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也。若器界得意義ナラ者淺略釋既約器界。爾
者淺深兩釋器界之上淺略深祕可得
意。故非佛身可取義也
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此宮。不獨在三
界之表也 已下對深祕義遮常途説。意大
日如來自在加持神心應現之處悉自在天王
宮故。周遍法界之處也。非三界之表所立自
在天王宮也云釋意也。今此深祕義ヲハ。可准
知佛地論如實義也。佛地論第一云。如是
淨土爲與三界同一處爲各別乎。有義ニハ
各別。有處説在淨居天上。有處説在西方
等故。有義同處。淨土周圓無有邊際遍法
界故。如實義者。實ニハ受用土周遍法界。無處
不有。不可説言離三界處。亦不可説
&MT01302;三界所。若隨菩薩所宜現者或在色界
淨居天上。或西方等。處所不定△付之有
應言事。古徳了簡應有二義。一附應義。二
相應義。謂理智相應義也。今取後義也云云
但以附應義得&MT01302;意強無相違歟。文顯相
見。能能可有了簡 如當段解釋者。
付法身土名自在天王宮。淺略義邊第四禪
頂淨居天也。深祕義約自在加持神心附應。
然自宗經軌中多或説第四禪。或説色究竟
天。此等實非色頂中第四禪可得意歟如
何。答。法身土事理事。古徳交合之。他
慈覺安然等所解。 自性受用土無色相
方所得意歟。慈覺金剛頂經疏云。阿迦尼咜
天者不是世間所説三有色界頂天。是則大
毘盧遮那心中本有大菩提心光明心殿。阿
迦尼咤天此云色究竟。心是諸法究竟所歸
此意。攝色歸心。無相一心理云色究
竟天被釋見。是尚符順顯家所談宗義覺。
今自宗意。即事而眞故。非離色相之外立
法身土。當段深祕釋此意也△付之如當段
深祕者。三界六道悉法處也。爾別説第四
禪色究竟天事不審也。但周遍法界土故何
法身土ナル事勿論也。然從法門標幟。或云
第四禪。或説須彌盧頂。或指他化自在天。
或云波羅奈國宮中等。付中指第四禪色
究竟天事。彼天色相殊妙故寄之顯法身
之色相也。或又第四禪是不壞天故法身常
恒之義寄彼天顯之也。或又他受用身於
色界頂成佛説法。寄彼他受用爲顯内證
自性受用境界云爾。非如他門宗義盡色
相無相之處法身土得意也 十界自性等
事可有沙汰
大日經疏第一本卷之五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六上半
六日

一切持金剛者 上來住處成就釋畢。以下
付衆成就總句一段可有了簡。此一
文。初牒&MT06279;經文作屬當。後如來在此宮
作釋也。此中。初總釋。後梵云。伐折羅
陀羅下別釋。於中初釋金剛集會。後然以
自在神力下明加持應現相。委細科棟
可聞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 是牒衆成就
文。當經説會。大悲胎藏法界曼荼羅
會故。可四重法界圓壇ナル。爾ルニルニ衆成就
別説文先説内大二眷屬ヲノミ見。是
略不定故。且&MT06279;被説内大二眷屬ヲノミ歟。
又列衆事メト聞者生信タル故先擧菩
薩金剛二類不列雜類身歟。或又除一
切蓋障菩薩等スト機見隨類ヲモ
シタル事在之。付其持金剛名字通内大二眷
古來尋也△一義云。持金剛名字
可通内大二眷屬。其故總別諸相可一具ナル
ルニ別説被連内大二眷屬。上總句
不可限内眷屬覺タリ。隨次明妙眷屬解釋
所限見。但別説内眷屬ノミ被立金剛
稱事自元金剛名字有通屈兩邊故。彼
約別門。總句文付通門一切被名金剛
也。金剛名字有通*屈事三部五部ニハ
