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No. 1606_ 安慧玄奘譯 ) in Vol. 31

[First] [Prev]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縛有三種。謂貪縛瞋縛癡縛。由貪縛故縛諸
衆生令處壞苦。由瞋縛故縛諸衆生令處苦
苦。由癡縛故縛諸衆生令處行苦。由貪等縛
縛處壞苦等者。以貪瞋癡於樂等受常隨眠
故。又依貪瞋癡故。於善方便不得自在故名
爲縛。猶如外縛縛諸衆生。令於二事不得自
在。一者不得隨意遊行。二者於所住處不得
隨意所作。當知内法貪瞋癡縛亦復如是
隨眠有七種。謂欲愛隨眠瞋恚隨眠有愛隨
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欲愛隨
眠者。謂欲貪品麁重。瞋恚隨眠者。謂瞋恚
品麁重。有愛隨眠者。謂色無色貪品麁重。慢
隨眠者。謂慢品麁重。無明隨眠者。謂無明品
麁重。見隨眠者。謂見品麁重。疑隨眠者。謂
疑品麁重。若未離欲求者由欲愛瞋恚隨眠
之所隨眠。由依彼門此二増長故。未離有求
者由有愛隨眠之所隨眠。未離邪梵行求者
由慢無明見疑隨眠之所隨眠。由彼衆生得
少對治。便生憍慢。愚於聖諦。虚妄計度外邪
解脱解脱方便。隨其次第三見二取。如結中
説。於佛聖教正法毘柰耶中。猶豫疑惑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六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七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二
隨煩惱者。謂所有諸煩惱皆是隨煩惱。有隨
煩惱非煩惱。謂除煩惱所餘染汚行蘊所攝
一切心法。此復云何。謂除貪等六煩惱。所
餘染汚行蘊所攝忿等諸*心法。又貪瞋癡名
隨煩惱*心法。由此隨煩惱隨惱於心令不離
染令不解脱令不斷障故。名隨煩惱。如世尊
説。汝等長夜爲貪瞋癡隨所惱亂心恒染汚。
纒有八種。謂惛沈睡眠掉擧惡作嫉慳無慚
無愧數數増盛。纒繞於心故名纒。由此諸纒
數數増盛纒繞一切觀行者心於修善品爲障
礙故。修善品者。謂隨修習止擧捨相及彼所
依梵行等所攝淨尸羅時。此復云何。謂修止
時惛沈睡眠爲障。於内引沈沒故。修擧時掉
擧惡作爲障。於外引散亂故。修捨時嫉慳爲
障。由成就此於自他利悋妬門中數數搖動
心故。修淨尸羅時無慚無愧爲障。由具此二
犯諸學處無羞恥故
暴流有四。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
流。隨流漂鼓是暴流義。隨順雜染故。初是習
欲求者。第二是習有求者。後二是習邪梵行
求者。能依所依相應道理故。見暴流是能依。
無明暴流爲所依。由有愚癡顛倒推求解脱
方便故
軛有四種。謂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障礙離
繋是軛義。違背清淨故。此亦隨其次第習三
求者相應現行
取有四種。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執取
諍根執取後有是取義。所以者何。由貪著欲
繋縛耽染爲因。諸在家者更相鬪諍。此諍根
本是第一取。由貪著見繋縛耽染爲因。諸出
家者更相鬪諍。此諍根本是後三取。六十二
見趣是見取。各別禁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
彼所依止薩迦耶見是我語取。由見取戒禁
取諸外道輩更相諍論。以於是處見不一故。
由我語取諸外道輩互無諍論。於我有性皆
同見故。然由此取諸外道等與正法者互有
諍論。由彼不信有無我故。如是執著諍論根
本。復能引取後有苦異熟故名爲取
繋有四種。謂貪欲身繋瞋恚身繋戒禁取身
繋此實執取身繋。以能障礙定意性身故名
爲繋。所以者何。由此能障定心自性之身故
名繋。非障色身。何以故。能爲四種心亂因
故。謂由貪愛財物等因令心散亂。於鬪諍事
不正行。爲因令心散亂。於難行戒禁苦惱爲
因令心散亂。不如正理推求境界爲因令心
散亂。由彼依止各別見故。於所知境不如正
理種種推度妄生執著。謂唯此眞餘並愚妄。
由此爲因令心散動。於何散*動。謂於定心
如實智見
蓋有五種。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
擧惡作蓋疑蓋。能令善品不得顯了是蓋義。
覆蔽其心障諸善品令不轉故。問於何等位
障諸善法答於樂出家位覺正行位止擧捨
位。於樂出家時貪欲蓋爲障。希求受用外境
界門。於彼不欣樂故。於覺*正行時瞋恚蓋
爲障。於所犯學處同梵行者正發覺時。由心
瞋恚不正學故。於止擧兩位惛沈睡眠掉擧
惡作蓋爲障。如前所説。能引沈沒及散亂故。
於捨位疑蓋爲障。遠離決定不能捨故
株杌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先所串
習爲方便故。成貪等行心不調順。無所堪能
難可解脱。令諸衆生難斷此行故名株杌。所
以者何。對治道犁難可破壞。約此義故立爲
株杌。於無量生串習貪等以成其行。堅固難
拔猶株杌故
垢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毀犯
如是尸羅學處。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於聚
落或閑靜處見已。作如是言。此長老作如是
事行如是行。爲聚落刺點染不淨。説名爲垢。
以貪瞋癡能現犯戒不淨相故
燒害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長時
數受生死燒惱。故名燒害。由於無始生死流
轉因貪瞋癡數被生死苦燒害故
箭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於有
有具深起追求相續不絶。於佛法僧苦集滅
道常生疑惑。故名爲箭。於諸有財三寶四諦。
隨愛疑門能射傷故
所有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積畜
財物有怖有怨。多住散亂故名所有。由多積
