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7

[First] [Prev+100] [Prev]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訶達&T048396;毘目底達&T048396;薩馱奴掲洛訶達&T048396;
吠室洛末拏達&T048396;參漫多奴跛履筏刺咀
那達&T048396;窶拏僧掲洛訶達&T048396;
薩縛迦羅跛
履波刺那達&T048396;
莎訶
如是神呪是諸佛母。能誦持者一切罪滅。常
見諸佛得宿住智。疾證無上正等菩提。爾時
如來復説神呪
納慕薄伽筏帝鉢刺壤波囉弭多臾咀姪
室囉曳室囉曳室囉曳室囉曳細
莎訶
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能受持者業障消除。所
聞正法總持不忘。疾證無上正等菩提。爾時
世尊説是呪已。告金剛手菩薩等言。若諸有
情於毎日旦。至心聽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甚深理趣最勝法門無間斷者。諸惡業障皆
得消滅。諸勝喜樂常現在前。大樂金剛不空
神呪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祕
密最勝成就。不久當得大執金剛及如來性。
若有情類未多佛所植衆善根久發大願。於
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最勝法門。不能
聽聞書寫讀誦供養恭敬思惟修習。要多佛
植衆善根久發大願。乃能於此甚深理趣
最勝法門。下至聽聞一句一字。況能具足讀
誦受持。若諸有情供養恭敬尊重讃歎八十
殑伽沙等倶胝那&T011774;多佛。乃能具足聞此般
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若地方所流行此經。
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應供養如佛制多。有
置此經在身或手。諸天人等皆應禮敬。若有
情類受持此經。多倶胝劫。得宿住智常勤精
進修諸善法。惡魔外道不能稽留。四大天王
及餘天衆。常隨擁衞未曾暫捨。終不横死
遭衰患。諸佛菩薩常共護持。令一切時善増
滅。於諸佛土隨願往生。乃至菩提不墮惡
趣。諸有情類受持此經。定獲無邊勝利功徳。
我今略説如是少分。時薄伽梵説是經已。金
剛手等諸大菩薩及餘天衆。聞佛所説皆大
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八



大般若經第十一會施波羅蜜多
分序
 *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蓋萬徳相照。統之者三身。萬行相資。都之者
六度。若沖虚之六翮。伺塵之六情矣。故毎因
別會。各彰其分焉。至如利物之基。捨著之
漸。詳其要也。無出施乎。但施有淪昇。良資誘
析。所以室羅復集。檀那肇唱。欲令三堅失
守。十度成津。即當躡四誓之修期。排七空之
祕鍵。轢二乘之直上。摧三輪以遐騖。糺以唯
識。何國城之可依。斥以假名。豈頭目之爲我。
推之以隨喜。則不植而自滋矣。絡之以迴
向。則不勸而自覃矣。控之以菩提。則不遷
而自致矣。權之以方便。則不念而自融矣。故
不患物之少也。患夫用心之不弘不患施之
難也。患夫忘取之不易。其有嚴心以爲淨。是
未瑧其嚴矣。趣寂以爲眞。是未會其寂矣。又
況名譽福樂之求。王賊水火之慮。其於致極。
不亦彌遠。然則大覺之士。弘願所歸。其財
施也。畢生品以充足。其法施也。罄含識而
出離。然後忘其所以爲之。失其所以利之。洎
乎無感矣。巍乎有成矣。惟斯文之允被。欣此
念之方恢。雖盧至之不拔。卜商之難假。亦冀
慈音漸染。鄙悋推移。自此而還。孰能無變。其
文句贍溢。誨喩殷明。凡勒成五卷。非重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
十九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一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
給孤獨園。與大苾芻衆千三百人倶。爾時世
尊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
蜜多時。經久如方得圓滿。時舍利子便白佛
