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No. 1451_ 義淨譯 ) in Vol. 24

[First] [Prev+100] [Prev]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養。捨之而去。苾芻受已不知如何處分其物。
佛言螺貝堪吹響者。應與贍部影像處用。自
餘所有珍寶應留多少。與舍利子塔修理所
須。若有衣物堪懸供養者應留多少。可於齋
日懸繒供養。所餘諸物衣裳疊布。及錢貝等
現前僧衆應共分之。是同梵行財理合用故。
此據舍利子塔物作斯處分。若是佛塔之物。
皆入塔用
第五門第二子攝頌曰
    詰問令憶念 問彼容許不
    教授事不爲 長淨及隨意
佛在室羅伐城。時六衆苾芻不審見聞疑。即
便詰問苾芻。諸苾芻聞已各生羞恥形體羸
痩。顏色萎黄氣力減少。不能讀誦如理思惟。
乃至佛告諸苾芻。從今已去苾芻不以不審
見聞疑詰他苾芻。若作如是詰責他者。得越
法罪。詰問既爾如是應知。憶念問訊。不爲
授。長淨隨意。類此應知。皆越法罪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八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十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五門第三子攝頌曰
    佛三轉法輪 初度五人已
    不喚名族等 倶尸宣略教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
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苾
芻。此苦聖諦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
智明覺。汝等苾芻。此苦集苦滅順苦滅道聖
諦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汝等苾芻。
此苦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知。於所聞法如
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苦集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斷。
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苦滅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證。
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順苦滅道聖諦。是所了法。如是
應修。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苦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知。於
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苦集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斷。
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苦滅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證。
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此順苦滅道聖諦。是所了法。如是
已修。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汝等苾芻。若我於此四聖諦法。未了三轉十
二相者。眼智明覺皆不得生。我則不於諸天
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捨離煩惱心得解
脱不能證得無上菩提
汝等苾芻。由我於此四聖諦法解了三轉十
二相故。眼智明覺皆悉得生。乃於諸天魔梵
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捨離煩惱心得解脱。
便能證得無上菩提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具壽憍陳如及八萬諸
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佛告憍陳如。汝解此
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
解善逝。由憍陳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
憍陳如阿若是
解了義
是時地居藥叉聞佛説已。出大音聲告人天
曰。仁等當知。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
林中。廣説三轉十二行相法輪。由此能於天
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爲大饒益。令
同梵行者速至安隱涅槃之處。人天増盛阿
蘇羅減少。由彼藥叉作如是告。虚空諸天四
大王衆皆悉聞知。如是展轉。於刹那頃盡六
欲天。須臾之間乃至梵天普聞其響。梵衆
聞已復皆遍告。廣説如前。因名此經爲三轉
法輪。時五苾芻及人天等。聞佛説已歡喜奉

