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解脱道論 (No. 1648_ 優波底沙僧伽婆羅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解脱道論卷第五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二
此明求第二禪。思惟初禪過患二禪功徳。
爾時坐禪人欲樂起第二禪已。於初禪身得
自在。何以故。若於初禪未得自在。雖復思
惟欲除覺觀。望得二禪還復退失。遂不堪起
第二禪定。亦復不能入於初禪。如世尊説。爲
諸比丘作山犢喩。山犢愚癡不知食處。未解
行歩。欲詣嶮遠。便自作念。我今當往未甞
至處。噉未甞草。飮未甞水。前足未立復擧後
脚。蹉搖不安莫能前進。遂不得至未甞至
處。亦不得噉未甞食草。及不得飮未甞之水。
更復思惟。既不能去。政當資昔飮食如是比
丘愚癡未達。不知所行處。不解離欲入於初
禪。不修此法不多學習。輒自作念。欲入第
二禪離於覺觀。不解自安。復更思惟。我不
能得入第二禪離於覺觀。欲退入初禪離欲。
愚癡比丘如彼山犢不解行歩。是故應修初
禪令心得自在。於未食時及食後時。初夜後
夜隨心所樂。隨欲久近隨意無礙。爲起入觀。
若從一時乃至多時。多入多出。若從一時乃
至多時。於彼初禪成得自在。得自在樂。起
第二禪越於初禪。復更思惟。此初禪麁第二
禪細。於初禪見有過患。於第二禪見有功徳。
問云何初禪過患。答近五蓋怨令覺觀動。
身成懈怠心成散亂。其一切法是爲麁定。不
任爲神通證。既樂初禪不成勝分。是初禪
過患。第二禪功徳是其對治。已觀初禪過患。
復見第二禪功徳。是一切入相作意修行第
二禪事。不作意和合初禪。不作意於覺。不
作意於觀。以從定生喜樂自在。令心受持。彼
坐禪人如是作意。不久覺觀成滅。以定所起
喜樂自在。令心安住。此明二禪四枝義。彼
坐禪人覺觀滅故。成其内信。心成一性無覺
無觀。從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地一切入
功徳。覺觀滅者以善分別。覺觀滅亦名斷。問
云何爲覺觀滅。答亦是初禪覺觀過患。及一
切覺觀根覺觀過患。及覺觀根與覺觀併除
故。成覺觀滅。復次以斷下麁禪得上勝禪。
復令現次第滅。内者現證名内。内有三種。一
内内。二内定。三内行處。云何爲内内。謂六内
入。内定者。於自觀身。此謂内定。内行處者。
於内自思意不出外攝義是性。是謂内行處。
於此經中内内是可樂。信者信正信思惟増
長信此謂信。於内定是謂内信。内信者。何
相何味何起何處。不亂爲内信相。寂寂爲
味。不濁是起。覺觀爲處。心成一性者。謂心住
正定。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義。心者
是意。一者説於念。名性者如聲論説生性。性
者説自然義。此第二禪一心能滅覺觀。以一
性得起。此謂心成一性。心成一性者。何相何
味何起何處。專正爲相。寂寂爲味。無浪爲起。
覺觀滅爲處。問信及心成一性。何故非初禪
所攝。答初禪以覺觀爲浪動故。成濁。内信
心成一性者成不清淨。如水有風浪見於面
像不復清淨。如是初禪覺觀爲浪。浪動濁故。
内信及心一性成不清淨。是故以禪*枝非
初禪所攝。無覺無觀者。謂斷覺無覺離觀無
觀。問覺觀滅無覺無觀。此二種斷覺觀。何
故説二。答覺觀滅者爲現内信。心一性爲因
無覺無觀。爲現寂寂所成喜樂妙相。復次覺
觀滅者。以此覺觀見覺觀過患。斷彼過患法。
無覺無觀者。斷色界覺觀。復次無覺無觀者
有二種。一不以覺觀滅無覺無觀。以覺觀滅
無覺無觀。於是五識及第三禪等。不以覺觀
滅成無覺無觀。第二禪以方便寂寂故。以覺
觀滅成無覺無觀。是説二義。從定生者名
定。初禪從彼智生。第二禪成從初禪定生。復
次定者。於第二禪與一心共生故。定生喜樂。
喜樂者初已分別。第二禪者依初得名。此第
二禪入正受者。謂入第二禪。禪者内信喜樂
一心。是名爲禪。入正受住者。成得第二禪
離於二*枝。成就二*枝三種善十相具足。二
十三功徳相應。是天住是功徳。生光耀天。
如初廣説。天住者。從定生喜樂。越人住故
名爲天住。是故世尊告比丘言。如池生水非
四方來。亦非雨出無有時節。是從泉出清冷
浸灌盈溢流遠。如是比丘此身從定生喜樂。
令得清涼無不潤澤。從定生喜周遍身心。猶
如泉水。彼坐禪人入第二禪其身可知。如不
從四方無流水來無天雨水。如是覺觀滅可
