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通禪師語録 (No. 2563_ 愚中周及愚中周及編 ) in Vol. 81

[First] [Prev]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作一頌相贈云
歴劫相承底模樣。能來大器揚宗猷。莫言
不上時人眼。自有先賢&T047368;所由
  熙公侍者自號春山。因爲隨喜乃頌之

洪鈞一轉勢増雄。草木歡顏花自紅。透頂明
明宣祖意。東皇仁育大和中
  次蘂侍者拜松崗觀音韻
丁已夏。問安投雲門。即出述松崗觀
音大士縁起之巨軸。教予隨喜。拜讀一
遍。不覺三歎而不得已。輒託高侍蘂
公。結勝因耳。後之攬者不以不自
量見誚爲幸
應身三十又三尊。悲願超諸甚耐煩。馬首
雷鳴驚睡夢。漁人鯤化破迷昏。丹霄只尺圓
通境。金碧玲瓏入理門。今日爺娘所生耳。方
知天地本同根
佛徳大通禪師愚中和尚語録卷五

孔仲尼有言。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佛徳
大通禪師。滅後五百年。雋孫英冑。綿綿不
墮其業。遺風餘烈。亙於今而振矣。蓋其
流深則應觀其源之高也。嗚呼彼言象徑
跡。豈堪能窺&T055693;乎哉。然至其布諸遼遠
垂諸永久之方也。亦自非藉夫副墨將
無由弘闡。是其勢必令然也。所以有禪師
平常遊化三昧語録者幾多卷子。而未脱藁
也。今也合山諸老禪位。乃謀鏤梓用布垂
諸永遠。而命校焉辭以不敏而不允。
却顧亦同與于松源之一脈。於此乎不確
拒。竟任其責爾。若後覽者。不從事副墨之
際。直向參寥未議之先寓目。則庶幾斯文
亦與天壤同不朽
  寛政五年龍集癸丑首夏之日
  丹陽前福林此源氏清遠謹跋

高祖曾訪道於異域。採師於金山。慕休翁
古佛行解相應語言三昧。而也機宜投合後。
留在之中彼有癸亥集。歸朝韜昧了。旺化之
際此有丱餘集。祖雅古高清。懷不得止。只
一時應機之言句。而全是此文餘光耳。或
曰。一師之著集。如無上堂語者。不足曰
某師之語録。殊不知。昔中峯本禪師所住一
生稱幻住。而不必於時無之定規。唯以辨
道精勵之近要爲急務。彼師有曰廣録不
妨。是明證也。吾祖亦然也。頻遇檀請數赴
機縁。雖然不許久居。視京都國土之筵。則
如避於蠱郷。愛山林樹下之素。而自適
於恬淡。有一之謂甚豈可再乎之語。滅後
雖近于四百年所。此録于今無有開板。從
珍藏已矣。雖愜於祖之道意。不周於孫
之奉行。時乎比來山下兩足主席竹菴座元。
切激志望。募一山及與派下諸刹。不閲多
時壽梓謀鎭長印行焉。聞者靡不嘉嘆。於
戲不唯使祖道轉發光明。抑亦爲密行永
垂來鑑。不復善乎哉
  天明龍集甲辰孟春日
瑞岩派下劣孫七十五翁佛惠元丈謹跋
佛徳大通禪師愚中和尚年譜

金鰲山頂。楊子江心。藏身屏跡。攀高釣深。平
呑佛祖。眇視古今。一生家活掩不得。煨芋
香散傍台襟。敬奉鈞命謹賛
  老比丘禪英拜書
  右南禪靈仲英公賛見存丹之金山 霞谷養眞百拜
謄寫


晦迹韜光以安心空門。是道人之本志。立號
易名以褒寵旌異。是王者之良規。丹州路金
山愚中和尚者。賡靈山單傳正音。得少室密
付的旨。雖寄身於林壑。而名喧宇宙。其道
甚尊顯心切慕之。諡曰佛徳大通禪師
  應永十六年九月十四日

佛徳大通禪師愚中和尚語録
  住甲州圓福寺嗣法小師禪慶編
年譜
後醍醐天皇元亨三年癸亥 師濃州岐縣人
也。其先勢州藤氏之族。因事來此縣。數世
居民間。父嘗愁無嗣。構堂於宅傍。安以觀
音像。晨昏禮敬祷得男子。經年不怠。一夕
母有靈感而孕。方誕之日。瑞香盈室。隣里
驚異
正中元年甲子
二年乙丑
嘉暦元年丙寅
二年丁卯 師五歳。一日手持普門品。就父
求教。父請比丘授之。隨教隨誦。比丘
以爲夙薫。彼觀音像前有盤陀石。師就其
上。禮拜念經以爲日課。父謂天性
三年戊辰 一日有異僧。授師章句曰。性
海無風。金波自湧。師問其來處。答曰。我
自奧州來。言訖出去。師奔白父。父怪而追
