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鞞婆沙論 (No. 1547_ 尸陀槃尼僧伽跋澄譯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此生至竟不現在前。或曰。七生處故。生生
處者。欲界六天及人。此中須陀洹應生。是故。
七生處故。或曰。彼八生空無聖道故。若須陀
洹至八有者。彼見諦已爲非見諦。得果已爲
非得果。等行已爲非等行。得聖人已爲是凡
人。無説有咎。以是故須陀洹不至八有。或曰。
世間中現事故。世間中現事者。至七世名爲
親。若至八非親。如是若須陀洹至八。於
沙佛法中遠離他不親。無説有咎。以是故須
陀洹不至八。若須陀洹極滿天上七生人間
七。彼中説。是但須陀洹有差降七生天上人
間六天上六人間五天上五人間四天上四人
間三天上三人間二天上二人間一。但須陀
洹極滿天上七人間七。彼中説。是若極七生
有是須陀洹。問曰。彼七何處滿。或有説者。若
身得須陀洹果。彼身於七中。或有説數。或有
不説數。謂有説數者。若天上得果人間般涅
槃。人間得果天上般涅槃。謂有不説數者。若
天上得果天上般涅槃。人間得果人間般涅
槃。如是説者。若身中得須陀洹果。彼身於七
中不數。何以故。答曰。若彼身中得須陀洹果
者。彼身中陰凡夫時。若此身於七中數者。應
有二十七。不應二十八。若爾者。與施設所
説相違。彼所説彼二十八有。往生後有。後
後得身。得無漏道。用盡餘結。無説有
咎。是彼身於七中不數。問曰。極七生有須陀
洹。於六生中聖道現在前耶。不現在前耶。若
現在前者。何以不般涅槃。若不現在前者。彼
意應無聖道。作此論已。有一説者現在前。問
曰。何以不般涅槃。答曰。彼行樂世間行力故
不般涅槃。問曰。極七生有須陀洹極滿七。佛
未出世。彼爲白衣般涅槃爲云何。答曰。不然。
彼定出家般涅槃。彼如是若五百若千辟支
佛。住仙人窟中。本盡爲聲聞。是故説極七
生有。七生天上人間者。從天至人從人至天。
如人從園至園從節會至節會。彼亦如是。從
天至人從人至天。是故説七。天人往生者。往
謂中陰。生謂本有。是故説往生。信苦邊者。問
曰。苦邊者。當言中當言外。若言苦中應無苦
邊。若苦外者世間現事云何通。如金籌初亦
金中亦金後亦金。如是須陀洹初亦苦中亦
苦後亦苦。云何有苦邊。作此論已。有一説
者。阿羅漢最後陰是苦邊。或有説者。滅盡涅
槃是苦邊。問曰。若阿羅漢最後陰是苦邊者。
云何有苦邊。答曰。如是有苦邊。謂更不受苦。
更不結著苦。更不與苦作縁。問曰。若滅盡涅
槃是苦邊者。譬喩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通。此
亦非契經非律非阿毘曇不可以世間喩壞
賢聖語。世間事異賢聖事異。作苦邊者。苦謂
之五盛陰。彼是邊最邊後邊。是故説作苦
邊。廣説三結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一








鞞婆沙論卷第二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三不善根處第二
三不善根者。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
三不善根有何性。答曰。貪不善根者。欲界愛
五種六識身。恚不善根者。恚有五種六識身。
癡不善根者。欲界無明盡有四種。見習見盡
見道思惟所斷。見苦斷癡種少所入。問曰。何
以故。答曰。謂此有十種。五見相應疑愛恚慢
相應。不共有十。於中八種立不善根。二種不
立。欲界身見邊見相應也。問曰。因者説是根。
彼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一切不善法因。彼
何以故不立不善根。答曰。謂性不善。亦一切
不善法因。彼立不善根。此欲界身見邊見相
應無明。雖一切不善法因。非性不善。問若
爾者爲云何。答曰。無記是。是故説欲界無明
盡四種見盡見道思惟所斷。一種少所入見
苦斷也。六識身相應。此十五種三不善根性。
此是三不善根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
已當説行。何以故説不善根不善根義云何。
尊者婆須蜜説曰。生義養義増義不善根義。
重説曰。長義受義滿義不善根義。重説曰。因
不善義是不善根義。重説曰。轉不善義是不
善根義。重説曰。順不善義是不善根義。重説
曰。受不善義是不善根義。尊者曇摩多羅説
曰。諸尊處所中種不善法轉順受。是故説不
善根義。問曰。若因不善義是不善根義者。前
生不善五陰後生不善五陰。亦是因前生十
惡行。後生十惡行。亦是因前生四十四不善
使。後生*四十四不善使。亦是因意故時無
量不善。何以故説三不善根。答曰。佛世尊法
眞諦。餘眞不能過上者。彼盡知法相。定知定
行。有不善根相者立不善根。無不善根相不
立不善根。尊者瞿沙説曰。世尊覺此隨彼力
隨重重彼隨彼近。此三不善根一切不善法
因。非餘不善法。或曰。謂一切不善法首在前
主將法故。此力故一切不善法轉。或曰。謂一
切不善法因根。導本所作縁等有習等起。於
中因種子法故。根堅法故。或曰。謂一切不善
法來持等持生養増。是故説不善根。或曰。謂
功徳怨家。問曰。此中何功徳。答曰。三善根是。
問曰。此何近不親怨家。答曰。三不善根是。或
曰。如守門人不令入門。住守門法故。或曰。謂
三善根相違。於中貪不貪相違。恚不恚相違。
癡不癡相違。或曰。謂説行本如所説出中
