婆沙論六
十九云。問。中有可轉不可轉耶。阿毘達摩諸
論師云。中有於界・於趣・於處・皆不可轉也。感
中有業極猛利故也。問。若中有於界不可轉。
無間苾芻事當云何○若起世俗初靜慮時便
得預流果。乃至若起世俗第四靜慮時便謂
得阿羅漢果。一生中起増上慢。未得謂得。未
獲謂獲○彼命終時第四靜慮中有現前。便
作此念。一切結縛我已永斷應般涅槃。更無
生處。何縁有此中有現前。遂起邪見撥無解
脱。若有解脱我應得之。由傍涅槃○邪見力
故。第四靜慮中有滅。無間地獄中有現前。
命終生無間地獄是。是則中有出界可轉。寧
説於界不可轉耶。答。住本有時有此移轉。非
中有位故不相違云云 私云。影賢王兜率天
中有便滅生四天王天。例此可知也。住本有
時有此移轉也以上
堯抄
名建達縛 麟云。健達縛者。是短聲呼。若
長聲呼。應言健達頞縛。其健達名香。是字縁。
頞縛是字界。或目尋。或目食。謂尋求食。謂求
食香。以健達助頞縛即名健達縛 寶引
正理云。有説中有蘇香持身。以尋香行名健
達縛 堯抄。問。一切中有香爲食歟。答。唯
欲界一切中有計計香爲食。色界中有總無食

第七住時門 擧四異説 論第一出法救
大徳説。次列世友説。次擧有餘師説。後出毘
婆沙師説婆沙論七十所列次第如今疏
光云。第四師正義。若定此處此類父母應生
業力。即令此父母縁和合。雖住遠方令其即
至○ 古抄。問。第一正義意。輪王出世如
何可意得耶。答。可生輪王人人壽八萬歳時
可死歟以上
古抄
堯抄云。若非輪王出時時。輪
王中有現前者。往欲界受輪王生歟*以上
極至七日 寶云。問。若七日内生縁和合。
彼可結生。若爾所時生縁未合。彼豈斷壞。
答。彼不斷壞。謂彼中有乃至生縁未和合位。
數死數生。無斷懷云云
第八結生門 此一段科爲三。第一倒心者
下。標起倒心。 第二彼由業力下。釋起倒心。
就中三。初正釋。二故施設論下。引證。三若
界處胎下。義便明住胎相。第三如上所明下
結也
隨一現行 古抄云。中有未後念事也。若
男於父起恚心。於母起愛心。此二心中隨一
可起也。若女翻之可知云云 以上
惑見自身冷當○ 古抄。問。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若爾者可墮寒地獄人。中有可
被責寒風。熱地獄又爾也。今何如此釋耶。答。
今欲墮地獄剋事歟。或又如當本有形者。
約身男女等述之非謂。苦具等如當本有
以上
先舊諸師 光云。經部先舊諸師。或説一
切有部先舊諸師。由見先造感彼地獄。業時
苦遊獵等己身伴類。駛往赴彼 古抄云。
中有見地獄中人時。先世獵等時伴黨在禁
中。獵見入地獄中也以上
由毀謗諸仙 惠云。諸仙即五通仙。樂寂
即獨覺修。苦行菩薩也云云
據人中還生人 麟云。此釋不然。以此頌文
通約生五趣。故應言且約人中死者説即無
過失。故婆沙但云且約人中命終者説 古
抄云。還生人趣等可云也。等字落歟以上
光云。如從下地獄生地獄。無妨頭上足下
云云
一於入正知 神云。正理論云。順結頌法
如是次第。然契經中次第不爾○解之。依經
次第。一三時不知。二三時正知。三二時正知。
四一時正知。今此文中順結頌法故逆四
 問。結頌法云心如何。答。結頌法者。爲
令人易誦也。故以言爲本。餘處頌云。金銀
銅鐵輪。一二三四州若約義次第者。可云
金銀銅鐵輪四三三州歟本義
抄心
寶云。此中言
正知者。但無倒想名爲正知。非是定起善心
正知正念
二兼住者 古抄云。二入上兼。三入住
上兼出爲言以上 問。知不知義如何。答。縁不淨
我身受樂思不知也。是倒心也。依父母交會
