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至誠篇第十此有
八部
  述意部 求寶部 求戒部 求忍部
求進部 求定部 求果部 濟難部
述意部第一
夫至誠所感無神弗應。大士運心無機不赴。
勵己剋意盡未來際。所以一一弘誓莫不忍
智相應。心心廣博皆在阿惟越致。自非立行
重於松筠。起願逾於金石。歿命護持深心救
濟。弘道以報四恩。育徳以資三有。此則功被
三祇果周十地也
求寶部第二
大志經云。昔有國名歡樂。有居士名摩訶檀。
妻名旃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間少雙。墮
地便語。發誓願言。我當布施濟益貧窮。父母
因名大意。至年十七爲衆生故發意入海。取
明月寶珠以濟衆生。初入海中至白銀城。龍
王與明月珠。有二十里寶。前行復至金城。龍
王與明月珠。有四十里寶。復前行至水精
城。龍王與明月珠。此珠有六十里寶。復前
行至瑠璃城。龍王與明月珠。此珠有八十里
寶。後得道時願我爲弟子。淨意供養過於今
日。令長得智慧。大意受珠而去。欲還本國經
歴海中。諸海神王因共議言。我海中雖多衆
珍名寶無有此珠。便勅海神要處奪取。神化
作人與大意相見。問言。聞卿得奇異之物寧
可借視。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搖其手
使珠墮水。大意自念。王與我言。此珠難保。
我幸得之。今爲此子所奪非趣也。即語海神
言。我自勤苦經渉險阻得此珠來。汝反奪我
今不相還。我當抒盡海水。海神知之。問言。
卿志奇高。海深三百三十六萬由延。其
無涯。奈何竭之如日終不墮地。如大風不可
攬束。日尚可墮。風尚可攬。大海水不可抒令
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後受身生死
壞敗。積骨過於須彌山。其血流過五河。尚
欲斷之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
我昔供養諸佛誓願言。令我志行勇於道決
所尚無難。當移須彌山竭大海水。終不退意。
便一心以器抒海水。精誠之意四天王來助
大意。抒水三分已二。於是海中諸神皆大振
怖。共議言。今不還珠者非小故也。水盡泥
出壞我宮室。海神於是便出衆寶以與大意。
大意不取。但欲得我珠。終不相置。海神知其
意盛便出珠還之。大意得珠還其本國。恣意
大施。自是以後境界無復飢寒窮乏之者。佛
告諸比丘。昔大意者。我身是也。阿難白佛。
以何功徳致此四珠衆寶隨之。佛言。乃昔維
衞佛時。大意當以四寶爲佛起塔。供養三尊
持齋七日。是時有五百人。同時共起寺。或懸
繒燃燈者。或燒香散華者。或供養比丘僧
者。或誦經講説者。今皆値佛並悉得度
故僧祇律云。時海神便作是念。假使百年抒
此海水。終不能減毛髮許。感其專精即還其
寶。是時海神爲婆羅門。而説偈言
    精勤方便力 志意不休息
    專精之所感 雖失復還得
求戒部第三
如雜譬喩經云。昔有人名薩薄。聞於外國更
有異寶欲往治生。而二國中間有羅刹難不
可得過。薩薄游行見市西門有一道人空床
上坐云賣五戒。薩薄問言。五戒云何。答曰。
無形。直口授心持後得生天。現世能却羅刹
鬼難。薩薄欲買。問索幾錢。答金錢一千。即
就受竟。語言。卿向外國到界畔上。羅刹若來
卿但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薩薄少時到
二國中間。見有羅刹身長一丈三尺。頭黄如
蓑眼如赤丁。擧體鱗甲。更互開口如魚鼓鰓。
仰接飛燕蹈地沒膝。口熱血流。群衆數千直
捉。薩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羅刹聞
此永不肯放。薩薄聊以兩捲扠之。捲入鱗甲
拔不得出。又以脚&T050460;頭衝拔復不出。五體沒
鱗甲中。唯背得動。羅刹以偈語言
    汝身及手足 一切悉被羈
    但當去就死 跳踉復何爲
薩薄志意猶固。以偈語羅刹曰
    我身及手足 一時雖被繋
    攝心如金石 終不爲汝
羅刹又語薩薄曰
    吾是鬼中王 爲人多力膂
    從來食汝輩 不可得稱數
    但當去就死 何爲自寛語
薩薄更欲罵怒。自念此身輪迴三界未曾乞
人。我今當以乞此羅刹作頓飽食。即説偈

    我此腥臊身 久欲相去離
    羅刹得我便 悉持以布施
    志求摩訶乘 果成一切智
羅刹聰明解薩薄語。便生愧心放薩薄去。長
跪合掌向其謝曰
    君是度人師 三界之希有
    志求摩訶乘 成佛當不久
    是故自歸命 頭面禮稽首
羅刹悔過竟送薩薄至外國。大得珍寶。又送
還家。大修功徳遂成道迹。故知戒力不可思
議。勸諸行者堅持禁戒。還如此人立志勇

求忍部第四
如智度論云。有大力毒龍。以眼視人弱者即
死。以氣嘘人強者亦死。時龍受一日戒。出家
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眠時形
状如蛇。七寶雜色。獵者見之驚喜言曰。以此
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爲船舫。不亦
宜乎。便以杖案其頭刀剥其皮。龍自念言。我
力能傾國土。此一小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
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自忍閉目不視。閉
氣不喘。憐愍此人。爲持戒故一心受剥不生
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時日大熱宛轉土
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來食其身。爲持戒故
不復敢動。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諸蟲。
爲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後以法施以
益其心。身乾命終即生忉利天上。畜生尚能
堅持禁戒。至死不犯。況復於人。寧容故犯
又五分律云。佛言。乃往過去有一黒蛇。
&T045578;一犢子還入穴中。有一呪師以羖羊呪。呪
令出穴。不能令出。呪師便於犢子前燃火呪
之。化成火蜂。入蛇穴中燒蛇。蛇不堪痛。然後
出穴。羖羊以角抄著呪師前。呪師語言。汝
還舐毒不爾投此火中。黒蛇即説偈言
    我既吐此毒 終不還收之
    若有死事至 畢命不復迴
於是遂不收毒自投火中。佛言。爾時黒蛇者。
今舍利弗是。昔受如此死苦猶不收毒。況今
更取所棄之藥
求進部第五
如雜寶藏經云。佛言。過去世時。亦復曾於迦
尸國毘提醯國二國中間有大曠野。有惡鬼
名沙吒盧。斷絶道路。一切人民無得過者。有
一商主。名曰師子。將五百商人欲過此路。諸
人恐怖畏不可過。商主語言。愼莫怖畏。但
從我後。於是前行到于鬼所。而語鬼言。汝不
聞我名也。答言。我聞汝名故來欲戰。問言。汝
何所能。即捉弓箭而射是鬼。五百發箭皆沒
鬼腹。弓刀器仗亦入鬼腹。直前拳打拳復入
去。以右手托右手亦著。以右脚&T050460;右脚亦
著。以左脚&T050460;左脚亦著。又以頭打頭亦復著。
鬼作偈言
    汝以手脚及與頭 一切諸物悉以著
    餘有何物而不著
商主説偈而答言
    我今手足及與頭 一切財錢及刀
    此諸雜物雖入沒 唯有精進不著汝
    精進若當不休息 與汝鬪諍終不廢
    我今精進不休息 終不於汝生怖畏
時鬼答言。今爲汝故。五百賈客盡皆放去
求定部第六
如新婆沙論云。魔王遂見菩薩坐菩提樹端
身不動誓取菩提。速出自宮往菩薩所謂菩
薩曰。刹帝利子可起此座。今濁惡時衆生剛
強。定不能證無上菩提。且應現受轉輪王位。
我以七寶當相奉獻。菩薩告曰。汝今所言如
誘童子。日月辰星可令墮落。山林大地可昇
虚空。欲令我今不取大覺起此座者。定無
是處。後魔將三十六倶胝魔軍。各現種種可
畏形。執持戰具色類無邊。遍三十六踰繕那
量。倶時奔趣菩提樹下惱亂菩薩。皆不能得。
菩薩身心不動須彌山也
求果部第七
如雜寶藏經云。佛法寛廣濟度無涯。至心求
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福不唐捐。如往昔時。
有老比丘。年已朽邁神情昏塞。見諸年少比
丘種種説法。聞説四果心生美尚。語少比丘
言。汝等聰慧。願以四果以用與我。諸少比
丘嗤而語言。我有四果。須得好食然後相與。
時老比丘聞其此語。歡喜即設種種餚膳。請
少比丘求乞四果。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
指麾弄老比丘語言。大徳。汝在此舍一角頭
坐。當與爾果。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如語而
