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頌曰
    君愛忠臣 父憐孝子 況佛大慈
    拔苦樂彼 不荷其恩 害親存己
    一墜幽塗 累劫終始
感應縁如是五逆及惡心向三寶現遭殃咎者無量
並散在諸篇今略述二三不孝現報之驗也
周王彦偉  齊何君平  隋婦養姑
周時有人。姓王。字彦偉。河南人。爲性兇惡好
游獵。父母孤養憐愛極重。毎諫不許共惡人
交游。復抑不聽射獵。恐損身命不存係嗣。偉
不從父訓*常獵不止。兼逐惡人*常爲麁過。
父母既見不止兇行。罰杖五十。身瘡不得出。
以恨父母。伺夜眠之後。密以土袋壓父母口。
加身坐上望氣不出。意令遣死無有瘡瘢。
將爲卒亡不猜己身。忽見有鬼來入堂内震
動家内。大小並覺翻偉床前。偉便仰臥。土袋
已在偉腹。父母蘇覺。遂挽兒腹上土袋。不能
去身。偉復見鬼壓土袋上。極困垂死。唱叫救
命。合家大小及以隣人。併力挽之必竟不
移。偉聲不出。但得以手叩頭。合掌而卒
齊何君平。相州人。母裴氏。少年誕平後更不
孕。父母憐愛劇同眼目。父母憐重。平長大不
多教學問。縱暴自游。年至二十。父母憐愛不
聽別室。父因使出行。經年方還。父行去後母
憐共私。父還到舍共母殺父。埋之後園。誑他
道父未還。天雷霹父屍出。然後霹平身。身
上具題因縁。親隣告官。聞徹天聽。勅殺裴氏。
暴屍不聽收理右二見李
歸心録也
隋大業中河南人。婦女養姑不孝。姑兩目盲。
婦以蚯蚓爲羹以食之。姑怪其味。竊藏一臠
留以示兒。兒還見之。欲送婦向縣。未及而雨
雷震失其婦。俄而婦從空落。身衣如故。而易
其頭白狗頭。言語不異。問其故。答云。以不孝
姑爲天神所罰。夫以送官。時乞食於市。
不知所在右一驗出
冥報記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九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報恩篇第五十
背恩篇五十二
報恩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重恩三寶慈蔭四生。化育十方等同一
子。機無細而不臨。智有來而必撫。遂使優填
刻像欝爾浮光。斯匿鑄形超然避席。自茲厥
後靈瑞倍興。嘉聲彌盛靡草從風。念則罪減
福生。敬則徳隆終古。良由如來長我法身父
母養我生身。既長壽之因。不存蜉蝣之
命。恩義深重特須思報恩也
引證部第二
如正法念經云。有四種恩甚爲難報。何等爲
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説法師。
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爲人之
所讃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又大般若經第四百四
十三云
若有問言。誰是知恩能
報恩者。應正答言。佛是知恩能報恩者。何以
故。一切世間知恩報恩無過佛故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
衆生知返復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況
大恩。設離此間百千由旬。猶近我不異。我
常歎譽。若有衆生不知返復者。大恩尚不
憶。何況小恩。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被僧
伽梨在吾左右。此人猶遠。是故比丘當念
返復。莫學無返復
又舍利弗問經云。佛言。夫受戒。隨其力辨。
可以爲施。不限多少。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
如來説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
不可稱量。其誰爲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
母在於膝下。莫以報生長與之等。以生育恩
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
夫出家者。捨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
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徳財養智
惠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又中陰經。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
三歳母之懷抱爲飮幾乳。彌勒答曰。飮乳一
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四分。東弗于逮兒
生墮地。乃至三歳飮乳一千八百斛。西拘耶
尼兒生墮地。乃至三歳飮乳八百八十斛。北
鬱單越兒生墮地坐著陌頭。行人授指&T004623;
七日成人。彼土無乳。中陰衆生飮吸於風古人
用其
小斗准今唐斗一斗
當舊三斗故乳似多
又難報經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經歴千年
便利背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
又増一阿含經云。孝順供養父母功徳果報。
與一生補處菩薩功徳一等
又佛説古來世時經阿那律比丘自説宿命
云。吾昔在波羅柰國。穀米勇貴人民飢饉。
我負擔草賣以自活。彼有縁覺名曰和理。來
游其國。我早出城欲擔負草。爾時縁覺著衣
持鉢入城分衞。至於中道吾負草還。於城門
中復與相遇。空鉢而出。和理縁覺遙見吾來。
即自念言。吾早入城。此人出城。今負草還。想
朝未食。吾當隨後往詣其家。乞以遏飢。我時
擔草自還其舍。下草著地。顧見縁覺追吾之
後如影隨形。我時心念。朝出城時見此縁覺
入城分衞。而空鉢還。想未獲食。吾當斷食
以奉施之。即持食出長跪授之。道人愍受。其
縁覺曰。今穀米飢貴人民虚餓。分爲二分。一
分著鉢。一分自食。爾爲應法耳。施主報之。
唯然聖人。白衣居家徐炊食之。早晩無在。
道人願受。加哀一門。時彼縁覺悉受飯食。吾
因是徳七返生天爲諸天王。七*返在世人
中之尊。因此一施爲諸國王。長者人民群臣
