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意。廣出財物。所作已訖。誦習禪思未定得定。
謂和合鬪亂僧。以四事故受梵福。除口四過
行四淨口。除諸非法住於施法。謂修無量等。
以四事故受於梵福。離諍不諍。除去五蓋。色
界果封在色界。問曰。梵福福爲幾數。有一説
者。謂所因行得轉輪王。此是梵福數。更有説
者。謂所因行得天帝釋。是謂梵福數。更有説
者。謂所因行得他化自在天子。是謂梵福數。
更有説者。謂所因行得大梵。是謂梵福數。更
有説者。世敗還成時。一切衆生所因行施設
此大地。是梵福數。更有説者。梵天請世尊轉
於法輪。聖大梵請佛所轉法輪受福。是梵福
數。問曰。大梵不隱沒無記心請佛世尊。云何
受梵福。有一説者。謂始發梵天我當往請佛
世尊。即彼時大梵天受梵福。此者不論。何以
故。如汝所説應不作行而受報。問曰。若不爾
者此云何。答曰。大梵天請世尊轉法輪。大
梵天聞已便作是念。我請故佛轉法輪。彼以
此懷歡喜心。發極妙善願。彼時受梵福。更有
説者。除已成菩薩。餘一切衆生所受福。此是
梵福數。如是説者名梵福者。此稱譽讃歎。但
梵福者無量不可計阿僧祇不可數。如世尊
契經説。慈修習多修習生遍淨天。悲修習多
修習生空處。喜修習多修習生識處。護修習
多修習生不用處。問曰。若説慈修習多修習
生遍淨天者。此應爾。謂慈果報在遍淨。謂
説悲修習多修習生空處。喜修習多修習生
識處。護修習多修習生不用處者。此不應爾。
何以故。此是色界功徳善根。不應受無色界
報。何以故説悲修習多修習生空處。喜修習
多修習生識處。護修習多修習生不用處。有
一説者。彌勒下已當爲説之。餘者不能。或曰。
爲相似故説。慈是樂行樂根。一切生死中最
妙。彼三禪中可得。是故佛説修慈生遍淨。悲
者能呵責壞色。空處亦呵責壞色。是故佛説
修悲生空處。喜者悦行。識處意亦悦行。是故
佛説修喜生識處。護者能捨不用處。亦説名
爲捨。是故佛説修護生不用處。或曰。彼行者
令意悦樂故。或有行者欲得三禪。或欲得空
處識處不用處。謂欲得三禪者。彼除欲界結。
意不樂不悦。除初禪欲不樂不悦。於二禪除
欲時。三禪現在前意悦樂。謂欲得空處者。彼
除欲界欲。意不樂不悦。乃至三禪除欲。意不
樂不悦。於四禪除欲時。空處現在前意悦樂。
謂欲得識處者彼除欲界欲。意不樂不悦。乃
四禪除欲。意不樂不悦。謂空處除欲時。
識處現在前意悦樂。謂欲得不用處者。彼除
欲界欲。意不樂不悦。至空處除欲。意不樂不
悦。於識處除欲時。不用處現在前意悦樂。是
謂行者令意悦樂故。以故爾。或曰。此中説覺
支道支。謂覺支道支者能除二禪。彼説慈爲
名。謂覺支道支除四禪。彼説悲爲名。謂覺支
道支除空處者。彼説喜爲名。謂覺支道支除
識處者。彼説護爲名。是謂説覺支道支。以故
爾。或曰。斷異學意故。異學無色中計解脱想。
於無量等中説道想。謂異學無色中計解脱想
者。彼世尊説無等量共同。尊者瞿沙亦爾説。
異學於離中者癡。於不離中計解脱想。謂計
解脱想者。彼世尊説無量等共同。廣説四無
量等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十一



鞞婆沙論卷第十二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無色處第三十五
四無色者。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問
曰。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他意故作此論。或
有欲令無色中有色。或有欲令無色中無色。
鞞婆闍婆提欲令無色中有色。育多婆提欲
令無色中無色。問曰。鞞婆闍婆提何意欲令
無色中有色。答曰。彼從佛契經起無色中有
色。彼言。世尊契經説。名色縁識。識縁名色。
無色中有識若無色中有識者。亦當應有色。
更餘契經説。壽煖識此三法常合終不相離。
此三法不可得別施設。若此三法不可得別
施設者。無色中有識。若無色中有識者。亦當
應有煖。煖者即是色。餘契經世尊説。若作是
説。我離色離痛想行。獨施設識。若來若住若
生若終。此不應作是説。無色中有識。若無色
中有識者。亦當應有四識住。復更説詰責事。
若無色中無色者。謂從欲界色界終生無色
界。彼或八萬劫色永斷。若從彼終生欲界色
界。八萬劫色永斷還復生。若八萬劫色永斷
還復生者。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界。一切有
爲行永斷後亦當還生。若阿羅漢入無餘涅
槃界。一切有爲行永斷後亦當還生者。應無
解無脱無離無出要。莫言有咎。是故無色中
有色。以此契經證故。鞞婆闍婆提説無色中
有色。問曰。育多婆提何意欲令無色中無色。
答曰。從佛契經起。欲令無色中無色。彼言。世
尊契經説。彼息解脱度色至無色。如是像正
受身作證成就遊。若度色至無色者。是故無
色中無色。更餘契經説。離欲至色。離色至無
色。若離色至無色者。是故無色中無色。更餘
契經説。一切度色想。滅有對想。不念雜想。無
量空是空成就遊。若度一切色想者。是故無
色中無色。更餘契經禪品中説。謂得可得有
可有。若色若痛想行識。彼觀此法如病如癰
如刺如箭如毒蛇。觀無常苦空非我。無色品
中説。謂得可得有可有。若痛若想行識。彼觀
此法如病如癰如刺如箭如毒蛇。觀無常苦
空非我。若禪品中説。色無色品中不説色者。
以是故可知無色中無色。復更説詰責事。若
無色中有色者。斷法次第不可知。謂諸有法
在欲界。此法在色無色界者。如是斷法次第
不可知。若斷法次第不可知者。究竟斷法不
可知。因斷法次第故。至究竟可施設。若至究
竟不斷者。應無解無脱無離無出要。莫言有
咎。是故無色中無色。以此契經證故。育多婆
提説無色中無色。如是一説如是二但説。如
是無色中無色好。問曰。若無色中無色者。此
育多婆提。云何通彼鞞婆闍染提所説契經
證。答曰。此契經説有意可通。問曰。有何意云
何通。答曰。佛世尊或以欲界故説契經。或色
界故。或無色界故。或欲界色界或色無色故。
或三界故。或離三界故。欲界故説非色無色
界者。如所説。三界欲界恚界害界。此契經欲
界故説。非色無色界。爲色界故説。非欲界非
無色界者。如上禪品所説。此契經色界故説。
非欲界非無色界。無色界故説非欲界非色
界者。如上無色品所説。此契經無色界故説。
非欲界非色界。欲色界故説非無色界者。如
此契經名色縁識識縁名色。此契經欲色界
故説。非無色界。何以故。此欲色界中有色。是
故此名色縁識識縁名色。無色中無色。是故
彼名縁識識縁名。以是故此契經欲色界故
説。非無色界。色無色界故説非欲界者。如禪
經所説經意生經。此契經色無色界故説非
欲界。三界故説者。如所説。欲界色界無色
界。此契經三界故説。離三界故説者。如所説。
比丘。我當説涅槃及涅槃道。此契經離三界
故説。如所説。壽煖識。此三法常合終不相離。
此三法不可得別施設者。此契經亦欲色界
故説。非無色界。何以故。此欲色界中有色。是
故此三法常合終不相離。此三法不可得別
施設。無色中無色。是故彼壽識此二法常合
終不相離。此二法不可得別施設。是謂此契
經意之所通。如汝所説。此契經三法常合終
不相離。不可得別施設者。此三法亦可得別
施設。界故入故陰故。界別施設者。壽者法界
所攝。煖者色界所攝。識者七意界所攝。入別
施設者。壽者法入所攝。煖者觸入所攝。識
者意入所攝。陰別施設者。壽者行陰所攝。煖
者色陰所攝。識者識陰所攝。如是此三法不
能常合。亦可別施設。界故入故陰故。莫作是
説。此契經三法常合終不相離。此三法不可
別施設。如所説。若作是説。我離色離痛想行。
獨施設識。若來若往若生若終。此不應作是
説者。此契經亦欲色界施設説。何以故。此欲
界中有色。是故此識四識住故施設。無色
界中無色。是故彼識三識住故施設。謂作是
説。我除四識住獨施設識。此終不能施設。謂
除一識住識。三識住故施設。彼能施設。如
所説若無色中無色者。謂從欲色界終生無
色界。彼或八萬劫色永斷。若從彼終生欲
界色界。八萬劫色永斷還復生。若八萬劫色
永斷還復生者。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界。一
切有爲行永斷後亦當還生。若阿羅漢入無
餘涅槃界。一切有爲行永斷後亦當還生者。
應無解無脱無離無出要。莫言有咎。是故無
色中有色者。答曰。此不應通。此非契經非律
非阿毘曇。不可以世間譬喩壞賢聖法。世間
喩異。賢聖法亦異此若通者當有何意。答曰。
或因色無色生色無色。或因色無色生無色。
或因無色生無色。或因無色生色無色。因色
無色生色無色者。若從欲色界終還生欲色
界。因色無色生無色者。若從欲色界終生無
色界。因無色生無色者。若從無色界終生無
色界。因無色生色無色者。若從無色界終生
欲色界。或有色相續至竟斷或須臾斷。謂色
相續至竟斷者。彼不復還生。謂色相續須臾
斷者。彼還復生。彼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界。一
切有爲行永斷。是故不復生。問曰。彼鞞婆闍
婆提。云何通此育多婆提所説契經證。答曰。
彼言。如佛契經説。彼息解脱度色至無色。如
是像正受身作證成就遊。此契經佛度麁色故
説。無色中有色。但微細四大布散空界。説曰。
此不論。何以故。説色極微者。猶麁於四陰。然
彼説四陰不説色陰。以此不知無色中無色。
問曰。如所説離欲至色。離色至無色。此云何
通。答曰。如彼色離欲界。於色中故有色。如是
無色離色。於無色中亦應有色。説曰。此者不
論。何以故。若彼色離此欲界色者可爾。但彼
色離此欲界中欲不離色。色中無有欲。如是
彼無色離此色界中色。以是故無色中無色。
餘契經證者。彼不能通。唯彼無智果闇果癡
果非精勤果。謂欲令無色中有色。但無色中
無色。是謂欲斷他意現己意。説如等法。故作
此論。莫令斷他意。莫現己意。但説如等法。故
作此論。四無色者。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
想處。空處云何。如婆須蜜經所説。空處者
空處正受及生。謂善痛想行識是。問曰。何以
