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安養知足相對抄 (No. 2685_ 珍海撰 ) in Vol. 84

[First] [Prev] 116 117 1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685

安養知足相對抄
 言八異者 
一本願異彌勒本無來迎願。法藏比丘
發四十八願。有誓願如乘舟
二光明異
慈氏神光
不攝受
三守護異慈氏不來守護行者。
彌陀與二土常來
四舒舌異
兜率無諸舒舌證。
勸極樂有之
五衆聖異兜率無有衆聖守護。發願
西方即有花聚菩薩山海
惠菩薩發願。若有一人
生西方不盡。我不先去
六滅罪異稱彌勒除千二百劫
罪。稱彌陀念念八
十億劫。此即上十
二優劣之第十也
七重惡異上生經云。凡諸禁戒。造
衆惡業。觀經云。五逆十
惡具諸不善。此則五逆
不生兜率。乃至西方
八教説異無量壽經言。横截五
惡趣。乃至易往而無
人。私云。無人言別
須詳之。至下當知
同文十五猶不可説難生。況
異有八門。而乃説言難往云云已上群疑論
竟 迦才云。此云難易亦有七種差別。一
別。極樂是人。兜率是天。此則天難人易私云。
西方
雖土地而非人趣。勝諸天故。經云。非天非
人也。感師不取此義。以知此是一往言耳
二因別。極
樂但持五戒。亦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
得上生上生經言。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
善道。又云。若一念須受八戒齋。又云。應持五
戒八戒。又天女珠出音説三歸五戒。又亦十五同中云。
十善同。慈恩疏云。或一稱名品下下*亦理亦應許於天。
何廢五戒許九品故。故知互通攝此
中。約人天故。品分五戒十善也
三行別。極樂乃至
十念。兜率具施戒修上生經云。聞彌勒名。觀喜
禮拜即得往生。故知此亦不
可別
四自力他力別。極樂憑四十八願他力
往生。兜率無願可憑。唯自力生感師八異以此爲
首也。今案理實
彌勒亦應有願攝。此
品經學者專敬故
五善友有無別觀音勢至常來此
土。乃至臨終&T016254;
花臺來。兜率無此。但自進生。私云。兜率雖無觀音
勢至。而慈尊自而諸天子來迎。豈言唯自進生乎
六經
説勸生處多小別。七古來大徳趣向多小別
今謂淨影慈恩并玄奘嘉祥等亦趣兜
率。又無著天親豈非大徳可知也
由此義故往生
西方易生。兜率稍難也。已上淨土論竟
往生要集上品云。問。玄奘三藏云。西方道俗
並作彌勒菩薩圖。爲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
乘師皆許此法。彌陀淨土恐凡鄙穢修行難
成。如舊經論。七地已上菩薩隨分見報佛淨
土。依新論意。三地菩薩始可得見報淨土。豈
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已上天竺既爾。今何
勸極樂耶。答。中國邊州其處雖異。顯密教
門其理是同。如今所引證據既多。寧可背佛
教之明文。從天竺之風聞耶。何況祇洹精舍
無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佛刹想。明知佛
意偏勸極樂。西域風俗豈乖之耶。又懷感禪
師立十二勝劣。西方要決立十異。前八不出
感師所立。其第九云。來迎有無異。感師云。
來迎同也。第十云。西方經論慇懃勸極多
今謂。此二品不
出迦師之所立也
感師又於難易立十五門義八
異義云云會前玄奘所傳云。西域行者多有
小乘十五國學大乘。十五國大
小兼學。三十一國學小乘
上生兜率大小同
許故。並云兜率。而流沙以東盛興大乘。不
同西域。何況念佛之教多利末代。應彼時天
竺此教未興盛也云云往生粗
以如此
問。古徳意異聞
已。今於此復如何。答如上已云。道理齊過
不可論取。但可隨機縁而修行之。然考經
意。以專心爲先。故隨願往生經云。十方世
界實無差別。令諸衆生專心有在在者明也。
又在説也
是故讃歎彼國土耳云云十方既爾。兜率亦
然。若不偏取專心安在。故今且依西方一門。
況於二所非無雌雄哉。今取要樞異有二意。
一者安養無有退縁。天有雜穢女人等事。此
義決定更無異論。以此勝故專求淨土。二者
西方八他力往生願力光明力強。若福惠弱
者豈可不持哉。如十疑引十住毘婆娑云。於
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難行道。在五濁世於
