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No. 1451_ 義淨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二者我今應以語業行慈。謂於大師所及諸
賢聖同梵行處。起慈善心以語讃歎彰其實
徳。他不聞者令其普知。讀誦經典晝夜無歇。
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和
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
三者我今應以意業行慈。謂於賢聖同梵行
處。起慈善心不生妬害慳嫉之想。於身語業
所有行慈。繋念思惟無令斷絶。設在危難。亦
不暫停。況復平居而乖正念。於諸含識起悲
愍心。不斷其命不行楚苦。遠離煩惱至解脱
處。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共相親附。
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水乳合
四者諸有所得如法利養。乃至鉢中獲少飮
食悉皆歡喜。共他受用不屏處食。於同梵行
者情無彼此。如是作時令他歡喜。愛念敬重
共相親附。和合攝受無諸違諍。一心同事如
水乳合
五者於所受戒。不破不穴不雜不垢不穢。初
後淨持智人所讃。同梵行者不生輕鄙。共持
淨戒法食倶同。如是作時令他歡喜。廣説乃
至如水乳合
六者能生正見無有疑惑。是聖出離無能破
壞速盡苦邊。與同梵行者共同此見。如是作
時令他歡喜。廣説乃至如水乳合
汝等苾芻是謂六種歡喜之法。應常修習慇
懃守護。令諸苾芻衆得増長善法無損
時諸衆聞佛説已。皆悉歡喜信受奉行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五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三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
内攝頌曰
    衆集敬大師 聞法生正信
    自述年衰老 説行雨因縁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往波吒
離邑。阿難陀言。如是世尊。即與諸苾芻隨從
世尊。發摩掲陀國漸次遊行。至波吒離邑住
制底邊。時彼邑人聞佛來至。悉皆聚會至制
底處。詣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
尊。告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曰。汝等應知放逸
之事。有五過失。云何爲五。一者若婆羅門等
爲放逸時。以此因縁所有財寶。受用之物悉
皆散失。二者若放逸人。以此因縁。凡所趣向
衆會之處。情生愧&T049543;又懷怯懼。三者若放逸
人。以此因縁。有惡名稱流遍四方。四者若放
逸人。以此因縁。臨命終時心生悔恨。五者若
放逸人。以此因縁。命終之後墮於地獄餓鬼
傍生。是謂五種放逸之過
復次。若婆羅門等。行不放逸時。有五勝利。云
何爲五。一者所有財寶受用之物皆不散失。
二者凡所趣向衆會之處。情無愧&T049543;亦無怯
懼。三者有善名稱流遍四方。四者臨命終時
不生悔恨。五者命終之後生於天上長受安
樂。是謂五種行不放逸利益之事。爾時世尊
爲波吒離邑諸婆羅門等。演説法要示教利
喜已。默然而住。諸婆羅門等即從坐起。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願佛
慈悲哀受我等。晝日遊從閑靜房舍。爾時世
尊默然爲受。諸婆羅門等知佛受已。頂禮佛
足奉辭而去。諸人去後佛即詣彼閑靜住處。
既至彼已。即於房外洗足已入室宴坐。時摩
掲陀國行雨大臣。便於波吒離邑。四邊量度
廣立封疆。欲造城隍將罰佛栗氏國。時此
邑中。有大勢力威徳天神各求住處。爾時世
尊於宴坐處。即以天眼過於人天。觀彼天神
各求住處。乃於晡時從宴坐起。詣清涼處坐
告阿難陀曰。汝豈不聞量度城邑。白言。我
聞。行雨大臣欲置城邑。以自牢固將伐
城。佛言。阿難陀。善哉行雨大臣。有大智慧欲
置城邑。即與三十三天形状相似。我於住處
以天眼觀見諸大天神各求住處。阿難陀。但
是勢力諸天欲住之處。於此城内福徳大人。
亦於其中而求住處。但是處中諸天欲住之
處。其處中人及餘諸類亦於此住。阿難陀。於
其城邑有勝人住止。有勝人言議。有勝商