故。如禪或説正受及生。或説生非正受。無色
者説一切正受及生。答曰。彼無色非種種。非
若干相。非不相似。是故一切説正受及生。禪
者種種若干相不相似。是故或説正受及生。
或説生非正受。或曰。無色者非種種功徳莊
嚴。是故一切説正受及生。禪者種種功徳莊
嚴。是故或説正受及生。或説生非正受。或曰。
無色者無多妙法。是故一切説正受及生。禪
者多有妙法。是故或説正受及生。或説生非
正受。或曰。無色者細不可見難可現。是故一
切説正受及生。禪者麁可見可現。是故或説
正受及生。或説生非正受。四無色定者。空處
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空處云何。於是比
丘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雜想。無量空
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度一切色想者。色想
者。謂四禪大地布散色想現彼應滅以是故
説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者。對想者。五識身
相應想是
問曰。如欲界除欲時滅五識身相應想。或除
初禪欲時滅。何以故四禪除欲時説滅有對
想。答曰。雖有五識身相應想。或欲界除欲
時滅。或初禪除欲時滅。但彼想處未滅。謂
四禪除欲已彼想處滅。以想滅故説。或曰。滅
依故説。雖有五識身相應想。或欲界除欲時
滅。或初禪除欲時滅。但依未滅。謂四禪除
欲已所依便滅。是故依滅故説。更有説者。有
相者恚相應想是。問曰。如恚相應想。欲
界除欲時永滅。何以故四禪除欲時説。答
曰。滅因故説。謂因及縁生恚色因色縁。是彼
色四禪除欲時永滅。是謂因及縁滅故説。以
是故滅有對想説。不念雜想者。四禪地布散

問曰。彼何以故説不念。答曰。謂彼四禪布散
想。退空處正受。世尊説不思念此想修空處
正受道。以是故説不念雜想。無量空是空處
成就遊者
問曰。何以故説空處。爲性耶。爲縁耶。若是性
者應四陰性。若是縁者應縁四諦。作此論
已。答曰。空處者非性亦非縁。但方便故説空
處。如彼施設所説。云何方便空處正受。云何
方便成空處正受。此始初行時。或住山頂上。
或住高閣上。或住高臺上。謂此地極高處
不念。彼謂此地極下處。彼念是空意解是
空。彼觀是空分別是空。是從空故成就此
正受。以成此定説名爲空處。或曰。此法應爾。
謂彼地始無色彼名空處。或曰。離色故説空
處。彼行者於下地色縁色已。除欲界欲乃
至三禪。彼於四禪上更無色可縁除四禪欲。
彼爾時生空想。如人攀枝至枝上樹極標。彼
上更無有枝而可攀縁。爾時便起空想。如是
行者於下地色縁色。除欲界欲乃至三禪。四
禪上更無色可縁。除四禪欲。彼時便起空想。
是離色故便説空處。或曰。謂從空處起相似
想。説者有一比丘。得空處正受。彼從定起
抆摸床。同學。問曰。汝何所求。答曰。我
自求我。同學説曰。汝在床上更何所求。謂
從定起相似想。是説空處。是故説無量空。無
量空處成就遊者。謂彼空處地善四陰到得
成就。是故説無量空處成就遊。復次比丘度
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成就遊
問曰。何以故説識處。爲性耶。爲縁耶。若性者
應有四陰性。若縁者應四諦縁。作此論不。
答曰。無量識處者。亦非性亦非縁。但方便故
説無量識處。如彼施設所説。云何方便無量
識處正受。云何精勤成就無量識處正受。是
始初行時。觀淨眼識想。觀淨耳鼻舌身意識
想。觀淨大火聚焔。觀淨燈光。彼念是識意解
是識。彼觀是識分別是識。是從識故成就此
正受。以成此定説名無量識處。或曰。彼相似
故從此起。生悦樂悦樂識。是故説無量識處。
無量識處成就遊者。謂此無量識處善四陰
到得成就。是故説無量識處成就遊。復次比
丘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處成就遊。問曰。
彼中無何等。答曰。有所有者。無量行彼中無
此。是故説無所有處。尊者婆須蜜説曰。彼無
我計我。是故説無所有處
問曰。如一切地無我計我。何以故無所有處
説無我計我。答曰。一切地計我意無有。如少
縛欲穿。如無所有處。是故説無所有處無我
計我。重説曰。彼中無有常計常及常住。是故
説無所有處。重説曰。彼中無著處無依處無
歸處。是故説無所有處。成就遊者。此中謂無
所有處善四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復
次比丘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成就

問曰。何以故説非想非不想處。答曰。彼想不
定非想亦不定。想不定者。如七想正受中想
定。此中不爾。非想不定者。如無想定滅盡定。
此中亦不爾。問曰。若不爾者此云何。答曰。彼
處鈍不利不捷疾不定斷。是故説非想非不
想處。成就遊者。此中謂非想非不想處善四
陰到得成就。是故説成就遊。問曰。何以故彼
一界。或二倍壽。或不也。如空處二萬劫壽。識
處四萬劫壽。何以故。無所有處不説八萬劫
壽。何以故。非想非不想處説十六萬劫壽。
答曰。彼報因齊限。謂彼因*齊限。報亦爾。或
曰。空處有無量行。或不無量行。無量行者受
萬劫壽。不無量行者亦受萬劫壽。是故彼受
二萬劫壽。識處亦有無量行。或不無量行。無
量行者受二萬劫壽。不無量行者亦受二萬
劫壽。是故彼四萬劫壽。識處上無有無量行。
是故彼無量行壽分斷。以故爾。或曰。空處中
有止有觀。止者受萬劫壽。觀亦受萬劫壽。是
故彼受二萬劫壽。識處亦有止亦有觀。止者
受二萬劫壽。觀者亦受二萬劫壽。是故彼受
四萬劫壽。識處止觀漸薄。是故觀分斷。以故
爾。或曰。彼一切地性二萬劫壽。空處性二萬
劫壽。識處性亦二萬劫壽。以度一地故更二
萬劫壽。是故彼受四萬劫壽。無所有處性亦
二萬劫壽。以度二地故更受四萬劫壽。是故
彼受六萬劫壽。非想非不想處性亦二萬劫
壽。以度三地故更受六萬劫壽。是故彼受八
萬劫壽。以故爾。是故彼一界或二倍。或不。
説曰。欲界及非想非不想無聖道
問曰。何以故欲界及非想非不想無聖道。答
曰。非田非地非器故。以故爾。或曰。此説二
邊。一欲界邊。二非想非不想邊。彼聖道除二
邊故而處其中。以故爾。或曰。此説一於有二
根。一欲界有根。二非想非不想有根。彼聖道
除二有根而處其中。以故爾。或曰。此欲界非
定界。非思惟地。非除欲地。非想非不想。鈍不
利不捷疾不定斷。聖道者是定是思惟能除欲
不鈍極利捷疾。以故爾。或曰。此欲界増調。非
想非不想處増止。聖道者是止觀。以是故。
欲界及非想非不想處無聖道。廣説四無色
處盡
  鞞婆沙八解脱處第三十六
八解脱者。色觀色。初解脱。内無色想觀外色。
二解脱。淨解脱身作證成就遊。三解脱。復次
比丘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雜想。無量
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四解脱。復次比丘度
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五解脱。復次比丘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
處成就遊。六解脱。復次比丘一切度無所有
處。非想非不想成就遊。七解脱。復次比丘度
一切非想非不想處。想滅正受身作證成就
遊。八解脱
問曰。八解脱有何性。答曰。初三解脱不貪
性。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不
想處四陰性。想滅解脱不相應行陰性。界者。
初三解脱繋在欲界亦繋色界。無量空處解
脱。無量識處解脱。無所有處解脱。或繋在無
色界。或不繋。非想非不想想滅解脱繋無色
界。地者。初二解脱初禪地二禪地。淨解脱者
根本四禪。無量空處解脱即空處地。無量識
處解脱即無量識處地。無所有處解脱即無
所有處地。非想非不想想滅解脱即非想非
不想處地。依者。初三解脱依欲界。無量空處
解脱至非想非不想處解脱依三界。想滅解
脱者依欲色界。行者。初二解脱不淨行。淨解
脱是淨行。無量空處解脱。無量識處解脱。無
所有處解脱。或十六行。或離十六行。非想非
不想處想滅解脱離行。縁者。初三解脱色陰
縁。空處解脱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脱縁四諦。
想滅解脱無有縁。意止者。初三解脱身意止。
空處解脱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脱三意止。想
滅解脱法意止。智者。初三解脱。雖性非智與
等智相應。空處解脱乃至無所有處解脱。或
六智。或非也。非想非不想解脱一等智。想滅
解脱非智。定者。初三解脱性非定。亦非定相
應。空處解脱乃至無所有處解脱或定或離。
非想非不想解脱想滅解脱非定。痛者。初二
解脱與二根相應。喜根護根。淨解脱至非想
非不想解脱。一護根相應。想滅解脱不與痛
相應
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
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
問曰。當言過去縁耶。當言未來縁耶。當言現
在縁耶。當言非世縁耶。答曰。七解脱。當言
過去縁當言未來縁。當言現在縁。當言非世
縁。想滅解脱。當言非縁
問曰。當言己意縁耶。當言他意縁耶。當言非
意縁耶。答曰。七解脱。當言己意縁。當言他意
縁。當言非意縁。想滅解脱。當言非縁
問曰。當言名縁耶。當言義縁耶。答曰。七解
脱。當言名縁。當言義縁。想滅解脱。當言非
縁。此是解脱性。已種相所有自然。説性已。當
説行。何以故説解脱。解脱有何義。答曰。不向
門義是解脱義
問曰。若不向門義是解脱義者。何等解脱。於
何事不向門耶。答曰。初二解脱於色欲不向
門。淨解脱不淨不向門。空處解脱乃至非想
