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評之曰。昔竹菴牧菴居此皆二年。議者以
道大名重不得不立。今慈室何慊於二老
哉。於是亦立位。嗣其法者。廣壽正皎九月八
日忌
首座睎顏。字聖徒。自號雪溪。四明奉化人。幼
試經得度。教黌禪府無不咨詢。三教百家
無不綜練。嘗從久無畏親受觀法。自謂
造師藩籬。及無畏亡撰銘文以寄得法之
意。師志氣剛正廣衆畏服。文藻高妙後進愛
慕。於是聖徒之名播天下。不惑之前所寓必
居記室。知命之後所至必踞座端。諸方屢
擧出世。皆固辭不就。嘗歩菜畦。見糞蛆毬
聚。以殺物之多不復茹蔬。唯買海苔三百
六十斤。日取其一以供粥飯。晩歳自省。謂
文字餘習無補於道。乃住桃源厲氏菴。專
志念佛。一坐十年。精進不懈。謂反人張漢
卿曰。淨土之道豈有一法可得。珍臺寶網
迦陵頻伽。此吾佛方便誘掖之法耳。但於修
中不見一法。則寂光上品無證而證。漢卿
曰。予固已信解。愧未能勇進耳。扁所居小
軒曰憶佛。作詩以見志。有云。隨波逐浪
去翩翩。彈指聲中七十年。豈不向來知憶
佛。欲從老去更加鞭。臨終預別親友。沐浴
更衣西向觀想。忽稱佛來合掌而化。師隱居
之日。有司以免丁追慈室誚之曰。天下
豈有讀萬卷書爲高士行。猶欲以丁錢
責之耶。主司嘉其言得不問
澄覺煥法師法嗣
法師簡言。自號覺菴。依澄覺學通其旨。博
覽強記獨擅一時。嘗講妙玄升座高拱。暗
索本文不失科節。圓詮妙法旁敷教相。
事理權實莫不粲然。嘗謂新學曰。人苦於
寡學。若深歴歳月熟覽典誥。自然左右逢
源了達祖意。不爲一文一義之所滯惑。始
可從事於講説之際。聞者心化
法照皎法師法嗣
法師明哲。四明之鄞邑周氏。自號則菴。得夢
呑寶珠而生。十八具戒。即遊學諸方。依能
仁法照受教觀。一時會中同名者有十哲
之稱。而師最顯著。復遍參禪林。見天童宏
智育王大慧國清愚谷。無不期以大器。嘗
曰。叢林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吾宗介
爾有心三千具足也。宏智聞之曰。觀子妙
解宜歸弘教。初主昌國超果。遷覺海隱學
永明。篤志講訓無虚日。學者不敢以假告。
郡帥范成大。請主南湖。一時聽徒。皆四方英
秀。來者唯恐其後。咸相謂曰。登龍門者正
在今日。師日誦小般若經。稍渉人語便即
重誦。謂不當以凡言雜聖典也六月十
六忌
圓照光法師法嗣
法師宗肇。四明人。初之南湖見明智。晩入
圓照室。俾之貳講。出主興教。遷壽聖。自罹
建炎之厄。僅存大殿。茅茨數百椽。殘僧十餘
輩。處之裕如。常曰。諸佛大士。遍法界建佛
事。而雲溪咫尺之地。不能有爲。亦縁力不
足耳。縱我能爲之何足爲道。祇陀絡孤所
施無慮億數。而雲溪咫尺之地不能有成。
亦縁力不足耳。縱我能成之何足爲多。但
知服勤講導篤志修進。以報佛恩可爾。既而
來學日臻檀施日至。棟宇爲之鼎新
東靈欽法師法嗣
法師利淵。博通三藏。旁貫五經。學富道高。
世稱爲淵教藏。蚤傳東靈之道。弘法楊尖。
聚衆三百日事講演。出入經論莫測涯涘。
由是後學多尚泛辨此卷三十五人本
紀遺失十七人
佛祖統紀卷第十六



佛祖統紀卷第十七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七廣智神照下
四十四人
  淨社廉法師法嗣廣智下
第六世
 休菴法舟法師
  法明文節法師   寶積法雲法師
妙果師楷法師   水陸文炳法師
常明道深法師   福昌文佾法師
圓辯琛法師法嗣   月堂慧詢法師
  一菴處躬法師   雪堂戒應法師
