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正法念處經 (No. 0721_ 瞿曇般若流支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100] [Prev]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有蓮花池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河至河。
須陀之處。從一寶林至一寶林。處處遍見。
種種鳥衆。復聞其聲。五樂之音。遊戲受樂。彼
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境界。一切可愛。彼根
聲觸味色香等。各各勝妙。如是諸根。於境界
中一一受樂。如是境界愛放逸故。現在世中。
若苦若樂。過去世時。若苦若樂。皆悉忘失。如
前業果種種字畫。於其咽中先所見者。一切
皆忘。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是故皆忘本所作
業。彼天勝妙寶圍山峯。名淨無垢。如是無
垢清淨之處。見行殿塵。天在殿行。殿所行處。
有妙寶塵。彼清淨處。尚見殿塵。何況其餘。天
身等物種種莊嚴。可愛身色。業盡所作。有
異異種。若此天衆。命盡故退。何業所作。以
善業力。咽中字畫如是皆見。彼初見已。不生
厭離。何以故。以愚癡故。初得欲味即便樂著
不生厭心。彼愚鈍天。若爲他示。或自覺知。見
彼欲過。即便覺知。事至怖畏。彼天如是。貪著
欲味。見其過患。則於後時。悔火所燒。云何我
本不捨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獄餓鬼
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縁故。必墮地獄餓
鬼畜生惡趣之中。如是後時。悔火所燒。若修
心者。則於欲味。不生味樂。見欲過患。則於
彼欲不味不著。知欲過故。以有智慧見彼過
故。後則不悔。若不悕樂彼欲境界。失不憂者。
本修心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
之七
爾時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峯第一無垢如
鏡之地。彼諸天衆。業地鏡中。自見其身。分分
明了。彼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業地鏡
中。得見自身。額中所現業果生死。如彼某時
某處某國某因某縁某退相等。一切皆見。亦
見他相當退之相。隨何者天額。中書字餘業
之相。或有生業。彼一切相業地鏡中。一切自
見。退夜摩天。若是餘業。或是生業。或身惡
業。或口惡業。或意惡業。如是因縁退已。當
生某地獄中。某餓鬼中。某畜生中。從畜生處
既得脱已。行欲放逸之所誑故業風所吹。轉
某處生。又復如是。欲過中出。彼於額上字
書畫中。一切具見。於額畫中亦如是見。欲過
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對治所謂修欲無光明
觀。不爲彼欲之所能誑。又復彼欲有異對治。
謂見此色是虚妄見於如是色隨順見已。心
正觀察悕欲之心更不増長。如是如是。五境
界中。如欲過患。如是諦觀。彼天如是則無憙
愛。憙愛之心。不能爲妨。不能爲礙。喜愛乃
是生死種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額畫字中
一切皆見。彼既見已。若勝修身。若勝修意。彼
能捨欲。見欲過患。故知出欲。知出過已。見先
受樂境界過患。如食毒棗。今所受欲。亦如
是見。何以故。以於境界受欲樂故墮於惡道。
如是修故。捨離境界。若於額上書字畫中見
惡道業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見彼
業已。彼如是業。一切皆失。生善道業。一切皆
生。善業力故。彼諸天子如是見已。深生信心。
造作善業。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種子善業。若
更餘天少智慧者。其心樂欲。彼前作業。業網
自在。既見業畫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
此處後時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
是。見生處已。心不驚怖。而復更入五境界波
愛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
不曾學來。不曾聞來。少智慧故於欲不知。不
能離欲。善法則滅。而復更作其餘生業地獄
餓鬼畜生之業。何以故。一切善業皆悉盡故。
欲所誑故。而復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中。爾
時有鳥。名爲賢語。見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
業故。而説偈言
    若善牽心者 如是則得善
    若隨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風水火
    隨所得因縁 心如是行轉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迴
    速將至天中 速令入惡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護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業能斷
    一切法行主 所謂彼心是
    復以如是義 故得名爲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應信之
    體性甚&T014303;動 大力不可持
    須臾間作善 須臾作不善
    如是作無記 其行不可
    心來不可知 心去不可識
    先無後時有 已有還復無
    心無有處所 和集不可得
    以無身體故 不可得捉持
    因縁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糞合 因縁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縁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難調伏
    意隨正法行 愼勿憙樂欲
彼天如是。既聞偈已。修身修意。二種修心。既
修心已。不樂境界。隨順法行。退夜摩天。復生
勝處。不離天處。若生人中。或爲人王。或爲
大臣。或時得種解脱種子。三種菩提。隨願
皆得。或具善業。作轉輪王
若彼諸天。如是希有見於業相。如鏡中見。
心不調者。彼天復隨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觀此希有業畫文字果報之相。彼
則觀見若人精勤專意深心。畫如來像。若有
思信寂靜之心。如是書寫正法文典心意寂
靜。彼人生天。咽中額上。見則生信
又復有人心無正信。或爲王勅。或爲他遣。或
