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No. 1955_ &MT01678;集 ) in Vol. 46

[First] [Prev]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955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中知武定軍
節度使事上護軍頴川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戸同
修國史
陳覺撰
昔如來居出世之尊。垂化人之道。闡揚大教。
誘掖群迷。開種種之門。方便雖陳於萬法。入
圓圓之海。旨趣皆歸於一乘。然而顯教密宗。
該性含相。顯之義派分五教。總名素怛覽。密
之部嚢括三藏。獨號陀羅尼。習顯教者。且以
空有禪律而自違。不盡究竟之圓理。學密部
者。但以壇印字聲而爲法。未知祕奧之神宗。
遂使顯教密教。矛盾而相攻。性宗相宗。鑿
枘而難入。互成非毀。謗議之心生焉。竟執邊
隅。圓通之性懵矣。向匪至智。孰融異端。事必
有成。人能弘道。今顯密圓通法師者。時推英
悟。天假辯聰。髫齓禮於名師。十五歴於學肆。
參禪訪道。博達多聞。内精五教之宗。外善百
家之奧。利名不染。愛惡非交。既而厭處都城。
肆志巖&MT03184;。積累載之勤悴。窮大藏之淵源。撮
樞要而誠誦在心。剖義理而若指諸掌。以謂
所閲大小之教。不出顯密之兩途。皆證聖之
要津。入眞之妙道。覽其文體。則異猶盤盂。自
列於方圓。歸乎正理。則同若器室。咸資於
無有。而學者妄生異議。昧此通方。因是錯綜
靈編。纂集心要。文成一卷。理盡萬途。會四教
總歸於圓宗。收五密咸入於獨部。和乳酪之
味。都作醍醐。采雲霞之滋。並爲甘露。誠諸佛
之會要。爲後人之指南。使披覽者似獲隨意
之珠。所求皆遂。遵依者如食善見之果。無疾
不瘳。覺學愧荒虚。辭非華麗。曾因暇日。得造
吾師。毎親揮塵之談。頗廣窺班之見。屬當傳
世。爰託撰文。素慚舒理之能。聊著冠篇之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
 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MT01678;集 
原夫如來一代教海。雖文言浩瀚。理趣淵沖。
而顯之與密統盡無遺。顯謂諸乘經律論是
也。密謂諸部陀羅尼是也。爰自摩騰入漢。三
藏漸布於支那。無畏來唐。五密盛興於華夏。
九流共仰七衆同遵。法無是非之言。人析修
證之路。曁經年遠誤見彌多。或習顯教。輕誣
密部之宗。或專密言。昧黷顯教之趣。或攻名
相。鮮知入道之門。或學字聲。罕識持明之軌。
遂使甚深觀行。變作名言。祕密神宗。翻成音
韻。今廼不揆瑣才。雙依顯密二宗。略宗成佛
心要。庶望將來悉得圓通。故依教理略啓四
門。一顯教心要。二密教心要。三顯密雙辯。四
慶遇述懷 已下四段之中。爲避文繁。或暗
用聖教。或義引經文。覽者應知
 且初顯
教心要者。謂賢首清涼。共判如來一代時教
而有五種。一小乘教。謂阿含等六百餘卷經。
婆沙等六百餘卷論。説一切法從因縁生。明
三界不安。了人空眞理。修自利之行。忻小乘
之果。二大乘始教有二。一法相宗。謂深密
佛地等數十本經。瑜伽唯識等數百卷論。説
一切法皆是唯識。了二空眞理。修六度萬行。
趣大乘佛果。於中多談法相之義。二無相宗。
謂諸部般若等千餘卷經。中百門等數本論
文。説一切法本來是空無始迷情妄認爲有。
欲證菩提以爲所得。修習萬行。於中多談無
相空義。斯之兩宗。皆是大乘初門。故名曰始。
始者初也。三一乘終教。謂法華涅槃等四十
餘部經。寶性佛性等十餘部論。説一切衆生
皆有佛性。從本已來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
始迷倒不自覺悟。欲成佛果須先了悟自家
佛性。後方稱性修習本有無量妙行。多談法
性是大乘盡理之教。故名曰終。終者盡也。四
一乘頓教。謂楞伽思益經文。達磨所傳禪宗。
説一切妄相本空眞心本淨。元無煩惱本是
菩提。唯談眞性不依位次成佛。故名曰頓。五
不思議乘圓教。謂華嚴一經。十地一論。全説
毘盧法界普賢行海。於中所有若事若理若
因若果。一具一切重重無盡。總含諸教無法
不收。稱性自在無障無礙。逈殊偏説故名爲
圓。此之五教。前前者是淺是權。後後者是深
是實。若以圓教望之前四。皆是應根權施設
也 今且據對待而論。言前四是權圓教爲實。若定執
圓教爲實缺前四教亦非圓暢。若五教倶傳偏圓共
讃。逗根方足已下爲圓教。
中具含前教行門。故不別説
 今依圓教修行略分
爲二。初悟毘盧法界。後修普賢行海。且初悟
毘盧法界者。謂華嚴經所説。一眞無障礙法
界或名一心。於中本具三世間 一器世間。爲一
切國土。二衆生
世間。謂一切有情。三智
正覺世間。謂一切聖人
 四法界 一事法界。二理法
界。三事理無礙法
界。四事事
無礙法界
 一切染淨諸法。未有一法出此法
界。此是一切凡夫聖人根本之眞心也 亦是根
本之眞
 汎言眞心而有二種。一同教眞心。二別教
眞心。於同教中復有二種。一終教眞心。二頓
教眞心。且初終教眞心者。故首楞嚴經云。當
知虚空生汝心内。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
世界在虚空耶 自家眞心猶如太清之天。十方虚空
喩似一片之雲。即知眞心極大虚空
極小。虚空比於眞心尚爾極
小。況諸世界在虚空中耶
 又云。空生大覺中。如
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大覺即
是眞心
異名。眞心廣大猶如大海。虚空微小似一浮漚。
況諸國土皆依虚空生耶。若比眞心即是小中之小
 又
云眞心遍圓含裏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如彼十方虚空之内。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又
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
眞心中物。又云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
提妙明眞心 既言皆即菩提妙明眞心。非是世間諸
法在眞心内別有其體。即知盡法界所
有。虚空大地情與非情。全是一味
妙明眞心。凝然清淨不増不減
 一切衆生從無始
來迷却此心。妄認四大爲身縁慮爲心。譬如
百千箇澄清大海不認。但認一小浮漚 若了四
大之身
縁慮之心。縁生無性全是眞心。如了浮漚。縁生無體
全是海水。近有儒生罕覽佛經。聞斯廣大眞心懵然未
信。余尋喩云。此是如來親説。但是自心迷倒不見。
安得不信。且如俗書莊子云。北溟有魚其名爲鯤。鯤
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
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將徙於南溟。水
撃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列子云。世豈知有
此物哉。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
之。不可爲自目不親覩。亦不信有此物耶。俗書所説
有相物情尚爾。何況如來所説無相眞心也。寶性論云。
聲居者不知宇
宙之通泰是也
 後頓教一心者。謂絶待一心。彌
滿清淨中不容他。一切妄相本來是無。絶待
眞心本來清淨。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
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起信論云。
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説相離名字相離
心縁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
一心故名眞如。謂前終教隨衆生迷 説有色
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間諸法。令諸衆生翻妄
歸眞。了達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間諸法。全
是一味妙明眞心。今頓教中。本無色身山河
虚空大地世間諸法。本是一味絶待眞心。故
清涼云。總不説法相唯辯眞性。即知周遍法
界。本是一味絶待眞心。寂然清淨不生不滅
不増不減。欲要易解周遍法界。喩似一顆瑩
淨圓珠。朗然清淨無影無像無内無外。清涼
云。照體獨立物我一如。達磨云。我法以心
傳心不立文字。即傳此心。曹溪云。明鏡本清
淨何假出塵埃。亦是此心也。一切衆生從無
始來。不了此心妄見諸相。猶如眼病横見空
華 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縁影
爲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 若了眞心本無諸
相。如虚空中本
無諸華。圓覺經云。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
無流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今
頓教中空華之喩甚爲切要。今時緇素宗禪者。極廣洎
乎開示此心多不入神。如葉公好龍眞龍現前愕然不顧。
若未悟此心非是眞禪。是故欲
修禪行。先須了悟此一心也
 二別教一心者。謂
一眞無障礙大法界心。含三世間具四法界。
全此全彼而無障礙。即知包羅法界圓裹十
方。全是一眞大法界心。於此一眞大法界内。
所有若凡若聖若理若事。隨擧一法亦皆全
是大法界心。乃至唯擧一塵亦皆全是大法
界心。華嚴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
中見法界。又一塵既是大法界心。於此一塵
大法界内。復擧一塵亦皆全是大法界心。若
横若竪重重擧之。重重皆是大法界心。故清
涼大師。於華嚴十地品疏。説帝網無盡一心
也。一切衆生從無始來迷妄。不知無盡法界
是自身心。於中本具帝網無盡色心功徳。即
與毘盧遮那身心齊等。却將自家無障無礙
佛之身心。顛倒執爲雜染衆生。譬如金輪聖
王統四天下。身智具足富樂無比。忽然昏睡
夢爲蟻子。於夢位中但認已爲蟻子。不覺本
是輪王 無盡法界之佛世喩難況。今但
喩迷眞執妄之義。智者應知
 是故欲求
成就究竟佛果。切須悟此毘盧法界。若未悟
此法界。縱經多劫修習萬行。徒自勞苦不得
名爲眞實菩薩。亦不能生如來家。故華嚴經
云。不了於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増
長一切惡。清涼云不依此悟所作非眞。自爲
修行元來結業 此無盡法界一心人罕能知。知亦寡
信信亦鮮解。解亦難臻此境。是以
多劫菩薩不信不解。上首聲聞如盲如聾。其有宿熏圓
根宜此駐意。若能信悟在懷。當日生於佛家。恐人難
信今擧例況之。如法苑珠林説。有一術人路行見一人
擔檐上有籠子可受升餘。告擔人云。我歩行疲極。欲
寄君籠子内。願相許耳。擔人慮是狂人。便語云任君
入耳。乃跳入籠子中。籠子非大術人非小。擔之而行
也。不覺重行數十里。擔人於一樹下住食。乃呼術人
共食。術人云我自有飮食。擔人視之。見籠中有種種
器物飮食。告擔人云。我欲與婦共食。即口中吐出一
女子。容貎甚美二人共食。食已其夫便睡。婦告擔人。
我有外夫欲來共食。夫若覺時君勿道之。婦便口中出
一丈夫共食。三人籠中全不逼窄。良久其夫身動欲
覺。其外夫告擔人云且去。其婦即置外夫口中。器物
飮食亦置口中。其夫覺已。復置婦在口中云云。此是
世間小術尚爾。重重相容而無障礙。豈況毘盧無障礙
法界耶。應須諦而信之思而解之。
勿要高推聖境虚度一生者哉
 後修普賢行海
者。既得了悟無障礙法界。於自本心。於中本
具十華藏世界微塵數相好。帝網無盡神通
功徳。與十方諸佛更無差別。奈無始局執妄
情。習以性成卒難頓盡。致令自家神通功徳。
不能盡得自在受用。故須稱自家毘盧法界。
修本有普賢行海。令無盡功用疾得現前。華
嚴經云修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菩提。雖普
賢行海浩瀚無涯一藏教中所説行門。皆是華嚴普
賢之行。但應權淺根宜之流出也
今就觀行略示五門。一諸法如夢幻觀。二眞
如絶相觀。三事理無礙觀四帝網無盡觀。五
無障礙法界觀。且初諸法如夢幻觀者 即當事
法界觀
謂常觀一切染淨諸法。全體不實皆如夢幻。
此能觀智亦如夢幻。華嚴經云。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又云
度脱諸衆生令知法如幻。衆生不異幻了幻
無衆生。又金剛經云。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
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肇公云。虚兮
妄兮三界不實。夢兮幻兮六道無物。一切衆
生從無始來。執一切法而爲實有。致使起惑
造業循環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親三界
六道。全體不實皆如夢幻。則愛惡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増明 此夢幻觀圓覺疏中名起幻消塵觀。
天台名假觀。亦名方便隨縁止。謂
分明鑒照曰觀。寂然不亂曰止即觀中便有止。止中便
具觀。乃止觀雙運也。餘諸止觀准此解之。若人雖信
解圓教。而煩惱厚重不能習得此夢幻觀者。應作不淨
觀。謂觀身五種不淨。一種子不淨。謂父精母血赤白
二色和合成故。智度論云。是身種不淨非餘妙寶物。
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二住處不淨。謂在母腹中生
臟之下熟臟之上。不淨流溢汚穢充滿。彼中住故。又
海山云。不淨乃作衣裝。汚穢便爲飮食。三自體不淨。
謂三十六物皆是不淨共和合故。言三十六者。外有十
二。髮毛爪齒垢汚大小二遺眵涙涕唾。次有十二。皮
膚血肉肪膈腦膜骨髓筋脈。中有十二。心肝膽腑脾腎
腸胃生臟熟臟赤痰白痰。即知從頂至足皆是不淨。永
嘉師云。革嚢盛糞膿血之聚。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
肆厠孔亦所不及。四自相不淨。謂九竅常流諸穢惡故。
言九竅者。兩耳出垢兩眼出眵涙。兩鼻出濃涕。口出
涎唾。大便道出屎。小便道出尿。智度論云。種種不
淨物充滿於身中。常流出不淨如漏嚢盛物。五究竟不
淨。謂命終身瓌胮脹臭穢。膿血蛆分不堪近故。天台
云。從足至頭從頭至足。循身觀察唯見胮脹瓌爛。大
小便道蟲膿流出。臭極死狗。心地觀經云。應觀自身
臭穢不淨。猶如死狗。金光明經云。我從久來恃此身。
臭穢膿流不可愛。雖常供養懷怨害。終歸棄我不知恩。
觀自身竟復觀他人。若男若女所有之身。皆具五種不
淨。乃至觀一切世間有情之身。皆是不淨。故起信論
云。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汚。無一可
樂。既觀皆是不淨。貪愛之心自然不起。阿含經説。
昔有國王嗜欲無厭。有一比丘以偈諫曰。目爲眵涙窟。
鼻是穢涕嚢。口爲涎唾器。腹是屎尿倉。但王無慧目。
爲色所耽荒。貧道見之惡。出家修道場。天台云。雖
觀不淨能成大事。如海中屍依之得度。或作骨鎖觀。
應先觀想自身額上。皮肉爛墜唯見白骨。漸漸從狹至
寛。想於一頭皮肉爛墜見於白骨。乃至全身皆見白骨。
既見自身一具骨鎖。分明現已。復觀餘人爛墜亦爾。
觀第二具已。漸次觀於一房一寺一城一國乃至遍地。以
海爲邊骨鎖充滿。爲令觀心増長。復却從寛至狹漸略
而觀。唯見一國皆是骨鎖。漸見一城一寺一房一具。
又於一具中。乃至漸漸唯見眉間少許白骨。見眉間已
專注一縁湛然而住。如是修習乃至得定。此觀成就一
切貪愛自然消亡。或作數息觀。應從淺至深次第進修。
先須調和自家氣息。不澁不滑專注一心數出入息。先
數入息後數出息。從一至十終而復始。想心在數不令
散亂。若寛自心不假功力。運任徙一至十住數息中。
然更一心隨息出入。若息入時心乃隨之。從鼻至喉從
喉至心。臍臗脾脛乃至脚指。若息出時心亦隨之。息
出離身爲至一搩一尋等。一心恒隨息之出入。若覺心
息任運相依。然更繋念唯在眉間。或在鼻端安止其心。
觀息住身如珠中縷。爲冷爲暖爲損爲益。若覺身湛湛
然悦樂。然更諦觀微細之息。及觀全身三十六物内外
不淨。又觀心識刹那不住。如是修習覺息出入遍諸毛
孔。心眼開明徹見身内。三十六物及諸蟲戸。方更轉
修。其餘行門更有別説。恐繁且止。如經中説。觀出入
息三世諸佛入道之初門也。或作我空觀。應須作意推
尋。今此之身本來無我。但是色心二法和合爲相。色有
地水火風之四類。所謂毛髮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
是其地。涕唾膿血津液涎沬痰涙精氣大小便利皆是其
水。暖是其火。動轉是風。心有受想行識之四類。所謂
領納是受。取像是想。造作是行。了別是識。於此八類
何者是我。若皆是我即有八我。又況色中復有三百六
十段骨。段段各別。皮毛筋肉肝心脾腎各不同。是諸心
數等亦各不同。見不是聞喜不是怒。既有此衆多之物。
不知定取何者爲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一身之中多生
紛亂。離此之外復無別法。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知此
身但是衆縁假和合相。本來無我。行者晝夜恒作此觀甚
妙。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執身爲我因寶此我。貪求名
利欲榮益我。嗔違情境恐侵損我。愚癡之情非理計校。
今既常觀此身本來無我。即三毒自滅。三毒既滅三界自
離也。或他法空觀。應須諦觀此身色心二法。色有地水
火風。心有受想行識。於此八法一一諦觀。皆從縁生都
無自性。八法當體皆是空也。初心行者。宜習此等觀
門。隨心所樂或一或二。乃至五種皆得修習。
心觀法門唯貴修錬。錬之有味説之言淡也
 二眞
如絶相觀者即當理
法界觀
於中安心復有三門。一者
常觀遍法界。唯是一味清淨眞如。本無差別
事相。此能觀智亦是一味眞如。華嚴經云。一
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
現前。又七祖禪師云。無念念者即念眞如。六
祖釋無念云。無者無諸相。念者念眞如。此
乃想念諸法全是眞如。雖然想念本無想念
之相。故起信論云。雖念無有能念可念 此中
所想
眞如。即是前頓教中所説絶待眞心也。此門行者常想一
切諸法。唯是一味清淨眞如本無生滅。是名眞如三昧。
亦名一行三昧。
亦名無生三昧
 二者若念起時但起覺心。故七
祖云。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唯在於
此。即此覺心便名爲觀。此亦雖起覺心本無
起覺之相 此門行者一切時中。心念若起
但起覺心。便是修行要妙之門
 三者擬
心即差動念便乖。但棲心無寄理自玄會。故
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
是佛不可得思量。又古徳云。實相言思斷眞
如絶見聞。此是安心處。異學徒云云。此但任
其本性自照。更不起新生慧解故。圓覺經云。
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
無了知不辯眞實。又賢首云。若起心作凡行
聖行。非是眞行。不作一切行行心無寄。是名
大行。此門即以本性自照名觀 此門行者一切時
中心無所寄。是
名眞修。雖然備修萬行。於萬行中心無所寄。又禪宗東
夏七代祖師。所傳心要而有三門。攝盡無遺。一見性
門。先須了悟絶待眞心。一切妄相本無。眞心本淨。即
心是佛非假外求。即前頓教一心是也。二安心門。如上
所説想念眞如等三門是也。三發行門。須備修菩薩六度
萬行。具依三門即是正禪。隨闕一門便成偏見。達磨
云。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此心是一切衆生清淨本
覺。亦名佛性。欲求佛道須悟此心。即是見性門。又云
如是安心所謂壁觀。令修道人心住眞理。寂然無爲喩似
牆壁。不起分別即是安心門。又云如是發行所謂四行。
一報怨行。謂修道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
數劫中。棄本逐末流浪諸趣。多起怨憎違害無限。今雖
無犯是我宿怨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
都無怨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二隨縁行。
謂修道人若得勝報榮譽等事。當自念言。一切諸法皆
從縁生。是我過去修因所感。今方得之縁盡還無。何喜
之有。得失隨縁心無増減。喜風不動嗔風不生。三無所
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爲求。智者悟眞理將俗
反。三界九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於三界内
無所願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四稱法行。謂性淨
眞理目之爲法。而此理性本無慳等一切萬惡。應稱理性
修布施等一切萬善。斯之四行即是發行門。又草堂禪
師圓覺疏中亦有三門。大同於此。一先悟圓覺性。謂一
味清淨眞心。二次發菩提心。謂大悲大智大願。三後修
菩薩行。謂六度萬行等法。斯之三門禪。學之者甚爲切
要。若不圓修三門。無由離諸邪見。謂古來禪宗諸家語
録。多分但應當時根宜。或唯説見性。或但言安心。或
只談發行。又於安心發行中復各有多途。或但明一途等
云云。今此諸門心若通達。然後
披覽諸家禪教。乃各知其旨歸
 三事理無礙觀者
即當事理無
礙法界觀
 謂常觀一切染淨事法。縁生無性
全是眞理。眞理全是一切染淨事法。如觀波
全是濕。濕全是波。故起信論云。雖念諸法
自性不生。而復即念因縁和合。善惡之業苦
樂等報不失不壞 理不礙事也。如濕性
雖一。不礙波浪成多
 雖念因
縁善惡業報。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事不礙理也。
如波浪雖多。
不礙全是濕性。若習假空中三觀者。謂想一切諸法縁
生無性。擧體全空即是空觀。如觀鏡中像全無實體。若
想一切諸法雖有不實皆如夢幻。即是假觀。如觀鏡中像
有而不實。若想一切諸法。全是一味妙明眞心。如前終
教所明廣大眞心是也。即是中觀。如觀明鏡。此之三
觀。或單修一門或漸次倶修。或一時齊修任器取捨
四帝網無盡觀者 即當事事無
礙法界觀
 於中略示五門。
一禮敬門二供養門三懺悔門四發願門五持
誦門。初禮敬門者。謂想盡虚空遍法界塵塵
刹刹。帝網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自身。
毎一一身各禮帝網無盡三寶。毎一一三寶
前。各有自家帝網無盡身禮。更想此一門。盡
未來際無有休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
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作此觀想。或晨昏禮佛暫時
歛念。入此觀門功徳無盡。清涼云。
不入此觀徒自疲勞。或且入純門。想遍法界純是毘盧
佛。或准提等毎一尊前且想一身禮。更若難入且想十尊
佛。毎一尊前有一身禮。習之稍熟漸増。
百尊千尊乃至無盡。下准此門習之
 二供養門。
想盡虚空遍法界塵塵刹刹。帝網無盡三寶
前。各有帝網無盡自身。毎一一身各出帝網
無盡供具所謂香華燈燭衣服飮食幢旛傘
蓋。瓔珞雲樓閣雲等。毎一一身所出供具。各
供養帝網無盡三寶。毎一一三寶前。有帝網
無盡身供養。更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
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想此供養。或佛前燒香奉華。時暫入此
觀。或無香華但合掌入此觀門。功徳亦無窮盡
 三懺
悔門。想盡虚空遍法界塵塵刹刹。帝網無盡
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身。毎一一身盡皆志
誠懺悔帝網無盡罪障。所謂自從無始迄至
今身。所造五逆十惡等罪煩惱所知等障。毎
一一身懺悔帝網無盡罪障。毎一一罪障有
帝網無盡身懺悔。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
有休歇。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
疲厭 或坐中想此懺悔。或
佛前懺悔時作此觀門
 四發願門。想盡虚
空遍法界塵塵刹刹。帝網無盡三寶前。各有
帝網無盡身。毎一一身各發帝網無盡願。所
謂無邊衆生誓願度。無邊煩惱誓願斷。無邊
佛法誓願學。無邊福智誓願集。無上菩提誓
願成。并自心所樂善願盡總發之。毎一一身
發帝網無盡願。毎一一願有帝網無盡身發。
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歇。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坐中念錬。或
佛前發願時作此