知。如是從泉出流。令身成滿不起波浪。如是
從定生喜樂。此名色身令滿不起亂心。如以
冷水令身清涼遍一切處。如是從定生喜樂。
一切名色身成滿足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
光耀功徳。此第二禪有三種。下中上。是坐
禪人修下禪。命終生少光天壽命二劫。修中
禪生無量光天壽命四劫。修上禪生光耀天
壽命八劫
念二禪過患。爾時坐禪人。已修第二禪身得
自在。第二禪麁三禪寂寂。知二禪過患。見
三禪功徳。起第三禪。云何二禪過患。謂近
覺觀是定之怨。與喜滿相應故禪成麁。以喜
成滿心大踊躍。不能起餘禪*枝。若著於喜
是則爲失。若知是失則成不失。若不堪作神
通證。若樂二禪不成勝分。是知第二禪過患。
見第三禪功徳。是其對治。已觀二禪過患。復
見三禪功徳。是依一切入相作意。令喜心滅。
以由喜樂受持心。如是作意。不久以無喜樂
令心得安解三禪*枝。彼坐禪人不染喜故。得
捨念智。以身受樂。是聖所説。得捨念智樂
住第三禪正受。是地一切入功徳不染喜故。
喜者先已分別。不染者斷喜得捨住。云何爲
捨。是捨是護。不退不進是心平等。此謂捨。
於是捨有八種。謂受捨。精進捨。見捨。菩提
覺捨。無量捨。六分捨。禪*枝捨。清淨捨。五根
爲受捨。有時不作意捨相。爲精進捨。苦集
我今當斷成得捨。爲見捨。修菩提覺。是爲
菩提捨。慈悲喜捨。是爲無量捨。以眼見色不
苦不喜成捨。是爲六分捨。無染故成捨住
者。是禪*枝捨。捨念清淨。是清淨捨。於此八
捨除受捨。餘七捨法。是爲平等捨。復次有三
種捨。一相應乘。二少經營。三無經營。於一
切禪行是禪平等方便。不急疾不遲緩。是名
相應乘捨。此下捨近第二禪。能斷大踊躍心。
若心無經營。是名少經營捨。此捨近第三禪。
是其能斷一切踊躍心。以不動身心。無經營
事心。是名無事捨。此捨近第四禪。捨者何
相何味何起何處。平等爲相。無所著爲味。無
經營爲起。無染爲處。問何故説此捨於此
禪。非第二禪及初禪。答是處喜滿未滅心著。
以縁喜樂是故未滅。以大踊躍充遍身心。是
故於二種禪不説捨。以不滿故。於此第三禪
無喜染故。以滅相著故成起禪*枝。以由禪
*枝自在故。説捨念正智。云何爲念。念隨念
彼念覺憶持不忘。念者念根念力正念此謂
念。問念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答隨念爲相。
不忘爲味。守護爲起。四念爲處。云何爲智。知
解爲慧。是正智此謂爲智。於是正智有四種。
有義智。自相智。不愚癡智。行處智。於是有義
智者有四威儀。自相智者。入於空處。不愚癡
智者。知於世間八法。行處智者。謂於事處。
於此經中行處智是可取。問智者何相何味
何起何處。答不愚癡爲相。縁著爲味。擇取
諸法爲起。正作意爲處。問何故此念正智一
切處不妙。答若人失念不起正智。不堪起禪
外行。問何故説第三禪。不説第二禪及初禪。
答於此喜爲首。麁禪*枝滅故。正定細故。此
定入細處。以此正智堪能起第三禪。是故以
禪*枝自在。復次此禪易起到彼樂處。最氣味
地亦作愚心。是名著處。是故於此禪。知得
自在堪爲斷喜。又説喜樂者共爲親友。是故
此念智分別。無喜有樂於事成住。如彼犢子
隨逐其母。不捉兩耳觸突隨母。如是無喜有
樂。以念智分別樂得住行處。若不緩分別。反
入於喜成禪退分。以此禪*枝自在故説念
智。以此捨念智成就。是故説有捨念智以身
受樂。問云何心樂。答心攝受是心樂。從心觸
生攝受是心樂受。是謂爲樂。問云何身。答想
陰行陰識陰。此謂爲身。此樂以身受謂身受
樂。問何故此樂無喜。非以身爲受。答於第
三禪樂根滅。何故世尊説於第三禪樂根滅
是樂聖人所説。聖者佛及弟子。開合制教分
別顯示。此謂聖所説。問何故聖説於此身非
餘處。答此第三禪易起到彼樂處。彼無受樂。
聖者向於樂住。是聖人成就。是故聖人説此
禪勝成捨。有念樂住者捨念樂。此已分別成
就。入住第三禪。第三者依第二名爲第三。
第三禪者是捨念正智樂一心。此謂禪成就。
入住者彼已得第二禪。離一分五分。成就三
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天居生
遍淨天。如初禪廣説。天居者無喜樂住。越
人住名天居。是故世尊告諸比丘。如是比丘。
於欝波羅池花。分陀利池花。若欝波羅花。
波頭摩花。分陀利花。水生水増長。從水起
住水中。從根至首以令水滿其中。如是比丘。
此身以無喜樂令滿潤澤。以無喜之樂遍滿
身心。於是如欝多羅波頭摩分陀利花從水