集所有資具恒與怖等共相應故
惡行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恒行
身語意惡行。故名惡行。由貪瞋癡能引殺生
等諸不善行故。又即依此貪瞋癡門。廣生無
量惡不善行故。建立三不善根。所以者何。以
諸有情愛味世間。所有爲因行諸惡行貪求
財利。行惡行故分別世間。怨相爲因行諸惡
行。由懷瞋恚不忍他過多行惡故執著世間。
邪法爲因行諸惡行。由懷愚癡起顛倒見。因
祠祀等行諸惡故。是故此貪瞋癡亦名惡行。
亦名不善根
漏有三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令心連注流
散不絶故名爲漏。此復云何。依外門流注故
欲漏。依内門流注故立有漏。依彼二所依
門流注。故立無明漏。令心連注流散不絶是
漏義
匱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於有
及資生具恒起追求無有厭足。常爲貧乏
苦所惱故。故名匱。以貪瞋癡能令身心恒乏
短故
熱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不如
正理執著諸相執著隨好。由執著相及隨好
故。燒惱身心。故名爲熱。不如正理妄執相好
燒身心故
惱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隨彼
彼處愛樂耽著。彼若變壞便増愁歎。種種憂
苦熱惱所觸。故名爲惱。由於色等諸可樂事
深愛著已。彼若變壞是諸有情。便爲種種愁
歎等苦所惱亂故
諍有三種。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執持
刀杖興諸戰諍種種鬪訟。是故貪等説名爲

熾然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爲非
法貪大火所燒。非法貪者。謂隨貪著不善業
道。又爲不平等貪大火所燒。不平等貪者。謂
非法非理貪求境界。又爲邪法大火所燒。邪
法者。謂諸外道惡説法律。以非法貪等能發
身心熾然大火。如火熾然故名熾然
稠林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於諸
生死根本行中廣興染著。令諸有情感種種
身流轉五趣。令諸有情處生死本行大樹稠
林難可出離。是故貪等説名稠林
拘礙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顧戀
身財無所覺了樂處憒閙。得少善法便生厭
足。由此不能修諸善法故名拘礙。依貪瞋癡
顧身財等。拘礙有情不得自在修諸善故。又
此顧戀身等。即依五種心拘礙説。何等爲五
謂顧戀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於隨順
教誡教授。於諸善品得少爲足。拘礙心故名
心拘礙。諸如是等煩惱義門差別無量
邪行者。謂貪瞋二煩惱。迷境界及見起邪行。
修道所斷見道所斷。隨其次第。貪瞋二種縁
少淨相及相違相爲境界故。名迷境界雖亦
縁。有情起於貪瞋。然依境界門起故。亦名迷
境界。慢迷有情及見起邪行。以於下劣等起
計己勝等行於有情門邪解轉故。薩迦耶見邊
執見邪見。迷所知境起邪行。依増益損減門。
如其所應。見取戒禁取迷諸見起邪行。由於
諸見過失取爲第一及戒禁清淨故。疑迷對
治起邪行。於諸諦中成二解故。無明迷一切
起邪行。又十煩惱皆迷苦集起諸邪行。是彼
因縁所依處故。所以者何。苦集二諦皆是十
種煩惱因縁。又爲依處。是故一切迷此因縁
依處起諸邪行。又十煩惱皆迷滅道起諸邪
行。由此能生彼怖畏故。所以者何。由煩惱力
樂著生死。於清淨法起懸崖想生大怖畏。又
諸外道於滅道諦。妄起種種顛倒分別。是故
十惑皆迷滅道起諸邪行
界云何。謂除瞋餘一切通三界繋。瞋唯欲界
繋。縁違損境生故。又貪於欲界與樂喜捨相
應。如於欲界於初二靜慮亦爾。於第三靜慮
與樂捨相應。已上唯與捨相應。貪於欲界與
樂相應者。謂在五識身。與喜相應者在意識
身。與捨相應者在一切處。於相續末位所以
不與憂苦相應者。由此欣行轉故。瞋與苦憂
捨相應。苦相應者在五識身。憂相應者在第
六識。所以不與喜樂相應者。由此慼行轉故
瞋能逼惱自相續故名*慼行。與捨相應者於
一切處。如前説。慢於欲界與喜捨相應。於初
二靜慮與樂喜捨相應。於第三靜慮與樂捨
相應。已上唯捨相應。慢於欲界樂不相應者
以五識無故。若爾於初二靜慮。云何與樂相
應。與意地樂相應故無過。云何於彼有意地
樂。由説彼地有喜樂故。如經言。云何爲喜。
謂已轉依者依於轉識。心悦心踊心適心調
心安適受受所攝。依於轉識者即依意識。於
三摩呬多位餘識無故。云何爲樂。謂已轉依
者依阿頼耶識。攝受所依所依怡悦安適受
受所攝此經意説。樂受依初二靜慮生時。與
如是心心法聚相應。由欣踊行還令此聚皆
得踊悦。又令所依阿頼耶識。自體安樂怡適。
由此樂受作二事故。體雖是一建立二種。若
喜若樂。是故説此相應慢與樂喜相應。如慢
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亦爾。邪見於
欲界與憂喜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
皆與相應。云何邪見於欲界與憂喜相應。謂
先造妙行惡行者。見此無果生欣*慼故。所以
不與苦樂相應者。由一切見皆在意地故。疑
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
皆與相應。所以欲界非喜相應者。不決定心
若未息滅喜不生故。色界中疑疑上靜慮者。
由喜樂定力所引持故。亦得隨轉。是故於彼
亦與喜樂相應。無明有二種。謂相應不共相
應無明。一切煩惱相應故。若於是處隨所有
受皆得相應。不共無明於欲界與憂捨相應。
於上界隨所有受皆得相應。喜樂相應不相
應理應如疑説。何故諸煩惱皆與捨相應。以
一切煩惱墮中庸位方息沒故。所以者何。煩
惱生起展轉相續漸漸微薄。勢力將盡墮處
中位。於此位中必與捨受相應
又貪於欲界在六識身。如貪瞋無明亦爾。貪
於色界在四識身。彼無鼻舌識故。於無色界
唯在意識身。如貪無明亦爾。慢見疑於一切
處唯在意識身。由彼於稱量等門轉故。又貪
瞋慢於欲界縁一分事轉。如於欲界於色無
