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合部金光明經 (No. 0664_ 寶貴合曇無讖譯 ) in Vol. 16

[First] [Prev]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以來度四惡道。生天人中受上妙之樂。八
十四百千反作轉輪王。至于今日得作於佛。
名稱普聞遍滿世界
時會乃見寶王大炎照如來。轉上法輪説
微妙法。從此娑婆去彼東方。過百千恒河沙
數佛土。有世界名寶莊嚴。今猶現在未般涅
槃。説微妙法廣化衆生
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寶王大炎照
如來名號得不退轉。於菩薩地至般涅槃。若
有女人聞是寶王大炎照如來名號。臨命終
時得見世尊來至其所。得見佛已究竟不復
更受女身。善男子。是金光明微妙經典種種
利益。種種増長菩薩善根滅諸業障。善男
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在在處
處爲人講説是金光明微妙經典。在所國土
皆獲四種功徳善根。何等爲四。一者國王
諸疾惱一切災厄。二者壽命長遠有障礙。
三者諸怨敵兵衆勇健能勝者。四者安
隱快樂妙法常興。何以故。如是人王。釋梵四
王夜叉之衆常來守護。善男子。有如是事
不。此諸量釋梵四王及夜叉衆。倶時同聲
答世尊言。如是如是。若在所國土講説此經。
是諸國王。我等四王常來擁護。行住共倶其
王。若有一切災障怨敵。我等四王皆能
却。若有疾惱諸不適意。悉使除愈増長壽
命。於吉祥法於愛敬法。我力能令生歡喜
心。我等亦能使其兵衆皆悉勇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説汝當修行。
何以故。是諸國王如法修行。一切人民隨王
修習。若有人民能如法修行。汝等皆蒙色力
勝利。宮殿光華眷屬強盛。諸釋梵等白佛
言。如是世尊
佛言。於此國土處處講説是金光明微妙經
典。於諸國土大臣宰相蒙四種之恩。一者
相親睦尊重愛念安忍。二者常爲人王心所
敬重。亦爲沙門婆羅門大國小國之所愛
護。三者輕財重法不求勝利。聲名遍布人所
讃仰。四者壽命修長安隱快樂。如是四種恩
徳。若有國土宣説是經。沙門婆羅門等得四
種功徳。何者爲四。一者衣服飮食臥具醫藥。
二者皆得安心坐禪讀誦。三者依於山林得
安樂住。四者依心皆得如意滿足。是名四種
功徳。若有國土講宣是經。一切人民皆得豐
諸疾疫。商估往還多獲寶貨具足四福。
是名種種功徳利益
是時釋梵四王及此會大衆。白佛言。世尊。
如是經典甚深之義。若現在世。如來三十七
助道品等住世未滅。若是經典滅盡之時正
法亦滅
佛言。是故善男子。如是相貌是金光明經。
一句一偈一品一部。一心正聞一心正持。一
心正思惟一心正讀誦。一心爲他廣説長夜
安樂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二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合
*梁三藏眞諦     譯
  陀羅尼最淨地品第六
是時師子相礙光焔菩薩。與量億衆從
座倶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
佛足。以種種華香寶幢幡蓋。以爲供養而作
是言。以幾因縁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
尊。於菩提者。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離菩提者。菩提心亦不可得。
菩提者不可言説。心者亦相。
業非可造作。衆生者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
尊。云何諸法甚深之義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菩提祕密事業造作不可得知。
離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説。
心亦相。衆生亦不可得知。何以故。如意心
亦如是。如心菩提亦如是。如心如菩提。衆生
亦如是。如衆生一切三世法亦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得名。是心通
一切法。是説菩提菩提心。菩提非過去非未
來非現在。心亦如是。衆生亦如是。於如此中
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生故。菩提不可
得菩提名不可得。衆生衆生名不可得。聲聞
聲聞名不可得。縁覺縁覺名不可得。菩薩菩
薩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
行非行名不可得。於一切寂靜法中而得安
住。依一切功徳善根而得發出。是名初發菩
提心。譬如寶須彌山王。是名檀波羅蜜因。
第二發心譬如大地持一一法事故。是名尸
波羅蜜因。譬如師子臆長毫獸王有大神力
獨歩有戰怖。如是第三心。説羼提波
羅蜜因。譬如風輪那羅延力勇壯速疾。如是
第四心不退轉。是名毘梨耶波羅蜜因。譬如
七寶樓觀有四階道清涼之風來吹四門。如
是第五心上種種功徳法藏猶未滿足。是名
禪波羅蜜因。譬如日輪光耀炎盛。如是第六
心能破滅生死大闇故。是名般若波羅蜜因。
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願滿足。如是第
七心。能令得度生死險惡道故。能令得多功
徳寶故。是名方便勝智波羅蜜因。譬如月淨
圓滿。如是第八心。一切境界清淨具足故。是
*名願波羅蜜因。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臣如
意處分。如是第九心。善能莊嚴清淨佛土功
徳普洽廣利一切故。是*名力波羅蜜因。譬如
虚空及轉輪聖王。如是第十心。於一切境界
皆悉通達故。於一切法自在至灌頂位故。是
*名智波羅蜜因。佛言。善男子。如是十種菩
薩摩訶薩菩提心因
佛言。善男子。依五種法成就菩薩摩訶薩檀
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
求欲心。四者攝受一切衆生。五者願求一
切智智。是善男子。依是五法檀波羅蜜能得
成就。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薩摩訶薩成
就尸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三業清淨。二者
不爲一切衆生作煩惱因縁。三者斷諸惡道
開善道門。四者過於聲聞縁覺之地。五者一
切功徳願滿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羅
蜜能得成就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羼
提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伏貪瞋煩惱。二者
不惜身命不生安樂止息之觀。三者思惟往
業。四者爲欲成熟一切衆生功徳善根。發慈
悲心。五者爲得甚深生法忍。善男子。是名
菩薩摩訶薩成就羼提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毘
梨耶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與諸煩惱不得
共住。二者福徳未具不得安樂。三者一切難
行不生厭心。四者爲欲利益一切衆生。成就
大慈悲攝受。五者願求不退轉地。善男子。
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毘梨耶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成就菩薩摩訶薩禪
那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一切善法攝持不
散。二者解脱生死二處不著。三者願得神通。
爲成就衆生善根故。四者發心洗浣法界。爲
清淨心故。五者爲斷衆生一切煩惱根故。善
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禪那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般
若波羅蜜。云何爲五。一者一切諸佛菩薩
慧大智。供養親近心厭足。二者諸佛如來
説甚深法。心常樂聞有厭足。三者眞俗勝
智。四者見思煩惱。如是勝智能分別斷。五者
於世間五明之法皆悉通達。善男子。是*名菩
薩摩訶薩成就般若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又
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
何者爲五。一者於一切衆生意欲煩惱行心
悉通達。二者量對治諸法之門心皆曉了。
三者大慈大悲入出自在。四者於摩訶波羅
蜜多能修行成*熟滿足悉皆願求。五者一切
佛法了達攝受皆悉願求。善男子。是*名菩薩
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願
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於一切法。本來不生
不滅。不有不。心安樂住。二者觀一切諸法
最妙。一切垢清淨心得安住。三者過一切相
心如如。行。不異不動。安心於如。四者
爲利益衆生事。於俗諦中得安心住。五者於
奢摩他毘鉢舍那同時能住。善男子。是名菩
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依此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力
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一切衆生心行險惡
智力能解。二者能令一切衆生入於甚深之
法三者一切衆生往還生死。隨其因縁如是
見知。四者於一切衆生三聚智力能分別知。
五者如理爲種爲熟爲脱。如是説法皆是智
力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力波羅