而起。如是入第三禪。其身當知如藕生水。從
根至首一切皆滿。如是入第三禪。其身以無
喜之樂。遍滿身心修定果報。如是天居生
遍淨天功徳。此第三禪亦成三種。謂上中下。
於是坐禪人修行下禪。命終生少淨天。彼壽
命十六劫。修行中禪生無量淨天。彼天壽命
三十二劫。修行上禪生遍淨天。壽命六十四
劫。念三禪過。爾時坐禪人。如是已作。第三
禪身得自在樂。起第四禪越第三禪。第三禪
麁第四禪妙。見第三禪過患。復見第四禪
功徳。云何三禪過患。謂近喜爲怨。正定以
樂*枝麁。不能堪忍爲得神通。第三禪不成
勝分。如是見第三禪過患。見第四禪功徳。
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是已見第三禪過患。
見第四禪功徳。唯彼作一切入相作意。令現
滅樂滅。以由捨心受持如是作意不久。以由
捨心得安解四禪*枝。彼坐禪人斷樂故。先
已斷苦故。以初喜憂盡故。不苦不樂捨念清
淨成就住第四禪。是地一切入功徳。斷樂者
名身樂斷。斷苦者名身苦斷。前喜憂滅者。喜
名心樂。憂名心苦。皆盡滅也。問樂苦憂已斷
何處滅。答初禪時滅。於此第四禪。佛説苦滅。
問何處苦根起無餘時滅。答佛告比丘。初禪
成就離欲。是處苦根起無餘時滅。問何故於
初禪苦根滅。答以喜滿故身樂。身樂故苦根
滅。以斷對治故。是故於初禪苦根滅。於第二
禪憂根滅。成斷憂根。如佛所説。何處喜根
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覺觀滅故。第三禪正
受住。是處憂根起無餘時滅。何故第二禪憂
根滅。若有覺觀久隨覺觀。成身懈怠成心懶
惰。若心懶惰憂根即起。於第二禪覺觀滅。説
憂根滅。於第三禪是處樂滅。如世尊説。何處
樂根起無餘時滅。於此比丘厭於喜故。第三
禪入正受住。是處樂根已起無餘時滅。問何
故於第三禪樂根滅。答喜滅故喜爲因樂成
滅。是故於第三禪樂根滅。問若苦樂憂於三
禪處已滅。何故於此四禪説滅。答三禪是四
禪道路。於三禪已滅受。是故於第四禪説
滅。復次以不苦不樂受。爲現對治。是故説苦
樂對治不苦不樂受。復次四禪共對治受收
合故。復次捨煩惱現無餘斷。不苦不樂受者。
意不攝受心不棄捨。此謂不苦不樂受。不苦
不樂受者。何相何味何起何處。中間爲相。住
中爲味。除是起喜滅是處。云何捨念清淨者。
是謂中性爲捨。此謂爲捨。念者謂念隨念正
念。此謂爲念。以捨爲念成分明清白。此謂
捨念清淨。問何故此念以捨分明清白。答此
捨離一切煩惱故。受相似相應故。成不動無
經營。以此無經營與捨相應故。此念至無動
成無經營。是故此念已捨成分明清白。四者
依彼三禪。此第四成就。入定者此謂四禪捨
念一心。此謂禪成就。入住者。成得彼第四
禪。離一分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
二功徳相應。報居天上生果實天。功徳如初
廣説。天居者捨樂住出於人住。此謂天居。
是故世尊告諸比丘。有人坐以白疊覆身。從
頭至足。一切身分無處不著。如以白*疊無
不覆處。如是比丘以清白心。令滿一切身分。
以清白心無所不著。譬如有人白*疊自覆。是
坐禪人亦復如是。離一切上煩惱。在第四禪
可知。如以白*疊覆身。從頭至足不寒不熱時
節調和身心清淨。如是入第四禪不苦不樂。
是爲捨樂。令滿於身修定果報。如是天居
生果實天功徳。修第四禪命終凡夫。生果實
天。若心厭患生無想天。壽命五十劫。若沙
門或生果實天。或生五淨居處。如是果實功
徳。問何故於三禪處下中上。説果地勝不説
第四禪。答依三禪所得有麁有妙。是故以勝
*枝説果地勝。此第四禪已到妙*枝彼岸。從
此更無妙*枝。是故於此無勝果地念四禪過。
爾時坐禪人。於第四禪已得自在樂。遊虚
空定越於色界。復更思惟。色定麁虚空定細。
彼坐禪人見色過患。復見虚空定功徳。云何
色過患。如取器仗相打鬪諍。兩舌妄語截手
脚等。種種諸事。眼痛疾患寒熱飢渇諸苦。是
色欲過患。云何第四禪過患。此近喜成怨
依於色事。是名爲麁。於是著樂不成勝分。依
虚空寂寂解脱。於此定成麁。於色見第四禪
過患。見虚空定功徳。是其對治。彼坐禪人如
是已見於色。及見第四禪過患。已見虚空定
功徳。念入第四禪明無邊虚空定。從此定起
除地一切入相。修虚空定地相成失。於虚空
所作事無邊作意。若如此現作意不久地相成
失。從地相心起成越於虚空。以虚空入相自
在心得安。彼坐禪人已起。一切色相有對想
滅。於種種想不作意故。正受入住無邊空處。
