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洛陽伽藍記 (No. 2092_ 楊衒文撰 ) in Vol. 51

[First] [Prev]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怖應即殞倒。衆僧聞像叫聲。遂來捉得賊
胡統寺。太后從姑所立也。入道爲尼。遂居此
寺。在永寧南一里許。寶塔五重。金刹高聳。
洞房周匝。對戸交疎。朱柱素壁。甚爲佳
麗。其寺諸尼。帝城名徳。善於開導。工談義
理。常入宮與太后説法。其資養緇流
比也
修梵寺。清陽門内御道北。嵩明寺復在
修梵寺西。並雕牆峻宇。比屋連甍。亦是名
寺也。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
提達磨云。得其眞相也。寺北有永和里。
太師董卓之宅也。里南北皆有池。卓之所造。
今猶有水。冬夏不竭。里中太傅録尚書長孫
稚。尚書右僕射郭祚。吏部尚書邢鸞。廷尉
卿元洪超。衞尉卿許伯桃。梁州刺史尉成興
等六宅。皆高門華屋。齋館敞麗。楸槐蔭途。桐
楊爽植。當世名爲貴里。掘此地者。輒得金玉
寶玩之物。邢鸞家常掘丹砂。及錢數十萬。
銘云董太師之物。後卓夜中隨鸞索此物。鸞
不與之。經年鸞遂卒矣
景林寺。在開陽門内御道東。講殿疊起。房
廡連屬。丹檻炫日。繍桷迎風。實爲勝地。寺西
有園。多饒奇果。春鳥秋蝉。鳴聲相續。中有
禪房一所。内置祇洹精舍。形製雖小。巧構
難加。以禪閣虚靜。隱室凝邃。嘉樹夾牖。芳
杜匝階。雖云朝市想同巖谷。靜行之僧繩坐
其内。飱風服道結跏數息。有石銘一所。國子
博士盧白頭爲其文。白頭一字景裕。范陽人
也。性愛恬靜。丘園放敖。學極六經。説通百
氏。普泰初。起家爲國子博士。雖在朱門。以注
述爲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
建春門内御道南。有句盾典農籍田三署。籍
田南有司農寺。御道北有空地。擬作東宮。晋
中朝時。太倉處也。太倉南有翟泉。周迴三里。
即春秋所謂王子虎晋狐偃盟於翟泉也。水
猶澄清。洞底明靜。鱗甲潜藏。辨其魚鼈。高
祖於泉北置河南尹。中朝時歩廣里也。泉
西有華林園。高祖以泉在園東。因名蒼龍海。
華林園中有大海。即漢天淵池。池中猶有文
帝九華臺。高祖於臺上。造清涼殿。世宗在海
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館。上有鈞臺殿。
並作虹蜺閣。乘虚來往。至於三月禊日季秋
己辰。皇帝駕龍舟鷁首遊於其上。海西有
藏氷室。六月出氷以給百官。海西南有景山
殿。山東有羲和嶺。嶺上有温風室。山西有
姮娥峯。峯上有露寒館。並飛閣相通。凌山
跨谷。山北有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殿東
有臨澗亭殿。西有臨危臺。景陽山南有百果
園。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棗長五寸。把
之兩頭倶出。核細如鍼。霜降乃熟。食之甚美。
俗傳云出崑崙山。一曰西王母棗。又有仙人
桃。其色赤表裏照徹。得霜熟。亦出崑
崙山。一曰王母桃也。奈林南有石碑一所。魏
明帝所立也。題云苗茨之碑。高祖於碑北作
苗茨堂。永安中年。莊帝馬射於華林園。百官
皆來讀碑。疑苗字誤。國子博士李同軌曰。魏
明英才世稱三公祖幹宣爲其羽翼。但未
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誤也。衒之時爲奉朝請
因即釋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何誤之。有
衆咸稱善。以爲得其旨歸。奈林西有都堂有
流觴池。堂東有扶桑海。凡此諸海皆有石竇。
流於地下。西通穀水。東連陽渠。亦與翟泉相
連。若早魃爲害穀水注之不竭。離畢滂潤陽
穀泄之不盈。至於鱗甲異品羽毛殊類。濯波
浮浪如似自然也
洛陽城内伽藍記




*洛陽城東伽藍記卷*第二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明懸尼寺。彭城武宣王勰所立也。在建春
門外石樓南。穀水周圍遶。城至建春門外。東
