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No. 1511_ 天親菩提流支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身。自下經文爲斷此疑
經曰。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
國土。彼菩薩不實語。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
説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是
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菩提。於
意云何。是身爲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
以故。佛説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

論曰。此義如是應知。云何知。偈言
    智習唯識通 如是取淨土
    非形第一體 非嚴莊嚴意
此義云何。諸佛無有莊嚴國土事。唯諸佛如
來眞實智慧習識通達。是故彼土不可取。若
人取彼國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淨佛土。
彼不實説
如經。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説莊嚴佛土者。
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故。何故如是説。偈
言非形第一體非嚴莊嚴意故。莊嚴有二種。
一者形相二者第一義相。是故説非嚴莊嚴。
又非莊嚴佛土者。無有形相故非莊嚴。如是
無莊嚴即是第一莊嚴。何以故。以一切功徳
成就莊嚴故。若人分別佛國土。是有爲形相。
而言我成就清淨佛國土。彼菩薩住於色等
境界中生如是心。爲遮此故。如經是故須菩
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
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
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樂報佛取自
法王身。云何餘世間復取彼是法王身。爲除
此疑。説受樂報佛體同彼須彌山王鏡像義
故。此義云何偈言
    如山王無取 受報亦復然
    遠離於諸漏 及有爲法故
此義云何。如須彌山王勢力高遠故。名爲大。
而不取彼山王體我是山王。以無分別故。受
樂報佛亦如是。以得無上法王體故名爲大。
而不取彼法王體我是法王。以無分別故。何
故無分別。以無分別故
如經何以故。佛説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
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説。偈言遠離於諸漏
及有爲法故。彼受樂報佛體離於諸漏。若如
是即無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淨
身故。以遠離有爲法故。以是義故。實有我體
以不依他縁住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中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經曰。佛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
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
況其沙。佛言。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世界。
以施諸佛如來。須菩提。於意云何。彼善男子
善女人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
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告須菩提。以七寶
滿爾*所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
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
説。而此福徳勝前福徳。無量阿僧祇
論曰。前已説多福徳譬喩。何故此中復説。偈

    説多義差別 亦成勝挍量
    後福過於前 故重説勝喩
此義云何。前説三千世界譬喩明福徳多。今
重説無量三千世界故。何故不先説此喩。爲
漸化衆生令生信心上妙義故。又前未顯以
何等勝功徳能得大菩提故。以此喩成彼功
徳。是故重説勝喩
經曰。復次須菩提。隨所有處説是法門。乃至
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
誦此經。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
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爲有佛。若尊
重似佛。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
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法門名
爲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何
以故。須菩提佛説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
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説法不。須
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説法。須菩提。於意云
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爲多不。須菩
提言。彼微塵甚多。世尊。何以故。須菩提。是
諸微塵。如來説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説世
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
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説三十二大人相即是
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論曰。云何成彼勝福。偈言
    尊重於二處 因習證大體
    彼因習煩惱 此降伏染福
此義云何。尊重於二處者。一者所説處。隨何
等處説此經。令生尊重奇特相故。二者能説
人。隨何等人能受持及説。以尊重經論故。非
七寶等。隨何處捨隨何人能捨。如是生敬重
故。此法門與一切諸佛如來證法作勝因故。
如經須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説法故。此義
云何。無有一法唯獨如來説。餘佛不説故。彼
珍寶布施福徳是染煩惱因。以能成就煩惱
事故。此因示現遠離煩惱因故。是故説地微
塵喩如經須菩提是諸微塵。如來説非微塵
是名微塵。如來説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
何故如是説。彼微塵非貪等煩惱體。以是義
故名爲地微塵故。彼世界非煩惱染因界。是
故説世界。此明何義。彼福徳是煩惱塵染因。
是故於外無記塵彼福徳善根爲近。何況此
福徳能成佛菩提故。及成就大丈夫相福徳
中勝故。是故受持演説此法門。能成佛菩提
勝彼福徳。何以故。彼相於佛菩提非相故。以
彼非法身故。是故説大丈夫相。以彼相故。此
受持及説福徳能成佛菩提。是故彼非勝故。
又彼福徳能降伏珍寶等福。何況此福故能
降伏是故。此福最近最勝。如是彼檀等福徳
中此福如是成已