爾時佛爲五人三轉法輪。令彼出家近圓成
苾芻已。時五苾芻於如來處。頻喚名字及以
氏族。或云具壽。佛告諸苾芻。汝等不應於如
來處喚其名字及以氏族或云具壽。何以故。
若有苾芻。於如來處喚名氏族及具壽者。此
是癡人。於長夜中多受苦惱作無利益。是故
汝等更不應於如來處喚名字等。若更喚者
得越法罪。如佛所説不應於如來所喚名字
等得越法罪者。時有少年苾芻。除佛世尊於
餘耆宿苾芻之處。喚名字等乃至具壽。苾芻
白佛。佛言年少苾芻亦復不應於耆宿處喚名
字氏族或云具壽。然有二種召之事。或
云大徳。或云具壽。年少苾芻應喚老者爲大
徳。老喚少年爲具壽。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佛在*倶尸那城壯士生地娑羅雙樹間。爾時
世尊臨般涅槃告諸苾芻曰。我爲汝等已廣
宣説毘奈耶藏。未曾略説。我今更爲説其略
教。汝等應可諦聽善思至極作意。汝等苾芻
或時有事。我從先來非遮非許。然於此事若
違不清淨順清淨者。此即是淨應可行之。若
違清淨順不清淨者。此是不淨即不應行。
可奉持。勿致疑惑
第五門第四子攝頌曰
    捨墮物不分 蚊幬隨意畜
    三股杖作釜 應張羯恥那
縁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長衣犯捨。便即持
衣於上座前捨。其知事人見此衣已作如是
念。今日僧伽多得利物可賣分之。遂即唱賣。
衆共分張。時彼便廢闕。苾芻白佛。佛作是
念。犯捨之衣捨與衆僧。有如是過。由是犯衣
不捨與僧。告諸苾芻。昔日苾芻犯捨衣捨與
僧。遂被分張事成闕乏。由是不應捨與僧衆。
可與別人。若無知者雖捨與僧亦不應分。若
以長衣捨與衆僧遂即分者。此二倶得越法
罪。佛言長衣捨與別人者。時有犯長苾芻。以
衣捨與。無識知人既得衣已。默然而住不知
還衣。苾芻白佛。佛言應遣餘人教無識者。若
還者善。若不與者。應強奪取而守持之。此捨
衣者乃是作法非是全與。然捨衣時求知法
者。然後當捨
縁在廣嚴城。時諸苾芻爲蚊蚋唼食。爪搔癢
時遍身血出。俗旅見時問其何故。苾芻具答。
彼言聖者。仁等豈可不畜蚊幬耶。答曰世尊
不許欲何所畜。報言世尊大悲此應聽許。苾
芻白佛。佛言聽諸苾芻畜其蚊幬。苾芻不知
當如何作。佛言周十二肘。於上安蓋。蓋長
四肘闊二肘。隨身高下&T036212;帶懸垂。直縫留門
蚊蟲還入。佛言不應盡縫應留少許。相掩作
門熱應搖扇。若下邊蚊入可以氈席。或將餘
物壓之。勿令得入
縁處同前。佛言用水應漉者。時諸苾芻以手
捉羅遂致勞倦。佛言繋於杖上開羅取水。如
是用時仍猶勞倦。佛言持三股杖以繩繋杖。
繩不肯住。佛言近上應穿爲三孔以繩貫繋。
或安鐵鐶寛開三股。羅繋於二開羅受水。瀉
水之時溢出流地。佛言用心瀉水勿令溢出。
瓨底無倦隨處傾側。佛言安棬勿令瓨動。水
在羅中急過不住。令蟲悶絶。佛言應可羅中
安物。苾芻不解。佛言或砂或乾牛糞。應以水
濕安在羅中。水猶不住。佛言應作承水器。苾
芻不知如何作器。佛言器有二種。謂銅及瓦。
苾芻以手持椀遂致疲勞。佛言不應手持。可
於椀邊穿作三孔。以繩繋之懸在三股叉上
方便令牢。應以羅角置在器中存養蟲命。若
其羅密水不下者。應以滑杖羅外打之。苾芻
於不滿瓨内。而觀於水不能見蟲。佛言瀉水
滿瓨令其不動已。方可觀察水上有塵。觀蟲
不見。佛言去塵方察。若以小蟲示他人時將
指頭示。小蟲行急見不分明。佛言應以茅端
及草莛等而指示之。苾芻得蟲時於井口上而
覆其羅。蟲雖落水多並悶絶或時致死。佛言
應作放生器覆水在中。苾芻即用此罐滿而
放下滿而引出。蟲仍依舊。佛言應以比器盛
蟲放下。至水覆之空而引出。苾芻不解。應別
作放生器。時有無器可得。佛言可以繩繋羅
方便投下。斟酌蟲去然後牽出其放生器者。但爲
西國久行人皆共
解。東夏先來落漠。故亦須委其儀。若不具陳無由曉悟。其
器任用銅鐵瓦木。若擬隨身將去。可用銅作受二三升。即
是舊來小銅罐子。遂施銅系。令穿手得過。底傍一邊須
安銅鉤。可受小竹箸頭。若乞食去時。穿在左臂以
衣掩蓋。右手携鉢。乞得食已。隨至一家安置飯鉢。自
將淨繩一條如麁筋許。隨井深淺繋罐取水。濾以小羅
斟酌得足。即以繩一頭穿鉤急繋。擡繩使起與罐子
齊。即於繩上繋小鐵鉤。鉤系起時務令平穩勿使傾側。
豫先作了不得臨時求覓。即以小羅覆蟲罐内。徐
不放下至水縱鉤。拔繩令覆。再三下濯方牽出井。此是乞食
之儀也。若在寺者。即以常用井索鐵罐覆之。如前安置少
有別處。底傍著鐵鐶可容三指。以罐鉤内中擡起系齊。同
前著鉤覆虫在中。下令至水準法翻覆。假令深井亦得
爲之。若別畜繩恐成勞擾。若井深處或可別爲盆貯。或可
送往河池。寫水竟時還須滌器。斯其法也。夫以如來聖
教慈悲爲本。所制戒律罪有性遮。遮輕性重。性罪之
内殺生最初。是故智人理宜存護。若將此爲輕者何更重
哉。若能作者。現在得長命果報。來世當生淨土。且神州
之地四百餘城。出家之人動有萬計。於*濾水事存心者
寡。習俗生常見輕佛教。不可一一門到口傳。冀諸行人
遞相教習。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鎭想無生澄心空理。
若不護命不免佛所訶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且如見有
屠兒牽羊入寺。不過數口放作長生。衆共看之彈指稱善。
寧知房内用水日殺千生萬生。既知教理宜應細羅細
察。自利利物善護善思。復有令人耕田畎植。規求小利不
見大尤。水陸倶傷殺生無數。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
手泉門任他分判。故經云。殺生之人當墮地獄餓鬼畜生。
設得爲人短命多病。嗚呼此苦誰當用之。脱有能爲善
哉甚善。龍花初會共結慈
縁。廣如別傳此不煩也
時諸苾芻毎用羅竟不數洗濯。不捩乾不日
暴不翻轉令羅疾壞。佛言凡用羅者應爲洗
等若不作者得越法罪。時有苾芻濾大衆水。
徒衆既多遂生勞倦。佛言若衆大羅遲。水不
