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No. 1531_ 天親菩提流支譯 ) in Vol. 26

[First]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以於一切法中能得自在無障礙故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卷上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卷下
一名伽耶
山頂經論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論曰。已説菩薩功徳勢力分次説菩薩行差
別分
經曰。爾時大衆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
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定光明主天
子。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諸菩薩摩
訶薩畢竟略道。諸菩薩摩訶薩以是略道。疾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答言。天
子。諸菩薩摩訶薩略道有二種。諸菩薩摩訶
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
爲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者知攝
善法。智慧者如實知諸法智。又方便者觀諸
衆生。智慧者離諸法智。又方便者知諸法相
應。智慧者知諸法不相應智。又方便者觀因
道。智慧者滅因道智
論曰。法主世尊親在衆中。何故乃問文殊
師利。以爲示現諸菩薩摩訶薩功徳故。此以
何義。以諸衆生於菩薩所起輕慢心。令生尊
重恭敬心故。諸菩薩摩訶薩行差別有二種
道。何等爲二。一者因清淨道。二者功徳清
淨道。因清淨道者。以示現勝因清淨故。彼勝
因清淨者。以四種發心説。何等爲四。一者説
助清淨道二者説功徳智道。三者説實際證
道。四者説如實修行道。功徳清淨道者有八
種。何等爲八。一者攝取智教化一切衆生。如
經又方便者知攝善法智故。二者能忍一切
衆生諸不善行。如經慧者如實知諸法智故。
三者集諸白淨法。如經又方便者觀一切衆
生智故。四者觀一切菩提分法。如經慧者離
諸法智故。五者知諸法和合相。如經又方便
者知諸法相應智故。六者知諸法不同相。如
經慧者知諸法不相應智故。又慧者知諸法
不相應智者。以種種願故。七者如實知可化
衆生。如經又方便者觀因道智故。八者集種
種助道。如經慧者滅因道智故。已説功徳清
淨道。次説因清淨道
經曰。又方便者。知諸法差別智慧者。知諸法
無差別智。又方便者莊嚴佛土智慧者。莊嚴
佛土平等無差別智。又方便者入衆生諸根
行。智慧者不見衆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場。
智慧者能證一切佛菩提法智
論曰。因清淨道亦有八種。何等爲八。一者
觀善不善法。如經又方便者知諸法差別智
故。二者離諸因縁一切法根本。如經慧者知
諸法無差別智故。三者離一切障礙。如經又
方便者莊嚴佛土智故。四者斷一切和合。如
經慧者莊嚴佛土平等無差別智故。五者如
實知。如經又方便者入衆生諸根行智故。六
者入一法門。如經慧者不見衆生智故。七者
如實知一切凡夫虚妄分別。如經又方便者
得至道場智故。八者證寂靜界。如經慧者能
證一切佛菩提法智故
經曰。復次天子。謂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
略道。諸菩薩摩訶薩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爲二。一者助道。二者斷
道。助道者五波羅蜜。斷道者般若波羅蜜。復
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者有礙道。二者無
礙道。有礙道者五波羅蜜。無礙道者。般若波
羅蜜。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者有漏
道。二者無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羅蜜。無漏道
者般若波羅蜜。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
者有量道。二者無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別。
無量道者不取相分別。復有二種略道。何等
爲二。一者智道。二者斷道。智道者謂從初
地乃至七地。斷道者謂從八地乃至十地
論曰。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者功徳道。
二者智道。功徳道者集種種善根。如經助道
者五波羅蜜故。智道者通達一切法。如經斷
道者般若波羅蜜故。又經言。復有二種略道。
何等爲二。一者有礙道二者無礙道。有礙道
者五波羅蜜者。以行三界故。此初地已前。無
礙道者般若波羅蜜者。以過三界入初地證
智故。又經言。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者
有漏道二者無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羅蜜者。
以成就世間果故。此初地已前。無漏道者般
若波羅蜜者。以成就出世間果故。此已得出
世間智故。又經言。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爲二。
一者有量道二者無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
別者。以遍取識境界故。無量道者不取相分
別者。以過識境界不見遍取故。又經言。復有
二種略道何等爲二。一者智道二者斷道。智
道者謂從初地乃至七地者。以如實知有爲
界故。斷道者謂從八地乃至十地者。以如實
知無爲界故
經曰。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勇修行智。
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何謂菩薩摩訶薩義。
何謂菩薩摩訶薩智。文殊師利答言。善男子。
義名不相應。智名相應。勇修行智菩薩言。文