之。不知所往。乃驚嘆曰。此文甚深。去奧
州者。幽遠之謂乎
元徳元年己巳 師七歳。父携詣郡之東山
教院。啓一大徳曰。此子敏黠。願隷左右。
習以經書。若到長成。必歸於吾。付以家業。
大徳一見器許之。愛超等夷。師&MT10773;學釋典。
兼習魯誥。左之右之如取懷物。同學皆立
下風
二年庚午 是歳。師父從事於隣郡。忽遭横
&MT10769;。將受刑戮。盡室親眷憧惶奔馳。師獨
詣觀音像。怨訴祈念。從旦達夕。父果獲
脱。&MT10770;知師之誠心所感。特加愛重。師從此
深厭世相。凡厠嬉戲之筵則蹙如。毎入講
論之室則欣然。一日作和歌一首書屋壁。
頗抒有爲變遷無爲眞常之旨。見者靡不感

後伏見皇帝長子踐祚元弘元年辛未號光
嚴院
二年壬申
三年癸酉
後醍醐天皇再祚建武元年甲戌
二年乙亥 師年十三。父詣大徳。欲與師
歸曰。此兒處俗。維其時矣。大徳曰。此非
泥中物。他時必冲霄漢。我爲法惜人。若
能得贖。雖命惟輕。而父不允許。歸父半
歳。切求出家。父母&MT10769;之。因廢寢食。父母
百計慰諭不可。於是父母欲成其志。師
聞叔父妙南禪人從正覺國師於臨川寺。白
父曰。若許我出家。願歸禪宗。南公在彼。
天之相我也。父母曰。此兒自奮如此。豈小
縁乎。宜託南公以投國師。明旦赴京。既
至京訪南。具陳其志。南曰。我是一箇間
人。豈受親眷煩累乎。何況國師門庭峻嚴。
而非少生劣機所堪。速去。師涕泣曰。遠
離郷井。已達寶所。縱受棒殺不去。南公
不勝撫憐携詣函丈。國師一見乃曰。此兒
骨格奇異。頗有博達相。宜名周及。即與剃
落。又以長身呼高沙彌矣。乃命依春屋
三年丙午 後伏見皇帝第二皇子
踐祚。號光明院
師依止春屋。屋
禪定餘暇。教以禪録。歴耳不忘。過目必
誦。屋奇之。白國師曰。高沙彌伶利。某如
今事繁。願付一耆衲。以與妙密鉗鎚。因茲
令侍鑑翁。翁時爲第一座。徳望最高。師自
業精進。奉仕不怠。旁又親炙龍湫默菴。日
増見知
四年丁丑 國師有題友雲菴偈。洛下老衲
競和。國師顧師曰。人稱爾聰敏。試和看。師
應聲曰。巖樹陰森日易曛。無心來往洞中
雲。凝然一榻乾坤闊。物外逍遙趣不群。國師
稱賞
暦應元年戊寅
二年己卯 國師一日講信心銘。師謂默
菴曰。夢幻空華何勞把捉。某於是知前前
非。菴乃聞于國師。國師曰。高沙彌饒舌還
添非。&MT10770;許做僧。受戒睿壇。歸居臨川。有
勸之者曰。子於外學未嘗染指。恐缺博
識。且要渉獵。師曰。若依本分。佛語祖語尚
不可學。況於異端乎。雖如此支遣。實又
思茲。一日密抽單位隱居城北。是歳十七

三年庚辰
四年辛已 師掛錫於建仁。蓋爲知叢林規
矩也。一日長老上堂。師有所疑。乃上問
訊。所疑不決。退思曰。今天下列刹此寺爲
古叢林。居住持者。非萬人之傑。則千人之
英也。而淺易如此。我又誰依。不如尋知識
於大唐。由此切南遊之志。今茲上皇創天龍
寺。遣商舶求藏經於元國。於是喜而託之。
秋發博多。冬到明州。大守鍾萬戸以爲賊
船。舳艫數千防海上。商主通書以陳。疑怒
不已。愈嚴禁防
至正二年壬午大元順宗年號。乃
本朝康永元年
踰年猶不許
上岸。船中水盡數日。師與同志修圓通
懺摩法。以祈雨水。密雲忽布。大雨滂注。船
中數百人。飮之得活。鍾氏奇之。獨許商
人貿易。師密引一商人。告爲求法來。彼慨
然夜棹小舟邀。師直過明州。泝江而上。
聞月江退居於曹源。兼程進謁。江感其遠
來。垂慈提誘。是年二十歳
三年癸未本朝康
永二年
師晨參暮扣。孜孜參究。兀
兀如癡。江甚愛之。書愚菴二大字并偈遺
之。因以爲號。偈曰。拙而且古直而方。誦帚
忘苕帚亦忘。紫氣無端出峯頂。勞他賢
者到巖房師後改菴
作中
江一日謂師曰。老僧
間居不行叢規。儞逾萬里寓此小院。實
爲可惜焉。須去大方觀此土禪席盛美。異
日扣我巖幽亦不&MT10769;也。師因辭去。江以偈
送曰。贈君一滴曹源水。漲起江西十八灘。八
十四人草窠裏。齒牙交下髑髏寒。師往掛錫
於道場。有密禪人。與師同郷。有慈悲種。
衆推稱菩薩。蘊日者術。屡勸師曰。公縁