供者應作濾水釜。苾芻不知如何作。佛言
若銅鐵瓦應作釜形。底下爲孔大如盞許。作
蓮臺形可高四指。上安多孔大如麁箸。上
疊裹或用絹布。纒以細繩於中濾水。用了
洗覆如上準爲
時諸苾芻以虱壁虱及諸蟲類。懸棄於地彼
便悶絶。苾芻白佛。佛言凡是生命不應懸棄。
亦不應隨處輒爲棄擲。虱安故帛。此若無者
可安木孔。牆隙壁虱置青草中。此若無者置
涼冷處。若更有餘蟲可於所宜處安置。具壽
鄔波離請世尊曰。濾漉之水不觀得飮不。佛
言不得。由不觀故。大徳不濾之水觀得飮不。
佛言得。以觀察故
縁處同前如佛所説。衆安居了應張羯恥那
衣。時勝光王聞佛許已。便以羯恥那衣寄奉
大衆。勝鬘夫人及行雨夫人給孤長者。及諸
居士敬信之流。咸送多衣以充僧用。時諸苾
芻但取一衣作羯恥那。餘皆還主。王聞是已
報言聖者。我等此物已捨與僧。如何今者更
重收取。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聽諸苾芻
受取此衣。隨彼多衣應差多人。作張衣者當
取其一。作法守持餘應擧畜。當爲僧伽作安
居利物
第五門第五子攝頌曰
    死後囑授別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對餘人
縁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有一長者誕生三
子。其最小者於佛法出家遊行人間。去後未
久父便遇病。將死之際總命諸親。告二子曰。
家中所有咸可收來。彼便集聚遣爲三分。二
子人各與一。其餘一分與出家者。作是記已
因即命終如有頌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時彼二子如法焚葬憂慘而居。彼出家者聞
父身亡便生是念。我有兄弟今可言歸爲其
説法。既到舍已兄弟相見共盡哀情。兄曰弟
不須哭父亡之日。遣留一分財物相與。弟作
是念。如世尊説死後與者。不成善與遂不受
之。苾芻白佛。佛言俗人死者有希望心。苾芻
死時心無希望。此是俗人有希望心。取時無
過隨意應用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疾病。告餘苾芻曰。
當好瞻侍我。我有衣鉢當屬於汝。彼便看
侍不久命終。彼見身死便取衣鉢安已房中。
時諸苾芻共來借問。亡者衣鉢今何所在。答
言彼已與我具告其事。苾芻白佛。佛言彼之
愚人。生存在日何不相與死後方施。無如是
法云死方與。應索其物大衆共分準分應與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對彼苾芻。分別衣物忽
爾身亡。彼苾芻便取其物置己房中。舁彼
屍骸既焚燒已還歸房内。時知事人入亡者
室。次第觀察見其衣鉢及濾水羅。尋將此物
來至衆内。苾芻問曰。此物且來。餘有多物
何不將來。答曰房中唯此更無他物。餘人報
曰。有一苾芻是其知友。若問彼者知其有無。
問彼答曰對我分別我取其衣。苾芻白佛。佛
言此是作法不應便留可奪取共分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對彼分別衣。彼忽命過。
此便持衣捨與僧伽。大衆問曰。此是誰物。答
言我物對彼分別。彼遂身亡我持此物捨與
大衆。苾芻白佛。佛言作法應爾雖對分別物
不屬彼當自取用
縁處同前。復有苾芻對他苾芻分別衣物。所
對苾芻忽然歸俗。後時憶念彼某甲苾芻。曾
於我所分別其衣。我雖還俗彼物屬我。我宜
就索既至彼已報言聖者仁曾對我。分別衣
物今可與我。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
以彼苾芻爲委寄者。即還對彼而作分別有
如是過。是故我今制諸苾芻。不應對彼委寄
之人分別衣物。作者得越法罪
縁處同前。復有苾芻對他苾芻分別衣物。其
所對者是鬪諍人。常與苾芻諍競紛擾。既懷
瞋忿便欲出去。其分別衣人見去啼泣。報言
勿去雖復苦留而不肯住。諸人謂曰。汝勿留
此好爲鬪諍亂惱衆人。答言如何我不留住。
我常對此分別衣物。餘處無有委寄之人。苾
芻白佛。佛言若委寄苾芻設居海外但令身
在。遙指委寄亦無有過。時有苾芻於極遠方。
指他苾芻作委寄人。彼便命過苾芻聞時。已
經多日不知云何。苾芻白佛。佛言初既聞已
所有新舊物。即於餘人而作委寄
第五門第六子攝頌曰
    界外不與欲 將行不展轉
    説戒隨意事 違者並招愆
縁處同前。時六衆苾芻雖居界外亦與界内
者欲。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在界外與界内人
欲。見佛不許時有苾芻欲出界外。臨將發足
僧伽有事。六衆即便強令説欲。苾芻白佛。佛
言欲出界者不應取欲。六衆聞已遂於界外
更互與欲。乃至六人展轉相與。苾芻白佛。佛
言不應界外展轉與欲。作者得越法罪
縁處同前。如世尊説半月應説戒者。六衆便
於界外欲與清淨。佛言不應如是。又取將行
者欲。又於界外展轉取欲清淨廣如前説。佛
言皆不應作。作者得越法罪
如佛所説安居了時。苾芻可於三事見聞疑
作隨意事。六衆苾芻便於界外作隨意事。又
留將行者。又界外展轉。亦如上説皆不應爲
第五門第七子攝頌曰
    應可知人數 隨意任行籌
    不與俗同坐 老少應隨夏
縁處同前。時此城中有婆羅門。因事出外入
逝多林。生希有心我今試問。寺中現住可有
幾人。既見苾芻問其人數。苾芻報曰。我不
能知。婆羅門曰。勝光大王憍薩羅國所有兵
衆尚可數知。寺内僧徒何因不測。彼默無對。
苾芻白佛。佛言應知人數。苾芻即便一一別
數。或時屈指忘不能憶。苾芻白佛。佛言應可
行籌。既總數已告衆令知。苾芻不知何時應
數。佛言應於安居時數。復有長者入逝多林。
見諸苾芻勤加習讀繋念靜思。見斯事已深
生淨信。欲知僧數擬設中食。便問苾芻於斯
住處總有幾人。彼報其數禮已而去。既至舍
中報家人曰。我欲明日請佛及僧就舍而食。
有爾許人隨其僧衆汝當具辦。報曰甚善。即