殊師利。何謂義名不相應。何謂智名相應。文
殊師利言。善男子。義名無爲。彼義無有一法
共相應。無有一法不共相應。何以故。以無變
無相故。義者無有一法共相應。無有一法不
共相應。以本不成就義故。是故無有一法共
相應。無有一法不共相應義者。不移不益無
有一法共相應。無有一法不共相應故
論曰。經言。善男子。義名不相應智名相應
者。示現實際有四種。又經言。善男子義名無
爲。彼義無有一法共相應。無有一法不共相
應。何以故。以無變無相故者。以離諸無常
過故。是故經言。義者無有一法共相應。無有
一法不共相應故。以自體性住故。如經以本
不成就義故。是故經言。無有一法共相應。無
有一法不共相應故。以常眞如法界實體住
故。是故經言。義者不移不益。無有一法共相
應。無有一法不共相應故。又無有一法不移
不益者。以法界不増不減故
經曰。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應非不
相應。善男子。以是義故。智名相應非不相應。
復次善男子。智名斷相應。是故善男子。智名
相應法非不相應法。復次善男子。智名善觀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縁是處非處。善
男子。以是義故。智名相應非不相應
論曰。經言。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應
非不相應者。自此以下次説爲證法界。有三
種句六種十法。此明何義。以何等智云何證。
爲何義何處住能證法界。以何等智者。以三
種句六種十法示現。云何三種句示現何等
智。智者謂道。道者心相應法非不相應法。是
故經言。善男子。以是義故智名相應非不相
應故。又智共眷屬能證法界。何以故。以心清
淨故道清淨。以道清淨故心清淨故。又經言。
復次善男子智名斷相應。是故善男子智名
相應法非不相應法者。以遞共依止故。又經
言。復次善男子。智名善觀五陰十二入十八
界十二因縁是處非處。善男子。是故智名相
應非不相應者。以如實知可知境界故。已説
三種句。次説六種十法。初説十種智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
何等爲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義智。四
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攝智。七者波羅蜜
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衆生智。十者不
著一切法智。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
種智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何等爲
十。一因智者。以善知無始世來解脱種子故。
二果智者。以如實知無始世來種種業報故。
三義智者。以善知自利利他故。四方便智者。
以能増長微少善根令無量故。五慧智者。以
能觀察善不善法故。六攝智者。以攝取法施
資生施故。七波羅蜜智者。以善知成就種種
善根故。八大悲智者。以依善根能起善行故。
九教化衆生智者。以善觀察時非時故。十不
著一切諸法智者。以離二邊修行中道故。如
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智。已説
初十種智。次説第二十種發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
何等爲十。一者身發。欲令一切衆生身業清
淨故。二者口發。欲令一切衆生口業清淨故。
三者意發。欲令一切衆生意業清淨故。四者
内發。以不虚妄分別一切諸衆生故。五者外
發。以於一切衆生平等行故。六者智發。以具
足佛智清淨故。七者清淨國土發。以示一切
諸佛國土功徳莊嚴故。八者教化衆生發。以
知一切煩惱病藥故。九者實發。以成就定聚
故。十者無爲智滿足心發。以不著一切三界
故。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發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何等爲
十。一者身發。欲令一切衆生身業清淨故。二
者口發。欲令一切衆生口業清淨故。三者意
發。欲令一切衆生意業清淨故者。以爲遠離
身口意業一切惡行。發大精進故。四者内發。
以化一切衆生令學彼處故。不虚妄分別一
切衆生故者。以不著諸法故。五者外發。於一
切衆生平等行故者。以遠離憎愛故。六者智
發。以具足佛智清淨故者。以平等教化一切
衆生故。七者清淨國土發。以示一切佛國土
功徳莊嚴故者。以聞慧智不顛倒求法故。八
者教化衆生發。以知一切煩惱病藥故者。以
於一切法中得自在故。九者實發。以成就定
聚故者。以如實知心使隨相應説法故。十者
無爲智滿足心發者。以發實法故。不著一切
三界故者。以心不著虚妄法故。又實不實心
離虚妄取相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
訶薩十種發已。説第二十種發。次説第三十
種行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
何等爲十。一者波羅蜜行。二者攝事行。三者
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
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淨行。九者
觀諸諦行。十者於一切愛不愛事不貪著行。
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行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爲
十。一波羅蜜行者。以助菩提法滿足故。二攝
事行者。以能教化諸衆生故。三慧行者。以如
實觀生滅法故。四方便行者。以如實知一切
法故。五大悲行者。以心不求證涅槃故。六求
助慧法行者。以爲得四無畏故。七求助智法
行者。以爲自然得一切法故。八心清淨行者。
以於一切法中無疑惑故。九觀諸諦行者。以
第一義諦故。十於一切愛不愛事不貪著
行者。如前所説離憎愛故。如經善男子是名
諸菩薩摩訶薩十種行。已説何等智。次説云
何證。第四十一種無盡觀示現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一種
無盡觀。何等爲十一。一者身無盡觀。二者
事無盡觀。三者煩惱無盡觀。四者法無盡觀。
