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如幻三昧經 (No. 0342_ 竺法護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菩薩曉如是 乃謂爲菩薩
於是文殊師利復白佛言。唯然大聖。所可言
謂初發意者。何謂初發爲菩薩意也。佛語文
殊。假使菩薩普念三界是初發意。所發心者
平等如地。其菩薩者無所起發。亦不想念淨
與不淨。其所知者無卒無暴堅住不動。無在
不在安無能搖。忍於苦樂越世八法無所
破壞悉無所爲。所可發心。適發意已。皆得
啓受一切功勳。亦不自念我有名徳。是謂初
發成菩薩意。文殊師利前白佛言。如我聽省
大聖説義。其有菩薩發婬怒癡乃初發意。時
善住意問文殊師利。起婬怒癡乃應初發成
菩薩者。一切愚戇凡夫之士皆應初發。所以
者何。斯等之類起婬怒癡故不去三毒也。文
殊師利告善住意天子。愚戇凡夫不能堪任
起婬怒癡。所以者何。謂佛世尊縁覺聲聞諸
不退轉菩薩之黨。乃能發是婬怒癡耳。凡夫
不能。善住意天子報文殊曰。今者所説甚
畏。此衆會者心懷疑網。因聞仁者演此義故。
不能曉了其心冥然。文殊師利謂善住意天
子。於意云何。譬如飛鳥飛行虚空。豈畏爲
通過有依礙乎。答曰經過不畏虚空
也。文殊報曰。如是天子。道無所起。有所憎惡
則爲不發。無所憎惡乃爲發意若無所著不
懷憎惡無所依*猗乃謂發耳。所謂爲發
無想念。無所生者是名不發。無自然者乃曰
爲發。無有句迹乃曰爲發。無去來迹乃曰爲
發。空身慧迹無所念迹乃曰爲發。無所受迹
無所逮迹乃曰爲發。無所壞迹無所獲迹是
謂爲發。無文字迹無所慕迹是謂爲發。不
進不殆不雙不隻是謂爲發。不求救護亦無
有歸是謂爲發。是故天子。名於菩薩爲初發
心。其於是法。不念不依不思不想。不知不見
不聞不識。不受不捨不起不滅。是故天子。名
諸菩薩以是因縁。因此法故由斯平等。如是
本際善權方便。發婬怒癡發眼所依。耳鼻口
身意亦復如是。發色所著亦復顯於痛想行
識不當生色報應。諸見無明有愛。當興十二
縁起之法。吾諸所欲依*猗三界。亦當顯發
依吾我貪身計已。六十二見。亦當顯發五
蓋之患。四倒八邪十惡之業令其反原。取要
言之一切淨不淨應不應衆想言辭一切處所
所受依*猗。思想諸念戀慕罣礙所可言
發泥洹想。菩薩大士皆顯發此是故天子當
作斯觀。其於諸法有所依*猗。無所憎愛是
謂爲發。文殊師利説是法語初發意時。此三
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萬二千菩薩得無所從
生法忍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下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爾時世尊讃文殊師利曰。善哉善哉。乃能
講論發意菩薩。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諸佛世
尊。故能暢此無極道慧。時舍利弗前白佛言。
向者文殊頒宣諮嗟。諸初發意菩薩之事。
若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計此二者其意等
乎。佛言。如是舍利弗。誠如所云。錠光佛時授
我要決。當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於當
來世無央數劫得成爲佛。號釋迦文如來至
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
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因彼發心無所違失。
應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是舍利弗。文殊師
利向者所講初發意菩薩。文殊白佛。我身省
察大聖説法義之所歸。一切菩薩其發心者
名初發意。所以者何。唯然世尊。其諸發意皆
無所生。其無所生則是菩薩初發意也。説是
語時。二萬三千人立不退轉地。當成無上正
眞之道。五千比丘得無起餘漏盡意解。六萬
天子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於是耆年大迦葉。前白佛言。文殊師利所爲
甚難甚難。今説經典開化饒益若干衆生。文
殊師利謂大迦葉。我之所作不爲甚難。所以
者何。一切諸法皆無所作。非作非不作。唯大
迦葉。我於諸法無作不作亦無所捨。不度衆
生亦無所縛。所以者何。衆生之黨本無明故。
成爲衆生故非甚難。向者迦葉宣言甚難。吾
身所作無有甚難亦無不難。非如來非縁覺
非聲聞。迦葉。欲知談説甚難。欲宣至誼。凡
夫所作乃爲奇異名之甚難。所以者何。唯然
迦葉。一切諸佛威神之力未曾違廢。亦不可
得聲聞縁覺。諸佛勢力無獲無得。獨凡夫士
乃逮此力。大迦葉曰。於*文殊意所察云何。諸
佛所得無得不得非聲聞非縁覺。文殊師利
報大迦葉。不得我身無人無壽。無形無終含
血有志。不得斷滅有常之計。陰種諸入名色
三界。應與不應想與無*想。興發報應現世
後世。貪婬怒癡悉不得是。迦葉當解。取要言
之。一切諸法無得不得。無所依猗無受無
捨。不放施無所教。亦無近無所授無所解。
是故迦葉。當曉了此諸凡夫士。不聞*誼者
乃有所得。諸佛世尊實無所得。是故所作不
爲甚難。諸佛聲聞悉無造作。凡夫所爲而不