 五持誦門。想盡虚空遍法界塵塵刹刹。帝
網無盡三寶前。各有帝網無盡身。毎一一身
各持帝網無盡眞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毎
一一眞言教法諸佛菩薩名號。有帝網無盡
身持。總想此一門。盡未來際無有休歇。念
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或持課
誦經等
時。先作此觀想竟。然後持誦甚妙。上之五門既爾。若
其餘行門准此習之。若習相即觀者而有四句。一者一即
一。謂觀一毛即一耳時。一耳同時却即一毛。二者一切
即一 三者一即一切此兩句應合而觀之。謂觀一切塵即
一佛時一佛同時却即一切塵。四者一切即一切。謂觀一
切人即一 佛時。一切佛同時却即一切人。毎句之中一
切諸法例准觀之。若習相入觀者亦有四句。一者一攝一
帶之入一。謂觀一人攝一佛。帶之將入一菩薩中。如東
鏡攝南鏡。帶之將入西鏡中。二者一攝一切帶之入一。
謂觀一華攝一切河 帶之將入一山中。三者一切攝一帶
之入一切。謂觀一切塵攝一佛。帶之將入一切毛中。四
者一切攝一切帶之入一切。謂觀一切樹攝一切神。帶之
將入一切海中 毎句之中一切諸法例准觀之。此相即相
入二觀。隨觀毎句之中。復有總觀別觀等。多&T028176;觀心恐
繁不示。但專心修錬自然曉達。故裴公法界觀序云。但
使學人冥此境。於自心心慧既明。自見無盡之義。不在
備通教典碎列科段。若習同時具足相應觀者。謂隨觀一
法同時具足法界諸法也。其餘玄門例此解之。若有樂習
圓宗三觀三止者。謂行者觀一人時便成三觀三止。且
就一人之身具明三諦。人身假相有故名俗諦。人身縁生
無性色體空故名眞諦。人身假相無別自性。擧體全是寂
照眞理。名中道諦。然此三諦。體用無礙空有相融。即
一而三即三而一。法本如是。依此三諦行者觀察成三觀
三止。謂行者心觀人身假相幻有。名假觀。即此觀心了
假相時。離實有執。名方便隨縁止。又觀人身色體全
空。名爲空觀。即此觀心了色空時。離於色體。實有之
執。名體眞止。又觀人身擧體全是中道實性。名中道
觀。即此觀心離相有執及離體空執。名遠離二邊分別
止。如是觀心於一念中。齊見三諦義立三觀。離三種執
義立三止。三觀三止只是一心。即一常六即六常一。將
此一心契同所觀。三諦體用空有無礙之境。心境常融復
常歴然。既觀一人之身而成三觀三止。觀一切法例皆如
是。問曰夫大行統唯無念。何以此帝網相即等觀。令人
起無盡想念。豈不疲役身心耶。答云若此見者。是離念
外求無念者。尚未得於眞無念。眞無念者念本無。無何
能更得念與無念之無礙。又若得眞無念。但是無盡行中
之一行。豈得總遮無盡之圓行耶。此問答意出華嚴大
疏。若不習帝網相即等觀。終不能得無礙佛果。今有小
根聞此法門。即嫌繁亂全不介懷。昔人
云。井蛙不能居海。泰山難以處嚢是也
 五無障礙
法界觀者即當四法界所
依總法界觀
謂常觀想一切染淨諸
法。擧體全是無障礙法界之心。此能觀智。亦
想全是法界之心。華嚴經云。知一切法即心
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又清涼云。若知觸
物皆心方了心性。今此無障礙法界中。本具
三世間四法界一切染淨諸法。未有一法出
此法界。而此法界全此全彼互無障礙。則知
根根塵塵全是無障礙法界。若於四威儀中
常觀根根塵塵。皆是重重無盡法界。即習普
眼之境界也 此觀是一切三昧觀門根本。若
常修習一切三昧觀門自然現前
 上來
所説諸多觀門。或樂總修者或修一二者任
情皆得。但專切修錬。一生不剋三生必圓。又
行者須起思想。想得現前常現不隱。方是華
嚴圓教眞行。清涼疏主。事事無礙十玄門中
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修錬。錬得現前更
不想錬。雖不想錬常現不隱。方成第六行句。
法界觀云。深細思之令現在前。圓明顯現稱
行境界 圭山禪師釋云。思之令現爲眞解也。已現即
不更思。雖不更思而亦常現不隱。方爲實行
又一行禪師云。先須起想想得現前。然後用
般若空而淨除之。即成不思議大用頓入佛
果。若不起心觀之錯會般若意也。縱爾入空
亦失圓頓之道。圓宗行者。錬修功至豁然言
亡慮絶。了了分明方爲眞行。若得如是。四威
儀中常見不思議境界。願修道者於此留心。
本來如是但昧之不見。又修心行者。或有諸
&T028176;善惡夢境。或逢種種魔障。或現種種違順
境界。或聞種種善惡之聲。或諸&T028176;蟲蟻身上
行走。或身心不安多思多慮。或入觀時種種
相現。不與本觀相應等皆須觀之。如夢如幻
全體非實。或觀之皆是自家眞心。起信論云。
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上來顯教心
要竟
二密教心要者。謂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皆
判陀羅尼教。是密圓也。前顯教圓宗。須要
先悟毘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
生死證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
須要自知分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能除
病身安。今密圓神呪。一切衆生并因位菩薩。
雖不解得但持誦之。便具毘盧法界普賢行
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十身無礙佛果。如病
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和合法則。但服
之自然除病身安。故首楞嚴經云 諸佛密呪
祕密之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
能通達。但誦持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又云
神呪是諸佛密印。佛佛相傳不通他解。賢首
般若疏云。呪是諸佛祕密之法。非因位所解。
但當誦持不須強釋。又遠公涅槃疏云。眞言
未必專是天竺人語。翻譯者不解是以不翻。
又天竺止觀云。上聖方能顯密兩説。凡人但
能宣傳顯教。不能宣傳密教也。自古諸師皆
説陀羅尼。因位聖賢不能曉解。但信而持之
滅障成徳 問曰何以諸佛密呪不通他解。答云謂呪
圓解偏解生呪喪。是以不通他解。密義
在此宜可思之。故法華鈔云。
諸佛密法不顯其義故云密言也
 般若經云。總持猶
妙藥亦如天甘露。能療衆惑病服者常安樂。
又理趣經中如來説有五藏。一經藏如牛乳。
二律藏如酪。三論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
酥。五陀羅尼藏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等
中最爲第一。能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
西天多用
醍醐療病
陀羅尼者。經律等中最爲第一。能除
諸罪令諸衆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
身。彼理趣疏云。性徳力大密呪功強。解行雖
劣解脱則疾。問曰賢首大師等。但判華嚴經
爲圓。餘教皆非。今判陀羅尼又是圓教。豈不
違賢首等耶。合云圓宗有二。一顯圓二密圓。
賢首但據顯教。正判華嚴爲圓。今神變疏鈔
曼荼羅疏鈔。類彼顯圓判斯密教亦是圓宗。
顯密既異。乃諸師無違也。依密圓修錬亦分
爲二。一持誦儀軌。二驗成行相。且初持誦儀
軌者。謂眞言行者。毎日欲依法持。誦時。先須
金剛正坐 以右脚壓左脚脾上。
或隨意坐亦得
 手結大三昧印
二手仰掌展舒。以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
著。安臍輪下。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雜染思惟
 澄
定身心方入淨法界三昧。謂想自身頂上有
一梵書嚂字。此字遍有光明。猶如明珠或
如滿月。想此字已。復以左手結金剛拳印
以大拇指捻無名指根第一節。餘四指握大拇
指作拳。此印能除内外障染。成就一切功徳
 右手持
數珠。口誦淨法界眞言二十一遍。眞言曰
唵嚂 或只單持嚂字
亦得或名&MT01169;
 此是梵書唵嚂
此淨法界嚂字。若想若誦。能令三業悉皆清
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又能成辦一切勝事。
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
不澡浴便當澡浴。若用水作淨不名眞淨。若
用此法界心嚂字淨之。即名畢竟清淨。瓶如
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眞言一字變染令淨。偈
云囉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 梵書囉字上安空
點。即成嚂字也
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眞言同法界。無量
衆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 若實外縁
不具無水
洗浴闕新淨衣。但用此嚂字淨之。若外縁具者。先用水
了著新淨衣。更用此嚂字淨之。即内外具清淨也。廣
如諸眞言
儀軌經説
次誦護身眞言二十一遍眞言曰 唵齒&MT01296;
二合&MT01296;字去
聲彈舌呼之
此是梵書唵齒&MT01296;
字已下例准知之
 若誦此呪能
滅五逆十惡一切罪業。能除一切種種病苦
災障惡夢。邪魅鬼神諸不祥事。而能成辦一
切勝事。令一切所願皆得圓滿。此呪是諸佛
心。若人專心誦一遍能守護自身。一切鬼神
天魔不敢侵近。誦兩遍能守護同伴。誦三遍
能守一宅中人。誦四遍能守護一城中人。乃至
七遍能守護四天下人廣如文殊根本一字呪經説。
上二呪各持一百八遍亦得
次誦六字大明眞言一百八遍。眞言曰
訥銘
若誦此呪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
八部集會。又具無量三昧法門。誦持之人七
代種族皆得解脱。腹中諸蟲當得菩薩之位。
是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徳。得無盡
辯才清淨智聚。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蒙
所觸者離諸嗔毒當得菩薩之位。假若四天
下人。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諸菩薩所有功
徳。與誦六字呪一遍功徳等無有異。此呪是
觀音菩薩微妙本心。若人書寫此六字大明。
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徳等無有
異。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
此六字中一字功徳。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
人貪嗔癡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呪在身者。亦
不染著貪嗔癡病。此戴持人身手所觸眼目
所覩。一切有情速得菩薩之位。永不復受生
老病死等苦。説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
倶胝佛。一時現前同聲説准提呪。即知此六
字大明。與准提眞言次第相須也 廣如大乘莊
嚴寶王經説
然後結准提印當於心上。以准提眞言與一
字大輪呪。一處同誦一百八遍竟。於頂上散
其手印 或有不樂大輪呪者。只持准提眞言亦得。准
提印法。以二手無名指并小指相叉於内。二
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屈附二中指第一節。二大拇指
捻右手無名指中節。若有請召二頭指來去。正結印誦
呪。欲記數時 於自身分手指上記。或准提菩薩手臂上
記。或於觀心上記。或十記皆得。或結印誦得一千八十
遍更好。或一百八遍。外但以左手作金剛拳
印。右手搯數珠持亦得。若務忙者只散持之
 七倶胝
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眞言曰

