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不審 (No. 2343_ 實英撰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色法。何云三界色耶 答。當段 但於難
者。清涼大師。於無色界有二釋。初釋意
可有報色次釋意。無其報色。有通果
云云
一。七八九地斷三界中色習煩惱限煩惱
障歟。通二障歟 答。今章付煩惱一障
論之也 難云。見仁王經文。又無生忍菩
薩。所謂遠不動觀惠。亦斷三界心色等習煩
惱故。現不可説不可説功徳神通若爾
七八九地。色心等習煩惱スト可云也。旣 經
文通二障。何云煩惱一障耶 答。當段云
仁王經説○斷三界中心習煩惱當段之
釋。付煩惱一障論之也。已前九地中所配
限煩惱故。今十地付煩惱習釋之也。然本
經中。第十地及佛地中。煩惱障中心習及所
知障トヲスト説。然者通二障可心得歟。正披
新舊兩譯經文。信忍菩薩斷色煩惱。順忍菩
薩斷心煩惱。無生忍菩薩斷色心習氣。寂滅
忍位。獨斷無明明知。九地已還。唯就煩
惱障。如次別斷正使習氣。第十地佛地トニ
斷智障云事。爾者豈非色煩惱心煩惱局
煩惱障也。但於難者。指事云。今章得意略
引文復古云。仁王分四位。今章寄顯三
位。色心合取也折薪云。舊譯亦云。斷三
界心色等習煩惱。章唯云色習煩惱。恐脱一
但經文。第十地佛地斷心煩惱説。爾
者七八九地。斷色習者。有其理歟。又集成
所引。同今章有異義歟。不可有相違
  一三地終心位得上界定。極至四定離
下地ノ色付之於第四定者。離第三定
已下色。何第四定離下地色云耶 答。得
上界定者。無色定マテヲ云也。以無色定離
第四定已下色云事也。極マテ四定スト
下地可訓也云云見聞抄云。得上界
定極至四定指色界四定歟如何 答。
是無色界四定也。旣 云離下地色故云
斷色惑也。故指無色定也 問。欲色二
界惑云色煩惱。無色界惑云心惑歟 答。
  古抄云。極至四定等者。四定者。無色界
第四定也。卽非想定也。意初二三地世間
故。第三地終心三界究竟アツル也。離
下地色等者。非想地以下。八地九地門
時也
盡。大乘無色有細色云故。云下地色也。
是人執品分齊也
  寛永九壬申二月二十二日來春季談義爲
用意任古抄書集訖前後次第不可有定量
爲補當座也矣
  法印權大僧都實英露命八十歳


五敎章下卷不審十一斷惑義
寄惑顯位下

  二日
一。七地已還寄滅三界色心煩惱依一煩
惱麁細立色心二煩惱歟 答。爾也 難
云。迷色法惑云色煩惱。迷心法惑云心煩
惱也。何於一煩惱分麁細云耶 答。一義
云。依一煩惱麁細立色心二煩惱也。意
&MT06279;惑云心煩惱。麁動&MT06279;スル惑云色
煩惱也。色心是内外麁細法故。以義立二
煩惱名也。但於難者。自元有二義也。今依
一義也。指事先徳色心二法麁
ニナルニヘテ色心云也
一。寄滅色心二習無明故七地已還&MT06279;色心
二種習氣斷歟 答。非斷習氣也 難云。
所引本業經文云。七地以還滅三界色心二習
果報如何 答。折薪云。言二習者。卽色
心煩惱種子也。言無明者。卽所知障也。以
此寄七地ニハ唯斷煩惱。八地已去雙斷二障
二習者正使也。非餘殘習氣也。但於難
者。七地以還故。祖意恐人不曉經中二習之
言。故前特云煩惱也。八地以上習者習氣也」
一。十地二習無明滅盡第十地二習無明
斷盡歟 答。爾也 難云。八九二地。旣二習