可及。爲何所作。爲斷滅爲計常多所*猗著。
慇懃求願心懷衆念。作與不作或擧或下。分
講説妄想*猗著。愁慼悒悒而念免害。
稽首自歸諸佛世尊。不作不爲亦無所著。愚
唯爲此。是故所作不以爲難。文殊師利前白
佛言。所謂無所生。其*誼云何爲何謂乎。云
何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佛告文殊。計於
諸法無能逮得。所以者何。有所得者則墮顛
倒。無所得者乃逮無所從生法忍。是故無所
得者乃謂爲得。無得無著無依無*猗。心如虚
㸌然無迹。是乃名曰無所從生法忍。一切
諸法無所生者。諸法無主乃曰法忍。於一切
法無所依*猗。無求無望。諸法無進無退無雙
無隻。乃曰法忍。諸法無形離於自然。無壞無
斷無識無塵。無言無辭空無想願。乃曰法
忍。諸法離欲寂然憺怕。法界無本立在本
際。無應不應無想不想。無念無説無惟無思
無作無力。悉以羸劣虚無恍惚。無固無永無
淨不淨。非常苦空無我寂然。猶如幻化夢中
所見影響野馬芭蕉聚沫水中之泡。忍解諸
法爲若茲也。所可忍者亦無所忍。一切諸法
無法非法。無有異法亦無他趣。照曜諸法所
解如是。觀此諸法名本淨。恍惚知之空無。
是謂爲忍。篤無信樂度於氾流。不懷狐疑不
恐不懼。亦無所畏修身正行。永不得身不見
空宅是。文殊師利。菩薩所逮無所從生法忍。
未曾廢捨一切諸想。文殊師利復白佛言。所
謂忍者。無所毀傷乃曰法忍。善住意天子問
文殊師利。何謂毀傷法。文殊答曰。天子。欲知
眼所毀傷可不可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更。意
所思念可不可法。假使天子。若有菩薩。眼見
色者永無想受。不別好醜不懷思想。無應不
應無増無損。曉了本淨而達空慧。不念曉了
不爲衆色之所毀傷。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
而於六情無所毀傷悉無所著。此菩薩者立
於法忍。於諸生法不有*妄想。於無生法亦不
無想。於諸漏法亦不懷想。於無漏法亦不無
想。不想罪法。不想無罪。不念有爲法。不想
無爲法。不念世法。不念度世法。於此諸法無
想念者。是爲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説是法時。
六萬三千人皆發無上正眞道意。萬二千菩
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於是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所謂學道入
道地者爲何謂乎。文殊師利告天子曰。今仁
者問入道地乎。天子報曰。願欲聞知菩薩道
地。*文殊常説有十道地。無此*誼耶。文殊又
報。向者問入道地乎。天子答曰。菩薩不入
十道地也。文殊報曰。不聞世尊説一切法猶
如幻化。爲信此不。答曰信耳。文殊報曰。幻師
所化豈有道地具十住乎。天子答曰不也。設
幻師化有所至到有所入者。吾亦當住世尊
*頒宣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故無所入。假使天
子。欲得講説入道地者。當説無入無所至到。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無所入。法不至法。色
不入痛。痛不入色。想不入行。行不入想。識
不入色。色不入識。取要言之。皆是四種四大
所成。眼不入耳。耳不入眼。鼻口身意亦復如
是。身不入意。意不入身。所以者何。是諸法者
所趣各異境界殊別。愚騃無想無所識別
穢態礙。譬如草木瓦石牆壁影響之數。而無
言辭。則一種相故無所入。無來無去。天子當
知。若有菩薩解法如此。則於諸法無入不入。
無想不想。不見入道。不捨道地。於無上正眞
道而不退轉。無所入者住無失法。所以者何。
陰種諸入皆爲自然。不失一切衆生眞正清
淨。是爲菩薩入於道地。譬如幻師化作十
棚閣。其時幻師化作化人遍處其上。
於天子意所志云何。豈爲有人處在重閣若
入者不。答曰無也。文殊師利報天子曰。菩薩
十地當作是觀亦如幻化。善住意天子問文
殊師利曰。假使人來欲得出家爲沙門者。當
何以化何除鬚髮何受具戒。云何教授令
謹愼。文殊師利報善住意天子。設使有人
來詣我所爲沙門者。夫族姓子。若不發心欲
得出家。我乃令卿作沙門耳。所以者何。其有
建志欲出家者。心無所歸。其無所歸亦無有
來。其無從來則無往者。住一切法無所斷絶
則住無本。其住無本遊於法界而不動轉。其
於法界無所動者則不得心。其不得心不願
出家。其不願出家則不發心爲沙門也。其不
發心爲沙門者則無所生。其無所生則盡衆
苦。其盡衆苦則究竟盡。其究竟盡則無所盡。
無所盡者則不可盡。其不可盡此無所行。天
子解是。當爲其人解如此義。其詣我所求欲
出家。語族姓子勿得發心作沙門也。所以者
何。心本無起便離闇冥。文殊師利復謂善
意。假使有人來詣我所求欲出家。吾當
爲説。卿族姓子不除鬚髮。乃爲善備沙門之
業。善住*意問文殊師利。所言何謂。文殊答
曰。如來説法無所除去亦無所壞。又問。何所
不除答曰。不除於色亦無所壞。不除痛想行
識亦無所壞。假使念言。我除鬚髮則住吾我
計己有身。不計吾我不自貪身則平等見也。
貪著己身乃計鬚髮則成衆生。想念除去其
不得我不得他人。不我不彼則無吾我。其無
吾我不計有身。則除鬚髮無思無想。其無思
想。無應不應不住若干。其不住若干則無言
教。其無言教。無進不進無雙無隻。不貪己
身不被袈裟其袈裟者。晋言無
穢垢
