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衆事分阿毘曇論 (No. 1541_ 世友求那跋陀羅菩提耶舍 ) in Vol. 26

[First]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色色非有對色。作四句。造色色非有對色者。
謂一入少分。有對色非造色色者。謂一入少
分。造色色亦有對色者。謂九入及一入少分。
非造色色亦非有對色者。謂一入及一入少
分。如苦諦。集諦亦如是
道諦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
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
甚深
一是善非善因。一善亦善因。二分別苦諦。或
善因非善。作三句。善因非善者。謂善報生苦
諦。善亦善因者。謂善苦諦。非善亦非善因者。
謂除善報生苦諦。若餘記。及不善苦諦。如
苦諦。集諦亦如是
二非不善因亦非不善。二分別苦諦。或不善
因非不善。作三句。不善因非不善者。謂不善
報生苦諦。及欲界身見邊見。彼相應苦諦。不
善亦不善因者。謂不善苦諦。非不善亦非不
善因者。謂除不善報生苦諦。除欲界身見邊
見。彼相應苦諦。若餘記。及善苦諦。如苦
諦。集諦亦如是
二非記亦非記因。二分別苦諦。或
因非記。作三句。記因非記者。謂不善
苦諦。記亦記因者。謂記苦諦。非
亦非記因者。謂善苦諦。如苦諦。集諦亦如

一非因縁縁非有因。三因縁縁及有因。一非
次第亦非次第縁縁。三分別苦諦。或次第非
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次第縁縁者。謂未
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苦諦。過去及現在阿羅
漢最後命終心心法苦諦。及想正受。滅盡
正受。已起當起。次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除過
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苦諦。若餘
過去及現在心心法苦諦。非次第亦非次第
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苦諦。若
餘未來心心法苦諦。除次第心不相應行。若
餘心不相應行及色。如苦諦。集諦亦如是」
道諦。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次
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道諦。次
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道諦。
非次第亦非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
起心心法道諦。若餘未來心心法道諦。及身
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
一縁縁縁非有縁。三分別。苦諦。所攝色心不
相應行。縁縁縁非有縁。餘縁縁縁及有縁。如
苦諦。集諦亦如是
道諦所攝身口業。縁縁縁非有縁。餘縁縁縁
亦有縁
三是増上縁縁及有増上。一是増上縁縁非
有増上。二非流非隨流。二分別苦諦。或流亦
隨流。或隨流非流。流亦隨流者。謂四流。餘隨
流非流。如苦諦。集諦亦如是
衆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九








衆事分阿毘曇論卷第十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共菩提耶舍     譯
  千問論品第七之三
色三摩提定菩提品根入陰界。禪
者。謂四禪。問云何四。答謂初禪。二禪。三禪。
四禪
問此四禪。幾色。幾非色。答禪所攝身口業。此
是色。餘非色。一切不可見。一切是
問禪幾有漏。幾漏。答一切應分別。禪或有
漏。或漏。云何有漏。謂禪所攝有漏五陰。云
漏。謂禪所攝漏五陰。一切是有爲。若
有漏。彼有報。若漏。彼報。一切從因縁生
世所攝。禪所攝身口業。是色所攝。餘是名所
攝。禪所攝心意識。是内入所攝。餘是外入所
攝。一切是智知。若有漏。斷智知。及斷。若
漏。非斷*智知。及不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
穢汚。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禪所攝
身口業。是四大造餘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
禪若有漏。彼是有。若漏。彼非有。禪所攝身
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禪。四禪亦攝善五處少分。
不善處所不攝。記處所不攝。漏處所不攝。
或有漏處攝非禪。作四句。有漏處攝非禪者。
謂禪所不攝有漏五陰。禪攝非有漏處者。謂
漏四禪。有漏處攝亦禪者。謂有漏四禪。非
有漏處攝亦非禪者。謂禪所不攝漏五陰