一部名字也。雖然通而言之諸尊皆具
金剛號故廣スルヲ明也。爰以大師十住心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言金剛者五部
諸尊所持法界標幟ナリ。 獨三五鈷輪劍摩尼
蓮華等種種三昧耶身&MT06279;名金剛。金剛表
常恒不動不壞能壞此釋分明也。△一
義云。別説經文。已其金剛名曰虚空無垢
執金剛等是分明金剛名字ヲハ内眷
見。隨而疏家被簡別内大二眷屬時
諸執金剛一向是如來智印。今此菩
薩義兼定慧。又兼タリ慈悲故別受名
菩薩ヲハ名金剛聞。但至一切持
金剛者皆悉集會文總句故可ント通内大二
眷屬云義者。此且擧一示一可得意
歟。總&MT06279;金剛名字雖有通*屈當段經疏
約別門被簡別菩薩金剛見タリ。十住心
解釋金剛部五部可得意。若又因ンテ
金剛名字廣被釋其義歟。其故解釋
&MT06279;五部名金剛。此佛部大日ヲモ可名
金剛。經文説相教主法身スト&MT06279;妙眷屬
説一切持金剛者等。故盡五部攝ストハ主伴
不見。爾者可限内眷屬取義也。此引兩邊雖
古來異義ナリト衆成就總句ナル上通内大二眷
可爲本。若限内眷屬總句者此
大眷屬總句文可有之。已不爾。何限
内眷屬乎。次十住心論御釋云五部諸尊
云金剛部之中五部也穿鑿了簡也。又
因御釋云事顯相不爾。但至云五部故
可通教主大日ニモ大師一處
付胎藏曼荼羅除中台八葉被
別三部見。三部五部開合不同故。除教主
大日於眷屬中五部得意事不可有相
違。次別説經文并疏家解釋自元爲
通別兩義レハ意無相違也 他門相承
以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十字其金剛
名曰虚空無垢執金剛讀之。是爲&MT06279;住處
成就衆成就總別一具列也。但今
文住處眷屬交參スル是文亂脱スル取義。
長宴僧都四十帖見。此義一往似有
其理。隨大師二教論引大日經時。一時
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
金剛者皆悉集會其金剛名曰廣大金剛
法界宮&MT06279;一切持金剛者。引之也。但
自門古徳強不許此義。住處眷族總別
相錯文説之事強不相違。其上自宗深祕
開如來自證功徳爲住處眷屬故。住處
眷屬自元不二體性也。文交參スル事又此
深旨也。但大師御引證玉フ如來信解遊戲
神變乃至菩薩之身爲師子座文故強非如クニハ
他門歟。隨別釋文同疏家釋也
次明妙眷屬也 是屬當五成就之中衆成
也。付之所居ヲハ釋妙住之境。集會ヲハ
名妙眷屬レモ生身住處眷屬共
ナルニ見。誠常途主伴説聽因果各
別也。今法身主伴非如是。開佛徳爲住
處眷屬。菩薩金剛如來悲智徳。十佛刹土
數量約十智力也。是以由此衆徳
皆一相一味&MT06279;到於實際故名集會金剛
頂經ニハ或説自性所成眷屬。或自受用佛從
心流出一切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
經開題ニハ恒沙眷屬鎭居自心之宮等
論此明衆亦是法性身&MT06279;非生死所見
。付之若自性會有因人義ナラハ者是又主伴
因果各別故同常途果主因伴義。爾者如何。
答。自性會因人古來異義故難定。但
云有リト因人義ナラハ者適雖有因人先ツハ
果向因之人爲本故。唯佛與佛義無相違
也。若又雖因人&MT01319;已領解佛境界法門ナル
異顯乘因人ニハ也。爾者對辨&MT06279;顯密分別
麁妙事無相違也
如來在此宮中爲獨處耶。有眷屬乎。故
云此中乃有無邊眷屬常所集會。所謂執