阿含
藍此三行本習。迦藍貪行本習。迦藍恚癡行
本習。或曰。謂各各相生各各相轉。如所説從
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恚。從恚生愛。於中
無明。或曰。説相違相違不相違相違故。衆生
多起鬪諍縛。謂天阿須倫往共鬪。婆羅他
摩訶婆羅他
羅摩
羅叉那
爲私陀故

阿詶那
爲彼一女故。殺十八姟人。何以
故。答曰。不相違相違故。不相違者愛。相違者
恚。問曰。何以故不説癡。答曰。於中已説。若
彼智者天境界故不作此惡。何況人間惡欲
故。人爲國故爲宮故爾所惡。何況園田作爾
所惡。何況長者爲糞掃故作。於春時多起鬪
諍縛。是故説謂不相違相違。以此故爾。或曰。
謂三痛所使。如所説樂痛中貪使所使。苦痛
中恚使所使。不苦不樂痛中癡使所使。問曰。
如此中一切所使。答曰。多故樂痛中多貪所
使。苦痛中多恚所使。不苦不樂痛中多癡所
使。貪因樂痛中起已。即彼樂痛中受根已。増
不善五陰。増不善五陰已。多起惡行。多起惡
行已。生死中多受苦。恚因苦痛起。彼於苦痛
中受根已増不善五陰。増不善五陰已。多起
惡行。多起惡行已。於生死中多受苦。癡因不
苦不樂痛起。彼於不苦不樂受根已。増不善
五陰。増不善五陰已。多起惡行多起惡行已。
於生死中多受苦。是故説謂此三痛所使。以
此故爾。或曰。謂五種六識身使性。能起身行
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五種者。見苦斷至思
惟斷。六識身者。眼識相應乃至意識相應。使
性者。貪者欲使。恚者不可使。癡者無明使。能
起身行口行者。爲貪故作身行口行。爲恚癡
故作身行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者。如施設
中所説。若斷善根彼云何斷以何行。答曰。有
一人性欲重恚重癡重。彼欲重恚重癡重故。
難語難教難解難脱。是故説謂五種六識身
使性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彼立
作不善根。問曰。如邪見能斷善根。彼何以
故不立不善根中。答曰。方便堪任増上力。一
切善惡多用方便力。非堪任作。有説者如菩
薩。見世間生老病死苦盲無將導。始發無上
正眞道意。於中初意最勝。不退轉不移動。於
此上三阿僧祇作行。不後得盡智無生智。當
來修三界善根。或曰。彼邪見若斷善根。彼一
切是不善根力。若彼不善根。令善根薄穿
少力。然後彼邪見斷善根。或曰。謂彼斷
善根時轉不轉。貪者轉恚者不轉癡者轉不
轉。彼邪見能不轉非轉。以是故爾。或曰。此前
已説謂五種。彼邪見非五種是四種。非六識
身是意識。雖有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何以
故。答曰。無有見斷結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
時不多方便。彼邪見最後時用。謂彼邪見離
此聚。以是故不立不善根中。謂此五陰離不
善根中。彼亦離此聚色陰。非五種非六識身
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
便。痛陰想陰識陰。彼相應行陰。謂彼離結。
是五種六識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
善根時不多方便。不相應行陰五種。非六識
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
便。結中五見及疑。非五種非六識身。雖有
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
慢五種非六識身。雖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
斷善根時不多方便。餘説十纒。瞋纒不語纒
睡纒眠纒調纒悔纒無慚纒無愧纒慳纒嫉纒。
於中瞋不語非五種。非六識身非使性。不能
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眠五種非
六識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
不多方便。睡調。此二五種六識身非使性。不
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無慚無
愧。此二五種六識身非使性。能起身行口行。
斷善根時多方便。慳嫉。此二非五種非六識
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
方便。憤依誑諂高害。此一切説是結。垢依結
非根本結。謂五種六識身使性。能起身行口
行。斷善根時多方便。彼立不善根。若離此聚
中彼不立不善根。或曰。謂此三不善根能起
十惡行。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問曰。云何此
三不善根能起十惡行。起十惡行已生十惡
道。答曰。佛説契經殺有三種。貪故恚故癡故。
至邪見三種。貪故恚故癡故。阿毘曇亦説。謂
此三不善根一切不善法因根。導本作縁有
習起。如是三不善根能起十惡行。問曰。云何
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答曰。佛説契經習殺