無量時求不退位。甚難得。二易行道。信佛
語故。念佛三昧願生淨土。乘彌陀願力決定
往生云云專趣西方文理之略也。先徳雖明
多意而至要在斯耳。又更於此明七種難易。
以助高説。一境。二心。三魔。四事縁。五無
濫。六疑心。七經教。第一境有勝劣。修分難
易。依勝境界人易成就。作業決定。若微劣
境與此相違。極樂證文純是大乘。故彼國土
是大乘善根界。化主亦依報佛相現。此界行
人縁之修業速得成就。作決定業。兜率不
爾。以小乘爲根本。顯小密大。化主依具縛凡
夫相現。行者心弱行劣。作不定業。雖於早
劣所而不得定生也意云。如阿鼻地獄業。決定業。
餘輕地獄等非必果業。善業翻
此可知。凡難易之起正
在此門。宜須善果之
第二心者。因求出心見聖
乃易。若怖畏淨土退趣生天者。其心滯有難
見慈尊安生内院。若總厭娑婆進求安養者。
乃以求出心往生甚易也。第三魔者。魔由
心來。兜率主伴國土並是有漏故。行者心縁
之。魔乃得便。別須對治。懃勵方可脱之。西
方化主果地清淨。所現國土由無漏願力。非
無明分位。故魔絶分也。如釋英師云。西方
一門果地清淨。乃無魔事也云云故修業者
致心於西方更無懃勞。所以易也滅罪亦爾。念
彌陀者但自然
滅罪。不勞
別修懺悔也
第四事縁者。日月西流。心想自隨。
端身西向。不勞頭面。何搆禪房。斜於乾偶
手香執香爐。仰彼蒼乎。伽藍精舍多在彌陀
親疎見聞先言西方。如此事縁誠初心之要
也。第五無濫者。境界有純雜。西方九品純
是淨土。兜率下輩於外院。若樂知足自他心
想皆有濫異。西方純故心想不明。作業者
謬。豈非易乎。第六疑心者。凡夫行者疑心
自隨。而極樂有疑心胎生。兜率不爾。清淨覺
經云。不信布施有福。亦不信有極樂不信生
極樂國。其志猶豫無所專據。如此二人亦得
往生也。第七經教者。經説有三決定。一作
業決定。如云有決定者必得成就觀經説念佛三
昧修者必成
二見佛決定。如言是人必觀阿彌陀如來
大集賢護經
説修因時
三感果決定。如云一切定生無量壽
佛極樂世界謂讃淨
土經
教文既有決定之言。故知
甚易。上生經云。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樹
下亦得値遇云云經教自致不定之説。誰敢爲
決。二教相對疑決。自分依經起行難易可辨。
七義相對亦以如此。問。上生經慈恩疏下品
云。□惡果生於季俗之末。佛前佛後長於無
暇之中。欣生淨土妙行不成。若冀天宮恐勝
因無淨土。雖無惡染聖教自有參差。天宮雖
有欲樂。道理定無疑惑。厭塵境者觸事染而
不染。耽欲樂者是事不染而染。戒業缺然
福惠淺薄。佛既應物機而現穢。凡亦契聖境
而欣生。上聖上賢皆爲此業。下凡下位何得
越之。故行同者皆應專習。率已穿鑿。望充
生因已上此中正明兜率應假。其旨可爾歟。如
何過耶。答。群疑論中明十二優劣已云。然
此二處往生。並是佛經勸讃。隨人所願依
之修行。並得往生。咸蒙利益。如志求兜率
者。勿毀西方行人。願生西方者。莫謗兜率
之業。各隨性欲任情修學。莫相是非。若遞
相非便是魔業。何但不生勝處。亦乃輪轉之
途。諸修學士當思勉勵已上此中既言並得往
生咸蒙利益云云但可兩是。何得相非。蓋相
非既是魔業。誰敢不愼乎。又慈恩疏自云。故
行同者是應專習云云是知偏勸上生。但爲
行願同者而已。該釋不尋他志樂也。然諸師
互讃一方。各引有縁。故其言義並有不盡
也。今所引疏文之中。言淨土雖無惡染等者。
西方淨土無女身故。雖勝而聖教參差。以有
攝種別明意□等説故。猶恐凡夫難趣也。通
之先徳二意。可唯願無行爲別明意耳。二云
望報佛土言別明耳。若約化淨土□非別明意
也。言天宮雖有欲樂道理定無疑惑者。天以
□□境正爲巨患。而是欲天□凡夫得生理
定無疑也。言染而不染者。遍染境之患也。雖
有此言而於凡類猶爲難脱。言戒業缺然等。
意顯淨土難及也。今謂於生天此亦爲妨也。
言上賢皆爲此業者。馬鳴龍樹豈非大聖。惠
遠僧叡是爲上賢矣。恐百本之疏主致一言
之遲滯歟。何厥師之謬乎。蓋故示不乖耳。如
迦才以空地辨優劣。以人天分□易者。豈
復爲理盡乎。又要決於來迎。定有無擧加力
辨難易。只是一往之言也。推其旨歸並通理
爲正矣。而今專依西方者。亦非無差降故也
已上已明七
種難易也
 問。天台十疑云。求生兜率一目
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挍大有優劣云云
西方有願力光明力。
兜率有退有不生
今案此文。直申自義優未
遣他人疑。夫極樂凡□雖生而多時不見佛。
兜率具縛感報須臾即遇聖。此難何通耶
答。學者或捨西方而求上生者。多起自此也。
