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覺智慧相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忍斷結是
見斷。謂智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未知根斷
結是見斷。謂已知根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斷結如方便破石是見斷。謂斷結如方便挽藕
絲是思惟斷。或曰。未見諦見諦時斷結是見
斷。謂已見諦見諦時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大力斷結如摩呵能伽是見斷。謂斷結如履
坏器上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修異智修
異知修異行是見斷。謂斷結時修不異智修
不異知修不異行是思惟斷。或曰。謂向不成
就果斷結是見斷。謂向成就果斷結是思惟
斷。或曰。謂非稍稍斷是見斷。謂稍稍斷結
是思惟斷。或曰。謂堅信堅法斷結是見斷。謂
信解脱見斷。身證斷結是思惟斷。或曰。謂
始起道斷結是見斷。謂數數起道斷結是思
惟斷。或曰。謂斷結攝四沙門果是見斷。謂斷
結或攝三果或二或一是思惟斷。或曰。謂道
斷結不替是見斷。謂道斷結或替不替是思
惟斷。或曰。謂已斷結不退是見斷。謂已斷結
或退或不退是思惟斷。或曰。謂已解脱不復
縛是見斷。謂已解脱或縛或不縛是思惟斷。
或曰。謂已離不繋是見斷。謂已離或繋或不
繋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忍無礙道智解
脱道是見斷。謂斷結時智無礙道智解脱道是
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忍方便道忍無礙道
智解脱道是見斷。謂斷結時智方便道智無
礙道智解脱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四
行修道是見斷。謂斷結時十六行修道是思
惟斷。或曰。謂斷結時縁一一諦修道是見斷。
謂斷結時縁四諦修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
結時一相似修道是見斷謂斷結時相似不
相似修道是思惟斷。或曰。謂斷結時修一三
昧是見斷。謂斷結時修三三昧是思惟斷。或
曰。謂斷結時不住是見斷。謂斷結時或住不
住是思惟斷。餘者無斷。廣説見斷思惟斷無
斷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七



鞞婆沙論卷第八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之一
四諦者。苦諦習諦盡諦道諦。問曰。四諦有何
性。阿毘曇者説曰。五盛陰是苦諦。有漏因是
習諦。數縁滅是盡諦。學無學法是道諦。譬
喩者説曰。名及色是苦諦。行及結是習諦。行
及結滅是盡諦。止及觀是道諦。鞞婆闍婆提
説曰。八苦相是苦是苦諦。餘苦雖苦非苦諦。
當來有愛是習是習諦。餘愛及餘有漏法。雖
習非習諦。當來有愛滅是盡是盡諦。餘愛及
餘有漏法滅雖盡非盡諦。學八種道是道是
道諦。餘學法及一切無學法雖道非道諦。問
曰。如汝説阿羅漢應不成就二諦。習諦及道
諦。不成就習諦者。謂彼當來有愛是習諦。彼
阿羅漢除欲時當來有愛盡也。不成就道諦
者。謂彼學八種道是道諦。彼阿羅漢得果時
捨學八種道。尊者瞿沙説曰。己陰及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諦。但觀
時觀己陰。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
問曰。何以故爾。答曰。謂彼觀是苦此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不能生苦無命。此他陰衆生
數非衆生數。於此己陰生苦。若無此己陰者。
彼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當生何苦。以是故。
彼作此智。生經中設數己陰極生苦。他陰不
如此。因己陰他陰生苦。不因他陰己陰生苦。
