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解脱道論 (No. 1648_ 優波底沙僧伽婆羅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解脱道論卷第五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禪功徳。
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
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
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失。遂不堪起
第二禪定。亦復不能入於初禪。如世尊説。爲
諸比丘作山犢喩。山犢愚癡不知食處。未解
行歩。欲詣嶮遠。便自作念。我今當往未甞
至處。噉未甞草。飮未甞水。前足未立復擧後
脚。蹉搖不安莫能前進。遂不得至未甞至
處。亦不得噉未甞食草。及不得飮未甞之水。
更復思惟。既不能去。政當資昔飮食如是比
丘愚癡未達。不知所行處。不解離欲入於初
禪。不修此法不多學習。輒自作念。欲入第
二禪離於覺觀。不解自安。復更思惟。我不
能得入第二禪離於覺觀。欲退入初禪離欲。
愚癡比丘如彼山犢不解行歩。是故應修初
禪令心得自在。於未食時及食後時。初夜後
夜隨心所樂。隨欲久近隨意無礙。爲起入觀。
若從一時乃至多時。多入多出。若從一時乃
至多時。於彼初禪成得自在。得自在樂。起
第二禪越於初禪。復更思惟。此初禪麁第二
禪細。於初禪見有過患。於第二禪見有功徳。
問云何初禪過患。答近五蓋怨令覺觀動。
身成懈怠心成散亂。其一切法是爲麁定。不
任爲神通證。既樂初禪不成勝分。是初禪
過患。第二禪功徳是其對治。已觀初禪過患。
復見第二禪功徳。是一切入相作意修行第
二禪事。不作意和合初禪。不作意於覺。不
作意於觀。以從定生喜樂自在。令心受持。彼
坐禪人如是作意。不久覺觀成滅。以定所起
喜樂自在。令心安住。此明二禪四枝義。彼
坐禪人覺觀滅故。成其内信。心成一性無覺
無觀。從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地一切入
功徳。覺觀滅者以善分別。覺觀滅亦名斷。問
云何爲覺觀滅。答亦是初禪覺觀過患。及一
切覺觀根覺觀過患。及覺觀根與覺觀併除
故。成覺觀滅。復次以斷下麁禪得上勝禪。
復令現次第滅。内者現證名内。内有三種。一
内内。二内定。三内行處。云何爲内内。謂六内
入。内定者。於自觀身。此謂内定。内行處者。
於内自思意不出外攝義是性。是謂内行處。
於此經中内内是可樂。信者信正信思惟増
長信此謂信。於内定是謂内信。内信者。何
相何味何起何處。不亂爲内信相。寂寂爲
味。不濁是起。覺觀爲處。心成一性者。謂心住
正定。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義。心者
是意。一者説於念。名性者如聲論説生性。性
者説自然義。此第二禪一心能滅覺觀。以一
性得起。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相何
味何起何處。專正爲相。寂寂爲味。無浪爲起。
覺觀滅爲處。問信及心成一性。何故非初禪
所攝。答初禪以覺觀爲浪動故。成濁。内信
心成一性者成不清淨。如水有風浪見於面
像不復清淨。如是初禪覺觀爲浪。浪動濁故。
内信及心一性成不清淨。是故以禪*枝非
初禪所攝。無覺無觀者。謂斷覺無覺離觀無
觀。問覺觀滅無覺無觀。此二種斷覺觀。何
故説二。答覺觀滅者爲現内信。心一性爲因
無覺無觀。爲現寂寂所成喜樂妙相。復次覺
觀滅者。以此覺觀見覺觀過患。斷彼過患法。
無覺無觀者。斷色界覺觀。復次無覺無觀者
有二種。一不以覺觀滅無覺無觀。以覺觀滅
無覺無觀。於是五識及第三禪等。不以覺觀
滅成無覺無觀。第二禪以方便寂寂故。以覺
觀滅成無覺無觀。是説二義。從定生者名
定。初禪從彼智生。第二禪成從初禪定生。復
次定者。於第二禪與一心共生故。定生喜樂。
喜樂者初已分別。第二禪者依初得名。此第
二禪入正受者。謂入第二禪。禪者内信喜樂
一心。是名爲禪。入正受住者。成得第二禪
離於二*枝。成就二*枝三種善十相具足。二
十三功徳相應。是天住是功徳。生光耀天。
如初廣説。天住者。從定生喜樂。越人住故
名爲天住。是故世尊告比丘言。如池生水非
四方來。亦非雨出無有時節。是從泉出清冷
浸灌盈溢流遠。如是比丘此身從定生喜樂。
令得清涼無不潤澤。從定生喜周遍身心。猶
如泉水。彼坐禪人入第二禪其身可知。如不
從四方無流水來無天雨水。如是覺觀滅可
知。如是從泉出流。令身成滿不起波浪。如是
從定生喜樂。此名色身令滿不起亂心。如以
冷水令身清涼遍一切處。如是從定生喜樂。
一切名色身成滿足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
光耀功徳。此第二禪有三種。下中上。是坐
禪人修下禪。命終生少光天壽命二劫。修中
禪生無量光天壽命四劫。修上禪生光耀天
壽命八劫
念二禪過患。爾時坐禪人。已修第二禪身得
自在。第二禪麁三禪寂寂。知二禪過患。見
三禪功徳。起第三禪。云何二禪過患。謂近
覺觀是定之怨。與喜滿相應故禪成麁。以喜
成滿心大踊躍。不能起餘禪*枝。若著於喜
是則爲失。若知是失則成不失。若不堪作神
通證。若樂二禪不成勝分。是知第二禪過患。
見第三禪功徳。是其對治。已觀二禪過患。復
見三禪功徳。是依一切入相作意。令喜心滅。
以由喜樂受持心。如是作意。不久以無喜樂
令心得安解三禪*枝。彼坐禪人不染喜故。得
捨念智。以身受樂。是聖所説。得捨念智樂
住第三禪正受。是地一切入功徳不染喜故。
喜者先已分別。不染者斷喜得捨住。云何爲
捨。是捨是護。不退不進是心平等。此謂捨。
於是捨有八種。謂受捨。精進捨。見捨。菩提
覺捨。無量捨。六分捨。禪*枝捨。清淨捨。五根
爲受捨。有時不作意捨相。爲精進捨。苦集
我今當斷成得捨。爲見捨。修菩提覺。是爲
菩提捨。慈悲喜捨。是爲無量捨。以眼見色不
苦不喜成捨。是爲六分捨。無染故成捨住
者。是禪*枝捨。捨念清淨。是清淨捨。於此八
捨除受捨。餘七捨法。是爲平等捨。復次有三
種捨。一相應乘。二少經營。三無經營。於一
切禪行是禪平等方便。不急疾不遲緩。是名
相應乘捨。此下捨近第二禪。能斷大踊躍心。
若心無經營。是名少經營捨。此捨近第三禪。
是其能斷一切踊躍心。以不動身心。無經營
事心。是名無事捨。此捨近第四禪。捨者何
相何味何起何處。平等爲相。無所著爲味。無
經營爲起。無染爲處。問何故説此捨於此
禪。非第二禪及初禪。答是處喜滿未滅心著。
以縁喜樂是故未滅。以大踊躍充遍身心。是
故於二種禪不説捨。以不滿故。於此第三禪
無喜染故。以滅相著故成起禪*枝。以由禪
*枝自在故。説捨念正智。云何爲念。念隨念
彼念覺憶持不忘。念者念根念力正念此謂
念。問念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答隨念爲相。
不忘爲味。守護爲起。四念爲處。云何爲智。知
解爲慧。是正智此謂爲智。於是正智有四種。
有義智。自相智。不愚癡智。行處智。於是有義
智者有四威儀。自相智者。入於空處。不愚癡
智者。知於世間八法。行處智者。謂於事處。
於此經中行處智是可取。問智者何相何味
何起何處。答不愚癡爲相。縁著爲味。擇取
諸法爲起。正作意爲處。問何故此念正智一
切處不妙。答若人失念不起正智。不堪起禪
外行。問何故説第三禪。不説第二禪及初禪。
答於此喜爲首。麁禪*枝滅故。正定細故。此
定入細處。以此正智堪能起第三禪。是故以
禪*枝自在。復次此禪易起到彼樂處。最氣味
地亦作愚心。是名著處。是故於此禪。知得
自在堪爲斷喜。又説喜樂者共爲親友。是故
此念智分別。無喜有樂於事成住。如彼犢子