人來共交易往還無滯者。謂即是此波吒離
城。然有三災禍城當損壞。所謂水火及内反
逆。時行雨大臣聞佛世尊從摩掲陀漸漸遊
行至波吒離邑住制底處。爲諸人衆之所恭
敬。聞已尋往至世尊所。修敬已畢共相慰
退坐一面。佛爲説法示教利喜已默然而

爾時大臣即從座起偏露一肩。右膝著地合
掌恭敬白言。喬答摩。唯願明日及苾芻僧。就
我宅中爲受微供。佛默然受。是時大臣知佛
受已。從座而去。時行雨大臣既至宅中。告諸
大小。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飮食。食既辦
已至明清旦。敷設座席安淨水盆。澡豆齒木
嚴辦既周。即令使人往白時至。飮食具備願
佛知時。世尊即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將諸僧
衆詣大臣家。至設食處就座而坐。行雨大臣
見佛大衆次第坐已。自手奉持種種上妙飮
食。供養佛僧皆令飽足。嚼齒木澡漱已
鉢訖。行雨大臣即以金瓶注水在佛前立。發
是願言。我此施供所有勝善等流之業當獲
樂報。以斯福力願此城内舊住天神。於長夜
中受勝利樂。願稱彼名而爲呪願。爾時世尊
於彼大臣所設供養。爲隨喜故而説頌
    若人能有淨信心 恭敬供養於大衆
    常依大師眞實語 則爲諸佛所稱揚
    若有聰明智慧人 卜居於此勝妙處
    供養持戒淨行者 復爲宣説願伽陀
    若合恭敬布施者 應可殷心修供養
    由是天衆起恩慈 猶如父母憐赤子
    既蒙諸天所守護 常得安然受勝樂
    生生恒遇於善人 究竟當至無爲處
是時世尊爲彼大臣示教利喜説妙法已從座
而去。時彼大臣了知世法終歸棄捨。即整
衣服隨世尊後作如是念。世尊喬答摩從城
出處。我當於彼起大門樓。渡弶伽河爲作
津濟。時佛世尊知彼念已。於城中道西趣郭
門。北面而行向河欲過。時彼河中諸人欲渡。
或將草木瓠及浮嚢。憑而渡水往還不絶數
有億千。世尊見已作如是念。我今爲當安歩
中流水上而去。爲以神力從此岸沒於彼岸
出。即入勝定隨其所念。并諸苾芻此沒彼出。
有一苾芻即於是時説伽陀曰
    諸人求渡者 往來非一數
    浮嚢及草木 欲越*弶伽津
    世尊以神力 并及於僧衆
    從此至彼岸 不復起疲勞
    平川水流溢 穿井復何爲
    心根煩惱除 豈更求餘物
時行雨大臣於佛出城處。爲造門樓。名曰喬
答摩門。河津階道名喬答摩路。爾時世尊既
至北岸。告阿難陀曰。我今欲往小舍村北升
攝波林。佛行至彼既安坐已。告諸苾芻曰。此
是尸羅。此是三摩地。此是般若。由持戒力定
能安穩久住不退。由修定故智慧得生。由慧
力故於染瞋癡心得解脱。如是諸苾芻心善
解脱得正解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
後有。所作已辦。如實而知。世尊復告阿難
陀曰。我今欲往販葦聚落村外林中。白言。世
尊。如是應去。既至彼已。時彼聚落人遭疫癘。
有一淨信鄔波索迦。因茲命過。復有善賢名
稱等諸近事男亦皆命過。時諸苾芻於小食
時執持衣鉢。入聚落中次行乞食。聞此村中
多有諸人遭疫而死。既得食已各還本處。飯
食訖收衣鉢洗足已。倶詣佛所禮佛足已。在
一面坐白言。世尊。我等入村行乞食時。聞
有衆多鄔波索迦悉皆命過。未知彼等當生
何處。佛言。苾芻。於此村中有二百五十諸鄔
波索迦。斷五下分結。從此命過得化生身。於
彼涅槃更不退轉。證不還果不復更來。汝等
苾芻。復有三百餘人鄔波索迦。從此命過薄
斷染瞋癡得一來果。暫來人間當盡苦際。汝
諸苾芻。於此村中有五百人並已命過。能斷
三結得預流果不復退轉。於七有生人天還
往當盡苦際。汝等苾芻何煩致問作斯擾惱。
生者必死。此爲常事。若佛出世及不出世。生
死之法如來悉知。爲諸有情分別演説。開示
十二縁生法門。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
生。即是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名色。名色縁
六處。六處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取
縁有。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此無故彼
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
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