入陽渠橋。橋有四柱。在道南。銘云。漢陽
嘉四年將作大匠馬憲造。逮我孝昌三年。大
雨頽橋。柱始埋沒。道北二柱至今猶存。衒
之按。劉澄之山川。古今記戴延之。西征記
並云。晋太康元年造。此則失之遠矣。按澄之
等。並生在江表。未游中土。假因征役暫來







經過。至於舊事。多非親覽。聞諸道路便爲穿
鑿。誤我後學日月已甚。有三層塔一所。未加
莊嚴。寺東有中朝時常滿倉。高祖令爲租場。
天下貢賦所聚蓄也
龍華寺。宿衞羽林虎賁等所立也。在建春
門外陽渠南。寺南有租場。陽渠北有建陽里。
里有土臺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趙逸云。此臺
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層樓。懸鼓撃之。以罷
市。有鍾一口。撞之聞五十里。太后以鍾聲
遠聞。遂移在宮内。置凝閒堂前講内典沙
門。打爲時節。初蕭衍子豫章王綜來降。聞
此鍾聲。以爲奇異。遂造歌三首。行傳
於世。綜字世讃。僞齊昏主寶卷遺腹子也。寶
卷臨政婬亂。呉人苦之。雍州刺史蕭衍立南
康王寶融爲主。擧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殺
寶融。而自立寶卷。有美人呉景暉。時孕綜
經月。衍因幸景暉。及綜生認爲己子。小名
縁覺。封豫章王。綜形貌擧止甚似昏主。其母
告之。令自方便。綜遂歸我聖闕。更改名曰讃。
字世務。始爲寶卷。追服三年喪。明帝拜綜太
尉公封丹陽王。永安年中。尚莊帝姉。壽陽
公主字莒犁。公主容色美麗。綜甚敬之。與公
主語。常自稱下官授徐州刺史加開府。及
京師傾覆。綜棄州北走。時爾朱世隆專權。遣
取公主至洛陽。世隆逼之。公主罵曰。胡狗敢
辱天王女乎。世隆怒之。遂縊殺
瓔珞寺。在建春門外御道北所謂建陽里也。
即中朝時。白社池董威輩所居處。里内有
瓔珞慈善暉和通覺暉玄宗聖魏昌熙平崇
眞因果等十寺。里内士庶二千餘戸。信崇三
寶。衆僧刹養。百姓所供也
宗聖寺。有像一躯。擧高三丈八尺。端嚴殊
特。相好畢備。士庶瞻仰。目不暫瞬。此像一
出市井。皆空炎先。騰輝赫赫。獨絶世表。
妙伎雜樂。亞於劉騰。城東士女。多來此寺觀
看也
崇眞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還活。經閻羅王
檢閲。以錯名放免。惠凝具説過去之時。有五
比丘同閲。一比丘云。是寶明寺智聖。坐禪苦
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是般若寺道品。以
四涅槃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覺
寺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衆千人。閻羅王云。
講經者心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一麁
行。唯試坐禪誦經。不問講經。其曇謨最
曰。貧道立身以來唯好講經實不闇誦。閻
羅王勅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曇謨最向
西北門。屋舍皆黒。似非好處。有一比
云。是禪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輩檀越。造
一切經人中象十躯。閻羅王曰。沙門之體。
必須攝心守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作
有爲。雖造作經*象正。欲得他人財物。既得
他物貪心即起。既懷貪心便是三毒。不除具
足煩惱。亦付司。仍與曇謨最同入黒門。有一
比邱云。是靈覺寺寶明。自云。出家之前嘗
作隴西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
禪誦禮拜不缺。閻羅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
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