然兜率有外院。如師子覺生外處。去此以來
都不見佛。十疑云。文擧此以答即解前疑。故
生天者未必速遇聖。又西方者於花胎中亦
□佛。而悔先罪經説
明也
又聞彌陀觀音説法
他宗
又於花胎中修十信滿。賢首位中得海
印等塵數三昧。故知下輩於花胎中能得見
准淨影
釋云爾
然經文云五百歳等不見佛者。且據
外相得顯差降。彼土三輩九品果報差別外
相使爾。若約三昧神通等力。纔生即得見佛
聞法。又本願云。生者皆具五通□説。彼土
衆生相之肉眼徹見靡不分了云云故知外□
雖隔見佛。而果報眼耳能遠見聞。不妨見佛
聞法益也。化生諸根頓得具故。何畏見佛之
遲脱乎
問。菩薩處胎經云。西土去此閻浮提。十二億
那由他。有懈慢國。其土快樂作倡伎樂。前後
發意。欲生阿彌陀國者。皆染著懈慢國土。不
能前進生阿彌陀國。億千萬衆時有一人。生
阿彌陀國云云准此經説難得往生耶 答。群
疑論第四解此云。只由此經。有斯言故。善
導禪師勸諸衆生。專修西方淨業。廢餘一
切諸願。唯行西方一行矣。雜修之者萬不一
生。專修之人千無一失云云隨願往生經言。
令諸衆生專心有在。諸往生者悉隨彼願。故
知離行墮懈慢國。專其蒙者生安樂刹。又報
淨土生者極少。化淨土中生者不少。故經別
説。實不相違已上感師記
有二釋也
禪林十因云。設宮於
邊地爲引疑心之者。假懈慢於道中以接雜
修之輩。勿於易□之處自作難生之想也云云
處胎經自云。自不殺生。亦教化不殺生有
此。福報生無量壽國云云今謂准感師初釋。准
樂西□不願餘生。而修善者名爲專修。唯生
淨土。設不專修墮懈慢國者。准十因外雖暫
滯懈慢。而遂得生極樂耳。若依群疑後解。雜
修之者多不生報土。處胎經説據此以明。雖
雜修之者□多生化土。觀經等意據此而説。
若准此釋。雜修之者生懈慢國者。即以安
養化土爲懈慢耳。平等覺經中下輩邊地胎
生對懈慢説事云相當。故知。二經言辭雖少
異而定義不殊也。經言由不殺福生無量壽
國者。由前娑婆修不殺業。生極樂界壽命無
量。此意即顯已生無量壽國非復轉生也。若
不爾者。平等覺經下輩應墮惡道。佛威神力
引之去耳。於懈慢者應生極樂。佛何不攝任
而墮之。故知懈慢□□胎宮。心不牢固者即
疑心也。若爾既懈慢留難之畏。誰□□修不
定之因哉
問。去閻浮道數與極樂不同。何二處即一耶
 答。感師云。故經別説。實不相違云云
阿彌陀經説極樂去此道數。由□□異遂致
不同。准此二經言雖改反義亦應一若依現文。
十萬億者
少。十二億那由他者乃多。豈可以此爲道中耶。故知不
必如文數也。且應言數四天下故言十二億那由他也。故
云此閻浮提也。既去此四天下
亦以四天下顯去數量。云云
問。雙卷經云。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云云
此文雖有易往之言。亦即言無人。應是無其
往生人也。若無往生人。其土應難生。若易
往者即應有人。何復言無人耶 答。淨影義
記云。修因即去名爲易往。無人修因往生者
尠□故曰無人云云若任理而言。一切凡夫皆
可修因得生。而教□不發趣不修因故。不生
者多。生者乃少。故云無人。非但修因故易
生。亦修因爲易也如是人於易往之所而
誤爲難。不欲趣也
問。嘉祥觀經疏云。發菩提心以爲業主云云
如今凡夫心狹。誠亦不堪發廣濟之心。何得
輒生淨土耶 答。上生經亦□□敬無上菩
提心者。當作是觀。又經名觀彌勒上生。觀
發菩提心云云若畏菩提心不樂西方者。亦
應不兜率天也。若言但□愛敬□土菩提心
耳。非即發心者。愛於發心即近發心。西方發
心亦近發心。故經自云。生彼國已蓮花敷時
方始發菩提心。故知。此方但是愛敬隨順爲
發心耳。又彌勒經文亦應直發心也。愛樂菩
提之心發。名愛樂菩提心也。若爾行者須亙
通之道理。互許其外而推宿縁之所引各立
其行。若怖畏餘教而妨礙他行。非但不生
樂處。還應墜墮惡道。汝不彼五劫泥梨之説
哉。又不恥彼殃咎未盡之言哉稱讃諸佛經云。聞
讃彌陀爲毀謗者。
五劫之中當墮地獄具受衆苦。平等覺經云。聞淨土法
門都不信者。此人從三惡道來殊各未盡并略抄□□
夫淨影慈恩欣兜率。皆許西方爲易往矣。天
台嘉祥□安養。未廢知足。言難生也。若後
學闇期道更互作謗。近背師資之儀。遠失佛
經之旨。宜止諍論以專自業。若疑比校難易
推求優劣者。徳在勵惠學失於□專心。學者
宜須消息之也
安養知足相對抄
 久安二年三月九日抄畢 末學珍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16 117 1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