言。無上正法佛爲根本。佛爲導首。佛爲所依。
唯願世尊。宣説開示令苾芻衆聞已受持。世
尊爾時再三命勸舍利子言。汝今應爲諸菩
薩摩訶薩。宣説布施波羅蜜多。爾時具壽舍
利子。蒙佛再三慇懃命勸承佛神力。先以布
施波羅蜜多。教誡教授諸菩薩摩訶薩言。若
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縁一切
智智以大悲爲上首。修行布施波羅蜜多。若
菩薩摩訶薩縁一切智智大悲爲上首。修行
布施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則能攝受一
切智智。疾證無上正等菩提。復次諸菩薩摩
訶薩寧以無記心行於布施或不行施。終不
以迴向二乘地心而行布施。何以故。諸菩薩
摩訶薩應怖聲聞獨覺地故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何因何縁諸菩薩
摩訶薩應怖聲聞及獨覺地。舍利子言。勿
菩薩摩訶薩衆謂一切智與二乘等故我令怖。
時滿慈子復問具壽舍利子言。諸菩薩施與
聲聞施有何差別。舍利子言。聲聞行施迴向
涅槃阿羅漢果。菩薩行施迴向菩提一切智
智。是謂差別。又滿慈子。如有二人倶行布施。
一縁王位而求勝果。彼行施時作如是念。願
我由此作大國王。統領八方皆得自在。彼隨
此願後得爲王匡化世間自在安樂。一縁臣
位而求勝果。彼行施時作如是念。願我由此
得作大臣。王所愛念委任驅策。隨王所欲皆
能成辦。彼由此願終不爲王。雖此二人倶行
布施。而隨所願果有勝劣。菩薩聲聞行施亦
爾。謂諸菩薩行布施時。縁一切智智大悲爲
上首。以所修行與有情共迴向無上正等菩
提。由此能得一切智智。若聲聞衆行布施時。
縁聲聞果自求解脱。不求無上正等菩提。菩
薩聲聞雖倶行施。而隨意願果有勝劣一由
施故得一切智智。一由施故得聲聞果。是謂
差別。又滿慈子。譬如有人修行布施求作長
者或作居士。復有一人修行布施。願爲長者
居士僮僕當菩薩聲聞行施勝劣意願亦復
如是
爾時滿慈子讃舍利子言。所説譬喩甚爲希
有。善能開顯二施差別。我亦當説二施譬喩。
謂如有人持百千寳。詣巨富者作如是言。今
以此物奉上仁者。願相攝受作親僮僕。所有
事業我皆能辦。諸聲聞衆行施亦然。願作如
來親近弟子。菩薩不爾是謂差別。又舍利子。
如有女人捨王宮樂。持百千寶竊詣長者或
商主家。而語彼言。今奉此寶願相納受以爲
妻室。畢身承事終不虧違。如是聲聞修行布
施。但欲求作如來弟子。菩薩不然是謂差別。
時舍利子便讃具壽滿慈子言。善能辯説二
施譬喩甚爲希有。謂諸聲聞無巧方便。所行
布施取聲聞果。若諸菩薩有巧方便。所行布
施普爲攝受一切有情得一切智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
提。一切行中應先行施。作如是念。我今所造
此惠施業。施十方界一切有情。令永解脱惡
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已發
無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無上正等菩
提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如是菩薩
思惟外境不離内心。攝諸善根令其漸次皆
得増長。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攝受善根護令
不退。此諸菩薩爾時爾時展轉鄰近一切智
智。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漸得鄰近一切智智。
此諸菩薩爾時爾時善根圓滿。趣向無上正
等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作是思
惟。若諸有情眼所照處。願彼一切皆得如是
我所惠捨飮食等物。若諸有情受我所施飮
食等物。隨己所須少分受用。持餘轉施他諸
有情。彼諸有情少分受用。復持轉施諸餘有
情。如是展轉盡有情界皆同受用我所施物。
我由如是布施因縁。攝受善根量無邊際。復
持如是無量善根。普施十方諸有情類。皆
解脱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
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無上
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是