色界亦爾。慢縁一分事轉者。隨於一分高擧
生故。所餘煩惱於一切處遍縁一切事轉
衆云何。謂二衆煩惱。見道所斷衆。修道所斷
衆。欲界見苦所斷具十煩惱。如見苦所斷見
集滅道所斷亦爾。若迷此起邪行即見此所
斷。問若縁此爲境即迷此起邪行耶。答不必
爾。縁無漏爲境。煩惱唯於有漏事隨増故。
若是處是彼因縁及所依處。彼迷此起邪行。
是見苦所斷如見苦所斷見集滅道所斷亦
爾。隨其所應色界見四種所斷。各有九煩惱
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如是見道所斷煩
惱衆。總有一百一十二。欲界修所斷有六煩
惱。謂倶生薩迦耶見邊執見。及貪瞋慢無明。
何等名爲修所斷。倶生薩迦耶見。謂聖弟子
雖見道已生。而依止此故我慢現行。如經言。
長老駄索迦當知。我於五取蘊不見我我所。
然於五取蘊有我慢我欲我隨眠。未永斷未
遍知未滅未吐。猶如乳母有垢膩衣。雖以鹵
土等水浣濯極令離垢。若未香熏臭氣隨轉。
復以種種香物熏坌臭氣方盡。如是佛聖弟
子。雖以見道永斷分別身見之垢。若未以修
道熏習相續。無始串習虚妄執著習氣所引
不分別事我見隨轉。復以隨道熏習相續彼
方永滅。倶生邊執見者。謂斷見所攝。由此見
故於涅槃界其心退轉生大怖畏。謂我我今
者何所在耶。貪等煩惱修道所斷者。謂除見
品所攝。色界修道所斷有五除瞋。如色界無
界亦爾。如是修道所斷煩惱總有十六
斷云何。謂如此差別斷。由此作意斷從此而
得斷。如此差別斷者。謂遍知故遠離故得對
治故。遍知者。謂彼因縁事遍智自體遍智過
患遍智。彼因縁事遍智者。謂知煩惱隨眠未
永斷故。如是等如前説。自體遍智者。謂知此
煩惱生已極惱亂心性。過患遍智者。謂知此
煩惱能引自害。能引害他。能引倶害。能生
現法過。能生後法過。能生現法後法過。能令
有情受此所生身心憂苦。遠離者。雖彼暫生
而不堅執。由彼因縁事遍智等三種遍智。於
彼已生一切煩惱。心不堅執*方便遠離。得對
治者。謂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斷故得
對治道。爲令未生已生煩惱不生永斷。修治
道故。問何等作意能斷耶。答總縁作意觀一
切法。皆無我性能斷煩惱。總縁作意者。謂
合縁一切法共相行作意。問若唯總縁諸法
無我智能斷煩惱者。何故顯示無常等行。答
非爲斷煩惱故修習彼行。但爲修治無我行
故。由依無常行引得苦行。依止苦行引無我
行。如經言。無常故苦。苦故無我。是故建立
此無我行爲無上。無上有三種。謂智無上行
無上解脱無上。智無上者。謂無我智。得此智
已更無所求故。行無上者謂樂。速通行一切。
行中最第一故。解脱無上者。謂無。學不動解
脱。於一切解脱最爲勝故。此三無上如其次
第。依止見修無學道説。問從何而得斷耶。答
不從過去已滅故。不從未來未生故。不從現
在道不倶故。然從諸煩惱麁重而得斷爲。斷
如是如是品麁重。生如是如是品對治。若此
品對治生。即此品麁重滅。平等平等猶如世
間明生暗滅。由此品離繋故。令未來煩惱住
不生法中。是名爲斷
復次煩惱増上所生業云何。謂若思業若思
已業。總名業相。又業有五種。謂取受業作用
業加行業轉變業證得業。取受業者。謂眼等
能見色等。作用業者。謂地等能任持等。或復
諸法自相所作。謂所有色質礙變壞如是等。
加行業者。謂意解爲先起身業等。轉變業者。
謂金師等造莊嚴具等。證得業者。謂聖道等
證涅槃等。今此義中意多分別加行業。頗亦
兼有證得作用二業。思業云何。謂福業非福
業不動業。思已業云何。謂身業語業意業又。
此身語意三業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
善業道。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妄語離間語
麁惡語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善者即十善
業道。謂離殺生乃至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
見。今於此中唯以業道顯身等業者。爲隨順
經就勝而説。彼*方便等亦身等業所攝故。前
三中四後三業道。隨其次第是身語意業相。
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謂事故意樂
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殺生。等事者。謂有
情數非有情數。如其所應依此處所起殺生
等。意樂者。謂於此事起此想意樂。及起當作
此業道意樂。*方便者。謂此作用或自或他發
身語意。煩惱者。謂貪瞋癡。如其所應或總
或別。究竟者。由彼彼*方便如是如是業道
圓滿。或於爾時或於後時。於此義中殺生事
者。謂有情數。意樂者。謂此想及必害意*方
便者。謂爲害故如刀杖等。煩惱者。謂貪等。
究竟者。謂彼衆生由*方便故。或無間死或
後時死。不與取等事及究竟當廣分別。餘如
理應思。不與取事者。謂他所攝若有情數非
有情數。究竟者。謂取爲己有。欲邪行事者。
謂非所行女。或雖所行非分非處非時非量。
及不應理一切男及不男究竟者。謂兩兩交
會虚。誑語事者謂。見聞覺知不見不聞不覺
不知意樂者謂。別異想欲別異説究竟者。謂
時衆及對言者領解。離間語事者。謂諸有情
若和合若不和合。意樂者。謂即於彼起乖離
及不和合意。究竟者。謂所破領解。麁惡語事
者。謂諸有情能爲損害。究竟者。謂發麁惡
言。*綺語事者。謂能引攝不饒益義。究竟者。
謂正發此言。貪欲事者。謂他所攝資財。意樂
者。謂起此想及愛樂。*方便者。謂思量籌度
欲爲己有。究竟者。決定執爲己有。瞋恚事
者。謂諸有情能爲損害。究竟者謂決定加害
等。邪見事者。謂實有義。意樂者。謂於實有
起非有想。及彼欲樂。究竟者。謂決定誹謗。
如經言故思造業。云何名爲故思造業。略有
五種。謂他所教勅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
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著故思造
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他所教勅故思造業