勞説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黒門。太后聞之。遣
黄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説。即訪寶明寺。城
東有寶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覺
寺。禪林靈覺等三寺。問智聖。道品。曇謨最。道
弘。寶明等。皆實有之。議曰。人死有罪福。即
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内供養之。詔不聽。
持經*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財物造經*象者
任意。凝亦入白鹿山。居隱修道。自此以後。
邑比丘。悉皆禪誦。不復以講經。爲意出
建春南門外一里餘。至東石橋。南北而行。
晋太康元年。造橋南有魏朝時馬市刑嵇康
之所也。橋北大道西有建陽里。大道東有綏
民里。里内有河間劉宣明宅。神龜年中。以
直諫忤旨。斬於都市訖目不瞑。尸行百歩。
時人談以枉死。宣明少有名譽。精通經史。危
行及於誅
魏昌尼寺。閹官瀛州刺史李次壽所立也。在
里東南角即中朝牛馬市處也。刑嵇康之所。
東臨石橋。此橋南北行。晋太康元年中朝
時市南橋也。澄之等蓋見北橋銘。因而以
橋爲太康初造也
石橋南道有景興尼寺。亦閹官等所共立也。
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垂金鈴七
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作工甚精。難可揚
推。像出之日。常詔羽林一百人擧此像。絲竹





雜伎皆由旨給
建陽里東有綏民里。里内有洛陽縣臨渠水
縣。門外有洛陽令楊機清徳碑。綏民里東崇
義里。里内有京兆人杜子休宅。地形顯敞。門
臨御道。時有隱士。趙逸云。是晋武時人。晋
朝舊事。多所記録。正光初來至京師。見子休
宅。歎息曰。此宅中朝時太康寺也。時人未信。
遂問寺之由緒。逸云。龍驤將軍王&MT04537;。平呉之
後始立此寺。本有三層浮圖。用塼爲之。指
子休園中曰。此是故處。子休掘而驗之。果得
塼數十萬。兼有石銘云。晋太康六年歳次乙
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儀同三司襄陽侯
&MT04537;敬造。時園中果菜豐蔚林木扶疎。乃服
逸言。號爲聖人。子休遂捨宅爲靈應寺。所
得之磚。還爲三層浮圖。好事者尋逐之。
問。晋朝京師。何如今日。逸曰。晋時民少於
今日。王侯第*宅與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
已來二百餘年。建國稱王者十有六君。皆遊
其都邑。目見其事。國滅之後。觀其史書。皆非
實録。莫不推過。於人引善自向符生。雖好勇
嗜酒。亦仁而不殺。觀其治典未爲凶暴。及詳
其史。天下之惡皆歸焉。符堅自是賢主。賊君
取位妄書生惡。凡諸史官皆是類也。人皆
貴遠賤近。以爲信然。當今之人。亦生愚死智。
惑已甚矣。人問其故。逸曰。生時中庸之人
耳。及其死也。碑文墓莫不窮天地之
大徳盡生民之能事。爲君共堯舜連衡。爲臣
與伊皐等跡。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
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所謂生爲盜跖死爲
夷齊。妄言傷正華辭損實。當時構文之士。慚
逸此言。歩兵校尉李澄問曰。太尉府前塼浮
圖。形製甚古。猶未崩毀。未知早晩造。逸云
晋義熙十二年劉裕伐姚泓軍人所作。汝南
聞而異之。拜爲義父。因而問。何所服餌。
以致長年。逸云。吾不閑養生。自然長壽。郭
常爲吾筮云。壽年五百歳。今始餘半。
帝給歩挽車一乘。遊於市里。所經之處。多
記舊跡。三年以後遁去。莫知所在。崇儀里東
有七里橋以石爲之。中朝杜預之荊州出頓
之所也。七里橋東一里郭門開三道。時人號
爲三門。離別者多云相送。三門外。京師士子
送去迎歸常在此
莊嚴寺。在東陽門外一里御道北。所謂東安
里也。北爲租場里。内有駙馬都尉司馬恍。
