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恒星不見。僧
曰。夜明也傳注。桓常也。
辛卯四月五日
述曰。天台淨名疏言。佛生時星殞如雨。此
因瑞應經有沸星下侍之言。故借佐傳
之文。以形容耳。孤山淨覺不能別。乃稱
天台正取二莊爲佛生之年。然傳言辛
卯。自是四月五日。可見不合。若欲實大
傳夜明之事。正當以文殊放光涅槃爲
之驗也
襄王鄭惠
王子
三年。六祖彌遮迦於北天竺。以法藏付佛
馱難提
○秦繆公時。扶風獲一石像。公不識棄馬
坊中。護像神怒令公病。又夢天帝責誡。以
問侍臣。由余往視像曰。佛神也。公即取像
澡浴置淨室。像忽放光。公大異之。召匠造
一銅
靈王四年。七祖難提。於提伽國以法藏付
佛馱密
元王仁敬
王子
元年。八祖密多。於中天竺以法藏付脇比

貞定王介元
王子
元年。鄭列禦寇隱居鄭圃著書稱。孔子答
商太宰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
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
能名焉。其書八篇名列子
  張無盡論曰。列子學孔子者。孔子聖人
也。尚知尊西方之教而學者未讀其書。
便以排佛爲務者何也
考王隗貞
定子
四年。佛滅後五百年。天竺國無著出世闡教。
其弟天親初造小乘論五百部。後因無著開
悟。復造大乘論五百部。世稱千部論師
威烈王午考
王子
九年。九祖脇比丘。於華氏城以法藏付富
那夜奢
顯聖王扁威
三十五年。十祖夜奢。於華氏城。以法藏付
馬鳴。初馬鳴以刃貫杖。銘曰。天下智士能
勝我者截首以謝。時夜奢坐閑林中。説諸
法空無我無人。謂馬鳴曰。若就世諦假名
爲我。第一義諦我何可得。馬鳴知義不勝。
欲斬首以謝。夜奢曰。我法仁慈不斬汝首。
如來記汝。後六百年當傳法藏。於是度令

赧王延靚
王子
三十一年。十一祖馬鳴。於南天竺。以法藏
付迦毘摩羅。摩羅造無我論足一百偈。此論
至處。魔外無不摧

始皇嬴政莊
襄王子
四年西域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齎佛經來
化。帝以其異俗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戸
出之。帝驚稽首稱謝。以厚禮遣出境
行經
十三年。十二祖摩羅。於南天竺以法藏付
龍樹。樹於佛滅後七百年出。九十日中誦
通三藏。造大無畏論十萬偈明第一義
大智度論。龍樹事迹。
一十四祖
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請史官非秦記皆燒
之。非博士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
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
市。制曰可 ○衞宏古文序。
秦改古
文以篆爲隷國人誹謗。時諸生爲郎者。七
百人。始皇密令冬月種瓜於驪山硎谷溫處。
瓜實乃使人上書。瓜冬有實。詔博士諸生説
之。人人各異。則皆使往視之。而爲伏機。諸
生方相論難。因發機填之以土漢書
傳注
  述曰。李斯勸秦。焚書阬儒。其爲逆天
道絶人理爲甚矣。崔浩勸太武。廢佛
焚其經阬其徒。此用秦舊法也。韓愈之
言曰。人其人火其書。此用崔浩遺法。特
不遇其君耳。雖空言無禍。使後世有
人師用其語。豈不爲盛徳之累戒之哉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二
西漢都長
武帝自高祖受命
至此爲四世
元光二年。十三祖龍樹。於南天竺以法藏
付迦那提婆。入月輪三昧蝉蛻而去。壽三
百歳
元狩元年。初博望侯張騫自月氏還西域
國名
臣在大夏時音下
國名
卬竹杖蜀布。問安得
此。國人曰。吾賈人市之身毒即天竺
&T077392;
身毒
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此其去蜀不遠。乃
令騫因蜀犍爲犍音&T077392;
今嘉州
發間使王然於等
指之身毒間諜之義。又間
歳遣使。言不一
四歳餘皆閉昆明
莫能通。昆夷
所閉
四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討匈奴過焉耆山
音煙
千餘里。得休屠王祭天金人驃頻妙反。
屠音儲。匈
奴部中
貴王也
○霍去病獲金人長丈餘。帝以爲大
神。列於甘泉宮。焚香禮敬魏書
成帝驚元
帝子
建始元年。十四祖提婆。至迦毘羅國。以法
藏付羅睺羅多
河平三年。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鴻嘉二年。光祿大夫劉向。校書天祿閣。往往
見有佛經。向著列仙傳云。吾搜檢藏書。緬
尋太史撰列仙圖。自黄帝已下迄至於今
得仙道者七百餘人。檢定虚實得一百四
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見佛經矣
  述曰。洪興祖有云。梁孝標注新語。引列
仙傳序言。七十四人已見佛經。今書肆板
行者。乃云七十四人已在仙經。蓋是道流
擅改之耳。然天祿有佛經此語可
哀帝欣宣
帝孫
元壽元年。遣景憲使大月氏。得其王口授
浮圖經還。當時稍有行齎戒者魏書佛老志。
浮圖亦佛陀。
此云
覺者
  述曰。蘇由對昭王。扈多對穆。孔子答商
太宰。皆言西方聖人。而不明言爲佛。霍
去病獲金人亦不知爲佛。化人勸穆王
造迦葉佛像。由余對秦繆公。則曰佛神。
室利房齎佛經化始皇。劉向校書天祿
見有佛經。景憲使月氏得浮圖經。此則
已言佛而未行其教。皆在漢明帝感夢
求佛之前。天下答南山。蘇由扈多傅毅。
皆佛所使也。至言劉向見有佛經者。意
張騫使大夏。去病獲金人必有佛經與
之倶至。特時人弗行。國史弗録耳。不然
則不應天祿有其書
東漢都洛
明帝莊光
武子
永平元年。十五祖羅多。至室羅伐城。以法
藏付僧佉難提。當佛滅一千年
七年。帝夢金人丈六項佩日光飛行殿庭。
旦問群臣莫能對。太史傅毅進曰。臣聞周
昭之時。西方有聖人者出。其名曰佛。帝乃
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十八人。使西