止菴法蓮法師   指南仲韶法師
慈雲文統法師   餘姚清湛法師
覺雲連法師法嗣神照下
第六世
 月波則約法師
  林菴清哲首座
證悟智法師法嗣   慧光若訥法師
北峯印法師法嗣   古雲元粹法師
  佛光法照法師   梅峰梵奎法師
石溪思壽法師   石鏡清杲法師
慈感文圭法師   蒙泉了源法師
毒海道源法師   剡源覺先法師
桐洲懷坦法師   南峯思誠法師
日本俊&T039917;法師   雲巣如寶法師
&T023311;行果法師   嚴陵趙彦肅
鎧菴呉克己
能仁寶法師法嗣   草堂如寶法師
車溪榮法師法嗣   紫金法通法師
慈室雲法師法嗣   悟眞正皎法師
  南湖了宣行人
覺安言法師法嗣   鑑堂思義法師
  總菴妙心法師   常齋法&T076084;法師
能仁山法師法嗣   畢菴法希法師
  南巖法雄法師
楊尖淵法師法嗣   崇先了生法師
  楊尖法欽法師
圓辯琛法師法嗣前廉法師法嗣
七人原本無紀
法師慧詢。字謀道。號月堂。其先永嘉陳氏。
寓居四明昌國之胊山。母夢異僧至門求
化既而妊娠。八歳出家祖印院。初授法華
數遍。即能成誦。嘗歸省祖母諭之曰。汝已
去家。當學吾州忠佛子。初謁南湖澄照。
以卓立稱。至東掖見皎法照奇之。有忌
之者群譟之。師曰。佛法大義有疑即問何必
見嫉。乃西遊浙左。遍參名匠。東囘南湖。依
圓辯正所學。聞性惡即具之旨。名體不轉
之妙。一家圓頓深有悟入。紹興末年。出主
法昌。遷淨名普和。常持鉢。海岸遇盜。師正
色曰。汝輩所欲者財耳。盡與之。因諭以善
惡業報。盜爲感動。歸物悔過而去。淨名無
徒。毎對海山。爲鬼神講維摩經。屢感神
應。乾道五年。遷主南湖。負笈之士自遠而
至。幾莫能容。丞相魏杞與師爲道契。嘗問
世間相常住之旨。師曰。得非以四時代謝
爲疑乎。曰然。師曰。窮過去極未來。雖有
代謝而此理常住。魏公曰。屢以問人。未若
今日之可曉。淳熙六年冬十月二十七日。忽
告衆示疾。慰問者群至。見門學則勉其進
徳。士官則囑其護法。聞其言者。悚然有感。
既而別衆。書偈念佛。結印趺坐而化。停龕
彌月。脣臉鮮紅。其容若笑。遺言分骨爲二。
一祔親壟。一塔祖原。衆以歴代窆全身。唯
剃髮以酬師志。逾月視其髮。舍利可掬。師
坐必端直。行不旁示。密室靜處必披袈裟。
高座宣揚不事著述。學者多於聽次筆以
記之。誦經坐禪日有常課。未嘗以事廢。制
學者。未二十夏不許出世。躁進之風爲之

法師處躬。永嘉人。號一菴。久從圓辯得其
旨。晩主南湖。有辯才善説之譽。脱略窠臼
不滯節目。有求指示者。執筆便書。申明
祖意獨出衆説。遠近學者推爲宗師。正旦
結光明期。湖心律居亦行此懺。主者正竹溪
素重師徳。毎初夜必領徒過南湖。聽説法
要。竹溪臨筵。歎服曰。吾徒何幸得聞大乘。
四分所明檢身爲要。若明心見性其在茲
乎。一衆爲之歡躍
法師戒應。四明人。自號雪堂。才識英敏襟度
然。久學南湖爲時偉望。郡以南湖請
圓辯。師奉命之東掖。以禮奉迎。及圓辯至
大開法施。妙旨雄談唯師可企。一日叩函
丈。問指要中未了義。圓辯曰。汝能背誦。吾將
爲説。數日誦通。曁上請。辯曰。此中爲汝説
得徹也。師忽有省。自是機辯奮發莫有敵
者。出主白蓮。學徒雲會。寧海歳有大會。請
師一月講經。道俗萬衆仰聽肅肅。鴻音一震
莫不警寤。一日無疾。別衆歸寢。右脇而
亡。塔全身於寺山之靈源
法師法蓮字實中。自號止菴。四明象山人。幼
年勤學。一時講席。知名者無不遍歴。晩造
南湖侍圓辯。朝問夕咨。越六載如一日。疇
昔疑昧爲之豁然。初主辯利。遷廣嚴永明悟
眞。接物以慈撫事以寛。或問日用則酬酢