於家中具諸供養。時彼長者於衆集時。遂至
寺中報知事人曰。仁當爲我敬白僧伽。某甲
長者明當請佛及諸大衆就舍而食。既白知
已奉辭而去。有餘苾芻從人間來至給孤園
内。時彼長者即於其夜。具辦種種美飮食已。
敷設座席安置水瓮齒木澡豆。旦令使人往
白佛衆。告其時至幸願降臨。苾芻僧衆於日
初分。執持衣鉢詣長者家。于時大師於寺而
住。令人取食。有五因縁如來大師不親赴請。
云何爲五。一自宴坐。二爲天説法。三爲瞻病
人。四觀臥具。五爲制學處。此中爲者欲制學
處。時彼長者準計僧數。安置座物飮食亦然。
及見多人來至其宅。報典座曰。聖者所告。人
數多少我爲準擬。既過先數其欲如何。典
座報曰。有客新來爾須生喜。答曰仁若先言
我當辦食。苾芻默爾。于時大衆有飽足者有
被飢者。苾芻白佛。佛言典座應觀客數告施
主知。復有苾芻臨中而至。佛言此亦告知我
今爲彼。衆首上座説其行法。上座應當先觀
徒衆及以飮食。若人多食少者。應告施主曰。
賢首人多食少可平等均行。若人少食多者。
告言賢首大有飮食可隨意行。若其上座不
善觀察。不依所制者得越法罪。又至施主家。
當須觀水濾蟲及齒木土屑。並令備足勿使
闕少。食前食後洗手澡漱並須如法。若不撿
挍者上座次座皆得越法罪
縁處同前。六衆苾芻與諸俗人同座而坐。時
敬信者見便譏笑。告言聖者仁是出家常修
梵行。云何乃與常行婬欲不淨之人而同一
座。彼聞默爾。苾芻白佛。佛言諸信俗人言合
道理。故諸苾芻不應與俗人同座而坐。坐者
得越法罪。聞佛制已遂與求寂同處而坐。信
者告曰。仁已近圓。因何得與小師共座。答曰
此非俗人是出家者。斯有何過彼聞默爾。苾
芻白佛。佛言亦復不應與未近圓者同座而
坐。佛不許已。時老苾芻與少者同座。復有
少者與老一處不相恭敬。苾芻白佛。佛言老
少不應雜座若無夏者得共二夏者同座。一
夏者得與二夏者同座。若二夏已去共大三
夏者皆得同座。佛既制已。時諸苾芻在於俗
舍。但得與其大三夏者同座而坐。座席難求。
佛言若俗舍内座難得者。雖親教軌範亦得
同座。以物隔中無致疑惑
第五門第八子攝頌曰
    不應居貯座 不誘他求寂
    不爲誓賭物 亦不食虎殘
縁處同前。聽法之時應敷座席。時有求寂亦
居軟座。因而睡著遂失便利汚其座褥。苾芻
白佛。佛言求寂不應坐軟座褥。時具壽舍利
子求寂準陀來聽法時。苾芻便與鞕枮令坐。
問言大徳。何故與我堅硬座物。答言軟座佛
遮。求寂報言大徳。我豈同彼有過失耶。佛言
若有用心求寂。與其軟座餘即不應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訶責求寂。遂便遣出逝
多門外啼泣而住。時鄔波難陀見而問曰。汝
何意啼。答曰被師訶責。報言子來我當與汝
衣鉢及鉢絡腰絛之類。隨所須者不令闕乏。
遂喚歸房白佛。佛言於弟子處訶責之時。不
應決捨可作帶韁棄留眷念心還擬收攝。應
令苾芻開語求寂。彼言我今不用彼親教師。
大徳鄔波難陀。我所須者咸皆供給。我更
不能往舊師處。彼師聞已作嫌罵言。我與出
家而鄔波難陀遂誘將去。苾芻白佛。佛言苾
芻不應誘他弟子。輒誘將者得吐羅底耶罪。
是破僧方便故
縁處同前。是時六衆有縁事時。即便引佛法
僧寶而爲呪誓。或引鄔波馱耶阿遮利耶而
爲呪誓。有信敬俗人聞呪誓時作如是語。我
等俗流尚不引佛及師爲誓。仁等出家何故
引佛及師而作盟誓。是所不應。彼默無對。苾
芻白佛。佛言俗生譏恥時合其宜。然出家者
本求實語不應盟誓。若作者得越法罪
縁處同前。是時六衆苾芻隨有事至。即以衣
鉢腰絛等物而爲賭&T049445;。俗侶見時共生譏恥。
告言仁等豈可同俗流耶。縁有事來便賭衣
鉢斯非合理。答曰有何非理。豈噉葱蒜而飮
酒耶。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俗人譏恥誠
是合宜。苾芻不應賭物。作者得越法罪
縁處同前。六衆苾芻毎於晨旦。於寺閣上遙
望野田。或見煙浮或觀鳥下。便往其處覩有
何物。曾於一時見前事已躬往觀之。於叢林
處有虎殘肉。喜而持來入逝多林。其虎尋氣
來至寺所。夜於門外啼叫出聲。世尊知而
故問阿難陀曰。何意虎來大聲*啼叫。阿難陀
曰。彼虎所藏餘肉。尊者近喜持來寺中。佛
言苾芻食虎殘耶。白佛言食。阿難陀如師子
王殺好糜鹿。敢其精肉飮鮮血已決捨而去。
然其虎類食肉既飽藏擧殘肉。是故苾芻不
食虎殘。食者得越法罪。然衆首上座所有行
法。我今當制。凡是上座見行肉食。時應可問
言此是何肉非虎殘耶。又非不應食物不。不
問而受得越法罪
第五門第九子攝頌曰
    不合自藏身 不爲言白等
    若得上價緂 賣之應共分
縁處同前。於一城中先有僧寺。時難陀鄔波
難陀因行人間遇到此寺。于時大衆多獲利
物。時諸苾芻雖見此二。知其惡行曾無一人
爲解勞者。時鄔波難陀白難陀曰。阿遮利耶
此諸黒鉢常生傲慢。我等宜可爲作惱縁。且
&T076633;身隱居一處。觀彼如何分張利物。答言
甚善應如是作。遂即隱身竊觀分物。既見分
已。報言斯分不善。是惡分張。仁可白衆言
欲分衣。報曰分時不見今何處來。苾芻白佛。
佛言欲分利時先白衆知。僧有利物今欲共
分。所有苾芻不應輒去。時諸苾芻重聚其物。
普告衆知不應出食。即分其物。時彼二人還
自藏隱。及衆分了同前出告此不成分。報言
先已告衆。仁何處來。二人告曰。雖言告知
可鳴揵稚。苾芻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復打
揵稚方可分物。時諸苾芻復還斂物。告衆令
知復打揵稚共分其物。二人復藏分了方出。
同前詰責。諸人報曰。豈可不聞告衆及揵稚
聲。即便告曰。雖告衆知及鳴揵稚。仁等豈可
共行籌耶。苾芻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復打揵
稚。并可行籌方共分物。時諸苾芻復還斂物。
爲三事已。如前復藏分了方出同前詰責。諸
人告曰。具壽何故如是故惱衆僧。告白揵稚
并復行籌。故不現身待了方出。答曰仁等何
故云我惱僧。仁等豈可對衆行耶。此總不須