者。猶如有一。雖不欲樂因他強力之所教勅
發起故思行不善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雖不欲樂因他勸請因他引導。執
爲利益發起故思行不善業。無所了知故思
造業者猶如有一。不了徳失無所執著。隨欲
所作發起故思行不善業。根本執著故思造
業者。猶如有一。爲貪瞋等諸不善根纒蔽其
心。猛利執著發起故思行不善業。顛倒分別
故思造業者。猶如有一。依不平等因見愛樂
邪法。爲求當來可愛異熟發起故思行不善
業。於此五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
故思造業。此二種若作若増長非不受異熟。
所以者何。前三故思作業雖作不増長。輕
故不必受異熟。後二故思作業若作若増長。
重故必定受異熟。作者。謂起造諸業令其
現行。増長者。謂令習氣増益。於阿頼耶識
中長養異熟種子故。如經言。決定受業者云
何決定。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
定。作業決定者。由宿業力感得決定異熟相
續。於此生中必造此業。何以故。應造此業期
限決定故。終不越限必造此業。乃至諸佛世
尊大神通力。亦不能爲障令其不造。隨因決
定力果相續轉變故。受異熟決定者。如先所
説故思造業。分位決定者。謂現法受等分位
決定業。如由此業於現法中必定受異熟。由
此業必受。生異熟由此業必受後異熟又十
不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三惡趣。中隨下中上
品受傍。生餓鬼那落迦異熟。等流果者。各隨
其相於人趣中感得自身衆具衰損。謂從惡
趣沒後生人中。由殺盜等各隨其相。感得自
身衆具衰損。所謂壽命短促常貧窮等如其
所應。増上果者。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
損。謂殺生等各隨其相。感稼穡等外事衰
損所謂外具乏少光澤。是殺生増上果如是
等。如經言。於一切十不善業道修習。多修習
故生於那落迦傍生餓鬼。是彼異熟果若得
來此人同分中。由殺生故今得短壽。不與取
故乏少財物。欲邪行故妻不貞良。由虚誑
語故多被誹謗。離間語故親友乖離。麁惡語
故恒聞不如意聲。*由*綺語故言不威肅。由
貪欲故貪轉猛盛。由瞋恚故瞋轉猛盛。由邪
見故癡轉猛盛。諸邪見者癡増上故。是彼等
流果。由極修習殺生業故。一切外事乏少光
澤。不與取故多遭霜雹。欲邪行故多諸塵坌。
*妄語故多諸臭穢。離間語故高下險阻。麁
惡語故其地醎鹵磽确穢惡。*綺語故時候乖
變。貪欲故果實尠少。瞋恚故果味辛苦。邪
見故果味辛苦。或全無果。是彼増上果。又十
善業道異熟果者。謂於人天趣中受人天異
熟。等流果者。謂即於彼處各隨其相感得自
身衆具興盛。増上果者。謂即於彼處各隨其
相感得外事興盛。如不善業道建立異熟果
等三種差別。如是有漏善業道。於人天中三
果差別。如其所應亦當建立。又善不善業於
善趣惡趣中感生異熟時。有二種差別。謂招
引業圓滿業。招引業者。謂由此業能牽異熟
果。圓滿業者。謂由此業生已領受愛不愛果。
復次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一身。謂由一業
力長養一生異熟種子故。或有業由一業力
牽得多身。謂由一業力長養多生異熟種子
故。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謂由多業刹
那數數長養一生異熟種子故。或有業由多
業力牽得多身。謂多刹那業更相資待。展轉
長養多生異熟種子故。問若一有情成就多
業。云何次第受異熟果耶。答於彼身中重者
先熟。或將死時現在前者。或先所數習者。或
最初所行者。彼異熟先熟。如經言有三種業。
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福業者。謂欲界繋善
業。非福業者。謂不善業。不動業者。謂色無
色界繋善業。問何故色無色繋善業名不動
耶。答如欲界中餘趣圓滿善不善業。遇縁轉
得餘趣異熟。非色無色繋業。有如是事。所受
異熟界地決定故。是故約與異熟不可移轉。
名爲不動。又定地攝故説爲不動。問如經中
説。無明縁行。若福非福及與不動。云何福及
不動行縁無明生耶。答有二種愚。一異熟愚。
二眞實義愚。由異熟愚故發非福行。由眞實
義愚故發福及不動行。由異熟愚發非福行
者。由彼一向是染汚性。無明合時必不容受
信解異熟行相正見故。由眞實義愚發福不動
行者。眞實義即四聖諦。於彼愚癡名眞實義
愚。未見諦者雖起善心。由彼隨眠所隨縛故。
亦名愚癡。由彼勢力於三界苦不如實知。便
能發起後有因性福不動行。非已見諦者能
發此業。無眞實義愚故。是故彼業説因此生。
復次殺生業道貪瞋癡爲*方便。由瞋究竟。如
殺生麁惡語瞋恚業道亦爾。殺生貪爲*方便
者。爲皮肉等故。瞋爲*方便者。爲除怨等故。
癡爲*方便者。爲祠祀等故。由瞋究竟者。離
無慈悲必不殺害他有情故。麁惡語等如理應
知。不與取業道貪瞋癡爲*方便。由貪究竟。
如不與取欲邪行貪欲亦爾問貪欲等云何用
貪等爲*方便。答前説貪欲業道於他資財決
定執爲己有爲性。若即於此資財先起餘貪。
加行追求欲爲己有。即立此爲貪*方便。若先
起瞋餘勿有。此是瞋*方便。若先起癡。謂於
他物取爲己有無有過失。是癡*方便。如是所
餘如理應知。虚誑語業道貪瞋癡爲*方便。於
三種中隨由一究竟。如*妄語離間語*綺語
亦爾。邪見業道貪瞋癡爲*方便。由癡究竟
復次如經言有共業。有不共業。有強力業有
劣力業。云何共業。若業能令諸器世間種種
差別。云何不共業。若業能令有情世間種種
差別。或復有業。令諸有情展轉増上。由此業
力説諸有情更互相望爲増上縁。以彼互有
増上力故。亦名共業。由此勢力諸有情類展
轉互爲諸心*心法變異生因。是故經言。如是
有情與餘有情互相見等。而不受用不易可
得。云何強力業。謂對治力強補特伽羅故。思
所造諸不善業。由對治力所攝伏故。令當受
那落迦業轉成現法受。應現法受業轉令不
受。所以此業名強力者。由能對治業力強故。
此能治業望所治業其力強勝。令彼所感諸
苦異熟轉變滅故。又故思所造一切善業望
不善業。對治力強皆名強力。依此業故薄伽
梵説。我聖弟子能以無量廣大之業善熏其
心。諸所造作有量之業。此業不能牽引不能