域訪求佛
十年。蔡愔等於中天竺大月氏。遇迦葉摩騰
竺法蘭。得佛倚像梵本經六十萬言倚即
立也
以白馬。達雒陽火徳王故
改洛爲雒
騰蘭以沙門服謁
見。館於鴻臚寺胡廣釋曰。鴻聲也。臚傳也。所
以傳聲賛導九賓。唐改爲司賓寺。
十一年。勅雒陽城西雍門外立白馬寺。摩騰
始譯四十二章經譯經圖紀。其經元出大部。以
大法初傳故。撮引要義以導時
藏梵本於蘭臺石室。圖佛像於西陽城
門及顯節陵上明帝
壽藏
帝問摩騰曰。佛出世後
何以化不及此。騰曰。天竺迦毘羅衞國者。
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之中。三世諸佛皆
於此出。天人龍鬼有願力者。皆來生彼受
化悟道。餘處佛雖不往。然光相及處。千年
五百。皆有聖人傳佛聲教。而往化之。帝大

十四年正月十一日。五嶽八山道士禇善信
六百九十人上表。請與西域佛道角試優
劣。勅尚書令宋庠。以十五日大集白馬寺。
帝設行殿*於寺南門立三壇。道士於東壇
置經子符籙。摩騰於道西置壇安經像舍
利。中壇奉饌食奠祀百神。道士遶壇泣曰。
主上信邪玄風失緒。敢延經義於壇以火
取驗。即縱火焚經。悉成灰燼。道士相顧愧
赧。所試呪術入火履水皆不得行。及焚
佛經。光明五色上徹天表。烈火既息經像儼
然。摩騰踊身飛空現諸神變。法蘭出大梵
音宣明佛法。天雨寶華。大衆欣説。太傅張
衍謂道士曰。卿等無驗宜從佛教。道士費
叔才自感而死。司空劉峻等二百六十人京
師士庶張子尚等三百九十人。後宮陰夫人
王倢伃宮人等一百九十人。五嶽道士呂惠
通等六百二十人。並求出家。帝可之。勅於
雒陽創十寺。七寺城外安僧。三寺城内安
尼。並給供物。帝嘗幸白馬寺。摩騰進曰。寺
東何館也。帝曰。昔有阜。夷之復起。有光



怪。民呼聖冡。騰曰。昔阿育王藏佛舍利八
萬四千塔。震旦之境有十九處。此其一也。
震旦。又眞丹。又支那。此
云漢地。東方文物之國也
帝大驚。即與倶往禮
拜。見圓光涌冡上光中有三佛。侍衞驩呼
皆稱萬歳。帝大説曰。不有二大士。焉知大
聖遺祐哉。乃詔造塔其上。高九層二百尺。
明年有光見於塔。有金色手出塔頂。天香
郁然。帝駕幸瞻禮。光隨歩法本内傳。塔婆。
此云高顯處。又云

  案翻譯名義云。唐道士尹文操。謂法本内
傳是羅什門人造。意欲所述漢明夢金人
道家焚經事悉是虚僞。殊不思明帝感夢
出自漢書。闞澤對呉主。亦言釋道焚經
角試費叔才自感而死。見之呉志。以此推
之。則内傳眞是漢時非晋人造。文操之妄
論敗矣。此與夫列仙傳加化胡字。同一謬
詐。是亦文操之所加乎
摩騰既卒。竺法蘭譯佛本行經等五部已上
  述曰。或言内傳無作者名爲疑者。今觀
此傳。備録騰蘭角法之事。豈後人所能
知。必法蘭譯經時。諸弟子之所記耳
楚王英。奉黄白紈詣相國曰。託在蕃輔
過惡累積。奉送縑帛以贖罪愆。相國以聞。
詔報曰。楚王誦黄老之微言。尚浮圖之仁
祠。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
塞桑門之盛饌梵語伊蒲塞即優婆塞。此云清信男。
今受五戒稱僧童者。桑門即沙門。
此云息心。今受具足戒稱僧者。世人未學相
傳。指伊蒲便爲供食。其謬誤不知義若此
初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
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其書大氐
以虚無爲宗。貴慈悲不殺。以爲人死精神
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
故所貴修練精神以至爲佛。善爲宏闊勝
大之言。以勸誘愚俗。精於其道者。號曰
沙門。於是中國始傳其術圖其形像。而王
公貴人。獨楚王英最先好之通鑑引西域傳
及楚王英傳注
曄西域傳。論曰。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西
漢方志莫有稱焉禮記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注方
版出策簡也。漢張蒼爲御史。
主柱下方書。又云。謹連其事於
左方。皆木今言方志。志於木方也
張騫但著地多暑
濕乘象而戰。班超唯列其奉浮圖不殺伐。
而精文善法導幸之功靡所傳述。子聞之
後説。其國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
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迹詭異。則理絶人區。
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超無聞。豈非
道閉往運而數開叔葉乎云云
袁宏漢紀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漢言
覺也。將覺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爲
主。專務清淨。其精者號沙門。漢言息心。蓋
息意去慾而歸於無爲也。又以爲人死精
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
應。故所貴行善修道以練精神以至爲佛
也。佛身長一丈六尺。身黄金色。項佩日光。
變化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
生。明帝感夢。乃遣使天竺問道。圖其像
而還。有經數千卷以虚無爲宗。包羅精
粗無所不統。善爲宏闊遠大之言。所求
在一體之内。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
或以爲虚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
故王公大人視生死報應之際。莫不矍然而
自失焉矍厥縛
反驚遽
  述曰。袁氏漢紀言。天竺有佛道。佛身丈六
金色日光。化通萬物大濟群生。明帝感
夢。遣使問道得其經像。此佛法來東之
時。與法本内傳相爲表裏。蘇子瞻爲之
跋云。此殆中國始知有佛時。語雖淺近