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
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
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廣大苦蘊悉皆除滅。我
今復爲汝等説法鏡經。應可諦聽善思念之。
云何法鏡。謂佛法僧聖清淨戒。汝等於此深
生尊重。恭敬供養禮拜讃歎。正信正念常不
斷絶。是名法鏡。如是應持。時諸苾芻聞佛
所説依教奉行。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
往廣嚴城。汝可告諸大衆。時阿難陀言。如是
世尊。佛及僧衆漸至城所住菴沒羅林。時此
城中有一女人舊云奈
女者非
顏容端正衆所知識。
名菴沒羅。是此林主。聞世尊至住我林中。著
妙衣瓔而自莊飾。命諸女屬共相隨從。乘駕
寶車詣世尊處。既至林所便即下車徒歩而
進。爾時世尊於無量百千苾芻衆中而爲説
法。于時世尊遙見女已。告諸苾芻。彼諸女衆
欲來至此。汝等應當繋念思惟。勿生異想聽
我所説。汝等苾芻云何名爲繋念思惟。若有
苾芻起罪惡念不善心時當即除遣。應生正
信發起精勤。攝心令住正念不散。使善法生
惡念止息。正智熏習圓滿増廣。正勤相續勿
爲異念。苾芻如是繋念思惟。汝等復聽。勿
生異想。苾芻應知。往來所趣當善觀察屈申
俯仰。著僧伽胝執持衣鉢。行住坐臥語默睡
眠惛沈起時。爲對治法正念而住。云何苾芻
正念而住。汝今當知。謂觀内身。策起正勤
應善調伏。於諸世間知是憂苦。次觀外身内
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
法外法内外法。於此諸法繋念觀察攝心令
住。策起正勤勇猛不息應善調伏。於諸世間
知是憂苦。苾芻如是繋念思惟。是故汝等正
念而住。由彼女衆欲來至此。是我殷勤之所
教誨。是時女衆來詣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
面。爾時世尊爲説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
時菴沒羅女從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
尊。唯願哀愍與諸苾芻。明日就宅受我微供。
世尊默然。知佛受已。頂禮雙足奉辭而去。時
廣嚴城諸栗姑毘子。聞佛世尊遊行人間住
菴沒羅林。各嚴種種駟馬寶車。馭青馬駕青
車青轡勒執青鞭。戴青帽&T016254;青蓋。帶青刀捉
青拂著青衣。瓔珞塗香悉皆青色。并諸從者
皆服青衣。復有栗*姑毘。與諸從者別爲一
隊。車馬衣瓔悉爲黄色。復有一隊悉爲赤色。
復有一隊悉爲白色。如是各別前後隊仗。聲
螺撃鼓出廣嚴城。皆欲親覲如來頂禮恭敬。
世尊知彼欲來告諸苾芻。汝等未見三十三
天遊觀芳園者。今可觀此廣嚴城中諸栗*姑
毘子。由其威徳莊飾巧妙。與三十三天出遊
芳園等無有異。諸栗*姑毘子既至林所。便即
下車徒歩而進。詣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
面欲聽妙法。世尊爲説示教利喜各令慶悦。
爾時會中有一婆羅門。名曰黄髮摩納婆。從
座而起整衣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樂欲隨
喜讃歎。佛告摩納婆。隨汝意説。既蒙佛許。即
説頌曰
    大王身持寶裝甲 今爲國主獲善利
    有佛現生於此處 名稱高遠若須彌
    如白蓮華處池中 於夜開敷散芬馥
    如日流暉照空界 光明遍滿於世間
    當觀如來智慧力 如大明炬照昏冥
    常爲人天作智眼 諸來見者皆調伏
時諸栗*姑毘聞是説已。同聲讃言。大摩納
婆。善説斯語。是時會中有五百栗*姑毘子。
各脱上衣持施黄髮。世尊復爲大衆説法示
教利喜默然而住。時諸栗*姑毘子各從座起。
整衣合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與
諸苾芻明日城内受我微供。佛言。我與苾芻。
已許菴沒羅女明日就食。白言。大徳。我有所
失不如彼女。彼有智慧先請世尊。我等不能
及時親覲恭敬禮拜。我於後時當興供養。佛
言。甚善。聞佛讃已情懷歡喜。頂禮佛足奉辭
而去。時摩納婆見彼諸人辭佛去後少時而
住。即從座起整衣合掌白佛言。大徳。彼五
百人聞我讃佛同聲慶喜。爲妙語故各持一
衣來施於我。我持奉佛。唯願慈悲哀愍納受。
