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掌珍量噵 (No. 2258_ 撰 ) in Vol. 65

[First] [Prev] 266 267 26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258 [cf. No. 1578]
掌珍量噵

 秀法師撰 
夫空有之論 其來尚矣。略擧本教彰諍論由。
瑜伽三十六云。何名爲惡取空者。謂有沙門
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
不信受。如是名爲惡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
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
可説爲空。若説一切都無取有。何處何者何
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説爲空。是故
名惡取空者惡取空義。三性並空故。
宗中有有法一分。
云何復名
善取空者。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
觀爲空。復由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
知有。如是名爲悟入空性如實無例善取空義唯
遺遍計。是
中道宗。雖依勝義立遍計。空爲
立已成。而約不立量豈有過乎
又掌珍論引此義云。由彼故空。彼實是無。依
此故空。此實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師如實
所説。依前成文。清辨護法取義不同。清辨三
無性爲眞。三性法爲俗。而釋空有。護法以
三性爲眞。三無性爲俗。而釋空有。故二菩薩
各有別意。又此珍論釋三無性。難相應師。更
顯彼文可定是非。然清辨身猶同數論之儀。
心處釋迦之室。時人號之爲妙吉祥菩薩。但
瑜伽七十六所説。惡取空義由世俗故一切
皆有。由勝義故一切皆無。是故名爲惡取空
者。又廣百論中。清辨引經頌云。諸法從縁起。
縁法兩皆無。能如是正知。名通達縁起。若法
從縁生。此法都無性。若法都無性此法非縁
生。由此故知。依他體空。相應師通云。從縁
生法而有二種。一遍計所執。二依他起性。彼
經唯説遍計縁生而名爲空。非依他起。何以
知爾。即引經頌言。遍計所執無。依他起性有。
妄分別失壞。墮増減二邊。又慈氏言。虚妄分
別有。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
等文。衆多非一。是亦護法立中道證。問。不善
瑜伽。一向執有。清辨惡取一向執空。但護法
宗獨存中道。故廣百論護法評曰。應捨執有
空兩邊領悟大乘不二中道。然則偏有偏空
應互對敵。引護法爲清辨敵。答。偏有偏空
竝墮二邊。誰爲得失。亦爲勝負。故引中道破
彼偏空。問。若爾二宗本意如何。答。案基所
傳。一切諸法本離智詮。何有何空。但爲遣病。
離言法中假有空説令悟中道。如阿含教及
波若等。雖説四諦及三無性。皆遺遍計。不遣
依圓。故空有説前後無乖。爾其道理具如深
密。故心經賛言依先所授器讃中道。故知佛
教皆依中道。但依學人各作偏執。然則二宗
既依經度及中論等倶立中道。但清辨意。俗
有非空。眞無非有。名之中道。雖眞性中不可
言。而寄言詮。波若等經法體皆空以爲宗極。
即三性理有情有爲俗。三無性理無爲眞。遂
立量云。眞性有爲空云云今護法引集起經云
雜染清淨諸法種子之所集起故名爲心。既
有第八。生染淨法。豈眞性中唯空乎。故中
道教於一切法。詮及廢詮倶非空。有以爲宗
極。遣我法空。存依圓有。名之中道。但依世俗
説。我法有俗物重
是也
 若依勝義。波若等經説此
眞前三
重是也
 即三無性。情有爲俗。依圓二性理