五者愛無盡觀。六者見無盡觀。七者助道無
盡觀。八者取無盡觀。九者不著無盡觀。十者
相應無盡觀。十一者道場智性無盡觀。善男
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一種無盡觀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一種無盡
觀。何等爲十*一。一身無盡觀者。以如實觀
聖非聖有爲無爲身故。二者事無盡觀者。以
如實觀實不實義故。三煩惱無盡觀者。以如
實觀淨染法故。四法無盡觀者。以如實觀
上中下一切諸法故。五愛無盡觀者。以如實
觀善不善法故。六見無盡觀者。以如實觀顛
倒不顛倒見故。七助道無盡觀者。以如實觀
種種門修集善根迴向大菩提故。八取無盡
觀者。以如實觀無邊衆生界故。九*者不著無
盡觀者。不著義如向所説。十相應無盡觀者。
以如實觀是義非義故。十一道場智性無盡
觀者。以隨衆生信示現坐道場故。如經善男
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一種無盡觀。已説
云何證。次説爲何義。第五十種對治法示現」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對
治法。何等爲十。一者對治慳貪心。雨布施雨
故。二者對治破戒心。身口意業三法清淨故。
三者對治瞋恚心。修行清淨大慈悲故。四者
對治懈怠心。求諸佛法無疲倦故。五者對治
不善覺觀心。得禪定解脱奮迅自在故。六者
對治愚癡心。生助決定慧方便法故。七者對
治諸煩惱心。生助道法故。八者對治顛倒道。
集實諦助道生不顛倒道故。九者對治不自
在心。法時非時得自在故。十者對治有我相。
觀諸法無我故。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
十種對治法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對治法者。
以十波羅蜜清淨故。何等爲十。一者檀波羅
蜜清淨。如經對治慳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
尸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破戒心。身口意業
三法清淨故。三者羼提波羅蜜清淨。如經對
治瞋恚心。修行清淨大慈悲故。四者毘離耶
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懈怠心。求諸佛法無
疲惓故。五者禪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不善
覺觀心。得禪定解脱奮迅自在故。六者般若
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愚癡心。生助決定慧
方便法故。七者方便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
諸煩惱心。生助道法故。八者願波羅蜜清淨。
如經對治顛倒道。集實諦助道生不顛倒道
故。九者力波羅蜜清淨。如經對治不自在心。
法時非時得自在故。十者智波羅蜜清淨。如
經對治有我相。觀諸法無我故。如經善男子
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對治法故。已説爲
何義。次説何處住。第六十種寂靜地示現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寂
靜地。何等爲十。一者身寂靜。以離三種身
不善業故。二者口寂靜。以清淨四種口業故。
三者心寂靜。以離三種意惡行故。四者内寂
靜。以不著自身故。五者外境界寂靜。以不著
一切法故。六者智功徳寂靜。以不著道故。七
者勝寂靜。以如實觀聖地故。八者未來際寂
靜。以彼岸慧助行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靜。以
不誑一切衆生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靜。以大
慈悲心教化一切衆生故。善男子。是名諸菩
薩摩訶薩十種寂靜地
論曰。經言。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寂靜地。何
等爲十。一者身寂靜。以離三種身不善業道
故。二者口寂靜。以清淨四種口業故。三者心
寂靜。以離三種意惡行故者。以三種戒善清
淨故。四者内寂靜。以不著自身故者。以離邪
我見故。五者外境界寂靜。以不著一切法故
者。以離常無常法故。六者智功徳寂靜。以不
著道故者。以不著有物無物故。七者勝寂靜。
以如實觀聖地故者。以不見聲聞辟支佛地。
如實觀察諸佛菩薩聖地故。八者未來際寂
靜。以彼岸慧助行故者。以遠離一切虚妄取
相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靜。以不誑一切衆生
故者。以如實知世諦第一義諦。不顛倒説法
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靜。以大慈悲心教化
一切衆生故者。以爲教化衆生。一切處生不
疲倦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
種寂靜地。已説證法界。自此已下次説諸菩
薩摩訶薩隨順如實修行義
經曰。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修行
得菩提。非不如實修行得菩提。善男子。云何
名爲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修行。善男子。如實
修行者如説能行故。不如實修行者。但有言
説不能如實修行故。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
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一者智
如實修行道。二者斷如實修行道。善男子。是
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復次善男
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
爲二。一者調伏自身如實修行。二者教化衆
生如實修行。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