金剛等也 已下作釋也。於中從初至所
謂執金剛等也總釋也。意顯教主大毘盧遮
那心王如來住金剛法界宮時非唯佛一
ノミ居。塵沙心數眷屬圍遶羅列義。經クト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云解釋意也。十住
心論第十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者此明
心數妙眷屬。心王所住之處ニハ必有塵沙
數。心數爲眷屬是脱&MT06279;如來在此宮中
乃至所以然者文移心王所住之處。仍大師
解釋易得意也△如來者指教主自性法
身△在此宮中者法界宮也△爲獨處耶者
ナラ解釋者教主法身自性之一佛ノミトタリ
付之大日經會座有四佛歟尋也△
一義云。今説經之會座ニハリトハ四佛不見。其
教主ヲハ釋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
當段判玉フ爲獨處耶。仍大日一佛タリ。眷屬ヲハ
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見ルル別説
十九執金剛四大菩薩也。此リトハ
佛不見。凡金剛法界宮周遍法界土也。四
又毘盧遮那四智之功徳也。於自性會
可有四佛條勿論也。雖然隨法門標幟
曼荼羅建立不同也。其説經曼荼羅
約五成就分別故。教主ニハ擧大日一佛眷
ニハ明菩薩金剛等不説四佛也。其
心王故。心數眷屬中不擧之。又能説
主可一佛ナル此中ニハ四佛無之。見諸經
相教主有多佛事無之。依此等義門四
ヲハ經疏説相共不出之。仍不可有四佛
云云一義云。説經會座是法界曼荼羅故。
四佛不可闕減。付之四佛得意了簡
不同也△一義云。教主成就薄伽梵
五佛可得意也。五佛心王故對心數眷
教主合説スル也。隨大師指薄伽梵
句。釋玉フ&MT06279;明大祕密究竟心王如來大毘
盧遮那五智四。但至爲獨處耶解釋者
五佛雖不同也獨一法界徳故無相違也。
疏末五佛四菩薩一毘盧遮那。四
智四行一身一行玉フハ意也。金剛頂經
&MT06279;五智大我五佛共心王獨尊タリ
但至薄伽梵四佛意教主シト
佛云難者五佛雖不同ナリト獨一法界也。一
ニモ不可相違也。常途ニモ一乘教主
談三身即一十身具足等。爾者云&MT01302;多佛
不可相違。又以ナハ心王心數自受法樂邊諸
尊皆能説教主也。依之大師或四種法
陳斯道。或判薄伽梵者總擧塵數諸
尊徳號。何況以四佛爲教主事有何ンノ
乎△一義云。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
經文是五佛*大師釋大日寶幢開敷彌
陀天鼓如次配釋シ玉フハ此意也。但付之如來加
持等所住器界故。正非説五佛文云
義有之。雖爾自元於一文或見器界或大
曼荼羅身意兩邊可有之。故大曼荼羅
得意。義リナラハ者此文即可取五佛
文也。一義云。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
四佛并菩薩金剛等可得意。王所主伴
以大日爲心王。以四佛屬心數一
義在之。隨而大師釋スト&MT06279;一切持金剛者
五部諸尊所持法界標幟玉フ。今ニハ
第五正方四葉如來四智ナリ。隅角四葉
如來四行。約此現&MT06279;リテ種善知識各持
金剛慧印。故云遍出諸葉間也此釋
四佛四菩薩共名クト金剛見。以上三義中初
義可爲正△故云此中乃等ニモ付明教
主住處二種成就教主法身住法界宮時
スル歟。又有眷屬歟疑敷處至衆成就
説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故釋故云