諸菩薩若時若時。攝受善根展轉増長。此諸
菩薩爾時爾時攝受一切波羅蜜多。是諸菩
薩若時若時攝受一切波羅蜜多。此諸菩薩
爾時爾時展轉鄰近一切智智。當如是諸
菩薩衆方便善巧。雖施少物而獲無量布施
善根。何以故。滿慈子。以布施心境無分限迴
向證得一切智故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生如是
心。我施善根勿招餘果。唯證無上正等菩提。
能盡未來利樂一切。如是迴向無上菩提非
餘果者。乃名布施波羅蜜多。普令一切波羅
蜜多皆得圓滿。若無後心縁一切智迴向無
上正等菩提。雖行布施而非布施波羅蜜多。
亦不能令餘所修習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亦
不能得一切智智。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
雖少布施。若能迴向無上菩提。當彼施其
量深廣。定能證得一切智故。諸菩薩摩訶薩
雖多布施若不迴向無上菩提。當彼施其
量淺狹。不能證得一切智故。又滿慈子。若菩
薩摩訶薩修行布施。不起後心迴向無上正
等菩提。亦不縁於一切智智。是菩薩摩訶薩
雖行布施而非布施波羅蜜多。能招生死非
一切智。若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能起後心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亦復縁於一切智智。是
菩薩摩訶薩所行布施。名爲布施波羅蜜多。
不招生死得一切智
又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雖行布施而不執
著。雖能迴向無上菩提亦不執著。雖能縁於
一切智智亦不執著。是菩薩摩訶薩方便善
巧。修行布施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亦令一切
波羅蜜多究竟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能
盡未來利樂一切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尊者所説如是法
要。爲自辯才爲承佛力。舍利子言。我承佛力
説是法要非自辯才。時舍利子復告具壽滿
慈子言。假使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
有情。爲欲證得阿羅漢果。經如殑伽沙數大
劫。以諸財物或施無量無數異生。或施無量
無數聲聞。或施無量無數獨覺。彼所獲福無
量無數不可思議。有菩薩摩訶薩縁彼布施
作是念言。彼諸有情所獲福聚我皆隨喜。是
菩薩摩訶薩復持如是隨喜倶行諸福業事所
有善根。普施十方諸有情類。願彼一切皆永
解脱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
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無上
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是
菩薩摩訶薩由此隨喜迴向善根。一切智智
速得圓滿。是菩薩摩訶薩所有隨喜迴向善
根。於前有情布施福聚。百倍爲勝千倍爲勝
乃至鄔波尼殺曇倍亦復爲勝。如是菩薩所
有隨喜迴向之心。超勝世間諸有情類所行
施福。是爲菩薩方便善巧雖少用功而福無

又滿慈子。假使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
切有情。住如殑伽沙數大劫。恒以無量無邊
供具奉施諸佛及苾芻僧。彼由此縁獲福無
量。有菩薩摩訶薩縁彼福聚深心隨喜作是
念言。彼十方界諸有情類。能於如是眞淨福
田恭敬供養身心無惓。善哉善哉。我於彼
福深生隨喜。是菩薩摩訶薩因隨喜心所生
福聚。於十方界一切有情。施佛及僧所有功
徳。百倍爲勝千倍爲勝。乃至鄔波尼殺曇倍
亦復爲勝。如是菩薩隨喜之心。超諸世間所
行施福。如四洲界所有珠寶火藥等光雖能
照曜。而彼一切皆爲月輪所發光明之所映
奪。如是十方諸有情類所行施福。雖量無邊
而爲菩薩隨喜之心所引善根之所映奪。如
四洲界所有光明皆爲日光之所映奪。如是
十方諸有情類所行施福。皆爲菩薩隨喜善
根之所映奪
又滿慈子。如多百千迦遮末尼聚在一處。雖
有種種雜色光明若有持一吠琉璃寶置其聚
上。令彼一切雜色光明悉皆隱沒。如是十方
諸有情類。雖住無量殑伽沙劫。恒以種種上