以是故觀己陰不觀餘。謂己陰因及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習是習諦。但觀時觀
已陰因。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謂己陰
盡。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盡。彼一切是盡
是盡諦。但觀時觀己陰盡。不觀他陰衆生數
非衆生數盡。謂己陰道及他陰衆生數非衆
生數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諦。但觀時觀己陰
道。不觀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道。如是説者。
謂己陰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彼一切是
苦是苦諦。觀時亦盡觀
問曰。如彼觀時觀苦。彼他陰衆生數非衆生
數不生苦當何觀。答曰。設不生苦。但彼一切
有無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謗欲令
生信。復次何得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不生
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寧不生苦
耶。如是若於上若木若石墮我上者。我寧不
生苦耶。以是故謂己陰及他陰衆生數非衆
生數彼一切是苦。是苦諦觀時盡觀苦相故。
謂己陰因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因彼一
切是習。是習諦觀時盡觀本末故。謂己陰盡
及他陰。衆生數非衆生數盡彼一切是盡。是
盡諦觀時盡觀止相故。謂己陰道及他陰。衆
生數非衆生數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諦觀時
盡觀出要相故。此是諸諦性。已種相所有自
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諦。諦有何義。答
曰。實義是諦義。審義如義不顛倒義不虚義
是諦義。問曰。若實義是諦義者。虚空非數縁
盡亦實亦審。亦如彼何以故不立諦。答曰。謂
法癰癰因離癰能離癰。癰者是苦諦。癰因者
是習諦。離癰者是盡諦。能離癰者是道諦。彼
立諦。彼虚空非數縁盡非癰非癰因非離癰非
能離癰。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刺刺因
離刺能離刺。刺者是苦諦。刺因者是習諦。
離刺者是盡諦。能離刺者是道諦。彼立諦。彼
虚空非數縁盡非刺非刺因非離刺非能離
刺。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病病因離病能
離病。病是苦諦。病因是習諦。離病是盡諦。能
離病是道諦。彼立諦。彼虚空非數縁盡非病
非病因非離病非能離病。是故彼不立諦。或
曰。謂法災患災患因離災患能離災患。災患
者是苦諦。災患因者是習諦。離災患者是盡
諦。能離災患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虚空非數
縁盡非災患非災患因非離災患非能離災
患。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苦苦因離苦能
離苦。苦者是苦諦。苦因者是習諦。離苦者是
盡諦。能離苦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虚空非數
縁盡非苦非苦因非離苦非能離苦。是故彼
不立諦。或曰。謂法陰陰因離陰能離陰。陰者
是苦諦。陰因者是習諦。離陰者是盡諦。能離
陰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虚空非數縁盡非陰
非陰因非離陰非能離陰。是故彼不立諦。或
曰。謂此岸彼岸河筏。此岸者是苦諦。彼岸者
是盡諦。河者是習諦。筏者是道諦。彼立諦。彼
虚空非數縁盡非此岸非彼岸非河非筏。是
故彼不立諦。或曰。彼虚空非數縁盡。無漏故
不攝苦諦習諦。無記故不攝盡諦。無爲故不