爲取物活命因縁。若書經文。或畫佛像。亦生
天中。見則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業種
子。得生天中。雖見不信。以離信來離思來故。
如是無因。則無業果。如是一切。皆從因縁相
似業生
若復有天。性憙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
欲之樂。常不厭足。復於増長無量欲山寶圍
山中。於長久時五欲功徳而受樂已。共天女
衆。如是種種遊戲受樂。後離如是五欲功徳
莊嚴之山。復向第三珠圍山去。生歡喜心。五
樂音聲。在道遊戲。普勝妙事。第一成就。於須
臾間。具足受樂。如意所念。種種境界。而受快
樂。既於山中。在河岸邊。受欲樂已。方至第
三珠圍之山。如是如是。天可愛樂境界受樂。
如是如是。喜愛増長。以於彼愛不解脱故。欲
火所燒。於彼聲觸味色香等。不知厭足。境界
河中亦不厭足。如彌那魚。如是第三名珠圍
山。一廂則是青色珠寶。次第二*廂。赤蓮花
寶。次第三*廂是車磲寶。次第四*廂。是白
銀寶。彼天見已。生歡喜心。迭互相向如是説
言。天當看此無量種種端嚴殊妙種種光明。
此寶光明。百萬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
不可分別。此勝光明。青黄赤白。有無量種」
彼諸天衆如是説已。復向餘林。林名樹稠。彼
諸天衆。諸天女衆。生歡喜心。無量音樂。隨種
種處。皆悉樂見。次到彼林。善業成熟。種種莊
嚴。如是遊行。種種受樂。乃於久時行放逸
行。爲愛所使。爾時彼天。見樹稠林。諸七寶
樹。於彼林中。見有二河。第一香水。勝味觸
水。如心意念。則有水滿。彼河之水。隨念而
轉。彼河銀岸。多有種種異異諸鳥。彼一河者。
名爲雜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彼雜水者。本
性自體。如是雜水。第一清淨水流盈滿。彼種
種水。遠離醉過。善業因縁。其水則有無量種
色。是故彼河。名爲雜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隨彼天心。種種意念。如
是水生。若念須陀。則*須陀流第一白淨。第
一香味。*須陀流滿。若彼諸天意念天酒。則
有色香觸味具足。美妙天酒滿中流出。若念
山澤種種異華。則有色香觸等具足。如是妙
花。滿河流出。於其花中。有種種蜂以爲莊
嚴。彼華之名。尚不可説。如是第二如意水
河。種種流滿
彼處如是。樹稠林中。有如是花。莊嚴可愛。彼
處諸天。在兩河中處處遊戲。種種受樂。可愛
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受樂。以善業故。共飮天
酒。種種受樂。聞樂音聲。種種耳樂。種種歡
喜。隨心具足。受種種樂。遠離憂悲。遠離飢
儉。離於怖畏。於境界中。常不知足。如飮醎
水。隨増其渇。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
受天之樂。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樂行已。彼
處有鳥。名曰河行。見天放逸而説偈言
    猶如此水流 天樂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 癡故不覺知
    老病死等故 能令業盡退
    天不離此法 常隨逐欲行
    命則非是常 三界樂亦爾
    天癡爲欲誑 如是不覺知
    如空中水渧 必墮而不停
    一切樂如是 與雨*渧不異
    如風吹塵土 迭互競相推
    轉於虚空中 身轉亦如是
    此樂非勝樂 貪誑不常定
    與愛毒和合 猶如雜毒食
    彼常勝樂者 所謂不死處
    無愛別離處 無冷無熱處
    彼處常安隱 智者之所説
    何處不生死 彼處則無苦
    諸因婦女樂 一切皆有苦
    彼愛爲種子 復生地獄中
    彼樂能生苦 云何説爲樂
    乃是苦中苦 後時則如毒
    若此衆生生 衆生業風吹
    業網癡所覆 隨生處愛樂
    若善不善業 常隨彼共行
    處處皆逐去 如香不離花
    汝如是受樂 此後時則失
    如晝日時滿 日沒光隨沒
彼水行鳥。天善業故。已爲一切放逸行。天如
是説已。若天放逸行放逸者。聞水行鳥。如是
偈説。作如是言。此鳥善語。已覺悟我。如此鳥
説。我必當得。此鳥實説。我放逸故。行放逸
行。猶故如是不能捨離。我於後時。必定破
壞。得大怖畏。我等從今當善心意。對治放
逸。捨離放逸。彼天如是。於長久時。專心
善意。捨離放逸。知欲過患。心思惟已。以心
動故。心力大故。或於多時。久習欲故。還復
著樂。彼天如是無量分別。無量境界。上
受樂。種種諸欲具足之處。種種鳥聲。勝妙園
林。有蓮花池。七寶山峯。多有無量妙蓮花
池。以爲莊嚴。多有無量百千蜂衆。出種種聲。
莊嚴妙池。彼處有河。滿中飮食。有百千樹。隨
念枝網蔭覆彼河。枝間有華。華爲堂舍。種種
具足。彼天自身。有妙光明。無諸憂惱。自善業
故。得如是報。下中上天。皆離妬嫉。迭互相愛。
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遊行受樂」
爾時彼天。既受樂已。迭共籌量而作是言。如
我先聞。此夜摩處一切諸天有主。名爲牟修
樓陀。遊戲受樂。我等今者相與共去。彼處諸
天。離彼天主牟修樓陀五百由旬。遙聞歌聲。
以太遠故。聞不了了。以聲普遍一切天處。是
故不了。若鳥音聲。如是歌聲。功徳具足。聞彼
歌聲。雖不了了。極生愛樂。不可厭足。以心動
故。生決定意。一切天衆。即向天主牟修樓陀
戲樂之處。彼林一切功徳具足。彼欲行天。共
諸天女種種莊嚴種種衣服一切功徳。皆悉
具足。普身所著。無縷天衣。以自莊嚴。其手皆
執種種樂器。迭相愛念。生歡喜心。有乘空者。
乘蓮花者。復有乘於優鉢羅者。彼優鉢羅。有
第一香。多有衆蜂。復有乘於拘物頭者。彼拘
物頭。形量白色。皆如月輪。彼天皆共如是天
女遊戲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種種受樂。
不知厭足。彼天善業。自心所化。自如是乘。自
業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
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智慧亦爾。有下
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一切如是。遍滿虚
空。向戲樂林。無量種欲具足之處。牟修樓陀
天王住處堂殿之所。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戲樂
之林。於虚空中。遙見如炎。復見一處。青寶之
色。復於異處。見黄白色。復於異處。見如火色。
彼天如是空中見已。則生第一希有之心。迭
相告言。天當看此虚空之中希有之事。如著
種種希有色衣。在虚空中。我未曾見。彼諸天
衆。迭互説已。生希有心。少時停住。未經久
時。復聞有聲。第一微妙。美音歌聲。聞音聲
已。復生喜心。希有之心。始從在地。乃至遍
空一切天衆。共諸天女。心皆樂見。悉欲往看。
此天如是。空中見者。一切皆是。山樹具足。地
處諸天彼天亦爾。遙見此天
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王須夜摩天。
須夜摩天坐七寶座。在七寶窟。以大青寶瓔