一切者。説於無餘起。色相者。云何色相。入色
界定想智正智。此謂色相。越者。從此起有
對想滅者。云何是有對想。色想聲想香想味
想觸想。此謂有對想。滅者。彼種種想盡不作
意者。云何種種想。不入定人。或意界和合。
或意識界和合想智正智。此謂種種想。此種
種想不作意。此謂種種想不作意。問何故
説越想。不説受行識。答若越於想。彼一切
皆亦成越。何以故。若不離想心不得越。復
次世尊欲説越色事。説越色想。一切定事皆
由想故。問若不爾。入色定有對想種種想非
爲無也。答有人入色界定。有對想有種種想。
以斷故。問何故於彼不修道。答爲厭於色。
是故於彼不滅於彼不盡故。入初禪聲是其
刺如是。佛所説於此爲厭色以修行道。是故
於此成斷。於此斷故。無色定不動行想。寂
寂解脱想。如迦蘭欝頭藍弗入無想定。五百
車從前去來不見不聞。是故説於處滅。於是
起一切色想。説斷色界法有對想。滅種種想。
不作意者。説斷欲界法。復次越一切色想
者。説得無色界。有對想滅者。説斷彼定外
亂。爲顯現無動種種想。不作意者説斷定内
亂。説顯現寂寂解脱相。問無邊虚空者云何
爲空。答是空入空界空穴。不爲四大所觸。此
謂爲空。於空正安心令滿無邊。此謂無邊。無
邊空者。是無邊空入。入虚空處心心數法。此
謂虚空入。虚空入者何義。是虚空無邊性。是
無邊性空處。此説虚空義。如住天處名天處。
彼虚空處定。此謂虚空處入。正住者得虚空
處定。越色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
二十二功徳相應。寂寂居住修定果報。此功
徳生虚空處。如初廣説。功徳生虚空者。已修
虚空處。命終生虚空天。壽命二千劫
念虚空定過。爾時彼坐禪人。於虚空處已得
自在樂。起識一切入定。越虚空一切入。思惟
虚空定麁。見識處細。復見虚空過患。復見
識處功徳。云何虚空過患。此定近色爲怨。於
虚空定是事成麁。與有對想種種想不相遠
離。成彼念著不得勝分。如是見虚空過患。
是識一切入功徳。是其對治。明無邊識定
治彼坐禪人已見如是虚空過患。已見識處
功徳。安詳念入安祥念起。修虚空識令滿
作意。令識無邊。由識處想心受持。如是現
作意。不久從虚空處想。心起越於識處。由識
處想而心得安。彼坐禪人起一切虚空故。思
惟無邊識。成就入正受。於一切識處住。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虚空處者。越虚空處。越
者謂正度。是謂越一切虚空處。無邊識者。唯
彼虚空以識作意令滿無邊。是謂無邊識處。
問色非色法。云何執爲無邊。答唯無色法
故成無邊。何以故。非色之法無有邊際。不
可得故。復次虚空無邊故説無邊。無邊者。作
無邊意故成無邊。是故不妨識。入處者是入
識處。心心數法。此謂識處。識處者何義。是
識無邊。此謂識無邊。識處者。如天住處名
天處。此識已受持定。此謂識處定。入正受
處者。得彼於識處定者越虚空事。三分成就。
以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住於
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徳生識處。如初廣説。生
識入功徳者。修行識處入。命終生識處天。壽
命四千劫識入
已竟
念無邊識定過。患爾時坐禪人已得識處。自
在欲起無所有處定越於識處。復更思惟。識
處定麁。無所有處定細。復見識處過患。復
見無所有處定功徳。云何識處過患。此定近
虚空爲怨。識事爲麁。以思惟無邊想成彼念
著。不得勝分。無所有處功徳。是其對治。彼
坐禪人如是已見識處過患。復見無所有處
功徳。從識處定安詳而起。彼識不復修行。不
復分別。成失彼識。已見無所有處相自在。心
願受持如是現作意。不久從識處想起。以由
無所有處想。其心得安。彼明無邊識定。坐
禪人*越一切識處。見無所有入正受處住。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識處者。成越此識超入正
度。此謂越一切識處。無所有者。不復修行。
不復分別成失彼識但見無所有。此謂無所
有處。入無所有處定。心心數法。此謂無所
有處。無所有處者何義。是識無性是無所有。
無所有處者。説受持言無所有受持正定。此
謂無所有處定。入正受住者。成得無所有定。
越識事三分。成就三種善。十相具足。二十
二功徳相。應住於寂寂修定果報。是功徳生
無所有處。如初廣説。生無所有功徳者。修行