有爲眞。若言皆空違集起經。華嚴。深密。法
華。涅槃所説理事因果一乘佛性。皆具遣存。
顯中道故。故慈氏説。有爲無爲有。我及我所
空。故説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
則契中道。唯識七亦云。我法非有。空識非無。
離有離無故契中道。是故清辨所立空宗自
負。違宗違教二失。又宗有法一分不成。何者
謂約我宗眞性。有爲無爲非空不空。有法一
分非極成過。此意我宗眞性。心言絶故。非空
不空。寄言詮者依圓非空。遍計非有。是中
道義。汝違共中道。擧空之有法。是故有法一
分非極成過也。情辨應言。我宗只言眞性有
爲。未言空也。由何我宗有法不成乎。故疏次
通云。汝不許有我勝義故。此意。汝已不許我
四勝義。明汝眞性定是空也。簡別之空即有
爲空。今望中道云。不許空。空有相待中道成。
故一分之空豈名中道。護法之宗空有並破。
有人云。護法立有破空宗者。深乖本義。此上
正顯有爲有法不成所以也。眞性不成如次
下文。然北抄等違我非空。恐義不當。豈護法
宗於廢詮門立非空乎。問。何以知之。護法之
宗。皆望中道。難清辨。答。即章結云。勝義諦
中皆唯空故名爲邊主。其意且指一法名空
之時。即無有義。名有之時。即無空義。何成中
道 故名一分。故廣百論云。復有釋云。修無我
觀。方便究竟見眞理時。一切俗有皆不顯現。
故説眞無。此亦不然。意難了故。若俗非有。説
名爲眞。應無所證。若別有眞是所證者。即不
應言有唯是俗。應作是言。眞非有無。心言絶
故。爲破有無假説無有。有無二説皆世俗言。
勝義理中有無倶遣 聖智所證非有非無。而
有而無云云此即依中道而破清辨空。樞要釋
云。如論中道勝義 亦有一分違宗之失。此即
望中道。名爲一分失。又云。依勝義諦。彼此二
宗。一切法皆不可言。非空非不空。故知清辨
違共中道。又疏云。若約勝義。非空不空。汝今
説空。即有違自教之失。此等諸文皆依中道
顯清辨失。非謂立敵空有相對名一分過。問。
若爾非對護法有而立清辨空。何故疏云汝
不許有我勝義故。答。此意於俗諦中護法更
開三重勝義。清辨不許彼名勝義。今以不許
彼有勝義。還知清辨不依有眞。但依空眞。故
有爲空非謂護法於廢詮門立有勝義。具如
前説。演祕中。引思我爲例。亦是義也。既以簡
別眞性即知有爲空。故疏次文云。四種世俗。
勝義之中各隨攝故。此顯護法立四勝義所
由。并上所擧有爲無爲相攝分齊。四種世俗
前三眞。廢詮門中不言有爲無爲及空不空。
若言護法等廢詮門論空有者。違一切處。若
欲破護法有而立清辨空。亦欲破清辨空而立
護法有。如是説者既倶二邊。誰爲邪正。誰爲
得失。唯識之宗豈彼空有二宗相違。爲違宗
教乎。問。若空望中道名爲一分者。正指何法
名爲一分。答。眞性有爲並皆是空。倶名一分。
故義燈云。彼擧眞性。眞性皆空。無有爲法。本
意不取眞性爲有法。於眞性中復不可言説。
云何以爲有爲有法。故有法過。此意基師本
意雖不以眞性爲有爲有法。而清辨所擧眞
性即有爲有法之無也。更説何以爲有爲有
法。故此眞性還成有法。眞性即是有爲之空。
非是離宗簡別眞性能依有爲獨不空。故演
祕云。眞性有爲既是有法。又濱記云。眞性有
爲四字皆爲有法。當代末學不依此文。別噵
疏文。甚以可笑。疏次文云若隨小乘彼轉實
有。下既知有爲有法不成所以者。皆依簡別
也。由此次出簡別眞性不成之由。問。此量喩
中有倶不成與因明中同異如何 答。凡三十
三過雖無増減。而一過中萬差作法。諸師所
許。勿守一隅妨百途理。且止此事。因明論中。
倶不成二。謂有及無 如立聲常。無質礙因 瓶
體雖有常。無礙無。又虚空喩對無空論。亦無
二立。此二名爲有無不成。此有四句。謂宗因
有體無倶不成。宗因無體無體有倶不成。宗
因有體有倶不成。無體宗因無倶不成。樞要
倶不成當於第四句 所以然者。於眞性中二
宗並許不言空有。清辨還言空及縁生。護法
不許。故彼宗因並無體也。此即喩之無倶不
成。其空花等亦無體故。又以敵不許。即無所
別也。因亦所依不成之失 問。此二不成唯是