經曰。佛言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
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中。乃
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説其福甚多。無量
阿僧祇。爾時須菩提。聞説是經深解義趣。涕
涙悲泣捫涙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
伽陀。佛説如是甚深法門。我從昔來所得慧
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何以故。須菩提。佛説
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世尊。若復有
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徳。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
相。是故如來説名實相實相。世尊。我今得聞
如是法門。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其
有衆生。得聞是法門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
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
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
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
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
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
故。須菩提。如來説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
蜜。如來説第一波羅蜜者。彼無量諸佛亦説
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論曰。自下經文重明彼福徳中此福轉勝。此
義云何。偈言
    苦身勝於彼 希有及上義
    彼智岸難量 亦不同餘法
    堅實解深義 勝餘修多羅
    大因及清淨 福中勝福徳
此二偈説何義。捐捨身命重於捨資生珍寶
等。彼如是捨無量身命。果報福徳此福徳勝
彼福。何以故。彼捨身命苦身心故。何況爲法
捨故。念彼身苦。慧命須菩提尊重法故。悲泣
流涙。如經爾時須菩提聞説是經深解義趣
涕涙悲泣故。此法門希有。何以故。尊者須菩
提。雖有智眼昔來未曾得聞。是故希有如經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故。
又此法門第一。以説名般若波羅蜜故此云
何成以上義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佛説般若
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故。何故如是説彼
智岸故。彼智岸無人能量。是故非波羅蜜又
此法門不同。何以故。此中有實相故。餘者非
實相。除佛法餘處無實故。以彼處未曾有未
曾生信。以是義故。如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
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
一希有功徳故。又此法門堅實深妙。何以故。
受持此經思量修習。不起我等相故。又不起
我等相者。示可取境界不倒相故。我等相即
非相者。示能取境界不倒相故。此二明我空
法空無我智故。如是次第如經何以故。此人
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何以故。我相即
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
故。離此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故。如來爲須菩
提説如是義。驚者謂非處生懼是故名驚。以
可訶故。如非正道行故。怖者心體怖故。以起
不能斷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畢竟驚
怖墮故遠離彼處。如經不驚不怖不畏故。又
此法門勝餘修多羅如經。何以故。須菩提如
來説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故。又此法。
門名爲大因。如經如來説第一波羅蜜者故
又此法門名爲清淨。以無量佛説故。如經彼
無量諸佛亦説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故。
彼珍寶檀等無如是功徳。是故彼福徳中此
福爲勝。如是成已
論曰。自下經文復爲斷疑。云何疑。向説彼
身苦以彼捨身苦身果報而彼福是劣。若爾
依此法門受持演説。諸菩薩行苦行。彼苦行
亦是苦果。云何於此法門不成苦果。爲斷此
疑故
經曰。須菩提如來説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
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
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
相無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
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
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
*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
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
若心有住則爲非住。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
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故佛説
菩薩心不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
切衆生。應如是布施。須菩提言。世尊。一切衆
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説一切衆生即
非衆生
論曰。此示何義。偈言
    能忍於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勝義
    離我及恚相 實無於苦惱
    共樂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此二偈説何義。雖此苦行同於苦果。而此苦
行不疲惓。以有羼提波羅蜜名爲第一故。彼
岸有二種義。一者波羅蜜清淨善根體。二者
彼岸功徳不可量。如經即非波羅蜜故。非波
羅蜜者。無人知彼功徳岸故。言非波羅蜜。是
故爲得第一法。此苦行勝彼捨身。何況離我
相瞋恚相故。又此行無苦。不但無苦。及有樂
以有慈悲故。如經我於爾時無我相。乃至無
相亦非無相故。此明慈悲心相應故如是説。
若有菩薩不離我相等。彼菩薩見苦行苦。亦
欲捨菩提心。爲彼故説如經。是故須菩提。菩
薩應離一切相等。此明何義。未生第一菩提
心者。有如是過。爲防此過。偈言
    爲不捨心起 修行及堅固
    爲忍波羅蜜 習彼能學心
此義云何。爲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爲何等
心不捨相。偈言爲忍波羅蜜習彼能學心故。
又第一義心者。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羅蜜故。
