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解脱道論 (No. 1648_ 優波底沙僧伽婆羅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問云何光明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心作光明相。此謂光明
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光明放
意爲相。不離光明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
功徳者。與白功徳等。修光明一切入。處處
見光明。云何取其相者。現取光明一切入。於
光明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
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月光或日光。
或燈光或珠光。從彼初常見。隨樂不樂。即
見彼分光明即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
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光明一切入
方便。彼坐禪人如是或作東西壁。坐令水滿
鉢。安置日光所至處。從彼水光起曼陀羅。從
曼陀羅光起著壁光。於此見光明相。以三行
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説
光明一切入已竟
解脱道論卷第五



解脱道論卷第六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三
問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種。
有虚空離色。有虚空不離色。虚空入處相。
所謂離色虚空。井穴虚空相。此謂不離色
虚空。彼修此想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虚空想
放意爲相。不離虚空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
何功徳者。不共二功徳。於虚空入障礙處。
所不能礙。若牆壁山等。身行無礙自在無畏。
云何取其相者。於虚空入取虚空相。若作處
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能於處
處見。或於孔穴。或欞窓間。或樹枝間。從彼
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虚空相即起。不
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
非作處。彼坐禪人。或於屋内。或於屋外不障
礙處。作圓孔穴作虚空想。以三行取相。以等
觀。以方便。以離亂。於虚空一切入。生四禪五
禪。餘如初廣説虚空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識一切入。答曰識處定。此謂識一切
入。餘如初廣説十一
入已竟
問於是一切入。云何散句。答若一相得自在。
一切餘相隨其作意。若於一處一切入。於初
禪得自在。堪任餘一切入。能起第二禪。如
是第二禪得自在。能起第三禪。第三禪得自
在。能起第四禪。問於諸一切入云何最勝。答
四色一切入。是爲最勝。成解脱故。得除入
故。曰一切入勝。作光明故心得自在。於八
一切入及於八定。以入十六行安詳而起。
隨所樂處。其所樂定隨意無障。次第上次第
下。次第上下令一一増長。或倶令増長。或中
少或分少。或事少或分事少。或分倶或事倶
或分事倶。隨其所樂處者。或於村或於阿蘭
若。是斯所樂處。入於三昧。如所樂者。是
其所樂禪。入於禪定。如其所樂。時者隨意所
樂時。入於三昧。或多時入正受。次第上者。
於初禪入定次第乃至非非想處。次第下者。
從初入非非想定。次第乃至初禪。次第上下
者。越於往還。從初禪入第三禪。從第三禪入
第二禪。從第二禪入第四禪。如是乃至入非
非想定。令一一増長者。以次第入第四禪。
或上或下。倶令増長者。入第四禪。從此虚空
入第三禪。如是二種入定。中少者。已入初
禪。從此入非非想處。從此入第二禪。從此入
無所有處。如是現入正受。能辨虚空處。分少
者。一禪於八一切入入定。事少者。於三一
切入入於八定分。事少者。所謂二定。及一切
入。分倶者。於*三一切入入二二禪。事倶者。
於二二一切入入二禪。分事倶者。是此二句
散句
已竟
問云何増長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増長相者。滿一切處。猶如
排嚢滿中臭穢死屍。此謂膖脹。於膖脹相
以正智知。此謂膖脹想。彼修此想心住不
亂。此謂修。於膖脹想相隨觀爲相。厭膖脹想
爲味。臭穢不淨作意爲處。何功徳者。膖脹
想有九功徳。得念内身得無常想。得死相。
多厭患伏婬欲。斷色憍斷無病憍。向善趣向
醍醐。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人現取膖脹不
淨想。以無二行。以念不動不愚癡。以諸根内
入。以心不出外。以往彼處。是處不淨有諸死
屍。住於彼處離於逆風。對不淨相不遠不近。
或倚或坐。彼坐禪人。若倚若坐近不淨處。若
石若土埵。或樹或杌或藤。爲作相作事思惟。
此石不淨。此不淨相。此石如是土埵等。已
爲作相已作事。以十行膖脹不淨相。從其自
性修行當觀。以色以男女形。以方以處。以分
別以節。以穴以坑。以平地以平等。觀於一切
處。以色者。若黒以觀黒。若不黒不白以觀不
黒不白。若白以觀白。若臭皮觀以臭皮。以形
者。若女形若男形。隨觀若少若長若老。隨
觀者。若長以長。若短以短。若肥以肥。若小
以小隨而觀之。以方者。於此方擲頭。於此方
擲手。於此方以脚。於此方以背。於此方以
腹。於此方我所坐。於此方不淨相。如是隨
觀以光明處。於此光明處是擲手處。於此光
明是擲脚處。於此光明是擲頭處。於此光明
是我坐處。於此光明是不淨相處。以分別觀。
從頭至足。從下至頭。髮皮爲邊。是一屎聚。以
分別觀觀以節者。於二手六節。於二脚六節。
髖節項節。此謂十四大節。以空穴者。謂口
或開或閉。隨觀眼或開或閉。隨觀手間脚間
穴。以坑以平等地者。不淨相隨其處所。
或於空處或於地上。是處隨觀。復次我在空
處不淨相地上。或不淨相在下。我於地上隨
觀以一切處。從我不取近遠。若二尋三尋隨
觀。彼坐禪人如是一切正隨觀見彼相。善哉
善哉。如是受持。以善自安。彼坐禪人已善
取相。已善受持。已善自安。一無二行。以念
不動。心不愚癡。諸根内入。心不出外。去來道
路若行若坐。觀彼不淨心常受持。無二行者
何義。爲得身寂寂。令念不動者。以不愚癡。以
諸根内入心不出外。去來道路者何義。爲得
身寂寂。離逆風者何義。爲離臭氣。坐不取遠
近者何義。若取遠不成除相。若取近不成其