大略具足
安帝祐章
帝孫
永初元年。十六祖難提。至摩提國以法藏
付僧佉耶
順帝保安
帝子
永和元年。十七祖耶舍。至月氏國以法藏
付鳩摩羅駄。佛記滅後一千年
桓帝志章帝
曾孫
建和元年。月氏國沙門支讖至雒陽。譯般舟
三昧阿閦佛經等二十一部
二年。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至雒陽。譯五十校
計等百七十六
三年。十八祖羅馱。至北天竺以法藏付闍

九年。自永平以來臣民雖有習浮圖者。天
子未之好。至帝始篤好之。於禁中鑄黄金
浮圖老子像佛像與
老子像
親於濯龍宮設華蓋之
座。用郊天之
靈帝宏章帝
三年。安息沙門安世高。有同學死爲共亭
湖神共音恭即彭
蠡湖屬南康
能使過船分風上下。世高至
廟神謂之曰。我家此湖千里以昔布施。今
大有珍寶以多瞋今受蟒身。幸取我繒寶。
爲造一塔祈生善處。世高遂於豫章建寺
造塔。後蟒死山中。首尾數里今大
安寺
熹平元年。十九祖闍夜多。至羅閲國以法
藏付婆修槃
光和三年。西天沙門竺佛朔至雒陽。譯道行
般若經。中平五年清信士嚴佛調譯古維摩
經等
六年。宦者張讓。詐以大后詔大將軍何進
斬之。中軍校尉袁紹引兵捕諸宦者。殺二
千人。張讓投河死
  述曰。儒學之厄時常有之。其始自秦李
斯。斯阬諸生爲郎者七百人。漢宦官禁
寔范滂等二百人。殺天下儒賢。廷中
宰輔陳蕃竇武李膺及鉤黨死者百餘人。
廢徙禁錮者七百人。及矯詔斬大臣何進。
而袁紹乘怨殺宦者二千人。雖爲一快。
然君子小人倶於死。玉石倶焚。亦何足
爲儒門幸。大氐天有定命運有通塞。厄
會之來所不容免。唐朱溫殺朝賢三十
人投屍于河。亦一厄也。悲夫。如釋氏之
厄三武皆此類也
獻帝協靈帝
中子
初平元年。二十祖槃駄。至那提國以法藏
付摩拏
二年。蒼梧儒生牟子因世亂。無仕官意鋭
志佛道。而世多非之。乃製理惑論以爲勸。
其辭有云。佛者覺也。猶三皇神五帝聖也
文見大藏
弘明集
  述曰。牟子不得其名。當佛道未大行之
日。而能爲論。援三家之事義比決優劣。
以袪世惑。以禦外侮。是殆大士示迹。如
來之使也
興平二年。下邳相笮融側格
起佛祠。課人
誦經浴佛設齋。時會者五千餘人
  述曰。漢世人間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見
之笮氏。嘗與一儒老共觀此文。笑之曰。
爲士夫而使後世書爲學佛。豈不恥哉。
磐應之曰。學佛者豈不是爲善之人乎。
爲士夫而使作史者指爲姦佞貪酷甚
至於不忠不孝者。斯可爲恥。學佛爲善
尚何恥哉。儒老笑頷之
建安元年。二十一祖摩拏羅。至月氏國以
法藏付鶴勒那
十四年。二十二祖鶴勒那。於月氏國以法
藏付師子尊者。先是鶴勒那弟子竺大力等
來雒陽。與康猛同譯興起本行經。忽於館
所有白光見。大力歛容。有間曰。此我師入
滅之相。大力康猛支曜康巨等。皆善方言。終
漢之世譯經三百餘
都洛陽時天下
分魏呉蜀三國
文帝丕太祖子
受漢禪
黄初元年呉主孫權於武昌建昌樂寺
五年。月氏國優婆塞支謙來雒陽。謙受業於
支亮。亮受業於支讖。世稱天下博知無出
三支。謙細長黒痩眼白睛黄。時人語曰。支郎
眼中黄。形軀雖細是智嚢。後避地歸呉。拜
爲博士○西天沙門維祇難。同竺律炎來
呉。譯經五部
六年。陳思王曹植文帝弟
字子建
毎讀佛經。輒留連
嗟翫以爲至道之宗極。甞遊漁山聞空中
梵天之響。乃摹其聲節寫爲梵唄音敗此
云讃歎
撰文制音凡六契經音義云
猶一節也
傳爲後式
明帝叡文
帝子
太和三年。呉潘夫人於武昌建慧寶
齊王芳明帝
養子
正始二年。呉赤烏四年。康居國沙門康僧會
來呉國。人初見咸驚異之。呉主曰。是漢明
所夢佛神之遺風乎。乃召問之。會曰。如來
遷化已逾千載。靈骨舍利神應無方。呉主曰。
舍利可得當爲立塔。若其無驗國有常刑。
會謂其徒曰。大法廢興在此一擧。當潔齋
以懇求。七日無驗展至三七日。衆且懼。忽
鏗然有聲。視瓶中舍利五色。呉主自執瓶
瀉銅盤中。盤即破裂。火燒鎚撃一無所損。
因起浮圖置建初寺。名其地曰佛陀里
三年。呉尚書令闞澤。捨宅爲徳潤寺在四
明慈
谿縣。今名普濟。
澤字徳潤。故名
呉主問曰。孔子教化世俗。老
莊放蕩山林。何事佛爲。澤對曰。孔老法天
制用不敢違天。諸天奉行佛教不敢違
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呉主曰。佛教入中
國何縁不及東方。澤曰。永明十四年。五嶽
道士禇善信費叔才等與西僧角法。費叔才
自感而死。至今百七十年。離亂歳深方至於

  述曰。三國之時各務戰守。而於此道未
之能弘。然呉之君臣稍有知者。故建寺
譯經奉舍利。論佛教班班可見。魏之境
獨陳思王能知之。蜀則蔑聞。意戰國遐阻
未便能至耳
嘉平二年。中天竺三藏曇摩迦羅。至洛陽
譯僧祇戒。立大僧羯磨受戒。先是比丘出
家。特剪髮而已。未有律儀。凡齋懺法事如
祠祀状。及迦羅至始出戒本。遂爲日用
四年。中天竺沙門康僧鎧。至洛陽譯無量
壽經
高貴郷公髦文
帝孫
正元元年。漢魏以來二衆唯受三歸。大僧沙
彌曾無區別。曇摩迦羅乃上書乞行受戒法。
與安息國沙門曇諦同在洛。出曇無徳部
四分戒本。十人受戒羯磨法。沙門朱士行爲
受戒之始迦羅此云法時。曇無徳此云法正。今資
持律宗用法正。爲四分部主。尊爲始祖。
法時至此土傳四分行十人受戒法爲二
祖。至南山廣述疏鈔行於世爲九祖
甘露元年。天竺沙門白延。至洛陽譯無量
清淨平等覺經等六部。無畏三藏。至交州
譯法華三昧經○呉主孫皓不敬佛法毀
廢寺宇。詰康僧會曰。佛言善惡報應可得
聞乎。會曰。明主以孝道治天下。則赤烏翔
老人見漢書。南極老
人星見則治安
以仁徳育萬物。則醴泉
涌嘉禾生。善既有徴惡亦如之。他日宿衞治
圃得金像。皓使置穢處灌以不潔。俄得
腫疾。占者云。坐犯大神。皓悟迎像供事。請
會説法禮拜悔罪。受五戒疾獲愈。奉會
爲師。復營立塔寺
四年。二十三祖師子尊者。遊化至罽賓國。
有外道詐爲僧形。以幻術入王宮奸犯
妃后。王怒曰。吾信事三寶。而沙門何多辱
我。即毀寺害僧。自秉劍至尊者所斬師。
白乳涌高數尺。王臂尋墮。七日暴死自迦葉始
祖至師子
事迹之詳。備在
西上二十四祖紀
五年。頴川朱士行時存
俗姓
講道行般若經講經
之始
毎歎譯理未周。乃發迹長安。至于闐國
沙門西
遊之始
得梵本般若。國禁不傳東土。士行
請驗以火無損。王信異乃許其傳。士行即
