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修行道地經 (No. 0606_ 竺法護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乃覺知非賊是樹。其修行者當作是觀。我自
往昔愚癡所蓋。謂有吾身及頭手足。脇脊胸
腹諸所合聚。行歩進止坐起言語。所可作爲
稍稍自致。學問曉道智慧聰明。愚癡之冥遂
爲淺薄。爾乃解了無有吾我。骨*鎖相連皮革
裹纒。因心意風行歩進止。臥起語言有所作
爲。於是頌曰
    有人冥行路 望見樹謂賊
    愚人亦如是 見身計有我
    明無吾我人 積衆事成體
    骨*鎖諸孔流 因心神動風
吾曾聞之昔有一國。諸年少輩遊在江邊
而相娯樂。以沙起城或作屋室。謂是我所各
各自護。分別所爲令不差錯。作之*已竟。中
有一子即以足觸壞他沙城。主大瞋恚牽其
頭髮。以拳打之擧聲大叫。某壞我城仁等
願來助我治罪。衆人應聲悉往佐助。而撾治
之足蹈其身。汝何以故壞他人所作。其輩復
言。汝破他城當還復之。共相謂曰。寧見此人。
壞他城不其有効者。治罪如是各自在城。而
戲欣笑勿復相犯。於是頌曰
    小兒作沙城 觸之皆破壞
    戲笑而作之 謂爲是我所
    各各自懷心 是吾城屋界
    而已娯樂中 如王處國宮
爾時小兒娯樂沙城。謂是我所將護愛之不
令人觸。日遂向冥各欲還歸。其心不戀不顧
沙城。各以手足蹋壞之去而歸其家。於是頌

    小兒積沙以爲城 在中娯樂盡黄昏
    日適向冥不戀慕 即捨其城歸還家
其修行者當作是觀。吾未解道計有吾我恩
愛之著普護身色。老病將至無常對到忽
盡滅矣。今適捨色心無所樂。以智慧法分別
散壞。四大五陰今*已解了。色痛想行識
入之衰皆非我所。如今五陰非身所有。過去
當來現在亦然。其觀生死以如是者。便能具
足得至脱門。欲求空者順行若斯。於是頌曰
    其有習欲者 不捨恩愛著
    普自將護身 如人奉敬親
    若離於情欲 如月蝕光伏
    知身如沙城 不復計吾我
其修行者見三界空。不復願樂有所向生。何
謂無願而向脱門。所有境界婬怒癡垢。假使
起者制而不隨。是謂無願而向脱門。無想如
是已了是者謂三脱門。其修行者所以專精
唯欲解空。於是頌曰
    三界不見我 所覩皆爲空
    安能復求生 一切不退還
    設心常思念 無*想無願空
    如在戰鬪中 降伏除怨賊
    觀五陰本無 依*倚在人
    過去及當來 現在亦如是
    積聚勤苦身 一切悉敗壞
    明者觀五陰 如水之泡沫
    若得無*想願 覩三界皆空
    致三脱安隱 悉度衆苦惱
    見吉祥不遠 如掌中觀文
    是謂爲沙門 無有終始患
    省察覺佛諸經法 爲求解脱永安隱
    義深廣演説總哀 令行者解多講空
修行道地經卷第



修行道地經卷第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神足品第二十二
    其心清淨如流泉 與比丘倶猶徳華
    免苦慧安若涼風 長養佛樹願稽首
    應時得寂定 如山不可動
    明觀等如稱 除瑕令無穢
    以經義寂觀 照曜現世間
    斂心自歸命 稽首三界尊
其修行者。或先得寂而後入觀。或先得觀然
後入寂。習行寂寞適至於觀便得解脱。設先
入觀若至寂寞亦得解脱。何謂爲寂。其心正
住不動不亂而不放逸。是爲寂相。尋因其行
心觀正法。省察所作而見本無。因其形相是
謂爲觀。譬如賣金有人買者。見金已後不言
好醜。是謂爲寂。見金分別知出某國銀銅雜
者。識其眞僞紫磨黄金。是謂爲觀。如人刈草
左手獲草右手鎌刈。其寂然者如手捉草。其
法觀者如鎌截之。於是頌曰
    其心無瑕穢 不動名曰寂
    若心遍省者 斯號謂法觀
    手捉草應寂 鎌截之爲觀
    以是故寂然 微妙得解脱
其修行者。觀人身骸在前在後等而無異。開
目閉目觀之同等。是謂爲寂。尋便思惟。頭頸
異處手足各別。骨節支解各散一處。是謂爲
觀。此骨鎖身因四事長。飮食愛欲睡眠罪福
之所縁生。皆歸無常苦空非身。不淨朽積悉
無所有。是謂爲觀。取要言之。見而不察是謂
爲寂。分別其無是謂爲觀。於是頌曰
    見諸骨*鎖不察省 心不濁亂是謂寂
    分別其體頭手足 發意欲省是謂觀
其修行者。何因專精求入寂然。無數方便而
逮於寂。今取要言而解説之。因二事致。一惡
露觀。二曰數息守出入息。何謂爲不淨觀。
初當發心慈念一切皆令安隱。發是心已便
到塚間坐觀死人。計從一日乃至七日。或身
膖脹其色青黒。爛壞臭處爲蟲見食。無復肌
肉膿血見洿。視其骨節筋所纒裹。白骨星散
甚爲可惡。或見久遠若干歳骨。微碎在地色
如縹碧。存心熟思。隨其所觀行歩進止。臥起
經行懷之不忘。若詣閑居寂無人處。結跏趺
坐省彼塚間所見屍形。一心思惟。於是頌曰
    欲省惡露至塚間 往到塚間觀死屍
    在於空寂無人聲 自觀其身如彼屍
其修行者。設忘此觀復往重視。還就本坐作
無常觀。出入進止未曾捨懷。夙夜不懈一月
一秋。復過是數專精不廢。經行坐起寢覺住
止。若獨若衆常不離心。疾病強健當以著
志。不但以此無常苦空非身爲定也。所觀如
諦不從虚妄。於是頌曰
    察因縁觀若忘者 重到塚間觀視之
    不但專觀無常苦 不轉其心省如見
如在塚間所見屍形。一心思念初不忘捨。觀
身亦然。觀死人形及吾躯體。等無差特。若見
他人男女大小。端正好醜裸形衣被。莊校瓔
珞若無嚴飾。一心察之死屍無異。用不淨觀
得至爲寂。爾時修行常察惡露。譬如衆流悉
于海。於是頌曰
    我身死屍及大小 見其惡露等無異
    心常專精未曾捨 譬如衆流入巨海
爾時修行心自念言。已是自在心不違我不
復爲惑。即時歡喜以能甘樂致於奇特竪立
志不復隨欲。若見女人謂是骨*鎖非爲
好顏察知審諦本所習欲以爲瑕穢。離於情
色不造衆惡。是第一禪。棄捐五蓋具足五徳。
離諸思想遠衆欲惡不善之法。其心專念靜
然一定而歡喜安行第一禪。是謂爲寂淡然
之法。求之若此因惡露觀。於是頌曰
    志自在如弓 心心相牽
    觀女人皮骨 制意不隨欲
    離瑕心清淨 身脱於衆惡
    在世得自在 歡喜得禪定