隨逐其母。不捉兩耳觸突隨母。如是無喜有
樂。以念智分別樂得住行處。若不緩分別。反
入於喜成禪退分。以此禪*枝自在故説念
智。以此捨念智成就。是故説有捨念智以身
受樂。問云何心樂。答心攝受是心樂。從心觸
生攝受是心樂受。是謂爲樂。問云何身。答想
陰行陰識陰。此謂爲身。此樂以身受謂身受
樂。問何故此樂無喜。非以身爲受。答於第
三禪樂根滅。何故世尊説於第三禪樂根滅
是樂聖人所説。聖者佛及弟子。開合制教分
別顯示。此謂聖所説。問何故聖説於此身非
餘處。答此第三禪易起到彼樂處。彼無受樂。
聖者向於樂住。是聖人成就。是故聖人説此
禪勝成捨。有念樂住者捨念樂。此已分別成
就。入住第三禪。第三者依第二名爲第三。
第三禪者是捨念正智樂一心。此謂禪成就。
入住者彼已得第二禪。離一分五分。成就三
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天居生
遍淨天。如初禪廣説。天居者無喜樂住。越
人住名天居。是故世尊告諸比丘。如是比丘。
於欝波羅池花。分陀利池花。若欝波羅花。
波頭摩花。分陀利花。水生水増長。從水起
住水中。從根至首以令水滿其中。如是比丘。
此身以無喜樂令滿潤澤。以無喜之樂遍滿
身心。於是如欝多羅波頭摩分陀利花從水
而起。如是入第三禪。其身當知如藕生水。從
根至首一切皆滿。如是入第三禪。其身以無
喜之樂。遍滿身心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
遍淨天功徳。此第三禪亦成三種。謂上中下。
於是坐禪人修行下禪。命終生少淨天。彼壽
命十六劫。修行中禪生無量淨天。彼天壽命
三十二劫。修行上禪生遍淨天。壽命六十四
劫。念三禪過。爾時坐禪人。如是已作。第三
禪身得自在樂。起第四禪越第三禪。第三禪
麁第四禪妙。見第三禪過患。復見第四禪
功徳。云何三禪過患。謂近喜爲怨。正定以
樂*枝麁。不能堪忍爲得神通。第三禪不成
勝分。如是見第三禪過患。見第四禪功徳。
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是已見第三禪過患。
見第四禪功徳。唯彼作一切入相作意。令現
滅樂滅。以由捨心受持如是作意不久。以由
捨心得安解四禪*枝。彼坐禪人斷樂故。先
已斷苦故。以初喜憂盡故。不苦不樂捨念清
淨成就住第四禪。是地一切入功徳。斷樂者
名身樂斷。斷苦者名身苦斷。前喜憂滅者。喜
名心樂。憂名心苦。皆盡滅也。問樂苦憂已斷
何處滅。答初禪時滅。於此第四禪。佛説苦滅。
問何處苦根起無餘時滅。答佛告比丘。初禪
成就離欲。是處苦根起無餘時滅。問何故於
初禪苦根滅。答以喜滿故身樂。身樂故苦根
滅。以斷對治故。是故於初禪苦根滅。於第二
禪憂根滅。成斷憂根。如佛所説。何處喜根
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覺觀滅故。第三禪正
受住。是處憂根起無餘時滅。何故第二禪憂
根滅。若有覺觀久隨覺觀。成身懈怠成心懶
惰。若心懶惰憂根即起。於第二禪覺觀滅。説
憂根滅。於第三禪是處樂滅。如世尊説。何處
樂根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厭於喜故。第三
禪入正受住。是處樂根已起無餘時滅。問何
故於第三禪樂根滅。答喜滅故喜爲因樂成
滅。是故於第三禪樂根滅。問若苦樂憂於三
禪處已滅。何故於此四禪説滅。答三禪是四
禪道路。於三禪已滅受。是故於第四禪説
滅。復次以不苦不樂受。爲現對治。是故説苦
樂對治不苦不樂受。復次四禪共對治受收
合故。復次捨煩惱現無餘斷。不苦不樂受者。
意不攝受心不棄捨。此謂不苦不樂受。不苦
不樂受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中間爲相。住
中爲味。除是起喜滅是處。云何捨念清淨者。
是謂中性爲捨。此謂爲捨。念者謂念隨念正
念。此謂爲念。以捨爲念成分明清白。此謂
捨念清淨。問何故此念以捨分明清白。答此
捨離一切煩惱故。受相似相應故。成不動無
經營。以此無經營與捨相應故。此念至無動
成無經營。是故此念已捨成分明清白。四者
依彼三禪。此第四成就。入定者此謂四禪捨
念一心。此謂禪成就。入住者。成得彼第四
禪。離一分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
二功徳相應。報居天上生果實天。功徳如初
廣説。天居者捨樂住出於人住。此謂天居。
是故世尊告諸比丘。有人坐以白疊覆身。從
頭至足。一切身分無處不著。如以白*疊無
不覆處。如是比丘以清白心。令滿一切身分。
以清白心無所不著。譬如有人白*疊自覆。是
坐禪人亦復如是。離一切上煩惱。在第四禪
可知。如以白*疊覆身。從頭至足不寒不熱時
節調和身心清淨。如是入第四禪不苦不樂。
是爲捨樂。令滿於身修定果報。如是天居
生果實天功徳。修第四禪命終凡夫。生果實
天。若心厭患生無想天。壽命五十劫。若沙
門或生果實天。或生五淨居處。如是果實功
徳。問何故於三禪處下中上。説果地勝不説
第四禪。答依三禪所得有麁有妙。是故以勝
*枝説果地勝。此第四禪已到妙*枝彼岸。從
此更無妙*枝。是故於此無勝果地念四禪過。
爾時坐禪人。於第四禪已得自在樂。遊虚
空定越於色界。復更思惟。色定麁虚空定細。
彼坐禪人見色過患。復見虚空定功徳。云何
色過患。如取器仗相打鬪諍。兩舌妄語截手
脚等。種種諸事。眼痛疾患寒熱飢渇諸苦。是
色欲過患。云何第四禪過患。此近喜成怨
依於色事。是名爲麁。於是著樂不成勝分。依
虚空寂寂解脱。於此定成麁。於色見第四禪
過患。見虚空定功徳。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
是已見於色。及見第四禪過患。已見虚空定
功徳。念入第四禪明無邊虚空定。從此定起
除地一切入相。修虚空定地相成失。於虚空
所作事無邊作意。若如此現作意不久地相成
失。從地相心起成越於虚空。以虚空入相自
在心得安。彼坐禪人已起。一切色相有對想
滅。於種種想不作意故。正受入住無邊空處。
一切者。説於無餘起。色相者。云何色相。入色
界定想智正智。此謂色相。越者。從此起有
對想滅者。云何是有對想。色想聲想香想味
想觸想。此謂有對想。滅者。彼種種想盡不作
意者。云何種種想。不入定人。或意界和合。
或意識界和合想智正智。此謂種種想。此種
種想不作意。此謂種種想不作意。問何故
説越想。不説受行識。答若越於想。彼一切
皆亦成越。何以故。若不離想心不得越。復
次世尊欲説越色事。説越色想。一切定事皆
由想故。問若不爾。入色定有對想種種想非
爲無也。答有人入色界定。有對想有種種想。
以斷故。問何故於彼不修道。答爲厭於色。
是故於彼不滅於彼不盡故。入初禪聲是其
刺如是。佛所説於此爲厭色以修行道。是故
於此成斷。於此斷故。無色定不動行想。寂
寂解脱想。如迦蘭欝頭藍弗入無想定。五百
車從前去來不見不聞。是故説於處滅。於是
起一切色想。説斷色界法有對想。滅種種想。
不作意者。説斷欲界法。復次越一切色想
者。説得無色界。有對想滅者。説斷彼定外
亂。爲顯現無動種種想。不作意者説斷定内
亂。説顯現寂寂解脱相。問無邊虚空者云何
爲空。答是空入空界空穴。不爲四大所觸。此
謂爲空。於空正安心令滿無邊。此謂無邊。無
邊空者。是無邊空入。入虚空處心心數法。此
謂虚空入。虚空入者何義。是虚空無邊性。是
無邊性空處。此説虚空義。如住天處名天處。
彼虚空處定。此謂虚空處入。正住者得虚空
處定。越色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
二十二功徳相應。寂寂居住修定果報。此功
徳生虚空處。如初廣説。功徳生虚空者。已修
虚空處。命終生虚空天。壽命二千劫
念虚空定過。爾時彼坐禪人。於虚空處已得
自在樂。起識一切入定。越虚空一切入。思惟
虚空定麁。見識處細。復見虚空過患。復見