喩失 宗因並有。故當初句 若爾中道眞性豈
立有空縁生乎。如是推求不同初句故。第四
句義如前説。問。佛頂經量與掌珍量同異如
何 答。文雖似同。義意全異 何者經量取二空
理。爲簡別眞。依他非有爲能別宗 即遣外人
實有妄執。廣百所釋諸有爲法非實有體是
也。由此般若及攝論等八九十喩 皆喩依他
非有之義。不喩遍計。加以佛頂經名爲僞經。
具如遣唐請益文中。問。波若經中眞性異名
十有餘種。其中不見依他亦名勝義之文。今
護法宗。依何佛經。依他法中亦名勝義。答 涅
槃仁王等諸經中依上智中智。分多重勝義。
是人二諦即其證也。瑜伽顯揚亦依此經。於
二智境分四勝義。名法二諦。而今清辨不許
此義於理不了。問。廣百論中亦有二量 彼第
七云。又所執境略有二種。一者有爲。二者無
爲。諸有爲法從縁生。故猶如幻事。非實有體。
諸無爲法亦非實有。以無生故譬如龜毛。判
比量云。此二比量不異掌珍。此判如何。答。
此判不當。廣百比量與佛頂經比量同也。佛
頂經立第八識故。清辨勝義。都無所存。墮偏
空故。義如常説。疏九説三性處云若清辨等。
依勝義諦。依他起等並名假有。依他之中自
無實法。假法亦無云云故知假者無體假也。此
意約俗假有。約眞實無。問。因明疏云 若宗標
勝義。如掌珍云眞性有爲空如幻縁生故等。
亦無違 自教世間 等過失云云然則大小乘所
説漏無漏因縁所生俗有之法。以勝義言皆
已遮了。今依勝義立諸法空。此違何教 名
違自教及違宗等。答。空有教中所説勝義。非
眞勝義。由此違於非空非有勝義宗教。名爲
違宗及違自教。若不爾者。以勝義言已簡別
了。更違何教。世尊已判有空二教爲不了義。
非空非有爲眞了義。故違中道名違宗教 問。
説我是思。所別不成。勝論有性准此應有所
別不成。答。説我是思。佛法數論舊來相諍。
故有所別。但其有性師資相授。未及相諍。
故於當時猶無所引。然今覆審應有所別。如
纂中説也。掌珍論量起因中云。若他遍計所
執有爲就勝義諦。實有自性。今立爲空。是
薩婆多也。故疏云 薩婆多云。若法分別時捨
名即説爲等。若分別時無所捨 是第一義諦。
如塵自性 恒有不捨自名故 勝義諦故。瓶離
塵外無別名體 是等諦故。今爲破彼以空來
破有病。若除空亦不立云云薩婆多勝義諦 即
清辨宗俗諦門也。是故約彼勝義不可得簡
違自教世間等失。但約清辨勝義而言。簡爲
自教等失。自下更破十八異執。其中第二有
性論者。亦有多種。其中一師於清辨宗作有
法不成及因所依不成過。此與護法所別不
成同異如何。答。有性論者。約世俗諦難勝
義空 故與護法所別全別。其護法宗約中道
門而難有法。但第十六破相應師三無性義。
是當護法。雖然疏中不擧其名。但云由彼勝
義故此依他法實無也。依此勝義而所空依
他。即約此世俗諦而實是有也。然護法説 由
彼遍計故實是無也。由此依他上遍計空故
是依他法實是有也。問 清辯立唯境。其文何
也。答。眞性有爲空此文亦是也。唯立空境
不立識故。其所立空亦是境故。問。此量但遮
一切色心總立爲空。遮而不立。約俗諦立心
境並有。此中正立唯境之義。約勝義立心境
並無。今依何文立唯境義。答。護法約能變所
變門立唯識也。無識變境無有是處。清辨約
境因識果門立唯境也。無境生識。無有是處。
凡清辨義。玄奘所傳 何故餘師輒加言乎。又
廣百疏十云。若隨世説唯識者。亦應隨世故
説唯境云云若無境者。心遂不生。又境常恒心
數間絶。故云唯境。凡傳清辨宗已是玄奘。玄
奘已授基師令立。自此以外誰人更進於天
竺。受清辨宗諸三論家皆受基師。今依誰説
還誹師乎。又智論中論十二門論此三部論
龍樹造。百論二卷及廣百論並提婆造。除玄
奘所譯廣百論。自餘三論。並後秦弘始年中
羅什譯。羅什不立悉有佛性義。今三論師受
誰所説立悉有佛性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66 267 26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