無所有處定。命終生無所有天。壽命六
無所有
定竟
念無所有處過患。爾時坐禪人。於無所有處
已得自在。欲起非想非非想處定越無所有
處。復更思惟無所有處麁。見非想非非想處
細。復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想
處定功徳。云何無所有定過患。此定近識爲
怨。與分明想共故成麁。成彼念著不得勝
上。如是見無所有處過患。復見非想非非
想入功徳。是其對治。復次見此想是患是癰
是刺。無想是*政是寂寂是妙。所謂非想非
非想。彼坐禪人如是已見。念入無所有處安
詳而起。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如
是現作意。不久從無所有處想心起。由非非
想處想而心得安。彼明非非想定。坐禪人
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成就入住非非相處。一
切者説於無餘。越無所有處者。成越無所有
處超入正度。此謂越一切無所有處。非非想
者。彼無所有處。寂寂作意修行餘定。此謂
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入非非想處心心數
法。是謂非非想處。非非想處者何義。滅分明
想故。成於無想細想有餘故。成非想非非想
是其處。是謂非非想。入正住者。成得非非
想處定。越無所有處三分。成就三種善。十
想具足。二十二功徳相應。住於寂寂明修定
果報。以是功徳生非非想天。如初廣説。是
功徳生非非想天者。修行非非想處定。命終
生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問何故説非
非想處。何故不説爲識處。答離無邊執故。
起想細故。不成識處。問何故依此定不成
漏盡。答離分明想。不堪得見道。復次此定最
細微。非非想不能分別。是故不成漏盡處
非非想
定已竟
重明上義。問於是定處云何散句。答所謂滅
聲。顛倒起越外行覺受疑不應得。滅者入初
禪語言斷。入第四禪。出入息斷。次第滅聲
者。若人入定。聞有音聲不得言説。何以故。
是入定人。耳識不和合故。復次入色定人。是
聲成亂。如世尊所説。入禪人聲是其刺。顛倒
者。入地一切入。於非地想而作地想。問若然
何故不成顛倒。答此四顛倒想不異故。知此
地想是其相。是故不成顛倒。起者以五因
縁從於定起。以威儀苦以最多境界以障礙
起。以方便不平等以隨意。若入無色定。以
最多境界不得起。住不動故。入滅禪定及入
果定。以初作行得起。不以餘因。越者。越
有二種。分越事越。從色禪越色定。是謂分
越。從色禪越無色定。復從無色定越無色定。
是謂事越。外行者。一切定外行成就五分。
覺者第二禪等性。除無間成無覺觀。受者第
四禪等性。除無間共捨起。有人樂相似無
間。疑者。未斷一切貪欲等蓋。住非非想處。
説於有餘。如畏毒蛇上樹。有四種人不得起
定。必墮惡趣。無因作五逆邪見散句已竟地
一切入已滿
問云何水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縁水相。此謂水一切
入。心住不亂。此謂修行。於水一切入專意
爲相。不除水想是味。心不作二意是處。於
水一切入不共五功徳。於地出沒自在。於地
出宮殿。令動令降雨。令身能起水。令化江
海。於地一切入所説功徳。亦共有明修水一
切入。處處皆見水。云何取其相者。若取水
一切入。於水現取相。若自然水。若自作水。
於是舊坐禪人。於非水處取水相。彼人處處
見水。若於井於瓶。若於池沼江湖淮海。是
其所觀隨意即見。彼分水相得起。不如新坐
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
處明修水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從初以觀
如是寂寂處。若寺舍若石室若樹下。是處不
闇不日光炙。無塵無風。無蚊蚋等。無諸障
礙。於如是處。若鉢若瓫埋淨地中。令與地
平。周迴一尋。盛以兩水。不雜以餘色。水令
滿鉢瓫。應於此處作意水想。以三行取相。
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事如地一切
入。廣説至非非想處水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火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相。答心於火相。此謂火一切入。