攝道諦。或曰。彼虚空非數縁盡。常故非三諦。
無記故非盡諦。或曰。彼虚空非數縁盡。非陰
故非三諦。無記故非盡諦。或曰。彼虚空非數
縁盡。非世故非三諦。無記故非盡諦。或曰。謂
法喜處縁及厭處縁。彼立諦。彼虚空非數縁
盡非喜處縁亦非厭處縁。以是不立諦。或
曰。謂法邪見及無漏見縁是立諦。彼虚空非
數縁盡非邪見亦非無漏見縁。是故彼不立
諦。或曰。謂法是因是果彼立諦。彼虚空非數
縁盡非是因非是果。是故彼不立諦
問曰。若不顛倒義是諦義者。不應顛倒諦所
攝。以顛倒故。答曰。行故相貌故一向顛倒住
故説顛倒。如彼有審實種相。如是諦所攝。或
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諦所攝。如無常計常苦
計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如是説顛倒。問曰。
若不虚義是諦義者。不應虚諦所攝。以虚故。
答曰。姦僞欺誑一向佞諂住故説妄語。如彼
有審實種相。是諦所攝。或曰。如彼有因有果
是諦所攝。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
聞聞言不聞。不分別言分別分別言不分別。
鼻舌身三
情總名也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是説妄語。是謂
實義是諦義。審義如義不顛倒義不虚義是
諦義。問曰。苦有何相。習盡道有何相。尊者婆
須蜜説曰。逼迫相是苦相。本末相是習相。止
相是盡相。出要相是道相。重説曰。已轉成
是苦相。當轉相是習相。離行相是盡相。能離
行相是道相。重説曰。已成輪轉生死是苦相。
當輪轉生死是習相。已離輪轉生死是盡相。
能離輪轉生死是道相。尊者曇摩多羅説曰。
諸尊。處所中作諦相。彼五盛陰堆阜如鐵
團。入三苦依在内雜如鐵團著火中。火入鐵
同火色。觀苦當如是。此苦行所轉結所變易
有所趣連續有。此合會有當觀習諦。中起離
結行不復連續有。此合會有當觀是盡諦。修
習止觀知興衰法有因得盡。此合會有當觀
道諦。是故説諸尊處所中作諦相。如世尊所
説偈
    一諦無有二 謂衆生生疑
    難陀觀諸諦 我説非沙門
問曰。如四諦。何以故佛説一諦無有二。尊者
波奢説曰。一一諦故。世尊説一諦無有二。一
諦者是苦諦。更無二苦諦。一諦者是習諦。更
無二習諦。一諦者是盡諦。更無有二盡諦。一
諦者是道諦。更無有二道諦。是故世尊説一
諦無有二。或曰。一諦者是盡諦。斷多計解脱
意故。異學欲令多有解脱無身無量意淨聚無
想聚。世尊説彼非解非脱非出要非離。唯有
一第一義解脱。謂盡諦是。是謂斷多計解脱
意故。世尊説一諦無二。或曰。一諦者道諦
是。斷多計道意故。異學欲令多有道。不食
臥灰上叉手隨日月服氣食果裸形臥棘上著
弊草衣。世尊説此非道是惡道此不可依非
是人所行惡人所行。唯一第一義道。謂道諦
是。是謂斷多計道意故。世尊説一諦無二。如
世尊所説契經。二諦等諦第一義諦。問曰。云
何等諦云何第一義諦。答曰。等諦者。苦諦習
諦等入此中。謂婦人男子小兒小女。若來若
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第一義諦者。盡諦道
諦。更有説者。等諦者三諦。彼盡亦説如城現
如彼岸。第一義諦者是道諦。更有説者。一切
四諦是等諦。亦第一義諦彼道諦。亦説如
如山。是故一切四諦是等諦。亦第一義
諦。苦諦習諦中等如前所説。婦人男子小兒
小女。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第一義
者。無常苦空非我。因習有縁盡諦中等如所
説。如園觀彼岸城。三耶三佛所説第一義者。
止妙離。道諦等者如所説栰大石山。生
七花成八種水。第一義者。道正趣出要。是故
一切四諦中趣等亦*趣第一義。問曰。若一
切四諦中起等亦起第一義者。彼等應有十
八界十二入五陰第一義。亦應有十八界十
二入五陰。彼等諦第一義諦何差別。尊者
婆須蜜説曰。等諦者是諸法名。第一義諦
諸法性。重説曰。等諦者是俗數。第一義諦
賢聖數。等諦第一義諦是謂差別。問曰。彼
等於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耶。爲非耶。若等於
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者。應有一諦。是第一義
諦無有二諦。若等諦於第一義中非第一義