生修多修。生地獄畜生餓鬼中。若來生人中
短壽。阿毘曇亦説。習増上殺修多修。生大阿
鼻泥犁中。於中減於中軟。生熱地獄大熱地
獄叫喚大叫喚想黒繩等活地獄。生畜生餓
鬼中。如是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中。是故説
三不善根。或曰。謂彼亦説増亦説薄。如所説
云何増欲増恚増癡。答曰。因軟欲故便有中。
因中便有増。因軟恚故便有中。因中便有増。
因軟癡故便有中。因中便有増。如是増欲増
恚増癡。問曰。云何欲軟恚軟癡軟。答曰。増上
欲薄便有中。中薄便有軟。増上恚薄便有中。
中薄便有軟。増上癡薄便有中。中薄便有軟。
如是欲薄恚薄癡薄。是故説。謂彼亦説増亦
説薄。以故爾。或曰。謂彼退時多因多縁。如所
説若比丘比丘尼。自觀増欲恚癡。比丘比丘
尼當知我於善法中退。世尊説此是退。是故
説。謂彼退時多因多縁。以故爾。或曰。謂説結
礙。如所説云何結障*礙。答曰。若衆生性
欲重恚重癡重。彼性欲恚癡重故。難教難語
難解難脱。是故説結障*礙。以故爾。或曰。此
現門略度。若有爾所不善根。或欲分恚分癡
分。如彼契經説。婆羅門若有二十一結染著
意。彼必生惡道趣泥犁中。説者尊者曇摩多
羅説。此契經中一切結立三分。爾所欲恚癡
分。若説欲當知已説欲分。若説恚癡當知已
説恚癡分。如欲恚癡分。如是親分不親分親
不親分。益分不益分益不益分。樂分不樂分
樂不樂分。盡當知。是故説現門略度。或曰。
謂説内垢。如所説欲是内垢。恚癡是内垢。如
内垢者。如是内不親怨敵盡當知。或曰。謂説
塵。如所説欲是塵恚癡是塵。如塵如是。垢穢
大刺毒刀盡當知。以是故立三不善根。問
曰。此結云何行。答曰。若意中行欲此中無
恚。若恚無欲。此二要有癡。問曰。何以故。若
意中行欲此中無恚。若恚無欲答曰。性相違
故。貪性喜恚性憂。貪身長養受。恚身不長養
受。貪身軟安隱縁中不礙。軟安隱者。若貪現
在前一切身軟。縁中不*礙者。若意中染著
受。長夜親不厭。恚身不軟不安隱縁中*礙。
不軟不安隱者。若恚現在前一切身不軟。縁
中*礙者。若意中恚現在前。眼不喜有所視。
是謂性相違故。若意中行欲。此中無恚。若恚
無欲。此二要有癡。此三不善根説五種六識
身。問曰。何以故。三不善根説五種六識身。答
曰。若此有見斷非思惟者。彼思惟斷不善心
應非根。若思惟非見斷者。彼見斷不善心應
非根。若有五識身非意識者。謂彼意識不善
心應非根。若有意識非五識者。謂彼五識不
善心應非根。一切不善心中此三不善根。是
根或二或一。貪相應不善意有二根。貪及彼
相應無明。恚相應不善意有二根。恚及彼相
應無明。離此已諸不善意。彼盡是一根無明。
是此説多有根。身見法根。世尊法根。欲法根。
不放逸法根。性根説一切法。問曰。何以故説
身見法根。答曰。計我故。計我已生六十二見。
以故爾。問曰。何以故説世尊法根。答曰。説故
誰説染著清淨縛解輪轉出要佛也。以故爾。
問曰。何以故説欲法根。答曰。欲得善法。欲得
者彼得善法。不欲得者彼不得善法。以故爾。
問曰。何以故説不放逸法根。答曰。堅持善法
故。不放逸者。彼能堅持善法。放逸者。彼堅持
善法已便失。況能更堅持。問曰。何以故説性
根一切法。答曰。不捨自己種故。問曰。如汝説
無爲中亦應有根。彼亦不捨己種。答曰。若無
爲中有根者無在。彼亦不捨己種。以故無在
更有欲。治此咎故説。性根者與因故。問曰。云
何與因。答曰。前生後生因。問曰。如汝説苦法
忍應無根。何以故。彼他不與自然因。答曰。彼
苦法忍雖他不與自然因。而彼與他彼涅槃。
他不與因。亦不與他因。彼云何性根與因故
此不論。如是説性根者。不捨己種故。以是故
説性根一切諸法。廣説三不善處盡
  鞞婆沙三有漏處第三
三有漏者。欲有漏恚有漏癡有漏。問曰。漏
有何性。答曰欲有漏性四十一種。愛五恚五
慢五疑四見十二十纒。此四十一種欲有漏
性。問曰。身惡行口惡行煩惱性耶。非煩惱性
耶。若煩惱性者。此欲有漏中何故不説。若非
煩惱性者。施設所説云何通。彼中説身惡行
口惡行。非結非縛非使。是煩惱非纒當
捨滅。因生苦故。作此論已説曰如煩惱性。問
曰。若爾者。此欲有漏中何故不説。答曰。應説
此身惡行口惡行立欲有漏中。應作四十三
種欲有漏性。若不説者是略言。更有説者如
非煩惱性。問曰。以是故欲有漏中不説。彼施
設云何通。答曰。此施設所説應爾。身惡行口
惡行非結非縛非使非煩惱非纒。當棄捨滅。
因生苦故應爾。問曰。若不爾者何意。答曰。彼
雖非煩惱性。爲煩惱所煩惱。是故説煩惱。問
曰。彼非結性爲結所繋。何故不説結。非縛性
爲縛所縛。何故不説縛。非使性爲使所使。何
故不説使。非纒性爲纒所纒。何故不説纒。答
曰。應説若未説者是略言。或曰。現二門二略
二度二炬二明二光二數。如彼非煩惱性爲
煩惱所煩惱。是故説煩惱。如是彼非結性爲
結所繋。亦應説結。非縛性爲縛所縛。亦應説
縛。非使性爲使所使。亦應説使。非纒性爲纒
所纒。亦應説纒。若彼非結性爲結所繋而不
説結。非纒性爲縛所縛而不説縛。非使性爲
使所使而不説使。非纒性爲*纒所纒而不
説纒。如是彼非煩惱性爲煩惱所煩惱。亦不
應説煩惱。是故説現二門至二數。有有漏性
五十二種應加睡調
五十四也
愛十。色界五。無色界五慢
十。色界五。無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
四。見二十四。色界十二。無色界十二。此五十
二種有有漏性。無明有漏性十五種。欲界五
色界五無色界五。此十五種無明有漏性。此
百八種三有漏性。彼亦名百八種煩惱。是謂