坐。諸少比丘即以皮毱打其頭上。而語之言。
此是須陀洹果。老比丘聞已繋念不散。即獲
初果。諸少比丘復弄之言。雖與爾須陀洹果。
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當與爾斯
陀含果。時老比丘獲初果故心轉増進。即復
移坐。諸少比丘復以毱打頭。而語之言。與爾
二果。時老比丘益加專念。即證二果。諸少比
丘復弄之言。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猶有往來
生死之難。汝更移坐。我當與爾阿那含果。時
老比丘如言移坐。諸少比丘復以毱打。而語
之言。我今與爾第三之果。時老比丘聞已歡
喜。倍加至心。即時復證阿那含果。然故於
色無色界受有漏身。無常遷壞念念是苦。汝
更移坐次當與爾阿羅漢果。時老比丘如語
移坐。諸少比丘復以皮毱撩打其頭。而語之
言。我今與爾彼第四果。時老比丘一心思惟
即證阿羅漢果。得四果已甚大歡喜。設諸餚
饍種種香華。請少比丘報其恩徳。與少比丘
共論道品無漏功徳。諸少比丘發言滯塞。時
老比丘方語之言。我已證得阿羅漢果已。諸
少比丘聞其此音。咸皆謝悔先戲弄罪。是故
行人宜應念善。乃至戲弄猶獲實報。況至心

又雜寶藏經云。若人求道要在精誠相感。能
獲道果。如往昔時有一女人。聰明智慧。深信
三寶。常於僧次請二比丘。就舍供養。時有
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耆根鈍素無知曉。時
彼女人齋食已訖。求老比丘爲我説法。獨敷
一坐閉目靜默。時老比丘自知愚闇不知説
法。趣其睡眠棄走還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
有爲之法無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觀察即
獲初果。既得果已。求老比丘欲報其恩。此老
比丘審己無知棄他走避。倍更慚恥復棄藏
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現。女人於時
具論來蒙得道果。故齎供養用報大恩。
時老比丘以慚愧故。深自剋責即獲初果。是
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獲
濟難部第八
如僧伽羅刹經云。昔者菩薩。現爲鸚鵡常處
于樹。風吹彼樹更相切磨。便有火出。火漸熾
盛遂焚一山。鸚鵡思惟。猶如飛鳥躯止于樹。
故當反復起報恩心。何況於我長夜處之而
不滅火。即往詣海。以其兩翅取大海水。至彼
火上而灑於火。或以口灑東西馳奔。時有善
神。感其勤苦。尋爲滅火
又智度論云。昔野火燒林。林中有一雉。勤身
自力飛來入水。以水灑林。往返疲乏不以
爲苦。時天帝釋來問之言。汝作何等。答曰。
我救此林。愍衆生故。此林蔭育處居日久。清
涼快樂。我諸種類及諸宗親。皆悉依仰。我有
身力。云何不救。天帝問言。汝乃精勤當至幾
時。雉言。以死爲期。天帝言。誰爲汝證。即自
立誓。我心至誠信不虚者。願火即自滅。是時
淨居天知雉弘誓。即爲滅火。始終常茂不爲
火燒故經云人有善願天
必從之斯言驗矣
頌曰
    志誠抱氷雪 暮齒迫桑楡
    太息波川迅 悲哉人代拘
    歳聿皆採穫 冬晩懼嚴枯
    精誠求施戒 忍精定慧眸
    結侶同共遠 勝地心相符
    商人不顧死 羅刹未能逾
    求寶竭大海 神怖捧明珠
    寄言求道者 立志報非虚
感應縁詳夫古今無問道俗但有至誠剋必感徴且列
外中有三内中十一内外合説略述一十四驗
晋明帝殺力士含玄 楚熊渠夜行射石 楚
干將莫耶藏劍 宋韓憑妻康王奪 宋伏萬
壽念觀音 宋顧邁念觀音 宋沙門慧和念
觀音 宋韓徽念觀音 宋彭子喬念觀音 
趙沙門單服松呑石 唐董雄念觀音 唐沙
門道積諫志 唐沙門法誠經驗 唐比丘
尼法信經驗
晋明帝殺力士含玄。玄謂持刀者曰。我頸多
筋。斫之必令即斷。吾將報汝。持刀者不能
留意。遂斫數瘡然始絶。尋後見玄。絳冠朱服
赤弓丹矢射之。持刀者呼曰。含玄緩我。少
時而死右一驗出
冤魂志
楚熊渠。夜行見寢石。以爲伏虎。彎弓射之。沒
金鏃羽。下視知其石也。復射之矢摧無跡。
漢世復有李廣。爲右北平太守。射虎得石亦
如之。劉向曰。誠之至也。而金石爲之開。況
人乎。夫倡而不和。動而不隨。中必有不全
者也。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
楚干將莫耶。爲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
殺之。其劍有雄雌。其妻重身當産。夫語妻
曰。吾爲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
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戸望南山。松生
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楚
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雄雌。雌來雄不來。王
怒誅殺之。莫耶子名赤。比後壯問其母曰。吾
父所在。母曰。汝父爲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
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戸望南山。松生
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子出戸望南不見有
山。但覩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則以斧破其
*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楚王夢見一兒
眉間廣尺。欲報讐。王即購之千金。兒聞之亡
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
悲耶。曰吾干將莫耶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
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
爲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
奉之。立不僵。客曰。不負子也。於是屍乃
仆。客持頭往見楚王。楚王大喜。客曰。此乃
是勇士頭也。當於湯&T055114;煮之。王如其言。煮頭
三日三夕遂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客
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臨視之。是必爛也。
王即臨之。客以劍擬王。頸墮湯中。客亦自
擬己頭。頭復墮湯。三皆倶爛不可識別。分
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
春縣界
宋時大夫韓馮娶妻而美。康王奪之。馮怨王。
囚之論爲城。且妻密遺馮書。繆其辭曰
甚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
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賀對曰。甚
雨淫淫。言秋旦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
也。日出當心。必有死志也。俄而馮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因投臺
下。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於帶曰。王
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馮合葬。王怒
弗聽。使里人之塚相望也。曰。爾夫婦相愛
不已。若能使塚合則吾弗禁也。宿昔之間便
有交梓木。於二塚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
以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
各一。常栖樹上晨夜不去。交頸悲鳴音聲
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
名起於此也。今雒陽有韓馮城。其歌謠至
今存焉右三驗出
搜神記
宋伏萬壽。平昌人也。元嘉十九年。在廣陵爲
衞府行參軍。假説反州。四更初過。初江濟
之時長波安流。至中江而風起如箭。時又極