佛言。善男子。復有五法。菩薩摩訶薩修行成
就智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於一切法分別
善惡具足智能。二者於黒白法遠離攝受具
足智能。三者於生死涅槃不厭不喜具足智
能。四者大福徳行。大智慧行。得度究竟具足
智能。五者一切諸佛不共法等及一切智智。
具足灌頂智能。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
就智波羅蜜。佛言。善男子。何者波羅蜜義。
行道勝利。是波羅蜜義。大甚深智滿足。是波
羅蜜義。行非行法心不執著。是波羅蜜義。生
死過失涅槃功徳正覺正觀。是波羅蜜義。愚
人智人皆悉攝受。是波羅蜜義。能現種種珍
妙法寶。是波羅蜜義。礙解脱智滿足。是
波羅蜜義。法界衆生界生分別知。是波羅蜜
義。檀等及智能令至不退轉地。是波羅蜜義。
能令滿足生法忍。是波羅蜜義。一切衆生
功徳善根能令成熟。是波羅蜜義。於菩提
涼道場。佛慧十力四畏不共法等成就。是
波羅蜜義。生死涅槃皆是妄見能度餘。是
波羅蜜義。濟度一切。是波羅蜜義。一切外人
來相詰難。善能解釋令其降伏。是波羅蜜義。
能轉十二行法輪。是波羅蜜義。所著
見。患累異思惟。是波羅蜜義
善男子。初菩薩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
邊種種寶物等藏皆悉盈滿。菩薩悉