是第一禪續在穿漏諸漏未盡。如是行者住
第一禪故爲凡夫。計佛弟子故立在外。未
應入室。如外仙人遠離於欲終始不斷。非佛
弟子修行如是。求第一禪甚亦難致。其餘三
禪稍前轉易。譬如學射。遙立大准習久乃中。
習不休息工則析毛。初學一禪精勤乃致。其
餘三禪學之則易。於是頌曰
    其學第一禪 精勤甚難致
    其餘三禪者 方便遂易
    譬如學射法 初始甚難中
    已能中大准 閉目破一毛
    若第一禪寂然致 故是凡夫當訶教
    非佛弟子在界外 *已離愛欲似仙人
其修行者。已得自在順成四禪。欲得神足觀
悉見空。省諸節解。眼耳鼻口項頸脇脊手足
胸腹及諸毛孔若如虚空。作是觀已自見其
身。解解連綴如蓮花本猶根諸孔觀如虚空。
然後見身譬如革嚢。漸察如是便離形想唯
有空想。*已得空想無復色想。或習空想續見
其體但無所著也。欲覩身者則自見之。欲不
覩者則亦不見。欲覩虚空則而見之。欲不覩
者則亦不見。體心倶等意在其内如乳水合。
心不離身身不離心。堅固其志以心擧身令
去其座。專心在空如人持稱令*稱鎚等正
安銖兩。斤平已後手擧懸*稱。修行如是。自
&T016254;其形專心念空。於是頌曰
    其有修行者 神足飛如天
    觀身諸骨節 毛孔皆爲空
    *已離不計吾 專念想樂空
    如大*稱量物 擧身亦如是
其修行者。習行如是便得成就。初擧身時去
地如蟣。轉如胡麻稍如大豆遂復如棗。習擧
如此至于梵天。乃到淨居諸天之宮。通徹須
彌無所拘礙。入地無間出而無孔。遊於空中
坐臥行住。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
下出火。從諸毛孔現若干光。五色之耀如
明照。能變一身以爲無數。化作牛馬龍象騾
驢駱駝虎狼師子無所不現。發意之頃普遊
佛界旋則尋逮。是神足界通達之變。是神足
者因四禪致。其四禪者因不淨觀數息致之。
是故修行當念惡露數息思定。於是頌曰
    因習學輕擧 如風無罣礙
    身踊至梵天 悉觀諸天宮
    飛行在虚空 如雲無禁制
    入地如入水 在空如處地
    從身自出火 若如日光明
    身下雨其水 如月降霜露
    專精得神足 自在無所礙
    欲得捫梵天 自恣何況餘
    欲至他方界 輕擧即能到
    釋擲金剛疾 往返亦如是
    自在而變化 能見無數形
    如釋娯樂幻 樂神足亦然
    遊于佛經甘露池 亦如大象入華泉
    總説其義如本教 故歎詠是致神足
修行道地經數息品第二十三
    其威神耀如日光 徳炎巍巍過天帝
    顏色端正如月滿 消除衆冥滅諸垢
    口説法言如甘露 出語姝妙歎十善
    篤信合倶歸最尊 願稽首佛無等倫
    觀採諸經如入海 以獲禪定無穿漏
    敢可計數佛弟子 是故稽首最勝安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何謂無漏至第一禪。何
謂名之世尊弟子。若修行者在禪穿漏。當發
是心。我得一禪故爲穿漏。以穿漏行第一之
禪。得生梵天在上福薄。命若盡者當墮地獄
餓鬼畜生及在人間。計此之輩雖在梵天。諦
比丘不免惡道凡夫之類也。所以者何。未
解脱故。於是頌曰
    設使始學得漏禪 其修行穿如漏器
    雖生梵天當復還 如雨綵衣其色變
譬如國王有一大臣而犯重事。先考治之五
毒並至。却乃著械閉在深獄。令衣弊衣給以
麁食草蓐爲床。莫令家人得入相見。使房近
厠臭穢之處。吏受教已即承王命考治如法。
其人往時有小功夫施恩於王。王思念之遣
告獄吏放出其人。恣之四月自在娯樂。與眷
屬倶而相勞賀。竟四月已還著獄中。於是頌

    譬如有臣犯王法 王念故恩使出獄
    恣意所欲相娯樂 然後還閉著獄中
獄吏受教如王勅告。其人得脱沐浴服飾。與
諸群從倶出遊觀五欲自恣。雖相娯樂心退
念之。今與群從五欲自恣。云何捨是當還就
獄。三時歎息。當復考治著於弊衣麁食臥草
與小人倶共止一處。何一痛哉。當爲蚤蝨蚊
虻見食。在中可*惡。夏則盛熱冬則慘寒。鼠
夜鳴走冥冥如漆。垢穢不淨流血覆地。頭髮
遼亂考治百千。或有劓耳而截鼻者。或斷
手足穢濁不淨。若在塚間惱不可言。當與此
輩瑕穢倶處。於是頌曰
    竟夏四月其臣念 與親愛倶而歡樂
    夏當還獄諸考治 遭厄之惱不可量
當復更見諸罪繋囚。其犯禍者作事不道而
婬盜竊劫人男女。焚燒人家及諸穀積。以毒
害人喜行輕慢。或殺男女及爲屠牛。掠諸丘
聚縣邑城郭。念國家惡。當復見此五毒
笞。手脚耳鼻爲血所塗。或見斫頭。瘡痍裂
壞膿血漏出。或被重考身體腫起。無數之蠅
皆來著身。在地臥極若如&T057592;。或新入獄。
面目手足悉爛傷腫。煌煌燋悸愁不可言。住
不敢動。或羸痩而骨立。顏色醜陋譬如餓鬼。
或久在獄。以氣肥腫頭亂爪長。或有在中日
日望出。或有自念。我在獄中無有出期不復
悒悒。其新來者或見絞殺或考或撃。或口受
辭或以結形。或與死人同一床褥。或牽出之
臥著溷上。或行道地不大見考。於是頌曰
    惡人甚衆多 瑕穢可憎*惡
    與愚而倶止 譬如與屠膾
    啼呻哭涙下 苦如鬼同
    是大臣愁憂 何忍重入獄
此諸罪囚在刑獄中。各各談説國王盜賊。或
説穀米飮食之屬。華香伎樂男女之事。或説
山海行故之事。或説他樂搏掩之事。或嗟歎
王所積之行。或説王惡治國不政賊來攻伐
如是失國。或言王崩當有新立而出大赦。夫
人懷躯如是在産獄囚得脱。若城失火多所
焚燒。獄門得開我等則脱。或共議言。若見
瑞怪鳥鵲來鳴。倚獄門住獄戸作聲夢見上
堂及上高山又入龍宮。墮蓮花池乘舟渡海。
自觀不久免一切苦。於是頌曰
    諸犯王法者 談語自勸勉
    聚會心歡喜 希望得解脱
    如群牛投谷 墮厄井如是
    時大臣思此 無福人甚愁
時臣思念。我當云何而復聞此盜賊言談。或
有相教。若獄吏問當作是答。極重考治不過
二七日。體轉狎習不復大患。假使取身段段
解之。刀在頂上勿妄出言我犯斯過。莫説其
處藏匿之家。勿牽引人某是伴黨。或誘問者
復莫信之。獄卒恐汝愼無爲伏。若見*考治勿
得驚懅。於是頌曰
    展轉相勸勉 教人下辭法
    思念獄吏門 以何答其言
    大臣眷屬倶 復念獄衆苦
    習於諸五欲 而心懷憂惱