其無穢垢
則無所有。其無所有則無所住。其無所住則
爲曠然。其曠然者乃爲出家
善住意天子復問文殊。所言思念。其思念者
爲何謂也。文殊答曰。等於諸法無形無名。愚
戇凡夫之所興念多所望想。故世尊曰。其於
諸法無所興造亦無損耗。是謂思念。又問。何
所興造。答曰。天子當平等度以度平等。其
於諸法無得不得亦無所逮。不審不行亦無
不行。於此諸法不興等住不想吾我。亦復不
著人壽命識。衆生可意斷滅計常。陰種諸入
想佛法衆。亦復不念是戒是毀。塵勞顛倒造
立果證望想求度道跡往來不還無著。*望
想縁覺*猗著正覺。是善是惡是罪是福。是
爲穿漏是無有漏。是爲俗業是度世業。是則
有爲是則無爲是則爲空無*想無願。是明無
明是爲解脱。是爲離欲是爲生爲死。是爲滅
度。興造如此若干種想。如是行法修道。若斯
愚戇凡夫之所念也。貢高自大癡夫所爲也。
是等爲魔及與官屬所見陰蓋。是故如來。爲
此黨類演出言辭。令除鬚髮去於五陰。奉修
五品戒定慧解度知見品
於是善住意天子讃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快
説此言。如仁者教。文殊師利復謂善住*意。
假使有人來求出家。吾當謂言。若族姓子不
受具戒。爾乃是卿善備出家。又問文殊。此言
何謂。答曰。於善住*意所趣云何。何謂具戒。
具戒有二。一正眞戒二邪僞戒。何謂邪僞。若
墮顛倒。何謂顛倒。受吾我人倚於壽命。縛著
斷滅而計有常。或墮邪見荒婬怒癡。貪欲貢
高而懷自大。或于欲界色無色界。而念所受
馳逸*望想。隨于起滅證明邪迹。不別善惡
宜便之法演狂悖言不識所趣。墮於無明住
衆邪見。如是法教。皆於正律名之爲邪。所
以者何。道空平等。其平等者。菩薩所行尚不
爲退。假使天子。不墮惡友不解所歸堅固
要。於諸所受受不當受。而行馳騁。是謂
邪戒。若問年歳及所修行。而反從人受信施
食。又從異人出家爲沙門者。求其迎逆稽首
禮節。不能除滅婬怒癡冥。是爲邪戒。何謂正
戒。假使修正不想平等是謂正戒。一切諸法
解之如空無想無願。是謂正戒。於三脱門而
不造證奉行審諦。無想不想無應不應。是謂
正戒
文殊師利告善住*意。設使處婬怒癡無明恩
愛。墮於貪身六十二見。或四顛倒三品惡行。
八邪九惱。九神止處。十不善業。雖在其中而
無所著。是謂正戒。譬如一切萬物百穀草木
衆藥所生。皆因地出而得長養。其地坦然無
所念置。亦不念言我所茂盛。如是天子。敢可
成就至於大化皆由戒立。具足成就建立道法
三十七品。行者無想法無所置。不念戒具
因成就與不成也。不著欲界色無色界。其不
迷惑倚三界者是謂具戒。若立禁戒爲成等法
信爲種法忍。志性清和長育成道。建行如是
立篤信戒。便得成就三十七品道法之要也。
是去來今現在佛聲聞縁覺之具戒也。至三脱
門度諸出家而超越去。善住意曰。甚善難及。
文殊師利快説具戒。能如是受具足戒者則爲
禁非爲邪業。文殊師利復謂善住意天子。
家如是具戒。若此教授所施備足如斯。設
族姓子不發起戒。是爲學戒。天子問曰。此語
何謂。文殊答曰。一切諸法悉無所起亦無所
受。其有受戒則受吾我。亦著三界故生其中。
於天子意所志云何。何謂爲戒。答曰。將護沙
門二百五十。又問。以何將護。答曰。守身口意
名曰將護。二百五十備悉具禁。不爲身行亦
無所作亦無當作寧可恕當有處所乎。青黄
白黒紅紫色耶。所向方面。答曰無也。又問。何
故。無所有故。由是之故不可*恕當。問曰何
故。答曰。無所行故。文殊又問。其無所有可名
説乎。物如是不。報曰不能。文殊答曰。是故天
子當作斯觀。所號禁戒不可奉受。此曰樂禁
爲備戒徳。其心清和智慧通達如是行者悉無
所有。無能動者永無所趣。戒無所獲是眞諦
戒。不得心處是曰淨心。不逮智慧是眞智慧
心無所作不懷想念。其無所生是謂護心。戒
具備悉如是。奉戒智慧若斯。不得心處不念
禁戒不逮智慧。若能曉了智慧無處。一切調
和無有衆疑。識解道教。不見諸法不善之義。
其於諸法不見不善則不受戒。其不受戒亦
不毀禁。其欲學戒彼則須戒。其須戒者則不
退還。其不退者彼名解脱。其解脱者則不合
會。其不合會者彼則無漏。其無漏者則行平
等。平等行者則無所得。亦不受戒。是故諸法
等如虚空了虚無故。所以者何。其虚空者則
無所行。是故天子。學戒如此則無禁戒。彼所
戒者何所爲戒。其不學戒學戒當爾。則學於
空。何謂爲空。不樂身口不慕其意。無染不染
是賢聖戒。如是住者則無所住。其無所住學
平等戒。天子又聽。如是出家爲沙門者。具戒
若此禁戒之謂。其人假使飮食衣服三千大
千世界。其中所有皆能淨畢。所食之功多所
救護終不唐擧。皆由如是淨戒所致。天子又
問。今者文殊爲誰説此。文殊答曰。爲受者施。
能親順者。彼則畢淨能逮此義。爾乃淨畢。其
不親不受不逮此義。不念不修不惟。誰受誰
爲親近誰能淨畢。爾乃正淨。此應諮嗟爲眞
衆祐。一切諸法究竟悉空無所生慧。是爲盡
暢清淨衆祐。凡夫之士能畢衆祐羅漢不能。
所以者何。凡夫之士能受親近還致識別惟
精思。吾曾諮受惟察奉行。能施能
則能淨畢。云何淨畢。周旋往來沒復還生。
所生之處淨洗諸根。阿羅漢者無有陰種諸
入之義。不能周旋何能淨畢誰淨畢者。其受
分衞福布施主。淨三品場然後受食。何謂三
品。一不得我亦無受者。二不得施者亦無
所授。三不得周旋生死處所及淨畢竟。是
爲三。如是淨者無所淨畢。是故天子吾説斯
言。飮食被服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皆能淨畢
無微翳礙。是爲處世眞正衆祐。乃爲出家名
曰沙門。文殊師利復謂善住意。求出家者
吾當告語。若欲出家爲沙門者。仁族姓子。