寄經東歸。因名放光般若
佛祖統紀第三十五卷
  定王瑜匡
王子
  三年九月十四日。老子生於楚陳郡苦縣
厲郷曲仁里苦音厲
音頼
。姓李氏。名耳。字伯陽。
諡曰聃他甘反。耳漫
無輪故號曰聃
在母胎八十一年。剖
左脇而生。生即皓然故號老子。生於李
樹下故姓李。黄色美眉。長耳大目。鼻有
雙柱。耳有三門。史記及
神仙傳
老子内傳。老子先
天而生。在伏羲時號欝華子。在軒轅時
號廣成子。至周文武凡爲十二帝師。漢
劉向列仙傳。晋皇甫謐高士傳。皆生於商
末。唐尹文操聖紀。老子於太清境託孕
於玄妙玉女。在母胎八十一年。商高宗九
年降生。四十三年乘白鹿登庭檜飛升。
檜今在毫
州太清宮
商紂二十一年降于岐山。世本曰。
在商爲守藏史。在周爲柱下史。周文王爲
西伯尚服
事商。故守藏
時未稱爲周
昭王二十三年。老子駕青牛薄
板車。西度函谷關。授關令尹子道徳經。
二十五年復降于蜀李太官家。二十七年
與尹子會于成都青羊之肆。往西域化
胡畢於于闐升天内傳所引。降生
不一。附見于此。
  簡王夷定
王子
  四年。老子爲周守藏史三皇五帝之書藏
之於室故曰藏
十三年。老子爲周柱下史柱下史官所立之
處。記言記事常
在君
○王子喬者。靈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鳳
皇嗚。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年。謂
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
果乘白鶴擧手謝時人而去
二十一年十月庚子魯襄公二
十二年
孔子生於魯
陬邑。父叔梁紇下沒
母顏氏。禱尼丘而生。
首上圩頂故名丘。尼丘魯山名。圩音
烏。中氐四旁高
字仲
尼。長九尺六寸
史記孔子
世家
商帝乙子。微子始封于宋。十三
世孔防叔徙居于魯。防叔子伯夏。伯夏子
叔梁紇。是生孔子。闕里記云。誕生之夕。
二龍遶室。五老降庭。顏氏之房聞鈞天
之樂。月角日準河目海口。眉有十二采。
目有六十四理
  景王貴靈
王子
  十年孔子朝周。時十
七歳
問禮於老子。訪樂
於萇弘。自周反魯周音長。
周大夫
  考異曰。老子聖迹出有入無。固難以
内傳實録諸文定于一。然孔子問禮老
聃。老子之子宗爲魏將。此司馬史記所
録。尤可爲同時之證。不必遠取前古
數數降生也
敬王丐悼
王子
  元年老子西入凾谷關。關令尹喜見紫雲
西邁。知有道人當度。迎設禮。老子爲著
道徳經五千言與尹子。西之流沙。莫知
所終。尹喜著書九篇號關令子
  考異曰。史記老子傳注引神仙傳云。老
子與尹喜倶之流沙。今刊行列仙傳乃
云。倶之流沙化胡。蓋是道士家私増
化胡兩字。欲以成化胡成佛之證耳。
謬哉
  十九年孔子爲中都宰。爲養生送死之節。
長幼異食。強弱異任。一年而四方諸候則
焉。定公曰。以此法治魯何如。子曰雖天
下可也
二十一年孔子爲司空。立五土之性而物
各得其所生之宜
二十二年定公與齊景公會于夾谷。孔子
攝相事。齊歸所侵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
過○孔子爲大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
大夫之
亂政者
隳三都之城。郈費
強公室弱私
家。尊君卑臣。政化盛行。三月大治粥羔
豚者弗飾賈。粥鬻同
賈價同
男女別於塗。道不
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定
公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不致膰爼。
音煩
祭肉
孔子遂行適衞
二十三年孔子自衞適陳過匡。匡人以
孔子状貌類陽虎詢焉。適宋與弟子習
禮大樹下。司馬桓魋欲害之拔其樹
三十二年孔子至陳
三十五年楚攻陳。孔子在陳絶糧。從者
病莫能興。復去陳反衞
三十六年孔子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頌
各得其所。乃刪詩。定書。繋周易。作春
秋。七十子之疇。會集夫子所言。以爲論

三十九年哀公十
四年
魯哀公西狩獲麟。仁獸
一角
子傷麟之出非其時。遂絶筆於春秋
四十一年四月己丑哀公十
六年
孔子卒。孔子蚤
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頽
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子貢聞之
曰。夫子殆將病也趨而入。夫子曰。予疇昔
之夜夢奠於兩楹之間。明王不興而天下
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
沒。年七十二葬魯城北泗水上。弟子皆服
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唯子貢廬於
冡六年。弟子及魯人往從冡而家者百餘
室。因命曰孔里。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
子蓋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曰。徳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
游・子夏孔門四
科十哲
孔子娶上官氏生鯉。
生仍。
學于曾子。甞困於宋作中庸
  述曰。智者荊溪之論曰。若衆生根性薄
弱不堪深化。但授世藥。如周孔制禮
作樂。五徳行世。邊表根性不感佛興。
我遣三聖化彼眞丹。禮樂前驅眞道後
啓。清淨法行經云。月光菩薩彼稱顏囘。
別引法行經本
稱光淨菩薩
光淨菩薩彼稱孔子。別本稱
儒童菩
迦葉菩薩彼稱老子。別本云。迦葉應生
震旦示號老子。設
無外之教以治國。假
神仙之術以治身
此止觀輔行二處之證
也。又據藏本冡墓因縁經云。閻浮界内
有振旦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人民
慈哀禮義具足。
是知此土聖賢前後施
化。皆我佛之所使。然而昧者不足以