百官所見奉事。四輩道俗所見供養。自來求
吾吾無所
又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云。佛在忉利天
歡喜園中波利質多羅樹下。三月安居四衆
圍繞。身毛孔中放千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
界。摩耶夫人聞已乳自流出。若審是我所生
悉達多者。當令乳汁直至於口。作此語已兩
乳直出。猶白蓮華。而便入如來口中。摩耶見
喜踊躍怡悦。如華開榮。一心五體投地專精
正念。結使消伏。佛爲説法得須陀洹果。佛在
天上種種利益。不可具述。爾時世尊夏三月
盡。將欲還下閻浮。放五色光照曜顯赫。時天
帝釋知佛當下。即使鬼神作三道寶階。中央
閻浮檀金。左用琉璃。右用馬腦。欄楯雕鏤
極爲嚴麗。佛語摩耶。生死之法會必有離。我
今應下還閻浮提。不久亦當入於涅槃。摩耶
垂涙説偈。爾時世尊與母辭別。下躡寶階。梵
天王執蓋。及四天王侍立左右。四部大衆歌
唄讃歎。天作伎樂充塞虚空。散華燒香導從
來下閻浮提。其王波斯匿等一切大衆集在
寶階稽首奉迎。佛還祇桓處師子座。四衆圍
繞。歡喜踊躍不可具説
又觀佛三昧經云。父王白佛。當往忉利天爲
母説法。佛言。當如輪王行法問訊檀越。時持
地菩薩入首楞嚴定。從金剛際作金剛華。華
華相次。四龍各持七寶臺。持地爲佛作三道
寶階。世尊至已入宮。白毫相光化作七寶蓋
覆母上。作七寶床奉令坐
又六度集經云。昔者菩薩爲大理家積財巨
億。常奉三尊慈向衆生。觀市覩鼈心悼之
焉。問價貴賤。鼈主知菩薩有普慈之徳。答曰。
百萬。菩薩答曰。大善。將鼈歸家。臨水放之覩
其游去悲喜誓曰。衆難命全如爾今也。廣起
弘願。諸佛讃善。鼈於後夜來齧其門。怪門有
聲便出見鼈。語菩薩曰。吾受重潤身得獲全。
無以答恩。水居之物知水盈虚。洪水將至必
爲巨害矣。願速嚴舟臨時相迎。答曰。大善。明
晨詣門如事啓王。王以菩薩宿有善名信用
其言。遷下處高。時至鼈來洪水至矣。可速下
載。尋吾所之可獲無患。船尋其後。有蛇趣船。
菩薩曰取。鼈云大善。又覩漂狐。曰取。鼈云亦
善。又覩漂人博頬呼天哀濟吾命。曰取。鼈
曰愼無取也。凡人心僞。尠有終信。背恩追勢
好爲凶逆。菩薩曰。蟲類爾濟。人類吾賤。豈
是仁哉。吾不忍爲也。於是取之。鼈王悔哉。遂
之豐土。鼈辭曰。恩畢請退。答曰。吾獲如來無
所著至眞等正覺者。必當相度。鼈曰。大善。鼈
退蛇狐各去。狐以穴爲居。獲古人伏藏紫磨
名金百斥。喜曰。當以報彼恩矣。狐還白曰。
小蟲受潤獲濟微命。蟲穴居之物求穴以自
安。獲金百斤。斯穴非塜非家非劫非盜。吾
精誠之致。願以貢賢。菩薩深惟。不取徒損無
益於貧民。可以布施衆生獲濟。不亦善乎。尋
而取之。漂人覩焉曰。分吾半矣。菩薩即以十
斤惠之。漂人曰。爾掘塜劫金罪應奈何。不
半分之吾必告有司。答曰。貧民困者吾欲等
施。爾欲專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薩
見拘無所告訴。唯歸命三尊悔過自責。慈願
衆生早離八難。莫有怨結如今吾也。蛇狐會
曰。奈何斯事。蛇曰。吾將濟之。遂銜良藥開關
入獄。見菩薩状顏色有損愴而心悲。謂菩薩
言。以藥自隨。吾將齰太子。其毒尤甚莫能濟
者。賢者以藥自聞傅即瘳矣。菩薩默然蛇如
所云。太子命欲將殞。王令曰。有能濟茲。封之
相國吾與參治。菩薩上聞。傅之即瘳。王喜問
其所由。本末自陳。王悵然自咎曰。吾闇甚
哉。即誅漂人大赦其國。封爲相國執手入宮。
並坐談論佛法遂致太平。佛告諸沙門。理家
者是吾身。國王者彌勒是。鼈者阿難是。狐者
露子是。蛇者目連是。漂人者調達是。菩
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又新婆沙論云。昔揵馱羅國迦膩色迦王有
一黄門。*常監内事暫出城外。見有群牛數盈
五百。來入城内問驅牛者。此是何牛。答言。此
牛將去其種。於是黄門即自思忖。我宿惡業
受不男身。今應以財救此牛難。遂償其價悉
令得脱。善業力故。令此黄門即復男身。深生
慶悦尋還城内。佇立宮門。附使啓王請入奉
現。王令喚入怪問所由。於是黄門具奏上事。
王聞驚喜厚賜珍財。轉授高官令知外事
頌曰
    盛哉能仁 悲救爲先 乘機訃感
    鞠養慈憐 狐金蛇賞 閹人身全
    知恩報徳 幽冥應焉
感應縁略引
四驗
宋時呉子英  宋時有人念佛免難  宋
勃海陳裴  唐并州石壁寺僧
宋呉子*英者。舒郷人。善入水捕得赤鯉魚
愛其色好持歸不殺。養之池中。數飼以米穀。
食之一年長丈餘。遂生角有翅。子英悑拜謝
之。魚言。我來迎汝。上我背與汝倶昇天。歳
來歸見其妻子。魚後迎之。如此有七十人。
故呉中門戸。並作神魚子英祠右此一驗
出列仙傳
宋有一國。與羅刹相近。羅刹數入境食人無
度。王與羅刹約言。自今已後國中家。各專
一日當分送往。勿復枉殺。有奉佛家。唯有一
子。始年十歳。次當充行。父母哀號。便至心
念佛。爰及宗親助子屬想。便送此兒辭別捨
之。以佛威神力大鬼不得近。明日見子尚在
歡喜同歸。於茲遂絶。國人嘉慶慕焉右一
驗出幽

宋酒泉郡太守。到官無幾輒卒死。後有*勃海
陳裴。見使此郡。裴憂愁不樂。就卜者占其吉
凶。卜者曰。遠諸侯放伯裘能解此者則無憂。
裴仍不解此語。卜者報曰。但去自當解之。
裴既到官。侍醫有王侯平。有史侯董俟等。
裴心窹曰。此所謂諸侯矣乃遠之。即臥思放
伯裘之義。不知何謂。至夜半後有物來上裴
被上。裴覺以被冐取之。其物跳踉訇訇作聲。
外人聞持火入欲殺之。魅乃言曰。我實無惡
意。但欲試府君耳。聽一相赦當深報府君恩。
府君曰。汝爲何物而忽于犯太守。魅曰。我本
百歳狐也。今變爲魅。垂垂化爲神。而正觸
府君威怒。甚遭困厄。聽一放我。我字伯裘。若
府君有急難。但呼我字。則自解矣。裴乃喜曰。
卜眞放伯裘之義。即便放之。小開被忽然有
赤光如震電。從戸出。明日夜有敲戸者。裴問
曰誰。答曰。伯裘。問曰。何爲。答曰。白事。問曰。
白何事。答曰。北界有賊。發奴也。裴案發則
驗。毎事先以語裴。於是境界無毫毛之姦。而
咸曰。聖君出。後經月餘主簿李音共裴侍婢
私通。既而驚懼慮伯裘來白。遂與諸侯謀殺
裴。却爲傍無人。便使諸侯持杖。直入欲格殺
之。裴惶*悑即呼伯裘來救我。即有物如申一
匹絳課。然作聲音。侯伏地失魂。乃以次縛
取之拷問來意。故皆伏首。後月餘日與裴
辭曰。今得爲神矣。當上天去。不得復與府君
相見往來。遂去不見也右此一驗出
搜神異記
唐并州石壁寺有一老僧。禪誦爲業。精進練
行。貞觀末有鴿。巣其房楹上哺養二鶵。法師
毎有餘食*常就巣哺之。鴿鶵後雖漸長羽翼