非不想處解脱。下地相續不向門。想滅解脱
二事不向門。一心永滅。二不向門。心永滅者。
謂斷一切心。不向門者。謂一切共縁相續不

問曰。如所説。内無色想觀外色者。若内無色
想時即觀外色耶。爲觀外色非内無色想耶。
若内無色想時即觀外色者。何得不一時有
二種心耶。若一時有二種心者。何得不破心
耶。若破心者。何得不有無量心耶。若觀外色
非内無色想者。此契經云何通。此中説内無
色想觀外色。作此論已。答曰。觀外色無有内
無色想
問曰。若觀外色無有内無色想者。此契經云
何通。此中説内無色想觀外色。答曰。此契經
説。善根及善根方便。若説内無色想。是彼善
根。方便觀外色者。此是根本善根。或曰。此中
説前挍計分別。彼行者前挍計分別已。如我
内無色想當觀外色。是故説内無色想觀外
色。問曰。彼不淨想盡。是欲界色入境界耶。爲
非耶。若彼不淨想盡是欲界色入境界者。此
尊者阿那律契經。云何通説者。尊者阿那律
遊於山林中。爾時四妙天女化作上妙色已。
到尊者阿那律所。禮尊者阿那律足。於一面
住。白尊者阿那律曰。尊者阿那律。我等四妙
天女於四事善得自在。云何四。天色天衣天
飾天樂。尊者阿那律。我等四妙天女若意所
欲。化天四事天五欲等共娯樂。尊者阿那律
便作是念。我今寧可於四禪地。不淨想現在
前已。當觀不淨。爾時尊者阿那律作是念已。
四禪地不淨想即現在前。便觀四妙天女不
淨。終不能於不淨得解。爾時尊者阿那律
告四妙天女曰。諸妹皆作青色。問曰。何以
故。尊者阿那律告彼諸妹。皆作青色耶。答
曰。尊者阿那律作是念。此色極好種種。若盡
同一色者。或於不淨得解。爾時四妙天女聞
尊者阿那律教已盡化青色。於尊者阿那律
前歌舞戲笑。尊者阿那律於不淨猶故不解。
尊者阿那律復告曰。諸妹盡作黄色盡作赤
色。問曰。何以故。尊者阿那律告四妙天女。諸
妹皆作黄色盡作赤色。答曰。尊者阿那律作
是念。觀縁行時或從不淨得解。爾時四妙天
女聞尊者阿那律教已。盡化黄色盡化赤色。
於尊者阿那律前歌舞戲笑。尊者阿那律於
不淨猶故不解。尊者阿那律復告諸妹。盡作
白色。問曰。何以故。尊者阿那律告四妙天女。
諸妹盡作白色。答曰。尊者阿那律作是念。此
白色觀不淨時極隨順。若作白色者。或於不
淨得解。爾時四妙天女聞尊者阿那律教已。
盡化作白色。於尊者阿那律前歌舞戲笑。尊
者阿那律於不淨猶故不解。尊者阿那律作
是念。此色甚爲極妙。作是念已即閉塞諸根。
若彼不淨想盡。是欲界色入境界者。此契經
云何解。答曰。尊者阿那律雖於不淨想不得
解。但利根者於不淨能得解。如佛辟支佛聲
聞得度無極
問曰。能於佛身解不淨耶。爲不耶。答曰。佛身
者極妙極好。諸得不淨想者。盡來於佛身觀
不淨。終不能於佛足指觀不淨。況復極妙面
得不淨耶。唯佛觀佛能解不淨。更有説者。不
淨想者有二種。一觀別相。二觀總相。觀別
相者。終不能於佛身解不淨。*觀總相者。或
能於佛身解不淨。復有二種不淨想。一壞色。
二縁行壞色。不淨想者。終不能於佛身解不
淨。縁行不淨想者。或能於佛身解不淨。問曰。
淨解脱爲色觀色耶。爲内無色想觀外色耶。
若色觀色者。彼初解脱及第三解脱何差別。
若内無色想觀外色者。彼二解脱及第三解
脱何差別。作此論已。答曰。淨解脱者。内無
想觀外色
問曰。若淨解脱内無色想觀外色者。二解脱
及三解脱何差別。答曰。名即是差別。此二此
三地亦有差別。二解脱者初禪二禪地。淨解
脱者根本四禪地。除病亦有差別。二解脱者
除色欲。淨解脱者除不淨。或曰。二解脱者縁
觀不淨不起結。淨解脱者縁觀淨亦不起結。
縁觀不淨不起結者。此非奇。縁淨觀不起結
者。此乃爲奇二解脱及三解脱是謂差別。問
曰。此説淨解脱極妙縁亦極妙。何以故説淨
解脱極妙縁亦極妙耶。答曰。謂此非是常人
所能得。唯淨潔自憙。從妙天來者彼能得如
所説。有異比丘。來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
却坐一面。世尊。爲説妙法。勸進等勸進。以無
量方便等勸進已默然住。於是比丘聞世尊
所説法内懷歡喜。從坐起整衣服露右肩。叉
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願賜處所。彼時
尊者阿難在世尊後。手執拂拂世尊。彼時世
尊還顧告阿難曰。爲客比丘併一房令得止
宿。唯然世尊。彼時尊者阿難受世尊教已。爲
客比丘*併一房與客比丘。客比丘白尊者阿
難曰。尊者阿難。爲我故極掃灑此房。除諸
穢惡懸繒幡蓋。燒衆名香散種種花。設廣大
床褥極令柔軟。於是尊者阿難聞已。到世尊
所白世尊曰。唯世尊。向冥來客比丘如是告
勅尊者阿難。爲我故極掃灑此房。除諸穢惡
懸繒幡蓋。燒衆名香散種種華。設廣大床褥
極令柔軟。世尊曰。阿難。速爲彼客比丘如所
言。尊者阿難波斯匿王常請供養。於是尊者
阿難受世尊教已。至波斯匿王宮。取種種具
便掃灑彼房。除諸穢惡懸繒幡蓋。燒衆名香
散種種花。設廣大床褥極令柔軟。尊者阿難
一切具施設已還所止。於是彼客比丘於房
中即其夜發淨解脱。三明作證得六神通。於
八解脱順逆已晨朝神足&T020717;虚而去。於是尊
者阿難明朝至彼房看。見空房不見客比丘。
於是尊者阿難到世尊所已。白世尊曰。唯世
尊。昨冥來客比丘如是告勅已。而彼客比丘
空房而去。世尊告曰。阿難。勿誤彼客比丘。
何以故。阿難。彼客比丘者於房中即其夜發
淨解脱。三明作證得六神通。於八解脱順逆
已。晨朝神足*&T020717;虚而去。阿難。彼客比丘淨
潔自憙。從妙天中來。阿難。若不具種種供給
者。彼比丘終不能發爾所功徳。是故以此可
知。非是常人。所能得。唯潔自憙從妙天中來
者可得。是故説淨解脱極妙縁亦極妙。問曰。
如此二正受。無想正受想滅正受。二倶無心。
何以故想滅正受立解脱。無想正受不立耶。
答曰。謂勇猛勤行多作方便彼立解脱。謂不
勇猛不勤行不多作方便。彼不立解脱。或曰。
謂未曾行未曾得未曾轉彼立解脱。謂曾行曾
得曾轉彼不立解脱。或曰。謂不共彼立解脱。
謂共彼不立解脱。或曰。謂此法可得非外彼
立解脱。謂此法及外可得彼不立解脱。問曰。
云何知無想正受此法可得。答曰。有證。如所
説。得無想正受。彼從中起止息所往來。持衣
鉢具。言語柔和飮食庠徐。有長老比丘。得
妙智觀。觀已作是念。彼比丘極妙具足威儀
禮節。我寧可觀之。得何功徳。彼觀知乃是凡
夫人。唯得無想正受。知已從三昧起。呼彼比
丘告曰。子此非是妙。汝離佛法中極妙善根。
而與異學同行。何用是爲。速當捨之。於是彼
比丘求極多方便。欲捨本心終不能離。説者
彼比丘乃至退服還家。卒不能離本心。彼命
終已生無想天。是故以此可知無想正受此法
中亦得。或曰。謂聖人可得。非凡夫人。彼立解
脱。謂一向凡夫人可得非聖人。彼不立解脱。
或曰。此前已説。二事故名爲解脱。一者共縁
相續不向門。二者盡斷心。彼無想正受不能
一切共縁相續不向門。亦不能盡斷心。是故
想滅正受立解脱。無想正受不立解脱。問曰。
何以故無色具足立解脱。禪者不具足立解
脱耶。答曰。此禪麁可見。是故不具立解脱。無
色極微細不可見。是故具立解脱。或曰。禪者
種種非一相不相似是故不具立解脱。無色
者非種種非不一相非不相似。是故具立解
脱。或曰。禪多有功徳多有妙法。是故不具立
解脱。無色者無多功徳無多妙法。是故具立
解脱。或曰。禪者種種善根莊嚴。是故不具立
解脱。無色者無種種善根莊嚴。是故具立解
脱。或曰。禪解脱一向有漏。是故不具立解脱。
無色解脱者有漏無漏。是故具立解脱。問曰。
何以故禪解脱一向有漏。無色解脱有漏無
漏耶。答曰。禪解脱者得解思惟。無色解脱者
眞實思惟。以是故禪解脱一向有漏。無色解
脱有漏無漏
問曰。何以故八解脱説淨解脱想滅解脱身
作證。不説餘。答曰。餘亦説。如彼大因經所
説。阿難。如比丘於八解脱順逆身作證成就
遊。以此可知餘亦説身作證。問曰。此一契經
説八解脱身作證。餘契經何以唯説此二解
脱身作證。答曰。此二解脱勇猛勤行多作方
便。以是故説二解脱身作證。或曰。謂此二解
脱説界邊。淨解脱者説色界邊。想滅解脱者
説無色界邊。以故爾。或曰。謂此二解脱説地
邊。淨解脱者説四禪地邊。想滅解脱者説非
想非不想地邊。或曰。淨解脱者縁觀淨不起
結。世尊説身當作證。想滅解脱者非心法。身
所生非心所生。身力可得。非心力可得。世尊
説身當作證。或曰。世尊説大因經。八解脱身
作證成就遊者。彼一切遊二解脱故。以是故
世尊説。淨解脱想滅解脱身作證。説曰。此佛
契經説八解脱爲方。問曰。何以故世尊説八
解脱爲方。答曰。爲教化故。有受化者應聞方
名得解。是故世尊爲教化故。説八解脱爲方。
如餘契經。爲教化故説諦爲方。如是世尊爲
教化故。説八解脱爲方。或曰。此契經有因有
縁。如所説。王波斯匿告捕象者。汝捕象人。速
捕野象已白我知。於是捕象者受王教
已。至空野處捕象。得已還白王曰。唯尊當知
已捕得象。隨王處分。於是王告善御象。汝御
象人速調御此野象。調已還來白我。彼善御
象者受王教已。將野象而調御之。極調已還
白王曰。唯尊所勅調象。今已極調。於是王欲
此象。令御象者御已。王乘所出。出城已
而彼象遙見大牝象群。見已奔走馳向。彼善
御象者極以力御而不能制。彼象被鈎斲而
無所覺。於是王告善御者。汝速迴此象無令
斷我命根。御者對曰。天王。極以力制而不可
禁。王及御象者殆至於死。彼宿縁會象趣樹
間。於是善御象者手攀枝授與王。於是王及
善御者攀枝而下。象奔走趨群。王告御象者
曰。汝云何令頂生王乘此不調之象。御者叉
手對曰。天王。當賜威顏。此象極已調。王告曰。
云何知極調。御者對曰。天王。彼象已習人間
之食。彼食空野中食不能存命。彼欲止自還。
還已當令王見所以爲調。於是野象欲止還
至王城。彼御象者將象至王所。告象曰。我當
令汝有所作。勿得動轉。若不忍者。我當令汝
如本所更。彼象有智即然可之。寧令我死願
不見本所更事。彼御者以大鐵鉗。鉗大熱鐵
團著其頂上。燒象頂如燒樺皮。彼象不敢動
轉。於是御象者白王曰。天王。當觀象調如此。
王告御者曰。前者是誰之過。御者對曰。天王。
是心之過。王告曰。何以故不調御心。御者對
曰。唯能御形不能調心。王告曰。誰有能調心
者。於是御者右膝跪地。叉手面向祇桓精舍
白王曰。天王。彼佛世尊止此舍衞祇樹給孤
獨園。彼能調心。於是王有心於世尊。欲見世