濟州刺史分宣。幽州刺史李眞奴。豫州刺史
公孫驤等四宅
秦太上君寺。胡太后所立也。在東陽門
里御道北。所謂暉文里。里内有太保崔光。太
傅李延實。冀州刺史李詔。祕書監鄭道昭
等四宅。並豐堂崛起。高門洞開。趙逸云。
文里是晋馬道里。延實宅是蜀主劉禪宅。延
實宅東有脩和宅。是呉王孫皓宅。李韶宅
是晋司空張華宅。當時太后正號崇訓。母天
下號父。爲秦太上公母。爲秦太上君。爲母追
福。因以名焉。中有五層浮圖。一所修刹入
雲。高門向街。佛事莊飾等於永寧。誦室禪堂
周流重疊。花林芳草遍滿階墀。常有大徳名
僧。講一切經。受業沙門亦有千數。太傅李
延實者。莊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
臨去奉辭。帝謂實曰。懷甎音專下同之俗世號
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實答曰。臣年
迫桑楡。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邱。臣
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
行罪人裁錦萬里。謹奉明勅不敢失墜。時黄
門侍郎楊寛在帝側。不曉懷甎之義。私問舍
人温子昇。曰。聞尊兄彭城王。作青州
刺史。問其賓客。從至青州。云齊土之民風俗
淺薄。虚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
懷甎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甎撃
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
中無繋囚。舍内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腹中不
懷愁。懷甎之義。起在於此也。潁川荀濟風流
名士。高鑒妙識。獨出當世。清河崔叔仁稱齊
士大夫。曰齊人。外矯仁義。内懷鄙吝。輕同羽
毛。利等錐刀。好馳虚譽。阿附成名。威勢所
在。側肩競入。求其榮利。甜然濃於四方。慕
勢最甚。號齊士。子爲慕勢。諸郎臨淄官徒
在京邑。聞懷塼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
人不以爲意。問其故。孝忠曰。營丘風俗。太
公餘化。稷下儒林。禮義所出。今雖凌遲。足







爲天下模楷。荀濟人非許郭不識東家。雖復
莠言。自口未宜榮辱也
正始寺。百官等所立也。正始中立。因以爲
名。在東陽門外御道西。所謂敬義里也。里
内有典虞曹。簷宇精淨美於叢林。衆僧房
前。高林對牖。青松緑檉連枝交映。多有枳
樹。而不中食。有石碑一枚。背上有侍中崔
光施錢四十萬。陳留侯李崇施錢二十萬。自
餘百官各有差少者。不減五千已下。後人刊
之。敬義里南有昭徳里。里内有尚書僕射游
肇。御史尉李彪。兵部尚書崔林。幽州刺史常
景。司農張倫等五宅。彪景出自儒生。居室儉
素。惟倫最爲豪侈。齋宇光麗服翫精奇。車
馬出入。逾於邦君。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
倫造景陽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巖複嶺。嶔崟
相屬。深蹊洞壑。邐遞連接。高林巨樹。足使
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
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盤紆復直。是以山情
野興之士游以忘歸。天水人姜質。志性疎誕。
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見偏愛之。如不能已遂
造亭山賦。行傳於世。其辭曰。今偏重者。
昔先民之重。由樸由純。然則純*樸之體。與
造化而津勉。濠上之客柱下之吏。臥無爲以
明心。託自然以圖志。輒以山水爲富。不以
章甫爲貴。任性浮沈。若淡兮無味。今司農張
氏實鍾其人。巨量接於物表。夭矯洞達其
眞。青松未勝其潔。白玉不比其珍。心托空而
迻有情。入古以如新。既不專流蕩。又不偏