漏處攝非禪。作四句。漏處攝非禪者。
謂禪所不攝漏五陰。及爲。禪攝非
處者。謂有漏四禪。漏處攝亦禪者。謂
四禪。非漏處攝亦非禪者。謂禪所不攝有
漏五陰。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若
有漏。是色界繋。若漏。是不繋
問禪幾學。幾學。幾非學非學。答一切應
分別。禪或學。或學。或非學非學。云何
學。謂禪所攝學五陰。云何學。謂禪所攝
學五陰。云何非學非學。謂禪所攝有漏五
陰。禪若有漏。彼修斷。若漏。彼不斷。禪所
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
相應。禪所攝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是心法
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問禪幾心隨轉非受
相應。答作四句。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
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
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
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
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
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三非覺非觀。
一分別初禪。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
隨轉非觀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
心不相應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
者。謂覺。覺隨轉亦觀相應者。謂覺觀相應心
心法。非覺隨轉亦非觀相應者。謂除覺隨轉
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問禪幾見非見處。答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
禪所攝盡智生智。所不攝漏慧。見處非
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四禪見亦見處者。謂
世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
漏四禪。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禪所
攝身口業及思。此是業非業報。餘非業亦
業報
問禪幾業非業隨轉。答作四句。業非業隨轉
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陰。
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業亦業隨轉者。謂
業隨轉身口業。非業亦非業隨轉者。謂除業
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禪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非造
色色亦非可見色。禪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
非有對色。餘非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
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一切非記亦非記因。一切是因縁縁亦
有因
問禪幾次第非次第縁縁。答一切應分別。初
禪。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次第
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第亦次
第縁縁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
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
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行。如初
禪。第二第三禪亦如是
第四禪。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
次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及
想正受。已起當起。次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過
去現在心心法。非次第亦非次第縁縁者。謂
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
除次第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及身
口業
禪所攝身口業心不相應行。是縁縁縁非有
縁餘者。是縁縁縁亦有縁。一切是増上縁縁
及有増上。禪若有漏。彼隨流非流。若漏。彼
非流亦非隨流。量者。謂四量。問云何四。
答謂慈悲喜捨
問此四量。幾色。幾非色。答量所攝身口
業。此是色。餘非色一切是不可見。一切是
對。一切是有漏。一切是有爲。一切是有報。一
切從因縁生世所攝。量所攝身口業。此是
色所攝。餘是名所攝。量所攝心意識。是内
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切是
智知及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汚。一
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有上。一切是不受。
量所攝身口業。是四大造。餘非四大造。一切
是有量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
相應。餘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量。四量亦攝善五處
少分。不善處所不攝。記處所不攝漏處所
不攝。漏處所不攝。有漏五處少分攝四
量。四量亦攝有漏五處少分一切。或過去。
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切是色界繋。一
切是非學非學。一切是修斷。量所攝身
口業。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應受
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法心相應心意識。即
心也
量。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一切應分別。
慈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心隨轉非受
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
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
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
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
若餘心不相應行。如慈悲喜捨亦如是。如受
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
量。幾覺隨轉非觀相應。答一切應分別
慈心。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
觀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心不相
應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者謂覺。
若覺不相應觀相應心心法。覺隨轉亦觀相
應者。謂覺觀相應心心法。非覺隨轉亦非觀
相應者。謂除覺隨轉身口業。若餘身口業。除
覺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及覺
不相應觀。及非覺觀相應心心法如慈悲捨
亦如是
喜或覺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
相應者。謂覺隨轉身口業。覺隨轉心不相應
行及覺相應觀。觀相應非覺隨轉者。謂覺。覺
隨轉亦觀相應者。謂覺觀相應心心法。非覺
隨轉亦非觀相應者。謂除覺隨轉身口業。若
餘身口業。除覺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
相應行。及非覺觀相應心心法
量。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見處者。
謂世俗正見。餘是見處非見。一切非身見因。
身見亦非彼因。量所攝身口業及思。是業
非業報。餘非業亦非業報
量幾業非業隨轉。答作四句。業非業隨
轉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
陰。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業亦業隨轉者。
謂業隨轉身口業。非業亦非業隨轉者。謂
業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量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非
造色色亦非可見色
量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
造色色亦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
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一切非記亦非記因。一切是因縁縁亦
有因
量幾次第非次第縁縁。答作三句。次第
非次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
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
第亦非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
法。若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行」
量所攝身口業。心不相應行。縁縁縁非有
縁。餘縁縁縁亦有縁。一切是増上縁縁及有
増上。一切隨流非流。色者。謂四色。問云
何四。答謂。空入處。識入處。所有入處。非
想非非想入處
問此四色。幾色幾非色。答一切是非色一
切不可見。一切是對。一有漏。三分別空處。
或有漏或漏。云何有漏。謂空處所攝有漏
四陰。云何漏。謂空處所攝漏四陰。如空
處。識處所有處亦如是。一切是有爲
色。幾有報幾報。答一切應分別。空處。
或有報或報。云何有報。謂善有漏空處。云
報。謂漏空處。如空處。識處
有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有報或報。
云何有報。謂善非想非非想處。云何報。謂
記非想非非想處
一切從因縁生世所攝。一切是名所攝。
所攝心意識。是内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一
切是智知。一斷*智知及斷三分別。三若有
漏。彼斷*智知及斷。若漏。非斷*智知及不