無明皆盡。何又第十地滅盡スト云耶 答。當
段 但於難者。一義云。本業經中。七地以還
滅三界色心二習果報者。色心二習者。煩惱
現行也。八地色習者。色煩惱種子。無明者。所
知障之現行也。九地等亦爾也。十地二習等
者。二習下之所知障種子也云云
  復古云。十一下○或名煩惱。或名習氣。
或名無明。皆惑業總名。經論互擧
  三日
一。以分別俱生二種煩惱十二寄在
替歟 答。爾也 難云。前十二門。寄滅二
性以顯見修二位差別云云若爾上門與此
門有何差別耶 答。十八門十二十三兩
門故。可有不同事勿論也。但於難者。上門
寄滅三性中二性。顯見修二位不同。此門
以分別俱生二種煩惱。寄顯見修二位差別

一。如佛弟子雖居凡位等佛弟子不起卽
蘊我歟 答。爾也 難云。外道離蘊我可
然。卽蘊是凡夫所起也。設雖佛弟子。何不
起之耶 答。當段云 但於難者。雖起非
如不聞佛法人。謂虚假無實法トハレトモ無始
串習力故。暫時起之也。今三因所發分別起
故ニ縱雖初心。佛弟子遇菩薩正敎。正
思惟起時。豈三因所發分別起セン爲言
所詮見惑斷シタレトモ。非見道非スル也」
一。此人豈斷已入見道耶此人旣 無分別
惑。可入見道耶スル歟 答。爾也 難云。
此難意者。不許分別我見初住頓伏義也。
地前漸漸伏故。如次第十四門故。則應入
等者。若頓伏現行者。於資糧加行間。應入
見道難也。不入故非頓伏云心也 答。一
義云。此人旣 無分別惑。可入見道耶破也。
若言已下者。有人救云。雖無現行。然有種
子故。不入見道云者。旣 無現行。則從十
信應入資糧加行。重破之故。不入彼位。
故知。寄顯也爲言但於難者。依一義故無
相違
  四日
一。如實義者等於一煩惱有麁細不同。
見位斷麁。修位斷細云事終敎意歟 答。爾
也 難云。終敎心。不論見修不同。不分分
別俱生惑品。初地斷盡惑品種子。全不論
麁細不同。何云見位斷麁修位斷細云耶。
次終敎心。末耶煩惱。初地斷盡種子。二地已
上。但除習氣云云明知。不可云終敎門證
耶。次所引無相論文。全不見終敎説。所引
文。第二執識。至阿羅漢位究竟滅盡云云
終敎末那相應識。初地盡之云云其義旣 水
火。何爲證耶 答。今此門心。約何敎云事。
章文不分明。試料簡之者。凡此門約終敎
述也。初釋非順終敎心故。擧如實義者爲
此門本意也。但於終敎不論見修不同。初
地斷盡云難者。見位斷麁修位斷細者。初
地斷使種云見位斷麁。二地以上以除彼
習氣云修位斷細也。卽終敎心云末那斷
位。如初地斷麁。後除殘習故。種子云麁品。
習氣可云細惑也。次所引無相論文。亦不
可相違。第二執識。至羅漢位究竟滅盡者。
約習氣盡云究竟。全不可有過失者也
  尋云。上來多分約始敎説云云爾者可
云始敎門。何云約終敎耶 答。以多分
言可會歟。況章無性攝論亦同此説云云
而無性論者。前所引轉復清淨文也。彼旣
終敎證文也。故約終敎云事。彌明者歟
一。如末那煩惱通二位斷爲例證引之
難歟 答。爾也 難云。始敎心。末那煩惱通
二位斷事不許之。何作此難耶 答。末那
煩惱。雖唯俱生。通二位斷。故知。於一煩
惱分麁細也。此以終敎義難始敎也。但
於難者。末那煩惱種子見道頓斷。習氣地地
漸斷之故。證見道斷麁修道斷細義許也」
一。十四於分別惑所籍三緣等此門寄顯
出何經論耶 答。瑜伽論等也 難云。指事
云。言十四於分別至如次應知者○思惟所
起煩惱未檢
正文
指事注解分明也。何云瑜伽
論耶 答。次下章自結云此諸義廣如瑜伽