厭。不見其性。以不見其性。彼相不起。是故不
取遠不取近。坐遍觀一切相者何義。爲不愚
癡名不愚癡。若坐禪人入寂寂處。見不淨相。
如在其前。心起驚怖。是故坐禪人。若死屍起
逐不起。心思惟如是已知念正智受持已觀
相遍。是其遍相如是作意。是名不愚癡。問取
十種行相何義。答爲於心縛。觀去來道路者
何義。爲起次第法。名次第法者。若坐禪人入
寂寂處。有時心亂。以不常觀不起不淨相。是
故坐禪人攝一切心。當觀去來道路。當觀於
禪處。當觀遍相。當觀十種取相。彼坐禪
人如是數數現觀。復更起相。如以眼見。此謂
起次第法。初坐禪人於此死屍成珍寶想。如
是歡喜心得受持。心常修行滅於諸蓋。禪分
成起。彼坐禪人。已離欲已離不善法。有覺有
觀。寂寂所成。有喜樂入初禪定及膖脹相。問
何故以不淨行起於初禪。非起餘禪。答此行
未作觀故。此成縛處故。常隨覺觀。覺觀恒現
其相得起。非離覺觀其心得安。是故初禪起
非餘禪。復説。此不淨相色形等。以不一行思
惟。令起於行思惟者。是覺觀事。不能堪
離於覺觀爲思惟行。是故唯初禪起非餘禪。
復説此不淨相不可耐事。於不耐事不能擧
心。於不淨處心由喜樂故。除覺觀方便。以覺
觀方便力。是時修行由如臭屎。是故唯初禪
起非餘禪。問於不耐事云何起喜樂。答不耐
事非因爲起喜樂。復次善斷蓋熱故。以修心
自在故。起喜樂行。餘如初廣説膖脹相
已竟
問云何青淤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青*淤者。或死一宿。或二三
宿。成青*淤相。如青所染色隨生。此謂青*淤
相。彼青*淤是謂青相。以正智知。此謂青*淤
相。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青相爲相。厭爲
味。作意不耐爲處等膖脹相功徳。修其相者。
如初廣説青*淤相
已竟
問云何潰爛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相。答潰爛者。或死二三宿潰爛膿出。
猶如灌酪。身成潰爛。此謂潰爛。於潰爛相以
正智知。是謂潰爛相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
潰爛爲相。厭爲味。作意不耐爲處。等膖脹相
功徳。取相如初廣説潰爛相可知
潰爛相已竟
問云何斬斫離散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斬斫離散者。或以刀劍
斬斫身體離散。復説所擲死屍。此謂斬斫離
散。於斬斫離散是正智知。此謂斬斫離散想。
心住不亂此謂修。斬斫離散想爲相。厭爲
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脹相功徳。問云何取
其相。答於兩耳二指作片片想。作斬斫離散
想。如是取相。於一二上取其空相。餘如初廣
斬斫離散
相已竟
問云何食噉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食噉者。或烏鵲鴟梟雕鷲
猪狗狐狼虎豹食噉死屍。此謂食噉。於彼食
噉。是相以正智知。此謂食噉想。心住不亂
此謂修。食噉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
等膖脹想功徳。餘如初廣説食噉
已竟
問云何棄擲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棄擲者。於處處方散擲手
足。此謂棄擲。於棄擲想是正智知。此謂棄擲
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棄擲想爲想。厭爲
味。作意不淨爲處。膖脹想等功徳。云何取其
相者。一切身分聚在一處。安諸分節。相離二
寸。安已作棄擲想取相。餘如初廣説棄擲想
已竟
問云何殺戮棄擲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被殺棄擲者。或以刀
杖。或以弓箭。於處處斬斫殺戮死屍。此謂
殺戮棄擲。於殺戮棄擲。是想是正智知。此謂
殺戮棄擲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殺戮棄
擲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
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殺戮棄擲
想已竟
問云何血塗染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血塗染者。或斬截手足形
分。出血塗身。此謂血塗染。於血塗染相。是
正智知。此謂血塗染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
持血塗染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
膖脹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血塗染
*相已竟
問云何虫臭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虫臭者。諸虫生滿其身。猶
如白珠純是虫聚。此謂虫臭。於虫臭想以正
智知。此謂虫臭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
虫臭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脹
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虫臭想
已竟
問云何骨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取其相。答骨者。謂鉤鎖相連。或肉血筋
脈所縛。或無血肉但有筋纒。或無肉血。此謂
骨。於此骨想以正智知。此謂骨想。心住不亂
此謂修。受持骨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
處。等膖脹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
骨想
已竟
問於不淨處云何散句。答初坐禪人有重煩
惱。於不種類不應取相。不種類者如男女身。
若不淨業人不。淨相不應作意。何故。常觀事
故不成厭。於畜生身不起淨想。以一骨起起
相自在於骨取。亦復如是。若不淨相以色
起。由一切入當觀。若以空起以界。當觀者。
以不淨起以不淨當觀。問何故十不淨不多
不少。答身失有十種故。復由十人故成十想。
欲人當修膖脹想。色愛欲人當修青*淤想。如
淨欲人當修壞爛想。餘亦可知。復次不淨
*相。不可得故。一切不淨想欲對治故。若欲
行人是其所得。彼當取相。是故説一切不淨。
爲十種不淨想。問何故不令増長。答若人樂
厭欲。令起自性身想。何故。若有自性身想。
於想速得厭。彼分故。已令増長不淨想。是其
身相得除。已除自身想。不速得厭。是故不應