色。幾是應修幾是不應修。答一切應分
別空處。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應修。謂善空
處。云何不應修。謂記空處。如空處。識處
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
色。幾穢汚幾不穢汚。答一切應分別
色。或穢汚或不穢汚。云何穢汚。謂隱沒。云何
不穢汚。謂不隱沒。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
不受。一切非四大造。一切有上。一是有。三分
別。三若有漏。彼是有若漏。彼非有。色所
攝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因相應。或善處
攝非色。作四句。善處攝非色者。謂善色
陰。色所不攝善四陰。及數滅。色攝非善
處者。謂記四色。善處攝亦色者。謂善
色。非善處攝亦非色者。謂不善五陰。
記色陰。色所不攝記四陰。及虚空非
數滅。不善處所不攝。或記處攝非色。作
四句。記處攝非色者。謂記色陰。
所不攝記四陰。虚空及非數滅。色攝非
記者。謂善四色。記處攝亦色者。謂
記四色。非記處攝亦非色者。謂善
五陰。及數滅。或漏處攝非色。作四句。漏處
攝非色者。謂一漏處。及二漏處少分。
攝非漏處者。謂漏處所不攝四色。漏處攝
色者。謂二漏處少分。非漏處攝亦非
色者。謂色陰。漏處所不攝四陰。及
或有漏處攝非色。作四句。有漏處攝非
色者。謂有漏色陰。色所不攝有漏四陰。
色攝非有漏處者。謂三色少分。有漏處攝
色者。謂一色。及三色少分。非有漏
處攝亦非色者。謂漏色陰。色所不攝
漏四陰。及
漏處攝非色。作四句。漏處攝非
色者。謂漏色陰。色所不攝漏四陰。及
爲。色攝非漏處者。謂一色。及三
色少分。漏處攝亦色者。謂三色少分。
漏處攝亦非色者。謂有漏色陰。及
色所不攝有漏四陰。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
現在
色。幾善幾記。答一切應分別色。或
善或記。云何善。謂色所攝善四陰。云
記。謂色所攝記四陰。一色界繋。
三分別。三若有漏。彼色界繋。若漏。彼不
繋。一非學非學。三分別
空處。或學。或學。或非學非學。云何學。
謂空處所攝學四陰。云何學。謂空處所攝
學四陰。云何非學非學。謂空處所攝有
漏四陰。如空處。識處所有處亦如是
色。幾見斷。幾修斷。幾不斷。答一切應分
別空處。或見斷。或修斷。或不斷。云何見斷。
謂空處隨信行隨法行人間忍等斷。彼云
何斷。謂見斷二十八使。彼相應空處。彼所起
心不相應行
云何修斷。謂空處學見迹修斷。彼云何斷。謂
修斷三使。彼相應空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
及不穢汚有漏空處。云何不斷。謂漏空處。
如空處。識處所有處亦如是
非想非非想處。或見斷。或修斷。云何見斷。謂
非想非非想隨信行隨法行人。間忍等斷。
彼云何斷。謂見斷二十八使。彼相應非想非
非想處。彼所起心不相應行
云何修斷。謂非想非非想處學見迹修斷。彼
云何斷。謂修斷三使。彼相應非想非非想處。
彼所起心不相應行。及不穢汚有漏非想非
非想處
色所攝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相
應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法心相應心意
識。即心也
色。幾心隨轉非受相應。答作四句。心隨
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心不相應行及受。
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轉亦受
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轉亦非
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
不相應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性。一切
非覺隨轉非觀相應
色。幾見非見處。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
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處者。謂空處所攝
盡智生智。所不攝漏慧。見處非見者。謂
見所不攝有漏空處。見亦見處者。謂五見。世
俗正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
空處如空處。識處所有處亦如是。非想非
非想處。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見處
者。謂五見。世俗正見。餘見處非見。四色。
幾身見因廣説如苦集諦
色。幾業非業報。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
業非業報。作四句。業非業報者。謂報所不攝
思業。業報非業者。謂思所不攝。報生空處。業
亦業報者。謂報生思業。非業亦非業報者。謂
除業業報空處。若餘空處。如空處。乃至非想
非非想處亦如是
色。幾業非業隨轉。答作三句。業非業隨
轉者。謂思業。業隨轉非業者。謂受陰想陰識
陰。若思所不攝業隨轉行陰。非業亦非業隨
轉者。謂除業隨轉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
應行。一切非造色色非可見色。一切非造色
色非有對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色。幾善因非善。答作三句。善因非善者。
謂善報生四色。善亦善因者。謂善四色。
非善亦非善因者。謂除善報生四色。若餘
記四色。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色。幾記非記因。答一切應分別。
色。或記亦記因。或非記亦非記因。
記亦記因者。謂記四色。非記亦
記因者。謂善四色。一切因縁縁及有