知。覽此二經可不増信善哉。李商隱

之讃佛曰。吾儒之師曰魯仲尼。仲尼
師聃龍吾不知。史記孔子謂弟子曰。至於
龍吾不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目見老
子其猶龍耶
聃師竺乾善入無爲。尹子西升
經老子
云。蓋聞竺乾有古皇先生。不生不滅善入無爲。
又云。古先生者即吾之師。甞化乎竺乾。又符子
云。老氏之師
名釋迦文。
稽首大覺吾師師師三師者。言
我師仲尼
仲尼師老
師釋也
  ○宋大夫墨翟著書十篇號墨子。外治
經典。内修道術。與儒家分塗。務尚儉
約。頗毀孔子。世多學之。年八十二入山
精思至道。有神人授以素書。合朱英丹。
服之爲地仙。乃述五行記著其事。隱居
以避戰國。見列
仙傳
  案。葛洪神仙傳。漢武帝遣使聘墨子。
不至。後有劉政。治五行記。服朱英丹。
色如童子。變化隱形。日行數千里。漢書
藝文志。墨子七十一篇。顏師古注。有節
用兼愛上賢明鬼神非命上同諸篇
  三十三年。孟子鄒人。名軻。師孔子之孫
子思治儒術之道。通五經。尤長於詩書。
是詩未
有禮記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
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與
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著
書七篇。述堯舜之道。孟子曰。聖王不作。
諸侯放恣。處士横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
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爲我是
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孟子曰。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
徒。孟子曰。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
下不爲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
爲之。放方往
反至也
孟子曰。逃墨必歸於楊。逃
楊必歸於儒。歸斯受之而已矣墨子兼愛無
親疎之別。
最爲違禮。楊朱爲己愛身。雖違禮尚得不敢毀傷之
義。逃者去也。去邪歸正故曰歸。去墨歸楊。去楊歸
儒。則當
受而安之
○莊子。名周。梁國蒙人。爲漆園吏。當梁
惠王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
老子之言。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㝢言也。
楚威王聞周賢。使使厚弊迎之。許以爲
相。周笑謂使者曰。千金重利也。卿相尊
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
數歳。衣以文繍入於太廟。當是之時雖
欲爲孤豚可得乎。子亟去無汚我。莊
子師長桑公子。隱抱犢山。服北育火丹。
白日升天
四十年荀卿名況。善詩禮易春秋。齊襄
王時三爲祭酒。適楚爲蘭陵令。因家焉。
著書三十二篇。名荀子。尊王黜覇。貴仁
義而賤功利。李斯韓非浮丘伯皆受業。
爲名儒
  韓退之讀荀子云。得荀氏書考其辭。
時若不醇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
抑猶在軻雄之間乎。孟氏醇乎醇者也。
荀與楊大醇而小疵
蘇子瞻論曰。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
書。大變古先聖王之法。於其師之道
不啻若寇讐。今觀荀卿之書。然後知
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於荀卿。而不
足怪也。荀卿者喜爲異説而不讓。敢
爲高論而不顧。其言愚人之所驚。小
人之所喜也。子思孟子世之所謂賢人
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
也。天下之人如此其衆也。仁人義士如
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
也。堯舜僞也。由是言之意。其爲人必
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也。彼李斯者又
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爲不善。猶必有
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
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於絶滅
而不可考。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
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
夫子之五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
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
其師歴詆天下之賢人。以自是其愚以
爲古代聖王皆無足法者。由荀卿高
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三十一年。改臘爲嘉平。初茅濛學道丹
成乘龍升天。有童謠曰。神仙得者茅初
成。濛之
駕龍上天升太清。時下玄洲戲
赤城。繼世而能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
平。始皇方求神仙。聞謠言。遂詔改臘爲
嘉平。望祀蓬莱。使徐福將童男童女入
海求仙藥。有茅盈者視濛爲高祖父。
