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薄草子口決 (No. 2535_ 賴瑜撰 ) in Vol. 79

[First] [Prev+100] [Prev]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形爲老状。示現飢寒
種子不同事此事如例次
第可存也
 儀軌云。若求福
祿位吉祥事者。心中書室利二合字。若求息
災除難殄滅七種災難。所謂日月&MT00336;蝕。五星
違失常度。兵賊競起。水旱不時。風雨失度。
惡臣背逆損害國民。武狼惡獸食噉衆生。
五穀不成。如是災禍急辰官符王難死厄怕
怖等事。欲令消散者。當心中書滿字。若
求降伏怨人。相好惡心者中而晝談字。若
有惡人難降伏。屠兒獵師。外道不信佛法
者。令惡心摧滅或令破壞者。心中應書梵
文瑟置利二合
起首不同事 又云。復説差別事。三時或四
時。無令有退轉。若爲息災故定夜以之初。
若智福智門。後夜而起首降伏。日正午愛敬。
欲眠時鉤召又同前
具書
大聖妙吉祥菩藏祕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
羅次第儀軌法一卷淨智金
剛譯
佛説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眞諦譯
  傳受如先同四日記畢

文殊法
御口云。此法通諸文殊用之。又初心行者
爲滿五十萬反又用此次第。但未受十八
道之人除之
道場觀 金翅鳥王品云○八葉蓮花中央畫
佛作説法相。右以綵畫文殊師利菩薩。作
令常瞻仰佛相。左畫那羅延天。四臂持四
種標幟器杖。那羅延畫金翅鳥王。作遊可
畏恐怖形。近金翅鳥王畫阿盧拏天。於大
聖文殊師利後畫無盡惠菩薩及善財童子
須菩提。合掌而住御口云。金翅鳥王文殊
化身故爲眷屬。無盡惠又智惠義同故歟。須
菩提是解空第一。文殊住八不空理故空義
同故歟。別軌中文殊坐金翅鳥座問。那
羅延天所持四種標示如何。經中阿盧拏天
者何天耶 御自筆四種標示者四臂持物也。形
像可見之
具書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讃佛法身禮不空譯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刹功徳莊嚴經三
同譯
  傳受如先同五日記之了
同七日一覽了 在御判
願以文殊値遇之因必爲智惠開發之縁而

  金剛佛子頼瑜

薄草子口決第十

  諸菩薩上
五祕密 爲滅罪修之
五祕密儀軌云。夫修行菩薩道證成無上菩
提者。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以爲妙道。一切
有情沈沒流轉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
祕密曼荼羅。不受三種祕密加持自有漏三
業身能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私云。五
部五祕密者五部各有五尊。五尊悉如次金
薩欲觸愛慢五祕密也。所謂金薩是大日。欲
是金度。觸是寶度。愛是法度。慢是羯磨度。乃
至金薩即不空成就。欲即業。觸即護。愛即牙。
慢即拳。具如儀軌故云五部五祕密。兩部
諸尊雖心王心數過塵數。五部所攝。五部
