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 (No. 1540_ 世友玄奘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540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品第一
    三地各十種 五煩惱五見
    五觸五根法 六六身相應
有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地法。十小煩惱地法。
五煩惱。五見。五觸。五根。五法。六識身。六觸
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愛身。十大地
法云何。一受。二想。三思。四觸。五作意。六欲。
七勝解。八念。九三摩地。十慧。十大煩惱地法
云何。一不信。二懈怠。三失念。四心亂。五無
明。六不正知。七非理作意。八邪勝解。九掉
擧。十放逸。十小煩惱地法云何。一忿。二恨。
三覆。四惱。五嫉。六慳。七誑。八諂。九憍。十
害。五煩惱云何。一欲貪。二色貪。三無色貪。
四瞋。五疑。五見云何。一有身見。二邊執見。
三邪見。四見取。五戒禁取。五觸云何。一有對
觸。二増語觸。三明觸。四無明觸。五非明非
無明觸。五根云何。一樂根。二苦根。三喜根。
四憂根。五捨根。五法云何。一尋。二伺。三識。
四無慚。五無愧。六識身云何。一眼識。二耳
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六觸身
云何。一眼觸。二耳觸。三鼻觸。四舌識。五身
觸。六意觸。六受身云何。一眼觸所生受。二耳
觸所生受。三鼻觸所生受。四舌觸所生受。五
身觸所生受。六意觸所生受。六想身云何。一
眼觸所生想。二耳觸所生想。三鼻觸所生想。
四舌觸所生想。五身觸所生想。六意觸所生
想。六思身云何。一眼觸所生思。二耳觸所生
思。三鼻觸所生思。四舌觸所生思。五身觸所
生思。六意觸所生思。六愛身云何。一眼觸所
生愛。二耳觸所生愛。三鼻觸所生愛。四舌
觸所生愛。五身觸所生愛。六意觸所生愛。受
云何。謂受等受各等受已受當受。受所攝是
名受。想云何。謂想等想現想已想當想。是
名想。思云何。謂思等思現思已思當思。思所
攝造心意業。是名思。觸云何。謂觸等觸現觸
已觸當觸是名觸。作意云何。謂心引於隨
引等隨引。現作意已作意當作意。警覺心是
名作意。欲云何。謂欲能欲性。現欲性。喜樂
性。趣向性。希欲性。欣求性。欲有所作性是名
欲。勝解云何。謂心勝解性。已勝解當勝解。是
名勝解。念云何。謂念隨念別念憶念。憶念性
不忘性。不忘法不失性。不失法不忘失性。
心明記是名念。三摩地云何。謂心住等住。現
住近住。不亂不散。攝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
是名三摩地。慧云何。謂於法簡擇。最極簡擇
極簡擇。法了相近了相等了相。聰叡通達。
審察決擇。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名慧。不信
云何。謂不信不信性。不現信性。不印不可。不
已委信。不當委信。不現委信。令心不淨是名
不信。懈怠云何。謂不精進性。劣精進性。
昧精進性。障礙精進。止息精進。心不勇悍。不
已勇悍。不當勇悍。是名懈怠。失念云何。謂空
念性。虚念性。忘念性。失念性。心不明記性。
是名失念。心亂云何。謂心散性。心亂性。心異
念性。心迷亂性。心不一境性。不住一境性。是
名心亂。無明云何。謂三界無智。不正知云
何。謂非理所引慧。非理作意云何。謂染汚作
意。邪勝解云何。謂染汚作意相應。心勝解
心印順。是名邪勝解。掉擧云何。謂心不寂靜。
不極寂靜。不寂靜性。囂擧等囂擧。心囂擧性。
是名掉擧。放逸云何。謂於斷不善法引集善
法。不堅住作。不恒常作。不親不近。不修不
習。是名放逸。忿云何。謂忿等忿遍忿極忿。已
忿當忿是名忿。恨云何。謂心結恨。等遍結恨。
心怨結性是名恨。覆云何。謂隱所作罪。惱云
何。謂心憤惱。堅執尤蛆。心俍戻性。是名惱。
嫉云何。謂心不忍他之榮利。慳云何。謂於財
法心著不捨。誑云何。謂矯惑他*諂云何。謂
心曲。憍云何。謂如有一作如是念。我具妙色
財位技藝淨命功徳。形貎端嚴衆所樂見。由
此因縁便起憍傲極憍傲。醉悶等醉悶。靦眩
等*靦眩。心踞傲性是名憍。害云何。謂於有
情樂爲捶撻諸損惱事是名害。欲貪云何。謂
於諸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愛樂耽著。是名
欲貪。色貪云何。謂於諸色起貪等貪。執藏防
護。愛樂耽著。是名色貪。無色貪云何。謂於諸
無色起貪等貪。執藏防護。愛樂耽著。是名無
色貪。瞋云何。謂於有情欲爲逼害。内懷栽蘗。
極瞋恚。遍瞋恚等瞋恚。瞋極瞋意憤恚。現瞋
恚已瞋恚當瞋恚。是名瞋。疑云何。謂於諸諦
猶豫。有身見云何。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