彼時心住不亂。此謂修行。火相巧於放意爲
相。不除火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者。
不共五功徳。於火一切入經營。起煙炎以光
明想起。滅餘色光隨意所燒。以作光明曉了
於火界。如地一切入所説功徳。因修火一
切入。處處皆見火。云何取其相者。若現取火
一切入。於火取相。或於自作處。或自然處。
於是舊坐禪人取於自然相。彼處處見或草
火或薪火或林火或屋火。熾燃焔盛。從此爲
初。以作於觀。或自樂不樂。即見彼分火相
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唯於作處取
相。不能於非作處。彼修火一切入方便。新坐
禪人從初經營。斷截樵薪。於清淨處積聚
焚燒。或日出時或日入時。從下焚燒。於草
薪皆不作意。於上生烟火皆不作意。於聚
焔中現作火想。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
便。以離亂。如初廣説火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風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風相。此謂風一切
入。修心住不亂。此謂修風一切入。放意爲
相。不除風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者。
不同三功徳。於風一切入風行自在。能令風
起。作意受持令清涼。如地一切入所説功
徳。修風一切入方便。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
人現取風一切入。以二行取於風相。或見或
觸。云何。以見取相彼坐禪。人或甘蔗園。或於
竹林或多草處。以風鼓動。彼已見作風想。以
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是已
見取相。云何以觸取相。新坐禪人如是寂寂。
坐處作意想。隨風來處。是處穿壁作孔。竹荻
爲筒安置其内。當筒處坐。使風觸其身。作
意取風相。如是以觸取相。若舊坐禪人於處
處分即見風相起。若行住坐臥風觸其身。隨
風所動於初已作觀。若自樂不樂。即見彼分
風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風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青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青相。此謂青一切
入。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青相放意爲
相。不除青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
者。不同五功徳。於青一切入。心縁隨逐。得淨
解脱。得青除入如青花。心受持令化種種青
色。修青一切入。處處皆見青。云何取其相者。
取青一切入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
取不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青花
或青衣或青色。於其目前常見。隨若樂若不
樂。即見彼分青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
禪人取於作處相。不能取非作處。修青一切
入方便。彼坐禪人於衣於板於壁處。以阿多
思花色青色。以此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
四角。以異色繞其外。於此作青相。以三行
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餘如初廣説
青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黄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相。答心於黄相。此謂黄一切入。