善男子。菩薩二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
地平如掌。數種種妙色。清淨之寶莊
嚴之具。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三地是相前現。自身勇健鎧仗
莊嚴。一切怨賊皆能摧伏。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四地是相前現。四方風輪種種
妙華。悉皆散灑圓滿地上。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五地是相前現。如寶女人一切
莊嚴。其身頂上散多那華。妙寶瓔珞貫飾身
首。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六地是相前現。七寶華池有四
階道。金沙遍滿清淨穢。八功徳水皆悉盈
滿。鬱波羅花。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莊嚴其
池。於華池所自身遊戲。快樂清淨清涼
比。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七地是相前現。左
邊右邊應墮地獄。以菩薩力故還得不墮。
有損傷有痛惱。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八地是相前現。左邊右邊。師子
臆長毫獸王。一切衆獸悉皆怖畏。菩薩悉
見。善男子。菩薩九地是相前現。轉輪聖王
量億衆圍遶供養。頂上白蓋量衆寶之所
莊嚴以覆於上。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十地是相前現。如來之身金色
晃耀。量淨光悉皆圓滿。量億梵王圍遶。
恭敬供養。轉於上微妙法輪。菩薩悉見
善男子。云何初地而名歡喜。得出世心昔所
未得。而今始得大事大用。如意所願悉皆成
就。大歡喜慶樂故。是故初地名爲歡喜地。
一切微細之罪。破戒過失皆清淨故。是故二
地説名垢地
量智慧光明三昧。不可傾動能摧伏。聞
持陀羅尼爲作本故。是故三地説名明地
能燒煩惱以智慧火増長光明。是修行道品
依處所故。是故四地説名焔地。是修行方便
勝智自在難得故。見思煩惱不可伏故。是故
五地説名難勝地。行法相續了了顯現。
多思惟現前故。是故六地説名現前地
相思惟。解脱三昧遠修行故。是
地清淨礙。是故七地説名遠行地
相正思惟修自在。諸煩惱行不能令
動。是故八地説名不動地
説一切種種法。而得自在。患累故。増長智
慧自在礙故。是故九地説名善慧地
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雲。能令遍滿覆一切
故。是故第十名法雲地
初地欲行有相道是明障礙。生死怖畏是
明。依二種麁心是初地障
微細罪過因明。種種業行*相因明。依二
種麁心是二地障
昔所未得勝利得故動涌因*明。不具聞
持陀羅尼因明。依二種麁心是三地障
味禪定樂生愛著心明。微妙淨法愛因
明。依二種麁心是四地障
一意欲入涅槃思惟。一意欲入生死思惟。是
涅槃思惟是生死思惟爲因。生死涅槃
不平等思惟明*爲因。依二種麁心是五地