留住。亦不能令墮在彼數。又對治力劣補特
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望諸善業皆名強
力。又故思造業異熟決定。不斷不知名強力
業。此中意説。一切善不善業無有差別。但異
熟決定。諸聖道力所不斷者。皆名強力業。又
欲界繋諸不善業性皆是強。衆多煩惱隨煩
惱等爲助伴故。又先所串習名強力業。以數
熏習於相續故又依強位名強力業。由處盛
年所造諸業猛利執著淨信所發故。又不可
治者。所造諸業。名強力業。由無涅槃法者所
有諸業。非對治力所能伏故。又由田故發強
力業。謂害母等業。又由心加行故發強力業。
謂於無上菩提發強大願等。此所生業其力
猛盛名強力業。復次由九種因發強力業。謂
田故事故自體故所依故作意故意樂故助伴
故多修習故與多衆生共所行故。由此九因
發強力業田者。謂具大功徳堪爲福田。事者。
謂所施物多而精妙。自體者。謂戒勝於施修
勝於戒如是等。所依者。謂已離欲者作諸福
業。作意者。謂猛利淨信倶行作意意樂者。謂
希求涅槃所有意樂助伴者。謂更廣修習餘
福業事共相攝受。多修習者。謂數數修習或
數數尋思。與多衆生共所行者。謂自作教他
見作隨喜。與此相違是劣力業
如世尊説。若有説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
如是如是業若作若増長還受如是如是異
熟。若有是事便不應修清淨梵行。亦不可知
正盡諸苦作苦邊際。若有説言。彼彼丈夫補
特伽羅。隨如是如是順所受業若作若増長。
還受如是如是順所受異熟。若有是事便應
修習清淨梵行。又亦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
際。如是經言有何密意。此中佛意爲欲遮止
如是邪説。謂樂倶行業還能感得樂倶行異
熟。苦倶行業還能感得苦倶行異熟。不苦不
樂倶行業還能感得不苦不樂倶行異熟。故
作是説。若有説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如
是如是業若作若増長。還受如是如是異熟。
若有是事便不應修清淨梵行。亦不可知正
盡諸苦作苦邊際。何故便不應修清淨梵行。
以諸煩惱極猛利者要由智慧自勵自策。與
憂苦倶護持禁戒。若於當來受彼異熟時。還
與憂苦倶者護持禁戒應無義利。又於他妻
等與喜樂倶毀犯禁戒。若於當來受彼異熟
時。還與喜樂倶者精勤遠離即爲唐捐。是故
説言。若有是事便不應修清淨梵行。何故亦
不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際即由如是修習梵
行招苦異熟故。是故世尊爲遮如是外道邪
説。樂倶行業還受樂異熟。苦倶行業還受苦
異熟。不苦不樂倶行業還受不苦不樂異熟。
異熟因異熟果決定相似故説是經。又爲開
許如是正説。謂樂倶行業。順樂受者還受樂
異熟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順不苦不樂受
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苦倶行業。順樂受者
還受樂異熟。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順不苦
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不苦不樂受
倶行業。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順苦受者還
受苦異熟。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
異熟。樂倶行業有二種。謂善不善。隨其所應
順當來世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還能感得
樂等異熟。如是苦倶行業。不苦不樂倶行業。
各有二種。隨順樂等感樂等異熟。隨其所應。
如是名爲此經密意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七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八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三
復次業差別有三種。謂律儀業。不律儀業。非
律儀非不律儀業。律儀業復有三種。謂別解
脱律儀所攝。靜慮律儀所攝。無漏律儀所攝。
別解脱律儀所攝業者。即是七衆所受律儀。
比丘律儀*比丘尼律儀。式叉摩那律儀。
沙彌律儀。*沙彌尼律儀。鄔波索迦律儀。
鄔波斯迦律儀。及近住律儀。依止何等補特
伽羅建立出家律儀。依能修行遠離惡行遠離
欲行。由*比丘等出家五衆。乃能盡壽遠離殺
生等惡行。及能遠離非梵行故。依止何等補
特伽羅建立鄔波索迦律儀鄔波斯迦律儀。
依能盡壽遠離惡行不遠離欲行。由彼二衆
建立盡壽離欲邪行。非離非梵行故。依止何
等補特伽羅建立近住律儀。依止不能遠離惡
行。及不遠離欲行。是故爲彼但制日夜近住
律儀。爲令漸漸倶修學故。問若唯修學鄔波
索迦一分學處。爲説成就鄔波索迦律儀。爲
説不成就耶。答應説成就而名犯戒。問扇&T015383;
半擇迦等爲遮彼受鄔波索迦律儀不耶。答不
遮彼受鄔波索迦律儀。然遮彼鄔波索迦性。
不堪親近承事*比丘*比丘尼等二出家衆
故。如扇&T015383;半擇迦。不堪親近承事*比丘*比
丘尼等二出家衆故。遮彼鄔波索迦性。二形
亦爾。男女煩惱恒倶現行。不堪親近承事二
衆故不別説。又半擇迦有五種。謂生便半擇
迦。嫉妬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
去半擇迦
靜慮律儀所攝業者。謂能損伏發起犯戒煩
惱種子。離欲界欲者所有遠離。離初二三靜
慮欲者所有遠離。是名靜慮律儀所攝身語
業。性發起犯戒煩惱者。謂貪瞋等欲界所繋
煩惱隨煩惱。能損伏彼種子者。謂由伏對治
力損彼種子。離欲界欲者。謂由伏對治力。或
少分離欲或全分離欲。所有遠離者。謂從彼
犯戒所得遠離性。離初二三靜慮欲者。謂由
遠分對治力。令彼發起犯戒煩惱所有種子
轉更衰損。所以不説離第四靜慮欲者。由無
色界麁色無故。略不建立色戒律儀