入常山學道。二弟固衷仕漢爲二千石。
茅君治江南句曲山。山下人爲立廟。君或
來時音樂導從自天而下。人因呼其處
曰茅山。後二弟棄官尋兄亦得成眞。老
君遣使持節。以白玉板黄金刻書加九
錫之命。拜君爲司命眞君。主呉越生死
之籍。拜固爲定録君。衷爲保命君故號
三茅君。毎十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三君
各乘白鶴。集於峯頂○大宛多枉死横
道。有鳥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始皇
使使以問鬼谷先生云。是東海祖洲不死
草生瓊田一株可活千人。始皇因遣徐
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
尋祖洲不返
  高祖
  十二年上過魯祠孔子封九代孫騰爲
奉嗣君
  述曰。周秦以來爲儒者。尊孔子爲宗
師。而在上之君曾未知所以褒稱而
尊事之。高皇帝當干戈甫定之日。過
魯祠之。且封其後以奉嗣焉。所以教
人以武定文守之義。後代人主尊稱先
聖。通祀天下。爲萬世師儒之法者。自
漢家始。豈不盛哉
  初呂后子爲太子。戚夫人子如意上愛之。
甞欲易之。留侯張良諫不聽。呂后要良
畫計。良曰。上所不能致者四人耳。乃令
太子爲書厚禮以請之。上燕置酒。太子
侍四人從太子。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大
驚謂四人曰。幸卒調護太子。召戚夫人
謂曰。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矣。竟不易
太子。留候本招此四人之力也陳留志東園
公者唐宣明
居園中。夏黄公者崔少通隱居夏里。角里先生者周
元道綺里季不知姓。避秦亂隱居商山稱四皓。角音
祿○韓人張良甞游下邳圯上。邳音丕。圯
音怡。楚人
謂橋
爲圯
有老父墮履圯下。顧良下取之。父
以足受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出
一編書曰。讀此則爲王者師。十三年見
我濟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旦日視其
書。乃太公兵法也。後從帝過濟北。果見
穀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葆即
寶字
留侯曰。
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
報讎。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爲帝
者師。封萬戸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
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
學辟穀道引輕身辟音壁
道導同
  惠帝盈高
祖子
  四年除挾書律。秦律有挾書者族故今除
挾藏也。族
誅及九族
  文帝恒高祖
中子
  元年上讀老子。有疑義。聞河上公結草
爲菴于河濱常讀老子。遣使問之。公曰。
道尊徳貴非可遙問。帝即駕車幸之。公
授素書章句二卷曰。余注此經以來千
七百年。凡傳三人。今子四矣。帝拜跪受
經。失公所在
元封元年。上東巡狩見老父。頭上白光數
尺。面有童色。上問何道。對曰。臣年八十
五垂死。有道士教臣絶穀服朮飮水。
今日行三百里。年百八十矣。帝受其方。老
父後入岱山○上登嵩高起道宮。齋七
日西南有白雲起。徑趨宮庭。群仙數千
從西王母乘紫雲之輦。命帝坐。侍女進
桃四枚。帝收其核欲種之。母曰。此桃三
千年一實。中國土薄不能生也。母命侍
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董雙成吹雲和之
笙。許飛瓊皷震虚之簧。段安香作九天之
鈞。帝叩頭問長生之道。母曰。汝性淫亂
奢侈殺伐非法。欲以解脱三尸全身永
久不可得也。乃命上元夫人。出八會之
書五嶽眞形圖六甲靈飛符。凡十二事以
授帝。王母與夫人同乘。向西南而去。帝
以靈文安柏梁臺。常朝拜之武帝
内傳
太初元年始正歴以正月爲歳首
  述曰。漢因秦以十月建亥爲正。雖文
景之盛不能革。正月建寅用夏正也。
孔子所謂行夏之時。至漢武始能行
之。正音政。舊音征。今不用。書怠棄三
正。詩正月。左傳春王正月。漢書改正
朔。並無音文。書正月上日。音征又如
字。此蓋陸徳明順古避始皇諱故音
征至今。人間猶作征音。殊不知去秦
既遠自合削去。今人尚不知避孔聖
諱。豈有讀其書行其教而不知避。
此儒生君子所當聞諸 朝著于令
爲可也
  冬十一月天火柏梁臺。眞形圖録十二事
並飛入太空。帝自受法不修至徳。勞弊
萬民遠征夷狄。不從王母訓故天見戒

二年齊人東方朔仕爲太中大夫。上好仙
術。朔從西那國得聲風木。上以遍賜群
臣。人有疾則汗死則折。又東至吉雲之
澤。得五色甘露。帝遍賜群臣服之。老者
少。疾者愈。朔少時遊鴻濛之澤。遇老母
采桑。有黄眉翁。指母語朔曰。昔爲我
妻。託形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吾却
食呑氣已九千餘年。三千年一返骨洗
髓。二千年一剥皮代毛。吾生來已三洗
髓。五代毛矣&T023311;冥記
及朔傳
征和元年魯共王景帝子
共恭同
好治宮室。壞孔
子舊宅以廣其居。聞金石絲竹之聲。乃
不敢壞於壁中得所藏古文虞夏商周
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悉以書
還孔子。更以竹簡寫之。詔博士孔安國
作傳。初秦末孔子襄於壁中藏其家書
也。襄孔子六世孫。惠帝時爲博士。安國之曾祖也。
壞古話反。毀之曰壞。科斗蝦蟆子。書形似之。傳
直戀反。今尚
書大傳是也
  昭帝弗武
帝子
  始元元年郴人蘇耽感神仙。授以道術。一
日忽掃洒庭除曰。仙侶至矣。俄紫氣氤
氳。白鶴數十來集化爲人。天服粲麗。耽入
白母曰。耽當爲神仙不得終養。因留
樻曰。有所乏可叩之。又云。明年郡有
疾疫。可取庭前井水橘葉以救人。少資
甘旨。言畢升天。明年果大疫。百姓競詣