修彼心住不亂。此謂修。於黄一切入放意是
相。不除黄想爲味。作意無雙爲處。何功徳
者。不同五功徳。於黄一切入。心隨逐得淨
解脱。得黄除入作意。如金花種種黄色。
黄一切入。處處皆見黄。云何取彼相者。現
取黄一切入。取於黄相。若自作處。若自然處。
於是取非作處相。彼坐禪人於處處見。或
黄花或黄衣黄色。從此常見。隨樂不樂。即
見彼分黄相得起。非如新坐禪人。新坐禪者
取於已作處相。不能於非作處。修黄一切
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或板或壁。以迦
羅花色黄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或四角。
異色繞其外。於彼作黄相。以三行取相。以平
等觀。以方便。以除亂。餘如初廣説黄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赤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赤相。此謂赤一切
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赤相放意爲相。
不離赤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功徳者。不
共四功徳。於赤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脱。得赤
除入。化種種赤色。不共功徳者。如説於地
一切入。修赤一切入處處皆見赤。云何取其
相者。現取赤一切入。取於赤相。若作處若自
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於處處見相。
或赤花或赤衣或赤色。從此爲初常見。隨樂
不樂。即見彼分赤相得起。不如新坐禪人新
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赤
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或衣處或板或壁處。
槃偸時婆花生赤色。或以朱丹作曼陀羅
花。或三角或四角。以異色界其外。於此作
赤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
亂。如初廣説赤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白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
徳。云何取其相。答心於白相。此謂白一切
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於白相放意爲相。
不離白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功徳者。
不共八功徳。於白一切入。隨心得淨解脱。得
白除入。伏懈怠眠。除闇作明。白一切入。得起
天眼。餘功徳如地一切入所説。修白一切
入。處處皆見白。云何取其相者。現取白一
切入。於白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
於自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白花或白
衣或白色。或月光或日光或星色或鏡圓。從
彼爲初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白相得
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非
不作處取相。修白一切入方便。彼坐禪人。
或於衣處或板或壁處。以太白星等色。以此
色作曼陀羅花。或三角四角。以異色界其外。
於此作白相。以三行取相。以平等觀。以方
便。以離亂。如初廣説白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光明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心作光明相。此謂光明
