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瑜伽師地論 (No. 1579_ 彌勒玄奘譯 ) in Vol. 30

[First] [Prev+100] [Prev]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復次嗢拕南曰
    二智并其事 樂等行轉變
    請無請説經 涅槃有二種
智有二種。一者正智。二者邪智。此中正智
事生。邪智亦爾。雖此二智倶依事。
然正智如實取事。邪智邪分別不實取
事。由正教如理作意爲前行故。於
知境正智得生。由邪教非理作意爲
故。於所知境邪智得生。非正智生壞
知境。但於此境於邪執而起。如
闇中色。明燈生時不此色。但能照了。當
知此義亦復如
復次隨順樂受諸行與無常相共相應故。
若至苦位爾時説名損惱迫迮。若至不苦
不樂位。爾時方於行苦苦迫迮。若不
彼位。便應畢竟唯順樂受餘位。又生
老等法所隨諸行皆悉是苦。彼若至疾病位
説名損惱迫迮。若至生等苦位。名苦迫迮
若不彼位。於諸行中生等苦因之所
。勿果位。又本性諸行衆縁生故。不
自在。亦無宰主。若有宰主。彼一切行雖
無常。應所樂流轉不絶或不生。廣説
乃至於
復次有二種契經。一因請而説。二不
説。因請説者。謂若有補特伽羅由此諸行
相教而調伏者。因彼請故。爲轉是諸行
相教。不請説者。謂若於彼多百衆中。以
無量門美妙説。或爲大師近住弟子阿難
陀等。作是説。爲正法得久住
復次當知由三分故。攝受圓滿涅槃。一由
順教授故。二由正觀察一切行故。三
永斷一切煩惱故。隨順教授者。謂記説
教誡神變所攝。如來隨説彼心。由
定意三行相遍照他心。若展轉久遠滅
心。若無間滅心。若於現在所縁轉心。從
已隨念分別思惟定内所受他心。如
其所受即如是記。汝有是心。謂久遠滅
者。如是意。謂無間滅者。如是識。謂現在者
此據種類刹那。即以是記説神變
依止故。於其三處而爲教誡。一於行處
現前境界。開許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
。二於住處止不正尋思。開許正尋思
三於止觀勤修行處。開許令未斷諸行
及令煩惱永得離繋而證涅槃。如是宣説
三處諸隨煩惱心得清淨。謂從行處
住處依處。又正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行。名
正觀察。一切諸行又有三漏。三漏爲先而
欲害。欲害爲先而有尋思熱惱。尋思熱
惱爲先而有追求憂惱。如是一切皆永斷。
故説名永斷一切煩惱。如是定住心善解
脱無相樂住。無恐怖時於現法中
滿般涅槃。又依三法止自義。名
歸依。依止他義洲渚。何者爲三。一
内如理作意爲先法隨法行。二依佛聽
聞所説正法。三依近正法内善士。不
近餘正法外一切外道諸不善士。如是三
法當知顯示人中四種多所作法。謂親近善
。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復由
縁及五種相知證得彼分涅槃。何等三
縁。一遍知苦故。二深見一切隨順苦行
過患故。三超過愁等一切苦故。云何五相。
一知苦種類相交渉時發生愁等。是名
彼遍知自性。二知種子彼法得生。是
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
是名彼遍知縁性。四隨觀執著我所及
皆是能順衆苦諸行。是名彼遍知行
。五隨觀三世欲界所繋諸行過患。能斷
切愁等諸苦。當知由此三縁五相。獲得如
是彼分涅槃。由可愛事無常轉變悲傷心
慼故。名爲愁。由彼發言咨嗟歔欷故。名爲
歎。因此拊膺故。名爲苦。内懷寃結故。名
憂。因茲迷亂故。名爲惱。又以失財
無病親戚等事隨一現前創生憂惱。説名
愁。由此故次乃發言哀吟悲寃。擧
身煩熱名歎。苦位過此愁歎。身煩熱已内
燒外靜心猶未平。説名憂位。過初日已或
二三五十日夜月由彼因縁意尚未寧。説名

復次嗢拕南曰
    芽見大染 一趣學四怖
    善説惡説中 宿住念差別
四因縁如來不世間迷執共爲怨諍
然彼世間起邪分別謂爲怨諍。何等爲四。
一者宣説道理義故。二者宣説眞實義故。
三者宣説利益義故。四者有時隨世轉故。
此中如來依四道理説正法前。所
觀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爾道理。由
此如來名法語者。如來終不故往他所
諍事。所以者何。由諸世間違返他義
自義故興諍論。如來乃以一切他義
自義故。無諍。唯除哀愍令其得
故。往他所爲説正法。而諸邪執愚癡世間
顛倒妄謂自義我義。而有差別故。
。由此因縁知如來名道理語者。又復
如來名眞實語者。謂若世間諸聰敏者共許
有。如來於彼亦説爲有。謂一切行皆是無
常。若於世間諸聰敏者共許爲無。如來於
彼亦説爲無。謂一切行皆是常住。又復如來
利益語者。謂諸世間有盲冥者。自於
了知。如來於彼自現等覺而爲開
闡。又復如來或時隨順世間而轉。謂阿死羅
摩登祇等依少事業以自存活。然諸世人爲
彼假立大富大財大食名想。如彼世人假
立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説。又如一事於
一國土立名想。於餘國土即於此事
餘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説。若懷
怨諍。則不道理語者。眞實語者。利
益語者。隨世轉者。由是四種因縁。是
故當知如來無諍。又佛世尊自然觀察所應
作義。雖請問而自宣揚現等覺法。能以
稱當名句文身。施設建立諸法差別。廣説
前攝異門分。如是當知乃至説名平等
開示
復次一因二縁令後有芽當得生長。謂五
品行中煩惱種子所隨逐識。説名爲因。與
因相似四種識住。説名爲縁。又由憙貪滋
潤其識。令彼彼當受生處結生相續。感
薩迦耶。亦名爲縁。此中有一由四識住攝
受所依憙貪故。於現法中新新造集及
以増長。彼於後時阿羅漢。令識種子悉
皆腐敗。一切有*芽永不生。又復有一具
一切縛。勤修正行樂涅槃。遍於一切諸
生處。起厭逆想。彼具縛故種子不壞。識
住和合。然於諸有厭逆想故無憙貪。彼
是修正行故。於現法中般涅槃。其
後有*芽亦不生。又復有一住於學地
不還果。唯有非想非非想處諸行餘。
有頂定具足安住。彼識種子猶未一切悉
皆滅盡。然於識住能遍了知能遍通達。彼
由忘念増上力故。上地貪愛猶殘少分。是
不還者。當來下地一切有*芽不復更生。與
此相違當知一切諸後有*芽皆得生長
復次雜染有二。一見雜染。二餘煩惱雜染。
見雜染者。謂於諸行我我所邪執而轉
薩迦耶見。由此見故或執諸行以爲實我。
或執諸行實我所。復有所餘。此爲根本
諸外見趣其餘貪等所有煩惱。當知是名
二雜染。又見雜染得解脱時。亦能於餘畢
竟解脱。非餘雜染得解脱時即能解脱諸
見雜染。所以者何。由此者依世間道。乃
至能離無所有處所有貪欲。於諸下地其餘
煩惱心得解脱。而未薩迦耶見。由
故。於下上地所有諸行和雜自體。不
差別。總計爲我。或計我所。由此因縁
有頂。而復退還。若於是一切自體。遍
知爲苦。由出世道先斷一切薩迦耶見。後
能永斷所餘煩惱。由此因縁復退轉。是
故當知唯見雜染是大雜染。復次應知由
種相道名一趣。謂於異生地五行相。觀
察諸行五處差別。即此觀察於二時中修治