我今出去。苾芻白佛。佛言雖作三事仍對衆
行。若不現前即不須與。斯曰善分勿致疑惑。
然諸苾芻不應故作惱衆僧事。若故惱者得
越法罪
縁處同前。時給孤長者以寺捨與四方僧竟。
便用種種上妙彩色内外圖畫。此城人衆既
聞長者圖畫已周。競來觀看遂有無量百千
人衆皆集寺中。城内有一大婆羅門以是勝
人衆所欽尚。於大王家得一毛緂。即便披服
作玩好心。入逝多林周觀寺宇。發希有念便
將毛緂施四方僧此中雖言四方意與
現前非常住僧也
如佛所説有
現衣物乃至截爲燈炷平等共分。苾芻遂便
割緂爲片衆共分張。時婆羅門夜作是念。彼
是上緂我宜與直。贖取將來。旦起入寺至其
門所。見諸苾芻問言聖者。我所施緂人作何
用。苾芻報曰。仁可隨喜。我等割破大衆共
分。一人告曰。我將作帽。一云作靴一云繳腰
一云拭鉢巾。報言聖者。彼是上緂因何截破。
宜應出賣既得錢貝衆可共分。苾芻白佛。佛
言彼婆羅門所言稱理。是故苾芻若得如是
上價緂時。賣取錢貝然後共分
第五門第十子攝頌曰
    五皮不應用 餘類亦同然
    若患痔病時 熊皮履應著
縁處同前。時六衆苾芻自相謂曰。難陀鄔波
難陀於此城中所有人衆。我等皆從乞得餅
直。然於王家調象師邊曾不見施。今可就覓
或容見與。一人報曰。應如是作。然須豫設少
多方計。應取師子皮以爲鞋履。於繋象處上
風而行。象聞氣時即便驚走。答曰善計。我今
且去從彼乞求。若得者善若不與者怖象未
遲即於晨朝詣調象師處。報言賢首。仁等何
太無求福心。曾於我等不施少多餅果之直。
彼言聖者我等豈可繋屬於仁。以餅果直共
相供給。六衆聞已點頭唱諾棄之而去。遂於
他日著師子皮鞋。於其象處上風而立。時彼
群象聞師子氣。遺失便利驚怖奔馳。時彼象
師鉤斸象頂不能令住。六衆遙見告言賢首。
急牽急牽。答言鉤*斸不住如何手牽。六衆報
曰。我能令住。答言聖者。若能令住斯成大恩。
六衆曰。共立盟言。若能與我餅果直者我當
令住。報言即與。彼便急歩至象下風。象不聞
氣。即不驚走。諸調象人問言聖者。仁解呪耶。
答曰我無異術。若如是者云何令象怖不怖
耶。彼便以實告彼象師。彼言聖者。仁等如
何作斯非法不饒益事。若其王家最勝大象。
因此驚怖走入山林。仁等必當招大罪罰。彼
聞微笑默爾無言。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
苾芻著師子皮鞋有如是過。即告諸苾芻曰。
汝等從今不應更著師子皮鞋。若著此者得
越法罪。聞佛不許便用虎皮而爲鞋履。佛言
此亦不應。然有五種爪牙等獸皮不應用。所
謂智象智馬師子虎豹。佛不聽已。時具壽鄔
波離請世尊曰。若更有餘爪牙之類皮得用
不。佛言亦不應用。用者得惡作罪
縁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痔病。詣醫人所告
言賢首。我有痔病幸爲處方。報言應用熊皮
作鞋著時病差。答曰世尊未許。醫言。佛是大
慈必應見許。苾芻白佛。佛言爲病應著。多重
難得。佛言若無。應取一重并毛替其履底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九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二十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六門總攝頌曰此二頌攝至
三十一卷半
    猛獸筋不應 燈光及勇健
    馱娑度尼法 因許喬答彌
    尼不前長者 可與餘臥具
    不合濽水汚 第六總應知
第六門第一子攝頌曰
    猛獸筋皮綖 擁前復擁後
    兩角及尖頭 諸靴皆不合
縁在室羅伐城。佛言苾芻不應用五猛獸皮
有爪牙者。謂智象智馬師子虎豹。是時六衆
用彼獸筋還同有過。佛言不用此筋而縫鞋
履。六衆便用皮綖有過同前。復用其皮補鞋。
佛言皆不合用。如是應知履屨之屬。若擁前
擁後兩角尖頭。麻履諸靴皆不應著。皆越法
罪。除兩三重革屣如斯之類西國人皆不著若是外
國寒郷爲活命因縁持心方用
内攝頌曰
    四大王初誕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爲立其名
爾時菩薩在覩史天宮。王舍城中有王名曰
大蓮花。以法化世人民熾盛。安隱豐樂無諸
盜賊。室羅伐城王名梵授。唱誓尼城王名
大輪。憍閃毘城王名百軍。此等四王皆是法
王。以法化世廣説如餘。是時菩薩於天宮上。
以五種事觀察世間。云何爲五。一觀遠祖。二
觀時節。三觀方國。四觀近族。五觀母氏。六欲
天三淨母腹。摩耶夫人因寢夢見六牙白
象來降腹中。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放大光明
遍滿世界勝天光明。世界中間黒闇之處。日
月不照悉皆明了。所有衆生皆得相見。菩薩
生時如下所説。四大國王皆誕太子。見大光
明如鎔金色。各各自言由我生男威神力故。
能令天地光曜希奇。各爲立名用符靈瑞。時
大蓮花王告衆人曰。我子生時如日光影。乾
坤洞照勝妙希奇。應與我子名曰影勝梵云
頻毘

其梵授王告衆人曰。我子生時。光明殊勝。
普照世間。應與我子名曰勝光。其大輪王告
衆人曰。我子生時如大燈光遍皆明照。應與
我子名曰燈光。其百軍王告衆人曰。我子生
時光如日出無不明了。應與我子名曰出光。
各各自謂子之功能。然並不知由菩薩力
内攝頌曰
    腹中天守護 生已蹈蓮花
    擧手獨稱尊 灌洗花衣落
爾時菩薩降母腹中。天帝釋主令四天子。各
持器仗守護其母。勿令人及非人輒爲損害。
菩薩處胎不爲胎中血垢所汚。譬如衆寶聚
在一處不相霑汚。菩薩在腹亦復如是。又
如清淨妙瑠璃寶置五彩上。明目之人分明
見別。母觀腹内分明亦爾。母雖持胎身無勞
倦。自然奉持五種學處。謂盡形壽不殺生不
偸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飮酒。於諸丈夫絶婬
染意。十月滿足往藍毘尼林攀無憂樹枝。暫