儞也
娑婆
部林
佛言此呪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
切白法功徳。持此呪者。不問在家出家飮酒
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至心持誦。能使短
命衆生増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
餘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
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惡心
之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
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呪能令現世
得輪王福 所求官位必得稱遂。禪宗傳燈録中
引古人云。倶
胝只念三行呪。便
得名超一切人是也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
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
一切隨心。又誦此呪能令國王大臣及諸四
衆。生愛敬心見即歡喜。誦此呪人水不能溺。
火不能燒。毒藥怨家軍陣強賊。及惡龍獸諸
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
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呪隨請必至不敢前次。
所有驅使隨心皆得。此呪於南贍部洲有大
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華
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
往兜率天。若求長生及諸仙藥。但依法誦呪。
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與神
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壽命齊於
日月。證菩薩位。若依法誦滿一百萬遍。便
得往詣十方淨土。歴事諸佛普聞妙法得證
菩提。若欲成就壇法。不同諸部廣修供養。掘
地香埿之所建立。但以一新鏡未曾用者。於
佛像前隨月十五日夜。面向東方置鏡坐前。
隨力莊嚴諸供養具。燒安息香及淨水。然後
結印在於心上。呪鏡一百八遍。以嚢盛鏡常
將隨身。毎欲念誦但以鏡壇置於面前。結印
誦呪。若不能逐日對鏡念誦。但於十齋日對
鏡念誦。除十齋日外不對鏡壇持誦亦得
密藏之中今此鏡壇最爲要妙。總攝一切諸壇。若無鏡者
但想一鏡者於面前持誦。淨諸惡趣經等多説。想成壇法
持誦爲上。或不能想得壇者。但只專注持呪。十齋日
者。所謂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
四日二十八日二
十九日三十日
 此准提呪。一切諸佛菩薩等
同説。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眞言壇法。准
梵本有十萬偈説文。龍樹菩薩以偈讃曰
    准提功徳聚 寂靜心常誦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獲無等等
  廣如諸准提經并持明藏龍樹儀説。又此準提。
或名准泥或名尊那等。但是梵音不同耳
大輪一字呪。即部林是也。亦名末法中一字
心呪。此呪於末法時法欲滅時有大勢力。能
於世間作大利益。能護如來一切法藏。能降
伏一切八部之衆。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是一
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衆
生無畏。能與一切衆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
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誦此呪。於
四方面五百驛内。諸惡鬼神皆自馳散。諸惡
星曜及諸天魔不敢侵近。若持誦餘一切眞
言恐不成就即用此呪共餘眞言。一處同誦
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無現驗。其呪神
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呪能助一切眞言疾
得成就。或別持此呪亦得 廣如文殊儀軌經於
法中一字心呪經説
來次第持誦至准提呪。若不能結得准提印
者。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誦之。或
不能從前淨法界眞言等次等持誦者。只持
准提神呪。更或根鈍不能具受此准提者。只
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詞。唵字等
是正呪也。毎持誦了。却用右手作金剛拳印。
口誦吽字眞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左
肩次印右肩次印心上後印喉上。印竟頂上
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或比至
持課先印五處亦得。又隨所住處欲辟除鬼
神。結金剛界但誦准提眞言。呪香水二十一
遍。八方上下灑之。即成辟除結界。又正持誦
時。准倶胝陀羅尼經金剛頂經五字陀羅尼
等數本經教中説。隨根所樂亦有多種。一
瑜伽持。但想心月中布字。謂想自心如一月
輪。湛然清淨内外分明。以梵書唵字安心
月中以娑婆
訶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縁去聲
呼之
終而復
始。二出入息持。謂出入息中想於眞言梵字。
息出字出。息入字入。字字朗然如貫明珠不
得間斷 或息出時。想自心月輪中九聖梵字。字字連
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自口中。流入准提菩薩
口中。右旋安布准提菩薩心月輪内。若息入時。想准提
菩薩心月輪中字。亦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准提菩
薩口出。流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
月輪内。如是終而復始。想之甚妙
 三金剛持。脣
齒不動舌不至㗁。但口中微動。四微聲持。但
令自耳聞之。不緩不急字字須得分明稱之。
五高聲持。令他聞之滅罪。復有二種持誦。一
無數持誦。謂不持珠定數。常無間斷持之。二
有數持誦。謂搯數珠毎日須得限定。其數不
須闕少 若搯數珠所獲功徳諸經廣讃。如數珠功徳經
説。若有人手持數珠。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
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又金剛頂念珠經偈云。若安頂
髻淨無間。由戴頂上滅四重。手持臂上除衆罪。能令行
人速清淨。又一字頂輪儀説。若用嚂字眞言加持數珠七
遍。用持課時。一遍或千遍。若搯數珠至母珠。却迴不
得越過
母珠
 毎日依法持誦時。須限定其時分。若
一時持謂早晨。若二時持并黄昏。若三時持
加正午 若忙務者不拘時分。
但有暇時持之
 若上根持。謂須得
三密相應。一身密結印。二語密誦呪。三意
密或想眞言梵字。或縁持誦之聲或想准提
菩薩。或想菩薩手中所執杵瓶華果等物。故
神變經疏云。若用三密爲門。不須經歴劫數
具修諸行。只於此生滿足諸波羅蜜。又正持
誦未滿一百八遍。不得共人語話。若欲語話
時。於自舌上想一梵書嚂字。縱語話不成
間斷。問曰爲當只持一道眞言功徳成就。爲
復廣持多本眞言功徳成就。答有二門。一者
隨根所樂門。謂根有多種好樂不同。或有樂
持三道五道十道乃至百道等。中間隨根所
樂不同皆得持誦。二者疾得成就門。謂欲求
一切功徳疾得成就。宜專持誦一道眞言。成
時一切眞言功徳皆悉成就。故文殊儀軌經
説。若欲一切功徳成就。不得於別眞言而起
思想是也。如上雖有數道眞言。皆是持誦准
提眞言之次第。問曰既專誦一呪疾得成就。
何以多示准提眞言令人持誦。答云一爲准
提總含一切諸眞言故。准提能含諸呪。諸呪
不含准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
準提總含諸
呪如下所明
 二爲准提壇法人易成辦故。但以
一新鏡未曾用者。便是壇法。不同餘呪建辦
壇法。須得揀選淨處。香埿塗地廣造佛像。多
用供具方能成就 有財物者。廣造佛像多辦供具。
於佛像前安置鏡壇。對之持誦更
 三爲准提不揀染淨得持誦故。不問在家
出家飮酒食肉有妻子等皆持誦。不同餘呪
須要持戒方得誦習 今爲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飮
酒噉肉是其常業。雖逢僧人
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呪法救脱。
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更
爲勝妙。故准提經云。何況更能結齋具戒
。依法持誦不轉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
 所以多
示准提眞言令人持誦。若有樂持餘眞言者。
隨心皆得。勿要定執一途耳 雖專誦二呪。須先
起圓信信五部呪。
皆是成佛之門。若受
一缺餘多成謗法也
 又眞言行者。毎日對鏡初
欲持誦時。或只依前先想自身頂上有一梵書
嚂字。猶如明珠。然後持課。又准大乘觀
想曼拏羅經。持明藏成就儀軌經。尊勝佛頂
修瑜伽法等數十本經教中説。或想自身頂
嚂字。變作三角火輪。從頂至足燒盡自
身。遍周法界唯見清淨 縱有五無間罪用此字
燒身亦皆除滅無遺
 次
想一梵書阿字生成自身謂阿字即體是無相法
界。從無相法界生成
行者
之身
 復想一暗字。在自頂門十字。縫中
字即體是十方諸佛。光明法水用
灌佛子之頂。此是秘密灌頂法門
 然後持誦。或想
自心如一月輪圓滿清淨。於月輪中有一梵
唵字 如來因位多年修道不得菩提。後習此觀於
初夜分便成正覺。謂唵字具含無量法門。
是一切眞言之母。一切如
來皆因觀想此字而得成佛
 或心月輪中想一
字 謂阿字是毘盧佛身。亦是法界亦是
菩提心。若人想念能生無量功徳
 或心月輪中
想一吽字 謂吽字總攝金剛部一切眞言。是金剛
部主身。亦是三解脱門若常想念。能
除一切罪障。
成就一切功徳
 或舌上想一嚂字。或吽字
想竟然後持誦。或想自身頸上出大蓮華。於
蓮華上現出阿字。復想阿字變成月輪。又
想月輪變成字。吽字變成五股金剛杵。又
想此杵移於舌上。方得名爲金剛舌。然後
持誦 次於二手中亦想阿字。阿字變成月輪。月輪
變成吽字。吽字變爲白色五股金剛杵。方得
名爲金剛手。
然後結一切印
 或想准提九聖梵字。毎一一字
有種種光明。安自身分之中。所謂想唵字
安頭上。折字安兩目。隸字安項頸。
字安於心。隸字安兩肩。准字安臍中。
提字安兩髀。娑婆
安兩脛。訶字安兩
足。想安布已然後持誦 持明藏儀軌經説。
若於准提菩薩法中
求成就者。先觀准提菩薩根本微妙字輪。安自身分一一
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業悉得除滅。凡有所求決定
成就。安布九字
藏經數處説也
 觀想梵字所有功徳。廣如諸
陀羅尼經中説之。此上梵字觀門。若四威儀中常思
之更妙凡諸經中説想眞言字者。
皆是梵字。非是此方文字。故一字頂輪王儀軌云所
言觀諸字。唯瞻於梵字。非是隨方文。有大神用力
 或
有不能想得梵字者。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
切三昧。故大悲心經云。陀羅尼是禪定藏。百
千三昧常現前故。若人緊切持誦時。或逢種
種魔障或忽然怕怖。或舌難持誦或身心不
安。或多瞋多睡或見諸異相。或於呪反生疑
心不欲持誦等云云。若對治者。應觀梵書
羅字。或觀嚂字或觀阿字等。但隨觀一
字彼竟界自然消滅。若分別心多。當觀
字。即成無分別。若著有心多。應觀含字。即
因縁法本空也 此上且約一途而説。若實言之。隨
一字一切處皆得用之。謂一字實具
一切字一切功用。
是一切諸佛菩薩也
 問曰何以梵字皆有如是不
思議神用。答謂毎一一字即體。是諸佛菩薩
身心故。又即體是離相法界故。又即體是教
理行果故。所以有不思議神用 西天梵字法爾本
有。但世界初成
時梵王傳説。不同此
方字是蒼頡等創製
若爾應西天梵字皆有不思
議神用。何得偏説眞言中字。答謂眞言中字。
法爾諸佛不思議力加持故。法性如是故。偏
有神用。如此方言語。是一唯急急如律令等
語。呪火不燒呪水不熱。蓋作呪語偏有功用。
非餘一切言語皆有如是功用。西方字亦爾。
字雖是一謂作眞言中字偏有神用。非餘一
切字皆有如是神用也。問曰上説對壇結印
誦。呪等豈不是有相耶。答云圓宗無障礙法
界體上。本具無盡法門。禪宗無相法門。但是
無盡門中之一門耳。今密宗壇法手印眞言。
即體便是無障礙法界也 如華嚴經疏鈔十玄門中
託事顯法門説。金色世
界即是本性。彌勒樓閣即是法門。勝熱婆羅門火聚刀
山。即是般若無分別智等是也。今有人云。持呪結印對
壇是滯相者。此乃只就禪宗。中論之。即是離相外求於
無相。古師指爲外道見也。非是佛教之意耳。又首楞嚴
經疏云。持誦神呪能却諸惡能集衆善。愚叢罔知斯旨。
見持呪者。往往興謗謂非修行。未有一佛不由神呪。而
得成道度衆生矣。
請細覽之以革斯弊
 問曰上引古來諸師皆云。呪
是諸佛祕密之法。非因位所解。何却如前解
説阿字是毘盧佛身。吽字是三解脱門等耶。
答云准賢首般若心經疏及神變疏。辨密藏
諸陀羅尼經意而有二門。一不可説門。謂呪
是諸佛密法。佛佛相傳不通他解。但當誦持
不須強釋。二強説門。謂眞言中隨擧一字。或
作人或作法横竪該羅自在解説。擧要而言
無盡法門。於一字中總解説盡。方是陀羅尼
字義。就此言之。假使十方諸佛經恒沙劫。
共説眞言一字中義亦不能盡。何況餘人。説
者尚難豈況受者。所以且於一字中少分。或
作人或作法而解説之。前説阿字是毘盧佛
身。吽字是三解脱門等。即是強説中少分一
途之義。餘處有文解釋眞言字義句義。皆是
此強説門中少分一途義耳若於眞言一字中。或
作二義五義十義。乃
至百義等解釋。名少分義。
若作一義解釋名一途義耳
 上言唯佛所知不通
他解者。據密教本宗不可説門言也 此不可説
門義。當
顯圓離言果海。此強説
門義。當顯圓帶言因分
 問曰或有衆生欲除種種
災障。或欲増長福慧。或欲祈證聖果等。爲當
只依前儀軌持誦耶。爲復更別有方法耶。答
曰但只依前儀軌持誦。凡有所求決定成就。
或有樂隨所求之事各別作法者。今與略示
法式。准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
七倶胝大明陀羅尼經。神變經疏及諸眞言
儀軌等説。有五種壇法。所謂息災法増益法。
敬愛法降伏法。出世間法
若作息災法者 爲除惡業重罪煩惱等障。種種災難
官事口舌。鬼魅所著惡星陵逼等
行者面向北。交脚竪膝而坐。像面向南。於准
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白色圓壇。於圓壇中遍想
嚩字或&MT04275;字。尊像供具并行
者自身倶想在圓壇之中。或
於像前只塗拭一圓壇亦得
 觀准提作白色。所獻
華果飮食。并自身衣服皆作白色。塗香用白
檀。燒香用沈水。然酥燈。以慈心相應。從月一
日初夜時起首。至八月日滿。毎日三時澡浴
三時換衣。至日滿時或斷食或食三白食
三白食。謂乳酪粳米飯。或粥無力者。尊像
供具衣服。但運心想之亦得。下準此知之
 若念誦
時。前次第持誦至准提呪。誦一百八遍已。後
但從唵字誦之。妙言曰
唵折隸主隸准提與某甲除災難娑婆訶 若爲
自己
於娑婆字上。稱自己名及所爲事。
若爲他人。稱他人名及所爲事
若作増益法者 爲求遷加官榮増長壽命。及求福徳
聰明眷屬勢力。錢財豊盛穀麥成熟。
及求伏藏寶珠
仙藥五通等
 行者面向東跏趺而坐。像面向
西。於准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黄色方壇。於
方壇中遍想阿字或
暗字。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倶想在
方壇之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方亦得
 觀準提作黄
色。所獻華果飮食。并自身衣服等皆作黄色。
塗香用白檀加少欝金。燒白檀香然芝麻油
燈。以喜悦心相應。從月九日日初出時起首。
至十五日滿。毎日準前三時澡浴換衣。至日
滿時準前斷食及三白食。念誦如前。妙言曰」
唵折隸主隸准提與某甲所求如意娑婆訶
稱名及所爲
事例準前知
若作敬愛法者 爲求一切聖賢加護天龍八部歡喜。
及求説法辯才言音清雅聞者喜悦。
及求一切人敬愛知
友親近寃家和順等
 行者面向西結賢坐。像面向
東。於准提像前安置鏡壇更想一赤色半月形壇。
於半月壇中遍想賀字
含字。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倶想在半
月壇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半月形壇亦得
 觀准提作
赤色身著緋衣。所獻華果飮食。并自身衣服
盡皆赤色。塗香用欝金。燒香以丁香蘇合香
蜜和燒之。然諸果油燈。以喜怒心相應。從十
六日後夜時起首。至二十三日滿。毎日澡浴
斷食念誦法準前行。妙言曰
唵折隸主隸准提令一切人敬愛某甲娑婆訶
稱名及隨所爲
事例準前知
若作降伏法者 爲降伏一切惡毒鬼神。及惡龍獸損
害一切有情者。及調伏一切惡人。
於國不忠生反道心者。及滅三寶毀眞言者。或與 呪人
作諸障難者。如是一切惡人。持呪行者運大慈悲得作此
法。若爲自己所求及有怨讐作此法者。準諸經
説必定反招災禍。及反得盡世癡騃。學者知之
 行者
面向南。作蹲踞坐左脚押右脚。像面向北。於
准提像前安置鏡壇 更想一青色三角壇。於三角
壇中遍想囉字或嚂字。
尊像供具并行者自身。倶想在三角壇
中。或於像前只塗拭一三角壇亦得
 觀准提作青
色。或黒色著青黒衣。自身衣服亦皆青色。獻
青色華臭華不香華及曼陀羅華等。飮食用
石榴汁染作黒色。或作青色。塗香用柏木。閼
伽用牛尿。以黒色華及芥子柏木塗香等。各
取少分置閼伽水。燒安息香然芥子油燈。以
忿怒心相應。從二十四日午時或夜半起首。
至月盡日滿。毎日澡浴斷食念誦法準前行。
妙言曰吽折隸主隸准提吽發吒
此是
梵書
發吒字。若惡人等身心不安。或得大病或命欲終。即當
勸彼令發善心。若是悔過自責永斷惡心者。即爲彼人作
息災法。念誦彼人即免災難。此上是四種成就之法。若
欲於此四種法中求成就者。須得預前持誦准提眞言。五
十萬遍或七十萬遍。或百萬遍而爲先行。方於四種成就
法中。隨心所欲作一法時決定成就。毎見今時或釋或
儒 爲利爲名終年親附竟日趨參。用盡身心罕有稱懷。
無常來至又生下劣之處。何如依諸佛之聖言。誦秘密之
神呪。於上増益等法中頻頻作之。所求之事決定遂心。
一切罪業悉得消滅。無常來至又生勝處。現在未來倶獲
利樂。豈不善哉。有斯鉅利故佛説之
若作出世間法者 爲欲速滿福徳智慧二種資糧。及
頓圓十波羅蜜超越三無數劫。今
世祈剋聖
界現前
 行者在於山間深谷。殊勝巖窟清淨
伽藍。運大悲心常樂利樂無邊有情。同准提
王菩薩仗託無盡諸佛菩薩大悲願力助護。
限四月四日一期之内。阻絶人客默斷語言。
三密相應心無間斷。行者面向東 餘方亦得。就
中向東最吉。
或全跏坐或半跏坐。
或隨意坐倶得
 像面向西。於准提像前安
置鏡壇 行者頂上想嚂字。變成火輪燒盡自己有漏
之身。復想大蓮華上有阿字。生成無漏智
身。更想暗字灌頂已。又想嚂字變成大火。燒此有
爲世界。如同劫火燒盡無遺。但有空寂。復想建立無爲
之壇。於最下方遍想欠字。雜色而爲空輪。於空輪上
遍想含字。黒色變成風輪。風輪上遍想嚂字。赤色
變成火輪。火輪上遍想&MT04275;字。白色變成水輪。水輪上
遍想阿字。黄色變成金剛地。於金剛地上遍想有大蓮
華。一一蓮華上皆有准提菩薩。無量聖衆圍遶。一一准
提前皆有行者自身。一一身各出無量華果飮食幢旛等諸
供養具。而爲供養。又皆對准提鏡壇三密相應。又行者
若無准提像。并華果飮食等供具。但作此觀亦得吉祥成
 一心諦想准提菩薩。具無盡相好光明。於
菩薩心月輪中。想有九聖字壇。行者想自心
月輪中。亦有九字壇。并自身分中想布九
聖之字 心月輪并身分
布字如前已説
 所獻華果飮食香燭等。
於上息災増益敬愛三法之中。所説物色皆
得用之。行者衣服。但一切新淨者皆得作法。
就中黄衣最吉。又行者不須苦節勞形。恐心
神散亂。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得三密修
習。於見聞覺知唯觀阿字 於一眞清淨法
界亦常作觀行
 依前
次第軌儀持誦至准提眞言。從頭無記無數專
精念誦。勤策身心不令懈怠。欲近成就時必
有種種障起。應作降伏息災等法。隨行者根
性差別。於其中間必獲三昧現前。即於定中
見無數佛會聞妙法音。證得十地菩薩之位
此一種法。唯求出世間。若欲於此法中求成就者。須得
預前持誦准提眞言。五百萬遍或七百萬遍。或千萬遍而
爲先行。方作
此法定有靈驗
 二驗成行相者。謂准泥陀羅尼
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等。共十餘本經皆説。眞
言行者用功持誦。或夢見諸佛菩薩聖僧天
女。或夢見自身騰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
河。或上樓臺高樹或登白山 或乘師子白馬
白象。或夢見好華果。或夢見著黄衣白衣沙
門。或喫白物吐黒物。或呑日月等。即是無
始罪滅之相。或正持誦時見諸&T028176;光明。或見
空中遍地奇特之華。或見諸佛菩薩聖僧天
仙等。或見諸佛淨土。或自遊佛國親承供養。
或暫時聞經於多劫。或見燈光高一二尺乃
至一丈。或無火爐中自有煙起。或見佛像旛
蓋自動。或聞諸佛菩薩種種美聲。或覺自身
巍巍高大。或齒落重生或髮白返黒。或身潤
白不生蚤虱。或貪嗔癡心自然消滅。或總持
不忘一字能演多義。或智慧頓生自然通曉
一切經律論。或一切三昧法門自然現前。或
福徳頓高四衆歸仰等云云 此上所説是經文。今
有閑僧儒士。汎參禪
理者。厥見相以爲妖異。此則非但毀謗最上乘教。
亦是捨相取性之邪見也。不知其相本來是性耳
 若逢
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増長近成就相。莫生疑
惑之心。勿起取捨之念。應觀所逢境界。皆
阿字或嚂字等 或想皆如夢幻。或
想皆是法界一心
 若得
如是應驗。更須策發三業加功誦持。不得宣
説呪中境界衒賣與人。唯同道者不爲名利。
敬讃方得説之。若成就時而有九品。初下三
品者。若下品成就。能攝伏一切四衆。凡有
所求擧意從心。一切天龍而來問訊。又能伏
一切蟲獸及鬼魅等。中品成就。能驅使一切
天龍八部。能開一切伏藏。或要入修羅宮龍
宮。便得入之去住隨心。上品成就。便得仙
道乘空往來。天上天下而得自在。世出世事
無不通達。中三品者。若下品成就。便得諸
呪仙中爲王。住壽無數歳福徳智慧三界無
比。中品成就。便得神通往餘世界。爲轉輪王
住壽一劫。上品成就。現證初地已上菩薩之
位。上三品者。若下品成就。得至五地已上
菩薩之位。中品成就。得至八地已上菩薩之
位。上品成就。三密變成三身。只於此生得證
無上菩提之果。此是持呪人九品成就。若直
求成佛。不須求下三品等成就。若準神變疏
有五品成就。一現至信位。二至初地。三至四
地。四至八地。五至成佛。此局當經。今通依諸
經故説有九品。謂准提眞言總含諸部神呪。
問曰云何得知准提總含諸部神呪。答謂一
藏經中神呪。不出二十五部。一佛部謂諸佛
呪。二蓮華部謂諸菩薩呪。三金剛部謂諸金
剛神呪。四寶部謂諸天呪。五羯磨部謂諸鬼
神呪。此五部毎部復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
今准提總攝二十五部。故准提經云。獨部別
行總攝二十五部。又云若欲召二十五部天
魔等。專誦此呪隨請必至。又云五部金剛四
天王。共結總持三昧界又大教王經云七倶
胝如來三身。讃説准提菩薩眞言。能度一切
賢聖。若人持誦。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證
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眞言。密藏之中最爲
第一。是眞言之母神呪之王 准提眞言既總攝
二十五部眞言。
准提鏡壇亦總攝二十五部壇法。謂二十五部中壇法。或
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准提鏡壇。總攝此一
切諸壇法也。故准提經云。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梵
語曼荼羅。此云壇也。是知鏡壇最尊最上。能滅一切魔
障。能生一切功徳。眼見身戴皆獲利樂。故昔人云。壇
者生也。出生無盡功徳故。壇者集也。無邊聖賢集會之
處。如方珠勺月水出。圓鏡對日火生。磁石引針琥珀拾
芥。尚有難測功用。況諸佛不思議壇法耶。今有寡見聞
者迷於密教見用鏡壇却生毀謗。然三世如來未有一佛
不依壇法。而得成道度衆生也。幸廣見聞速改其謬
上來密教心要境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供佛利
生儀附
 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MT01678;集 
三顯密雙辯者。若雙依顯密二宗修者。上上
根也。謂心造法界帝網等觀。口誦準提六字
等呪。此有二類。一久修者。顯密齊運。二初習
者。先作顯教普賢觀已。方乃三密加持。或
先用三密竟然後作觀。二類皆得。余雖下材
心尚顯密雙修。故仁王般若陀羅尼釋。并仁
王儀軌皆云。若不修三密門。不依普賢行願。
得成佛者無有是處。又華嚴經字輪儀軌云。
夫欲頓入一乘修習毘盧遮那法身觀者。先
應發起普賢行願。復以三密加持身心。則能
悟入文殊師利大智慧海。是知上根須要顯
密雙修。中下之根隨心所樂。或顯或密科修
一門皆得。然顯圓華嚴諸佛共讃菩薩同遵。
西天東夏上智上賢。無不歸心爲大教廣行。
人多見聞不假讃揚。密圓神呪是諸佛之頂
菩薩之心。功能廣大利樂無邊。爲時流少知
今略叙述。亦分爲二。一叙述密呪功徳深廣。
二問答密呪法器勝劣。且初叙述密呪功徳
深廣者。粗依聖教略出十門。廣有無量爲人多
不知密
教深勝故。以十門讃揚用警未聞。若實一向捨顯讃密。
亦非通人。華嚴經云。受一非餘魔所攝持。勸諸後學若
顯若密。或性或相行則任在。一門信須圓通無礙。勿同
盲人摸象弟子洗足。余曾有偈云。大聖親宣五教文。千
門萬戸入天眞。遍觀受一非餘者。盡是佛家不了人。又
既準提總攝二十五部。即知已下十門。皆説準提陀羅尼
功徳
一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門 二能滅罪障遠離
鬼神門 三除身心病増長福慧門 四凡所
求事皆不思議門 五利樂有情救脱幽靈門 
 六是諸佛母教行本源門 七四衆易修金
剛守護門 八令凡同佛如來歸命門 九具
自他力現成菩提門 十諸佛如來尚乃求學