尊。於是王及御者還乘本象。便往祇樹給孤
獨園。彼時世尊爲無量百千衆眷屬圍繞説
微妙法。於是王下象已。歩至世尊所。世尊方
便説喩。非一切聲聞辟支佛。彼王漸欲近。世
尊見已告諸比丘。象師御象走趣一方。或東
西南北及諸方。御馬師調御馬走趣一方。或
東西南北及諸方。調牛師調御牛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無上士御人師。調御人
趣一切方。一切方者色觀色是初方。乃至
想滅解脱身作證成就遊爲八方。以是故佛
契經以解脱説爲方。問曰。解脱云何如方。答
曰。同八事故名爲方。解脱者八。方亦八。問曰。
如方有十解脱有八。云何同八事故名爲方。
答曰。如彼御象者能御八方。終不能令至上
下。是故同八事故名爲方。或曰。如象因方
而趣。如是受化者。縁故解脱現在前。尊者
瞿沙説曰。解脱及方者。三事同。三事差降。
三事同者。如象不趣向方不可調御。世尊亦
爾。不因化者不能令解脱現在前。如象調御
至一方不趣餘方。如是世尊爲受化者。令一
解脱現在前。非餘解脱。如象調御趣一方遠
離餘方。如是世尊爲受化者。令一解脱現在
前。遠離餘解脱。此三事同。三差降者。象者不
至方不可調御。世尊住一方已。爲受化者極
令彼遠。能令解脱現在前。象者御趣一方不
趣餘方。世尊爲八受化者。能令一時八解脱
現在前。象者御趣一方遠離餘方。世尊爲受
化者。能令一解脱現在前。餘解脱近爲習學
故。是謂三差降。廣説八解脱處盡
  *鞞婆沙八除入處第三十七
八除入者。云何爲八。此比丘内有色想觀外
色少。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
想。此初除入。復次比丘内有色想觀外色無
量。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
此二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少。若
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三
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無量。若好
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四除
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
青光。無量無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如青蓮花。
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成就波羅㮈衣。極擣熟
令悦澤。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是比丘内無色
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無量無量淨。意
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
此五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黄黄色
黄見黄光。無量無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如迦
尼。黄黄色黄見黄光。如成就波羅㮈衣。
極擣熟令悦澤。黄黄色黄見黄光。如是比丘
内無色想觀外色。黄黄色黄見黄光。無量無
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
如是想。此六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
色。赤赤色赤見赤光。無量無量淨。意愛意樂
無厭。如頻頭迦羅花。赤赤色赤見赤光。如成
就波羅㮈衣。極擣熟令悦澤。赤赤色赤見赤
光。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赤赤色赤見
赤光。無量無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
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七除入。復次比丘内
無色想觀外色。白白色白見白光。無量無
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如明星白白色白見白
光。如成就波羅㮈衣。極擣熟令悦澤。白白色
白見白光。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白白
色白見白光。無量無量淨。意愛意樂無厭。彼
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八除入
問曰。八除入有何性。答曰。無貪善根性。彼相
應法共有法總五陰性。界者。或欲界繋。或色
界繋。地者。初四除入初禪二禪地。後四除入
第四禪地。何以故。謂從初解脱二解脱。或初
四除入故從淨解脱成後四除入故。依者。盡
依欲界。行者。初四除入不淨行。後四除入
淨行。縁者。盡縁欲界欲界中色入縁。意止者。
是身意止。智者。雖性非智。但等智相應。定
者。非定。痛者。初四除入喜根相應。後四除入
護根相應。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
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
在。問曰。當言過去縁耶。當言未來縁耶。當言
現在縁耶。答曰。當言過去縁。當言未來縁。當
言現在縁。問曰。當言名縁耶。當言義縁耶。
答曰。當言名縁。當言義縁
問曰。當言己意縁耶。當言他意縁耶。答曰。當
言己意縁。當言他意縁。此是除入性。已種相
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除入。
除入有何義。答曰。縁壞故名爲除入。如所説。
能壞處所者。是故世尊説除入。是謂縁壞故
名爲除入。八除入者。云何爲八。此比丘内有
色想觀外色少者。少自在故。少縁故。名爲少。
好者。謂色青黄赤白悦澤名爲好。醜者。謂色
青黄赤白不悦澤名爲醜。彼色壞已知壞已
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
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如大家已有奴責數
自在教勅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
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是故
説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
彼想也。是故説作如是想。此初除入。初者次
第數便有初。次順數便有初。復次次第正受
便有初故曰初。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
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内有色想觀外
色無量者。自在無量故。縁無量故。名爲無
量。好者。謂色青黄赤白悦澤名爲好。醜者。謂
色青黄赤白不悦澤名爲醜。彼色壞已知壞
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名壞已知
壞已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如大家已有奴
呵責自在教勅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
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
是故説彼色壞已知壞已見。如是作想者。如
是*修彼想也。是故説作如是想。此二除入。
二者。次第數便有二。次順數便有二。復次次
第正受便有二。故曰二。除入者。何所除入。當
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
觀外色少者。自在少故。縁少故。名爲少好者。
謂色青黄赤白悦澤名爲好。醜者。謂色青黄
赤白不悦澤名爲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
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名壞已知壞已見。
呵責自在教勅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
在教勅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
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是故説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
想也。是故説作如是想。此三除入。三者。次第
數便有三。次順數便有三。復次次第正受便
有三。故曰三。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
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無
量者。自在無量故。縁無量故。名爲無量。好