淨。謂於行向學地及無學地。云何名爲
五種行相觀察諸行。一者觀察諸行自性。二
者觀察諸行因縁。三者觀察雜染因縁。四
者觀察清淨因縁。五者觀察清淨
復次應知於異生位先於五處善巧
後。於學位即於是五種處所。更以五種
差別行相審諦觀察。能令得速疾通慧
何等名爲五種行相。謂觀察諸行。諸行因
縁。雜染因縁。清淨因縁。滅寂靜故。趣向清
淨道出離故。諸行種種衆多性故。各自種子
生起故。各待餘縁生起
復次應知由四因縁。於二處發生恐怖
能爲障礙。何等爲四。一者若於此位生起。
二者若依此法生起。三者若彼如是生起。
四者若彼行相生起。位生起者。謂於
。生起於諸聖諦。未善巧。又此非聖
五處所亦未善巧。依生起者。謂於諸行
邪行相。計我我所薩迦耶見爲依生起。
是生起者。謂由二種諸行變壞差別
起。一由異縁所變壞故。二由自心起邪分
而變壞故。行相生起者。謂於所愛
未來當變壞故。生恐怖行相。於正變壞
損惱行相。即於所愛已變壞中。欣彼重
生起顧戀行相。又於涅槃別自體永變
故。起怖畏行相。如是行相差別轉時。於
樂聖教及愛樂涅槃。能爲障礙。又由
種門所縁境自所行處。我我所執差別而
轉。謂推求故。及領受故。即見及受
復次由三種相。善説法者惡説法者。於等事
宿住隨念。當知染淨有其差別。何等爲
三。謂惡説法者宿住隨念。於彼諸行自相
共相實知。便於諸行或全計常。或一
分常或計非常。或計無因。善説法者宿住隨
念。如實知故無邪分別。是名第一二念差
。又惡説法者。隨何定宿住念。不
實了知是苦。便生愛味。由愛味故。
過去行深生顧戀。於未來行深生欣樂
現在行行厭離欲滅。善説法者。
知一切與彼相違。是名第二二念差別
又惡説法者。如是邪行四種雜染所雜染
故。能感後有。何等名爲四種雜染。一業雜
染。二見我慢纒雜染。三愛纒雜染。四彼隨眠
雜染。若諸新業造作増長。若諸故業數數觸
已而不變吐。是名業雜染。若於諸行邪分
別起薩迦耶見。於他有情諸沙門婆羅
門等與己挍量。謂自爲勝或等或劣。是名
見我慢纒雜染。於内於外所起貪欲。於
行中其相。是名愛纒雜染。於相續中
見我慢愛三品麁重常所隨逐。是名彼隨眠
雜染。如是四種總攝爲二。謂業煩惱。煩惱
復二。纒及隨眠。於諸行中先起邪執後生
貪著。由此二種増上力故。雖復有餘煩惱
雜染。而但取此。爾所煩惱於諸行中
量他。自起邪執。説名爲見。挍量於他。説名
我慢。如是邪執是無明品。由此爲先發
貪著。名爲愛品。由此二種根本煩惱。於
死中流轉不絶。若善説法毘奈耶中正修行
者。能斷是四種雜染。於現法中能般涅
槃。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圓滿涅槃。若不
者尚不彼分涅槃。何況究竟。是名
三二念差別。又於此中見及我慢。説名
。愛説名烟。何以故。於諸行中見我慢
覆障者。不實知其性弊劣諸行體相
人天身及彼衆具。謂爲高勝。是故彼二説
高視。愛猶如烟令心擾亂不安隱。是
故名
復次嗢拕南曰
    無厭患無欲 無亂問記相
    障希奇無因 毀純染倶後
二信者。而非稱當信者所作何等爲二
一在家信者。信涅槃及一切行是無常
。然於諸行過患厭離住。不
出離而受用之。二捨離家法於非家
淨信者。彼於涅槃住猛利樂欲
此欲所依止。常勤修習所有善法
現法中般涅槃。與此相違應知稱
信者所作
復次於内法中略有二種具聰明。若有
淨信或諸外道來請問時能無亂記。謂依
。於諸行中生滅時。不有情
實事。唯於諸行立生滅亂而記。若立
有情有生有滅。是名一邊。謂増益邊。若立
生滅都無所有。是第二邊。謂損減邊。唯於
諸行立生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故
若能如是記別。爲善記別。如來所讃。或復
言。何因縁故乃於沙門喬答摩所
梵行。若得此問。遠離増益損
減二邊。依中道記名亂記。若謂有情修
習染淨。是名一邊。謂増益邊。若謂一切都
修習。是第二邊。謂損減邊。若爲諸行
離欲滅而修習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
故此記名亂記。名爲善記。當知此記諸
佛所
復次法有二種。一者有爲。二者無爲。此中有
爲是無常性。三有爲相施設可得。一生。二
滅。三住異性。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
立。一依生身展轉流轉。二依刹那展轉流
。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衆同分中
初生名生。終沒名滅。於二中間嬰孩等位
住異性。乃至壽住説名爲住。諸位後後轉
變差別。名住異性。依後流轉者。謂彼諸行
刹那刹那新新而生。説名爲生。生刹那後不
住名滅。唯生刹那住故名住。異性有二。一
異性異性。二轉變異性。異性異性者。謂諸行
相似相續而轉。轉變異性者。謂不相似相續
而轉。非此異性離住相外別體可得。是故
二種總攝爲一。施設一相。與此相違應
常住無爲三相
復次應知修集涅槃資糧略有三障。一者
廣事業財寶具足多行放逸。二者無
知識方便曉喩。三者未正法正法
忽遇死縁非時夭沒。與此相違當知無障。
亦有三種。又諸聖者將欲終時。略有二種聖
者之相。謂臨終時諸根澄淨蒙佛所記。由
三種相佛爲過世一切聖者別。聖性種
性。滿故但記物類。我已了知法及隨法者。
法謂正見前行聖道言。隨法者。謂依彼法
聞他音如理作意。又我未曾惱亂正法
所依處者。謂爲此義如來告命。及爲此義
宣説。乃至爲諸漏永盡。彼由此故
已得漏。復次諸佛如來略有二種甚希奇
。謂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増長。速於
悟入。謂大師相。或法教相。或已證
得第一徳相。普於十方美妙聲稱廣大讃
頌無遍滿。又能除遣説無因論及惡因
。攝受一切説正因論。所以者何。説無因
論及惡因論。尚非人天善趣及樂解
諸聰慧者勝解依處。況是其餘。當所
正因論。當知其相與彼相違。大師相
者。謂薄伽梵是眞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世尊。
廣釋如前攝異門分。法教相者。謂説正法
初中後善。乃至廣説。當知亦如攝異門分
得第一*徳相者。謂於一切此世他世
然通達。現等正覺。乃至廣説。此中欲界説名
此世。色無色界名爲他世。現在過去二世別
故。當知是名第二差別。不師故説名
。六種通慧現所得故。名爲作證。於諸有
最第一故。説名圓滿。此第一性自然知
故。顯示他故説名開示
復次由二種相。無因論者。於諸行中
轉。謂於諸行生起因縁滅盡因縁。不
故。由此生故彼諸行生。由此滅故彼諸
行滅。於此二事證得。又不得諸行
性相。起是見。立是論。有者定有。無者
定無。無不生。有不滅。即此論者於
位中現可得諸行生滅一切世間共所
了達麁淺現量毀謗違逆。何以故。現見
彼若刹帝利或婆羅門吠舍等家所有男女和
合因縁。或過八月或九月已便生男女。如
是生已或有一類。當爾時壽盡中夭
復有一類乃至住壽存活支持。或苦或樂或
非苦樂受位差別心諸心法。皆是新新而非
古古
復次略有二種自讃毀他。謂唯語言及説法
正行。若唯語言而自稱讃毀呰他者。彼但
於非善士法纒擾其心。是名自毀。非
賢善。若由法行正行者。雖讃毀
是眞實自讃毀他。又諸如來宣説正法。速
能壞滅二種無智。謂聞不正法勝解等