上。卜居動靜之間。不以山水爲忘。庭起半
丘半壑。聽以目達心想。進不聲榮。退不
爲隱放。爾乃決石通泉拔嶺。巖前斜與危
雲等曲。危與曲棟相連。下天津之高霧。納滄
海之遠煙。纖列之状一如古。崩剥之勢似千
年。若乃絶嶺懸坡蹭蹬蹉跎。水紓徐如浪。
峭山高下。復危多五尋百拔十歩千
過。則知巫山弗及。未審蓬莱如何。其中煙
露草。或傾或倒。霜幹風枝。半聳半垂。玉
葉金莖。散滿階墀。燃目之綺。裂鼻之馨。既
陽春等茂。復與白雪齊清。或言神明之
骨。陰陽之精。天地未覺。生此異人。焉識其
中羽徒紛泊。色雜蒼黄。緑頭紫頬。好翠連
芳。白&T064650;生於異縣。丹足出自他郷。皆遠來
以臻此。藉水木以&T037173;翔。不憶春於沙漠。遂
忘秋於高陽。非斯人之感至。伺候鳥之迷方。
下俗之所務。入神怪之異趣。能造者其
必詩。敢往者無不賦。或就饒風之地。或入
多雲之處。氣嶺與梅岑。隨春之所悟。遠
爲神仙所賞。近爲朝士所知。求解脱於服佩。
預參次於山垂。子英游魚於玉質。王喬繋鵠
於松枝。方丈不足。以妙詠歌。此處態多奇。
嗣宗聞之動魄。叔夜聽此驚魂。恨不能鑚。地
一出醉。此山門別有王孫公子遜遁容儀。思
山念水。命駕相隨。逢岑愛曲。値石陵欹。
爲仁智之田。故能種此石山。森羅兮草木。
育兮風煙。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
年。若不坐臥兮於其側。春夏兮其遊陟。白骨
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憶
平等寺。廣平武穆王懷捨宅所立也。在青
陽門外二里御道北。所謂孝敬里也。堂宇宏
美。林木蕭森。平臺複道。獨顯當世。寺門外
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
國之吉凶。先炳祥異。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
像面有悲容。兩目垂涙。遍體皆濕。時人號曰
佛汗。京師士女空市里往而觀之。有比丘。以
淨綿拭其涙。須臾之間。綿濕都盡。更換以
他綿。俄然復濕。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
爾朱榮入洛陽。誅戮百官。死亡塗地。永安二
年三月。此像復汗。士庶復往觀之。五月北海
王入洛。莊帝北巡。七月北海大敗。所將江
淮子弟五千盡被俘虜。無一得還。永安三年
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毎經神驗朝夕惶懼。禁
人不聽觀之。至十二月。爾朱兆入洛陽擒莊
帝。崩於晋陽。在京宮殿空虚。百日無主。唯
尚書令司州牧樂平王爾朱世隆鎭京師。商













旅四通。盜賊不作。建明二年長廣王從晋陽
赴京師。至郭外。世隆以長廣本枝疎遠。政
行無聞。逼禪與廣陵王恭。是莊帝從父
兄也。正光中爲黄門侍郎。見元義秉
歸近習。遂佯瘂不語不預世事。永安中遁於
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執而送之。莊帝疑
恭。姦詐夜遣人盜掠衣物。復拔刀劍欲殺
之。恭張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莊帝信其眞
患。放令歸第。恭常住龍華寺。至時世隆等
廢長廣而立焉。禪文曰。皇帝咨廣陵王恭。自
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聖開輔。重基衍業奄
有萬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徳漸無外。
而孝明晏駕人神王故。柱國大將軍大丞
相太原王榮地實封陝。任惟外相乃心王室。
大懼崩淪故。推立長樂王子攸。以續絶業。庶
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唯永。然群飛未寧。
横流且及。皆狼顧鴟張岳立基趾。丞相一麾
大定海内。而子攸不顧宗社。讎忌勳徳。招聚
輕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齊鉗齒。