識處功徳。云何虚空過患。此定近色爲怨。於
虚空定是事成麁。與有對想種種想不相遠
離。成彼念著不得勝分。如是見虚空過患。
是識一切入功徳。是其對治。明無邊識定
治彼坐禪人已見如是虚空過患。已見識處
功徳。安詳念入安祥念起。修虚空識令滿
作意。令識無邊。由識處想心受持。如是現
作意。不久從虚空處想。心起越於識處。由識
處想而心得安。彼坐禪人起一切虚空故。思
惟無邊識。成就入正受。於一切識處住。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虚空處者。越虚空處。越
者謂正度。是謂越一切虚空處。無邊識者。唯
彼虚空以識作意令滿無邊。是謂無邊識處。
問色非色法。云何執爲無邊。答唯無色法
故成無邊。何以故。非色之法無有邊際。不
可得故。復次虚空無邊故説無邊。無邊者。作
無邊意故成無邊。是故不妨識。入處者是入
識處。心心數法。此謂識處。識處者何義。是
識無邊。此謂識無邊。識處者。如天住處名
天處。此識已受持定。此謂識處定。入正受
處者。得彼於識處定者越虚空事。三分成就。
以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住於
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徳生識處。如初廣説。生
識入功徳者。修行識處入。命終生識處天。壽
命四千劫識入
已竟
念無邊識定過。患爾時坐禪人已得識處。自
在欲起無所有處定越於識處。復更思惟。識
處定麁。無所有處定細。復見識處過患。復
見無所有處定功徳。云何識處過患。此定近
虚空爲怨。識事爲麁。以思惟無邊想成彼念
著。不得勝分。無所有處功徳。是其對治。彼
坐禪人如是已見識處過患。復見無所有處
功徳。從識處定安詳而起。彼識不復修行。不
復分別。成失彼識。已見無所有處相自在。心
願受持如是現作意。不久從識處想起。以由
無所有處想。其心得安。彼明無邊識定。坐
禪人*越一切識處。見無所有入正受處住。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識處者。成越此識超入正
度。此謂越一切識處。無所有者。不復修行。
不復分別成失彼識但見無所有。此謂無所
有處。入無所有處定。心心數法。此謂無所
有處。無所有處者何義。是識無性是無所有。
無所有處者。説受持言無所有受持正定。此
謂無所有處定。入正受住者。成得無所有定。
越識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
二功徳相。應住於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徳生
無所有處。如初廣説。生無所有功徳者。修行
無所有處定。命終生無所有天。壽命六
無所有
定竟
念無所有處過患。爾時坐禪人。於無所有處
已得自在。欲起非想非非想處定越無所有
處。復更思惟無所有處麁。見非想非非想處
細。復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想
處定功徳。云何無所有定過患。此定近識爲
怨。與分明想共故成麁。成彼念著不得勝
上。如是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
想入功徳。是其對治。復次見此想是患是癰
是刺。無想是*政是寂寂是妙。所謂非想非
非想。彼坐禪人如是已見。念入無所有處安
詳而起。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如
是現作意。不久從無所有處想心起。由非非
想處想而心得安。彼明非非想定。坐禪人
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成就入住非非相處。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無所有處者。成越無所有
處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無所有處。非非想
者。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此謂
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入非非想處心心數
法。是謂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何義。滅分明
想故。成於無想細想有餘故。成非想非非想
是其處。是謂非非想。入正住者。成得非非
想處定。越無所有處三分。成就三種善。十
想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住於寂寂明修定
果報。以是功徳生非非想天。如初廣説。是
功徳生非非想天者。修行非非想處定。命終
生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問何故説非
非想處。何故不説爲識處。答離無邊執故。
起想細故。不成識處。問何故依此定不成
漏盡。答離分明想。不堪得見道。復次此定最
細微。非非想不能分別。是故不成漏盡處
非非想
定已竟
重明上義。問於是定處云何散句。答所謂滅
聲。顛倒起越外行覺受疑不應得。滅者入初
禪語言斷。入第四禪。出入息斷。次第滅聲
者。若人入定。聞有音聲不得言説。何以故。
是入定人。耳識不和合故。復次入色定人。是
聲成亂。如世尊所説。入禪人聲是其刺。顛倒
者。入地一切入。於非地想而作地想。問若然
何故不成顛倒。答此四顛倒想不異故。知此
地想是其相。是故不成顛倒。起者以五因
縁從於定起。以威儀苦以最多境界以障礙
起。以方便不平等以隨意。若入無色定。以
最多境界不得起。住不動故。入滅禪定及入
果定。以初作行得起。不以餘因。越者。越
有二種。分越事越。從色禪越色定。是謂分
越。從色禪越無色定。復從無色定越無色定。
是謂事越。外行者。一切定外行成就五分。
覺者第二禪等性。除無間成無覺觀。受者第
四禪等性。除無間共捨起。有人樂相似無
間。疑者。未斷一切貪欲等蓋。住非非想處。
説於有餘。如畏毒蛇上樹。有四種人不得起
定。必墮惡趣。無因作五逆邪見散句已竟地
一切入已滿
問云何水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縁水相。此謂水一切
入。心住不亂。此謂修行。於水一切入專意
爲相。不除水想是味。心不作二意是處。於
水一切入不共五功徳。於地出沒自在。於地
出宮殿。令動令降雨。令身能起水。令化江
海。於地一切入所説功徳。亦共有明修水一
切入。處處皆見水。云何取其相者。若取水
一切入。於水現取相。若自然水。若自作水。
於是舊坐禪人。於非水處取水相。彼人處處
見水。若於井於瓶。若於池沼江湖淮海。是
其所觀隨意即見。彼分水相得起。不如新坐
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
處明修水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從初以觀
如是寂寂處。若寺舍若石室若樹下。是處不
闇不日光炙。無塵無風。無蚊蚋等。無諸障
礙。於如是處。若鉢若瓫埋淨地中。令與地
平。周迴一尋。盛以兩水。不雜以餘色。水令
滿鉢瓫。應於此處作意水想。以三行取相。
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事如地一切
入。廣説至非非想處水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火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相。答心於火相。此謂火一切入。