云云而折薪釋彼文云。此諸下。總指十
四至十八也但於難者。今可依折薪記
故無相違
  五日
一。十五説於俱生内等今云俱生者通
二障歟 答。今且約煩惱障俱生歟 難
云。煩惱障俱生現行永伏。及入觀之有間無
間。並是始敎實義也。今何云寄顯耶 答。
當段 但於難者。義苑釋第十八門云。帶
實指權云云雖約當敎則是實義。而約圓
實敎意。但是對權機。一往假説。有敎無人
故云寄顯也
一。十六又以六識煩惱寄至四地始敎心。
第六相應煩惱障寄四地斷之歟 答。爾
也 難云。始敎心。第六識相應煩惱障。七地
已還現起云事。其文分明也。寄至四地云
事。未見其文如何 答。指事云。瑜伽及唯
識文也。是故瑜伽論第七十八。引深密經
云。善男子。略有三種○彼障四地菩提分
法入四地時。便能永斷○今四地中。旣 得
無漏菩提分法。彼便永滅。法我見等亦不行
○四地修得菩提分法。方名出世故。能永
害二身見等但於難者。七地已來現起者。
就六七二識煩惱障論之也。若望第六識
者。似有漏。若望第七識者。實有漏。然第八
地已去。生空無漏純相續故。更無有間斷。
是故六七二識相應。似トノ煩惱。俱是違生
空智故。必不可現起。是故今章云八地以
去永伏不起也爲言
一。八地以去唯有所知障今云所知障
者。與何識相應之所知障耶 答。可通八
識也 難云。唯識論第十云。所知障中○八
地以上六識俱者。不復現行○第七識俱者。
猶可現行准此今云八地以去唯有所
知障。豈非第七識俱者耶 答。元曉二障義
云。或有説者。法執分別遍通八識。未達法
空故。取相分別故。如深密經言微細隨眠
者。謂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復
現行。唯有所知障爲依止故。當知是説阿
賴耶識微細所知障現行不斷或有説者
安惠師也。又云。然此識中想數爲首故。取相
分別。卽不了達無相眞如故名法執。亦名
無明。非推求性計度實有故。無惠等餘心
數法述記九云。安惠等執。卽通三性有
漏之心。無非執者。五八識唯有法執也。唯
有人六通二種但於難者。唯識論述護
法意。元曉明安惠義。然今章意同元曉歟
  六日
一。十七爲顯十地及佛地此下二門寄在
歟 答。爾也 難云。十地所斷者。實通二
障。而爲顯無漏智之地地增進故。別擧能
障之無明。實十一障可通煩惱所知二障。偏
不可云十一無明。始敎意。以十重障爲實
義。如何今云寄在耶 答。自元十八門中
十七十八之二門故。寄顯云事無子細也。但
於難者。義苑記釋十八門中云。如深密下。
引經雙證二門。或曰。法相大乘。以此麁重
正爲斷證。何以此中却爲寄顯 答。據彼
云斷。今此帶實指權。但是安立。何以故。有
敎無人故。阿含施説故帶實指權者。如
鈔云。唯圓敎因果俱有實事。前四因中卽
有。至果皆無。由修權因。若入地後卽入實
旣 云若入地後卽入實故。明知。十一無
明。只是爲顯十地等所施設也。全非謂
有如是實修實斷之人也爲言
一。以十一無明返寄顯之初地異生性。三
性中何性耶 答。有二釋。一云染汚也 難
云。種在本識。與識同性故。尤可云無覆無
記。何云染汚耶 答。私記云。有二釋。一云
染汚。一云無覆無記。初釋意。依染種立故
云唯染汚二釋中初釋爲勝。旣 五無記
中。不云異生性是五無記等。故非無記也。
但於難者。自元兩釋也。二釋中可依初釋

  尋云。異生性障爲煩惱障歟。所知障歟 
答。唯識論有二説。通二障爲勝也可見
纂釋