豈直金板。告怨大鳥感徳而已。於是天下之
望。俄然已移。竊以宸極不可以曠神器。豈
容無主故。權從衆議。暫馭兆民。今六軍南邁
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興愧。自惟薄寡。
本枝疎遠。豈宜仰異。天情俯乖。民望惟王。
徳表生民。聲高萬古。往以運屬殷憂。時
遭難。卷懷積載。括嚢有年。今天眷明徳。民懷
奧主。暦數允集。訟同臻。乃徐發樞機。
副茲竚屬。便敬奉璽綬。歸於別邸。王其寅
踐。成業允執其中。雖休勿休。日愼一日敬
哉。恭讓曰。天命至重。*暦數匪輕。自非徳
協三才功濟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師
錫。臣既寡昧識無光遠。景命雖降不敢仰
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又曰。王既徳應圖
籙。僉屬攸歸。便可允執其中。入光大麓。不
勞揮遜。致爽人神。凡恭讓者三。於是即皇
帝位。改號曰普泰。黄門侍郎邢子才爲赦文。
叙述莊帝枉殺太原王之状。廣陵王曰。永
安手翦強臣非爲失徳。直以天未厭亂。逢
成濟之禍。謂左右將詔來。朕自作之直言門
下。朕以寡徳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
肆眚之科。一依恒式。廣陵杜口八載。至是
始言海内庶士咸稱聖君。於是封長廣爲東
海王。世隆加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餘官
如故。贈太原王相國晋王。加九錫。立廟於芒
嶺。首陽上舊有周公廟。世隆欲以太原王功
比周公。故立此廟。廟成爲火所災。有一柱焚
之不盡。後三日雷雨。震電霹靂撃爲數段。
柱下石及廟瓦皆碎於山下。復命百官議太
原王配饗。司直劉季明議云不合。世隆問
其故。季明白。若配世宗於宣武無功。若配
孝明親害其母。若配莊帝爲臣不終。爲莊帝
所戮。以此論之無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
死。季明曰。下官既爲議臣。依禮而言。不合聖
心。俘剪惟命。議者咸歎。季明避強禦。莫
不歎伏焉。世隆既有忿言。季明終得無患。
初世隆北叛。莊帝遣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
將軍楊文義。各領兵三千守太行嶺。侍中
源子恭鎭河内。及爾朱兆馬首南向。仵龍
文義等率衆先降。子恭見*仵龍文義等降。亦
望風潰散。兆遂乘勝。逐北直入京師。兵及闕
下。矢流王室。至是論功*仵龍文義各封一千
戸。廣陵王曰*仵龍文義於王有勳。於國無
功。竟不許。時人稱帝剛直。彭城王爾朱仲遠
世隆之兄也。鎭滑臺。表用其下。都督瑗爲西
兗州刺史。先用後表。廣陵答曰。已能近補何
勞遠聞。世隆侍宴。毎言。太原王貪天之功。
以爲已力。罪有合死。世隆等愕然。自是已
後。不敢復入朝。輒專擅國權。兇慝滋甚。坐
持臺省。家總萬機。事無大小。先至隆第。然
後施行。天子拱已南面。無所干預。永熙元年
平陽王入纂大業。始造五層塔一所。平陽王
武穆王少子。詔中書侍郎魏收等。爲寺碑文。
至二年二月五日。土木畢工。帝率百僚作
萬僧會。其日寺門外有石*象。無故自動。低
頭復擧。竟日乃止。帝躬來禮拜。怪其詭異。
中書舍人盧景宣曰。石立社移上古有此。
陛下何怪也。帝乃還宮。七月中帝爲侍中斛
斯椿所使。奔於長安。至十月終。而京師遷
鄴焉
景寧寺。太保司徒公楊椿所立也。青陽







門外三里御道南。所謂景寧里也。高祖遷都
洛邑。椿創居此里。遂分宅爲寺。因以名之。制
飾甚美。綺柱珠簾。椿弟愼冀州刺史。愼弟
津司空。並立性寛雅貴義輕財。四世同居。一
門三從朝貴義居未之有也。普泰中爲爾朱
世隆所誅。後捨宅爲建中寺。出*青陽門外三
里御道北有孝義里。里西北角有蘇秦塚。塚
傍有寶明寺。衆僧常見秦出入此塚。車馬羽
儀若今宰相也。孝義里東即是洛陽小寺。北
有車騎將軍張景仁宅。景仁會稽山陰人也。
正光年初從蕭寶夤歸化。拜羽林監賜宅城
南歸正里。民間號爲呉人坊。南來投化者多
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習。御里三千餘家。
自立巷寺。市所賣口味多是水族。時人謂爲