彼時心住不亂。此謂修行。火相巧於放意爲
相。不除火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者。
不共五功徳。於火一切入經營。起煙炎以光
明想起。滅餘色光隨意所燒。以作光明曉了
於火界。如地一切入所説功徳。因修火一
切入。處處皆見火。云何取其相者。若現取火
一切入。於火取相。或於自作處。或自然處。
於是舊坐禪人取於自然相。彼處處見或草
火或薪火或林火或屋火。熾燃焔盛。從此爲
初。以作於觀。或自樂不樂。即見彼分火相
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唯於作處取
相。不能於非作處。彼修火一切入方便。新坐
禪人從初經營。斷截樵薪。於清淨處積聚
焚燒。或日出時或日入時。從下焚燒。於草
薪皆不作意。於上生烟火皆不作意。於聚
焔中現作火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
便。以離亂。如初廣説火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風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風相。此謂風一切
入。修心住不亂。此謂修風一切入。放意爲
相。不除風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者。
不同三功徳。於風一切入風行自在。能令風
起。作意受持令清涼。如地一切入所説功
徳。修風一切入方便。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
人現取風一切入。以二行取於風相。或見或
觸。云何。以見取相彼坐禪。人或甘蔗園。或於
竹林或多草處。以風鼓動。彼已見作風想。以
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是已
見取相。云何以觸取相。新坐禪人如是寂寂。
坐處作意想。隨風來處。是處穿壁作孔。竹荻
爲筒安置其内。當筒處坐。使風觸其身。作
意取風相。如是以觸取相。若舊坐禪人於處
處分即見風相起。若行住坐臥風觸其身。隨
風所動於初已作觀。若自樂不樂。即見彼分
風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風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青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青相。此謂青一切
入。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青相放意爲
相。不除青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
者。不同五功徳。於青一切入。心縁隨逐。得淨
解脱。得青除入如青花。心受持令化種種青
色。修青一切入。處處皆見青。云何取其相者。
取青一切入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
取不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青花
或青衣或青色。於其目前常見。隨若樂若不
樂。即見彼分青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
禪人取於作處相。不能取非作處。修青一切
入方便。彼坐禪人於衣於板於壁處。以阿多
思花色青色。以此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
四角。以異色繞其外。於此作青相。以三行
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如初廣説
青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黄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相。答心於黄相。此謂黄一切入。
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黄一切入放意是
相。不除黄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
者。不同五功徳。於黄一切入。心隨逐得淨
解脱。得黄除入作意。如金花種種黄色。
黄一切入。處處皆見黄。云何取彼相者。現
取黄一切入。取於黄相。若自作處。若自然處。
於是取非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
黄花或黄衣黄色。從此常見。隨樂不樂。即
見彼分黄相得起。非如新坐禪人。新坐禪者
取於已作處相。不能於非作處。修黄一切
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或板或壁。以迦
羅花色黄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四角。
異色繞其外。於彼作黄相。以三行取相。以平
等觀。以方便。以除亂。餘如初廣説黄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赤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赤相。此謂赤一切
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赤相放意爲相。
不離赤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功徳者。不
共四功徳。於赤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脱。得赤
除入。化種種赤色。不共功徳者。如説於地
一切入。修赤一切入處處皆見赤。云何取其
相者。現取赤一切入。取於赤相。若作處若自
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於處處見相。
或赤花或赤衣或赤色。從此爲初常見。隨樂
不樂。即見彼分赤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
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赤
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處或板或壁處。
槃偸時婆花生赤色。或以朱丹作曼陀羅
花。或三角或四角。以異色界其外。於此作
赤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
亂。如初廣説赤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白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白相。此謂白一切
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白相放意爲相。
不離白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功徳者。