長時積習堅固無智及非久習近生無智。復
倶生知往善趣。亦不
能往現法涅槃
復次當知十一種相總攝諸行立爲行聚
知聚義是其蘊義。又由一向雜染因縁増
上力故。建立取蘊。當知取蘊唯是有漏。又
雜染清淨因縁二増上力。建立總蘊。當
知此蘊通漏無漏。又由三相諸行中
惱生起。謂所依故。所縁故。助伴故
復次嗢拕南曰
    少欲自性等記三 似正法疑癡處所
    不記變壞大師記 三見滿外愚相等
三種相如來心入少欲住中。一由爾時
化事究竟。爲住現法樂住。二由弟子
正行門深可厭薄。三爲導常樂營爲
多事多業所化有情。又如前説如來入
于寂靜天住一切因縁。當知此中亦復如

復次諸所化者略有三種所調伏。一愚癡
放逸性。二極下劣心性。三能修正行
復次由四種相四處所。生恭敬住速證
無上。一於所應得猛利樂欲故。二於
方便法隨法行猛利愛樂故。三於大師
猛利愛敬故。四於所説法猛利淨

復次有三種無上。謂妙智無上。正行無上。解
脱無上。妙智無上者。謂盡智。無生智。無學
正見智。正行無上者。謂樂速通行。解脱無
上者。謂不動心解脱。當知此中總説智斷
現法樂住。有學妙智正行解脱。不無上
猶有上故。當知一切阿羅漢行。皆得名爲
樂速通行。一切麁重永滅故。一切所作已辦

復次依菩提分諸行故。於二時中
種相。如實遍知薩迦耶見。即於二時無間
得諸漏永盡。云何二時。一在異生地。二
見地。云何由四種相。一由自性故。二由
處所故。三由等起故。四由果故。自性故
者。謂諸行自性薩迦耶見及五種行。彼計
我或爲我所。處所故者。謂所縁境。等起
故者。謂見取所攝無明。觸生受爲縁愛。此
復有五縁起次第。謂界種種性爲縁。生
種種性。觸種種性爲縁生受種種性。受種種
性爲縁。生愛種種性。愛種種性爲縁。生
種種性。夫縁生者體必無常。由果故者。謂
三時薩迦耶見能爲障礙。一依無我諦
察法忍時。二現觀時。三得阿羅漢時。此中
一時由彼隨眠薩迦耶見増上力故。有惑有
疑。由多修習諦察法忍爲因縁故。雖
疑惑少能除遣。然於習諦現觀
故恐涅槃我當有。由此隨眠薩迦
耶見増上力故。於諸行中邪分別。謂
斷當壞當無。便於涅槃生斷見及無
有見。由此因縁般涅槃。其心退還不
趣入。彼於異時此過淨修其心又於
聖諦已得現諦。然謂我能證諦現諦。彼於
此慢隨眠故。仍未離。又時時間由
故。觀我起慢。因此慢纒差別而轉。謂
勝或等或劣。前兩位中由隨眠力能作
障礙。於第三位習氣力能作障礙。又由
三縁諸行生長。一由宿世業煩惱力。二由
願力。三由現在衆因縁力。於異生地能遍
知故。於見地中無間能得見道所斷諸漏永
。於見地中能遍知故。次斷餘結阿羅
。無間證得諸漏永盡
復次由五種相諸行中如理問記。何等
五。一自性故。二流轉還滅根本故。三還
滅故。四流轉故。五流轉還滅方便故。自性
故者。當知色等五種自性。流轉還滅根本故
者。謂欲。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諸漏永盡。是
故此欲名還滅根本。若由是欲願我當
人中下類。乃至當梵衆天等衆同分中
此心親近修習多修習故。得於彼
是故此欲名流轉根本。還滅故者。於諸行
唯欲貪取得斷滅故。若即諸行是取性
者。應滅。以阿羅漢猶有諸行現可
故。若異諸行取性者。應是無爲。無爲
故常亦不滅。是故取性但是諸行一分所
攝。即此一分已得斷滅。畢竟不行故。可
還滅。流轉故者。復有三種。一後有因故。二
品類別故。三現在因故。後有因者。謂如
一願樂當來作諸業。彼作是念。願我來
世當此行。由是因縁能引後有諸行生
因。不現在。彼於現在引故。施
諸行唯有二種。品類別者。謂十一種諸行品
類。如前應知。現在因者。謂所造色因四大
種。受等心法以觸爲縁。所有諸識名色爲
縁。流轉方便者。謂薩迦耶見爲所依故。於
諸行中生我慢及諸愛味我我所見。還滅
方便者。謂於諸行離我慢。及見過患
彼出離無我我所。又流轉方便者。謂無明愛
品。隨其所應其相。還滅方便者。謂彼
對治。又由二縁諸不聰慧聲聞弟子。越
師教惡見中。或起言説。何等二縁。一愚
世俗諦。二愚勝義諦。由此愚故違越一向
世俗諦理。及違越一向勝義諦理。於行流
正思惟
復次於三種處唯諸聖者隨其所樂能如
實記。非諸異生。除他聞。謂諸行中我我
所見我非實。若彼爲依有我慢轉。彼雖
已斷。而此我慢一切未斷。若無起依。我慢
斷如故現行。當此中二種我慢。一於
諸行執著現行。二由失念率爾現行。此中
執著現行我慢。聖者已斷不復現行。第二
我慢由隨眠故。薩迦耶見雖復永斷。以
聖道善修故。猶起現行。薩迦耶見唯有
習氣。常所隨逐失念時。能與我慢
依止。令暫現行。是故此慢亦名斷亦得
現行。又諸聖者若於諸行惟自相。尚令
我慢不復現行。況觀共相。若於假法作意
思惟。住正念者。亦令我慢不現行。若
假法作意思惟。不正念爾時我慢暫
現行。若諸異生雖諸行惟共相。尚
我慢亂心相續。況住餘位。又薩迦耶見
聖相續中隨眠與纒皆已斷盡。於學位中
氣隨逐未永斷。若諸我慢隨眠與纒皆未
斷。又計我欲者當知即是我慢纒攝。何
以故。由失念故。於欲於定爲諸愛味
者。依此欲門諸我慢纒數數現起。言
者。由隨眠故。未遍知者。由彼纒故。彼
爾時忘念故。言未滅者。雖此纒
暫得遠離。尋復現行。言未吐者。由彼隨眠
永拔
復次同梵行者於餘同梵行所略有二種慰
。一問病苦。二問安樂。問病苦者。如
彼言受疹疾寧可忍不。謂問氣息無
擁滯。得不者。謂問苦受不
乎。非間乎。非不愛觸之所觸乎。非
乎。非身乎。或被笮者得除釋。問
者。謂如一隨所問少病不者。此
嬰疹。少惱不者。此問
外諸災横所侵逼。起居輕利不者。此問
夜寐得安善耶。所進飮食易消化。有
不者。此問罪觸。如是等類
差別言詞。如聲聞地於飮食量中
知此問在四位中。一内逼惱分。二外逼惱
分。三住於夜分。四住於晝分
復次若有説言諸阿羅漢於現法中。於
蘊界處等。若順不順不實知。言
羅漢不順。不順是不如理虚妄分別。非阿羅
漢現法不順。所以者何。彼於食物務蘊界處
。現可見故。由此因縁諸阿羅漢。於其滅
。不諸行執著。是故世尊言。阿羅
漢是不順者。定是密語。當知此是似正法見。
二種義勢力爲縁。諸同梵行或大聲聞。爲
滅如是所生似正法見。極作功用
彼人或自陳説或示於他。由是因縁
極下趣。或由敬如來聖教。勿
是似正法見佛聖教速疾隱滅。復有
。能生是似正法見。一者於内薩迦耶
永斷。二者依此妄計流轉還滅士
。爲是二種因故。説二正法以爲
對治。謂於諸行次第宣説無常無我。於
句中求流轉還滅士夫。都不可得。謂依
有爲。或依無爲。聲聞獨覺佛世尊我説名
如來。當知此我二種假立。有餘依中假立有
。無餘依中假立無爲。若依勝義有爲
無爲。亦非無爲有爲。由是正法
故。於六種相覺悟生時。當知永斷似正
法見。謂阿羅漢於依所攝滅壞法故。覺
無常。於現法中老病等衆苦器故。覺
是苦。於任運滅。斷界。離界。及與滅界。覺悟
滅寂靜。清涼。及與永沒。若具是正覺
者。是阿羅漢邪。増上慢倶行妄想尚不
有。況可是於其滅後若順不順戲論
執著。當知未薩迦耶見二過患。一於
能害有苦諸行。執我我所。由此因縁能感
轉生死大苦。二於現法能礙無上聖慧
命根。譬如人自知力能害怨家。恐
害。先相親附以如意事現承奉之時。彼
怨家親附已便害其命。愚夫異生亦復
是。恐怨家薩迦耶見當苦害。便
愛縛可意行而現承奉。如是愚癡異
生之類。於能爲害薩迦耶見。唯見功徳
過失。殷到親附。既親附已。由退。
説名害聖慧命根。復次諸外道輩於内法