魚鼈寺也。景仁住此以爲恥。遂徙居孝義
里焉。時朝廷方欲招懷荒服。待呉兒甚厚。
蹇裳渡於江者。皆居不次之位。景仁無汗馬
之勞。高官通顯。永安二年蕭衍遣主書陳慶
之送北海。入洛陽僭帝位。慶之爲侍中。景仁
在南之日。與慶之有舊。遂設酒引邀。慶之過
宅。司農卿蕭彪。尚書右丞張嵩並在其座。彪
亦是南人。唯有中大夫楊元愼。給事中大夫
王眴是中原士族。慶之因醉謂蕭張等曰。魏
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秦
皇玉璽今在梁朝。元愼正色曰。江左假息僻
居一隅。地多濕蟄攅育蟲蟻。疆土瘴癘蛙
黽共穴。人鳥同群。短髮之君無杼首之貌。
文身之民禀叢陋之質。浮於三江。棹於五湖。
禮樂所不沽。憲章弗能革。雖復秦餘漢罪雜
以華音。復閩楚難言。不可改變。雖立君臣。
上慢下暴。是以劉劭殺父於前。休龍淫母於
後。見逆人倫。禽獸不異。加以山陰請婿賣
夫朋淫。於家不顧譏笑。卿沐其遺風。未*沽
禮化。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爲醜。我魏
膺籙受圖。定鼎嵩洛。五山爲鎭。四海爲家。移
風易俗之典。與五常而並跡。禮樂憲章之盛。
淩百王而獨高。豈卿魚鼈之徒。慕義來朝。
飮我池水。啄我稻梁。何爲不遜。以以至
此。慶之等見元愼清詞雅句縱横奔發。杜
口流汗。合聲不言。於後數日。慶之遇病。心
上急痛。訪人解治。元愼自云。能解慶之。遂
憑元愼。元愼即口含水噀。慶之曰。呉人之
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
語則阿傍。菰稗爲飯。茗飮作漿。呷啜蓴羹。
唼嗍蟹黄。手把荳蔲。口嚼檳榔。乍至中土。
思憶本郷。急手速去。還爾丹陽。若其寒門之
鬼。頭猶脩網魚漉鼈在河之洲。咀嚼菱藕。
拾鷄頭蛙羹蚌臛。以爲膳羞。布袍芒履。
倒騎水牛。洗湘江漢鼓棹遨遊。隨波遡浪噞
喁沈浮。白苧起舞。揚波發謳。急*手速去。
還爾楊州。慶之伏枕曰。楊君見辱深矣。自此
後呉兒更不敢解語。北海尋伏誅。其慶之還
奔。蕭用爲司州刺史。欽重北人特異於
常。朱异怪復問之曰。自晋宋以求。號洛
陽爲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
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
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所謂帝京
翼翼四方之則。始登泰山者卑培塿。渉江
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慶之。因此羽儀
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競相模楷。褒衣愽
帶。被及秣陵。元愼弘農人。晋冀州刺史嶠
六世孫。曾祖泰從宋武入關。爲上洛太守。七
年背僞來朝。明帝賜爵臨晋侯。廣武郡陳
郡太守。贈涼州刺史。諡烈侯。祖撫明經爲
中博士。父辭自得丘&MT03184;。不事王侯。叔父許
河南令。蜀郡太守。世以學行著聞。名高州里。
元愼情尚卓逸。少有高操。仁心自放。不爲
羈。樂山愛水。好游林澤。博識文淵。清言
入神。造次應對。莫有稱者。讀老莊善言
理。性嗜酒飮。至一石神不亂。常慷慨嘆不
得與阮籍同時生。不願仕宦。爲中散常辭
疾退閑。未常修敬諸貴。亦不慶吊親知貴
爲交友。故時人弗識也。或有人慕其高義。投
刺在門。元愼稱疾高臥。加以意思深長。善於
解夢。孝昌年廣陵王元淵。初除儀同三
司。總衆十萬討葛榮。夜夢著衮衣。倚槐樹而
立。以爲吉徴。問於元愼曰。三公之祥淵甚悦
之。元愼退還告人曰。廣陵死矣。槐字是
傍鬼。死後當得三公。廣陵果爲葛榮所殺。追
贈司空公。終如其言。建義陽城太守薛令







伯。聞太原王誅百官立莊帝。棄郡東走。忽夢
射得雁。以問元愼。元愼曰。卿執羔大夫執雁。
君當得大夫之職。俄然令伯除爲諫議大夫。
京兆許超夢盜羊入獄。問於元愼。曰。君當
得陽城令。其後有功。封城陽侯。元愼解夢。
義出方途。隨意會情。皆有神驗。雖令與侯。
小乖按令。今百里即是古諸侯。以此論之。亦
爲妙著。時人譬之周宣。及爾朱兆入洛陽。即