暗莫知所向。萬壽先奉法對至。唯一心歸命
觀世音。念無間息。俄爾與船中數人同覩北
岸有光。状如村火。相與喜曰。此必是歐陽火
也。迴舡趣之。未旦而至。問彼人皆云。昨夜
無然火者。方悟神力至乃設
宋顧邁。呉郡人也。奉法甚謹。爲衞府行參軍。
元嘉十九年。亦自都還廣陵。發石頭城便逆
湖。朔風至横決風勢未弭。而舟人務進。既至
中江波浪方壯。邁單船孤征憂危無計。誦觀
世音經得十許遍。風勢漸歇浪亦稍小。既而
中流屡聞奇香芬馥不歇。邁心獨嘉。故歸誦
不輟。遂以安濟
慧和沙門者。京師衆造寺僧也。宋義嘉
之難。和猶爲白衣。疑劉胡部下。胡嘗遣將
士數十人。値諜東下。和亦預行。行至鵲渚而
値臺軍西上。諜衆離散各逃草澤。和得竄下。
至新林外會見野老衣服縷弊。和乃以貌整
袴褶易其衣。提籃負擔若類田人。時諸游軍
捕此散諜。視和形色疑而問之。和答對謬略。
因被笞掠。登將見斬和自散走。便*常誦念
觀世音經。至將斬時祈懇彌篤。既而軍人
揮刃屡跌。三擧三折。並驚而釋之。和於是出
家遂成精業
宋韓徽者。未詳何許人也。居于枝江。其叔
幼宗。宋末爲湘州府中兵。昇明元年荊州刺
史沈攸之擧兵東下。湘府長史庾佩玉阻甲
自守。未知所赴。以幼宗猜貳殺之。戮及妻
孥。徽以兄子繋于郡獄。鐵木竟體鉗梏甚
嚴。須考畢情黨將悉誅滅。徽惶迫無計。待
期而已。徽本嘗事佛。頗諷誦觀世音經。於
是晝夜誦經至數百遍。方晝而鎖忽自鳴。若
燒炮石瓦爆灹之聲。已而視其鎖漼然自
解。徽懼獄司謂其解截。遽呼告之。吏雖驚異
而猶更釘鍱徽如常諷誦。又經一日鎖復鳴
解。状如初時。吏乃具告佩玉。玉取鎖詳視。
服其通感即免釋之。徽今尚在。勤業殊至
宋彭子喬者。益陽縣人也。任本郡主簿。事太
子沈文龍。建元元年以罪被繋。子喬少年嘗
經出家。末雖還俗猶常誦習觀世音經。時
文龍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殺之。子喬憂懼無
復餘計。唯至誠誦經至百餘遍。疲而晝寢。時
同繋者有十許人。亦倶睡臥。有湘西縣吏杜
榮。亦繋在獄。乍寐乍寤。不甚得熟。忽有
雙白鶴集子喬屏風上。有頃一鶴下至子喬
邊。時復覺如美麗人形而已。道*榮起見子
喬。雙械脱在脚外。而械癰猶在焉。道*榮驚
視始畢子喬亦寤。共視械咨嗟。問子喬有所
夢不。喬曰。不夢道*榮如向所見説之。子喬
雖知必已。尚慮獄家疑其欲叛乃解脱。械癰
更著。經四五日而蒙釋放。琰族兄璉親識子
喬及道*榮。聞二人説皆同如此
趙沙門單或作善。字道開。不知何許人也。別
傳云。燉煌人。本姓孟。少出家。欲窮栖巖谷故
先斷穀食。初進麺三年。後服錬松脂三十
年後唯時呑小石子。石子下輒。復斷酒脯雜
菓。體畏風寒唯噉椒薑。氣力微弱而膚色潤
澤。行歩如飛。山神數試未曾傾動。仙人*常
來意亦不耐。毎齧蒜以却之。端坐靜念晝夜
不眠。久在抱牢。石虎建武二年自西平迎來
至鄴下。不乘舟車日行七百餘里。過南安度
一童子爲沙彌。年十三四。行亦及開。既至居
照徳佛圖。裳服縷弊背膊*常袒。於屋
内作棚閣。高八九尺。上織菅爲帳禪于其中。
絶穀七載常御雜藥。藥有松脂茯苓之氣。善
能治目疾常周行墟野救療百姓。王公遠近
贈遺累積。皆受而施散。一毫無餘。石虎之末
逆知其亂。乃與弟子南之許昌。升平三年來
至建業。復適番禺住羅浮山。蔭臥林薄邈然
自怡。以其年七月卒。遺言露屍林裏。弟子從
之。陳郡袁彦伯。興寧元年爲南海太守。與
弟頴升登游此岳。致敬其骸燒香作禮右六
驗出
冥祥
唐貞觀年中。有河東董雄。爲大理寺丞。少來
信敬。蔬食十年。至十四年中。爲坐李仙童事。
主上大怒。使侍御韋琮鞫問甚急。因禁數
十人。大理丞李敬玄司直王欣同連此坐。雄
與同屋囚鎖專念普門品。日得三千遍。夜坐
誦經。鎖忽自解落地。雄驚告忻玄。忻玄共視。
鎖堅全在地。而鉤鎖相離數尺。即告守者。其
夜監察御史張守一宿直。命吏開鎖以火燭
之。見鎖不開而相離甚怪。又重鎖。紙封書上
而去。雄如常誦經。五更中鎖又解落有聲。雄
又告忻玄等。至州告敬玄。視之。封題如
故而鎖自相離。敬玄素不信佛法。其妻讀經。
常謂曰。何爲胡神所魅而讀此書耶。及見雄
此事。乃深悟不信之咎。方知佛爲大聖也。時
忻亦誦八菩薩名滿三萬遍。晝鎖解落。視之
如雄不異。其事臺中内外具皆聞見。不久
倶免右一驗出
冥報拾遺
唐蒲州普救寺釋道積。河東安邑縣人也。俗
姓相里。名子才。既莅玄門更名道積。其先蓋
鄭大夫子産之苗裔矣。昔子産生初執拳而
出。啓手觀之文成相里。其後因而氏焉。父宣
恢廓有大志。用好學該富宗尚嚴君。積早習
丘墳。神氣爽烈博通經論。大小洞明成匠道
俗。並潤朱藍。結宗慈訓遠近通洽。而深護
煩惱重愼譏疑。尼衆歸依初不引顧。毎謂衆
曰。女爲戒垢聖典常言。佛度出家損滅正法。
尚以聞名汚心。況復面對無染。且道貴清顯
不參非濫。俗重遠嫌君子攸奉。余雖不逮請
遵其度。由此受戒教授沒齒未登。參謁諮
請不聽入室。斯則骨梗潔己清貞高蹈。河東
俊莫與同風。先是沙門寶澄滿。初於普
濟寺創營大像百丈。萬功纔登其一。不卒
此願而澄早逝。郷邑耆艾請積繼之。乃惟大
像造之未成也。引七貴而崇樹之。修建十
彫莊都了。道俗慶頼欣喜相并。初積受請
之夕。寢夢崖傍見二師子於大像側連吐明
珠相續不絶。既寤惟曰。獸王自在。則表法流
無滯。寶珠自涌。又喩財施不窮。冥運潜開功
成斯在。即命工匠圖夢所見於彌勒大像前。
今猶存焉。其寺蒲阪之陽高爽華博。東臨州
里。南望河山。像設三層巖廊四合。上坊下院
赫奕相臨。園磑田蔬周環俯就。小而成大。咸
積之功。揮空樹有皆積之力。而弊衣蔬食
輕財重命普救慇贍。退靜歸閑爲而不恃。即
處幽隱。天懷抗志頓絶人世。不令而衆自嚴。
不出而物自往。僕射裴玄寂寵居上宰。欽其
問頻贈香衣。刺史杜楚容知人之重。造
展求法。其感動柔靡皆此類也。往經隋季&T016508;
閉。河東通守堯君素鎭守荒城。偏師肆暴。時
人莫敢竊視也。欲議諸沙門登城守固。敢
諫者斬。玄素同憂無能忓者。積憤歎内發
不顧形命。謂諸屬曰。時乃盛衰法無隆替。天
之未喪其文斯在。且沙門塵外之賓。迹類高
世。何得執戈擐甲爲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門
愻神素等。歴階厲色。而諫曰。貧道聞之。
不畏死不可以死怖*之。今視死若生。但懼不
得其死。死而有益。是可甘心。計城之存亡
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運也。豈在三五虚
怯而能濟乎。昔者漢欽四皓天下隆平。魏
重干木擧國大治。今欲拘繋以從軍役。反天
常以會靈祇。恐納不祥之兆耳。敢布腹心。願
深圖之無宜空肆。一朝自傾於後爲天下笑
也。貧道等但依聖誠言行道禮誦。爲國崇福
冥益百姓。神鬼護助寧可索頭。與頭仍爲本
願。必縱以殘生逼充歩甲者。則不知生爲
何生死爲何死。積陳此語傍爲寒心。素初聞
諫重積詞氣厲。但張目直視曰。異哉。値斯人
乎。何爲心氣太重之壯耶。因捨而不問放還
本寺。後知其屈詣積陳懺。堯素以殺戮無度
騁其毒心。加又擧意輕陵。雖復當時獲寢
而禍作其兆。卒爲城人薛宗所害。但積性
剛勇志決不迴。遇逢瞋忿動爲魚肉。既出家
後呵責本縁挫拉元情。轉増和忍。歳登耳順
此行彌隆。習與性成斯言不爽。以貞觀十年
九月十七日。終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初積
云疾的無可。自知將委。告門人曰。吾今七十
有五卒今年矣。其徒曰。師六十九矣。何遽辭
乎。告曰。死生法爾。吾不懼也。且吾將年七
十。刺史貌吾増爲六歳。故其命在旦夕。宜
深剋勵。視吾所行。又曰。經不聞乎。世實危脆
無牢強者。去終三日。鍾不發聲。逝後如舊
衆咸哀歎慕惜罕疇
唐終南山悟眞寺釋法誠。俗姓樊氏。雍州萬
年縣人。幼小出家止藍田王孝寺。事沙門僧
和爲師。和亦郷族所推敬奉比聖。嘗有人欲
害。夜往其房。見門内猛火騰焔帳。遂即
追悔。和性潔無染。人惑弄之。密以羊骨水洗
令飮。和素不知飮便嘔吐。其冥感潜識爲若
此也。誠奉佩訓勗毎誦法華用爲*常式。法
華三昧翹心奉行。澡沐中表温恭朝夕。夢感
普賢勸書大教。誠曰。大乘也所謂諸佛智慧
船若大智。於即入淨行道。重嚫匠工令書八
部般若。香臺寶軸莊嚴成就。又於寺南横嶺
造華嚴堂。&T056043;山閴谷列棟開甍。前對重巒。右
臨斜谷。吐納雲霧下瞰雷霆。實奇觀也。又
竭其精志書寫受持。弘文學士張孝靜者。是
張瓚父。時號銀鉤。罕有加勝。乃請至山令受
戒潔齋。洗淨身口。口含香汁。身服新衣。然靜
長途寫經紙別不盈五數。誠倍與直慕令精
好。靜利其貨竭力寫之。終部以已誠毎燒香
供養在其案前。點墨之間心縁目覩略無遺
漏。故其剋心鑚注。時感異鳥。形色希世。飛入
堂中裴回鼓舞。下至經案復上香鑪。攝
住看自然馴狎。久之翔逝。來年經了將事興
慶。鳥又飛來。如前馴擾。鳴唳哀亮。貞觀初
年復畫千佛。鳥又飛來登上匠背。營齋供慶
日次中時。怪其不來。誠顧山峯曰。鳥既不至
吾不感矣。將不嫌諸穢行嚫施輕薄。致使無
徴。言已欻然飛來。旋環鳴囀入香水中
迅羽毛。浴已便逝。前後呈祥重疊難述。誠素
善筆工郷曲知聞。山巖惡路經偈妙辭。自寫