忘倦。叩以佛法則默而不答。人有測識其
意者。爲炷香拱立。謙辭發問方隨問委釋
曲盡其理。其爲重法。不失師體若此
  鏡菴曰。先賢有云。四明中興天台之道。圓
辯中興四明之宗。蓋謂四明之後。有派
爲知解之學。近似山外者。而圓辯者出。
獨能發揮祖意以起四明。盛矣哉。或謂
月堂得觀行。止菴得宗旨。一菴雪堂得
辯説。皆有師家之一體云
法師仲韻。四明人。久參圓辯學解卓異。紹
興中主布金。以霅川神智假名諸師盛破
四明。乃作三千正説以追攻之。名指南集。
凡三卷此中失文統
湛二人紀
覺雲連法師法嗣神照下
第六世
法師則約。號元菴。鄞之姚氏。親受度於覺
雲。旦夜爲學深明教旨。覺雲來南湖。師爲
侍右。撫事和謹内外以説。雲逝。去依上竺
慧光。分座講經衆服其辯。乾道九年春。太師
越王親製疏辭請爲月波第一師。寺占東
湖之勝。而師以講才見稱於世。故一時名
徳。咸樂來依。越王屢親講説。手書賛曰。師
教門義龍也。既爲吾家師。又作此山主。願
奉此地。長講天台宗教。長修水陸普度。上
報君親勿事改革。既而奏於朝。賜智海之
號。自師作祖此山。繼之者梓菴隱堂。而柏
庭徑升南湖。自是地望爲之益重此中失清
哲首座記
證悟智法師法嗣
法師若訥。字希言。嘉興孫氏。初依竹菴於徳
藏。克志苦學。久而嬰病。心叩大士口誦祕
呪。夢大士灌以靈液。寤而失其疾。乃往赤
城謁證悟。遷上竺命師首衆。既沒。詔師
嗣居之。乾道三年春二月。駕幸上竺。展敬大
士。問光明懺法之旨。師答曰。梵釋天帝四大
天王。下臨土宇護國護人。故佛爲説金光
明三昧之道。後世祖師立爲懺法。以資諸天
之威徳。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上説授右
街僧録。既而詔於山中建十六觀堂。仍放
其制作堂於大内。四年夏召師内宿觀堂
論道。四月八日。召師領徒五十人。入内觀
堂修金光護國法。上問曰。佛法固妙安得
如許經卷。師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進左
街僧録慧光法師。九年。召對選徳殿。問大
士歴代靈迹及法華經旨。上曰。最初得師發
明此事。遂以圓覺悟得法門。譬如著棋勝
負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棊槃亦須一時并
去。師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説倶通其
師之謂。有詔令講圓覺。至此虚妄心若無。
六塵則不能有。師曰。心本無形因塵有相。
塵滅心滅眞心湛然。上手書其語以賜。又嘗
問金剛之旨。師曰。此乃六百卷般若中一分。
興問斷疑特喩金剛。故無著論云。此金剛
波羅蜜。以如是名顯示勢力。絓是般若皆
有是力。此既諸般若之釋疑。是故金剛二字。
文雖出此。義實通諸般若作譬。故持説者。
福重功深文句。絓法華座席。記絓預也。宋斐駰史記
序云。采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納。
當知荊溪訓預。
與斐駰合
上曰。朕日讀此經。今更命衆。
合誦三萬卷。乃降箚云。平昔以來。所食禽
魚之類傷害爲多。今仗般若爲除此過。庶
使群生倶承解脱。時沂王尚幼。上召師入
禁中。爲王説法摩頂。嘗以疾匃間。上曰。且
賜地築室。更數年彼此作閒人。水邊石上
共説無生。十一年。退處興福。特授兩街都
僧録。時 光宗在東宮。書歸隱之扁以賜
之。仍製讃以褒稱其徳。孝宗退養重華宮。
召注金剛經。肩輿登殿止宿殿廬。注成以