母。母依法救之皆愈。常有乏叩樻。其物
立致。後三年母疑開鑰視之。雙鶴飛去。
叩之無復應。後有一鶴來止郡城樓。少
年彈之。乃以爪攫樓板成字云。風浙浙
兮雨淒淒。城郭是兮人民非。三百甲子令
來歸。我是蘇耽彈我何爲
  宣露洵武帝
曾孫
  甘露三年詔諸儒論五經同異。太子太傅
蕭望之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
  元帝奭宣
帝子
  初元元年詔封孔子後孔覇爲褒成君
綏和元年。劉向説上宜興辟雍。設庠序
陳禮樂。以風化天下。帝下公卿議。會向
病卒
二年詔光祿大夫劉歆典領五經。卒父
前業。歆叙諸子爲九流。曰儒曰道曰陰
陽曰法曰名曰墨曰從横曰雜曰農。皆
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儒家遊史六經。留
意仁義。宗師仲尼
於道最高。道家秉要元本。清虚自守。陰陽家敬順歴
象。以授民時。法家信賞必罰以輔禮制。名家名位不
同。禮亦異數。墨家茅居採椽。是以貴儉。從横家
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雜家合名法兼儒墨。知
國體貫王治。農家勸耕
桑足衣食。此見前漢史
蜀人楊雄放易作太
玄。放論語作法言。言人之性善惡混。修
其善則爲善人。修其惡則爲惡人。氣也
者所適。善惡之馬也
  司馬君實注曰。孟子言性善。不善者外
物誘之也。荀子言性惡。其善者聖人教
之也。是皆得其一偏。夫性者受於天
以生者也。善與惡必兼有之。猶陰之
與陽。聖人不能無惡。愚人不能無
善。譬之於田稻粱蔾莠相與並生善治
田者耨其蔾莠。而養其稻粱。不善治
田者反之。孟子以爲仁義禮智皆出乎
性者也。是豈可謂之不然乎。然殊不
知暴慢貪惑亦出乎性也。是信稻粱
之生於田。而不信蔾莠之亦生於田
也。荀子以爲爭奪賤賊之心人之所生
而有也。不以師法禮義正之。則悖亂
而不治。是豈可謂之不然乎。然殊不
知慈愛羞惡之心亦生而有也。是信
蔾莠之生於田。而不信稻粱之亦生
於田也。故楊子以人之性善惡混。混者
善惡雜處於心之謂也。顧人之所擇
而修之何如耳
  二年。上幸辟雍。太學
尊養三老五更
成云。老人更知三徳五事者。李奇云。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音庚
引桓榮及
弟子升堂。上自爲説。諸儒執經問難。冠
帶搢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搢音晋
挿笏也
十五年三月。上東巡狩幸闕里其處有
廢闕址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上親御講堂。命皇太
子諸王説經。封十九代孫孔僖爲褒成

  章帝坦明
帝子
  元和二年三月上幸魯。祠孔子於闕里。及
七十二弟子。大會孔氏男子六十二人。拜
孔僖爲郎中
四年。詔謁者陳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
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
延光元年陰長生者陰皇后之屬。師事馬
明王。學道度世。同入青城山。煮黄土爲
金立壇。授以太清神丹經。長生合丹服
其半不升天。大作黄金數十萬斤以施
窮乏。在民間二百年。後於平都山白日
升天
四年上幸魯。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魏伯陽者。上虞人。好道術與弟子三
人入山作丹。丹成先服之即死。弟子虞
生曰。吾師非凡人服丹而死。將有意焉。
亦服丹而死。餘二弟子疑不服。出山求
棺木。伯陽即起將虞生皆仙去。逢入山
伐木人。作書寄謝二弟子。伯陽作參同
契五將類三卷。其説似解周易。而假借
爻象以論作丹之事。儒家不識其旨。唯
以陰陽二義爲之注釋
○王遠擧孝廉爲郎中。棄官入山修
道。帝徴詣京師。題宮門四百字。説方來
之事。帝惡之使削去。墨徹板愈明。遠過
呉住蔡經家。召麻姑各進行厨。金盤玉
杯擘麟脯。姑云已見東海三變桑田。向
到蓬莱水又淺於昔日。遠曰。聖人背言
海中行復揚塵。經見姑手爪似鳥。心念
背大癢時得此爬背。遠使人牽經鞭之。
麻姑神人。汝何謂爪可爬背。經謂父母
曰。王君常在崑崙山往來。羅浮括蒼皆
有宮室主天曹事。地上五嶽生死之事皆
先告王君
永壽二年九月九日。天師張道陵在閬州
雲臺山。老君遣使者持玉册。授陵正一
眞人。與夫人雍氏同升寶車。弟子王長
趙昇皆同升天。道陵本居餘杭天目山。漢
光武建武十年正月望日生。七歳能誦道
徳經。章帝元和二年以博士召不起。乃
去學長生隱居雲錦山。今信州
龍虎山
和帝永元
四年就拜諫議大夫辭疾。復徴爲太傅封
冀侯。語使者曰。爲我謝天子。九霄金闕
業已爲巨矣。遂轉入嵩山。感老君夢中告
曰。石室有黄帝九鼎大丹經。可往受之。
後果獲得。家貧無貲可錬。乃入蜀隱鶴
鳴山。依法錬丹三年乃成。謂弟子曰。當
爲國家興利除害以濟民庶。然後服丹
輕擧。臣事三境庶無愧焉。乃攝伏魔鬼
奪二十四治化爲福庭。老君復命陵參
駕朝玉晨大道君。授以天師印綬雌雄二
釼正一盟威祕籙三清衆經符圖。人有疾
患官災隨事輸米以贖罪疏過悔謝。弟
子戸至數萬。桓帝建和二年降十二神女
掩於井中。化鹹泉爲鹽井。今陵井
監是
永壽
元年老君命陵同遊成都。地祇涌玉局
高丈餘。以爲寶座。老君登座説南北二
斗經。老君既去。玉局復陷爲井今玉局觀
是故跡
年老君遣使召陵升天。天師
  順帝時。張陵學道鶴鳴山。受其道者出米
五斗。陵傳子衡。衡子魯。魯自號師君。其
來學者。初名鬼卒。後號祭酒。各領部衆。
有病者令首過諸祭酒。各起義舍於路。
置米肉以給行旅。民夷信向之。朝廷就
拜鎭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曹操入南
鄭封魯閬中侯。卒諡原侯。子富嗣。後漢書
劉焉傳
熹平中。漢中有張脩。爲太平道。張角爲
五斗米道。太平道師教人叩頭思過。因
以符水飮之。使病家出米五斗。後角被
誅。脩亦亡。魯因其人信行。遂増飾之。教
起義舍。典略
張魯祖父陵客蜀學道在鵠鳴山。造作
道書以惑百姓。受道者出米五斗。世號