令誦。皆誠筆也。又自寫法華正當露地。因
事他行忘以收擧。忽屬洪雨滂注溝澗。走往
看之。案獨乾燥餘並流波。嘗却偃横松遂落
懸溜。未至下澗不覺已登高岸。不損一毛信
知經力。又青泥坊側有古佛龕。周氏瘞藏今
猶未出。誠夜夢其處大有尊形。既寤往開恰
獲龕像。年月積久並悉剥壞。就而修理。道俗
稱善。斯並冥術之功。自誠開發。至貞觀十
四年夏末日。忽感餘疾。自知即世。願生兜率。
索水洗訖。又索修輿。傍自檢校不許榮厚。
恰至月末。明相將現。無故語曰。欲來但入
未假絃歌。顧侍人曰。吾聞諸行無常生滅不
住。九品往生此言驗矣。今有童子相迎久在
門外。吾今去世。爾等好住。佛有正戒無得
有虧。後致憂悔也。言已出口光明照于楹内。
又聞異香苾芬而至。但見端坐儼思。不覺其
神已逝。時年七十有八。誠之誦業一夏法華
斷五百遍。餘日讀誦兼而行之。猶獲兩遍。縱
有人客要須與語者。非經度訖不共他言。略
計十年之功一萬餘遍右二驗出
唐高僧傳
唐武徳時。河東有練行尼法信。常誦法華經。
訪工書者一人。數倍酬直。特爲淨室令寫此
經。一起一浴然香熏衣。仍於寫經之室鑿壁
通外。加一竹筩。令寫經人毎欲出息。輕含
竹筒吐氣壁外。寫經七卷八年乃畢。供養殷
重盡其恭敬。龍門僧法端常集大衆講法華
經。以此尼經本精定遣人請之。尼固辭不與。
法端責讓之。尼不得已乃自送付。法端等開
讀唯見黄紙了無文字。更開餘卷悉皆如此。
法端等慚懼即送還尼。尼悲泣受以香水洗
函。沐浴頂戴繞佛行道。於七日夜不暫休
息。既而開視文字如故。知抄寫深加潔淨。
比來無驗只爲不殷右一驗出
冥報記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七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八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神異篇第二此有
五部
  述意部 角通部 降邪部 胎孕部
雜異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道之爲化也。蓋以抑夸強摧侮慢。挫凶
鋭解塵紛。至若飛輪御寶則善信歸降。竦石
參煙則力士潜伏。當知至治無心剛柔在化。
所以或韜光晦影俯同迷俗。或顯現神奇遙
記方兆。或死而更生。或定而後空。靈迹怪詭
莫測其然。夫理之所貴者合道也。事之所貴
者濟物也。故權者反常而合道。利用以成務。
然傳所紀其詳莫究。或由法身應感。或是
仙高逸。但使一分兼人。便足高矣。若其夸衒
伎左道亂時。因藥石而高飛。藉芳芝而
壽考。與天上雞鳴雲中狗吠蛇鶴不死龜蔡
千年。稱爲是異。未可較其聖變也。今之集
者。且録聲聞三五之神異。若論諸佛菩薩聖
徳自在。不可以言知。不可以心測。備列諸篇
不局此章矣
角通部第二
如大方等大集念佛三昧經云。大目連答阿
難言。憶念我昔於一時間。取此三千大千世
界悉内口中。其時衆生乃至無有一念驚覺
往來想。復念我昔在世尊前作師子吼。能以
須彌内於口中。能過一劫若減一劫。如是爲
常。復念往昔至於東方。住彼第三千世界。
有一大城。名曰寶門。於彼有六萬億千家。我
於彼中一一皆現我身。而爲説法安住正法。
爾時舍利弗答阿難言。我念昔取一袈裟
投置地上。時大目連第一上座威神若是。既
不能取。乃至不能擧令離地。何云手&T016254;。阿
難。又念我昔居世尊前作師子吼。時諸外道
欲共我較。隱身説法。唯除世尊一切知見大
力菩薩。自外所有聲聞弟子乃至外道。而問
我隱沒身時住在何處。終不能知我身所在。
爾時大迦葉答阿難言。我念一時在世尊前
作師子吼。於此三千大千世界須彌諸山之
屬。一以口吹能令破散。乃至無有如微塵
許。其有衆生住彼山者。不令損害亦無覺知。
如是諸山皆悉滅也。我又一時於此大千世
界一切大海河池諸水乃至無量億千那由他
百千水聚。以口一吹皆令乾竭。而彼衆生下
知不覺。我又一時在大衆前作師子吼。能於
三千大千世界之内。以口一吹即令大火熾
然遍滿。猶如劫燒。終亦不使損一衆生。竟不
覺知。爾時彌勒文殊諸大菩薩等。聞大迦葉
作師子吼。便化華聚若須彌山。乃至再三散
迦葉上。復化作大七寶蓋。住虚空中。覆大迦
葉頂。并覆一切聲聞大衆。爾時富樓那答阿
難曰。我念昔時有諸衆生應以通化者。便爲
彼取三千大千世界。以手摩之開示彼等。當
爾之時無一衆生有驚怕想。亦不覺知。唯彼
衆生應與化者。乃見我手摩此世界。又我能
取三千世界。以手迴轉不以爲難。又我
於世尊前。以一指節。取此三千世界一切水
聚。皆令入我手指節間。無一衆生有損減想。
我又一時於初夜中。以淨天眼觀此大千世
界所有無量衆生疑惑。不出是定皆爲除疑。
令彼衆生各作斯念。我蒙尊者獨住我前爲
我宣説。隨機獲益無有滯礙。爾時羅睺羅答
阿難曰。我念往昔唯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山
之類。皆納一毛孔中。我身如本衆生不異。我
又一時取此大千世界所有大海河池水聚。
悉入毛孔。我身無損衆生無害。一切水聚
皆如本。我又一時此處入禪。即於東北
至一佛界。佛號難勝。現身禮敬已即還此界。
栴檀香還持供佛。香氣遍滿皆作無量種
種變化。爾時須菩提答阿難曰我念一時入
於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廣若斯置一毛端。往
來旋轉如陶家輪。當爾之時無一衆生有驚
懼心。亦不覺知己之何處。我又往昔於如來
前作師子吼。白言。世尊。如此大千世界。我能
以口微氣一吹皆令散滅。其中衆生不驚不
怕無往來想。復於佛前能以大千世界所有
衆生。皆悉安置一指節端。上至有頂還來本
處。令彼衆生無往返想。又念一時宴坐三昧
見十方諸佛無量無邊百千世界。各有六萬
諸佛。曾所未見。今皆見知。以是定心復發
神力。至須彌頂天帝釋邊。撮取一掬栴檀末
香。往彼無量諸世界中。供養向爾許如來。彼
界衆生皆悉明了見我住是閻浮供養承事
降邪部第三
如阿育王經云。昔阿恕伽王。深信三寶常供
養佛法衆僧。諸婆羅門外道等皆生嫉妬。共
相聚集簡選宿舊。取五百人皆誦四韋陀典。
天文地理無不博達。共集議言。阿恕伽王一
切盡供養剔頭禿人。我等宿舊未曾被問。當
設何方便使彼意迴。有一善呪婆羅門言。
諸賢但從我後。却後七日我當以*呪力作魔
醯首羅身。飛行至到王宮門。汝等皆當歩從
我後。我能使其大作供養汝等都得。諸婆羅
門皆共然可。到七日首。善*呪婆羅門即自
*呪身。化作魔醯首羅。於虚空中飛到王門
*首。諸婆羅門亦皆侍從。到王門*首遣人白
王言。虚空中有魔醯首羅。將四百九十九婆
羅門從空來下。今在門外。餘婆羅門在地而
立。欲得見王。阿恕伽王喚使來前。便喚來入
坐於兩廂床上。王言。小坐。共相問訊即語之
言。魔醯首羅何能屈意故來相見。欲何所須
答言。須飮食。即勅厨中&T016254;五百案飮食著前。
魔醯首羅等皆手推言。我從生已來未曾食
如此食。阿恕伽王答言。先不約勅不知當食
何食。魔醯首羅等皆同聲言。我之所&T061269;
頭禿人。阿恕伽王即勅一臣。汝往到雞
寺語尊者耶奢。王宮内有五百婆羅門。一
自稱言魔醯首羅。不知爲是人。爲是惡羅刹。
請問所以願阿闍梨來爲我驅遣使去。所使
之人是邪見婆羅門弟子。到彼衆中情不稱
實如王所言。阿恕伽王有五百婆羅門。貌
状似人語似羅刹。唯作是言。正欲得汝沙門
作食。上座耶奢即語維那。鳴椎集僧起辭
衆僧言。我年以老耄我爲衆僧當如此事。衆
僧安隱護持佛法。聽我使去第二上座言。上
座不應去。我身無所堪能。惟我應去。第三者
言。第二上座不應去。正應我去。如是展轉乃
至沙彌十六萬八千僧中。其最下頭七歳沙
彌。起至衆僧中。長跪合掌而作是言。一切大
僧不足擾動。我既幼小不能堪任護持佛法。
唯願大衆必聽我去。上座耶奢極大歡喜。手
摩沙彌頭言。子汝應合去。使人不待即於先
去。阿恕伽言。頗有來者不。使人答言。更相推
今次最下沙彌來。王作是言。大者羞恥
故。使小者來使作酬對。阿恕伽王聞沙彌來。
即出門迎。坐此沙彌。著御座上。諸婆羅門皆
大瞋恚。阿恕伽王大不識別。我等宿徳尚不
起迎。爲此小兒而自出迎。沙彌問王言。何
以見喚。王時答言。此魔醯首羅欲得阿闍梨
爲食。墮阿闍梨欲爲作食。不爲作食。沙彌言。
我年幼小朝來未食。王先施我食。然後我當
與彼令食。王即勅厨宰&T016254;食來與。食一案食
悉皆都盡。如是&T016254;五百案食與皆未足。王
復勅厨家言。所有餘食盡持&T016254;來與。沙彌得
食忽爾都盡。問言足未。答言。未足。飢渇如
本。厨監白王。飮食都盡。王言庫中糗餔乾
食一切都來。儵忽都盡。王問言足未。答言。
猶未足。王答言。一切飮食悉皆都盡。更無有
食。沙彌言。撮下頭婆羅門將來。我欲食之即
時噉盡。如是悉食四百九十九婆羅門。悉皆
令盡。唯有魔醯首羅。極大驚怖飛向虚空欲
去。沙彌即時座上擧手。從虚空中撮頭復噉
使盡。王即時驚怕。見噉諸婆羅門使盡。復不
噉我以不。沙彌知王心念。即語王言。王是佛
法檀越終無損減。愼莫驚怕。即語王言。王能
共至雞頭末寺不。王言。阿闍梨將我上天入
地皆當隨從。沙彌即時共王到雞頭末寺。王