令増長。又説若得無欲。爲修大心。成令増
長。如阿毘曇説。處離欲等初禪正受住膖脹。
及起無量事。如大徳摨狗父説偈
    比丘佛家財 於怖畏林處
    既已修骨想 普令滿此地
    我知彼比丘 速當斷欲染十不淨
已竟
問云何念佛。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佛者。世尊自然無師。於未聞法
正覺正諦。能知一切得力自在。此謂爲佛。念
佛世尊正遍知道菩提功徳。念隨念念持念
不忘念根念力正念。此謂念佛。心住不亂此
謂修。令起佛功徳爲相。恭敬爲味。増長信爲
處。若修行念佛。成得十八功徳。信増長念増
長。慧増長恭敬増長。功徳増長。多歡喜堪任
苦行。離於怖畏。於受惡法。得生慚愧。常與師
共住。心樂佛地行向善趣。最後醍醐。如説
修多羅涅底里句。若人欲念佛。其可恭敬如
佛像處。云何修行。初坐禪人。往寂寂處攝
心不亂。以不亂心。念如來世尊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於是彼者到一切功徳彼岸。世尊者。
得世稱譽故名世尊。復得妙法故名世尊。復
得供養故名世尊。得福具足故名世尊。道法
之主故名世尊。以是因故得名世尊。以彼因
故受供養名阿羅漢。殺煩惱怨。名阿羅漢。
折生死輪輻。名阿羅漢。正遍知者。以一切
行正知一切諸法。名正遍覺。復殺無明名正
遍覺。以獨覺無上菩提。名正遍覺。明行足
者。明者三明。宿命智明。衆生生死智明。漏盡
智明。世尊以宿命智明。斷殺過去無明。以衆
生生死智明。斷殺未來無明。以漏盡智明。斷
殺現在無明。已斷殺過去無明故。以一切行
一切過去法。世尊應念即現。已斷殺未來無
明故。以一切行一切未來法。世尊應念即現。
已斷殺現在無明故。以一切行一切現在法。
世尊應念即現。行者。戒定足具。戒者。謂一切
善法處。故言明行。足者。謂一切神通處故。名
明行足。具者。謂一切定。於是世尊。以一切
智。以三明以行得大慈悲。以作世間饒益。明
得自在。以知處故。以起論道無人能勝。滅諸
煩惱。以清淨正行。以明具足成世間眼。現饒
益不饒益故。以行具足成世間依。作救怖
畏。以明解脱。於第一義已得通達。以行成
濟渡。作世間義。於一切事自然無師。所行
平等得無上寂寂。以明行足世尊成就。此謂
明行具足。善逝者。到善路故。名曰善逝。不
復更來到。於醍醐界。無爲涅槃。故名善逝。
復説法不顛倒。故名善逝。復説法不僻。故名
善逝。復説法無過患。故名善逝。復説法不多
不少。故名善逝。世間解者。世間有二種。謂
衆生世間。行世間。世尊以一切行。知衆生世
間。以知衆生種種欲樂。以根差別。以宿命以
天眼。以從去來。以和合以成就。以種種可化。
以種種堪不堪。以種種生。以種種趣。以種
種地以種種業。以種種煩惱。以種種果報。
以種種善惡。以種種縛解。以如是等行。世
尊悉知衆生世間。復説行世間者。世尊亦知
以一切業。亦知諸行。以定相以隨其自相因
縁。善不善無記。以種種陰。以種種界。以種種
入。以智明了。以無常苦無我。以生不生。如是
等行。世尊悉知世間諸行。此謂世間解。無上
者。世無有上。此謂無上。復次無人與等。復次
最勝無比。餘不能過。故名無上。調御丈夫
者。有三種人。或聞法即悟。或説因縁。或説
宿命。世尊御八解脱道。調伏衆生故。名調御
丈夫。天人師者。世尊能度天人。從生老死怖
畏園林。故名天人師。復次教誡見思惟道。
名天人師。如是以此門以此行。當念如來。復
次如本師説。以四種行修念世尊。本昔因縁
以起自身。以得勝法。以作世間饒益。從初所
願。乃至最後。生於此中間。久遠之時。二十
阿僧祇劫。一百千億。觀凡夫根念根所。初
慈哀世間。我已得脱。當令彼脱。我已得調。
當令彼調。我已得安。當令彼安。我已入涅槃。
當令彼得入涅槃。施戒出忍諦受持慈捨精
進智慧。皆令滿足。爲得菩提。世尊爲菩薩
時。説本生因縁。作兎子身。常行布施。當
可護生摩瞿頻陀生。當念出離生忍辱
生。當念忍普明生。當念實語當念蹇生。
當念受持當念帝釋慈悲。當念毛竪捨。當念
商主正眞。當念麋生。當念長壽生。逐父語。
當念六牙白象恭敬仙人。當念白馬生往羅
刹國渡諸衆生。當念鹿生護彼壽命捨自壽
命。當念猴生令得解脱所屬大苦。復次當念
猴生見人落坑以慈心拔出。設樹根菓以爲
供養。彼人樂肉以破我頭。以慈悲説法語其
善道。如是以衆願門。當念世尊本生功徳。
云何當念世尊自拔身功徳。世尊有如是等
本生具足。爲年少時斷一切居止著。斷兒婦
父母親友著。以捨難捨獨住空閑無所有處。
欲求無爲泥洹寂滅於摩伽陀國。渡尼連禪
河。坐菩提樹。降伏魔王及諸鬼兵。於初夜
時自憶宿命。於中夜分修得天眼。於後夜中
知苦斷集。得證醍醐界。修行八正道。分作
證漏盡得菩提覺。從於世間拔出自身。住
第一清淨漏盡之地。如是以衆行門。當念世
尊自拔身功徳。云何當念世尊得勝法功徳。
如是世尊有解脱心解脱。以如來十力。以十
四佛智慧。以十八佛法。已與不一禪法成就
到自在彼岸。當念云何世尊成就十力。如
來知是處非處。如實而知。如來知過去未來
現在善業因縁。以戒以因。若果報等。如實
而知。如來知至一切處。具足如實而知。如
來知不以一戒種種戒。世間如實而知。如來
知衆生種種欲樂。如實而知。如來知衆生種
種諸根。如實而知。如來知禪解脱定正受有
煩惱無煩惱。如實而知。如來知宿命如實而
知。如來知衆生生死。如實而知。如來知漏
盡。如實而知。以此十力世尊成就。云何世
尊成就十四佛智慧。謂苦智。集智。滅智。道
智。義辯智。法辯智。辭辯智。樂説辯智。諸根
智。衆生欲樂煩惱使智。雙變智。大慈悲定智。
一切智。不障礙智。以此十四智。世尊成就。云
何世尊成就十八法。於過去佛智不障礙。未
來佛智不障礙。現在佛智不障礙。隨於佛智
遍起身業。隨於佛智遍起口業。隨於佛智遍
起意業。以此六法世尊成就。欲無退。精進無
退。念無退。定無退。慧無退。解脱無退。以此
十二法。世尊成就。無可疑事。無誣師事。無不
分明。無有急事。無隱覆處。無不觀捨。無可疑
事者。無有威儀爲於狡獪。誣師事者。無急速
威儀。無不分明者。以知無不觸。無急事者。
無威儀以急事。無隱覆者。心行無有非不憶
智。無不觀捨者無有不知捨。以此十八佛法。
世尊成就。復次世尊以四無畏。以四念處。
以四正勤。以四如意足。以五根以五力。以六
神通。以七菩提分。以八聖道分。以八除入。以
八解脱。以九次第定。以十聖居止。以十漏盡
力。以餘不一善法。世尊成就到自在彼岸。
如是以此門以此行。當念世尊得勝法功徳。
云何當念世尊作饒益世間功徳。世尊成就
一切行。到一切功徳彼岸。爲慈悲衆生所轉
法輪。世間所不能轉。以密護無内外。開醍
醐門。已作無量天人。於沙門果無量衆生。
得功徳分。能令功徳具足。以三種變。身變
説變教變。令世間信。已伏邪見諸相呪師。
已覆惡道已開善趣。已往天上得解脱果。已
安聲聞住聲聞法。已制諸戒。已説波羅提木
叉。已得勝利養。得佛勝法。已得自在遍滿
世間。一切衆生恭敬尊重。乃至天人皆悉聞
知。安住不動。慈悲世間饒益世間所作。世
尊已作。以此門此行。當念世尊已作世間饒
益功徳。彼坐禪人以此門此行。已此功徳現
念如來。其心成信。以信自在。以念自在心常
不亂。若心不亂。滅蓋禪分起内行禪成住。問
何故念佛起内行非安。答佛功徳者。於第一