不處閑居不在人間。無遠無近不起不滅。不
獨一己不處大衆。不在會中。不處屏處。不行
乞匃不就人請。不著弊衣五納之服。不著居
家白衣之服。不處曠野不在居室。不慕少求
亦不多求。不知止足亦無不足。亦無有行。
亦無不行。不在限節亦無中適。不智不愚不
慧不闇。行空如此乃曰備悉。其計我身擧動
進退。若處閑居當行分衞。察己聰慧不離於
明。如是天子。此輩伴黨。不達正眞覩空慧義。
是爲發起心有所存。所以者何。於彼如此希
求望想多所著念。尚無有身何況他人。諸法
歸空慧了無生。安復欲得限節功勳獨處致
耶。未之有也。是故天子。其能如是節限平等
所修行者不求望想。吾乃謂彼知大限節。若
使天子節婬怒癡。了於三界五陰四大諸種
衆。入此無極節。而知止足不受不捨。不以修
行亦無不行。無調不調不寂然。不令盡其能
限節。如是法者不與三界而合同塵。彼乃名
曰知限節者。所止清淨。爲無所處悉無所著。
復次天子。如來具戒。若有人來欲備禁者吾
當爲説。若族姓子。不知苦諦。不斷習諦。不
證盡諦。不奉行道。如是行者能正諦見。
所以者何。眞正諦者。無有苦諦無有斷習。無
習不習亦無有盡。不爲盡證亦無有道無所
由行。設族姓子。不奉四意止乃爲平等。所以
者何。計無有意亦無所念。不求諸法是爲己
身。所建意止其無有意。無所念者彼無身痛。
無心無法。當何所畏有異難乎。若不奉行四
意止者。是爲備成清白之法。所以者何。清白
法者。無有不善處在其前。亦無善法不斷不
起。不斷不起者是爲名曰平等眞正安諦之
義。其逮平等。爾乃名曰平等之行。若族姓子。
不行四神足無有放逸。行四等心五根五力
及七覺意八種道者。若等奉行三十七品道
義之法。不擧不下無言無説。是謂行道。若
族姓子。志三十七道品之法。於諸音聲從賢
聖教不隨水流。若能精修遵其所行。不知諸
法亦不造證。所以者何。所可言曰三十七品
類之法。假有字耳。觀其假名因望想生。
計其相者亦無有相。爲水所漂因致周旋。其
周旋者無所施害。除此名已則無所得。猶如
觀察此三十七道品之法亦無所除。天子復問
文殊師利。何謂比丘慕於修行而獨宴處。文
殊答曰。假使分別諸法一等一種門相者。譬
如虚空。悉無所行皆無衆生。是謂修行。又修
行者。不處今世不由後世。在於三世皆無所
行。至一切法亦無所行。悉了諸法虚僞無實。
是謂修行。其修行者。則於諸法無雙無隻無
應不應。是謂修行。時彼衆會無央數人。心
懷沈吟悉生疑結。此爲何謂。當奉何行。何
因申暢。如來至眞等正覺。演三脱門得至泥
洹。若能造證三十七道品之法致滅度矣。文
殊師利。今者所説。將無倒教亂法之兆。文殊
師利。尋時皆知此諸比丘一切衆會心所懷
疑。告舍利弗。唯卿仁者。爲衆重任咸共信之。
最大智慧如來所歎。又賢者。身離欲塵法而
以造證。仁者。久如逮成四諦得造證乎三十
七品及三脱門也。舍利弗曰不也。我不得法。
可造立思惟其義及修行者。所以者何。一
切諸法悉無所受亦無所生。空無言教空不
證空説是語時。三萬比丘漏盡意解
善住意天子。讃文殊師利。審如仁者。執慧頒
宣深妙法忍興隆空行。文殊答曰。吾不執慧。
一切愚戇凡夫之士執求智慧。所以者何。斯
等之類。執持令轉集會二品所執。墮於地獄
餓鬼畜生諸天人間。所見牽連。假使天子爲
諸三界。展轉牽連輪轉無際。所向非一。所生
受身各各別異。是爲牽連。其宛轉。如是
牽連展轉無休。由是之故不知本際。在於生
死樂苦惱根。復次天子。愚騃無智凡夫。不聞
與欲倶合怒癡亦然。報應諸見名色同塵。諸
佛聲聞縁覺菩薩。及逮法忍無所牽連亦無
宛轉。所以者何。如斯黨類其身口心未曾起
立。所展轉者不得三界何所宛轉。是故斯等
牽連智慧。若更受身無所棄捨。是執智慧。天
子又問。仁者所説毀壞慧乎。答曰不也。又
問。何故毀壞令無所除。是等學者是毀壞慧。
若不毀壞無所除者不滅寂慧。又問文殊仁
無此乎。答曰不也。又問何故。答曰。其有將去
覆還。有往來者。則有此事。其無有往無有
還者。曉了諸法而無周旋。則無將去亦無覆
來。又問文殊。何所章句爲最元首。答曰。如
是句者我是*元首。又問何謂。文殊答曰。若
有菩薩。於一文字一章句義而不動者。章句
猶歸分別四義。何謂爲四解章句。一常如審
諦。二了空義知爲恍忽。三分別無形悉無
所生。四於諸所知不以爲知不以爲患。不造
二事。是諸章句最爲元首。時佛嗟歎文殊師
利。善哉善哉。乃能班宣逮總持義。文殊白
佛。我無總持。所以者何。無所得故無可執持。
愚騃凡夫乃逮總持。諸佛菩薩無所獲致。所
以者何。其迷惑者多所執持。何所持乎。依於
吾我著人壽命。執持斷滅及計有常。執
貪婬瞋恚愚癡。親抱所有恩愛貪身。自見五
陰四大諸入。思想多念而反求望。墮若
干見六十二疑。有所獲致而急執持。是故世
尊。愚戇凡夫逮得總持。所以者何。愚夫懷法
在心念者。諸佛世尊悉無所持。聲聞縁覺諸
菩薩等亦復若茲。是故愚夫逮得總持
於是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如向者説不
得總持。當以何意化於五趣。答曰。其五趣者
無所爲作。所以者何。吾以消除五趣終始。
令其所趣不知處所。諸佛縁覺聲聞所趣。愚
戇凡夫所不能趣。所以者何。愚夫比數墮於
生死。諸明智者消除諸趣。道迹亦然不離生
死。況於愚戇凡夫士乎。是故吾身消除諸趣
不得總持。所以者何。無所獲致當何持也。説
是語時。彼衆會中五百比丘。誹謗此經而捨
馳去。則以現身墮大地獄。時舍利弗報文殊
師利。且止勿復演此深法。五百比丘聞之狐
疑不肯順入。自恣罵詈。自謂尊豪而捨馳走。
誹謗心亂弘雅之典。則以現身墮大地獄。文