未成。乃並學飛倶墜地而死。僧並收瘞之。經
旬後僧夜夢。二小兒白之曰。兒等爲先有少
罪遂受鴿身。比來聞法師讀法華經及金剛
般若經。既聞妙法得受人身。兒等今於此寺
側十餘里某村某姓名家託生爲男。十月之
外當即誕育。僧乃依期往視。見此家一婦人
同時誕育二子。因爲作滿月齋。僧呼爲鴿兒。
兩兒並應之曰諾。一應之後歳餘始言右此一
驗出冥
報拾
報恩事廣不可具述
背恩篇第五十二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四生沈溺必假舟航。六趣昏迷本憑奬
導。是故三寶大慈俯應蒼民。曲垂提引令脱
苦難。況復違背重恩。豈不永沈苦海。是故婦
人鴆毒夫蒙王賞。樵人害熊現報臂落。良由
違恩業重現受交報。故智度論云。知恩者
大悲之根本。開善業之初門。人所愛敬。名
譽遠聞。死得生天。終成佛道。不知恩者甚於
畜生也
引證部第二
如百喩經云。昔有一婦荒婬無度。欲情既盛
嫉惡其夫。毎思方策規欲殘害。種種設計不
得其便。會値其夫騁使隣國。婦密爲計。造毒
藥丸欲用害夫。詐語夫言。爾今遠使慮有
乏短。今我造作五百歡喜丸。用爲資糧以送
於爾。爾若出國至他境界。飢困之時乃可取
食。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於夜暗中
止宿林間。畏懼惡獸上樹避之。其歡喜丸忘
置樹下。即以其夜値五百偸賊。盜彼國王五
百匹馬并及寶物來止樹下。由其逃突盡皆
飢渇。於其樹下見歡喜丸。諸賊取已各食一
丸。藥毒氣盛五百群賊一時倶死。時樹上人
至天明已。見此群賊死在樹下。詐以刀箭斫
射死屍。收其鞍馬并及財寶驅向彼國。時彼
國王多將人衆尋跡來逐。會於中路値於彼
王。彼王問言。汝是何人何處得馬。其人答
言。我是某國人。而於道路値此群賊共相斫
射。五百群賊。今皆一處死在樹下。由是之故
我得馬及以珍寶來投王國。若不見信。往看
賊之創痍殺害處所。是王即遣親信往看。果
如其言。王時欣然歎未曾有。既還國已厚加
爵賞。封以聚落。彼王舊臣咸生妬嫉。而白王
言。彼是遠人未可信伏。如何卒爾寵遇過厚。
至於爵賞逾越舊臣。遠人聞已而作是言。誰
有勇健能共我試。請於平原校其技能。舊人
愕然無敢敵者。後時彼國大曠野中有惡師
子。截道殺人。斷絶王路。時彼舊臣詳共議之。
彼遠人者。自謂勇健無能敵者。今復若能殺
彼師子爲國除害。眞爲奇特。作是議已便白
於王。王聞是已給賜刀仗尋即遣之。爾時遠
人既受勅已。堅強其意向師子所。師子見之
虓吼騰躍而前。遠人驚*悑即便上樹。
師子張口仰頭向樹。其人*悑急失所捉刀落
師子口。師子尋死。爾時遠人歡喜踊躍。來白
於王。王倍寵遇。時彼國人率爾敬服。咸皆讃

又諸經要集云。有人入林伐木。迷惑失心。
時値大雨日暮飢寒。惡蟲毒獸欲侵害之。是
人入石窟中。有一大熊見之*悑出。熊語之言。
汝勿恐*悑。此舍温暖。可於中宿。時連雨七
日。常以甘果美水供給此人。七日雨止。熊將
此人示其道徑。熊語人言。我是罪身多人怨
家。若有問者莫言見我。人答言爾。此人前行
見諸獵者。問汝從何來。見有衆獸不。答言。見
一大熊於我有恩。不得示汝。獵者言。汝是人
黨以人類相觀。何以惜熊。今一失道何時復
來。汝示我者。我與汝多分。此人心變。即將獵
者示熊處所。獵者殺熊。即以多分與之。此人
展手取肉。二肘倶墮。獵者言。汝有何罪。答
曰。是熊看我如父視子。我今背恩將是罪報。
獵者恐*悑不敢食肉。持施衆僧。上座是羅
漢語諸下座。此是菩薩。未來出世當得作佛。
莫食此肉。即時起塔供養。王聞此事勅下國
内。背恩之人無令住此新婆沙論云時上座觀肉是
菩薩肉共取香薪焚燒其肉
收其餘骨起窣堵波禮
拜供養如事塔佛
又九色鹿經云。昔者菩薩身爲九色鹿。其
九種色角白如雪。常在殑伽河邊飮食水草。
常與一烏爲知識。時水中有一溺人隨流來
下。或出或沒。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
何不愍我。鹿聞下水救之語言。汝可騎我背
捉我角。負出上岸。溺人下地繞鹿三匝。向鹿
叩頭。乞爲大家作奴。給其使令採取水草。
鹿言。不用且各自去。欲報恩者莫道我在。此
人貪我皮角必來殺我。時國王夫人夜夢見
九色鹿。即詐病不起。王問何以。答曰。我昨夜
夢見非常之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我
思欲得其皮作坐褥其角作拂柄。王當爲我
得之。王若不得我將死矣。王募國中。若有能
得當分國而治。賜其金鉢盛滿銀粟。賜其銀
鉢盛滿金粟。溺人聞之。欲取富貴。念言。鹿是
畜生死活何在。往至王所言知鹿處。王大歡
喜言。汝若能得其皮角來者。報之半國。溺人
面上即生癩瘡。溺人言。大王。此鹿雖是畜生
大有威神。王宜多出人兵乃可得耳。王即大
出人衆。徑到*殑伽河邊。烏在樹頭見人兵
來。即呼鹿言。知識且起。王兵來至。鹿故熟眠
臥不覺。烏下啄耳。鹿方驚覺。四向顧望無復
走地。便往趣王車邊。傍臣欲射。王曰莫射。此
鹿非常。將是天神。鹿言。大王。且莫射我。我
前活王國中一人。鹿復長跪問王言。誰道我
在此。王便指示車邊癩面人是也。鹿即仰頭
視此人面。眼中涙出不能自勝。此人前溺在
水中。我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負此人出。約不
導。人無反復。不如出水中浮木也。王有
愧色。汝受其恩柰何反欲殺之。即下於國
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五族。衆鹿數千皆
來依附。飮食水草不侵禾稼。風雨時節五穀
豐熟。人無疾病其世太平。時九色鹿我身是
他。烏者阿難是也。國王者今父王悦頭檀是
也。時王夫人者今孫陀利是也。時溺人者調
達是也。我雖有善心向之。故欲害我。難有
至意
又雀王經云。昔者菩薩身爲雀王。慈心濟衆。
由護身瘡有虎食獸。骨刺其齒困飢將終。
雀王入口啄骨。日日若茲。雀口生瘡身爲痩
瘠。骨出虎活。雀飛登樹説佛經曰。殺爲凶
虐其惡莫大。虎聞雀誡。厲聲勃然恚曰。爾
始離吾口。而敢多言。雀覩其不可化即速
飛去。佛言。雀王者是吾身。虎者是調達身」
又雜寶藏經云。時提婆達。心常懷惡欲害世
尊。乃雇五百善財婆羅門。使持弓箭。詣世
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變成諸華。五百婆
羅門見是神變皆大*悑畏。即投弓箭禮佛懺
悔。佛爲説法皆得須陀洹道。復白佛言。願聽
我等出家學道。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