即五祕密故。一切諸尊擧入五祕密也。又
合四菩薩爲一種金薩。金薩者是一切衆生
大菩提心體也。此菩提心即以欲觸愛慢妄
體而爲徳。此談甚深故云祕密而已。次三
種祕密加持者三密加持也。廣則刹塵海滴
之三密。中則五部五祕密之三密。略則金剛
薩埵之三密也。凡此五祕密三密是濟度群
生之妙術頓成菩提之祕要也。故云若不入
五祕密不受三密加持能度有情無有是處
取意又御口決云。祕密教之稱偏依此尊
云云誠夫十八會之骨目百千頌之肝心。
祕密教之稱職而依之。故軌云。如來圓證功
徳祕要云云可思之御自筆 先師口決云。
祕密教者眞言總名也。不可必限五祕密。
而金薩置中欲觸等圍繞殊表染淨不二生
死涅槃一體。是名祕密。是義又密教總徳也。
此總徳五尊顯故。今尊名祕密也云云
已上
種子stva@m 御口云。sata金薩名。va@m大日種子
也。所謂薩埵是因位菩提心。大日即果滿成
正覺徳也。而和合成一種子示因果不二染
淨一體之旨也 問。別御次第用hh@u@m字相違
如何 答。准御口意。重h@u@m字示金薩大日
不二義歟。二尊同以h@u@m字爲種子故。依之
祕藏記云。大日經吽字爲金薩種子。金剛頂
經吽字爲大日種子取意 御自筆理趣經
五祕密段種子用hUM+hU事。此經有兩段。初五
尊各別也。是因也。因未冥會。各別位也。故
初段用單hu@m。又各別蓮月也。後五尊果位也。
備萬徳於一體冥會位也。故用重hUM+hU。又
坐同一蓮月也。今別次第種子hUM+hU甚深也。
可思之已上問。理趣經法中以o@mmahasu
kha五字爲五尊種子。其理可然。今以一字
五種子。其義難得。如何 答。理趣經中
五尊各別爲本。今軌五尊一體爲宗歟。依
之彼法蓮月倶五種。今法同一蓮月也。殊
立祕密稱專在於斯意歟。又理趣經説一
尊出生四尊之旨。今同中明四尊歸入一
尊之義歟。例如無量・法花開經合經異
依此義意今經爲勝。准法花故。 一向愚
推。可承御口決五祕密ニモ別次第或説
種子o@mmah@asukha五字三形五鈷也。件或説
勸修寺傳歟。彼傳五字雖各別。本誓是一
成一五古習爲最祕事也。仍今法有以五
字爲種傳也。又非無其理歟。更問已上
私云。兩界開合雖異。互具總別義不遮之。
例如金胎理智雖別互具理智法花收
入出生義誠尤可然。但理趣一經内既有十
八段。始能説段。次十六所説段*也。是因分
也。後第十八一段五祕密即果也。是只一經
内淺深因果等相待也。爾者以一經不可
相待五祕歟。出生因分諸段收入果分五
祕者尤可然歟
三昧耶形 五鈷 私云。五鈷即五智故表
五祕密歟。五智又五部故三形一種五種准
前種子
道場觀 儀軌云。想自身爲金剛薩埵。處
大月輪。坐大蓮花。五佛寶冠容貎&T024767;怡。身
如月色。内外明徹生大悲愍。拔濟無盡無
餘衆生界令得金剛薩埵身。三密齊運量
同虚空乃至則於身前想金剛薩埵智身。
如自身觀。以四智印圍遶。同一月輪同一
蓮花。各住本威儀執持標記。各戴五佛寶
私云。是金剛薩埵大智印觀想也。准此
文作今道場觀歟。四智印者欲觸愛慢四菩
薩歟。依之理趣釋云。此五種三摩地祕密中
最祕密。今説修行曼荼羅像。同一蓮花坐同
一圓光中央畫金剛薩埵菩薩。右邊畫二種
明妃本形。左邊亦畫二種。具如金泥曼荼羅
像東南隅是也御口云。 金泥曼荼羅者薦
福寺金剛智自筆曼荼羅也云云問。五尊印
相持物等依何説耶 答。中尊印相理趣經
同釋并義述等出。四菩薩色形持物等出金
剛薩埵修行成就軌故義述釋金薩云。左