初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門者。謂祕密藏諸陀
羅尼經。皆説陀羅尼能護持國王安樂人民。
故寶星陀羅尼經云。一切國土中所有陀羅
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擁護勢力自在。
亦能擁護王之政化。所有王子妃后。宰相輔
臣諸官將等。皆得擁護令獲安樂。國中所有
内外怨敵。謀計姦詐疾疫飢饉。亢旱水澇惡
獸毒龍。如是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斷滅。復令
財穀豐饒庫藏盈溢。華果榮盛人民安樂。又
寶藏陀羅尼經説。陀羅尼流行之處。能擁護
國王王子。妃后公主百寮輔相。令其災難消
滅。所願圓成善神加護。不令鬼魔來相嬈惱。
復於國内獲十種果報。一國中無他兵怨賊
侵嬈。二國中無諸星宿變怪而起災患。三國
中無惡鬼神行諸疾疫。善神衞護萬民安樂。
四國中無諸風火霜雹等難。五國中人無怨
家得便。六國中人不爲諸魔所逼。七國中人
無諸横死。八國中五穀成熟甘果豐足。九國
中善龍入境依時降雨。無有旱澇不調之名。
十國中人不爲虎狼兕獸諸惡雜毒損害。又
七佛神呪經云。陀羅尼若日月失度能使正
行。穀米不登能使豐登。大臣謀反惡心自滅。
疾疫刀兵悉能攘之。又云其諸人王。欲得現
世安樂離衆患難。其王應當勤心讀誦陀羅
尼。亦當勸於后妃婇女諸王子等。勤心修習。
又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云。何以偏説護於
國主。謂國主若安樂時。萬民安樂是以偏説
護於國主。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云陀羅尼能
除一切有情災禍。疾疫飢儉劫賊刀兵。水旱
不調星宿失度。亦能増長福徳。國界豐盛人
民安樂。國王男女皆得長壽。又蘇婆呼童子
經云。離眞言外更無別法。能與衆生樂者。廣
如諸陀羅尼經中説之。昔有遼國天佑皇帝。
法輪廣運佛慧流通。堅持密呪聿獲神功。遂
得禾登九穗麥秀兩岐。寶祚恒安兆民永樂。
斯乃陀羅尼之驗也
二能滅罪障遠離鬼神門者。謂菩提場莊嚴
陀羅尼經。最勝總持經樓閣陀羅尼等。二
十餘本經皆説。若書寫陀羅尼置佛像中塔
中杵中。或書在幢上堂殿上。或紙素竹帛上。
或樺皮牆壁板木等上。有衆生得覩視者。或
身手觸者或影中過者。或眞言字上塵飄在
身者。又或書之戴在頂上者。身上者衣中者。
或書之旛上。若風吹旛動其旛。所指處衆生。
或書鐘鼓鈴鐸螺鈸等出聲物上。有聞聲者。
此上來所説諸衆生等。縱有五無間之罪諸
佛不懺之業悉皆滅盡。來世生諸佛國。何況
親誦持者。故昔人云。五無間之極釁應念雲
消。十惡業之巨愆纔聞霧散。又隨求云。縱
犯波羅十惡罪殺阿羅漢及尊親。五逆根本
七無遮。應念隨聲並消滅。眞言聖力功無量。
故我稱讃不思議。又末法中一字呪等諸陀
羅尼經説。持呪者於四方面五百驛内。諸惡
星曜鬼神天魔等。盡皆馳散而去。有發善心
守護者不去。若有固爾不去作障礙者。便令
頭破百分身心粉碎。由是行者無諸魔障得
至菩提。問曰有人言。持呪者能惹魔障。今
何却説能離魔障。答曰此是閭巷之談聖教
無文。今密部諸經皆説陀羅尼能離魔障。且
置勿論。如顯教法華經中。恐有講誦修習法
華者。有魔障起故。説陀羅尼品令除惡魔故
彼經云。若不順我呪惱亂説法者。頭破作七
分如阿梨樹枝。又釋摩訶衍論。令坐禪人須
得誦呪除魔又止觀云。若諸魔障惱亂坐禪
行者當誦大乘方等教中諸治魔呪若出禪時
亦當誦呪。又金光明經説。十地菩薩尚以呪
護持。何況凡夫。故首楞嚴經云。若不持呪而
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又
云末世衆生樂修三昧恐同邪魔。應當勸令
持我神呪。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戴身上。一
切諸魔所不能動。如是等文藏教彌多。現見
世人被鬼神惱害。持呪者尚能除得。況於自
已敢惱害耶
三除身心病増長福慧門者。謂聖六字陀羅
尼經。普賢陀羅尼經。文殊一字呪等。十五餘
本經皆説。眞言行人能除種種身心病苦。言
身病者。所謂一切熱病冷病風病瘧病。眼病
耳病鼻病舌病。口病齒病脣病喉病。面病頭
病頸病胸病。脅病腹病手病背病。腰病臍病
髀病膝病。脚病痔病痢病痰病。氣病痲病疔
病腫病。班病疥病疱病癩病。癬病痒病瘡病
狂病。癲癇病鬼魅病。擧要而言。或四大種
種病。或五臟種種病。或鬼神所作種種病。或
宿業所感種種病。如是等病。以神呪不思議
力悉能除愈。故持句神呪經。大悲心陀羅尼
經皆云。陀羅尼能令枯木還生華果。況有情
病而不除也 問曰眞言行者。許加持鬼神療他人病
不。答謂妙臂童子經。蘇悉地經等皆
云。若求上品大成就事。不得用眞言加持鬼神。禁諸蟲
蛇療他人病。作此能妨大事。後學宜依佛語誡之誡之。
若實大悲深廣懷菩薩心。不在所遮。故羂索經云。
除鬼神病須三業清淨具慈悲心。此諸菩薩方能爲之
 又
一切貪嗔癡心病自然消滅故白傘蓋陀羅尼
經云。若有宿習貪心等不能除滅。應當一心
誦我神呪如摩登伽女與阿難。是曩劫恩愛
以我呪力愛心永斷成阿羅漢。彼是婬女無
心修行。神呪冥資速證無學。何況本心求菩
提者。又大悲經云至心稱念陀羅尼。婬欲火
滅邪心除。又如意輪等諸陀羅尼經説。眞言
行人現能増長一切福慧。凡所出言人皆信
受。所用衣物財寶等。擧意從心。能令五百
由旬内人天鬼神盡來歸仰。又自然通曉一
切經律論。并世間典籍。或得總持不忘日記
。故大佛頂經云。若讀若誦陀羅尼者。此
諸衆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
徳悉與此人。又云若持神呪不生疑悔。是善
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諸
佛便爲妄語。又云未精進者令得精進。無智
慧者令得智慧等云云。如世間藥餌。尚能令
人去除睡眠増長精神。豈況神呪不生智慧耶
又不空羂索神呪心經云。若有四衆受持齋戒。專心持誦
神呪七遍。不雜異語。當知是人現世定得二十種勝利云
何二十。一者身無衆病安隱快樂。二者由先業力雖有病
生而速除愈。三者身體柔軟皮膚光澤面目鮮明。四者
衆人愛敬。五者密護諸根。六者多獲財寶隨意受用。七
者所有財寶王賊水火不能侵損。八者所作事業皆善成
辦。九者所有種植不畏惡龍霜雹風雨。十者若有稼穡災
横所侵。持誦神呪加持灰或水。經七遍已於其田中。八方
結界上下散灑。災横爾時皆即除滅。十一者不爲一切暴
惡鬼神羅刹等吸奪精氣。十二者一切有情見聞歡喜。愛
樂尊重常無厭足。十三者常不怖畏一切怨讐。十四者設
有怨讐速自消滅。十五者人非人等不能侵害。十六者厭
魅呪詛蠱道不著。十七者煩惱纒垢不數現行。十八者刀
毒水火不能傷害。十九者諸天善神常隨衞護。二十者生
生不離慈悲喜捨。又下一面觀世音神呪經云。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等。誦持神呪者。現身獲得十 勝利。何
等爲十。一者身常無病。二者恒爲十方諸佛攝受。三者
財寶衣食受用無盡。四者能伏怨敵而無所畏。五者令諸
尊貴恭敬信言。六者蠱毒鬼魅不能中傷。七者一切刀杖
所不能害。八者水不能溺。九者火不能燒。十者冬不横
四凡所求事皆不思議門者。謂觀自在儀軌
經。文殊師利儀軌經。一字頂輪等十餘本經
皆説。眞言行人求成就時用四種物。一者弓
箭鉞斧鉤輪杵鏡。或數珠瓶鉢袈裟等。僧家
所用種種之物。二者雄黄雌黄等種種藥物。
三者取河岸上土和泥。作師子象馬牛駝。或
鷄鵝孔雀金翅鳥等種種禽獸之形。四者或
塑畫雕刻種種佛菩薩明王等形像。隨心所
樂科作一事。依法成已而置壇中。如法誦呪。
若得火焔出時。或手執或塗身或乘之。與助
伴知識飛騰虚空。或有人見成就者。或成就
者見彼人等。總得騰空遊諸世界。供養諸佛
菩薩皆壽命一劫。獲初地百法明門。若煙出
時依前用之。得諸仙中爲王。住壽萬萬歳。若
煖氣出時。得一切人天敬愛所求如意。此是
上中下三品成就相也 若火光出上品。煙出中品。
煖氣出下品也。又云若火
光現。得一切呪神常來擁護。八部之衆皆常恭敬。一切
神呪用之皆得最勝靈驗。若煙相現。隨所去處而無障
難。所求遂心。若煖氣現。得
一切諸人并鬼神等同心敬愛
 西方有一人。得上品
成就。引五百人昇空。如此方淮南王藥就。鷄
犬舐鼎皆得昇空。故昔人云。淮南成道犬吠
雲中。王喬得仙劍飛天上。藥力尚爾。況佛
不思議呪耶。神變疏云。人手執仙方。未曾和
合服用。却謗白日昇空者。以爲虚談全成不
可。又大教王等諸陀羅尼經説。或令人追龍
女爲妻。降藥叉作奴。執羂索入修羅宮。呪死
屍令開伏藏。或説成於聖藥。或説勅於財寶
等云云顯教之中此事罕聞。故先徳云。三乘
教外別有持明是也。問曰諸佛本意令斷貪
嗔等 何却令人起貪心求世事名利等耶。答
云諸佛有不思議度生方便。謂有衆生不肯
直求菩提。且隨其所樂令持呪求之。由神呪
不思議力。所求之事盡得遂心。一切罪業亦
得消滅。自然超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
藥。被有智醫人塗在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
不覺服著良藥除却病苦。故羂索心呪經云。
若有衆生設以諂曲。爲求富貴名利等得聞
此呪。彼諸衆生生生處處。成就智慧福聚之
香。神變疏云。眞言境界。十地菩薩尚非其境。
況生死中人乎 有人云。陀羅尼多令人有所希求。
反損陷衆生者。此是離求外別取無
求。全同斷見外道。今佛教説。終日求之不見求相。是
眞無求。非同木石全不希求也。故觀音鈔云。雖念念
求。而無能求所求之相。又況諸
佛大慈大悲。豈可故意損害衆生
五利樂有情救脱幽靈門者。謂大寶樓閣經
大悲心經。牟梨呪等十五餘本經皆説。若有
衆生得見持呪人身者。或聞語音者或影中
過者。盡滅十惡五逆之罪。來世生諸佛國。又
持呪人眼所見者。身所觸者諸有情等。亦滅
一切罪。來世生諸佛國。又持呪人。路行有風
吹衣。此風已去所吹者。或江河中洗身。此
水已去所漂者。或天雨時仰空誦呪。其雨滴
所霑者。或山頂上誦呪。盡目所覩處。如上所
説諸衆生等。皆得滅一切罪。來世生諸佛淨
土蓮華化生。如世間有毒藥處下風過者。觸
著風時便致損傷。尚有難測功力。況不思議
神呪耶。又羂索經説。若聞陀羅尼而生毀謗
者。亦獲利益。如人惡心入龍腦栴檀等林中。
斫截踐踏龍腦樹等。其人亦身惹香氣。故佛
云。神通勝化不思議。陀羅尼門最第一。
又無垢淨光經。云空羂索經。佛頂尊勝經。隨
求經等皆説。若亡人廣造惡業死墮三塗。眞
言行者。即稱亡人名字專心誦呪。亡者應時
得離惡趣生於天上。又以眞言呪土砂或蓮
華。散亡者墓上屍上。亡者即得生於諸佛淨
土又亡人衣物或身分骨肉等。得持呪人影
映著。亦得生諸佛國。又書陀羅尼置亡人骨
上屍上。亡人即得生於天宮。故先哲云。塵飄
影爍神翫天宮。土散水霑識分惡趣。問曰亡
人造業既成已墮三塗之中。云何眞言行者。
或稱亡人名字。或呪砂土置屍塚上。便令亡
人轉惡道苦得佛國樂耶。非唯俗士懷疑。兼
乃緇流難信。答云智者以譬喩得解。今擧喩
況之。如世禁呪之人。禁火不燒禁刀不斫禁
蛇不螫。尚能變有毒而作無毒。豈況如來神
呪。不能改苦得樂耶。又如列子書説。師文善
彈琴。正當春時而叩商弦以召南呂。涼風總
至草木成實 商金音屬秋。南呂八月
律。由得秋氣草木成實
 正秋而叩
角弦以激夾鍾。涼風徐迴草木發榮 角木音屬
春。夾鍾
二月律。由得
春氣草木榮華
 當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鍾。霜雪交
下川池暴凍 羽水音屬冬。黄鐘十一月
律。得冬氣故凝陰氷凍
 及冬而叩
徴弦以激蕤賓。陽光熾烈堅氷消散 徴火音屬
夏。蕤賓
五月律。得夏
氣故堅氷消散
 此是世間彈琴之術。尚能變秋
作春更冬爲夏 況如來大不思議神呪。豈不
能改惡道苦得佛國樂耶。又莊子云。六合之
外。聖人存而不論。華嚴經説。十地菩薩一
擧足量智功徳。九地菩薩不能知。況我如來
是諸聖中王。所有祕密心印。豈可以凡夫妄
情而欲籌量者哉。其猶井坎之魚爭知東海
之深廣也。唯宜諦而信之。故觀世音菩薩祕
密藏神呪經云。若有受持神呪之者。凡有所
作必得成就。唯須深信不得生疑持呪之者既能
利樂有情救脱
幽靈。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説。其持
呪人不受 五種惡死。一者不令其人飢餓困苦死。二者
不爲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爲寃家讐對死。四者不爲軍陣
相殺死。五者不爲虎狼惡獸殘害死。六者不爲毒蛇蚖蝎
所中死。七者不爲水火漂焚死。八者不爲毒藥所中死。
九者不爲蠱毒所害死。十者不爲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
爲山樹崖岸墜落死。十二者不爲惡人厭魅死。十三者不
爲邪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爲惡病纒身死。十五者不
爲非分自害死。又不空羂索神呪心經説。誦呪之人。臨
命終時獲八種勝利。一者臨命終時見觀自在菩薩。作苾
芻相來現其前歡喜慰喩。二者安隱命終無諸苦痛。三者
將捨命時眼不反戴口無欠呿。手絶紛擾足離舒捲。不泄
便利無顛墮床。四者將捨命時住正憶念意無亂想。五者
當命終時不覆面死。六者將捨命時得無盡辯。七者既捨
命已隨願往生諸佛淨國。八者常與善友不相捨離。又十
一面觀世音神呪經説。誦呪之人得四種功徳。一者臨命
終時得見諸佛。二者終不墮諸惡趣。三
者不因險厄而死。四者得生極樂世界
六是諸佛母教行本源門者。謂一切諸佛皆