妙樂具。施有情類或施佛僧。而一菩薩於彼
福聚。起隨喜心所獲功徳。勝彼福聚百倍千
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又滿慈子。如多百千
世間凡馬集在一處。輪王馬寶若入其中。令
彼一切威光隱沒。如是十方諸有情類雖住
無量殑伽沙劫修行布施集諸善根。而一菩
薩於彼善根深心隨喜。所獲功徳勝彼善根。
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如是菩薩隨
喜倶心。映奪世間施福業事。是故菩薩欲
證無上正等菩提。於諸有情所作功徳應深
隨喜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持所起隨喜心
倶諸福業事。施十方界一切有情。願彼十方
諸有情類。皆永解脱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
提心者令速發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令永
不退。若於無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圓
滿一切智智。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捨諸善根
施有情類。此諸菩薩爾時爾時屈轉鄰近一
切智智。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於己善根不執
我所。此諸菩薩爾時爾時能以善根迴施有
情。願皆離苦得永安樂。是諸菩薩若時若時
捨己善根施有情類。此諸菩薩爾時爾時雖
不修習菩提資糧。而能鄰近一切智智。是
諸菩薩若時若時於己善根不執我所。施十
方界一切有情。願皆離苦得永安樂。此諸
菩薩爾時爾時善根増進。鄰近無上正等菩
提。能疾證得一切智智。是諸菩薩若時若時
於己善根不執我所。此諸菩薩爾時爾時攝
受無量殊勝善根。何以故。滿慈子。此菩薩心
境無分限。迴向證得一切智故。如是菩薩隨
喜倶心方便善巧。雖持隨喜所引善根迴施
有情。而於善根及有情類都無所執。雖願有
情解脱惡趣及生死苦。而於惡趣及生死苦
都無所執。雖願攝受諸有情類。令發無上正
等覺心。而於發心都無所執。雖願攝受諸有
情類。令於無上正等菩提永不退轉。而於此
位都無所執。雖願攝受諸有情類。令菩薩行
速得圓滿。疾能證得一切智智。而於此位都
無所執。雖願自得一切智智。而於此智亦無
所執。如是菩薩無所執見。當是爲方便善
巧。如是菩薩隨喜迴向倶行之心。皆有方便
善巧力故。能普任持諸餘菩薩摩訶薩衆。令
獲殊勝利益安樂。及自攝受一切智智。疾證
無上正等菩提
又滿慈子。設十方界一切有情。住如殑伽沙
數大劫。恒以種種上妙供具奉施諸佛及苾
芻僧。供養恭敬尊重讃歎修諸福業。有一菩
薩持一鉢飯。施佛及僧其福勝彼。百倍千倍
乃至鄔波尼殺曇倍。所以者何。以此菩薩不
見施者不見受者不見施物。雖觀諸法本性
皆空。而行施時常不遠離迴向發願。謂持施
福與有情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願同證得
一切智智。是故菩薩行布施時。於諸有情所
行施福。百倍爲勝千倍爲勝。乃至鄔波尼殺
曇倍亦復爲勝。由斯定證無上菩提。利益安
樂諸有情類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應起是
心。我今惠捨如是財物。諸所引發殊勝善根。
普施十方諸有情類。在地獄者速出地獄。住
傍生者速脱傍生。居鬼界者速離鬼界。人天
趣中有憂苦者。願彼一切憂苦永息。厭生死
者速出三界。十方無量無邊有情未發無上
菩提心者令速發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令
永不退。若於無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
圓滿一切智智。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捨諸善
根施有情類。此諸菩薩爾時爾時攝受布施
波羅蜜多。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攝受布施波
羅蜜多。此諸菩薩爾時爾時増長一切波羅
蜜多。是諸菩薩若時若時増長一切波羅蜜
多。此諸菩薩爾時爾時攝受無量殊勝善根。