無漏律儀所攝業者。謂已見諦者由無漏作
意力所得無漏遠離戒性
不律儀業者。謂諸不律儀者。或由生彼種
中故。或由受持彼事業故。所期現行彼業決
定。何等名爲不律儀者。所謂屠羊養鷄養猪
捕鳥捕魚獵鹿罝兎。劫盜魁膾害牛縛象。立
壇呪龍守獄讒搆好爲損等。屠羊者。爲欲活
命屠養買賣。如是養鷄猪等隨其所應。縛象
者恒處山林調執野象。立壇呪龍者。習呪龍
蛇戲樂自活。讒搆者。以離間語毀壞他親持
用活命。或由生彼種姓中或由受持彼事業
者。謂即生彼家若生餘家。如其次第。所期現
行彼業決定者。謂身語方便爲先決定要期
現行。彼業是名不律儀業
非律儀非不律儀業者。謂住非律儀非不律
儀者所有善不善業。若布施愛語等業。若毆
撃等業。律儀不律儀所不攝故。名非律儀非
不律儀
又業差別有三種。謂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
不苦不樂受業。順樂受業者。謂從欲界乃至
第三靜慮所有善業。順苦受業者。謂不善業。
順不苦不樂受業者。謂第四靜慮已上所有
善業等
復次業差別有三種。謂順現法受業。順生受
業。順後受業。順現法受業者。若業於現法中
異熟成熟。謂從慈定起已。於彼造作若損若
益必得現異熟。如從慈定起。從無諍定滅盡
定預流果阿羅漢果起亦爾。又於佛爲上首
僧中。造善惡業必得現異熟又有餘猛利意
方便。所行善不善業亦得現異熟所以名
爲現法受業。若業於此生作即於此生熟故。
順生受業者。若業於無間生中異熟成熟。無
間生者即次此生。謂五無間業等能得生異
熟問若造一無間者。於無間生中可受其異
熟若造多無間業者。於無間生中云何得受
其異熟。答於一生中頓受一切所得異熟無
有過失。所以者何。若造衆多無間業者。所感
身形最極柔軟。所感苦具衆多猛利。由此頓
受種種大苦。復有所餘善不善業。於無間生
異熟熟者。一切皆名順生受業。順後受業者。
若業於無間生後異熟成熟。於此業中從初
熟位建立順現法受等名。不唯受此一位異
熟。若業於此生造即從此生已去異熟成熟。
説名順現法受業。若業於此生造從無間生
已去異熟成熟。説名順生受業若業於此生
造度無間生已去異熟成熟。説名順後受業
若作是説即爲善順訶怨心經。如彼經言。由
無間業於那落迦中數數死生受大苦異熟。
復次有四種諸業差別。謂黒黒異熟業。白白
異熟業。黒白黒白異熟業。非黒白無異熟業
能盡諸業。黒黒異熟業者。謂不善業。由染汚
故。不可愛異熟故。白白異熟業者。謂三界善
業。不染汚故。可愛異熟故。黒白黒白異熟業
者。謂欲界繋雜業。善不善雜故。云何一業
亦善不善。此中不約生刹那相説一種業亦
善不善。然約意樂及方便總説一業。是此經
意約此二種。若黒若白互不相似。建立一種
黒白業故。或有業意樂故黒。方便故白。或有
業方便故黒。意樂故白。意樂故黒。方便故白
者。猶如有一。爲欲誑他先現其相。令信己
故行於惠施。乃至出家方便故黒。意樂故白
者。猶如有一。欲令子及門徒遠危處安。由
憐愍心現發種種身語麁惡。遂於此時發生
雜染非黒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於方
便無間道中諸無漏業。以方便無間道是彼
諸業斷對治故。非黒者離煩惱垢故。白者一
向清淨故。無異熟者生死相違故。能盡諸業
者。由無漏業力永拔黒等三有漏業與異熟
習氣故
復次總約一切無漏業無有差別所有障礙隨
順體性。如其次第建立曲穢濁等諸染汚業。
淨牟尼等諸清淨業。曲業者。若身語意業能
障正直八聖道支令不生長。穢業者。若身等
業能汚相續。依此發生如是障業。濁業者。若
身等業依止外道顛倒見生。一切如來清淨
聖教之所對治不信。混濁之所攝故。復有差
別墮在斷常。邊違處中行義名曲。損減見所
攝増惡清淨所立法義名穢。薩迦耶見所攝。
障眞無我見義名濁。淨業者。與如是等諸雜
染業相違類解。三淨業者。謂善淨尸羅。正直
見所攝。身語意業遠離毀犯戒見垢故。三牟
尼業者。謂學無學所有無漏身語意業。唯諸
牟尼有此業故。又有施等諸清淨業。施業云
何。謂因縁故等起故處所故自體故。分別施
業因縁者。謂無貪無瞋無癡善根。等起者。
謂彼倶行思。處所者。謂所施物。自體者。謂
正行施時身語意業。云何施圓滿。謂數數施
故無偏黨施故。隨其所欲圓滿施故。施得圓
滿。依此義故經作是説。爲大施主者。此顯數
數施義。由彼串習成性數數能施故。一切沙
門婆羅門等者。此顯無偏黨施義。無有差別
一切施故。若食若飮等者。此顯隨其所欲圓
滿施義如所意願一切資財皆施與故復次無
所依施故。廣清淨施故極歡喜施故。數數施
故。田器施故。善分布新舊施故施。得圓滿。依
此義故經作是説。解脱捨舒手施樂。遠離常
祠祀捨具足。於正施時樂等分布。如是諸句
隨其次第。顯示無所依施等。無所依施者。謂
不迴向有及資財而行惠施。田器者。謂貧苦
田功徳田。舒手者。廣行惠施手不潜縮故。常
祠祀者。串習祠祀以成性故。捨具足者。慧爲
先故。於正施時樂等分布者。於來求者以所
施物等分布故。云何應知施物圓滿。謂所施
財物非誑詐得故。所施財物非侵他得故。所
施財物非穢離垢故。所施財物清淨故。所施
財物如法所引故。是名施物圓滿。依此義故
經作是説發起正勤所得。財物者此顯施物
非。誑詐得誑詐得者謂不起正勤。而得財物
於自住處他所寄物。謀詐得故運手臂力所
得財物者。此顯施物非侵他得。侵他得者。非
自運動手力而得。他所勤。苦種種方便獲得
財物。侵陵取故離汚垢物者。此顯施物非穢
離垢。由所施物遠離汚垢染汚故。如法財者。
此顯施物清淨。遠離刀毒酒等非淨施物。故
如法所得者。此顯施物如法所引。遠離僞斗
稱等邪命財故
復次如經中説。成就尸羅善能防護別解脱
律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見微細罪生大
怖畏。於諸學處善能受學。云何成就尸羅。能
受能護淨尸羅故。謂受持淨戒相應無缺。故
名成就尸羅。云何善能防護別解脱律儀。能
善護持出離尸羅故。謂爲求解脱別別防護
所有律儀。故名別解脱律儀。由此律儀能速
出離生死苦故。云何軌則所行皆悉圓滿。具
淨尸羅難爲毀責故。軌則圓滿者。諸威儀
等。非聰慧人所呵*責故。所行圓滿者。遠離
五種諸*比丘衆所不行處故。何等爲五。謂唱
令家。婬女家。酤酒家。王家。旃荼羅羯恥那
家。云何見微細罪生大怖畏。勇猛恭敬所學
尸羅故。於遮罪中勇猛恭敬。修學護持猶如
性罪。是故名爲見微細罪生大怖畏。云何於