服著體。重爲説法得阿羅漢道。諸比丘白佛
言。世尊神力。甚爲希有。提婆達多常欲害佛。
然佛*常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如是。於過去
時。波羅柰國有一商主。名不識恩。共五百賈
客入海採寶。得寶還返到淵洄處。遇水羅刹
而捉其船不能得前。衆商人等極大驚*悑。皆
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諸神。誰能慈救濟我
也。有一大龜背廣一里。心生悲愍來向船所。
負載衆人即得度海。時龜小睡。不識恩者欲
以大石打龜頭殺。諸商人言。我等蒙龜濟難
活命。殺之不祥不識恩也。不識恩曰。我
飢急誰能念恩。輒便殺龜而食其肉。即日夜
中有大群象&T050617;殺衆人。爾時大龜我身是也。
爾時不識恩者。提婆達多是也。五百商人
者。五百婆羅門出家得道是也。我於往昔濟
免難。今復拔其生死之患也
又佛説栴檀樹經云。佛告阿難。諦聽執受。
時維邪梨國有五百人。入海採寶。置船歩
還。經歴深山日暮止宿。豫嚴早發。四百九十
九人皆引去。一人臥熟失輩。仍遇天雨雪失
去徑路。窮厄山中啼哭呼天。有大*栴檀香
樹。樹神謂窮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給衣食到
春可去。窮人便留。至于三月啓樹神言。受恩
得全身命。未有微報顧有二親。今在本土。實
思得還。願乞發遣。樹神言善。便自從意。以金
餅賜之。去此不遠當得還邑。窮人臨去問
樹神言。此樹香潔世所希有。今當委還。願知
其名。神言。不須問也。窮人復言。依陰此樹積
歴三月。若到本國當宣樹恩。神便報言。樹名
栴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世之奇
異。人所貪求不須道也。窮人還至國中親族
歡喜。後無幾間國王病頭痛。祷祀天地山水
諸神。痛不消差。名醫省視。唯得栴檀香以
護病得愈。王即募求民間無有。便宣令國中
得栴檀香者。拜爲封侯。妻以王女。時窮人聞
賞祿重。便詣王所白言。我知栴檀香處。王便
令匠臣將窮人往伐取香樹。至到樹所。使者
見樹洪直。枝條茂盛華果煌煌。以希見故心
不忍伐。不伐者則違王命。躊裵回不知
云何。樹神空中言曰。便伐。但置其根。伐已
以人血塗之。肝腸覆其上。樹自當生還復如
故。使者聞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窮人住在
樹邊。樹枝跢地標殺窮人。使者便與左右議
言。向者樹神言。當得人血肝腸以祠樹心。不
知當以誰賽。此人今死。便以當之。則屠割
之。取其肝血如神所勅。樹即更生如本無
異。車載伐樹以還國中。醫即進藥王病得愈。
擧國歡喜。王命國中人民其有病者。皆出香
給病皆得愈。擧國欣欣遂致太平。阿難退坐
稽首質言。是窮人。何無反復。違樹神重誓。佛
報曰。乃往昔維衞佛時。有父子三人。其父奉
行齋戒未曾懈怠。大兒常於中庭空中燒香
供養十方諸佛。小弟愚癡不知三尊。輒以衣
覆香上。兄謂弟言。此事大重。何以犯之。弟起
惡言。誓斷兄兩足。兄復起念當拍殺弟。父
言。汝二子諍使我頭痛。大兒報言。願得我
身爲藥令父平損。口不妄言。故世世受罪。
弟興惡意欲斷兄足。後果將人往斷樹身。兄
欲拍殺弟。今作樹神。果因樹爲體拍殺弟身。
時國王頭痛者其父也。奉齋精進故得尊貴。
時言使我頭痛者。後果頭痛。各受其殃。佛言。
罪福報應如影隨形
頌曰
    大悲愍濟 徳重乾坤 恩深父母
    義越君尊 忠孝盡命 猶難報恩
    如違厥理 交喪其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一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善友篇第五十
惡友篇第五十四
擇交篇第五十五
善友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理之所窮唯善與惡。顧此二途條然易辯。
幽則有罪福苦樂。顯則有賢愚榮辱。愛榮憎
辱趣樂背苦。含識所必同也。今愛榮而不知
慕賢。求福而不知避禍。譬猶播植粃粺而欲
歳取精糧。驅駕駑蹇而望騰超夐絶。不亦惑
哉。如鳥獸蟲虺之智。猶知因風假鶩託迅
附高以成其事。奚況於人而無託友以就其
善乎。故所託善友則身存而成徳。所親闇蔽
則身瘁而名惡也。故玄軌之宗。出於高範。
切瑳之意。事存我友。又如㗱牛之虻飛極百
歩。若附鸞尾則一翥萬里。此豈非其翼工之
所託迅也。亦同凡夫溺喪極趣不越人天。
若憑大聖之威。則高昇十地同生淨域也
引證部第二
如涅槃經云。阿難比丘。説半梵行名善知識。
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又云。善知
識者。如法而説如説而行。云何名爲如法而
説如法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生。乃至
自行正見。教人行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
眞善知識。自菩提。亦能教人行菩提。以
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行信戒布施多聞
智慧。亦能教人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
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
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生而求於
樂。見他有過不訟其短。口常宣説純善之事。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善男子。如空中月從初
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増長。善知識者亦復如
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増長善法。善男子。若
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定慧解脱解脱知