因縁假見入胎知也。假令薄福者。惡賊等被
投。逃入荊蕀等中。又荊棘中出思不知也。又
勝福者。住高臺閣乃至勝妙苑林花菓茂盛
中思不知也以上
古抄
 惠云。三時不正知者。若福
薄者。中有見自身大風雨寒熱。或軍遂入草
窟墻下。住出亦爾。若福勝中有。見自身昇花
堂殿。居勝林座。住出亦爾。是不正知也
堯抄。問。今付明四種入胎相。且正知者何義
耶。答。入胎時於父爲父想。於母爲母想。名正

第一入胎謂輪王○ 堯抄。此文明第一第
二入胎也。謂輪王無顛倒想。正知入胎。獨
覺知入胎兼知住胎也。問。輪王獨覺於入胎
時。無倒想解云云爾者於入胎時。不起婬愛
耶。答。起婬愛也。問。若爾非有倒想耶。答。輪
王獨覺入胎時。雖無倒想起婬愛。起婬愛故。
輪王獨覺中有從生門入見。言無倒想者。於
父於母爲父母想也 光引之。婆沙七十云。
問。輪王獨覺中有位何處入胎耶。答。有餘師
説。輪王獨覺雖有惠非極増上。將入胎時
雖無倒想幷起婬愛。故入胎位必從生門入
云云 私云。此婆沙文有多説中一説意也。
今論心同此説也以上
堯抄
曾修廣大福 問。行般若得智惠。行布施
成大福。而知以無癡善根爲體。施者以無貪
善根爲體。其體別也。何以修福業。成知入時
義耶。答。夫以善稱福以惡名罪意
謂輪王二佛 問。四果聖人如何 神云。眞
諦師云。此四入胎唯論凡夫。次斯果等聖人。
入胎三時倶知此中不説。今依此文。餘胎卵
生合成第四。故知次。斯三昧不知第四所攝
勝福智故 惠云。六度中。前三福。後一者
智。中間二順前即福攝。順後即智接也
堯抄。問。菩薩中有入胎時不起婬愛。若爾何
縁受生耶。答於父母起親愛。故結生也。問。
於父母等起親愛歟。將唯於母起親愛歟。答。
婆沙前後文少別。一處云於母起親愛。一處
云。於父母雖起親愛。於母所起強故從多分
唯擧母許也。以實言之。於父母等起親愛可
云也 光云。婆沙七十云。諸有情類多起如
此顛倒想已而入母胎。唯除菩薩。將入胎時。
於父父想。於母母想。雖能正知。而於其母
起親附愛。乘此愛力便入母胎。又婆沙一百
七十二説菩薩正知中云。便於父母等生親
愛。由此婆沙前文言。而於其母起親附愛者。
從強多分説。求之。何故菩薩中有不起婬愛。
輪王獨覺中有起婬愛耶。答。菩薩福惠極増
上故。將入胎時無顛倒不起愛。輪王獨覺雖
有福惠。非極増上。將入胎時雖無倒想亦起
愛也。又問云。今倶舍論意。菩薩中有從何
處入胎耶。答。從生門入胎也。法爾道理故也」
二佛者獨覺大覺 問。何故呼獨覺名佛耶。
答。獨覺又名辟支佛故也以上
堯抄
獨覺覺義云
佛歟
數勝論外道
所執有我義成 自今世趣後世時。無我誰
爲主轉耶。既有情轉趣餘世云者。有我義成
爲言 堯抄。有情命終捨此依身。我所爲也。又
受當來依身。我所爲也。若無有我。何物能可
續當來報。依有此理執有我也以上
不可得故注曰解云云云此注曰之字恐書寫謬
歟。下既置解云言故
如士夫用也 古抄云。外道意神我居身中
如士夫士夫者農
夫事也
用。勝用發故云内用士夫也
以上對農夫外用云内用歟。堯云。外道以我
用内證法文。故云内用。如農夫春種秋收等
用云士夫也以上
論主破云此定非有 此一段。此定非有如
色已下。上所引釋。内用士夫此定非有論文
也。世尊亦言唯除法假。此又論文也。解云
已下。釋其意。法假謂何廣諸縁起。又論文
也。可知之
現量知比量知事 三量知者。現量・比量・教
量也 義章云。言現量者。現知諸法名爲現
量。又知現法亦名爲現○言比量者。譬度知
法名之爲比
世尊亦言 寶云。引聖言量釋 堯抄。意
者。衆生生由業異熟。非外道所執之實我所