持金剛鈴。右持五鈷金剛略抄修行成就軌
云。金剛箭赤色居於前。而持弓矢。金剛喜
悦白色居右。把三昧耶體。金剛愛諸事並青
色處後。持摩竭幢。金剛欲自在色黄居
左。二拳各當又今軌下文中自顯歟
問。五尊印相持物表相如何 答。其表示是
大菩提心金薩以欲觸愛慢爲眷屬。欲菩
薩持弓箭表凡位大菩提心欲遠射取佛果
菩提妙果。觸菩薩把金薩。既射取大菩提
果故堅把持不失義也。愛菩薩持摩竭魚
幢。大菩提心堅把持故高出三有城廓食噉
菩提功徳之表相也。慢菩薩者設雖有菩提
心。其心早劣未足爲勝。此心高出有勇健
勢故作慢印而押腰也。合此四種功徳成
彼一種金薩。既菩提心高出有勇健勢故。左
手持鈴。是般若妙聲遍入一切衆生心内
令開發故。右手抽擲五鈷杵表衆生本有
五智菩提萠動義也依佛説法衆生菩提心萠動
*也。鈴聲類説法故云也
又鈴眞言吠捨惡句遍入義也。以五智菩
五鈷也令遍入振鈴也衆生心内義也已上
  問。理趣釋與修行軌四菩薩座位四方四
角相違如何 御自筆答。理趣會曼荼羅等諸
尊座位不同。諸師料簡種種也。廣可沙汰
已上問。同一月蓮有何故耶 答。儀軌
云。五身同一大蓮花者爲大悲義。同一月輪
圓光者爲大智義。是故菩薩由大智故不
染生死。 由大悲故不住涅槃御口決又
如此矣
云。蓮月倶一種表各別五尊即是一種大菩
提心歟 疑云。祕密口決後入唐云。月輪者
表大悲故不住涅槃。白蓮者表大智故不
染生死相違如何 答。私云。蓮月各具
二義故。月光明邊表大智照妄闇故。水
珠所成邊表大悲。大悲水潤生草木故。蓮
又有泥中邊表大悲。大悲翅敷生死泥故。
不染淤泥邊表大智。智不染煩惱故。約
能者兼悲大智兼智大悲。悲智互具足
慈惠本無二也。凡厥此五尊建立始終皆表
五智圓滿義。大菩薩心行者以等大智大
悲對於生佛。鉤召引入縛更無上下勝劣
障。有大智故鉤召佛徳入我身。有大悲
故攝入衆生入佛家。有大智故必有大
悲。有大悲故必有大智。智悲雙導甚深甚
深。就後入唐口決月爲大悲。潤草木等義
歟。事近世靜遍僧都道範阿闍梨等立此義
歟。凡靜遍於自相者以故覺洞院傳受爲
宗。實賢僧正以靜遍并蓮道上人傳爲味
立義云云道範又自相教相以靜遍爲肝
要歟。於此蓮月後入唐相違事者。靜遍義
爲髣髴。今所注誰人不庶幾哉。珍重珍重
*已上問。五尊變三十七尊云云爾者如何可
觀念耶 答。別御次第云。五尊正非變三
十七尊。唯内具三十七尊之徳也云云私云。
儀軌云。金剛薩埵住大智印者。從金剛界
至金剛鈴菩薩。以三十七智成自受用他
受用果徳身此中金剛界者指大日歟。
總體故擧通名歟。或字誤歟。更可有二意。
一者以從大日至鈴菩薩三十七智而成
金剛薩埵自他受用果徳身也爲言二者三十
七尊各以三十七智成自他受用果徳身
故。金薩又以三十七智成身也爲言既金薩
一種具三十七徳。五尊豈不然乎。五尊既五
智。五智攝三十七智故。又義云。各具五智。
無際智故五尊各可具五智。若爾何不變
作一門三十七尊耶 *御自筆五尊變三十
七尊事可有四重義也。初重三十七尊住本
形本位歴然矣
第二重攝三十七尊爲理趣會十七
尊。以金薩爲本尊矣
第三重攝十
七尊
爲五祕密五尊。
是五祕密法也
 第四重攝五尊爲愛
染王一尊而已
已上四重
習愛染王法習也。彼法可出之已上問。五
尊五智表相如何 答。儀軌云。欲金剛持金
剛弓箭射阿頼耶識中一切有漏種子成大
圓鏡智。金剛計里計羅抱金剛薩埵者。表
淨第七識妄執第八識爲我癡我見我慢我
愛我成平等性智。金剛薩埵○如上引愛金
剛持摩竭幢。能淨意誠縁慮於染淨有漏