珞莊嚴。復以勝妙蓮花之色。勝大妙寶。而自
莊嚴。又復更有第一光明妙寶勝幡。光明普
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滿虚空中。如著種種
勝妙衣服。在於虚空。幡亦如是
此廣博行地處諸天如是見已。生希有心。少
時停住。須臾則知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
天主牟修樓陀所住之處戲樂林所。起如是
心。彼如是去。亦如我去。廣博行處勝上諸天
籌量説言。我今共彼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一
切和合。相與倶去。向彼天主牟修樓陀所住
之處。如是時間。暫住須臾。爾時彼處山樹具
足地處諸天。見廣博行地處天衆。生希有心。
作如是言。我今共彼廣博行處。一切諸天。迭
共和合。相與同詣牟修樓陀天王住處戲樂林
中。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共廣博行
地處諸天一切天衆。皆共和合。遍在虚空。無
量幢幡。皆乘寶殿。在鳥背上。五樂音聲。五欲
功徳。皆悉具足。向戲樂林須夜摩天遊戲大
林。多有無量諸欲功徳。皆悉具足。不可譬喩。
往向彼林。受境界樂。五欲功徳。不知厭足。一
切功徳。富樂之事。皆不厭足。迭互相近。不
可厭足。如是一切。皆受欲樂。不知厭足。然彼
比丘。見彼天已。無量業果。皆悉諦知。而説
偈言
    譬如天雨水 是故河増長
    如是欲雨故 天増長欲火
    彌那生水中 而常患枯渇
    如是樂増渇 故天不知足
    如虚空無邊 亦復無盡滅
    欲如是無邊 界欲不可盡
    海水波旋滿 彷彿有足義
    悕望於欲者 畢竟不知足
    天未得境界 愚癡不知足
    心常悕望樂 得已不知足
    既得衰惱已 無量到退失
    由境界熱惱 是故應捨欲
    既被貪欲誑 能壞信欲者
    得衰惱則離 而天不覺知
    境界非可足 不知足無樂
    如是不知足 智者能捨離
    寂靜爲樂根 苦由境界起
    故應修寂靜 遠離境界地
    常捨離煩惱 修行無上智
    從智得解脱 由煩惱繋縛
    病殺繋縛等 境界所怖畏
    流轉生死中 皆由於境界
    若合若別離 或百或千到
    生生處常爾 唯善逝諦知
    生死無量樂 生死無量苦
    一切由境界 生生處皆有
    如是之境界 破壞癡心者
    愚癡無眼故 復憙樂境界
    捨怨而不近 聞名亦生慮
    境界如怨家 癡故不曾捨
    若爲境界燒 則是愚癡者
    爲自業所誑 癡故不能離
    如有畏火者 猶故近於火
    如是境界迷 亦樂近境界
    猶如食毒者 不爲自受樂
    近愛癡亦爾 永無安隱事
    如渇者於鹽 舐之不除渇
    境界故闇眼 於愛不知足
    天境界不足 欲心之所誑
    爲業風所吹 到於惡道處
彼比丘如是。諦知無量道處衆生業生。次第
皆知。憐愍彼天。已説此偈
又復彼天。迭相和合。一切同行。心生歡喜。向
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爾時彼天。如是
而行。無量服飾無量樂行。無量業化。無量園
林池等受樂。無量百千天女圍遶。如是而行。
復有餘天。百千堂殿。在上而坐。行虚空中。
光明周遍。普照虚空。歌舞遊戲。五樂音聲。鬘
莊嚴身。以香坌身。頸著瓔珞。頭冠天幘。風
吹衣裳。如雲而行。天女抱之。心甚喜樂。復有
餘天。天女詠歌。及箜篌聲。既聞此聲。心生愛
樂。如是等類。若干種天。種種受樂。向戲樂林。
空中而住。悕望受樂。彼地處天。一切皆向牟
修樓陀天王住處。總説彼天。如業相似。若戲
若行。若莊嚴具。音聲普遍。十方充滿。皆來
近在王住堂殿。普彼一切夜摩天衆。牟修樓
陀夜摩天王。於中最勝。如業之身。以業勝故。
其果亦勝。如是因果。非不相似。如種子芽。
一切天衆。皆近天王牟修樓陀所居堂殿。彼
天皆劣。唯有天王牟修樓陀於中獨勝。一切
諸天。天欲之中。天王欲勝。皆悉具足。無譬
喩樂。且説少分
有七寶鳥。在樹林上。周匝遍有。嘴銜樹心。身
無所依。在虚空中
又復異處。饒希有鈴。其聲美妙。若天聞者。皆
來向之。如是分別心快樂故。在彼林行
又復更有七寶衆鳥。間錯雜翅。在彼林外。周
匝圍遶。嘴中銜鬘繞林飛行。又復多有希有
孔雀。背上皆有蓮花水池。於彼池中。饒種種
鳥。有百千蜂。在彼池水蓮花之中。蜂有音聲。
池名清水。彼蓮華葉種種不同。或有花葉是
毘琉璃。或有花葉是七寶者。有餘蓮花。五由
旬香。如是彼鳥孔雀背上。端嚴殊妙。歌樂嬉
戲。池鳥相應。彼孔雀背亦甚希有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謂其背上有
大蓮花。天子坐彼蓮花臺上。有百天女而爲
圍遶。種種嬉戲。美妙歌音。而受快樂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彼受樂天自
業所化。一一孔雀頭上。皆有隨念樹生。有種
種花。其花甚饒。樹上多有七寶翅鳥。其諸天
子。既上彼樹。與天女衆。共飮天酒。歌舞嬉
戲。而受快樂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一一孔雀叢
毛之中。多諸天衆。共天女衆。坐受快樂迭相
愛樂。嬉戲歌舞。受天之樂。天見如是孔雀銜
鬘希有事故。生希有心
又復更見第二希有。所謂蓮花妙池銜鬘。彼
蓮花池。其數二萬。離於泥濁。有金銀沙。八
功徳水。盈滿彼池。鵝鴨鴛鴦。池中甚饒。天善
業故。鵝説偈言
    久時受此樂 此樂非常法
    一切皆無常 而天不覺知
    此樂且相續 必當有斷時
    爲欲心所誑 不覺知失壞
    此樂雜苦樂 隱覆故不覺
    如蓮花鬘中 毒蛇不可見
    猶如雜毒飯 食者被殺害
    此樂一切爾 必當墮地獄
    如索筋爲羂 眼見甚可愛
    境界羂如是 見好實甚惡
    如金波迦果 初甜美味多
    後時則能殺 世間樂亦爾
    如飛虫見燈 其心甚愛樂
    入中則被燒 此樂亦如是
    愚凡夫不知 戲樂猶如燈
    悕樂如觸火 畢竟不得樂
    如鹿患渇故 隨逐陽炎走
    畢竟不除渇 此樂亦如是
    過現不知足 未來亦復然
    一切天境界 如是故應捨
    寂樂爲根樂 是智者所説
    於樂根無心 彼則常受苦
    梵實第一勝 忍爲最寂靜
    一智明是世 一慈生勝樂
    不惱他最吉 正見第一善
    直心最爲良 捨惡業亦爾
    若近於老宿 恒常敬重法
    供養於師長 信業則爲善
    常供養三寶 正心意無垢
    復供養父母 是涅槃城道
    佛説一切法 出家最第一
    梵行行中勝 能得一切樂
    佛説諸施中 法施最爲勝
    勤中禪第一 則能到涅槃
    於施戒智中 唯智以爲最
    智能到涅槃 施戒唯得樂
    眼見非爲最 智見則爲勝
    佛説八分道 諸道中寂靜
    諦中四諦勝 是如來所説
    於五種力中 智慧力爲最
    説上下八方 更無有勝者
    唯如來爲最 能示眞法故
    説一切衆中 聖衆最寂靜
    以三寶福田 依止能生樂
    等供養父母 第三次和上
    能以法境界 開眼令覩見
    非可見可取 如來如是説
    此皆是樂地 依境界非樂
    若能行此法 則行無垢道