一。旣 云安立安立言顯非實義歟 答。
爾也 難云。安立言有實義何必非實義
云耶 答。當段云旣 云安立故知寄顯也
但於難者。安立實義ナル&T069222;少分アリヌヘケ
レトモ。多分假染安布スル義也
  七日
一。若依頓敎一切煩惱本來自離等頓敎
意。斷惑障義ヲハ曾不許歟 答。爾也 難云。
當章上文云。若依三乘有二種義。一約位
滅惑。二寄惑顯位云云爾者頓敎旣 三乘敎
也。何寄位寄惑二門共無之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言忘慮絶故。從來無妄也。更不
可許斷惑等也
一。文殊言我敎發我見心三世覺母大聖
文殊。實對所化我見セト給歟 答。爾
也 疑云。斷惑障出離生死。大小權實之通
談也。何發我見勸給耶 答。當段 但於難
者。説法是出離方法也。何ソヒタスラ如
是敎耶。故知。我見發スヘシ。我見際卽菩
ナルカ敎給也。如是聞カハ生死卽涅槃ヘキカ
非相違
一。若依圓敎一切煩惱不可説其體性
體性三乘無不同故。不説云意歟 答。
爾也 難云。一義云。不可説其體性者。煩惱
體性卽果海故。不可説也。但約其用者。約
因分約相用説一障一切障一斷一切斷
等。故煩惱用甚深廣大也乃至但約用説斷。
則體亦斷也。約體不可説。則用亦不可説也。
何三乘敎無不同云耶 答。折云。言不可
説其體性者。不同前敎煩惱體是百二十八
根本煩惱及彼等流隨煩惱等所知障體是無
明愛慢等。今並不説此也故章云不分
使習現種云云是不可説義也。圓敎意。煩惱
始終二教ナルヘシ故又其體ヲハ不可説之云
也。用云者。始終二敎異也。謂一卽一切法
門障又一障一切障故。云甚深廣大也。但
於難者。自元二義也。今且依折薪之意也
  八日
一。是故煩惱亦一斷一切斷也圓敎意。一
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同斷惑成歟 答。
爾也 難云。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法門。
就事理二門。俱疑情難霽。先被引理性一
味之道理。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悉斷
惑成佛。又被引理性一味之道理。一人起
無明成流轉凡夫時。十方諸佛可成迷倒
衆生耶。次約事事融卽道理時。一成一切
成之道理。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同
惑成佛。又依一迷一切迷之道理。依衆生一
迷。十方諸佛。還可成迷倒凡夫耶。若於事
理二門俱許此義者。於諸佛招還作衆生
大過者耶。又實一人斷惑成佛時。一切衆生
悉成佛者。釋尊樹下成佛之時。我等何其時
不成佛。猶爲流轉凡夫耶 答。一斷一切
斷一成一切成者。圓敎不共之玄旨。諸宗超
過之法門也。然而任法性融通之道理。就緣
起相由之義門。顯生佛平等之本源。演擧
一全收之大義時。成佛者。悟舊來本成故。
必開與一切衆生同時作佛之知見。斷惑
者。覺舊來不斷故。必成與一切衆生同體
普滅之斷惑也。但於難者。依通途敎相之
道理故。非強相違歟
一。普賢品明一障一切障普賢品一障一
切障者。只於一箇嗔煩惱具多不善之用
故。云一念嗔心開百萬障門歟 答。爾也 
難云。今云一障一切障者。是約事事相卽
等之道理。爲成圓敎一斷一切斷之義故。