此名不住心。如經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
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
示不住生心義故。若心住於色等法彼心不
住佛菩提。此明不住心行於布施。此經文説
不住心起行方便。以檀波羅蜜攝六波羅蜜
故。云何爲利益衆生修行。而不名住於衆生
事。爲斷此疑。如經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
衆生。應如是布施故。此明何義。偈言
    修行利衆生 如是因當識
    衆生及事相 遠離亦應知
此義云何。利益是因體故。彼修行利益衆生。
非取衆生相事故。何者是衆生事。偈言
    假名及陰事 如來離彼相
    諸佛無彼二 以見實法故
此説何義。名相衆生及彼陰事故。云何彼修
行遠離衆生事相。即彼名相相非相。以無
彼實體故。以是義故。衆生即非衆生。以何等
法。謂五陰名衆生。彼五陰無衆生體。以無實
故。如是明法無我人無我。何以故。一切諸佛
如來。遠離一切相故。此句明彼二相不實。偈
言如來離彼相諸佛無彼二以見實法故。此
説何義。若彼二實有者。諸佛如來應有彼二
相。何以故。諸佛如來實見故
經曰。須菩提。如來是眞語者實語者。如語者
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説法。無實
無妄語
論曰。此中有疑於證果中無道。云何彼於果
能作因。爲斷此疑。如經須菩提如來是眞語
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故。此四句説何
等義偈言
    果雖不住道 而道能爲因
    以諸佛實語 彼智有四種
此義云何。彼境界有四種。是故如來有四種
實語。云何四種。偈言
    實智及小乘 説摩訶衍法
    及一切授記 以不虚説故
此明何義。以如來實智不妄説。佛菩提及小
乘大乘*授記之事皆不妄説。以是四境故。次
第説四語。如經須菩提如來是眞語者實語者
如語者不異語者故。不妄説小乘者。説小乘
苦諦等唯是諦故。不妄説大乘者。説法無我
眞如故。眞如者即是眞如故。不妄説*授記
者。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授記故。如彼義如是
説不顛倒故。經復言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
説法無實無妄語者。何故如是説。偈言
    隨順彼實智 説不實不虚
    如聞聲取證 對治如是説
此義云何。諸佛所説法。此法不能得彼法。而
隨順義故。以所説法不能得彼證法。何以故。
如所聞聲無如是義故。是故無實。以此所説
法隨順彼證法。是故無妄語。若爾何故説。如
來所得法所説法。以依字句説故。何故如來
前説如來是眞語者。復言所説法無實無妄
語。偈言如聞聲取證對治如是説故
經曰須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
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須菩提。譬
如人有目。夜分已盡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
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亦復如是
論曰。復有疑。若聖人以無爲眞如法得名。彼
眞如一切時一切處有。云何不住心。得佛菩
提則非不住。若一切時一切處實有眞如。何
故有人能得有不得者。爲斷此疑故。説入闇
等喩。此明何義。偈言
    時及處實有 而不得眞如
    無智以住法 餘者有智得
此義云何。一切時者。謂過現未來。一切處者。
謂三世。衆生實有眞如法何故不得。偈言無
智以住法故。彼無智以心住法故。此復何義。
不清淨故。以有智者心不住法。是故能得。以
是義故。諸佛如來。清淨眞如得名。是故住心
不得佛菩提。又此譬喩明於何義。偈言
    闇明愚無智 明者如有智
    對治及對法 得滅法如是
此義云何。彼闇明喩者。相似法故。闇者示現
無智。日光明者。示現有智。有目者明何義。偈
言對*治及對法得滅法。如是故如是次第。又
有目者。如能對治法故。夜分已盡者。如所
治暗法盡故。日光明照者。如能治法現前故。
如經須菩提譬如有人入暗則無所見如是等

經曰。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
此法門受持讀誦修行。則爲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悉覺是人。皆得成就無
量無邊功徳聚。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
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
施。如是捨恒河沙等無量身。如是百千萬億
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法門。信
心不謗。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何況書寫受
持讀誦修行爲人廣説
論曰。自下復説何義。偈言
    於何法修行 得何等福徳
    復成就何業 如是説修行
於何法修行者。示現彼行。云何示現。偈言
    名字三種法 受持聞廣説
    修從他及内 得聞是修智
此説何義。於彼名字得成聞慧。此有三種。一
者受二者持三者讀誦。此云何知。偈言受持
聞廣説故。受持修行依總持法故。讀誦修行
依聞慧廣故。廣多讀習亦名聞慧。此是名字
中三種修行。如經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能於此法門受持讀誦故。彼修行云
何得。偈言修從他及内得聞是修智故。此義
云何。爲修得相。於他及自身。云何於他及自
身。謂聞及修如是次第。從他聞法内自思惟
爲得修行故。向説名字及以修行。此爲自身。
偈言
    此爲自淳熟 餘者化衆生
    以事及時大 福中勝福徳
此義云何。彼名字聞慧修行爲自身淳熟故。
餘者化衆生廣説法故。得何等福徳者。示現
勝挍量福徳故。偈言以事及時大福中勝福
徳故。此捨身福徳勝於前捨身福徳。云何勝
以事勝故。以時大故。即一日時多捨身故。復
多時故。如經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
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乃至若復有人聞此
法門信心不謗。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何況
書寫受持讀誦修行。爲人廣説故
經曰。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
可稱量無邊功徳。此法門如來爲發大乘者
説。爲發最上乘者説。若有人能受持讀誦修
行此經廣爲人説。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
皆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徳
聚。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則於此
經不能受持讀誦修行爲人解説。若有我見
衆生見人見壽者見。於此法門能受持讀誦
修行爲人解説者。無有是處。須菩提。在在處
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
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
以諸花香而散其處。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
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爲人輕賤。何以故。是
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
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阿僧祇劫。