一切入。彼修心住不亂。此謂修。光明放
意爲相。不離光明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何
功徳者。與白功徳等。修光明一切入。處處
見光明。云何取其相者。現取光明一切入。於
光明取相。若作處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
然處取相。彼於處處見相。或月光或日光。
或燈光或珠光。從彼初常見。隨樂不樂。即
見彼分光明即起。不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
於作處取相。不能於非作處。修光明一切入
方便。彼坐禪人如是或作東西壁。坐令水滿
鉢。安置日光所至處。從彼水光起曼陀羅。從
曼陀羅光起著壁光。於此見光明相。以三行
取相。以平等觀。以方便。以離亂。如初廣説
光明一切入已竟
解脱道論卷第五



解脱道論卷第六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行門品之三
問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
功徳。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種。
有虚空離色。有虚空不離色。虚空入處相。
所謂離色虚空。井穴虚空相。此謂不離色
虚空。彼修此想心住不亂。此謂修。於虚空想
放意爲相。不離虚空想爲味。作意無二爲處。
何功徳者。不共二功徳。於虚空入障礙處。
所不能礙。若牆壁山等。身行無礙自在無畏。
云何取其相者。於虚空入取虚空相。若作處
若自然處。舊坐禪人於自然處取相。能於處
處見。或於孔穴。或欞窓間。或樹枝間。從彼
常見。隨樂不樂。即見彼分虚空相即起。不
如新坐禪人。新坐禪人於作處取相。不能於
非作處。彼坐禪人。或於屋内。或於屋外不障
礙處。作圓孔穴作虚空想。以三行取相。以等
觀。以方便。以離亂。於虚空一切入。生四禪五
禪。餘如初廣説虚空一切
入已竟
問云何識一切入。答曰識處定。此謂識一切
入。餘如初廣説十一
入已竟
問於是一切入。云何散句。答若一相得自在。
一切餘相隨其作意。若於一處一切入。於初
禪得自在。堪任餘一切入。能起第二禪。如
是第二禪得自在。能起第三禪。第三禪得自
在。能起第四禪。問於諸一切入云何最勝。答
四色一切入。是爲最勝。成解脱故。得除入
故。曰一切入勝。作光明故心得自在。於八
一切入及於八定。以入十六行安詳而起。
隨所樂處。其所樂定隨意無障。次第上次第
下。次第上下令一一増長。或倶令増長。或中
少或分少。或事少或分事少。或分倶或事倶
或分事倶。隨其所樂處者。或於村或於阿蘭
若。是斯所樂處。入於三昧。如所樂者。是
其所樂禪。入於禪定。如其所樂。時者隨意所
樂時。入於三昧。或多時入正受。次第上者。
於初禪入定次第乃至非非想處。次第下者。
從初入非非想定。次第乃至初禪。次第上下
者。越於往還。從初禪入第三禪。從第三禪入
第二禪。從第二禪入第四禪。如是乃至入非
非想定。令一一増長者。以次第入第四禪。
或上或下。倶令増長者。入第四禪。從此虚空
入第三禪。如是二種入定。中少者。已入初
禪。從此入非非想處。從此入第二禪。從此入
無所有處。如是現入正受。能辨虚空處。分少
者。一禪於八一切入入定。事少者。於三一
切入入於八定分。事少者。所謂二定。及一切
入。分倶者。於*三一切入入二二禪。事倶者。
於二二一切入入二禪。分事倶者。是此二句
散句
已竟
問云何増長相。何修何相何味何處何功徳。
云何取其相。答増長相者。滿一切處。猶如
排嚢滿中臭穢死屍。此謂膖脹。於膖脹相
以正智知。此謂膖脹想。彼修此想心住不
亂。此謂修。於膖脹想相隨觀爲相。厭膖脹想
爲味。臭穢不淨作意爲處。何功徳者。膖脹
想有九功徳。得念内身得無常想。得死相。
多厭患伏婬欲。斷色憍斷無病憍。向善趣向
醍醐。云何取其*相者。新坐禪人現取膖脹不
淨想。以無二行。以念不動不愚癡。以諸根内
入。以心不出外。以往彼處。是處不淨有諸死
屍。住於彼處離於逆風。對不淨相不遠不近。
或倚或坐。彼坐禪人。若倚若坐近不淨處。若
石若土埵。或樹或杌或藤。爲作相作事思惟。
此石不淨。此不淨相。此石如是土埵等。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