見。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増廣。又云。善
友當觀。是人貪欲瞋恚愚癡思覺。何者
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則應爲説不淨觀法。
瞋恚多者。爲説慈悲。思覺多者。教令數息。著
我多者。當爲分析十八界等。聞已行次第
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已次第復
觀十二因縁。如是觀已次得暖法。從得暖法
乃至漸得羅漢辟支佛果。菩薩大乘佛果等
依此而生。更無疑滯。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
名眞善知識法師之位。若不具此非善知識。
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論引經偈云
    無知無善識 惡友損正行
    鼅鼄落乳中 是乳轉成毒
是故要須眞實利益衆生。先自調伏然後教
人。無寡聞失。無退行失。無散亂失。無輕慢
失。無顛倒失。無貪求失。無瞋恚失。無邪行
失。無著我失。無小行失。具此十法名善知識。
故莊嚴論偈云
    多聞及見諦 巧説亦憐愍
    不退此丈夫 菩薩勝依止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又共長老難陀至
於一賣香邸。見彼*邸上有諸香裹。見已即
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邸上
諸香裹物。難陀爾時即依佛教於彼*邸上取
諸香裹。佛告難陀。汝於漏刻一移之頃捉持
香裹。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如此語
已。手執此香於一刻間。還放地上。爾時佛告
長老難陀。汝今當自嗅於手看。爾時難陀聞
佛語已。即嗅自手佛語難陀。汝嗅此手作何
等氣。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無量。佛告
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識。時常
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大名
聞。爾時世尊。因此事故。而説偈言
    若有手執沈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須臾執持香自染 親附善友亦復然
爾時世尊復説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 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 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 隨順彼等所業行
    雖不現證世間利 未來當得盡苦因
又四分律。親友意者。要具七法方成親友。一
難作能作。二難與能與。三難忍能忍。四密事
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捨。七貧賤不輕。
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親善友。應親附之。又
莊嚴論佛説偈云
    無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 涅槃第一樂
又迦羅越六向拜經云。善知識者有四輩。一
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於人前直諫於外説
其善。三病痩懸官若爲其怔忪憂解之。四
見人貧賤心不棄捐當念欲富之善。知識者
復有四輩。一爲吏所捕將歸藏匿於後解決
之。二有病痩消損將歸養視之。三知識死亡
殮視之。四知識已死復念其家
又生經云。佛告諸比丘。往古久遠不可計時。
於他異土時有四人。以爲親厚共止一處。時
有獵師。射獵得鹿。欲來入城。各共議言。吾等
設計從其獵師當索鹿肉。知誰獲多。倶即發
行。一人陳辭。其言麁獷而高自大。咄男子。
當惠我肉。欲得食之。第二人曰。唯兄施肉令
弟得食。第三人曰。仁者可愛。以肉相與。吾思
食之。第四人曰。親厚損肉唯見乞施。吾欲
食之。倶共飢渇。時獵師觀察四人言辭。各隨
所言以偈報之。先報第一人曰
    卿*辭甚麁獷 云何相與肉
    其言如刺人 且以角相施
報第二人曰
    此人爲善哉 謂我以爲兄
    其*辭如枝體 便持一膊與
報第三人曰
    可愛敬施我 而心懷慈哀
    其辭如腹心 便以心肝與
報第四人曰
    以我爲親厚 其身得同契
    此言快善哉 以肉皆相與
於時獵師隨其所志言*辭麁細。各與肉分。於
是天頌曰
    一切男子*辭 柔軟歸其身
    是故莫麁言 衰利不離身
爾時佛告諸比丘。第一麁*辭則所欣釋子是。
第二人者&T075586;陀和梨是。第三人者黒優陀是。
第四人者今阿難是。天説偈者則吾身是。爾
時相遇今亦如是
又佛本行經云。佛告諸比丘。我念往昔久遠
之時。波羅柰國有一烏王。其烏名曰蘇弗多
隋言
善子
而依住彼波羅柰城。與八萬烏和合共
住。善子烏王有妻。名曰蘇弗窒利隋言
善女
時彼
烏妻共彼烏王行欲懷妊。時彼烏妻忽作是
念。願我得淨香潔飮食現今人王之所食者。
而彼烏妻思是飮食。不能得故宛轉迷悶。身
憔瘁。羸痩顫掉。不自安故。問其妻言。汝
今何乃宛轉於地身體憔瘁。羸痩*顫掉不
能自安。彼時烏妻報烏王言。善哉聖子。我今
有娠乃作是念。願得清淨香潔餚饍如王食
者。時善子烏告其妻言。異哉賢者。如我今
日何處得是香美飮食。王宮深邃不可得到。
我若入者於彼手邊必失身命。彼妻又復報烏
王言。聖子今者。若不能得如是飮食。我死無
疑。并其胎子亦必無活。善子烏王復告妻言。
異哉賢者。汝今死日必當欲至。乃思如是難
得之物。善子烏王作是語已。憂愁悵怏思惟
而住。復作是念。如我意者。如是香潔清淨飮
食如王食者。實難得也。爾時烏王群衆之内
乃有一烏。見善子烏心懷愁憂不樂而住。見
是事已詣烏王所白烏王言。異哉賢者。何故
憂愁思惟而住。善子烏王。於時廣説前事因
縁。彼烏復白善子王言。善哉聖子。莫復愁憂。
我能爲王覓是難得香美餚饍王所食者。是
時烏王復告彼烏作如是言。善哉善友。汝若
力能爲我辦得如此事者。我當報汝所作功