    行此道安隱 夜摩地非樂
彼鳥如是。以善業故。本人中時。因法活命。賣
法得物。以自存濟。如是業因。彼處爲鳥。本善
業故。雖生鳥中。憶法不忘。如是説偈。是故
應當精勤讀誦。常受持法。以業因縁。雖作畜
生。本來習故。善能説法。得果不空
又彼一切諸夜摩天。向彼二萬蓮花之池。種
種異異別別莊嚴。勝妙天女。而爲圍繞。於彼
池中。先有種種異異莊嚴諸天之衆諸天女
衆。百百千千那由他數那由他數億億數等。
種種受樂。共諸天女五樂音聲。或有入在蓮
花中者。或有坐於蓮花臺者。或有在於蓮花
葉者。或有在於蓮華鬚者。隨心意念。麁細
等身。如眼睫頃。百千由旬。已能來去。如眼
所見。無遠無近。皆一念時。彼天來去。亦復如
是。如一指面。衆眼共看。不妨不患。如是彼
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蓮花
鬚。同坐不妨。不隘不迮。以善業故。自業力
故。彼蓮花池。如是勢力。如是功徳。彼天如
是於蓮花中。或百或千。如是嬉戲。如心美味。
天酒恣飮。彼蓮花中。舊住諸天。共後來天和
合嬉戲。自有光明。勝百千日。皆受欲樂
於如是處久時受樂。爾乃前詣牟修樓陀天
王林所。欲入彼林。彼林多有無量種色甚可
愛樂。牟修樓陀如心意念。化作彼林。如自心
中。如是如是。種種所念。如是如是。化作種
種異異樹林。本未曾有。夜摩天王善業力故。
爾時天衆見如是林。本未曾有。本未曾見。生
希有心。生是心已。欲入彼林。漸次近之。彼天
種種莊嚴其身。塗天栴檀。著天所應如天相
似。種種衣服。過蓮花池。到彼樹林。見已羞
慚。業如是故。有如是林。種種勝妙。彼諸天衆。
見餘林來。既見彼林。普遍審觀。既審觀已迭
相向説。迭相指示。然後入中。既過彼池。入林
中已見鸚鵡行。皆悉執持種種寶鬘一一鸚
鵡。寶珠繋咽。如是寶珠相續爲鬘繞彼林已。
而説偈言
    此衆生輪轉 自業所牽推
    老死樑繩中 衆生不厭離
    彼道至道行 天人阿修羅
    不知眞諦故 爲自心所使
    世間所作輪 手推非疾轉
    業手衆生輪 轉之甚爲速
    十二輻和合 聚在癡轂中
    因縁輪迴轉 世間不覺知
彼天如是。聞鸚鵡鳥所説偈已。一心善念。觀
察本業。大慇重心。念本業行。作如是言。彼鸚
鵡鳥。則爲勝我。我則不如彼鸚鵡鳥。思惟
作業。我爲愛壞嬉戲受樂。時彼諸天。如是
説已。爲欲往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過鸚鵡
行。復向名爲嶮岸鬘林。於彼林中。復有一林。
名曼陀羅。百千色花以爲莊嚴。彼林多有種
種鳥衆。林之光明。勝百千日。離日熱過。彼林
之樹。有勝光明。見彼樹林。則生眼樂。聞鳥音
聲。則生耳樂。嗅藕根香。則生鼻樂。甞食果
味。則生舌樂。無縷天衣。觸生身樂。諸根樂
故。意生喜樂。五根縛心。令意隨順。思念諸
法。以二種意。隨順而知。如是見於曼陀羅

曼陀羅樹。一一皆饒諸天女衆。如是天女。種
種衣服。莊嚴微妙。口中言説。種種歌舞。種種
受樂。彼諸天衆。本未曾見
如是彼處一切地中地行諸天。見彼天女在
樹林中。不可譬喩。無量百千億衆甚多天衆
天女。普遍林中。無有一天。無一天女。心不悕
望。欲見天主牟修樓陀一切悕望皆欲往見。
實心喜樂。欲見天王。以是天王福徳力故。爾
時彼天。如上所説。和合而來。行彼林中。彼林
多有流水河池。蓮花雜林。皆悉具足。地分處
處。一切莊嚴。其地柔軟。皆作金色。雜寶間
錯。如是見已。則受欲樂。如是次第。漸進前
向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一切同心。悕望欲見。
心皆相愛。如上所説。種種異乘。過彼地處。復
入異地。於彼地中有可愛山。如是地中諸可
愛山。其數五百。是遊戲處。彼一切山。是毘琉
璃。其樹皆是赤蓮華寶金葉莊嚴。復有寶樹。
銀葉莊嚴。彼處多有珊瑚諸鳥。又復更有異
法莊嚴。無量雜寶鹿鳥莊嚴。種種河池。流水
莊嚴。交枝爲舍。普遍莊嚴交枝之舍處處遍
有。其果金色。金寶樹枝。其果皆作毘琉璃
色。金寶之葉。有百千蜂。蜂有音聲。美妙悦
耳。種種味觸飮食滿河。多有寶鳥。莊嚴彼河。
彼中地處。觸則生樂。復有天衆。見諸寶山。山
名遊戲。有見平地。有見山峰。有見窟門。復有
天見樹枝堂舍。有見一切在蓮花池。天衆天
女。皆悉歡喜。有共天女而歌舞者。或有諸天。
共天女衆入蓮華林遊戲樂者。有歡喜心而
飮酒者。有以天華散平地者。有結花鬘莊嚴
身者。有以寶冠共諸天女迭互莊嚴。自有光
明身無垢穢。復有異天。共諸天女行虚空者。
復有異天。手執樂器。口中詠歌。住在平地。或
百或千。彼天之身。如是如是。種種莊嚴。種種
光明。青黄赤紫雜色光明。從身而出
爾時彼天。既於如是遊戲山中受快樂已。欲
見天王牟修樓陀更前内入彼天。復見夜摩
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山樹具足廣博。行
地彼一切天。第一莊嚴。并集鬘地。三地諸天。
皆於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是彼天王善
業力故。是彼天王過去修集無量善業之所
感致。集鬘地中有一萬殿。無量種色種種金
柱而爲莊嚴。彼殿可愛。金寶爲壁。毘琉璃寶。
青寶柱雜雜間錯。復有異殿毘琉璃壁金寶
青寶拘欄。因陀羅寶。以爲窓牖。又復多有
種種寶柱雜雜間錯。復有異殿。毘琉璃壁。金
寶爲門。毘琉璃扉。種種間錯。復有樓殿。甚可
愛樂。謂赤蓮花雜金爲柱。金寶爲門。珊瑚爲
窓。種種雜寶。間其地。又復彼處。種種間
*錯青寶爲壁。赤金爲門。白銀爲柱。普彼殿
内。光明炎鬘
又復彼處牟修樓陀天王之殿。種種業化。第
一赤色金寶之殿。金剛間錯。赤蓮花寶以爲
殿柱。七寶爲窓。第一光明。迭相照耀。重樓行
殿。如是如是。種種莊嚴。彼天見已。迴眼遍
看。復觀寶山。彼此迭共。相與同心。普看山
殿。前向大王須夜摩天。然後乃入牟修樓陀天
王殿内。既如是入勝勝異見。種種可愛。第一
希有無量功徳。一切具足。彼諸天等。見集鬘
已悕望欲見。夜摩天主牟修樓陀一切天衆
皆悉同行。復入一處王所行處。見大天王七
千天子而爲圍繞。悉皆第一勝妙莊嚴。身有
光明。一一天子威徳如山。天衣流動。頭著寶
冠。肘後臂上。妙寶莊嚴勝妙花鬘。以嚴其胸。
有如是等七千天子圍遶。天王牟修樓陀。亦
如衆山周匝圍遶須彌山王。亦如諸河圍遶
大海。如星曜等圍遶於月。如是彼天一切圍
遶。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而住。夜摩天王。
端正殊妙。光明威徳。勝出一切。諸餘天衆」
天王之殿。有百千柱。彼一一柱。皆是七寶。以
莊嚴殿。天因陀羅大青寶座。彼天王殿。如是
勢力。如是如是。天入彼殿。如是如是。轉更寛
博。如是如是。七寶莊嚴。殿内有樹。名殿嚴樹。
彼如是樹。恒常有花。於六時中。具足不闕。又
一切時。常有天果。彼殿何名。謂名樂見。七寶
爲壁。種種間雜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二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三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
之八
爾時彼天。漸更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若
歌若舞。種種嬉戲。共受第一勝業果報。彼
一切天。種種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供