諸學處善能受學。圓滿受學所學尸羅故。謂
具足圓滿受學學處。是故名爲於諸學處善
能受學。從是已後依止尸羅。釋佛經中護身
等義。云何名爲防護身語。由彼正解所攝持
故。謂如佛所聽。往來等事必先覺察方正行
故。云何身語具足圓滿。終不毀犯所毀犯故。
謂不違損清淨尸羅。云何身語清淨現行。由
無悔等漸次修行久至得定爲依止故。謂依
定力令犯戒垢極遠離故。云何身語極善現
行。染汚尋思所不雜故。謂染汚尋思所不能
雜。一向淨故。云何身語無罪現行。遠離邪
願修梵行故。謂不迴向有及資財修行梵行。
爲諸聖賢所稱讃故。云何身語無害現行。不
輕*陵他易共住故。謂不由自高*陵蔑於人。
難共住等爲損害故。云何身語隨順現行。由
能隨順涅槃得故。謂能隨順得涅槃得能引
聖道故。云何身語隨隱顯現行。隱善顯惡故。
謂隱自功徳顯自過失。云何身語親善現行。
同梵行者攝受尸羅故謂同梵行攝受尸羅應
歸趣故。云何身語應儀現行。於尊尊位離憍
慢故。謂於尊長及等尊長所。摧伏憍慢如應
供事故。云何身語敬順現行。於尊教誨敬順
受故。謂於尊語言敬順而受。離自見取故。云
何身語無熱現行。遠離苦行熱惱下劣欲解
故。謂離外道下劣欲解行諸苦行。不自燒然
故。云何身語不惱現行。棄捨財業無悔惱故。
謂由棄捨財業無有追悔。彼於後時無熱惱
故。云何身語無悔現行。雖得少分不以爲喜。
無悔恨故。謂修善品雖獲少分不生喜足。離
諸悔恨盡其所能而修習故。如世尊説。如是
有情皆由自業。業所乖諍。從業所生。依業出
離。業能分判一切有情高下勝劣。云何有情
皆由自業。由自造業而受異熟故。謂諸有情
由其自業故名自業。自者不與他共。受自業
異熟故名自業。云何業所乖諍於受自業所
得異熟時。善不善業互違諍故。謂諸有情由
業乖諍故。名業所乖諍。隨善惡業力自所受
異熟愛不愛別故。問是諸有情受自作業愛
不愛異熟時。初從何生。爲無因耶。爲因世性
自在等耶。答從業所生。云何從業所生。是諸
有情遠離無因惡因。唯從業所生故。謂諸有
情遠離無因惡因。唯由業等因縁所生。如是
已説依業流轉。爲明歸滅亦依諸業。是故經
言。依業出離。云何依業出離。依對治業解業
縛故。謂依無漏業能斷有漏業故。唯依業而
得出離。云何有情高下。謂由業故。於善惡趣
得自體差別。云何勝劣。謂諸有情成就功徳
過失差別。如世尊説。有情業異熟不可思議。
如是經意非一切種皆不可思議。云何業異
熟不可思議。云何可思議。謂諸善業於人天
趣得可愛異熟。是可思議。諸不善業墮三惡
趣得不愛異熟。是可思議。由善惡業往善惡
趣。感得可愛不可愛異熟。世間智者能思議
故。由此能引發正見等功徳故。即由此業感
諸有情自身異熟等種種差別不可思議。謂
内身等異熟有形色等。無量差別難可思議。
除一切智不能思議。強思議者發狂等過故」
復次即善不善業處差別。事差別。因差別。
異熟差別品類差別等。皆不可思議。由即此
業處差別等。無量無邊難可思議故處者。謂
住如是處造如是業。或於城邑或於村落如
是等。事者。謂所依事。或有情數或非有情
數。因者。謂善不善根如其所應。異熟者。謂
異熟内身。品類者。謂種種差別無量品類。又
有種種外事差別。能感業用不可思議。由何
等業感棘刺等鋒鋩銛利。如是等類。墮在世
間。不思議攝。思議世間佛所制故。又末尼珠
藥草呪術相應業用不可思議。末尼相應業
者。謂月愛珠等能出水等業用難思。藥相應
業者。謂執持此藥藏隱形等。呪相應業者。謂
誦此呪便不燒等。術相應業者。謂由彼彼術
故治熱病等。又諸觀行者威徳業用不可思
議。云何彼心威徳力故。能動大地昇虚空等。
又諸菩薩自在業用不可思議。所謂命自在
故。心自在故。財自在故。業自在故生自在
故。勝解自在故。願自在故。神通自在故。智自
在故。法自在故。諸大菩薩由如是等自在。力
故所作業用不可思議。謂諸菩薩。由命自在
力持諸壽行。隨所欲樂爾所時住。由心自在
力隨其所樂。於三摩地入出自在。由勝解自
在力轉大地等爲水火等。勝解自在。由願自
在力隨其所樂。能引無數自利利他圓滿大
願。由神通自在力爲欲攝化無量有情。顯示
種種神通變現。由智自在力於諸法義訓釋
言詞。無滯辯説圓滿究竟。由法自在力以無
量種名句文身。建立素怛纜等無上教法隨
其所應。乃至一切有情於一時間能令彼心
皆大歡喜。又一切佛所作諸佛應所作事。業
用不可思議。云何如來到於究竟無功用處。
證得清淨一味法界。諸佛世尊之所應作。利
益安樂諸有情事。隨時如應皆能成立。如是
諸佛及佛境界不可思議
復次如是集諦總有四種行相。所謂因相集
相生相縁相。因相云何。謂能引發後有習氣
因。是名因相。由業煩惱是能引發後有習氣
因故。集相云何。謂彼彼有情所集習氣。於彼
彼有情類爲等起因。是名集相。由諸有情所
集習氣。於人天等有情類中。能爲相似形貌
種類。平等起因故。生相云何。謂各別内身
無量品類差別生因。是名生相。是諸有情各
別内身。相續決定趣生地等。所有一切品類
差別。乃至有頂生因故。縁相云何。謂諸有情
別別得捨因。是名縁相。能令有情得未曾
得。自體捨已。曾得自體故。如是名爲集諦體

云何滅諦。謂由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
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餘故
無餘故最勝故差別故。分別滅諦
相者。謂眞如聖道煩惱不生。若滅依若能滅
若滅性。是滅諦相。如世尊説。眼耳及與鼻舌
身及與意。於此處名色究竟滅無餘。又説是
故汝今當觀是處。所謂此處眼究竟滅遠離
色想。乃至意究竟滅遠離法想。由此道理顯
示所縁。眞如境上有漏法滅。是滅諦相
甚深者。謂彼諸行究竟寂滅。如是寂滅望彼
諸行。不可説異不異亦異亦不異非異非不
異。所以者何。若彼諸行究竟寂滅。如是寂
滅與彼諸行可説異者。應與諸行不相繋屬
條然異體。若不異者應是染相。由此道理非
倶非不倶。何以故。無戲論故。於此義中若生
戲論非正思議。非道非如亦非善巧方便思
故。如世尊説。此六觸處盡離欲滅寂靜沒等。
若謂有異無異亦有異亦無異非有異非無異
者。於無戲論便生戲論。乃至有六處可有諸
戲論。六處既滅絶諸戲論。即是涅槃。若於如
是絶諸戲論寂滅涅槃。不正思議是名戲論。
於應異思議乃異思議故。云何應異思議。謂
正妙離等種種思議
世俗者。謂以世間道摧伏種子所得滅。是故
世尊別名説爲彼分涅槃
勝義者。謂以聖慧永拔種子所得滅
不圓滿者。謂諸有學或預流果攝。或一來果