律二種處所疑惑愚癡。何等爲二。謂佛世尊
毀有見及無有見。而於弟子終歿之後
一有生。記一無生。又説勝義常住之我
現法當來都不可得。世有三師而現可得。
一常論者。二斷論者。三者如來。此疑癡者有
二種因。當知如前似正法見二種法教。能
此因。亦如前説二因縁。即此所説無
我法性。彼諸外道難入難了。謂此自性難
了知故。雖此相貌易了知。然其相貌不
相似故。當知此中無虚誑義自所證義。是不
共義故。彼自性難悟入。即此自性體是甚
深似甚深現。是故説名無虚誑義。又此自
性於内難見。從他言音亦難覺了。是故説
自所證義。又此自性非尋思者之所
。非度量者所行境界。是故説名是不共
。又即此法微妙審諦聰明智者内所證故。
説名了。此等差別當知如前攝異門分
二種相。一切如來所説義智。皆應了知。何
等爲二。一者教智。二者證智。教智者。謂諸
異生聞思修所成慧。證智者謂學無學慧及
後所得諸世間慧。此中異生非一切佛
所説義皆能了知。亦非慢覺察是慢。又
斷。若諸有學非我見一切義中
了知。又能於慢覺察是慢。而未斷。若
諸無學能作一切。復次諸佛如來於世俗諦
及勝義諦。皆如實知。正觀於彼二種道理
記別。若記別者能引無義故。不記別
亦不執著。謂於滅後若有。若無。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若於如來是智見爲先不記。
謂無知者當知自顯妄見倶行無智之性
復次應知略有二種變壞。一者諸行衰老變
壞。謂如一年百二十其形衰邁。由是因
身老病。二者心憂變壞。由是因縁
心老病。第一變壞。若愚若智皆於其中
所欲。第二變壞。智者於中能隨所欲。非
諸愚者。又諸愚夫若身老病。當知其心定隨
老病。其有智者。身雖老病而心自在不
老病。是名此中愚智差別
復次善取法者由聞思故。善思惟者由
故。善顯了者如所有性故。善通達者盡
所有性故。由二種相。諸聖弟子能正請
大師善記。謂於諸取斷遍知論。何等爲二。
一者於此諸取斷遍知論。二者爲此諸取斷
遍知論。當知此中於一切行斷遍知論。所
謂如來。又此諸取若未斷滅隨觀。彼有
種過患。若已斷滅隨觀。彼有三種功徳。一者
諸行中生諸取行。若變壞便生愁等
知是名第一過患。已得諸行變壞所作。
二者於諸行中生諸取。爲得可意
諸行。於追求時。廣行一種種衆多差別
不善。由此追求不善故。住四種苦。一
現前隣近所起。二正現前現在所起。三
他逼迫増上所起。四自雜染増上所起。應
知是名第二過患。三者即由是惡不善
愛習爲因。身壞死後往諸惡趣。應知是
第三過患。與此相違於諸取斷隨觀
種功徳勝利。如應當
復次當知略有三種聖者三見圓滿能超
。云何名爲三種聖者。一正見具足。謂於
無倒法無我忍異生位者。二已見聖諦
已能趣入正性離生。已入現觀。已得果。
有學位者。三已得最後究竟第一阿羅漢
。住無學位者。云何名爲三見圓滿。一初
聖者隨順無漏有漏見圓滿。二未善淨無漏
見圓滿。三善清淨無漏見圓滿。此三圓滿
三種補特伽羅。隨其次第前應知。
云何名爲三種苦。謂初見圓滿。能超
道我見違諍所生衆苦。第二見圓滿能超
切惡趣衆苦。第三見圓滿。能超一切後有
衆苦。此中云何名諸外道我見違諍所生衆
。謂此正法毘奈耶外。所有世間種種異道
薩迦耶見以爲根本生一切顛倒見趣。如
是一切總稱我見。謂我論者我論相應一切
見趣。或一切常論者。或一分常論者。或無
因論者。或邊無邊論者。或斷滅論者。或現
法涅槃論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或有情論
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謂諸邪見撥無一切
化生有情。誹謗他世。或命論者彼論相應一
切見趣。謂命論者計命即身或異身等。或吉
祥論者彼論相應一切見趣。謂觀參羅暦算
種種邪論。妄計誦呪祠祀火等得
愛境能生吉祥能斷無義。又計相爲
不祥。彼復云何。謂二十句薩迦耶見爲所依
。發起妄計前際後際六十二種諸惡見
及起總謗一切邪見。云何違諍所生衆
苦。謂彼展轉見欲相違。互興諍論。發起種
種心憂惱苦。深愛藏苦。互勝劣苦。堅執著
苦。當知此中若他所勝便生愁惱。是名
。若勝於他遂作方便。令自見品轉復増
。令他見品漸更隱昧。唯我見淨非餘所
。執著邪見深起愛藏。由此因縁生種
種不正尋思。及起種種不寂靜意。損害其
。名第二苦。愛藏邪見増上力故。以他量
己。謂已爲勝或等或劣。因自高擧蔑於
。是名第三互勝劣苦。彼依此故追求利
。即爲追求苦之所觸。凡有所作皆爲
。詰責他論。及爲自論脱他難。是名
四堅執著苦。如是四種名見違諍所生衆
。内法異生安住上品無我勝解。當知已
是衆苦。所以者何。彼於當來意樂
故。於是等諸惡見趣能除遣。是故若
初見圓滿能超初苦又即依此初見圓
滿。親近修習極多修習。於内諸行生法
。於現見生類智。總攝爲一聚。以
他智而入現觀。謂以無常行。或隨餘
一行。彼於爾時能隨證得第二見圓滿。及
能超第二苦。彼住此已。如先所得七覺分
法。親近修習極多修習。能斷前所説四
種業等雜染。能隨證得後見圓滿。超後有
。此中第一補特伽羅。猶殘二苦。及殘
在所依身苦。第二補特伽羅。唯殘一苦及
依身苦。第三補特伽羅。一切苦斷。但依身
苦暫時餘在。譬如幻化。又依分別薩迦耶
二十句。不倶生。又内法者無
。依遍處定。謂地爲我。我即是地。乃至廣
説。一切應
復次諸外道輩。略有五種愚夫之相。由
故墮愚夫數。謂諸外道性聰慧者。猶尚不
聰慧慢。況非聰慧。是名第一愚夫之
。又諸外道多爲求利養恭敬自讃毀
他。是名第二愚夫之相。又諸外道若諸聖者
爲説正法正教正誡。即便違逆呵罵毀呰。是
第三愚夫之相。又諸外道憙自陳説似正
法論。或開示他。是名第四愚夫之相。又諸
外道雖如來如來弟子之所降伏。亦知
如來所説法律是眞善説。知自法律是妄惡
。然由我慢増上力故。都不信受。乃至不
集觀察因縁。是名第五愚夫之相
復次如來成就六分。得無間論師子王
何等爲六。所謂最初往詣外道敵論者所
乃至恣其問一切義。凡所興論非諍論
唯除愍諸有情故。其未信者令彼生信。
若已信者令倍増長。又興論時。諸根寂靜形
色無變。亦無怖畏習氣隨逐。又終不
天世間之所勝伏。一切世間無敵論者。能
一翻唯説一翻。皆能摧伏。又諸世間極
聰慧者。極無畏者。若與如來共興論時。所
有辯才皆悉謇訥。増上怖畏逼切身心。一
切矯術虚詐言論。皆不設。又復一切同
一會坐處中大衆。皆於佛所勝他心。於
彼外道敵論者所他勝心。又佛世尊言辭
威肅。其敵論者所出言詞無威肅。復次
二種論。何等爲二。一有我論。二無我論。
無我論有力。有我論無力。有我論者常爲
無我論者伏。唯除論者其力羸劣。云何
名爲有我論者。謂如一。起是見。立
是論。於色等行建立爲我。謂我有行。行
是我所。我在行中流不散。遍隨支節
所不至。是故色等諸行性我。依諸行田
福非福。因茲領受愛不愛果。譬如農夫
止良田事農業及與種植藥草叢林
是名我論。云何名爲無我論者。謂有二種
一破我論。二立無我。破我論者。若
我能有作用愛非愛諸果業中自在
者。此我恒時欣樂厭苦。是故此我唯應
福不非福。又我作用常現在前内外諸
。若變異時。不生愁憂悲歎。又我是
常以覺爲先。凡所生起。常應隨轉無
。然不得。如是名爲有我論
。以一切行從衆縁。若遇福縁福便
生起。與此相違生起非福。由此爲縁能招
一切愛非愛果。依衆縁故皆是無常。唯於