從陀羅尼所生。樓閣經云。眞言是諸佛之母。
成佛種子。若無眞言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又
三藏教盡從陀羅尼所出。故最上大乘寶王
經中。説有四乘。一聲聞乘。二縁覺乘。三方
廣大乘。四最上金剛乘。謂陀羅尼藏是也。一
切法皆從金剛乘陀羅尼中流出。神變鈔云。
千流萬派起自崑崙積石之山。十二分經出
乎總持祕密之藏。又萬行總從陀羅尼所流。
謂眞言中毎一一字全是無相法界。萬行無
不從法界所流。故持明藏儀軌經云。唵字即
是無相法界。神變疏云。無相法界全是眞言。
眞言全是無相法界。又眞言亦名三藏。有持
呪者皆號三藏。謂眞言中毎一一字。皆含戒
定慧三。且萬行不出六度。六度不離三學。既
眞言名三藏。即知眞言總含萬行。眞言是總
行。其餘法門是支流行門也 問曰上引經云。陀
羅尼是禪定藏。百
千三昧常現前故。今又説眞言總含三藏。即知眞言備含
一切禪定之門。何以今時禪者不許持呪耶。答云準諸傳
記。竺天華夏。古來禪徳衆善奉行。何況神呪是無相定
門諸佛心印耶。故白傘蓋陀羅尼云。開無相門圓寂
宗。字字觀照金剛定。又云瑜珈妙旨傳心印。摩訶衍行
總持門。如龍樹菩薩準傳燈録。是西天禪宗第十四祖。
節略持明藏經。弘揚準提神呪。一行禪師是中夏聖人。
賛述神變眞言。智者禪師得宿命通。廣示持呪軌儀。契
符禪師。人問最上乘法。直教持誦密言。古來禪師豈不
許持呪耶。又禪宗既説一切諸法皆是眞如。持誦眞言豈
非是眞如耶。今有或禪或講見弘密呪。恐失己利心生嫉
妬者。請現在未來隄防惡報。故佛頂無垢光明陀羅尼經
説。昔無垢婆羅門。爲人宣説祕密神呪。有光明長者。
先有多人歸仰。恐失利己而生惡心。興惡心已便得癩
病。受大苦惱直至命終。墮於無間大地獄中。受苦一劫
又墮傍生中。受苦一劫復生地獄中。受苦一劫方得爲
人。生無兩目以宿縁力再遇無垢婆羅門。作大苾芻宣説
密呪。聞之歡喜承彼呪力。死生天上等上説謗之獲益。
但有遠益非無謗罪。如光明長者是也。蓋爲密呪是諸佛
心印。有無量明王諸天龍神等護持。致使謗之者現世多
得癩病。奉勸
時流切宜愼之
七四衆易修金剛守護門者。謂一切四衆但
解言語者。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而易誦習。又
但口誦便是眞行。能除煩惱安樂法身。不假
備通教典如病人得藥服之。便能除病身安。
不在廣會醫書。故般若經云。總持猶妙藥。亦
如天甘露。能療衆惑病。服者常安樂。佛頂
陀羅尼疏云。齋戒不禀而自備。果證不遠而
不可。消難獲利自行化他。因人果人靡不由
此而辦其事。又曼荼羅疏云。念如來之神呪。
心心暗契如來心。諷菩薩之密言。願願冥符
菩薩願。何生死而不逃。何涅槃而不得。若
依餘宗修行。須要廣知聖教明悟眞心。然後
修行方是正行。若未悟而修皆非正行。如世
病人。須要廣知醫書明閑藥性。方得治病者。
即萬中難得一也。是知神呪行門省略功徳
甚深。普引七衆速至菩提。最爲要道故義淨
三藏云。昇天乘龍役使百神。利生之道唯呪
是親。問曰夫依顯教。須得依教生信依信生
解。依解起行行成得果。今密宗神呪不令生
解。但誦持之便得道果。既越常規難以生信。
答曰如世間病人不解醫方。遇神妙藥而服
食之。便得病除身安。彼既不解藥性。何得病
除身安。世藥尚爾。況如來不思議呪耶。又如
來之教不可以一理推。既言顯密有異。不須
&T028176;要解。起信鈔云。膠柱調絃全歸愚者。守
株待兎且非智人。唯宜信而持之速得道果。
若不生信空無所獲。大悲心經説。誦持呪者。
一切所求皆得果遂。唯除於呪生疑。又云若
有生疑不信。其人百萬劫中。常處惡道不聞
三寶。又諸經説。眞言行者四威儀中。有無
量天龍八部。諸金剛衆常守護之。故廣大圓
滿無碍大悲心陀羅尼經云。誦持陀羅尼者
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又云若能如
法誦呪。即有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
衞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己命。又持呪
者若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
宿衞辟除災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善神王
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逢賊陣被他抄掠墮
落他國。善神龍王接還本土。若在山林曠野
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故彼云。龍
天衆聖同慈護。百千三昧頓熏修。又大佛頂
陀羅尼經説。設有衆生於散亂心口持神呪
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倶胝金剛藏王
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衆而爲眷屬。晝
夜常隨侍衞此人。縱令魔王求其方便終不
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魔眷
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諸金剛衆而以寶杵。
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故
云。八萬四千金剛衆。行住坐臥毎隨身。
密部諸經廣説護持。誦呪之人欲要知者。請
看藏教
八令凡同佛如來歸命門者。謂眞言行者持
誦神呪課數滿時。身語意三所作善惡之業。
皆成無漏功徳法門。故白傘蓋云。誦滿一
萬八千遍。遍遍入於無相定。號成堅固金剛
幢。自在得名人中佛。縱使罵詈不爲過。諸天
常聞梵語聲。大悲心陀羅尼經云。誦持陀羅
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龍聞
者皆是清淨法音。又偈云。譬如靈丹藥。點鐵
成金寶。誦持陀羅尼。變凡作賢聖。又神變疏
云。眞言行者能令三業。即同本尊三業。又持
呪行者。得諸佛歸命故。佛頂偈云十方世界
諸如來。護念歸命受持者是也
九具自他力現成菩提門者。謂顯教中有自
力他力二門。十住論念佛鏡等説。一自力門。
謂修六度萬行等。名難行道。如人陸地歩行
千里程則遲到。二他力門。謂念佛等名亦行
道。如人水路乘船行千里程則疾到。今眞言
中密具自他二力。謂大乘寶王等諸經中説。
眞言行者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徳。又
佛頂云。不持齋者名持齋。不持戒者名持
戒。僧破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犯八波羅。聞念
佛頂陀羅尼。便得具足聲戒 彼佛頂疏云。菩薩
行門隨行則具。今
不行而備蓋神呪之力具
足萬行。斯言不誣矣
 則是自力門。又眞言中
毎一一字。皆是諸佛全身。末法中一字呪經
云。吾滅度之後變身作此呪等。即是他力門。
又諸經説。眞言行者現世能成無上菩提。故
樓閣經云。我與無量倶胝百千劫。雖行苦行
猶不得菩提。由纔聞陀羅尼故。加行相應便
成正覺。又五字陀羅尼云。諸佛本誓力。現
成諸聖事。即於一坐中。便成最正覺。又陀羅
尼序云。若覺蘊於心。即凡夫三業成功徳聚。
只於此生便得菩提。何勞修進多劫。又神變
疏判陀羅尼。爲大不思議成佛神通乘。謂依
餘門成佛。如乘羊馬行千里程。經久方到。
依陀羅尼門成佛。如乘神通行千里程。擧意
便到所至處。雖無異所乘法有遲疾也。又餘
門成佛。如磨黄石取如意珠。依眞言門成佛。
如神通力取如意珠。又云如餘菩薩爲求菩
提。雖難行苦行如救頭然經無量劫。尚不能
得如是成就。眞言行者不虧法則。只於此生
得菩提也故神變鈔云。頓超地位譬之以神
通。速離纒痾喩之以呪術。又大教王經云。若
不依祕密課誦修行。終不成於無上菩提也」
十諸佛如來尚乃求學門者。如大乘莊嚴寶
王經説。諸佛亦求神呪。何況凡夫而不持誦
耶。故彼經説。觀音菩薩一毛孔中有無量國
土無量諸佛菩薩等。普賢菩薩入觀音一毛
孔中。經十二年不知分齊。又云觀音有六字
大明陀羅尼。一切如來皆不知其所得之處。
因位菩薩云何得知。乃至説蓮華上佛成
佛竟。方經歴諸佛求此六字大明等。問曰
佛具一切智。豈不知得陀羅尼也。答有三
義。一者表此陀羅尼最勝最深。令人生於
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者謂權教
中佛。不能知得圓宗密呪。如小乘極果。不
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呪即體便是
圓圓果海。故佛不得。如釋大乘論説。圓圓海
佛亦不得。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呪即體便是
圓圓果海也 今密部一切神呪。當顯教中所詮法也。
實而論之具含能所詮。一切神呪説文。
當顯教中能詮言也。今六字准提。當顯教中果海也。問
曰寶王經。只言六字大明佛不知得。云何今説准提佛亦
不知得。答云彼寶王經。説六字大明已便説准提。是知
准提同是果海。又佛知佛説者眞言。於五部中佛部中
收。今准提獨出五部之外。若非圓圓果海是何法耶。又
問曰夫眞言者但是能詮言教即以聲名句文爲體。何得判
爲圓圓果海。答云若作此問。蓋是未知密教宗旨。今密
教中祕密神呪。即是所詮之法。一切説文。是能詮言。
如上已説。又設縱神呪便屬能詮。若伸此問但是小乘之
見解也。謂小乘教中能詮言教。多以聲名句文爲體。大
乘始教。或以聲名句文爲體。或以唯識爲體。終教中
説。以無性眞如爲體。頓教之中。以絶待眞如爲體。圓
教中説。或以十玄爲體。或海印三昧爲體。彼顯教中能詮
之言尚爾。即是絶待眞如十玄門等。況密宗神呪。當顯
圓中一眞法界耶。又釋摩訶衍論。據生滅門中能詮之
教。會相歸性以眞如爲體。或多一心爲體。眞如門中即
絶待眞如爲體。又甚深玄理論。不動本源論。此二論中
廣略解説不二果海。當彼二論中能詮之言以何爲體。以
理推徴。即知以不二果海爲體。彼能詮言當爾。即是不
二果海。況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呪。義當彼二論中所詮
法耶。又自古諸師皆云。祕密神呪是諸佛心印。唯佛得
知非因位所解。又今莊嚴寶王經説。佛亦不知神呪。若
非圓圓果海是何法耶。願諸
學者。虚懷體之勿滯局情
問曰何以圓圓果海諸佛不得。答云謂圓圓
果海。是本性成就之法表。非是諸佛修因斷
障所得故。又表逈出因果之外故。所以言諸
佛不得而自求之。據實而論諸佛皆知得也。
故賢首云。性徳果海即十方境界是也。問曰
六字大明准提神呪。即是圓圓果海即是十
佛境界。何以凡夫而得持誦。答云今密教中
説。以眞言不思議力。令凡夫三業同如來三
業而得持誦。又密宗神呪。若據所知所解。即
唯是諸佛境界。今位因凡夫。雖非知解但當
持誦。自然滅障成徳超凡入聖也。斯之一義。
語驚俗聽理越常情。人既罕聞庸流難信。博
學上智細而詳之。於上三義任情取捨。上來
十門略述密部盡依經典。非是下愚能知密
旨。故神變鈔云。金剛手方可探其賾。蓮華眼
始能窺其奧
二問答密呪法器勝劣者。問曰上之十門盡
叙述圓教中眞言。爲當一切眞言而有勝劣。
五教各不同耶。爲復一切眞言而無勝劣。皆
是圓教耶。答云准神變疏而有二門。一隨他
意門。一切眞言而有勝劣。諸部不同。又清
涼疏主。於經律論三藏之外立一雜藏。收陀
羅尼而成四藏。三乘各四。成十二藏。既三乘
中各有陀羅尼。例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呪也。
如諸阿含經中呪。即是小教。諸般若經中呪。
即是始教。金光明經中呪。即是終教。楞伽經
中呪。即是頓教。大乘莊嚴寶王經中。六字大
明准提神呪。即是圓教 又上來十門中所引諸
陀羅尼經。多是圓教
語陀羅尼。此云總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爲
體。五教中陀羅尼。各總含攝當教中教理行
果也 五教勝劣今擧喩況之。令初學易知。一小教如
鐵。二始教如銅。三終教如銀。四頓教如金。
五圓教似
如意珠
 二隨自意門。一切眞言更無勝劣。皆
是毘盧遮那大不思議祕密心印 一代教中乃至
鬼神所説眞
言。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欲普門益生。全體變作彼
鬼神類而説眞言。非實鬼神能説眞言。餘類皆爾
 又
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
知一切經中眞言。皆是圓教。一切眞言名總
持者。能總含攝無盡教理行果也。實而言之。
雙用二門妙契佛心。故神變疏云。眞言行者。
能於差別中解無差別義。於無差別中解差
別義。當知是人善達眞言相也。問曰上説密
部。包廣包深難思難議。未審此法被何根器。
答云所被根器亦有二門。一就隨他意門。眞
言既有五教不同。根器亦乃五種各異。五教
中陀羅尼。各總被當教中上中下三根也。故
曼荼羅疏中亦説。陀羅尼通被勝劣諸根。二
就隨自意門。一切陀羅尼皆被不思議圓根。
故佛頂云。神通勝化不思議。陀羅尼門最
第一。今有未曾鑚仰密教者。多云陀羅尼藏
唯被下根。斯言甚謬。且諸經中説陀羅尼。或
名最上乘或名無上乘。或名金剛乘或名不
思議乘。豈可唯被下根耶。故清涼云。以淺爲
深有符理之得。以深爲淺有謗法之愆。冀諸
學者。切宜留心。不得固執先聞而生輕忽。五
天中夏。顯密雙明方是通人。上來顯密雙辯