不在此。宜參方去。吾在此土三十年。諸
方老宿門戸多所參扣。公欲參那底善知
識。我隨其所欲而爲控入。師曰。行解相
應。得語言三昧之人。欲親近耳。密曰。金
山即休和尚。乃公之師也。&MT10770;偕行。其夜休
夢。佛印元禪師。威儀堂堂入山門來。明旦
以所夢謂衆曰。元師一代宗師。而此山之
中興也。是爲吉徴。今日必有俊衲至。師果
通謁。休開室迎接。待遇甚渥。進茶果次。休
指柑子問曰。日本亦有麽。師曰有。又指栗
子。師曰有。休曰。佛法遍在一切處。來到
此間作什麽。師曰。不到此間如何見得
和尚。休曰。目前無闍梨。此間無老僧。師便
禮拜。休曰。此子可教。乃令近侍
四年甲申本朝康
永三年
休命充内書状。凡緇素獻
酬尺牘令師皆代。時金山火後重建佛殿。
命師書上梁文。古今名賢題呑海亭。詩篇
字劃殘缺。命師改書。一日數官人來題詩。
皆曰。請日本及侍者書之。師出代又作詩。
數官歎服
五年乙酉本朝貞
和元年
師年二十三。移擇木寮。職
罷持淨
六年丙戌本朝貞
和二年
休命侍衣鉢。師晨夕商量
諸家宗師語脈。靡不參決。間又披閲藏經。
時有耆衲皓玉山。精錬教乘。師就質性相
旨。諸義炳然得無礙塞。一日慨然曰。夫佛
祖道離文字語言相。吾動囿於名相膠於
文筆。不能洒洒落落。何愚哉。乃詣丈室扣
至要旨。休曰。擧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
劫悟。切莫摘枝葉。退呈所解。休叱曰。不
見道。言無展事。語無投機。滯句者迷。承
言者喪。又擧夾山見船子因縁。徴詰曰。儞
只向他欲開口便遭打落水中處看去。師
蒙垂示。泫然泪下。自是頓息身心。如枯
若槁
七年丁亥本朝貞
和三年
一日休謂師曰。昔大慧在
梅陽入室。時鼓山長老潜混衆底。慧擧竹
箆曰。喚作竹箆則觸。不喚作竹箆則背。
喚作什麽。山出奪取竹箆。慧敲卓子曰。喚
作卓子則觸。不喚作卓子則背。喚作什
麽。山踢倒卓子。慧指虚空曰。喚作虚空則
觸。不喚作虚空則背。喚作什麽。山打筋
斗出。言未了師脱然契會。即呈頌曰。不知
禪者非禪者。二十餘年只一疑。打破鼓山
塗毒鼓。普天匝地盡彌彌。乃辭歸日東。休
以偈留之曰。雞聲唱徹炎天曉。已向聲前
契祖機。楊子江流東入海。臨流未可買舟
歸。休有雪子吟。師和曰。谷響若非眞賞
音。松風永夜不鳴琴。更令雪曲別相似。林
下誰人免陸沈。休謂人云。及子得。又自賛
頂相與師曰。妙高峯頂行舟。楊子江心走
馬。唐人不識這容儀。付與日東及侍者。是
歳朝廷勅金山修水陸會。老宿大官儼臨
法筵。一時勝會也。東西兩序拔其尤者。命
師充東藏職。月江有頌。數首賀曰。金烏
玉兎如梭急。八駿如何追得及。滔滔楊子大
江流。夜半穿靴水上立。龍宮海藏盡豁開。赤
手抉得摩尼來。萬仭龍門一躍過。不假霹
靂轟春雷。者回重入徳雲室。不用參尋
經七日。金鰲背上棹臂行。盡得眞人好消
息。碕楚石噩夢堂。參休次。見師甚喜。楚石
寄頌曰。信得及時明得破。無邊海藏盡掀
翻。休翁古佛呵呵笑。鎭海明珠只一丸。師
次韻爲謝。由茲名喧諸方。一日有亡僧。
請耆宿并頭首。各演佛事。衆中有忌休厚
於師者。俄於。闍維場請蓋棺佛事。師率出
唱云云。一衆吐舌。諸方傳譽。是歳二十

八年戊子本朝貞和四年光嚴院
長子踐祚號崇光院
師又居衣鉢
閣。休常屬知事僧曰。宜設異羞奇膳以
待及藏主郷人往來有不虞求。是故和僧時
指金山爲安息處。石室龍山時時往還。石
屏抱疾來。師迎加醫治。嚴寒衣薄。與堵羅
綿被。不久得差。古源觀師與耆宿評論寺
務指揮行力曰。及藏主前身必此間人。否
則語言圓熟安如此耶
九年己丑本朝貞
和五年
師自編著述呈休。休序
於其首。題曰癸亥集。虞伯生跋於其尾
十年庚寅本朝觀應元年。
時師二十八歳
臘月。休示微疾。顧
師曰。此病不起。孟春過半。必取滅矣。吾
殘息未絶。儞速歸日本。甚愜病懷。師曰。
某執侍七年。今何特地乎。數日休又曰。時
不可失。師退思&T047368;。嘗辭母約曰。過十喜
秋必歸省。今偶然耳。乃詣丈室告辭。休且
且悲。乃命筆曰。日東周及藏主。自侍香