是因果所攝諸行流轉。假立我等。若依
勝義。一切諸法皆無我等。如是名爲
我論
復次由五種相。有學無學二種差別。謂諸無
學所成就智説名無上。一切有學所成就
智説名有上。如智無上。當知正行及與解
脱無上亦爾。又諸無學以善清淨諸聖慧眼
佛法身。有學不爾。又諸無學以善圓滿
無顛倒行事如來。有學不爾。是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一
是已説行擇攝。處擇攝我今當説。總嗢
拕南曰
    初安立等智同等 最後當知離欲等
別嗢拕南曰
    安立與差別 愚不愚教授
    解脱煩惱業 皆廣説應
五種相。當立諸受差別。一自性故。
二所依故。三所縁故。四助伴故。五隨轉故。自
性故者。謂有三受。一苦。二樂。三不苦不樂。
所依故者。謂有六種。即眼耳鼻舌身與意。
所縁故者。謂色等六所縁境界。助伴故者。謂
想思或餘善不善無記心法。與此相應。隨
轉故者。謂此相應心由彼故。三受隨轉。
彼爲諸受同生同滅所依止處。復次如是五
相安立諸受。當知復有八種差別。一内處
差別二外處差別三六識身差別四六觸身
差別。五六受身差別。六六想身差別。七六
思身差別。八六愛身差別。當知此中由三和
合義前三差別。由受因縁義第四差
。由三和合觸果義第五差別。由分別
受隨言説第六差別。所以者何。受
時作是想。我今領受此苦此樂此非
苦樂。亦復爲他隨起言説。由業煩惱二雜
染義。當知建立第七第八兩種差別。所以者
何。由彼受若合若離思造作。如如發
起思造作。如是如是生愛求願。復次當
知略有二種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
切。如一切皆無常者。當知此依少分一
。唯一切行非無爲故。言一切法皆無我
者。當知此依一切一切。又由三相
。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縁故。三由果故。
愚自性故者。謂由纒故即是忘失。於現在
隨眠故即是當來忘失之法。愚因縁故
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覺了是無常
。及遍自體初中後位所有惱亂皆不
故。當知即是於生老病及死法性
。初惱亂者。謂由生故。中惱亂者。謂由
故。後惱亂者。謂由老死二種法故。愚果故
者。謂愁等苦愛等雜染。復次由三種相
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礙故。三由障故。不
愚自性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覺
自相共相。由此能斷一切煩惱。能覺聖諦
能證涅槃。不愚礙者。由四種魔。謂由蘊魔
一切處隨逐義故。由彼天魔於時時間
能數任持障礙義故。死煩惱魔能與死生
生衆苦作器義故。不愚障者。謂縁
煩惱。及縁現見纒。或彼隨

復次諸佛世尊佛聖弟子。由三種相能正教
授諸弟子衆。何等爲三。一引導教授。二隨
其所應所縁境安處教授。三令所化得
自義教授。如是教授如其次第。當知即是
三種神變
復次由二種相就解脱妙慧
一者如理聞思。久遠相續慧。能成*就有學
解脱。二者有學久遠相續慧。能成*就無學
解脱
復次略有二種解脱成*就。一者有學。二者
無學。有學者。謂金剛喩三摩地倶。無學者。謂
彼已上
復次心清淨行苾芻有五種法多有所作
何等爲五。一正教授。二奢摩他支。三毘鉢
舍那支。四無間殷重加行。五出世間慧。正教
授者。謂有三種正友所顯。一者大師。二者
軌範尊重。三者同梵行者及住内法在家英
叡。如是名爲三種正友。諸有智者從彼應
求積集善門眞正教授。奢摩他支者。謂如
一。具尸羅住。廣説應知如聲聞地。如
尸羅具足住已。便無悔。無悔故歡。廣
説乃至樂故心定。毘鉢舍那支者。謂得三種
隨欲言教。一聖正言教。二厭離言教。三令
心離蓋趣愛言教。云何聖正言教。謂依衆聖
五無學蘊所有言教。即是宣説諸聖成就如
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脱。如是解
智見。云何厭離言教。謂依三種
欲喜足言教。及依斷樂修令憒鬧
教。云何令心離蓋趣愛言教。當知此教復
三門。一者一切煩惱蓋離蓋趣愛言教。二
者五蓋離蓋趣愛言教。三者無明蓋離蓋趣
愛言教。當知此中依得斷離滅界
有言説。是初言教。依即於彼見勝功徳。及
所治蓋處諸行深見過患所有言説。當
知是名第二言教。隨順如是縁性縁起
有言説。當知是名第三言教。如是三種言
教。總名毘鉢舍那支。又此言教以略言
復有三種。一能生樂欲言教。二能正安處
資糧言教。三能正安處作意言教。謂聖正
言教名能生樂欲言教。厭離言教名正安處
資糧言教。令心離蓋趣愛言教名正安處作
意言教。依此言教勝奢摩他所攝受慧。
毘鉢舍那。是故説此言教。名毘鉢舍那
。云何無間殷重加行。謂常所作。委悉所作。
勤精進住。當知即依止觀加行。又勤精進
五種。一被甲精進。二加行精進。三不
下精進。四無動精進五無喜足精進。此中最
初當知發起猛利樂欲。次隨所欲起堅
固勇悍方便。次爲得所受諸法。不
輕蔑亦無怯懼。次能堪忍寒熱等苦。後於
下劣喜足。欣求後後轉勝轉妙諸功
住。彼由是勤精進住諦現觀。證
諸聖出世間慧。於修道中止此慧。若行
若住。能正除遣所依身中諸隨煩惱。令心清
。謂住聚落或聚落邊。若見少壯端嚴美妙
形色母邑。即便作意思惟不淨。爲
彼貪故。若遇他人逼迫惱亂。即便作意
惟慈相。爲害縁彼瞋故。如是行
時能正除遣諸隨煩惱。令心清淨。若遠離處
習入出二種息念。除遣欲等諸惡尋思
是住時能正除遣諸隨煩惱。令心清淨
彼依是已所證得出世間慧。於一切行
無常想。能正蠲除所餘我慢。如是善士
所依止。復得無倒教授前行。由此漸次
能證有學圓滿解脱。得金剛喩三摩地故。
亦證無學圓滿解脱。一切煩惱皆離繋故
云何解脱。謂起畢竟斷對治故。一切煩惱品
類麁重永息滅故。證得轉依諸煩惱決定
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脱。若聖弟子無所有
處已得離欲。唯餘非想非非想處所有諸行
復能安住勝有頂定。爾時無間能隨證得諸
漏永盡。若所餘位雖能漸斷彼彼諸漏。然
無間能隨證得諸漏永盡。如是乃至無所
有處未離欲
復次諸欲界繋一切煩惱。唯除無明説名
。諸色無色二界所繋一切煩惱。唯除無明
説名有漏。若諸有情。或未離欲。或已離欲。
諸外道所有邪僻分別愚癡所生惡見蔽
覆其心。依此惡見彼諸欲。一分尋求。一
分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於彼三界所有
無智。總攝爲一。立無明漏
復次有九種事能和合故。當知建立九結
差別。云何九事。一依在家品可愛有情非有
情數一切境界貪愛纒事。二即依此品可
有情非有情數一切境界瞋恚纒事。三依
情數憍慢纒事。若四五六依惡説法諸出家
品三種邪僻勝解纒事。謂依聞不正法
故。依不如理邪思惟故。依非方便所攝修
故。如是差別即爲三種。七於善説法律
勝解纒事。八依出家品智貧窮事。九依
家品財貧窮事。由此九事其所應
屬愛等九結。此中由嫉變壞心故。於
内發起法慳。由此當來智慧貧乏。餘隨
所應配屬應
復次由貪縛纒縛故。於能隨順樂受
境界捨。如是瞋縛所纒縛故。於
能隨順苦受境界捨。由愚癡縛所