行法相續了了顯現明爲因。法相數數行
至於心明爲因。依二種麁心是六地障
微細諸相或現不現明一味熟思惟欲斷
未得方便*明依二種麁心是七地障
相法多用功力*明執相自在難可得
度*明依二種麁心是八地障
説法量。名味句量。智慧分別量。未能
攝持*明四礙辯未得自在*明依二種
麁心是九地障
最大神通未得如意*明微妙祕密之藏
行未足*明依二種麁心是十地障
一切境界微細智礙明爲因。未來是礙不
更生未得不更生智明爲因。是如來地
是善男子。於初菩薩地行向檀波羅蜜
於二地行向尸波羅蜜
於三地行向羼提波羅蜜
四地行向毘黎耶波羅蜜
五地行向禪那波羅蜜
六地行向般若波羅蜜
七地行向方便勝智波羅蜜
八地行向願波羅蜜
九地行向力波羅蜜
十地行向智波羅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初發心名妙寶起三摩
提攝受得生
第二發心可愛住三摩提攝受得生
第三發心難動三摩提攝受得生
第四發心不退轉三昧攝受得生
第五發心寶華三昧攝受得生
第六發心日圓光焔三昧攝受得生
第七發心一切願如意成就三昧攝受得

第八發心現在佛現前證住三昧攝受得生
第九發心智藏三昧攝受得生
第十發心首楞嚴摩伽三昧攝受得生
善男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發心。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初地依功徳力名陀羅
尼得生
爾時世尊而説呪曰
怛姪他天可切後九篇初他
字悉同此音其一
富樓尼念履切後九篇
音尼字悉同此
音其
那羅弟呉音呼
弟其三
頭吼頭吼頭吼
移我
跋修
履愈
烏婆娑底知履切
其六
移我
跋旃杜魯
呉音
呼弟
愈多底呉音呼
底其八
多跋鐸洛衫霜艦切
其九
但地圖賣
波履訶嵐里含切
其十
苟留良吼切
其十一
鎖訶虎可切後九篇末
訶字悉同此音其
十二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一恒河沙數諸佛爲
救護。初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脱一
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人等災横
諸惱。解脱五障不忘念初地
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二地善安樂住
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欝坐殊果
良紙切
其二
脂履脂履
欝竪
留我切
其四
竪羅留我
泥感切
其五
禪斗禪斗欝坐殊果
良紙切
其六
吼柳吼柳
鎖訶虎可切
其八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二恒河沙數諸佛爲
救護。二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脱一
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災横諸惱。解脱五障不忘念二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地難勝大力名
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但杝圖買

方限
圖買

柯羅
知爾切
其四
高懶急囀音呼
此兩字
知爾切
其五
枳由離良紙切
其六
知履
良紙切
其七
鎖訶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三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三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脱一切怖
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
怨賊災横諸有惱害。解脱五障不忘念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四地大利益難壞
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尸履尸履
陀彌尼陀彌尼
陀履
陀履尼
尸履尸履尼
防履
申我
留我
呉音呼
洒其六
波豕那
盤陀訶虎可

呉音呼
底其八
鎖訶虎可切
其九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四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四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
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災横及諸毒害。解脱五障不忘念四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五地種種功徳莊
嚴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訶里訶里尼
遮履遮履尼
柯羅
摩尼
僧柯羅留我
摩尼
三婆訶沙尼
常琰
婆訶尼
呉音
呼悉
耽婆訶尼
謨訶尼
琰部吼陛呉音呼
陛其十
鎖訶虎可切
其十一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五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五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
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災横諸有惱害。解脱五障不忘念五地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於此六地圓智等名
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毘頭離良紙
毘頭離同上音
其二
摩履尼
柯履柯履
蜉必
頭誘訶底呉音呼
底其五
良吼
留留三字同
上其六
周柳周柳
杜魯婆杜魯婆

捨捨兩字同
上音
章我切
其九
婆栗沙使下切
其十
相脱

音呼此
兩字
私底知履切
其十一
薩婆薩捶南寧甘切
其十二
悉遲直梨
香家
其十

多羅波杝其十
鎖訶虎可切
其十五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六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六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
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災横諸有惱害。解脱五障不忘念六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七地法勝行名陀
羅尼得生
怛姪他
闍訶闍訶漏良後切
其二
闍訶闍訶闍訶漏
同前音
其三
鞞柳枳鞞柳枳
阿蜜多羅留我
伽訶尼