典教至居間。皆得以代昏耄。檢閲之勞可
嘉也。今其歸里。偈以勉進云。偈曰。裴寺
相親閲幾秋。左控右索出時流。機輪三轉
輪元淨。定慧雙詮慧匪修。睡虎耽耽抛故
穴。游龍矯矯奮靈湫。好翻一滴長江水。漲
起東方廣海州。後龍山次韻曰。參扣金山
已七秋。洋洋韻度異常流。藏無大小都容
攝。道絶功勳不用修。但得擎頭還戴角。
自能倒嶽又傾湫。蒼生渇望多時也。霖雨何
妨遍九州。休亦囑曰。儞歸郷國。不要出
世。須是山林樹下得坐披衣。專一做靜地工
夫長養聖胎。他時異日向孤峯頂上發揮
吾道去在。師作禮而退。便至明州
十一年辛卯本朝觀
應二年
三月解纜。海程經日。風
波多&MT10769;。檣傾檝摧。七檝六失。北野天神如
夢有冥助。四月達博多津。龍山喜師至。相
伴赴洛。到赤間關。有大鑑舊題。師和云。到
赤間關訪故蹤。城門直對海王宮。波沈寶
劍蛟龍護。島壓明珠舟楫通。樹色滿樓還
細雨。鐘聲&T056123;岸又回風。瞻望頗覺皇都近。五
色雲浮日上東。六月達兵庫津。數日染疾
寓廣嚴寺。七月復初。將至濃陽省親。時
正覺國師灼化於京師。默菴遣僧迎師。師
告以易法嗣事。菴以聞國師。國師曰。渠
遍參南方知識。何忘覺城東際。菴告此旨。
師歸省。國師出&T051759;。因問春秋。對曰。二十
九。國師曰。儞青年往還萬里。我幸長壽再
得相見。在茲相伴。甚愜老懷。乃許掛塔。維
那報以衆盈。國師曰。堂中有病僧也無。曰
有。國師曰。令彼起單此參堂。東陵住天
龍。與國師日夕往來。命師通事。有僧自
江南歸。傳佛通計并遺偈。偈曰。生也不來。
死也不去。出頭天外看。日輪正卓午即休勅
謚佛通

師擧哀作偈云。臨行猶道不來去。又是
福州人肚腸。癡囝不承即罷業。蒼天聲裏泪
痕長福閩子曰囝。父曰即罷。福州人弄肚腸。
故曰。又是福州人肚腸。佛通禪師福州人也
九月
國師遷化。會下僧太半散去。師曰。我少年辭
去。今來遇寂。不獲奉&MT10773;。宜就塔下心喪
三年以報受業恩徳。故留臨川。臘八龍湫
寄偈云云。師次韻酬曰。未決如來一大縁。
春風南國幾啼鵑。歸來臘月忽初八。孤負明
星又一年
文和元年壬辰 正月十九日。値佛通忌。有
頌曰。金鰲背上覓通津。沒興遭他脱賺人。
一曲楊華多日泪。又添柳色雨中新
二年癸已 師年三十一。龍山受勅于南禪。
訪師於臨川。請云。江南叢林以書&T047368;爲重
任。茍無其才則闕焉。公也異域之莫逆也。
願以舊好而居此職。師不獲已而就焉。翌
日作淋汗疏。山覽曰。老作實無一字遺恨
耳。東陵居東堂。稱賞曰。此位得人矣。至結
制秉拂。僧問。唱誰家曲。宗風嗣誰。答曰。楊
子江頭楊柳春。楊華愁殺渡頭人。其夜果有
不意之變。退寓于少林院。竺堂住萬壽。請
師充紀綱。以瓜葛好輔之
二年甲午 師又回少林。四來兄弟憧憧不
絶。一夕憶佛通之懸&T047368;。慨然曰。春秋之富
漸將&MT60339;。林丘之素不可愆。翌日發足
四年乙未 師寓止于攝陽栖賢寺。住持教
外高識博達。辨若懸河日夕道話。稱師高

延文元年丙申
二年丁酉 師居播州安田北山。語人曰好
靜處太適野情
三年戊戌
四年己亥 師出安田。一冬一夏處處住菴。
枯槁冷淡而居
五年庚子
庚安元年辛丑
貞治元年壬寅 丹州神池有教院。彼有久
嚮師風者。預構小菴迎師。師應之
二年癸卯 一夕有僧。來求隨侍。不許。徘
徊菴外數日不去。師感誠素相容坐期。此
僧沈靜寡言。不臥不眠。汲水拾薪。奉事拳
拳。解制夜月下唱曰。諸法同鏡像。亦如水
中月。凡夫愚惑心。分別癡恚愛。唱訖而去。
不知所之。師後語人曰。彼異僧也。特來
欲驗我行業。雖然早是被老僧勘破
三年甲辰 師尚嫌山淺。入槇山隱于西
巖。其山深遠幽邃。無人能到。樂而居焉。一
日有偈。書壁曰。有箇禪翁無所能。幾年
孤負&MT90182;人氷。特來禁足西巖屋。做得雲中度
夏僧。既而山童樵夫自然相狎。胥吏氓黎遠
近往來。夏畢逃去。次前韻曰。萬事拌心
無不能。寒巖一夏坐層氷。秋來忽有他山
興。啼鳥聲聲佛法僧。即往丹之後州。結菴
於世野山
四年乙已 師年四十三。出世野移州之漆