者。亦應有一諦。是第一義諦無有二諦。作此
論已。答曰。有此等於第一義中是第一。若等
諦於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如來説二不是
眞實。若如來説二眞實者。是故可知等諦於
第一義中是第一義。問曰。若等諦於第一義
中是第一義應有一諦。是第一義諦無有二
諦。答曰。是一諦第一義諦。問曰。若是一諦
一義諦者。云何如來説二諦。答曰。因事故如
來説二諦。若事是等諦。此事非第一義諦。若
第一義諦。此事非等諦。如一痛説四縁。因
縁次第縁増上縁所縁縁。彼雖一痛説四縁。
但若事因縁非此事乃至増上縁。若事増上
縁非此事乃至因縁。如是一痛説六因。相應
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報因所作因。彼
雖一痛説六因。但若事相應因非此事乃至所
作因。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應因。如是
一諦第一義諦。若事等諦非此事第一義諦
若事第一義諦非此事等諦。尊者陀羅難提
説曰。性名等諦。苦諦習諦所攝。如世尊契經
所説。異學梵志梵志有三諦。云何爲三。此異
學梵志梵志作是説。不害一切衆生。若異學
梵志梵志作是説。不害一切衆生。是謂異學
梵志梵志一諦。復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説。
我於他無所爲他於我無所爲。若異學梵志
梵志作是説。我於他無所爲他於我無所爲。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二諦。復次異學梵志梵
志作是説。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若異學梵志
梵志作是説。諸所習法皆是盡法。是謂異學
梵志梵志三諦。問曰。此中云何説梵志云何
諦。答曰。梵志者外。諦者即此三。餘者盡虚
妄更有説者。梵志者此内法。諦者即此三。世
尊説契經斷異學意故。異學自言是梵志。常
逼促他爲齋故。殺牛亦殺羊雞猪。亦殺種種
衆生爲齋故。世尊説逼促他非梵志。謂不害
一切衆生。是第一義梵志。異學自言是梵志。
有所爲故行梵行。爲天女爲天食。世尊説。若
有所爲故行梵行非梵志。謂無所著無所愛
無所爲行梵行。是第一義梵志。異學自言是
梵志。著斷滅計常。世尊説。若著斷滅計常非
梵志。謂諸所習法皆是盡法。是謂第一義梵
志。是謂梵志。此内法諦者即此三。佛説契經
斷異學意故。或曰。此中説三分法身戒身定
身慧身。彼不害一切衆生者是戒身。我不爲
他他不爲我者是定身。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者是慧身。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爾。或曰。
此中説三三昧方便。空無願無相。彼不害一
切衆生者。是空三昧方便。我不爲他他不
爲我者。是無願三昧方便。諸所有習法皆盡
者。是無相三昧方便。或曰。此中説根本三三
昧。空無願無相三昧。彼不害一切衆生者。
是空三昧。我不爲他他不爲我者。是無願三
昧。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是無相三昧。以是
故此中説根本三三昧。如佛契經説。此是已
行正法。所謂廣説四諦。問曰。何以故説已正
行。答曰。謂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是
謂説已正行問曰。云何知。答曰。有佛契經。契
經中有頭陀梵志。到世尊所而説偈言
    我觀世天人 梵志行無積
    我今禮大仙 拔我疑網刺
問曰。此梵志何所説。答曰。彼梵志懈怠。至世
尊所已。沙門瞿曇爲我故修道。令我意中結
盡。世尊爲彼説偈
    我不能脱汝 梵志及餘世
    若知極妙道 汝可度此流
問曰。如來何所説答曰。世尊説。梵志。不因他
修道令汝結盡。若梵志。因他修道汝結盡者。
我在道樹下時一切衆生皆應結盡。我於一
切衆生極有大悲。但梵志。非因他修道令汝
結盡梵志。如己病服藥。非他病得愈。如是梵
志。己有結病服聖道藥。非他結病得愈。如梵
志己服樂己病愈。如是梵志己有結病。服聖
道藥己結病愈。以此契經可知。自行四諦非
因他行。是故説己正行。或曰。不正令入正。是