世尊爲受。告言。摩納婆。若如來應正等覺出
現世間。有五希有事亦現於世。云何爲五。謂
於世間若有大師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
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
現於世。凡所説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
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當知此是如來
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一希有
復次若有聽聞如是妙法。能善作意一心審
諦。攝斂諸根思念觀察。當知此是如來應正
等覺出現世間第二希有
復次其聞法者。情生喜悦獲大善利。於世俗
事生厭離心。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
第三希有
復次若有展轉聽聞法者。皆亦漸漸依教奉
持。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四希有」
復次諸聞法者繋念思惟。即能通達甚深妙
慧。此是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第五希有」
復次摩納婆。知恩報恩名大善士。少尚不忘。
何況多恩。是故汝今應勤修學。摩納婆聞佛
説已歡喜信受。頂禮雙足辭佛而去。時菴沒
羅女即於其夜。備辦種種上妙飮食。至明清
旦敷設床席。置淨水盆齒木及屑。遣使白佛。
飮食已辦願佛知時。爾時世尊著衣持鉢。與苾
芻衆詣彼食處。佛及大衆次第坐已。時菴沒
羅女見佛大衆悉安坐已。手自奉行種種上
妙飮食。普令飽滿飯食訖次授澡豆及以齒
木。澡漱已收鉢竟。遂取卑席於佛前坐攝心
聽法。爾時世尊即爲其女説施伽他曰
    若人不慳能施與 見者愛敬咸親近
    入衆會中無畏懼 得大利益具名聞
    是故智人常惠施 能令長夜福増長
    漸除煩惱破慳貪 三十三天受歡樂
    修諸善業營功徳 命終之後得生天
    與諸女衆戲芳園 爲佛弟子常安樂
爾時世尊復爲菴沒羅女。隨機説法示教利
喜已。從座而去還至住處。告阿難陀曰。我
今欲往竹林中。汝可告諸大衆。時阿難陀如
佛所教。即與大衆隨佛至竹林北住升攝波
林。時屬飢儉乞求難得。佛告諸苾芻。今時飢
儉。汝等宜可求同意者。於薜舍離諸方聚落
隨便安居。我與阿難陀於此處住。若不如是
求乞難得。時諸苾芻聞佛教已。各依善友隨
處安居。唯阿難陀獨留侍佛。在於樹下而作
安居。佛於夏内身嬰病苦。受諸痛惱幾將命
沒。作如是念。我身有疾不久遷謝。然諸苾
芻散在餘處。我今不應離諸大衆而般涅槃。
應以無相三昧觀察自身令苦停息。作是念
已即入勝定。所受諸苦如念皆除安隱而住。
時具壽阿難陀於日晡時從定而起。往詣佛
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合掌白言。大徳世尊。
我於向者身心迷悶莫辯好惡。所聞之法不
能誦持。由見世尊受諸病苦恐將寂滅。今聞
世尊未般涅槃少得醒悟。又言。若諸苾芻
不總集者我不涅槃。以此惟忖故知更説希
有之法。佛告阿難陀。汝作是意。謂我教導
諸苾芻故不涅槃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豈
可我今更欲示諸苾芻希有之法。阿難陀。我
所應説皆已説竟。悉令解了内外諸法。所謂
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
道。阿難陀。諸佛如來常以此法分明爲説。無
有祕悋覆藏之心。然阿難陀。我身有疾將欲
涅槃。便作是念。吾今病苦必定命終。諸苾
芻等各在餘處。我念不應離斯大衆而般涅
槃。宜自用意以無相三昧觀察其身痛惱令
息。即便入定。所受諸苦悉皆除愈。得安隱住。
阿難陀。我今衰邁身力羸弱年將八十。唯依
二事而得存住。如朽破車亦依二事。以是義
故汝今不應憂愁苦惱。但諸世間有爲之法
從因縁生。而不滅壞得常住者。無有是處。我
先爲汝常説是事。一切世間樂欲光華。愛念
可意悉皆散壞。恩愛別離無留住者。是故當
知。於我現在及我滅後。汝等自爲洲渚自爲
歸依。法爲洲渚法爲歸依。無別洲渚無別歸
依。何以故。若我現在及我滅度。若依法者樂
持戒者。於我聲聞弟子最爲第一。云何苾芻
自爲洲渚自爲歸依。無別洲渚無別歸依。
阿難陀。若諸苾芻。能於内身善知身相。繋念