四慶遇述懷者。謂如來一代聖教。不出顯密
兩門 仁王經鈔云。如來一
切教。不越顯密兩宗
 於顯教中雖五教不
同。而華嚴一經最尊最妙。是諸佛之髓菩薩
之心。具包三藏總含五教 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
翻譯者。或八十卷六十
卷四十卷等。雖文義廣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別行普賢
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可讃可
崇。西天道流無
不依之修行也
 於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准提
一呪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
三密總含五部 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有
諸師諸本。雖儀式稍異。其中最綱
要者。准唐善無畏三藏所譯一卷經文。是諸壇之領袖
七衆之藥餌。可傳可尚。東夏高徳無不依之持誦也
今此兩宗。准纂靈記并義淨傳説。自如來密
度已後。時人不聞不知 不聞顯圓
不知密圓
 至龍樹菩薩
七百年中出世。雙弘顯密圓宗。方乃流行人
世。今居末法之中。得値天佑皇帝菩薩國王。
率士之内流通二教。一介微僧幸得遭逢。感
慶之心終日有懷。似病人逢靈丹妙藥。窘夫
得如意寶珠。喜躍不已形於詠言。乃成曰」
    數年何幸頓忘愁 顯密雙逢稱所求
    五部神功功可頼 十玄妙觀觀無休
    音高音下眞言轉 身去身來華藏遊
    法界衆生歡喜事 只疑都在我心頭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卷下