故説己正行。不正者凡夫是。正者聖道是。令
不正凡夫使入於正道果。是故説己正行。或
曰。正令入正。是故説己正行。正者世間第一
法。正者苦法忍。今正世間第一法使入正苦法
忍。是故説己正行。問曰。何以故聖諦説己正
行。非説界入陰。答曰。謂此聖諦極上受化者
亦極上。説界者爲始行。説入者爲少習行。説
陰者爲己成行。此聖諦一向近法身。謂彼近
見聖諦者。或曰。謂説聖諦取證得果。除結漏
盡非界入陰。以是故聖諦説己正行非界入
陰。問曰。四聖諦者。云何立四聖諦爲種耶。爲
因果耶。爲觀耶。若種者應有三。離苦無習離
習無苦。是一諦盡二道三。若因果者應有五。
如苦有因有果。是二諦道亦有因有果。是四
諦盡諦五若觀者應有八。前觀欲界苦。後觀
色無色界。前觀欲界行因。後觀色無色界。前
觀欲界行盡。後觀色無色界。前觀欲界行道。
後觀色無色界。作此論已。答曰。因果故便立
四諦。問曰。若爾者應有五。如苦有因有果。彼
一切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輪轉生
死習趣道。如是道有因有果。彼一切苦盡趣
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輪轉生死盡趣道。云
何因果故立四諦。答曰。因三事。有漏無漏故
因果故誹謗信故。此四聖諦二種有漏無漏。
有漏者有因有果。謂有漏因彼立一諦習諦
是。謂有漏有果立二諦苦諦是。無漏種者亦
有因有果。謂無漏有因有果者。立一諦道諦
是。謂無漏有果無因者。立二諦盡諦是。問曰。
謂無漏種有因有果。何以故立一諦非二。答
曰。誹謗信故此苦有二種。謗無苦無習。如此
中二種謗。應當發二種信。彼道謂有因有果。
彼一切同一謗無有道。如同一謗如是應當
發一信。是謂因三事有漏無漏故因果故誹
謗信故立四聖諦。更有説者。亦因觀故立四
聖諦。謂欲界苦及色無色界苦。彼一切同一
觀逼迫一相故。謂欲界行因。及色無色界行
因。彼一切同一觀本末一相故。謂欲界行盡。
及色無色界行盡。彼一切同一觀一止相故。
謂欲界行道。及色無色界行道。彼一切同一
觀一出要相故。是謂同一觀故立四聖諦。問
曰。云何四聖諦爲善根聖耶。爲無漏聖耶。爲
聖所成就耶。若善根聖是聖諦者。便有二諦
善盡諦道諦。二諦三種善不善無記。苦諦
習諦是。若無漏聖是聖諦者。便有二無漏
盡諦道諦。二有漏苦諦習諦。若聖所成就是
聖諦者。非聖亦成就。如所説。誰成就苦諦
習諦。答曰。一切衆生。作此論已。答曰。聖所
成就是故聖諦。問曰。如非聖亦成就。如所説。
誰成就苦諦習諦。答曰。一切衆生。答曰。謂成
就一切四聖諦。彼是聖。非聖者雖有成就。但
不成就一切四聖諦。是故不説聖。問曰。彼
聖亦不成就四聖諦。謂具縛入苦法忍中。答
曰。少一時項於彼上生苦法智已。成就一切
四聖諦。或曰。此是聖所諦聖所知聖所見聖
所了聖所觀聖所覺。是故説聖諦。或曰。謂得
聖戒是聖。彼聖有此諦。是故説聖諦。或曰。謂
得聖財是聖。彼聖有此諦。是故説聖諦。或曰。
謂聖得止觀是聖。彼聖有此諦。是故説聖諦。
或曰。謂得聖印是聖。彼聖有此諦。是故説聖
諦。尊者僧伽婆修説曰。彼時凡人共聖人
諍。凡人説此是我。聖人説此非我。凡人説此
是樂。聖人説此是苦。凡人欲令無因不正因。
聖人欲令有因正因。彼共諍便至世尊所。到
已如此義白世尊。世尊説。如聖所説。此是聖
所諦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觀聖所覺。
問曰。如汝説一切洹沙三耶三佛説聖諦。一
切皆有諍耶。此者不論。如是好如前所説。聖
所諦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觀聖所覺。
是故説四聖諦。云何四。苦聖諦苦習聖諦苦
盡聖諦苦盡道聖諦。苦聖諦云何。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
略言之五盛陰苦。彼生苦者。因一切苦故。老
苦者少壯變故。病苦者境界斷故。死苦者大
憂悲故。怨憎會苦者一切厭惡故。愛別離苦
者所念相違故。所求不得苦者不從願故。略
言之五盛陰苦者衆苦依故。復次生苦者起
苦故。老苦者容色敗故。病苦者一切不堪故。
死苦者多煩惱熱故。怨憎會苦者見不善故。
愛別離苦者善見相違故。所求不得苦者善望
意斷故。略言之五盛陰苦者彼一切苦依。此
轉非不依。是故説略言之五盛陰苦。問曰。如
五盛陰亦廣苦。何以故世尊説略言之五盛