先明一惑一切惑之卽入無礙之義。而彼普
賢行品。只於一箇嗔煩惱。具多不善之用。
云一念嗔心開百萬障。是一體多用。諸敎常
談也。何必爲圓敎一斷一切斷之證耶 答。
一義云。經云。一念嗔心開百萬障門云云
卽唯一念嗔心。卽具諸障。豈非一多相卽之
義耶。但於難者。彼諸敎所談。縱雖一體多
用。全不可有一念惡心通障五位之義。且
如欲界九品煩惱。上上品是最麁強之煩惱
也。下下品是極微細之煩惱也。雖一體貪煩
惱。而麁細全別故。其所障之果。亦各異彼上
上品。不可有通障一切果之義也
  難云。彼品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
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此文非自他
相望顯一障一切障之義。只望自類煩惱。
以嗔煩惱最重例餘惑縱約自類煩
惱。強不見一障一切障義耶 答。探玄
記十六云。雖諸煩惱皆悉遍障一切聖道。
然嗔一種。親障菩薩大悲攝物。是故偏擧
於嗔以例餘惑。又釋以嗔障最重故偏
説之。決定毘尼經中。菩薩寧起百千貪
心。不起一嗔。以違害大悲莫過此故。
菩薩善戒亦同此説
一。小相品明一斷一切斷者一斷一切斷
者。一人斷惑。則一切衆生同時斷一切惑。
名一斷一切斷歟 答。爾也 難云。見小
相品説云。若有衆生得聞此香。諸罪業障
皆悉除滅乃至此諸煩惱皆悉除滅如此
經文者。於一人上。八萬四千煩惱相望。説
一斷一切斷之旨更非自他相望之一斷
一切斷乎。是以探玄記釋此文云。於一身中
卽斷八萬四千煩惱。自分勝進皆悉具足。兼
及自他俱證十地離三昧此釋雖有兼
及自他之言。唯除三重頓圓之一類機。不及
令蒙一切衆生故。難爲自他相望一斷一
切斷之支證耶 答。小相品文。天鼓説法時。
一切罪障懺悔也。一斷一切斷有二義。一衆
生煩惱斷時。一切衆生煩惱斷。名一斷一切
斷也。又一衆生上一煩惱スルニ一切煩惱
斷。名一斷一切斷也。小相品後義當歟。小
相品如此説タル事ハナシ。此諸煩惱皆悉除滅
一斷一切斷云也。探玄記十六云。此諸煩
惱皆悉除滅者。現種使習一切皆盡。以普滅
非別故。何位滅者。通五位故。云何滅等者。
如虚空故。本來盡故但於難者。一成一切
時。一切衆生一時成佛云故。成佛セハ
斷惑スヘシ。一衆生一煩惱スルニ一切煩惱
斷セラルルモ。圓融ワタスニ一切衆生
煩惱一時斷也。不可有相違
  尋云。有四種一約證四門俱別敎義
歟 答。初三門寄在終敎也。第四約實
無斷者。唯別敎也。但前三門。一斷一切
可爲別敎義也
  尋云。約別敎實義者。都無斷惑義耶 
答。約本覺體者無斷也。若約始覺門者。
一斷一切斷也云云
一。四約實謂無可斷等今約實門與頓敎
本來自離相替歟 答。可替也 難云。頓
ニハ本來自離云。今本來清淨云文言。更
ルトハ難申也 答。折云。本來清淨與頓敎何
別。答。頓敎唯約理説。今同敎中卽事同理
故。如清涼釋無斷無不斷云。若無斷者。一
切契理故。無不斷者。一斷一切斷故。卽圓敎
若云尚無有斷。何有無斷。本性寂寥言忘慮
絶爲斷者。卽頓敎義。今云本來清淨者。卽
一切契理。本淨故屬圓敎也但於難者。
頓敎唯約理説。圓敎約事理無礙事事無礙
故異也。又圓敎有斷不斷義。頓敎不爾。本
性寂寥故云云
  以上斷惑義畢
  自下第七二乘迴心下
  九日
一。一切二乘皆無迴心小乘敎意。二乘迴
心作佛義不許歟 答。爾也 難云。俱舍論