義深智行處。第一義事於深智行處。心不得
安。以細微故。復次當念不一功徳。若坐禪
人憶念不一功徳。心種種縁作意共起。心成
不安。是相爲一切外行行處。問若念不一功
徳。心既不一。外行禪不當成。若專一心。外
行禪成住。答若念如來功徳。及念佛成一心。
是故無過。復説以念佛四禪亦起念佛
已竟
問云何念法。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云何修行。
答法者。謂泥洹及修行至泥洹。云何泥洹。
滅一切行。出離一切煩惱。滅愛無染寂滅。此
謂泥洹。云何修行至泥洹。謂四念處。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
此謂修行至泥洹。念法出離功徳乘功徳。彼
念隨念正念。此謂念法。彼心住不亂此謂修。
起功徳法爲相。擇法爲味。解義爲處。念佛
功徳等。云何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
切心。以不亂心念法者。善説世尊法。現證
無時節。來見乘無時節。來見乘相應。智慧人
現證可知。善説世尊法者。離兩邊故名爲善
説。不異故名爲善説。不謬故三種善故名善
説。滿清淨故名善説。令現泥洹及修行至泥
洹。故名善説。現證者。次第得道果故名現
證。作證泥洹及道果故爲現證。無時節者。不
異時得果故名現證。來見者。汝來我處。見
我善法性堪教他。是名來見。乘相應者。若人
受降伏。成入醍醐界。名爲乘相應。向沙門
果名乘相應。智慧人現證可知者。若人受降
伏不受他教。起於滅智無生智解脱智。是名
智慧現證。以餘行當念法者。是眼是智是安
樂是醍醐乘門。是出離是方便。是至滅是至
醍醐。無有墮落是醍醐。無爲寂寂微妙非相
師所行。是妙智人所知。濟渡彼岸是歸依處。
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此功徳。現念於
法其心成信。由其信念心住不亂。以不亂心
滅於諸蓋。禪分得起。外行禪成住。餘如初廣
念法
已竟
問云何念僧。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何爲
修。答僧者聖人和合。此謂爲僧。現念僧修
行功徳。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僧。彼念住
不亂此謂修。念起僧功徳爲相。心恭敬爲
味。歡喜和合功徳爲處。念佛功徳等。云何修
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念
想。善能修行。世尊沙門衆隨從軟善。世尊沙
門衆隨從如法。世尊聖衆隨從和合。世尊聖
衆。所謂四雙八輩。世尊沙門衆堪可恭敬供
養。堪可合掌。無上世間福田。於是善修行。世
尊沙門衆者。隨從善説法故。名修行隨從。
爲自他饒益故。名修行隨從。已至具足故。
名修行隨從。無怨具足故。名修行隨從。離
二邊中具足故。名修行隨從。離幻諂故名
軟善。離身口邪曲惡故名軟善。隨從如者。
八正聖道。彼隨從故。名如隨從。復次如者謂
泥洹。爲隨從得泥洹故如修行。世尊所説四
聖諦。隨從如智故名如修行。隨從和合者。隨
從沙門和合具足故。名隨從和合。若如是隨
從作和合事。成大果大功徳如是隨從。故名
隨從和合。四雙八輩者。住須陀洹道及住其
果故爲一雙。住斯陀含道及住其果故爲一
雙。住阿那含道及住其果。故爲一雙。住阿
羅漢道及住其果故爲一雙。此謂四雙者。彼
住道及道果故名四雙。八輩者。四向四果。此
謂八輩。沙門者。從聞成就故名沙門。僧者
聖和合衆。可請可供養可施可恭敬。無上
世間福田。可請者。堪受請名爲可請。可供
養者。於衆施成大果堪受供養。可施者。若
於衆施得大果報。可恭敬者。堪受恭敬事名
可恭敬。無上者。最多功徳故名無上。世間福
田者。是衆生功徳處故。名世間福田。以餘
行當念衆生。如是勝衆眞實衆是名醍醐。戒
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見具
足。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現念衆功徳。
如是現念衆功徳其。心成信由。於信念心成
不亂以。不亂心能滅諸蓋禪。分得起外禪
成住。如初廣説念僧
已竟
問云何念戒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以功徳念清淨戒。彼念隨念正念。
此謂念戒。念戒住不亂。此謂修。令起戒功
徳爲相。見過患怖爲味。歡喜無過樂是處。若
人修行念戒。成得十二功徳。成尊重師重
法重僧重戒學重供養重不放逸。於細微過
患常見憂怖。護自身亦護他。從此世怖畏解
脱。彼世怖畏解脱。多歡喜可愛一切戒功徳。
是念戒功徳。云何修行者。初坐禪人入寂寂。
坐攝一切心。不亂心念。自身戒無偏無穿無
點無垢無雜。自在智慧所嘆。無所觸令起
定。若無偏是無穿。若無穿是不點。如是一
切可知。復次若滿清淨戒。是善法住處故。
名不偏不穿。作姓稱譽故。名無點無垢。以
斷愛故。名爲自在。聖所樂故無有過患。智
慧所嘆離戒盜故。故名無所觸。成不退處
故令起定。以餘行當念戒。名戒者。是樂無過
患。是姓可貴。以財物自在。如先所説戒功
徳。如是廣説可知。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
以此功徳。現念戒由信念心不亂。以不亂心
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禪成住。餘如初廣
念戒
已竟
問云何念施。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爲修。答施者。爲利他故。樂饒益他。爲他人
得捨自財物。此謂施。以念施功徳現念捨。
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施。彼念住不亂此謂
修。令起施功徳爲相。不蓄爲味。不慳爲處。
若人修行念施。成得十功徳。如是施隨樂無
慳無貪意。爲多人念善取他意。於衆不畏多
歡喜慈悲心。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行者。初
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自念施。
以所捨物我有利我善得利。世人爲慳垢所
牽。我住無慳垢心。我常施與常樂行施。常
供給常分布。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此
功徳。現念施彼心成信。由信由念故。心常
不亂。以不亂心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
禪成住。餘如初廣説念施
已竟
問云何念天。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依生天功徳。念自身功徳。彼念
隨念正念。此謂念天。彼念住不亂此謂修。
令起自身功徳天功徳等爲相。於功徳愛敬