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攝受無量殊勝善根。此
諸菩薩爾時爾時展轉親近一切智智。如是
菩薩方便善巧。雖小用功而獲多福。是故菩
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常應勤修方便善巧。
又滿慈子。是諸菩薩若時若時於己善根不
執我所。此諸菩薩爾時爾時攝受無量無邊
善根。所以者何。此諸菩薩欲令無量無邊有
情。咸疾證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薩能捨一切
於他善根尚能迴捨施餘無量無邊有情。況
自善根而不能捨。尚能惠捨所有善根。況餘
珍財而不能捨。如是菩薩能捨一切色非色
物。能捨一切自他所有殊勝善根。乃至能捨
一切智智。施諸有情令同證得。如是菩薩大
師子吼。我於諸法都無所見。我於一切有色
無色内外諸物亦無所見。雖無所見而皆能
捨。如是菩薩作是念言。我都不見若法若物。
而不能捨施諸有情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
覺時。以所證得一切智智。觀察世間大師子
吼。我於諸法都無所見。我於一切有色無色。
内外諸物亦無所見。雖無所見而皆能捨。謂
不見有若法若物。於諸有情而不能施。如是
菩薩常作是念。我當證得無上覺時。於一切
法都無所見。雖無所見而於諸法。無不現證
無不遍。由諸菩薩能捨一切。是故證得無
上覺時。於一切法能究竟捨。由捨究竟於一
切法。無不現證無不遍。如如於法無所不
捨。如是如是都不見法。如如於法都無所見。
如是如是於一切法。無不現證無不遍。如
是菩薩若内若外皆悉能捨。於内外法悉能
捨故都無所見。由於諸法無所見故。證得無
上正等覺時。於一切法無不現證無不遍
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又滿慈子。諸菩薩衆應如是學清淨布施波
羅蜜多。若諸菩薩能如是學清淨布施波羅
蜜多乃得名爲眞淨菩薩。常不遠離一切智
心。若時菩薩常不遠離一切智心。是時菩薩
一切惡魔尚不得便況餘藥叉畢舍遮等能得
其便。若諸有情能得如是菩薩便者必無是
處。所以者何。若地方所有諸菩薩修行布施
波羅蜜多。作意思惟一切智智時無暫捨。此
地方所人及非人皆不得便。何以故。滿慈子。
若常思惟一切智智。如是作意不可思議。廣
大甚深世間希有。以一切智不可思議廣大
甚深難測量故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能如是學大菩提行。於
諸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一切有情。謂令
世間諸有情類無諸災難斷惡修善。由此因
縁諸菩薩衆在菩薩位。常能利樂一切異生
聲聞獨覺。若諸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亦
於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一切有情。謂説
正法令斷煩惱。由斯無量無邊有情。皆得涅
槃畢竟安樂。是故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普於異生聲聞獨覺。爲最爲勝爲尊爲高。爲
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無等無等等。般涅槃
後亦於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一切有情。
謂於如來窣堵波所供養恭敬尊重讃歎。奉
施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
蓋伎樂燈明。由此因縁彼有情類。種植無量
殊勝善根。或聞如來涅槃法要。精勤修學證
般涅槃。若於如來窣堵波所。下至奉獻一香
一華。世尊記彼皆當離欲多有畢竟得般涅
槃。如是菩薩住菩薩位。於諸有情有大恩徳。
能善養育一切有情。證得無上正等覺時。亦
於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一切有情。般涅
槃後亦於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一切有
情。以諸菩薩常於有情有大恩徳。能善養育
一切有情故。於世間最尊最勝。唯除諸佛無
能及者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徳。是