爲。所執實外道之我更無實體。故云作善不
可得也。五蘊和合立衆生之名。於此假立我
稱。是我云我也。此我佛法家所許也。於五蘊
諸法所假立我故云法假云云以上
應許諸蘊即能○ 諸蘊不滅。一相續可至
餘世難也 堯抄。此外道難也。意謂。若於五
蘊諸法假立我名。無實我云者。今世諸蘊常
住。能轉趣餘當來世可云歟。若爾者。五蘊應
無生滅無常義如何以上
如是或業爲因云云 如是者。指相續由或業
之下釋也。有輪者。三有輪轉旋環無始爲言
旋環無始 麟云。破外道及餘部計。初念
許無因生計有始也 光云。有外道計。或
化地部計。初念法不從因生。第二念已去方
從因生。彼計有始○
最初羯&T005753; 堯抄。問。胎内五位中。羯羅
藍通多念歟。答。通多念也以上智論四云。有
相續時。一切衆生邪惠心入母胎。菩薩憶念
不失。故名正惠。入母胎中陰中。住則知中陰
住。入胎時知入胎。歌羅邏時知住。歌羅邏
受胎七日。亦
白精和合時也
 頞浮陀二七日時。如
璽胞状名也
時知住。頞
浮陀伽耶三七日時。
如凝酪名
 五胞時知時。五胞出生
時。知出生是憶念不失。是名正惠入母胎
云云 麟云。胎中五位。四十九日以來。五分
律名似人也。前之四位如次。即四七日。次三
七日共爲鉢羅奢法。第五七日有形相。第六
七日生眼等。第七七日生髮毛 光云。此
胎中子處胎之時如箭入身。損害其母故名
胎中箭 又云。由風力故。轉胎中以前足
上頭下令趣産門。如強糞團過量悶澁。從此
胎中向下轉墮。由逼迫故劇苦難任 住胎
出胎之相論文委細也。可見之
明十二縁起 尋。縁起如何。嘉祥中論疏
云。所言縁起者。標名列數 體性可起待
縁而起故名縁起。又一切衆生等從此縁起
故名縁起 標名者。初句也。諸縁起者。此
十二縁起也。列數者。次句也。十二支三際支
者。支別義。際者。分齊。際限義 本義抄。問。
中際立八支。前後際各立二支意如何。答。前
際是因非果故。約惑業兩門。立無明行二支。
後際是果非因故。約始終兩門。立生老二支
也。中際有因望未
有果望過
故果立五。因立
三。後際是果非因。故立兩果也。過去二因。
現在五果。現在三因。未來兩果。明三際十
二之廢立也以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非色無色 婆沙論意。評家義。三界各
具十二。今論意。簡色・無色。是婆沙初師義
也 光云。婆沙二十四云○評曰。應作是説。
三界皆具十二有支。問。色界生時諸根頓起。
云何有名色位。無色界無色無五根。云何有
名色・六處位。答。色界五根雖定頓起。而生
未久根不猛利。爾時但是名色支攝。無色界
雖無色及五根。而有名及意根○解云。此論
非以婆沙評家爲量。取婆沙前師義。此即論
意爲別
大縁起經 此又論文也 阿難事
有時但説 光云。因解三際攝十二支。復
明二分攝十二支。前際七中二因招五果。後
際五中三因招二果。此即因果分爲二分
義章云。或説爲二。謂十二縁唯因與果。過
去無明・行。現在愛・取・有。是其因分。現在識
等。當來生・死。是其果分
宿惑位無明者 光云。於無始宿生中。諸
發業煩惱位所有五蘊。至今五果熟位總謂
無明。彼五蘊與無明倶時行故。由無明力彼
五蘊現行故。以無明勝從勝立名 此釋三
由歟。一倶行故。二由彼力故。三強勝故。或又
無明勝者。由上二故爲勝。爾者。二由也。今
疏二由釋。如説王行已下。引喩喩無明勝義
也。下頌文云。從勝立支名 問。何故唯宿
惑位名無明。現在不名無明耶 惠云。正理
問。何故無明聲説諸煩惱。答。過去諸煩惱未