者。謂色青黄赤白悦澤名爲好。醜者。謂色青
黄赤白不悦澤名爲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
呵責自在教勅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
在教勅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
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是故説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
想也。是故説作如是想。此四除入。四者。次
第數便有四。次順數便有四。復次次第正
受便有四。故曰四。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
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内無色想觀
外色青者。現青想現青種現青聚。是故説
青。色者。如此色青如是彼色形亦青。是故
説青色。青見者。眼行眼境界眼光。是故説
青見。青光者。青光青明青焔。是故説青光。無
量者。無量無邊不可計。是故説無量。無量淨
者。如彼色無量。如是彼色中淨亦無量。是故
説無量淨。意愛者。彼色愛喜好喜念。是故説
意愛。意樂者。意樂著自娯。是故説樂。無厭
者。樂欲忍。是故説無厭。如青蓮花青青色青
見青光。如成就波羅捺衣。極擣熟令悦澤。青
青色青見青光。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是無量無量淨。意愛
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
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
勅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在教勅自在。
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
見。呵責自在教勅自在。是故説彼色壞已知
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
説作如是想。此五除入。五者。次第數便有五。
次順數便有五。復次次第正受便有五。故曰
五。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
入。如青除入。黄赤白除入亦如是
問曰。何以故無色不立除入。答曰。佛世尊於
法眞諦。餘眞無能過。彼盡知諸法相盡知行。
謂有除入相彼立除入。謂無除入相彼不立
除入。或曰。除入者能壞色。以故名爲除入。無
色中無色可壞。以故彼不立除入。廣説八除
入處盡
  *鞞婆沙十一切入處第三十八
十一切入者。云何爲十。此比丘地一切入。一
思惟上下諸方無二無量。水一切入。火一切
入。風一切入。青一切入。黄一切入。赤一切
入。白一切入。無量空處一切入。無量識處一
切入。十思惟上下諸方無二無量。問曰。十一
切入有何性。答曰。初八無貪善根性。無量空
處無量識處一切入四陰性。界者。初八色界
繋。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者。無色界繋。
地者。初八一切入根本第四禪。何以故。從淨
解脱成八一切入故。無量空處一切入即無量
空處地。無量識一切入即無量識處地。依者。
一切依欲界。行者。八一切入淨行。無量空
處無量識處一切入不施設行。縁者。初八一
切入欲界縁。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
色界縁。意止者。初八一切入身意止。無量空
處無量識處一切入三意止。智者。初八一切
入雖性非智。但等智相應。無量空處無量識
處一切入是等智。定者。非定。痛者。一切護根
相應。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
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
問曰。當言過去縁耶。當言未來縁耶。當言現
在縁耶。答曰。當言過去縁。當言未來縁。當言
現在縁
問曰。當言名縁耶。當言義縁耶。答曰。當言名
縁。當言義縁
問曰。當言己縁耶。當言他縁耶。答曰。當言己
縁。當言他縁。此是十一切入性。己種相身所
有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一切入。一
切入有何義。答曰。普縁故名一切入。十一切
入者。此比丘地一切入者。普縁故一思惟。
一者。次第數便有一。順次數便有一。復次次
第正受便有一。上下者。上即上方。下即下方。
諸方者。四方及四維也。無二者。不倶不散。無
量者。無量無限不可計。水一切入。火一切入。
風一切入。青一切入。黄一切入。赤一切入。白
一切入。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量一
切入者。普縁故。十思性者。次第數便有十。
順次數便有十。復次次第正受便有十。上下
者。上即上方。下即下方。諸方者。四方及四
維。無二者。不倶不散。無量者。無量不可限不
可計
問曰。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何以故不立
一切入。答曰。佛世尊於法眞諦。餘眞無能過
上。彼盡知諸法相盡知行。謂有一切入相立
一切入。謂無一切入相不立一切入。或曰。無
量行故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立一切入。無所
有處非想非不想處無無量行。是故不立一
切入
問曰。此中説上下及諸方。八一切入應爾。
上下及諸方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
地不可見。何以故説上下及諸方。答曰。彼雖
無上下。正受故可得上下。謂彼行正受者。或
上或下或中。是故説上下。如契經説諸賢行
地。一切正受者作是念。謂地即是我。謂我即
是地。我與地一無二
問曰。此云何如是行地一切正受者。謂地計
是我。答曰。行正受者曾行正受故説。如本曾
作沙門故以沙門爲名。曾阿練阿練爲名。曾
戒律戒律爲名。曾法師法師爲名。如是行正
受者。曾行正受故説
問曰。三禪何以故不立解脱除入一切入。答
曰。三禪樂一切生死中最妙。行者著彼樂不
求此善根以故爾。問曰。若爾者何以故三禪
中有神通變化。答曰。如是彼中或有善根或
無。莫令彼地善根空。或曰。此神通變化能長
養樂。非是損解脱除入一切入。於樂是損非
是長養。以是故三禪不立解脱除入一切入」
問曰。解脱除入一切入何差別。答曰。解脱者
令不向門。除入者壞於縁。一切入者普縁解
脱除入一切入。是謂差別。廣説十一切入處

鞞婆沙論卷第十二



鞞婆沙論卷第十三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八智處第三十九
八智者。法智未知智知他心智等智苦智習
智盡智道智。問曰。何以故彼作經者依八智
而作論。答曰。彼作經者意欲爾。如所欲如是
作經。與法不相違。以是故依八智而作論。或
曰。彼作經者無事。問曰。何以故彼作經者無
事。答曰。此是佛契經。契經説八智。彼作經
者於佛契經中依本末處所。已此阿毘曇中
作論。彼作經者不能八智中減一智已立七
智。増一智已立九智。問曰。何以故。答曰。所
謂是一切佛契經亦不増亦不減。不増者無
増可減。不減者無減可増。如不増不減如是
無量深無邊。無量深者。無量義故。無邊者。無
邊味故。如大海無量深無邊。如是佛契經無
量深無邊。無量深者。無量義故。無邊者。無邊
味故。如尊者舍利弗。如是比百千那術。以佛
契經二句作百千經。令智盡而住。不能盡佛
契經二句得其邊崖。如佛契經此論是故作
經者無事。問曰。若佛契經此論佛契經者。説
無量智。或説二智。如増一中説二法或説四
智。如増一中説四法或説八智。如増一中説
八法或説十智。如増一中説十法。如佛契經
説無量種智。何以故。彼作經者離無量種智。
依八智而作論。答曰。謂八智是中説亦攝一
切智。二智雖攝一切智彼但略。十智雖攝一
智但極廣。或曰。謂八智數數現在前。盡
智無生智不數數現在前。或曰。謂八智數數
思惟。盡智無生智不數數思惟。或曰。謂八智
是見性及智性。盡智無生智雖是智性但非
見性。或曰。謂八智有欲無欲意中可得。盡智
無生智一向無欲意中可得。如有欲無欲。如
是有恚無恚有癡無癡有慢無慢如是盡當
知。或曰。謂八智學無學意中可得。盡智無生
智一向無學意中可得。如學無學。如是作不
作求不求息不息如是盡當知。以是故彼作
經者離無量種智。依八智而作論。彼作經者
或依一智頃作論。如雜揵度所説。頗以一智
知一切法耶。答曰。不也。問曰。如此智生一切
法無我。此何所不知。答曰。不知自然。不知共
有法。不知相應法。問曰。何以故爾。答曰。彼
作經者依一智頃作論以故爾。若彼作經者
依一切八智作論而問。頗八智一智能知一
切法耶。可答有等智。是如是七六五四三二
一。若彼作經者依一智作論而問。頗一智知
一切法耶。亦可答有等智也。若彼作經一智
中依二時頃立論而問。頗一智二時頃知一
切法耶。亦可答有一智二時頃。謂一智一時
頃除自然相應法共有法。餘者盡知一切法。
謂一智二時頃者。知自然相應共有法如是
智二時頃盡知一切法。但彼作經者。一智
一時頃立論而問。頗一智知一切法耶。答曰。
不也。八智者。法智未知智知他心智等智苦
智習智盡智道智。問曰。八智有何性。答曰。慧
性攝。一持一入一陰少所入。相應法共有法
攝。三持二入五陰。此是智性。己種相身所有
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智智有何義。