爲味。信功徳果爲處。若人修行念天。成得
八功徳。如是彼人五法増長。所謂信戒聞施
慧。成天人所念愛敬。於説功徳果報。大歡
喜踊躍自重其身。及天人所貴。念戒念施以
入其内。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行者。初坐
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以不亂心。念天
有四王天。有三十三天。有焔摩天。有兜率天。
有化樂天。有他化自在天。有梵身天。有天常
生。以信成就諸天。從此生。彼我復如是有
信。如是戒如是聞如是施如是慧。成就彼諸
天。從此生彼。我復如是有慧。當念其身。當念
諸天。信戒聞施慧。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
以功徳現念天。彼心成信。以由信由念。心成
不亂。以不亂心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禪
成住。問何故念天功徳。不念人功徳。答諸天
功徳最妙。生最妙地成妙處心。於妙處修行
成妙。是故念天功徳。不念人功徳。餘如初廣
念天
已竟
解脱道論卷第六



解脱道論卷第七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四
問曰。云何念安般。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修行。答曰。安者入。般者出。於出入
相。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安般。心住不亂此
謂修。令起安般想爲相。觸思惟爲味。斷覺
爲處。何功徳者。若人修行念安般。成寂寂
成勝妙成莊嚴。可愛自娯樂。若數數起惡不
善法令除滅。身成不懈怠。眼亦不懈怠。身
成不動不搖。心成不動不搖。令滿四念處。
令滿七覺意。令滿解脱。世尊所嘆。聖所住
止。梵所住止。如來所住止。云何修者。初坐禪
人。若往阿蘭若。若往樹下。若往寂寂處。結
跏趺坐。正身在前。彼坐禪人。念入息念出息。
念出息。若長出息。我息長出如是知之。若
長息入。我長息入。如是知之。若短息入。我
*短息入。如是知之。若短息出。我短息出。如
是知之。我入息如是覺。我出息如是覺。知
喜知樂知心所行。令滅心行。令歡喜心。令教
化心。令解脱心。見無常見無欲。見滅見出
離如是覺。見出離我出息如是覺。見出離
出入息如是。於是現前令學安者。謂繋念
住於鼻端。或於口脣。是出入息所縁處。彼
坐禪人以安念此處。入息出息於鼻端口脣。
以念觀觸。或現念令息入。現念令息出。現
於息入時不作意。於出時亦不作意。是出入
息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所觸。現念令入
現念出息。如人觸材以縁鋸力。亦不作意
鋸去來想。如是坐禪人。於入出息亦不作意。
入出息想。所觸鼻端口脣以念觀知。現念令
入息。現念令出息。若坐禪人於入出息作
意。内外其心成亂。若心起亂。其身及心成懈
怠動搖。此是過患。若最長息。若最短息。不應
作意。若作處最長最短息。其身及心皆成懈
怠動搖。此是過患。由出入息種種相故。不應
作著。若如是作心餘縁成亂。若心亂其身及
心。皆成懈怠動搖。如是過患無邊。起出入
息。以無邊懈故應作想如是心不亂。若心
遲緩。若心利疾。不當精進。若作遲緩精進。成
懈怠睡眠。若作利疾精進。成起調。若坐禪
人。若與懈怠睡眠共起。若與調共起。其身
及心成懈怠成動搖。此是過患。彼坐禪人以
九小煩惱。清淨心現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
者。如抽綿抽古貝觸身成樂觸。如涼風觸身
成樂觸。如見入出息風觸。鼻口脣念作風想。
不由形色。此謂相。若坐禪人。以修多修相
成増長若鼻端増長。於眉間於額。成多處住。
成滿頭風。從此増長。滿身猗樂。此謂具足。復
有坐禪人。從初見異相。如煙如霧如塵如碎
金。猶如針刺。如蟻所嚙。見種種色。若坐禪人
心不明了。於彼異相心作異想成顛倒。不成
出入息想。若明了坐禪人。不作異意想。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離作餘想。若如是作意。
異相即滅。是坐禪人得微妙相。心不放逸。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彼相自在。以相自在欲起
修行。由欲自在。念現入息。念現出息。起喜。
已喜自在。已欲自在。念現入息。念現出息。
捨。彼已捨自在。已欲自在。已喜自在。念
現入息。念現出息。其心不亂。若心不亂諸蓋
滅禪分起。此坐禪人已得寂滅勝四禪定。如
初廣説。復次先師説四種修念安般。所謂算
隨逐安置隨觀。問曰。云何名算。答曰。初坐
禪人。從初出息乃至入息。從一至十。過十
不算。復説從一至五。過五不算。不令意誤。是
時當算乃至離算。從入出息事念住此謂名
算。隨逐者攝算。以念無間逐出入息。此謂
隨逐。名安置者。或鼻端或於脣。是入出息所
觸處。於彼作風相令念住。此謂安置。名隨
觀者。由觸自在當隨觀相。於此所起喜樂等
法應當隨觀。此謂隨觀。彼算爲覺滅令得出
離覺。隨逐者。爲滅麁覺。於出入息作念無
間安置。爲斷於亂作不動想。隨觀者。爲
受持*想爲知勝法。若長入息若短出息。於短
入息。如是學之者。方便所作過於其性。此
謂長。性者現智智爲現不愚癡事。問曰。云
何不愚癡事。答曰。初坐禪人得身心倚。以
入出息念現作住。其出入息成細。出入息細
故。成不可取。時坐禪人若長息隨觀作長。乃
至相起住。若相已起住。以性應作意。此謂
不愚癡。復次當爲心消息。有時作長有時作
短。如是當修。復次坐禪人。以事令分明相
起。是事當修。知一切身我入息。如是學者以
種行知一切身。不愚癡故以事故。問
曰。云何無愚癡知一切身。答曰。若坐禪人念
安般定。身心喜樂觸成滿。由喜樂觸滿。一切
身成不愚癡。問曰。云何以事知一切身。答
曰。出入息者。所謂一處住色身。出入息事心
心數法名身。此色身名身。此謂一切身。彼坐
禪人。如是以見知一切身。雖有身無衆生無
命。如是學者。謂三學。一増上戒學。二増上
心學。三増上慧學。如實戒此謂増上戒學。如
實定此謂増上心學。如實慧此謂増上慧學。
彼坐禪人此三學。於彼事以念作意學之。修
已多修。此謂學之令滅身行。我入息如是學。
云何名身行者。此謂出入息。以如是身行。曲
申形隨申動踊振搖。如是於身行現令寂
滅。復次於麁身行現令寂滅。以細身行修行
初禪。從彼以最細修第二禪。從彼最細修行
學第三禪。令滅無餘修第四禪。問曰。若無
餘滅出入息。云何修行念安般。答曰。善取初
相故。以滅出入息。其相得起成修行相。何
以故。諸禪相知喜爲事知我入息。如是學者。
彼念現入息念現出息。於二禪處起喜。彼喜
以二行成知。以不愚癡故。以事故。於是坐
禪人入定成知喜。不以愚癡以觀故。以對治
故。以事故。成知樂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現
念入息現念出息。於三禪處起樂。彼樂以二