三有漏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
行。何以故説有漏。有漏有何義。答曰。留住義
是有漏義。漬義是有漏義漏義是有漏義。増
上主義是有漏義。持義是有漏義。醉義是有
漏義。留住義是有漏義者。衆生以何留住欲
界。衆生以何留住色無色界有漏也。漬義是
有漏義者。如漬種子而生萌芽。如是衆生爲
結所漬生有萌芽。漏義是有漏義者。如漏
水漏。如乳房出乳。如是衆生六入門中常結
漏。増上主義是有漏義者。如人爲人増上主。
不得令衆生東西南北自在。如是衆生結爲増
上主。不得越界趣輪轉生死。持義是有漏義
者。如人爲非人所持。不應説而*説。不應語
而語。不應取而取。不應盜而盜。如是衆生爲
結所持。不應説而説。至不應盜而盜。醉義是
有漏義者。如人飮根酒莖酒葉酒華酒果酒。
醉失慚愧不知事非事。如是此衆生結酒所
醉。失慚愧不知事不事。是故説留住義漬義
漏義増上主義持義醉義是有漏義。問曰。若
留住義是有漏義者。行亦留住衆生在生死
中。如所説二因二縁生死行及結行結。是生
死種子不斷不破不除不沒。復次若七歳八
歳得阿羅漢果。於彼上至百歳。住生死中受
無量苦。頭痛身熱乃至四百四病。彼一切結
盡。但因行故住生死中。如因行故。衆生住生
死中者。何以故。立結有漏中而不立行。答曰。
此結是行本。不可以不斷結而斷行。或曰。彼
因結故而起行。無結受報。如人以泥團摶壁
乾亦不墮。因本故。如是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或曰。結盡般涅槃。非行盡阿羅漢。
行住如須彌。而阿羅漢盡滅陰入無餘涅槃
界。或曰。彼行不定。或住生死或斷生死。此結
一向定住生死中。以是故立結有漏中非行。
彼婆須蜜。施設所説。云何欲有漏。答曰。除欲
界無明。諸餘欲界結縛使煩惱纒也。云何
漏。答曰。除色無色界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結
縛使煩惱纒也。云何無明漏。答曰。三界無智
也。此説好三界無智。若説三界不智。而不
取三界無智。若説三界無智此説好。問曰。何
以故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何以故。一切三界無明別
立無明有漏。答曰。若留住欲界。彼一切依欲
故欲得欲故求欲故樂欲故欲愛欲故。以是
故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若留住色無色
界。彼一切依有故欲得有故求有故樂有故
欲受有故。以是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立有
有漏。謂彼住欲界。住色無色界者。彼一切由
無明故。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別立無明有
漏。或曰。欲界結及欲愛我及二及毒。以是故
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色無色界結無欲
受我。非二非毒。以是故色無色界結。除無
明立有有漏。謂彼欲界愛我。色無色界愛我。
彼一切由無明故。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別立
無明有漏。作譬喩者説。二根本結無明及有
愛。何以故。答曰。謂彼二根本結。無明者本縁
起根。有愛者當來有。問曰。若爾者。彼三有漏
云何。答曰。彼説者愛或不善或無記。或有報
或無報。或受二果或受一果。或無慚無愧相
應。或無慚無愧不相應。彼若有不善有報受
二果無慚無愧相應者。彼是欲界愛。因彼故
諸餘欲界結。除無明得欲有漏名。謂無記無
報一果無慚無愧不相應。此謂説色無色界
愛。因彼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於此論中更有論生。何以故。欲界愛
故。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何以故。色無
色界愛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答曰。謂愛故界斷地斷種斷。謂愛故愛一切
盛結。以是故欲界愛故。欲界結除無明欲有
漏得名。以是故色無色界愛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問曰。何以故。一切三界
無明別立無明漏。答曰。謂無明前無智後無
智中無智。内無智外無智内外無智。行無智
報無智行報無智。覺無智法無智僧無智。苦
無智習盡道無智。於六更樂入如眞無智。無
見癡冥故以故爾。或曰。謂種重行重。種
者。一切結重與一無明等。行重者。一切結共
作行。復別立不共無明使。以故爾。或曰。謂彼
説懶怠。如所説此比丘懶怠者。謂無明是。有
説。水中有蟲名懶怠。自盲教他亦盲。如是此
無明已自盲。諸有行者亦盲。以故爾。或曰。謂
九種一種縁中癡。九種者増上至軟軟。一種
縁中癡者。彼有想無想軟軟一種也。問曰。此
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邪見有九種。一種縁中
謗言無見。盜九種。一種縁中受。第一戒盜九
種。一種縁中受淨。疑九種。一種縁中猶豫。如
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彼何不共事獨説