不共八功徳。於白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脱。得
白除入。伏懈怠眠。除闇作明。白一切入。得起
天眼。餘功徳如地一切入所説。修白一切
入。處處皆見白。云何取其相者。現取白一
切入。於白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
於自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白花或白
衣或白色。或月光或日光或星色或鏡圓。從
彼爲初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白相得
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非
不作處取相。修白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
或於衣處或板或壁處。以太白星等色。以此
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四角。以異色界其外。
於此作白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
便。以離亂。如初廣説白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光明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心作光明相。此謂光明
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光明放
意爲相。不離光明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
功徳者。與白功徳等。修光明一切入。處處
見光明。云何取其相者。現取光明一切入。於
光明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
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月光或日光。
或燈光或珠光。從彼初常見。隨樂不樂。即
見彼分光明即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
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光明一切入
方便。彼坐禪人如是或作東西壁。坐令水滿
鉢。安置日光所至處。從彼水光起曼陀羅。從
曼陀羅光起著壁光。於此見光明相。以三行
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説
光明一切入已竟
解脱道論卷第五



解脱道論卷第六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三
問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種。
有虚空離色。有虚空不離色。虚空入處相。
所謂離色虚空。井穴虚空相。此謂不離色
虚空。彼修此想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虚空想
放意爲相。不離虚空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
何功徳者。不共二功徳。於虚空入障礙處。
所不能礙。若牆壁山等。身行無礙自在無畏。
云何取其相者。於虚空入取虚空相。若作處
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能於處
處見。或於孔穴。或欞窓間。或樹枝間。從彼
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虚空相即起。不
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
非作處。彼坐禪人。或於屋内。或於屋外不障
礙處。作圓孔穴作虚空想。以三行取相。以等
觀。以方便。以離亂。於虚空一切入。生四禪五
禪。餘如初廣説虚空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識一切入。答曰識處定。此謂識一切
入。餘如初廣説十一
入已竟
問於是一切入。云何散句。答若一相得自在。
一切餘相隨其作意。若於一處一切入。於初
禪得自在。堪任餘一切入。能起第二禪。如
是第二禪得自在。能起第三禪。第三禪得自
在。能起第四禪。問於諸一切入云何最勝。答
四色一切入。是爲最勝。成解脱故。得除入
故。曰一切入勝。作光明故心得自在。於八
一切入及於八定。以入十六行安詳而起。
隨所樂處。其所樂定隨意無障。次第上次第
下。次第上下令一一増長。或倶令増長。或中
少或分少。或事少或分事少。或分倶或事倶
或分事倶。隨其所樂處者。或於村或於阿蘭
若。是斯所樂處。入於三昧。如所樂者。是
其所樂禪。入於禪定。如其所樂。時者隨意所
樂時。入於三昧。或多時入正受。次第上者。
於初禪入定次第乃至非非想處。次第下者。
從初入非非想定。次第乃至初禪。次第上下
者。越於往還。從初禪入第三禪。從第三禪入
第二禪。從第二禪入第四禪。如是乃至入非
非想定。令一一増長者。以次第入第四禪。
或上或下。倶令増長者。入第四禪。從此虚空
入第三禪。如是二種入定。中少者。已入初
禪。從此入非非想處。從此入第二禪。從此入
無所有處。如是現入正受。能辨虚空處。分少
者。一禪於八一切入入定。事少者。於三一
切入入於八定分。事少者。所謂二定。及一切
入。分倶者。於*三一切入入二二禪。事倶者。
於二二一切入入二禪。分事倶者。是此二句
散句
已竟
問云何増長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増長相者。滿一切處。猶如
排嚢滿中臭穢死屍。此謂膖脹。於膖脹相
以正智知。此謂膖脹想。彼修此想心住不
亂。此謂修。於膖脹想相隨觀爲相。厭膖脹想
爲味。臭穢不淨作意爲處。何功徳者。膖脹
想有九功徳。得念内身得無常想。得死相。
多厭患伏婬欲。斷色憍斷無病憍。向善趣向
醍醐。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人現取膖脹不
淨想。以無二行。以念不動不愚癡。以諸根内
入。以心不出外。以往彼處。是處不淨有諸死
屍。住於彼處離於逆風。對不淨相不遠不近。
或倚或坐。彼坐禪人。若倚若坐近不淨處。若
石若土埵。或樹或杌或藤。爲作相作事思惟。
此石不淨。此不淨相。此石如是土埵等。已
爲作相已作事。以十行膖脹不淨相。從其自
性修行當觀。以色以男女形。以方以處。以分
別以節。以穴以坑。以平地以平等。觀於一切
處。以色者。若黒以觀黒。若不黒不白以觀不
黒不白。若白以觀白。若臭皮觀以臭皮。以形
者。若女形若男形。隨觀若少若長若老。隨
觀者。若長以長。若短以短。若肥以肥。若小
以小隨而觀之。以方者。於此方擲頭。於此方
擲手。於此方以脚。於此方以背。於此方以
腹。於此方我所坐。於此方不淨相。如是隨
觀以光明處。於此光明處是擲手處。於此光
明是擲脚處。於此光明是擲頭處。於此光明
是我坐處。於此光明是不淨相處。以分別觀。
從頭至足。從下至頭。髮皮爲邊。是一屎聚。以
分別觀觀以節者。於二手六節。於二脚六節。
髖節項節。此謂十四大節。以空穴者。謂口
或開或閉。隨觀眼或開或閉。隨觀手間脚間
穴。以坑以平等地者。不淨相隨其處所。
或於空處或於地上。是處隨觀。復次我在空
處不淨相地上。或不淨相在下。我於地上隨
觀以一切處。從我不取近遠。若二尋三尋隨