徳。爾時彼烏。從烏王所居住之處。飛騰虚空
至梵徳王宮。去厨不遠坐一樹上。觀梵徳王
食厨之内。其王食辨有一婦女備具餚饍。食
時將至。專以銀器盛彼飮食欲奉與王。爾時
彼烏從樹飛下。在彼婦女頭上而立啄鵮其
鼻。時彼婦女患其鼻痛。即翻此食在於地上」
爾時彼烏即取其食將與烏王。烏王得已即
與妻。其妻得已尋時飽食。身體安隱如是
産生。爾時彼烏日別數往。奪彼食取將與烏
王。時梵徳王屡見此事。作如是念。奇哉
異。云何此烏數數常來穢汚我食。復以觜

爪傷我婦女。而王不能忍此事故。尋時勅
喚網捕獵師。而語之言。卿等急速至彼烏處。
生捕將來。其諸獵師聞王勅已。啓白王言。如
王所勅不敢違命。獵師往至以其羅網捕得
此烏。生捉將來付梵徳王。時梵徳王語其烏
言。汝比何故數汚我食。復以觜爪傷我婦女。
爾時彼烏語梵徳王。善哉大王。聽我向王説
如此事令王歡喜。時梵徳王心生喜悦。作如
是念。希有斯事。云何此烏能作人語。作是念
已告彼烏言。善哉善哉。汝必爲我説斯事意
令我歡喜。爾時彼烏。即以偈頌。向梵徳王而
説之曰
    大王當知波羅柰 有一烏王*常依止
    八萬烏衆所圍繞 悉皆取彼王處分
    彼烏王妻有所憶 我向大王説其縁
    烏妻所思香美膳 如是大王所食者
    是故我今數數來 抄撥大王香美食
    今者爲彼烏王故 致被大王之所繋
    善哉唯願大聖王 慈悲憐愍放脱我
    我爲烏王彼妻故 數來抄撥大王食
    我念從此一生來 未曾經造如此事
    今爲大王一勅已 於後不敢更復爲
時梵徳王。既聞彼烏如此語已。心生喜悦。作
如是言。希有此事。人尚不能於其主邊有如
是等愛重之心如此烏也。作是語已。其梵徳
王。而説偈言
    若有如是大臣者 彼應重答食封祿
    須似如是猛健烏 爲主求食不惜命
其梵徳王説此偈已。復告烏言。善哉汝烏。於
今已去常來至此取香美食。若其有人遮斷
於汝不與食者。來語我知。我自與汝已分所
食。而將去耳。佛告諸比丘。汝等當知。彼烏王
者我身是也。彼時爲主偸食烏者。即憂陀夷
比丘是也。梵徳王者。此即輸頭檀王是也。於
時比丘*憂陀夷。令彼歡喜爲我取食今亦復
爾。令淨飯王心生歡喜。又復爲吾而將食來。
頌曰
    澡身沐徳 鑪冶心堅 氷開春日
    蘭敗秋年 慧人成哲 愚友増纒
    將昇寶地 願値善縁
惡友篇第五十四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惟夫大聖垂化正攝群心。善惡二門用標宗
極。善類清昇惡稱俯墜。良由業惑未傾牢籠
三界。情塵不靜擁翳五燒。滯八倒之沈淪。
勞四生之維縶。是故隨順邪師信受惡友。致
使煩惑難攝亂使常行。心馬易馳情猴難禁。
福念善罕自無聞。造罪營愆日就増進因
此輪迴生死不絶。大聖愍之豈不痛心也
引證部第二
如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云。惡知識者有四輩。
一内有怨心外強爲知識。二於人前好言語
背後説人惡。三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
喜。四外如親厚内興怨謀。惡知識復有四輩。
一小侵之便大怒。二有倩使之便不肯行。三
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見人死亡棄之不視。
又涅槃經云。苦薩摩訶薩。觀於惡象及惡知
識等無有二。何以故。倶壞身故。菩薩摩訶薩。
於惡象等心無悑懼。於惡知識生悑畏心。何
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
者二倶壞故。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識者
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是惡象等唯能破壞
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是
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爲惡
象殺不至三惡。爲惡友殺必至三惡。是惡象
等但爲身怨。惡知識者爲善法怨。是故菩薩。
常當遠離諸惡知識
又増一阿含經。世尊説偈云
    莫親惡知識 亦莫從愚事
    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中無有惡 習近惡如識
    後必種惡根 永在暗中行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怨
家。法而作怨家。第一不欲令怨家有好色。雖
好沐浴名香塗身。然爲色故。瞋恚覆心而
作怨家。第二不欲令怨家安隱睡眠雖臥床
枕覆以錦綺。然故憂苦不捨。瞋恚覆心而作
怨家。第三不欲令怨家而得大利。雖應得利
而不得利應。不得利而得其利。彼此二法更
互相違瞋恚覆心而作怨家。第四不欲令怨
家有朋友。若有親朋捨離避去。因瞋覆心而
作怨家。第五不欲令怨家有稱譽彼惡名醜
聲周聞諸方。因瞋覆心而作怨家。第六不欲
令怨家極大財富。彼大富人儻失財物。因瞋
覆心而作怨家。第七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
往至善處。彼身口意惡行已。命終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而作怨家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
昔久遠世時。於雪山下有二頭鳥。同共一身。
在於彼住。一頭名曰迦樓荼鳥。一頭名憂波
迦*樓荼鳥。而彼二鳥。一頭若睡一頭便寤。
其迦*樓荼有時睡眠。近彼寤頭有一果樹。
名摩頭迦。其樹花落。風吹至彼所寤頭邊。其
頭爾時作如是念。我今雖復獨食此華。若入
於腹二頭倶時得色得力並除飢渇。而彼寤
頭遂即不令彼頭睡寤。亦不告知。默食彼華。
其彼睡頭於後寤時。腹中飽滿欬噦氣出。即
語彼頭作如是言。汝於何處得此香美微妙
飮食而噉食之。令我身體安隱飽滿。令我所
出音聲微妙。彼寤頭報言。汝睡眠時。此處去
我頭邊不遠。有摩頭迦華果之樹。當於彼時
一華墮落在我頭邊。我於爾時作如是念。今
我但當獨食此華。若入於腹倶得色力並除
飢渇。是故我時不令汝寤。亦不語知。即食此
華。爾時彼頭聞此語已。即生瞋恚嫌恨之心。