養已。坐在一處。一切坐已。歡喜語説。既語
説已。天王告言。汝一切天。樂行放逸。相隨而
來。自今以後。護命護法。勤行精進。以護法
故。常受快樂。乃至涅槃捨身已後。永無苦
惱。常受天樂。爾時彼處一切天衆。皆共和合。
夜摩天王。爲説偈言
    世間種種界 種種業自在
    天種種道來 善業生此處
    有中如是來 有中如是去
    如彼來時業 如來去亦爾
    諸有和合事 諸有意不亂
    皆是善業作 精進勿放逸
    長久時受樂 此後必定退
    退爲第一苦 當有則無疑
    彼如是之義 我召汝爲説
    汝等一切聽 如如來所説
夜摩天王。如是普爲彼一切天和合利益已。
説此偈告天衆言。汝等樂行境界所迷。然不
覺知。天則減劣而不増長。此境界樂。一切
無常。當不寂靜。得不饒益。所謂何者。一切皆
聽。如汝所見。六正覺知者。七寶塔廟。種種
七寶莊嚴成就。所謂六者。一是尸棄正覺知
者。二毘婆尸正覺知者。三毘舍*婆正覺知
者。四迦那迦牟尼如來正覺知者。五迦羅迦
居村陀佛正覺知者。六迦葉佛正覺知者。此
六佛塔。天中久作。次第耳聞。我今供養。以何
因縁。一切如是。我不曾見我少心故。彼諸世
尊。利益安樂諸世間故。往世曾來。到此世間。
我以如是次第聞來。得如是法
彼迦羅迦居村陀佛。爲夜摩天。作大利益。謂
利益者。一佛塔化。是大希有如來境界。令住
此間。若此世界。不敬沙門*婆羅門者。天朋
則減。此減劣相。於此佛塔光炎之中。我皆
現見。若減若退。唯我獨見。汝等放逸。放逸
行多。是故不見。以著境界受欲樂故。我以歌
聲召汝等來。爲利益故。汝等放逸。放逸而行。
即是死退。我恐汝等食善業盡。墮於惡道。故
召汝來。六佛世尊。利益無量諸衆生故。已所
説經。彼諸如來。於此塔中。皆悉書之。我已誦
得。天今善聽。我爲汝説。勿後退時而生悔
心。爾時彼天。第一敬重。專心思念。一切默
住。二重敬重。一敬天王。二敬重法。諦意正
住。其心不動。天王既見天衆如是。善調伏故。
普告之言。汝等始入初如來塔。尸棄如來壁
上書經。饒益天衆。利益天衆。安樂天衆
彼最勝天。共其天王牟修樓陀。最初入塔。見
尸棄佛毘琉璃像。在青寶床。加趺而坐。於
其壁中。自書經言。諸比丘。若天若人。有八種
法。障礙善法。何等爲八。諸比丘。所謂一者。
若天若人。爲放逸壞。不能作善。若世間善。出
世間善。世間法者若心懈怠。若心放逸。行放
逸行。彼世間法。一切皆壞。若放逸者。於善友
所。不能看視。則爲中人。若是怨家。怨則増長。
求覓其便。此是放逸。妨世間法。諸有懈怠放
逸行者。不能成就。如是之業。彼人業盡。知友
亦盡。怨家熾盛。増長大力。室家皆失。貧窮無
物。爲他輕賤。第一凡鄙。所謂貧窮。諸有貧窮
凡鄙丈夫。善友知識。親舊兄弟。貪瞋邪見。
一切増長。彼愚癡者。最爲凡鄙。何以故。不
善行故。天所棄捨。一切侵陵。爲他侵己。或
時致死。或時商賈亡失財物。以其放逸放逸
若諸比丘。若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
如是放逸。常勤修行。無記禪定。不得盡漏。唯
貪食味。占相食時。妨亂其心。如是放逸。放逸
行者。常一切時。心不清淨。貪著食味。猶如畜
生食吐之者。其心如狗。亦如受持烏狗戒者
如是之徒。常放逸行。不讀誦經。於眷屬中。於
多聞中。是少智者。是爲凡鄙。爲諸檀越之所
輕賤。離無所畏。第一無畏。所謂多聞。能思惟
法。第一凡鄙。所謂少聞。彼少聞者。爲他輕
賤。不知自過。而於他所多貪瞋癡。於多聞者
眞實知者。若於尊長。若於檀主。有善根者。以
愚癡故。放逸多故。生瞋心瘡。不善業故。身壞
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放逸行者。如是人
中。行放逸故。於世間義。出世間義以爲妨

諸比丘。云何天中放逸破壞此天。自性行於
放逸。放逸行天。其心愛樂觸味色香而行放
逸。不見老至。不見破壞。不見退沒。心不思惟
善業盡滅。不習作法。不敬重佛及法衆僧。彼
離善心。行於放逸。佛出世時。不見不知。心不
生信。怖畏近至。衰禍近至。死苦近至。離別之
苦。近至不遠。天女棄捨。大怖近至。如在嶮
岸。而墮墜者。於先境界所受樂事。不具足見。
於異世中。不隨順行。於臨死時不與其樂亦
不安慰。如是境界。皆悉破壞。無有氣勢。於諸
有中異處去時。不共相隨。若作放逸放逸行
業。彼於有中則隨逐行。彼境界渇。心未厭足
放逸而死。一切天捨。心生驚怖。迷於境界如
是而死彼時相應或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之
處。是故天人。一切不應行於放逸。尸棄如來。
當爾之時。而説偈言
    若天一切時 成就境界樂
    彼天既破壞 諸業隨逐行
    樂不可常保 業聚集不失
    樂所誑癡天 由業不自在
    境界現生樂 後能作衰惱
    染著境界天 心常亂不定
    不知善福業 是生死病藥
    如藥燈亦爾 爲歸亦爲救
    有中之善業 隨逐於衆生
    是故黠慧者 常應勤精進
    修福徳爲吉 捨境界爲善
    若有智眼者 知畏未來世
    黠慧預生怖 愚則至時畏
    智者如是知 心常慮破壞
    若意常愚癡 則喜樂境界
    爲境界所迷 後則心生悔
    諸有身和合 智常不濁者
    皆作福徳業 無福徳則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示彼一切天衆尸棄
如來所説偈頌壁上書字。最初法已。次第復
示其餘七法。作如是言。我復爲汝説餘七法。
次謂傲慢無時㝭寤。傲慢行者常不*惺寤。
於天人中恒爲妨礙。常妨一切世間之法出
世間法。云何名爲妨世間義出世間義。身傲
慢者。亂其心意。一切法義意爲前導。是故轉
行。彼亂心意行不善處。非所應處。非時而行。
行邊嶮處近惡知識。不自測度。亦不知他。不
知自力。不知他力。以傲慢故。不能作業。於自
家事。不知籌量。如狂不異。不行正行。一切衆
中最爲凡鄙。又於諸親兄弟等中。最爲下劣。
彼不應作而便作之。所應作者則不能作。彼
所應作所不應作。一切不知。亦復不知作與
不作。於法非法亦不能知。又亦不知應説不
説。應行不行。亦復不知是處非處。如是一切
悉皆不知。以傲慢故。而不能知。持戒之法。又
驁慢故。不知時節。不知方處。不知住心及不
住心。以傲慢故。不知樂時。不知輕重。又不
知眞不知非眞。戴面而行。無所畏忌。又此傲
慢。於出世間法義妨者。云何爲妨出世間義。
爲此傲慢。所妨亂者。不知業因。不知果報。不
知善道及不善道。不知威儀。不知方處。不知
時節。不知裁量足與不足。不知大衆。雖得聞
法。不能修行。於未聞法。心不欲聞。無心訪
問。凶頑不畏。語不依理。心意動亂。如風動
塵。分散處處。彼心如是。常亂不定。彼心意
亂傲慢行者。不修禪定。不能攝心。見色則著。
樂於境界。或時著欲。眼常動轉。如是&T014303;者。不
正眼故。行於傲慢或因著欲。或是醉亂。或時
禍祟。或時狂病。一切時爾。更不餘異。彼如是
故。爲諸世間之所詳指。如是指故。則爲一切
之所輕賤。不知自過。彼非饒益。又非利益。亦
非安樂。彼則於義皆不成就
云何傲慢於出世間法律爲妨。云何復於傲
慢者中以爲妨礙。謂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
之行。最爲鄙劣。此法毘尼。能離傲慢。一切端
嚴。不離傲慢。則不端嚴。彼傲慢人。不能修
禪。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處。