觀。彼坐禪人如是一切正隨觀見彼相。善哉
善哉。如是受持。以善自安。彼坐禪人已善
取相。已善受持。已善自安。一無二行。以念
不動。心不愚癡。諸根内入。心不出外。去來道
路若行若坐。觀彼不淨心常受持。無二行者
何義。爲得身寂寂。令念不動者。以不愚癡。以
諸根内入心不出外。去來道路者何義。爲得
身寂寂。離逆風者何義。爲離臭氣。坐不取遠
近者何義。若取遠不成除相。若取近不成其
厭。不見其性。以不見其性。彼相不起。是故不
取遠不取近。坐遍觀一切相者何義。爲不愚
癡名不愚癡。若坐禪人入寂寂處。見不淨相。
如在其前。心起驚怖。是故坐禪人。若死屍起
逐不起。心思惟如是已知念正智受持已觀
相遍。是其遍相如是作意。是名不愚癡。問取
十種行相何義。答爲於心縛。觀去來道路者
何義。爲起次第法。名次第法者。若坐禪人入
寂寂處。有時心亂。以不常觀不起不淨相。是
故坐禪人攝一切心。當觀去來道路。當觀於
禪處。當觀遍相。當觀十種取相。彼坐禪
人如是數數現觀。復更起相。如以眼見。此謂
起次第法。初坐禪人於此死屍成珍寶想。如
是歡喜心得受持。心常修行滅於諸蓋。禪分
成起。彼坐禪人。已離欲已離不善法。有覺有
觀。寂寂所成。有喜樂入初禪定及膖脹相。問
何故以不淨行起於初禪。非起餘禪。答此行
未作觀故。此成縛處故。常隨覺觀。覺觀恒現
其相得起。非離覺觀其心得安。是故初禪起
非餘禪。復説。此不淨相色形等。以不一行思
惟。令起於行思惟者。是覺觀事。不能堪
離於覺觀爲思惟行。是故唯初禪起非餘禪。
復説此不淨相不可耐事。於不耐事不能擧
心。於不淨處心由喜樂故。除覺觀方便。以覺
觀方便力。是時修行由如臭屎。是故唯初禪
起非餘禪。問於不耐事云何起喜樂。答不耐
事非因爲起喜樂。復次善斷蓋熱故。以修心
自在故。起喜樂行。餘如初廣説膖脹相
已竟
問云何青淤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青*淤者。或死一宿。或二三
宿。成青*淤相。如青所染色隨生。此謂青*淤
相。彼青*淤是謂青相。以正智知。此謂青*淤
相。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青相爲相。厭爲
味。作意不耐爲處等膖脹相功徳。修其相者。
如初廣説青*淤相
已竟
問云何潰爛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相。答潰爛者。或死二三宿潰爛膿出。
猶如灌酪。身成潰爛。此謂潰爛。於潰爛相以
正智知。是謂潰爛相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
潰爛爲相。厭爲味。作意不耐爲處。等膖脹相
功徳。取相如初廣説潰爛相可知
潰爛相已竟
問云何斬斫離散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斬斫離散者。或以刀劍
斬斫身體離散。復説所擲死屍。此謂斬斫離
散。於斬斫離散是正智知。此謂斬斫離散想。
心住不亂此謂修。斬斫離散想爲相。厭爲
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脹相功徳。問云何取
其相。答於兩耳二指作片片想。作斬斫離散
想。如是取相。於一二上取其空相。餘如初廣
斬斫離散
相已竟
問云何食噉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食噉者。或烏鵲鴟梟雕鷲
猪狗狐狼虎豹食噉死屍。此謂食噉。於彼食
噉。是相以正智知。此謂食噉想。心住不亂
此謂修。食噉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
等膖脹想功徳。餘如初廣説食噉
已竟
問云何棄擲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棄擲者。於處處方散擲手
足。此謂棄擲。於棄擲想是正智知。此謂棄擲
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棄擲想爲想。厭爲
味。作意不淨爲處。膖脹想等功徳。云何取其
相者。一切身分聚在一處。安諸分節。相離二
寸。安已作棄擲想取相。餘如初廣説棄擲想
已竟
問云何殺戮棄擲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被殺棄擲者。或以刀
杖。或以弓箭。於處處斬斫殺戮死屍。此謂
殺戮棄擲。於殺戮棄擲。是想是正智知。此謂
殺戮棄擲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殺戮棄
擲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
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殺戮棄擲
想已竟
問云何血塗染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血塗染者。或斬截手足形
分。出血塗身。此謂血塗染。於血塗染相。是
正智知。此謂血塗染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
持血塗染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
膖脹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血塗染
*相已竟
問云何虫臭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虫臭者。諸虫生滿其身。猶
如白珠純是虫聚。此謂虫臭。於虫臭想以正
智知。此謂虫臭想。心住不亂此謂修。受持
虫臭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處。等膖脹
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虫臭想
已竟
問云何骨想。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取其相。答骨者。謂鉤鎖相連。或肉血筋
脈所縛。或無血肉但有筋纒。或無肉血。此謂
骨。於此骨想以正智知。此謂骨想。心住不亂
此謂修。受持骨想爲相。厭爲味。作意不淨爲
處。等膖脹想功徳。云何取其相者。如初廣説
骨想
已竟
問於不淨處云何散句。答初坐禪人有重煩
惱。於不種類不應取相。不種類者如男女身。
若不淨業人不。淨相不應作意。何故。常觀事
故不成厭。於畜生身不起淨想。以一骨起起
相自在於骨取。亦復如是。若不淨相以色
起。由一切入當觀。若以空起以界。當觀者。
以不淨起以不淨當觀。問何故十不淨不多
不少。答身失有十種故。復由十人故成十想。
欲人當修膖脹想。色愛欲人當修青*淤想。如
淨欲人當修壞爛想。餘亦可知。復次不淨
*相。不可得故。一切不淨想欲對治故。若欲
行人是其所得。彼當取相。是故説一切不淨。
爲十種不淨想。問何故不令増長。答若人樂
厭欲。令起自性身想。何故。若有自性身想。
於想速得厭。彼分故。已令増長不淨想。是其
身相得除。已除自身想。不速得厭。是故不應
令増長。又説若得無欲。爲修大心。成令増
長。如阿毘曇説。處離欲等初禪正受住膖脹。
及起無量事。如大徳摨狗父説偈
    比丘佛家財 於怖畏林處
    既已修骨想 普令滿此地
    我知彼比丘 速當斷欲染十不淨
已竟
問云何念佛。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佛者。世尊自然無師。於未聞法
正覺正諦。能知一切得力自在。此謂爲佛。念
佛世尊正遍知道菩提功徳。念隨念念持念