頌云。轉聲聞種性二成佛三餘述。煗頂二善
 位轉二乘種性。成佛乘事。薩婆多宗性
相也。如何 答。當段 但於難者。通路記會
云。今薩婆多唯是三乘轉根之事。非是迴心
向大義門云云然今章無迴入大乘故云
皆無也。無相違
  疑云。通路記云。四分律中。沓婆羅漢厭無
學果是卽迴心向大興法利生之義。南
山律師如此已判。何云小乘敎無迴心
耶 答。彼卽南山判四分律。以爲分通大
乘之宗故。約大乘成迴心義。非是小乘
當敎分量。況餘諸師。不許四分通大之
義。唯是小乘半敎分齊。由此義故。沓婆
知事酬昔願力故。非是迴心向大之義
故無相違也
  尋云。愚法小乘。分別部中。建立一切皆成
佛義。豈無二乘迴心事耶 答。彼是猥
取大乘之義。非是小乘當敎之義。小乘當
敎實義相者。唯毘曇等所談而已云云
上通路記
一。如來大悲外緣不捨故無餘還生之由
歟 答。爾也 難云。入無餘位。有清淨眞
如。設佛有大悲力。以清淨眞如。爭可爲所
加力耶 答。性宗意。入無餘位。梨耶細苦。
無始已來所具也。此細苦相殘故。以有情變
易果報。可爲所加力也。但御難之趣者。相
宗之所談。今約性宗義故無相違
一。如來大悲力經論有依憑歟 答。正
法花云。謂臨滅度佛在前立。勸發無上正
眞道意以此可爲證也 疑云。旣 云臨
滅度等。只是不定性人。有餘位欲臨滅度
而未滅度時。蒙佛勸誘卽發無上道意
何可成無餘還生之證耶 答。正法花云。
臨滅度者。次上文云。化作城者。謂羅漢泥洹
者。羅漢入無餘泥洹故云化作城也。若是
有餘者已證竟。何云臨耶。旣 云臨滅度。尤
可指無餘滅度也。今經化城體。是喩無餘
涅槃故也。但於臨滅度之臨欲滅度
マント可有餘位云難者。旣 有入無餘纔經
一念之類。爾者此人臨滅度時。卽佛在前
立。總勸令發菩提心故無相違
  十日
一。根本無明猶未盡故經論有明證歟。
又祖師自立歟 答。佛性論第三云。二乘人
有三種餘。一煩惱餘。謂無明住地等云云
則入寂二乘猶有三餘故。無明未盡也。又十
卷楞伽經第二云。何者聲聞乘性證法○彼
聲聞人邪見證智。離起麁煩惱。不離無明
熏習煩惱。見己身證相。謂初地中乃至五地
六地。離諸煩惱。同已所離故。熏習無明煩
惱故。墮不可思議變易死。而作是言。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後有。如是
等得入人無我乃至生心。以爲得涅槃
難云。諸經論無決定性受變易身云
文故。今云墮變易者。必定應不定性也若
許定性入無餘受變易身者。彼自可知
受生死身。何執爲無餘涅槃耶。又經云見
己身證相謂初地中等。是豈入寂二乘之行
相耶。依之趣寂二乘我生已盡等&MT06279;入無
餘。何受變易耶 答。依元曉法寶玄叡等
意。經宗是終窮了義之大乘故。談彼定性二
乘斷惑證理入無餘相之時。或云邪見證智。
或云不離無明熏習。旣 未離無明熏習故。
雖化火焚身入無餘涅槃。而猶墮不思議變
易生死故。知今章云無明未盡者。此等經
文成證也。但於難者。愚法定性聲聞入無餘
位。無明猶未盡必墮變易。然彼不知此事
故。未入無餘之前。於自所得生究竟想。
唱云我生已盡等也
一。小乘涅槃不究竟故小乘涅槃非究竟
歟 答。爾也 難云。瑜伽唯識意。二乘無餘
涅槃。不墮在三界五趣四生等之諸數故。
離諸戲論究竟眞實也何云不究竟耶 
答。當段 但於難者。瑜伽唯識約始敎許
究竟。今約終敎旣 有三餘不究竟云也
一。此約終敎説終敎意。二乘無餘位。可
有八識五根耶 答。可有也 難云。起信