無明。答曰。不也。問曰。若爾者此云何。答曰。
此欲界癡起九種。一種亦起九種。如一種起
九種。如是至第九種亦起九種。如欲界起九
九種。如是至有想無想處起九九種。一切非
己界遍使。無此事。謂彼爾所種爾所度今衆
生生死癡。以故爾。或曰。謂彼住一時中。五種
因五種縁五種使所使。以故爾。或曰。謂前普
遍。問曰。前者云何。答曰。於四聖諦不欲故。無
明纒故。苦是苦不欲不忍。習是習盡是盡道
是道。不欲不忍。如飢餓人。初得惡食飽滿。後
得極妙食而不欲。如是彼癡如惡食。無明纒
故。後甘露四諦而不欲。不欲故苦是苦不欲
不忍。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不欲不忍。不欲
故生猶豫。有苦耶無苦耶。有習盡道耶。無習
盡道耶。是疑如是無明中轉生疑。一切猶豫令
定故。若得正説。便從正定有苦習盡道。此是
正見。若得邪説。便從邪定無苦習盡道。此是
邪見。如是彼疑中轉生邪見。若無苦習盡道
而有我。此是身見。如是彼邪見中轉生身見。
若有我者便作是念。是常耶是斷耶。若見次
第相似便作是念。有常也。此是計常見若見
壞事便作是念。斷也。此是斷見。如是彼身見
中轉生倶邊見。於中取一邊淨。以此爲淨爲
解脱出要。此是戒盜。如是彼邊見中轉生戒
盜。若此爲淨解脱出要。是第一上最上妙最
妙。此是見盜。如是彼戒盜中轉生見盜。若彼
已見便愛。此是愛使。他見便恚。此是不可使
彼見故貢高。此是慢使。如是彼見中轉生使。
使中轉生纒。纒者十纒。瞋纒不語纒睡纒眠
纒調纒悔纒無慚纒無愧纒慳纒嫉纒。於中瞋
纒嫉纒依不可使。不語纒亦依愛亦依無明。
依愛者。愛故覆藏。依無明者。無智故覆藏。睡
調慳者依愛。眠無慚無愧悔依無明。更有説
結垢依結。非根本結。憤依諂誑高害。於中憤
害依不可使。依誑高依見盜。誑依五見。如
是無明中轉生一切結。是故説前。普者從阿
鼻至第一有可得。是故説普。遍者非如前説。
住一時中五種。因五種縁五種所使。問曰。若
不爾者此云何。答曰。自界一切遍使中亦共
一切遍使。非己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
使。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非己
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己界縁使中
共縁使。非己界縁使中共縁使。己地縁使中
共縁使。非己地縁使中共縁使。有漏縁使中
共有漏縁使。無漏縁使中共無漏縁使。有爲
縁使中共有爲縁使。無爲縁使中共無爲縁
使。共一切結去灑散入内雜。謂彼爾所門爾
所度令衆生生死中癡。以是故。一切三界無
明別立無明有漏。如佛契經説。彼不正思惟
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増廣。問曰。如此結如
所起隨所滅住不過一時。何以故。説未生欲
有漏便生生已増廣。答曰。此説軟中上故彼
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中中増
上。以故爾。尊者婆須蜜説曰。如佛説。若不
正思惟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増廣。云何増
廣。答曰。不應増廣。但生復生故増廣也。彼
結一過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至百
千。是故説増廣。重説曰。軟中上故説増廣。
彼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有中中
増上。是故説増廣。重説曰。不増廣但生復
生。重生故説増廣。彼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
依正事便有中。中有増上増上極増上。是故
説*増廣。重説曰。不増廣。但度境界故説増
廣。因一界生彼結生住已縁餘界。捨彼已復
縁餘界。依眼生彼結。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復依耳鼻舌身意生縁色生。若不正思惟
不依正事。彼復縁聲香味細滑法生。是故説
増廣。尊者曇摩多羅説曰。諸尊不應増廣。但
人於一有中多行纒故説増廣。問曰。彼何所
説答曰。彼尊者謂。一切衆生結等生惡趣等
至生第一有。亦等於中或多行結或不爾。是
故説。諸尊人於一有中多行纒故説増廣。或
曰。受依果報果故説増廣。謂結未起時亦不
受依果報果。起已便受依果報果。是故受依
果報果故説増廣。或曰。與果受果故説増
廣。若結未起時亦不與果亦不受果。生已便
與果受果。是故與果受果故説増廣。或曰。與
縁故説増廣。彼結未起時不與次第縁。若起
已便與次第縁。是與縁故説増廣。如佛契經
説。七有漏能多起憂悲惱。問曰。如三有漏。何
以故説七有漏。答曰。此中説有漏具名有漏。
如餘具餘爲名。阿毘曇具以阿毘曇爲名。樂
具樂爲名。如所説偈
    樂爲揣食 樂爲持衣 樂爲行歩
    依山窟間
垢具垢爲名。如所説偈
    女垢梵行 女縛世間 苦行梵行
    此洗無水
使具使爲名。如所説。比丘色所使色所愛。比
丘所使者。即彼愛彼。愛已爲魔所縛。欲具欲
爲名。如所説。五欲功徳世間愛樂。念退具退
爲名。如所説。五因五縁等。意解脱阿羅漢若
退若忘。云何爲五。一者多誦。二者業。三者和