陰苦。答曰。如是略亦苦廣亦苦。但多苦故。世
尊説略言之五盛陰苦多苦患故。如彼賊
屏處呵責衆中亦呵責。用多過故。如是五盛
陰略亦苦廣亦苦。但世尊説略言之五盛陰
苦多苦患故。問曰。陰中有樂耶無樂耶。若陰
中有樂者。何以故世尊説苦諦無説樂諦。若
陰中無樂者。摩訶男契經云何通。彼所説摩
訶男。若色一向是苦者非樂。樂喜長養離樂。
摩訶男。非是因衆生著色。此衆生不應著色。
摩訶男。若痛想行識一向是苦者非樂。樂喜
長養離樂。摩訶男。非是因衆生著識。此衆生
不應著識。摩訶男。如色非一向苦樂樂喜長
養不離樂。摩訶男。是因衆生著色。以是故衆
生著色。摩訶男。如痛想行識非一向苦樂是
樂樂喜長養不離樂。摩訶男。是因衆生著識。
以是故衆生著識。復次説三痛。樂痛苦痛不
苦不樂痛。苦陰中無樂者。此二經云何通。
作此論已。有一説者。陰中有樂。問曰。若陰中
有樂者。摩訶男契經善得通。此經云何通。何
以故説苦諦不説樂諦。答曰。雖陰中有樂但
少。以少故立苦分中。猶如毒瓶一渧蜜墮中
不因一*渧蜜故毒瓶。得名蜜瓶。但毒多故名
爲毒瓶非蜜瓶。如是雖陰中有樂但少。以少
故立苦分中。更有説者。陰中無樂。問曰。若陰
無樂者。此經若爲通。以是故説苦諦不
説樂諦。摩訶男契經云何通。答曰。此説是俗
數亦説聖數。如俗數者陰中可有樂。如彼行
疲小息便言樂。寒小得熱便言樂。熱得少涼
便言樂。飢少得食便言。樂渇少得飮便言樂。
如聖數者如是陰中無樂。如聖觀地獄中。界
入陰熾然。至第一有亦爾。如是俗數陰中有
樂。聖數陰中無樂。云何苦習愛習聖諦。謂此
愛當來有喜欲倶愛樂彼有。問曰。如阿毘曇
所説。習諦云何有漏縁。何以故佛世尊一切
有漏種。獨當來有愛立習諦耶。答曰。此愛施
設習時攝受種。是故佛一切有漏種。一當來
有愛立習諦。如思施設行時攝*受種。是故佛
一切相應不相應行陰中。一思立行陰。如是
此愛施設習時攝*受種。是故佛一切有漏種。
一當來有愛立習諦。或曰。謂愛過去當來現
在苦説根本。如所説。此愛過去當來現在苦
因根。將本作縁有習等起。或曰。謂愛數數轉
苦時増上主。如所説偈
    如樹根不拔 斷截還復生
    不拔愛根本 數數還受苦
謂愛數數轉苦増上主以故爾。或曰。謂説愛
如母。如所説偈
    愛中生士夫 彼心馳趣向
    衆生入生死 受苦甚恐怖
謂愛説如母以故爾。或曰。謂愛男種女種生
長養。謂此衆生趣向東西南北。以供養父母
及妻子奴婢。一切皆由愛故。如此鳥從一山
谷殺虫還以養子。一切皆由愛故。謂愛男種
女種生長養以故爾。或曰。謂愛衆生數非衆
生數生長養。謂此衆生畜象馬駝牛驢騾猪
羊奴婢。金銀瑠璃&T027012;馬瑙珊瑚虎珀。謂愛
衆生數非衆生數生長養以故爾。或曰。謂愛
數數微細行。如削
刀削物不覺。如是此愛
數數微細行。行時不可覺以故爾。或曰。謂愛
無厭足。如人飮醎水飮已増渇。如是衆生未
除欲。若得境界已増益其愛。謂愛無厭足以
故爾。或曰。謂難捨不可除。如人爲二羅刹所
持。一爲母形。二爲己形。謂己形者彼易防護。
謂母形者不可防護。如是衆生未除欲者。多
爲二結所持。愛及瞋恚。恚者如己形此易防
護。愛者如母形不可防護。謂愛難捨不可除
以故爾。或曰。謂愛説如羅刹。如羅刹見商人
船壞而往問訊。善來諸賢。善來大仙人。此間
園觀快樂無極。宮舍可樂此多諸珍寶。種種
具足盡持相與。可共我等娯樂此間。如彼各
隨所欲然後斷其命根而食之。食彼人時若
有餘殘髮毛爪齒。盡取食之無有遺餘。食彼
人時血*渧墮地。以指爪掴而食之。如是此愛
因時和顏悦色。果時便異斷慧命根。墮地獄
中極受惡苦。謂愛説如羅刹以故爾。或曰。謂
愛潤漬相著。此愛潤漬著衆生不至涅槃。如
蠅膠著蜜瓶。及濕牛皮力不能飛。如是此衆
生愛所潤漬著無力至涅槃以故爾。或曰。謂
此愛起生死蠱道。如有水處彼能起*蠱道。
如是愛起生死*蠱道。以故爾。或曰。謂愛性
壞散。有爲能合會。如以水合會性散壞沙如
是此愛性壞散。有爲能合會以故爾。或曰。謂
愛潤漬一切生死不萎乾。如水潤漬一切藥
草樹木不萎乾。如是愛潤漬一切生死不萎
乾。以故爾。或曰。謂愛潤漬識種子生有萌芽。
如水漬種子萌芽得生。如是愛潤漬識種子
生有萌芽以故爾。或曰謂愛若意中著。彼餘
結皆著。如衣有膩塵垢染著。如是此愛謂意
中著。彼餘結皆著以故爾。或曰。謂愛若意中
樂。彼餘結皆樂。如有水處蝦蟇魚樂中。如是
謂愛若意中樂。彼餘結皆樂以故爾。或曰。謂
愛受三有種名。彼初者名爲愛種。廣者名爲
受種。已滅者名爲無明種。謂愛受三有種名
以故爾。或曰。謂愛説如羅網説水説灑。如