棄官。與華陰隱士王騰。周游上洛山孝義里。
東市北殖貨里。里有太常民劉胡。兄弟四
人。以屠爲業。永安年中。胡殺猪。猪忽唱乞
命。聲及四隣。隣人謂胡兄弟相毆鬪。而來
觀之乃猪也。即舍宅爲歸覺寺。合家人入
道焉。普泰元年。此寺金像生毛眉髮悉皆具
足。尚書左丞魏季景謂人曰。張天錫有此事。
其國遂滅。此亦不祥之徴。至明年而廣陵被
廢死
*洛陽城東伽藍記卷第二



*洛陽城南伽藍記卷*第三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
以爲名。在宣陽門外一里御道東。其寺東西
南北方五百歩。前望嵩山少室。却負帝城。青
林垂影。緑水爲文。形勝之地。爽塏獨美。山
堂光觀盛一千餘間。交疏對霤。青臺紫
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而内無寒暑。房
簷之外。皆是山池。竹松蘭芷。垂列階墀。含
風團露。流香吐馥。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
七層浮圖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
云。俯聞激電旁屬奔星是也。妝飾華麗。侔
於永寧。金盤寶鐸煥爛霞表。寺有三池。&MT01024;
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鱗出沒於藻。
&MT04530;白雁浮沈於緑水。𥗇磑舂簸皆用水功。
伽藍之妙最得稱首。時世好崇福。四月七日
京師諸像皆來此寺。尚書祠曹録像。凡有
一千餘躯。至八節。以次入宣陽門。向閶
闔宮前。受皇帝散花。于時金花映日。寶蓋
浮雲。旛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
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徳衆負錫爲群。
信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時
有西域胡沙門。見此唱言佛國。至永熙年中。
始詔國子祭酒邢子才爲寺碑文。子才河間
人也。志性通敏風情雅潤。下帷覃思。温故
知新。文宗學府&T050743;班馬而孤上。英規勝範
凌許郭而獨高。是以衣冠之士輻輳其門。懷
道之賓去來滿室。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門。
沾其賞者。猶聽東呉之句。籍甚當時。聲馳遐
邇。正光中解褐爲世宗挽郎奉朝請。尋進
中書侍郎黄門。子才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
國制度罔不訪。及自王室不靖。虎門業廢。
遷國子祭酒謨訓上庠。子才罰惰賞勤。專心
勸誘。青領之生。竟懷雅術。洙泗之風。茲焉
復盛。永熙年末。以母老辭。帝不許之。子才
恪請懇至。辭涙倶下。帝乃許之。詔以光祿
大夫。歸養私庭。所生之處給事力五人。歳一
朝以備顧問。王侯祖道若漢朝之送二疏。曁
皇居徙鄴。民訟殷繁。前格後詔。自相
奪。法吏疑獄簿領成山。乃勅子才與散騎常
侍涅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決
疑。州郡用爲治本。武定中。除驃騎大將軍西
兗州刺史。爲政清靜。吏民安之。*後徴爲中
書令。時戎馬在郊。朝廷多事。國禮朝儀
自子才出。所製詩賦。詔策章表。碑頌讃記。五
百篇。皆傳於世。隣國欽其模楷。朝野以爲美
談也
大統寺。在景明寺西即所謂利民里寺。南有
三公令史高顯略宅。毎夜見赤光。行於堂
前。如此者非一向光明所掘地丈餘。得黄金
百斤。銘云。蘇秦家金得者爲吾造功徳。顯
略遂造招福寺。人謂此地是蘇秦舊宅。當時
元義秉政。聞其得金就洛索之。以二十斤
與之。衒之按。蘇秦時未有佛法。功徳者不必
是寺。應是碑銘之類頌其聲跡也。東有秦太
師公二寺。在景明南一里。西寺太后所立。
東寺皇姨所建。並爲父追福。因以名之。時
人號爲雙女寺。並門隣洛水。林木扶疎布葉
垂陰。各有五層浮圖一所。高五十丈。素綵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