不能説法調伏檀越。*唯貪飮食床臥敷具。唯
不善觀。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
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間道出世間
道。二處安隱。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財
慢。三者生慢。四者服飾莊嚴等慢。五者爲王
供養故慢。六者婦女親近故慢。七者他妻亂
心故慢。此總爲慢。減句殘句。或復滿句。此一
切法。彼慢爲妨。如是人中少有富樂。微少命
行。微行驁慢。何況天中此則是慢
彼天愛聲觸味香色。念念之中増長傲慢。傲
慢行故。命則稍減。不覺命行。不知命盡。不知
行盡。不知善業若不善業。彼一切時。常恒如
是。乃至命盡。驁慢不止。次第乃至善愛業盡。
業盡則退。臨至退時。爾乃覺知。起如是心。境
界誑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誑。身壞命終。墮於
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驁慢。妨世間

又復天衆。以驁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愛
善業故。以正法故。於此天處夜摩中生。以天
慢行。不知自業。不近其餘。少慢行者。不近一
切不慢行天。不樂見佛及法衆僧。於正法中。
不信不入。以於正法不隨順故。行於惡道。不
能觀察十二因縁。不敬尊長。亦不親近有智
慧天。爲欲所誑。貪著境界。於此天處。臨欲退
時。乃生悔心。是故天人。應捨放逸。應離驁
慢。若不捨離。則如熾火燒胡麻等。尸棄如來。
當爾之時。而説偈言
    放逸則破壞 爲慢所迷惑
    若天若丈夫 不得寂靜樂
    若樂放逸行 是則名爲死
    諸放逸樂過 退墮地獄中
    不正道行過 是則名放逸
    放逸誑心天 則入於地獄
    憙樂於不實 於實不憙樂
    放逸垢闇故 天爲欲所誑
    欲所迷癡天 放逸慢亦爾
    不能眞實見 如生盲於道
尸棄世尊。如是已説放逸慢心妨礙世間出
世間法。又復第三示破戒過。如是之事。彼佛
世尊。悉知無餘。如實諦知破戒過患。塔中壁
上次第書之。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示彼天衆。
塔中壁上。不持戒過。書畫文字。不持戒者。是
諸天人第三過患。非是利益非世間道。非出
世道。世出世道一切皆非。何者。人中不持戒
故。妨世間道所謂受戒愚癡之人。既受戒已。
應作不作。一切不知。亦復不知是處非處。作
過患已。覆藏在心。兄弟因縁。如是破戒。專爲
兄弟諸親舊等。不顧念戒。或不取戒。受已則
犯。不生忌難。以如是故。爲諸親舊兄弟眷屬
一切人等。皆悉輕賤。作如是言。此不持戒。不
勤精進。身口意戒一切不持。如是諸親。至兄
弟等。嫌賤輕薄。以輕賤故。時節吉凶。皆不看
視。不與往還。吉凶等會。不請不喚。不信不
敬。以如是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不攝戒
故。本善友者。則爲中人。若先怨者。則求其
便。若非怨親。則不攝之。以爲朋侶。如是之
人。如樹根斷。風吹倒地。如是倒已。一切物
失諸親等離。彼人自心。本性輕動。以輕動故。
内則懷惡。於一切人。多貪多瞋。心*邪疑慮。
分別悕望。欲爲惱亂。其心常瞋。一切衆生。面
色不好。無有威徳。心亂不定恒常貧窮。如是
之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身壞命終。墮於惡
道。生地獄中。是故常應念作利益。受戒持戒。
不妨世法
是持戒人。以戒因縁。心意堅固。常正憶念。
信於善友。若王大臣。信彼人故。以大貴價金
寶銀寶種種寶物。一切委之。若隱密語信而
向説。若王王等寄物不侵。密語不露。以護戒
故。爲人所信。又復諸親兄弟眷屬一切時人
信愛供養。皆悉敬重。過於尊長。持七種戒。王
亦供養。知識親等。皆悉供養。如是之人。一切
人信。一切人愛。財物具足。常不貧乏。皆不能
與作不饒益。第一大富。以大富故。能行布施。
能作福徳。正意善住不壞智慧。以是因縁身
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
彼人如是微少破戒。則爲輕劣。何況修行出
世間道。如是之人。意動不住。於業果報。盲無
智眼。或不持戒。或破多戒。唯一戒在。或全無
戒。他謂比丘。彼人*唯有比丘形服。猶如貝
聲。心常諂曲。誑諸檀越。作如是言。我持佛
戒。如是之人。實不持戒。聖所愛戒。實不成
就。彼是誑賊。誑諸世間。諸天及魔。一切沙
門。若婆羅門。諸天人等。自他倶誑。不如説
行。如是之人。内空無物。不實不堅。如水沫
聚。誑一切人。第一諂曲。彼人多求床臥敷具。
病藥所須。處處多取。彼人常沒生死泥中。或
生地獄若地獄等諸惡趣中。彼人破戒。取不
應取。以破戒故。不善分攝。如是之人。乃至不
應於僧地中行至一歩。以不相應非所應故。
何因縁爾。以諸檀越修治彼地。爲持戒者諸
比丘等。不爲無戒破戒比丘。不爲一切無善
心者。如是之人。於彼地中行至一歩亦所不
應。何況敷具病藥所須。及餘一切諸受用物。
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説偈言
    若比丘無戒 是賊中之賊
    内滿爛膿等 外披服袈裟
    一切虚不堅 猶如水沫聚
    如是空無戒 妄説是比丘
    破戒屬地獄 僧寶所不攝
    爲心所誑故 身壞墮地獄
    遠離法毘尼 自業故墮墜
    垢闇之所覆 常受大苦惱
    不著善法衣 裸露善人棄
    以離善業故 惡將至地獄
    聚集不善業 苦門則開張
    生死縛堅牢 破戒故如是
    爲破戒火燒 彼則爲極燒
    如是缺戒者 必定入惡道
    意受持戒故 師則能與戒
    無心諂受戒 必定入地獄
    彼人於日夜 常増長不善
    若能持戒寶 則能壞破戒
    若人空無法 *唯有闇和集
    彼無一念時 而暫不破壞
    爲破戒所羂 垢故善人捨
    破戒羂常牽 捨戒不善者
    無戒若破戒 親附惡知識
    若習近欲者 此地獄因縁
    無戒愚癡人 或復&T014303;動人
    惡業相應人 去地獄不遠
    業有相似果 此云何不知
    癡故自爲患 而著遊戲樂
    日日常増長 惡河不可
    苦波滿其中 如是漂衆生
    彼人非生善 彼人非善心
    若捨離法者 則攝不善法
    若身攝善法 是第一善道
    行彼句之人 則到不退處
    受持戒讀經 愛樂善法者
    正行常調伏 彼則離苦惱
    此不持戒垢 則能令穢
    彼以壞學故 爲地獄所攝
    如是一切知 應勤心取戒
    一切生死海 無戒是因縁
如是所説一切人等出世間道無戒故妨。云
何天中無戒爲妨。此世間中業果之地。若於
此中持七種戒。攝取和集。天中受樂。久行放
逸。乃至樂盡。然後退墮。如燈油盡。燈炷盡
故。光明亦盡
云何妨礙出世間道。謂不持戒。彼持戒人。生
於天中。生彼處已。如是心念。我於人中。持七
種戒。生於此處。與天平等。此始生天。以著境
界愛欲樂故。一切皆忘。若其餘天。不忘持戒。
則示此天持戒業果。爲其説言。汝本人中持
戒具足。生在此處。彼始生天。以心動故。著境
界樂。不聞語聲。不入不取。不信持戒。故不能