獄囚相謂。卿等不見。人捨父母兄弟親屬。不
惜身命遠其本國。行於荊棘竹木叢樹坵
荒嶮難。不顧其身入海求財。吾等不歴勤勞
之苦而致寶物。以是之故當忍*考掠。令不失
財使他人得。於是頌曰
    賊劫他人財 所獲非己有
    念當不惜命 失財更遭厄
臣自念言。吾何忍見獄卒住前。叫嚾呼之而
自説言。我以織女三星陂蘭宿生屬地獄王。
二十九日夜中半生。卿不聞吾初墮地時。國
有衆患擾動不安興諸怪變。空有崩音地爲
震動。東西望赤四方忽冥。鵰鷲烏鵲孤狼野
獸鵄梟在塚間生噉人肉。鬼神諸魅鳩桓溷
鬼反足女神悉共欣悦。此獄卒生正爲我等。
假使長大多害男女從在獄塚間。我等當得
死人血肉及脂髓腦。以爲食飮。以是之故吾
等護子令壽命長。我初生時以有此救故不
畏人。於是頌曰
    無有慈哀言剛急 其人無故懷怨結
    念獄卒言臣意悲 雖快娯樂憂此惱
獄卒説言。吾有便手無所不搏無有比倫安
有勝乎。吾身前後以此便手殺無央數男子
女人。又斷手足耳鼻及頭。以手挑眼不用刀
刃。住立諸囚&T016254;博攊摨。麁弶懸頭竹篾勉
窟。在於榜床五毒治之。布纒其指油塗火
燒。膏灌髮上放火然之。草纒其身以火焚之。
臠臠割體問其辭對。決口截唇剥其面皮。口
嚼其指譬如噉菜。若鞭榜人竹杖革鞭。獄卒
踊以針刺指。繩絞脇腹纒頭木梢。於是
頌曰
    臣不念樂恐還獄 如是*考治甚可畏
    獄卒數來説刑罪 有此憂者不爲安
獄卒又言。我無憎愛不喜遊觀聽歌音聲。設
死罪榜鼓兵圍詣於都市。吾悉斬頭。雖有
勇猛軍陣督將豪貴高尊。畏我便手猶碎象
牙。剛強逆賊輕慢善人我皆絞頸。父母兄弟
親屬涕泣求哀一時。吾不聽之。又一子父
呼跳&T050548;乃如虎鳴。吾折伏之令無有聲。於是
頌曰
    臣與群從相娯樂 思念獄卒説罪
    譬如人飮淳清酒 或有醉喧又歡喜
獄卒又言。吾有惡氣。眼中毒出張目視人。胸
裂頭劈譬如氷裂。男女見我莫不懷懅。雖有
人形作鬼魅行。在於獄戸説是已竟便即還
去。甫當更是衆惱之患。雖在宮殿五欲自娯
安以爲樂。於是頌曰
    如是之苦惱 不淨瑕穢
    誰當以歡欣 安隱無憂患
    如罪囚臨死 求花戴著頭
    從王得假然 當復還受
其修行者自惟念言。從梵天還當歸惡道。在
胞胎中處熟藏上生藏之下。垢汚不淨五繋
所縛。於是頌曰
    修行得漏禪 獲此適中半
    則生在梵天 不能久常安
    心中念如是 命盡歸惡道
    如人假出獄 限竟還受*考
譬如小兒捕得一雀執持令惱。以長縷繋足
放之飛去。自以爲脱不復遭厄。欲詣果樹清
涼池水飮食自恣安隱無憂。縷遂竟盡牽之
復還。續見捉惱如本無異。修行如是。自惟念
言。雖至梵天當還欲界。勤苦如是。於是頌

    譬如有雀繩繋足 適飛縷盡牽復還
    修行如是上梵天 續還欲界不離苦
修行自念。我身假使得無漏禪。爾乃脱於勤
苦畏道。號曰佛子。所在飮食不爲癡妄。以脱
猶豫在于正道得第一禪。徑可依怙入正見
諦。於是頌曰
    已得第一禪 無垢廣在行
    猶終始難脱 當精進得道
修行自念。觀衆善惡乃致一禪。本從骨*鎖
而獲之耳。其形無常苦空非身。因四事生。於
是頌曰
    其第一禪因身致 解四大成一心行
    無常苦空脱吾我 觀如是者常精進
修行思惟所用察心。其心之本亦復非常苦
空非身。以四事成。皆從因縁轉相牽引。而
由禍福心想依之。形歸無常苦空非我。從
四事成。如我受斯五陰之體空無所有。十二
因連去來今者亦復如是。欲界諸陰色
無色之界陰想若斯悉爲羸弱。見三界空。其
根本深及邪無正。震動然熾。覩無陰者皆爲
寂然。志在恬怕趣於無爲。無他之念逮於泥
洹。爾時心行和順不剛修行。於是以見審諦
便成阿那含。不復動還究竟解脱欲界之苦。
於是頌曰
    其心思想悉和順 志所依倚因厥身
    了五陰本去來今 皆見空無謂聖賢
修行自念。我身長夜爲五陰蓋臭處不淨所
見侵欺。譬如搏掩兇逆之子取瓶畫之。中盛
不淨封結其口。以花散上以香熏之。與田家
子。汝持此瓶至某園觀。中盛石蜜及好美酒。
住待吾等。我各歸家辦作供具相從飮食。堅
持莫失顧卿勞價。田家子信抱瓶歡喜。心自
念言。今當自恣飮食娯樂。至其園觀不得令
蠅而住其上。遂待經時過日中後。腹中飢渇
怪之不來。憂慼難言。日欲向暮上樹四望不
見來者。下樹復持須留衆人遂至黄昏。心自
念言。度城門閉衆人不來。今此石蜜美酒畫
瓶*已屬我矣。當以賣之可自致富。先應甞
視。便淨澡手開發瓶口。則見瓶中皆盛不
淨。爾乃知之。諸博掩子定侵欺我。修行如
是。已覩聖諦乃自曉了從久遠來爲是五陰
所侵欺。於是頌曰
    先死載衆身 五陰所侵
    常更歴苦樂 謂有我人壽
    修行五樂欺 然後自見侵
    如人得畫瓶 發之知不淨
譬如導師有饒財寶。爲子迎婦。端正姝好無
有不可。甚重愛敬不失其意。須臾相離自謂
如終。爾時國中道路斷絶。計十二年無有來
者。後多賈客從遠方至。住在比國休息未
前。道師語子。卿往詣彼市買來還。子聞父
教愁憂不樂如箭射心。語親友言。卿不知我
親愛于妻。今父告我遠離捨之。當行賈作。
適聞是命我心僅裂。今吾當死自投於水若
上高山自投深谷。於是頌曰
    年少親敬婦 愛欲甚熾盛
    思父之教命 志懷大憂慼
    心惱而欲死 云何離愛妻
    其子意甚痛 如捕山象
親友聞言即報之曰。所以生子典知家門。四
向求財以供父母。假使不勞以何生活。設在
天上尚不得安。況於人間耶。既聞父命得衆
人諫即悲涙出。兩手椎胸便嚴發行。於是頌

    親友知識悉共諫 則受父教莊嚴行
    爲欲所傷如被箭 心懷思婦甚恨恨
心常念婦未曾離懷。往至買裝即尋還國。行
道歡喜今當見之如是不久也。朝暮思婦。
到家已問婦所在。於是頌曰
    買作治生行往返 心常懷念所重妻
    *已到家中先問之 吾婦今者爲所在
其婦念夫心懷愁憂。宿命薄祐稍得困疾命
在呼吸。而體即生若干種瘡膿血流出。得寒
熱病復得癲疾。水腹乾竭上氣體熱面手
足腫。無*央數蠅皆著其身。披髮羸痩譬如
餓鬼。臥在草蓐衣被弊壞。於是頌曰
    其夫一心獨所愛 宿命之殃而薄祐
    得無數疾臥著床 離於好座而在地
於是夫入家問人吾婦所在。婢既慚愧涙出
悲泣而報之曰。唯賢郎婦在某閣上。尋自上
閣見之。色變未曾有也。此顏醜惡不可目