於然燈佛前得値八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萬諸
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須菩提。如是
無量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若復有
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
功徳。我所供養諸佛功徳。於彼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世末世。有受持讀
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徳若我具説者。或有人
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法門
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論曰。復成就何業修行者。今顯彼修行業。偈

    非餘者境界 唯依大人説
    及希聞信法 滿足無上界
    受持眞妙法 尊重身得福
    及遠離諸障 復能速證法
    成種種勢力 得大妙果報
    如是等勝業 於法修行知
此三行偈。説何等義。有不可思議者。示不可
思議境界故。不可稱量者。謂唯獨大人不共
聲聞等。以爲住第一大乘衆生説故。此示依
止大人故。又説大乘者。最妙大乘修行勝故。
以信小乘等則不能聞此。示希聞而能信法
故。如經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
量無邊功徳。如來爲發大乘者説。爲發最上
乘者説故。希聞者。謂不可思議等文句。得不
可思議等福徳顯滿足性故。以福徳善根滿
足故。此説不可思議等文句。如經皆成就不
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徳聚故。如是
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示現受持眞妙法故。受持法者。即是荷擔
大菩提。如經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在在處處供養者。當知
是人必定成就無量功徳。如經在在處處若
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
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
花香而散其處故。受持讀誦此經爲人輕賤
者。示現遠離一切諸障故。何故爲人輕賤而
離諸障。以有大功徳故。如經是人先世罪業
則爲消滅故。於然燈佛前供養諸佛功徳。於
後末世受持此法門功徳福多於彼者。此示
速證菩提法故。以多福徳莊嚴速疾滿足故。
如經若復有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
行此經所得功徳。我所供養諸佛功徳。於彼
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
能及故。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
思議者。此明何義。偈言。成種種勢力。得大妙
果報故。所謂攝受四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
等。成就勢力故。若聞此事其心迷亂者。以彼
果報不可思議甚爲勝妙。示非思量智境界
故。住彼修行中成如是等功徳。是故彼修行
等業。應知。如經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
亦不可思議故
經曰。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
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一切衆生。令入無餘涅槃界。如是滅度一切
衆生已。而無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
提。若菩薩有衆生相人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論曰。何故前説三種修行。今復重説此有何
勝。偈言
    於内心修行 存我爲菩薩
    此即障於心 違於不住道
此義云何。若菩薩於自身三種修行。生如是
心。我住於菩薩大乘。我如是修行。我如是降
伏其心。菩薩生此分別。則障於菩提行。偈言。
於内心修行存我爲菩薩。此即障於心故。障
何等心。偈言。違於不住道故。如經何以故。須
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者故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須菩提白
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説義。佛於然燈
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於然燈佛
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
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
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如是言。摩那婆。汝
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須菩
提言。如來者即實眞如。須菩提。若有人言。如
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實語。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不實不妄語。是故如來説一切法皆
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
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論曰。此中有疑。若無菩薩云何釋迦如來於
然燈佛所。行菩薩行。爲斷此疑。如經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是等。此明何
義偈言
    以後時授記 然燈行非上
    菩提彼行等 非實有爲相
此義云何。於然燈佛時。非第一菩薩行。何以
故。我於彼時所修諸行。無有一法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我於彼佛所。已證菩提。則
後時諸佛不授我記。是故我於彼時行未成
佛故。偈言。以後時授記然燈行非上故。若無
菩提即無諸佛如來。有如是謗。謂一向無諸
佛。爲斷此疑。如經何以故。須菩提言。如來
者即實眞如故。實者非顛倒義故。眞如者不
異不變故。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此示何義。偈言。菩提彼
行等故。此義云何。彼菩薩行若人言有實者
此則虚妄。如是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若人言得者。此亦虚妄故。言菩提彼行等
故。若如是有人謗言。如來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爲斷此疑。如經須菩提。如來所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實不妄語故。此
義云何。以如來得彼菩提故。偈言。非實有爲
相故。有爲相者。謂五陰相。彼菩提法無色等
相故。此復云何。偈言
    彼即非相相 以不虚妄説
    是法諸佛法 一切自體相
此義云何。彼即於色等非相。無色等相故。
彼即菩提相故。是故偈言。彼即非相相。以
不虚妄説故。是故如來説一切法佛法如是
等。此義云何。以如來得如是法。偈言。是法