取善業果報。境界勢力。動其意故。彼不持戒。
不隨法行。彼如是天。破壞善法。是故退墮。如
是持戒。生於天中。或生世間。或出世間。彼世
間者。以持戒故。此是一種出世間者。則是菩
提。此第三法。不持戒妨。何者第四。天人妨
礙。所謂懈怠。樂懈怠人。若染著人。如是之
人。一切普遍。於一切種一切世間所有諸法。
皆不成就。彼懈怠人。七種法劣。何等爲七。若
人懈怠無増上果。則是二劣。以是劣故。供養
則劣。財富亦劣。境界智劣。如是劣故。一切世
間。正士不近。世間人情。問訊則劣。彼人如
是一切世間。諸事皆劣。是故頑鈍。一切所作。
皆悉失壞。如是人中。世間法義懈怠爲妨。云
何人中而能妨礙出世間法。以懈怠故。此懈
怠人。一切家事作業皆畏。是故出家。作如是
言。我出家已。多有敷具。病藥所須。飮食豐
樂。我於晝夜無所爲作。彼懈怠故。如是出家。
既出家已。不讀誦經。不能止惡。不行善法。不
修禪定。不持禁戒。常爲懈怠之所覆蔽。彼人
多利。多得供養。食用豐足。不樂持戒。不樂智
慧。少智過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説偈言
    懈怠少福徳 癡能破壞心
    一切親等薄 善道不可得
    懈怠及惡業 或爲癡所覆
    妨礙涅槃道 得不善惡果
    無羞無慚愧 &T014303;動惡知識
    皆是苦惱因 智者則捨離
    *邪及慢大慢 如是我慢等
    常捨此一切 受苦惱因縁
    若爲懈怠覆 不*憶念發動
    出氣與死等 空得命無果
    懈怠所患者 有命亦同死
    如是懈怠人 心念死爲勝
    若溺懈怠泥 沒苦海不出
    若人勤精進 則*渡生死海
    少力懈怠人 如愛飮食羊
    命未盡如死 若死入地獄
    貧窮癡如羊 或爲苦所攝
    若人食他食 懈怠是因縁
    若有懈怠者 多依他活命
    多貪著美味 心惑常樂欲
    彼則不知諦 *唯貪著食味
    死時既到已 悔火自燒心
    諸有忍寒熱 乃至飢渇等
    如是身受苦 後時得寂靜
    莫起懈怠意 懈怠則怯弱
    不能忍生死 不得脱苦惱
    懈怠空在世 善人中凡鄙
    未來世亦空 不曾得寂靜
懈怠之人。除此過已。復有異過。所謂遠離出
世間道。懈怠之人。是不善人。是退沒人
云何諸天失於世間。及出世間法律毘尼。云
何諸天妨世間道。謂此懈怠。復有餘業。若縁
善故。得生天中。彼天復爲懈怠所壞一切愛
聲觸味香色。心復不樂。不樂園林。天可愛處。
不飛不走。不聽歌聲。自亦不作。不飛虚空。不
從山峯至異山峯。不在河中。不渉波鬘乘鳥
遊戲。如是樂者。夜摩天王。有如是樂。彼懈
怠天。亦不往詣。夜摩天王所有一切諸境界
樂。皆悉不受。普彼一切。如毒如怨。一切是
垢。此是懈怠。妨礙世間
云何懈怠而復妨礙。出世間道。若復餘天。常
聞正法。受樂正法。彼不能近。遠離正法。於未
聞法。無心欲聞。設聞不持。又亦不習。不近尊
長不學智學。離一切法離一切善。常樂生死。
常受苦惱。何以故。彼離道故。則於有中而不
得脱。彼爲懈怠之所壞故。生於地獄餓鬼畜
生。彼則常爲生老死等之所籠繋。受諸苦惱。
世間流轉。彼懈怠者。如是懈怠。則是一切不
饒益事。亦是一切惡道之本。生死種子。是故
世間一切苦惱由之而生。是故世間若有欲
脱生死縛者。則應精勤。捨離懈怠。諸有一
切不饒益事。皆此爲本。此如是等一切懈怠。
則於苦海不可得*渡。此之懈怠。有無量過」
又復除此四種過已。有第五過。諸天人等。妨
礙世間出世間道。所謂惡貪。一切世間出世
間法。普爲妨礙。云何天人。於世間道出世間
道惡貪障礙。所謂俗人。以貪心故。行於非法。
常樂財物。愛物之心。如河水旋。亦如獼猴。心
愛物故。欲取物故。設諸方便。如是如是。惡貪
増長。如是思惟。我今當設何等方便何等欺
詐。誑惑他人。心常如是。欺詐誑惑。復爲他人
如是教示欺詐誑惑。如是之人。多作非法。以
如是法。復教他人。如是之人。貪心則多。如是
思惟。他所有物。皆悉屬我。彼人如是心思惟
已。復教他人。教他人已。即共相隨欺詐誑
惑。設諸方便。誑惑他人。取其財物。如是誑
已。心生歡喜。作如是念。我善能作。我能欺
詐誑惑他人。得其財物。本是他有。今則屬我。
起如是心。是故歡喜。得其滋味。如是次第。樂
行多作。令他苦惱。惡貪覆意。破壞城郭村
邑聚落多人住處。或燒城郭村邑聚落多人
住處。爲一切人之所棄捨。一切善人之所嫌
賤。是諸國土之大棘刺。城之棘刺。聚落棘刺。
破壞國土。破城破村破壞屋舍。壞他種族。常
一切時。樂如是惡。令他衰惱。如是惡人。身壞
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是世間中惡貪之
人。是惡貪人。妨礙世間。惡貪既集。又復増
長。如火得薪。如是如是。惡貪増長。如是如
是惡貪方便。如是如是。得他財物。如是如是
轉復増長。是故修行福徳之人。勤捨惡貪。何
以故。第一垢者。所謂貪心。取他財物彼垢壞
者。入於地獄。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説偈

    若人行欺詐 方便取他物
    則是大貪心 常行不善行
    彼人於晝夜 心常不清淨
    爲貪覆其心 常悕望他物
    彼人如劫火 自體本性惡
    一切所怖畏 猶如惡毒蛇
    若人爲惡貪 常覆其心者
    恒入於地獄 及在餓鬼等
    大地獄火中 熱處既脱已
    若生得爲人 五百世貧窮
    毀面而皺口 常受於苦惱
    爲貪壞心者 皆如是受苦
    若人捨離貪 常悕求智慧
    恒有神通力 則行於善道
    除却心中貪 猶如閉蛇窟
    若爲貪蛇齧 必定受苦惱
    若懷貪心者 念念轉増長
    如火得乾薪 熾然而増長
    愛樂財物人 恒常悕求物
    死時既到已 有物皆捨離
    若作惡業已 終竟不捨失
    彼人爲貪縛 將入地獄去
    財物則屬他 自得惡業汚
    非財見爲財 非樂謂爲樂
    惡貪住心中 見怨如善友
    貪火能燒人 智者不集貪
    爲貪所燒人 後時入地獄
    世間財如山 一切皆無常
    云何爲財物 如是作惡業
    *唯有愚癡者 能作如是惡
如是惡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惡貪。妨
礙世間。集惡貪者。日日増長。如火得薪。如是
如是。熾然増長。如是惡貪。得財物故。如是増
長。共貪慳嫉。増長熾盛。是故諸有福徳之人。
應當捨離。汝等天衆。當如是知。有治生人。賤
飮食。若餘物等。若作齋會。布施沙門。若
*婆羅門。爲令他知。謂是福人。眞實可信。知
人信已。然後自物。貴賣與他。此雖布施。非清
淨心。爲令他信。治生求利。賤買貴賣。如是方
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
倍。如是惡貪。善人則捨
又捨惡貪言惡貪者。所謂法師。説法取物。得
如是物。非三寶用。此是惡貪。則應捨離。又捨
惡貪言惡貪者。謂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
像。或刺繍像。或&T073554;等上畫作佛像。或刻木
像。或銅等像。賣如是像。彼是惡貪。既得物
已。非法中用。人中則有如是惡貪。妨世間法
出世間法。智者呵毀。智者捨離。云何名爲
天中惡貪。汝等天中。如是大樂。猶故惡貪。如
是現見此金銀山。毘琉璃山。青寶之山大青
寶山。頗梨山中。汝等一一遊戲受樂。於一
山中既受樂已。復向餘山。共諸天女種種受