心成妙觀察智。 金剛慢者以二金剛拳置
胯。表淨五識質礙身起大勤勇盡無餘有
情皆頓令成佛能淨五識身成成所作智
私云。藏識中有漏種者蘊阿頼耶中業壽種
子也。即生死相續體。前射取大菩提果者
違今文然弓箭有二能。射拂業壽種而
射取菩提果也。例如唯識論云損本識中
染種勢力益本識中淨種功能云云或又即
事而眞教故有漏種即菩提果也。例如欲觸
等即大菩提心體也。第七識妄執第八等者。
第七識縁第八識見分而計我也。故天親頌
云。依彼轉縁彼第七依彼第八起而還
縁第八見分同觸菩薩從金薩出而把金
薩。第八識金薩菩提心體也。又第六意識
縁三世非三世一切法故。譬摩竭魚呑食
一切鱗族也。五識質礙身者。心身受中身受
在於五識身故云爾歟。慢是六七相應惑
也。五識唯貪瞋癡相應。若爾有何故慢菩薩
配五識耶 *御自筆五尊所持之表示自傳
他傳種種不同也。不遑毛擧。留意可取捨

本尊加持印言 御口決云。印形表示明遍
數三處本尊加持存略等皆如理趣法口決
也 問。第一番印言對理趣經法。印同言異
如何。又此言説處何安耶。又加四攝明意如
何 問。次第所擧眞言用四攝明有何故
耶 答。儀軌云。瑜伽者心不散動。即誦眞
言曰。嚩曰羅二合薩怛縛惡。由誦此眞言
故。金剛薩埵法顯現乃至即誦四字眞言。弱
吽鑁斛由誦此眞言故。金剛薩埵智身
招入令縛令喜 瑜伽者定身交合一體略抄
私云。准此文vajrastva者金剛薩埵也。次四字
明爲令彼金薩冥會行者用之歟。又依此
軌文略取用之歟
次印言 問。軌中大智印用此明。故軌云。次
結前金剛薩埵大智印誦根本眞言曰o@mma
h@asu
kha
相違如何 答。用印言未必如經軌。或
依口傳或任私意樂歟 問。極喜三摩耶
印名大獨鈷印依憑如何 答。金薩軌云。二
手金剛縛。二中入掌交合。二小二大各竪頭
相拄如獨古杵形。是名普賢菩薩三摩耶印
略抄。五祕
密軌又同之
私云。二小二大立合擬獨鈷上下
鈷歟
次五尊羯磨印明 儀軌中雖出此印言未
必云羯磨印明。又前印明上出之印相如次
第。羯磨金
薩印
前印文結前金薩大智印云云指今印
文也。故軌中云四祕羯磨印而不云五尊
耶 答。軌中不云羯磨印。説金界羯磨印
故云爾歟。付中軌中云五尊三摩耶印。羯
磨印何不爾耶。但四祕羯磨印者大智印上
擧之。故云四種。羯磨言非簡大智印也
問。四菩薩印言依何説耶 答。儀軌云。次
應結四祕密羯磨印。即誦金剛歌讃。此讃
四句毎結一印。當誦一句。讃曰○云云
云。讃者次第所擧四菩薩羯磨四明一處
爲讃也。四句者即四種明也。又次下四句
別分爲四明。各印相示之。如今次第
愛金剛言讃時婆縛明時薩縛云云
次五尊三摩耶印明 儀軌云。次結五祕密
三摩耶印○云云私云。五尊印及言全同次
第故不出之。但印言功能次第不出故擧
之。初説金印言功云。由此結此印誦眞
言故。神通壽命威刀相好等同金剛薩埵
次欲功云。 由結此印故能斷微細無明住
地煩惱次觸功云。 由結此印故能拔濟
護持一切受苦衆生界皆獲大安樂三摩地
次愛功云。 由結此印故獲得大悲解脱
愍一切有情。由如一子皆起拔濟安樂之
次慢功云。 由結此印故獲得大精進
波羅蜜。刹那能於無邊世界一切如來處作
廣大供養已上五種印功能也。但愛金剛
印相少異次第歟。軌云。准前印進力互相
屈。忍願進力並合如眼勢。竪戒方相合。檀
惠亦然
正念誦總呪 o@mmah@asukha言也
散念誦 御口云。本尊三種中初呪千反。五
尊各別明羯磨三摩明倶用之。次第如本尊
加持也御自次第并別次第正念誦伴僧
御加持皆總呪云云此等總呪兩呪中vajrasa