色幾次第非次第縁縁。答一切應分別。
空處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次
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空處。過
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空處。次第
亦次第縁縁者。謂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
命終心心法空處。若餘過去現在心心法空
處。非次第亦非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
必起心心法空處。若餘未來心心法空處。及
心不相應行。如空處。識處所有處亦如是。
非想非非想處。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
次第非次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
法非想非非想處。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命
終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及滅盡正受。已起
當起。次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除過去現在阿
羅漢最後命終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若餘
過去現在非想非非想處。非次第亦非次第
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非想非
非想處。若餘未來心心法非想非非想處。除
次第心不相應行。若餘心不相應行
色所不攝心不相應行。縁縁縁非有縁餘
縁縁縁及有縁。一切是増上縁縁及有増上」
色。幾流幾隨流。答一切應分別。空處。或
隨流非流。作三句。隨流非流者。謂除流。若餘
有漏空處。流亦隨流者。謂三流少分。非流亦
非隨流者。謂漏空處。如空處。識處所有
處亦如是。非想非非想處。或流亦隨流。或隨
流非流。流亦隨流者。謂三流少分。此是流亦
隨流。餘隨流非流
三摩提定者。謂四三昧修。問云何四。答謂有
三昧修廣修習住現法樂轉。有三昧修廣修
習知見轉。有三昧修廣修習慧分別轉。有三
昧修廣修習漏盡轉
問此四三昧修。幾色。幾非色。答三昧修所攝
身口業是色。餘非色。一切是不可見。一切是
對。一有漏。一漏。二分別
住現法樂三昧修。或有漏。或漏。云何有漏。
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云何
漏。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漏五陰
慧分別三昧修。或有漏。或漏。云何有漏。謂
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云何漏。謂
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漏五陰
一切是有爲。一有報。一報。二分別。三若
有漏。彼有報。若漏。彼報一切從因縁生
世所攝。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色所攝。餘是
名所攝。三昧修所攝心意識。是内入所攝。餘
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是斷*智知及
斷。一非斷*智知及不斷。二分別。二若有漏。
斷*智知及斷。若漏。非斷*智知及不斷。一
切是應修。一切不穢汚。一切是果及有果。一
切是不受。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四大造。餘
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一是有。一非有。二分
別。二若有漏。彼是有。若漏。彼非有。三昧
修所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因不相應。餘
因相應
善五處少分攝四三昧修。四三昧修亦攝善
五處少分。不善所不攝。記所不攝。漏所不