見沙彌朝所食之食。諸衆僧等皆分共食。所
食五百婆羅門。皆&T061269;除鬚髮被著法衣。在
諸衆僧下行末坐。最初食者最在上座首。魔
醯首羅最在行末。五百人見王沙彌極生慚
愧。我等尚不能與此沙彌共戰。何況與諸大
衆而共捔力。猶如鶴尾俟於鑪炭。猶如蚊子
與金翅鳥*捔飛遲疾。猶如小兎共師子王
*捔其威力。如此之比不自度量。五百婆羅門
心生慚愧得須陀洹道
胎孕部第四
如雜寶藏經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久遠無量
世時。波羅柰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有梵志在
彼山住。大小便利常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
行處。有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
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
志取之養育長成。梵志事火。使火不絶。此女
宿火。小不用意。使令火滅。此女恐怖畏梵志
瞋。有餘梵志離此住處。此女住彼乞火。梵志
見跡跡有蓮華。要此女言。繞我舍七匝當與
汝火。若去時亦繞七匝。莫行本跡異道而還。
即如其言。取火而去。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
見彼梵志繞舍周匝十四重蓮華。復見二道
有兩行華。怪其所以問梵志言。都無水池。云
何有此妙華。彼具答之。王尋華跡至梵志所
從索女看。見其端正甚適悦意。即從梵志求
索此女。梵志與王。王即立爲第二夫人。後時
娠。相師占言。當生千子。王大夫人聞已
生妬。漸作計校。恩好招諭鹿女左右多與財
寶。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欲生之時。大夫
人以物縵眼。不聽自看。捉臭爛馬肺承著其
下。取千葉蓮華。盛著&MT01479;裏擿於河中。還爲
解眼而語之言。看汝所生唯見一段臭爛馬
肺。王遣人問。爲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
肺。大夫人而語王言。王喜倒惑此畜生所生
仙人供養。生此不祥臭穢之物。王即便退
其夫人之職不復聽見。時烏耆延王。將諸徒
衆從夫人婇女下流游戲。見黄雲蓋從河上
流隨水而來。王作是念。此雲蓋下必有神物。
遣人往看。於黄雲下見有一&MT01479;。即便接取
開而看之千葉蓮華。葉葉有一小兒。取之養
育。以漸長大各有大力。烏耆延王歳常貢獻
梵豫王。集諸獻物遣使欲去。諸子問言。欲作
何等。時王答言。欲貢獻彼梵豫國王。諸子各
言。若有一子猶望能伏天下使來貢獻。況有
千子而當獻他。千子即時將諸軍衆降伏諸
國。次到梵豫國。王聞軍至募其國中。誰能攘
却如此敵。都無有人能攘却者。第二夫人來
受募言。我能却之。問言。云何得却。夫人答
言。但爲我作百丈之臺。我坐其上必能攘却。
作臺已竟夫人在上而坐。爾時千子欲擧弓
射。自然手不能擧。夫人語言。汝愼莫擧手向
父母。我是汝母。千子問言。何以爲驗。母答子
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
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即時兩手*按
乳。一乳之中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
衆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諸子於
是和合二國無復怨讐。自相勸率。以五百子
與親父母。以五百子與養父母。時二國王分
閻浮提。各畜五百子。佛言。欲知彼時千子者。
賢劫千佛是也。爾時嫉妬夫人縵他目者。文
鱗瞽目龍是也。爾時父者。白淨王是也。爾時
母者。摩耶夫人是也。諸比丘白佛言。此女
有何因縁生鹿腹中。足下生華。復有何因爲
王夫人。佛言。此女過去世時生貧賤家。母子
二人田中鋤穀。見一辟支佛持鉢乞食。母語
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與是快士。女言。亦
取我分并與。母即歸家。取母子二人食分來
與辟支佛。女取草採華爲之敷草座。散華著
上。待辟支佛坐。女怪母遲。上一高處遙望
其母已見其母。而語母言。何不急疾。鹿驟而
來。母既至已。嫌母遲故尋作恨言。我生在母
邊。不如鹿邊生也。母即以二分食與辟支
佛。餘殘母子共食辟支佛食竟。擲鉢著空作
十八變。時母歡喜。即發誓願。使我將來
生聖子。如今聖人。以是業縁。後生五百子。皆
得辟支佛。一作養母。一作所生母。以語母鹿
驟故生鹿腹中。脚似鹿甲。以採華散辟支佛。
故跡中一百華生。以敷草故。常得爲王夫
人。其母後身。作梵豫王。其女後身作蓮華夫
人。由是業縁後生賢劫千聖。以誓願力常生
賢聖。諸比丘聞已歡喜奉行。又分別功徳經
云。昔有長者。名曰善施。家有未出門女。在
家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娠。父母驚怪詰
其由状。其女實對不知所以。父母重問。加諸
杖楚。其女不改。遂上聞王。王復詰責。*女亦
不異。許之以死。女即稱怨曰。天下乃當有無
道之王。枉殺無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試。見枉
如是。王即檢保如女所言。無他増減。語其父
母。我欲取之。母對曰。隨意取之。用此死女何
爲。王即内之宮裏。隨時瞻養。日月遂滿。産
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家得道。聰明
博達。精進不久得阿羅漢道。還度父母。又
譬喩經云。昔有夫妻二人無子。祠祀天神以
求係嗣。神即許之。遂便懷妊。生四種物。一
者栴檀斗盛米。二者甘露瓶。三者寶嚢。四者
七節神杖。其人歎曰。吾求兒子更生餘物。便
到神所重求所願。神即語言。汝欲得子何物
稱益。答曰。子當使令給養吾等。神云。食此米
斗用之無盡。甘露蜜瓶食之無減。而消百
病。珍寶之嚢用之無損。七節神杖以備凶暴。
兒子豈能辦此。其人大喜還家試驗。如言不
虚。遂成大富。不可算計。國王聞之。即遣衆兵
欲往攻奪。其人&T016254;杖飛游撃敵。摧破強衆。皆
悉退散。其人歡喜。無復憂患
雜異部第五
如譬喩經云。昔有大家。收穀千斛埋著地中。
前至春温開窖取種。子不見穀。而有一蟲
大如牛莒。無有手足亦無頭目。如頑鈍肉。主
人大小莫不怪之。出著平地。即問。汝是何等。
終無可道。便以鐵錐刺一處。語曰。欲知我
者持我著大道傍。自當有名我者。於是擧著
道邊。三日之中無能名者。次有數百乘黄
馬車。衣服侍從皆黄。駐車而呼。穀賊汝爲何
在是間。答曰。吾食人穀故持我著此。語極久。
便辭別去。主人問穀賊。向者是誰也。答言。是
金寶之精。居在此西三百餘歩大樹下。有百
石甕滿中金。主人即將數十人往掘。即得甕
金。家室歡喜。輦載將歸。叩頭向穀賊云。今日
得金是大神恩。寧可留神共歸更設供養。穀
賊曰。前食君穀不語姓字者。欲令君得是金
報。今當轉行福於天下。不得復住。言竟忽然
不現
又譬喩經云。王舍城東南隅有一汪水。城内
溝涜汚穢屎尿。盡趣其中臭不可近。有一大
蟲生汪水内。身長數丈無有手足。而婉轉低
昂戲汪水中。觀者數千阿難分衞見而往觀。
蟲即跳踉波浪動涌。具以啓佛。佛與諸比丘
共詣池所。衆人見佛各各念言。今日如來當
爲衆會説蟲本末以釋衆疑。不當快乎。佛言。
昔維衞佛泥洹後。時有塔寺。有五百比丘經
過寺中。寺主見大歡喜請留供養三月。衆皆
受請。寺主盡心供饌無有所遺。後五百商人
入海採寶。還過塔寺。見五百比丘精勤行道。
並各發心當設薄供。五百商人各捨一珠。得
五百摩尼珠以寄寺主。囑寺主言曰。足以吾
珠供僧。比丘言諾。即皆受之。後生不善心圖
欲獨取不爲供衆。衆僧問言。前賈客施珠應
當設供而發遣耶。寺主言。是施我耳。若欲奪
吾糞可施汝。若不時去劓汝手足投於糞坑。
衆愍其癡默然各去。故知惡祝不可不愼
又智度論云。佛在世時。有人遠行獨宿空舍。
夜中有鬼擔一死人來著其前。復有一鬼逐
來瞋罵云。死人我物。汝忽擔來。先鬼言。是
我物。我自持來。後鬼言。是死人實我擔來。二
鬼各捉一足一手爭之。前鬼言。此間有人可
問。後鬼即問。是死人誰擔來。是人思惟。此二
鬼力大。若實不實倶不免死。便語言。前鬼
擔來者是。後鬼大瞋。捉其人手拔出著地。
前鬼愍之。急取死人一臂附之即著。如是兩
臂兩脚頭脇擧身皆易。於是二鬼共食所易
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身眼見
二鬼食盡。今我此身悉是他肉。我今定有身
耶。爲無身耶。行到佛塔。問諸比丘。廣説上
事。諸比丘言。從本已來常自無我。但以四
大和合故計爲我身。如汝本身與本無異。諸
比丘度之爲道得阿羅漢果