答曰。決定義是智義。問曰。若決定義是智義
者。疑品中不應有智。彼疑品者非決定。答曰。
疑品中有智者性決定。但餘事故名疑品。謂
彼疑品苦是苦猶豫疑。如是習盡道是道猶
豫疑。作譬喩者説曰。謂心中有智不應有無
智。謂心中有疑不應有決定。復次譬喩者詰
責。阿毘曇師諸尊如叢林。阿毘曇師説法性
亦如是。一心中施設智施設無智。一心中施
設疑亦施設決定。但阿毘曇師説法性。一心
中施設智無智。亦施設非智非無智。一心中
施設疑亦施設決定。施設亦非疑亦非決定。
智者慧。無智者無明。非智非無智者餘法。疑
者猶豫。決定者智。非疑非決定者餘法。問曰。
此當言智耶。當言了耶。答曰。亦名爲智。亦名
爲了。智者決定義故。謂知苦習盡道。了者開
義。謂開己意亦開他意。以是故亦名爲智。亦
名爲了。如是共行説已。當説別行。問曰。如一
切十智法性。何以故説一法智。答曰。十智雖
是法性但事故説一法智。知十八界雖是法性
但事故説一法界。如十二入雖是法性但事
故説一法入。如七覺意雖是法性但事故説
一擇法覺意。如六思念雖是法性但事故説
一法念。如四信雖是法性但事故説一信法。
如四意止雖是法性但事故説一法意止。如
四辯雖是法性但事故説一法辯。如三寶三
自歸雖是法性但事故説一法寶法歸。如是
雖有十智是法性但事故説一法智。或曰。此
法智者。一名餘者二名。法智者同名餘者同
不同名。是故説一法智非餘。或曰。謂法智始
覺法。如法故説法智。謂後覺如法。是未知
智。是説未知智。或曰。謂法智初得無壞信。
是故説法智。謂後得無壞信。是未知智。或曰。
謂法智。除欲界多非法相結。如恚憤不語依
高害諂誑無慚無愧慳嫉。是故説法智。謂除
諸結是未知智。或曰。謂法智。法智除欲界結
是法智。謂除色無色界結是未知智。問曰。何
以故説知他心智。答曰。謂知他心。是故名知
他心智。問曰。如知他心數法何以故。説知他
心智不説心數法智。答曰。方便求故知他心
智。此法多事故得名。或性故或依故或相應
故或方便求故或行故或縁故或行縁故。性
故得名者如界入陰。依故得名者如六識身。
謂依眼者彼名眼識。謂依乃至意名爲意識。
相應故得名者如覺樂痛法覺苦痛法覺不苦
不樂痛法。方便求故得名者如此知他心智。
復次如無量空處無量識處行故得名者如苦
智習智。縁故得名者如四意止如五見。正受
行縁故得名者如盡智道智。此智名亦同縁
亦同。此中方便求故名知他心智。因此故彼
行者。精勤方便求欲令我知他心。然後不精
勤方便求。自然知他心數法。如人欲求見王。
既見王已并見眷屬。如是行者精勤方便求
欲令我見他心。然後自然知他心數法以故
爾。或曰。妙説妙義故。彼品何者最妙心。是如
所説。如王行眷屬隨從以故爾。或曰。謂説心
王。因彼故立心數法。心者説大地。因彼故
立十大地。或曰。謂彼神通作證時。無礙道縁
心以故爾。如是如前心所答。於此中盡答。以
故説知他心智。問曰。何以故説等智。答曰。知
等故名等智。如此中淨不淨行盡行裁割縫
去來坐臥言語飮食。如是餘事是謂知等。故
曰等智。問曰。如知第一義苦習盡道乃至一
切法。何以故。説等智不説第一義智。答曰。多
知等故名爲等智。少知第一義。是故不説第
一義智。或曰。隱沒故名爲等智。猶如器蓋上
名隱沒。如是此智隱沒故名爲等智。或曰。此
智謂依於癡與癡相續。癡所持是故名等智。
尊者婆須蜜説曰。此智非智相。但多人擧作
智相。是故名等智。如彼多人擧作王性非王
種。但多人會推擧爲王。以多人擧故。是故説
名多人擧。但王如是。此智非智相。但多擧
非智相。是故名等智。問曰。何以故説苦智。
何以故説乃至道智。答曰。謂苦行四行乃至
道行四行。是名苦智乃至道智。問曰。世俗智
亦苦行四行乃至道行四行。何以故不名苦
智至道智。答曰。是世俗智與苦習同一縛。是
故不名苦智至道智。或曰。此世俗法誹謗
言。無苦無習盡道。是故不應説苦智至
智。或曰。謂苦行四行乃至道行四行。能滅壞
破有。是名苦智乃至道智。世俗智雖苦行四
行乃至道行四行。但増受長養有。是故非名
苦智至道智。或曰。謂苦行四行乃至道行四
行。能斷有相續。能斷輪轉生老死。是故名苦
智乃至道智。世俗智雖苦行四行乃至道行
四行。能相續有輪轉生死。是故不名苦智乃
至道智。或曰。謂苦行四行乃至道行四行。苦
盡趣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盡生老死趣道。
是故名苦智乃至道智世俗智雖苦行四行乃
至道行四行。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
生老死習趣道。是故不名苦智乃至道智。或
曰。謂苦行四行乃至道行四行。非身見種。非
顛倒種。非愛種。非使種。非貪處非恚處非癡
處。非雜汚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墮苦習
諦。是名苦智乃至道智。世俗智雖苦行四行
乃至道行四行。是身見種顛倒種愛種使種。
貪處恚處癡處。雜汚雜毒雜濁在有墮苦習
諦。是故非名苦智乃至道智。説曰。四事故名
爲法智。始知法故名爲法智。知現法故名爲
法智。於法非愚故名爲法智。於法非欺故名
爲法智。遙知故名未知智。此亦四事從因遙
知果。從果遙知因。從身行口行遙知心。從見
善説法遙知世尊。知他心智亦四事。因次第
縁増上。此智有四縁。知亦四縁。等亦四事。名
等相續等俗數等所入等。苦亦四事。生苦老
苦病苦衰苦習亦四事。行結愛處所。盡亦四
事。一者三結盡。二者欲恚薄。三者五下分結
盡。四者一切結盡。道亦四事。一者縁。二者現
法安樂遊。三者身遊戲。四者觀所作辦。盡智
亦四事。空三昧不相應不攝見不與知他心智
倶。所求已捨。無生智亦四事。一者依二者
方便求三者意四者不轉。説曰。一智攝一切
智。法智是此性非如法智。但十智性是法。二
智攝一切智。有漏無漏相續非相續繋非繋。
三智攝一切智。法智未知智等智。四智攝一
切智。法智未知智知他心智等智。五智攝一
切智。苦智習智盡智道智等智。六智攝一切
智。苦習盡道智知他心智等智。七智攝一切
智。法智未知智等智苦習盡道智。八智攝一
切智。法智未知智如他心智等智苦智習智
盡智道智
問曰。若八智攝一切智者。餘更有八智法界
住智涅槃智生死智念宿命智漏盡智妙智盡
智無生智。云何此八智攝彼八智。答曰。此八
智盡攝彼八智
問曰。云何此八智攝彼八智
答曰。法界住智者是法性。彼是四智法智未
知智知他心智等智。涅槃智者是盡智。彼是
四智法智未知智盡智等智。生死智念宿命
智者。本阿毘曇師及罽賓説者一等智。尊者
瞿沙説曰。生死智念宿命智六智。法智未知
智等智苦智習智道智。除知他心智盡智。問
曰。何以故除知他心智。答曰。生死智念宿。命
智縁過去未來。知他心智縁現在。是故除知
他心智。問曰。何以故除盡智。答曰。生死智念
宿命智是有爲縁。盡智無爲縁。是故除盡智。
如是説者生死智念宿命智是一宿命智。有漏
盡智者。或有説。謂智有漏盡縁是漏盡智。更
有説者。漏盡智者漏盡意中可得。是漏盡智。
謂説漏盡縁。是漏盡智者此四智。法智未知
智盡智等智。謂説漏盡意中可得。是漏盡智
者一切十智漏盡意中可得。妙智者本阿毘
曇師及罽賓説一智等智。尊者瞿沙説曰。妙
智者七智。法智未知智知他心智等智苦智
習智道智除盡智。問曰。何以故除盡智。答曰。
妙智者有爲縁盡智者無爲縁。是故除盡智。
如是説者妙智一等智盡智。無生智者六智。
法智未知智苦智習智盡智道智除知他心智
等智。問曰。何以故除知他心智。答曰。盡智
無生智知他心智。不相應故除知他心智。問
曰。何以故除等智。答曰。盡智無生智是無漏。
等智是有漏。是故除等智。如是此八智攝彼
八智。説曰。一切智當言一智。智知故。知如法
故。十智當言法智。性法故。十智當言妙智。願
滿故。十智當言盡智。得漏盡故。十智當言無
生智。不轉故。問曰。此八智幾欲界繋。幾色界
繋。幾無色界繋。幾不繋。答曰。六智是不繋。
等智三界繋。知他心智或色界繋或不繋。地
者法智。六地未至中間根本四禪。未知智
者九地。此六地及三無色。知他心智根本四

問曰。何以故根本四禪。答曰。神通故謂神通
定可得。彼知他心智可得非根本地及無色。
非神通定可得。等智十一地。苦智習智盡智
道智法智分六地。未知智分九地。依者法智
知他心智依欲界。未知智等智依三界。苦智
習智盡智道智法智分依欲界。未知智分依
三界。行者法智未知智十六行。知他心智道
四行。等智或十六行。或離十六行。苦智習智
盡智道智各四行。縁者法智未知智四諦縁。
知他心智欲界色界縁。他有漏無漏心心數
法等智。或四諦縁或離四諦。苦智苦諦縁。習
智習諦縁。盡智盡諦縁。道智道諦縁。意止者
法智未知智苦智習智道智四意止。盡智法
意止。知他心智心意止。等智或四意止。或離
四意止。智者即智定者。法智未知智三三昧
相應。知他心智道無願相應。等智或三三昧
相應。或不相應。苦智二三昧相應。習智盡
智道智各一三昧相應。痛者法智未知智知
他心智苦智習智盡智道智總三根相應。樂
根喜根護根。等智五根相應。問曰。當言過去
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
當言未來當言現在。問曰。當言過去縁耶。當
言未來縁耶。當言現在縁耶。答曰。法智未知
智等智或過去縁。或未來縁。或現在縁。或離
世縁。知他心智當言現在縁。苦智習智道智
當言過去縁。當言未來縁。當言現在縁。盡智
當言離世縁。問曰。當言名縁耶。當言義縁耶。
答曰。當言名縁當言義縁。問曰。當言己意縁
耶。當言他意縁耶。當言離意縁耶。答曰。法智
未知智等智當言己意縁。當言他意縁。當言
離意縁。知他心智他意縁。苦智習智道智當
言己意縁。當言他意縁。盡智。當言離意縁。
廣説八智處盡
  鞞婆沙三三昧處第四十
三三昧者。空三昧無願三昧無想三昧。問
曰。應説一三昧。如十大地十心心數法。如五
根五力七覺種八道種。説一三昧應説二三
昧。如所説有漏無漏。相續不相續。繋不繋。應
説四三昧。如所説欲界繋色界繋無色界繋
不繋。應説五三昧。如所説欲界繋色界繋無
色界繋斷無斷。應説六三昧。如所説欲界繋
色界繋無色界繋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應説