得果時明利。既得果已非明。虧似無明故。
過去煩惱總名無明。現在無明設未得果相
亦不明。若現在餘惑即明利也
無明倶時行故云云 問。云倶時行。云由無明
力意如何。答。倶時行故者。顯以無明同時
諸蘊名無明支之義。彼現行故者。顯依前念
無明力。後念諸蘊現行故。亦名無明支之義
也*以上續
本義抄
宿諸業名行者 光云。於無始宿生中。福・
非福・不動等業位所有五蘊。至今五果熟位。
總得行名。以業感果勝故
造作義故 惠云。正理云。何縁宿生諸業
名行。答。名隨義立。其義云何。造作義名行。
造作今果生。宿生感現在業名行。過去已得
果。業果已生了不得名行。現在業未熟。皆不
隨義立行名。順後及不定受業。至感果時皆
得行名也
識正結生蘊者 寶云。正理論云。此一刹
那識最勝故。此唯意識。於此位中。五識生縁
猶未具故
於母胎等 光云。胎等云取濕化二生。彼
不入胎故
六處前名色者 名色之得名下釋在之
六者據 麟云。以身・意二處識支已具故
不可言前。今言六者。謂名色位中雖有身・
意。未具六處故言處生前
三和前六處者 六處者。六根也。處者。心
心所生長門義。是處義 惠云。問。胎内名色
位已有根發身識。覺苦樂。即有三和。如何
至六處位言未有三和。答。名色位三和非恒
勝。故未立三和。唯六處勝也
此位通多念 以六處未滿之初位。則爲名
色支攝。以六處已滿之後位。爲六處支攝也」
於三受因異○ 對觸事下釋在人謂出
胎後○故觸標名。此即簡前位。於三受境○
故未名受。此即簡後也。准光釋科此 光云。
未了能生苦樂捨受違順中庸三因差別
因異者。三因差別也 寶云。三受因差別者。
謂即三受境差別也。即火毒等爲苦因。衣
食等爲樂因。出胎已後隨性聰昧至未了已
前。名之爲觸云云 堯抄。三受因者。謂三受
境。境名爲因。能生受也。三受境者。謂順境叶
竟境。違境不叶意境。已因順境樂受起。因
違境苦受起。因非順非違境起捨受也。此苦・
樂・捨三受因境起故以境爲因。由此境名受
因也以上
在婬愛前受者 食等爲樂因。出胎已後隨
性聰昧。至未了已前。名之爲觸云云 謂。五六
歳○差別之相者。此即簡前位。未起婬貪
○故別標名者。此即簡後位。受得名下釋在

未起婬貪 光云。雖起衣食等貪。未起婬
貪資具婬愛者 十五歳○婬愛現行。此即
簡前位。未廣追求○別標愛名。此即簡後位」
爲得諸境界○ 寶云。婆沙二十三引施設
論云。云何名取。謂由三愛四方追求。雖渉多
危嶮而不憚勞倦云云
愛取別者初起名愛 續本論義也 惠云。
若爾愛同生識二支各一刹那。答。不爾。生識
即一刹那。定結生故。愛取縁多境。各一刹那
即多念也云云
積集能牽當有果 問。案牽言。有支限造
牽引業歟。續本論義也。答趣通滿 光云。有
支以前多造滿業。未多造牽引業此釋有支
以有前造業義也
結當有名生者 麟云。生支與識支唯現未
別。自餘義類皆同識説。謂一刹那唯染心故。
當來生者顯。謂造業己定感當來生。生相續
故已造業。皆云未來當生何處。故准此生與
識無別
當來生顯立 古抄云。生近未來位也。未
來未起義表於識支立生名也。現在已起並
了別識名立也*以上
此之四位○老死 惠云。當來老死中。名
色至受位四支。前滅後生。名老死支也
麟云。謂愛・取・有三支。是業惑性非老死義
故。但四支也 問。老死得名如何。中論疏
云。衰耄爲老。終盡爲死。數人云。老死是異
滅兩相從相立名 又云。從老死故。有憂
悲苦惱者修論
文也
此四於老死支中。離出故不
別立支也。經云。將死之時戀畏死。名之爲憂。
發聲啼哭。目之爲悲。五根相對爲苦。意根相