觀察攝心令住發起勇猛。降伏貪瞋及諸憂
惱。如是外身内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
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於如
是處繋念觀察。攝心令住發起勇猛。降伏貪
瞋及諸憂惱。苾芻若作如是觀者。此則名爲
自爲洲渚自爲歸依順法而住
内攝頌曰
    行雨竹林内 修理波吒邑
    渡河詣小村 漸向涅槃等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我今欲往廣嚴
城。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隨佛後至廣嚴城
住重閣堂。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
阿難陀隨佛而去。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
訖收衣鉢澡漱畢洗足已。佛即往詣取弓制
底樹下而坐。告阿難陀曰。此廣嚴城物産華
麗。芳林果樹在處敷榮。塔廟清池甚可愛樂。
贍部洲内此最希奇。阿難陀。若有能於四神
足修習多修習。欲住一劫若過一劫。悉皆隨
意。阿難陀。如來已於四神足已多修習。欲住
一劫若過一劫。悉皆自在。時阿難陀默然無
語。如是世尊三唱前事乃至悉皆自在。阿難
陀亦皆無語。佛作是念。今阿難陀。被魔所惑
身心迷亂。我已再三分明告示。竟無言説能
爲啓請。由是定知被魔所惑。即便告曰。汝可
依一樹下宴坐而住。不應與汝雜亂同居。時
阿難陀聞佛教已。即往晝日宴坐之處住一
樹下。爾時惡魔波卑。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在
一面立。合掌恭敬白言。世尊。涅槃時至。唯
願善逝入般涅槃。佛告魔曰。汝今何故。云涅
槃時至請我涅槃。魔言。大徳。往者一時。佛於
尼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時我詣彼白
言。世尊當知涅槃時至。唯願善逝入般涅
槃。佛告我言。若我聖衆聲聞弟子。未有智慧
通達聰明辯了以正法言摧伏邪論顯揚聖
教能流通者。又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
波斯迦。亦未能得堅修戒品。令我梵行得廣
流布。利益多人及諸天衆者。我今無宜入大
涅槃。大徳世尊。今聲聞衆有大智慧。具足
通達辯才無礙。以正法言摧伏邪論。顯揚聖
教能使流通。又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
波斯迦。能令梵行得廣流布。利益多人及諸
天衆諸事圓滿。是故我今白世尊言。涅槃時
至唯願善逝入般涅槃。佛告魔曰。汝且少待。
如來不久却後三月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時
魔作念。沙門喬答摩。出言無二。定般涅槃。情
生歡喜忽然隱沒。佛作是念。我今宜可入如
是定。隨彼定力。留其命行捨其壽行。作是念
已便即入定。留命行捨壽行。于時大地悉皆
振動。四方熾然星光墮落。於虚空中天鼓自
鳴。佛從定出説伽*他曰
    諸有等不等 牟尼悉已除
    由得内證定 如鳥破於&T021400;
時具壽阿難陀於日晡時從宴坐起。便詣佛
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言。世尊。何因縁
故大地振動。佛告阿難陀。有八因縁大地振
動。云何爲八。今此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風
住。風依空住。阿難陀。有時空中現大猛風水
即波動。水若搖動地即振動。阿難陀。此是初
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苾芻有大威徳具大功用。以神
通力令此大地。爲小塵想入無邊水想。欲令
大地悉皆振動。若苾芻尼及諸天衆大威徳
者。若作此想。亦使大地悉皆振動。阿難陀。
此是第二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若大菩薩從覩史多天下降母
時。大地振動。諸世界中光明晃耀倍勝
天光。世間所有極幽闇處。假使日月具大威
光而不能照。菩薩現生母腹之時。光明赫奕
悉皆普照。諸有情類從生以來。欲見自手尚