纒縛故。於能隨順非苦樂受中庸境界
捨。由此因縁故立三縛
復次煩惱品所有麁重隨附依身。説名隨眠
能爲種子起一切煩惱纒故。當知此復
立七種。由未離欲品差別故。由已離欲
品差別故。由二倶品差別故。由未離欲品
差別故。建立欲貪瞋恚隨眠。由已離欲品
差別故。建立有貪隨眠。由二倶品差別故。
立慢無明見疑隨眠。如是總攝一切煩

復次隨煩惱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
善根。若忿若恨。如是廣説諸雜穢事。當
此中能起一切不善法貪。名貪不善根。瞋癡
爾。若瞋恚纒能令面貌慘裂奮發。説名
忿。内懷怨結故名爲恨。隱藏衆惡故名
覆。染汚驚惶故名熱惱。心懷染汚
他榮故名爲嫉。於資生具深懷鄙悋。故名
慳。爲誷彼内懷異謀外現別相故。
名爲誑心。不正直。不明不顯。解行邪曲。
故名爲諂。於作罪己不羞故。名
。於作罪他不恥故。名無愧。於
下劣己爲勝。或復於等謂己爲等。令
心高擧故名爲慢。於等謂勝於勝謂等。
心高擧故名過慢。於勝謂勝令心高擧
慢過慢。妄觀諸行我我所。令心高擧
故名我慢。於其殊勝所證法中得謂得。
心高擧。名増上慢。於多勝中己少劣
心高擧。名下劣慢。實無其徳己有
徳。令心高擧故名邪慢。心懷染汚恃榮
形相疎誕故。名爲憍。於諸善品
勤修。於諸惡法心無防護故。名放逸。於
諸尊重及以福田心謙敬。説名爲傲。若
煩惱纒能令發起。執持刀鬪訟違諍故
憤。發心懷染汚己徳假現威儀
故。名爲矯。心懷染汚。爲己徳。或現
。或行軟語故。名爲詐。心懷染汚
所求矯示形儀故。名現相。現行遮逼
乞匃故。名研求。於得利
他利更求勝利。是故説名以利
求利。自現己徳離謙恭。於尊重
尊重故。名不敬。於不順言性不堪忍
故。名惡説。諸有朋疇引導令非利益事
名爲惡友。耽著財利不實徳
故。名惡欲。於大人所廣大利養恭
故。名大欲。懷染汚心不實徳。欲
他知自希欲。於罵反罵。名爲不忍。於
反瞋。於打反打。於弄反弄。當知亦爾。於
自諸欲深生貪愛。名爲耽嗜。於他諸欲
貪著。名遍耽嗜。於勝於劣隨其所應
知亦爾。於諸境界深起耽著。説名爲貪。
諸惡行深生耽著。名非法貪。於自父母
等諸財寶正受用。名爲執著。於他委寄
所有財物規欲抵拒故。名惡貪。妄觀諸行
我我所。或分別起或是倶生。説名爲見。
薩迦耶見爲所依止。於諸行中起常見
名爲有見。發起斷見無有見。當知五蓋
前定地已説。其相不所欲。非時睡纒
之所隨縛故。名&MT90116;&MT02774;。非處思慕説名不樂
麁重剛強心不調柔。擧身舒布故曰頻申
飮食善通達。若過若減。是故名
食不量。於所應作而便不作。非
應作而更反作。如聞思修習法中。放逸
先不功用。名不作意。於所縁境
繋縛。猶如美睡隱翳其心。是故説名
應理。轉自輕蔑故。名心下劣。爲性惱他故。
抵突。性好譏嫌故。名諀訿。欺誑師長尊
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純直。身語二業皆悉
高疎其心剛勁又不清潔。名不和軟。於
戒見軌則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隨順。同分
而轉心懷愛染。攀縁諸欲。起發意言。隨順
隨轉。名欲尋思。心懷憎惡。於他攀縁不饒
益相。起發意言。隨順隨轉。名恚尋思。心
損惱。於他攀縁惱亂之相。起發意言。餘
前説。名害尋思。心懷染汚。攀縁親戚
發意言。餘如前説。是故説名親里尋思
心懷染汚。攀縁國土發意言。餘如前説
是故説名國土尋思。心懷染汚。攀縁自義
推託遷延。後時望得起發意言。餘如前説
是故説名不死尋思。心懷染汚。攀縁自他
若劣若勝發意言。餘如前説。是名輕蔑
相應尋思。心懷染汚。攀縁施主還家勢
發意言。隨順隨轉。是名家勢相應尋思
愁歎等事如前應
復次一切煩惱皆有其纒。由現行者悉名
纒故。然有八種諸隨煩惱。於四時中數數
現行。是故唯立八種纒。謂於學増上
。無慚無愧數數現行能爲障礙。若於
學増上心。惛沈睡眠數數現行能爲
障礙。若於學増上慧簡擇法故掉
擧惡作數數現行能爲障礙。若同法者展轉
用財及法時。嫉妬慳悋數數現行能爲

復次欲貪瞋等欲界所繋煩惱。行者欲界所
繋上品煩惱未斷未知。名欲暴流。有見無
明三種暴流。如其所應知亦爾。謂於
離欲。除諸外道欲暴流。已得
離欲有暴流。若諸外道從多論門。當
餘二種暴流。謂諸惡見略攝爲一。名
暴流。惡見因縁略攝爲一。説名第四無明暴

復次若諸煩惱等分行者非増非減。即上所
説一切煩惱。説名爲
復次當知依於二品立四取。一在家品。
二外道法中諸出家品。當知此中若所取。若
能取。若所爲取。如是一切總説爲取。問何所
取。答欲見戒禁我語是所取。問何能取。
四種欲貪是能取。問何所爲取。答爲
及爲受用故起初取。由利養及以恭
増上力故。或爲責他所立論。或爲
脱他所徴難。起第二取。奢摩他支爲所依
。爲所建立。爲趣世間離欲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三摩鉢底。起第三取。爲
説分別所計作業受果所有士夫。及爲
流轉還滅士夫之相。起我語取。如是四取
於二品。謂受用欲諸在家品。及惡説法
毘奈耶中諸出家品。由佛世尊毎自稱言
諸取遍知永斷正論大師故。於此法
修行者。雖煩惱身壞命終。而不
立諸取。所以者何。彼於諸欲
而出家故。於見戒禁及以我語執受
故。惡説法者有二差別。一於見愛展轉發
起怨諍論者。二能證入世間定者。依
見愛展轉發起怨諍論。建立見取。依
入世間定戒禁取。二品爲
著我語故。依倶品我語取。此中見者。謂
六十二。如前應知。邪分別見之所受持
護語護。説名爲戒。隨此所受形服飮食威
儀行相。説名爲禁。諦故住故論説有我。名
我語。執實物。説名諦故。執安立
説名住故。又於此中欲愛爲縁建立欲取
止智論利養恭敬等愛爲縁建立見取
定愛爲縁立戒禁取。有無有愛爲縁立
語取
復次當知四繋唯依外道差別建立。如
知。復次違背五處。當知建立五蓋差別
一爲在家諸欲境界漂淪故。違背聖教
貪欲蓋。二不忍諸同法者。呵諫驅擯
教誡等故。違背所有可愛樂瞋恚蓋
三由背奢摩他故。立惛沈睡眠蓋。四由
背毘鉢舍那故。立掉擧惡作蓋。五由
背於法論議無倒決擇審察諸法大師聖教
涅槃勝解故。建立疑蓋
復次若貪瞋癡纒所纒故。或彼隨眠所隨眠
故。心不調柔。心極愚昧於自義能作
故。名株杌
復次於弊下境起貪欲。名爲貪垢。於
瞋所縁境事起瞋恚。名爲瞋垢。於
極顯現愚癡衆生尚能了事起愚癡。名爲
癡垢
復次若貪瞋癡數數現行恒常流溢。燒惱身
極爲衰損。説名燒害
復次若貪瞋癡遠離慚愧。無慚愧故一向無
間。不制伏定爲傷損。説名爲箭。復次若
貪瞋癡慚愧間雜。由相續故。非刹那故。
制伏。説名所有。是繋所攝。極下穢

復次一切不善身業。名爲惡行。如身業
語業意業當知亦爾。由此惡業數現行故。
諸惡趣。或已隨得。或當隨得。或現隨得。
是故説彼名爲惡行。由此示現業雜染義
煩惱雜染前已顯了
復次有二安立業雜染論。一者邪論。二者正
論。言邪論者。謂如是説。若有故思。凡所
造作諸不善業。一切決定當惡趣。此論
便謗行梵行能證涅槃。何以故。諸有情
類不易可現法中故思
善業。況在餘生。若彼決定感惡趣者。便應
解脱可得。是故當知。此爲邪論。若
是説。諸有故思不善業。此業亦作亦
増長者。定於當來愛惡趣異熟。若
作不増長者。彼彼法受爲依止故。