行成知。以不愚癡故。以事故。如初所説。知
心行我息入。如是學者説心行。是謂想受。
於四禪處起彼彼心行。以二行成知。以不愚
癡故。以事故。以如初説。令寂滅心行我息入。
如是學者説心行。是謂想受。於麁心行令寂
滅。學之如初所説。知心我入息。如是學者。
彼現念入息現念出息。其心入出事以二行
成所知。以不愚癡以事故。如初所説。令歡喜
心我入息。如是學者説令歡喜説喜。於二禪
處。以喜令心踊躍。學之如初所説。令教化
心我入息。如是學者彼坐禪人。現念入息現
念出息。以念以作意。彼心於事令住令專。一
心教化以彼心住。學之令解脱心我入出息。
如是學者彼坐禪人。現念入息現念出息。若
心遲緩從懈怠令解脱。若心利疾從調令解
脱學之。若心高從染令解脱學之。若心下從
嗔恚令解脱學之。若心穢汚從小煩惱令解
脱學之。復次於事若心不著樂。令著學之。常
見無常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現念入息現念
出息。其入出息及入出息事。心心數法見
生滅學之。常見無欲我入息。如是學者。現
念入息現念出息。彼無常法彼法無欲。是泥
洹入息學之。常見滅我入息。如是學者。彼
無常法如實見其過患。彼我滅是泥洹。以寂
寂見學之。常見出離我入息。如是學者。彼無
常法如實見其過患。於彼過患現捨。居止寂
滅泥洹。使心安樂學之。如是寂寂如是妙。
所謂一切行寂寂。一切煩惱出離。愛滅無欲
滅泥洹。於此十六處。初十二處成沙摩他
毘婆舍那。見初無常。後四處唯成毘婆舍那。
如是以沙摩他毘婆舍那可知。復次彼一切
四種。一謂如是修令起觀具足。有時見現念
入息現念出息。此謂修知長短。令滅身行令
滅心行。令心歡喜。令教化心。令解脱心。此
謂令起知一切身知樂知心所行。知心者此
謂觀具足。常見無常所初四行。此謂有時見。
復次修者。以念安般受持地是修。是安般念
受持地。是受持是有覺。彼有覺有觀有觀
地。知喜者是二禪地。知樂者是第三禪地。
知心者是第四禪地。復次彼一切成二種。謂
修及滿。於是修行唯彼名滿者。十六行不減。
修者如種。功徳因故。名滿者。猶如花菓。從
相似出故。若如是修行念安般。成滿四念處。
修四念處滿七菩提分。修七菩提分滿明解
脱。問曰。云何得如此。答曰。長出入息所初四
處。成身念處。知起所初成受念處。知心所
初成心念處。見無常所初成法念處。如是修
念安般成滿四念處。云何以修四念處。成滿
七菩提分。修念處時於念成住不愚癡。此謂
念覺分。彼坐禪人如是念住。知擇苦無常行。
此謂擇法菩提分。如是現擇法行精進不遲
緩。此謂精進覺分。由行精進起喜無煩惱。
此謂喜覺分。由歡喜心其身及心成猗。是謂
猗覺分。由身猗有樂其心成定。此謂定覺分。
如是定心成捨。此謂捨覺分。以修四念處。
成滿七菩提覺分。云何以修七菩提覺分成
滿明解脱。如是多修行七覺分。於刹那道成
明滿。於刹那果成解脱滿。如是修七菩提分。
成明解脱滿。問曰。一切諸行。由地成有覺
無覺。如是念安般。何故唯説念安般。爲除
覺不説餘耶。答曰。不依如此説覺。不住者
是禪障礙。是故除覺依此義説。何故於風樂
觸。由心樂著如覺。乾闥婆聞聲隨著。是故
斷覺。復次如行堤塘。以心專念*倚不動故。
是故説念安般爲除覺念安般
已竟
問曰。云何念死。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修。答壽命行斷。此謂爲死。彼念住不
亂。此謂爲修。自壽命斷爲相。厭患爲味。無難
爲處。何功徳者。若修行念死。於上善法成不
放逸。成憎不善法。於諸服飾不多受畜。心
不慳悋。見身壽命心不貪著作無常想苦想
無我想。皆令成滿。成向善趣向於醍醐。臨
命將終。心不謬誤。云何修行。初坐禪人入寂
寂。坐攝一切心。以不亂心念衆生死。我入
死法。向於死趣。不過死法。如涅底履波陀
脩多羅中説。若人樂觀死。當觀被殺人見死
因縁。於是念死有四種。憂相應。驚相應。中
人相應。智相應。如喪愛子心生縁念。此謂
憂相應。悲念童子卒暴命終。此謂驚相應念。
如闍維人念離生故。此謂中相應念。常觀世
間心生厭患。此謂智相應念。於是坐禪人。
憂相應驚相應中相應不應修行。何以故不
能除過患。唯智相應勤修行。能除過患。死者
有三種。等死斷死念念死。云何名等死。依
修衆生此謂等死。名斷死者。謂阿羅漢煩
惱已斷。名念念死者。諸行念念滅。復次死
有二種。不時節死時節死。或自殺或他殺。或
以病。或無因縁中間死。此謂不時節死。或
壽命盡乃至老死。此謂時節死。應念此二種
死。復次以八行。先師所説修念死。如兇惡人
逐。以無因縁。以本取。以身多屬。以壽命無力
故。以久遠分別。以無相故。以刹那故。問曰。
云何以兇惡逐修行念死。答曰。如被殺人將
往殺處。以兇惡人拔刀隨逐。彼見兇惡人
拔刀隨後。如是思惟。此人殺我。何時我當
死。我行一一歩於何歩當死。我去必死。我住
必死。我坐必死。我眠必死。如是坐禪人以兇
惡人逐故。當修念死。問曰。云何以無因縁故
修念死。答曰。無因縁無方便以生能令不
死。如日月出無因縁無方便能令不沒。如是
無因縁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本取故修念
死。答曰。彼先多財王大乘王大神力大善見
王頂生王等。彼一切王皆入死法。復次
諸仙人大神通大神力。毘沙蜜多闍摩達梨
仙人身出水火。復入死法。復次先聲聞。有
大智慧有大神通有大神力。舍利弗目犍連
等。彼入死法。復次諸縁覺人。自生無師一
切功徳成就。亦入死法。復次諸如來應供正
覺無量無上明行具足。到功徳彼岸亦入死
法。何況於我少時壽命。不當入死法。如是以
先取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身多屬故修
念死。答曰。以風痰和合成於死法。或諸虫
種和合。或飮食不調成入死法。或毒蛇蜈蚣
射蚰蜒鼠嚙成入死法。或師子虎豹龍牛等
兌成入死法。或人非人所殺成入死法。此
身如是多所屬故。修念死法。問曰。云何以
壽無力故修念死。答以二行。以壽命無力故
修於念死。處無力故。依無力故。成壽命無力。
問曰。云何處無力故壽命無力。答曰。此身
無自性如水泡喩如芭蕉喩。如水沫喩。無
有眞實。離眞實故。如是處無力故。成壽命
無力。問曰。云何依無力故成壽無力。答曰。
此名出入息所縛。四大所縛。飮食所縛。四威
儀所縛。緩所縛。如是依無力故成壽命無
力。如是以此二行。以壽命無力故。修念於
死。問曰。云何以遠分別修念死。答曰。從於
久遠一切已生。於現在世不過百年皆入死
法。所謂久遠分別故修念死。復次當修。我於
日夜詎能得活。日夜思惟。世尊諸法我得大
恩。如是一日我詎能活。或復半日我詎能活。
或復少時我詎能活。或一食時或半食時。我
詎能活。或四五揣我詎能活。或入息時我詎
能至出息時。或出息時我詎能至入息時。以
久遠分別故修念死。問曰。云何以無相故修
念於死。答曰。以無有相死無有時。以無相
故修念於死。問曰。云何以刹那故修念死。
答曰。以不數過去未來。但數現在縁衆生壽
命。於一念時住。從彼無二念住。一切衆生於
刹那心沒。如阿毘曇中説。於過去心。無已生。
無當生。無現生。於未來心。無已生。無現生。
無當生。於現在心刹那。無已生。無當生。有現
生。復如説偈
    壽命及身性 苦樂及所有