殊報曰。唯舍利弗。莫有斯言勿懷疑網。有計
是非勿懷猶預。不見有法墮地獄者。惟察
諸法無誹謗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悉無所
生。屬舍利弗而宣此辭。令吾休止不説經典。
假使族姓子族姓女。依著吾我想人壽命。
江沙劫供養如來承事聖衆。隨其所安皆
所乏。盡其形壽而不懈休。若有聞此如是像
法深妙難解。一切世間所可希聞空無相願
憺怕寂寞歸於消滅。無起無滅無人壽命。
無常苦空非身之誼。若能得聞如是輩經。
聞之誹謗。其族姓子及族姓女。墮大地獄。在
大地獄忽聞此經。尋便得出。輒信深經而得
解脱。勝善男子善女人江河沙劫奉敬如來
供養聖衆。著吾我人及計壽命不得至道。聞
是法者疾得解脱。佛讃文殊師利。善哉善
哉。誠如所言。斯經尊妙。若現於世與佛興出
等無有異。道迹往來不逮無著。於縁覺乘菩
薩大乘而見授決。此爲最尊等無若干。所以
者何。不著吾我。所修平等亦無所得。至於泥
洹亦復若茲設有念知言有所得則墮顛倒。
佛告舍利弗。此諸比丘五百人等。在於地獄
速得滅度。勝於是間愚惑百年護戒。悉知止
足墮於顛倒六十二見。所何以何。未曾得聞
此深妙法無解脱相也。是族姓子若族姓女。
聞此深經入耳思惟疾逮無上正眞之道。勝
疑餘經迷墮顛倒。發意頃須臾樂信此深
經者疾得解脱
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仁者。樂我淨修
梵行無沾汚乎。文殊報曰。如是天子。則修
梵行。設使卿身不勸梵行不修梵行乃爲可
耳。問曰何謂。答曰。其有所受彼乃修行。
不受者何所行乎。可名行耶。天子又問。如今
仁者不修梵行乎。文殊答曰不也。又問。不淨
行耶。答曰。不修淨行。如天子言。以何等故不
淨行。無家居不梵行不受不惑。亦無所
行亦無不梵行。假使學者清和梵行。悉無所
行亦無非行。爾乃名曰大淨梵行。其行天子
婬怒癡行乃曰正行。遊於欲界色無色界。是
清行。愍傷衆生。其不習行婬怒癡事。不
遊三界。彼不清修。亦無所行。乃謂爲行。善
住意曰。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所暢辯才而無
罣礙。文殊答曰。使卿辯才亦無罣礙。得無礙
辯可得處乎。所以者何。計是我故有所倚著
則爲罣礙
文殊師利復告善住意。欲以是像求淨梵行
者。設使仁者不執刀劍。賊害一切衆生身命。
不捉矛戟瓦石大棒。自然危者乃爲慈心。天
子又問。此言何謂。文殊答曰。所謂衆生含血
之類義所趣乎。天子報曰。假有名耳。計有吾
我乃有衆生。含血之類受思想故。故曰衆生。
依倚顛倒貪計有身故曰衆生。所以者何。是
故天子。貪見吾我想人壽命。因有假號而演
名字。吾當以利智慧劍而*危害之。常以此義
將養護之令不見縛。當使㸌然不知諸受之
所歸趣。無所斷除。是故天子。當解此義除吾
我想。則害衆生一切望想。不墮殺生心不懷
害。文殊師利復謂善住意。欲使卿身淨修梵
行。若能奉犯十惡之業。亦愼一切黒冥品事。
又復不修諸清白業。善住意又問。斯言何謂。
文殊答曰。等黒冥品等諸清白亦復若此。
又問文殊。黒冥品事以何爲等。答曰以無所
作而不退沒故曰等矣。一切諸法黒冥亦如。
如黒冥等清白亦等。無想念故。文殊又問。
以何縁信清白法乎。善住意答曰。所以信之。
用其法界無本之故。於善住意所趣云何。可
使無本及與法界。修行處所往周旋乎。答曰
不也。文殊報曰。是故我言。設能等行黒冥
品事不修清白。爾乃相可淨修梵行。復謂天
子。若劍撃頭害殺斯人乃修梵行。問曰何謂
也。答曰害婬怒癡。自大貢高。貪嫉諛諂。多
妬自恣。而受希望痛痒思想。是爲天子。名
曰傷害。若有修行精進自守。貪欲心起尋便
滅除。除不與合寂滅遠離。是謂爲空不入
諸逆。曉了欲心。解如眞諦本無所有。此心何
生。何所從滅。誰來染汚。誰染汚者。豈*沾汚
乎。復更思察欲不可得。不見汚者亦無被染。
則無所得。其無所得則無所生。其無所生
則無所捨。其無所捨則無所受。其無所受則
無所習。無所習者則曰成就。色痛想行識亦
復如是。五陰六衰。十二因縁。不染汚心。其有
興發如是傷害。此乃名曰殺人害傷。撾撃
壞首是爲歸義。文殊師利告善住意。是故我
言。當如是害淨修梵行。亦當離佛及法聖衆。
善住意又問。斯言何謂。文殊答曰。爲道慧故。
又問令當所信。答曰。當信無本及與法界。
又問善住意。寧可捉持無本法界。答曰不
也。是故我言離於佛法。何謂聖衆。答曰。因
縁合故名曰聖衆。其聖衆者無有集會。爲佛
弟子故曰聖衆。又問。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其
爲者無有合會。可離欲乎。答曰不也。文
殊師利曰。是故我言。若離聖衆樂修梵行。又
復善住。其得佛者則名著。得佛聖衆則名
曰著。不爲離欲。其捨衆會則爲離欲。所謂離
欲爲法界迹。善住意天子啓文殊師利。難及
難及至未曾有。文殊又曰。天子當習無反復
勿得孝順。又問。何謂爲不孝順。文殊答
曰。如是善住意。吾無反復亦不無反復。善住
意又問。此言何謂。文殊答曰。其有所作。若毀
傷者各各興造若干種事。各歸異受身
不同各得報應。愚戇孝順各有所作尋受報
應。著無量色愚人所作。爲身來患或致傷毀。
所受諸見各異殊別。或著不著取捨進退。是
名反復。爲無反復。如佛世尊所演平等。謂
一切法各無所作。悉無所作亦無招來。等於
平等無所超度。亦無他受不造他作。是則
名曰爲無反復。善住又問。今文殊師利住於
何所。乃能説此立何法忍。文殊答曰。不
法忍。又問文殊。於何所住所宣乃爾。文殊答