供佛利生儀
夫祈道者。若非上供三寶下拯四生。福慧無
由増長。今於密藏之内。録出要妙之門。冀諸
四衆依而行之。若欲供養佛法僧三寶者。應
先於三寶像前。五體投地普禮遍法界無盡
佛法僧三寶。口誦普禮眞言七遍。眞言曰
日囉
微一
由眞言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無盡三寶前。
皆有自身盡皆禮拜奉事也毎至晨昏或入寺禮佛
等時。宜誦此眞言
方始以飮食香華等隨力所辦之物。并盛飮
食器物等。皆以普通吉祥印印之 石手拇指與無
名指相捻。餘
三指皆
捨散
 誦淨法界眞言。加持二十一遍。眞言
曰 
由誦嚂字眞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飮食器物
等。自然清淨遍法界也。次誦無量威徳自在
光明勝劣力變食眞言。加持二十一遍。眞言
曰 


由加持力其飮食等。即變成諸天種種餚饍
上味。奉獻供養滿十方佛法僧三寶。亦爲讃
歎勸請隨喜功徳。後結出生供養印 二手當心
合掌以十
指右壓左頭指
交復安在頂上
 誦出生供養眞言二十一遍。眞
言曰 
由誦唵字眞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
有無盡香華燈燭幢旛傘蓋衣服臥具樓閣宮
殿音樂歌舞等種種諸供養具。盡供養遍法
界無量佛法僧三寶諸天等若無飮食香華但佛像
前手結此印口誦此眞
言。亦自然有無盡供養。
遍供養法界無盡諸三寶也
若施諸仙。以淨飮食盛滿一器。誦前變食呪
二七遍。投於淨流水中。即變成天仙美妙之
食。供養百千倶胝恒河沙數諸仙。彼諸仙等
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徳 若有
善男
子善女人等。以此密言加持於食施彼諸仙。能令現世壽
命延長福徳安樂。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成就梵天威
徳。一切寃
讐不能侵害
若濟餓鬼。毎於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取
一淨器盛少淨水。置少飯及諸餅食。以左手
執器。右手作寶手印 以大拇指。壓頭指中指小指。
舒無名指用攪食上。施仙食亦
作此
 誦前變食呪七遍加持已。然後稱四如
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 能除餓鬼慳悋業。
得福徳圓滿
 南無
妙色身如來 能破餓鬼醜陋形。
得色相具足
 南無廣博身如來
能令餓鬼喉咽寛大。
所施之食悉皆充足
 南無離怖畏如來 能除餓鬼一
切怖畏。得
離鬼
 稱四如來名號已。彈指七遍。取於食器
於淨地上。展臂瀉之 或淨石上。生食臺
上。淨足器中皆得
 作此施
已。於四方百千倶胝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
前各有摩伽陀國七七斛食。受此食已悉皆
飽滿盡捨鬼趣生於天上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常以此密
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於食施諸餓鬼。便能具足無量功
徳。短命之者壽命延長。薄福之者福徳増榮。又得顏色
鮮潔威徳強記。速能滿足檀波羅蜜。一切非
人夜叉羅刹諸惡鬼神。皆畏是人不敢侵害
若欲施水。取水一掬用甘露呪。呪之七遍
散於空中。其水一滴即皆變成十斛甘露。
一切餓鬼並得飮之。無有之少皆得飽足甘
露呪曰 