對爲惱也
謂刹那頃 惠云。一刹那貪心行殺。有身語
表及意。大地十大煩惱六。大不善二。尋・伺・
四相同時起。約此衆多法配爲十二支。如
疏云。擧無慚等四纒者。以是隨從纒故。餘六
是不隨從纒也 問。餘處頌云。殺麁語嗔
恚。究竟皆由嗔。盜邪行及貪皆由貪究竟
殺業由嗔。何云依貪行殺耶。答。殺盜二罪倶
由異不異二心究竟也。殺由嗔而成。盜由貪
成。是不異心究竟之門也。又殺由貪成。盜由
嗔成。異心究竟之門也 四煩惱忿等惡作
二十一 貪等二十一心所倶生也
  十大地法
領納義
苦樂捨
 想於前境取
差別相
 思令心有
造作
 觸三和而
有對觸
 欲
所作
事業
 惠簡擇
 念憶持不
忘義
 作意能令心
驚覺
 勝解印可此
事如此
三摩地心於一
境轉
  大煩惱地六

 放逸不修
諸善
 懈怠心不
勇掉
 不信令心不
澄淨
 昏沈

掉擧心散
  大不善地法
無慚
無耻
 無愧觀他
無耻
尋伺心麁細也
癡謂無明 光云。癡謂貪相應無明。貪相
應思是行。貪相應識於諸境事了別名識
識倶三蘊 麟云。謂除識・受二蘊。以識蘊
自爲識支。受爲受支。故但三蘊。想・行二蘊
與識倶行。色蘊爲識所依。故並倶也。言除五
根者。以五根爲六處支。故無表色別爲有支
也。以無表是業性。行殺之時起身語業有無
表也。扶根四境是色。故得名色支
行蘊亦取少分 麟云。以無明自立無明支
故。思已立爲行支。觸・受並各自立爲支。貪爲
愛支。無漸等立爲取支故。故皆別立支也。幷
生異滅者。生爲生支。餘爲老死支。言作意等
者。惠念等。未立支者。竝在此中所攝
住名色根 光云。名色是總。根是其別。以
別住總故言住名色根
雖然是五 麟云。謂意處已立爲識支故。
今但有眼等五根
謂無慚○名爲諸纒 上所引惠見タリ
所起身語○ 光云。貪同時刹那等起身語
二業表無表名有
如是諸法 光云。如是諸法未來正起時名
生。至現異相熟變時名老。滅相滅壞時名
死。住即名色攝也 問。生有未來。云何一
刹那具十二耶 光云。解云。此據四相作用
究竟名一刹那。故具十二支文 多釋
在之
倶遍有爲云云 光云。此説刹那・連縛・倶遍
有爲。通情・非情・有漏・無漏・刹那不同叙異
 續本義抄。問。無漏業背生死。何於彼
立縁起可云耶。況於無漏法者。無明愛取之
三支決定不可有之。寧可成十二支耶。答。一
義云。設於無明愛取三支闕之。以餘九支廢
立之。可有何苦哉。一義云。翻無明而立明支。
翻愛立無貪。翻取支立増上也。可思之以上續
本義抄
私云。此有説意如初師。一刹那具十二支。爲
刹那縁起云者。此料簡可然歟。既云通非情
無漏。可具十二支事無思束。若是初師意云
一刹那具十二支。後師意一刹那具十二支。
不談刹那縁起。只是一刹那生滅云刹那縁
起。見前後相連。云連縛縁起歟。重意云。前
念後念生滅云刹那縁起。多念相續云連縛
縁起歟。能能見續本義抄。可思分之 續本
義意。初師有説意。一刹那具十二支之分同
也。通非情・無漏爲差異也 光云。四種差別
者。刹那縁起。謂同一刹那相望而説。若據前
解。唯是有情有漏。若據後師亦通非情無漏。
餘三縁起皆據前後相望説也 如此釋者。
如續本義。可意得之 堯抄。刹那縁起有二
説。初説。心由貪心行殺生一刹那中云具十
二。後説。心有爲説法刹那刹那縁起故。於此
立刹那縁起也。初説縁有情有漏。後説通情
非情有漏無漏也。其三種縁起無異説以上
連縛者光云。無間名連。相接爲縛。或隣
次名連。相屬名縛 續本義抄。尋云。無間
隣次其義是同。相接・相屬不異如何。答。無
間者。以遮詮釋連義。隣次者。以表詮釋連