諸所造作或樂或苦。當於造時現法中
此業決定或順樂受或順苦受。諸有造作
是業已。若無追悔對治補特伽
羅。彼於此業。若更増長若不増長。此業雖
定順現法受。亦轉令順惡趣受。於現法
能障解脱。諸有造作如是業已。若生
追悔習對治補特伽羅。彼於此業。若不
増長。若更増長。此業雖是順惡趣受。亦
轉令順現法受。不解脱。是故此論
謗修習梵行能證涅槃。當知此論
正論
復次若有於十種對治。爲業雜染之所
染汚。若有遇如是十種。便得清淨。一者
若由是對治。雖業而無増長。彼望
當來不定受。二者若由是對治。雖
永斷而更不受。三者若由是對治。永斷
離繋。四者守護諸根門故善修其身。爲
習増上戒學。五者修習増上戒已。爲
習増上心學。六者修習増上心已。爲
習増上慧學。七者修習増上慧已。爲
諸漏。八者猛利意樂修習。九者長時修習。十
者無量門對治修習。若有不會是十種
業對治者。爲業雜染之所染汚。與此相違。
知清淨
復次於現法中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
者。彼先造作惡不善業。亦令増長。於當來
其雜染。若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
彼不雜染。云何於現法中善防護身語
意業而住。云何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不
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謂如一。於
不善身語意業纒所發起。能誓遠離。然於
不正作意。相應無明猶故發起。又於
善身語意業受學隨轉。由此因縁。於現法
諸煩惱邪欲尋求所作衆苦。無
。彼唯即於此誓受遠離。便生喜足。於
法中。不聖道。不涅槃。彼雖是防
護而住。於現法中暫時不惡不善業。然
煩惱隨眠縛。既終沒已後有續生。
受身。依先業縁廣起雜染。若善防
身語意業而住者。有此差別。謂此依彼誓
遠離新業故。業雖熟暫觸異熟
尋能變吐。彼唯於此誓受遠離喜足
現法中能起聖道。亦能證得彼果涅槃
彼於爾時乃至有識身相續住。恒受先業所
感諸受。於現法中彼有識身乃至壽量未
滅盡位常相續住。壽量若盡捨有識身。於
後命根更不。由是因縁。識與一切諸
倶滅後不相續。彼如影受與其識樹
滅盡故。遍於一切施設。彼於爾時
二因縁。先所作業於當來世染。一
煩惱爲其助伴雜染者。無餘斷故。
二由此諸行相續成熟。雜染無餘滅故。
彼於爾時諸有情所善友意樂相續轉故。
無怨心。於彼所縁瞋恚斷故。名無恚心
業異熟深見過患増上縁力誓遠離故。
無染心。已具獲得能對治彼諸聖道故。
無顛倒善解脱心。彼由是能具證
六種恒住。若有彼多所者。於現法中
種種諸惡不善業縁間雜。由此遠離
一向成善。由是因縁。當知此與先防護住
其差別
復次當知施設領受業異熟論。由五種相
其雜染。由五種相不雜染。云何名爲
五種相其雜染。謂由設惡因論故。
亦由設無因論故。及由設惡因無因
三過故。此中施設惡因論者。謂如一。
是見。立是論。若有士夫補特伽
。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如是或
謂自在變化等因所作。施設無因論者。謂
一。起是見。立是論。若有士夫
補特伽羅。諸所領受當知一切無因無縁。
云何施設惡因無因。有三種過。謂現法中
不善倶行不善諸受。宿世業爲因亦有過失
現法業爲因亦有過失。若言此受宿世惡業
以爲因者。是則有一依不善諸樂法受
而有其樂不善受生。此用宿世諸不善業
因生。不道理。何以故。非彼宿世諸
不善業於現法中樂異熟正道理。若
此受用現法中惡業因。是則退失自
意所立諸惡因論及無因論。謂諸所受皆宿
因作。乃至廣説。是名初過。又若説言諸不
善法皆用宿世惡業因。是則決定所有善
法亦用宿世善法因。如是所有不善對
治。諸善加行。倶生精進。皆成無用。如
名爲第二過失。又若現在無士用。是則
善不善。審正觀察是所應作所不
應作。又如實智應無用。謂了知已此我
轉。此我應成。彼非有故。此亦非有故。
實智理不成就。智不成故念不安住。念
住故無三摩地。無定故。不正尋思令
心迷亂。心迷亂故。便應慕愚夫同意所樂
諸根。由彼獲得愚夫同意所樂法故。是則
退失并沙門法及沙門論。如是名爲第三過
。若略説此有三種過。謂現在世諸不善受
因不成過。謗精進過。謗正智過。云何施
設領受一切業異熟論。由五種相不雜
。謂若能領受者。若由此領受。若如是領
受。若領受時。如是雜染如是清淨。當知此
中依五取蘊設假名補特伽羅領受
。即此假者由六觸處故能領受。於母胎
四種差別。謂依精血大種所造諸業煩惱
之所攝受。結生相續有取之識及母腹中所
有孔穴。由如是故得母胎。次有名色。次
六處。次觸次受。如是次第而有領受。又
即此受亦用現在觸其因。亦用宿世業
因。彼若聽聞諸不正法非理作意以
因縁。便觸無明。觸所生受。受爲
故復生於愛。愛爲縁故復生於取。乃至當
來生老死等衆苦差別。如是領受諸無明觸
生受時。便有雜染所攝二諦。與此相違。
聞正法如理作意爲因縁故。便能領
明觸所生諸受差別。受此受時便有清淨
所攝二諦
復次當知施設邪業清淨及邪行中。有
過患。何等爲二。一内證稽留過患。二他所
譏毀過患。云何施設邪業清淨。謂如一。
實非大師。妄分別己自稱大師。宣説如
邪施設論。謂現法中諸所受苦。一切皆是宿
因所作。彼見宿世諸不善業。爲二種因。謂
現法中諸不善業。皆是宿業串習所引。諸
受苦亦是彼業之所造作。由是因縁
自苦行。令故惡業所招苦果皆悉變吐。更
作當不善業。於現法中又能防護身
語意住。後當勤修一向善業。令不善法轉
非漏。由此因縁不善業盡。由彼盡故衆
苦亦盡。證苦邊際。云何邪行。謂如一。不
知自業雜染。不知彼業對治。又
前後所證差別實知。彼成是愚
癡法故。於其師所無根信。於非信處
眞實聖教勝解。彼由墮非實非理邪論
黨他迴動時於疑處而不疑。不
求師躬往請問。爲能正記記。
能淨疑爲能淨。爲一切智非一切智
大師去世。於所疑處畢竟隨轉。何以故。大
師住世。能爲決了此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師
滅後。何所請問云何決了。是名邪行。何縁
是施設令業清淨。不道理。由
二縁故。謂彼苦行宿因所作不理故。由
此能盡宿不善業理故。所以者何。軟
中上品自苦行縁所逼切時。軟中上品苦受
生。故即此三品逼縁遠離。由逼切三品
苦受不生故。宿因所作不道理。又
此苦行無功能。令宿所作能感苦受。諸
不善業成順樂受。是故彼起是定見。由
自苦行宿所作惡業變吐。若有是事。彼
宿所作能順苦受諸不善業。爲能感得於
現法中自苦逼切苦受果不。若言得此
苦受果。修自苦行即爲唐捐。受彼果已自
然變吐。若如是者。宿世所作諸不善業。非
自苦行所能變吐。又即此業一分可吐。謂現
法中受彼果者。若餘能順後所受業。彼於
後世其果。非自苦行可其果悉皆
變吐。若言現在逼切苦受非宿因作。如
説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不
道理。如能隨順苦受惡業。不其成
樂受。如是宿世所作能順樂受善業。不
其成不苦不樂受。或彼二種順
現法受。不其成順後受。若順後受不
其成無所受。若未成熟不熟。
若已成熟不彼彼方便令轉。此中所