諸佛法一切自體相故。自體相者。非體自體
故。此明何義。一切法眞如體故。彼法如來所
證。是故言一切法佛法。彼處色等相不住
故。彼一切色等諸法非法。如是諸法非法。即
是諸法法以無彼法相。常不住持彼法相故」
經曰。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須菩提言。
世尊。如來説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
説名大身
論曰。大身譬喩示現何義。偈言
    依彼法身佛 故説大身喩
    身離一切障 及遍一切境
    功徳及大體 故即説大身
    非身即是身 是故説非身
此二偈示何義。畢竟遠離煩惱障智障。畢竟
具足法身故。此復云何有二種義。一者遍一
切處。二者功徳大。是故名大身。偈言。功徳及
大體故。遍一切處者。眞如一切法不差別故。
偈言。非身即是身是故説非身故。如經世尊
如來説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説名
大身故。此説何義。非身者無有諸相。是名非
身大者。有眞如體。如是即名妙大身。如經是
名妙大身故
經曰。佛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非菩薩。佛言。須菩提。
於意云何。頗有實法名爲菩薩。須菩提言。不
也世尊。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説一切
法無我無衆生無人無壽者。須菩提。若菩
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何以
故。如來説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佛國土。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
無我法者。如來説名眞是菩薩菩薩
論曰。此中有疑。若無菩薩者。諸佛亦不成大
菩提。衆生亦不入大涅槃。亦無清淨佛國土。
若如是爲何義故。諸菩薩摩訶薩。發心欲令
衆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淨佛國土。自下經
文爲斷此疑。云何斷疑。偈言
    不達眞法界 起度衆生意
    及清淨國土 生心即是倒
此義云何。若起如是心即是顛倒非菩薩者。
起何等心名爲菩薩。如經須菩提若菩薩通
達無我無我法者。如來説名眞是菩薩菩薩
故。此示何義。偈言
    衆生及菩薩 知諸法無我
    非聖自智信 及聖以有智
此明何義。知無我無我法者。謂衆生及菩薩。
何等衆生何等菩薩。於彼法若能自智信。若
世間智出世間智。所謂凡夫聖人。是人名爲
菩薩。此言攝世諦菩薩出世諦菩薩。是故重
説菩薩菩薩。如經如來説名眞是菩薩菩薩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下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
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佛言。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
尊。如來有天眼。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
來有慧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
眼。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佛言。須菩
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
世尊。如來有佛眼。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説是沙不。須菩提言。如
是世尊。如來説是沙。佛言。須菩提。於意云
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
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世界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
所世界中所有衆生。若干種心住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説諸心住皆爲非心住。是名爲
心住。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
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若
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是
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縁得福多不。須菩提
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縁得福甚多。佛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
縁得福徳聚多。須菩提。若福徳聚有實。如來
則不説福徳聚福徳聚
論曰。復有疑。前説菩薩不見彼是衆生。不見
我爲菩薩。不見清淨佛國土。何以故。以不見
諸法名爲諸佛如來。若如是或謂。諸佛如來
不見諸法。自下經文爲斷此疑故。説五種眼。
偈言
    雖不見諸法 非無了境眼
    諸佛五種實 以見彼顛倒
何故説彼非顛倒。爲顯斷疑譬喩。是故説我
知彼種種心住如是等。此示何義。彼非顛倒。
以見顛倒故。何者是顛倒。偈言
    種種顛倒識 以離於實念
    不住彼實智 是故説顛倒
此義云何。種種顛倒者。彼種種心縁住。是名
種種識。以六種識差別顛倒。何故彼心住名
爲顛倒。偈言。以離於實念不住彼實智。是故
説顛倒故。如來説諸心住皆爲非心住者。此
句示現遠離四念處故。此以何義。心住者住
彼念處。以離彼念處故云不住。又住不動根
本名異義一。若如是不住是故説心住。此明
不住相續不斷行因是故不住。示彼相續顛
倒如經。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
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以過去未來故不
可得。現在心虚妄分別故不可得。如是示彼
心住顛倒。諸識虚妄以無三世觀故。何故依
福徳重説譬喩。偈言
    佛智慧根本 非顛倒功徳
    以是福徳相 故重説譬喩
此説何義。復有疑。向説心住顛倒。若如是福
徳亦是顛倒。若是顛倒何名善法。爲斷此疑
示現心住。雖顛倒福徳非顛倒。何以故。偈言。
佛智慧根本故。云何示現根本。如經。須菩提。
若福徳有實。如來則不説福徳聚福徳聚故。
此義云何。明有漏福徳聚是其顛倒。以此福
徳聚是有漏故。所以如來不説福徳聚。又福
徳聚者。即福徳聚。何以故。若非福徳聚者。如
來則不説爲智慧根本。是故福徳聚者。即福
徳聚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
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何以故。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
故如來説名具足色身。佛言。須菩提。於意云
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須菩提言。不也
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
説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説名諸相具

論曰。復有疑。若諸佛以無爲法得名。云何
諸佛成就八十種好三十二相。而名爲佛。爲斷
此疑。是故説非成就色身。非成就諸相得見
如來。又色身攝得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如經。