九三昧。如所説増上増上中増上軟。中上中
中中軟。軟上軟中軟軟。應説十八三昧。有漏
九種無漏九種意故。一時頃有無量三昧。云
何一三昧廣施設三三昧。云何無量三昧略
施設三三昧耶。答曰。以三事故。一行二不願
三縁。行者空三昧行二行。空行非我行。不願
者。不願有故。問曰。若不願是無願者亦不願
道耶。答曰。不也。何以故。無願者是聖道能除
有。以故不願有。聖道者不願道。何況願有縁
者無想。離十想法故。十想法者。五界想。色聲
香味細滑。二衆生想。男想女想。三有爲有爲
想。生老無常。此者彼中無一。是離十想法故
名無想。是謂三事故行不願縁説三三昧。或
曰。除結故説三三昧。空三昧除身見。無願三
昧除戒盜。無想三昧除疑。是謂除結故説三
三昧。彼施設中説謂空三昧。即是空三昧非無
願。非無想。謂無願即是無願。非空三昧非無
想。謂無想三昧即是無想。非空三昧非無願」
問曰。何以故別説三。答曰。行各異故。謂空
三昧行。此行非無願行非無想行。謂無願行。
此行非空三昧行非無想行。謂無想行。此行
非空三昧行非無願行。是謂行各異故別説
三三昧。復如所説。謂空三昧即是空三昧。亦
是無願非無想。謂無願即是無願。亦是空三
昧非無想。謂無想即是無想。非空三昧亦非
無願。問曰。何以故并説二別説一。答曰。一時
得故。共除結故。一時得者。若依空三昧取證
亦得無願。若依無願取證亦得空三昧。共除
結者。此二倶具若斷除結種。是謂一時得故。
共除結故。并説二別説一。復如所説。謂空三
昧即是空三昧。亦是無願亦是無想。問曰。何
以故一切并説。答曰。此三昧空無有常計常。
常住不變易以是故一切并説謂無願即是
無願亦是空三昧亦是無想。問曰。何以故此
三昧無願。答曰。此三昧不願婬恚癡。亦不願
受當來有。是故此三昧是無願。謂無願三昧
即是無想。亦是空三昧亦是無願。問曰。何以
故此三昧是無想。答曰。此三昧無有色想。無
有聲香味細滑法想。是故此三昧無想。問曰。
三三昧有何性。答曰。行陰性。界者或三界繋
或不繋。地者或十一地或九地。依者依三界。
行者空三昧有二行。空行非我行。無願有十
行。無常行因習本縁道正趣出要。無想有四
行。盡止妙離。此中應作四句。謂空三昧亦是
行空行耶。答曰。或空三昧非行空行。云何空
三昧非行空行耶。答曰。謂空三昧行非我行。
是謂空三昧非行空行。云何空行非空三昧
耶。答曰。謂空三昧行空行時相應諸法。是謂
行空行非空三昧。云何空三昧亦是行空行。
答曰。謂空三昧行空行。是謂空三昧亦是行
空行。云何非空三昧亦非行空行。答曰。若即
取此種類。應説謂空三昧行。餘行相應法。若
不即取此種類。應説除此行如行。如是已行
當行。如空行三四句。如是無我行亦三四句。
是謂空三昧六四句。無願三十。無想十二。并
説四十八四句。縁者空三昧縁苦諦。無願縁
三諦。無想縁盡諦。意止者空三昧無願四意
止。無想法意。止智者雖性非智。空三昧四智
相應。法智未知智苦智等智。無願七智相應。
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心智苦智習智道智。無
想四智相應。法智未知智盡智等智。定者即
定。痛者三痛相應。樂根喜根護根。問曰。當言
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
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問曰。當言過去縁
耶。當言未來縁耶。當言現在縁耶。當言非世
縁耶。答曰。空無願當言過去縁。當言未來縁。
當言現在縁。無想者當言非世縁。問曰。當言
名縁耶。當言義縁耶。答曰。當言名縁當言義
縁。問曰。當言己意縁耶。當言他意縁耶。當言
非意縁。答曰。空三昧無願當言己意縁。當言
他意縁。無想三昧當言非意縁。此是三三昧
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
故説三昧。三昧有何義。答曰。三事故説三昧。
一等二相續三縁縛。等者衆生久時心數法
亂。謂令正眞。因三昧故。相續者衆生久時心
數法不次第生。若生善便有不善無記。若生
不善便有善無記。若生無記便有善不善。謂
令一向次第生善相縛相續除不善無記。唯
因三昧故。縁縛者衆生久時心數法散。色聲
香味細滑法。謂令攝撿縛一縁中。因三昧故。
是謂三事故等相續縁縛説三昧。或曰。以三
事故。一攝二不散三不捨説三昧。或曰。復有
三事故。一者一意二不散三相續説三昧。如
世尊契經説三三昧三解脱門。問曰。三三
者。空三昧無願無相解脱門。亦空三昧無願
無相。此二何差別。答曰。三昧者有漏無漏。解
脱門者一向無漏。是謂差別。問曰。此論
有論生。何以故三昧有漏無漏。解脱門一向
無漏耶。答曰。此是解脱門。解脱門者不應有
漏。亦不應繋縛。是故三昧有漏無漏。解脱門
一向無漏
問曰。解脱門者。爲取證故解脱門耶。爲有漏
盡故解脱門耶。若取證故解脱門者。應苦法
忍相應是解脱門餘者非。若有漏盡故解脱
門者。應金剛三昧相應是解脱門。餘者非。作
此論已。答曰。解脱者。取證故亦漏盡故。問
曰。若取證漏盡故是解脱門者。應苦法忍相
應是解脱門餘者非。答曰。一切取證故。得一
切漏盡。故名爲解脱門。問曰。何以故名爲門。
答曰。向面故名爲門。如勇健夫執楯自障。以
極利刀害彼怨家。如是行者三昧向面已。以
利慧刀害結怨家。如是謂向面故名爲門。如
世尊契經以三三昧爲鬘。問曰。何以故佛世
尊説三三昧爲鬘。答曰。増上恭敬故。極妙故。
如人以鬘冠首。妙故他所恭敬。如是行者以
三三昧鬘冠首。妙故天及人増上恭敬。是謂
増上恭敬妙故説三三昧爲鬘。或曰。如人首
冠華鬘風不亂其髮。如是聖三三昧冠首
根功徳。覺觀風不能亂以故爾。或曰。如人以
綖結花作鬘久住不速解散。如是聖三三昧
結功徳鬘。得久住不速遺忘以故爾。或曰。如
人以華結作鬘多有所直。如是聖以三三昧
結功徳鬘多有所直。取證得果除結漏盡。因
此事故佛契經説。舍利弗聖弟子成就三三
昧鬘。除去不善修行於善以故爾。或曰。謂以
三三昧廣師子吼。如所説尊者舍利弗遊拘
薩羅止山林中。離彼不遠有異學亦在中止。
彼時人民於四月節會遊戲。彼異學少有事
縁。下山林至人間。遇彼節會得酒肉豐足。彼
醉挾瓶還本山林。彼遙見尊者舍利弗。見已
輕之。甚奇我亦止於林彼亦止於林。我亦出
家彼亦出家。我亦捨妻色彼亦捨妻色。我有
如此樂彼有如此苦。即時説偈曰
    美酒我飮醉 今復持一瓶
    山地草樹木 視之一金色
於是尊者舍利弗作是念。此死痩梵志能説
此偈。我豈不能以偈答之。即時説偈曰
    我飮無想酒 持空三昧瓶
    山地草樹木 視之如棄唾
尊者舍利弗於此偈中以三三昧作師子吼。
我飮無想*酒者。此現無想三昧。持空三昧瓶
者。此現空三昧。山地草樹木視之如棄唾者。
此現無願三昧。如是此偈中尊者舍利弗作
師子吼。以是故佛契經説三三昧爲鬘。問曰。
死痩者。無命根無意非衆生數。彼梵志有命
有意是衆生數。何以故説言死痩耶。答曰。以
彼輕易意故言死痩。或曰。彼無慧命根故言
死痩。説曰。此説多有無想。或以空三昧説無
想。或以見道説無想。或以無疑説無想。或以
非想非不想説無想。或無相即説無想。或以
空三昧説無想者。如所説我本無想。三昧所
爲所行。謂我所爲所行者。我今便止不欲。謂
彼比丘思惟空法。便忘衆生想不見男女。此
是空三昧説無想。復次空三昧説無想者。如
所説有一比丘。得空解脱門。而不自知何果何
功徳。彼作是念。誰能爲我記此三昧果及功
徳。復作是念。尊者阿難聖所稱譽。世尊印可
阿難。必能爲我記此三昧果及功徳。復作是
念。若我至尊者阿難所。問此三昧何果功徳
者。或能尊者阿難還問我。比丘得此三昧耶。
我若説得云何示他功徳。我若言不得云何欺
彼上尊。比丘我若默然住。云何觸嬈上尊。比
丘復作念。我當尋從尊者阿難。或能自他從
尊者阿難所聞此事。於是彼比丘六年中尋從
尊者阿難而不聞此事。於是彼比丘後時從
坐起。整衣服偏露右肩。叉手向尊者阿難。白
尊者阿難曰。尊者阿難。謂此三昧精勤修行
不増不減。如水定住。住故解脱。解脱故住。此
三昧何果何功徳耶。尊者阿難問曰。比丘。汝
得此三昧耶。比丘對曰。唯然尊者阿難。得此
三昧。尊者阿難説曰。比丘謂此三昧精勤修
行不増不減。如水定住。住故解脱。解脱故住。
比丘。此三昧智果智功徳。比丘不久當得智。
精勤修行者勇猛專志。是故説精勤修行。不
増不減者不増涅槃不減生死。是故説不増
不減。或曰。不増者除我故。不減者除是我故。
或曰。不増者除我見故。不減者除有我見故。
是故説不増不減。如水定住者。如泉眼出水
覆泉眼不捨。如是彼三昧所縁生而不捨彼
縁。比丘此三昧智果智功徳者。取證得果漏
盡故。説智果智功徳。於是彼比丘聞尊者阿
難善方喩説。内懷歡喜誦習受持已。禮尊者
阿難足。繞尊者阿難已而去。彼比丘因尊者
阿難教授。獨靖寂燕坐心不放逸。精勤遊
已知法至得阿羅漢。此是空三昧説無想。見
道説無想者。如所説目揵連。彼鞮舍梵不爲
汝記第六無想行人耶。第六無想行人者。堅
信堅法。此義説第六無想行人。彼無想不可
數不可施設。或此住或彼住。或苦法忍或苦
法智。或苦未知忍或苦未知智。或習法忍或
習法智。或習未知忍或習未知智。或盡法忍
或盡法智。或盡未知忍或盡未知智。或道法
忍或道法智。或道未知忍。是謂無想不可數
不可施設。以是故堅信堅法。説第六無想人。
此中見道説無想。問曰。何以故此見道説無
想。答曰。見道速疾道捷疾。道不住故。以是故
見道説無想。或無疑説無想者。如所説尊者
瞿多有欲想有恚想有癡想。若無者。是謂無
想是謂無疑。此中説無疑是無想。問曰。何以
故説無疑是無想。答曰。結者能令退因結相
故。無疑不減不退。以是故無疑説無想。或
非想非不想説無想者。如所説彼度一切無
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成就遊。此中非想非
不想説無想。問曰。何以故非想非不想説無
想。答曰。彼想亦非定非想亦非定。想非定者。
如七想正受。非想亦非定者。如無想正受
想滅。*正受鈍故不利故不捷疾故。無想即
説無想者。如所説三三昧空三昧無願無想。
此中無想即説無想。如世尊説。空三昧上
尊所居。問曰。何以故説空三昧上尊所居。