此中乃有無邊眷屬等也△此中者法界宮
可得意△無邊眷屬者一切持金剛者也△
所謂執金剛等也付之執金剛者指金剛
手一人。等者指十八金剛并十佛刹微
塵數金剛。不可通大眷屬四大菩薩等ニハ
云云持金剛名字限内眷屬義也。一
義云。執金剛者十九執金剛等者十佛刹微
塵數金剛也。梵本虚空無垢等虚空遊歩等
者擧上首等スル意故是通也△一
義云。執金剛者十九執金剛并十佛刹金剛
也。等者等衆類也△*一義云。執金剛者。總&MT06279;
通内大二眷屬。等者等衆類也。是持金剛
名字通内大二眷屬也△梵云伐折
羅陀羅等以下別釋也。於中初釋金剛集
。後然以自在下明加持應現相。初中初
釋持金剛者。後由此衆徳下釋皆悉集會
梵云伐折羅陀羅。此伐折羅即是金剛杵。陀
羅是執持義。故舊譯云執金剛。今謂持金
剛。兼得深淺二釋。於義爲勝。故隨文便互
爲其辭 是梵漢對明&MT06279;釋其義△梵云伐
折羅陀羅者。是先表梵語也△此伐折羅等
以下&MT06279;擧翻名釋成△此伐折羅則是金
剛杵者。是金剛釋也△陀羅是執持義○
以下釋執持此中初擧新舊二名。後
隨下明隨文便互出義△陀羅是執持
者。是初擧梵語示翻名義△故舊譯云等
已下踏上出譯語。於中初擧舊譯。後今
謂下出新譯△舊譯云執金剛者。是擧舊譯。
是即執持二義中執義釋意也△今
謂持金剛是出新譯中。初正示翻名也
△兼得深淺二釋○互爲其辭顯新
譯勝舊譯。意舊譯執金剛執金剛義故
偏限淺略。新譯持金剛通淺深二義也。其
故持スルハ金剛杵。淺略義。持スルハ如來智印
祕義也。隨而演密抄第二云。疏兼得淺深等
者。淺謂執持。執金剛杵也。深謂住持。住持
金剛印也△於義爲勝者歎新譯持金剛
也。其故新譯持金剛含執持住持二義
故是勝タリ。舊譯執金剛限執持一義義偏闕
故是劣也。凡於テモ執持義強得意時雖可
有淺深義。言不顯了ナラ一往作此勝劣
釋也△故隨文便等者是執持二義一種
梵語上新舊不同故。當經中ニハ隨文便。或云
執金剛。或云持金剛也。若不隨文便者可
云持金剛也。持金剛翻名義勝タル故。此了
故字陀羅是執持以下可得
意也△或一義云。兼得深淺二釋者。持金剛
云深。執金剛爲淺也。執ルト金剛杵持スルト
印淺深不同故。然舊譯顯經中云執金剛。今
新譯大日經中ニハ兼含執持淺深二義故云
於義爲勝。此勝劣對辨餘經今經待
スル也。非望メテ執持二義論淺深。仍先義
同也。故隨文便等者。當經兼含執持二義
故隨文便用執持二義也云云此了簡ナラハ
懸兼得以下可得意也。此了簡相應スル
故字ニハ是大樂院琳俊房義也。
但先義可爲本
若世諦 以下約所表明義。於中初擧常
途所表。後然此宗下約密宗所表作釋也。
是則常淺略深祕兩釋也
若世諦常途所表則云生身佛常有五百執
金剛神翊從侍衞 是常途意也。楞伽經
云。善男子。有諸力士其數五百律律三大部
ニハ戒疏第二云。如五分云五百金剛常隨
侍衞行宗記一上云。五分云諸佛常法有
五百金剛侍衞左右此等意也。付之名
世諦事△*一義云。顯爲俗諦密爲眞諦也
△一義云。常途意不約法門所表。只云有
五百執金剛故。常世間主伴義門故云世
諦。縱雖常途所談約法門標幟説カハ之不
可云世諦トハ也。問。若約表法者。常途意五
執金剛神ヲハ如何可得意乎。答。不見釋
故其義難知。或推量義云。表釋迦五百大
願歟。一一願皆堅固而成就圓滿得佛位
故。是表示スル五百執金剛神也。或云。表五
百塵點歟
然此宗密意。伐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 以
下釋自宗所表中。初明表如來智印。後如