    與一心相應 刹那速生起
    於未生無生 於現在有生
    心斷故世死 已説世盡故
如是以刹那故修念死。彼坐禪人以此門以
此行。如是現修念死。起其厭患。由厭患自
在。以念自在成心不亂。若心不亂諸蓋滅。禪
分成起外行禪得住。問曰。無常想念死。此
二何差別。答曰。陰生滅事名無常想。念諸
根壞名爲念死。以修無常相無我相爲除憍
慢。以修念死無常相及苦相成住。以*壽斷心
滅。此謂差別。念死
已竟
問云何念身。何修何相何味何功徳。云何
修。答修念身性。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身。
此念住不亂。此謂修。令起身性爲相。厭患爲
味。見無實爲起。何功徳者。以修念身成堪
耐。堪受怖畏。堪任寒熱等。無常想無我想。不
淨想。過患想。彼想成滿。成隨意得四禪。以分
明諸法。修令滿足。向於善趣。向於醍醐。云
何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
心唯修心性。云何修心性。所謂此身髮毛爪
齒皮肉筋骨髓腦肝心脾胇膽胃肪膏腦膜
大腸小腸屎尿膿血淡汚涎涙涕唾。不淨。初
坐禪人。於此三十二行。初次第上以次第下。
善哉以口語言應常説常觀。善哉以常觀口
語言。是時以一一四行。唯以心當覺以色
以行以形以處以分別所起麁相。或一或二
或多善取相應。彼坐禪人如是以三種覺成
起。以色以厭以空。若坐禪人以色起相。彼
坐禪人由色一切入自在應作意。若坐禪人
以厭起相。彼坐禪人以不淨應作意。若坐禪
人以空起相。彼坐禪人以界應作意。若坐禪
人依一切入起於四禪。若坐禪人依不淨事
起初禪。若坐禪人依界事起外行禪。於是
瞋恚行人以色起相。貪欲行人以厭起相。慧
行人以界起相。復次瞋恚行人以色當作意。
貪欲行人以厭當作意。慧行人以界當作意。
復次以十三行當念身性。如是以種以處以
縁以流。以次第以形以虫種以安處。以聚以
憎以不淨以處。以不知恩以有邊。問云何
以種當念身性。答如毒種所生茱萸拘沙多
紀等一切生。如是此身從父母不淨生。不淨
種生此身成不淨。如是以種當念心性。
云何以處當念身性。答此身不從欝多羅花
生。非拘牟陀分陀利迦花生。於母腹生。不
淨臭穢迫迮處生。從生熟兩藏生。從左右脇
胞嚢所纒依脊骨住。是處不淨身成不淨。如
是以處當念身性。問云何以縁當念身性。答
此不淨身若増長住。不以金銀珠等能得増
長。復不以栴檀多伽羅沈香等縁能得増長。
此身從母腹生。母所食噉。涕唾涎涙相雜。
母胎所生臭食流液得増長住。從如是出。其
所噉食飯乳孀豆。涕唾涎*淡共相和雜。此
身以臭不淨流得増長住。如是以縁當念身
自性。問曰。云何以流當念身自性。答如皮
嚢盛滿屎尿。以多穿故不淨流出。此身亦然
盛滿屎尿。如是此身所甞飮食。及雜涕唾屎
尿臭穢。種種不淨。從九孔流溢。以多穿故。
不成滿故。如是以流應念身自性。問云何以
次第形當念身自性。答此身以初業次第立。
初七日成迦羅邏。二七日成阿浮陀。三七
日成俾尸。四七日成阿那。五七日成五節。
六七日成四節。七七日復生四節。八七日復
生二十八節。九七日及十七日復生脊骨。十
一七日復生三百骨。十二七日復生八百節。
十三七日復生九百筋。十四七日復生百肉
丸。十五七日復生血。十六七日生膜。十七
七日生皮。十八七日成皮色。十九七日業所
生風遍處處。二十七日成九竅。二十五七
日生一萬七千湊。二十六七日成堅身。二十
七七日有力。二十八七日生九萬九千毛孔。
二十九七日成一切身分具足
復説。七七日有體。依母背下頭蹲踞坐。四十
二七日以業所生風。轉脚向上。頭向下向産
門。此時生。世説假名人如是。以次第形當
念身性。問云何以虫種當念身性。答此身八
萬戸虫之所食噉。依髮之虫名髮鐵。依髑髏
虫名耳腫。依腦之虫名顛狂下。顛狂復有
四種。一名塸拘霖婆。二名濕婆羅。三名陀羅
呵。四名陀阿尸邏。依目之虫名舐眼。依耳
之虫名蚔耳。依鼻之虫名*蚔鼻。復有三種。
一名樓扣母可。二名阿樓扣。三名摩那樓母
可。依舌之虫名勿伽。依舌根虫名母但多。依
齒之虫名狗婆。依齒根之虫名優婆拘*婆。
依喉之虫名阿婆離呵。依頸之虫有二種。一
名虜呵羅。二毘虜呵羅。依毛之虫名*蚔
毛。依爪之虫名*蚔爪。依皮之虫有二種。一名
兜那。二名兜難多。依膜之虫。復有二種。一
名鞞藍婆。二名諀藍婆。依肉之虫復有
二種。一名阿羅*婆。二名羅婆。依血之虫
復有二種。一名婆羅。二名婆多羅。依筋之虫
復有四種。一名頼多虜。二名喜多婆。三名
婆羅婆多羅。四名羅那婆羅那。依脈之虫名
架栗侠那。依脈根之虫復有二種。一名尸婆
羅。二名優婆尸尸羅。依骨之虫復有四種。
一名遏褫除里
毘馱。二名安那毘馱。三名殆
塗履
*反
履拕毘拕。四名遏褫絙可羅。依髓之虫
復有二種。一名弭亡比
*反
社。二名弭社尸羅。依
脾之虫復有二種。一名尼羅。二名比多。依
心之虫復有二種。一名死毘多。二名優鉢
毘多。依心根之虫復有二種。一名滿可。二
名尸羅。依肪之虫復有二種。一名哿羅。二名
哿羅尸羅。依膀胱之虫復有二種。一名弭哿
羅。二名摩訶哿羅。依膀胱根復有二種。一
名哿羅。二名哿羅尸羅。依胞之虫復有二種。
一名娑婆羅。二名摩訶沙婆羅。依胞根之
虫復有二種。一名頼多。二名摩訶頼多。依小
腸之虫復有二種。一名帚頼多。二名摩
頼多。依腸根之虫復有二種。一名波。二名
摩訶死波。依大腸根虫。復有二種。一名安
那婆呵。二名&MT00133;果婆呵。依胃之虫復有四
種。一名優受哿。二名優社婆。三名知社婆。
四名先市婆。依熟藏之虫復有四種。一名婆
呵那。二名摩訶婆呵那。三名陀那槃。四名
粉那母可。依膽之虫名必多離訶。依唾之
虫名纖呵。依汗之虫名隨陀離呵。依脂之
虫名弭陀離呵。依強之虫復有二種。一名
藪婆呵母。二名社摩契多。依彊根虫復有
三種。一名處呵母珂。二名虜呵母珂。
三名娑那母珂。有五種虫。依於身前食於
身前。依於身後食於身後。依於身左食於身
左。依於身右食於身右。虫名栴陀死羅脣呵
死羅不偸羅等。依下二孔有三種虫。一名
拘樓拘羅唯喩。二名遮羅喩。三名寒頭波
拕。如是以虫居止當念身性。云何以安當
念身自性。於足骨脛骨安住。脛骨於髀骨安
住。髀骨於髂骨安住。髂骨於脊骨安住。脊
骨於脾骨安住。*脾骨於臂骨安住。臂骨
項骨安住。項骨於頭骨安住。頭骨於頬骨
安住。頬骨於齒骨安住。如是此身骨節纒裏
以皮覆上成此穢身。從行業生非餘能造。如
是以安當念身自性。云何以聚當念身自性
九頭骨。兩頬骨。三十二齒骨。七項骨。十四
胸骨。二十四脇骨。十八脊骨。兩髂骨。六十
四手骨。六十四足骨。依肉六十四軟骨。此
三百骨。八百節。九百筋纒。九百肉丸。一
萬七湊。八百萬髮。九萬九千毛。六十
間。八萬虫種。膽唾腦各一波頼他。梁言重四
兩。血一阿咃。梁言以三升。如是等不可稱
計種種形。唯是屎聚屎集名身。如二聚當
念身自性。云何以憎當念身自性。彼所重物
第一清淨。所愛服飾。如是花香塗身。衣服
莊嚴。眠坐隱嚢。枕褥&T021794;&MT02361;&T021739;床帳臥具等。
種種飮食住止供養。心生愛重後成憎惡。如
是以憎惡。當念身自性。云何以不清淨當念
身自性。如是衣物種種服飾。已不淨潔。可
更浣治還得清淨。何故。以性清淨故。此身
不淨不能令淨。復次以香塗身。以香水洗浴
不能令淨。何以故。性不淨故。如是以不清