或有漏處攝非三昧修。作四句。有漏處攝非
三昧修者。謂三昧修所不攝有漏五陰。三昧
修攝非有漏處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
少分。有漏處攝亦三昧修者。謂一三昧修。及
二三昧修少分。非有漏處攝亦非三昧修者。
謂虚空及數滅非數滅
漏處攝非三昧修。作四句。漏處攝非
三昧修者。謂虚空及數滅非數滅。三昧修攝
漏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修少分。
漏處攝亦三昧修者。謂一三昧修。及二三昧
修少分。非漏處攝亦非三昧修者。謂三昧
修所不攝有漏五陰
一切。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
色界繋。一不繋。二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若
有漏。色界繋。若漏。不繋。慧分別三昧修。
或欲界繋。或色界繋。或色界繋。或不繋。云
何欲界繋。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欲界繋五
陰。云何色界繋。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色界
繋五陰。云何色界繋。謂慧分別三昧修所
色界繋四陰。云何不繋。謂慧分別三昧
修所攝漏五陰。一學。一非學非學。二
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學。或學。或非學
學。云何學。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學
五陰。云何學。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
學五陰。云何非學非學。謂住現法樂三昧
修所攝有漏五陰。慧分別三昧修。或學。或
學。或非學非學。云何學。謂慧分別三昧修
所攝學五陰。云何學。謂慧分別三昧修所
學五陰。云何非學非學。謂慧分別三
昧修所攝有漏五陰。一修斷。一不斷。二分別。
二若有漏。彼修斷。若漏。彼不斷。三昧修所
攝身口業。及心不相應行。非心非心法非心
相應。三昧修所攝受陰想陰。彼相應行陰。心
法心相應。心意識。即心也。問三昧修。幾心隨
轉非受相應。答一切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
修。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心隨轉非受
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轉心不相應
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心意識。心隨
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行陰。非心隨
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
若餘心不相應行。如住現法樂三昧修。知見
三昧修漏盡三昧修亦如是
慧分別三昧修。或心隨轉非受相應。作四句。
心隨轉非受相應者。謂心隨轉身口業。心隨
轉心不相應行及受。受相應非心隨轉者。謂
心意識。心隨轉亦受相應者。謂想陰。彼相應
行陰。非心隨轉亦非受相應者。謂除心隨轉
身口業。若餘身口業。除心隨轉心不相應行。
若餘心不相應行。如受。想行亦如是。除其自

觀。三分別。住現法樂三昧修或覺
隨轉非觀相應。作四句。覺隨轉非觀相應者。
廣説如喜心。知見三昧修亦如是。意分別三
昧修。廣説如慈心
問三昧修。幾見非見處。答一切應分別。住現
法樂三昧修。或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處
者。謂住現法樂三昧修所攝盡智生智。所
不攝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
漏住現法樂三昧修。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
見。非見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漏住現
法樂三昧修
知見三昧修。或見亦見處。或見處非見。見亦
見處者。謂知見三昧修所攝世俗正見。餘見
處非見
慧分別三昧修。或見非見處。作四句。見非見
處者。謂慧分別三昧修所攝盡智生智。所
不攝漏慧。見處非見者。謂見所不攝有漏
慧分別三昧修。見亦見處者。謂世俗正見。非
亦非見處者。謂見所不攝漏慧分別三
昧修
漏盡三昧修所攝慧。是見非見處。餘非見亦
非見處
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三昧修所攝
身口業及思。此是業非業報。餘非業亦非業

問三昧修。幾業非業隨轉。答一切應分別。住
現法樂三昧修。知見三昧修。漏盡三昧修。廣
説四句。如禪修多羅中分別。慧分別三昧修。
廣説四句如聖種修多羅中分別
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造色色非可見色。餘
非造色色亦非可見色。三昧修所攝身口業。
是造色色非有對色。餘非造色色亦非有對
色。一切是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一切非記亦非記因。一切是因縁縁及
有因
問三昧修。幾次第非次第縁縁。答一切應分
別。三昧修。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
非次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心心法。次
第亦次第縁縁者。謂過去現在心心法。非次
第亦非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心
心法。若餘未來心心法。及身口業心不相應