不忘念根念力正念。此謂念佛。心住不亂此
謂修。令起佛功徳爲相。恭敬爲味。増長信爲
處。若修行念佛。成得十八功徳。信増長念増
長。慧増長恭敬増長。功徳増長。多歡喜堪任
苦行。離於怖畏。於受惡法。得生慚愧。常與師
共住。心樂佛地行向善趣。最後醍醐。如説
修多羅涅底里句。若人欲念佛。其可恭敬如
佛像處。云何修行。初坐禪人。往寂寂處攝
心不亂。以不亂心。念如來世尊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於是彼者到一切功徳彼岸。世尊者。
得世稱譽故名世尊。復得妙法故名世尊。復
得供養故名世尊。得福具足故名世尊。道法
之主故名世尊。以是因故得名世尊。以彼因
故受供養名阿羅漢。殺煩惱怨。名阿羅漢。
折生死輪輻。名阿羅漢。正遍知者。以一切
行正知一切諸法。名正遍覺。復殺無明名正
遍覺。以獨覺無上菩提。名正遍覺。明行足
者。明者三明。宿命智明。衆生生死智明。漏盡
智明。世尊以宿命智明。斷殺過去無明。以衆
生生死智明。斷殺未來無明。以漏盡智明。斷
殺現在無明。已斷殺過去無明故。以一切行
一切過去法。世尊應念即現。已斷殺未來無
明故。以一切行一切未來法。世尊應念即現。
已斷殺現在無明故。以一切行一切現在法。
世尊應念即現。行者。戒定足具。戒者。謂一切
善法處。故言明行。足者。謂一切神通處故。名
明行足。具者。謂一切定。於是世尊。以一切
智。以三明以行得大慈悲。以作世間饒益。明
得自在。以知處故。以起論道無人能勝。滅諸
煩惱。以清淨正行。以明具足成世間眼。現饒
益不饒益故。以行具足成世間依。作救怖
畏。以明解脱。於第一義已得通達。以行成
濟渡。作世間義。於一切事自然無師。所行
平等得無上寂寂。以明行足世尊成就。此謂
明行具足。善逝者。到善路故。名曰善逝。不
復更來到。於醍醐界。無爲涅槃。故名善逝。
復説法不顛倒。故名善逝。復説法不僻。故名
善逝。復説法無過患。故名善逝。復説法不多
不少。故名善逝。世間解者。世間有二種。謂
衆生世間。行世間。世尊以一切行。知衆生世
間。以知衆生種種欲樂。以根差別。以宿命以
天眼。以從去來。以和合以成就。以種種可化。
以種種堪不堪。以種種生。以種種趣。以種
種地以種種業。以種種煩惱。以種種果報。
以種種善惡。以種種縛解。以如是等行。世
尊悉知衆生世間。復説行世間者。世尊亦知
以一切業。亦知諸行。以定相以隨其自相因
縁。善不善無記。以種種陰。以種種界。以種種
入。以智明了。以無常苦無我。以生不生。如是
等行。世尊悉知世間諸行。此謂世間解。無上
者。世無有上。此謂無上。復次無人與等。復次
最勝無比。餘不能過。故名無上。調御丈夫
者。有三種人。或聞法即悟。或説因縁。或説
宿命。世尊御八解脱道。調伏衆生故。名調御
丈夫。天人師者。世尊能度天人。從生老死怖
畏園林。故名天人師。復次教誡見思惟道。
名天人師。如是以此門以此行。當念如來。復
次如本師説。以四種行修念世尊。本昔因縁
以起自身。以得勝法。以作世間饒益。從初所
願。乃至最後。生於此中間。久遠之時。二十
阿僧祇劫。一百千億。觀凡夫根念根所。初
慈哀世間。我已得脱。當令彼脱。我已得調。
當令彼調。我已得安。當令彼安。我已入涅槃。
當令彼得入涅槃。施戒出忍諦受持慈捨精
進智慧。皆令滿足。爲得菩提。世尊爲菩薩
時。説本生因縁。作兎子身。常行布施。當
可護生摩瞿頻陀生。當念出離生忍辱
生。當念忍普明生。當念實語當念蹇生。
當念受持當念帝釋慈悲。當念毛竪捨。當念
商主正眞。當念麋生。當念長壽生。逐父語。
當念六牙白象恭敬仙人。當念白馬生往羅
刹國渡諸衆生。當念鹿生護彼壽命捨自壽
命。當念猴生令得解脱所屬大苦。復次當念
猴生見人落坑以慈心拔出。設樹根菓以爲
供養。彼人樂肉以破我頭。以慈悲説法語其
善道。如是以衆願門。當念世尊本生功徳。
云何當念世尊自拔身功徳。世尊有如是等
本生具足。爲年少時斷一切居止著。斷兒婦
父母親友著。以捨難捨獨住空閑無所有處。
欲求無爲泥洹寂滅於摩伽陀國。渡尼連禪
河。坐菩提樹。降伏魔王及諸鬼兵。於初夜
時自憶宿命。於中夜分修得天眼。於後夜中
知苦斷集。得證醍醐界。修行八正道。分作
證漏盡得菩提覺。從於世間拔出自身。住
第一清淨漏盡之地。如是以衆行門。當念世
尊自拔身功徳。云何當念世尊得勝法功徳。
如是世尊有解脱心解脱。以如來十力。以十
四佛智慧。以十八佛法。已與不一禪法成就
到自在彼岸。當念云何世尊成就十力。如
來知是處非處。如實而知。如來知過去未來
現在善業因縁。以戒以因。若果報等。如實
而知。如來知至一切處。具足如實而知。如
來知不以一戒種種戒。世間如實而知。如來
知衆生種種欲樂。如實而知。如來知衆生種
種諸根。如實而知。如來知禪解脱定正受有
煩惱無煩惱。如實而知。如來知宿命如實而
知。如來知衆生生死。如實而知。如來知漏
盡。如實而知。以此十力世尊成就。云何世
尊成就十四佛智慧。謂苦智。集智。滅智。道
智。義辯智。法辯智。辭辯智。樂説辯智。諸根
智。衆生欲樂煩惱使智。雙變智。大慈悲定智。
一切智。不障礙智。以此十四智。世尊成就。云
何世尊成就十八法。於過去佛智不障礙。未
來佛智不障礙。現在佛智不障礙。隨於佛智
遍起身業。隨於佛智遍起口業。隨於佛智遍
起意業。以此六法世尊成就。欲無退。精進無
退。念無退。定無退。慧無退。解脱無退。以此
十二法。世尊成就。無可疑事。無誣師事。無不
分明。無有急事。無隱覆處。無不觀捨。無可疑
事者。無有威儀爲於狡獪。誣師事者。無急速
威儀。無不分明者。以知無不觸。無急事者。
無威儀以急事。無隱覆者。心行無有非不憶
智。無不觀捨者無有不知捨。以此十八佛法。
世尊成就。復次世尊以四無畏。以四念處。
以四正勤。以四如意足。以五根以五力。以六
神通。以七菩提分。以八聖道分。以八除入。以
八解脱。以九次第定。以十聖居止。以十漏盡
力。以餘不一善法。世尊成就到自在彼岸。
如是以此門以此行。當念世尊得勝法功徳。
云何當念世尊作饒益世間功徳。世尊成就
一切行。到一切功徳彼岸。爲慈悲衆生所轉
法輪。世間所不能轉。以密護無内外。開醍
醐門。已作無量天人。於沙門果無量衆生。
得功徳分。能令功徳具足。以三種變。身變
説變教變。令世間信。已伏邪見諸相呪師。
已覆惡道已開善趣。已往天上得解脱果。已
安聲聞住聲聞法。已制諸戒。已説波羅提木
叉。已得勝利養。得佛勝法。已得自在遍滿
世間。一切衆生恭敬尊重。乃至天人皆悉聞
知。安住不動。慈悲世間饒益世間所作。世
尊已作。以此門此行。當念世尊已作世間饒
益功徳。彼坐禪人以此門此行。已此功徳現
念如來。其心成信。以信自在。以念自在心常
不亂。若心不亂。滅蓋禪分起内行禪成住。問
何故念佛起内行非安。答佛功徳者。於第一
義深智行處。第一義事於深智行處。心不得
安。以細微故。復次當念不一功徳。若坐禪
人憶念不一功徳。心種種縁作意共起。心成
不安。是相爲一切外行行處。問若念不一功
徳。心既不一。外行禪不當成。若專一心。外
行禪成住。答若念如來功徳。及念佛成一心。
是故無過。復説以念佛四禪亦起念佛
已竟
問云何念法。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云何修行。
答法者。謂泥洹及修行至泥洹。云何泥洹。
滅一切行。出離一切煩惱。滅愛無染寂滅。此
謂泥洹。云何修行至泥洹。謂四念處。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
此謂修行至泥洹。念法出離功徳乘功徳。彼
念隨念正念。此謂念法。彼心住不亂此謂修。
起功徳法爲相。擇法爲味。解義爲處。念佛
功徳等。云何修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
切心。以不亂心念法者。善説世尊法。現證
無時節。來見乘無時節。來見乘相應。智慧人
現證可知。善説世尊法者。離兩邊故名爲善
説。不異故名爲善説。不謬故三種善故名善
説。滿清淨故名善説。令現泥洹及修行至泥
