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界次第初門 (No. 1925_ 智顗撰 ) in Vol. 46

[First] []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25

法界次第初門總序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輒依經附論。撰
法界次第初門三百科。裁爲七卷。流傳新學。
略爲三意。一爲讀經尋論隨見法門。脱有迷
於名數者。二爲未解聖教所制法門淺深之
次第。三爲學三觀之者。當以此諸法名相義
理。一一歴心而轉作。則觀解無礙。觸境不
迷。若於一念心中。通達一切佛法者。則三觀
自然了了分明也。故出此三百科。名教仍當。
名下略辨體相。始得三卷
法界次第初門目録
  卷上之上
  名色初門第一
五陰初門第二
十二入初門第三
十八界初門第四
十六知見初門第五
見愛二煩惱初門第六
三毒初門第七
五蓋初門第八
十煩惱初門第九亦名
十使
九十八使初門第十
十惡初門第十一
十善初門第十二
  卷上之下
  三歸初門第十三
五戒初門第十四
四禪初門第十五
四無量心初門第十六
四無色定初門第十七亦名四
空定
六妙門初門第十八
十六特勝初門第十九
通明觀初門第二十亦名通
明禪
  卷中之上
  九想初門第二十一
八念初門第二十二
十想初門第二十三
八背捨初門第二十四
八勝處初門第二十五
十一切處初門第二十六
十四變化初門第二十七
六神通初門第二十八
九次第定初門第二十九
三三昧初門第三十
師子奮迅三昧初門第三十一
起越三昧初門第三十二
  卷中之下
  四諦初門第三十三
十六行初門第三十四
生法二空初門第三十五
三十七品初門第三十六
三解脱初門第三十七
三無漏根初門第三十八
十一智初門第三十九
十二因縁初門第四十
  卷下之上
  四弘誓願初門第四十一
六波羅蜜初門第四十二
四依初門第四十三
九種大禪初門第四十四
十八空初門第四十五
十喩初門第四十六
  卷下之下
  百八三昧初門第四十七
五百陀羅尼初門第四十八
四攝初門第四十九
六和敬初門第五十
八自在我初門第五十一亦名八
種變化
四無礙辯初門第五十二
十力初門第五十三
四無所畏初門第五十四
十八不共法初門第五十五
大慈大悲初門第五十六
三十二相初門第五十七
八十種好初門第五十八
八種音聲初門第五十九
三念處初門第六十









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上
 陳隋國師智者大師撰 
名色初門第一
  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門。先從名色而始者。至論諸法
本原清淨。絶名離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
二而辨其二者。以行者初受一期妄報歌羅
邏時。但有名色二法。當知名色即是一切世
間出世間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攝一切
法。即是一切法。若諸大聖分別説一切法
門。皆約名色而分別之。無有一法出於名色。
故智度論偈云
    一切諸法中 但有名與色
    若欲如實觀 但當觀名色
    雖癡心多想 分別於異事
    更無有一法 出於名色者
一名 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即是心及相應
數法。雖有能縁之用而無質礙可尋。既異於
色而有心意識及諸數法種種之別名。故謂
之爲名也
二色 有形質礙之法謂之爲色。是十入及
一入少分。皆是質礙之法。並無知覺之用。既
異於心意識法。故稱爲色也
五陰初門第二
  一色陰 二受陰 三想陰 四行陰 五
識陰
次名色而辨五陰者。以惑者迷名偏重故。大
聖教門開名則爲四心。對色合爲五也。此五
通稱爲陰者。一往而釋。陰以陰覆爲義。能覆
出世眞明之慧。而増長生死。集散不絶。故通
名爲陰
一色陰 有形質礙之法名爲色。色有十四
種。所謂四大五根五塵。此之十四。並是色法

二受陰 領納所縁名爲受。受有六種。謂六
觸因縁生六受。但境既有違順。非違非順之
別。故六受亦各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之
異也
三想陰 能取所領之縁相名爲想。想有六
種。謂取所領六塵之相。爲六想也
四行陰 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爲行。行有
六種。大品經中。説爲六思。思即是行。謂於六
想之後。各起不善業善業無動業也
五識陰 了別所縁之境名爲識。識有六種。
即是六識。若諸論師多云。識在二心之前。
諸大乘經中。明識最居後。今依經爲次料簡」
十二入初門第三
  内六根入 一眼入 二耳入 三鼻入 
四舌入 五身入 六意入
外六塵入 一色入 二聲入 三香入 
四味入 五觸入 六法入
次五陰而辨十二入者。以惑者迷色偏重故。
大聖教門。開色爲十。心但爲二。合爲十二也。
通稱入者。入以渉入爲義。根塵相對則有識
生。識依根塵仍爲能入。根塵即是所入。今此
十二從所入受名。故通入名。内六入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