tva呪更更不可用之。專mah@asukha呪也。但
散念誦千反呪行者隨意略呪vajra
satva
可宜歟。但
可任意也已上
鉤召 結界 發遣 用總印明歟。散念誦依
出降三世可用彼印明於結界歟。然此尊
通五部故可用總結界歟。故儀軌云。金剛
薩埵五祕密即爲如來部。即金剛部。即是
寶部。即是寶花部即是羯磨部又云。雖通
五部。五部各有五部故。是金剛部中五部故
可用降三世歟。聞御口決可決定
禮佛○已上禮佛
 御口云。不審者第一欲菩薩
梵名iccha。今idy@a不審。又第五慢菩薩梵號
mare者鬘梵名而非慢梵號歟。 故云爾也。
mana
又五相成身觀 金薩儀軌云。次結定印。遍
觀虚空界一切諸佛猶如胡麻 。即誦此密
語曰。唵薩嚩&T013760;誐質多母答波二合娜夜
由結此印誦密語。滅一切障。獲得
安樂悦意。超魔羅境。即同諸佛。得一切世
天供養。即誦通達令密語曰。○言如
金界
 次入
爲種縁生三摩地智。觀一切法如幻如陽
焔如夢如影像如聲響如光影如水月
如變化如虚空。由作是觀也。是心於染
於淨通達無礙猶如虚空。 次應入菩提心
觀誦菩提心密語曰言如
金界
則於身中當胸憶
間觀圓滿月。皎潔清涼無限數。多誦通達
菩提心密語。必得心水澄淨菩提心月影現
於中。次則於此滿月上觀五鈷金剛杵了
了分明。誦密語曰。唵底瑟&MT01819;二合嚩日羅二合
  由作如是觀誦此密語。是心成如金
剛。次觀身如五古金剛杵。誦密語曰。嚩日
二合怛磨二合倶含 次觀遍滿虚空中佛
悉入金剛杵中合爲一體。由作如是瑜伽
觀智并誦密語。修行者三業或先成如金
剛。修行者當觀自身如普賢菩薩。戴五佛
冠。身如水精月色。右手持五鈷金剛杵。左
手持金剛鈴。身處在滿月輪了了分明。即
誦密語曰。唵嚩日羅二合薩怛縛二合三母
私云。已上五相文分明故。爲令初心
行者知五相廢立載之。前三種標結文分
明。次第四相中次觀遍滿至成如金剛是諸
佛引入義。又第四證金剛身釋成也 次修行
者當觀以下第五佛身圓滿也。第三第四明
無鉢娜麽句者。今以杵爲三形故。金
界以蓮爲三形故。有彼句也。但金界有嚩
日羅句者。金剛諸三形通名故。蓮花又有金
剛名故。加總句也。或又以五鈷爲莖蓮花
故加vajra句也。又金界擧五喩。今擧九喩
云九種縁生者。五喩且觀五蘊空。九喩觀
四大五陰空歟。大日經中擧十喩。唯識論
擧八喩也。廣斂觀第三攝故且略彼歟
本書事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
  弘長二年二月六日奉傳受同八日記之了
虚空藏
問。此法爲何事可修之耶 答。儀軌云。我
依金剛頂經説寶部虚空藏法。爲愍念在
家薄福少徳者所求世出世勝願多不遂意。
若依此法修行。業報等障皆悉消除。福徳増
長心神適悦略抄私云。依此文爲福徳可修
之歟。又小野僧正記中爲増益滅罪修之
仁和流爲福徳智慧修之見 御自筆此法爲
福徳智慧音聲可修
一。最勝王經玄樞四引大集經云。從虚空
中能雨無量珍寶。爾時地神乃至阿迦尼吒
天皆歡喜唱音。此大菩薩可名虚空藏。時
佛印可名虚空藏云云經等之中福徳
不及之。但大虚空歳念誦法一稱一念
所得福聚文殊可信之。以前如被引之
一。智慧功能理在絶言也。不及出誠文。凡
今尊有四習。兩界儀軌求聞持軌也。軌大
旨説福求聞持并説福智也。於滅罪者。諸
尊通途功能也。福智是當尊別利生也
一。虚空藏菩薩經寶思
惟譯
云。若欲得智慧。若欲
得衆愛惜。若好歌詠欲得第一音聲。若