合諍。四者遠行。五者長病。行具行爲名。如所
説。此六更樂入本所作本所思本行所報。報
具報爲名。如所説。諸賢。我已一施報故。七生
天上爲天王。七生人爲人王。如是有漏具有
漏爲名。尊者婆奢説曰。彼所説法竟。更有受
化者來。彼能知此義異句異味。以是故。世尊。
此義説異句異味也。尊者瞿沙説曰。佛説此
契經中二漏。一者見斷。二者思惟斷。見斷者
如己像。思惟斷者治故。彼思惟斷者二種。
一者須臾治。二者根本斷。於五品中現須臾
治。最後品現根本斷。如佛契經説。彼如是知
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無明漏心解
脱。問曰。如彼欲界除欲時。欲有漏心解脱。有
想無想處除欲時。有有漏心解脱。何以故。有
想無想處中説。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無明
漏心解脱。答曰。本已解脱。解脱爲名。如已來
來爲名。如所説。大王從何所來。當爾時非是
來。彼已來也。已取證證爲名。如所説。菩薩於
正中取證時得等智。如來得盡智無生智時。
於欲得無欲無恚無愚癡。善根本已盡盡爲
名。如所説。彼苦已盡樂已盡。憂喜本已沒。不
苦不樂護念清淨。於四禪成就遊也。已正受
正受爲名。如所説。云何念入慈正受。答曰。欲
令衆生樂。已痛痛爲名。如所説。彼覺樂痛時
知樂痛。如是本已解脱。解脱爲名。或曰。二倶
永滅故説。二倶者。欲有漏無明有漏。有有漏
無明有漏。彼欲界除欲時。雖有參差未永盡。
彼有想無想處除欲時。永盡是二倶永滅故
説。或曰。縛斷故説。本際不可知。如彼有有漏
無明有漏。於彼欲有漏斷已。斷還復縛。若有
想無想處除欲已。彼縛至竟斷。是縛斷故説。
或曰縁斷故説。本際不可知。如彼有有漏無
明有漏。彼欲有漏斷已。斷與三縁。次第縁縁
縁増上縁。若有想無想處除欲已彼縁盡斷。
是縁斷故説。或曰。責治故説。謂彼修行人有
想無想處除欲已。彼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
漏。責數呵諫。我脱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
謂將我生死中去欺調。是責治故説。問曰。如
所説。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脱。有有
漏無明有漏心解脱。如一切心數法解脱。何
故獨説心解脱。答曰。妙説妙義故。彼一切心
心數品中何者最妙心也。如所説。王共眷屬
行。或曰。謂説心主。因彼故立心數法。心者説
大地。因彼故立十大地。或曰。謂彼神通作證
時無礙道縁心。或曰。謂説遠行。如所説偈
    遠行獨去 無身依身 難御能御
    是世梵志
或曰。謂説前去。如所説偈
    意法在前 意妙意疾 意爲念惡
    若説若作 罪苦自隨 輪道轢殺
    意法在前 意妙意疾 意爲念
    若説若作 福樂自隨 影逐其形
或曰。謂彼説如王。如所説偈
    第六増上王 以染而染之
    不染則無染 染者謂之愚
或曰。謂説城主。如所説。比丘城主者。識盛
陰是。或曰。謂能起善不善戒。如所説。他婆提
不善戒從何所起者。我説有所起從心中起
是。他婆提善戒從何所起者。我説有所起從
心中起是。或曰。謂不等者生惡道。等者生天
上。不等生惡道者。如所説。今是時鸚鵡童子。
是兜他子若命終。如申臂頃入泥犁中。何以
故。如彼於我起不善心。衆生惡心故。身壞命
終生惡趣中。等生天上者。如所説。今是時鸚
鵡童子。是兜*他子若命終。如申臂頃生天
上。何以故。如彼於我起善心。衆生善心故。身
壞命終生天上。是故説謂不等生惡道等生天
上。以故爾。或曰。謂彼心若依若行若縁隨轉。
心數法亦爾。若心依眼隨轉心數法亦爾。若
心依耳鼻舌身意隨轉。心數法亦爾。若心青
行隨轉心數法亦爾。若心赤黄白行隨轉心
數法亦爾。若心色縁隨轉。心數法亦爾。若
心聲香味細滑法縁隨轉。心數法亦爾。如魚
隨所轉。諸子亦爾。如是心若依若行若縁。隨
所轉心數法亦爾。或曰。謂未調御不調御身
行口行。所謂調御調御身行口行。謂不調御
心數法亦爾。謂調御心數法亦爾。謂不定
不定身行口行。謂定定身行口行。謂不正不
正身行口行。謂正正身行口行。謂不軟不軟
身行口行。謂軟軟身行口行。謂不持不持身
行口行。謂持持身行口行。如彼法澡罐不覆
口則漏覆則不漏。如是心不持已心數法。則
漏色聲香味細滑法中。心持已心數法。則不
漏色聲香味細滑法中。是故説謂不持心數
法亦不持。謂持心數法亦持。喩如法澡罐。
廣説三有漏處盡
  *鞞婆沙四流處第四
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問曰。四流有
何性。答曰。欲流性二十九種。愛五恚五慢五
疑四十纒。是二十九種欲流性。有流性二十
八種。愛十色界五無色界五慢十色界五。無
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四。是二十八種
有流性。無明流性十五種。欲界無明五色界
五無色界五。是十五種無明流性。見流性三
十六種欲界見十二色界十二無色界十二是
三十六種見流性。此百八種四流性。此是流
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説行。何以
故説流。流有何義。答曰。流下義是流義。漂義
是流義。墮義是流義。流下義是流義者。流下
諸界諸趣諸生流轉生死中。是故説流下義。