覩。諸所愛欲恩情之意永盡無餘。無絲髮之
樂。悉更患厭不欲復見。於是頌曰
    觀察顏色不貪樂 譬如屍死捐塚間
    羸痩骨立無肌肉 如水沒沙失色然
其修行者亦復如是。患厭愛欲發汚露觀求
致寂然。於是頌曰
    其修行者已離欲 厭於五樂亦如是
    如人見婦病衆瘡 無央數疾臥著床
何謂修行數息守意求於寂然。今當解説數
息之法何謂數息。何謂爲安。何謂爲般。出息







爲安入息爲般。隨息出入而無他念。是謂數
息出入。何謂修行數息守意能致寂然。數息
守意有四事行無二瑕穢十六特勝。於是頌

    其修行者欲求寂 當知安般出入息
    無有二瑕曉四事 當有奇特十六變
何謂四事。一謂數息。二謂相隨。三謂止觀。四
謂還淨。於是頌曰
    當以數息及相隨 則觀世間諸萬物
    還淨之行制其心 以四事宜而定意
何謂二瑕。數息或長或短是爲二瑕。捐是二
事。於是頌曰
    數息設長短 顛倒無次第
    是安般守意 棄捐無二瑕
何謂十六特勝。數息長則知。息短亦知。息動
身則知。息和釋即知。遭喜悦則知。遇安則知。
心所趣即知心。柔順則知。心所覺即知。心歡
喜則知心。伏即知。心解脱即知。見無常則
知。若無欲則知。觀寂然即知。見道趣即知。
是爲數息十六特勝。於是頌曰
    別知數息之長短 能了喘息動身時
    和解其行而定體 歡悦如是所更樂
    曉安則爲六 志行號曰七
    而令心和解 身行名曰八
    其意所覺了 因是得歡喜
    制伏心令定 自在令順行
    無常諸欲滅 當觀此三事
    知行之所趣 是十六特勝
何謂數息。若修行者。坐於閑居無人之處。秉
志不亂數出入息。而使至十從一至二。設心
亂者當復更數一二至九。設心亂者當復更
數。是謂數息。行者如是晝夜習數息一月一
年。至得十息心不中亂。於是頌曰
    自在不動譬如山 數出入息令至十
    晝夜月歳不懈止 修行如是守數息
數息已定當行相隨。譬如有人前行有從如
影隨行。修行如是。隨息出入無他之念。於是
頌曰
    數息意定而自由 數息出入爲修行
    其心相隨而不亂 數息伏心謂相隨
其修行者已得相隨。爾時當觀如牧牛者住
在一面遙視牛食。行者若茲。從初數息至後
究竟悉當觀察。於是頌曰
    如牧牛者遙往察 群在澤上而護視
    持御數息亦如是 守意若彼是謂觀
其修行者*已成於觀。當復還淨。如守門者坐
於門上。觀出入人皆識知之。行者如是。係心
鼻頭當觀數息知其出入。於是頌曰
    譬如守門者 坐觀出入人
    在一處不動 皆察知人數
    當一心數息 觀其出入
    修行亦如是 數息立還淨
何謂數長。適未有息而預數之。息未至鼻而
數言二。是爲數長。於是頌曰
    尚未有所應 而數出入息
    數一以爲二 如是不成數
何謂數短。二息爲一。於是頌曰
    其息以至鼻 再還至於臍
    以二息爲一 是則爲失數
何謂數息而知長。其修行者。從初數息隨息
遲疾而觀察之。視忖其趣知出入息限度知
之。是爲息長。數息短者亦復如是。於是頌曰
    數息長則知 息還亦如是
    省察設若此 是謂息長短
何謂數息動身則知。悉觀身中諸所喘息。入
息亦如是。何謂數息身和釋即知。初起息時。
若身懈惰而有睡蓋。躯體沈重則除棄之。一
心數息。數息還入亦復如是。何謂數息遭喜
即知。若數息時歡喜所至。息入如是。何謂
數息遇安即知。初數息時則得安隱。息入如
是。何謂數息心所趣即知。起數息想觀諸想
念。入息如是。何謂心柔順數息即知。始起息
想分別想念而順數息。息入亦爾。何謂心所
覺了數息即知。初起息*想識知諸觀而數息。
息入如是。何謂數息歡悦即知。始數息時若
心不樂勸勉令喜以順出息入息如是。何謂
心伏出息即知。心設不定強伏令寂而以數
息。入息如是。何謂心解脱即知。若使出息
竟不旨解化伏令度而數出息。入息如是。何
謂數息見無常即知。見諸喘息皆無有常是
爲出息。入息如是何謂。出息無欲即知。見息
起滅如是離欲。是爲觀離欲出息即知。入息
如是。何謂觀寂滅數息即知。其息出時觀見
滅盡。是爲觀寂出息即知。入息如是。何謂
見趣道數息即自知。見息出滅處。覩是以後
心即離塵。以離無欲棄於三處志即解脱。
將護此意是爲數息。出息入息如是爲十六
將勝之説。行者所以觀出入息。用求寂故令
心定住。從其寂然而獲二事。一者凡夫。二者
佛弟子。何謂凡夫而求寂然。欲令心止住除
五陰蓋。何故欲除諸蓋之患。欲獲第一禪
故。何故欲求第一之禪。欲得五通。何謂佛弟
子欲求寂然。所以求者欲得温和。何故求温
和。欲致頂法。見五陰空悉皆非我所。是謂頂
法。何故求頂法。以見四諦順向法忍。何故順
求法忍。欲得世間最上之法。何故求世最上
之法。欲知諸法悉皆爲苦。因得分別三十七
道品之法。何故欲知諸法之苦。欲得第八之
處。何以故。志第八之地。其人欲致道跡之
故。何謂凡夫數息因縁得至寂然。心在數息
一意不亂無有他念。因是之故。從其數息得
至寂然。從其方便諸五陰蓋皆爲消除。爾時
其息設使出入。常與心倶縁其想念。入息如
是。若出入息觀察所趣是謂爲行。心中歡
喜是謂忻悦。其可意者是謂爲安。心尊第
一而得自在是爲定意。始除五蓋心中順
解從是離著。何謂離著。遠於衆想愛欲不善
之法行也。如是念想歡喜安隱。心得一定除
斷五品。具足五品因其數息。縁致五徳得第
一禪。已得第一禪習行不捨。一禪適安堅固
不動。欲求神通志于神足。天眼洞視天耳徹
聽。知從來生知他心念。恣意自在譬如金師
以紫磨金自在所作瓔珞指環臂釧歩瑤之
屬如意皆成。已得四禪自在如是。此爲五通。
何謂佛弟子數出入息而得寂然。其修行者
坐於寂靜無人之處斂心不散閉口專精觀
出入息。息從鼻還轉至咽喉遂到臍中。從臍
還鼻。當省察之。出息有異入息不同。令意隨
息順而出入使心不亂。因是數息志定獲寂。
於是中間永無他想。唯念佛法聖衆之徳。苦
習盡道四諦之義。便獲欣悦。是謂温和
如人吹火熱來向面。火不著面。但熱氣耳。
其火之熱不可吹作。當作是知。温和如斯。
何謂温暖法。未具足善本凡有九事。有微
柔和下柔和勝柔和。有中有中中有勝中。有
上柔和有中上有上上柔和。知彼微柔和
下柔和是謂温和之善本也。其中下中中中
上是謂法頂之善本也。其下上中上上上柔