欲得王位百官位。若欲得種種資財種種
眷屬○。皆持此呪亦稱念我名云云 此文雖
經殊爲音聲。
誠證出之也
 法輪寺有三局。福徳間智
慧間音聲間云云可思之。雖世俗假言既
顯實徳。可貴之也已上
問。何故名虚空藏耶 答。御口決云。虚空
是不可破壞義。又三輪清淨義也身口意云
三輪也
者能藏所藏能生義也。謂能藏者能含藏萬
徳故。所藏者此萬徳爲煩惱等所覆藏故。
能生者彼萬徳依此尊力能出生故也。
不可破壞能藏所藏等義出大疏十一并教
王經疏第四等也已上私云。凡當尊則一稱一
念所得功徳廣大如虚空。又一稱一念攝無
邊徳似藏。故云虚空藏也。軌云。一稱一念
所得福聚尚猶虚空。何況作意如法修持所
願必獲殊勝成就又此菩薩以無邊功徳
令滿衆生願。如開大庫藏而貧者與珍寶
故云爾也。故虚空藏所問經第四云。虚空藏
菩薩得虚空庫藏充足諸有情。 此藏無窮
盡無邊功徳聚得此清淨藏又同第五云。
此菩薩於當來世必得成就虚空庫藏。 能
隨有情心之所求皆從空中雨如是寶
問。今此虚空藏十六大菩薩中何菩薩耶
答。御口云南方四親近中寶菩薩也。儀軌中
寶部虚空藏菩薩可思之 問。傳受方如
何 答。軌云。行者先應灌頂道場親對師受
得儀軌問。小野僧正仁海記云。受學兩界
大法之人。餘尊法只見儀軌得心修之
高祖大師既得灌頂之後。祖師受學諸經
軌。付法傳并遺告等分明也。兩説相違如何
  答。御口決云。故僧正傳覺洞院説云。或
流灌頂已後師受覽之。或流灌頂已後雖
末傳受。私披閲修之。但不授他當流入壇
已後私披見。又授他無失 問。道場莊嚴方
如何 答。儀軌云。隨所樂處作一方壇作
八曼荼羅。周匝懸幡上安天蓋。於壇西面
安虚空藏菩薩像。持誦者壇東對像念誦。
以種種時花散壇上。燒香燈明飯食菓子
隨力所辨以爲供養
種子 tr@a@h 三形寶珠 問。tr@a@h爲寶珠種子。
意如何 御自筆殊有其習。深祕深祕也
道場觀 問。地上有八功徳水。水中有寶
意如何 答。地者金輪。八功徳水者内
海。寶山者須彌山歟 問。臺上有tr@a@h乃至
左手持如意寶珠爾者依何經軌耶。儀軌
云。想壇中有寶樓閣。内有八葉開敷蓮花。
○本尊并及眷屬皆來集會又請虚空藏
印觀想也
 求聞
持儀軌云。虚空藏身作金色。寶蓮花上半
跏而坐。於寶冠上有左手執白蓮花。花
臺上有如意寶珠。右手復作與諸取意
善無畏不空
兩軌全同
 私云。依聞持軌歟。本儀軌中不
説圖像故。但寶臺有無不祕藏記
云。虚空藏菩薩肉色。左手持開敷蓮花。上
有如意珠玉寶。右手持寶劍高尾曼荼
羅圖像如記。寶珠寶劍皆有火炎。頭上者
著五佛寶冠也。又御口云。守朝已講所持正
本尊像左持寶珠右作與願。是則道慈善議
勤操護命等本尊也。大師又以此尊像修聞
持法歟。謂之悉地成就本尊。又法輪虚空藏
左持如意右取空劍云云妄如遺告抄
本尊加持 根本印言金界金界羯磨會寶菩
薩印也。此印言金界軌并虚空藏軌出之畢。
私云此印形表蓮花上寶珠歟。内縛是蓮
花也。故密嚴院口決云。内縛蓮花印也。肉團
蓮花也云云寶形又寶珠也。一印軌中。白蓮
花上有寶珠云云可思之。復此印言儀軌
中名三摩耶印言。但印文二羽金剛縛
軌中出羯磨印言文云。止羽當心仰掌。智
力捻如寶形。觀羽仰掌向前作施願之勢。
念我身同虚空藏菩薩取意羯磨眞言曰。唵
縛日羅二合囉怛弩二合
鼻聲
又印一印御口云。一印者求聞持儀軌。彼
説一印法故。今印言出彼風空作寶。火
已下握之。或伸之。雖似兩印。終是可印
也。受洒水洒供物等時伸三指也。軌中