原。于時英靈仲居金山天寧寺。師之南禪
舊識也。檀那大中臣那珂宗泰慕師道。與靈
仲相謀。虚金山堅請。師謂。金山江南縁遇
之地。乃往而應。衆僅十餘員。印四次香。八
時禪坐。餘乃誦經呪以消息。或雪中冷坐。
減服遠爐。或月下立禪。自夕達旦。非勇
猛精進者。則&MT10769;預衆員。小根劣機望崖而
退。或問曰。既是爲禪和子。何必毎日孜孜
念經呪。所不取者也。答以偈。偈云。黄金
實是非泥土。泥土且從何處來。爲問世間
多智者。分明指出絶疑猜。却問曰。變大地
作黄金者。指黄金爲黄金人。優劣何如
也彼無以對之
五年丙午
六年丁未
應安元年戊申
二年己酉時師四
十七歳
石室居天龍。送中賛侍者
參師偈末云。龍門年老無龍句。且聽丹山彩
鳳吟。又云。爲問愚中除我外。舊交誰是白
頭翁
三年庚戌 少林同門欲起師住栖賢。辭以
頌云。見齊師尚減其徳。跋鱉爭追天馬駒。
但願同門衆禪伯。莫令小弟出山隅
四年辛亥後光嚴院長踐
祚號後圓融院
五年壬子時師五
十歳
龍湫寄頌招。末句云。前修
曾到高安後。不忘烏藤六十恩。師次韻酬
曰。上有乾兮下有坤。如何敢發一虚言。直
饒化得身千億。端的&MT10769;酬師大恩
六年癸丑 横山特峯毎毎謂衆曰。汝等何
不參愚中和尚去。由是彼會裏僧競來求
相看。師不許。彼亦不去。山中山外處處群
居。師曰。老僧不會禪。又不明道。諸衲群
居。彼此何益。不如老僧出山去。檀主聞
之。燒菴逐僧。然四來亦不絶。師堅閉門
不應。倘有&MT10769;迴避。皆以交友相接。師常
呵責參徒用坐具韈子。或問之。對曰。坐具
韈子欲何求耶蓋取徳山道莫展炊巾這裏無
殘羹&T059575;飯之意耳&T059575;音搜。飯壞。
俗作
餿
七年甲寅
承和元年乙卯 冬大雪。時有心源老人。洞
下飽參也。見師冷然孤坐云。山形拄杖猶
不如師天眞也。師云。公莫作普州人好。
因作頌云。寒酸實有天眞樂。四立壁中三
脚驢。況是夜明簾外客。山形拄杖豈相如。源
云。山形拄杖外。請爲我説家傳拄杖本末。
師亦云。吾家拄杖不方圓。越出威音古佛
先。謾把有無論與奪。芭蕉未會祖師禪。臘
月十四夜看宗鏡録。忽聞迅雷作二偈。其
一曰。慣鑚故紙不間眠。也解通霄磨碌甎。
忽被雷驚申隻脚。依然踏著舊青氈。其二
曰。禪中教與教中禪。&T056123;得虚空作兩邊。雪
裏梅花如不別。西來玄旨赤烏年
二年丙辰時師五
十四歳
普明國師在于丹後州雲
門。欲識師去就。時時相招。師以偈謝云。今
日明朝月又年。病身匍匐渉迀延。太虚一
片磨秦鏡。方寸何勞關口宣。國師有雲門
一曲軸。命師跋其後。師賡其韻云。靈根同
氣不同條。毎恨身因何所招。一曲頓令忘
彼我。徳音豈假九成韶。國師云。此偈以足
看心肝。假使九牛牽。他也不回頭
三年丁已 正月五日。夢中有感。自號岳
松子。因作頌&T047368;曰。祝融峯頂萬年松。化作
斑鳩入袖中。應是&MT90171;涼天下者。爲君葉
葉起清風。此歳夏。問安投雲門。國師作偈
謝來訪。師次韻曰。老禪方丈日如年。落得
細論文字禪。刮瞙須還金色佛。煉丹豈若
地行仙。夢中榮辱有何命。毫末功名未必
天。風月打開無盡藏。破沙盆内煮山川。又
呈一頌。有等間潤色三春雨。造次清談六月
氷之句。國師以稱絶作
四年戊午
康暦元年己未 師於寺側別搆一室扁
大因。屏居宴如不通人事。雖侍奉僧罕視
其面。或拾果經旬。或喫粥度夏。山禽野鹿
就手而食餘果
二年庚申
永徳元年辛酉 師訪舊識於丹州。取路詣
九世戸。有頌題天橋曰。天橋不可不來
遊。足見神仙巧運籌 巨蟒蛻鱗横曝骨。長
鯨露背未擡頭。蟠桃結實乾坤老。溺水無
波日月幽。夜半憑誰藏袖裏。持將歸去壯
皇州
二年壬戌太上皇踐祚後
圓融院長子
三年癸亥 九月晦日。遇正覺國師遠忌。設
齋以述二偈。其一曰。鳳凰枝上落巣兒。脱
死巓崖何所依。丹穴霜楓今日雨。可憐滴
滴滴緇衣。其二曰。三十三回唯此心。黄金
不得鑄黄金。眞風若許一言讃。天下龍門
超古今
至徳元年甲子
二年乙丑 今茲師歸濃之舊里。營父遠忌
兼省後母
三年丙寅