婆力灑尼
鞞柳恥枳
婆柳婆底
鞞提喜
訶履

防隣
陀鞞履尼
蜜栗怛底知履

蒲呼箒酉蒲呼箒酉其十
鎖訶虎可切
其十三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七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七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一切怖畏。
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
賊毒害災横。解脱五障不忘念七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八地盡藏名陀
羅尼得生
怛姪他
矢履急囀音呼
此兩字
矢履
尸履小緩音呼此
兩字其三

底寐同上

柯履柯履
訶履訶履
醯柳醯柳
周柳周柳
盤陀訶寐死切
其九
鎖訶
其十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八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八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
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毒害災横。解脱五障不忘念八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九地量門名陀
羅尼得生
怛姪他
訶履旃地履枳
倶嵐婆羅留我

呼弟他弟
切其三
斗羅同前

拔吒拔吒死
矢履矢履

柯尸履
柯比尸履
相脱
活私底知履切
其九
婆薩埵南寧甘切
其十
鎖訶虎可切
其十一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九恒河沙諸佛爲救
護。九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
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
毒害災横。解脱五障不忘念九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十地破壞堅固金
剛山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
悉提呉音
呼提
呉音呼弟訶弟切後三
醯字悉同此音其二
修悉提
同前
訶弟切
其三
姥者禰呉音呼弟年弟切後三
禰字悉同此音其四
姥差

毘目底呉音呼底後四底
字悉同此音其六
阿摩詈呉音呼弟留
弟切後五詈
字悉同此
音其七
毘摩詈
涅摩詈
望恒
伽詈
喜懶
如也
奇達
留達切急囀此
音呼此兩字
呉音
呼陛
訶弟切
其十一
刺那竭奇達
刺陛呉音
呼陛
其十
婆曼多跋渇喜達
呉音
呼弟
其十
薩婆頼他聽我
娑陀呵虎可
其十
那死其十
摩訶摩那死其十
頞部吼底其十
頞哲
部吼底其十
婆羅弟同前音
其十九
毘羅是其二
頞周底