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語我知。不喚我覺。即
便自食。若如此者。我從今後所得飮食我亦
不喚彼寤語知。而彼二頭至於一時游行經
歴。忽然値遇一毒藥華。便作是念。我食此
華。願令二頭倶時取死。于時語彼迦*樓荼
言。汝今睡眠我當寤住時迦*樓荼聞彼憂波
迦*樓荼頭如是語已。便即睡眠。其彼憂波迦
*樓荼頭尋食毒華。迦*樓荼頭既寤已。咳噦
氣出。於是即覺有此毒氣。而告彼頭作如是
言。汝向寤時食何惡食。令我身體不得安隱。
命將欲死。又令我今語言麁澁。欲作音聲障
礙不利。於是寤頭報彼頭言。汝睡眠時我食
毒華。願令二頭倶時取死。於時彼頭語別頭
言。汝所爲者一何太猝。云何乃作如是
事。即説偈
    汝於昔日睡眠時 我食妙華甘美味
    其華風吹在我邊 汝反生此大瞋恚
    凡是癡人願莫見 亦願莫開癡共居
    與癡共居無利益 自損及以損他身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時迦*樓荼鳥
食美華者。莫作異見。即我身是。彼時憂波
迦*樓荼鳥食毒華者。即此提婆達多是也。我
於彼時爲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復爾。我
教利益。*反更用我爲怨讐也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與彼難陀入迦毘
羅婆蘇都城。入已漸至一賣魚店。爾時世尊
見彼店内茅草鋪上有一百頭臭爛死魚。置彼
草鋪。見已告彼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
來取此魚鋪一把茅草。其彼難陀而白佛言。
如世尊教。作是語已即於彼店魚鋪下。抽取
一把臭惡茅草。既執取已。佛復告言。長老難
陀。少時捉住還放於地。難陀白言。如世尊
教。即把草住。爾時難陀捉得彼草。經一時頃
便放於地。爾時佛復告難陀言。汝自嗅手。爾
時難陀即嗅其手。爾時佛復告難陀言。汝手
何氣。長老難陀報言。世尊。唯有不淨腥臭氣
也。爾時佛告長老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
諸惡知識。共爲朋友交往止住。雖經少時共
相隨順。後以惡業相染習故。令其惡聲名聞
遠至。爾時世尊。因斯事故。而説偈言
    猶如在於魚鋪下 以手執取一把茅
    其人手即同魚臭 親近惡友亦如是
頌曰
    峨峨王舍城 欝欝靈竹園
    中有神化長 巧誘入幽
    善人慕授福 惡友樂讐怨
    善惡昇沈異 薫蕕別路門
擇交篇第五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經説善知識者。不得暫離。惡知識者。不
得暫近。但凡夫識心譬同素絲。隨縁改轉受
色有殊。境來熏心。心應其境心境相乘善惡
業現。故知三寶所資在物爲貴。其徳既弘其
功亦大。願捐棄惡友親近善人。非直自行得
成。亦使幽顯歸心也
引證部第二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雲山根
底曲山壅中有向陽處。衆鳥雲集便共議言。
我等今日當推擧一鳥爲王令衆畏難不作非
法。衆鳥議言。善誰應爲王。有一鳥言。當推鶬
鵠。有一鳥言。此事不可。何以故。高脚長頸
衆鳥脱犯啄我等腦。衆咸言爾。復有一鳥言。
當推鵝爲王。其色絶白衆鳥所敬。衆鳥復言。
此亦不可。顏貌雖白項長且曲。自項不直。安
能正他。是故不可。又復衆言。正有孔雀。衣毛
綵飾觀者悦目。可應爲王。復言不可。所以
者何。衣毛雖好而無慚愧。毎至舞時醜形出
現。是故不可。有一鳥言。土梟爲王。所以者
何。晝則安靜夜則勤伺守護我等。堪爲王
者。衆咸可爾。有一鸚&T063765;。在一處住。有多智
慧。作是念言。衆鳥之法夜應眠息。晝則求食。
是土梟法。夜不眠。晝則多睡。而諸衆鳥
圍侍左右。晝夜警宿不復眠睡。甚爲苦事。我
今設語。彼當瞋恚拔我毛羽。正欲不言。衆鳥
之類長夜受困。寧受拔毛不越正理。便到衆
鳥前。擧翅恭敬白衆鳥言願聽。我説如前。意
見爾時。衆鳥即説。偈答
    黠慧廣知義 不必以年耆
    汝年雖幼小 智者宜時説
爾時鸚&T063765;聞衆鳥説。即説偈言
    若從我意者 不用土梟王
    歡喜時覩面 常令衆鳥*悑
    況復瞋恚時 其面不可觀
時衆鳥咸言。實如所説。即共集義。此鸚*&T063765;
鳥聰明黠慧堪應爲王。便拜爲王。佛告諸比
丘。彼時土梟者。今闡陀比丘是。鸚*&T063765;鳥者。
今阿難是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如過去世時有群
雞。依棒林住。有狸侵食雄雞。唯有雌在。後有
烏來覆之。共生一子。子作聲時翁説偈言
    此兒非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一子 非烏復非雞
    若欲學*翁聲 復是鷄母生
    若欲學母鳴 其父復是烏
    學烏似鷄鳴 學鷄作烏聲
    烏鷄二兼學 是二倶不成
又智度論云何布施生尸波羅蜜。菩薩思惟。
衆生不知布施後世貧窮。以貧窮故劫盜心
生。以劫盜故而有殺害。以貧窮故不足於色。
色不足故而行邪行。以貧窮故爲人下賤。下
賤畏他而生妄語。如是等貧行十不善道。若
行布施。生有財物不爲非法。何以故。五欲充
足無所乏短故。如提婆達多。本生曾爲一
蛇。與一蝦蟇一龜。在一池中。共結親友。其
後池水竭盡飢窮困乏。無所控告。時蛇遣龜
以呼蝦蟇。蝦蟇説偈以遣龜言
    若遭貧窮失本心 不惟本義食爲先
    汝持我聲以語蛇 蝦蟇終不到汝邊
布施後生有福無所短乏。則能持戒無
此衆惡。是爲布施能生尸羅波羅蜜。若能布
施以破慳心。然後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如
文殊師利。在昔過去久遠劫時。曾爲比丘。
入城乞食。得滿鉢。百味歡喜丸。城中有一小
兒。追而從乞。不即與之。乃至佛圖手捉二丸。
而要之言。汝若能自食一丸。以一丸施僧者。
當以施汝。即相然可。以一歡喜丸布施衆僧。
然後於文殊師利許受戒發心作佛。如是布
施能令受戒發心作佛。頌曰
    善惡自相違 明闇不同止
    聖人愍迷徒 乘機入生死
    慕徳祛囂煩 懲心見眞理
    擇交惡自終 出苦方有始
感應縁略引
三驗
魏沙門釋超達 魏沙門釋僧朗 齊沙