或我所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是名有身見。邊
執見云何。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
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是名邊執見。邪見云何。
謂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起忍
樂慧觀見。是名邪見。見取云何。謂於五取蘊
等。隨觀執爲最爲勝爲妙第一。由此起忍樂
慧觀見。是名見取。戒禁取云何。謂於五取蘊
等。隨觀執爲清淨爲解脱爲出離。由此起忍
樂慧觀見。是名戒禁取。有對觸云何。謂五識
相應觸。増語觸云何。謂意識相應觸。明觸云
何。謂無漏觸。無明觸云何。謂染汚觸。非明非
無明觸云何。謂不染有漏觸。樂根云何。謂觸
順樂受。觸者所起身心樂平等受。受所攝是
名樂根。苦根云何。謂觸順苦受。觸者所起身
苦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苦根。喜根云何。謂
觸順喜受。觸者所起心喜平等受。受所攝。是
名喜根。憂根云何。謂觸順憂受。觸者所起心
憂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憂根。捨根云何。謂
順不苦不樂受。觸者所起身心捨非平等
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捨根。尋云何。謂心
推覓遍推覓顯示極顯示。現前顯示。尋求遍
尋求。算計遍算計。搆畫遍搆畫。分別等分別。
等分別性是名尋。伺云何。謂心巡行遍巡行。
隨遍巡行。伺察遍伺察。隨遍伺察。隨轉隨流。
隨屬彼性是名伺。識云何。謂六識身。所謂眼
識乃至意識。無慚云何。謂無慚無所慚無別
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無敬無所敬無別敬。
無自在無所自在無別自在。無所畏憚自在
而轉。是名無慚。無愧云何。謂無愧無所愧無
別愧。無恥無所恥無別恥。於罪不怖性。於罪
不畏性。於諸罪中不見怖畏。是名無愧。眼識
云何。謂眼及色爲縁所生眼識。此中眼爲増
上色爲所縁。於眼所識色所有了別。各別了
別。是名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云何。謂意及
法爲縁所生意識。此中意爲増上法爲所縁。
於意所識法所有了別。各別了別。是名意識。
眼觸云何。謂眼及色爲縁生於眼識。三和合
故觸。此中眼爲増上色爲所縁。於眼所識色
諸觸等觸現觸已觸當觸。是名眼觸。耳鼻舌
身意觸云何。謂意及法爲縁生於意識。三和
合故觸。此中意爲増上法爲所縁。於意所識
法諸觸等觸現觸已觸當觸。是名意觸。眼觸
所生受云何。謂眼及色爲縁生於眼識。三和
合故觸。觸爲縁受。此中眼爲増上色爲所縁。
眼觸爲因。眼觸爲集。眼觸種類。眼觸爲縁。
眼觸所生。作意相應。於眼所識色諸受等受
各別等受已受當受受所攝。是名眼觸所生
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云何。謂意及法爲
縁生於意識。三和合故觸。觸爲縁受。此中意
爲増上法爲所縁。意觸爲因。意觸爲集。意觸
種類。意觸爲縁。意觸所生作意相應。於意所
識法。諸受等受各別等受已受當受受所攝。
是名意觸所生受。眼觸所生想云何。謂眼及
色爲縁生於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爲縁想。此
中眼爲増上色爲所縁。眼觸爲因。眼觸爲集。
眼觸種類。眼觸爲縁。眼觸所生作意相應。
於眼所識色諸想等想各別等想。現前等想
已想當想。是名眼觸所生想。耳鼻舌身意
觸所生想云何。謂意及法。爲縁生於意識。三
和合故觸。觸爲縁想。此中意爲増上法爲所
縁。意觸爲因。意觸爲集。意觸種類。意觸爲
縁。意觸所生作意相應。於意所識法。諸想
等想各別等想。現前等想已想當想。是名
意觸所生想。眼觸所生思云何。謂眼及色
爲縁生於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爲縁思。此
中眼爲増上色爲所縁。眼觸爲因。眼觸爲
集。眼觸種類。眼觸爲縁。眼觸所生作意相
應。於眼所識色。諸思等思各別等思。現
前等思已思當思。思所攝造心意業。是名
眼觸所生思。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思云何。謂
意及法爲縁生於意識。三和合故觸。觸爲
縁思。此中意爲増上法爲所縁。意觸爲因。
意觸爲集。意觸種類。意觸爲縁。意觸所生
作意相應。於意所識法。諸思等思各別等
思。現前等思已思當思。思所攝造心意業。
是名意觸所生思。眼觸所生愛云何。謂眼
及色爲縁生於眼識。三和合故觸。觸爲縁故
受。受爲縁愛。此中眼爲増上色爲所縁。於
眼所識色。諸貪等貪。執藏防護。愛樂耽著。