不能覩。因光照了互得相見。知餘有情亦生
於此。阿難陀。此是第三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若大菩薩初生之時。大地振動。
廣如上説。此是第四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若菩薩成正等覺時。大地振動。
廣如上説。此是第五因縁大地振動。復次阿
難陀。若如來三轉法輪時。大地振動。亦如上
説。此是第六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若如來留命行捨壽行時。大地
振動。四面熾然流光赫奕。於虚空中天鼓自
鳴。此是第七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如來不久却後三月。入無餘依
妙涅槃界。於此時中大地振動。四維上下朗
然明照。於虚空中諸天叫聲猶如撃鼓。阿難
陀。此是第八因縁大地振動
爾時具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我觀如來所
説之事。爲留命行捨壽行。因此大地悉皆振
動。佛告阿難陀。如是如是。我留命行捨壽行。
阿難陀言。大徳。我親聞佛作如是説。若有能
於四神足修習多修習者。欲住一劫若過一
劫。皆得自在。大徳世尊於四神足已修習多
修習。唯願世尊住世一劫。唯願善逝住過一
劫。佛告阿難陀。是汝之過作斯非理。我已
再三分明告汝。汝自不能知其意趣。由魔波
卑惑亂汝心。阿難陀。汝意云何。諸佛如來言
有二不。白言不爾。佛言。善哉善哉。阿難陀。
如來大師出二言者。無有是處。我已許魔汝
無宜請。阿難陀。汝今可往取弓塔邊側近苾
芻。皆令普集常食堂中。時阿難陀即往遍告。
衆既集已。詣世尊所。頂禮佛足合掌白言。大
徳世尊。諸苾芻衆咸悉來集常食堂所。願佛
知時。佛從座起至其堂内。就座而坐告諸苾
芻。汝等觀察。諸行無常。是變易法。不可委
信。深可厭捨而求解脱。汝等當知。有勝妙法
能於現世得利樂住。未來世中亦復利樂。汝
等苾芻宜於此法受持讀誦善解其義謹愼奉
行。能令梵行久住不滅。如是之法便得弘廣
利益有情哀愍一切安樂人天。云何勝法能得
現世利樂及後世利樂。若諸苾芻受持讀誦
善解其義謹愼奉行。能令梵行久住不滅。如
是之法便得弘廣利益有情哀愍一切安樂人
天。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覺分八聖道。當知此是現法利樂及後世利
樂。應當讀誦受持勿忘。佛告阿難陀。我今欲
往重患村中。時阿難陀聞佛教已即隨佛後
世尊行至廣嚴城西北園林之界。如大象王
全身右顧望廣嚴城躬行此處親爲敬禮
願於像末聖教流
時阿
難陀白言。世尊。如來右旋徘徊周望城郭。非
無因縁。唯願爲説。佛告阿難陀。我今右旋顧
視。如汝所言非無因縁。阿難陀。此是如來應
正等覺。於最末後望廣嚴城。我今欲往力士
生處娑羅雙樹入般涅槃。不復重來。所以迴
顧望此城邑。時有苾芻聞佛語已説伽*他曰
    最後迴顧望嚴城 正覺不復還來此
    今欲詣彼雙林處 壯士生地證無餘
世尊既至重患村已住升攝波林。告諸苾芻。
汝等當知。此戒定慧。由習戒故定便久住。
善修定故淨慧得生。由有慧故於欲瞋癡而
得解脱。於如是等心解脱處。聖弟子衆而
實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
受後有。如是次第經過十餘聚落。皆爲衆生
隨機説法。至受用城北林而住。于時大地悉
皆振動。四維上下烟焔洞然。日月無光流星
墮落。於虚空界天鼓自鳴。時阿難陀於日晡
時。從宴坐起往至佛所。頂禮雙足在一面立。
合掌白言。大徳世尊。何因縁故大地振動。佛
告阿難陀。三因縁故大地振動。云何爲三。而
此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風住。風依空住。空中
風撃水即波生。水若波浪地即振動。阿難陀。
是初因縁大地振動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有大威徳具大功用。以
神通力令此大地爲小塵想作無邊水想。能
使大地悉皆振動。若苾芻尼及諸天大威徳
者。令大地動亦皆振動。阿難陀。此是第二因
縁大地振動。如前廣説
復次阿難陀。若如來不久入般涅槃。即大地
動。如前廣説。阿難陀。此是第三因縁大地振
動。時阿難陀白言。世尊。希有大徳。乃能成
就如是不思議事。如來應正等覺不久將欲
入大涅槃。由斯義故大地振動。現希有相。如