又善信經云。有神藥樹。名曰摩羅陀祇。主厭
天下萬毒。不得妄行有大神蛇。身長一百二
十尺。蛇行索食。有黒頭蟲。身長五丈。蟲行
道中與蛇相逢。適欲擧頭前齧大蟲。蛇聞
藥香屈頭欲走。蛇身羅藥樹身即中斷。分作
兩段。頭半生得走。尾便臭爛。諸毒聞此蛇臭。
衆惡毒氣皆悉消滅
又智度論云。明月摩尼珠多在龍腦中。有福
衆生自然得之。亦名如意珠。常出一切寶物
衣服飮食。隨意皆得。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
不能燒。或是帝釋所執金剛與修羅鬪時。碎
落閻浮提。變成此珠。又言。過去久遠佛舍利
法既滅盡。變成此珠以爲利益
又華嚴經云。大海中有四寶珠。一切衆寶皆
從之生。若無此四珠一切寶物漸就滅盡。諸
小龍神不能得見。唯娑伽羅龍王。密置深寶
藏中。此深寶藏有四種名。一名衆寶積聚二
名無盡寶藏。三名遠熾然。四名一切莊嚴聚。
又大海之中有四熾然光明大寶。一名日藏
光明大寶。二名離潤光明大寶。三名火珠光
明大寶。四名究竟無餘光明大寶。若大海中
無此四寶。四天下金剛圍山乃至非想非非
想處皆悉漂沒。日藏光明能變海水爲酪。離
潤光明能變海酪爲蘇。火珠光明能然海
*蘇。究竟無餘光明能然海*蘇永盡無餘
頌曰
    至聖冥運 罔慮罔識 神功掩暉
    賢愚難測 善惡共居 昇沈同色
    對事思悟 知之神匿 處染不涅
    遺塵攸息 匪伊玄覽 孰扇其極
    省己愚墯 高慕齊徳 萬代揚名
    千齡福力
感應縁略引
十八驗
晋沙門釋曇邃 晋沙門釋法相 晋沙門釋
仕行 晋沙門釋耆域 晋沙門釋佛調 晋
沙門釋&T015228;陀 晋居士抵世常 宋參軍程
徳度 齊沙門釋弘明 齊沙門釋法獻 隋
沙門釋普安 隋沙門釋法安 隋沙門釋
慧偘 唐沙門釋轉明 唐沙門釋賈逸 唐
沙門釋法順 唐兗州鄒縣人張忘字 諸傳
雜明神異記
晋河陰白馬寺有釋曇邃。未詳何許人。少出
家止河陰白馬寺。蔬食布衣誦正法華經。常
一日一遍。又精達經旨。亦爲人解説。甞於
夜中忽聞扣戸。云欲請法師九旬説法。邃不
許。固請乃赴之。而猶是眠中。比覺己身在白
馬塢神祠中。并一弟子。自爾日日密往。餘無
知者。後寺僧經祠前過見有兩高座。邃在北
弟子在南。如有講説聲。又聞有奇香之氣。於
是道俗共傳。咸云。神異。至夏竟神施以白馬
一疋白羊五頭絹九十匹。呪願畢於是各絶。
邃終不知所在
晋越城寺有釋法相。姓梁。不測何人。常山
居精苦。誦經十餘萬言。鳥獸集其左右。皆馴
若家禽。太山祠有大石函貯財寶。相時山行
宿于廟側。忽見一人玄衣武冠。令相開函。言
絶不見。其石函蓋重過千鈞。相試提之飄然
而起。於是取其財以施貧民。至晋元興末
卒。春秋八十矣右二驗出
梁高僧傳
仕行沙門者頴川人也。姓朱氏。氣志方遠
識宇沈正。循心直詣榮辱不能動焉。時經
典未備唯有小品。而章句闕略義致弗顯。魏
甘露五年。發迹雍州西至于闐。尋求經藏踰
歴諸國。西域僧徒多小乘學。聞仕行求方等
諸經。咸駭怪不與曰。邊人不識正法將多惑
亂。仕行曰。經云。千載後將末法當東流。若
疑非佛説。請以至誠驗之。乃焚柴灌油煙焔
方盛。仕行捧經洟流稽顙誓曰。若果出金口
應宣布漢地諸佛菩薩宜爲證明。於是投經
火中騰燎移景。既而一積煨燼。文字無毀皮
牒若故。擧國欣敬因留供養。遣弟子法饒齎
梵本。還至陳留。浚儀倉垣諸寺出之。凡
九十篇二十萬言河南居士竺叔蘭。練解方
俗深善法味。親共傳譯。今放光首品是也。仕
行八十乃亡。依闍維之。火滅經日屍形猶全。
國人驚異皆曰。若眞得道法當毀壞。應聲碎
散。乃斂骨起塔。慧志道人先師相傳。釋公
亦具載其
晋沙門耆域者。天竺人也。自西域浮海而來。
將遊關雒達舊襄陽。欲寄載船北渡。船人見
*梵沙門衣服弊陋輕而不載。比船達北岸。耆
域亦上。擧船皆驚。域前行兩虎迎之弭耳
掉尾。域手摩其頭虎便入草。於是南北岸奔
往請問。域曰。無所應答。及去有數百人追之。
見域徐行而衆走猶不及。惠帝末域至*雒陽。
*雒陽道士悉往禮焉。域不爲起。譯語譏其
服章曰。汝曹分流佛法不以眞誠。但爲浮華
求供養耳。見*雒陽宮曰。忉利天宮彷彿似
此。當以道力成就。而生死力爲之。不亦勤苦
乎。沙門支法淵竺法興。並年少後至。域爲
起立。法淵作禮訖。域以手摩其頭曰。好菩薩
羊中來。見法興入門域大欣笑。往迎作禮。捉
法興手擧著頭上曰。好菩薩從天人中來。尚
方中有一人。廢病數年垂死。域往視之。謂曰。
何以墮落生此憂苦。下病人於地臥單席上。
以應器置腹上。紵布覆之。*梵唄三偈訖爲
*梵呪可數千語。尋有臭氣滿屋。病人曰。活
矣。域令人擧布。見應器中如汚泥苦。病人
差。長沙太守滕永文先頗精進。時在*雒
陽兩脚風攣經年。域爲呪。應時得申。數日起
行。雨水寺中有思惟樹先枯死。域向之呪。
旬日樹還生茂。時寺中有竺法行善談論。時
以比樂令。見域稽首曰。已見得道證願當禀
法。域曰。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度世去。
法行曰。得道者當授所未聞。斯言八歳沙彌
亦以之誦。非所望於得道者。域笑曰。如子之
言。八歳而致誦。百歳不能行。人皆知敬得道
者。不知行之即自得。以我觀之易耳。妙當
在君豈慍未聞。京師貴賤贈遺衣物以數千
萬億悉受之。臨去封而留之。唯作幡八百
枚。以駱駝負之。先遣隨估客西歸天竺。又持
法興一納袈裟隨身。謂法興曰。此地方大爲
造新之罪。可哀如何。域發。送者數千人。於
*雒陽寺中中食訖。取道人有期日發長安
來。見域在長安寺中。又域所遣估客及駱駝
奴達燉煌河上。逢估客弟於天竺來云。近燉
煌寺中見域。弟子濕登者云。於流沙北逢
域。言語款曲。計其旬日。又域發*雒陽時也。
而其所行蓋已萬里矣
晋沙門佛調。不知何國人。往來常山積年。業
尚純扑不表辭飾。時咸以此重之。常山有奉
法者兄弟二人。居去寺百里。兄嫂病甚篤。
載出寺側以近醫藥。兄既奉調爲師。朝晝常
在寺中諮詢行道。異日調忽往其家。弟具問
嫂所苦。并審兄安否。調曰。病者粗可。卿兄
如常。調去後弟亦策馬繼往。言及調旦來。兄
驚曰。和尚旦初不出寺。汝何容相見。兄弟
爭問調。調笑而不答。咸共異焉。調或獨入深
山一年餘半齎乾飯數斗。還*常有餘。有
常隨調山行。數十里天暮大雪。調入石
穴虎窟中宿。虎還横臥窟前。調語曰。我奪汝
居處有愧如何。虎弭耳下山。隨者駭懼。調自
剋亡期。遠近悉至。乃興訣曰。天地長久尚
有崩壞。豈況人物而欲永存。若能盪除三
垢專心眞淨。形數雖乖而神會必同。衆咸
流。調還房端坐。以衣蒙頭奄然而終。終後數
年。調白衣弟子八人入西山伐材。忽見調在
高巖上。衣服鮮明姿儀暢悦。皆驚喜作禮問。
上尚在此耶。答曰。吾常自在耳。具問知
故消息。良久乃去。八人便捨事還家向同法
者説。衆無以驗之。共發塚開棺不見其屍
晋揵陀勒。不知何國人也。嘗游*雒邑周歴數
年。雖敬其風操而莫能測焉。後語人曰。盤鴟
山中有古塔寺。若能修建其福無量。衆人許
之。與倶入山。既至唯草木深蕪莫知基朕。勒
指示曰。此是寺基也。衆試掘之。果得塔下石
礎。復示講堂僧房井竃。開鑿尋求皆如其言。
於是始疑其異。寺既修復。勒爲僧主。去*雒
百里毎朝至*雒邑赴會聽講竟。輒乞油一鉢
&T016254;之還寺。雖復去來早晩。未曾失中晡之
期。有人日能行數百里者。欲隨而驗之。乃
與倶發。此人馳而不及。勒顧笑曰汝執吾袈
裟可以不倦。既持衣後不及移晷。便已至寺。
其人休息數日乃還。方悟神人。後不知終
晋抵世常。中山人也。家道殷富。大康中禁
晋人作沙門。世常奉法精進。潜於宅中起立
精舍供養沙門。于法蘭亦在焉。僧衆來者無
所辭却。有一比丘。姿形頑陋衣服塵弊。跋
渉塗濘來造世常。常出爲作禮。命奴取水爲
其洗足。比丘曰。世常應自洗我足。常曰。年老
疲瘵。以奴自代。比丘不聽。世常竊罵而去。
比丘便現神足變身八尺。顏容瓌偉飛行而
去。世常撫膺悔歎自僕泥中。時抵家僧尼及
行路者五六十人。倶得望視。見在空中數十
丈上了了分明。奇芬異氣經月不歇。法蘭即
名理法師。見宗者也。有記在後卷。傳蘭以語
於弟子法階。階毎説之。道俗多聞
宋程徳度。武昌人。父道慧廣州刺史。度爲
衞軍臨川王行參軍。時在尋陽。屋有燕窠。夜
見屋裏忽然自明。有一小兒從窠而出。長可
尺餘潔淨分明。至度床前曰。君却後二年當
得長生之道。倏然而滅。徳度甚祕異之。元嘉
十七年隨王鎭廣陵。遇禪師釋道恭。因就學
禪甚有解分。到十九年春。其家武昌空齋
忽有殊香。芬馥達于衢路。闔境往觀。三日
乃歇六出
冥祥記
齊永興柏林寺有釋弘明。本姓羸。會稽山陰
人。少出家貞苦有戒節。止山陰雲門寺。誦法
華習禪定。精勤禮懺六時不輟。毎旦則水
瓶自滿。實感諸天童子以爲給使也。明嘗於
雲門坐禪。虎來入明室内伏于床前。見明端
然不動。久久乃去。又時見一小兒來聽明誦
經明曰。汝是何人。答曰。昔是此寺沙彌。盜帳
下食今墮圊中。聞上人道業故來聽經。願助
方便使免斯累也。明即説法勸化。領解方隱。
後於永興石姥巖入定。又有山精來惱明。明
捉得以腰繩繋之。鬼遜謝求脱云。不敢復來。
乃解放。於是絶迹。以齊永明四年卒於柏林
寺。春秋八十有四
齊南海荊山有釋法獻。是廣州人。始居
寺。寺歳久彫衰。獻率化有縁更加治葺。改