時佇立便於右脇誕生菩薩。爾時大地六種
震動。放大光明與入胎無異。菩薩生時帝釋
親自手承置蓮花上不假扶侍足蹈七花行
七歩已。遍觀四方手指上下作如是語。此即
是我最後生身。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梵王捧
傘天帝執拂。於虚空中龍王注水。一温一冷
灌浴菩薩。初誕生時於其母前。自然井現香
泉上涌。隨意受用。又於空中諸天下散嗢鉢
羅花鉢頭摩花。拘勿頭花奔陀利花。并餘種
種奇妙香末。天妙音樂自然發響。天妙衣
纓從空亂墜。更有衆多奇妙靈瑞。如餘處説」
内攝頌曰
    阿私多覩相 那剌陀勸師
    五百瑞現前 父王立三字
于時南方於大山中。有古仙人名阿私多。善
知世界成壞時節。時有一人名那剌陀。聰明
辯慧數來參謁。阿私多仙共論世間成壞之
事。聞已傷歎即於仙處而爲出家。後於異時
共此仙人在石窟中。見光明照異相希奇。即
説伽他問其師曰
    何故此光明 遍照猶如日
    充滿山林處 忽現此希奇
仙人答曰
    若是日光便赫烈 今此涼冷現希奇
    必是無上牟尼尊 初出母胎彰此瑞
    此是菩薩出胎相 光明清淨世希有
    譬如金色滿十方 騰照三有皆明徹
那剌陀白其師曰。鄔波馱耶。若如是者。今
可共行往觀菩薩。師曰子今知不。菩提薩埵
有大威神。無量諸天悉皆雲集。我等雖至頂
謁無由。待入城中爲立名已。如其重出我望
逢迎。菩薩生時闡鐸迦等。五百侍者同時
而生。闡稚迦等五百侍女亦同時而誕。上象
厩馬皆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開發。隣國諸
王皆奉信物。大臣見已白淨飯王曰。大王今
日國祚興隆。王子誕生嘉瑞咸應。五百侍男
五百侍女。上象上馬各生五百。五百伏藏自
然開現。諸國朝賓奇珍總集。王聞告已心大
欣躍。告大臣曰。太子生後諸事皆成。宜與立
字名一切事成梵云薩
頞他悉陀
此是菩薩最初立
字。號一切事成。是時菩薩乘四寶輿。無量
百千人天翊從入劫比羅城。諸釋迦子體懷
憍慢立性多言。菩薩入城皆悉默然牟尼無
語王見是已報諸臣曰。諸釋迦子體懷傲慢
立性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無語。應
與太子名曰釋迦牟尼。此是菩薩第二立名。
時此城中有舊住藥叉名釋迦増長。時人敬
重立廟祠祀。但是釋種生男女已。令淨澡浴
抱至藥叉處而申敬禮。時淨飯王以上酥蜜
滿太子口。告大臣曰。可抱太子往禮藥叉。大
臣抱至。時彼藥叉遙見太子即自現身。至菩
薩所頂禮其足。臣歸白王。王聞是已生希有
心。今我太子於天神中更爲尊勝。應與立字
名天中天。此是菩薩第三立名
内攝頌曰
    付母養太子 令觀大人相
    阿私多遠至 親覩牟尼形
爾時父王便以太子付諸養母。隨時澡浴乳
哺飮食。常令安隱適悦身心。養母便以上妙
塗香塗摩身體。具諸瓔珞授與父王。王即抱
持瞻視歡喜。即便總命諸婆羅門。國中所有
解占相人知算計者令觀太子。告言君等宜
可瞻察。我聞古仙作如是説。具三十二大丈
夫相者有其二事。若在家者當爲輪王。普王
四洲以法化世。七寶成就。所謂輪寶・象寶・
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
具足。勇健忠良能伏怨敵。周圓海内無諸
患惱。人民豐樂安隱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鬚
髮。服袈裟衣成等正覺。有大名稱充滿世
間。時諸相師聞王説已。悉共觀察咸白王曰。
誠如大王所説之事。三十二相若成就者。唯
有二事謂輪王及佛。乃至有大名稱充滿世
間。王復問曰其相云何。時彼相師悉皆具答。
一一別指三十二相。具有廣文以共餘經及律論
等事無差別故不

爾時阿私多仙人告那剌陀曰。摩納婆比者
菩薩已入城中立三名訖。我等宜往禮拜瞻
顏。各乘神通騰空而去。由彼菩薩威神之力。
去劫比羅城可一驛許。遂失神通足歩而去。
既入城已到王門所。報門人曰。汝去白王。阿
私多仙今至門首。使去白王。王曰隨入誰遮
大仙。即詣王所王見仙至。遙唱善來奉吉祥
事。爲洗足已妙師子座安置令坐。王禮足已
白言大仙。何事得來。仙説伽他曰
    國主我今至 欲見王太子
    瞻仰牟尼尊 導師中第一
王言太子睡著。答曰雖睡我欲暫觀。王便抱
現。覩菩薩眼雙眸不合。仙既見已説伽*他曰
    良馬不多睡 半夜暫時眠
    所爲事未成 因何久安寢
仙復問曰。諸占相人有何記説。王言大仙彼
相者云。當作輪王化四天下。仙以伽*他而答
王曰
    相者語多謬 末劫無輪王
    有此勝福縁 斷惑當成佛
    若是化四洲 輪王相非顯
    分明大師相 成佛定無疑
仙人遍觀見成佛相已。復更觀察久近當得
無上甘露轉妙法輪。遂見二十九年捨王城
去。六年苦行當成正覺。復觀自身得幾時住
得見佛不。知不見佛便生憂惱涕涙盈目。王
見懷愁説頌問曰
    若男若女來觀者 咸悉歡喜遍身心
    仁今親覩相非常 何因泣涕盈雙目
    假使太子相非善 短壽多病不吉祥
    唯願大仙如實言 勿令我意増憂悴
仙人答曰
    假使霹靂從空下 可畏來臨太子身
    此於無上牟尼尊 如毛髮許不能損
    假使烈火騰風焔 利劍如霜現在前
    毒藥黒蛇一時來 至太子處皆銷散
    我傷早死不見佛 流涙盈目難裁忍
    棄無上法我前亡 未有事業能成就
    此有大福除衆惱 證甘露法爲導師
    若能聞教如説行 咸歸寂滅無爲處
王聞太子證甘露法默然無語。凡諸世人皆
爲邪心之所擾亂。出言諂誑不能依實。時彼
仙人而告王曰。比日大王毎作是念。何時得
令阿私多仙。足歩入城與我相見。及諸人衆
致敬慇懃。我哀愍故徒行至此。今時事了將
欲出城。可爲掃除淨修郭邑。時淨飯王勅令
諸臣嚴治道路。普告城邑皆共修營。巷陌康
莊塗拭清淨。灑以栴檀香水散以占博迦花。
幢蓋陵空香煙滿路。見者愛樂如歡喜園。復