米賊。陵死子衡傳其業。衡死魯復傳之。
三國
魏志
初鉅鹿張角奉事黄老。以妖術教授。號
太平道。呪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
過。或時病愈。衆共神之。角分遣弟子周
遊四方轉相誑誘。十餘年間徒衆數十萬。
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
應。凡三十六方。方猶將軍也。大方萬餘
人。小方六七千。角弟子唐周上書告之。有
詔逐捕角等。角勅諸方倶起。皆著黄巾
以爲標幟。故時人謂之黄巾賊。旬月之間
天下響應。角起於靈帝
中平元年
詔皇甫嵩討角。嵩
與角弟梁戰。大破之斬梁。角先已病死。
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後漢書皇
甫嵩傳
  述曰。事固有眞僞相雜。而失其實者
夫五斗米道。此老君授天師正一盟威
法中之一端也。天師於順帝時行之於
蜀矣。天師父子得道仙擧。逮今龍虎
山勝迹儼然。子孫爲嗣師者不絶。是
亦歴朝之所尊事眞也。張脩張角在
靈帝時當天師之後。假五斗米道轉
教徒衆。遍於八州爲三十六方。方猶將
軍也
一且反叛而卒致誅戮僞也。然作史者
或有時而過論故眞僞之間後人不能
以察。今詳漢書劉焉傳言。從陵受道
者出米五斗。陵至魯三世。始封閬中
侯。而子富嗣。此范曄所述而無復他
辭。及覽魏志則云。陵作道書惑百
姓出米五斗。世號米賊。此陳壽所述
而頗形譏毀。至於典略之説則。又謂張
角爲五斗米道被誅。魯因其人信而
増飾之。此説則甚爲失義。蓋魯行米
道。自是祖法。何必因角而爲之。是知
魏志典略倶乏通識。妄事否藏。未若
漢書之爲寶録也。李膺蜀記者不知
爲何代文言。陵侮嫚人鬼爲大蟒所
噏。此謗瀆之言。何忍輕肆。世或稱三
張者。是則以天師之尊下同黄巾之
徒。此有識者所當諱也
  延熹八年。宦官使牢脩上書告。司隷校
尉李膺養太學游士。交結諸郡生徒共
爲部黨。誹謗朝廷。帝震怒班下郡國逮
捕黨人。下膺等北寺獄辭及杜密陳翔
陳寔范滂之徒二百餘人。皆天下名賢膺
等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請帝以天時
宜赦黨人得皆歸田里。書名三府禁錮
終身
建寧元年。宦者曹節使鄭颯捕太尉陳蕃
於北寺獄殺之。黄門令王甫將羽林千餘
人圍大將軍竇武。武自殺。收捕宗親賓
客悉誅之。宦官疾惡李膺等。毎下詔輒
申黨人之禁。曹節請下州群考治鉤黨。李
膺詣詔獄考。死門生故吏並被禁錮。黨
人死者百餘人。天下豪傑儒學有行義者。
宦官一切指爲黨人。其死徙廢禁者又六
七百人
二年。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靈寶經授
仙人葛玄。及上清齋法並三籙金籙保鎭
國祚。玉籙保佑貴族。黄籙拔度七祖。復
授感應篇。示世人罪福爲善去惡之事
  述曰 本朝李昌齡有注感應篇。旁引
釋道經論及世間傳記。以爲善惡報應
之驗。最有發明。近世卿貴有爲讃以
並行者。尤見慕善之意
  ○左慈見漢祚將終。乃入天柱山。學道
得金液九丹經於石室。能變化萬端。曹操
聞而召之欲從學。慈曰。學道當清淨。非
尊貴穢淫所宜也。操欲殺之。人見慈斷
其頭以獻。及視之乃一束茅耳。後與弟
子葛仙翁別入霍山。合丹仙去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卷第十七之三
都洛
武帝司馬炎
受魏禪
泰始二年。侍中荀勗於洛陽造金像佛菩薩
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競集瞻
四年。沙門竺法崇。至湘州麓山。廟神請授
淨戒。舍廟爲寺
○荊州都督羊祜。日供給武當山寺。有問
其故。祜曰。前身多有諸過。頼造此寺故獲
中濟。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
  述曰。晋書言。羊祜識前身是李氏兒。能
取所弄金環。今此言前身造此寺者。蓋
前身之前身也。世間罪福果報不差。可
不知鑑。祜能知前身者。佛教謂之宿命
通。祜蓋學佛有得現身世間者
太康二年。并州劉薩訶業弋獵。暴卒。兩人
報向西北行。至地獄見金色聖人。左右
言。是觀音大士。謂訶曰。汝罪應入地獄。可
往洛陽臨淄建鄴鄮陰成都五處有阿育王
塔處頂禮懺悔。又呉中二石像。阿育王使鬼
神所造。能往禮拜不墮地獄。又云。凡爲亡
人設福。七月望日沙門受夏。此時設供彌
勝。若制供養物具須器。單標題言。爲某人
奉上三寶。福施彌多。沙門白衣見罪宿過
能自發露。不失事條勤誠懺悔罪即消滅。
如恥於衆前陳列。可對像處默自記説。不
失事者罪亦除滅。若有遺漏非故隱蔽受
報猶輕。若善人誦經。其地皆爲金剛。但肉
眼人所不能見僧傳所載極
多此不備録
既蘇。乃出家名
慧達。至會稽山澤處處尋求。及鄮縣烏石山
夜聞地下鐘聲。越三日有梵僧七人行道
空中地涌方壇。因斲土求之得舍利寶塔。
六僧騰空而沒。一僧化爲烏石。因以名山。
塔色如青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四角挺然
五層露盤。中懸寶磬安佛舍利。既而其塔
飛至一山。凡三止其處。達乃即其地建精
舍以奉塔今四明育王寺上下塔。
及舍利殿三處是
二年。西竺沙門婁至。來廣州譯十二遊經
七年。月氏沙門竺法護。來長安青門譯正
法華經及涅槃寶藏經等二百十部月氏
音支
九年。洛陽大疫。西竺沙門呵羅竭。持呪法
加水以治之。所遇者皆差&T001507;
愈也
惠帝衷武帝
次子
元康元年。巴陵顯安寺生異木。西天僧見曰。
此佛娑羅樹也。于闐沙門無羅叉譯放光般
若經。即朱士行寄歸本也
永康元年。會稽諸葛氏錢自井出。乃舍宅
爲靈寶寺今大
度寺
○永康中。沙門義興廬于山
上。有童子來給薪水。久而辭去曰。吾太白
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今四明天
童山是
永寧元年。扶南國王遣使。同西竺沙門那伽
仙。進縷金龍座佛象牙塔○西天沙門竺叔
蘭。白法祖。支法度。法立。法炬。共譯經百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