曰延祥。後入藏薇山創寺。寺成後有兩童子
携手來歌云
    藏薇有道徳 歡樂方未央
言終忽然不見。擧寺驚嗟咸歎神異。獻後入
禪忽見一人來云。磬繩斷。何不早治。獻驚
起往視垂將委地。申其手接得無折損。後
不知所終
隋終南山楩梓谷釋普安。姓郭氏。癰州北涇
陽人也。儀軌行法。獨處林野。不宿人世。專
崇禪思。至于沒齒栖遲荒險。不避狼虎常讀
華嚴。手不釋卷。遵修苦行亡身爲物。常游山
野用施禽獸。虎豹雖來嗅而不食。常懷耿耿
不副情願。値周廢教*常共碩徳三十餘僧。避
地終南安置幽谷。自身行乞資給豐足。雖被
聞徹皆獲免難。時有藹法師。避難在義谷杜
映世家。掘窯藏之。安被放還。因過禮覲。藹
曰。安公明解佛法頗未寛多。而神志絶倫不
避強禦。蓋難及也。安曰。今蒙脱難乃惟華嚴
經力也。至隋文帝創歴佛教大興。廣募遣
僧依舊安置。時*楩梓一谷三十餘僧。應詔出
家並住官寺。唯安一人習樂山居守素林壑。
時行村聚慧益生靈。終寢煙霞不接浮俗。
末有人於子午虎林兩谷合澗之側。鑿龕結
菴延而住之。初住龕日上有大石正當其上
恐落掘出。逐峻崩下。安自念曰。願移餘處莫
碎龕窟。石遂依言迸避餘所。大衆共怪。安
曰。是華嚴經力也。未足異之。又於龕東石壁
澗左有索陀者。川郷巨害縱横非一。陰
安徳*常恐思誅。與伴三人持弓挾刃攘臂
挽強。將欲放箭。箭不離弦手張不息。怒眼舌
&T066418;立住經宿。聲相通振遠近雲會。郷人稽
首歸誠請救。安曰。素志不知。豈非華嚴力
也。若欲除免但令懺悔。如語教之方蒙解脱。
又龕西魏村張暉者。夙興惡念以盜爲業。夜
往安所私取佛油。甕受五斗背負而出。既至
院門迷昏失路。若有所縛不能得動。眷屬郷
村同來爲謝。安曰。余不知也。蓋華嚴力也。語
令懺悔。扶取油甕。如語得脱。又龕南張卿
者。來盜安錢袖中持去。既達家内寫而不出。
齽無言。卿尋歸懺服過而去。又有程郭
村程暉和者。頗懷信向。*常來安所聽受法
要。因患身死。已經兩宿纒屍於地。伺欲棺
斂。安時先往鄠縣返還在道。行達西南之徳
行寺。東去暉村五里。遙喚程暉和何爲不見
迎耶。連聲不已。田人告曰。和久死矣。無由迎
矣。安曰。斯乃浪語吾不信也。尋至其村厲
聲大喚。和遂動身。傍親乃割所纒繩令斷。安
入其庭。又大喚之。和即忽起匍匐就安。安令
屏除棺器。覆一竹筌以當佛坐。令和繞旋。
尋服如故。更壽二十年。後遇重病來投乞救。
安曰。放爾游蕩非吾知也。便遂命終。時安
風聲搖逸道俗榮荷。其側衆也皆來請謁。興
建福會多有通感。故於昆明池東北白村有
老母。病臥失瘖。百有餘日。指揮男女思見
安形。會其母意請來至宅。病母既見不覺下
迎。言問起居奄同常日。遂失病苦。于時聲名
更振。村聚齊集欲設大齋。大萬村中有田遺
生者。家途壁立而有四女。妻著弊布至膝而
已。四女赤露迥無覆身。大女名華嚴年已二
十。唯有麁布二尺擬充布施。安引村衆次至
其門。愍斯貧苦遂度不入。大女思念。由我
貧煎不及福會。今又不修當來何救。周遍求
間無一物仰面悲號。遂見屋甍。一把亂
穰。用塞明孔。挽取抖擻得穀十粒。揉以
成米。并將前布擬用隨喜。身既無衣。待至夜
暗匍匐而行趣齋供所。以前施物遙擲衆中。
十餘粒米別奉炊飯。因發願曰。女人窮困。
由昔種慳業今得貧報困苦如是。今竭貧行
施用希來報。作此願已以此十粒黄米投飯
甑中。必若至誠貧業盡者。當願所炊之飯變
成黄色。如無所感命也奈何。作此誓已掩涙
而返。於是甑中五石米飯並成黄色。大衆驚
嗟未知所以。周尋縁搆。乃云。是用田遺生
女之願力也。齋會齊率獲粟十斛。尋濟之。
安辦法衣仍度華嚴。送入京寺。爾後聲名重
振。弘悟難述。安居處雖隱毎行慈救。年常二
社血祀者多。周行救贖勸修法義。不殺生
邑其數不少。嘗於龕側村社。縛猪三頭將加
烹宰。安聞往贖。社人恐不得殺増價索錢十
千。安曰。貧道見有三千已加本價十倍可以
相與。衆各不同更相忿競。忽有小兒羊皮裹
腹來至社會。助安贖猪。既見諍競因從乞酒。
行飮行舞焜煌旋轉。合社老少眼並失明。須
臾自隱不知所在。安即引刀自割髀肉曰。此
彼倶肉耳。猪食糞穢爾尚噉之。況人食米理
是貴也。社人聞見一時同放。猪既得脱。繞
安三匝以鼻&T044625;觸。若有愛敬。故使効之。南
西五十里内雞猪絶嗣。乃至于今。其感發慈
善皆此類也。性多誠信樂讀華嚴。一鉢三衣
累紀彌勵。開皇八年頻勅入京爲皇儲門師。
長公主營建靜法。復延住寺。名雖帝宇常寢
巖阿。以大業五年十一月五日。終于靜法禪
院。春秋八十矣
隋東都寶楊道場釋法安。姓彭。安定鶉孤
人。少出家在太白山九隴精舍。慕禪爲業。麁
食弊衣卒于終老。到開皇中來至江都令通
晋王。門人以其形質矬陋言笑輕擧。並不爲
通。日別門首喩遣不去。試僞通之。王聞召
入相見如舊。便住慧日。王所游履必齎隨
從。及駕幸泰山。時遇渇乏。四顧惟巖無由致
水。安以刀刺石引水崩注。用給帝王。時大
嗟之。問何力致爾。答王力使爾。乃從王入
磧。達于泥海中應遭變怪。皆預避之。得無損
敗。後往泰山神通寺。僧來請檀越。安爲達
之。王乃手書寺壁爲弘護也。初與王入谷。安
見一僧著弊衣乘白驢而來。王問何人。安曰。
斯朗公也。即創造神通故來迎引。及至寺中
又見一神。状其偉大。在講堂上手憑鴟吻
下觀人衆。王又問之。答曰。此太白山神從王
者也。爾後諸奇不可廣録。至大業之始帝彌
重之。威攝王公見皆屈膝。常侍三衞奉之
若神。又往名山召諸隱逸郭智辯釋志公
公杯度一時總萃。慧日道場有道藝者二千
餘人。四事供給齎安爲首。又於東都爲立寶
楊道場。唯安一衆居中樹業。至十一年春。四
方多難。無疾而終。春秋九十有八。初將終。
前告帝曰。安亡後百日火起出於宮内。彌須
愼之。及至寒食油沸上焚。夜中門閉。三院宮
人一時火死。帝時不以爲怪。送柩太白資俸
官給。然安徳潜。於内外同諸侶。眠不施枕
頸無委曲。延頸床前口出流涎。毎有升餘。
將呈所表。各獲靈徴
隋蒋州大歸善寺釋慧偘。姓楊。晋陵曲阿
人也。靈通幽顯世莫識之。而翹敬尊像事同
眞佛。毎見立像不敢輒坐。勸人造像唯作坐
者。道行遇厄沒命救之。後往嶺南歸心眞諦。
專釋禪法大有深悟。末住栖霞安志虚靜。往
還自任不拘山世。時往楊都偲法師所。偲
素知道行異禮接之。將還山寺請見神力。偘
云。許復何難。即從窓中出臂。長數十丈。解齊
熙寺佛殿上額將還房中。語偲云。世人無遠
識見多驚異。故吾所不爲耳。以大業元年。終
於蒋州大歸善寺。春秋八十有二。初偘終
日。以三衣襆遙擲堂中。自云。三衣還衆僧。吾
今死去。徒衆好住。便還房内。大衆驚起追
之。乃見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就而撼之
鏘然不散
唐西京化度寺釋轉明。俗姓鹿氏。未詳何許
人。形服僧儀貌質恢偉。容止淡然色無喜
慍。以隋大業八年。無何而來居住*雒邑。告
有賊起及至覆檢。宗緒莫從。帝時惑之。未
能加罪。權令收禁。初不測其然。至來年六月
果逢梟感作逆驅逼凶醜充斥東都。誅戮極
力委其言。下勅放之。而明雖被拘散情
計如常。與諸言議曾無所及。會帝往江都行
達偃師。時獄中死囚數有五十。剋時斬決。明
日吾當放此死厄。即往獄所假爲餉遺。面見
諸囚告曰。明日車駕當從此過。爾等一時大
呼云有賊至。若問所由。云吾所委。當免死
矣。及至期會便如所告。勅乃總放諸囚。然收
明入禁。便大笑而受。都無憂懼。于時四方草
竊人不聊生如明言矣。大業末歳猶被拘縶。
越王踐祚方蒙釋放。雖往還自在。而*常居
乾陽門内別院供擬。恐其潜逸密遣三衞私
防護之。及
皇唐泰建議軍國謀猷。常*預幄籌計利
害。僞鄭世充倍加信奉。守衞嚴設。又兼*常
度。至開明二年。即當
唐武徳三年也。明從*雒宮安然而出。周圍五
重初不見迹。審僞都之將敗故西達京師。太
武皇帝夙奉音問深知神異。特隆禮敬。勅
住化度寺。數引禁中具陳徴應。及後事會咸
同契合。以其年八月。忽然不見。衣資什物儼
在房中。尋下追徴。遍國周訪了無所獲。有所
諮學者。常以平等一法志而奉之。然記
道俗過未苦樂等報皆有靈驗。行至總持顧
僧衆曰。此寺不久當有血流。宜共愼之。恰都
師法該等私度世充兒孫。尋被收録戮之都
市。方悔前失追不可及
唐安州沙門賈逸。不知何人。隋仁壽初。游
于安陸。言戲出沒有逾符讖。形服改變游
不定。或緇或素分身諸縣及至推驗方敬其
徳。行迹不輕爲無識所恥。有方等寺沙門慧
暠學行通博。因行過之。以紙五十張施云。
法師由此得解耳。初不測其所因。後有諍起
暠被引禁。官司責問列辯而答。紙盡事了。如
符本契。徴應所合例皆如此。末至一家云。
承卿有女欲爲婚媾。此家初許。因往市肆倡
令告乞云。某家與我婦須得禮贈。廣索錢米
剋日成婚。數往彼門揚聲陳倡。女家羞恥遂
密殺之。埋屍糞下經停三日。行游市上逢人
説言被殺之事。大業五年天下清晏。逸與諸
群小戲水側。或騎橋檻手把弄之云。抑羊頭
捩羊頭。衆人倚看笑其所作。及至江都楊家
禍亂。咸契前言。不知所終
唐癰州義善寺釋法順。俗姓杜氏。癰州萬年
縣人。禀性柔和志存儉約。京室東阜地號馬
頭。空崖岸重邃堪爲靈窟。有因聖寺僧珍禪
師。本是順受業師。珍草創伊基勸俗修理。
端坐指揮示其儀則。忽感一犬不知何來。白
足身黄自然馴擾。徑入窟内口銜土出。須臾
往返勞而不倦。食則同僧過中不飮。既有斯
異。四遠響歸。乃以聞上。隋高重之。日賜米