所説比丘。我當爲説愛羅網水灑。謂此衆生
所纒裹陰蓋覆弊以故爾。或曰。謂説不可計
如所説
    本有斯一愛 此愛便有二
    愛爲連鉤鎖 彼愛不可計
謂説愛不可計以故爾。或曰。謂愛説廣如所
説偈。問曰
    廣無過於地 深無能踰海
    高無出須彌 力無勝那延
佛答偈曰
    廣無過於愛 腹爲難可滿
    憍慢最増上 大士無勝佛
或曰。謂愛染汚一切正受増上主。如阿毘曇
所説。味相應初禪。當言入味耶。當言起味耶。
答曰。若味是入已味是起。味相應乃至有想
無想處。當言入味耶。當言起味耶答曰。若味
是入已味是起。謂愛染汚一切正受増上主
以故爾。或曰。謂依愛於母胎有所依。因父母
不淨便有精以故爾。或曰。謂愛持去狂愚如
羅刹女。如所説。伽彌尼持去者是愛。以故
爾。或曰。謂愛當來有依欲令得當來身樂欲。
樂欲已願求。願求已便轉成。以故爾。或曰。謂
愛界斷地斷種斷根斷。以故爾。或曰。謂愛盛
一切結以故爾。或曰。謂愛爲首説十法。如所
説阿難。因愛求因求利因利計。挍因計挍欲
因欲著因著慳不捨因慳不捨家因家守。因
守故阿難便知。便知有刀杖。因有刀杖便鬪
諍。諛諂欺誑妾言意中便生無量不善法。以
是故佛契經。一切有漏種獨一當來有愛立
習諦。愛盡苦盡聖諦云何。謂此愛當來有
喜欲倶無餘斷捨吐盡無欲滅止沒。問曰。如
此亦習盡何以故世尊説苦盡不説習盡。答
曰。應説如説苦盡習盡亦爾。若未説者是世
尊有餘言。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義。或
曰。爲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説苦盡。如是
受化者聞已欲得盡。彼作是念。彼盡極妙。謂
離此弊惡苦。以是故佛契經説苦盡不説習
盡。苦盡道聖諦云何。謂八聖道。是正見正志
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問曰。如此
習盡道。何以故説苦盡道不説習盡道。答曰。
應説如説苦盡道。説習盡道亦爾。若未説者。
是世尊有餘言。此現義義門義略義度當知
義。或曰。彼習此中已説。謂離習無有苦。離苦
無有習。已説苦盡道。當知已説習盡道。或曰。
爲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説苦盡道。如是受
化者聞已欲得道。彼作是念。彼道極妙。謂能
斷此弊惡苦以故爾。或曰。不受苦時現道功
故。彼道問其義。能令因不作因耶。能令果非
果耶道義。答曰。我不能令因不作因。不能令
果非果。但所因及縁生苦者。彼縁彼因要當
壞。彼更不復受苦。更不復與苦相續。更不復
與苦作因。是謂不受苦現道功故。以故爾。或
曰。斷誹謗故説苦盡道。謂七歳八歳得阿羅
漢果。於彼上或百歳在生死中多受苦。世間
者誹謗彼道。何所能而令彼受爾所苦。世尊
説謂道所應爲已爲斷當來苦。壽盡已更不復
受苦。更不復連續苦。更不復與苦作因。是謂
斷誹謗故佛契經説苦盡道非説習盡道。如
世尊契經説。謂無量種諸善法和合。彼一切
盡攝入四聖諦。四聖諦者於彼説第一。謂攝
故。諸野衆生足一切盡攝入象足中。象足者
於彼説第一。謂廣大故。是故諸無量種善法
和合。彼一切盡攝入四聖諦。四聖諦者於彼
中説第一。謂攝故。問曰。設使有三聖諦有爲
和合。彼盡諦無爲云何和合。答曰。假使不和
合。但攝故名爲和合。或曰。此説得故。雖彼盡
諦不和合。但彼得是和合。是謂得和合故説。
或曰。和合説二有和合起和合。此三諦二和
合。有和合起和合。彼盡諦起和合。但有和
合。是謂有和合。故如世尊契經説。慧根當
何所觀。四聖諦是。問曰。爲攝故説。爲縁故
説。若攝故説者。不應慧根攝四聖諦。亦非四
聖諦攝慧根。若縁故説者。是一切法縁。作此
論已。答曰。非攝故説。亦非縁故説。問曰。若
不爾者此云何。答曰。因事故。此慧根事。得四
聖諦増上主。是故世尊説。慧根何所觀四聖
諦是。如信根事得四不壞信増上主。是故世
尊説。信根何所觀。四不壞信是。精進根事於
四意斷増上主。是故世尊説。精進根何所觀。
四意斷是。念根事於四意止増上主。是故世
尊説。念根何所觀。四意止是。定根事於四禪
増上主。是故世尊説。定根何所觀。四禪是。如
是此慧根於四聖諦増上主事。是世尊説。慧
根何所觀。四聖諦是。云何四。謂苦聖諦習盡
道聖諦。問曰。如前因後果。何以故世尊前説
苦後説習。答曰。此苦麁是故以前説。習細是
故後説。如人前學射箕泥團草朿。然後能射