是智印下明數量過刹塵義△伐折羅是如
來金剛智印者。如來智徳堅固不改ナルヲ名金
剛義也
如是智印其數無量。能持此者亦復無邊
是初明數量無邊義。於中。初明智印無
量。能持此者等示能持人無邊。凡佛徳無
ナル顯密共談之。唯識論第十云。如是三
身雖皆具足無邊功徳而各有異。又第十
云。諸根相好一一無邊。無限善根タル引生
故。功徳智慧既非以色法雖不可説形量
大小。而依所證及所依身トニ。亦可説言遍
一切處文。此釋自
受用
今疏末卷第七云。初云一切
智智者即是總&MT06279;擧十方三世如來一切金剛
智印。以此同共加持スレハ則無所不周。又一
切如來本セシ菩薩道時所集無邊福聚
發生無盡大願スレハ薩婆若中究竟&MT06279;圓滿。
是故皆得智凡自宗意。人法一體四曼
不離道理故。有法必有人。依之釋能持此
者亦復無邊也
所以然者 以下徴釋也。於中初所以然者
者徴釋所由。心王所住以下釋無數
心王所住之處必有塵沙心數以爲眷屬
付以下御釋有兩邊了簡△一義云。初
王所住之處等明凡位王所。百法論中
心所出五十一是也。今者下明果位
王所意。因位心王心所至果位時轉成智
徳也。依之如來具足無邊眷屬也。大師梵
網開題。本清則心王體性。塵垢則心數
此意也。付之五十一心所玉フ塵沙
事。一義云。雖五十一心所ナリト對境起スニ
無量故云塵沙也。例如雖五根本煩惱ナリト
再數之成塵沙妄執△或一義云。八識心
王五十一心所百法門安立也。是初地菩
薩所知境界也。地地轉昇スレハ所知之法次第
廣多也。仍實ニハ可有塵沙心數也△或一義
云。心王所住之處等明常途王所。今者心王
毘盧遮那以下明祕密王所取義。上云生
身佛有五百執金剛神。又智論明内大二眷
屬等常途王所也。翻之明此宗深意時云
今者心王毘盧遮那等也
今者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 已下明果
王所中。初擧心王成覺也。付之心王毘
盧遮那者教主法身。是スル四佛四菩薩
事前段タリ△成自然覺者成佛義也。付之
△一義云。成自然覺者指本有本覺法爾
佛也。爲簡始覺修顯義云成自然覺。常
分別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三智時。一
切智始覺。自然智本覺。無礙智始本無二
智也。今成自然覺指本有本覺詞也。隨
大師開題。釋題額成佛義時。成者不壞不
斷不生不滅不始不終之義。此則法爾所成
之成非因縁所生之成此意也△*一義云。
擇取本有本覺成佛。非簡始覺修顯
義。自宗意雖始覺ナリト顯本有故云成自然
覺也。是即爲メニ簡常途正因所生果云成
自然覺也。隨*大師開題。如來正覺圓滿
洞達故曰大覺 此意也。付之。今因果相
&MT06279;所明王所共是可法ナル。然釋心王毘盧
遮那成自然覺故心王名名クト人見。仍異因
王所對辨也。是ルニ意有兩邊了簡。一
義云。因位王所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故。約
法事勿論也。今果位王所可通人法。依之
次下約菩提義佛陀義分別之。是則至テハ
位人法一體故約人ニモ&MT06279;ニモ可分別王所。
依之約人釋心王毘盧遮那也△*一義云。
王所分別因果對辨意。約法可得意
也。然釋心王毘盧遮那事スル心王毘盧遮
可得意也。故心王猶可屬法也
爾時一切心數 以下明心數成智印義。於
中初明智印持者。後約菩提義下明佛陀
菩提兩邊也
爾時一切心數無不即入金剛界中成如
來内證功徳差別智印 此初釋心數成無
智印義。付之金剛界中者則指金剛法
界宮。彼金剛法界宮古佛成菩提處故。心