何以故。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
故如來説名具足色身。何以故。如來説諸相
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説名諸相具足故。
何故如是説。偈言
    法身畢竟體 非彼相好身
    以非相成就 非彼法身故
    不離於法身 彼二非不佛
    故重説成就 亦無二及有
此二偈説何義。彼法身畢竟體。非色身成就。
亦非諸相成就。以非彼身故。非彼身者。以非
彼法身相故。此二非不佛。即彼如來身有
故。何者是二。一者色身成就。二者諸相成就。
以此二法不離於法身。是故彼如來身成就
相好。亦得説有。云何説有。經言。色身成就諸
相成就故。是故偈言。彼二非不佛故。是故此
二亦得言無故。説非身成就非相成就。亦得
言有故。説色身成就諸相成就故。偈言。亦無
二及有故。何故如是説。以彼法身中無。即
於是義説。如來色身成就。諸相成就。以不離
彼身故。而法身不如是説。以法身非彼體故」
經曰。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
念。我當有所説法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
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説法則爲謗佛。不能解
我所説故。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説法説法者。
無法可説。是名説法
論曰。復有疑。若如來具足色身成就不可得
見。若相成就不可得見。云何言如來説法。自
下經文爲斷此疑。如經。若人言。如來有所説
法。則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説故。此義云何。偈

    如佛法亦然 所説二差別
    不離於法界 説法無自相
何故重言説法説法者。偈言。所説二差別故。
何者是二。一者所説法。二者所有義。何故言
無法可説是名説法者。偈言。不離於法界。説
法無自相故。此以何義。所説法離於眞法界。
不可得自相見故
經曰。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
生於未來世聞説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
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
衆生者。如來説非衆生。是名衆生
論曰。復有疑。若言諸佛説者。是無所説法不
離於法身。亦是其無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
深法界。自下經文爲斷此疑。偈言
    所説説者深 非無能信者
    非衆生衆生 非聖非不聖
何故言須菩提非衆生非不衆生者。偈言。非
衆生衆生非聖非不聖故。此以何義。若有信
此經。彼人非衆生。非衆生者。非無聖體。非無
聖體者。非凡夫體故。非不衆生者。以有聖體
故。彼人非凡夫衆生。非不是聖體衆生。如經。
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説非衆生。
是名衆生故。如來説非衆生者。非凡夫衆生。
是故説衆生衆生。以聖人衆生是故説非衆

經曰。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耶。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
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衆生無人
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
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
善法善法者。如來説非善法。是名善法
論曰。復有疑。若如來不得一法名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云何離於上上證。轉轉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下經文爲斷此疑。示
現非證法名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
義云何。偈言
    彼處無少法 知菩提無上
    法界不増減 淨平等自相
    有無上方便 及離於漏法
    是故非淨法 即是清淨法
此明何義。彼菩提處無有一法可證。名爲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經世尊無有少法如
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故。彼復有
義。偈言。法界不増減。不増減者。是法平等。
是故名無上。以更無上上故。如輕。復次須菩
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故。又諸佛如來清淨法身。平等無差
別。於彼處無有勝者。是故説無上。如經以無
衆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故。又彼法無我自體眞實。更無上上故。
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又彼法有無上
方便。以一切善法滿足故。説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餘菩提者善法不滿足。更有上方便。
如經。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説非善法。是
名善法者。何故如是説。偈言。及離於漏法是
故彼漏非是淨法此即是清淨法故。此以何
義。彼法無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無有漏法
故。是故名爲善法。以決定無漏善法故
經曰。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
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
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
爲他人説。於前福徳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
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歌羅分不及一。數分不
及一。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喩
所不能及
論曰。復有疑。若一切善法滿足。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則所説法不能得大菩提。何
以故。以所説法無記法故。爲斷此疑。重説勝
福譬喩。示現何義。偈言
    雖言無記法 而説是彼因
    是故一法寶 勝無量珍寶
此義云何。雖言所説法是無記。而能得大菩
提。何以故。以遠離所説法不能得大菩提。以
是義故。此法能爲菩提因。又言無記者。此義
不然。何以故。汝法是無記而我法是記。偈言。
是故一法寶勝無量珍寶故。是故此所説法。
勝彼阿僧祇須彌等珍寶故。如經。若人以此
般若波羅蜜經。乃至一四句偈等。受持讀誦
爲他人説。於前福徳百分不及一如是等。此
示何義。偈言
    數力無似勝 無似因亦然
    一切世間法 不可得爲喩
此説何等義。示於前福徳此福爲勝。云何爲
勝。一者數勝。二者力勝。三者不相似勝。四者
因勝。是故偈言。一切世間法不可得爲喩故
數勝者。如經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喩所
不能及故。以數無限齊故。攝得餘數應知力
勝者。如經。不及一歌羅分故。無似勝者。此福
徳中數不相似。以此福徳不可數故。如經數