進。上披覽益有省發。紹熙二年十月旦。謂侍
人曰。吾宗通法華宜以此終。乃集衆修
法華懺。取道具進兩宮。端坐而化。壽八十
二。塔於正寢。紹熙二年。謚宗教廣慈法師
普照之塔
法師俊&T039917;。日本國人。先傳瑜伽密教唐元和
間。國
人空海入中國。受密
教於不空弟子慧果
。久之杭海來中國。登靈山
謁北峯。學天台一宗。執經受教盡通其旨。
開禧初。北虜犯邊。&T039917;啓北峰欲結壇誦
呪。如不空解安西圍。時論委靡竟不克行。
北峯乃令遣徒歸國取中華先所傳五部
之法。而其徒淪於海此是北峯印法師法嗣。有十
六人。前失十一人。後失三
人。唯存此法師與
趙彦肅二人而已
趙彦肅字。子敬。嚴陵人。登慶元龍飛第。洛學
之翹楚也。來謁北峯論佛法大意。嘗問師
曰。如來出世先説何法。師曰。示生同居先
苦諦也。又問諸大乘經多奇詭駭人。來至
法華何其平易。師曰。群機未熟必先動盪。
機熟會入衒駭何爲。自是深識時教大旨。
毎稱師爲南山肉身大士。從受刪定止觀。
歎曰。回天下外見。復於實際者此書也。初
彦肅。好詆佛道。嘗與僧抗議。理左語屈。及
僧沒爲行衰服。門人怪問之。答曰。法恩逾
於父母。非小子所知也
呉克己。字復之。自號鎧菴。建安節使之後。
曾大父遊學四方。因居婺之浦江。幼頴悟。爲
學無所不通。嘗讀周官。慨然以封建井田
爲可復。淳熙中。四魁待補。歎曰。射目中眉
事與時違。乃去隱於左溪。忽苦目疾。或勉
禱圓通。輒云。臨危不變眞大丈夫。有告以
朱太醫答杜祈公。未讀佛書。何以知其不
及孔孟。試持大士號。目疾良已。於是遂深
信。讀楞嚴至空生心内猶雲點大清。豁如
發蒙。觀山谷詩。讃美宗鏡。有從此永明書
百卷。自公退食一鑪香。因閲及兩函。寶積
實云。此書無規矩不若看止觀令悟境
觀二字以爲几杖。服味。既而果有悟入。
因曰。至哉規矩之説。所謂至方以方天下之
不方。至圓以圓天下之不圓。識者取二書
以究之。則規矩有無自有可見。曾爲妙經
作註。自言恥與棗柏埓。謂彼弘兼粗之典。
我釋獨妙之經。嘉定七年冬。終於寶山。遺
言以僧禮荼毘。壽七十五。所著法華樞鍵。
楞嚴集解科。四教儀止觀大科。晩編釋門正
統。未就而亡。良渚宗鑑爲續成之。始家人
夢湛假名求寄宿。洎學教議論多暗合。又
喜其故人。以謂後身云此中遺失如寶法
通二法師之紀
慈室雲法師法嗣
法師正皎字元晝。鄞嵩江朱氏。受業多寶。初
從辯利止菴學。因同人商略光明定題。便
能臧否諸師得失。慈室居清修造焉。久之
盡得慈室之道。慈室遷南湖。令居座端。講
才宏闊衆所景慕。出主慈溪觀音。六遷法
席。終於檡陽悟眞。攻媿樓公鑰。毎從師問
佛法大意。師號月窓。居廣壽之日。於窓
間作半月。攻媿爲作記。賦以詩云。不要
作圓月。才圓便有虧。不如作一半。却有
向圓時。此詩盛播人口。而師之名徳於是益
重。行人了宣四明奉化潘氏。初受經寶林。慈
室居清修往依焉。毎謂解必有行。乃入南
湖光嚴室閲藏經。修法華三昧。前後二十
七期。過午不食。未嘗違日晷。與同修善
榮爲心友。毎閲經有疑必造榮室決之。一
日默坐甚久。榮曰。今日何爲。師曰。歸期已
近。道義難忘不覺如此。請君專心進道。當
於淨土重會。榮笑曰。正欲見君作略。師自
此示疾。將終請衆諷彌陀經。稱唱佛號。遽
起端坐。索筆書偈云。性相情忘。一三無寄。
息風不行。摩訶悉利。即合掌瞑目。暑中留
龕七日。顏色紅潤。口角微涎。有以帛挹之
者。異香襲人。闍維舍利盈掬。心與數珠不
壞。嘉泰元年五月十日也。後三年榮示疾。
臨終前一日與衆訣別。沐浴更衣。請衆念
佛。趺坐而化人謂赴宣師之約云此中失覺菴