王心數成覺之處則可金剛法界宮ナル△或
*一義云。可兩部分別金剛界ナル了簡。其
兩部分別因果時。胎藏因金剛界果故。
今明果位王所時擧金剛界也云云但雖
有兩部因果分別義。當段必非其義。仍大
日經説會金剛法界宮ルハ意可然也
如是智印唯佛與佛乃能持之 是明如來
内證智徳故唯佛能持之義。今唯佛與佛者
所言執金剛等也。上釋能持此者亦
復無邊同意也。付之諸執金剛名唯佛與
佛事。開如來果位萬徳爲諸執金剛故也。
當經第二卷云。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與一
切諸佛同共集會。各各宣説一切聲聞
菩薩トノ三昧道第六釋云。三重曼荼羅
示種種類形皆是如來一種法門身。是
故悉名爲佛。此等一切諸佛各於本所流通
法門。自説彼三昧道此解釋分明曼荼羅
諸尊&MT06279;見。或義唯佛大日。與佛
執金剛取。或唯佛理界大日。與佛金剛界
大日了簡。此等違當段文意也。傳教大師
釋云。唯佛者則是究竟妙覺果佛。言與佛者
四十一種又云。唯佛釋迦。與佛等覺
云。唯佛釋迦。與佛十方三世諸佛此等釋
法華唯佛與佛歟
約菩提義即有無量無邊金剛印。約佛陀
義即有無量無邊持金剛者 以下約佛陀
菩提二義釋之。是則人法不同也。佛菩提
事。智論八十五委細釋之。是常途意也。
今自宗四曼不離人法一體分別
人法不同也。人必具法。法必成人。人法法
爾而無有假實不同。付之。當段人法分
事。演密抄意。菩提義金剛印約三昧耶
身得意歟。彼釋第二云。疏約菩提等者
雖法與人能所有異。然恐難解。今以曼荼
羅釋セハ之。曼荼羅者。聖賢集會之處也。謂於
曼荼羅中。若但置印名法曼荼羅。即是約
菩提義即有無量無邊金剛智印故。若於
彼中置一切聖賢。一一聖賢復各持其印
依位而住。即是約スレハ佛陀義有無量無邊
持金剛者ニハaha字等爲法曼荼
羅。以獨三五鈷等爲三昧耶身。今以三昧
耶身云菩提義。故釋難解歟。凡付四曼
分別セハ人法。相好具足大曼荼羅。其餘
三等可法ナル故。此一義無相違也。但今
法分別不爾歟。内證功徳法門名金剛智
印。是即堅固不壞決定不改故名金剛印。
非三昧耶身ニハ也。爾者難及苦勞了簡者

由此衆徳 以下釋經皆悉集會。於中。初ニハ
順明。後若少分下翻顯也
由此衆徳悉皆一相一味到於實際故名集
會 是釋經皆悉集會義。簡常途多人聚
名集會。今經意如來一一功徳至第一
實際妙極之境故集會義釋。付之△
*一義云。今集會先約菩提義釋之也。
衆徳言。上ミノ如來内證功徳義也。意如來自
徳皆窮實際故云集會也△一義云。案
經文鉤鎖説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持
金剛者者是呼人言也。仍約人集會
得意也。一義云。可通人法。上擧佛陀菩
二義。指彼云由此衆徳等。故但經文ニハ
説持金剛者疏家分別人法故。經文
能具人顯所具法也。今案之至マテハ由此衆
徳乃至一切集會也先約法釋之。由此衆
言。内證功徳法門ヘタル故。次然以自在
神力已下從法現人明持金剛者集會

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
也 是翻顯也。付之自性會有未悟實行
因人歟事。一尋也
然以自在神力所加持故 是明加持應現
相。是即從法現人義也。於中初ニハ總表神力
所加。即從&MT06279;示王所所現。付之
分別已釋之故。以今文明スト從法現
人義取義難得意云難雖有之。此難不
爾。上明人法不同計也。正從法現人
無之。爾者不可成難。或又上來明自性會
主伴相。因ミニ今文スト加持世界主伴相云