諸菩薩常於有情作大饒益。譬如眞金常能
饒益一切有情。謂未燒煉或已燒*煉。未作
嚴具已作嚴具。若未轉易或已轉易。常能饒
益一切有情。如是菩薩修菩提行。住菩薩位
能於有情作大饒益。證得無上正等覺時。亦
於有情作大饒益。般涅槃後亦於有情作大
饒益
又滿慈子。如日月輪巡四洲界。與諸有情作
大饒益。謂四洲界一切有情。由日月輪光明
觸作諸事業。又能了若晝若夜半月滿
月時年等異。又諸華果苗稼草木。因日月輪
光明照故生長成熟資養有情。如是菩薩修
菩提行住菩薩位。於諸有情作大饒益。證得
無上正等覺時。亦於有情作大饒益。般涅槃
後亦於有情作大饒益
又滿慈子。諸菩薩衆成就如是廣大功徳。常
與有情作大饒益。譬如商主多有珍財。能令
百千商侶眷屬。皆得充足諸資生具。乃至死
後諸有情類。由彼珍財亦得豐樂。如是菩薩
行菩提行住菩薩位。尚能利樂無量有情況
得菩提。般涅槃後具大勢力。而不能令諸弟
子等利益安樂
又滿慈子。如是菩薩常能利樂一切有情。謂
菩薩位若成正覺若般涅槃。常於有情作大
饒益未曾暫捨。如有善士具善士相能自安
樂。亦能安樂諸餘有情。善攝珍財善能分布
故名善士。如是菩薩善攝種種功徳珍財。在
菩薩位善能利樂無量有情。證得無上正等
覺時亦善利樂無量有情。般涅槃後亦善利
樂無量有情。謂涅槃後功徳勢力亦善利樂
諸弟子等。又滿慈子。如是菩薩若菩薩位若
得菩提。若涅槃後常能利樂一切有情無時
暫捨。如彼善士具善士相。能令自他倶得安
樂。遠離種種不如意事。諸菩薩衆亦復如是。
能令自他常得安樂。遠離種種惡業煩惱。不
墮惡趣生死輪迴。得般涅槃畢竟安樂。或成
正覺饒益一切
又滿慈子。如刹帝利灌頂王種堪紹王位。若
爲太子若作王時。安樂一切沙門梵志及餘
有情。若命終後亦能安樂國土有情令無衰
惱。謂由彼王功徳餘勢。國土豐樂無怨賊等。
如是菩薩行菩提行住菩薩位。已能安樂一
切有情。證得無上正等覺時亦能安樂一切
有情。般涅槃後亦能安樂一切有情。謂涅槃
後無量有情。有窣堵波供養恭敬尊重讃歎
獲無量福。聽聞正法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爲
他演説亦得無邊功徳勝利。諸有情類於佛
世尊般涅槃後。若念如來所有戒蘊定蘊慧
蘊解脱蘊解脱智見蘊。彼有情類由此因縁
不墮惡趣。生天人中恒受快樂。或有證得三
乘涅槃。能令自他畢竟安樂。彼有情類於現
身中。人非人等不能爲害。諸怖畏事不能侵
惱。何以故。滿慈子。念佛功徳能滅世間人非
人等怖畏事故
爾時佛讃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説。若
有情類能念如來所有戒蘊定蘊慧蘊解脱蘊
解脱智見蘊。彼有情類能滅世間人非人等
諸怖畏事。時舍利子便白佛言。希有世尊。如
來成就如是清淨廣大妙法。爾時世尊告舍
利子。應菩薩亦有成就如是清淨廣大妙
法。舍利子言。何謂菩薩所成清淨廣大妙法。
佛言。菩薩所成清淨廣大妙法。謂發無上正
等覺心不復退轉。何以故。舍利子。最極清淨
廣大妙法。謂如來性自然覺性無上正等菩
提之性。若諸菩薩已發無上正等覺心不復
退轉。定當成就如是清淨廣大妙法
時舍利子復告具壽滿慈子言。諸菩薩衆應
起是心。若諸有情來至我所。求索種種資生
之具。我當發起決定施心。不應發起無資具
心。設我現無所索資具。要當方便求覓施與。
終不發起如是之心。我既現無所索資具。不
應方便爲彼求覓。若餘有情自施彼者我當
隨喜。若不欲施我當種種方便勸發。要令求
者所願滿足。如是菩薩或施有情所須資具。
或自供侍師長病者。所作福業皆與有情平
等共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欲盡未來利樂
一切。令脱惡趣或生死苦。令得涅槃或一切
智。若諸有情自行布施修餘福業。菩薩勸彼
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如是菩薩所獲福聚。於
餘有情布施福業。百倍爲勝千倍爲勝。乃至
鄔波尼殺曇倍亦復爲勝。所以者何。菩薩勸
發迴向之心。能令自身及有情類倶證無上
正等菩提
又滿慈子。諸菩薩衆修行布施波羅蜜多。先
應修習方便善巧。隨所修習方便善巧修行
布施。隨所修行布施福業。迴向無上正等菩
提願諸有情皆同證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薩
方便善巧。能令自他倶獲勝利。若諸菩薩修
行布施。不先修習方便善巧。設經殑伽沙數
劫住修行布施。不能發心與有情共迴向菩
提。不能攝受所修布施波羅蜜多。不能證得