言法師法嗣

能仁山法師法嗣
法師法希號畢菴。法雄號南巖。皆天台人。
同入山法師室。服勤受道齊名當世。及相
繼居白蓮。道望若一。具正眼以定宗發辯
才以駕説。豁襟量以容衆。擒文藻以應
機。白蓮宗風之盛。實二師振起之也此中失
法雄法
師一
揚尖淵法師法嗣
法師了生越之諸曁人。年十二出家。慧解如
成人。初謁東靈欽師。時效禪林。群居僧堂。
當元夕衆往觀燈。欽師行香。見其危坐床
上。問曰。汝何不隨衆去。答曰。蒙師見誡。
專心爲學勿事嬉遊。欽師大喜撫其背曰。
三十年後。振吾宗者非汝而誰。既壯深研
教觀。時輩厭服。出主頂山。講唱無廢日。臥
榻庋上。安蓮經韋天像。身披五條。吉祥而
睡。謹身敬法。不以闇室易其節此中失法
欽法師一
人○此卷共四十四人原本遺
失三十一人。止録十三人
佛祖統紀卷第十七




佛祖統紀卷第十八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八廣智神照南屏
下共六十二人
  休菴舟法師法嗣廣智下
第七世
 豁菴淨悟法師
法明節法師法嗣   閑林子眞法師
月堂詢法師法嗣   逸堂法登法師
  柏庭善月法師   悦菴淨惠法師
隱堂正榮法師   石芝宗曉法師
南湖善榮行人
一菴躬法師法嗣   正菴端信法師
  叔寶良琰法師   癡菴垂拱法師
止菴蓮法師法嗣   鏡菴景遷法師
  契菴如晦法師   環菴戒樞法師
慧光訥法師法嗣神照下
第七世
 等菴士衡法師
  虚菴有宏法師   復菴妙珪法師
中菴師安法師   上竺師覺法師
&T023311;從戒法師   晦菴慧明法師
桂堂如坦法師
佛光照法師法嗣南屏下
第七世
 子庭師訓法師
  東陵智逈法師   碧溪徳聞法師
菊庭信硜法師   海翁時學法師
&T023311;太度法師   少愚育才法師
行古忘新法師   鼎山時擧法師
若州景荃法師   古巖正因法師
毒鼓妙聲法師   應菴法言法師
梓山思恭法師   西山文拱法師
雪岑行海法師   無極可度法師
東屏正吾法師   石林文人法師
東山慧日法師   自聞如願法師
北山志在書記   方溪文珍知客
桐洲坦法師法嗣   古源永清法師
  潜山文珦法師
剡元先法師法嗣南屏下
第七世
 雲夢允澤法師
蒙泉源法師法嗣   靈源允憲法師
  桐溪若濟法師   螺溪元悟法師
梅峯奎法師法嗣   具城妙銛法師
  孤巖如月法師
鑑堂義法師法嗣   百川如海法師
  石庭道生法師   石帆宗曄法師
性菴淨岳法師   柏巖文杲法師
聖水從覺法師
總菴心法師法嗣   古鏡文杲法師
畢菴希法師法嗣   海空法英法師
南巖雄法師法嗣   虚靜祖意法師
休菴舟法師法嗣廣智下
第七世
法師淨悟字機先。溫之樂清李氏。幼知厭俗。
往依雁山飛泉圓覺。十九具戒。初謁定菴
統學教觀。時休菴居壽昌。篤於講説。往求
受業。菴問定菴何以示人。師曰。演索車義。
菴曰。寂光土索車否。師不領。畜疑在膺幾
廢寢食。菴感其用心撫其背曰。疑端發露
寶所非遙。居無何忽有契會。自是宗門疑
難迎刃而解。呉越講席。無不縱觀。志氣高
卓。少有許與。毎自誨曰。折鐺煮飯。偃息中
林。借虚空口。對萬象説。余亦何媿。至若
所學不充。因人成事。執數行紙上語。聚百
十雛道人。大厦廣居食前方丈吾弗爲也。師
始於飛泉作興棟宇。既而勉徇衆請。出主
天台淨土。日勤講説百廢具擧。晩歸飛泉
故居。課佛爲業。及屬疾大書以示衆曰。求
醫問藥撓吾化也。吾將默觀其變。明旦危
坐而蛻。時開禧丁卯九月二十六日也。闍維
之日。耳與齒儼然。門人文虎。塔于寺之西