種如實修行。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復
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一者功用智如
實修行。二者無功用智如實修行。善男子。是
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復次善男
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
爲二。一者善知分別諸地如實修行。二者善
知諸地無差別方便如實修行。善男子。是名
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復次善男子。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
二。一者離諸地過如實修行。二者善知地地
轉方便如實修行。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
薩二種如實修行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
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一者能
説聲聞辟支佛地如實修行。二者善知佛菩
提不退轉方便如實修行。善男子。是名諸菩
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論曰。經言。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如
實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實修行得菩提。善男
子。云何名爲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修行。如實
修行者如説能行故。不如實修行者。但有言
説不能如實修行故者。以如所説如是修行。
以不違先言故。又經言。復次善男子。諸菩薩
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一者
智如實修行道。二者斷如實修行道。善男子。
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者。以如
知證聲聞辟支佛智。而不取彼處以爲究
竟故。又經言。復次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
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一者調伏自
身如實修行者。以自取妙道如實修行故。二
者教化衆生如實修行者。以化餘衆生令入
正道如實説法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
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故。又經言。復次善男
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
爲二。一者功用智如實修行者。以作心行菩
薩行功用智故。二者無功用行智如實修行
者。菩薩於修道中住。以無作心行菩薩行無
功用行智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
薩二種如實修行故。又經言。復次善男子。諸
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爲二。
一者善知分別諸地如實修行者。以善智慧
方便故。二者善知諸地無差別方便如實修
行者。以入一相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
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故。又經言。復次善男
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
爲二。一者離諸地過如實修行者。以離二邊
故。二者善知地地轉方便如實修行者。以修
行善法不休息精進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
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故。又經言。復次
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
何等爲二。一者能説聲聞辟支佛地如實修
行者。以善學一切法故。二者善知佛菩提不
退轉方便如實修行者。以證眞如法如實知
修行方便故。如經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
薩二種如實修行
經曰。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等無量
無邊如實修行。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如
實修行。諸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如實修行
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爲難
論曰。修行四種勝因。成就四種勝果及餘如
實修行故。彼勝果者諸如來智。於一念中知
三世事。皆相應故
經曰。爾時佛讃文殊師利法王子言。善哉善
哉。文殊師利。汝今善能爲諸菩薩摩訶薩。説
本業道。誠如汝所説
論曰。善哉者以不顛倒説法故。隨順如來所
説法故
經曰。説是法時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文殊
師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
佛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論曰。有三種義是故歡喜。何等爲三。一説者
清淨。以於諸法得自在故。二所説法清淨。
以如實證知清淨法體故。三依所説法得果
清淨。以得淨妙境界故。如經皆大歡喜信受
奉行故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