義。接者。是續義也。相者。前念能令後念續。
後念還能續前念之義顯之。是則縛多物令
不離之義成之也。屬者。是攝之義也。以前
念攝後念。以後念攝前念。名之相屬。此是前
後兩念至親近故不離名之縛爲言
以上
 堯抄。連
縛者。因果無間相連起也。此文分明也。後説
心連縛縁起大異刹那縁起。連縛異刹那者。
連縛約無間因果。故以前後二念相連爲因
果義爲連縛縁起。刹那約一刹那。故無前後
二念相連義。以之刹那・連縛爲別。餘義大同
也*以上
分位縁起約順 麟云。以通前後三際論故
除順現業。以現在果前業感故。非遠續故除
順後業。遠續有分位差別者。即三世隣近取
果與果名爲分位。隔越多生取果與果名爲
遠續。唯隔越連縛唯無間云云
遠續者 寶云。今詳遠續・連縛二種縁起
別者。遠續順隔越。連縛順無間。遠續是異熟
因。若兼無情亦遠同類因。若有情亦遍行因。
連縛定非異熟因。通同類遍行及能作。除
相應倶有異熟因。異熟因非連縛故。相應倶
有非前後故。不名相續 *堯抄。遠續縁起
者。大同分位縁起也。論其別者。分位縁起
者。以前生無明行爲因。有現在識等五果。現
在愛取有爲因。有順次生生老死果。此則分
位縁起廢立也。遠續縁起者。從第三前生已
去。乃至無量無邊前生無明行爲因。有現
在識等五果。今生愛取有爲因。在第三生
已後乃至無量生生老死果。是則遠續縁起
廢立也。以之爲分位遠續別。餘義大同也
以上
堯抄
 法相名數抄云。四種縁起不同 刹那
有二説。一限
情。二通有爲
 連縛通情・非情・有漏・無漏・前後
刹那無間相隣。連稱相續
 分
有情・有漏。據十二支分位。
無間相續而起及不定説
 遠續有情・有漏據分位
中後及不定説也
以上法相
抄准之
明本説意 世尊本意説之意歟
經部有破 論第十云。不可説爲餘慢等
 光釋云。經部諸師不信無明別有實體。論
主意明經部。故作斯難云云論主意用經部無
明假立之義也
廣如前釋 上宿或位無明之處。引論文釋
之。指彼也 堯抄。從勝立支名者。此通外
外難者。
經部難
分位縁起皆具五蘊。何縁但立無明
等名此經部難意也。無明等十
二支以五蘊不可爲其性
違契經故。契經中
既説無明等以三際無智等爲體。故知以五
蘊非爲體也。此難已下。今文正非難破意。相
破處此意見*以上
堯抄
論依法相通○ 麟云。約法相之理。是
爲故亦刹那生滅也。此所説通漏無漏。若前
師解。刹那唯是有漏 堯抄。即蘊我者。色
等五蘊諸法上執我也。謂色蘊執我時。以餘
四蘊爲我所。如是乃至識蘊執我時。以餘四
蘊爲我所也。離蘊我者。五蘊諸法外執
所也*
於中除生如是疑 麟云。中際之中不疑我
有無者。以中際現見故。但疑我自性差別及
因果等。又前際不疑因體。是因故亦不疑果。
知是現故。未來不疑因。知是現故。亦不疑果。
體是果故。是中際有因果二疑。前後二際唯
有無二疑也 寶云。現在是過果。及未來
因故。知過爲現在因。即知過去有因。即知未
來爲現在果。即知未來有果。故過去未來不
疑因果云云
唯説有情縁起 麟云。此等疑惑唯在有
情。故就有情説縁起
諸縁起縁已生 中論疏云。問縁生與縁
起何異。答。婆沙云。因是縁起。果是縁生。
又云。作四句。一縁起非縁生。未來世法也
以如實正惠 寶云。以正惠觀者。觀縁起
○彼必不應三際愚等者。以觀十二縁起
故除三際愚惑也。唯見縁起知。過去是無明
行。未來是生老死。現在八支即無疑。或及計
第四以略攝廣 光云。以二三略攝十二廣
所依事故 光云。依託事果而造因。故名
所依事。或依此事果而起惑業。是彼所依事
此擧略門○ 由爲妨釋此妨難擧