前廣説。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如來應正
等覺。實能成就如是希有之法。阿難陀。我昔
曾於無量百千刹帝利衆令彼瞻覩我於爾時
隨其形量長短分齊。我即與彼形相共同。顏
色音聲亦皆相似。彼所説義我亦同説。其不
了者我爲説之。以勝上法示教利喜令開悟
已我便隱沒。彼亦不知我何所在。作如是語。
彼何處去。爲天爲人。非我境界。阿難陀。我能
成就如是無量希有之法。如刹帝利衆沙門
婆羅門長者居士衆中。悉皆如是。欲界色界
乃至色究竟天。我皆往彼隨其形量長短分
齊。廣如上説。乃至阿難陀我能成就如是無
量希有之法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六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三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八門第十子攝頌之餘説四黒四白法四種
沙門次出廣嚴城向
涅槃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如是應知教有眞僞。
始從今日當依經教不依於人。云何依教不
依於人。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如來
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説斯經典説此律教。眞
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説時。不應勸讃亦勿毀
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閲經文
及以律教。若彼所説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
言。具壽。汝所説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
經律當須捨棄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
某住處見有大衆。多是耆宿善明律藏。我於
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眞是佛
語。此苾芻聞彼説時。不應勸讃亦不毀訾。應
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閲經文及以
律教。若彼所説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
壽。汝所説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經
律當須捨棄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
某住處見有衆多苾芻。皆持經持律持母經。
於彼處親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眞
是佛語。此苾芻聞彼説時。不應勸讃亦不毀
訾。應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閲經文
及以律教。若彼所説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
言具壽。汝所説者非是佛語。是汝惡取不依
經律當須捨棄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於
某住處見一苾芻。是尊宿智者。我於彼處親
聞是語聞已憶持。皆依經律眞是佛語。此苾
芻聞彼説時。不應勸讃亦不毀訾。應聽其語
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閲經文及以律教。若
彼所説與經律相違者。應告彼言。具壽。汝所
説者非是佛説。是汝惡取不依經律當須棄

復次阿難陀。若苾芻來作如是語。具壽。我從
如來親聞是語聞已憶持。説斯經典説此律
教。此苾芻聞彼説時。不應勸讃亦勿毀訾。應
聽其語善持文句。當歸住處檢閲經文及以
律教。若彼所説與經律不相違者。應告彼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