麓。北&T023311;居簡爲之銘曰。是爲豁菴。聽説總
持。兩種不壞之藏。道徳所重。雖隱而彰。吾
知夫異代而同心者。墮涙於雁山之陽
法明節法師法嗣
法師子眞。永嘉人。號閑林。幼從節公學。用
心勤至悉通其道。遇教義未安處。與諸友
終日議論。既得意已。乃坐帳中。縱辭演説。
或自問自答。以自研覈。後繼主法明。大弘
乃父之業。辯才異等老學畏服
月堂詢法師法嗣
法師法登字聖道。號逸堂。四明澥浦林氏。
受業寧波。初爲優婆塞學於梓菴。天性慧
悟。凡諸部要文。無所不記。諸文要義無所
不解。既具戒。入南湖依月堂。堂以其宿
學蚤成。宜待以異禮。踰年命以懺首。嘗與
論修性善惡之旨。師資道合益用親敬。守志
齋居。二十二年無異。念教門義旨悉有撰
述。世競傳録。稱爲逸堂科云。出主在城天
封。遷資教。晩居清修。一時學者。以不預
聞講席者爲之愧恥
法師善月字光遠。四明定海方氏。父偉爲邑
中名儒。母夢月輪墮懷已而有娠。生之夕
白光滿室。初學語。常合掌道法界字。甫成
童。父編六經授之。以次誦習。如溫故業。
十二通春秋大義。母携往正覺寺設供。循
殿楹數匝。寺主道并謂其母曰。吾夜夢白
龍繞此柱。其徴此兒乎。於是父母始令出
家。命名善月。符先夢也善月光遠
皆古佛名
十五具戒。
越三月而并師亡。乃往南湖依草菴。常以
科目繁冗爲勞。草菴誨之曰。白日看家書
有何難解。師爲一省。來菴來繼。趨隅日勤。
菴曰。異時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菴講
道月波往謁焉。聞世相常住之旨益有省
發。乃復歸南湖見月堂。問如來不斷性惡
之説。身心豁然。如却關鑰見府庫。以所
悟白。堂更爲演其義。師拜領而退堂示寂。
師爲專使往當湖請竹菴。越明年。命師
分講。風儀清溫談辨雅正。竹菴讃之曰。吾
於首座可謂得人。但恨無繼之者。所居古
柏獨秀。因自號柏庭。淳熙庚子初主東湖辯
利。遷慈溪寶嚴。居無何太師史眞隱。請居
月波。學士來奔廩食不足。眞隱聞之喜使使
白師曰。師爲道延衆。欲食來取予不嗇
也。紹興二年。郡率何公澹。以南湖虚席。親
裁疏勸請。講道有方。御衆有法。十三年不
易節。緇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隱衍慶
精舍。一息十載夢老叟耳語曰。六十五。七十
一。嘉定六年。郡將陳卿。以南湖有去思爲
更屈。致辭弗克。雨華更新舊徒再擁。未逾
月。上竺以勅書召。師謂亟往有似於徇
名。堅不爲動。衆謂上命不可不恭。始幡然
而往。是年正六十五之驗也。八年夏旱。詔迎
大士於明慶。車駕親幸致拜。命師恭禱。朝注
暮洽。上大説。特補左街僧録。十二年秋拂
衣東歸。偃息於城南祖關。是年七十一。又
知所以驗前夢也明年秋。郡以西山資教。
卑師佚老。紹定五年春。有旨再領上竺。人
皆以坡仙師去忽復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爲
之賀。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東菴。一旦示
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法孫秀林問何爲。
曰吾與荊溪尊者對談祖道耳。將入寂顧
左右曰。人患無實徳爲後世稱。若但崇
虚譽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爲柏庭叟。
則吾枯骨爲無愧。幸勿爲請謚以汚我素