樂。天衆圍遶。如是一切。由貪故爾。非餘所
作。汝等天衆。愛共貪縛。墮於惡道。而不覺
知。不生怖畏。不畏死苦。不畏所愛。眷屬等
離。不覺退時。種種衰苦。汝等天衆。以貪心
故。不畏不覺。汝等天衆。如是貪心。無量無
邊。魔業貪心。不知厭足不畏離別。不畏死苦。
如是惡貪。妨世間道
云何天中。貪心妨礙出世間道。此愛聲觸味
色香等。憙樂受樂。貪心諸天。不就其餘。少
貪天所聽法聞法。求法學法。不欲聞法。令心
白淨。一切善法。勝根本者。所謂覺法。一切法
覺。要由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何故不
覺。以放逸故。復以何法是放逸根。所謂貪心。
是故應當捨離貪心。若捨貪心。則到涅槃。
貪所覆者。流轉生死。天衆當知。出世間道。天
人之中。惡貪妨礙。是故智者。常應精勤捨離
惡貪。施有三種。一資生施。二無畏施。三爲法
施。彼資生施。生報天果。不能布施。此人勝
天。非天勝人。如是人身。第一難得。若得人
身。不行布施。則爲虚生。如商賈人。得値寶
洲。不知取寶而便空還。若得人身。不知捨財
而布施者。亦復如是
何者復是無畏布施。凡有幾種無畏布施。無
畏布施。凡有三種。一者救命。施其無畏。二者
妻子。爲他拘執。方便救攝。施其無畏。三者防
護。畏失物者。施其無畏。彼救命者。生人天
中。報得長命。護失物者。生則大富。所有財
物。王賊水火。不奪不壞。若爲國王。或爲大
臣。以彼業故。有大力勢。有大名稱。在所生
處。恒常大富。救妻子者。若生人中。善攝妻
子。天上退時。天女不捨。如是三種無畏布

何者法施。法施二種。一世間法。用以布施。二
出世法。用以布施。彼世間法。用布施者。謂
以四禪世間中智和集布施。於人天中。受世
間樂。天人中生則生*邪見
出世間法。而布施者。以不瞋故。生天人中。或
生欲界。或生色界。若生欲界。彼或在於一百
九十八地上生。隨願生彼。若生色界。則得解
脱。以果勝故。大智慧故。依處勝故。則得解
脱。生淨居處。若因願力。爲轉輪王。主四天
下。有金輪寶。寶有十四。所謂七寶。七相似寶。
善願力故。盡滅諸漏。得縁覺道。以願勝故。則
成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法布施。因縁
勝故。此三種施。汝等天衆。一切皆無。如是義
故。人則爲勝。天爲報地。人爲業地。業因縁
果。如是人中。天因縁生。業果則勝。如是人
勝。天爲不如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三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三夜摩天
之九
又復業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於戒。
得生天中。唯有一種功徳具足。五欲功徳劣
於餘天。是業因縁。人勝天劣。毘婆尸佛。當
爾之時。而説偈言
    人中布施已 則生於善道
    非天能布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業地 果地則是天
    一切果因業 無因則無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轉不迴
    業果將欲盡 應當作福徳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轉
    是故有智者 不爲命作惡
    一切皆不畏 未來諸苦惱
    如是苦惱人 癡羂所縛故
    布施持戒寶 於誑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則到於善道
    有爲生住滅 皆是無常故
    一切有爲樂 亦如是無常
    雖壞而生貪 念念動不住
    樂命皆如是 是故應捨離
如是此法。一切有爲悉皆無常。苦空無我。一
切世間無量衰惱。處處普遍。有五種縛。縛天
縛人。愚癡目盲。惡欲壞心。唯生愛樂。一切
愚癡毛道凡夫。迭相愛縛。如鳥在籠。一切人
天於生死中流轉常行。以是義故。若人若天。
或命或樂。勿生常想。應於世間一切諸法。不
生常想不作無量種種分別又復具足十二種
施。如是布施。天中所無。唯人中有。天唯食
果。若食果盡。爛失破壞。退彼天處。何等十
二布施具足。一者方處具足。二者時節具足。
三者功徳具足。四者可愛具足。謂所愛物。五
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飢渇者。七者信心施與。
八者不求而施功徳具足。九者有歡喜心。施
妻子等。十者簡擇心所敬重勝富伽羅而施
與之。十一者。施於世間不輕賤者。十二者。施
不望報。此如是等十二種施。復有持戒功徳
具足。得生天中。盡己則退。是故天。應捨放逸
行。如是十二離垢布施爲轉輪王。財寶富足。
或生於天或天相似
復有十二雜垢布施。何等名爲十二種垢。一
者於多人聚。和合衆中。或於僧中。平等皆
有戒智及行功徳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
得少果報。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縁。或男施
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惡布施。又復第三
垢布施者。以怖畏故捨物施與王家門師。謂
是沙門婆羅門等。有如是心。若我於王。得
衰惱者。則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縁故與。名爲
垢施。又復第四垢布施者。所謂癡心捨物布
施。如彼外道婆羅門等。齋會等施。此是第四
垢惡布施。又復第五垢布施者。謂見他人所
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
慧不。有寂靜不。爲有禪不。唯見他人如是
布施。他因縁故。内自無思。如是捨物而施與
之。此是第五垢惡布施。又復第六垢布施者。
謂前乞者苦求乃與。此是第六垢惡布施。又
復第七垢布施者。知他有物爲令他信。方便
欲偸捨物與之。後欲作惡種種侵損。爲覓其
便。是故與物。此是第七垢惡布施。又復第八
垢布施者。爲破壞他和合之事。捨物施之。於
他二人共爲一友。令使別離。後覓其便。則與
衰惱。此是第八垢惡布施。又復第九垢布施
者。謂爲成親。捨物與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
此是第九垢惡布施。又復第十垢布施者。所
謂治生。多買食具種種諸物。粟豆果菜。一切
雜物。待齋會日。貴賣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饒
之。此是第十垢惡布施。又第十一垢布施者。
爲名稱故捨物布施。此第十一垢惡布施。又
第十二垢布施者。妻子飢貧。以物與之内無
善思。此第十二垢惡布施。此一切施。離思無
思。以無思故。空無果報。若思増長。則能離
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則便清淨。如是思
熏。布施成就。毘婆尸佛。當爾之時。而説偈言
    十二功徳具 離十二種垢
    成就清淨施 相違則垢濁
    或天或男子 布施得大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