是名眼觸所生愛。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愛云
何。謂意及法爲縁生於意識。三和合故觸。觸
爲縁受。受爲縁愛。此中意爲増上法爲所縁。
於意所識法。諸貪等貪。執藏防護。愛樂耽著。
是名意觸所生愛
分別品第二中初門
    門有八十八 初異類三門
    謂受并識身 及無慚無愧
    餘門八十五 謂受等次第
    相應不相應 一行界處蘊
五受根。謂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大地
法受與五受根。幾相應幾不相應。乃至意觸
所生愛與五受根。幾相應幾不相應。大地法
受五受根無相應者。皆不相應。大地法想五
受根。一切相應。無不相應者。如想思觸作意
欲勝解念三摩地慧亦爾。不信五受根。五根
相應。五根不相應。如不信。餘大煩惱地法亦
爾。忿恨惱嫉害。二根相應。謂憂捨。五根不相
應。覆誑*諂三根相應。除樂苦。五根不相應。
憍四根相應除苦。五根不相應。慳二根相應。
謂喜捨。五根不相應。欲貪色貪。三根相應除
苦憂。五根不相應。無色貪一根相應。謂捨。五
根不相應。瞋三根相應。除樂喜。五根不相
應。疑四根相應。除苦。五根不相應。五見中
邪見。四根相應。除苦。五根不相應。餘四見三
根相應。除苦憂。五根不相應。有對觸三根相
應。除喜憂。四根不相應。除苦。増語觸四根相
應除。苦三根不相應除喜憂。明觸三根相應。
除苦憂。五根不相應。無明觸及非明非無明
觸。五根相應。五根不相應。樂根無相應者。皆
不相應。如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亦爾。尋
伺五根相應。三根不相應。除苦憂。識五根相
應。無不相應者。無慚無愧五根相應。五根不
相應。眼識三根相應。除喜憂。五根不相應。如
眼識耳鼻舌身識亦爾意識四根相應。除苦
三根不相應。除喜憂。如六識身。六觸身六想
身六思身亦爾。眼觸所生受五受根無相應
者。皆不相應。如眼觸所生受餘受身亦爾眼
觸所生愛二根相應。謂樂捨。五根不相應。如
眼觸所生愛。耳鼻舌身觸所生愛亦爾。意觸
所生愛三根相應。除苦憂五根不相應
  分別品第二中第二門
六識身。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大
地法受與六識身。幾相應幾不相應。乃至意
觸所生愛與六識身。幾相應幾不相應。大地
法受六識身。一切相應。無不相應者。如大地
法受。餘大地法亦爾。不信六識相應。六識不
相應。如不信。餘大煩惱地法亦爾。忿一識相
應。謂意。六識不相應。如忿餘小煩惱地法亦
爾。欲貪六識相應。六識不相應。如欲貪瞋亦
爾。色貪四識相應。除鼻舌。六識不相應。無色
貪疑一識相應。謂意。六識不相應。五見一識
相應。謂意。六識不相應。有對觸五識相應。除
意。一識不相應。謂意。増語觸一識相應。謂意。
五識不相應。除意。明觸一識相應。謂意。六識
不相應。無明觸及非明非無明觸。六識相應。
六識不相應。樂根捨根六識相應。六識不相
應。苦根五識相應。除意。六識不相應。喜根憂
根一識相應。謂意。六識不相應。尋伺六識相
應。一識不相應。謂意。識法六識身。無相應者。
皆不相應。無慚無愧。六識相應。六識不相應。
眼識六識身。無相應者。皆不相應。如眼識耳
鼻舌身意識亦爾。眼觸一識相應。謂眼。五識
不相應。除眼。如眼觸耳鼻舌身意觸隨所應
亦爾。如六觸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亦爾。
眼觸所生愛一識相應。謂眼。六識不相應。
如眼觸所生*愛。耳鼻舌身意觸所生愛隨
所應亦爾
  分別品第二中第三門
二法。謂無慚無愧。大地法受。與此二法。幾相
應幾不相應。乃至意觸所生*愛。與此二法。
幾相應幾不相應。大地法受。諸不善者二法
相應。無不相應者。餘受無相應者。皆不相應。
如大地法受。餘大地法亦爾。不信諸不善者
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不信無相應者。皆
不相應。如不信餘大煩惱地法亦爾。忿恨覆
惱嫉慳害。皆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誑*諂憍
諸不善者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誑*諂憍
無相應者。皆不相應。欲貪瞋恚。倶二法相應。
無不相應者。色貪無色貪。無相應者。倶不相
應。疑諸不善者。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疑
無相應者。定不相應。五見中二見無相應者。
倶不相應。三見諸不善者。皆二法相應。無不
相應者。餘三見無相應者。皆不相應。有對増
語無明觸。諸不善者皆二法相應。無不相應
者。餘三觸無相應者。皆不相應。明觸非明非
無明觸。無相應者。倶不相應。樂根諸不善者。
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樂根無相應者。定
不相應。如樂根苦喜憂捨根亦爾。尋伺識法