遣搖鈴遍皆宣告。諸人當知或先住城中。或
他方新至。所有人衆皆悉存心。明日晨朝看
大仙出。衆既聞已各至途中。瞻望仙人歩出
城闕。咸生希有悵望而歸。時阿私多仙還向
本山。繋心禪寂以智方便發起神通。報命將
終遂便遇患。雖加藥餌瞬息無幾。時那剌陀
來禮師足。白言大師我本出家求甘露味。師
所得者幸願共分。師曰我亦同汝。本出家時
意求甘露。竟無所獲空處生涯。彼雪山側劫
比羅城。太子興世相師共記。當成正覺號天
人師稱一切智。汝當於彼而求出家。捨高慢
心當自謙下。勤修梵行作不放逸。當於爾時
獲甘露味。説伽*他曰
    如來出世難遭遇 今得逢時甚希有
    汝莫放逸至心求 當獲無生甘露味
作是語已便即命終。如有頌言
    積聚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皆別離 生者咸歸死
爾時阿私多仙命終之後。弟子那剌陀如法
焚燒。殯葬事訖割捨憂慼。遂詣婆羅痆斯於
諸仙内而共住止。其那剌陀先是迦多演那
種族。時人因號迦多演那仙人。衆皆敬重。時
嗢逝尼王所生太子名曰燈光。王付八母而
爲瞻養。是事無闕。乃至年漸長大技藝博
通。文武所須無不綜習
釋迦菩薩爲童子戲。燈光太子亦爲童戲。菩
薩受太子灌頂時。燈光亦受太子灌頂。菩薩
出四門觀見老病死患。遂於三夫人處生厭
離心。所謂牛護夫人鹿養夫人名稱夫人。此
爲上首六千婇女咸皆捨棄。於其中夜踰城
而去。往空林所修出家業。依止仙人學殊勝
定離欲界欲。次從曷羅摩子習無所有定。斷
無所有處欲更無導者。便於六年專修苦行。
不別證悟將爲無益。遂即住情而爲遊縱。噉
好飮食酥油塗身。湯水澡浴往聚落中。於
難陀難陀力二牧牛女所。食十六倍上妙乳
糜。迦利迦龍王尊重讃歎。於善吉邊取吉祥
草。詣菩提樹下自敷草已。端身正念加趺
而坐。心念口言若不斷盡諸漏我終不解*加
趺。是時菩薩以慈心器仗。降伏三十六億千
魔衆已證無上智。受梵天請往婆羅痆斯三
轉十二行法輪。時燈光王亦於此時。受灌頂
大王位以法教化。嗢逝尼國人民熾盛。安隱
豐樂廣如餘説。由王力故百姓歌謠。歡會相
次隨處供養勝上天神。穿五百池五百渠水。
令人受用無有闕乏
第六門第二子攝頌曰
    燈光得爲王 有五殊勝物
    因叙奇異事 廣説健陀羅
時燈光王有五勝物。云何爲五。一者勝雄象
名曰葦山。二者勝母象名曰賢善。三者勝駝
名曰海足。四者勝馬名曰衣頸。五者勝使者
名曰飛烏。其象日夜行一百驛。母象日夜行
八十驛。駝日夜行七十驛。馬日夜行五十驛。
飛烏日夜行二十五驛。其王雖有如是勝物
快樂安隱。然而四大不調忽有不睡之病。由
此疾故於酥起憎於酒生愛。時諸醫人以種種
妙藥。與酥和煎上王令服。王不肯用。時太
子中宮咸知*酥藥能治不睡。皆奉藥*酥王
憎睡。王乃勅曰。若有人當在我前説*酥
名者。當斬其頭。王既無睡便於初夜。與内宮
人共爲歡戲。於中夜時至象馬厩而爲撿閲。
於後夜時觀諸庫藏自持利劍問守更人曰。
誰爲警覺。若第一問及二問時。不應答者
容忍恕。至第三問不相答者。便斬其首。由
斯嚴酷隱燈光名。共安餘字號曰猛暴燈光
王於異時。命大夫人及内宮曰。我親警覺爾
何眠睡。答言。大王我亦警覺。如是連宵不得
眠睡。共白王曰。若使我等通宵不睡者。是
則無由稱可王意。又此不眠廢我等業。王曰。
若非爾業誰復應爲。答言太子應作。時王即
便行告太子曰。何不警覺。答曰我爲警覺。後
遂不能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爲警覺者。便廢
王業此非我事。王曰。誰復應爲。答言大臣應
作王即便行告大臣曰。何不警覺。答曰我爲
警覺。後遂不能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爲警覺
者。誰輔佐王如法化世此非我事。王曰誰復
應爲。答言散兵應作。王即便行詣散兵所。告
言我自警覺汝等何因不爲警覺。後遂不能
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爲警覺者。如何爲王共
他交戰此非我事。王曰誰復應爲。答言百姓
應作。王即便行詣百姓所同前問答。時彼國
人番次守更而爲警覺。時賣香童子當其番
次。念王暴惡或當殺我。遂於夜中掌頬懷憂。
時彼知識見而問曰。仁何故憂。彼即以事具
答知識。彼便報白。汝家不遠有人名曰健陀
羅。何不相求爲警覺事。童子報曰。如我惜命
彼寧肯爲。設使見求定不能作告言與其錢
物必當爲作。即往相求彼人報曰。若能與我
五百金錢我當爲作。即便許彼。健陀羅曰。
且當與半若我命存相還未晩。如其身死此
即屬君隨情所用。即便與半。彼得錢已多買
酒肉及諸餅果。王杖人並皆命食咸令
飽足。報諸人曰。王令警覺我當番次。問諸人
曰。大王如何作警覺事。彼皆具報所有因縁
健陀羅曰。幸願君等爲我思量。答曰。我等蒙
君所賜美饍。在腹未消云何不爲。問曰我等
爲君欲作何事。答曰若王來問誰警覺時喚
我令覺。答言如是。時健陀羅。即於中夜。以毛
毯縈膝坐而暫睡。王於初夜與宮人戲笑。於
中夜時觀諸象馬。便於後夜問守更人。諸人
告曰健陀羅。汝覺勿睡大王欲來。彼遂警覺。
王便告曰。警覺者誰健陀羅聞作如是念。我
若初言即爲答者後時不然定當斬我頭落于
地。即不言應。王更喚之誰爲警覺。彼還默
然。第三復命警覺者誰。答言大天我是健陀
羅。王曰健陀羅汝思何事。彼有智慧於世間
事善能談説。答言大王我思世事
内攝頌曰
    鵂&T064927;鶴飮乳 芒草尾身齊
    斑駁與毛同 沙盆水不溢
    鹽麨水差別 衣瓦變成塵
    是謂健陀羅 世間思十事
王曰。汝於世事何所思量。健陀羅曰。世有奇
事。且如鵂&T064927;鳥有毛無毛。以秤秤之輕重相
似。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
然者善我自親觀。健陀羅至曉得鵂&T064927;鳥。對
王秤看後去其毛秤便相似。王曰此有何縁。
答曰由風扇羽。王曰汝有妙智。答曰。由王