業。言已累足而化。實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
也。留龕七日。貎色鮮白心頂倶煖。奉全身
塔於寺東。爲壽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先是
首座智覺。論請於朝言。師道光前哲。四衆
依仰。年登九秩。將逼歸眞。請建塔山中以
擬歸藏。上旨允之。故今用此成命。所遺衣
髮及四經解。合藏於南湖祖塔之側。師所著
述。楞嚴玄覽。金剛會解。圓覺略説。楞伽通
義。因革論。簡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義解。
宗教玄述。仁王疏記。附鈔箋要。皆行於世。
自餘雜製。名緒餘。講餘對客木嘗及世間
事。唯論前人往行及典誥之辭。或問何以安
心。曰心本不動。問法華經藏。曰當處全
彰。其警策類此。嗣其道者。香林清賜爲上

法師淨惠字敏中。號悦菴。鄞陸氏。父母禱
佛而生。幼年夢登寶閣見異人爲摩頂。及
覺異香滿室。以語隱學俊師。勉其學釋。遂
依定海正覺出家。既具戒。往見月堂。因春
期入懺。聞策導頓悟圓旨。堂由是器之。
有度律師。用大智新疏。講觀經於湖心。月
堂遣師與之辯。至談觀心觀佛之旨。發難
數四。度竟屈服。哲則菴主南湖。始開講席。
師掩卷危坐。退而指其瑕玼。哲益敬畏。榮
隱堂居隱學。俾師分坐講風大揚。初主郡
城法華。或以爲小。師曰。此法智師講經之地
其可鄙乎。遷治平。毎臨講見疏記援引儒
典。則止而不讀。謂其徒曰。此外書也宜自
觀之。夏將闌。對衆自詫曰。今夏講席諸方
所無。縱或及之。亦秖雜以外書。誘掖之餘
兼事匝石。積年弊陋易而爲新。毎預公擧。
或非其人輒面斥諸山曰。所謂講院者。以
欲傳講爾。今此人能任此責乎。卒不許。閒
居泉口拱秀菴。學士裏糧來從。及遷寶嚴
化道日起。閲八年。忽天風吹華桂香滿院。
識者知爲嘉瑞。未幾果頒南湖之命。時嘉
定六年也。自柏庭樂育人材之繁。後生尚文
辭好異議。生者稍不厭衆心。必郡起而譁
逐之。師至以沈毅御物。特成規嚴。人望風
不敢犯。向之好譁者俗爲革。居丈室未嘗
扃。請益者雖入夜不拒。行兩廡聞讀誦聲。
必忻然就之。因所業爲點示。法華懺期。日
一開説。初終參貫。人皆樂聽心感。嘉定九年
九月二十九日。集大衆諷觀經。趺坐榻上
奄忽如蛻。塔全身於祖關門人乞銘於司
令。樓枎淨無住見而歎曰。悦菴不喜外書。
而梅麓作銘。全用妙經句。豈非有以冥使
之乎。禀法者禪悦。了彬。大蓬。了因。六七人

行人善榮字行甫。四明小溪周氏。初從月堂
學教觀。既通其旨。即入觀堂修長懺閲
藏經。金書法華楞嚴淨名圓覺光明五經。以
施諸方。彫造彌陀佛像。拈施衆會。素善水
墨。畫大士像以與人。前後莫計。以音聲佛
事轉授諸人。今城社經呪。皆用師節度也。
臨終往生之相。見宣行人傳。弟子默容海印。
以高行爲郷城所歸此卷六十二人。本紀止
録六人遺失五十六人
佛祖統紀卷第十八
  法師宗曉。字達先。石芝其自號。四明王氏
子。十八受具戒。先從具菴強公。遊次謁
雲菴洪公。理觀密契遂分半座。未幾主
昌國翠蘿。學者奔赴。越二年退隱西山日
課妙經。適齊尚書扁所居曰閑靜。攻媿
樓大參以詩美之。復遊淅西諸刹大參
説偈以相其行。歴三歳而還。大府丞汪
公與其季檢詳命主參秀。久之謝去居
延慶第一座。講演之餘編法華顯應録樂
邦文類教行録三教出興頌諸祖賛振祖集
光明照解施食通覽。又集儒釋孝紀明良
崇釋志明教編。箋註要旨血書法華墨
書華嚴寶積般若涅槃諸經。又爲中林居