喜慶元年丁卯 有僧擧曰。昔有一座主。
問覺仙長老。如何是教外別傳旨。仙答曰。
別都頓宜壽。師即曰。予當初若得見之。即
與此頌看他如何。頌曰。撒手懸崖未十
成況乎起念作經營。勸君欲達吾宗旨。且
待泥牛水上行
二年戊辰
康應元年己巳時師六
十七歳
 二月。師謂徒曰。吾居
此久 棄去數回。而因檀信有縁不&MT10770;
志。偏似熟處&MT10769;忘。不如逾海浪遊 侵夜
與同志四五輩遁去。有留別擬古二首。其
志。偏似熟處難忘。不如逾海浪遊 侵夜
與同志四五輩遁去。有留別擬古二首。其
一曰。昨日寒谷氷。今日東流水。笑而將出
門。有憂亦有喜。其二曰。將謂有許多。元
來無多子。大聖現泗州。一去三萬里。乃遊
于土州五臺山。締菴於新田山中。同郡有
韮生山。師惡其名不雅。改號二老峯。和言
相近故。蓋又擬廬山五老峯。解制後將移
於彼。一夕海上惡風怒號。波濤若山。有小
舟來。飄飄如葉甚危。師不忍見。燒香念
呪。冥乞求護。俄頃風靜浪恬。忽金山檀那
父子相追乘此舟來。師感而曰。因縁諒不
淺。相將歸金山
明徳元年庚午 三月八日。遇横山特峯十
三回忌。其徒請師拈香説法。共前夜拜遺
像而述偈曰。孤影臨崖能幾時。祖宗累卵
豈堪支。不敲常照寂場戸。我此心肝説向

二年辛未 是歳金山檀越。罹逆臣餘殃。將
遭族滅。頼師道力。立得平安
三年壬甲
四年癸酉 師因看宗鏡録。著禀明鈔
應永元年甲戌時師七
十二歳
八月。登普甲山居雲
莊菴。有偈曰。年將八十可言老。事昧尋
常豈免嚚。但願雲莊丹穴裏。看山看水得
&MT10755;身。細川京兆時守丹州。遣州留守堅
請師回金山
二年乙亥
三年丙子 三月。出金山遊紀州。寓于
寺。七月。安良見運勝居士。創龍門菴請
後改禪
頭寺
四年丁丑時師七
十五
 與衲子十四員坐夏夏末
示衆曰。龍門一衆玉稜層。内證還如寒谷
氷。不向鑊湯爐炭避。頓明心地絶炎蒸。
八月出龍門。將赴九州。道經藝陽。小早
河平氏春平。久欽師道。忻然相迎。要爲師
營精舍。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乃名寺爲佛
通。蓋志慕先師也。衆僅十餘輩。晝夜禪
誦。與金山規矩同
五年戊寅 方來衲子漸集。擺撥不去。山間
野外木食澗飮。蓋欲伺餘光於壁外焉
六年己卯 寺門右邊。奇巖抽地千尺。怪松
盤屈。垂蘿夤縁。其上有布水。名銀九瀑。傍
構浴室。扁無垢界。師有偈曰。三千尺白碧
巖前。護法銀龍下九天。殊欲莊嚴無垢界。
碎崑崗玉作飛泉。丈室名觀瀑後改
觀白
山頂
造亭名含輝。風磴雲梯曲折而登。師題偈
曰。草鞋跟斷震岩谷。氷雪倶消一徑通。收
拾龍淵西面勝。和亭移在此山中
七年庚辰 七月。師有金山之行。因舊檀懇
請也
八年辛已時師七
十九歳
 春竊去金山。抵播州杉原
寓于安樂寺。去寺不遠有古禪刹。號雲
門。師愛其地幽僻。卓景徳菴。菴前有窩安
地藏像。像前疊石爲塔。名若耶。冬佛通檀
越堅請還藝州
九年壬午 怡雲來訪。袖中出一軸云。某東
歸時。道衡平和尚辱贈言三章。特來呈和
尚。意見于頌并序。序云。吾弟及長老看之。
必起三十年同參之懷。頌云。等間提起破沙
盆。三世如來一口呑。話到新羅誰又委。岳
聾直下海騃孫後侍僧問云。此撲句難會。如何。師
云。松源老後耳聵。故云岳聾。海騃
者。江南呼淮海人爲騃子。蓋指虎岩。平者予法
兄也。別來五十餘年。滄溟萬里外。不圖看此佳惠
又出十牛訣一卷曰。是吾祖癡兀翁之所著
也。乞師一覽。而跋後以傳後學。師乃跋焉。
今年秋。師去寺數百歩。別構草菴。小可容
膝。扁肯心。師盆倦應接禪寂于此。緊掩
柴戸。釘無言榜。書壁間曰。肯心毋勞讃
底沙。種豆何曾得稻麻。動用之中收不得。
三千里外摘楊花。摘楊花也好笑。夜來依舊
罷旋遶。衲被蒙頭眼還聾。始見心印甚奇
妙。甚奇妙兮不可量。無縫塔前甚彰彰。謂
之肯心謠。時師年八十
十年癸未 四來雲衲參扣不已。因茲諸徒
於寺外建向上菴。可容百餘員。傍造茆
堂。尋常説法上堂于此。厥後一箇半箇各
締小菴
十一年甲申 春退居肯心。痛斥參徒下語