本所希求一切智智
又滿慈子。設諸有情持廣大器量。等三千
千世界。至菩薩所語菩薩言。我等今須滿此
器物願疾施與。菩薩於彼不起異心。但起是
心定當施與。謂終不起瞋恨之心。如是有情
輕觸於我。亦復不起不施與心。謂我如何施
彼多物。亦復不起無財寶心。謂我云何能辦
爾許種種財寶。滿彼有情所持量等大千界
器。但作是念。我今爲彼修勝神通種種方便
集諸財寶。必令求者所願滿足。菩薩爾時熾
然精進。作大加行求勝神通。欲集珍財施來
求者。攝受精進波羅蜜多。既得神通多集財
寶。施來求者令滿所願。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如是名爲諸菩薩衆修行布施波羅蜜多。發
廣大心常無厭惓。由斯疾證無上菩提。能盡
未來利樂一切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應愍有情而行布
施。應住慈心與有情樂而行布施。應住悲心
拔有情苦而行布施。應住喜心慶有情類離
苦得樂而行布施。應住捨心於有情類平等
饒益而行布施。如是施已應生是心。我所作
福及所作善。普施十方諸有情類。令永解脱
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已
發無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於無上正等
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圓滿一切智智。是諸菩
薩若時若時。捨福善根施有情類。此諸菩薩
爾時爾時善根増長。是諸菩薩若時若時。以
所修善與有情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願同
證得一切智智。此諸菩薩爾時爾時善根増
益。又滿慈子。譬如眞金若時若時鎔*煉燒打
爾時爾時光色轉盛。若時若時光色轉盛。爾
時爾時展轉調柔堪爲器具。如是菩薩若時
若時。以所作善與有情共迴向無上正等菩
提。願同證得一切智智。爾時爾時善根轉盛。
若時若時善根轉盛。爾時爾時展轉鄰近一
切智智
又滿慈子。如有女人磨瑩鏡面。若時若時加
功磨瑩。爾時爾時鏡轉明淨。若時若時鏡轉
明淨。爾時爾時鏡面無垢衆像皆現。如是菩
薩若時若時。以所作福及所作善。決定迴向
一切智智。爾時爾時能普施與十方世界一
切有情。令永解脱惡趣生死。未發無上菩提
心者令速發心。已發無上菩提心者令永不
退。若於無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圓滿
一切智智。此諸菩薩若時若時。捨己善根施
有情類。爾時爾時善根轉盛。若時若時善根
轉盛。爾時爾時展轉鄰近一切智智。如是菩
薩方便善巧。迴向所求一切智智。令諸功徳
漸漸増長。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能盡未來饒
益一切。又滿慈子。云何菩薩多行布施攝受
少福。云何菩薩少行布施攝受多福。云何菩
薩少行布施攝受少福。云何菩薩多行布施
攝受多福。若諸菩薩雖經殑伽沙數大劫恒
捨無量無數珍財。普施十方諸有情類。而不
迴向無上菩提。願與有情皆同證得一切智
智。如是菩薩多行布施攝受少福。若諸菩薩
雖經少時施有情類少分財物。而能迴向無
上菩提。願與有情皆同證得一切智智。如是
菩薩少行布施攝受多福。若諸菩薩經於少
時。施有情類少分財物。不能迴向無上菩提。
願與有情皆同證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薩少
行布施攝受少福。若諸菩薩經於殑伽沙數
大劫。恒捨無量無數珍財。普施十方諸有情
類。復能迴向無上菩提。願與有情皆同證得
一切智智。如是菩薩多行布施攝受多福。是
故菩薩摩訶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以
善根與有情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願與有
情皆同證得一切智智
若菩薩摩訶薩欲能攝受無量福蘊。與諸有
情作大饒益。疾能證得一切智智。常應不離
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修行布施波羅蜜多。若
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便能攝
受無量福蘊。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與諸有情