曰。住幻士處身亦在彼。又問。幻士所住如
何。答曰。如無本住幻士住彼。如向者問住
於何所。而有所宣在忍法耶。所言法忍但假
號耳。何有住處諸法亦然。悉無所作亦無想
念。彼無有住及與處所。如是住者乃爲衆生
*頌宣道教。如來所住亦復如是而説經義。所
以者何。住如無本乃有所宣。一切衆生亦
在彼。住於無本而有所説。如來無本無本無
異。一切衆生而不動轉。無本亦如亦不動轉。
猶若如來所應無本。衆生無本其亦若茲。皆
一無本而無有二。而無若干故曰無本
善住意天子。又問文殊師利。所言沙門爲何
謂乎。文殊答曰。非沙門非梵志乃爲沙門。所
以者何。不著欲界。不倚色界。不處無色。吾乃
謂此爲沙門耳。若眼耳鼻口身意不穿漏者
乃爲沙門。其無志性不與情合。無有因縁亦
無不縁。乃爲沙門。又復天子。其不著法不著
非法。其行寂然無是非心忽然無迹。是謂沙
門。何者然耶。其因縁法報應之宜妄從是生。
是諸法者亦復虚僞。其不著者無縛無脱是
謂沙門。其無有往亦不還反。無進無退無瘡
無瘢無傷無完。是則名曰淨修梵行。是故我
言。非沙門非梵志乃爲沙門。善住意讃曰。至
未曾有志意堅強。所*頒宣者無名遊迹亦無
章句。其意悉達而不忽忘。文殊答曰。吾意不
強。所以者何。身自放意意弱不強。天子又問。
斯言何謂。答曰。吾以恣意在聲聞地住縁覺
界。是故放意又復恣意。處諸塵勞。不惡愛
欲衆冥之患。是故放意。善住意曰。善
哉善哉文殊師利。悉由宿世供養諸佛衆行
備悉。宣如來命所説如是。答曰。吾不供養過
去諸佛。何者然乎。吾未曾得宿世所歴。亦無
當來。不從諸佛建立法行。無作不作。是故所
作而無有作。不備衆行。善住意又問。文殊
師利。吾本曾聞如幻三昧。願顯定意示所正
受。文殊又問。欲得覩見如幻三昧之境界乎。
答曰願樂欲見。文殊師利。尋時如言幻意三
昧而正受矣。應時十方江沙等諸佛刹
土悉自然現。善住意天子覩東方江河
沙等諸佛刹土。其所現者悉是文殊。或以現
形若比丘像講説經典。或復有現比丘尼像
優婆塞優婆夷像。如釋如梵如四天王。如轉
輪王色像而現。其體或如天龍鬼神揵沓
阿須倫迦留羅眞陀羅摩休勒色像。而現
其身。或復顯示禽獸飛鳥若干種色。各各現
形無量像貌好醜殊別。而爲説法。十方一一
諸*江沙等所現佛土。其亦倶然等無有異爲
説經典。善住意見此。忻然大悦不能自勝。文
殊師利從三昧起。善住意恭恪歸命。白文
殊曰。向者覩見諸佛國土不可稱限。形像無
量各各殊別而説經典。文殊問曰。於天子意
所解云何。東方所現爲審實乎。八方上下有
見者爲實虚耶。十方所見何方審諦。善住
意答曰。悉虚不實。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無
所生。如幻化如幻士相。一切諸法退無
常存。自在所作示現變化。推極本末不生不
起亦無所滅。文殊師利尋則讃曰。善哉善哉。
講法當然誠如所言。説是語時。彼衆會中
五百菩薩。以得四禪逮五神通識其宿命。往
古世時所作善惡尋自已覩。皆復識命曾更
所作。逆害父母。殺羅漢。亂聖衆。壞佛寺。
斯等罪業本所犯惡餘殃未盡。念傷害心
懷憂結志在疑網。由是之故。不能逮了
深法要。計有吾我所據微翳。卒不肯捨不
逮法忍。於時世尊。欲得開化五百菩薩。則
以威神現示文殊。文殊師利即從坐起。偏出
右肩右手捉劍走到佛所。佛告文殊。且止且
止。勿得造逆當以善害。所以者何。皆從心發
因心生害。心已起頃便成爲殺。時無*央數諸
菩薩衆各心念言。斯一切法悉如幻耳。彼無
吾我及人壽命。其意所念察其本末。無有父
母無佛法衆。亦無作者亦無受者。無行不行
亦無果報。意自貪身而墮顛倒。愚戇凡夫悉
不能解。心反處顛倒計我父母。所以者何。文
殊師利聰明聖達。諸佛世尊所歎。功勳不可
思議。道徳超殊不可逮及。巍巍煌煌無以爲
喩。深入法忍了其本際。供養無數江河沙等
諸佛大聖。而宣道教。於過去佛所作已辦。曉
了諸法慧無儔匹。其所説法靡不應時。見諸
如來。常懷恭恪稽首自歸。今執利劍走向如
來。佛告之曰。且止且止。文殊師利勿造逆害
當以善害。若分別此察其本際。不可分別何
所佛名及法聖衆。父母羅漢及廟寺名。其受
虚無則無歸趣。亦無報應。設一切法虚無
不實。所受諸法亦復虚妄。幻譬如空亦如芭
蕉夢影野馬。離欲虚妄而無堅固。以是之故
彼無有罪亦無害者。誰有殺者何謂受殃。如
是觀察惟念本末。則能了知一切諸法。本悉
清淨皆無所生。五百菩薩聞是亘然。尋時逮
得無所從生法忍。有千比丘遠塵離垢得法
眼淨。五百菩薩欣然大悦善心生焉。心戢靜
思踊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以偈讃
    諸法悉如幻 從想而横起
    成形無所有 諸法悉爲空
    反自發望想 有我而危身
    已識其宿命 所作罪甚重
    往者懷大逆 自圖其父母
    害羅漢比丘 犯殃釁甚劇
    由此重罪故 更苦不可計
    今墮於疑網 得聽空法
    聖尊裂結網 棄捐憂結
    覺了於法界 寂無有塵勞
    諸佛權方便 隨流接度人
    趣欲濟衆生 決除所沈吟
    無佛無經法 亦不得聖衆
    彼亦無父母 悉空而自然
    則無吾我人 無壽亦無命
    無常不斷滅 諸法如虚空
    無罪無報應 無作無不作
    莫貪身見我 更歴受苦惱
    彼無有生者 亦無有死者
    所生如幻化 是爲諸法相
    文殊大智慧 諸法度無極
    手自執利劍 馳走向如來
    佛亦如利劍 二事同一相
    無生無所有 亦無有害者
    兩足尊見之 衆生所作罪