此略門爲言後際略果以下。釋略果略因之相
也。何縁中際者。擧妨也
已顯老死爲事惑因 上所引論文。世尊
由義已顯者。今所述道理也 麟云。言已顯
老死爲事惑因者。前難老死無果。今既老死
爲事惑因故。顯老死成有果矣。言已表無明
爲事惑果者。無明既爲他果故。知有因則無
因之過也 惠云。受既生愛。已顯老死爲
無明因也。未來老死即名色・六處・觸・受四
支爲體。現既受生愛。即以顯未來老死中受
生無月。即取第三句從事生惑釋無明因。餘
同文故來也
故經言 麟云。引此經證者。果名爲苦。因
名爲集。既二支總名苦集。明知皆具因果之
性。無明既得名果。明知有因。老死既得因。
明知有果也云云
故名爲純
解云一切者 惠云。問。過現法已生。可名
縁已生。未來法未生。如何名縁已生。答。是
過現已生類故名縁已生也
所望不同 光云。釋觀待不同○所望不同。
猶如一物望後名因。望前名果。父子亦然
永正九年壬申八月四日撰集之
            大法師英憲
同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重而古抄等書入

            擬講英憲
淨實私云。從惑生惑業等釋一段。□十二支
事・惑・業相配時。無明・愛・取三是惑也。煩惱
也。無明也
行・有二是業也識等五支・生・老七是事也。事
ト云ハ體
ト云事也。依惑
因所成事體也
一老死果事。謂名色・六處・觸・受四支名老
死。此老死中受支生愛。愛則無明故。無明老
死果也。又老死無明因也。故生死無始無終

心經幽賛下云。取謂煩惱。有即行至受六支
種子。由愛・取潤即能有後有 但小乘種
子沙汰無之


倶舍論頌疏抄卷第十
      (頌疏論本第十)
論云無明何義 寶云。就文中先問後答。
此則問也。論謂體非明。此則答也。答中有三。
前二不正答。後一擧頌正答。就不正中有二。
一以非明故曰名無明。二以明無故名曰無
 堯抄云。無明何義。此問無明體義也。
謂體非明答也。謂諸智分明了知諸法。無明
非此義故名無明爲言若爾無明已下。難也。謂
若言諸智分明非如了知諸法故名無明者。
眼等五根亦應名無明。非如諸智故。既爾此
義已下。得難轉救。謂非智明非名無明。明無
之處名無明云也。若爾無明也下。重而難殺
轉救也以上
眼等五根亦非智明云云 寶云。眼等六根。色
等六境。除無漏明。並體非明。應名無明
惠云。七十五法中唯惠是明 餘七十四法體
皆非智明。應皆是無明云云
爲顯有體義不亂餘 光云。前二有過論主
正解。爲顯無明有體無非有過。義不監餘眼
等無眼等失
此無明不了四諦 惠云。無明迷情言不
了不知。約用辨體也 本義抄。問。貪等煩
惱皆明所治故。以明所治義難顯無明別體
耶。答。泛論之者。貪等煩惱雖爲明所治。明無
明是敵對相翻法。以明所治無明爲本。故云
明所治無明之時。能顯無明別體也以上
非是離明之外皆是無明云云 麟云。謂有別
煩惱。不了諦寶等。是無明性。非是離智明之
外一切皆是無明也。亦非明無之處等者。亦
非但以明無之處即名無明也。以無明自有
體故云云
論云如諸親友所對○ 擧喩見成。寶云。
就中有三。一擧親非親喩。二擧實非實喩。
三擧等言等餘非法等喩。此即是初親非親
云云 麟云。非異親友等者。謂汎爾之家
雖非親友。然非怨敵。故不得名非親友也。
謂唯怨敵方名非親友故。非親友無者。謂若
但以親友無處便名非親友者。即此無處都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