不能及故。因勝者。因果不相似。以此因果
勝彼因果故。如經。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不及
一故。又此法最勝無有世間法可喩此法故。
偈言。一切世間法不可得爲喩故。如是此福
徳中彼福微少。是故無法可喩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
度衆生耶。須菩提。莫作是見。何以故。實無有
衆生如來度者。佛言。須菩提。若有實衆生如
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相。須菩提。
如來説有我者。則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
以爲有我。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説名
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論曰。復有疑。若是法平等相無有高下者。云
何如來名爲度衆生。自下經文爲斷此疑。云
何斷疑。偈言
    平等眞法界 佛不度衆生
    以名共彼陰 不離於法界
此義云何。衆生假名與五陰共故。彼名共陰。
不離於法界。偈言。不離於法界故。彼法界無
差別故。偈言。平等眞法界故。是故如來不度
一衆生。偈言。佛不度衆生故。如經何以故。實
無有衆生如來度者故。佛言。須菩提。若有實
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衆生壽者相
者。此明何義。偈言
    取我度爲過 以取彼法是
    取度衆生故 不取取應知
此義云何。若如來有如是心。五陰中有衆生
可度者。此是取相過。以著彼法故。偈言。取我
度爲過故。以取彼法是者。以取五陰中是衆
生故。取度衆生故者。欲令衆生得解脱。有如
是相故。經復言須菩提如來説有我者。則非
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爲有我者。此義云
何。偈言。不取取應知故。此以何義。以彼不
實義。是故彼不取。以不取者即是毛道凡夫
取而即是不取故。言不取取故。又須菩提毛
道凡夫生者。如來説名非生者。不生聖人法
故言非生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見如
來不。須菩提言。如我解如來所説義。不以相
成就得見如來。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
相成就得見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相成就
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
成就得見如來
論曰。復有疑。雖相成就不可得見如來。以非
彼體。以如來法身爲體。而如來法身以見相
成就。比知則知如來法身爲福相成就。自下
經文爲斷此疑。云何斷疑。偈言
    非是色身相 可比知如來
    諸佛唯法身 轉輪王非佛
此義云何。有人言。福徳能成是相果報。以成
是相故。則知福徳力得大菩提。若如是如來
則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遮
此故。如經。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轉輪聖王
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此
義云何。偈言
    非相好果報 依福徳成就
    而得眞法身 方便異相故
此明何義。法身者。是智相身。福徳者。是異相
身故
經曰。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彼如來妙體 即法身諸佛
    法體不可見 彼識不能知
論曰。此二偈説何義。偈言
    唯見色聞聲 是人不知佛
    以眞如法身 非是識境故
此示何義。如來法身不應如是見聞。不應如
是見聞者。不應如是見色聞聲。以何等人不
能見。謂凡夫不能見故。偈言。唯見色聞聲是
人不知佛故。如經。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故。是人者。是凡夫人不能見眞如法身。如經。
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
不能知故
經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須菩提。莫作是念。
如來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
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者。説諸法斷滅相。須菩提。莫作是
念。何以故。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不説諸法斷滅相故。須菩提。若善男子
善女人。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菩薩知一切法無我。得無生法忍。此功
徳勝前所得福徳。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取福
徳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不取
福徳。佛言。須菩提。菩薩受福徳不取福徳。是
故菩薩取福徳
論曰。有人起如是心。若不依福徳得大菩提。
如是諸菩薩摩訶薩則失福徳。及失果報。自
下經文爲斷此疑。云何斷疑。偈言
    不失功徳因 及彼勝果報
    得勝忍不失 以得無垢果
    示勝福徳相 是故説譬喩
    是福徳無報 如是受不取
此義云何。雖不依福徳得眞菩提。而不失福
徳及彼果報。何以故。以能成就智慧莊嚴功
徳莊嚴故。何故依彼福徳重説譬喩。偈言。得
勝忍不失以得無垢果故。此義云何。有人起
如是心。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以得出
世間智。失彼福徳及以果報。爲遮此故。示現
福徳不失。而更得清淨殊勝功徳。是故不失。
如經何以故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於法不説斷滅相故。若復有菩薩知一切
法無我。得無生法忍者。有二種無我。不生二
種無我相。是故受而不取。如經佛言。須菩提。
菩薩受福徳不取福徳。是故菩薩取福徳故。
云何菩薩受福徳不取福徳。偈言。是福徳無
報。如是受不取故。此義云何。取者彼福徳得
有漏果報。以有漏果報故。彼福徳可訶。如是
取者名之爲取。如取非道故。此福徳無報。無
報者。無彼有漏報。是故此福徳受而不取
經曰。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
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説義。何以故如來
者無所至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
論曰。若諸菩薩不受彼果報。云何諸菩薩福
徳衆生受用。偈言
    是福徳應報 爲化諸衆生
    自然如是業 諸佛現十方
此義云何。明諸佛化身有用。彼法身諸佛。不
去不來故。偈言。自然如是業。諸佛現十方故。
此復何義。偈言
    去來化身佛 如來常不動
    於是法界處 非一亦不異
此明不去不來義故。如經何以故如來者。無
所至去無所從來故。此義云何。若如來有去
來差別。即不得言常。如是住常如是住者。不
變不異故
經曰。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
世界微塵。復以爾許微塵世界碎爲微塵阿
僧祇。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微塵衆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彼微塵衆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