和是謂爲諦柔和法忍。上中之上是謂俗間
之尊法也。是九事善本之義故是。俗事諸漏
未盡修行若得温和之行執數息想。因此專
念息若還者意隨其息。無他之念。若息出者
知息往反。心入佛法及在聖衆。苦*習盡道如
在温和。其心轉勝是謂頂法若如有人住高
山上觀察四方。或上山者或有下者。或入聖
道或入凡夫地。其修行者。*已得頂法入凡夫
地甚可憂之。譬如山水流行瀑疾起曲横波。
有人欲渡入水而泅欲至彼岸。迴波制還令
在中流。既疲且極遂沈波水沒在其底。其人
心念定死不疑。岸邊住人代之憂慼。修行如
是。已得明師夙夜覺悟結跏趺坐。麁衣惡食
坐於草褥困苦其身。作行如是。反爲生死流
波所制。投于恩情不能專一。沒於終始衆
想流池。安得道明。是故行者當代憂愁。譬
如導師多齎財寶。歴度曠野嶮厄之路。臨欲
到家卒遇惡賊亡失財物。衆人悒悒也。當
爲修行懷憂如是。譬如田家耕種五穀。子實
茂盛臨當刈頃。卒有雹霜傷殺穀實唯
遺草。其人憂愁。修行如是。已得頂法入凡
夫地當爲悒悒。得頂法已而復墮落。或遇惡
友念於愛欲。不淨爲淨淨爲不淨。喜遠遊行
不得專精。或遇長疾或遇穀貴。飢匱困厄
不繼糊口。或念家事父母兄弟妻息親屬。或
坐不處憒閙之中。已得頂法未成道果。衰老
將至心遂迷惑。怱得困病命垂向盡。曾所
篤信佛法聖衆苦*習盡道永不復信。當習于
定而反捨之。當觀不觀精進更懈。本所思法
永不復起。以是之故從其頂法而退墮落。何
謂頂法而不退還。如曾所信日信増益。如本
定心遂令不動。所觀弗失常察精進轉増于
前。所思念法專精不捨以是之故不退頂法。
修行如是。因其專精而心想一。各各思惟究
竟之法。初未曾動不念新故。如是即知出息
有異入息不同。出入息異令其心生。見知如
此無所畏想。是謂爲中中之上而得法忍。心
無所想而作是觀。前意後意未曾錯亂。分別
察心云何往反。是謂上中之下柔順法忍。設
使其心愛於專思志不移亂。是謂上中柔順之
法。其忍何所趣順趣順四諦如審諦住。心*以





如是遂至清淨。是謂爲信。雖爾獲此未成
信根。以得是信身口心強。是謂精進。尚未能
成精進之根。志向諸法是謂有心。未成念根。
心一志是謂定意。未成定根。其觀諸法分
別厥義。是謂智慧。未成慧根。計是五法。向
于諸根未成道根。有念有想尚有所在。而見
遶未成定意。是謂上中之上世俗尊法。其
修行者當知了之。色起滅處痛痒法意。觀起
滅本察其因縁。過去當來行無願定。隨入脱
門察生死苦。計斯五陰即是憂患無有狐疑。
爾時則獲解苦法忍。已見苦本便見慧眼除
于十結。何謂爲十。一曰貪身。二曰見神。三曰
邪見。四曰猶豫。五曰失戒。六曰狐疑。七曰愛
欲。八曰瞋恚。九曰貢高。十曰愚癡。棄是十結
已獲此心。則向無漏入於正見。度凡夫地住
于聖道。不犯地獄畜生餓鬼之罪。終不横死。
會成道跡。無願三昧而行正受。*已向脱門
起惡法。則不復生諸惡自盡。未起法念當
使興發。所興善法令具足成。心*已如足隨
其所欲。是謂自恣。令志專一。是謂自在定意。
從是次第信念精進觀察護命。是謂爲信。思
惟其行。是謂自恣三昧。專精于道而獲神足。
假使修行身口心強。是謂精進定意之法。志
專心識是謂意定。欲入道義。是謂察誡定意。
以是之縁致四神足。已獲神足是謂信根。身
心堅固謂精進根所可思法。是爲意根。其心
專一是謂定根。能分別法而知所趣。是謂智
慧根以是之故具足五根。其信温和是謂信
力。精進力意力寂意力智慧力亦復如是。成
就五力能及諸法。則心覺意分別諸法。是謂
精求諸法覺意。身心堅固是謂精進覺意。心
懷喜踊得如所欲。是謂忻悦覺意。身意
依信柔不亂是謂信覺意。其心一寂。是謂定
覺意。其心見滅婬怒癡垢所志如願。是護覺
意。以是之故七覺意成。設使別觀諸法之義
謂正見。諸所思惟無邪之願。是爲正念。
身意堅固。是爲正方便。心向經義是爲正意。
其心專一是爲正定。身意造業是三悉淨。爾
乃得成八正道行。此八正道中。正見正念正
方便。計是三事屬觀其正意正定是二事則
屬寂然。是觀寂二。如兩馬駕一車乘行。若
無漏心不專一法。遍入三十七品之法。以是
具足此三十七法。便解知苦。如是之比即得
第二無漏之心。爾時思惟。如今欲界五陰有
苦。色界無色界同然無異是謂知苦隨忍之
慧則成就。建第三無漏之心已得是行用。
見苦故除十八結已。過色界超無色界。順宜
慧者即得第四無漏之心已獲四無漏心。便
度三界勤苦之瑕。即自了之。吾已度患無有
衆惱爲得度苦。則自思惟。苦本何由恩愛之
本而生著網。從久*已來習此恩愛遭患于今。
永拔愛根則無衆惱。*已難恩愛欣樂可意。何
從而有。是謂解習斷除法忍。是爲第五無漏
之心。除於欲界諸所習著。則捐七結。便爲
知拔欲界諸患。是謂第六無漏之心。修行自
念。色界之本本從何興。諦觀其元從欲而
起。樂出恩愛可意而悦。是爲第七無漏之
心。以有此行度於色界。其無色界十二諸結
心隨習慧。是爲第八無漏之心。是謂八義佛
之初子。爾時心念。吾見三界以除苦*習於欲
無愛。是謂安隱。則樂寂滅可意甘之。是爲滅
盡法慧之忍。斯爲第九無漏之心。已獲此義
見本滅盡。於欲界除七結之縛。是爲第十無
漏之心。則自念言若不著色及無色界。此謂
爲寂。是爲第十一無漏之心。則除十二諸結
之疑。已度此患即得滅盡之慧。是爲第十二
無漏之心。爾時自念。得未曾有。如佛世尊解
法乃爾。因斯道義知欲界苦則棄捐之。知從
*習生則離於*習得至盡滅。因此得入法慧
道忍。是爲第十三無漏之心。爾時以道覩於
欲界則棄八結。去是然後會當獲此興隆法
慧。是爲第十四無漏之心。應時心念得未曾
有。以是道行解於色界無色之苦。而除諸習
證於盡滅。是爲第十五無漏之心。道從其志
除十二結。於色無色界除是結已則興道慧。
是爲第十六無漏之心。應時除盡八十八諸
結。當去十想結。所以者何。如從江河取一
之水。究竟道義如江河水。其餘未除如一*渧
水。即成道跡會至聖賢。七反生天七反人間。
永盡苦本。其修行者。以是之比拔衆惱根斷
生死流心則欣悦。已度三塗不犯五逆。離於
異道遇其所知。不從外道悕望榮冀。衆祐之
徳不更終始。七反之患未曾犯戒。見無數明
晝夜歡喜。譬如有人避飢饉地至豐賤國。脱
嶮得安繋獄得出。如病除愈心懷喜踊。修行
如是。因安般守意則得寂滅。欲求寂然習行
如是。於是頌曰
    覺了睡眠重懈怠 分別身中息出時
    修行息入念還得 是謂身息成其行
修行道地經卷第