商量徒取口辯。坐使眞宗流爲戲論。結制
日説偈示衆曰。老能題壁存何物。古佛
趙州只有無。爲報祖師門下客。萬般不若
觜盧都。一日有僧自九州來。持石像呈
師乃云。在昔八幡因地。在豐之御許山。修
道功成。號御許權現。後因天降八旒旛。號
八旛大菩薩。此石像者。修道時自所鐫本
地彌陀尊容也。某有夢感得故持來。願爲此
山之鎭護。師乃經始靈廟。不日而成。遷宮
之時。野鹿群至而鳴。人以爲瑞應。蓋國俗
以鹿爲此神之使者。冬金山檀那老病。痛
以鹿爲此神之使者。冬金山檀那老病。痛
念今一瞻禮。其子并孫特來白師。於是有
金山行
十二年乙酉 二月。自金山回佛通。建喜
悦堂
十三年丙戌時師八
十四歳
 尼松巖興造含輝爲師
塔所。落成之日。請師拈香説法。師述
曰。愚中老漢克承當。興造含輝占上方。便
爲松巖分半座。釋迦多寶佛同床中央安多
寶塔。左挂
師頂相。右
立松岩牌
師一冬宴安于此。檀施甚厚。普施
衆僧。輪次齋會禪坐。道話曰陪禪曰夜話
十四年丁亥 茲歳源相公遣小早河則平
求法語。師乃述勸發文答之
十五年戊子時師八
十六歳
 九月。相公差則平爲
使。請師入京。則平預慮師弗起。來致命
云。相公云。今天下不可一日離京師。我志
只在欲一瞻禮而親聽慈誨耳。又云。師若
不起。罪在儞身。籍沒儞本貫地。儞族受罪
者夥矣云云。師云。子今因我受斯責。豈以
老病辭乎。乃赴京師。十月某日。已到山
崎。遣使報相公云。老僧有誓。不可入帝
郷。須於城外相見於是相公命畠山細川
二官人。迎錧于伏見藏光庵。相公來參。禮
了不伸一問。悚然而去。特命&MT06552;隱。點城
外五處寺院。擇其所錧地。師皆不可。自寓
于等證院。相公又來參。便問佛法至要。師
曰。世尊二千年前。以佛法付囑國王大臣。
只如當時受佛勅底&T047368;得麽。年代深遠還
忘却麽。此事元來不從人得。今遠遠地。喚
老僧來爲甚麽。雖蒙所問。都無一法爲公
可説亦無一事爲公可付。直饒説得浩浩。
付得密密。於公分上翻成剩法。是故古人
云。從門入者不是家珍。還會老僧不説底
道理麽。若能會得。三世佛語。歴代祖語。一
切皆不過虚妄。又曰。今自天下太平。只
要相公平常安隱去如何平常安隱見。天即
是天。地即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
是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五穀豐熟。百姓
安樂。上下和睦。國家寧靜。如此而已。別無
佛法道理。雖然公到此。著力一回始得。又
出金剛經請講説。師擧經云。會麽。良久
云。三世諸佛及法。皆從此經出。未審此經
又從那裏得來。又云。世尊昔在給孤園。持
鉢乃至敷座而坐。當恁麽時。來曾措一詞。
善現忽出讃歎曰。希有世尊。善護念諸菩
薩。善付囑諸菩薩。且道。讃歎是甚麽。護念
付囑底亦是甚麽。又云。世尊一日陞座。文殊
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
下座。正是與此段一般。此段分明見得。餘段
自然見得。水到渠成。不用費力。則與老
僧所謂不説底道理。如合符契耳。相公信
受而退。乃賞小早河。賜以莊田。光榮未
曾有也。凡京洛緇素貴賤競來求謁。堅拒
不接。夜中潜出東山。將赴紀州。已到河
州。相公差使四追。小早河金山河州留守遊
佐。相追而至。有相公手書。叙以再會。師
迅筆回法語一篇云。奇哉奇哉。靈山會上。
龍袖拂開全體現。少室峯前。象王行處絶狐
蹤。畢竟如何。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
始應知。且曰。予本山林不覊之士也。然而
至化&MT10769;逃。枉應台命。古曰。一之謂甚。豈
可再乎。相公命藏光休翁慰謝。且曰。去留
任師意云云。師到紀之禪頭寺
十六年己丑 春相公遣金山持實。入山致
敬賜紫方袍。師謝以偈曰。拈華微笑祖師
禪。四七二三言外傳。超越前修慈意切。賜