要略義者。所謂一切善不善業自性決定。時
分決定。品類決定。若如是者隨業決定。必
能攝受如是類果。於中更自受逼切苦。復
何所用。又若此受宿業因感。彼自所許令
業一分減盡。可少分勝利。由是因縁
此所計少分勝利亦無所有。如是則爲
自稽留業縛故。終無解脱。由此道理
此邪論邪行第一過患。謂於内證
義稽留。云何他所譏毀過患。謂彼依止二
種邪論。發起三種自苦惱行。若作是説。所
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
作。是名第一邪論。謂惡因論。復有説言。
彼最初自在變化。從是已後諸所領受
一切皆是宿業所作。是名第二邪論。謂惡因
論。三種自苦行者。謂身語意護。身護者。謂
身與餘有情共相雜住。唯往山林阿
練若處。獨居閑靜。都無所見而修苦行。語
護者。謂彼受持默無言禁。意護者。謂心忍
受自逼切苦。彼起是欲樂言説他顯
示。由此二種所見圓滿。及由三種苦行圓
滿。能越衆苦。然其自苦不越度。是故爲
他之所譏毀。若諸所受一切皆是宿因所
作。亦是自在變化因作。亦是三種苦行能越
因之所作。是則三種修苦行。倶所受衆苦
定是宿世黒業所感。亦是暴惡自在所化。
三種苦行皆不越。是故於今受斯苦受
若彼雖復内證稽留。而有他所稱讃
猶尚不可。況此爲他稱讃。勝利亦無所有
是故名爲第二過患。由此分故唯可譏毀
復次與上相違。當知施設正業染淨及正
中。有二勝利。一者内證無滯勝利。二者
他所稱讃勝利。云何施設業雜染論。謂有
二業。一者善業。二不善業。於過去世已曾
作善不善業今現法中受愛非愛異熟
果等。受愛非愛果差別時。更復造作善不
善業。由此當來受愛非愛異熟果等。如
名爲業雜染論。云何施設業清淨論。謂如
一。不新業故。業觸已尋復變吐。由
對治力永斷無餘故。得清淨是名爲
雜染業得清淨。如是施設正業染淨。名
無上論。云何正行。謂如一。正法中
就多聞。於業雜染及以清淨。正知雜染清
淨相已。捨不善業習善業。彼於聞思
理作意。勤方便已爲證修故。住空閑處。淨
治心。令諸蓋及衆苦法。爲除貪
欲瞋恚掉擧惡作。以九種行住其心。令
捨止所對治。爲除惛沈睡眠及
以疑蓋。分析六事如理作意。修飾其心。令
心棄捨觀所對治。從彼止觀所治出已。能
正修學消伏衆苦。彼既如是淨修其心。令
諸蓋衆苦法已。復於衣服飮食臥具受
用儀則。淨修其心。若由近如是衣服乃
至臥具。不善法増。善法退減。即便遠離。寧
受用。麁弊衣等惙爾。自存忍受衆苦。進
修正行。又由二縁用勝妙衣服等。因能
長惡不善法。謂諸妄想不正尋思。何等
二縁。一於諸善長時串修習故。心不
調柔。二於衣服飮食等事欲貪堅著。由
因縁正行者。調柔其心。令所作。於
衣服等欲貪堅著。及諸無常衆縁生法。恒常
繋念深見過患。爾時雖復受用勝妙衣服等
。而於其中雜染。如是行者亦受
安樂。亦無罪。由奢摩他毘鉢舍那修習
故。淨修其心。離諸蓋已。由思擇力
衣服等邪受用故。雖爾時暫少成就心
一境性。欲貪隨眠仍未斷故。於當來世
雜染。彼以妙慧達是已。便修
。爲畢竟斷。受用如法邊際臥具。離
貪著。先善修治正定資糧。漸次乃至能入
淨第四靜慮。以此爲依。證諦現觀。隨得
盡心善解脱。於一切苦離繋故。究竟寂
靜所攝受故。微妙清淨一切身心無間滿故。
一切煩惱永離繋故。普能領納諸無漏受。是
正行。如是應知。内證無滯。及彼相違五
種差別他所稱讃。彼於爾時諸蓋纒及
一切苦。心善解脱。於現法中彼諸隨眠無
餘永斷。前際後際業。及異熟所有雜染皆善
解脱。由現法得聖道及道果
復次略有三種補特伽羅。一者未入聖教異
生。二者已入聖教有學。三者已入聖教異生。
三種相。應最初補特伽羅。第二第三
知亦爾。云何三相應最初補特伽羅
謂初有一補特伽羅。已得就世間正見
知有施。乃至廣説。彼於異時不正法
因縁故。而便發起非理作意。世間正見
將欲滅。雖一切悉皆已滅。而堪能滅
又彼所治誹謗邪見臨將欲生。雖已生
而堪能生。彼於中間聞正法。爲因縁
故。遂還發生如理作意。彼臨誹謗邪
現行故。説名爲斷。然其正見先成就
故。不名爲生。第二有一補特伽羅。不
見及以邪見。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爲因縁
故。爾乃發生世間正見。彼於邪見名爲
斷。先不成故。第三有一補特伽羅。成就邪
聞正法。如理作意爲因縁故。斷滅邪
。生起正見。云何三相應知第二補特伽羅
謂於佛等已得證淨。彼於佛等先所現起
一切無智。當諸諦現觀時先已斷盡。
是故於今不名爲斷。而於佛等證淨倶行
明現前故。説名爲生。即以學道修所斷
餘品無明。而於其明生起。此道與
種類同故。彼無學道將現在前。修斷無明皆
悉滅盡。又能生起諸無學明。云何三相應
第三補特伽羅。謂聞無我相應正法。初
但由聞發生信解。而未悟入。彼於無我
信解故。能斷我見。未悟入故。不名爲
無我見。如聞法。復能如理正思惟時。
無我理能悟入故。乃得名爲無我見
彼隨眠而未斷。從此已後由修道力
諦現觀。方斷隨眠。發生無漏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
  彌勒菩薩説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二
復次嗢拕南曰
    五二與 四業爲最後
二種業。一者重業。二者輕業。復有二業
一者増進業。二者不増進業。復有二業。一者
故思所造業。二者非故思所造業。復有二業
一者定所受業。二者不定所受業。復有二業
一者異熟已熟業。二者異熟未熟業
三種業。謂善業。不善業。無記業。復有
。謂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
復有三業。謂順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
業。復有三業。謂學業。無學業。非學非無學
業。復有三業。謂見所斷業。修所斷業。無斷
業。復有三業。謂三曲業。即身曲等。復有
。謂三穢業。即身穢等。復有三業。謂三濁
業。即身濁等。復有三業。謂三淨業。即身淨
等。復有三業。謂三默然業。即身默然等
四種業。一黒黒異熟業。二白白異熟業。三
黒白黒白異熟業。四不黒不白無異熟業。能
諸業。當知此中由三因縁業成重。一
意樂故。二由加行故。三由田故。由
者。謂由猛利纒等所作。於同法者見已
歡喜。於彼隨法多隨尋思。多隨伺察。如
名爲意樂故令業成重。由加行者。謂
彼業無間所作。殷重所作。長時積集。又
其中他令作。又即於彼稱揚讃歎。如
是名爲加行故令業成重。由田故者。
謂諸有情於己有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
彼發起善作惡作。當知此業説名爲重。
彼相違。説名爲輕。若業非是明了所作。
或夢中作。或由無覆無記所作。或不善作。
尋復追悔對治攝受。又於一切清淨相續所
有諸業。如是皆名不増進業。當知異此名
増進業。此中故思所造業者。謂先思量已。隨
尋思已。隨伺察已。而有作。復或錯亂。或
錯亂。其錯亂者。謂於餘處思欲殺害。或
劫盜。或欲別離。或欲妄語及欺誑等。如
是思已。即以此想別處成辦。當知此中由
意樂故。説名爲重。不事故説名爲重。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