疏云。唯有梨耶變易行苦爾者可限第
八識答。約分段麁苦立無餘名。若望
變易果報論之者。於無餘一句可有變易
八識也。依之二種生死祕略抄。雖擧有無
二義。而正義意通。有八識五根云云但起信
疏釋者。且約總報體唯有梨耶釋也
  疑云。無餘間設約ストモ變易。七八二識ノミニ&MT06279;
可有前六識。若前六識成就者。可有見
色聞聲義歟。此義難信用也 答。終敎
意。無餘位有變易之依身者。可有五根
八識事必然也。但不可起見色聞聲等
用歟
  十一日
一。四句内聲聞獨覺等四句中初句。以五
位無心爲本識成就轉識不成就云云爾者
第七識亦滅可云歟 答。五位中。滅盡定通
滅前七轉故。第七識亦滅。餘四位唯滅前
六。第七不滅也 難云。三十頌云。意識常現
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絶
是則唯約意識判五位無心。不可通第七
如何 答。唯識論釋五位無心時。釋餘
四位。並云違不恒行心及心所。然釋滅盡
定云令不恒行恒行染汚心心所滅。立滅
盡各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
亦名滅彼定旣 雙滅恒行不恒行故。通&MT06279;
七轉識スト云事分明也。但約意識判五位
無心者。約多分歟
  前六識者。數數間斷故。不恒行云也。第七
識者。不間斷故云恒行也
  難云。唯識論第七云。及無心二定者。謂無
想滅盡定。俱無六識故名無心明知。
滅盡定亦唯滅前六也。況頼耶以末那
爲俱有依。頼耶不可有獨起故。同論次
下云。是故八識一切有情心與末那二恒
俱轉旣 云二恒俱轉。明知。頼耶成就
位。必可成就末那也如何
一。旣 本識轉識皆滅無餘今此四句者。阿
賴耶識與六轉識相對作句歟 答。爾也 
難云。第七末那名轉識事。常所談也。何除
第七識成耶 答。第七末那雖名轉識。非
異熟法。常恒無間爲第八根。置而不論。今
此轉識言。除第七成可申也。但第七名轉
識事雖有之。今且第七第八。依倶有依邊
除之。無相違也
  尋云。如何子細ニテ前七識名轉識耶 答。
具三義故名轉。一三受改轉三受相應
不定故也
三性改轉三性心相
應不定故
三緣境易脱歴緣諸境
亦間斷故
 以上 
  任古抄之趣書集訖老耄之故不可有定量
  寛永十年癸酉三月十一日
  花嚴末葉法印實英八十一歳


五敎章下卷不審十二二乘迴
心之下

  第七二乘迴心下。又爲順小乘故亦許彼
般涅槃非不究竟故云ヨリ
  二日
一。化城同喩應便有失化城者。通二種
涅槃歟。限無餘體歟 答。當章起盡喩無
餘歟 難云。經文不説無餘。況法花論云。
或涅槃城者。諸禪三昧云云或世間三昧等
云云知非無餘涅槃云事。如何 答。起信疏
引法花論涅槃城者諸禪三昧等文。卽釋云。
以此當知。二乘無餘體雖滅定亦通方便。
故云諸禪也菩提心論釋無餘還生云。
從化城起云云化城者。無餘涅槃也云事分
明也。但經論共不遍有餘無餘。爾者雖無
餘爲本。可通二涅槃歟
  疑云。玄賛第七云。三昧城者。謂有學凡夫
專心所求在無學身。盡無生智後世間禪
定所變解脱離能變無總名三昧。此定
有漏名爲世間○卽是無學解脱道中所
證生空理○佛説此解脱名爲化城等
如何 答。此不許無餘還生。故唯以有
餘解脱爲化城之體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