漂義是流義者。漂諸界諸趣諸生漂轉生死
中。是故説漂義是流義。墮義是流義者。墮諸
界諸趣諸生墮轉生死中。是故説墮義是流
義。是故説流下義漂義墮義是流義。問曰。若
流下諸界諸趣諸生流轉生死中者。不應立
上分結此亦將至上墮生上上界縛。答曰。不
然。問曰。若不爾者此云何。答曰。諸界故立上
分結。謂彼將至上墮生上上界縛。解脱故正
智故聖道故善法故立流。雖生至第一有中
故是下。解脱故正智故聖道故善法故。尊者
婆跋羅茶亦爾説。久時生上。流下故是故説
流。施扼故是故説扼。問曰。何以故。流中別
立見流而不立有漏中。答曰。譬喩者四有漏。
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見有漏。謂我此欲
流彼欲有漏。謂我此有流彼有有漏。謂我此
無明流彼無明有漏。謂我此見流彼見有漏。
説曰。彼譬喩者。於此中不問不答。問曰。若三
有漏者此云何。答曰。佛世尊法眞諦餘眞無
能過。彼知法相盡知行。若有有漏相立有漏
中。或曰。此見動搖除欲時隨順也。住欲時不
隨順住義是有漏義。是故餘不動搖。結住結
爛結雜已立有漏中流下隨順。是故流中別
立見流。或曰此見狂捷利行。住時不隨順住
義是有漏義。是故餘不動搖。結住結爛結雜
已立有漏中流下隨順。是故流中別立見流。
如二狂牛繋在一扼。彼挽扼破已而走。如繋
一狂一不狂。彼不狂者能制狂者。如是見狂
捷利行。住時不隨順住義是有漏義。是故餘
不動搖。結住結爛結雜已立有漏中流下隨
順。是故流中別立見流。如四流四扼亦爾。
問曰。何以故。一切經説流已。後説四扼。亦
爾。答曰。所謂流則是扼。扼則是流。流下故説
流。施扼故説扼。如此衆生流所流下。扼者施
扼。彼當云何不受生死苦。如彼牛在犁中。施
扼已以杖捶。當云何不挽犁。如是衆生流
所流下扼者施扼。彼當云何不受生死苦。以
是故一切經説流已後説扼亦爾。廣説四流
四扼處盡
  *鞞婆沙四受處第五
四受者。欲受戒受見受我受。問曰。四受有何
性。答曰。欲受性三十四種。愛五恚五慢五無
明五疑四十纒。是三十四欲受性。戒受性六
種。欲界二色界二無色界二。是六種戒受性。
見受性三十種。欲界十色界十無色界十。是
三十種見受性。我受性三十八種。愛十色界
五無色界五慢十色界五無色界五無明十色
界。五無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四。此百
八種四受性。此四受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説性已當説行。何以故説受。受有何義。答曰。
二事故説受。能燃行捷疾行。能燃行者。燃
五趣中行。捷疾行者利故。或曰。三事故説受
燒受斷是故説受。問曰。云何燒義。答曰。
義是受義。壞義是受義。纒義是受義。薪義是
受義者。如因薪火燃。如是衆生因結薪行火
燃。是故薪義是受義。壞義是受義者。如利刺
極入身中能壞身。如此受利刺極入法中能
壞法身。是故壞義是受義纒義是受義者。如
蠶虫要以綿自纒而於中死。如是此衆生要
以結自纒而生惡趣中。是故纒義是受義。薪
義壞義纒義是受義。問曰。何以故。無明有漏
中別立無明漏。流中無明流。扼中無明扼。然
受中不別立無明受。答曰。佛世尊於法眞諦。
餘眞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謂法能
擔彼別立。或曰。前已説二事故。説受行燃捷
疾行。彼無明雖燃五趣行。但非捷疾行。鈍故
爛故不利行故不定故不斷故。或曰此前已
説三事故。名爲受能燒受斷彼無明。雖有燒
受但不斷。捷利者。能斷彼鈍爛不利行不定
不斷。以是故受中不別立無明受。問曰。何以
五見流中合立見流。扼中合立見扼。何以受
中四見立見。受一見立戒受。答曰。佛世尊於
法眞諦。餘眞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謂
法能擔別立。或曰。前已説二事故。説受行然
捷疾行。彼戒盜等然五趣行等餘見。或曰。
前已説三事故。名爲受能燒受斷。彼戒盜等
燒受斷等餘見。或曰。違道故遠解脱故。違道
者。欲種種苦行爲清淨。遠解脱者。如彼依此
見而遠涅槃。或曰。二事欺誑故。二事者。此内
法外法。問曰。云何此内法欺誑。答曰。等受持
乞食糞掃衣露坐。受持沙門十*二淨行。如人
似淨行。如彼尊者婆耶。日日澡浴如似淨行。
如是此内法欺誑。此外法云何欺誑。謂欲種
種苦行爲淨。此尊者瞿沙亦爾説。此世間現
事如見火二事。欺誑如小兒。以是故受中四
見立見。受一見立戒受。問曰。何以故説我
受爲行耶爲縁耶。若行是我受者。應身見是
我受。此是我行。若縁是我受者而無我。作此
論已説曰。亦非行亦非縁。問曰。若不爾此云
何。答曰。處所故。此欲界結欲處故。轉行衆生
處故。具處故。色無色界結非欲處故。轉行非
衆生處故。非具處故。但我處故。以故爾。如佛
契經説。此四受者何本何習何生何縁。答曰
此四受無明本無明習無明生無明縁。問曰。
如一切契經説。愛縁受。何以故。此契經中説
無明縁受。答曰。爲異學故。彼異學亦出家捨
家妻子。無家無守不畜財寶。彼亦無多惡。
但由無明故。依諸見令彼生惡趣中。如彼老
象入汚泥中而陷沒。如是彼異學由無明故。
依諸見令彼生惡趣中。以是故佛契經説。四
受無明本無明習無明生無明縁。廣説四受
處盡
  *鞞婆沙四縛受處第六
四縛者。欲愛身縛。瞋恚身縛。戒盜身縛。我見
身縛。問曰。四縛有何性。答曰。欲愛身縛欲
界愛五種。瞋恚身縛恚五種。戒盜身縛三界
六種。我見身縛三界十二種。此二十八是四