故然。王遂默然。時健陀羅愁過一宵。以手摩
頭而還舊宅。時賣香童子。持餘半物還健陀
羅。是時國中但當番次皆以五百金錢雇健
陀羅求其警覺。爲知更次。王於後夜問言誰
覺。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何所思。答言大王
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長項白鶴以
水和乳令飮。但飮其乳唯有水存。王曰此事
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曉
便將鶴鳥對王令飮果如所言。王曰。此有何
縁。答曰。鳥口性醋。若飮乳時遂便成酪。致令
水在。王言汝有妙智。答曰由王故然。王遂默
然。復於他夜王問誰爲警覺。如前答言我爲
警覺。王曰汝何所思。答言大王我思世事。王
曰云何世事。答曰世有芒草以物椎打。與不
椎者若以秤秤輕重相似。餘草不然。王曰此
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
曉便將芒草對王椎打。便以秤秤果如所説。
王曰此有何縁。答曰椎打之時便有風入。乃
至王遂默然。復於他夜王復問言。何人警覺。
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何所思。答曰我思世
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有告靈鼠尾與身
等。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
然者善。至曉便將鼠來對王比度。誠如所言。
王曰此有何縁。答曰。我於春時見縁樹下尾
與身齊。乃至王遂默然。復於他夜王復問言。
答曰我爲警覺王曰汝何所思。答曰我思世
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大王我思雉鳥。於
其身上隨有*斑駁。還有爾許莖毛仍除其尾。
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
者善。至曉即得一雉。對王果如所説。王曰汝
何得知。答曰我先數知。王曰汝有妙智。答
言由王故然。王遂默然。又復問言。何人警覺。
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思何事。答言大王。如
沙滿盆還將盆水添滿不溢。沙水同處兩不
相礙。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
即以盆盛沙。瀉水令滿其水不溢。王遂默
然。又王問是誰警覺。答言是我警覺。王復
問言汝思何事。我思世事。云何世事。我思
以鹽一升和一升水其水不増。王曰此事實
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即以水和鹽。王親
自試。王問何故。答言鹽從水出得水依舊王
遂默然。王復問言。何人警覺。依前而答。王
曰汝思何事。答言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
事。答言我思以水一升和一升麨。揣不相著。
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取水及
麨對王和試。王問何故。答曰我本國人並多
食麨。常見如此。王云汝能記事。答言是大王
力。王遂默然。王復問言。何人警覺。同前問
答。乃至云何世事。答曰我見世人常於日夜
柕織功。所出絹布綺繍之屬不知何去。王
曰我亦不知此物何去。健陀羅曰。此等諸物
終歸爲土。王曰誠如汝説終歸爲土。王復問
言。何人警覺。同前問答。乃至云何世事。答
曰我見世間諸陶師等。日夜不住多作瓦器。
不知此物向何處去。時王答言。我亦不知向
何處去。健陀羅曰。此等諸物化爲泥土。王言。
如汝所説爛爲泥土
内攝頌曰
    猛光親問母 知從蠍所生
    與彼五百金 驅之令出國
爾時大王既見健陀羅。多有情智應答巧便。
即更問曰汝多智慧。能了世間種種事業。我
不能睡此有何因。健陀羅曰。唯願大王。寛其
罪賜無畏敢爲王説。王曰賜汝無畏隨意説
之。時健陀羅即白王曰。王從蠍生。王曰汝今
罵我。健陀羅曰王令實説豈敢相罵。如其不
信待至明旦王自驗知。王報言好。至天明已。
時健陀羅掘地作坑。滿填牛糞上安敷具。令
王臥息即便得睡。王自證知尚疑虚實。遂入
宮中問其母曰。我今有事要須問知。當可實
説我從何生。母曰。大王今可與我無畏我當
爲説。王言與母無畏。即便報曰。汝昔父王多
諸婇女。因行他國綿歴歳時。我起欲心忽見
一蠍。作如是念此是丈夫。我共行欲可不樂
乎。於時彼蠍變成男子。與我交通便覺有娠
因茲生汝。王既聞已作如是念。彼健陀羅有
大明慧。能知我本從蠍所生。我施無畏不可
刑戮。今者應可重與賞賜。令其出國勿使衆
人知如是事。遂即賜與健陀羅五百金錢令
其出國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第二十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内攝頌曰
    猛光侍縛迦 金光㗨羅鉢
    那剌陀得果 妙髮鉢持油
爾時猛光王默自思念。我今嬰此不睡之病
日覺有増。欲設何方令得瘳愈。應可召集國
内醫人療我此病。作是念已所有醫人皆悉
召集。王即報言。我有此病不能眠睡可共療
治。諸醫白王。此病非常。我等諸人無能療者。
然王舍城頻毘娑羅王。有子名侍縛迦。爲大
醫王衆所知識。具大智慧能療斯疾。時猛光
王遣使齎書。往頻毘娑羅王所。書曰白影勝
王。可令侍縛迦大醫暫來相見。欲有所療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