答曰。上尊多遊中故。三千大千國土。佛世
尊於功徳中最爲上尊。彼多遊此中。第二上
尊尊者舍利弗彼亦多遊此中。是謂上尊所
居多遊此中。名空三昧上尊所居。或曰。謂空
三昧於此法不共居故。説空三昧上尊所居。
雖百歳在此外法者。但彼故名爲小成就。愚
法故。雖七歳在此法者。但彼名爲上尊成就。
上尊法故。謂空三昧於此法不共居故。名爲
上尊所居
問曰。無願無想於此外法爲有耶爲無耶。答
曰。雖無根本無願無想。或有相似無願行相
似是麁行。無想行相似是止行。一切九十六
種術無有似空三昧。況根本空三昧。謂空三
昧於法此不共居。是故説上尊所居。或曰。定
住故説空三昧上尊所居。此衆生未觀空故。
常亂馳逸狂奔不住如水擾動。意如是不住。
若觀空法已。定住不移動如須彌山。是謂定
住。故説空三昧上尊所居。或曰。一切愛非愛
便不便善不善樂具苦具不共倶。是故説空三
昧上尊所居。如所説尊者舍利弗母命終。弟
子退服還家。當爾時黒齒比丘常與尊者舍利
弗不相得。彼作是念。我當至彼説此凶問。便
詣尊者舍利弗所。到已説曰。尊者舍利弗欲
知不。尊母命終。弟子退服還家。尊者舍利
弗説曰。黒齒比丘。此者知當如何。如汝所説
母命終者此有之性誰生不死者。汝所説弟子
退服還家者。此凡夫人性常移動。世尊説唯
一聖人常不移動。如所説阿難見諦之人。知
已犯戒捨戒退服還家者。非有此處。黒齒比
丘作是念。雖有斯言心必不樂。爾時尊者舍
利弗見此事。清旦整服持鉢入舍衞分衞。分
衞已食後擧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左
肩上。入安陀林坐禪。尊者舍利弗安陀林坐
禪時作是念。世間頗有極好妙事可愛。謂當
變易起我愁憂苦惱耶。復作是念。世間無有
極好妙事可愛。謂當變易起我愁憂苦惱。爾
時尊者舍利弗晡時從禪起。出安陀林詣祇樹
給孤獨園。尊者阿難遙見尊者舍利弗來。見
已説曰。善來尊者舍利弗。爲從何來何處坐
禪。爾時尊者舍利弗答曰。阿難。從安陀林來
在彼坐禪。尊者阿難問曰。尊者舍利弗。在安
陀林云何坐禪。答曰。阿難。我於安陀林思惟
有覺有觀。問曰。云何尊者舍利弗有覺有觀
三昧。答曰。阿難。我於安陀林坐禪時作是念。
世間頗有極好妙事可愛。謂當變易起我愁
憂苦惱耶。尊者阿難問曰。作是念時爲獲何
等。答曰。阿難。我作是念。世間無有極好妙事
可愛。謂當變易起我愁憂苦惱
問曰。尊者舍利弗。爲極愛敬世尊不。答曰。阿
難。極愛敬世尊。問曰。若世尊般涅槃。爲當起
愁憂苦惱不耶。答曰。阿難。世尊般涅槃。我不
起愁憂苦惱。但作是念。世尊般涅槃甚速。世
間眼滅甚疾。尊者阿難説曰。善哉善哉。尊者
舍利弗。世尊般涅槃。不起愁憂苦惱。何以故。
如彼我是我極斷故。是謂一切愛非愛便不
便善不善樂苦具不共倶。是故説空三昧上
尊所居。復次如所説。世尊遊舍衞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阿難在一處坐禪。便作是念。
一時世尊遊釋種處城名尼鉗。彼時我從世
尊聞如此所説義。阿難。我多遊空三昧。云何
昔世尊所説善知善受持耶。於是尊者阿難。
從下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却住一
面。白世尊曰。唯世尊。世尊昔一時遊釋種處
城名尼鉗。彼時我從世尊聞如此所説義。阿
難。我多遊空三昧。云何昔世尊所説善知善
受持耶。如是向世尊説已。世尊告曰。如是阿
難如是阿難。我所説汝善知善受持。何以故。
阿難。我今亦多遊空三昧。問曰。若彼善知善
受持者。何以故問世尊。若問者云何善知善
受持。作此論已。答曰。善知善受持。問曰。若
善知善受持者。何以故問。答曰。尊者阿難以
壞釋種憂慼意中不定故問。説者彼愚癡
離王伐迦維羅衞盡壞彼族。尊者阿難聞愚
癡*流離王伐迦維羅衞盡壞我釋種。聞已明
旦與一比丘爲伴。入彼城視本城猶若天宮。
今如丘塚。牆壁樓櫓埤堄窓牖皆已毀壞。有
種種華樹種種果樹園觀。盡已摧折縱横蔽
地。若干花池蓮華池青蓮花池盡頽毀枯竭。
異類奇鳥鳧雁鴛鴦鴝鵒鸚鵡孔雀千秋青雀
飛在空中。烟火所熏徘徊在上。無量男女
喪失父母。號哭悲泣隨逐阿難。彼時異學
優曇鉢園中。七萬賢聖埋半身在地。以大
香象鐵把把之。尊者阿難見已増益悲酸。世
尊因彼處故。與諸比丘前後圍繞。諸根寂定
意行不動猶如山地。執心如持油鉢。御五根
馬如淨金山而入彼城。於是尊者阿難遙見
世尊妙光曜身。阿難見已作是念。甚奇生地
同壞種族倶滅。我有如此憂慼。而世尊猶若
大山無有傾斜。彼時世尊知尊者阿難意念
意行。便告尊者阿難曰。阿難。我多遊空三昧。
而汝有村想我具足寂靜想。而汝有人想。我
具足法想。彼時尊者阿難及餘比丘喪失親
族。内懷憂慼不能行善。於是世尊因此處故
遊於人間。次第遊行還至舍衞。遊舍衞祇
精舍給孤獨園。彼時尊者阿難憂慼心除。於
寂靜處作是念。昔一時世尊遊釋種處城名
尼鉗。彼時我從世尊聞如此所説義。阿難。我
多遊空三昧。云何昔世尊所説善知善受持
耶。於是尊者阿難從下晡起至世尊所。到已
禮世尊足却住一面。白世尊曰唯世尊。世尊
昔一時遊釋種城名尼鉗。彼時我從世尊聞
如此所説義。阿難。我多遊空三昧。云何世尊。
所説善知善受持耶。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
是阿難。我所説汝善知善受持。何以故。阿難。
今亦多遊空三昧。問曰。若問者云何善知
善受持。答曰。彼善知善受持者不耶。受持
不顛倒受持。不前不後受持不盡遺忘。但内
懷憂慼意中不定故問。説曰。如世尊説。阿難
我今亦多遊空三昧。彼時諸比丘聞所説作
是念。空三昧者。諸佛世尊必不共遊居。非
諸聲聞辟支佛。彼時世尊知諸聲聞意念意
行已。告尊者阿難曰。阿難。諸有比丘欲多遊
空三昧者。阿難彼比丘當不念村想不念人
想。應念寂靜想。問曰。世尊現何等村想。何等
人想。何等寂靜想。何等地想。何等無量空處
想。何等無量識處想。何等無所有處想。何等
無想意定。何等有爲意解脱。何等無爲意解
脱。何等漏盡。答曰。村想者。現縁迦維羅衞想。
人想者。現殺舍夷人想。寂靜想者。現尼拘類
樹園想。地想者。現四禪想。無量空處乃至無
所有處想者。現除此欲色界。或曰。村想現欲
界。欲界者説如村。如所説偈
    謂能棄村刺 罵言及縛害
    比丘離苦樂 如山不可動
人想者。現凡人想。寂靜想者。現二禪想。此説
賢聖默然。地想者。現滅色想。因色故便有截
耳鼻手足。無量空處想乃至無所有處想者。
現除欲色界。是謂現村想至無所有處想。問
曰。何以故。常説村想人想當莫念。答曰。謂此
二想令諸比丘内多懷憂慼。世尊説當捨此
行善法。以是故。常説莫念村想人想。問曰。何
以故。捨下想増上想。答曰。制亂故。若世尊
不捨下想増上想者便有亂。諸佛世尊法常
不亂説。是謂*制亂故。或曰。*制重説故。若世
尊不捨下想増上想者。便爲有重。諸佛世尊
法常不重説。是謂*制重説。故捨下想増上
想。阿難此不顛倒。如眞實空三昧。謂有爲解
脱無爲解脱。問曰。云何此中有爲解脱無爲
解脱。答曰。有爲解脱者。等意解脱。無爲解脱
者。無礙解脱。問曰。何以故説等意解脱。答
曰。以少道得故説等意解脱。問曰。何以故説
無礙解脱。答曰。以無量道得故説無礙解脱。
問曰。何以故説無礙解脱不動。答曰。結者能
令動。無礙者因結不動不轉不退。以是故無
礙解脱説不動。謂至竟漏盡者。謂現一切漏
盡。廣説三三昧處。盡廣説大章盡
鞞婆沙論卷第十三



鞞婆沙論卷第十四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中陰處第四十一出阿毘曇結使
揵度人品非次
中陰者。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他意故作此
論。或有欲令有中陰。或有欲令無中陰。鞞婆
闍婆提欲令無中陰。育多婆提欲令有中陰。
問曰。鞞婆闍婆提何意欲令無中陰。答曰。彼
從佛契經欲令無有中陰。五無間罪作已。増
長無間必生地獄中。若以無間生地獄者。是
故無中陰。餘契經説偈曰
    梵志命根盡 未至閻王所
    中無頓止處 必往不可除
若中無頓止處者。是故無有中陰。復更説世
俗喩事。如光如影無有中間。如是若終若生
無有中間。以此契經證故。鞞婆闍婆提説無
有中陰。問曰。育多婆提何意欲令有中陰。答
曰。從契經起。欲令有中陰。彼言。世尊契經
説。三事合故入母胎中。父母共會。母或時滿。
有所堪任香陰已至。若香陰至者。是故有中
陰。餘契經説五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
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至阿迦膩吒。若
説中般涅槃者。是故有中陰。餘契經婆蹉梵
志至世尊所問曰。瞿曇。若是時捨此身已未
至餘處。衆生乘意行。瞿曇。當爾時此衆生依
受何住。沙門瞿曇。爲彼衆生説依受何住。世
尊説曰。婆蹉。若是時捨此身已未生餘處。衆
生乘意行。婆蹉。當爾時彼衆生依受愛住。我
説彼依受愛住。若説衆生捨此身已未生餘
處。衆生乘意行者。是故有中陰。復更説
責事。若言無中陰者。謂從閻浮提終生欝單
越者。彼於此中斷彼間未有而有。若爾者應
無有法而有。莫言有咎。是故有中陰。如是一
説如是二但説有中陰好。問曰。若有中陰者。
此育多婆提云何通。彼鞞婆闍婆提所説契
經證。答曰。此契經證有意可通。問曰。有何意
云何通。答曰。謂佛説契經五無間罪作已。増
長無間必生地獄中者。佛於此契經除餘趣
除餘行。除餘趣者。謂五無間罪作已増長。必
生地獄中不生餘趣。除餘行者。謂五無間罪
要受生報。不受現報不受後報。是謂此契經
意之所通。如汝所説。此契經五無間罪作已。
増長無間必生地獄中者。有此要當具五無
間罪作已増長必生地獄耶。頗有四三二一
生地獄耶。或有。除五更餘罪生地獄耶。頗有
時時五無間罪作已増長即生地獄耶。爲或
住世百歳耶。此契經或有意或無意。但不説
無有中陰。問曰。若爾者如此偈云何通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