    令知殃福業 亦悉是空耳
    其能達空者 三世無壽命
    因縁而合成 解乃無從生
    無罪無報應 亦復無苦樂
    吾我亦常空 倚想求安隱
    衆生處顛倒 亦能如本際
    非常苦悉空 非身無所有
    其能曉如斯 則免三惡趣
    諸佛無作業 覺者無所造
    計罪佛亦如 是故名曰佛
    如佛所解達 明審了若此
    識別虚無生 由是暢聖慧
    住於虚空義 演説無所住
    其身如虚空 二事倶自然
    若欲求佛慧 彼法無罣礙
    以知此本際 成佛無上道
    於世致大聖 度衆生苦惱
    盡除因縁報 奉修佛大道
    當成爲法王 明眼乃滅度
五百菩薩。宣是執劍經典之時。十方江河沙
等佛土。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世間。其於
十方諸佛大聖邊。諸侍者各自問佛。此何
威徳地大震動光靡不照。於時諸佛各告侍
者。族姓子知。有界名忍。佛號能仁*頌宣經
道。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成不退轉。手執利
劍馳走向佛。欲得開化不達菩薩。因是之故。
時佛大聖手執慧刀斷生死原。如應説法。勸
無*央數衆生之類。使眼清淨心得解脱。逮成
法忍學住大道。於是大世尊。以方便隨建立
神化。於彼衆會有新學人。徳本尠薄多懷
想。不見執劍不聞説法。佛之聖旨故令其然。
時舍利弗問文殊師利。仁於向者所作凶逆。
以何爲信。乃能執劍馳走向佛。文殊師利答
舍利弗。如卿所言。汝所作逆不可稱載。用不
能達此報償故。唯舍利弗。解此義者。知如幻
師所造逆事。其幻化者寧有逆乎。報償亦如。
所以者何。其幻師化無有想念。諸法亦然。
唯舍利弗。吾欲相問。以誠相反有此劍者乎。
答曰不也。爲有罪耶。答曰不也。唯舍利弗。罪
業虚無。報亦虚無。罪業報應悉虚無者。云何
復欲知其處所。舍利弗言。如文殊師利今者
所説。無罪無報。一切諸法悉無罪報。此言何
謂。文殊師利言。於意云何。唯舍利弗。吾所執
劍。何所鍛師推成之乎。誰捉持來以相授耶
舍利弗言。無作此劍。無執來者以相授也。文
殊師利所化現耳。文殊又問。仁能見得化人
處乎。刀劍所在如來所言。一切諸法悉如幻
化。其相無相不可得處也。唯舍利弗當解斯
義。如來至眞亦如利劍。文殊及舍利弗。亦如
無本。衆生亦如。諸法亦如。無本所住。亦復
若茲。唯舍利弗。如一切法悉無根本。吾所興罪
報應執劍其亦如也。所積殃釁亦無本也。報
應亦如也。向舍利弗復更問言。卿何以故手
執刀劍欲與佛諍。譬如修行在於閑居。勤向
世尊心念不離乃得解脱。舍利弗又問靜思修
行。云何世尊。名曰何等。文殊答曰。貪欲*妄
想則是精思修行。世尊。瞋恚愚戇欲。除此三
永令無餘。寂然憺怕爾乃亘然。不能蠲除一
切塵勞。不爲世尊。滅婬怒癡愛欲之難。乃爲
世尊。貪欲意生。執此欲意一心念佛。欲即消
滅。恚癡亦然而得解脱。是故舍利弗。如執利
劍馳向世尊。如幻無害。懷三毒者馳心念佛。
塵勞悉除。亦如修行閑居專精。一心念佛乃
得解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快説此言。誠如
所云。爾時十方諸會菩薩啓請世尊。唯然大
聖。勸文殊師利願垂屈意。顧眄我等諸佛
刹土。於諸刹土頒宣經道。皆令衆生解是意
義。文殊師利報諸菩薩。仁等各自察其佛土。
諸族姓子尋時受教。各觀本土十方處所。各
各皆見文殊師利。在於十方諸佛邊住講説
經道。善住意天子諮問。啓受。宣此如幻所行
意義經典之要。諸菩薩等聚會亦然不可稱
計。諸天子會多少無異。彼諸佛國皆若干種。
清淨莊嚴巍巍無量。亦如忍土等無差特。遙
見如斯莫不忻然。各各擧聲而稱揚言。以爲
忻慶。文殊師利道徳殊絶。威神光明智無
儔匹。威徳殊邈過於日月。住此忍土而不移
轉。普現十方諸佛國土。文殊師利於時引喩。
如族姓子幻士善學幻術絶世而無*儔匹。不
起于坐。所在幻化現若干形。菩薩如是。眞學
曉了般若波羅蜜。分別法幻悉通其旨。在於
此土初不移轉。十方佛土諸欲見者。輒現其
身於其佛界。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如幻故。
由是之故所現無難。由如月殿遊行虚空。不
下人間不念往來。其光所照靡所不遍。雖有
所照亦無想念。菩薩如是在於本際未曾移
轉。普現十方諸佛之土。爲現佛身聲聞縁覺。
爲現轉輪釋梵四王。或爲豪貴貧賤困厄身。
或入三惡勤苦惱事。或爲儒林帝王大臣。或
在外道謗佛云云。或入深山學爲仙人。所現
無限。一切依因。悉令得至無上正眞。所現雖
爾亦無想念。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假使有
人。値遇此法而得聞者。如佛興世等無有異。
若有菩薩。坐於樹下當成佛道。其聞是經福
等無殊。亦等道跡往來不還無著。所以者何。
是爲去來現在諸佛要道。文殊白佛。誠如聖
教。安住所化無不受教。如空無想無願平
均。法等亦然。又如無本本際平等。亦如離
欲定意平等。是法平等亦復若斯。文殊師利
復白佛言。大聖垂恩建立此法。使於後世殘
末五濁悖亂之俗。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學菩
薩意求大乘者。耳聞此法令諸衆生求滅度
者。悉當蒙是道徳法明各使得所。佛默然可。
應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箜篌樂器不