攝。或不還果攝等所有滅
圓滿者。謂諸無學阿羅漢果攝等所有滅。無
莊嚴者。謂慧解脱阿羅漢所有滅。無三明等
最勝功徳所莊嚴故
有莊嚴者。謂倶分解脱三明六通阿羅漢等
所有滅。有無量種種量勝功徳所莊嚴故
有餘者。謂有餘事滅
無餘者。謂無餘*事滅
最勝者。謂佛菩薩無住涅槃攝所有滅。以常
安住一切有情利樂事故
差別者。謂無餘永斷永出永吐盡離欲滅寂
靜沒等。何故名無餘永斷。由餘句故。謂無
餘永斷是標句。餘是釋句。是故説言。由餘
句故。由後別句釋此總故。纒及隨眠皆悉永
斷故。名無餘永斷。何故名永出。永出諸纒
故。此依斷諸纒説。謂已生者皆遠離故。何故
名永吐。永吐隨眠故。此依斷隨眠説。謂除
根本永不生故。如是諸滅由見修道對治別
故。建立二種。盡及離欲故。次問言。何故名
盡。見道對治得離繋故。煩惱聚中餘少分故。
亦名爲盡。何故名離欲。修道對治得離繋故。
由彼修道離諸地欲漸次所顯。故名離欲。由
有如是倶離繋故。當來苦滅故。次問言。何故
名滅。當來彼果苦不生故。能成未來苦不生
法。故名爲滅。又於現法憂惱寂靜故。次問
言。何故名寂靜。於現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
故。何故名沒。餘所有事永滅沒故。宿業煩惱
所感諸蘊自然滅盡。故名爲沒。由如是等別
句釋前無餘永滅總句。何故此滅復名無爲。
離三相故。生滅住異三有爲相究竟相違。故
名無爲。何故此滅復名難見。超過肉眼天眼
境故。唯聖慧眼所行境界。故名難見。何故此
滅復名不轉。永離諸趣差別轉故。離地獄等
往來流轉恒常安住。故名不轉。何故此滅名
不卑屈。離三愛故。永離欲色無色三愛。於諸
有中無所卑屈。故名不卑屈。何故此滅復名
甘露。離蘊魔故。永離一切死所依蘊。故名甘
露。何故此滅復名無漏。永離一切煩惱魔故。
何故此滅復名舍宅。無罪喜樂所依事故。解
脱喜樂所依止故名舍宅。何故此滅復名洲
渚。三界隔絶故。於生死大海挺出高原。故譬
洲渚。何故此滅復名弘濟。能遮一切大苦災
横故。證得此滅生老病等諸苦災横永遠離
故。何故此滅復名歸依。無有虚妄意樂方便
所依處故。由於彼滅所發意樂及正方便無
虚妄性所依處故。所依止義是歸依義。何故
此滅名勝歸趣。能爲歸趣一切最勝聖性所
依處。故由此寂滅能爲歸趣最勝聖性所依
止處。是阿羅漢證得方便所縁境故。何故此
滅復名不死。永離生故。諸無生者必不死故。
何故此滅名無熱惱。永離一切煩惱熱故。永
離一切求不得苦大熱惱故。何故此滅名無
熾然。永離一切愁嘆憂苦諸惱亂故。一切愁
等熾然永息極清涼故。名無熾然。何故此滅
復名安隱。離怖畏住所依處故。無老病死等
一切怖畏。聖住所依故名安隱。何故此滅復
名清涼。諸利益事所依處故。一切清涼善法
所依。故名清涼。何故此滅復名樂事。第一義
樂事故。出世間樂所依事故名樂事。何故此
滅名趣吉祥。爲證得彼易修方便所依處故。
爲證涅槃易修方便所縁境故。何故此滅復
名無病。永離一切障礙病故。離煩惱等諸障
礙病故名無病。何故此滅復名不動。永離一
切散動故。離諸境界戲論散動故名不動。何
故此滅復名涅槃無相。寂滅大安樂住所依
處故。永離一切色等諸想。究竟寂滅大安樂
住所縁境故。名爲涅槃
復次依滅諦辯無生等名義差別。與苦諦相
義相違故。苦諦相者於彼彼處有情類中相
續而生。爲翻彼相。是故問言。何故此滅復名
無生。離相續故。苦諦相者續生已後自身
衆分漸次圓滿。爲翻彼相。是故問言。何故此
滅復名無起。永離此後漸生起故。苦諦相者
宿業煩惱勢力所造。爲翻彼相。是故問言。何
故此滅復名無造永離前際諸業煩惱勢力所
引故。又現在苦是能造作。餘有異熟諸業煩
惱所依止處。爲翻彼相。是故問言。何故此滅
復名無作。不作現在諸業煩惱所依處故。又
苦相者後有異熟相續生起無有間斷。爲翻
彼相。是故問言。何故此滅復名不生。永離
未來相續生故
復次滅諦有四種相。謂滅相靜相妙相離相。
何故名滅相。煩惱離繋故。謂流轉因煩惱離
繋故名滅。何故名靜相。苦離繋故。行苦所
攝。不寂靜相取蘊離繋故名靜。何故名妙相。
樂淨事故。諸煩惱苦究竟離繋。自然樂淨以
爲自體故名妙。何故名離相。常利益事故。不
復退還最極安隱。如其次第名常利益安隱
利益。最勝善性是滅諦相
云何道諦。謂由此道故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是略説道諦相。今於此中依四聖諦以其作
用顯道體相
又道有五種。謂資糧道方便道見道修道究
竟道。如是五種依道自性及眷屬。以顯道諦
差別
資糧道者。謂諸異生所有尸羅。守護。根門飮
食知量初夜後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觀正知
而住。復有所餘進習諸善。聞思修所生慧修
習此故。得成現觀解脱所依器性。謂諸異生
所有尸羅。乃至正知而住等。是資糧道體。由
彼修習淨尸羅等極圓滿故。復有所餘進習
諸善者。謂無悔等由聞思等所生諸慧得成
煖等。次第見諦永斷諸障。相續堪任性
方便道者。謂所有資糧皆是方便。或有
便非資糧。謂已積集資糧道者。所有順決擇
分善根。謂煖法頂法順諦忍法世第一法。煖
法者。謂各別内證於諸諦中明得三摩地鉢
羅若。及彼相應等法。由淨定心依諦増上契
經等法。於意言門諸義顯現。縁彼所生奢
摩他毘鉢舍那等。是名煖法頂法者。謂各別
内證於諸諦中明増三摩地鉢羅若。及如相
應等法。由彼頂法展轉増進居上位故。順諦
忍法者。謂各別内證於諸諦中一分已入隨
順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一分已入
者。於無所取一向忍解故。一分隨順者。於無
能取隨順通達。所依處故。世第一法者。謂各
別内證於諸諦中無間心三摩地鉢羅若。及
彼相應等法。從此無間必起最初出世道故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八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九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四
云何見道若總説。謂世第一法無間。無所得
三摩地鉢羅若。及彼相應等法。由無分別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