門釋道豐
魏滎陽釋超達。未詳氏族。元魏中行業僧也。
多知解善呪術。帝禁圖讖尤急。所在搜訪。有
人誣達。乃收付滎陽獄。時魏博陵公檢勘窮
劾。達以實告。公遂大怒。以車輪繋頸嚴防
衞之。自知無活專念觀音。至夜四更忽不見
輪。唯見守者皆大昏睡。因走出外將欲遠避。
以繋獄囚久。脚遂&MT00279;急不能遠行。至曉虜騎
四出追之。達急伏臥草中。兵騎&T050460;草悉皆靡
遍。對逼不見仰看虜面。悉以皮障目。達一
心服死唯專誠稱念。夜中虜去尋即得脱。又
有僧明道人。爲北臺石窟寺主。魏氏之王天
下。毎疑沙門爲賊。官收數百僧。並五繋縛之。
僧明爲魁首以繩急繋。從頭至足。剋明斬決。
僧明大*悑。一心念觀世音。至於半夜覺繩小
寛。私心欣幸精誠彌切。及曉索繩都斷。既因
得脱。逃逸奔山。明旦獄監來覓不見唯有斷
繩在地。知爲神力所加。非關人事。即以奏聞。
帝信道人不反遂總釋放
魏涼州釋僧朗。魏虜攻涼州。城民少。逼僧上
城。擧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王軍將至
魏主所。謂曰。道人當坐禪行道。乃復作賊登
城。罪極刑戮。明日當殺。至期食時。赤氣數丈
貫日直度。天師寇謙之爲帝所信。奏曰。上天
降異正爲道人。實非本心。官抑令上。願不須
殺。帝遂放之。猶散配役徒。唯朗等數僧別付
帳下。從駕東歸。及魏軍東還。朗與同學思慕
本郷。中路共叛。然嚴防守更無走處。東西絶
壁莫測淺深。上有大樹傍垂岸側。遂以鼓旗
竿繩繋樹懸下。時夜大暗。崖底純棘無安足
處。欲上崖頭復恐軍覺。投計慞惶捉繩懸住。
勢非及久。共相謂曰。今厄頓至。唯念觀音。以
頭扣石一心專注。須臾光明從日處出通照
天地。乃見棘中有得下處。因光至地還忽冥
暗。方知聖力非關天明。相慶感遇便泰稍眠。
良久天曉。始聞軍衆警角將發。而山谷重疊
裵回萬里。不知出路。候月而行。路値大虎
出在其前。相顧而言。雖免虜難虎口難脱。朗
語僧曰。不如君言。正以我等有感所以現光。
今遇此虎。將非聖人示吾路耶。於是二人徑
詣虎所。虎即前行。若朗小遲虎亦暫住。至曉
得出。而失虎蹤。便隨道自進。至于七日達於
仇池。又至涼漢出于荊州。不測所終
齊相州鼓山釋道豐。未詳氏族。世稱得道之
流。與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養。或
云。練丹黄白醫療占相世之術藝無所不解。
齊高來往并鄴。常過問之。應對不思隨事標
答。帝曾命酒并蒸肫。勅置豐前令遣食之。豐
聊無辭讓極意飽噉。帝乃大笑。亦不與言。駕
去後謂弟子曰。除却床頭物。及發撒床見向
者蒸肫酒等猶在。都不似噉嚼處。時石窟寺
有一坐禪僧。毎日西則東望山顛。有丈八金
像現。此僧私喜謂覩靈瑞。日日禮拜。如此可
經兩月。後在房臥。忽聞枕間有語。謂之曰。天
下更何處有佛。汝今道成即是佛也。爾當好
作佛身莫自輕脱。此僧聞已便起鄭重。傍視
群僧猶如草芥。於大衆前側手指胸云。儞輩
頗識眞佛不。泥龕畫佛語不出唇。智慮何如。
儞見眞佛不知禮敬。猶作本日欺我。悉墮
阿鼻。又眼睛已赤噭呼無常。合寺知是驚
禪。及未發前輿詣豐所住。即謂曰。汝兩月
已來常見東山上現金像耶。答曰。實見。又曰。
汝聞枕間遣作佛耶。答曰。實然。豐曰。此風
動失心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難制。便以鍼鍼
之三處。因即不發。及豐臨終謂弟子曰。吾在
山久。汝等有谷汲之勞。今去無以相遺。當留
一泉與汝。既無陟降辛苦努力勤道業。便
指竃傍去一方石。遂有懸泉澄映不盈不減。
於今現存右三驗出
梁高僧傳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一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二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眷屬篇第五十
校量篇第五十七
眷屬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哀戀部 改易部 離著部
述意部第一
竊尋眷屬萍移新故輪轉。去留難卜聚會暫
時。良由善惡縁別昇沈殊趣。善如難陀棄榮
欲而從道。羅雲捨王位而斷結。如旃檀林旃
檀圍繞。隨應而度。調御之美於茲可見。惡如
調達破僧闍王害父。常懷毒意常結怨讐。既
同棘刺之林。亦類蚖蛇之種。善惡路分禍福
可覩
哀戀部第二
如須摩提長者經云。佛在世時。舍衞城有大
長者子。名須摩提。是人命終。父母宗親及諸
知識。一時號哭哀悼躄踊。稱怨大喚悶絶于
地。或有喚父母兄弟者。或有呼夫主大家者。
如是種種號咷啼哭。又有把土而自坌者。又
有持刀斷其髮者。譬如有人毒箭入心苦惱
無量。或有以衣自覆而悲泣者。譬如大風鼓
扇林樹枝柯相棖。又如失水之魚宛轉在地。
又如斬截大樹崩倒狼藉。以如是楚毒而加
其身。爾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彼諸大衆何
故哀號悲泣如是。阿難具以白佛。唯願世尊。
爲度一切。可往至彼。諸佛世尊不以無請而
有不説。我今爲彼諸人勸請於佛。世尊以大
慈悲願往至彼
爾時如來受阿難請。即往其家。是時彼諸人
等。遙見世尊。各各以手拭面前來迎佛。既至
佛所頭面禮足。悲哀鯁塞不能發言。正欲長
歎。以敬佛故不敢出息。噎氣而住。爾時佛告
長者父母等。汝等何故悲泣懊惱著此幻法。
是諸人等同時發言。而白佛言。世尊。是城中
唯有此。人聰明智慧端正殊妙。年既盛壯。於
諸人中爲無有上。又復多饒財寶倉庫盈溢。
車馬衣服奴婢使人。如是悉備無所乏短。一
旦命終。是故我等。悲泣戀慕不能自勝。善哉
世尊。願爲我等方便説法得離諸惱。從今已
後更不復受如是諸苦
爾時世尊告長者父母宗親知識及諸大衆。
汝等曾見有生不老病死不。諸人白佛言。未
曾見也。佛復告諸大衆。汝等欲離生老病死
憂悲苦惱者。莫復念是恩愛之縛。標心正見
歸命三寶。所以者何。於諸世間無過佛者。能
導盲冥愚癡之衆。佛所説法即是良藥。爾時
世尊即説偈言
    十方世界中 生者無不死
    生死往來道 唯法能除滅
    無有十方刹 命終能濟者
    唯佛能除斷 是故歸命佛
    若人作不善 好行十惡者
    心常懷憍慢 不敬於三寶
    不能淨持戒 懈怠不精進
    如是諸人等 皆名之爲死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