縛性。此縛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説性已當
説行。何以故説縛。縛有何義。答曰。束義是縛
義。連續義是縛義。束義是縛義者。如彼施設
所説。此無明未盡未知已彼彼身彼彼依彼
彼得已身亦是因亦是縁。束而束遍束。連續
相連續。如巧鬘師鬘師弟子。繩長綖已結作
種種鬘。彼*綖於彼華亦是因亦是縁。結而結
遍結。連續相連續。如是此無明未盡未知已
彼彼身彼彼依彼彼得已身亦是因亦是縁。
束而束遍束。連續相連續。是故説束義是縛
義連續義是縛義。相連續是縛義者。如彼契
經説。當爾時香食中陰
二心中必有一。或
愛相應。或恚相應。是故説連續義是縛義。問
曰。若此衆生生死中。束而束遍束是縛義者。
一切結亦爾。衆生生死中束而束遍束。何以
故。立四縛不立餘。答曰。是世尊餘言略言欲
令行言。世尊爲教化故或曰。爲人故爲眷屬
故爲器故爲教化故。尊者瞿沙説曰。世尊於
法眞諦餘眞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若
有縛相立縛中。無縛相不立縛中。或曰。謂極
縛三界衆生。欲愛身縛瞋恚身縛極縛欲界衆
生。戒盜身縛我見身縛極縛三界衆生。或曰。
謂二事極縛白衣及學道者。欲愛身縛瞋恚
身縛極縛白衣。戒盜身縛我見身縛極縛學
道者。如白衣及學道。如出家及不出家。捨家
妻子及不捨家妻子。有家無家。有畜財寶不
畜財寶盡當知。或曰。謂能起二諍。一者
欲故諍。二者見欲故諍。如彼契經。持澡*罐
杖梵志至尊者迦栴延所。而問迦栴*延。何
因何縁。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
共諍。縣縣共諍。國國共諍。答曰。此梵志
因*婬欲著故。令此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
諍。居士居士共諍。縣縣共諍。國國共諍。重
問曰。迦旃延此沙門亦無家無所守不畜財
寶。迦*栴延何固何縁。沙門沙門共諍。答曰。
見欲著故。此梵志沙門沙門共諍。謂彼能起
二諍。一者*婬欲。二者見欲。以故爾。如諍如
是二邊二箭二轉二戲盡當知。以是故立四
縛不立餘。廣説四縛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二







鞞婆沙論卷第三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五蓋處第七
五蓋者。欲愛瞋恚睡眠調悔疑。問曰。五蓋有
何性。答曰。欲愛欲界五種六識身。瞋恚五種
六識身。睡調二倶三界五種。不善無記一
切染汚心可得。於中不善者立蓋中。無記不
立蓋中。眠欲界五種善不善無記。於中不
者立蓋中。謂善無記不立蓋中。悔欲界思惟
斷善不善。於中不善者立蓋中。善者不立蓋
中。疑三界四種不善無記。於中不善者立蓋
中。無記者不立蓋中。此三十種是五蓋性此
是性。問曰。彼有何相。答曰。謂彼性即是相相
即是性。一切法中不可離性説相。尊者婆須
蜜説曰。於中欲得欲者便起欲愛。令衆生相
違故起瞋恚。心沒故起睡。已沒不動便眠不
息。相者是調心中生恨。種種恨所作惡故生
悔。心中行未成意不定故便生疑。已説恨相
當説行。可以故説蓋。蓋有何義。答曰。障義是
蓋義。壞義是蓋義。破義是蓋義。墮義是蓋義。
臥義是蓋義。障義是蓋者。而作障礙聖道及
聖道方便善根。如彼契經所説。有樹大樹子
小。而樹大謂覆餘小樹。覆餘樹已壞破墮臥。
此云何。一千闍那。二伽賓闍羅。三伊説多。四
閉鉢羅。五必樓叉。六優曇跋羅。七尼拘類。
八那梨伽羅。此樹大樹子小。而樹大覆餘小
樹。覆餘樹已壞破墮臥。如大樹覆小樹已亦
不生華不轉成果。如是衆生欲界心樹蓋所
覆。不生覺意華。亦不轉成沙門果。是故説障
義壞義破義墮義臥義是蓋義。問曰。若此蓋
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者。一切諸結亦
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善根何以故立五蓋
不立餘。答曰。是世尊有餘言略言欲令行言。
世尊爲教化故。或曰。佛世尊於法眞諦餘眞
無能過者。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謂有蓋相立
蓋中。或曰。謂彼三界除欲時。極作障礙非餘。
或曰。謂彼正受障礙及果障礙。正受障礙者。
九次第正受作障礙。果障礙者。九斷智果作
障礙或曰。欲愛者於離欲中而遠離。瞋恚者
於離惡中而遠離。睡眠者於觀中而遠離。調
悔者於止中而遠離。彼遠離已離欲離惡。止
觀失已便心中生疑。有惡法報耶。無惡法報
耶。或曰。欲愛瞋恚者壞戒身。睡眠壞慧身。調
悔壞定身。彼已壞三身。於心中便生疑。有惡
法報耶。無惡法報耶。或曰。欲愛瞋恚壞戒。睡
眠壞觀。調悔壞止。彼壞三法已。於心中便生
疑。有惡法報耶。無惡法報耶。或曰。謂欲界衆
生數數行行。此中幾慢行。幾見行。地獄中
云。何行慢。豈可言我極燒汝。不知一切畜生
豈有見耶。尊者瞿沙説亦爾。謂此欲界衆生
數數行行而不見咎。欲令見咎故説五蓋。或
曰。謂此因時作障礙。果時亦作障礙。因時作
障礙者。若蓋現在前。爾時不可善有漏心現
在前。何況無漏果時作障礙者。若生惡趣中
受惡報時。當爾時障礙一切諸功徳。以是故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