阿美里底其二
十二
阿羅是其二
十三
毘羅是其二
十四
婆藍
訶米呉音呼弟
切其二十五
婆藍摩須詈其二
十六
富樓禰其二
十七
富棲那摩怒羅體呉音呼體
其二十八
鎖訶其二
十九
善男子。是陀羅尼灌頂吉祥句。名過十恒
沙諸佛爲救護。十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
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
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横。解脱五障不忘念
十地
是時師子相礙光炎菩薩。即從坐起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即以偈
頌而讃嘆佛
    敬禮譬喩 説深相義
    衆生失於見 世尊能濟度
    世尊佛眼故 見一法相
    上尊法眼 見不思議義
    不能生一法 亦不滅一法
    爲平等見故 尊至上處
    不損生死故 願尊證涅槃
    過二法見故 是故證寂靜
    世尊智一味 淨品不淨品
    不分別界故 獲上清淨
    世尊邊身 不説一言字
    一切弟子衆 飽滿法雨故
    衆生相思惟 一切種皆
    困苦諸衆生 世尊普救濟
    苦樂常常 有我我等
    如是衆多義 世尊慧
    世間不一異 譬如空谷響
    不度亦不滅 唯佛能了知
    法界分別 是故異乘
    爲度衆生故 分別説三乘
是時大自在梵王。於大會中從坐而起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
言。世尊。希有難量。是金光明經微妙之義究
竟滿足。皆能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恩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説。善男子。
若得聽聞是金光明經一切菩薩不退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是不退地菩
薩成熟善根。是第一印是金光明微妙經典
衆經之王故。得聽聞受持讀誦。何以故。善男
子。若一切衆生未種善根。未成熟善根。未親
近諸佛。不得聽聞是金光明經善男子。是金
光明經以聽聞受持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
切罪障悉能除滅得極清淨。常得見佛不離
世尊。常聞妙法常聽正法。生不退地。師子勝
人而得親近不相遠離。減海印出
妙功徳陀羅尼。減衆生意行言語通
達陀羅尼。減日圓垢相光陀羅尼。
減滿月相光陀羅尼。減能伏
一切惑事功徳流陀羅尼。減破壞堅
固金剛山陀羅尼減説不可説義因縁
藏陀羅尼。減眞實語言法則音聲通
達陀羅尼。減虚空垢心行印陀羅
尼。邊佛身能顯現陀羅尼。善男
子。如是諸陀羅尼等得成就故。菩薩摩訶薩
於十方一切佛土。諸化佛身上種種正
法。於法如如不動不去不來。善能成熟一切
衆生善根。亦不見一切衆生可成熟者。説種
種諸法於諸言辭不動不去不住不來。能現
生滅向生滅。説諸行法所去來。一切法
異故。説是金光明經已。三萬億菩薩摩訶
薩得生法忍。量諸菩薩不退菩提心。
邊比丘得法眼淨。量衆生發菩薩心。
是時世尊而説偈言
    逆生死流道 甚深微難見
    貪欲覆衆生 愚冥暗不見
是時大會之衆。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若有處處
講宣此金光明經。是會大衆皆悉往彼爲作
聽衆。是説法師種種利益。安樂障身心泰
然。我等皆當盡心供養。令諸聽衆安隱快樂。
是所國土諸怨賊恐怖之難。飢饉畏。
非人畏。人民興盛。是説法處一切諸天人非
人等及諸衆生。不得從上而過汚漫説法之
處。何以故。説法之處即是其塔。善男子善女
人。應當以諸香華繒綵幡蓋。供養是説法處。
我等爲作救護利益。消除一切障礙。隨其所
須如意供給悉令具足。佛言。善男子如是。汝
等應當精勤修行如此經典。則法久住於世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生死怖畏明故。是初地障。礙微細罪過
  因明。種種業行相因明故是二地障。
業所未得勝利得故動涌因明故。不具
聞持陀羅尼因明。是二明説三地障。
味禪定樂生愛著心明作因。是四地障。
一意欲入涅槃思惟一意欲入生死思惟。
是涅槃思惟是生死思惟明爲因。生死
涅槃不平等思惟明爲因。是第五地障。
行法相續了了顯現明爲因。法相數數
行至於心明爲因。是第六地障。微細諸
相或現不現明爲因。一味熟思惟欲斷
未得方便明爲因。是七地障。於相法
多用功力明爲因。執相自在難可得度
明爲因。依二種麁心。是八地障。説法
量。名味句量智慧分別量。未能攝
明爲因。四礙辯未得自在明爲
因。*依二種麁心。是第九地障。最大神通
未得如意明爲因。微妙祕密之藏修行
未足明爲因。*依二種麁心。是第十地
障。一切境界微細智礙明爲因。未來是
礙不更生未得不更生智明爲因。是如
來地障
哆姪他天可後九
句並同此一
富樓念履切下抳
並同此二
  羅提音弟

吼豆吼豆吼移我
跋修
履瑜烏婆娑底知履
切六

跋旃陀

瑜多底哆跋鐸駱懺&T038766;
切九
檀地途買
波履訶嵐羅含
切十
苟留良吼切
十一

上聲
十二
姪他殊果
音戻

履旨履
欝社去聲
社邏南上聲
禪斗禪斗
坐離同上
吼柳吼柳莎訶
哆姪他並同
前音
六限

羅智知爾
切四
高懶
枳由檀知
*詈
莎訶
哆姪他尸利尸利陀彌抳陀彌抳
履陀履抳尸履尸履抳陛捨申俄
邏婆細
音洒
波豕那盤陀

莎訶
哆姪他里訶*里抳遮履遮履
迦*邏摩抳僧迦邏摩抳三婆訶沙抳
常琰
婆訶&T016074;悉耽婆訶抳謨訶抳
琰部吼陛莎訶
哆姪毘頭詈毘頭詈摩履抳
履柯履浮必
頭誘訶底溜溜溜溜囀音
呼六
周柳周柳杜魯婆杜魯婆申俄
遮遮
章我
切九
栗沙使下
切十
相脱
二合
急呼
祇底知履
切十
薩婆薩埵南
悉遲遐香家