了簡在之。此時加持世界三身可云加持
尊特身歟。然見ルニ今疏前後。或釋法界宮
尊特身。或判大日如來尊特相海。心王大日
名之。不可云瑞相三身トハ他受用加持身
ニハ明唯佛與佛自證境界。以下釋スト
受用加持身主伴相取義。演密抄第二云。
疏然以自在神力等者。謂如是智徳唯佛與
佛乃能持之。若諸佛但住如是境界
衆生不能以是蒙益。是故然以自在神力
即從心王毘盧遮那現加持尊特身 是明
教主法身。若從法現人義ナラハ者。心王毘盧遮
法。加持尊特身可得意。付之心王
指法事分明也。毘盧遮那者呼人言也。
爾者如何ンカ可得意乎答。此義一旦難得
意。但毘盧遮那者是除闇遍明義也。是呼
智徳言ナル故名ルニ法無相違歟。開題云。四
境智一對。舍那是智菩提是境例如如來
雖呼人言。釋本覺名如始覺名來。或
云如目眞如來無分別智名法
△現加持尊特身者是人也。上來明眷屬中
擧教主事爲顯主伴相依義。又爲明ンカ
總徳爲&T069222;眷屬
爾時無量法門眷屬一一皆現執金剛身
以下明心數現加持身。於中法譬合三説
見△爾時無量法門眷屬者約法門身也△
一一皆現執金剛身者約人也
顯發如來威猛大勢 *一義云以眷屬顯
教主威徳義也。今疏末卷第九云。復次汝之
心王於諸法明道。成佛&MT06279;轉法輪時。已
有無量無邊金剛智印周旋翼輔&MT06279;共護持
之。何況毘盧遮那究竟心王成佛所有
威勢ヲヤ△一義云。從如來一切智智法門
スルヲ執金剛身云顯發也云云
譬如帝釋手執金剛破修羅軍 是譬説
也。此智論如金剛三昧釋也。論四十
譬如釋提桓因執金剛スル阿修羅
今此諸執金剛亦復如是。各從一門持大
空之戰具能壞衆生無相之煩惱。故以相況
也 是合説也△各從一門者。各主一種
門故云爾△持大空之戰具者演密
持業依主兩釋。持業釋大空者自證
也。此自證智遍一切故云大空。此大空智
破無明故云戰具。大空即戰具也。是持業
釋也。此是助語也。依主釋意大空
指内證智。戰具者金剛杵等是三昧耶身也。
從大空智現スル戰具故。云大空之戰具。是依
主釋也。此意以遍一切處義釋大空名。
下十九執金剛釋段大空即是遍一切處也
此意也△學者一義云。大空者。今疏末
卷。空與不空畢竟無相而具一切相。故名
大空三昧此意也。是不動諸法而釋大
。自宗意覺即事而眞能覺智品得意故
是云大空也。斷空有二邊故是譬戰具
也。△能壞衆生無相之煩惱等者。疏異本ニハ
無明之煩惱十卷十四卷義釋ニモ無明
無相者。上釋薄伽梵能破義。世尊亦爾。以
大智明破一切識心無明煩惱。此等本自無
生亦無相貎此意也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六


大日經疏第一本鈔卷第七上半
七日

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高無中邊
諸大妙寶王種種間飾菩薩之身爲師子座
者 衆成就總句釋了簡畢。已下住處成就
別説終至故曰菩薩之身爲師子座也。
付一段文可有了簡。此一段文初牒文。
作釋。作釋初樓閣寶王釋。後師子座
釋。大二段分明也
大衆已集應有説法處。故次明所住樓閣及
師子座也 此承來&MT06279;衆成就義被釋成住
義也。意以能住大衆皆悉集會明所
住處樓閣及獅子座義被釋也
信解者始從眞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
間通名信解地 此釋信解ヲノミ。別&MT06279;不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