作大饒益。何以故。滿慈子。若諸菩薩常不遠
離一切智智相應作竟。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是諸菩薩刹那刹那功徳善根漸漸増長。由
斯疾證無上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是故
菩薩欲與有情常作利益安樂事者。一切行
中常勤修習方便善巧。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願與有情作大饒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九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
八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一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滿慈子。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
提。一切行中最初應學無染布施波羅蜜多。
何以故。滿慈子。若學布施波羅蜜多。無始世
來所習慳垢即便遠離。身心相續漸能親近
一切智智。是故菩薩若時若時一切智智相
應作意相續現前。爾時爾時漸次能近一切
智智。若時若時漸次能近一切智智。爾時爾
時漸遠聲聞及獨覺地。若時若時漸遠聲聞
及獨覺地。爾時爾時漸復鄰近一切智智。又
滿慈子。如天雨時置瓮逈處承水漸滿。如是
滿時由諸雨渧長時連注匪唯初後。如是菩
薩求一切智。非初心起即能證得。亦非後時
坐菩提座最後心起獨能證得。然由初心相
續乃至坐菩提座。最後心起展轉相資。得一
切智求一切智。初中後心無不皆能引一切
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要由諸心展轉相續。
伏斷障法方成辦故。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欲
疾證得無上菩提。不應令心有所間雜。時滿
慈子便問具壽舍利子言。齊何名爲諸菩薩
衆心無間雜。舍利子言。若諸菩薩非理作意
現在前時能正觀察。此能隨順一切智智非
爲違逆。此諸菩薩能如實我今所起非理
作意。於一切智能爲助伴。謂我所起非理作
意。能引有身令於生死相續久住饒益有情。
我若身無非理作意。資引令住即便斷滅。尚
不能令自行圓滿。豈能饒益他諸有情。齊此
名爲諸菩薩衆心無間雜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能觀諸法若順若違。皆
能助引一切智智。此諸菩薩方便善巧觀一
切法。皆能隨順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不爲順
違心所間雜。能於違境心不生瞋。於順境中
心不起愛。若違若順皆能正。爲資助縁引
一切智。如是菩薩於一切時一切境中心無
間雜
又滿慈子。譬如有人爲他囚執將詣殺處。其
人惶怖更無餘想。唯作是念。我今不久定當
爲他之所殺害。諸菩薩衆亦復如是。若常思
惟一切智智。無餘作意於中間起。是諸菩薩
於一切時。不爲餘心之所間雜
又滿慈子。譬如有人多齎珍財入於曠野。其
中多有凶暴劫賊。彼人爾時更無餘想唯作
是念。我於何時。當出如斯險難之處。得至豐
樂安隱國土。諸菩薩衆亦復如是。若常思惟
一切智智。諸餘作意無容得起。是諸菩薩身
意清淨。不爲餘心之所間雜
又滿慈子。譬如有人曾行劫盜王所訪括。其
人惶恐竊入市厘。於雜閙處欲自藏隱。正値
其中搖鈴聲鼓。宣王教令欲相掩捉。彼人爾
時更無與想。唯作是念勿我今時爲他識
而見擒繋。諸菩薩衆亦復如是。欲證無上正
等菩提。若常思惟一切智智。諸餘作意無容
間起。是諸菩薩於修行時。不爲餘心之所間

又滿慈子。譬如金師有持百金來授其手語
言。此物王遣付汝令造種種妙莊嚴具。宜急
用意一月使成。如期不成或復麁惡。當斬汝
首定不相赦。金師聞已身心戰怖。晝夜精勤
竭思營造。未曾暫起諸餘作意。唯作是念。我
當云何如王所期嚴具成辦。其人乃至嚴具
未成。中間雖有飮食等事。而都不作飮食等
想。但於金所心心相續。思搆變易作莊嚴具。
何以故滿慈子彼極愛重自身命故。於是金
師如期成辦妙莊嚴具。持至王所而白王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