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説是微塵衆。何以故。
佛説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故佛説微塵衆。
世尊如來所説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
故佛説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
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説一合相則非一合相。
是故佛説一合相。佛言。須菩提。一合相者。則
是不可説。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何以故。須
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説我見人見衆生見壽
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所説爲正語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來説。我
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
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
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
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如是不住
法相。何以故。須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
來説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菩薩
摩訶薩。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
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於此般
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
人説。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云何爲人演説。
而不名説是名爲説
論曰。碎微塵譬喩者。示現何義。偈言
    世界作微塵 此喩示彼義
    微塵碎爲末 示現煩惱盡
此明何義。偈言於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故。
彼諸佛如來。於眞如法界中。非一處住。亦非
異處住。爲示此義故。説世界碎微塵喩。此喩
示現何義。偈言微塵碎爲末示現煩惱盡故。
此喩非聚集微塵衆。示現非一喩。此義云何。
偈言
    非聚集故集 非唯是一喩
    聚集處非彼 非是差別喩
此義云何。如微塵碎爲末非一處住。以無有
聚集物故。亦非異處差別。以聚集微塵差別
不可得故。以差別不住故。如是諸佛如來。遠
離煩惱障。住彼法界中。非一處住亦非異處
住。如是三千世界一合相喩。非聚集故。此以
何義。如經如來説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故如
來説一合相故。若實有一物聚集。如來則不
説微塵聚集。如是若實有一世界。如來則不
説三千大千世界。如經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
合相故。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者。以彼聚集
無物可取。虚妄分別。是故凡夫妄取。若有實
者即是正見故知妄取。何故凡夫無物而取
物。如經佛言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説但
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如是等。此示何義。偈言
    但隨於音聲 凡夫取顛倒
    非無二得道 遠離於我法
如經何以故。須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説我見
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如是乃至是名我見人
見衆生見壽者見故。此復何義。偈言非無二
得道遠離於我法故。此義云何。非無我無法。
離此二事而得菩提。云何得菩提。遠離彼二
見故得於菩提。偈言遠離於我法故。此復何
義。偈言
    見我即不見 無實虚妄見
    此是微細障 見眞如遠離
是故見即不見。無其實義以虚妄分別。以是
無我。是故如來説彼我見即是不見。以其無
實。無實者。即是無物。以是義故。説我見即是
虚妄見。如是示現我見不見故。見法者亦是
不見。如經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
如是不住法相故。此復何義。以見法相即不
見相。如彼我見即非見故。何故此二見説名
不見。偈言此是微細障見眞如遠離故。此復
云何。彼見我見法。此是微細障。以不見彼
二故。是以見法而得遠離。偈言見眞如遠離
故。又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者。此示何義。偈

    二智及三昧 如是得遠離
    化身示現福 非無無盡福
此義云何。示現世智第一義智。及依止三昧
得遠離彼障。是故重説勝福譬喩。此示何義。
偈言化身示現福非無無盡福故。此復何義。
雖諸佛自然化身作業。而彼諸佛化身説法。
有無量無盡無漏功徳故。云何爲人演説而
不名説是名爲説者。何故如是説。偈言
    諸佛説法時 不言是化身
    以不如是説 是故彼説正
此義云何。若化身諸佛説法時。不言我是化
身。是故彼所説是正説。若不如是説者。可化
衆生不生敬心。何以故。以不能利益衆生。即
彼説是不正説。是故不説我是化佛

    一切有爲法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應作如是觀
論曰。復有疑。若諸佛如來常爲衆生説法。云
何言如來入涅槃爲斷此疑。是故如來説彼
偈喩。此義云何。偈言
    非有爲非離 諸如來涅槃
    九種有爲法 妙智正觀故
此義云何。諸佛涅槃非有爲法。亦不離有爲
法。何以故。以諸佛得涅槃。化身説法示現世
間行。爲利益衆生故。此明諸佛以不住涅槃
以不住世間故。何故諸佛示現世間行。而不
住有爲法中。偈言九種有爲法妙智正觀故。
此以何義。如星宿等相對法。九種正觀故。此
九種正觀。於九種境界應知觀何境界。偈言
    見相及於識 器身受用事
    過去現在法 亦觀未來世
云何觀九種法。譬如星宿爲日所映有而不
現。能見心法亦復如是。又如目有*翳則見毛
輪等色。觀有爲法亦復如是。以顛倒見故。又
如燈識亦如是。依止貪愛法住故。又如幻所
依住處亦如是。以器世間種種差別無一體
實故。又如露身亦如是。以少時住故。又如泡
所受用事亦如是。以受想因三法不定故。又
如夢過去法亦如是。以唯念故。又如電現在
法亦如是。以刹那不住故。又如雲未來法亦
如是。以於子時阿黎耶識。與一切法爲種子
根本故。觀如是九種法。得何等功徳成就何
智。偈言
    觀相及受用 觀於三世事
    於有爲法中 得無垢自在
此義云何。觀有爲法三種。一觀有爲法以觀
見相識。二者觀受用。以觀器世間等。以何處
住。以何等身受用何等。三者觀有爲行。以何
等法三世轉差別。如是觀一切法。於世間法。
中得自在故。偈言於有爲法中得無垢自在

經曰。佛説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説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諸佛希有總持法 不可稱量深句義
    從尊者聞及廣説 迴此福徳施群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