諸不善者。皆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尋伺
識法。無相應者。皆不相應。無慚與無愧定相
應。無不相應者。與無慚定不相應。無相應者。
無愧與無慚定相應。無不相應者。與無愧定
不相應。無相應者。眼識諸不善者。二法相應。
無不相應者。餘眼識無相應者。皆不相應。如
眼識耳鼻舌身意識亦爾。如六識身。六觸身
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亦爾。眼耳身意觸所
生愛。諸不善者。皆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餘
眼耳身意觸所生愛。無相應者。皆不相應。鼻
舌觸所生愛。倶二法相應。無不相應者
説一切有部界身足論卷上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中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品第二中第四門
受相應。想不相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受相
應。何所攝。謂心心所法。八界二處三蘊。
何爲餘。謂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
界。十一處三蘊。想不相應。何所攝。謂想自
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界。十一處三
蘊。此何所問。謂除受相應及想不相應法。
即除一切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此下二事
雖各除一而文影略顯各除二不爾不應除
一切法受等自體不被除故・想相應。受不相
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想相應。何所攝。謂
心心所法。八界二處三蘊。此何爲餘。謂想自
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界十一處三蘊。
受不相應。何所攝。謂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
應行。十一界。十一處三蘊。此何所問。謂除想
相應及受不相應法。即除一切法十八界十
二處五蘊。如以受對想。乃至以受對慧亦爾。
受相應不信不相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受
相應。何所攝。謂心心所法。八界二處三蘊。此
何爲餘。謂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
界。十一處三蘊。不信不相應。何所攝。謂不信
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八界十二處五
蘊。此何所問。謂除受相應及不信不相應
法。即除一切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不信
相應。受不相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不信相
應。何所攝。謂心心所法。八界二處四蘊。此
何爲餘。謂不信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受不相應。何所攝。謂
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界十一處
三蘊。此何所問。謂除不信相應及受不相應
法。即除一切法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如以
受對不信。對餘大煩惱地法欲貪瞋無明觸
非明非無明觸無慚無愧亦爾。受相應忿不
相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受相應。何所攝。
謂心心所法。八界二處三蘊。此何爲餘。謂
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十一界十一處
三蘊。忿不相應。何所攝。謂忿自性。色無爲心
不相應行。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此何所問。
謂除受相應及忿不相應法。即除一切法十
八界十二處五蘊。忿相應受不相應。十八界
十二處五蘊忿相應。何所攝。謂心心所法。
三界二處四蘊。此何爲餘。謂忿自性。色無
爲心不相應行。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受不相
應。何所攝。謂受自性。色無爲心不相應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