修行道地經卷第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觀品第二十四
    眉間白毛相 其明踰日光
    猶鵠飛空中 遠近無不見
    其身如師子 超越天帝
    肩胸而廣姝 願稽首佛尊
    臂肘平正而滿足 世尊之臍如水
    髀膝&T050509;腸若金柱 當歸命佛而稽首
    其目長好如蓮華 體著毛髮猶孔雀
    心常住止在寂然 我願歸命超衆仙
其修行者。何謂爲觀。若至閑居獨處樹下。察
五陰本見如審諦。苦空無常非身之定色痛
想行識。身則本無。五十五事無可貪者亦無
處所。於是頌曰
    以行忍辱得法觀 察五陰本所從興
    覩見過去來現在 分別喩説五十五
何謂五十五事。是身如聚沫不可手捉。是身
如海不厭五欲。是身如江歸於淵海趣老病
死。是身如糞明智所捐。是身如沙城疾就磨
滅。是身如邊土多覩怨賊。是身如鬼國無有
將護。是身如骨背肉塗血澆。是身如髓筋纒
而立。是身如窮士淫怒癡處。是身如曠野愚
者爲惑。是身如嶮道常失善法。是身如㙛冡
百八愛所立。是身如裂器常而穿漏。是身如
畫瓶中滿不淨。是身如溷九孔常流。是身如
水涜悉爲瑕穢。是身如幻以惑愚人不識正
諦。是身如蒜燒毒身心。是身如朽屋敗壞飮
食。是身如大舍中多蟲種。是身如孔淨穢出
入。是身如萎華疾至老耄。是身如露不得久
立。是身如瘡不淨流出。是身如盲不見色本。
是身如宅四百四病之所居止。是身如注漏
諸瑕穢衆垢所趣。是身如篋毒蛇所處。是身
如空拳以欺小兒。是身如塚人見恐畏。是身
蛇瞋火常燃。是身如癲國十八結所由。
是身如故殿死魅所牽。是身如銅錢外現金
塗皮革所裹。是身如空聚六情所居。是身如
餓鬼常求飮食。是身如野象懷老病死。是身
如死狗常覆蓋之。是身如敵心常懷怨。是身
如芭蕉樹而不堅固。是身如破船六十二見爲
之所惑。是身如婬蕩舍不擇善惡。是身如朽
閣傾壞善想。是身如喉痺穢濁在内。是身
無益中外有患。是身如塚而無有主爲婬怒
癡所害。是身無救常遭危敗。是身無護衆病
所趣。是身無歸死命所逼。是身如琴因絃有
聲。是身如鼓皮木裹覆計之本空。是身如坏
無有堅固。是身如灰城風雨所壞歸老病死。
以是五十五事觀身瑕穢。是身欺詐懷無
覆。不信親厚哀之反捨無有親踈。譬如夢幻
嚮野馬忽然化現。若如怨家。常恭敬之奉
事供給而求可意。沐浴櫛梳飮食衣被。安床
臥具隨所便宜。牽人向窮老病死患。於是頌

    常飮食此身 五欲令自恣
    求安如親友 諦省是怨仇
    無救無所護 常懷無反復
    牽人至患害 入生老病死
人死已後。皆當爛壤犬獸所食。或有見燒枯
骨散地。因無數法當觀斯身。譬如癰瘡。若如
箭鏃在體不拔。猶若死罪都市之處。察體衆
惱生在終沒有所貪著名曰爲色。觀身爲軟
所遭安危名曰痛痒。有所了知名曰爲想。心
念爲行。分別諸趣名曰爲識。於是頌曰
    計之眼色主所觀 是身獲致因本縁
    柔軟之等以成行 以無色心察衆徳
譬如江河邊有潢池。衆象入中澡浴飮水。食
噉池中青蓮芙蓉莖華。則復退還。其時跡現
在於泥沙大小廣長。有射獵人牧牛羊者擔
薪負草。道路行者見其足跡言。大群象經過
此地。雖不見象但覩其跡。則知群象經歴
是間。無想之陰痛痒行識所更爲軟。想行
識然。於是頌曰
    如江河邊地 沙中有行足
    以見象遊跡 如有群象過
    如是計細滑 至于法識念
    多所而照現 起滅之因縁
如是無色衆想之念。皆依倚色然後有色法。
譬如兩束葦相倚立。於是頌曰
    無色多所倚 有色依無色
    如枝著連樹 名色亦如是
其無色法依有色分別。有色則亦無倚無色
之著。如先有鼓然後出聲。聲之與鼓各異不
同。鼓不在聲聲不在鼓。名色如是各異不合。
轉相依倚乃有所成。其無色陰不得自在非
己力興。譬如二人一人往盲一人生跛欲詣
他國。盲者目冥永無所見不知所趣。跛無兩
足不能遊行。盲者謂跛。吾目無見有足能
行。而目甚冥不識東西。卿又跛掘不能行
來。既有眼明見其進退行歩所趣。今我二人
轉共相依欲詣他國。跛騎盲肩則而發去。非
跛威力非盲之徳。色法如是。非獨能立。無
色亦然展轉相依。於是頌曰
    思惟諸法非獨成 其有色法無色然
    在於世間轉相依 譬如盲跛相騎行
其名色者轉相依倚。譬如鼓音如弓絃箭。而
相恃怙不合不別。萬物如是。從因縁成無有
力勢不得自在。悉從縁起見。事乃興。修行若
斯。而察法本如有起滅。本無所有忽自然現
則復滅沒。無生則生無起則起。皆歸無常。於
是頌曰
    五陰常屬空 依倚行羸弱
    因縁而合成 展轉相恃怙
    起滅無有常 興衰如浮雲
    身心想念法 如是悉則壞
其修行者。常以四事觀其無常。一曰所生一
切萬物皆歸無常。二曰。其所興者無有積聚。
三曰萬物滅盡亦不耗減。四曰人物悉歸敗
壞亦不盡滅。以是之故不生者生不盡者盡。
見諸萬物當作是察起滅存亡。以斯觀者無
所不知。悉能覩見靡所不了。於是頌曰
    人物雖有生 不積聚不滅
    亦不捨衆形 雖沒而不滅
    雖終相連續 皆從四因縁
    觀萬物如是 超越度終始
假使修行專自思念。東西南北所有萬物皆
歸無常擾動不安。適起便滅莫不趣空。始生
*已來無常之事老病死患常逐隨身。作是觀
者。不著三處不樂四生無住五識。其心不
九神所居。設使更生則除三結。一曰貪
婬。二曰犯戒。三曰狐疑。則成道跡趣於無爲。
譬如流江會歸于海。於是頌曰
    觀萬物動起 念之悉當過
    愛欲之所縛 一切皆無常
    欲得度世者 悉捨諸欲著
    是名曰道跡 流下無爲
其修行者所觀如是。自察其身則是毒蛇。假
引譬言。若城失火。中有富者爲衆導師。見舍
燒壞甚大愁憒。心自念言。作何方計出中要
物。則退思之。吾有一篋中有衆寶在某屋
藏。好明月珠上妙珍物而皆盛滿價數無極。
其餘無計。心懷恐懼適欲前行。畏火見燒貪
於寶物不顧身命。突前入火至寶藏篋。邊有
蚖篋。爾時導師既畏盛火烟熏其目。心中
憒憒不自覺知。不諦省察。娯取*蚖篋挾之走
出。賊隨其後追欲奪之。適見賊追則而馳
走。賊逐不置遙咄呼言。如是及卿傷害殺
汝。設使捨篋便有活望。假令不捨命在不測。
導師見賊逼之欲近。念失財寶又不濟命。則
更思之。我當解篋取中要者以著懷中置餘