鼓自鳴。諸華果樹及諸枯樹皆生華實其大
光明普照世間。皆蔽日月令無光曜。億百千
天住於虚空。歡喜踊躍而雨衆華。燒諸名香。
復雨雜香擣香。其香芬馥翳於十方。鼓天
樂其聲清和。悉共叉手異口同音擧聲歌頌。
妙哉妙哉。此法難遇。文殊所講。我等僥倖
得聞大化。今日再値轉法輪矣。閻浮利人爲
蒙大慶得聞是經。斯等徳本終不唐擧。速近
受決當成佛道多所開化。於是世尊。讃諸菩
薩及諸天子。善哉善哉。如卿等言。其聞是法。
佛明此等當成佛道以入滅度。聞之不恐亦
不懷懅。篤信愛樂不在生死亦不滅度。文殊
師利白佛言。世尊。所建於斯經典。今現感動
爲先瑞應。然於後世普流十方。佛言如是。文
殊師利。今所瑞應皆是建立。此法威恩如來
弘慈。聖旨令然一切蒙濟。佛語文殊。當復
重顯斯深經典。佛言至誠終不虚妄。此三脱
門多所救濟。當令此法後世普流。文殊師利
復白佛言。我亦堪任建立此法演眞章句。無
我無人無壽無命無意無可。不墮斷滅不墮
計常。無有塵勞亦無諍訟。則爲光顯於此經
典。如我至誠所言不虚。然後將來五濁之世。
令普流布。吾今要誓不具成佛。無法聖衆。無
罪報應。無去無來以此至言。令是要法於將
來世皆遍流布。有了是經。而不受欲亦不離
欲。無有恚癡而有慈心。無有智慧。無名無
色。無縁無見。不興生死。無身不生身。無心不
生念。不惟法不意止。無五陰無四大。無諸入
眼色耳聲鼻香口味身更心法亦復如是。不處
欲界色無色界。心等如地而無憎愛。諸法不
損亦無増長。則宣此經。如斯經典後世普流。
不在至誠。不覩審實。不讃説道。不至道果。亦
無道迹。不往來。無不還。不無著。不縁覺。無
諸果證。不如來。無佛法。不無畏。無慧不慧。
不聖不空不壽。不想不無*想。不願不無願。
不得果證。無見不見。不至道。無明無冥亦無
解脱。不度不無度。不彼際。不此岸。不中流。
無名無不名。如是眞言。當令此經後益流布。
又計是經。不應不脱。不精進無所懈。不勤力。
廢。以此至誠法當普流。往本所生。
無去無來。過去無人。不度衆生。亦無滅度。人
不可得。法無有超。亦無所滅。無有作者。亦
無壞者。無將無反。不往不還。無擧無下。無當
來佛。如是像法無所照曜。無現在佛亦
暢法。以是之故法當普流。是經所説不戒不
犯。不定不亂。不慧不愚。不解不縛。不慧見不
無慧。此正眞言令經普流。不施不慳不戒不
毀。不忍不諍。不進不*殆。不禪不亂。不智慧
不愚闇。菩薩大士。此眞諦言令法普流。無
凡夫無學者。無羅漢無縁覺無佛道。不因縁
不無縁。當令此法普流世間。不坐佛樹。不轉
法輪。不歎佛。佛不現在。不衆生。不滅度。不
如來。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永至滅度。當令此
經普流世間。文殊師利。宣是建立經典要時。
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
十方。虚空中唱無極音。善哉善哉。文殊師
利。實如要誓。假使江河沙等諸魔官屬。欲求
方便毀壞此經。欲令毀散終不能亂。此微妙
法令不流通。所以建立是要法者。若族姓子
及族姓女。受此經典受持諷誦。聞之信樂。一
切皆脱諸魔事業。入佛道慧。於是彌勒菩薩
前白佛言。今日何縁地大震動。光明遍照空
中暢音。佛告彌勒。何用問爲。所以者何。志小
下士不識大義墮于憍慢。斯等長夜不得安
隱。彌勒白佛。唯聖説之。多所愍哀多所安隱。
必當慈念諸天人民共信樂之。佛告彌勒。斯
經典者。四十七億百千那術諸佛。於此地上
建立説之。皆亦文殊之所發問。善住意天子
與共諮啓。彌勒來世當成無上正眞之道最正
覺時復説此經。其餘賢劫諸興如來亦倶同
然。彌勒復問佛言。文殊師利善住意天子。從
來久如聞此經典。佛告彌勒。文殊師利善住
意天子。聞是法來七百萬阿僧祇劫。從普華
超師子歩徳王光首如來至眞等正覺所聞。
其於空中唱大音聲。淨居諸天聞講此法。各
各勸助諮嗟而行。是故地動。彌勒菩薩復白
佛言。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受是經者。持諷
讀爲他人説得何功報。佛告彌勒。於意云何。
過去當來今現在佛。戒定慧解度知見品。廣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使成無上
正眞道慧。已成當成現在成者。合此徳本功
祚福勳寧多不。彌勒曰。多矣世尊。不可思
議。一如來徳其福難計。況一切佛。假使徳本
有形像者。十方佛土不能悉受。佛告彌勒。我
囑累慇懃相喩。其族姓子及族姓女。聞
是經典受持諷誦。爲他人説福多於彼何況
奉行。所以者何。過去當來今現在佛之所諮
講悉由是生。佛説是經時。江河沙等衆生之
類發菩薩心復倍是數。逮不退轉成得法忍
法眼淨者各復倍倍。如是十方悉來會者一
切菩薩忻然大悦善心生焉。稽首佛足歌歎
此法。僥再得聞無以爲喩。忽然不現各歸本

賢者阿難前白佛言。此經名何。云何奉持。佛
告阿難。是經名曰於一切法無起不滅三昧
要品。又名降毀魔場。當懷持之。又名普遍十
方定意要慧文殊師利之所講説。又名如幻
所説。當奉持之。是經典者能調化人。阿難當
受持諷誦讀爲他人説。佛説如是。比丘菩
薩。文殊師利。善住意天子。彌勒菩薩。賢者
阿難。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聞經莫不
歡喜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