珍衣覆野僧肩。師將赴藝陽。次泉州。相
公遣則平持實。留師回禪頭。不則回天
寧最好。師作偈獻相公曰。償却趙州行脚
債。自携藤杖在途中。因於來命重丘岳。
又向丹金投老蒙。相公甚懽。師夏金山。謂
衆僧曰。我在此不久。來秋必行脚去。有人
聞之。欲創寺迎師。師聞而笑。一日拈主
人公話示衆云。人人一箇主。面目悉端嚴。
鼻孔唇皮上。前三與後三。又曰。佛法無多
子。人生易白頭。汝等痛著力究取一段大
事云云。一夏入室道語。晝夜無倦。而緇素
相見。限七月十六日由此貴賤四來。受衣
盂者不可勝&T047368;。五月。相公使持實齎書。
賜紫伽梨沈香等。又求法語。師述坐禪銘
應之。又就山設故相國追修會。特請師拈
香説法。八月十五日。師携杖登山。於寺東
北隅定闍維場。其夜侍僧夢。有一大殿。梁
棟摧折落地。於是衆知師入滅時至。十七
日。僧示微疾。先是相公請預修佛事。涓取
二十四日。知事因師不安。屡乞前日營辨。
師云。相公涓取某日。老僧行脚有何妨乎。
二十四日。設大會齋。諸般佛事畢。自書香
語。付持實速歸京師。持實迫入滅時到而
不忍去。日將晡。師知持實未去叱曰。老
僧行脚決在明日。預修者延壽之善也。這
回以慶而復命。豈可兼凶而聞乎。速去速
去。自書棺銘曰。學得無爲日。心空及第時。
胡歌十八拍。節外復生枝。二十五日。有施
主設齋。師曰。昔純陀伸如來最後供養。得
福無量。彼今日飯我。且道。有何所得。良
久曰。有利無利。不離行巿。齋訖命棺置床
下。謂侍僧曰。汝等待我殘息絶。闍維莫移
時。莫剃髮。莫澡浴。中陰忌日。切不用營
齋供。晝夜禪誦。只如在日。各乞荷擔大法。
以報佛祖恩。即説遺偈曰。出行得好日。快
馬痛著鞭。萬回瞠其後。雲門豈爭先。又
曰。古徳曰。一切衆生不解如是常寂滅相。
憶想分別妄云有生死。夫常寂滅相謂本來
面目。赤肉團上壁立萬仭。向上一路千聖不
傳。汝等切莫向外馳求。言訖跏趺而逝。手
足屈伸不異平生。久而顏色不變。怡然有
微笑之貌。夜分以遺命荼毘。分靈骨建塔
于天寧佛通兩寺。平生所剪爪髮。僧尼安
奉。往往獲五色舍利。凡所住寺院。無大
小皆禁尼女入門。師閲世八十七。坐七
十一夏。九月十三日。勅諡佛徳大通禪師
今至寶暦八年戊寅
實得三百五十年也
  師南遊成辨。見于月江諸老偈頌。東陵龍
山石室三大老。唱酬推重。膾炙人口。昭
在人耳目。無幾而有不意之變。退應佛
通之懸&T047368;。普明國師云。才高謗起。法盛
魔生。況前五百年僧。而非今時底。禪慶
&MT10773;七年。凡所見聞。唯是撮其梗概。以
係其年。應永二十八年歳在辛丑正月
日 禪慶欽誌
舊跋
大通禪師蚤遊大方。投合明師的受&T047368;&T040879;
較復東歸。遠迹林下五十餘祀。暮年道徳
光明盛大。上及王公將相。欽之仰之。即一
佛出矣。世皆識之。不待載録。然而初度祥
應之非常也。中間出處之不苟也。以至臨
于鶴樹預剋時日蛻焉脱去。非侍于左右。
目撃事實者。孰得而審焉。禪慶上人久入
其室。總括初&MT10755;。作年譜一通以示予。簡而
不遺。質而不俚。庶幾乎播之四方。傳之千
載。使見聞者知有末法一段希有之事。仍
&T047368;矣。戊子十月。相公迎師館于等證也。予
携草堂先師肖像求賛。便書以賜焉。生我
者父母。成我者是誰。虚空有盡。爭敢忘師
之眞慈乎。以是觀之。法門瓜葛間。先師最
辱師知可見矣。予則願幸其道徳之傳永
永不朽也倍萬恒情。不亦宜乎。謹贅一偈
于編末。以志其喜云。祖詠曾編佛日年。尚
經瑩演璧歸全。大通來往兩朝迹。手&MT06279;卷晴
窓快覩先
  應永三十二年大歳乙巳七月
  法屬小比丘得巖拜書
煥章老人曾命工板行。置于京師經生家。近
年其家火。板亦爲燼矣。於此小師徳茂書
&T047368;。慨然募縁。甲之正經住持道燈。正安住持
正玄捨財。景逮上人施工。其志爲可嘉也
  永亨辛酉孟春日
  前金山一笑叟禪慶書之
年譜&MT10755;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