念身自性。云何。以處當念身自性。如花
依池生。如果依果處生。如是此身從種種煩
惱疾患故生。如是眼痛耳痛鼻痛舌痛身痛
頭痛口痛齒痛。患嗽急氣寒熱腹痛。心悶
癇狂風病霍亂。癩癭吐血癬瘡疥&T028609;&T028379;
寒病等。此身有無邊過患。如是以處當念身
自性。云何以不知恩當念身自性。其人雖復
料理自身以最勝飮食。或洗浴摩香眠坐衣
帔以自莊嚴。此毒樹身反不知恩。向老向
病向死。如親友不知恩。如是以不知恩。當
念身自性。云何以有邊當念身自性。此身或
可闍維。或可噉食。或可破壞。或可磨滅。此
身有邊。如是以有邊當念身自性。彼坐禪人
以此門以此行以自性。當念此身。以念自在。
以慧自在。成不亂心。若不亂心諸蓋滅。禪分
起。隨其所樂成得勝。念身
已竟
問云何念寂寂。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修。答寂寂者。滅身心動亂。已伏斷故。
此謂寂寂。現念寂寂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
寂寂。以念住不亂此謂修。令起不動功徳爲
相。不調爲味。妙解脱爲處。何功徳者。若修
行念寂寂。成安眠安覺。成寂寂。諸根寂寂
心願具足。成可愛慚愧具足。常爲人所貴
重。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彼者。初坐禪人入
寂寂坐。攝一切心不起亂心。如彼比丘諸根
寂寂。心寂寂樂一處寂寂。以相應住。彼比
丘以身口意。若見若聞以寂寂念。以寂寂功
徳。如世尊所説。彼比丘戒具足定具足慧具
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見具足。若比丘得見彼
比丘。我説彼大種大恩。若聞彼比丘。我説
大恩。若往彼我説大恩。若視供養。彼若
念。彼若隨出家。我説彼大得恩。何故如是
等。諸比丘聞其説法。得二離憒閙。所謂身離
憒閙。心離憒閙。彼比丘入初禪。以寂寂念
諸蓋滅。若入第二禪念彼覺觀滅。若入第三
禪念彼喜滅。若入第四禪念彼樂滅。若入虚
空定念色想瞋恚想種種想滅。若入識定念
彼虚空滅。若入無所有定念彼識入想滅。若
入非想非非想定念彼無所有想滅。若入想
受滅念彼想受滅。若得須陀洹果念見一處
煩惱滅。若得斯陀洹果念麁婬欲瞋恚煩惱
滅。若得阿那含念細煩惱婬欲瞋恚滅。若
得阿羅漢果念彼一切煩惱滅。若入泥洹以
寂寂念一切皆滅。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
如是以功徳念寂寂。彼心成信。以信自在。以
念自在。心成不亂。若不亂心諸蓋滅。禪分起
外行。禪成住念。寂寂已竟十念
已竟
於十念處此散句。若念過去未來佛功徳。此
謂修念佛。如是念縁覺功徳。若念善説一法。
是謂修念法。若念一聲聞修行功徳。此謂修
念僧。念彼戒此謂修念戒。念彼施此謂修念
施。若欲樂念施施於有功徳人。當取受相。
若有人受施未施。乃至一摶悉不應食。念天
者成就信有五。法當修念
解脱道論卷第七



解脱道論卷第八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五
問云何慈。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徳。云何
修行。答如父母唯有一子。情所愛念見子起
慈。起饒益心。如是於一切衆生。慈心饒益
心。此謂慈彼修住不亂此謂修。令起饒益
爲相。愛念爲味。無嗔恚爲起。若修行慈。成得
十一功徳。安眠。安覺。不見惡夢。爲人所愛
念。爲非人所愛念。諸天守護。火毒刀杖不
加其身。使心得速定。面色悦澤。命終不亂。
若未得勝法生梵世。云何修行。初坐禪人。樂
修行慈。初觀忿恨過患及忍辱功徳。心應受
持忍辱。云何當觀忿恨過患。若人初起忿恨。
焚燒慈心。令其心濁。從此増長面目嚬蹙。從
此増長口説惡語。從此増長觀於四方。從此
増長手捉刀*杖。從此増長嗔忿吐血。從此増
長散擲財物。從此増長打壞諸物。從此増長
或殺他或自殺。復次若人恒忿恨。或殺父母。
或殺阿羅漢。或破僧。或惡心出佛身血。如是
作可畏事。如是當觀。復次如是當觀。我名聲
聞。若不斷忿恨成可羞慚。我憶鋸喩。脩多
羅中所説。我樂善法。若我今忿恨増長。*成
可憎惡。如人樂浴還入不淨。我自多聞。若未
伏忿恨。人所棄薄。猶如醫師還自霍亂。我爲
世所爲貴若我不除忿恨。人所棄薄。猶如
畫瓶内盛不淨而不覆蔽。若人有智慧而猶
起忿恨。如人故食雜毒。何以故。從此忿恨。
最可棄薄。成苦果報。如人爲毒蛇所嚙。自
有毒藥而不肯服。彼人可知樂苦不樂樂。如
是比丘。若忿恨起不速制伏。彼比丘可知樂
苦不樂樂。何故從此忿恨最爲可畏。復次當
觀忿恨。忿恨者爲怨家所笑。爲親友慚愧。
雖有深徳復被輕賤。本所貴重翻成輕易。若
已得稱譽。咸被譏毀。若求樂成苦。若不動
成令動。若有眼成盲。若聰明成無智。如是當
觀忿恨過患。問云何觀忍辱功徳。答忍辱是
力是鎧。能護身能除忿恨。是稱譽。智人所
嘆。是樂令不退。是守護令護一切具足。是
曉了令觀諸義。是名爲起慚愧。復次當觀。
我已剃頭唯應忍辱。是我所受我已受國施。
以忍辱心令彼施主有大果報。我持聖形飾。
我此忍辱是作聖行。我有瞋恚令無瞋恚。我
名聲聞。*今實名聲聞。彼檀越施我雜物。以
此忍辱令彼施主得大果報。我有信。此忍辱
是我信處。我有智慧。此忍辱是智慧處。我有
忿恨毒。此忍辱是我却毒藥。如是觀忿恨過
患及忍辱功徳。令心受持。我當向忍辱。人有
惡罵我當忍辱。我當軟無憍慢。如是坐禪人
向忍辱樂。作自饒益。入寂寂處。不亂心。從
初其身令滿。我復樂樂心不耐苦。云何我無
怨家無瞋恚。樂離諸煩閙。成就一切功徳。
彼坐禪人制伏其心。作軟心作堪受持心。若
心成軟堪受持事。從此應修行慈。於一切衆
生如其自身若坐禪人修行慈。於一切衆生。
從初不能修慈。於怨家中人惡人無功徳人
亡人處起慈。彼坐禪人所貴重人。爲起慚愧。
不爲輕賤。不爲所中。爲饒益故起慈。於彼不
起嫉不瞋恚。是彼人處初當修慈。初當念其
饒益功徳貴重功徳。如是以性成就。以稱譽
成就。以聞成就以戒成就。以定成就。以慧
成就。我所貴重。如是以施以愛語以利益以
同事成就。是我饒益。如是善念所重功徳及
饒益功徳。令起重想及親友想。於彼人處當
修行慈。當作饒益心常覺觀。願無怨心。
無瞋恚。成於安樂。願離一切閙。願成就一
切功徳。願得善利。願有稱譽。願有信。願有
樂。願有戒。願有聞慧。願有施。願有慧。願得
安眠。願安覺。願不見惡夢。願人所愛敬。願非
人所愛敬。願諸天守護。願火毒刀杖等不
著身。願速得定心。願面色和悦。願生中國。
願値善人。願自身具足。願無疾病。願得長壽。
願恒得安樂。復次如是應思惟。於彼不善法。
若未生願令不生。若已生願滅斷。彼善法未
生願生。若已生願増長。復次彼不愛念法願
不生。若已生願滅。彼可愛念法未生。彼由
慈心得信。彼坐禪人以信自在取心。以取自
在令念住。以念自在以取自在。以信自在成
不亂心。彼現知不亂。以此門以此行。於彼
人修慈心。修已多修。彼坐禪人現知不亂。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