士張宗義書眞宗皇帝御注四十二章經。
鑿義井於城南櫟社曰法華泉。以飮行
者。作亭其上施以湯茗無問道俗。結
屋數楹創爲接待。得魏文節公常樂舊
額。中林張公爲繢聖像建藏輪鑄鐘架
樓増闢田土輪奐一新。且爲誓辭以誡
諸徒。使不志建立之意。弘傳教觀四十
餘年。晩益韜晦。嘉定甲戌八月二十日示
疾。索紙書偈曰。清淨本來不動。六根四
大紛飛。掃却雲霞霧露。一輪秋月光輝。闍
維於寺之南。齒牙不壞舍利甚夥。巽齊戸
曹見之述文賛歎。塔于上方六殊勝地。
僧臘四十七。世壽六十四



佛祖統紀卷第十九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九
  豁菴悟法師法嗣  嘯巖文虎法師廣智下
第八世
閑林眞法師法嗣   法明師昶法師
逸堂癸法師法嗣   同菴允憲法師
  石坡元啓法師   竹坡如約法師
石屋正己法師   可堂若參法師
化翁師賛法師   巨宗師岳法師
不孤有鄰法師
柏庭月法師法嗣   香林清賜法師
  伊堂了圓法師   石田妙慧法師
半雲行儒法師   此室大方法師
虚中元眞法師   遁山士堯法師
孤巖如啓法師   寂菴文慧法師
橾菴文節法師   巽中道謙法師
無謀善庭法師   北林與倶法師
石門士雲法師
悦菴惠法師法嗣   禪悦了彬法師
  寶化道英法師   雲屋可止法師
化翁正己法師   大蓬了因法師
茅屋了己法師   竹溪志昌法師
&T023311;戒法師法嗣   古泉正宗法師此卷
三十
二人本紀原
文遺
佛祖統紀卷第十九
  柏庭月法師法嗣
法師文節。字通叟。自號操庵。四明慈溪夏
氏子。世爲大族百餘家。行路者常聞讀
書聲。父諱歴年賢厚人□□□二時有住
土山定講師者祖免。親異其貎勸出家于
邑之永明寺。明年落髮。十七遊□□□□
□遷悦庵皆山家之□峻者師與塡自聰
應無□□□□□未有所得。遇西山次教
柏庭月法師。以大爐鞴煅煉學者。師於
是竪精進幢留十三載。隨赴上竺。有謙
慧應三師皆有大名。師合而爲四傑焉。
柏庭謂師曰。汝國汝國得吾之大全矣。
畢竟至當一句作麽生。師厲聲曰。瞎却頂
門竅壼中別有春。至此天上地下無一可
見之形一無可翫之色矣。柏庭九旬謝
事衆散。師獨留三夏。至唱滅乃退。年五
十一。始出世定海觀音寺。十四年住象山
玉泉。六年陞天竺集慶寺。乃理廟所剏在
九里松度廟。繼志式念先訓適住持本
法。師求去九重獨斷以操庵補其處。萬
衆駭伏。十年間講鐘法鼓震動湖山。四方
學者如水就下。樹規立範有典有則。四
明南湖之歸有世忠寺。在萬山中曰東呉
好處。衆強起師主之。至正壬午二月二十
六日鳴鼓告衆拂龕書偈擲筆而逝。壽
八十六臘七十三。著述有指要會宗集英
等。書于度弟子覺初羿歸家山善慶庵全身
窆焉。得法者如呉之似蘭子華思治惟簡
明之大東慧海法東等説金錍有半月偸閑
解夢書。又觀心觀佛偈曰。春到上林渾似
錦不須尋訪賣華翁之句。徑山愚禪師嘆
賞不已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十
  嘯巖虎法師法嗣廣智下
第七世
 訥堂慧辯法師
  頑空智覺法師   松&T023311;善助法師
寒谷妙暉法師   東山夔公首座
東山皎公法師   東山義問書記
法明昶法師法嗣   法明行依法師 
  寶壇智尚法師
同菴憲法師法嗣   圓菴行果法師
  東林覺先法師   香山唯一法師
浩翁惠川法師   石翁法介法師
柯山本悟法師   虎巖行珪法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