著毛不僻錯。如是此苦麁彼學已然後觀習
細。問曰。如前修道然後盡作證。何以故。世尊
前説盡作證後説修道。答曰。謂觀盡觀道隨
順。問曰。云何觀盡觀道隨順。答曰。彼行者前
盡作證已。然後求道。當以何道得至涅槃。如
人欲進路時。問他人士當示我道。彼還問欲
至何所。曰我欲至某城。彼曰。此是道已知。彼
城説道易。如是若前説道後説盡。便不知趣
何道。如前説盡後説道。已知盡便修道易。或
曰。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諦癡。然後道道縁現
在前。謂除道諦癡。如人先見他面不自見面。
以明淨鏡自照其面。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
前除三諦癡。後道道縁現在前。謂除道諦癡。
以是故世尊前説盡後説道。問曰。如前斷習
後知苦。何以故世尊前説知苦後説斷習。答
曰。欲拔苦根本故。如樹前執持枝葉後斷其
根易。如是生死樹前知苦已後斷習易。以故
爾。或曰。謂此觀苦能來觀習。觀習已能來觀
盡。觀盡已能來觀道。不可以不觀苦而觀習
盡道。或曰。謂苦慧能來習盡道慧。不可以不
起苦慧能起習盡道慧。或曰。謂觀苦觀習盡
道方便門依。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
觀。或曰。謂觀苦觀習盡道。因根將本作縁有
習等起。不可以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或
曰。謂觀苦習盡道生持等持増長養。不可以
不起苦觀能起習盡道觀。或曰。謂苦癡能執
持習盡道癡。不可以不除苦癡能除習盡道
癡。或曰。謂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不可
以苦不癡能令習盡道不癡。尊者波奢説曰。
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然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
聖八道種。如人身中生癰極苦痛膿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從何生。觀知或風寒熱。云何令
無安隱處。云何至安隱。或服藥吐下或破。如
是彼行者觀五陰如癰已後求因。此從何生。
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
八聖道種。復次行者觀五陰如患已後求因
此從何生。觀從習生。云何令無。謂滅盡涅槃。
云何至。謂八聖道種。如人有兒作賊凶暴隨
惡知識。後求因誰壞我兒。觀從惡知識生。誰
能制之。觀善知識是。如是彼行者觀五陰如
患已後求因。此從何生。觀從習生。云何令無。
謂滅盡涅槃。云何至。謂八聖道種。以是故彼
行者前知苦已後斷習。斷習已次盡作證。盡
作證已後修道。以是故前説苦後説習盡道
鞞婆沙論卷第八



鞞婆沙論卷第九
 阿羅漢尸陀槃尼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之餘
如世尊契經説。當知苦如阿毘曇説如以智
知一切法。何以故世尊説獨説知苦。答曰。觀
時故此説二種時。觀時分別時。如觀時如是
佛契經説。當知苦如分別時。如是阿毘曇説
以智知一切法。復次説二種隨順。觀隨順分
別隨順。如觀隨順如是佛契經説。當知苦如
分別隨順。如是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或
曰。一向無漏知。故佛契經説。當知苦有漏無
漏知故。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如有漏無
漏。如是諍不諍世間出世間。住依欲出一要
如是盡當知。或曰。知俗數故此説二種知。知
俗數知第一義數。如知俗數。如是佛契經説。
當知苦如知第一義數。如是阿毘曇説以智
知一切法。云何知俗數。當知苦果是。當斷習
者除一切結是。是謂俗數。云何第一義數。謂
一切徳是離一切結盡作證。能除一切世間
根本是修道。尊者婆奢説曰。如世尊説。當
知苦如阿毘曇説以智知一切法。何以故世
尊説當知苦。答曰。斷生死根故。世尊説當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