洹。故名善説。現證者。次第得道果故名現
證。作證泥洹及道果故爲現證。無時節者。不
異時得果故名現證。來見者。汝來我處。見
我善法性堪教他。是名來見。乘相應者。若人
受降伏。成入醍醐界。名爲乘相應。向沙門
果名乘相應。智慧人現證可知者。若人受降
伏不受他教。起於滅智無生智解脱智。是名
智慧現證。以餘行當念法者。是眼是智是安
樂是醍醐乘門。是出離是方便。是至滅是至
醍醐。無有墮落是醍醐。無爲寂寂微妙非相
師所行。是妙智人所知。濟渡彼岸是歸依處。
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此功徳。現念於
法其心成信。由其信念心住不亂。以不亂心
滅於諸蓋。禪分得起。外行禪成住。餘如初廣
念法
已竟
問云何念僧。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何爲
修。答僧者聖人和合。此謂爲僧。現念僧修
行功徳。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僧。彼念住
不亂此謂修。念起僧功徳爲相。心恭敬爲
味。歡喜和合功徳爲處。念佛功徳等。云何修
者。初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念
想。善能修行。世尊沙門衆隨從軟善。世尊沙
門衆隨從如法。世尊聖衆隨從和合。世尊聖
衆。所謂四雙八輩。世尊沙門衆堪可恭敬供
養。堪可合掌。無上世間福田。於是善修行。世
尊沙門衆者。隨從善説法故。名修行隨從。
爲自他饒益故。名修行隨從。已至具足故。
名修行隨從。無怨具足故。名修行隨從。離
二邊中具足故。名修行隨從。離幻諂故名
軟善。離身口邪曲惡故名軟善。隨從如者。
八正聖道。彼隨從故。名如隨從。復次如者謂
泥洹。爲隨從得泥洹故如修行。世尊所説四
聖諦。隨從如智故名如修行。隨從和合者。隨
從沙門和合具足故。名隨從和合。若如是隨
從作和合事。成大果大功徳如是隨從。故名
隨從和合。四雙八輩者。住須陀洹道及住其
果故爲一雙。住斯陀含道及住其果故爲一
雙。住阿那含道及住其果。故爲一雙。住阿
羅漢道及住其果故爲一雙。此謂四雙者。彼
住道及道果故名四雙。八輩者。四向四果。此
謂八輩。沙門者。從聞成就故名沙門。僧者
聖和合衆。可請可供養可施可恭敬。無上
世間福田。可請者。堪受請名爲可請。可供
養者。於衆施成大果堪受供養。可施者。若
於衆施得大果報。可恭敬者。堪受恭敬事名
可恭敬。無上者。最多功徳故名無上。世間福
田者。是衆生功徳處故。名世間福田。以餘
行當念衆生。如是勝衆眞實衆是名醍醐。戒
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見具
足。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現念衆功徳。
如是現念衆功徳其。心成信由。於信念心成
不亂以。不亂心能滅諸蓋禪。分得起外禪
成住。如初廣説念僧
已竟
問云何念戒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以功徳念清淨戒。彼念隨念正念。
此謂念戒。念戒住不亂。此謂修。令起戒功
徳爲相。見過患怖爲味。歡喜無過樂是處。若
人修行念戒。成得十二功徳。成尊重師重
法重僧重戒學重供養重不放逸。於細微過
患常見憂怖。護自身亦護他。從此世怖畏解
脱。彼世怖畏解脱。多歡喜可愛一切戒功徳。
是念戒功徳。云何修行者。初坐禪人入寂寂。
坐攝一切心。不亂心念。自身戒無偏無穿無
點無垢無雜。自在智慧所嘆。無所觸令起
定。若無偏是無穿。若無穿是不點。如是一
切可知。復次若滿清淨戒。是善法住處故。
名不偏不穿。作姓稱譽故。名無點無垢。以
斷愛故。名爲自在。聖所樂故無有過患。智
慧所嘆離戒盜故。故名無所觸。成不退處
故令起定。以餘行當念戒。名戒者。是樂無過
患。是姓可貴。以財物自在。如先所説戒功
徳。如是廣説可知。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
以此功徳。現念戒由信念心不亂。以不亂心
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禪成住。餘如初廣
念戒
已竟
問云何念施。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爲修。答施者。爲利他故。樂饒益他。爲他人
得捨自財物。此謂施。以念施功徳現念捨。
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施。彼念住不亂此謂
修。令起施功徳爲相。不蓄爲味。不慳爲處。
若人修行念施。成得十功徳。如是施隨樂無
慳無貪意。爲多人念善取他意。於衆不畏多
歡喜慈悲心。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行者。初
坐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不亂心自念施。
以所捨物我有利我善得利。世人爲慳垢所
牽。我住無慳垢心。我常施與常樂行施。常
供給常分布。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以此
功徳。現念施彼心成信。由信由念故。心常
不亂。以不亂心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
禪成住。餘如初廣説念施
已竟
問云何念天。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云
何修行。答依生天功徳。念自身功徳。彼念
隨念正念。此謂念天。彼念住不亂此謂修。
令起自身功徳天功徳等爲相。於功徳愛敬
爲味。信功徳果爲處。若人修行念天。成得
八功徳。如是彼人五法増長。所謂信戒聞施
慧。成天人所念愛敬。於説功徳果報。大歡
喜踊躍自重其身。及天人所貴。念戒念施以
入其内。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行者。初坐
禪人入寂寂坐。攝一切心。以不亂心。念天
有四王天。有三十三天。有焔摩天。有兜率天。
有化樂天。有他化自在天。有梵身天。有天常
生。以信成就諸天。從此生。彼我復如是有
信。如是戒如是聞如是施如是慧。成就彼諸
天。從此生彼。我復如是有慧。當念其身。當念
諸天。信戒聞施慧。彼坐禪人以此門以此行
以功徳現念天。彼心成信。以由信由念。心成
不亂。以不亂心滅於諸蓋。禪分成起外行禪
成住。問何故念天功徳。不念人功徳。答諸天
功徳最妙。生最妙地成妙處心。於妙處修行
成妙。是故念天功徳。不念人功徳。餘如初廣
念天
已竟
解脱道論卷第六



解脱道論卷第七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四
問曰。云何念安般。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修行。答曰。安者入。般者出。於出入
相。彼念隨念正念。此謂念安般。心住不亂此
謂修。令起安般想爲相。觸思惟爲味。斷覺
爲處。何功徳者。若人修行念安般。成寂寂
成勝妙成莊嚴。可愛自娯樂。若數數起惡不
善法令除滅。身成不懈怠。眼亦不懈怠。身
成不動不搖。心成不動不搖。令滿四念處。
令滿七覺意。令滿解脱。世尊所嘆。聖所住
止。梵所住止。如來所住止。云何修者。初坐禪
人。若往阿蘭若。若往樹下。若往寂寂處。結
跏趺坐。正身在前。彼坐禪人。念入息念出息。
念出息。若長出息。我息長出如是知之。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