呵 曼荼羅疏云。夫爲道者祈運
爲宗。上若不供諸佛菩薩。
何處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濟諸仙餓鬼。
何處行悲以度薩埵。有信之流。無遺斯業
若救地獄。誦智炬如來心破地獄眞言一遍。
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衆生。悉生極
樂世界。眞言曰 灑吒
摩也
艮齧
吽 若書此陀羅尼。於鍾
鼓鈴鐸作聲木上等。
有諸衆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
諸惡趣中。又凡諸經中。説書寫陀羅尼利樂有情者。皆
用西天梵字。非是隨方文字也。
如或梵漢字雙兼書之。更妙
若救一切亡靈者。應誦不空羂索毘盧遮那
佛大灌頂光眞言。謂若有衆生具造十惡五
逆四重諸罪。數如微塵滿斯世界。身壞命終
墮諸惡趣。誦此眞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散
亡者屍上骨上或墓塚上。彼所亡者。若在地
獄餓鬼傍生修羅等中。以此眞言神通威力
加持土砂之力。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
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花化生
更不墮落。直至成佛。眞言曰 

捺囉
納麼
入嚩
鉢囉
 或用紙帛等
書此諸眞
言。置亡人屍上或骨上甚妙。故偈云。眞言梵字觸屍骨。
亡者即生淨土中。見佛聞法親授記。速證無上大菩提
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毎至天降雨時。起大
悲心仰面向空誦聖觀自在菩薩甘露眞言二
十一遍。其雨滴所霑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
業重罪皆獲利樂。又若誦此陀羅尼者。所有
過現作四重五逆。謗方等經一闡提罪。悉
皆消滅無有遺餘。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
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衆生。若有衆生廣造
一切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明人影暫映其
身。忽得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得消滅。
眞言曰怛曩
怛囉

哩也
濕嚩

怛嚩
怛嚩

爾也
&T058676;
&T058676;&T058676;婆嚩
賀 樂略者。
只唵字已
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辭。唵字等是正呪也。若書此
陀羅尼。於鍾鼓鈴鐸等一切出聲物上。或有撞撃吹振出
聲。一切衆生聞此聲者悉
皆清淨命終得生西方淨土
 若欲利樂一切四生等
有情者。應書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
尼。在於幢上堂殿上。或素&T073554;上或紙帛上。或
經卷上或牆壁牌版等上。有諸衆生暫得眼
見者。或手觸者或身觸者。或影中過者及餘
人轉觸此人者。又或書之戴在頂上者。身上
者衣中者。或書出聲物上有聞聲者。或讀者
或誦者。或但聞此陀羅尼名者。如是衆生等。
縱有不孝父母者不敬沙門者。不敬婆羅門
者不敬耆舊者。誹謗正法者誹謗聖人者。應
墮地獄者誹謗諸佛者。誹謗菩薩者殺阿羅
漢者。造五逆罪者殺婆羅門者。殺牛犢者抄
劫竊盜者。故妄語者不與取者。邪染者兩舌
者。麁惡語者輕秤小斗者。強奪財物者匿他
財物者。負言背信者捕獵者。屠殺者魁膾者。
如是等罪悉皆消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能於現世獲無量百千功徳。常
得國王王子宰官。及諸四衆歡喜敬愛。不受
世間種種諸苦。毒藥刀杖水火等難。一切師
子虎狼諸惡禽獸不敢爲害。又無一切諸盜
賊難諸鬼神難。諸邪魅難諸毒蛇難。又現身
不受一切諸病。所謂一切瘧病眼病。耳病鼻
病舌病齒病。脣病喉病頭病項病。諸支分病
手病背病腰病。臍病痔病淋病痢病。瘻瘡病
髀病脚病疔病。腫病瘰癧病班病肚病。疥病
疱病癩病癬病。如是等病悉不著身。不爲厭
祷蠱毒呪詛著身。無横災死臥安覺安。臨命
終時心不散亂。一切諸佛現前安慰。又一切
傍生鹿鳥蚊虻飛蛾螻蟻。乃至胎生卵生濕
生化生。諸有情等聞此陀羅尼名者。或身觸
者或影中過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等云云。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曰 


鉢囉
鉢囉



入嚩
入嚩


呬夜瑟恥



娑嚩

 又若
人於
高山頂上誦此陀羅尼者。盡眼所見處一切衆生。皆得滅
一切罪業。得離一切地獄業。得免一切傍生身。上來諸
呪藏中各有數本不同。皆是前後三藏西天諸國語音有
異。但依一本誦持無得揀擇。寡學之者。多分受一非餘
呵斥聖賢。寄語
後人勿霑斯咎
 上來供佛利生諸眞言等。若
不能都各誦持書寫得。皆用准提眞言亦得。
故持明藏儀軌經云。此准提呪似如意珠。若
有行人。處處用之皆得成就是也
供佛利生儀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并供佛利生
儀後序
 門人比丘性嘉述 
恭聞大日雄尊。始王華嚴之界。圓音妙法。遍
周帝網之區。稱其性演重重無盡之門。就其
根開種種有限之義。爰自結集之後。洎于翻
譯已還。五藏八藏以殊分。一乘三乘而異設。
若迺擧其大柄振其宏綱。則唯密及顯。斯可
得而稱矣。謂密言玄妙統五部之眞詮。顯字
淵沖貫十宗之微旨。應根派異涇渭雙流。會
旨源同清濁共濕。然而去聖時邈群生見差。
或密顯偏修。或有空別立。或學聲字迷神呪
之本宗。或滯名言昧佛經之正意。雖有觀心
照性。然多背正趨邪。各計斷常競封人法。弘
性弘相。商參互起於多端。宗立宗禪。水火
交騰於異義。遂使滔滔性海罕挹波瀾。燦燦
義天難窺光彩。斯蓋未遇通人與開示焉。今
我親教和尚。諱道&MT01678;字法幢。俗姓杜氏雲中
人也。家傳十善世禀五常。始從齠齓之年。習
於儒釋之典。天然聰辯性自仁賢。博學則侔
羅什之多聞。持明則具佛圖之靈異。禪心鏡
淨神遊華藏之間戒體氷清行出塵勞之外。
加以霜松潔操水月虚襟。曲己利人輕身爲
法。恒思至理匿在筌蹄。毎念生靈懵於修證。
由是尋原討本採異搜奇。研精甫僅於十旬。
析理遂成於一卷。號之曰顯密圓通成佛心
要。并供佛利生儀。其文則精俊簡約。其義
則淵奧該弘。窮顯密之根源。盡修行之岐路。
四門朗朗。如皓月之呈輝。十段明明。若群星
之列耀。五法界之妙觀。燦爛於行間。三祕密
之神宗。昭彰於字下。包括鷲峯之妙典。彌綸
龍藏之遺文。會萬法以無違皆歸圓教。融諸
呪而不滯盡是總持使瓦礫並作於眞金。草
木悉成於妙藥。寔乃改張異見端正前修。依
之則無塞不通。弘之則無根不被。其猶出匣
之鏡動則臨人。射空之箭發必有中。盡善盡
美兼質兼文。有玄之又玄之宗。祕之又祕之
趣。使將來者開卷便知聖旨。得意皆是全才。
貧子獲衣内之珠。輪王雪夢中之恥。北秀南
能之心印。詎假躬參。西林東社之靈編。無勞
親閲。眞可謂登覺山之捷徑。濟苦海之逆船。
一十二分教之蓍龜。八萬四千行之鈐鍵。抉
學人之疑膜。有類金&MT05738;。斷釋子之邪心。無
殊寶劍。復有供佛供僧之祕法。濟仙濟鬼
之玄門。拯幽靈之神方。利含生之聖術。其功
徳之廣大。逾五嶽之崢嶸其利益之宏深。越
四溟之浩森。若非錬智錬神精教精理。内憑
呪力外感佛加。曷以著斯絶妙之文哉。性嘉
叨承宿幸忝會此生。自得伏膺親蒙誨道。七
十子仲尼門下。入室徒忻。一千輩黄梅山中。
傳衣匪預。雖滴露乏添江之力。輕塵無足嶽
之能。但竭愚衷聊爲後序。所願萬靈密佑四
衆圓修。長然心要之燈。恒照愚冥之路云爾」
切以藏海汪洋。深廣莫窺其涯涘。聖途坦蕩。
指歸直造於根源。矧圓通顯密之要門。極性
相有空之至理。惟持明者斯問津焉。管主八
縁幸釋流慶逢聖世。聲教熾焔。佛法莫盛於
當今。車書混同。華竺咸歸於至化。眷此霾塵
之寶。奚其韞櫝之緘。敬鐫刻於斯文。俾流
通而入藏。恭願法輪大轉。億萬年睿算永祝
帝齡。佛日高懸。一大事因縁倶明本智。文英
武烈子孝臣忠。干戈息於八方風雨調於六
合。功能最勝筆舌奚殫。恩有普資自他倶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