三昧修所攝身口業。是縁縁縁非有縁。餘是
縁縁縁亦有縁。一切是増上縁縁及有増上。
一隨流非流。一非流亦非隨流。二分別。二若
有漏。彼隨流非流。若漏。非流亦非隨流。菩
提品者。謂七覺支。問云何七。答謂念覺支。
乃至捨覺支
問此七覺支幾色幾非色。答一切非色。一切
不可見。一切是對。一切是漏。一切是有
爲。一切是報。一切從因縁生世所攝。一切
是名所攝。一切是外入所攝。一切是智知。一
切非斷智知及不斷。一切是應修。一切不穢
汚。一切是果及有果。一切是不受。一切非四
大造。一切是有上。一切非有。一切因相應
善二處少分攝七覺支。七覺支亦攝善二處
少分。不善處所不攝。記處所不攝。漏處所
不攝。有漏處所不攝。漏二處少分攝七覺
支。七覺支亦攝漏二處少分。一切。或過去。
或未來。或現在。一切是善。一切是不
問覺支幾學幾學。答一切應分別。念覺支。
或學。或學。云何學。謂學意思惟相應念覺
支。云何學。謂學意思惟相應念覺支。如
念覺支。餘一切亦如是
一切是不斷。一切是心法心相應。一心隨轉
非受相應。六心隨轉亦受相應。一切心隨轉
想行相應。除其自性。問覺支。幾覺隨轉非觀
相應。答一切應分別。念覺支。或有覺有觀。或
覺有觀。或觀。云何有覺有觀。謂
有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云何覺有
觀。謂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云何
觀。謂觀意思惟相應念覺支。如
念覺支。擇法精進猗定捨覺支亦如是
喜覺支。或有覺有觀。或觀。云何有覺
有觀。謂有覺有觀意思惟相應喜覺支。云何
觀。謂觀意思惟相應喜覺支。
亦非見亦非見處。一分別。擇法覺支所攝盡
生智。所不攝漏慧。是見非見處。餘非
見亦非見處
一切非身見因身見亦非彼因。一切非業亦
非業報。一切是業隨轉非業。一切非造色色
非可見色。一切非造色色非有對色。一切是
甚深難了難了甚深
一切是善亦善因。一切非不善亦非不善因。
一切非記亦非記因。一切是因縁縁亦
有因
問覺支。幾次第非次第縁縁。答一切應分別。
念覺支。或次第非次第縁縁。作三句。次第非
次第縁縁者。謂未來現前必起念覺支。次第
亦次第縁縁者。謂過去現在念覺支。非次第
亦非次第縁縁者。謂除未來現前必起念覺
支。若餘未來念覺支。如念覺支
餘一切亦如是。一切是縁縁縁。亦有縁。一
切是増上縁縁及有増上。一切非流亦非隨

衆事分阿毘曇論卷第十




衆事分阿毘曇論卷第十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共菩提耶舍     譯
  千問論品第七之四
根者。謂二十二根。問此二十二根。幾色。幾非
色。答七是色。十五非色。一切不可見。七有
對。十五對。十有漏。三漏。九分別。意根。
或有漏。或漏。云何有漏。謂有漏意思惟相
應意根。云何漏。謂漏意思惟相應意根。
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精進念定慧根亦
如是。一切是有爲
一有報。十一報。十分別。意根。或有報。或
報。云何有報。謂不善善有漏意根。云何
報。謂漏意根。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
亦如是
苦根。或有報。或報。云何有報。謂善不善苦
根。云何報。謂記苦根。信精進念定慧根。
若有漏。彼有報。若漏。彼
一切從因縁生世所攝。七是色所攝。十五是
名所攝。八是内入所攝。十一是外入所攝。
三分別。未知當知根已知根知根所攝心
意識。是内入所攝。餘是外入所攝
一切是智知。十是斷智知。及斷三非斷*智
知。及不斷。九分別。九若有漏。彼斷*智知。及
斷。若漏。非斷*智知。及不斷。八應修八不
應修。六分別。意根。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
應修。謂善意根。云何不應修。謂不善記意
根。如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捨根亦如是
憂根或應修。或不應修。云何應修。謂善憂根。
云何不應修。謂不善憂根
十六不穢汚。六分別。意根。或穢汚。或不
穢汚。云何穢汚。謂隱沒。云何不穢汚。謂
不隱沒。如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亦
如是
一切是果。及有果。十五不受。七分別。眼根。
或受。或不受。云何受。若自性受。云何不受。
若非自性受。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
根女根亦如是
七四大造。十五非四大造。一切是有上。十是
有。三非有。九分別。九若有漏。彼是有。若
漏。彼非有。八因不相應。十四因相應
或善處攝非根。作四句。善處攝非根者。謂善
色陰想陰。根所不攝善行陰。及數滅。根攝非
善處者。謂八根六根少分。善處攝亦根者。謂
八根六根少分。非善處攝亦非根者。謂不善
色陰想陰。根所不攝不善行陰。根所不攝
記色陰想陰。根所不攝記行陰。及虚空非
數滅
或不善處攝非根。作四句。不善處攝非根者。
謂不善色陰想陰。根所不攝不善行陰。根攝
非不善處者。謂十六根六根少分。不善處攝
亦根攝者。謂六根少分。非不善處攝亦非根
者。謂善色陰想陰。根所不攝善行陰。及數
滅根所不攝記色陰想陰。根所不攝
行陰。及虚空非數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