多羅波拖
莎訶





哆姪闍訶闍訶漏良後
切二
闍訶闍訶闍
訶漏同上
鞞柳枳鞞柳枳阿蜜多邏伽訶
多抳婆力灑抳鞞柳恥枳婆柳波底
鞞提喜枳頻陀鞞履抳蜜栗呾底枳
蒲呼箒酉蒲呼箒酉
莎訶
哆姪他死履二合
急呼
死履始履小緩呼

寐底柯履柯履訶履訶履
柳醯柳周柳周柳
訶寐同上
哆姪他履旃徒可
履枳倶嵐婆
邏梯他弟
切三
斗邏死拔吒拔吒死死履死履
柯死履柯補
修履相脱

薩婆薩埵南平聲
莎訶
哆姪他悉提醯訶弟切下
三同二
修悉提醯
者禰年弟
切四
姥差楚解
同上
毘目底阿摩詈
切下
同七
毘摩詈涅摩詈望恒
伽詈喜懶
如也
奇達
留達切二
合急呼

竭刺陛*醯十二娑曼多跋竭提詈
跋*刺他聽我
娑陀虎可

摩那死
訶摩那死
遏部吼底
遏哲部吼底
邏提上聲
十九
毘邏提
遏周底二十
阿美里底
阿*邏是二十
毘*邏是二十
婆覽訶寐忘己
二十
婆覽摩須詈二十
富婁禰二十
富婁那
摩怒邏體二十
莎訶二十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四
  *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合
*北涼天竺三藏曇讖 譯
  讃歎品第七
爾時佛告地神堅牢善女天。過去有王名金
龍尊。常以讃歎讃歎去來現在諸佛
    我今尊重 敬禮讃歎 去來現在
    十方諸佛 諸佛清淨 微妙寂滅
    色中上色 金光照曜 於諸聲中
    佛聲最上 猶如大梵 深遠雷音
    其髮紺黒 光螺焔起 蜂翠孔雀
    色不得喩 其齒鮮白 猶如珂雪
    顯發金顏 分齊分明 其目脩廣
    清淨垢 如青蓮華 映水開敷
    舌相廣長 形色紅暉 光明照耀
    如華初生 眉間毫相 白如珂月
    右旋潤澤 如淨琉璃 眉細脩
    形如月初 其色黒曜 過於蜂王
    鼻高圓直 如鑄金鋌 微妙柔軟
    當于面門 如來勝相 次第最上
    得味眞正 與等者 一一毛孔
    一毛旋生 軟細紺青 猶孔雀項
    即於生時 身放大光 普照十方
    量國土 滅盡三界 一切諸苦
    令諸衆生 悉受快樂 地獄畜生
    及以餓鬼 諸人天等 安隱
    悉滅一切 量惡趣 身色微妙
    如鎔金聚 面貌清淨 如月盛滿
    佛身明曜 如日初出 進止威儀
    猶如師子 脩臂下垂 立過于膝
    猶如風動 娑羅樹枝 圓光一尋
    能照量 猶如聚集 百千日月
    佛身淨妙 諸垢穢 其明普照
    一切佛刹 佛光巍巍 明焔火盛
    悉能隱蔽 量日月 佛日燈炬
    照量界 皆令衆生 尋光見佛
    本所修集 百千行業 聚集功徳
    莊嚴佛身 臂&T038599;纖圓 如象王鼻
    手足淨軟 敬愛厭 去來諸佛
    數如微塵 現在諸佛 亦復如是
    如是如來 我今悉禮 身口清淨
    意亦如是 以好華香 供養奉獻
    百千功徳 讃詠歌歎 設以百舌
    於千劫中 歎佛功徳 不能得盡
    如來所有 現世功徳 種種深固
    微妙第一 設復千舌 欲讃一佛
    尚不能盡 功徳少分 況欲歎美
    諸佛功徳 大地及天 以爲大海
    乃至有頂 滿其中水 尚可以毛
    知其渧數 有能知 佛一功徳
    我今已禮 讃歎諸佛 身口意業
    悉皆清淨 一切所修 量善業
    與諸衆生 證上道 如是人王
    讃歎佛已 復作如是 量誓願
    若我來世 邊 阿僧祇劫
    在在生處 常於夢中 見妙金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