三升。因供常限。乃至龕成無爲而死。今所謂
因聖寺是也。順時躬覩其事更倍歸依。力助
締搆勸民設會。供限五日臨時倍來。供主
懼少。順曰。莫遮。通給千人供足猶有餘剩。常
有張河江張弘暢。家畜牛馬。性本弊惡。人
皆患之。賣無取者。順語慈善如有聞從。自
後調善更無觝咬。又毎年夏中引衆驪山栖
靜。地多蟲蟻無因種菜。順恐有損就地指示
令蟲移徙。不久往示恰無蟲矣。又順患腫膿
潰流泆。有敬&T004623;之。或以帛拭尋即除愈。餘
膿發香氣氳難比。拭帛猶在香氣不歇。又有
三原縣人田薩埵者。生來患聾。兼有張蘇等。
亦患瘂。順聞命來與共言議。遂如好人。永
即痊復。又有武功縣僧爲毒龍所魅。衆以投
之。順端拱對坐。毒遂陰託病僧曰。禪師既
來。義無久住。極相勞嬈。尋即釋放。但有障。
癘魔邪所惱者。歸順皆愈。不施呪術。福力
如是。其不測者。謂有陰徳所加故使感靈
偏敬。致言所教多抑浮詞顯直正理。敦實爲
懷。見有樹神廟室多即焚除。汎愛道俗貴賤
皆投。讃毀兩途開匈莫二。似如不知翻作餘
語。因行南野將度黄渠。其水汎漲無人敢度。
岸復峻滑。雖登還墮水。忽斷流如行陸地。及
順上岸水尋還溢。門徒目覩不測其然。所感
幽通事多非一。財帛靡悋通用無主。但服麁
弊卒無兼副。朝野知委聞徹
皇帝。引入内宮崇敬致禮。合宮歸仰請受戒
法。以貞觀十四年都無疾苦。告累門徒。生來
行法令後承用。言訖如常跏趺坐。卒終於南
郊義善寺。春秋八十有四。臨終忽有雙鳥投
房悲哀驚切。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鑿穴
處之。京邑道俗同嗟制服。人馬亘野悲號慟
地。肉色不變經月逾鮮。安坐三周枯骸不散。
自終至今*常有異香流注屍所。往者同聞。學
侶門徒恐有外侵。乃藏龕内不懼外竊。四衆
良辰赴供彌滿右八驗出
唐高僧傳
唐兗州鄒縣人。姓張。忘字曾任縣尉。貞觀十
六年欲詣京赴選。途經太山因而謁廟祈福。
廟中府君及夫人。并諸子等皆現形像。張時
遍禮拜訖至於第四子。傍見其儀容秀美。同
行五人。張獨祝曰。但得四郎交游詩賦擧
酒一生分畢何用仕&T032881;。及行數里忽有數十
騎馬揮鞭而至。從者云是四郎。四郎曰。向
見兄垂殷故來仰謁。因而言曰。承兄欲選。然
今歳不合得官。復恐前途將有災難。不復須
去也。張不從之執別而去。行經一百餘里。張
及同伴夜行被賊劫掠。裝具並盡。張遂祝曰。
四郎豈不相助。有頃四郎車騎畢至。驚嗟良
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賊。顛仆迷惑却來本所。
四郎命人決杖數十。其賊&T038223;膊皆爛已而別
去。四郎指一大樹。兄還之日於此相呼也。是
年張果不得官而歸。至本期處大呼四郎。俄
而即至。乃引張云。相隨過宅。即有飛樓綺
觀架迥陵虚。雉堞參差非常壯麗。侍衞
峙同王者所居。張既入中無何。四郡即云。
須參府君始可安坐。乃引張入。經十餘重門
趍走而進。至大堂下謁拜而見府君。非常偉
絶。張時戰懼不敢仰視。判官判事似用朱
書。字皆大。府君命侍宣曰。汝乃能與我兒
交游。深爲善道。宜停一二日醼聚。隨便好
去。即令引出至一別館。盛設珍羞海陸畢備。
絲竹奏樂歌吹盈耳。即與四郎同室而寢。已
經一宿。張至明旦因而游戲庭序裵回往來。
遂窺一院正見其妻於衆官人前著枷而立。
張還堂中意甚不悦。四郎怪問其故。張具言
之。四郎大驚云。不知嫂來此也。即自往造
諸司法所。其類乃有數十人。見四郎來咸走
下階重足而立。以手招一司法近前。具言
此事。司法報曰。不敢違命。然須白録事知。遂
召録事。録事許諾云。仍須夾此案。於衆案
之中方便同判始可得耳。司法乃斷云。此婦
女勘別案内。嘗有寫經持齋功徳不合即死。
放令歸。張與四郎。洟泣而別立之。仍囑
張云。唯作功徳可以益壽。張乘本馬。其妻從
四郎借馬。與妻同歸。妻雖精魂事同平素。行
欲至家。去舍可百歩許忽不見。張大怖懼走
至家中。即逢男女號哭又知已殯。張即呼兒
女急往發之。開棺見妻忽起即坐。囅然笑曰。
爲憶男女勿怪先行。於是已死經六七日
而蘇也。兗州土人説之云爾驗出
冥報記
述征記曰。桓沖爲江州刺史。遣人周行廬
山冀覩靈異。既陟崇巘。有一湖匝生桑樹。有
群白鵠。湖中有敗艑赤鱗魚。使者渇極欲往
飮水。赤鱗魚張鬐向之。使者不敢飮
神異經曰。北方荒外有湖方千里。平滿無高
下。有魚長七八尺。形状如鱧而目赤晝在湖
中夜化爲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
七煮之即熟。食之可以愈邪病
臨海記曰。郡東北二十五里。任曾逸家有一
石井。自然天成非人功所造。井深四丈。常有
涌泉。大水不溢大旱不竭。夏絶香冷冬至甜
温。長老相傳云。昔有採村人。臨谿洗器。流
失酒杯。後出於井中。地鏡圖曰。夫寶物在
城郭丘牆之中。樹木爲之變。視柯偏有折枯。
是其候也。視折枯所向寶在其方。凡有金寶
常變作積蛇。見此輩便脱隻履。若屣以擲
之。若溺之即得。凡藏寶忘不知處。以大銅
槃盛水著所疑地。行照之見人影者。物在下

地鏡圖曰。視屋上瓦獨無霜其下有寶藏晏
子春秋曰。和氏之璧井里之朴耳。良工修之
則爲存國之寶孔郷子云井里之厥又
云王人琢之爲天下寶
述異記曰。南康雩都縣沿江西出。去縣三里
名夢口。有穴状如石室。舊傳常有神雞。色如
好金出此穴中。奮翼迴翔長鳴響徹。見之輒
飛入穴中。因號此石爲金雞石。昔有人耕此
山側。望見雞出游戲。有一長人操彈彈之。雞
遙見便飛入穴。彈丸正著穴上。丸徑六尺許。
下垂蔽穴。猶有間隙不復容人。又有人乘
從下流還縣。未至此崖數里。有一人通身黄
衣。擔兩籠黄苽求寄載之。黄衣人乞食。
主與之。食訖*船適至崖下。船主乞瓜。此人
不與。仍唾盤上徑上崖。直入石中。*船主初
甚忿之。見其入石始知神異。取向食器視之。
見盤上唾悉是黄金
呉録曰。日南北景縣有火鼠。取毛爲布燒之
而精。名火浣布。晋陽秋曰。有司奏依舊調
白繐。武帝不許
搜神記曰。崑崙之墟有炎火之山。山上有鳥
獸草木。皆生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
此山草木之皮。則獸之毛也。魏文帝以爲火
性酷烈無含養之氣。著之典論刋廟門之外。
是時西域使人獻火浣布袈裟。於是刋滅此

地鏡圖曰。山上有韭下有金
博物志曰。妊娠者不可食薑。令兒盈指。抱
朴子曰。山中樹能語者非樹語也。其精名曰
雲陽。山中夜見火光者。皆古枯木所作勿怪

山中午日稱仙人者老樹也
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海人曰。
衡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
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旁蔭
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爲策。短不可
杖。釣魚爲鮮。不足充脯。玄中記曰。百歳之
樹其汁赤如血。千歳之樹精爲青羊。萬歳之
樹精爲牛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八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感通篇第二十此有
述意部第一
敬尋釋教。肇自漢明終至
皇唐。政流歴代年將六百。輶軒繼接備盡觀
方。千有餘國咸歸風化。莫不梯山貢職望日
來王。而前後傳録差互不同。事迹罕迷稱
謂多惑。雖霑餘潤幽旨未圓。夷夏殊音文義
備。推究聖蹤難以致盡。故此土諸僧各懷
欝怏。時有
大唐沙門玄奘法師。慨大道之不通。愍釋教
之抑泰。故以貞觀三年季春三月。吊影單身
西尋聖迹。從初京邑漸達沙州。獨陟嶮塞。伊
吾高昌備經危難。時値高昌王麹氏。爲給貨
資。傳送突厥葉護衙所。又被將送雪山以北
諸蕃胡國。具觀佛化。又東南出大雪山。昔
人云葱嶺停雪。即是雪山。奘親目覩。過此雪
山即達印度。經由十年。後返從葱嶺南雪
山北。具歴諸國。東歸于闐婁蘭等。凡經一百
五十餘國。備歴艱辛。人里莫比。至貞觀十九
年冬初安達京師
奉詔譯經。兼勅令撰出西域行傳一十二卷。
至今龍朔三年翻譯經論。未似奘師游國博
聞翻經最多。依奘*師行傳。王玄策傳。及西
域道俗。任土所宜非無靈異。勅令文學士等
總集詳撰。勒成六十卷。號爲西國志。圖畫四
十卷合成一百卷。從于闐國至波斯國已來。
大唐總置都督府及州縣折衝府。合三百七
十八所。九所是都督府。八十所是州。一百三
十三所是縣。一百四十七所是折衝府。四洲
所宜人物別異者。並&T077350;配諸篇非此所明。今
之所録者。直取佛法聖迹住持。別成一卷。餘
之不盡者。具存大本。冀後殷鑒知有廣略

聖迹部第二
西域傳云。奘師發迹長安。既漸至高昌得蒙
厚禮。從高昌給乘。傳送至瞿薩旦那國東境。
即漢史所謂于闐國也。彼土自謂于遁國
也。東二百餘里。有媲摩城。中有栴檀立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