退去。爾乃安隱。則開篋視唯見毒蛇。乃知非
寶是蛇*蚖耳。修行如是。已逮道諦見一切形
皆猶毒蛇。以是之故得至于觀。欲求觀者當
作是察。於是頌曰
    譬如熾火然 人遽出要器
    反挾於*蚖篋 謂是珍寶物
    發篋見弊惡 毒*蚖盛滿中
    其時便即棄 爾乃知非寶
    修行計如是 諦觀計本無
    以解於四諦 覩身如四*蚖
    作是行諦觀 常思念道徳
    以逮得無爲 除苦乃獲安
    自度入脱門 免他諸瑕穢
    是故分別説 觀察無常法
*修行道地經學地品第二十五
    勇猛於善力 面光如金華
    神足超疾風 自遊所至方
    身徳成無極 調順能忍辱
    佛樂戒定安 衆歸願稽首
    行歩庠序無冥塵 其徳無底所願安
    佛無等倫常無著 願歸命尊莫能
    佛執巧便法爲弓 以此降伏邪怨敵
    除盡塵勞衆瑕垢 願歸命佛一心禮
其修行者已得道跡。見諸五樂皆歸無常。不
能盡除。所以者何。用見色聲香味細滑之念。
於是頌曰
    已得成就爲道跡 思智慧解五樂無
    覩愛欲界如怯馬 心不著色續未斷
譬如梵志子淨潔自喜。詣於舍後卒汚其指。
語金師。指汚不淨以火燒之。金師諫曰。
勿發是心。有餘方便除此不淨。灰土拭之以
水洗之。設吾火燒卿不能忍。火之毒痛自觸
其身更甚于前。梵志子聞即懷瞋恚。便罵金
師。莫以己心量度他人。自不能忍謂人不堪。
吾無所欲。用手有垢不敢行路。畏人觸我吾
儻近人。而身有學三經之本及知六藝。學於
語了知所應。能相萬物。分別其義次第章
句。識於三光天文地理。學六十四相。知人祿
命貧富貴賤安處田宅。曉百鳥之語預知災
變。覩彼他國多有怨賊欲危此土。當時日災
風雨失度有變星出。美人青絳。別于男女牛
馬雞羊之相。預知五穀旱澇貴賤。識其星宿
進止擧動。別其水旱衰耗多少。占有大水若
所破壞。見日月蝕出入之變。若有懷躯別其
男女。曉知軍法戰鬪之事。深知古今。覩了五
星熒惑所處十二之時晝夜百刻。能曉醫道
風寒熱病瘡痍少小以何療之。知日月道所
從由行。其色所變皆爲何應。山崩地動星隕
之怪。諸宿所屬而奉天神。古人學術皆能
別之無不開通。占彗星出當計何瑞。曷因
不淨著吾手指。勿得停久當隨我言除其指
穢也。金師聞之。燒鉗正赤以鑷彼指。年少得
熱痛不能忍。掣指著口。金師大笑。謂年少言。
卿自稱譽聰明博學。採古知今無不開通清
淨無瑕。於今云何持不淨指含著口中。年少
報曰。不遭痛時見指不淨。適遇火毒即忘指
穢。道跡如是。本長夜習在愛欲瑕。須臾之間
離於情欲。適見好色婬意爲動。所以者何。諸
根小制未得盡定。於是頌曰
    *已見色欲本所習 雖使解義至道跡
    頭戴想華續聞香 如江詣海志欲然
道跡自念。我身不宜習于婬欲。如餘凡夫説
情欲穢樂於無欲。滅盡然熾習汚露觀晝
夜不捨。習如是者婬怒癡尠得往來道。一返
還世斷勤苦原。*已得往還於諸愛欲無起
清淨婬怒癡薄。心尚未斷因有惱患。譬如男
子有婦端正面貌無瑕。以諸瓔珞莊嚴其身。
夫甚愛敬。雖有是色婬鬼非人也。唯人血肉
以爲飮食。有人語夫。卿婦羅刹肉血爲食。
夫不信人數數語之。夫心遂疑意欲試之。夜
佯臥出鼾聲如眠。婦謂定寐。竊起出城詣
於塚間。夫尋逐後。見婦脱衣及諸寶飾却著
一面。面色變惡口出長牙。頭上焔燒眼赤如
火。甚爲可畏。前近死人。手掴其肉口齧食之。
夫見如是。爾乃知之非人是鬼。便還其家臥
於床上。婦便尋還來趣夫床。復臥如故。其
夫見婦莊嚴瓔珞面色端正爾乃親近。假使
念之在於塚間噉死人肉心即穢厭。又懷恐
怖得往還道。若見外形端正殊好婬意爲動。
設説惡露瑕穢不淨婬意爲滅。於是頌曰
    變化人身如脱鎧 作婬鬼形詣塚間
    便噉死屍如食飯 夫爾乃知是羅刹
得往還道者心自念言。吾於欲界三結已薄
其餘尠耳。逮望聖諦見愛欲之瑕。多苦少安
不宜習欲。如凡衆庶志在情欲。若如蒼蠅著
於死屍。吾何方便除婬怒癡令滅無餘。得盡
漏禪然後安隱如淨居天。於是頌曰
    已得於往還 修行一反生
    則見欲不可 習之未永斷
    婬欲火雖熾 不能危其心
    以作惡露觀 増欲如羅刹
譬如有人在於盛暑。不能堪熱求扇自扇慕
水洗浴。往來如是。見婬怒癡以爲甚熱。念求
不還道。於是頌曰
    成二吉祥道 行未永除欲
    以得無漏禪 行即梵天同
    其身諸有熱 水冷以除之
    往求不還道 獲此則清涼
爾時修行作惡露觀。永脱色欲及諸怒癡。諦
見五陰所從起滅。滅盡爲定知見如是。便斷
五結而無陰蓋。得不還道。不退還世以脱愛
欲。無有諸礙婬鬼之患。於是頌曰
    以脱愛欲疾病困 常惡露觀除諸
    永離恐畏遠苦安 成不還道等第三
即獲清涼無有衆熱。若覩色欲常見不淨則
知瑕穢。譬如遠方有估客來若當疲極。二十
九日冥無月光夜半來到。城門復閉繞至南
牆。下有汪水天雨之潦也。解裝住邊。
屍人形鷄狗象畜蛇蟲之屬。悉在水中或沈
或浮。百千萬蟲跳&T050548;身中。髮毛浮出。城内
掃除及漏穢水悉歸此*汪。於是頌曰
    譬如城傍有大水 不可目察況飮者
    遠方人來値門閉 衆共止住此池邊
時衆人中或有遠客。初未曾至於此國土。不
識是非。疲極既渇脱衣入洗。恣意飮水飽滿
臥出。於是頌曰
    其人初來詣此國 入於水浴除諸熱
    祭祠水神飮解渇 甚大疲極因臥寐
明日早起天向欲曉。疲解覺已見於水中惡
露不淨。或有捨走閉目不視。或自覆鼻又欲
強吐。爾乃知水垢穢不淨。於是頌曰
    已得第三道 見欲樂不安
    入禪定無患 覩欲如瑕水
爾時修行樂於禪定省于愛欲。如彼*估客惡
不淨水。譬如嬰兒自取屎弄。年小長大捨前
戲。更樂餘事。年適向老悉捨諸樂。以法
自樂。修行已得不還之道亦復如是。見諸生
死五道所樂。猶小兒戲也。轉更精進欲脱終
始。不樂求生。於是頌曰
    譬如有小兒 在地弄不淨
    年遂向長大 捨戲轉樂餘
    修行亦如是 求獲度三界
    爾時遂精進 具足成四道
譬如遠國有衆*估人。從東方來止城外園。
時彼城中有一諂人多端無信。詐作飮食華
香異服。往詣導師前問起居。多賀遠至道路
無他。飢渇日久始乃奉面。今與小食垂哀見
受。導師即納。又有更啓。寧可入城。吾有大舍
中有好殿具足細滑。舍有井泉溷厠別異。諸
樹行列器物備有。願屈威光抂徳入城。説