説明功云。若能常誦此陀羅尼。從無始來
無間等一切罪障皆消滅。常得一切諸佛菩
薩共所護念 兩種儀軌始
終文言全同
又密嚴上人傳
理性房求聞持第八度悉地成就印有之。更

召請 大鉤召歟 又儀軌云。請虚空藏印。
二羽金剛縛直竪。忍願反戚如寶形。進力
各屈如鉤鉤身招之。迎請眞言曰略抄唵薩
縛怛他誐多毘曬迦嚩日羅二合囉怛曩
二合薩縛跛哩布囉迦弱吽鑁斛

結界 御口云。軍荼利。儀軌云。軍荼利身印。
壇惠内叉。以戒方並押上。以禪智並
押戒方。忍願直竪。頭竪頭拄。進力屈如鉤。
作三鈷形。即隨誦言。左右轉各三匝。成辟
除結界取意眞言曰。曩謨囉怛曩二合怛羅二合
耶娜莫室戰二合拏摩賀縛日羅二合矩嚕
二合馱耶唵戸嚕戸嚕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
滿馱滿馱賀曩賀曩阿密哩帝吽發吒娑縛
賀。私云。以戒方並押交上禪智屈二無
名合背。從二小令縛之間入掌。而以二
大指押彼背。進力屈如鉤者。二風鉤立二
中背而不著歟
讃 御口云。讃四智。若用別讃者南方讃
也。儀軌云。虚空藏菩薩讃曰。嚩日羅二合
怛曩二合嚩日羅二合引羅他二合引縛日羅
二合引迦捨摩賀麽扼二合去引捨蘖婆
嚩日羅二合駄夜
反二
嚩日羅二合蘖婆曩謨窣
堵帝。是即南方讃也。珍重珍重
禮佛 御口云。南無虚空藏菩薩云云
字輪觀 御口云。五大
散念誦 御口云。本尊者寶菩薩言正念誦
明也
軍荼利小呪 唵阿密利帝吽發吒
大呪
發遣用總發遣
印明歟
儀軌云。次結三摩耶印奉送
一切聖衆。奉送眞言曰。唵縛日羅二合囉怛曩
二合御自筆召請發遣結界等總別如例可
任意也云云 巳上
出堂所作 儀軌云。轉法大乘・印佛・印塔・
廣行檀施。常須饒益一切有情
具書事
大虚空藏菩薩念誦法不空譯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同譯
  傳受同前日同九日記了
三月十三日一見了 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十一

  諸菩薩中
普賢 爲滅罪修之。普賢念誦法不空云。歸
命禮普賢。法界眞如體。我今依大教。金剛
頂勝初。略出修行儀乃至求解脱於依
阿闍梨。求受於灌頂。若得許可已。方依本
教修御口決意云。普賢與金薩理智不
同。故普賢釋云法界眞如體。金薩智故。五
祕密儀軌云。金剛薩埵智身若約衆生所
具佛性。則理行二佛性眞如本尊覺體也。故
菩提心論云。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故。華
嚴經云。無一衆生而不具足眞如智慧略抄
云。此中眞如者理佛性普賢也。智慧者行佛
性金薩也。權宗於一切衆生理佛性雖遍在。
行佛性有無不定。今遮彼故云無一衆生
等。又起信論中一切衆生悉有眞如是約
普賢也。釋論中一切衆生皆有本覺是約
金薩也。師資各擧理行互成又五祕密經
云。瑜伽者作此思惟。我應發金剛薩埵大
勇猛心。一切有情具如來藏性。普賢菩薩遍
一切有情故。我令一切衆生證得金剛薩
埵位此文又明二佛性歟。勝初者勝初瑜
伽也。灌頂者受明灌頂歟。或又受傳法灌頂
者。雖不師受依本教得意而修行之歟
  問。普賢字義如何 答。大疏云。普者遍一
切處義。賢者最妙善義云云香象釋云。徳
周法界云普。淨順善稱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