欺竟即捨之去。於是頌曰
    有人懷諂欺 見遠衆*估客
    奉迎供導師 飮食後説曰
    吾身有一殿 高大樂巍巍
    其人無誠信 詐語便捨去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悉聞彼人詐欺導師。即
自出迎謂導師言。莫信彼人居止其堂。穢濁
澇水在其堂後。屎尿惡露普流趣前。以是之
故不可止頓。導師聞之答長者曰。堂雖有臭
可設方便。燒香散華以除其穢。於是頌曰
    長者懷親念 故往詣導師
    語之斯堂邊 有臭穢不淨
    導師聞此言 則反答之曰
    雖臭施方便 燒香散衆花
爾時長者謂導師曰。當復有難。諸弊惡蟲皆
在其中。以肉血脈而爲飮食。假使飢者穿卿
嚢裏齧壞裝物。導師答曰。吾當給之。隨其所
食令不穿物。於是頌曰
    多有弊蟲處在堂 須肉血脈而爲食
    我能供給隨所乏 導師以此答長者
長者報導師。其堂四角有四毒*蚖。兇害喜
諍不可近附。以何方便而安此*蚖。導師答
曰。吾能曉之。施藥神呪令無所犯。於是頌

    有四毒*蚖在其堂 弊惡懷害欲相危
    以若干藥及神呪 能除毒*蚖所懷結
於是長者復謂導師。又有大難。牆之故基如
是當崩。壁垣傾危不可依怙。導師答曰。設有
此難吾不能處。亦無方便令不崩危。所以者
何。儻其危敗者失命之難。於是頌曰
    設堂久故欲崩壞 假使傾覆不可護
    導師則報長者曰 有是恐懼吾不處
彼時導師具聞説堂諸難之瑕。又自目覩。
即遠離不肯居之也。不還如是。聞世尊教
審知聖諦。不樂生死終始之患。於是頌曰
    *已得不還離衆苦 修行則求無量安
    不慕生死如毛髮 譬如導師不處堂
解喩。堂者。謂人身也。穢濁水者。謂九瘡孔常
出不淨。蟲滿水者。謂身中八十種蟲常食
中肉血骨髓者也。平地治牆者。謂供養身給
以飮食。其四*蚖者。謂身四大地水火風。堂
朽故危晝夜欲崩者。謂老病死。其修行者晝
夜方便欲免衆難。其導師者。謂不還道。修行
專精聽世尊教。覩於三界皆見熾然。目所察
形悉歸無常不離朽敗。譬如導師見大堂危。
於是頌曰
    蚖蛇而懷毒 弊惡叵觸近
    各處在四角 謂人身四大
    朽敗欲傾危 謂身有増減
    常遭衆苦惱 老病死窮道
    城中諛諂人 以喩漏禪智
    其人入貪欲 恩愛之罣礙
    持禁戒長者 謂師無著哀
    常救濟修行 使度衆苦難
    譬如大*估客 中有導師者
    佛子服甘露 以得無著道
    師爲行者講 苦空非常
    諦覩於三界 擾動而不安
當求一心至無學地諦見無著。於是頌曰
    佛愍衆生演 能濟一切苦
    吾察佛諸經 歎説無學地
*修行道地經無學地品第二十六
    其王放醉象 兇害牙甚利
    諸龍懷毒氣 皆化令調伏
    救護衆恐難 逮得常自在
    十力佛無終 吾禮及弟子
    諸天龍神奉大聖 吉祥人民皆歸命
    悉以恭敬得度脱 衆聖所宗願稽首
其修行者已在學地不樂終始。已無所樂
貪三界。超色無色斷一切結。志念根力及諸
覺意。見滅爲寂是謂永定。覩觀如是。離色無
色遠戲自大。於是頌曰
    心已住學地 曉了諸學意
    制於生死畏 滅恐無所樂
    衆患盡無餘 所見如審諦
    除戲及自大 消癡亦如是
修行自念。當知今時已成羅漢得無所著。諸
漏永盡修潔梵行。所作已辦棄捐重擔。逮得
己利生死則斷。獲平等慧超出溝塹。鋤去穢
草無有穿漏。成聖賢幢已度彼此。於是頌曰
    修行住學地 不動成聖道
    已逮得己利 度苦常獲安
    盛熱山源竭 永盡無流水
    奉敬離調戲 是謂無所著
已斷五品爲人中上。於是頌曰
    已斷於五品 具足成六通
    蠲除諸塵勞 如水浣衣垢
    而離生死患 依度得安隱
    是謂爲政士 最上無塵埃
斯謂阿羅漢得無所著。應服天衣處于神宮。
遊居紫殿飮食自然。百種音樂常以樂之。歡
喜踊躍便從坐起。口宣揚言。今者吾身爲十
力子。逮得是者天上世間一切衆祐。其奉敬
者増益天種損阿須倫。於是頌曰
    巍巍四徳成六通 忍辱之慧求最上
    順於佛教致究竟 是故講説無學地
*修行道地經無學品第二十七
    方便勝衆苦 永脱諸恩愛
    已離生死惱 滅盡於塵勞
    如日出除雲 尊離諸愛冥
    歸命佛聖道 無痛長安隱
    已度諸入界 如人出牢獄
    譬如紫磨金 在火而無損
    至定泥洹寂 未曾愛於身
    佛以逮甘露 吾願稽首禮
其修行者住於有餘泥洹之界。畢故不造
復受身。而心專一未曾放逸。在諸色聲香味
細滑。離一切著無復取捨。窮盡苦根。於是
頌曰
    已得度無爲 永都無所欲
    立於有餘地 畢故不造新
    不在色聲香 諸味細滑斷
    譬之若蓮花 不著于塵水
    諸根爲已定 不隨諸入惑
    如金不雜鐵 永與生死別
    無有因縁著 爾乃長安隱
    是謂閑居行 滅盡勤苦根
譬如燒鐵令其正赤。以鎚鍛之。其上垢除
稍稍還冷。不知其火熱之所湊也。修行如是。
設至無餘泥洹之界。而滅度者漸漸免苦。是
故此經名曰修行。於是頌曰
    若如以*鎚鍛燒鐵 火焔忽出便復滅
    其修行法亦如是 以得滅度不知處
    譬如天雨而有泡 其泡適壞不知處
    設有行者得滅度 永不可知其所湊
    諸天神仙龍人民 不見度者何所至
    其修行者非常空 聰明智慧得滅度
    假令行者以獲斯 計于甘露莫踰是
    爾乃覺了長安隱 已得滅度令無餘
    其佛世尊説是喩 如鎚鍛鐵火炎出
    以漸向於滅度者 永不可知神所趣
    *已得滅度道 平等解如是
    佛智慧明者 其神安不動
    *已濟諸瑕穢 生死自大離
    獲致彼無欲 清淨淡如淵
其有奉行是道地教。漸得解脱至於無爲。於
是頌曰
    其求無爲欲滅度 永離濁亂逮甘露
    當講説斯修行經 從佛之教冥獲炬
    其有説此經 假使有聽者
    佛當示其路 常安無窮極
學如是者便得究竟。修行道地心如虚空。五
通自然不懼終始。永若燈滅
修行道地經卷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